2015新课标二年级数学电子教案第四第五单元

2015新课标二年级数学电子教案第四第五单元
2015新课标二年级数学电子教案第四第五单元

2015新课标二年级数学电子教案第四第五单元

第四单元第1课时

学校:周家湾小学科目:数学年级二2班备课教师:曹小勇执教教师:曹小勇

教学内容

教材第37、38页例1及相

应的练习

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教学难

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教学准

课件、数字卡片、算式卡片等。

个性化设计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8=7 想:(七)八五十六

56÷7=8 想:七(八)五十六

教后记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的方法的基础上,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用7、8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第四单元第2课时

学校:周家湾小学科目:数学年级二2班备课教师:曹小勇执教教师:曹小勇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例2及相应的

练习。

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教学难

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教学准

课件、算式卡片、口诀卡片等。

教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看图列式计算。

()×

()=()()÷

个性

化设

计设

计意

学过程()=()()÷()=()

(二)填一填。

()×4=24 ()×7=35 9×()=36

64÷()=8 ()÷5=30 ()×()=81

(三)揭示课题。

前面大家学习了用2~8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接着学习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设计意图: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为方法的迁移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一)自主探究,建构方法。

1.看图填一填。

()×()=()()÷()=()()÷()=()2.汇报交流。

(1)彩球的总个数。

提问:用什么方法求的,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用乘法求。想法一从行数考虑,每行摆9个,摆了3行,共27个;想法二从颜色考虑,

红、紫、绿三种颜色,每种颜色9个。共27个。)

(2)两道除法算式的列法和算法。

提问:27个彩球,每行摆9个。可以摆几行?27个彩球,摆了3行,每行摆几个?学生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说说用哪句口诀。(三九二十七)

3.学生举例。

像例题一样用9的乘法口诀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注意特殊情况。(如九九八十一的口诀)

4.感悟算理。

让学生小结用一句9的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三道算式的道理。

(二)尝试应用,内化方法。

1.算一算。独立完成教材“做一做”第1题。

2.说一说。指名回答上面一题答案及所用的口诀。

【设计意图:通过在情境图下面直接给出三组算式的形式,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直接得出结论。在汇报交流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联系。充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运用新知,巩固算法

(一)基础应用

1.完成教材“做一做”第2题。

学生计算出结果后,引导观察除数不变,被除数变了,商也相应发生变化。

2.将教材“做一做”第3题改

编成找朋友游戏。

将算式制成卡片,商相等的为朋友。

(二)拓展延伸

()÷()=9

【设计意图:练习分了两个层次,旨在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规律,在游戏中体验成功,在拓展中发展思维。】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大练习册第20页第1、5题

七、巩固

完成练习八的第4-9题

板书设计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27÷9=□327÷3=□9

口诀:三九二十七口决:三九二十

教后记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掌握了用2~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的方法基础上的。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用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第四单元第3课时

学校:周家湾小学科目:数学年级二2班备课教师:曹小勇执教教师:曹小勇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3及相应的

练习。

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1. 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选择有效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中,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深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4.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选择有效信息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

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教学准课件、小棒等

一、以旧引新,激活经验

课件出示:

(一)分一分,算一算。

列式:()÷

()=

()

(二)圈一圈,列一列。

列式:()÷

()=

()

【设计意图:设计两组复习

题,直观形象地激活学生已有的

认知经验。旨在把两种模型:一

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

一份是多少;二是求一个数里包

含几个另一个数。通过复习做好

铺垫,凸显新旧知识的内在联

系。】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了解信息,明确问题。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2.引导学生看图:图中有哪些

物品,物品下面的数据是什么意

思?你还有什么发现?(小汽车

的价钱没有给出)

3.交流获取信息:一只玩具熊

6元,一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

球9元。

个性

化设

计设

计意

4.明确所求问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二)分析问题,探究方法。

1.选择信息,引发思考。

(1)要求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必须知道什么信息?(一个地球仪8元)

(2)怎样解答?请你动手摆一摆、画一画。

2.动手操作,汇报交流。

(1)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56根小棒表示56元钱,8根可以买一个地球仪。摆摆看,可以买几个?

(2)画一画。

在纸上画56个圆圈表示56元钱,8个一组,看看能圈几组?

