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汉字利与弊

简化汉字利与弊
简化汉字利与弊

简化汉字的利与弊

简化是汉字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简化的指导思想是“约定俗成”、“稳步前进”。

简化的原则是从俗从简。

简化的主要内容是精简字数和减少笔画。

传统汉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繁与乱,繁指笔画繁多,乱指异体纷呈。这两个问题给汉字的学习和应用带来了不便,解决的办法是简化和整理。

部分简化了的汉字从字型上难以分辨其正确意义,难以体现其形成的历史过程。

利:利于书写

弊:抹灭了部分文化

对于汉字简化,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近年来对于汉字简化的反思和争论开始升温。

赞同汉字简化的人认为:

1.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在演化过程中不断简化。除中国大陆外,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都在简化汉字,是大势所趋。

2.中国大陆规定的简体字基本源于民间业已流传的写法,其中一些来自古体,并非凭空创造。

3.汉字的简化减少了汉字的笔画数和汉字的数目,因而降低了汉字学习的难度,同时加快了书写的速度,有利于普及教育,且废除繁体中的异体字便于民众交流。

4.中国大陆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等专事出版古代典籍的出版社通常使用繁体,繁体典籍很容易找到。

5.大部分受简化字教育的中国大陆人在阅读繁体字时并未出现明显理解困难。

6.在电脑、手机、PDA等数字设备,文字大小有限,简化汉字因笔画较简单,显示较清楚。

反对的观点主要集中在:

1.汉字简化后,不利于对中国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继承,推广汉字简化之后,很多现代中国人无法再直接阅读古代的典籍。即使把古书以简化字重印,亦往往会出现歧义,使读者误解。很多人忽略的是,自五四以来,一直有声音鼓吹废除汉字,改以拉丁字母-这是中共推动简体字背后的意识形态。作为世上最后一种活的表意文字系统,简体字是消灭一种文化的一部分的第一个步骤。

2.不利于中国大陆、台湾、港澳等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日本等外国使用的汉字也进一步脱节,做成人为的“书不同文”。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主要是考量到大陆地区在世界的地位日渐重要,故随之采用简体,所谓大势所趋,追究其根源,仍是来自中国政府的政治力。

3.简化字违反了六书造字原则,但又不是另行建立一套完整的造字系统,大大削弱了汉字的科学性与逻辑性。许多汉字失去表义的结构,使学习汉文的过程中失去以表义结构推测字义的学习途径。现行简化字的推类系统混乱,常有例外的或类推不一致情况,而且什么字依从类推、什么字不依从的随机性很高。结果使汉字系统更繁杂,增加学习者的负担。

4.汉字的发展并非只是简化。像“又、有、右、手、佑、佑”等字,甲骨文都只写作“又”,可见繁化的过程亦一直在汉字中进行,并且在汉字发展中占了不少比重。这主要是为了辨义的实际需要,自然而然发展而成的,并非用政治力去强行改造。而自楷书大致定型至今,时间已接近两千年。把“简化”说成是汉字的主要发展途径,是粗疏和太“想当然”的。

5.从书法美观的角度出发,很多简化字的设计不够严谨,同时对于篆书、隶书等书体,简化之后失去原先书体的特殊美感。

6.一字多义,简化后产生的许多类似字形,以及缺乏音义结构等,都造成阅读上辨识的困难。

7.很多媒体如报纸、网站等被迫同时设立繁体和简体两种不同的版本和/或相关的繁简转换工具,花费了不少人力和物力。

8.在电脑处理汉字中,不论繁体还是简体,输入速度均相若。并不见得简体字较有效率。但简化字一字兼代数字的设计,增加了用电脑转换时的难度,使转换结果不太理想。

9.简化字与扫除文盲没有直接关系,在香港、台湾等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文盲人口比例远远低于中国内地,可见扫盲工作重点在教育的资源投放及教育政策上,而非简化字。

10.以形声方法创制出来的简体字,未必能兼照各种方言或古音,使部分地区的人难以理解这些简化字。如“舰”字以“监”作声旁,兼顾古音系统和各地许多方言,简化字写作“舰”,以“见”作声旁,只照顾了普通话,切断了声旁与方言和古音的关系。研究古音或方言的谐声系统时,简化汉字往往不可信。

11.即使在大陆,也无法完全废了正体字。不只因为古籍、文言等需要,还有更多被刻在古迹或建筑物上的汉字,皆无法取代。由于正体字有不可取代性,反之则否(因正体字在字义上可完全包容简体字),因此,简体字的出现造成了汉字的累赘,大量增加汉字字数,对学习造成负担。

