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简单等量代换教案

二年级数学简单等量代换教案
二年级数学简单等量代换教案

红旗中心校“和乐”教学模式导学案学科:数学备课组长签字:学校审核签字:

生:要想天平平衡,就要把左边的3个芒果换成一个菠萝,所以就知道一个菠萝相当于3个芒果。

生:2个火龙果相当于4个桃子

生:我是把右边的4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1份有2个,左边有两个火龙果,所以,我知道一个火龙果相当于2个桃子。

4.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方法真不错,我们可以采用先划掉两边相同的水果的方法,再判断。还可以根据左边有几个火龙果,就把右边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5.自主学习

看两幅天平图,说一说一个西瓜相当于几个菠萝,一个菠萝相当于几个苹果。

6.看图推算质量

添加一个西瓜重3千克,问1个菠萝重()克,1个苹果重()克学生自己完成后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7.小组展示

说一说自己推算的结果和自己的想法。

预设:

生:我们可以把一个西瓜换成3千克,这样左边是三个菠萝加3千克,右边是6千克,就知道一个菠萝是1千克。

生:因为1千克=1000克,所以把一个菠萝换成1000克,看看1000能平均分成几份,就知道一个苹果重250克。

8.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方法都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等量代换思想,希望同学们学会这种数学思想,并适当的应用于生活。

三、巩固学

1.看图填空

2.货架上有杯、瓶、壶三种盛水的器具,这上结器具盛满水后,货架每层水的总质量都是1千克。如果1杯水重125克,那么一瓶水、一壶水分别重多少克呢?

四、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存在哪些不足?谈谈你自己的想法。

五、当堂检测卡

1. 1瓶饮料的价钱=4个橘子的价钱

5瓶饮料的价钱=1个蛋糕的价钱

3个蛋糕的价钱=()个橘子的价钱

2.△+ □+ □= 21

□= △+ △+ △

△=()□=()

3. 一个球重10克,一个球拍重()克。

4. 一个西瓜的重量=()个桃子的重量。

板书设计

等量代换

1千克=1000克

教后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平均分的教案

1、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按例1内容准备实物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小精灵聪聪刚刚告诉老师,明天是个好天气,学校决定明天春游去。一听到这个好消息二(1)班的小朋友可高兴啦,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小朋友在分每一种食品时,每份都同样多。课件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学生自圆其说,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例1,引入平均分 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明天春游的食品(课件出示:橘子、糖果)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分配食品。要求:分每种食品要像二(1)班那样,每份应同样多。 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③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糖果分成5份,每份有3颗;橘子分成5份,每份有3个

④观察:从各小组准备的食品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各种食品都是每份的数量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小精灵说: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⑴、书第13页的做一做 ①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每份同样多 ②操作:用10个○片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③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⑵、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的意思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过程说一说吗? ①同桌互相说一说②交流汇报 3、引入例2 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将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①学生动手分一分(用○代替橘子)师参与活动 ②交流分的结果(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3个橘子 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聆听他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 ④讨论评价: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平均分、结果)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4、巩固书第14页做一做 ①学生独立完成,用小棒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再用虚线把分的结果表示出来) ②交流,同组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等量代换》课堂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感知等量关系,初步感悟等量换代的 思想方法。 2、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用等量代换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策 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丰富的数学情景中,让学生感受等量代换与古代生活、现代生活的 密切联系,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等量代换的意义,感悟等量代换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学会用等量代换的思想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等量代换” 1、刚才,通过课前交流我知道,大家都爱玩,我这个人也爱玩,而且我建 议大家善于从玩的事件中分析出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图片 T:从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 S1:猪比狗重。 师:(猪比狗重),这4个字能概括出画面意思吗?(生答:能)。你们怎么知道谁轻谁重的? 抽生答: 师:第一个画面很清晰,也很简单,再给一个画面(出示第二张图片),这个自然也没问题吧,那结合2幅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 S2:猪比狗重,狗比兔重。 S3:猪最重,兔最轻。 T:同意吗?(生答:同意)。按照我们以往的生活经验,我相信这个大家不难发现,一句话: (师课件出示:小猪的体重>小狗的体重>小兔的体重) T:齐读一遍。

