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小架拳谱

陈氏小架拳谱
陈氏小架拳谱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揽擦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鹅亮翅

8、搂膝拗步

9、初收10、上三步11、斜行拗步12、再收

13、上三步14、掩手捶15、金刚捣碓16、披身捶

17、背折靠18、青龙出水19、三换掌20、肘底看拳

21、倒卷肱22、白鹅亮翅23、搂膝拗步24、收式

25、闪通背;26、掩手捶27、六封四闭28、单鞭

29、云手30、高探马31、左右插脚32、左蹬跟

33、击地捶34、二起脚35、护心拳36、踢一脚

37、蹬一跟38、掩手捶39、小擒拿40、抱头推山

41、六封四闭42、单鞭43、前招后招44、野马分鬃

45、六封四闭46、单鞭47、玉女穿梭48、揽擦衣

49、六封四闭50、单鞭51、云手52、摆脚下岔

53、金鸡独立54、倒卷肱55、白鹅亮翅56、搂膝拗步

57、闪通背58、掩手捶59、六封四闭60、单鞭

61、云手62、高探马63、十字脚64、指裆捶

65、白猿献果66、六封四闭67、单鞭68、铺地龙

69、上步七星70、下步跨虎71、摆脚72、当头炮

73、金刚捣碓74、收势

陈式小架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头和顶的要求:

头自然竖正,头为全体之会,领一身之气,头不合,则一身之气不入。百会穴要虚领,前顶和后顶要领平,百会穴往前一寸称前顶,百会穴往后一寸称后顶,

低头就会失去前顶,会影响内气的形成,前顶是直接和丹田联系着。低头还会造成腰、颈、椎不直,后背会紧,后背许多经络循环不畅通,尤其颈椎(大抒、风门)二穴会受到压迫,影响气血不能正常通过,宜犯头晕等毛病。后顶也是非常重要的,后顶统领着后裆,所以后顶也不能失。什么叫失后顶呢挺胸仰头叫失后顶,后顶失了会造成胸闷,头痛、更谈不上任督二脉循环。

眼的要求:

打太极拳眼睛要平视,不准斜视、乱视、眼睛的余光看住手就行了,头如果晃、摇、摆.蓄不住内气。拳也会打的散乱。

耳的要求:

耳朵要内敛,也就是收视反听。

鼻的要求:

鼻要自然呼吸,鼻梁和中线始络要保持垂直线。功夫浅时呼吸的短促,随着功夫的加深,呼吸慢慢达到深、沉、细、匀、自然。形成进气入到丹田,呼气出自丹田。

口的要求:

口要轻轻合拢,不许张开,打太极拳也好,历代练各种内功的记载,口都不允许张开,一是张口不卫生,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物质得不到过滤会直接从口腔进入到胸腔,对练功来讲也不允许,内气存不住,会中断。

肩的要求:

陈式小架太极拳对肩也有一定要求的,要松肩、沉肩、内扣肩;肩不准拧、不准晃、不准摇,不准翘两肩始终紧密配合,以腰身催动肩,以肩催动肘手,一气贯通,肩和胯要保持两道垂直线。肩按要求去练的话,可预防和治疗肩肘方面的疾病。在技击上通常有顺肩靠,迎门靠,背折靠等。

肘的要求:

肘始终要下沉,不能高于肩,要略低于肩,不能外翻,在练习陈式小架太极拳时,除了金鸡独立和朝天蹬两个动作外,整套拳打下来肘都不允许和肩平。要求肘不离肋、沉肩坠肘、两肘尖朝下、两肘微内合,像有一条不太紧的皮筋拉住

一样,肘弯不能折死弯,要朝上,要有一个弧圆形,肘弯基本保持一寸的弯。平放下自己的中指和食指就行了,这样肘就不会折死弯,也不会失去绷劲和其他多种劲。使经络气血能达到正常循环,能预防和治疗肩肘疾病,在技击上,通常有腰拦肘、穿心肘、迎门肘等。

手的要求:

手握住称拳,展开称掌,捏住为勾手,陈式小架太极拳一般就这三种手形,在练拳时不管做什么动作。手都不允许单独抡来画去,手要配合身法。要求不管是拳、掌、勾手,整套拳不允许有垂直向下的手。掌与腕要平顺,,如手腕折了内气循环不到手指,手不能外翻,手腕不许来回转动,手指要自然并拢,拇指的第二节轻轻和食指的根节并拢,中指尖领一点点气就行了,不可使力。手上行不超过眼睛,下行不过膝盖,(及个别动作除外)。以衣服扣为界,两手都不过中线。两手像亲兄弟一样,紧密配合,两手之间像有一条皮筋拉着一样。但不能用力,能抬起手领起手与肘就行了。先把身、手、步伐、眼协调一致,要求轻、灵、圆、柔将筋节骨骸处处松开,似松非松,松而不懈,轻而不浮,刚而不僵,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一有间断,必定另起灶,是舍近求远,求快而反迟。两手一动处处着着都不能离开缠丝劲,手有正缠,倒缠,前缠,后缠,斜缠,上下缠,左缠,右缠等等。手不离开缠丝劲,才能做到刚而不僵,轻而不浮,松而不懈。为什么不能用力呢因为一使力,肌肉便会产生人为的紧张,变为僵硬,躯干四肢灵活性很差,无论屈肌伸肌,收缩紧张,转变必然迟滞,专靠大关节进行伸缩转动,在技击运用时,看似快速,实际反而迂远。用意不用力,才能练出自然之力。动作要与深细的呼吸相应,必须深入练到随意肌的内部。使全身的微血管能够大量开放,新陈代谢旺盛,使神经肌肉,呼吸都在意识的统一指挥下活动的非常自然,经常刻苦锻炼,才能达到形神合一,如形云流水。

身的要求:

练拳就是练身法的,身要保持中正,不能拧来晃去,怎样才能不拧晃呢笔者根据多年学拳练拳的经验总结出来,人身上有三条垂直线,鼻梁往下和衣服上的一排扣一条线,要垂、直.两肩窝和两胯窝要垂直。如果把这三条线垂直了,打

出来的拳架就不歪扭了。身可从当中分成两扇,也可分为三节,身分为两扇,好似兄弟两个一样,比如往左运行,左边要扣,右边要合,往右运行,右边要扣,左边要合。不这样就不整,这就是对立统一,既助又不给的理论。那么三节呢头为上节,身为中节,腿为下节,身上每一节,又分为三节,头可分为三节,手臂可分为三节,身可分为三节,腿可分为三节,等等不一一盛举。上场打拳要郑重其事,身必须端正,不可跛倚倒塌,开始是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以肩领腰身。洗心涤滤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向前退后须完整一气。身的中线始终保持垂直,人得五脏已成形,由五脏而生气。劲要合成一个点,两扇往中间合,上中下要合,全身要象和的面团一样,合为一体,气沉丹田。再由丹田分配到各个神经末梢,气打通任督二脉,前为任,后为督。任脉共二十四个穴位,督脉共二十八个穴位。任脉起于承浆直下到会阴穴至,督脉起于长强,从背后直上过百会,下印堂至人中至。功夫下到周身极其虚灵,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亦不知任之为督,督之为任,两肾如汤热,膀胱似火烧。神由气生,气自有神,周中规,折中距,不思而得,不知所以然而然。真气自足,任督似车轮,四肢若山石,清心寡欲培其本身元气。世上有通农学而耕作不如田夫,精建筑而观察不如艺匠者,比比皆是,学拳要悟拳,懂拳,既谈到拳它就是一种武术,它不是体操,陈式小架太极拳,是明末清初创编的,它是集上百种武术的精华及中医理论,和道家修炼功法创编而成。它里面就包含有非常高深的武术和气功。人身有内五行外五形,五脏既是内五行,心、肝、脾、肺、肾对应五行金、木、水、火、土心属火,心急则力生,脾属土,脾动则力攻,肝属木,肝急火焰威,肺属金,肺动陈雷惊,肾属水,肾动快如飞,何为外五形即:口、耳、鼻、眼、舌、目通肝,脾通肺,舌通心,耳通肾,人中通脾。运动之益,为调节阴阳平衡,维持血液循环,扩充肺活量,而且呼吸速率增加,运动时须闭口,不致含毒尘埃随口而入,做适宜运动,有助血液循环,但若过于剧烈,则无益而反害,心脏和心房伸缩过烈,肺呼吸跟不上,血液势必外流,肺部会容易受伤。武术经典著作,(陈式太极拳图说)中陈鑫老前辈说“打拳何尝不用气,不用气则全体何由运动,但本其至大至刚之气,以直养无害焉,已耳世人不知皆以为柔术,殊不知自用功以来,千锤百炼刚

