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第课时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第课时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第课时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尝试观察水螅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交流人类生活对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认同爱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2.认同动物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二、教学重点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课前准备

珊瑚标本、PPT课件、相关的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

板书: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

(一)主要特征

1.身体呈辐射对称

2.体表有刺细胞

3.有口无肛门

(二)主要动物

水螅、水母、海蜇、海葵、珊瑚虫

(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有利

有弊

合理的保护与利用

学案

一、看视频,填写表格

二、看视频,回答问题

1.水螅是怎样捕食水蚤的?

2.水螅的捕食与它的体型有什么关系吗?如果不是这样的体型有什么局限吗?

三、分析与思考

通过比较草履虫、人、水螅,说说水螅是什么样的一类动物。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尝试观察涡虫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动物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2.关注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预防。

二、教学重点

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课前准备

涡虫标本、PPT课件、相关的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

板书: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二、扁形动物

(一)主要特征

1.身体呈两侧对称

2.背腹扁平

3.有口无肛门

(二)主要动物

涡虫、血吸虫、绦虫、华枝睾吸虫等

(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预防寄生虫病

学案

一、观察涡虫,填写表格

二、分析与思考

1.涡虫、血吸虫、绦虫、华枝睾吸虫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扁形动物大多数寄生在动物或者人体内,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寄生虫病呢?

第一课时《四季的脚步》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四季的脚步》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四季的脚步》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联系课文理解本悄悄、欢乐、欢快的意思。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并能画出自己所喜欢季节的景物。 教学重点: 1、读准字音。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并能画出自己所喜欢季节的景物。 教学难点: 理解悄悄、欢乐、欢快 板书: 18、四季的脚步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溪水唱金蝉叫落叶飘北风吹 小草绿雪花舞 鲜花开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3分钟)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可神奇啦。你们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贴图:桃花、荷花、菊花、梅花)你们认识它们吗?知道它们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吗? 2、揭示课题:春、夏、秋、冬就构成了一年的四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四季的优美的诗歌。(板书:四季的脚步) 3、大自然除了给我们带来美丽的花朵,还带来了哪些奇妙的景象呢?我们一块儿伴随着司机的脚步去看看吧。 二、认定目标:(1分钟) 三、导学达标:(26分钟)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听(教师配乐朗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大自然多美啊!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读准。 3、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你想给它取个什么名字?(或:你把春天叫什么?) 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学习第一节。 1、现在,请你轻轻地闭上眼睛,注意听:春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你们听到了谁的脚步声了?它是怎样走来的?(悄悄地、笑着) 指导朗读:春姑娘轻轻地向我们走来,读的时候就要把悄悄地读慢些,笑着走来它多高兴啊。会读吗?谁来试一试?

《四季》教案78514

《四季》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课型:讲读课授课时间:主备人: 教学目标 1. 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 个字 教学难点:认识11个生字。 教法:讲解、启发、引导 学法:读、认、背、练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画面渲染,激情导入 1 ?教师引言: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2?教师引问:秋天,除了我们刚从画面上看到的景色之外,你还能看到什么?一年之中,除了秋季,还有哪些季节?真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去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 二、自主读书,合作探究 1 ?教师引学: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用圆形画出会写的字,用三角形画出会认的字。 2 ?教师引导:同桌交流,如果遇到困难要相互帮助。