师:再往下看,看看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2、出示图片 T:注意:这次你又看到什么了? S:一只小猪=2只小狗一只小狗=3只小兔 T:这位同学很完整也很准确地把画面中的意思介绍出来了,但仅限于此吗? 有了她的介绍,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还知道了什么?看谁行? S: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6只小兔的重量 T:你怎么知道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6只小兔的重量的?给我们简单说说好吗? S:一只猪的重量等于2只狗的重量,而1只狗的重量等于3只小兔的重量,2只狗就等于6只小兔的重量,1只小猪的重量等于6只小兔的重量。 师:听清了吗?完整吗?就照她这么说,如果在自信一点,声音在洪亮一点,语言在流畅一点,就更完美了。 师:如果你仔细听的话,相信你感觉到了,这位同学在观察画面进行思考的同时,她把那2只小狗、、、、怎么了? 生:换成了6只小兔。 T:说得真好,换成了6只小兔。别小看这么一换,结论是不是自然就浮出了水面了。(课件出示:1只小猪的重量等于6只小兔的重量)别小看她这么一换,她其实已经用到了在我们数学学习当中包括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叫什么?生答:“等量代换”(板书:等量代换)。 出示课题:等量代换 二、故事引入,明确感知等量代换的实际应用 1、曹冲称象故事。 T:说起等量代换,大家可能猛的一看觉得有点陌生,其实这个事大家并不陌生,而且同学们也对它有了一定了解。我了解到:早在1700多年前就有一个聪明的小朋友用这种方法解决了当时连大人也没能解决的问题,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生答:(曹冲称象) 师:说对了,你看语文课本上学习的知识对我们数学也有帮助,还记得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吗?(生答:记得) 师:我们一起来回忆回忆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师出示课件:曹冲称象)讲得多好。 小曹冲聪明吗?明明要称大象的体重,后来称的什么? S:石头 T:他怎么知道石头和大象一样重呢?(一生讲) T:总之,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等量代换)看来等量代换用好了它,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事情是不是很有帮助呀?小曹冲很了不起,他是7岁的时候做的这个惊人的举动,对吧?你们几岁啦?那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就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 》教案

认识角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62-64页“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生活中处处有角,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通过“折一折”“摸一摸”活动,经历抽象出角的过程,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经历探究角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4、初步了解点线面的特征,运用几何直观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认识角的大小由两边的张口所决定,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圆片活动角 学具:一张圆片每人一个活动角三个大小不同边长短不同的角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那我就先来个自我介绍吧!我来自龙三小,姓刘,叫刘雪梅,你们该叫我什么呢?猜猜看,刘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小朋友?刘老师喜欢爱动脑筋,爱举手,大胆发言,遵守纪律的小朋友,你们能作到吗?)好,上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角 1、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角"字,认识这个字吗?看到“角”你想到什么?(请四人) 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谈到了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中的角,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认识(板书:认识)数学中的角! 2、(举起一个袋子:袋子里装着长方形,三角形,圆,五角星)老师这个神奇的袋子里就藏着一些尖尖的角,不许用眼睛看,很快的把角摸出来,谁想来试一试?(请四名小朋友来摸,摸到就藏在背后)好!一个一个告诉大家,你找的角在哪里?(真能干,谢谢你,好!不错!) 你这么快就摸到了角,高兴吗?你怎么摸到的?把你的经验告诉大家好吗? 刚才老师发现你摸呀,摸呀,半天才摸到,你怎么想的呢? 告诉大家,你失望吗?为什么失望?为什么圆上没有角呢? 生可能汇报:圆是弯的,没有角,其他的图形都有角! 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你真会动脑筋!谢谢你) 小朋友们真厉害,在长方形上找到了四个这样的角,在三角形上找到了三个角,在五角星上找到了5个这样的角,因为圆是弯弯的没有角!

