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亲自实践,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3、通过化学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给学生一种研究化学的方法;并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则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联系和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辅助下,通过情景创设→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课前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学案上的知识准备(附后)。

教学过程

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1729年拉瓦锡发表了第一张元素表,100年后德罗莱纳根据元素性质提出了三素组,1865年纽兰兹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按原子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提出了把音律,门捷列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制定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播放元素周期表发展史图片,引入新课】

观看图片,认

真倾听

从化学史引

入,直接呈现元素

周期表的结构,给

学生直观的印象,

并培养勇于创新、

不断探索的科学品

教师:我们正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顺序来排列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首先让我们学习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课堂探究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预习检测】 请将下列18种元素按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排列(Flash )

[板书]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课堂探究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从横向、纵向来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问题】1.请在下表中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标出周期序数,并写出各周期所含元素的种类数,分析周期数和元素种类的关系,预测若有第八周期,则最多可能含有多少种元素。

(2)标出族序数,查找在排列顺序上有什么规律,帮助我们记忆认识。

研读学习目标,带着目标学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任务更有目的性。

一人操作Flash ,

完成任务,组内交流,总结归纳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倾听

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讨论,并分工

协作,看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学生

质。

带着任务学习,避免盲目性。

检查学生预习

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学生上台交流展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锻炼学生

小组合作,引导

【课堂探究三】:如何确定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

的位置?

1: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

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2.推算原子序数分别为15、34、82、88的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汇报成果

【小结提升】总结确定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的方法

【高考体验】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

碳多4个电子层。铅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第

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思考,并

总结方法

汇报

思考,回答

畅谈收获,归

纳整理所学知识,

使其系统化。

多种方法的判断,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

力。

锻炼学生语言表达

能力和归纳总结能

知识升华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

的能力和习惯。

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第二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 ※课前预习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周期和族的特点。

2.能够准确描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预备知识】

1.背诵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

2.回忆原子结构示意图

【预习新知】

1.1869年,俄国化学家_______________将元素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

次排列,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 ,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当_____________的奥秘被发现后,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序依据由

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周期表也逐渐演变成为我们常用的这种形式。

2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期表编排规则

(1)、横行________________相同,按_____________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称为周期,周期的序数就是该周期元素具有的____________

(2)、纵行______________ 相同,按____________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元素周期表有___个纵行,但只有____个族,从左到右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三个纵行为一个族?_______________

4.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我的疑问】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学情的研究

高一年级的学生处于由抽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能力还需要加强,因此多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的机会,激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以及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可以此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建立起“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课本上看似乎很好理解,但难于得到很好的运用。学生往往理论性的结论都理解,但真正用于解题感到困难重重,最易犯的毛病是关注共性有余,重视个性不足,机械地套用结论。所以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上面,并结合一定的练习,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周期表。同位素知识是建立在初中所学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等概念的基础上的,学生易混淆同位素与元素的概念。因此也是难点,但非重点,不必过多深入。

效果分析

一、教学方法

1.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以课标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主完成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实践证明,学生离开了老师单纯的讲授,通过小组合作互助,能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记忆的效果也会更好。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2. 利用“Flash”模拟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直观又生动,同时通过多媒体展台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

二、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设计,我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通过完整的科学探究历程,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应用中获得发展,从而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本堂课还注重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使学生从各个角度更好地认识元素周期表,让学生在活动、合作、探究、交流中,愉悦的参与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学到的知识,通过预习检测进行检查,发现学生对于通过阅读能解决的问题掌握的还是不错的,会的不讲。教师起辅助作用并不是不讲,对于元素周期表的整体认识,需要给学生灌输认识新物质的方法,故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精讲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元素周期表,再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上个关于局部认识的问题,小组成员的交流讨论,回答问题,让人惊喜的是,对于“预测若有第八周期,则最多可能含有多少种元素”这个问题,在其他小组讨论不出来的情况下,E组通过激烈讨论,派出组长杨兴宇同学展示出了他们组的答案和方法,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有同学都积极参与,即使平时上课不大积极的同学,今天也表现出了极大地热情。最后链接高考,使学生感受高考题目的难度,出题方法等,通过不断的巩固训练,提升学生做题的能力,让学生学的扎实,学的有效。

