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古诗三首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纵情诗酒,以诗著称于世。与诗人杜甫合称“李杜”,后人言其书得自张旭,飘然有仙气。传世之作有《上阳台帖》等。著有《李太白集》。

敬亭山远景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山、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于天宝元年(742)被迫辞官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你能准确读出来吗?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你能用自己的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先自己说,这是很重要的自我锻炼。

诗句大意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我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这空空的敬亭山了。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辛弃疾诗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今河南洛阳人。他善于从民歌中汲取营养,语言生动,风格清新,在唐诗中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句大意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为映衬,水面风平浪静,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里托着一只小小的青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今河南郑州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词,又叫长短句,

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词可以歌唱,每一首词根据格律,都有一个曲调名,

成为词牌。《忆江南》就是词牌。宋朝时词创作的鼎盛

时期,因而有“唐诗宋词”之说。

诗句大意

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春回大地,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

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古诗文中游名胜

姑苏城外(),夜半钟声到客船。不识()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故人西辞(),烟花三月下扬州。()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朝辞()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欲把()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赞美祖国山河的词语锦绣中华、山河壮丽、大好河山、江山如画、山明水秀、青山绿水、风光旖旎、人间天堂…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课题《古诗词三首》 设计教师:周耀霞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展开想象,在读中悟,在悟中理解。 教学过程: 独坐敬亭山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 二、明确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古诗。 2.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2、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四、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体会作者的感情,自己练读古诗。 2.指读全诗,师范读指导,生练读。 3.背诵古诗。 五、扩展 你还喜欢李白的哪首诗? 评价设计: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板书设计: 鸟飞云去 独坐孤独寂寞 只有敬亭山

作业设计: 默写古诗 望洞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古诗,默写古诗。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上节课大家通过学习浏览了敬亭山,感受颇深,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二、明确目标 三、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诗,读顺诗句。 2.自由学习生字。 3.结合资料介绍洞庭湖。 4.检查朗读情况。 5.了解诗人的生平。 四、理解古诗,体会感情。 1.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略) 2.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熟读古诗,可动手画一画。 3.这么美的景色,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宁静的气氛) “一青螺”指的是什么?(洞庭湖上的君山) 3.展开想象,说说洞庭湖还像什么? 五、诵读古诗,画出意境。 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各组合作画一幅简笔画,一幅画配一句诗,看哪组画的更符合诗意。 评价设计: 《望洞庭》这首诗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象,从()和()这两句话可以看出来。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的山水,把()比作银盘;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 板书设计: 水洞庭湖银白银盘 望洞庭静谧美 山君山青螺 作业设计: 1.背诵古诗 2.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什么? 忆江南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词三首 这三首古诗词都有一个主题——思乡。于是,我以“什么引起了作者的乡愁,诗人又是怎样表达出自己满怀的思乡愁”这条主线,从扶到放,很好地注意到学生自学古诗词的能力培养。 课中,我紧抓关键词语引领学生不断猜想,推想,想象作者当时的心境,引领着孩子们在古诗词的意境中赏析,体会,把玩,领悟,而孩子们也以投入的精神和积累的知识与老师交流,切磋,互动,相长。就是在这切磋互动中,孩子们不断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情感,同时,孩子的潜能也得到了发挥,得到了挖掘,得到了展示,得到了提高。这些无疑是优秀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我觉得这样很花时间,一节课只能教一首,而且还没有多少补充的内容,也就是课堂显得比较单薄。该怎样避免这样低效率的课堂呢我想主要还是我的课堂组织比较松散,课堂情景的创设还不到位等。比如用这三首古诗的想象说话,学生觉得很好玩,嘻嘻哈哈,完全没有进入诗中的情境,因而说话也就比较单调,比较偏离,需要老师不断引导才慢慢靠近古诗的意境。总之,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去反思,去努力,去琢磨,才能让我们的课堂跟得上我们预设的步伐。 (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一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含蓄悠远。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现在的话说说意思;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直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通过古今词语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一、导入: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学习课文 (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1.独: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 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 第一部分:教材解读 一.《牧童》 词句品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要结合前面的“草铺横野”“第弄晚风”来体会实际意思,想想诗句展现在眼前的意境,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汉密哈顿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表达特点: 1.情景交融,水墨画般的意境。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非常鲜活生动。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让我们感到宁静而和谐。《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悠悠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最新教育文档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独坐敬亭山①》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 只有敬亭山。 注释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③厌:满足。 《望洞庭①》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②, 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忆江南①》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忆江南:词牌名。原题下有词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独坐敬亭山》赏析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泊船瓜洲》、《秋思》和《长相思》,三首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小编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课文解析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教材解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 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一、区分下面的每组生字并组词 谙()镜()孤()厌( ) 暗()境( )狐()压() 二、完成下面的填空 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中,“两”指的是______和_______。诗句中,能表现出 “孤独”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洞庭》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诗人用“青螺”来形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忆江南》是_______牌名。诗人通过回忆,写出了江南日出时_______的红 和春天_______的绿。这样写对照鲜明,色彩浓丽,使我们体会到了诗人 _________的情感。 三、解释古诗句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教育)2019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作业本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答案