二年级奥数等量代换带答案

二年级奥数等量代换带 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

二年级 2009年2月7日 例1. 10×2=20 40÷4=10 例2. 如果10只兔子可以换2只羊,9只羊可以换3头猪,8只猪可以换2头牛, 那么2头牛可以换( 120 )只兔子。 1牛=4猪 1猪=3羊 1羊=5兔 5×4×3×2=120 例3. 10支同样的铅笔和6支同样的圆珠笔价钱相等,4支同样的圆珠笔和3支同 样的钢笔的价钱相等。那么40支铅笔的价钱与( 18 )支钢笔的价钱相 等。 10铅=6圆→40铅=24圆 4圆=3钢→24圆=18钢 40÷10=4 4×6=24 24÷4=6 3×6=18 例4. 4个苹果+1个菠萝=16个桃子的质量,4个桃子+2个苹果=1个菠萝的质 量,1苹果的质量= ( 2 )个桃子的质量 4桃+2苹=16桃-4苹 6苹=12桃 1苹=2桃 例5. 三层玩具总价63元,每层架上玩具的价钱一 样。 一辆汽车( 6 )元, 一架飞机 ( 3 )元。 63÷3=21(元) 1个小熊=3架飞机 1辆汽车=2架飞机 飞:21÷(3+2×2)=21÷7=3(元) 汽:3×2=6(元) 例6. 妈妈买来大米2袋,面粉4袋,共重200千克,已知1袋大米的重量和2袋 面粉的重量相等,那么一袋大米重( 50 )千克。 2米+4面=200千克 1米=2面 2米+2米=200千克 200÷4=50 练习: 1. (54-18)÷3=12 (18-12)÷2=3 2. 已知:□□=○○○○ ○=△△△△△ 211 3

求:(1)□+○=( 3 )个○ (2)□+□+○=( 25 )个△5×5=25 (3)□□-○○○=( 5 )个△ 3. 小羊说:“3只小狗和我一样重。”小狗说:“2只白兔和我一样重。”白兔 说:“4只小鸡和我一样重。”那么一只小羊和( 24 )只小鸡一样重。 1羊=3狗 1狗=2兔 1兔=4鸡 3×2×4=24 4. 已知13个李子的重量等于2个苹果和1个桃子的重量,而4个李子和1个苹果 的重量等于1个桃子的重量.问多少个李子的重量等于1个桃子的重量? 13李=2苹+1桃 1桃=4李+1苹 13李=2苹+4李+1苹 1苹=3李 1桃=4+3=7李 5. 百货商店运来300双球鞋,分别装在2个大木箱、6个纸箱里。如果2个纸箱 同1个木箱装的球鞋一样多,那么每个木箱可装(60)双球鞋,每个纸箱可装(30)双球鞋。 2木+6纸=300 1木=2纸 木:30×2=60(双) 10纸=300双 纸:300÷10=30(双)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喜欢的操作活动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形式,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用平均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教具学具准备:课本、课件、学生每人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课前老师了解一下,同学们在家帮爸爸妈妈干过家务吗?都干那些家务? 生:干过,如:扫地,洗碗,洗衣服...... 师:你们真能干啊.今天大兔和小兔也在帮妈妈干了家务,咱们一起瞧瞧去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小兔们都帮妈妈干了些什么?生观察图后自由回答(种萝卜)。 二、学习新知 1.分萝卜 师:兔妈妈为了奖励小兔们,要把10个萝卜分给大兔和小兔,该怎样分呢? 这就需要大家帮兔妈妈想想办法。(课件出示问题。) 师:这儿有10个萝卜,要分给两只兔子,这是大兔(贴大兔),这是小兔(贴小兔),该怎样分呢?

师:老师想这样分,哥哥1个,弟弟9个,并把这种分法记录起来。(在黑板上举例作出示范)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师:现在,每组同学就以小棒代替竹笋,把10个竹笋任意分成两份,看一看有多少种分法?注意:别忘了在白纸上记录,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合作默契,哪一组分法最多? (设计意图:利用简单的物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自然引出“任意分”。)生:同桌合作,探究分法:分成2份,每一份有多少根小棒。 师: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指导。 师:老师发现大家有许多种分法,谁先来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我把10根小棒分成2份,大兔()个,小兔()个…… 师: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数字作记录。 熊猫哥哥 1 2 3 4 5 6 7 8 9 熊猫弟弟 9 8 7 6 5 4 3 2 1 师:我们有这么多分法,大家可真聪明,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分法,先自己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 师: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生:有的每一份是同样多的,有的每一份不是一样多的; …… 师:那你们认为哪种分法公平呢? 生:同样多…… 师:在数学中把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我们叫“平均分”。然后教师板书课题: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生:把一些东西分成几份,每份同样多。(找几个学生多说几遍什么是平均分,然后师生一起说。教师板书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师:小兔们最喜欢平均分这种分法,现在,同学们能把这10个萝卜平均分给两只小兔吗? 学生:动手分10根小棒。 师:现在,每只兔子分到了几个萝卜?