而归之於柔,柔而造至於刚,刚柔无迹可见"《吴越春秋》中讲“内实精神,外示安逸”。清乾隆年间著名武术家苌乃周说“聚中气,神凝气充,如开工弛张”。朱熹(中庸)注“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打拳身上用力不对,完全没力也不对。所谓:“懈又懈来松又松,吴气未动似病翁,忽然一声春雷动,千马万马把阵冲”。所以打太极拳要外柔内刚,恰到好处。心要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其别还有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之与左一样和,以及头与手,手与身,心与眼,肝与筋,脾与肉,肺与身,肾与骨等总之无处不合,练功不能光追求练肌肉发达,在内功上要多下功夫,要从内练到外,太极拳缠丝劲大圈小圈约有六层与人身上。

一、皮肤二、肌肉三、筋腱四、网膜五、骨节六、脑髓打拳必识穴位,人身一百另八穴,七十二穴不致命,三十六死穴。打拳不识穴位,会伤人,练武把德要放在第一位。

腰裆的要求:

陈式小架太极拳的腰裆劲是非常出类拔萃的,可称为陈式小架太极拳的重中之重,从明末清初陈王庭创拳,到改革开放前,很少传外姓人,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向外传播。被人们誉为功夫架,看家拳。陈式小架太极拳要求裆走后弧线,从哪里过来顺原路回去,为什么要求裆必须走后弧线呢比如内气在运行时气是从人的后背上去的,气像翻筋斗一样,在不停地沿着任督二脉循环着,如果裆走后弦了,正好顺劲,它的劲始终是向内合的,越往内合,劲会越饱满,气血循环方面和技击方面是符合原理的,不能出现涮裆,摇裆,拧裆,翘裆,裆要圆,胯要松,腰要塌,圆裆是裆要外撑,撑的同时要内合,松垮是把身体原有的高度,通过松胯下沉降低一截。身体要淹到裆里一部分(这些要求初学者是做不到的),塌腰是指两肾微微有往下压的感觉,松好胯了,也就能做到塌腰了。为什么要圆裆,松胯,塌腰呢首先是为了给丹田创造良好的空间,使丹田气不受挤压,丹田气足了,通过任督二脉循环,才能运行到神经末梢,达到排毒养颜,强身健体。松胯,塌腰为了架势能低一些,低了才能稳。但不能过低,过低会失去撑劲和绷劲,裆

不能蹲平,要保持合理的拱形。松胯,塌腰,开裆,既像汽车弹簧钢板一样,又像万向节一样。起着缓冲和减压及转关的作用。在防守和进攻方面是非常灵活的,如裆蹲的过低,一是出现僵滞,二是失去撑劲和绷劲,如果表演欺骗外行人还马马虎虎,一遇行家不堪一击。太极实系外方内圆,上圆而下方,方者其形,圆者其神。

膝的要求:

陈式小架太极拳对膝也有一定要求,膝盖要中正,不超过脚尖,微往内扣一点,下蹲时膝盖不能拧来晃去,如拧来晃去,一是力量分散,失去防守和技击的作用,二是会把膝盖拧伤。

脚的要求:

打陈式小架太极拳脚下要落地生根,脚不能离缝,不能拔根,五趾要抓地,两脚内侧吃力偏重些,涌泉穴要虚,上步下步要轻灵,上小步要求一竖脚宽,上大步时要求一条腿长。脚尖每招每式都须微内扣,气要能从脚底反弹上去到丹田,再松沉到脚底。脚每一动要与身、手、眼协调一致,一定要做到上下相随。上下相随了气才会顺,一顺百顺,一通百通。

以上虽然讲了很多,好像分开每个部位讲的比较细致,但大有不妥之处,太极拳本身讲形神合一,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又怎么能分开部位去讲呢,但不分开讲,学者也没有一个参考的标准,但再好的东西,写在书本上怎么也写不清楚它的内涵,有的人说太极拳是顺其自然,没有规矩,说这话的人简直是不懂太极拳不懂万物万事的原理。如果去造个机器,造个汽车,造个飞机,没有严格的标准规矩,如何能做好任何事呢。开始必须遵乎规矩,慢慢要神乎规矩,最后才能化乎规矩,正所谓,空空色色,色色空空。

乃文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二日写于厦门

怎样理解和练习陈氏小架太极拳

(10)裆低了下盘有力稳固,但不能像放气的皮球一样,裆和膝都不能失去撑劲棚劲和粘劲,不能像死蛇一样。

(11)玉楼是耳后高骨处,下闭谷道是要提肛,收肛,丹田下沉,先任后督在不停的循环着。

(12)是指脚落地时要轻,落下后有入地三分的感觉,脚落地不能动,要落地生根。

(13)除了内外三合外,还要交叉合,上下合。全身象一个橡皮球一样,又象压缩一半的弹簧一样。(14)是指:与人一搭手劲要往前走,用柔劲缠住对手发出去,不能一搭手先往后撤。

(15)在动静开合运动中,阴和阳不能各是各,不能出现停顿断续现象,否则叫另立战场,舍近求远。(16)在运用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时,不能单开来用,分开来用是学生水平。

(17)是指陈氏小架太极拳练到一定境界时,心态会非常平静,象修道一样。但是一旦用到防身上,它的技击性是非常强的。

(18)陈氏小架太极拳是最古老的太极拳,现在很多人不重视传统文化,陈氏小架太极拳是最早的太极拳,是中国的国粹,如果不继承下去很可惜。

(19)是指很多一知半截之徒,自己就没把握好太极拳的知识,就在世上悬耀自已,如果自己的气路就没打通,会误人之地,害人害己。

(20)是指:要下功夫把拳学好练好了,至少苦练十年认真打五万遍,教人才不致于走偏,否则一辈子都是门外汉。

(21)是指功夫练到一定境界时,内家拳也是可以刚猛的,外家拳练到一定境界时也不用力,同时要习百家之长,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会更加进步。