3.分析问题,领悟解法。

(1)想一想。

求56元可以买8元一个的地球仪,能买几个?也就是求什么?(56元里面有几个8元?)(2)列一列。

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让学生尝试列式:56÷8=7(个)。

(三)回顾检验,建构模型。

1.检验结果。

(1)教师质疑:现在求出可以买7个地球仪,怎样知道是否正确?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检验:一个地球仪8元,7×8=56(元)

2.整理过程。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先明确问题,再选择

有用信息,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方法,最后检验。

3.点明课题。

(四)尝试应用,内化方法。

1.教材第42页“想一想”。

(1)自主分析信息和问题。(可以圈一圈、画一画)

(2)学生列式并汇报想法。(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根据例3情境图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问题预设:(1)30元能买几个玩具熊?

(2)36元能买几个皮球?

(3)买4个玩具熊要花多少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形象地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想一想”的问题,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内化吸收,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同时,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三、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一)基础乐园。

1.教材第43页第2题和第3题。学生列式、验证,并汇报用哪句口诀。

2.改变条件,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1)电影院搞优惠促销,42元能买7张票,每张电影票多少元?

(2)一根28米的绳子,如果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多少

米?

(二)综合应用。(课件出示)

一个手指滑板6元,刘明带的钱正好能买4个。如果他想用这些钱正好买3枝同样的钢笔,每枝钢笔多少元?

【设计意图: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习,不仅让学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乘除法知识,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大练习22页第5题23页第7题

六、巩固

完成课本练习九的1-4题

板书设计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理解题意知道了什么怎样解

答解答正确吗

教后记

学生掌握了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后,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进一步运用除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懂得信息的整理,数据的分析,模型的建构,充分感受乘法和除法的内在联系。

第五单元第1课时

学校:周家湾小学科目:数学年级二2班备课教师:曹小勇执教教师:曹小勇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中的例1及相

关内容。

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

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 32

-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

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

手计算。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

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

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

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

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

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

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个性

化设

计设

计意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

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29

(人)

53-24+38=67(人)

29+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

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

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

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48-8+17,15÷3×5,指定学生说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

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

53+38-24。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已有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23+6-11 2×8÷4 72÷8÷3

= □○□= □○□ = □○□

= □

=

□ = □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

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

题)

34-17+

3 3×8÷

4 18÷3×3

=34-

20 =24÷

4 =18÷9

=14

=6

=2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

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

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改错

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级

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

写格式,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

力、分析判断能力。】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

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大练习25页第2题

六、巩固

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的1-3题

板书设

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53-24+38 15÷3×5

=29+38

=5×5

=67

=2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教后记

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同时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第五单元第2课时

学校:周家湾小学科目:数学年级二2班备课教师:曹小勇执教教师:曹小勇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中的例1及相

关内容。

课型新课

2015年北京高考数学文科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5页,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 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若集合{} 52,A x x =-<<{} 33,B x x =-<<则A B =( ) ( A ) {} 32x x -<< ( B ) {}52x x -<< ( C ) {}33x x -<< ( D ) {} 53x x -<< (2)圆心为(1,1)且过原点的圆的方程是( ) (A )()()2 2 111x y -+-= (B )()()2 2 111x y ++-= (C )()()2 2 112x y +++= (D )()()2 2 112x y -+-= (3)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 (A )2sin y x x = (B )2cos y x x = (C )ln y x = (D )2x y -= (4)某校老年、中年和青年教师的人数见下表,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教师的身体状况,在抽取的样本中,青年教师有320人,则该样本的老年人数为( ) (A )90 (B )100 (C )180 (D )300 (5)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k 值为( ) (A )3 (B ) 4 (C) 5 (D) 6 (6)设,a b 是非零向量,“a b a b ?=”是“a //b ”的( ) (A )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 充分必要条件 (D )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绝密★启用前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2) 理 科 数 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 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A={-2,-1,0,1,2},B={x|(X-1)(x+2)<0},则A∩B=( ) (A ){--1,0} (B ){0,1} (C ){-1,0,1} (D ){,0,,1,2} (2)若a 为实数且(2+ai )(a-2i )=-4i,则a=( ) (A )-1 (B )0 (C )1 (D )2 (3)根据下面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 逐年比较,2008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效果最显著 (B ) 2007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硫排放显现 (C ) 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D ) 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 (4)等比数列{a n }满足a 1=3,135a a a ++ =21,则357a a a ++= ( ) (A )21 (B )42 (C )63 (D )84

2015年全国新课标2卷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Ⅱ卷文科数学 第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B A x x B x x 则,30,21 A.(-1,3) B.(-1,0 ) C.(0,2) D.(2,3) (2)若a 实数,且 =+=++a i i ai 则,312 A.-4 B. -3 C. 3 D. 4 (3)根据下面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 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2700 260025002400210020001900 ) A.逐年比较,2008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效果最显著; B.2007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碳排放显现成效; C.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D.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 (4)已知向量=?+-=-=则(2),2,1(),1,0( A. -1 B. 0 C. 1 D. 2 (5)设{}项和, 的前是等差数列n a S n n 若==++5531,3S a a a 则 A. 5 B. 7 C. 9 D. 11 (6)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右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A. 81 B.71 C. 6 1 D. 51 (7)已知三点)32()30(),01(,,,,C B A ,则ABC ?外接圆的 圆心到原点的距离为