12.港澳回归多年仍继续使用繁体字,也说明了简繁之争的一些现实问题。

13.人们在屏幕阅读汉字时,毋须每笔都仔细看清,看到轮廓已能辨别。不论繁简,汉字的显示皆不能像英文字母般少,不见得简化字有特别优势。相反,因简化字产生大量形似字,增加在小字环境里的辨认难度。

14.科技可以改进,应发展合适科技来配合汉字的需求,而非强行削足就履。总之,简化字易写易认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是毋庸质疑的。

论汉字的简化及其优劣

论汉字的简化及其优劣 摘要:由于繁体字过于复杂、繁难,于是人们通过“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及各种方法将其简化。简化之后的文字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与此同时,繁体字的简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 一、简化的原因 古代的汉字属于表意性文字,字形结构的标音表义倾向,使得汉字的笔画、结构日益复杂起来,或者是因为一个字从单义变成了多义,因此,出于字形上分化区别意义的需要,往往也在原有的汉字上增添成分。例如“益”,本字就是表示水在器皿上,表示溢出,会意字,后来表示又产生了更加这样的意义,例如“精益求精、老当益壮”,所以本义就另外创造一个“溢”来表示,这样汉字的结构就复杂起来了。有些字结构上叠床架屋,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繁难。 俗话说物极必反,汉字结构繁化到登峰造极的时候,其不便使用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了,于是人们又在使用过程中开始简写汉字,省改笔画,形成了一大批的简化字。 二、简化原则与方法 1、简化原则 汉字简化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 2、简化方法 (1)、采用比画简单的古字或俗字。如“网”、“启”、“礼”(采用古字);“灶”、“粮”、“吊”(采用俗字)等等。 (2)草书楷化。如“专”、“东”、“汤”、“乐”、“当”、“买”、“农”、“孙”、“为”等。 (3)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偏旁。如“鸡”、“观”、“戏”、“邓”、“难”、“欢”、“区”、“岁”、“罗”、“刘”、“齐”等。 (4)仅保留原字的有特征的部份。如“声”、“习”、“县”、“医”、“务”、“广”、“条”、“凿”等。 (5)原来的形声字改换简单的声旁。如“辽”、“迁”、“邮”、“阶”、“运”、“远”、“扰”、“犹”、“惊”、“护”等。 (6)保留原字轮廓。比如“龟”、“虑”、“爱”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同音字合并为简单的那个字。比如“里程”的“里”和“里面”的“里”合并,“面孔”的“面”和“面条”的“面”合并,“皇后”的“后”和“以后”的“后”合并,“忧郁”的“郁”和“郁郁葱葱”的“郁”合并。 三、简化后的优劣 1、简化后的优点 (1)减少了汉字的笔划数目,使汉字变得易于书写。原来的繁体字平均笔画是16画,简化后平均笔画是10.3画。 (2)提高了阅读的清晰度。 (3)减少了通用汉字的字数。 (4)简化后产生了一些新形声字表音比繁体字准确。 (5)有些简化字便于分解和称说。 2、简化后的缺点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教案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介绍我国在汉字简化和规范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果。 1、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汉字简化的具体方法和国家关于规范使用汉字的规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起尊重汉字、爱护汉字的观念,并能够正确地使用汉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汉字简化的具体方法和国家关于规范使用汉字的规定[来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分析一组错字,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繁体字和异体字,了解什么是简化字以及繁体字、异体字和简化字的关系。 二、推进新课 1、找出错字。让学生说明例句中的加点字错在什么地方(应暗示这些错误的类型不同)。学生可以分小组查阅工具书(尤其是《新华字典》)和开展讨论,特别要注意字典中正文字条与字条后边括号中的字有什么关系。 2、分条讲解。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并结合课文内容分条讲解。教师在分条讲解时,可以再举出一些例子。也可以让学生再举出一些其他不规范用字的例子。 三、相关知识补充[来源:] 1、有关例字补充。简化字来源于已有同音字,如:丑(子丑寅卯)/醜(醜陋)→丑,谷(山谷)/穀(稻穀)→谷,板(木板)/闆(店老闆)→板,制(制度)/製(製衣)→制,面(面孔)/麵(麵條)→面,等等。一简对多繁,如:歷(经歷)/曆(曆法)→历,復(反復)/複(複雜)→复,纖(纖细)/縴(縴绳)→纤,