写于厦门二零零九年六月一日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详细教学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动作名称及说明 套路名称 1、起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护心拳 7、斜行 8、回头金刚捣碓 9、撇身拳10、指裆11、斩手12、翻花舞袖 13、掩手肱拳14、腰拦肘15、大肱拳小肱拳16、玉女穿梭 17、倒骑龙18、掩手肱拳19、裹鞭裹鞭20、兽头式 21、披架子22、翻花舞袖23、掩手肱拳24、伏虎 25、抹眉肱26、黄龙三搅水27、左冲28、右冲 29、掩手肱拳30、扫堂腿31、掩手肱拳32、全炮捶 33、掩手肱拳34、捣叉捣叉35、左二肱右二肱36、回头当门炮 37、窝底大捉炮38、腰拦肘39、顺拦肘40、窝底炮 41、回头井栏直入42、金刚捣碓43、收式 动作分解说明 第一式:预备式 身体自然直立,两足距离比肩略宽,两足尖微向外撇;两肩松开,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向前平视,面向南。 要点: 要求立而不挺,顶劲领起(头要正直,好象头顶有一物勿让其掉下,虚虚领起),唇轻闭,齿微合,下颏微内收,松肩(两肩有意放松,无意下沉),含胸塌腰(胸部放松,不内凹外凸,腰部放松为塌腰)使心气下降,屈膝松髋,盆骨端正。此要求,不但在预备式时,而且在整个拳套的每个动作都必须注意。 第二式:金刚捣碓 ①身体微下蹲,两臂微屈,缓缓抬起与肩平,掌心朝下(两手有合劲之意);两眼向前平视。 ②身体下蹲,随着重心下降,两手缓缓下落至腹前。 ③身体略左转随即向右转,重心先向右而后向左移,同时两手向左划弧(右手先顺后逆,左手先逆后顺),右手屈臂置于胸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左;左手置于身体左侧,掌心朝上。

④身体继续右转,重心移至左腿,以右脚脚跟为轴,脚尖翘起外摆,同时两手向右上方平捋(左顺右逆),置于身体右侧,右手略高于肩,掌心朝外,指尖向前,左手掌心朝上,指尖向右前。 ⑤身体向右微微下沉,重心控制在右腿,并将左足提起,在转换重心的同时,双手略向右上方棚出。 ⑥身体略下蹲,左足尖翘起,以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45 ⑦身体微左转,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脚掌踏实;同时左手内旋向前棚(由顺缠变逆缠),手心向下,右手外旋向右后下方展开,而后随转体向前移至腹前(由逆缠变顺缠),掌心朝右,指尖向右后。 ⑧身体左转,右脚跟步,以前脚掌着地;同时右手向前撩起(顺缠),置于右胸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前;左臂屈肘向前挤出;当右手撩起时,左掌先转腕上撩,再向里合于右小臂上(逆缠),掌心朝里,指尖向右。 ⑨左手外旋向下,置于腹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右(离身体10厘米),右手变拳,上提于胸前,拳心向里,再向下落于左掌心内。 ⑩左腿支撑体重,右拳与右足一齐提起(两髋放松);左掌略下沉。 ⑾右脚落地震脚,同时,右拳落于左掌心内,目视前方,面向南。 要点: ①何为金刚捣碓?金刚神右手捏拳如杵,左手屈掌如臼,右拳落于左手心中,如石杵捣碓。故名金刚捣碓。 ②缠丝劲是构成太极拳的核心,贯串于一切动作过程的始终,此势经过了五对不同方位的缠丝(里外、上下、左右、前后、大小),练习时要以身领手,达到上下相随,节节贯串。如只注意手上的顺缠和逆缠,而不注意身法,就会适得其反。 ③左足向左前方伸出,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轻而不浮(陈式太极拳凡是开步皆如此)。 ④右拳落于左掌心内,与震脚要协调一致,劲整,气下沉, ⑤震脚的作用,是使全身的气往下沉,并有利于血液循环。 第三式:懒扎衣 ①双手分开,右手先向上,而后向下划弧,左手先向下,而后向上划弧,双手划至胸前交叉,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双手皆大逆缠转开,重心偏右,顺缠而合,重心偏左);目视右前方,面向南。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方向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方位 第一式太极起势(正南)第二式金刚捣碓(正南)第三式懒扎衣(正南)第四式六封四闭(正南变西南)第五式单鞭(西南变正南)第六式金刚捣碓(正南变西东)第七式白鹅亮翅(正东)第八式斜行(正东)第九式搂膝(正东)第十式拗步(正东)第十一式斜形(正东)第十二式搂膝(正东) 第十三式拗步(正东变东南)第十四式掩手肱拳(东南)第十五式金刚捣碓(东南变正南) 第十六式撇身捶(正南)第十七式青龙出水(正南)第十八式双推手(正南转正东) 第十九式肘底看拳(正东)第二十式倒卷肱(正东,退五步)第二十一式白鹅亮翅(正东) 第二十二式斜形(正东)第二十三式闪通背(正东变正西,垫步时变西北)第二十四式掩手肱拳(西北)第二十五式六封四闭(西北变西南)第二十六式单鞭(西南变正南)第二十七式云手(正南) 第二十八式高探马(正南转正北)第二十九式右擦脚(正北)第三十式左擦脚(正北转正东) 第三十一式左蹬一跟(正东转正北)第三十二式前趟拗步(正北行往西) 第三十三式击地捶(西北击西下)第三十四式踢二起(朝西变正东)第三十五式护心拳(正东变东北)第三十六式旋风脚(东北变正北,顺指针扫左腿)第三十七式右蹬一跟(正北) 第三十八式掩手肱拳(正北变正东,垫步变东南)第三十九式小擒打(东南转正东) 第四十式抱头推山(正东变正南,双手平推西南)第四十一式六封四闭(西南逆回旋在西南) 第四十二式单鞭(西南变正南)第四十三式前招(正南转正西)第四十四式后招(正西) 第四十五式野马分鬃(正西)第四十六式六封四闭(正西变西南)第四十七式单鞭(西南变正南) 第四十八式玉女穿梭(西南变正西)第四十九式懒扎衣(正南)第五十式六封四闭(正南变西南) 第五十一式单鞭(西南变正南)第五十二式云手(正南,插三步)第五十三式摆脚跌岔(正南行往正东)第五十四式金鸡独立(正南转向正东)第五十五式倒卷肱(正东退正西,退五步) 第五十六式白鹅亮翅(正东退正西,左虚步)第五十七式斜形(正东,四隅步) 第五十八式闪通背(正东变至正西,顺时针方向转,垫步时再转西北) 第五十九式掩手肱拳(朝西北,重心由右移左)第六十式六封四闭(西北变西南) 第六十一式单鞭(西南变正南)第六十二式云手(正南,插步,三个)第六十三式高探马(正南变西北)第六十四式十字脚(身朝正北变东南)第六十五式指裆捶(左脚踩西南,右脚踩东北,身向朝西北)第六十六式猿猴献果(由西北变西南)第六十七式单鞭(西南变正南) 第六十八式雀地龙(身向正南,重心由右变左)第六十九式上步七星(朝正东由下往上) 第七十式下步跨肱(由正东转向正南)第七十一式转身双摆莲(由正南转180°) 第七十二式当头炮(西南)第七十三式金刚捣碓(正南)第七十四式收势(正南)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招式名称和讲解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招式名称(74式) 第一部分 1、太极起式 2、金刚捣椎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椎 7、白鹤亮翅 8、斜形 9、搂膝 10、拗步11、斜形12、搂膝13、拗步14、掩手肱拳15、金刚捣椎 第二部分 16、撇身锤17、青龙出水18、双推手19、肘底看拳20、倒卷肱21、白鹤亮翅22、斜形23、闪通背24、掩手肱拳25、六封四闭26、单鞭27、云手28、高捋马

第三部分 29、右擦脚30、左擦脚31、左蹬一跟32、前趟拗步33、击地锤34、踢二起35、护心拳36、旋风脚37、右蹬一跟38、掩手肱拳 第四部分 39、小擒拿40、抱头推山41、六封四闭42、单鞭43、前招44、后招45、野马分鬃46、六封四闭47、单鞭 第五部分 48、玉女穿梭49、懒扎衣50、六封四闭51、单鞭52、云手53、摆脚跌岔