A. 35 B. 321 C. 3 5 2 D. 34 (8)右边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来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 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 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 为 A. 0 B. 2 C. 4 D.14 (9)已知等比数列{}=-== 24531),1(4,41 a a a a a a n 则满足 C A. 2 B. 1 C. 2 1 D. 81 (10)已知A,B 是球O 的球面上两点,为该球面上动点,C AOB ,90?=∠若三棱锥O-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O 的表面积为 A. 36π B. 64π C. 144π D.256π (11)如图,长方形的边AB=2,BC=1,O 是AB 的中点,点P 沿着边BC,CD,与DA 运动,记 的图像大致为则数两点距离之和表示为函到将动点)(),(,,x f x f B A P x BOP =∠ x P O D C B A

2015年上海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高考真题)

2015年上海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满分56分)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零分) 1.(4分)函数f(x)=1﹣3sin2x的最小正周期为. 2.(4分)设全集U=R,若集合A={1,2,3,4},B={x|2≤x≤3},则A∩B=.3.(4分)若复数z满足3z+=1+i,其中i是虚数单位,则z=. 4.(4分)设f﹣1(x)为f(x)=的反函数,则f﹣1(2)=. 5.(4分)若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为解为,则c1﹣c2=. 6.(4分)若正三棱柱的所有棱长均为a,且其体积为16,则a=.7.(4分)抛物线y2=2px(p>0)上的动点Q到焦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则p=. 8.(4分)方程log2(9x﹣1﹣5)=log2(3x﹣1﹣2)+2的解为. 9.(4分)若x,y满足,则目标函数z=x+2y的最大值为. 10.(4分)在报名的3名男老师和6名女教师中,选取5人参加义务献血,要求男、女教师都有,则不同的选取方式的种数为(结果用数值表示).11.(4分)在(2x+)6的二项式中,常数项等于(结果用数值表示).12.(4分)已知双曲线C1、C2的顶点重合,C1的方程为﹣y2=1,若C2的一条渐近线的斜率是C1的一条渐近线的斜率的2倍,则C2的方程为.13.(4分)已知平面向量、、满足⊥,且||,||,||}={1,2,3},则|++|的最大值是. 14.(4分)已知函数f(x)=sinx.若存在x1,x2,…,x m满足0≤x1<x2<…<x m ≤6π,且|f(x1)﹣f(x2)|+|f(x2)﹣f(x3)|+…+|f(x m﹣1)﹣f(x m)|=12(m ≥2,m∈N*),则m的最小值为.

2015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及答案

2015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5分)复数i(2﹣i)=() A.1+2i B.1﹣2i C.﹣1+2i D.﹣1﹣2i 2.(5分)若x,y满足,则z=x+2y的最大值为() A.0 B.1 C.D.2 3.(5分)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结果为() A.(﹣2,2)B.(﹣4,0)C.(﹣4,﹣4)D.(0,﹣8) 4.(5分)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是直线且m?α,“m∥β“是“α∥β”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5分)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表面积是()

A.2+B.4+C.2+2D.5 6.(5分)设{a n}是等差数列,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若a1+a2>0,则a2+a3>0 B.若a1+a3<0,则a1+a2<0 C.若0<a 1<a2,则a2D.若a1<0,则(a2﹣a1)(a2﹣a3)>0 7.(5分)如图,函数f(x)的图象为折线ACB,则不等式f(x)≥log2(x+1)的解集是() A.{x|﹣1<x≤0}B.{x|﹣1≤x≤1}C.{x|﹣1<x≤1}D.{x|﹣1<x≤2} 8.(5分)汽车的“燃油效率”是指汽车每消耗1升汽油行驶的里程,如图描述了甲、乙、丙三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燃油效率情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消耗1升汽油,乙车最多可行驶5千米