3.教师巡视,组长检查,总结方法,练习说话。 4.教师引导学生汇报生字认读情况。 (1) 做游戏识字。多媒体课件出示能够明显体现四季特征的事物的带字图片( 柳树、荷叶、菊花、梅花、雪人、草芽、谷穗、桃花、橘子、麦苗、杨梅等) ,让认识的学生上来说说这些事物是属于哪个季节的。 (2)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卡片上的生字。 (3) 学习多音字“地”。 (4) 开小火车:每个同学和每个生字打个招呼,先开小火车读,适当给予评价, (5) 扩词。 (6) 练习说话。用“是”练习说一句话。 5.自由读文。 6.学生赛读,师生评价。 7.合作探究,朗读课文。 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美美地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8.学生质疑,在读中感悟。预设:学生会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 小草、荷叶、谷穗、雪人都是景物,怎么会说话呢? (2) “谷穗”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弯弯的呢? 三、教师指导,学生练写 1.指导学生书写“四、是、天” 。 (1) 引导学生发现“四、我、是、天”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 学生观察字形。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章主旨】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通过读文,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理解“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得意扬扬、惩处、巡警、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等词语,并通过结合上下文、资料引入以及想像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并使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圈点勾画”等,为文章做批注的方法,并渗透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像画面的意识 3.整体解读文本,抓“中华不振”提领全篇,并通过合理想像画面、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重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认读生字词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2009年的国庆,是我们祖国60年华诞在迎国庆的阅兵仪式中,在那万民同庆,举国欢腾中你感受到什么?VCR出示60周年国庆的盛大场面 2、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使得我们骄傲自豪那百年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VCR出示百年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 (二)揭示课题、产生质疑 1、百年之前的中国落后,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处在生死挣扎的边缘在那样的背景下,一个12岁的少年发出这样的呼声 (出示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2、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又是谁说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第25课,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利用两幅鲜明对比的画面冲击学生的心里,从而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次感受课文 (一)、通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一定知道是谁立下了这个志向,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你用一个词语就说明了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师板书:中华不振) 2、正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课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呢?请你们再次读书,同时拿去笔在书上轻轻地画,凡是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都可以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3、课文又读了一遍,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教案)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课前准备】 集气瓶、烧杯、燃烧匙、胶塞、乳胶管、直角导管、弹簧夹、红线、火柴、酒精灯、红磷、水。【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猜一个谜语 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这个宝是什么? 对,是空气,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本节我们来学习课题1空气。 二、新课学习 谈到空气,我们对空气的了解有多少呢?几百年前,科学家们就对空气的成分进行了探索。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我们先来学习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学生自学) 在这个实验中,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我们可以用文字和符号的开式表示,这种式子叫做文字表达式。 汞+氧气氧化汞 氧化汞汞+氧气 请同学们说出拉瓦锡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占体积1/5] 仿照这个著名的实验,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我们先来看视频,看后大家读书,了解实验步骤。 请大家说出此实验的步骤 [(1)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好记号。 (2)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现在大家和老师一起做这个实验,大家注意观察现象,并推测实验结论。 这个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1)红磷逐渐熄灭,瓶内出现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2)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内,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大家推测出这个实验的结论了吗?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请同学在黑板上写出这个实验的文字表达式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在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好多物质是可以用符号表示的,所以文字表达式有时可以改为符号表达式。 【知识拓展】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还有一些问题解决一下,集气瓶中的水上升到约1/5后,不能继续上升,说明剩余气体有什么性质? [是氮气,无色无味,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科学家也通过许多实验也说明了氮气无氧气活泼。 【知识拓展】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1)装置漏气;(2)红磷的量不足;(3)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知识拓展】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大于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四季精彩教案四第一课时

四季精彩教案四第一课时 四季精彩教案四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季”“秋”两个字,认识禾木旁,以及课文中出现的二会字。 2.知道一年有四季,重点了解具有秋季特征的景物。 3.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课前准备 学生到生活中搜索具有秋季特征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今天我带了几幅美丽的图片,想看吗? (1)看,你能猜出哪幅图的季节你怎么猜出来的 (根据回答板书“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2)谁能按季节顺序把这四幅图排一排? 2.揭示课题。 万物复苏的春天,热情奔放的夏天,硕果累累的秋天,银装素裹的冬天,多美的画卷啊!有位伟大的作家把它写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 板书课题:四季 读课题 3.学习“季”字。