54、金鸡独立55、倒卷肱56、白鹤亮翅57、斜形68、闪背通59、掩手肱拳60、六封四闭61、单鞭62、云手63、高捋马 第六部分 64、十字脚步65、指铛捶66、猿猴献身67、单鞭68、雀地龙69、上步七星70、下步跨肱71、转身双摆莲72、当头炮73、金刚捣椎74、收式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基本动作规格 一、起势 1、屈膝松胯 2、点起左脚尖 3、开步与肩同宽 4、落地移重心到两腿中间 5、双手抬起与肩同高 6、往下按至小腹 7、手往左重心往右、左掌推右掌托 8、翻掌转身摆脚尖9、落地提腿开步 二、金刚捣锤 1、向后翻掌 2、左手前、右手后、移重心到左,摆脚尖 3、上步合手 4、捏拳 5、把拳放到掌心里、提腿冲拳、震脚 三、懒扎衣 1,穿掌,重心左腿2、分手重心右腿3、走半拍重心左腿4、再走半拍收步 5、合手开步 6、左转腰翻左右掌 7、移重心至右,右手打开,左手滑到腹部、 叉腰下沉 四、六封四闭 1、左手引右手 2、翻掌下搏移重心 3、转腰翻掌 4、收手移重心 5、收腿,推举 五、单鞭 1、翻掌,左手出右手回 2、勾手出掌,左手回腹部 3、提腿开步 4,穿掌、翻掌、移重心、扣右脚尖、打开、下沉 六、金刚捣锤 1、右手引左手 2、翻掌上朋移重心 3、向后翻掌 4、左手前,右手后,移重心,摆左脚尖 5、上步合手、捏拳、把拳放在掌心里、提腿冲拳、震脚 七、白鹤亮翅 1,穿掌,重心左腿2、分手,重心右腿3、走半拍,重心左腿4、再走半拍收步 5、合手倒步 6、左转腰翻右掌 7、扣右脚尖 8、移重心收步撑开 八、斜行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标签:金刚玉女一枪太极陈式2010-12-13 11:16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养生功) 预备式:压腿 第一部分:关节放松 1、手指交叉手腕摇摆放松 2、手臂肘部摇摆放松 3、肩部摇摆放松 4、手臂伸展侧身摇摆放松 5、腰部转动手臂摇摆放松 6、手按腰部腰部转动放松 7、手按膝关节转动放松 8、手臂侧摇摆伸腿放松9、脚关节摇摆放松 第二部分:缠丝劲 1、逆缠 2、顺缠 3、上缠 4、下缠 5、左缠 6、右缠 7、前缠 8、后缠 第三部分:静养功 1、采气 2、 3、丹田内转运气功 4、盘坐养生功 5、平坐养生功 6、太极浑元桩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1. 太极初式 2. 金刚捣椎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金刚捣椎 7. 白鹤亮翅 8. 斜行 9. 搂膝10. 上三步 11. 斜行12. 搂膝13. 上三步14. 掩手肱拳15. 金刚捣锥 16. 撇身捶17. 青龙出水18. 双推手19. 肘底看拳20. 倒卷肱 21. 白鹤亮翅22. 斜行23. 闪通背24. 掩手肱拳25. 六封四闭 26. 单鞭27. 运手28. 高探马29. 右擦脚30. 左擦脚 31. 左蹬一跟32. 上三步33. 击地捶34. 翻身二起脚35. 护心捶

36. 旋风脚37. 右蹬一跟38. 掩手肱拳39. 小擒打40. 抱头推山 41. 六封四闭42. 单鞭43. 前招44. 后招45. 野马分鬃 46. 六封四闭47. 单鞭48. 玉女穿梭49. 懒扎衣50. 六封四闭 51. 单鞭52. 运手53. 摆莲脚54. 跌岔55. 金鸡独立 56. 倒卷肱57. 白鹤亮翅58. 斜行59. 闪通背60. 掩手肱拳 61. 六封四闭62. 单鞭63. 运手64. 高探马65. 十字脚 66. 指裆捶67. 猿猴探果68. 单鞭69. 雀地龙70. 上步七星 71. 下步跨虎72. 转身摆莲脚73. 当头炮74. 金刚捣锥75.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 1. 太极初势 2. 金刚大捣锥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护心拳 7. 斜行 8. 回头金刚捣锥 9. 撇身拳10. 指裆斩手 11. 翻花舞袖12. 掩手肱拳13. 腰拦肘14. 大肱拳15. 小肱拳 16. 玉女穿梭17. 倒骑龙18. 掩手肱拳19. 裹身鞭20. 兽头势 21. 披架子22. 翻花舞袖23. 掩手肱拳24. 伏虎25. 抹眉肱 26. 黄龙三搅水27. 左冲右冲28. 掩手肱拳29. 扫蹚腿30. 掩手肱拳 31. 全炮捶32. 掩手肱拳33. 捣岔捣岔34. 左二肱右二肱35. 回头当门炮 36. 变式大捉炮37. 腰拦肘38. 顺拦肘39. 窝底炮40. 回头井拦直入 41. 金刚捣锥42.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 1. 金刚捣锥 2. 懒扎衣 3. 六封四闭 4. 单鞭 5. 金刚捣锥 6. 白鹤亮翅 7. 搂膝拗步 8. 初收 9. 上三步10. 斜行拗步 11. 再收12. 上三步13. 掩手肱拳14. 金刚捣锥15. 撇身拳 16. 青龙出水(出手花) 17. 肘底看拳(叶底花) 18. 倒卷肱(珍珠倒卷帘) 19. 白鹤亮翅20. 搂膝拗步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 - - 一、陈氏太极缠丝功 陈氏太极功法主要是让初学者对太极功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提高对太极拳中呼与吸的认识,加强对拳理拳法的理解,另外,这套功法中是太极功法中最低层的展现。层次越高,其外形反而不显。也就是说“有意不露其形”。望各位爱好者提高认识,用科学自然的方法练习,不然就会有“走气”之说,甚至会出现气闷、横气填胸、头晕等症状。 陈氏太极功法动作名称 1无极桩 2正面单手缠丝 3侧面单手缠丝 4正面上下缠丝绸 5正面里外缠丝 6正面里外侧面缠丝 7正面里外上下缠丝 8正面双手缠丝 9正面双手上下缠丝 10正面双手开合缠丝11斜步上下缠丝 12斜步双手缠丝 13斜步左右缠丝 14前后缠丝 15大小缠丝 单腿的缠丝:1开合缠丝 2上下缠丝 3上步缠丝绸 4倒步缠丝 5拗步缠丝 6定步缠丝二、陈氏太极拳十九势 十九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结合老架、新架、小架于一身所创的陈氏简化太极套路之一。陈小旺大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陈氏太极拳,更好的弘扬陈氏太极拳,创编的这套陈氏太极拳十九势,短小精辟,并且不失陈氏太极拳的风格及特点,是初学者的良师益友。 陈式太极拳十九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出庙 3懒扎衣 4上步斜行 5上三步 6左掩手肱拳 7双推手 8倒卷肱 9闪通背 10右掩手肱拳 11六封四闭 12运手 13高探马 14右蹬一跟 15左蹬一跟 16野马分鬃 17玉女穿梭 18金刚捣碓 19收势 三、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 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根据陈氏太极拳新架套路中的基本要领和运动规律删略重复动作简化而出,此套路架式宽大,低沉稳重,螺旋缠丝劲别具一格,初学新架者习此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陈式太极拳三十八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白鹤亮翅 4上三步 5斜行 6搂膝 7前蹚拗步 8掩手肱拳 9撇身捶10双推手 11三换掌 12肘底捶 13倒卷肱 14退步压肘 15白蛇吐信 16闪通背 17前蹚拗步 18左青龙出水 19击地捶 20二起脚 21护心拳22前招 23后招 24右蹬一跟 25左蹬一跟 26玉女穿梭 27懒扎衣 28六封四闭29单鞭 30雀地龙 31上步七星 32小擒打 33运手34高探马 35双摆莲 36当头炮 37金刚捣碓 38收势 四、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氏太极拳老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根据祖传拳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创编了流传至今的老架一路、二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动作舒展大方,连绵不断,节节贯串,沉着稳健,一动无有不动,运动如行云流水,发劲时要处处运用螺旋劲,以行引气,以气催行,呼吸要自然,虚实要分明,含胸塌腰,蓄发相变,快慢相间,达到全身浑然一体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 9搂膝 10上三步 11斜行 12搂膝 13上三步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分解动作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分解动作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七十四式分解动作 二??九年八月二十五日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分解动作 第一式太极起势 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尖抵住上腭,二目平视。二、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半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沿、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两目平视。三、两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沉肘松肩;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松胯屈膝,两脚踏实;两目平视。四、身体继续下沉,屈膝松胯;两手随着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两目平视。 第二式金刚捣碓 一、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左逆右顺缠,走弧线向左前上方棚出,左 手棚至左膝上方与眼平,手心朝外;右手棚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左前方。二、身体右转90?,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右脚尖外摆;两手右逆左顺缠,向右后捋;目视左前方。三、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里合扣裆,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且微向右转;两手上棚;目视身体左前方。四、左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铲地滑出,重心在右腿,两手继续向右上方加棚劲;目视左前方。五、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脚尖外摆踏实;身体随重心移动,向左转45?;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向前棚,左手棚至胸前,手心朝下;右手下沉至右膝上方,手心朝外,手指朝后;目视前方。六、左手向前撩掌,向上、再向内环绕合于胸前右臂内侧,左手心朝下;右手