B.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三辆车中,甲车消耗汽油最多 C.甲车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1小时,消耗10升汽油 D.某城市机动车最高限速80千米/小时,相同条件下,在该市用丙车比用乙车更省油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5分)在(2+x)5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为(用数字作答) 10.(5分)已知双曲线﹣y2=1(a>0)的一条渐近线为x+y=0,则a=.11.(5分)在极坐标系中,点(2,)到直线ρ(cosθ+sinθ)=6的距离为.12.(5分)在△ABC中,a=4,b=5,c=6,则=. 13.(5分)在△ABC中,点M,N满足=2,=,若=x+y,则x=,y=. 14.(5分)设函数f(x)=, ①若a=1,则f(x)的最小值为; ②若f(x)恰有2个零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80分) 15.(13分)已知函数f(x)=sin cos﹣sin. (Ⅰ)求f(x)的最小正周期; (Ⅱ)求f(x)在区间[﹣π,0]上的最小值. 16.(13分)A,B两组各有7位病人,他们服用某种药物后的康复时间(单位:天)记录如下: A组:10,11,12,13,14,15,16 B组;12,13,15,16,17,14,a 假设所有病人的康复时间相互独立,从A,B两组随机各选1人,A组选出的人记为甲,B组选出的人记为乙.

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1)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A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 设复数z 满足1+z 1z -=i ,则|z|= (A )1 (B (C (D )2 (2)sin20°cos10°-con160°sin10°= (A )2-(B )2 (C )12- (D )12 (3)设命题P :?n ∈N ,2n >2n ,则?P 为 (A )?n ∈N, 2n >2n (B )? n ∈N, 2n ≤2n (C )?n ∈N, 2n ≤2n (D )? n ∈N, 2n =2n (4)投篮测试中,每人投3次,至少投中2次才能通过测试。已知某同学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为0.6,且各次投篮是否投中相互独立,则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 (A )0.648 (B )0.432 (C )0.36 (D )0.312

(5)已知00(,)M x y 是双曲线2 2:12 x C y -=上的一点,12,F F 是C 上的两个焦点,若120MF MF <,则0y 的取值范围是 (A )( (B )( (C )(3-,3 ) (D )(3-,3) (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斛的米约有 A.14斛 B.22斛 C.36斛 D.66斛 (7)设D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3BC CD =,则 (A )1433AD AB AC =-+ (B) 1433 AD AB AC =- (C )4133AD AB AC =+ (D) 4133AD AB AC =- (8)函数()cos()f x x ω?=+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则()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A)13(,),44k k k Z ππ- +∈ (B) 13(2,2),44 k k k Z ππ-+∈ (C) 13(,),44k k k Z -+∈ (D) 13(2,2),44k k k Z -+∈

2015年高考文科数学试卷全国卷2(解析版)

2015年高考文科数学试卷全国卷2(解析版) 1.已知集合{}|12A x x =-<<, {} |03B x x =<<,则A B =( ) A . ()1,3- B .()1,0- C .()0,2 D .()2,3 【答案】A 【解析】 因为 {}|12A x x =-<<, {} |03B x x =<<,所以 {}|13. A B x x =-<<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基础知识及集合的交集运算. 2.若为a 实数,且2i 3i 1i a +=++,则a =( ) A .4- B .3- C .3 D .4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得 ()()2i 1i 3i 24i 4 a a +=++=+?= ,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乘除运算,及复数相等的概念. 3.根据下面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逐年比较,2008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效果最显著 B .2007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碳排放显现成效 C .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D .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 【答案】 D 【解析】由柱形图可知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基本成递减趋势,所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年份负相关,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统计知识及对学生柱形图的理解 4.已知 ()1,1=-a , () 1,2=-b ,则(2)+?=a b a ( ) A .1- B .0 C .1 D .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2 112=+=a ,123,?=--=-a b 所 以

2015年上海市高考数学试卷解析

2015年上海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4题,满分48分.)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4分)(2015?上海)设全集U=R.若集合Α={1,2,3,4},Β={x|2≤x≤3},则 Α∩?UΒ=. 2.(4分)(2015?上海)若复数z满足3z+=1+i,其中i是虚数单位,则z=.3.(4分)(2015?上海)若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为解为,则c1﹣ c2=. 4.(4分)(2015?上海)若正三棱柱的所有棱长均为a,且其体积为16,则a=. 5.(4分)(2015?上海)抛物线y2=2px(p>0)上的动点Q到焦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则p=. 6.(4分)(2015?上海)若圆锥的侧面积与过轴的截面面积之比为2π,则其母线与轴的夹角的大小为. 7.(4分)(2015?上海)方程log2(9x﹣1﹣5)=log2(3x﹣1﹣2)+2的解为. 8.(4分)(2015?上海)在报名的3名男老师和6名女教师中,选取5人参加义务献血,要求男、女教师都有,则不同的选取方式的种数为(结果用数值表示). 9.(2015?上海)已知点P和Q的横坐标相同,P的纵坐标是Q的纵坐标的2倍,P和Q的轨迹分别为双曲线C1和C2.若C1的渐近线方程为y=±x,则C2的渐近线方程 为. 10.(4分)(2015?上海)设f﹣1(x)为f(x)=2x﹣2+,x∈[0,2]的反函数,则y=f(x)+f﹣1(x)的最大值为. 11.(4分)(2015?上海)在(1+x+)10的展开式中,x2项的系数为(结果用数值表示). 12.(4分)(2015?上海)赌博有陷阱.某种赌博每局的规则是:赌客先在标记有1,2,3,4,5的卡片中随机摸取一张,将卡片上的数字作为其赌金(单位:元);随后放回该卡片,