告诉大家“季”你怎么记的? 它是什么结构什么旁呢 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偏旁。(禾木旁) 4.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跟随那位伟大的作家去领略四季美丽的景色。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配乐朗读课文。 听了课文,你有什么感觉? 2.自由读课文。 那就自己去读读,注意先把生字拼一拼,再把课文读通顺。 3.小朋友,里面的生字朋友你们认识了吗?快拿出生字卡片考考你的同桌小伙伴儿,把你们认为难读的字贴到黑板上来。 4.刚才有几个小朋友遇到了生字小淘气,谁愿意给他们提个醒? 5.现在老师要带生字出门了,小朋友还能喊出它们的名字吗? 6.瞧,又有几个淘气包跳了出来(卡片:草芽、荷叶、青蛙、谷穗、鞠着躬、雪人、大肚子),你能把它们贴到图上合适的位置,再领着全体小朋友读一读吗? 三、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小朋友们把词语都送回了自己的家,真能干!秋伯伯决定邀请能干的小朋友去他家做客。 1.教学“秋”字。 你见过这个字吗在哪儿你是怎么记住“秋”的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

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淌ψ橹??嘟涣鳌#ɡ?纾鹤髡咂炔患按?乜春苫ā⒆髡呓蚪蛴形兜乜春苫ā???br>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教案新版人教版

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及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重点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有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作用的图片以及大气污染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离不开的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我们都知道性质决定用途,那么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及稀有气体等都有哪些性质? 同时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保护空气,也会对人类造成较大的危害,那么哪些不当做法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如何防治大气的污染呢?接下来,我们就空气的用途以及保护进行学习。 二、推进新课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教师请各小组出示所收集的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结合图片,师生共同讨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用途。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 1.氧气 [分析]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主要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2.氮气 [提问]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 [回答]生甲:为了防止食品被挤碎或压碎。 生乙:为了掩盖袋里食品量比较少的真相。 生丙:为了防止食品变质。 [分析]氮气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性质非常稳定;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用氮气作保护气,都是利用了氮气性质稳定这一性质。除此之外,氮气还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保护气、提供低温环境。 [主要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护气(3)提供低温环境 师:从氮气可作保护气这一事实可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你能从下面的讨论中获得氮气的性质吗?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四季》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四季》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四季》是一首童趣浓厚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抓住“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这条研读主线,读中悟,悟中读;读中说,说中议;从读中习得语感,发展语言,启迪智慧,让他们感受到四季的美丽与可爱。同时,又以生字教学为重点,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能读准字音,感情朗读。 (3)了解一年四季每个季节的特征。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言语,启迪智慧,让他们感受到四季的美丽与可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实验)器材: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扶放法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揭示目标 1、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哪几个? 小朋友都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板书:四季)。但是,我们现在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这4个字不但要会说,还要想办法记住它们。 (2)有一位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呀,他在每个季节当中选了几样东西,编成了一首很美很美的诗歌,你们想读吗? 2、学生自学 (1)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 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3、自学检查 ①出示生字,指名说、带读。 ②自由读、开火车读生字。 *练一练,连一连: Yuanshiduijiushouxiayexuedongduqiu 对说是叶圆夏秋雪肚就冬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②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④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 ②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③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究,必须具有严肃认真的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 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讲解]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瑞典科学家舍勒(KarlWilhelm Scheele,1742~1786)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1733~1804)分别制得了氧气。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燃烧与金属生锈是物质与氧气作用的结果。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1743~1794)用金属燃烧实验证明燃烧是金属与空气中的“上等纯空气”作用的结果,并发现了金属燃烧后余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和呼吸。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设问]那么,拉瓦锡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呢? [请学生阅读课本P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并引导学生观看图(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