等量代换教案

等量代换教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9的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的: 1、理解等量代换数学题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 2、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形成我要学好数学的精神风貌;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友好合作,营造和谐共进的氛围。 教学重点:在解决等量代换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数学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口述等量代换时的想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天平、法码及相应的图片。 学具准备:水果、食物、天平、法码及其它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设疑。 1、故事导语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喜欢听故事,今天也准备了一个,开心吗? 2、讲故事 在一个动物王国里,动物大王和他们的动物们都过着开开心心的生活。有一天,动物大王从市场里买了很多东西回来,然后每只动物发了一些东西,但是没想到有一些动物当收到东西时却很不高兴,后来,经过棒小猴出谋献策后又高兴起来,知道棒小猴的妙方在哪里吗? 3、看录像 录像内容1:小猫把5个白菜与小猴5个萝卜进行对换。 录像内容2:小白兔把2000克的东西与小羊2千克的东西进行对换。 4、揭示课题 根据数量相等或重量相等来进行东西对换这叫做等量代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板书课题。

二、互动探究,获取新知 教学例2 交换一直在热闹地进行着,下面我们再看看唐老鸭和米老鼠的交换情景。 唐老鸭和米老鼠做事认真,在交换水果时还用了一些称重的工具。(出示天平和法码)问:你知道这叫什么吗(用实物介绍天平和法码)当天平两边平衡时,说明了天平两边的重量怎样? (课件出现课本例题上的第一、二幅天平图)假设天平上的每个苹果都一样,你能从天平上知道一些什么信息? (课件出现第三幅天平图)下面我们再多看一个天平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几个苹果与一个西瓜同样重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我知道肯定有很多同学能解决的,不过老师有个要求:要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片把你解决问题的想法边摆边说出来。要发扬团结合作,人人动脑、动手、动口的精神!表现佳的小组将会得到老师的积分,凭积分可换取老师送出的精美礼物。积分越多,礼物越多,对自己组有信心吗开始! 汇报小组合作结果。 老师在电脑上做课件演示实验。 在友好的合作下,动物们终于换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或食物,非常高兴。接着又来到了跷跷板乐园。请看: (课件出现跷跷板图) 问:两只牛和几只羊同样重你是怎样想的 玩到这里,有些动物激动地说:原来我们在分东西吃和在玩时存在着这么多的数学等量代换题,学好数学可真有用啊!想学好数学吗? 三、练习题 1、两个桔子的重量等于一个苹果的重量,8个苹果的重量等于一个菠萝的重量,什么最重,什么最轻?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认识角(教案)教学设计

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认识角 【教学内容】: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 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

二年级数学-等量代换教师版

等量代换(教师版) 例1下图中第三个盘子应放几个小正方体才能保持平衡? 【分析】这道题先要让学生数清楚每个盘子里面正方体的个数,然后再来分析.图1告诉我们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的重量等于7个小正方体的重量.图2告诉我们一个苹果的重量等于4个小正方体 的重量,通过图1和图2进行比较,我们知道一个香蕉的重量就应该是3个小正方体的重量, 所以右盘应该放3个小正方体才能保持平衡. [拓展]如下图,1头猪的重量等于几只公鸡的重量? [分析]从图上可以看出,1头猪的重量等于8只兔子的重量,而1只兔子的重量又等于2只公鸡的重量.那么8只兔子的重量就等于2816 ?=(只)公鸡的重量,而1头猪的重量等于8只兔子也就是16只公鸡的重量.所以l头猪的重量等于16只公鸡的重量. 例21瓶可乐相当于多少杯牛奶的重量? 【分析】根据左边的图我们得到:1瓶可乐=1杯茶+1杯牛奶,根据右边的图我们得到:1杯茶=2杯牛奶,由分析中的两式联合起来:1瓶可乐=2杯牛奶+1杯牛奶=3杯牛奶.