领右脚弧线向前上托掌,于右胸前与左手相合,右手心朝上;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前上步,脚尖点地,重心在左腿;目视前方。七、左手顺缠外翻,下沉于腹前,手心朝上;右手握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内,拳心朝上;目视前方。八、右拳逆缠向上提起,与右肩平;右腿屈膝松胯,提起右腿悬于裆内,脚尖自然下垂;目视前方。九、右脚震脚落地,脚掌踏平,两脚距离与两肩同宽;右拳顺缠下沉,落于左掌心,两臂撑圆;目视前方。 第三式懒扎衣 一、身体微左转,重心右移;右拳变掌,逆缠上棚;左手逆缠下按;目视前方。 二、两手由双逆缠变双顺缠,划弧交叉于胸前,左手合于右臂内,手心朝外,右手心朝上;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向右横开一步,脚跟内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目视身体右前方。三、身体左转,重心右移;右手顺缠上棚;目视右前方。四、右手逆缠外翻,右臂向外加棚劲;左手顺缠下沉于腹前,手心朝上;重心在右;目视右前方。 五、身体向右转;右手逆缠,开至右膝上方,松肩沉肘,略变顺缠,指尖高于眼平;左手逆缠,至身左侧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重心在右;眼随右手转视前方。 第四式六封四闭 一、身体右转,重心略右移;左手从左腰间走上弧与右手相合;右手略有前引下沉之意;目视右手中指端。二、身体左转,重心左移;两手左逆右顺缠,自右而左向下捋;目视身体右前方。三、此势为动作四的过度动作。在分解练习时,此势不停。身体继续左转;两手继续左逆右顺缠,向左后上方捋;重心向右移,目视左前方。四、上势不停,重心继续右移;两手变左顺右逆缠向上划弧,合于肩前;随两手相合,身体向右转;目视右前方。五、重心不变,身体微右转下沉;两手合力走弧线,向右前下方按;左脚收于右脚内侧20厘米左右,脚尖点地;目视右前下方。 第五式单鞭

陈式太极拳74式老架一路分解教学

陈式太极拳74式老架一路分解教学 陈式太极拳74式老架一路分解教学陈式太极拳74式老架一路名称【第一段】 1、太极起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鹅亮翅 8、斜行 9、搂膝 10、拗步 11、斜行 12、搂膝 13、拗步 14、掩手肱拳 15、金刚捣碓 【第二段】 16、撇身捶 17、青龙出水 18、双推手 19、肘底看拳 20、倒卷肱 21、白鹅亮翅 22、斜行 23、闪通背 24、掩手肱拳 25、六封四闭 26、单鞭 27、云手 28、高探马 【第三段】 29、右擦脚 30、左擦脚 31、左蹬一跟 32、前趟拗步 33、击地锤 34、踢二起 35、护心拳 36、旋风脚 37、右蹬一跟 38、掩手肱拳 【第四段】 39、小擒打 40、抱头推山 41、六封四闭

42、单鞭 43、前招 44、后招 45、野马分鬃 46、六封四闭 47、单鞭 【第五段】 48、玉女穿梭 49、懒扎衣 50、六封四闭 51、单鞭 52、云手 53、摆脚跌叉 54、金鸡独立 55、倒卷肱 56、白鹅亮翅 57、斜形 58、闪通背 59、掩手肱拳 60、六封四闭 61、单鞭 62、云手 63、高探马 【第六段】 64、十字脚 65、指裆锤 66、白猿献果 67、单鞭 68、雀地龙 69、上步七星 70、下步跨肱 71、转身双摆莲 72、当头炮 73、金刚捣碓 74、收势 陈式太极拳的奥妙陈氏太极拳在一般人心目中,总是觉得不适于老年人,或是妇女们为了健身所作的运动,甚至有些青年人也是这样想法,以为不是正宗的太极拳,直到学习了陈氏太极拳之后,对于陈氏太极拳才有些认识,而等到练上多年入门了,才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一、陈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而且蓄发明显,而一般的太极拳动作速度均匀,蓄发不明显。 二、陈氏太极拳是肢体呈螺旋运动及缠绕运转,它是一种缠丝劲,而一般的太极拳是肢体呈弧形运动,圆转简单,是一种抽丝劲。

陈氏太极老架一路和老架二路的区别

陈氏太极老架一路和老架二路的区别 很多学员在刚开始学习陈氏太极拳时,不明白何为老架一路、何为老架二路,亦不明白该从何练起,自己更适合练习哪一路拳法。鉴于新学员的诸多困惑,下面将从两种拳法的由来、架势特点及练习方式方面,浅谈两者的差异,为您在了解或习练此两种拳法时,提供帮助。陈氏太极拳老架(亦称大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创。他在陈王廷创编的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零八势长拳一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编排成现在流行的老架一路、二路(亦称炮捶)。一路拳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二路拳以刚为主,刚中有柔,两路拳相辅相成,互为其根,直至达到刚柔相济,浑然一圆。一路拳架式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运动以腰为主,节节贯穿;一动则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流水,绵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二路拳以刚为主,刚中寓柔。练习时,震脚发力,闪展腾挪,窜蹦跳跃,松活弹抖,完整一气。有怪蟒出洞、猛虎下山之气魄;有蛟龙出海,雄狮抖毛之神威。建议新手先学一路拳,此拳松柔,柔中带刚,适合任何人群。二路拳是一路拳的基础发展出来的。刚猛无比,发力招数多,没有一路拳的基础练二路拳易出内伤。学习二路拳,应在练好一路拳的基础上,