所以,我觉得新授课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提升个人的能力,教师的角色就是给学生布置好学习任务,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宜的引导,把其他的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合作,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复习课的教学效率,让学生愿学、乐学,提升效率,展现出更有生机和活力、更健康的课堂。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基础。同时,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教材采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编排顺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学习的连贯性。本节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的教学,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在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在初中初步学习了化合价,高中又学习了碱金属、第ⅣA族、第ⅥA族和卤素等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些知识为本章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帮助

学生从理论上本质上理解碱金属和卤素性质的递变性,使旧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和化合价的递变规律,又能很好地指导的学习,因此本节内容不仅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对整个中学化学具有重要的指导功能。

二、人教版教材新旧版本相关内容的比较:

结论:基本没有变化

三、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核素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核素

四、课时:本节教材共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是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介绍了周期、族的知识。第二课时是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即“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这里元素的性质主要指的是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和化合价。第三课时讲述了同位素的常识。

五、课型包括:

第一课时:新授课

第二课时:新授课

第三课时:新授课

评测练习

1、下列各组中的元素用原子序数表示,其中都属于主族的一组元素是()

A.14号、24号、34号B.26号、31号、35号

C.13号、20号、31号D.11号、17号、18号

2、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做出决定,把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至右改为18列。如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元素为第18列。按此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第9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B .第17列为卤族元素

C .只有第2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

D .在整个18列元素中,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

3.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 )

4、紧接在氡下面有待发现的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是 ( ) A .109 B .118 C .136 D .137

5、A 、B 、C 、D 、E 五种元素所处周期表的位置如右图所示。 已知 A 元素能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AO 2,AO 2中氧的质量分数 为50%,且A 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则

A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位于第 周期、第 族, D 元素的符号是 ,位于第 周期、第 族; A 的氧化物除了AO 2外还有 E 单质的化学式 ;

B 与氢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6、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金、银、铜、铁、锌、钛的位置(周期和族),并指出这些元素的核电荷数。

课后反思

给学生一点时间,学生还课堂一份精彩

本节课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并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然后利用灵活的Flash 模拟1-18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而且通过学生上台交流展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其他同学在观看过程中总结规律。

而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从横向、纵向直观的展示来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让学生

C

B D A

E

从整体上认识元素周期表,再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上个关于局部认识的问题,小组成员的交流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充分体现了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加深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效的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紧接着通过两道巩固训练,提升学生做题的能力,让学生学的扎实,学的有效。

先给出某些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再给出某些元素原子序数,让学生来利用所学知识确定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通过在课堂上以问题方式层层设疑,不断引发学生的思考,对元素周期表学以致用。

不足之处是本节课由于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还需要灵活的处理和把握,以便完成教学任务。因为前面花费时间偏多,本来打算让学生在最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网络的,结果受到时间的限制,只是教师总结。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的研究课堂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给学生展现出更受学生喜爱的课堂,让学生真正爱上化学。

根据课程标准,在教学中注意两方面内容:

1、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

从课程设计来看,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重视其基础性;从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因此,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完全可以也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提出高一些的要求,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及为后续学习预留空间,但这种对教材内容的弹性增补,前提是首先要“保底”,而且增补不能搞“一步到位”,不能增加学生负担。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螺旋上升的,不是在知识首次出现时就要求学生一下子全部达到的。

2、深入研究教材中知识呈现主线,合理重组教学内容

教材采用了专题式的模块结构,一定程度影响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了避免这类内容学习中常见的“一听就会,一用就乱”,一定应该有化学基本理论作为主线贯穿

进行学习。本章的教材按照新课标要求,隐去了过去熟悉的线索,将大量的信息同时出现在学生面前,若教师的指导稍不得法,就很容易感到知识凌乱,把握不住规律,从而走入“背化学”的死胡同。要求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的编排主线,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地重组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突出“分类”这个主线,使基础知识清晰。在现代教育文献中“科学探究”、“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都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来主动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在学习内容上,不但包括事实、理论等陈述性知识,还包括科学过程和方法等程序性知识;在教学策略上,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实验、调查、查阅文献等方式搜集与处理信息,对猜想与假设进行论证,最后通过表达与交流活动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