例3第三个盘子应放几个玻璃球才能保持平衡. 【分析】1个桃子=5个玻璃球的重量,1个桃子+1个梨=11个玻璃球的重量,那么1个梨=1156 -=个玻璃球的重量,所以第三个盘子应放6个玻璃球才能保持平衡. [拓展]在下图中的“?”处放上几个小,才能使天平保持左右平衡? [分析]因为1个=3个,那么2个=6个,又因为2个=2个+2个,所以2个=6个-2个=4个,1个=2个.即:在“?”处放上2个才能使天平保持左右平衡. 例4下面的天平是不平衡的,但除了天平上的砝码,周围已找不到别的砝码了.你能通过移动天平上的砝码,使天平平衡吗? 看谁算的快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 一、教材简析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

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二、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采用主题式教学,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基础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以下是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故事导入 谈话: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开心啦!其中就数“角”娃娃最调皮了,这不,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角”娃娃,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同时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与新知的链结点,即图形中都藏着角。]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从实物中感知角 调皮的角娃娃就藏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引导学生在物体表面找到角并指一指。 抽象角 老师也从这些物体上找到了一些角,并把它们画了下来。指出: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物上找角,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请小朋友用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有什么感觉!再用手摸一摸它的两条线,有什么感觉! 那你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它们就藏在数学书的第68页里面,赶快去找一找吧。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出角、认识角的各部分,这个环节从直观形象到抽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本课教材是帮助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地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别,但分的结果是每份都是相同的,从而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例题,并就其中的一种结果,揭示了两种不同的分的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对其他各种不同的分法展开进一步讨论和交流,体会平均分的每一种结果可以从不同的分的过程中得到。 想想做做中的题目进一步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景下的平均分问题,有层次地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本质特征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继续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个圆片。 ⑴提出要求:①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②把它们每4个一份的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⑵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同时让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分别操作上述两种分法。 2.提问:想一想,刚才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出的结果,这两种分法的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在分的过程中也有同样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 3.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课始简单的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同时通过对操作的反思及两种分法的初步比较,使学生对平均分的本质特征有了初步的体会,为下面两种分法的整合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景:兔妈妈拿来一些铅笔,准备将它们分给表现好的几个小兔子,数一数共有几枝?(出示12枝铅笔)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有趣的换—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有趣的换—等量代换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初步理解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认识到“换”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的,解决问题时应找出这个代换的规则。学生学会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正确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问题。 2. 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3. 情感目标: 学生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能初步体验到代换思想运用的现实价值,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感受和享受用数学的愉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及“达标” 策略 (一)生活导入、创境激趣1. 创境(课件呈现车站候车情境) 师:昨天在乘公共汽车时我遇到了点小麻 烦,我只带了一张十元的纸币,你们说坐 车方便吗? 2.设疑 师:不方便,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表达,达成共识:将10元纸币 换成10个1元的硬币。) 3.初显“换”的思想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换呢? 意图: 由生活中最常见的事例 引入,从“换”字入手, 化解学生对等量代换的 陌生感,让课堂充满了 趣味和生活气息。 策略: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快 换