《四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儿”4个字。认识笔画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磁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今天老师把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请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请看,他们来了。(多媒体课件依次呈现美丽的春、夏、秋、冬景色) 相机出示图片,教师根据图片描述来创设情境: 春天:春天到了,柳树绿了,小草从地底下钻了出来,瞧,桃花笑红了脸,迎春花正在向小朋友们招手呢!告诉我们春天已经来到。这就是万物复苏的春天。(出示卡片:春天。指名认读。) 夏天:夏天的清晨,只要一到荷花池,远远地就能闻到一阵清香,那是满池的荷花开了,碧绿的荷叶象一个个大圆盘似的,上面还有小露珠呢!真可爱!瓜地里的西瓜也成熟了,相信里面的果肉一定是甜滋滋的。向日葵也面朝太阳,开得多热闹啊!这就是生机勃勃的夏天。(出示卡片:夏天。指名认读。) 秋天:这是黄叶飘飘的秋天,北京的香山公园一到秋天,就出现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真是一片火红。农民伯伯正忙着大丰收呢。(出示卡片:秋天。指名认读。)冬天:这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山上、树上全都是白茫茫一片,北方的小朋友还可以滑雪、堆雪人,非常好玩。这就是银装素裹的冬天。(出示卡片:冬天。指名认读。)师:这就是四季带给我们的感受,(板书:四季)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美。(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发情感冲动,为进入新课学习储备必需的情感因素。) 二、教师范读课文。 师: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走进课文,去看看课文给我们带来的四季。师:好听吗?想不想读读。(一年级学生模仿性强,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准确地传情,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 三、初读课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四季》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 《四季》 第一课时教案 南宁市秀厢小学陆娟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练习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大自然妈妈有四个女儿,她们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根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只要向大地一挥。大地便换了新装,你们知道她们是谁吗? 师甩动魔法棒,课件依次出现四季的图片 生:春夏秋冬 师:春夏秋冬组成了一年四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四季的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文61页, 出示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朗读 (一)学习春 1、现在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遍,发现有哪个生字不会读或者读不好的把它圈起来。 生朗读,师巡视。 2、请孩子们看图、听声音,谁能说说这是哪个季节? (课件出示两幅春天的图片,配上小鸟叫声) 师:这是哪个季节?

生:春天 3、师:春天,大地有了什么变化?(看春天图片说话) 4、师:春天真美啊!春天里,最骄傲的要数草芽了,你们看(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草芽从土里冒出来了。我们一起读读这一小节。 生读,师:我刚才听到有几个字读得不够好。请大家看大屏幕。 5、(课件出示“对”)师:谁会拼读这个字?一生读,师:请同学们跟着小老师读 课件出示:说。师:这个字是翘舌音,谁能把它读好?生读,全班跟 课件出示:是。师:这个字也是个翘舌音,谁来?生读,全班跟 6、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现在老师把拼音去掉了,大家还能读吗? 全班齐读 7、师:把字学好了,读课文就更通顺了,同学们我们再读一次春天。 8、师:假如你是草芽,春天来临,别的植物都还在地下睡觉,可你早早地从土里长出来了,这时你看到了小鸟,你会怎么对草芽说? 生:高兴。师:那你高兴地读一读 生读,(贴贴纸鼓励),师:我听出你的开心了,老师也想来读读,同学们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9、师范读,师:老师的语气里除了高兴,还有?生说,师:草芽来报春,你说它该多自豪啊。大家能不能像老师这样读课文呢?全班一起读。 师:如果加上动作来读就更美了,谁来试试? 10、生表演,师表扬(贴贴纸奖励) (二)学习夏 1、同学们,看,这是哪个季节?课件放荷叶、青蛙图和生音 生:夏天 2、课件出示词组:荷叶圆圆、夏天。师:在读课文之前你能先把词组读好吗?生带读,全班再读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诗句。师:不标上拼音你能读通顺吗? 生齐读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融安县实验小学吴迷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读名人名言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能使我们有很大的收获。谁来说一句名人名言? 预设: 1.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陶行知) 师:名人名言是汪洋大海,我们从中受到启迪。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名言,请同学们一起读:(大屏幕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响亮。上课。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引出课题。 师: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到12课中去寻找,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同写:司马迁发奋写史记,师故意写错漏) 预设学生回答:1.老师,你“发愤”的“愤”写错了,应该是“愤怒”的“愤”。 2.老师,你遗漏了书名号,《史记》是一本书,应该加书名号。 评价学生:这两个字很容易混淆,老师也混淆了,谢谢你的提醒。(老师将“奋”改为“愤”。)你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史记》是一本书,不能遗漏书名号。看来,马虎不得啊! 师:现在,课题写对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感知名言。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很快地浏览一遍课文,找到解释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生:在第三小节:“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师:一起读这句话。请对照司马迁的名言,看看“固”是什么意思? 生:“固”是“总是”的意思。 师:“或”什么意思?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