突破去僵求柔的阶段,达到周身相随,全身一动无有不动,内外结合,放松沉稳,劲力完整,呼吸与动作协调一致,此时学练二路拳方能免出偏差。否则没有松弹劲,练拳时就会僵硬一条,上重下浮,横气填胸,心跳过速,呼吸发喘,嘴发青,脸发白,对健身和练功不利,学者务必注意。一路拳练习时要求:以身领手,以腰为轴,节节贯穿、运行速度慢。主要体会内气运行与外形结合。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动作配合呼吸,注重缠丝劲的练习。在用法上,以掤、捋、挤、按为主,采、列、肘、靠为辅。二路拳练习时,因有一路拳的基础,就不需要过分考虑内气、呼吸与动作配合,动作以手领劲。手领、身随、步法活,根稳、劲整、精神足,以采、挒、肘、靠为主,掤、捋、挤、按为辅,真正体现出二路拳快、刚、猛的特色。总之,大家先耐心学完陈氏太极的老架一路,再学习二路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6式)动作名称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6式)动作名称第一段∕综合训练第二段∕身法训练第三段∕独立训练 01."预备式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第二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拗步 9."初收 1 0."前趟拗步

1."第二斜行拗步1 2."再收 1 3."前趟拗步 1 4."掩手肱锤 1 5."十字手 1 6."第三金刚捣碓1 7."披身捶 1 8."青龙出水 1 9."双推手 2 0."三换掌 2 1."肘底捶

2."倒卷肱2 3."退步压肘2 4."中盘 2 5."白鹤亮翅2 6."斜行拗步2 7."闪通背2 8."掩手肱捶2 9."六封四闭3 0."单鞭 31."运手 32."高探马 33."左擦脚

34."右擦脚 35."蹬一根(左) 36."前趟拗步 37."击地捶 38."翻身二起脚 39."兽头式 40."旋风脚 41."转身十字手 42."蹬一根(右) 43."海底翻花 44."掩手肱捶 第四段∕跳跃训练4 5."小擒打 4 6."抱头推山 4 7."小三换掌 4 8."六封四闭 4

9."单鞭 5 0."前招 5 1."后招 5 2."野马分鬃 5 3."大六封四闭 5 4."大单鞭 5 5."双震脚 5 6."玉女穿梭 5 7."懒扎衣 5 8."六封四闭 5 9."单鞭第五段∕复习训练

6 0."运手 6 1."摆脚跌叉 6 2."左右金鸡独立6 3."倒卷肱 6 4."退步压肘 6 5."中盘 6 6."白鹤亮翅 6 7."斜行拗步 6 8."闪通背 6 9."掩手肱捶 7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拳谱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的八个特点: 一、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 二、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 三、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 四、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 五、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 六、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运动 七、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 八、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拳谱 马虹著 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式:金刚捣硾 第三式:懒扎衣第四式:六封四闭 第五式:单鞭第六式:搬拦捶 第七式:跃步护心拳第八式:跃步斜行 第九式:煞腰压肘拳第十式:井揽直入 第十一式:风扫梅花第十二式:金刚捣硾第十三式:庇身捶第十四式:撇身捶 第十五式:斩手第十六式:翻花舞袖第十七式:掩手肱拳第十八式:飞步拗鸾肘

第十九式:云手(前三)第二十式:高探马 第二十一式:云手(后三)第二十二式:高探马 第二十三式:连环炮(一)第二十四式:连环炮(二)第二十五式:连环炮(三)第二十六式:倒骑麟 第二十七式:白蛇吐信(一)第二十八式:白蛇吐信(二)第二十九式:白蛇吐信(三)第三十式:转身海底翻花 第三十一式:掩手肱拳第三十二式:转身六合 第三十三式:左裹鞭炮(一)第三十四式:左裹鞭炮(二)第三十五式:右裹鞭炮(一)第三十六式:右裹鞭炮(二)第三十七式:兽头式第三十八式:劈架子 第三十九式:翻花舞袖第四十式:掩手肱拳 第四十一式:伏虎第四十二式:抹眉红 第四十三式:左黄龙三搅水第四十四式:右黄龙三搅水第四十五式:左蹬跟第四十六式:右蹬跟 第四十七式:海底翻花第四十八式:掩手肱拳 第四十九式:扫蹚腿(转胫炮)第五十式:掩手肱拳 第五十一式:左冲第五十二式:右冲 第五十三式:倒插第五十四式:海底翻花 第五十五式:掩手肱拳第五十六式:夺二肱(一)第五十七式:夺二肱(二)第五十八式:连珠炮 第五十九式:玉女穿梭第六十式:回头当门炮 第六十一式:玉女穿梭第六十二式:回头当门炮

第一课 _张志俊陈式太极拳新架八十五式讲解 (新)

第一课 一、预备式:(注意整套拳双脚抓地) 1、两手自然下垂两大腿外侧,肩下沉,目视前方,下颌微收,百会穴虚虚迎起,颈部拉长,牙齿微闭,舌顶上颚。 2、重心向右移,左脚尖领劲,徐徐提起松胯,提脚向左平行迈出,脚跟着地,踏实合好,动作的宽度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两脚尖平行向前。

二、金刚捣碓:(核心) 1.左转右移: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双手划弧线提起(手提多高,松胯多少),完成以后,左虎口向前,右虎口向侧,两肘乍开,腋下空,身体正,下蹲,同时,面向左前方; 11分 (1) (1) (2) .1 2.按:手指领劲、上翘、画圆(金丝缠腕),同时身向右转(双手高度不变转至右边),向右前下按出(两手之间是自己的膝盖,双手指斜相对,手像按一个瓢一样),重心左移,目视双手;

3.捋起:改变顺逆缠(右向拇指,左向小指),身向左转,继续下沉,松垮,重心右移,双手走下弧线,向自己左侧上方托起(左手上升,左肘下沉),左手指斜向前,右手在胸前中线,肘乍开,左里膊半圆(大于90度,肘低于肩,手指高于肩)左外膊成弓,目视左前方双手中间; 16:30分 4. 旋转开步:双手变顺逆缠旋转(右向拇指,左向小指),捋,开右臂,同时身向右转,重心左移,以右脚跟为轴,脚尖外摆约90 度(没有脚尖上翘,见图4.1)右膝弯曲;左手掌向里,右手掌朝外,右掌与膝相对。 19分 起势方向右转90度(图4.1)

5.提膝:重心向右,裆走下弧,下沉,重心移右腿,双手向右引,提左脚。20分 5.(1) 5.(3) 5.(2) 5.(4)

6.迈步:逆缠向自己的左前方45度角迈步,左脚尖上翘里合,脚尖相对与小腿,左膝盖弯曲,跨放松,两眼目视前方。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名称

第一段 第一式预备式 第二式金刚捣碓 第三式懒扎衣 第四式六封四闭 第五式单鞭 第六式护心拳 第七式斜行 第八式回头金刚捣碓第九式撇身拳 第十式指裆 第十一式斩手 第十二式翻花舞袖 第十三式掩手肱拳 第二段 第十四式腰拦肘 第十五式大肱拳小肱拳第十六式玉女穿梭 第十七式倒骑龙 第十八式掩手肱拳 第十九式里变里变 第二十式兽头式 第二十一式披架子 第二十二式翻花舞袖 第二十三式掩手肱拳第三段 第二十四式伏虎 第二十五式抹眉肱 第二十六式黄龙三搅水第二十七式左冲 第二十八式右冲 第二十九式掩手肱拳 第三十式扫堂腿 第三十一式掩手肱拳 第三十二式全炮捶 第三十三式掩手肱拳 第四段 第三十四式捣叉捣叉 第三十五式左二肱右二肱第三十六式回头当门炮第三十七式窝底大捉炮第三十八式腰拦肘 第三十九式顺拦肘 第四十式窝底炮 第四十一式回头井拦直入第四十二式金刚捣碓 第四十三式收势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动作名称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动作名称 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式金刚捣碓 第三式懒扎衣第四式六封四闭 第五式单鞭第六式护心拳 第七式斜行第八式回头金刚捣碓第九式撇身拳第十式指裆 第十一式斩手第十二式翻花舞袖第十三式掩手肱拳第十四式腰拦肘 第十五式大肱拳小肱拳第十六式玉女穿梭第十七式倒骑龙第十八式掩手肱拳第十九式裹鞭炮第二十式兽头式 第二十一式披架子第二十二式翻花舞袖第二十三式掩手肱拳第二十四式伏虎 第二五式抹眉肱第二六式黄龙三搅水第二十七式左冲第二十八式右冲 第二十九式掩手肱拳第三十式扫堂腿 第三十一式掩手肱拳第三十二式全炮捶第三十三式掩手肱拳第三十四式捣叉捣叉第三五式左二肱右二肱第三六式回头当门炮第三十七式窝底大捉炮第三十八式腰拦肘第三十九式顺拦肘第四十式窝底炮 第四十一式回头井栏直入第四十二式金刚捣碓第四十三式收式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拳谱