2015年北京高考理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2015年北京高考理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5页,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复数()i 2i -= A .12i + B .12i - C .12i -+ D .12i -- 【答案】A 【解析】 i (2-i )=1+2i 【难度】容易 【难度】容易 【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计算。在高二数学(理)强化提高班下学期,第四章《复数》中有详细讲解,其中第02节中有完全相同类型题目的计算。在高考精品班数学(理)强化提高班中有对复数相关知识的总结讲解。 2.若x ,y 满足010x y x y x -?? +???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 A .0 B .1 C . 3 2 D .2 【答案】D 【解析】 可行域如图所示

目标直线的斜率为1 2 -,易知 在(0,1)处截距取得最大值,此时z =4. 【难度】容易 【点评】本题考查分段函数值域求解。在高一数学强化提高班上学期课程讲座1,第二章《函数》有详细讲解,在高考精品班数学(理)强化提高班中有对函数相关知识的总结讲解。 3.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结果为 A .()22-, B .()40-, C .()44--, D .() 08-, 【答案】B 【解析】 程序运行过程如下表所示

故输出结果为(-4,0) 【难度】容易 【点评】本题算法初步。在高二数学(理)强化提高班上学期,第一章《算法初步》有详细讲解,其中第02讲有完全相似的题目。在高考精品班数学(理)强化提高班中有对程序框图题目相关的总结讲解。 4.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是直线且mα ?.“mβ ∥”是“αβ ∥”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两平面平行,则一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与另一平面平行,故“mβ ∥”是“αβ ∥”的必要条件. 若“mβ ∥”,“αβ ∥”不一定成立,反例如下图所示. 【难度】容易 【点评】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在高一数学强化提高班下学期课程讲座1,第一章《立体几何》有详细讲解,在高考精品班数学(理)强化提高班中有对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的总结讲解。 5.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表面积是 1 1 俯视图侧(左)视图 2 1 A.25 + B.45 C.225 +.5 【答案】C

2015年高考全国卷1理科数学(解析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复数z满足1+z 1z - =i,则|z|= (A)1 (B)2(C)3(D)2 【答案】A 考点:1.复数的运算;2.复数的模. (2)sin20°cos10°-con160°sin10°= (A)3 (B 3 (C) 1 2 -(D) 1 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原式=sin20°cos10°+cos20°sin10°=sin30°=1 2 ,故选D. 考点: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 (3)设命题P:?n∈N,2n>2n,则?P为 (A)?n∈N, 2n>2n(B)?n∈N, 2n≤2n (C)?n∈N, 2n≤2n(D)?n∈N, 2n=2n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p ?:2,2n n N n ?∈≤,故选C. 考点:特称命题的否定 (4)投篮测试中,每人投3次,至少投中2次才能通过测试。已知某同学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为0.6,且各次投篮是否投中相互独立,则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 (A )0.648 (B )0.432 (C )0.36 (D )0.31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独立重复试验公式得,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 22330.60.40.6C ?+=0.648,故选A. 考点:独立重复试验;互斥事件和概率公式 (5)已知M (x 0,y 0)是双曲线C :2 212 x y -=上的一点,F 1、F 2是C 上的两个焦 点,若1MF u u u u r ?2MF u u u u r <0,则y 0的取值范围是 (A )(- 33,3 3 ) (B )(- 36,3 6 ) (C )(223- ,223) (D )(233-,23 3 ) 【答案】A 考点:向量数量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015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模拟试卷六