臺(高臺)/檯(榭檯)/颱(颱风)→台,等等。[来源:] 2、汉字“瘦身法” 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汉字简化的一些基本方法。 (1)猜猜繁体字和简化字的关系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是以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为标准的简化字。下面这些字是简化前使用的繁体字,请说说它们分别对应的简化字是什么。[来源:] 麗離潔鄉趙漢權對開奮際陽擁 蘋東郵響驚竈體傘龜齊齒區鳳 興為長淚塵專貝學聲滅書擔審 (2)想想汉字是怎么简化的 汉字简化有很多种办法。下面就把繁体、简体两种字形放在一起比较,来看看当时的汉字改革者们是怎么开动脑筋,给汉字“瘦身”的。 3、请按照简化方法给这些繁简字形归类。 麗-丽,聲-声,滅-灭,離-离,鄉-乡,開-开,奮-奋,際-际,陽-阳; 潔-洁,驚-惊,響-响,郵-邮,審-审,擔-担,蘋-苹,擁-拥,竄-窜; 體-体,竈-灶,塵-尘,淚-泪; 傘-伞,龜-龟,齊-齐,齒-齿; 區-区,趙-赵,漢-汉,權-权,對-对,鳳-凤,興-兴; 學-学,貝-贝,長-长,為-为,書-书,東-东,專-专。 4、归类后可以总结出汉字简化的几种方法来: 第一种是省略法。有的是省掉了字的一边,如“麗-丽”;有的是省掉字的一角或仅保留字的一角,如“聲-声”;有的是省掉字的内部或外部,如“奮-奋”。 第二种是形声法。包括简化形声字的形旁,如“驚-惊”;或简化形声字的声旁,如“擔-担”;或把非形声字改成形声字,如“郵-邮”。

汉字简化问题研究综述

汉字简化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当前汉字简化已经成熟,有些人认为汉字简化时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有的人对汉字简化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问题。本文将对华子简化的一些优点及显现的问题进行评述。 关键词:汉字;简化;综述 汉字作为传承中华文化与知识的最重要途径,已经成为中国的文化瑰宝,汉字的简化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汉字的简化问题,人们的观点褒贬不一,尤其是最近几十年的汉字简化运动,更是引起了人们对汉字简化的激烈争论。 一、汉字简化带来的优点 推行简化字扩大了古籍影响的范围和流传的广度,由于大量古籍以及与古籍相关的文化研究成果用简化字印刷出版,使得普通大众接触的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异常丰富,为古籍的流传提供了条件。更为重要的是简化字在教育上的成效,似的汉字这一工具能够更多的被人掌握,从而促进了古籍向普通大众的传播。文字工具的大众化是估计流传及文化大众化的前提。简化字使得学习汉字的难度大大降低,因而客观上也就为顾及流传范围的扩大创造了条件。通过学习包括简化字在内的规范汉字,能够阅读和接受古籍的人数比以往要多得多,从而使古籍流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还有学者认为坚持汉字简化方向的原因,一是简化符合汉字发展的总趋势,它既促进了汉字的发展,又为汉字的稳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是中国大陆基本是建立了统一的文字规范。二是简化符合汉字现代化的方向,符合提高汉字应用效率的要求。简化汉字跟繁体字相比它的优点就是笔画少、结构简、分辨明快、好学好用。三是简化符合今天汉字使用的趋势。简化字公布以来,不仅受国内广大民众的欢迎,也为其他国家和海外华人接受和使用。总之,使用简化字已是大势所趋。 有些学者认为,现代简化汉字的背后是语言规范的尤其是修辞规范在起作用。不拘一格的简化方法是修辞的灵活性、变异性的具体体现。国家公布第一批简化字、废止第二批简化字本身就说明汉字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作为记录语言符号,它在记录语言的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文化心理和民族审美心理。汉字每一次简化都是力求端庄简约质朴易用,因此汉子能够体现文质彬彬的修辞原则,是“辞达而已矣”的修辞观在简化字上的体现。 在纯文学的角度来看,简化字也有一定的好处,在汉字字形的表意表音作用上很多简体字显然优于繁体。最后从规范简化字在国际上的影响来看,东南亚一些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已不同程度上使用了中国大陆公布的简化字;联合国文件中的中文文本和西方国家出版的中文印刷品都采用标准的简化字,这些都说明我国的简化字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并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简化字的功绩。 二、汉字简化带来的问题 在上文已经陈述了一些汉字简化有益的观点,其看到的主要是汉字简化的有点,下面便是一些汉字简化带来问题的观点。 汉字简化破坏了汉字的表意性,中国的汉字以其独特的表意性而立于世界之林,“以形示意,义寓形中”,字形和字义密切相连有些简化字追求笔画的减少而顾此失彼,大大破坏了汉字的表意性。割断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联系由于强制推行《汉字简化总表》,社会长期和繁体字隔绝,以至人们不能辨识繁体字,不能顺利阅读古典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和古代汉语间的阻碍将越来越大。阻碍了大陆和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的交往,大陆使用简化字,而港澳台及海外华人都是用繁体字,而且简化字数量太多又缺乏规律,大陆以外的华人难以识别,因此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的差异阻碍了大陆和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的交往。 简化字破坏了汉字的科学性,汉字用什么办法来表达汉语中的词这里面就包含着构字的理据,简化字追求减少笔画,汉字构字的理据不充分。简化字破坏了汉字的艺术性,汉字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教案。