陈ch ?n 式sh ì 太t ài 极j í 拳qu án 新x īn 架ji à 一y ī 路l ù 83 式sh ì 1 预y ù备b ai 式sh ì 2 金j īn 刚g āng 捣d ǎo 碓du ì 3 懒l ǎn 扎zh ā衣y ī 4 六li ù封f ēng 四s ì闭b ì 5 单d ān 鞭bi ān 6 金j īn 刚g āng 捣d ǎo 碓du ì 7 白b ái 鹤h a亮li àng 翅ch ì 8 斜xi ? 行x íng 9 初ch ū 收sh ōu 10 前qi án 螳t áng 拗ào 步b ù 11 第d ì二ar 斜xi ?行x íng 12 再z ài 收sh ōu 13 前qi án 螳t áng 拗ào 步b ù 14 掩y ǎn 手sh ǒu 肱g ōng 拳qu án 15 十sh í字z ì掌zh ǎng 16 金j īn 刚g āng 捣d ǎo 碓du ì 17 庇b ì身sh ēn 锤chu í 18 青q īng 龙l ?ng 出ch ū水shu ǐ 19 双shu āng 推tu ī手sh ǒu 20 三s ān 换hu àn 掌zh ǎng 21 肘zh ǒu 底d ǐ锤chu í 22 倒d ǎo 卷ju àn 肱g ōng 23 退tu ì步b ù压y ā肘zh ǒu 24 中zh ōng 盘p án 25 白b ái 鹤h a亮li àng 翅ch ì 26 斜xi ?行x íng 拗ào 步b ù 27 闪sh ǎn 通t ōng 背b ai 28 掩y ǎn 手sh ǒu 肱g ōng 拳qu án 29 大d à六li ù封f ēng 四s ì闭b ì 30 单d ān 鞭bi ān 31 运y ùn 手sh ǒu 32 高g āo 探t àn 马m ǎ 33 右y ?u 擦c ā脚ji ǎo 34 左zu ǒ擦c ā脚ji ǎo 35 转zhu ǎn 身sh ēn 左zu ǒ蹬d ēng 脚ji ǎo 36 前qi án 螳t áng 拗ào 步b ù 37 击j ī地d ì锤chu í 38 翻f ān 身sh ēn 二ar 起q ǐ脚ji ǎo 39 护h ù心x īn 锤chu í 40 旋xu àn 风f ēng 脚ji ǎo 41 右y ?u 蹬d ēng 脚ji ǎo 42 海h ǎi 底d ǐ翻f ān 花hu ā 43 掩y ǎn 手sh ǒu 肱g ōng 拳qu án 44 小xi ǎo 擒q ín 打d ǎ 45 抱b ào 头t ?u 推tu ī山sh ān 46 三s ān 换hu àn 掌zh ǎng 47 六li ù封f ēng 四s ì闭b ì 48 单d ān 鞭bi ān 49 前qi án 招zh āo 、后h ?u 招zh āo 50 野y ě马m ǎ分f ēn 鬃z ōng 51 大d à六li ù封f ēng 四s ì闭b ì 52 单d ān 鞭bi ān 53 双shu āng 震zh an 脚ji ǎo 54 玉y ù女n ǚ穿chu ān 梭su ō 55 懒l ǎn 扎zh ā衣y ī 56 六li ù封f ēng 四s ì闭b ì 57 单d ān 鞭bi ān 58 运y ùn 手sh ǒu 59 双shu āng 摆b ǎi 莲li án 60 跌di ē 叉ch ā 61 左zu ǒ右y ?u 金j īn 鸡j ī独d ú立l ì 62 倒d ǎo 卷ju àn 肱g ōng 63 退tu ì步b ù压y ā肘zh ǒu 64 中zh ōng 盘p án 65 白b ái 鹤h a亮li àng 翅ch ì 66 斜xi ? 行x íng 67 闪sh ǎn 通t ōng 背b ai 68 掩y ǎn 手sh ǒu 肱g ōng 拳qu án 69 六li ù封f ēng 四s ì闭b ì 70 单d ān 鞭bi ān 71 运y ùn 手sh ǒu 72 高g āo 探t àn 马m ǎ 73 十sh í字z ì单d ān 摆b ǎi 莲li án 74 指zh ǐ裆d āng 锤chu í 75 白b ái 猿yu án 献xi àn 果gu ǒ 76 六li ù封f ēng 四s ì闭b ì 77 单d ān 鞭bi ān 78 雀qu a地d ì龙l ?ng 79 上sh àng 步b ù七q ī星x īng 80 退tu ì步b ù跨ku à虎h ǔ 81 转zhu ǎn 身sh ēn 双shu āng 摆b ǎi 莲li án 82 当d āng 头t ?u 炮p ào 83 金j īn 刚g āng 捣d ǎo 碓du ì 收sh ōu 势sh ì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 第一势金刚捣碓 势名考释: 金刚捣碓一势,取义为象形之类。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美化名字,更便记忆。亦可证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不实。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命名。其他流派太极拳均无此名。 要领: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金刚捣碓,而动作连接不同。第一势共7个动作。眼法以正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右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前掤、引掤,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裆,震脚等法。 歌诀: 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 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 第二势揽擦衣(揽扎衣)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作用的。陈氏原名揽擦衣。洪师因它的着法是从右外侧接手。截拦来劲,发劲迅速轻灵,擦衣而发,不是将对方揽在怀中的,故改为拦擦衣。 有人以戚继光拳经为据,妄改陈氏原名为懒扎衣,于陈氏理法不合。而且戚氏图像为右手高举,眼向左视,左手撩衣于后,与陈氏揽擦衣势不同,故不采用。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揽擦衣,二路(炮捶)只有1个。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前两个动作的步法仍为上势金刚捣碓的小正马步,只是由于身体左右旋转,而变换腿部缠法,并未变步型;从第三动作起才变为右扑步,右侧马步,而成右弓蹬步。手法包括右下掤,右小采,右进步靠、肘、按、挤等法。 当年我学此势时,系左手按于左腰,现今习陈氏新架者,左手多合在腹前左侧,洪师改为合在心口前。 歌诀: 揽擦衣先右下掤,右采左按进靠攻。 随势肘按螺旋挤,体松气顺神要凝。 第三势六封四闭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动作的。封是封制对方的着法,使之无隙进攻;闭是关闭自己的门户,做到防守紧严。六封四闭就是既要保全自已,又要严防对方,便于进攻。当然这种要求,不只限于这一个势子。在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分解及说明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 1、太极起势2、金刚捣碓3、懒扎依4、六封四闭5、单鞭6、金刚捣碓7、白鹅亮翅8、斜行 9、搂膝10、拗步11、斜行12、搂膝13、拗步14、掩手肱拳15、金刚捣碓16、撇身捶17、青龙出水18、双推手19、肘底看拳20、倒卷肱21、白鹅亮翅22、斜行23、闪通背24、掩手肱拳25、六封四闭26、单鞭27、运手28、高探马29、右擦脚30、左擦脚31、左蹬一跟32、前趟拗步33、击地锤34、踢二起35、护心拳36、旋风脚37、右蹬一跟38、掩手肱拳39、小擒打40、抱头推山41、六封四闭42、单鞭43、前招44、后招45、野马分鬃46、六封四闭47、单鞭48、玉女穿梭49、懒扎依50、六封四闭51、单鞭52、运手53、摆脚跌叉54、金鸡独立55、倒卷肱56、白鹅亮翅57、斜形58、闪通背59、掩手肱拳60、六封四闭61、单鞭62、运手63、高探马64、十字脚65、指裆锤66、白猿献果67单鞭68、雀地龙69、上步七星70、下步跨肱71、转身双摆莲 72、当头炮73、金刚捣碓74、收势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分解动作 第一式 太极起势 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尖抵住上腭,二目平视。 二、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半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沿、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两目平视。 三、两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沉肘松肩;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松胯屈膝,两脚踏实;两目平视。四、身体继续下沉,屈膝松胯;两手随着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两目平视。 第二式 金刚捣碓 一、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左逆右顺缠,走弧线向左前上方棚出,左手棚至左膝上方与眼平,手心朝外;右手棚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左前方。 二、身体右转90°,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右脚尖外摆;两手右逆左顺缠,向右后捋;目视左前方。 三、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里合扣裆,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且微向右转;两手上棚;目视身体左前方。四、左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铲地滑出,重心在右腿,两手继续向右上方加棚劲;目视左前方。 五、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脚尖外摆踏实;身体随重心移动,向左转45°;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向前棚,左手棚至胸前,手心朝下;右手下沉至右膝上方,手心朝外,手指朝后;目视前方。 六、左手向前撩掌,向上、再向内环绕合于胸前右臂内侧,左手心朝下;右手领右脚弧线向前上托掌,于右胸前与左手相合,右手心朝上;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前上步,脚尖点地,重心在左腿;目视前方。 七、左手顺缠外翻,下沉于腹前,手心朝上;右手握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内,拳心朝上;目视前方。 八、右拳逆缠向上提起,与右肩平;右腿屈膝松胯,提起右腿悬于裆内,脚尖自然下垂;目视前方。 九、右脚震脚落地,脚掌踏平,两脚距离与两肩同宽;右拳顺缠下沉,落于左掌心,两臂撑圆;目视前方。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拳谱