2015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模拟试卷六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请将答案填入答题纸填空题的相应答题线上.) 1、不等式304 x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 2、在ABC ?中,角,,C A B 满足sin :sin :sin 1:2:7A B C =,则最大的角等于________. 3、若复数z 满足()2z i z =-(i 是虚数单位),则=z ____________. 4、已知全集U R =,集合{}{}0,,13,A x x a x R B x x x R =+≥∈=-≤∈,若()[]2,4 U C 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5、从甲、乙、丙、丁四个人中任选两名志愿者,则甲被选中的概率是__________. 6、设直线1:20l ax y +=的方向向量是1d ,直线()2:140l x a y +++=的法向量是2n ,若1d 与2n 平行,则a =_________. 7、若圆锥的侧面积为3π,底面积为π,则该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___. 8、若不等式101x x a >-+对任意x R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9、若抛物线22y px =的焦点与双曲线222x y -=的右焦点重合,则p =_________. 10、设函数()()[)() 36log 1,6,3,,6x x x f x x -?-+∈+∞?=?∈-∞??的反函数为()1f x -,若119f a -??= ???,则()4f a +=__________. 11、设()8,a R x a ∈-的二项展开式中含5x 项的系数为7,则()2l i m n n a a a →∞+++=_________. 12、已知定义域为R 的函数()1,111,1x x f x x ?≠?-=??=? ,若关于x 的方程()()20 f x bf x c ++=有3个不同的实数根123,,x x x ,则222123x x x ++=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请将答案填入答题纸填空题的相应答题线上.)

2015年北京高考数学(理科)试题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理)(北京卷) 本试卷共5页,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复数()i 2i -= A .12i + B .12i - C .12i -+ D .12i -- 2.若x ,y 满足010x y x y x -?? +???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 A .0 B .1 C . 32 D .2 3.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结果为 A .()22-, B .()40-, C .()44--, D .()08-,

开始 x =1,y =1,k =0 s =x -y ,t =x +y x =s ,y =t k =k +1 k ≥3输出(x ,y ) 结束 是否 4.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是直线且m α?.“m β∥”是“αβ∥”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表面积是 正(主)视图 11俯视图 侧(左)视图 21 A .25+ B .45+ C .225+ D .5 6.设{}n a 是等差数列.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若120a a +>,则230a a +> B .若130a a +<,则120a a +<

C .若120a a <<,则213a a a > D .若10a <,则()()21230a a a a --> 7.如图,函数()f x 的图像为折线ACB ,则不等式()()2log 1f x x +≥的解集是 A B O x y -1 2 2C A .{}|10x x -<≤ B .{}|11x x -≤≤ C .{}|11x x -<≤ D .{} |12x x -<≤ 8.汽车的“燃油效率”是指汽车每消耗1升汽油行驶的里程,下图描述了甲、乙、丙三辆汽 车在不同速度下的燃油效率情况.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消耗1升汽油,乙车最多可行驶5千米 B .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三辆车中,甲车消耗汽油最多 C .甲车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1小时,消耗10升汽油 D .某城市机动车最高限速80千米/小时. 相同条件下,在该市用丙车比用乙车更省油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10分)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在()5 2x +的展开式中,3x 的系数为 .(用数字作答)

2016年上海高考数学(文科)试题及答案

2016年高考上海数学试卷(文史类)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4页,23道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作答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4题,满分56分)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设x ∈R ,则不等式31x -<的解集为_______. 2.设32i i z +=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z 的虚部等于______. 3.已知平行直线1210l x y +-=: ,2210l x y ++=:,则1l 与2l 的距离是_____. 4.某次体检,5位同学的身高(单位:米)分别为1.72,1.78,1.80,1.69,1.7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米). 5.若函数()4sin cos f x x a x =+的最大值为5,则常数a =______. 6.已知点(3,9)在函数()1x f x a =+的图像上,则()f x 的反函数1 ()f x -=______. 7.若,x y 满足0,0,1,x y y x ≥?? ≥??≥+? 则2x y -的最大值为_______. 8.方程3sin 1cos2x x =+在区间[]0,2π上的解为_____. 9.在32 ()n x x -的二项展开式中,所有项的二项式系数之和为256,则常数项等于____. 10.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3,5,7,则该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等于____. 11.某食堂规定,每份午餐可以在四种水果中任选两种,则甲、乙两同学各自所选的两种水果相同的概率为______. 12.如图,已知点O (0,0),A (1.0),B (0,?1),P 是曲线21y x =-上一个动点,则OP BA ×uu u r uu r 的取值范 围是 .