2019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作业本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答案 5 古诗词三首 1、默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泊(bó√ pō)船瓜洲数重山(chónɡ√ zhònɡ) (2)“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可以换成哪些字?诗中用“绿”字好在哪里? 答:“绿”可以换成“到”、“过”、“入”、“满”等字。诗中用“绿”使全诗出神入化。用“绿”,有春天的色彩感觉,让人满目绿色,春天气息感受无遗;也有动感,好像春风将绿色带到江南,吹过,然后江南便开始变绿。(3)像“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样借月亮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还有很多。请把下列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连一连。 举头望明月清泉石上流 野旷天低树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江清月近人 明月松间照低头思故乡

2、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张籍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张籍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3、把下面这首词补充完整,完成练习。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读下面的语句,你各想到了那一个成语? 山一程,水一程(跋山涉水)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 (2)读《长相思》,你发现词人身在哪里?心在何处?你能感受到词人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词人身在征途,心在家乡,我能感受到词人的思念家乡和思念家人的思想感情。 远方的朋友: 您好! 因为你们的信任,所以我一直在努力之中…… 网络朋友:wyr5151888 XX/9/17

第五课古诗词三首汇总

古诗词三首》 第一部分:教材解读 .《牧童》 词句品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 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 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 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 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 和乡村傍晚的静寂。要结合前面的“草铺横野” “第弄晚风”来体会实际意思,想想诗句展现在眼前的意境,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 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汉密哈顿草地上。是累了,想 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 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表达特点: 1. 情景交融,水墨画般的意境。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非常鲜 活生动。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让我们感到宁静而和 谐。《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 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悠悠牧笛为友晚上 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 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部编本四下语文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本四下语文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徐、篱”等6个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第一课时 《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目标:会认“徐、篱、疏”3个字,会写“宿、徐、篱、疏、蝶”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理解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展示春天美景图片。教师导入:同学们,课件中展示春景美不美?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 预设:词语:万紫千红、诗情画意…… 诗句: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2.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3.解题。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预设: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4.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 宿/新市/徐公店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被誉为一代诗宗。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借助课文注释及其他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图文结合,初读感知 1.了解景物。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预设: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篱笆)“树”“菜花”(油菜花)“儿童”“黄蝶”; 预设: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 “篱落”指的就是篱笆; “树头”是指树枝上。 “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小径”。(板书:篱落、一径、枝头(静)儿童、黄蝶、菜花(动)) 2.再读诗句,读通顺。 四、重点突破,理解诗意 1.看看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一导入: 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学习课文 (1)拿出课本,全班齐读古诗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1.独坐敬亭山 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 1.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汇报 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 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

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 之感。 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 满足。 ⑥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 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 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5)多诵读,悟诗情 第二课时《望洞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游完了敬亭山再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 的美景——《望洞庭》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题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地域辽远广阔。

其间大好的河山受无数中外游客的青睐。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三首,领略一下我们祖国美丽的风光。 出示课题,齐读。 二.教学《独坐敬亭山》 (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 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汇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文稿

《古诗词三首》课文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独坐—表示诗人独坐时孤寂之情。 只有: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尽:完。相看:互相看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厌:满足。 诗意:许多鸟都高飞远去,看不见了,一片白云悠闲的独自飘远。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凝望,彼此都看不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古诗想象 我独自坐在敬亭山山中,这里的环境一片幽静,突然,吱吱喳喳的几只鸟儿在天空中飞过,越飞越远,直至无影无踪。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秀丽的敬亭山了。 《望洞庭》(唐刘禹锡) —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湖光:湖水的光。秋月:秋天的夜晚。相:相互。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潭面:指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遥望:远望。山:这里指君山。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君山的颜色像青色的螺。白银盘:形容洞庭湖湖水很白。

诗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古诗想象 秋天的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忆江南》(唐白居易)—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原题下有诗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谙[ān]:熟悉。旧曾谙――从前很熟悉。饱谙世故:指对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江花――江边的花。 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三首诗在内容上都是写南方自然风光的。学习这三首诗,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丰厚文化积淀。 螺[luó]:软体动物,体外包着锥形、纺锤形或椭圆形的硬壳,上有旋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 【教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田园生活”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文章语言优美,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古诗词三首》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田园风光图;《乡下人家》描写了自然和谐、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天窗》描写了乡下屋顶上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美丽、神奇的想象;《三月桃花水》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策略 1.朗读入意境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2.想象入情境 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再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入情入境。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宿新市徐公店》 ?课时目标 1.认识“徐、篱、疏”3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疏”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理解诗题 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2)师指名读;生齐读。 (3)师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 2.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件出示《古诗词三首》) (2)明确本节课目标:学习第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3.看图引入,知晓作者。 (1)课件出示初夏荷塘图片,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景色。 (2)师引导:图中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3)师指名背诵。(相机出示课件《小池》) (4)师引导了解作者: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预设:杨万里) 4.揭题并板书诗题,学习诗题中的生字。 (1)师引导:杨万里是我们熟悉的诗人。今天,我们就跟随他的脚步,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2)板书诗题:宿新市徐公店。 (3)学习“宿、徐”。 ①师指名认读“宿、徐”,相机正音。(“宿”读平舌音) ②师指导书写“宿”:上下结构;上面的“宀”要包住下面的“亻”和“百”;下半部分的“亻”窄一些。 (4)解析题目意思。 ①师引导:你在哪里见过“宿、徐”这2个字?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②生交流。 示例1:我在招牌上见过“宿”,它是住宿、投宿的意思。 示例2:我们班的同学中就有姓“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