第11式太极起势第2式金刚捣碓第3式懒扎衣 第4式六封四闭第5式单鞭第6式金刚捣碓第7式白鹅亮翅第8式斜行第9式搂膝 第10式拗步第11式斜形第12式搂膝 第13式拗步第14式掩手肱拳第15式金刚捣碓第16式撇身捶第17式青龙出水第18式双推手 第19式肘底看拳第20式倒卷肱第21式白鹅亮翅第22式斜形第23式闪通背第24式掩手肱拳第25式六封四闭第25式单鞭第27式云手 第28式高探马第29式右擦脚第30式左擦脚 第31式左蹬一跟第32式前趟拗步第33式击地捶 第34式踢二起第35式护心拳第36式旋风脚第37式右蹬一跟第38式掩手肱拳第39式小擒打 第40式抱头推山第41式六封四闭第42式单鞭 第43式前招第44式后招第45式野马分鬃第46式六封四闭第47式单鞭第48式玉女穿梭第49式懒扎衣第50式六封四闭第51式单鞭 第52式云手第53式摆脚跌岔第54式金鸡独立第55式倒卷肱第56式白鹅亮翅第57式斜形 第58式闪通背第59式掩手肱拳第60式六封四闭第61式单鞭第62式云手第63式高探马 第64式十字脚第65式指裆捶第66式猿猴献果第67式单鞭第68式雀地龙第69式上步七星第70式下步跨虎第71式转身双摆莲第72式当头炮第73式金刚捣碓第74式收势

第一式太极起势第二式金刚捣碓 第三式懒扎衣第四式六封四闭 第五式单鞭第六式跃步护心拳 第七式进步斜行第八式回头金刚捣碓第九式撇身捶第十式指裆 第十一式斩手第十二式翻花舞袖 第十三式掩手肱拳第十四式转身腰拦肘第十五式大肱拳小肱拳第十六式玉女穿梭 第十七式倒骑龙第十八式掩手肱拳 第十九式裹鞭裹鞭第二十式兽头势 第二十一式披架子第二十二式掩手肱拳第二十三式伏虎第二十四式抹眉肱 第二十五式左右黄龙三搅水第二十六式左冲右冲第二十七式掩手肱拳第二十八式扫膛腿 第二十九式掩手肱拳第三十式全炮捶 第三十一式掩手肱拳第三十二式捣叉捣叉第三十三式左二肱右二肱第三十四式回头当门炮第三十五式变势大捉炮第三十六式腰拦肘 第三十七式顺拦肘第三十八式窝底炮 第三十九式回头井栏直入第四十式金刚捣碓 第四十一式收势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口令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 作口令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口令 第一节 一太极起势 1松胯开步2两手上提3松胯下按 二金刚捣碓1身体左转,两手向左前上方扌朋2翻掌右转,撇右脚3重心右移,提左脚4左脚向左前方上步5双手后扌履前扌朋6上步合手7变拳下沉8提膝冲拳9震脚砸拳 三懒扎衣1穿掌翻掌2拉开划圆3开右步合手4左转翻掌5左手叉腰右手拉开6放松下沉 四六封四闭1左手接右手2双手下捋3合手4收左脚,双手下按 五单鞭1翻掌右手回拉2右手变勾从左手掌心拉出3开左步4重心左移5穿左掌6翻掌拉开7放松下沉 弟二节 六金刚捣碓 1右手接左手2两手后捋3撇左脚,身体左转,左手前扌朋4上步合手5 变拳下沉6提膝冲拳7震脚砸拳 七白鹅亮翅1穿掌翻掌2撤左步两手拉开3合手扣脚尖收脚撤半步4收右脚成虚步两手拉开 八斜行 1右手向左划弧2两手向右划弧3收脚上左步4两手向后捋5左手抓右手合6左提右推7拉开8放松下沉

九搂膝 1捧2收脚上托3翻掌前推 十拗步 1抬腿捋2上步两手后捋3上左步推左手4上右步推右手 十一斜形 1上左步立掌2两手向后伸展3左手抓右手合4左提右推5拉开6放松下沉 十二搂膝 1捧2收脚上托3翻掌前推 十三拗步 1抬腿捋2上步两手后捋3上左步推左手4上右步推右手 十四掩手肱拳1上步合手2拉开3右手变拳合于腰间,左手前伸4冲拳 十五金刚捣碓 1合手2拉开3扣脚尖4转身收右脚合手5变拳下沉6提膝冲拳7震脚砸拳 第三节 十六撇身捶 1两手拉开2开步合手3左转拉开 4右转后捋5左转后捋6左手叉腰、右手变拳7 右拳拉开,目视左肘左脚尖? 十七青龙出水 1合手2推左掌,右拳后拉3摆右拳4收右拳,撩左掌 5 冲右拳 十八双推手 1接右手2撇脚转身3上右步两手后捋4合手转移重心5收左脚推掌 十九肘底看拳 1右手绕左手划半圈2右手上,左手下划圆3变拳压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