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设计 教材内容概述: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并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学习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本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 2.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以及氧化反应。 3.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4.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的奥妙。 课题1 空气 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课时分配:1课时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

《四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四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本课的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学习朗读课文,在课文中识字。 学情分析: 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儿歌中所涉及到的谷穗弯弯不太容易理解,最好结合实物进行教学,直观明了;理解鞠着躬、大肚子一挺等动作,与表演相

结合,既有趣有生动,符合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具: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各种景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以连环形式出现春、夏、秋、冬四幅图画,最后定格。) 师:这四幅图画分别画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看出来的?选择一幅你最喜欢的说一说!(学生发言,师适时点评)

师:那么春、夏、秋、冬就构成了我们一年的四季。(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过渡:同学们,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有各的景色,都很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四季的美景吧! 一、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1页,边看课文边听老师朗读,小耳朵认真听!(师朗读课文) 师:你们想读吗? 生:想!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桥》第一课时二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组的一篇感人的文章。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

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并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4.学习描写大雨、洪水、老汉的句子,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的课文已有过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因此,结合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四、教学重点: 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最新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 《四季》 优质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四季》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笔画“乚、乙”和“口、禾、雨、月”四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每个季节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笔画“乚、乙”和“口、禾、雨、月”四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每个季节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画面渲染,激情导入新课。 1、教师引言: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秋天的景色图片。 2、教师配乐朗诵:听,这悠扬的笛声。看,那漫山遍野都充满了红色和金色。这里简直成了花的海洋、火的世界。瞧,那一棵棵高大的白桦树,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挺拔。金灿灿的叶子随风摆动,那一片片枫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耀眼。叶子红了,果实也熟了。瞧,那鲜红的山楂是多么可爱。那一串串水晶似的紫葡萄,更是惹人喜爱。还有这不知名的果实也挂满了枝头。这不,就连那小小的蘑菇也被这迷人的景色吸引了。一阵风吹来,一片片金色的叶子慢慢地飘落下来。 3、教师引学:看了画面上的景色,你想说点什么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4、教师引问:秋天,除了我们刚从画面上看到的景色之外,你还知道些什么?一年之中,除了秋季,还有哪些季节?(板书:春、夏、冬)真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去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揭题,板书:四季)

5、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自主读书,合作探究。 1、教师引学: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用圆形画出会写字,用三角形画出会认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教师引导:同桌交流,如果遇到困难要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教师巡视,组长检查,总结方法,练习说话。 4、教师引导学生汇报生字认读情况。 5、自由读文。(在读中体现层次,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师引言:同学们对生字学得这样好,相信课文读得更棒。我们先自由读一读,然后比一比谁读得声音最响亮,字音读得最准确,课文读得最熟练。 6、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7、学生赛读,师生评价。 (1)每组选一名代表,读后师生评价。 (2)组与组齐读,评出优胜组。 8、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引言:同学们,你们想把课文读得更美、更好听吗?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读一读,然后再比谁读得最美。 (1)小组合作、探究,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美美地读一读。 (2)启发、指导把课文读美。 (3)生生、组组、师生挑战读。 (4)熟读成诵。 (5)离开课本,看四季的画面,读一读,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9、欣赏,背诵。 (1)学生离开座位,边欣赏画面,边做动作,边背诵全文。 (2)师生合作,共同背诵。 (3)思考:这么美的景物,大家知道是谁送的吗?(大自然) 10、学生质疑,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质疑的好习惯) 三、认识笔画,指导书写。 教师引言:同学们不但说得好,而且画得好、背得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个新朋友“乚”和“乙”,你看它们像什么? 1、认识笔画“乚”,指导书空练习。