2015年高考北京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数学(文科)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015年北京,文1,5分】若集合{}52A x x =-<<,{}33B x x =-<<,则A B = ( ) (A ){}32x x -<< (B ){}52x x -<< (C ){}33x x -<< (D ){}53x x -<< 【答案】A 【解析】{}32A B x x =-<< ,故选A . (2)【2015年北京,文2,5分】圆心为()1,1且过原点的圆的方程是( ) (A )()()2 2 111x y -+-= (B )()()2 2 111x y +++= (C )()()22112x y +++=(D )()()22 112x y -+-= 【答案】D 【解析】由已知得,圆心为()1,1 ()()2 2 112x y -+-=,故选D . (3)【2015年北京,文3】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 (A )2sin y x x = (B )2cos y x x = (C )ln y x = (D )2x y -= 【答案】B 【解析】函数2sin y x x =为奇函数,2cos y x x =为偶函数,ln y x =与2x y -=为非奇非偶函数,故选B . (4)【2015年北京,文4,5分】某校老年、中年和青年教师的人数见下表,采用分 层抽样的方法调查教师的身体状况,在抽取的样本中,青年教师有320人,则该 样本的老年教师人数为( ) (A )90 (B )100 (C )180 (D )300 【答案】C 【解析】由题意,总体中青年教师与老年教师比例为160016 9009 =;设样本中老年教师的 人数为x ,由分层抽样的性质可得总体与样本中青年教师与老年教师的比例相 等,即32016 9 x =,解得180x =,故选C . (5)【2015年北京,文 5,5分】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k 的值为( ) (A )3 (B )4 (C )5 (D )6 【答案】B 【解析】13322a =?=,1k =,3124a = ,由已知得cos ,1a b <>= ,即,0a b <>= , //a b .而当//a b 时,,a b <> 还可能是π,此时||||a b a b ?=- ,故 “a b a b ?= ”是“//a b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故选A . (7)【2015年北京,文7,5分】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 侧(左)视图 正(主)视图

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全国卷2及解析word完美版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理科数学真题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A={–2,–1,0,1,2},B={x|(x –1)(x+2)<0},则A∩B=( ) A .{–1,0} B .{0,1} C .{–1,0,1} D .{0,1,2} 2、若a 为实数,且(2+ai)(a –2i)= – 4i ,则a=( ) A .–1 B .0 C .1 D .2 3、根据下面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逐年比较,2008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效果最显著 B .2007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硫排放显现成效 C .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D .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 4、已知等比数列{a n } 满足a 1=3,a 1+a 3+a 5=21,则a 3+a 5+a 7=( ) A .21 B .42 C .63 D .84 5、设函数f(x)=? ??1+log 2(2–x)(x<1) 2x –1(x≥1),则f(–2)+f(log 212)=( ) A .3 B .6 C .9 D .12 6.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下左1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 A . B . C . D . 7、过三点A(1,3),B(4,2),C(1,–7)的圆交y 轴于M ,N 两点,则IMNI=( ) A .2 6 B .8 C .4 6 D .10 8、如上左2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 ) A .0 B .2 C .4 D .14 9、已知A ,B 是球O 的球面上两点,∠AOB=90°,C 为该球上的动点,若三棱锥O –ABC 的体积最大值为36,则球O 的表面积为( ) A .36π B .64π C .144π D .256π 10、如上左3图,长方形ABCD 的边AB=2,BC=1,O 是AB 的中点,点P 沿着边BC ,CD 与DA 运动,记∠BOP=x ,将动点P 到A ,B 两点距离之和表示为x 的函数,则y=f(x)的图像大致为( )

2015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

2015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若集合{}52A x x =-<<,{}33B x x =-<<,则A ∩B=( ) A .{}32x x -<< B .{}52x x -<< C .{}33x x -<< D .{}53x x -<< 2.圆心为()1,1且过原点的圆的方程是( ) A .()()2 2 111x y -+-= B .()()22 111x y +++= C .()()2 2 112x y +++= D .()()2 2 112x y -+-= 3.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 A .2sin y x x = B .2cos y x x = C .ln y x = D .2x y -= 4.某校老年、中年和青年教师的人数见如表,采用分层插样的方法调查教师的身体状况,在抽取的样本中,青年教师有320人,则该样本的老年教师人数为( ) A .90 B .100 C .180 D .300 5.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k 值为( )

A .3 B .4 C .5 D .6 6.设,a b 是非零向量,“a b a b ?= ”是“a b //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最长棱的棱长为( ) A .1 B C D .2 8.某辆汽车每次加油都把油箱加满,下表记录了该车相邻两次加油时的情况 加油时间 加油量(升) 加油时的累计里程(千米)