(二)自主探究、成功建构1.实验演示,渗透等量代换 (1)简介天平使用原理和作用(出示天平、 砝码图) (2)解读主题图(课件逐步呈现) 师:猜猜哈密瓜有多重?你是怎么知道 的? 学生讨论得出:哈密瓜也重4千克。虽然 没有用砝码称,从上面可以看出1个西瓜 重4千克,哈密瓜和西瓜重量相等,所以1 个哈密瓜也重4千克。 (3)验证:1个哈密瓜重4千克 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得出:用西瓜代替砝码,很容易知道哈密 瓜的重量。 意图: 等量代换的前提条件是 存在“等量”,让学生建 立“等量”的概念,为 下面的探究活动作好铺 垫。 策略: 合理猜想——实验演示 ——验证猜想 2.自主探究,感受等量代换 解读主题图(课件逐步呈现)意图: 在“西瓜与菠萝”的互 换中,再次调动学生原 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 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 识。借助天平的原理, 通过仔细观察和详尽解 读图中信息,让学生感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 设计理念 角的概念比较抽象。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 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要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 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合作中交流,在创造中发展。本节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尝试、探索的教学原则,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 知识出发,采取摸角──指角──做角──玩角──找角等多种 感官参与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67、68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认识角》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然后通过 实践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或用两根小棒摆角、或用吸管等做角,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特别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找角、做角、比角等过程,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角的知识 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学生的生活经验已初步形成了角的表象, 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内容,意味着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 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2.引导学生经历“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 3.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独立 学习能力的创造意识,体会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钟面、吸管、纸、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 1.认一认:你们认识这些图形朋友吗?(出示学过的图形) 2.摸一摸:蒙上眼睛摸出这些图形,并说说是怎么摸出来的。 3.说一说:关于角,你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入手,通过蒙眼摸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通过质疑,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 二、结合实物,认识角 1.联系实物,直观认识角。 (出示实物)让学生从实物中指出角。 2.课件演示,抽象出数学中的角。(课件演示从物体中抽象出角) 3.认识角的各部分组成及名称。 ⑴学生摸三角尺上的角,感知角的特征,认识角的名称。 ⑵学习规范地指出角。 【学情预测:在指角时,可能还有很多学生只指出角的顶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先指顶点,接着从顶点开始沿射线方向指两条边,最后画弧线。】

《等量代换》教案

《等量代换》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感知等量关系,初步感悟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用等量代换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等量代换的意义,感悟等量代换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学会用等量代换的思想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话说齐天大圣惹怒了如来佛祖,被压在五指山下。500年后唐僧去西天取经,路过此地。悟空向他求救。唐僧说:“要我救你可以,你得先回答我几个问题,答对了,我就救你。”悟空爽快地答应了。(出示曹冲称象图片)见多识广的悟空马上就说出了故事的内容。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 生:《曹冲称象》。 师:谁能简单的用几句话将故事的内容说出来? 生:…… 师:表扬他。本来是要称象的,结果却称起了…… 生:石头。 师: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大象的重量和石头的重量一样。 师:所以大象的重量换成了称石头的…… 生:重量。 师:诶~~可别小看这么一换,这一换却换出了一个重要的解题方法——等量代换(板书课题。) 二、新课。 师:孙悟空顺利的通过了第一关,正高兴地哈哈大笑。谁知,唐僧在地上画出了这么一个图形,(出示课件)从来没有学过数学的悟空一下子傻眼了。我们一起帮帮他吧。图上的东西有谁认识? 生:我。 师:那你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啊?

生:这个叫天平,这个叫砝码, 师:它们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测量物体重量的。 生:称重的。…… 师:你们从图上能获得哪些信息?(出示图片) 生:一个西瓜等于4千克,四个苹果等于1千克。 师:换句话说就是一个西瓜和四个1千克的砝码一样重,四个苹果和一个1千克的砝码一样重。那8个苹果和几个一千克的砝码一样重? 生:2个。 师:3个砝码和几个苹果一样重? 生:12个。 师:你真聪明,表扬他。那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一样重?(出示问题: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一样重?)请用课前所发的学具,在学习小组内换一换,将你的方法边摆边说,看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一样重?开始。(学生操作老师适时参与)。 师:时间到。老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摆一摆。(示意学习举手)你来。(生上台摆。) 生:因为一个砝码和四个苹果一样重,和学生摆老师协助。 师:经过摆一摆,我们发现几个苹果和一个西瓜一样重? 生:16个。 师:谁会列式算呀? 生:4×4=16(个) 三、巩固练习 1.练习1 师:承蒙各位“大侠”的顶力相助,齐天大圣又顺利地通过一关啦!大圣那个高兴啊,可就在这时,唐僧又出了一道题。(出示课件)诶~~从图中你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头牛和四只猪一样重,两只猪和三只羊一样重。 师:表扬他。(出示图片:一头牛等于?只羊)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先小组内说一说。开始。 生小组合作。 师:时间到。谁来说一说?(示意学生举手)你来。 生:等于*只羊。 师:你来。 生:等于6只羊。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两只猪等于三只羊的重量,所以两只猪换三只羊,再将剩下的两只猪换三只羊。所以一头牛等于六只羊的重量。(生边说,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认识角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等。 【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几位大家的老朋友,看看你们都还认识吗?师:是的。这些就是我们学过的图形宝宝。 师:那这个图形宝宝有小朋友认识吗?(三角形) 师:像三角形去掉一条边,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年级奥数_等量代换