4《四季》教案设计

4四季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全文共4个小节,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语言亲切,使用了叠词,富有童趣且朗朗上口,便于学生仿说。本设计力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学生在有趣的游戏、美丽的图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内化、适度的延伸中,学生字、学语言、学诗歌,使语文课堂变得充实起来,唤起一年级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喜欢我们的语文教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画面渲染,激情导入 1.(多媒体出示:秋天的景色)教师配乐朗诵:听,这悠扬的笛声;看,那满山遍野充满了红色和金色,这里简直成了花的海洋、火的世界。瞧,那一棵棵高大的白桦树,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挺拔。金灿灿的叶子随风摆动,那一片片枫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耀眼。瞧,那鲜红的山楂多么可爱!叶子红了,果实也熟了。那一串串水晶似的紫葡萄,更是惹人喜爱。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果实也挂满了枝头。这不,就连那小小的蘑菇也被这迷人的景色吸引了。一阵风吹来,一片片金色的叶子慢慢地飘落下来。 2.导入: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一年之中,除了秋季,还有哪些季节?(板书:春、夏、冬)真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去欣赏四季

的美丽景色。(板书:四季) 3.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生动、形象的画面,加上教师充满诗情画意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进了硕果累累的秋天。本环节通过自然的导入,揭示了课题,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自主读书,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用圆形画出要求会写的字,用三角形画出要求会认的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同桌交流,如果遇到困难要相互帮助。 3.教师巡视,组长检查,总结方法,练习说话。 4.教师引导学生汇报生字认读情况。 学习言字旁时,告诉学生这个偏旁由“言”字演变而来,表示说话的意思。 (1)做游戏识字。多媒体课件出示能够明显体现四季特征的事物的带字图片(柳树、荷叶、菊花、梅花、雪人、草芽、谷穗、桃花、杨梅等),让认识这些事物的学生上来说说它们属于哪个季节。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卡片上的生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3)学习多音字“地”。 (4)开小火车:同学们和每个生字打个招呼,开小火车读。教师适当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 (5)记忆比赛:以课件的形式快速出示生字,一次四个,看谁记得准,读得好。 (6)扩词比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每个生字进行扩词练习,重点用“尖、说、春、弯”扩词。(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词汇的积累) (7)练习说话。用“是”练习说一句话。(注重说话训练) 5.引导学生自由读文(在读中体现层次,培养学生的语感),然后比一比谁读得最熟练、声音最响亮、字音最准确。多媒体出示朗读要求: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文章主旨】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通过读文,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理解“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得意扬扬、惩处、巡警、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等词语,并通过结合上下文、资料引入以及想像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并使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2.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圈点勾画”等,为文章做批注的方法,并渗透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像画面的意识3.整体解读文本,抓“中华不振”提领全篇,并通过合理想像画面、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重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认读生字词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2009年的国庆,是我们祖国60年华诞在迎国庆的阅兵仪式中,在那万民同庆,举国欢腾中你感受到什么?vcr出示60周年国庆的盛大场面 2、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使得我们骄傲自豪那百年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vcr出示百年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二)揭示课题、产生质疑 1、百年之前的中国落后,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处在生死挣扎的边缘在那样的背景下,一个12岁的少年发出这样的呼声 (出示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2、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又是谁说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第25课,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利用两幅鲜明对比的画面冲击学生的心里,从而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次感受课文 (一)、通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一定知道是谁立下了这个志向,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课题1 空气的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1.5课时) 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上来说:空气是学生化学课上接触的第一种物质,学生身处空气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空气的神奇,因此以空气作为步入化学这门物质科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近年来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污染是三个环境问题之一,空气的保护和防治首当其冲。用法律武器保护空气以成为当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化学学习之前,学生对空气氧气并不陌生,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零散的、简单的化学知识,因此以空气为主题能较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身处空气中,周围环境的恶化,初中生有着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及环境忧患意识,从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够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4)在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2、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 熟练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