2015年5月1日 12 35000 2015年5月15日 48 35600 注:“累计里程”指汽车从出厂开始累计行驶的路程,在这段时间内,该车每100千米平均耗油量为( ) A .6升 B .8升 C .10升 D .12升 二、填空题 9.复数()1i i +的实部为 . 10.13 2 22,,log 5-三个数中最大数的是 . 11.在ABC 中,23,3 a b A π ==∠= ,则B ∠= . 12.已知()2,0是双曲线()2 2 210y x b b -=>的一个焦点,则b = . 13.如图,ABC 及其内部的点组成的集合记为D ,(,)P x y 为D 中任意一点,则23z x y =+的最大值为 . 14.高三年级267位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某班37位学生的语文成绩,数学成绩与总成绩在全年级的排名情况如图所示,甲、乙、丙为该班三位学生. 从这次考试成绩看, ①在甲、乙两人中,其语文成绩名次比其总成绩名次靠前的学生是 ; ②在语文和数学两个科目中,丙同学的成绩名次更靠前的科目是 .

2015年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全国卷1

2015年高考文科数学试卷全国1卷 1.已知集合{32,},{6,8,10,12,14}A x x n n N B ==+∈=,则集合A B I 中的元素个数为 ( ) (A ) 5 (B )4 (C )3 (D )2 2.已知点(0,1),(3,2)A B ,向量(4,3)AC =--u u u r ,则向量BC =u u u r ( ) (A ) (7,4)-- (B )(7,4) (C )(1,4)- (D )(1,4) 3.已知复数z 满足(1)1z i i -=+,则z =( ) (A ) 2i -- (B )2i -+ (C )2i - (D )2i + 4.如果3个正整数可作为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边长,则称这3个数为一组勾股数,从1,2,3,4,5中任取3个不同的数,则这3个数构成一组勾股数的概率为( ) (A ) 310 (B )15 (C )110 (D )120 5.已知椭圆E 的中心为坐标原点,离心率为12,E 的右焦点与抛物线2:8C y x =的焦点重合,,A B 是C 的准线与E 的两个交点,则AB = ( ) (A ) 3 (B )6 (C )9 (D )12 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有( )

(A )14斛 (B )22斛 (C )36斛 (D )66斛 7.已知{}n a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若844S S =,则10a =( ) (A ) 172 (B ) 192 (C )10 (D )12 8.函数()cos()f x x ω?=+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则()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A )13(,),44 k k k Z ππ- +∈ (B )13(2,2),44 k k k Z ππ-+∈ (C )13(,),44 k k k Z -+∈ (D )13(2,2),44k k k Z -+∈ 9.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0.01t =,则输出的n =( ) (A ) 5 (B )6 (C )10 (D )12 10.已知函数1222,1()log (1),1 x x f x x x -?-≤=?-+>? ,且()3f a =-,则(6)f a -=( ) (A )74- (B )54- (C )34- (D )14 - 11.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 )组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的三视图

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卷2

数学试卷 第1页(共9页) 数学试卷 第2页(共9页) 数学试卷 第3页(共9页) 绝密★启用前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2) 数学(理科) 使用地区:海南、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云南、内蒙古、青海、贵州、甘肃、广西、西藏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题,共150分,共6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1,0,1,2}A =--,{|(1)(2)0}B x x x =-+<,则A B =I ( ) A .{1,0}A =- B .{0,1} C .{1,0,1}- D .{0,1,2} 2.若a 为实数,且(2i)(2i)4i a a +-=-,则a = ( ) A .1- B .0 C .1 D .2 3.根据下面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 .逐年比较,2008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效果最显著 B .2007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硫排放显现成效 C .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D .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 4.已知等比数列{}n a 满足13a =,135a a a ++=21,则357a a a ++= ( ) A .21 B .42 C .63 D .84 5.设函数21 1log (2),1,()2, 1, x x x f x x -+-?=??< ≥则2(2)(log 12)f f -+= ( ) A .3 B .6 C .9 D .12 6.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 ) A .1 8 B .17 C .16 D . 1 5 7.过三点(1,3)A ,(4,2)B ,(1,7)C -的圆交y 轴于M ,N 两点,则||MN = ( ) A .26 B .8 C .46 D .10 8.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 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 = ( ) A .0 B .2 C .4 D .14 9.已知A ,B 是球O 的球面上两点,∠AOB =90°, C 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棱锥O-ABC 体积的 最大值为36,则球O 的表面积为 ( ) A .36π B .64π C .144π D .256π 10.如图,长方形ABCD 的边2AB =,1BC =,O 是AB 的中点.点P 沿着边BC ,CD 与 DA 运动,记BOP x ∠=.将动点P 到A ,B 两点距离之和表示为x 的函数()f x ,则 ()y f x =的图象大致为 ( ) --------在 --------------------此-------------------- 卷-------------------- 上-------------------- 答-------------------- 题-------------------- 无-------------------- 效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