二年级 例1. 10×2=20 40÷4=10 例2. 如果10只兔子可以换2只羊,9只羊可以换3头猪,8只猪可以换2头牛,那么2 头牛可以换( 120 )只兔子。 1牛=4猪 1猪=3羊 1羊=5兔 5×4×3×2=120 例3. 10支同样的铅笔和6支同样的圆珠笔价钱相等,4支同样的圆珠笔和3支同样的钢 笔的价钱相等。那么40支铅笔的价钱与( 18 )支钢笔的价钱相等。 10铅=6圆→40铅=24圆 4圆=3钢→24圆=18钢 40÷10=4 4×6=24 24÷4=6 3×6=18 例4. 4个苹果+1个菠萝=16个桃子的质量,4个桃子+2个苹果=1个菠萝的质量,1苹 果的质量= ( 2 )个桃子的质量 4桃+2苹=16桃-4苹 6苹=12桃 1苹=2桃 例5. 三层玩具总价63元,每层架上玩具的价钱一样。 一辆汽车( 6 )元, 一架飞机 ( 3 )元。 63÷3=21(元) 1个小熊=3架飞机 1辆汽车=2架飞机 飞:21÷(3+2×2)=21÷7=3(元) 汽:3×2=6(元) 例6. 妈妈买来大米2袋,面粉4袋,共重200千克,已知1袋大米的重量和2袋面粉的 重量相等,那么一袋大米重( 50 )千克。 2米+4面=200千克 1米=2面 2米+2米=200千克 200÷4=50 练习: 1. (54-18)÷3=12 (18-12)÷2=3 20 10 12 3

2. 已知:□□=○○○○○=△△△△△ 求:(1)□+○=( 3 )个○ (2)□+□+○=( 25 )个△5×5=25 (3)□□-○○○=( 5 )个△ 3. 小羊说:“3只小狗和我一样重。”小狗说:“2只白兔和我一样重。”白兔说:“4只小鸡 和我一样重。”那么一只小羊和( 24 )只小鸡一样重。 1羊=3狗 1狗=2兔 1兔=4鸡 3×2×4=24 4. 已知13个李子的重量等于2个苹果和1个桃子的重量,而4个李子和1个苹果的重量 等于1个桃子的重量.问多少个李子的重量等于1个桃子的重量? 13李=2苹+1桃 1桃=4李+1苹 13李=2苹+4李+1苹 1苹=3李 1桃=4+3=7李 5. 百货商店运来300双球鞋,分别装在2个大木箱、6个纸箱里。如果2个纸箱同1个木 箱装的球鞋一样多,那么每个木箱可装(60)双球鞋,每个纸箱可装(30)双球鞋。2木+6纸=300 1木=2纸 木:30×2=60(双) 10纸=300双 纸:300÷10=30(双)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二)》 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 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 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 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 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 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 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 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 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 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 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 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 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

等量代换教案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验证等活动,能用一个相等的量去代换另一个量,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2、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应用价值;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体会等量代换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教学难点:能够将等量代换思想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称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讲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 多聪明的曹冲啊!当时他只有7岁,之所以他能成功地称出大象的重量,受到官员们的称赞,就是因为他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等量代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2、等量代换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比如说一张十元的钱可以等值代换10张一元的钱。…… 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2、初步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师:要想很好地落实目标,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出示:天平。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 生根据已有知识自由回答。 师:这是天平,如果天平平衡了,说明两边的重量相等。 师:今天,“天平”将和我们一起学习“等量代换”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看书109页,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条件和问题。 师:在本例题中,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那么1个西瓜与几个苹果同样重呢?这节课,我们将和曹冲一样运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考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请看自学提示: (1)、认真观察,寻找其中等量的关系,思考:一个西瓜4千克,4个苹果1千克,一个西瓜的重量等于几个苹果的重量? (2)、带着自己的思考方法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说清楚思路,然后选代表汇报。 师强调:观察后,先自己思考,有方法后再与小组讨论。 生学习,师巡视。 3、学生汇报: 师引导学生说算理: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4千克砝码和多少个苹果同样重呢? 学生汇报: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