教育实习教案 指导老师:xx 实习生:xxx 2013年3月15日星期五第二节课本人本次实习第1个教案实习学校:xx市第x中学实习班级:高二(1)班实习科目:语文 教学课题: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 教材名称:选修*语言文字运用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册自用参考书:《语文选修*语言文字运用教师参考用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无多媒体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汉字简化和规范方面取得的成果。 2、通过学习汉字简化的方法和规范使用汉字的规定,使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汉 字。 教学重点:汉字简化的方法;规范使用汉字的要求。 教学难点:汉字简化的方法;“繁”“异”带来的麻烦 教学方法:提问法,实践法,讲析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自我介绍:同学们、老师大家好,首先我来自我介绍一下,我x,名xx,(给大家 板书一下)我是来自xx大学大三的一名实习老师,所以大家以后可以叫我x老师。今天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讲课,我感到非常荣幸,也有点小激动。同时这是我人生的第一课,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积极的配合我。拿出你最好的状态来,集中注意力,跟上我的节奏,咱们一起把这堂课上出最好的效果,上成一堂值得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去会回忆的一堂课,好不好?(同学们:好!) 二、导入: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在开始新课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 孔乙己吗?(知道)他是谁创作的哪部作品里的人物?(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非常好!只是咱们初中学过的一篇文章,看来大家对初中的知识掌握的还是不错的。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主要内容是说孔乙己迂腐不堪,为了显示自己学识的渊博,他教酒店的小伙计写“回”字的四种写法。下面给大家读一下(给学生读那段文字),如果大家有认真的听,那么从其细节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孔乙己是很以自己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为骄傲的,其实说白了就是想得瑟一下,但孔乙己可以说是热脸贴了冷屁股,小伙计对他是很不屑一顾的,这让孔乙己很受伤,并且感到非常的遗憾和惋惜。那么同学们还记得学习这篇文章时,老师告诉你们“回”字是不是真的有四种写法?都是怎么写的?(学生:不知道)那我就有机会得瑟一下了,“回”字是真的有四种写法的。(给同学们板书“回”字的四种写法) 三、课堂活动:你认识这些字么?(本环节采用实践法进行,通过这个活动让同学提高 兴趣) 给出下面几个句子,注意其中加点的字的写法究竟对不对呢?如果不对找出并改正过来。 (1)本商店出售茶幾。(2)皇後大酒店欢迎您。 (3)这些字有什么区彆。(4)向大家錶示欢迎。 (5)本店洗發理發。(6)他最喜欢家乡的汤團。 (7)本店回收氿瓶。(8)此处不仃车。 (9)村子前有个小山坵。(10)屋子里很安靜。 正确答案:几,后,别,表,发,团,酒,停,丘,静 四、这些错误很值得我们思考:这些字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

论汉字的性质

论汉字的性质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论汉字的性质 摘要: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 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文字的性质是由文字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文 字是语言的符号,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是不同层次上 的东西。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而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汉字究竟有什 么样的性质和特点?本文将做一个简单探讨。 关键词:汉字;性质;特点 引言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二十世纪初以来,汉字性质问题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外的许多语言文字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很多论文字性质的着作都会提到此问题,汉字性质问题已然成为汉字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 正文 一、汉字表音与表意 关于汉字究竟是属于什么性质的文字,历来都有几种说法,包括表意文字说、表音文字说、语素文字说、象形文字说、语符文字说等近十种。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表意文字说、表音文字说和音义结合说。 (一)汉字的表意 “表意文字”是最早最明确地指出汉字性质的学说。索绪尔提出:“一个词只用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示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

索绪尔之后的许多学者也主张汉字是表意文字。但学者们对“表意”的阐释又不尽相同。如张世禄的说法:“中国现行的文字——汉字——就是现今世界上表意文字唯一的代表”。他从文字的构形和社会功能两个角度阐释汉字性质,这和西方学者对表意文字的理解不同。此外,梁东汉也支持汉字为表意文字的说法。他说“方块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由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即采用表意说。 (二)汉字的表音 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所1979年在《古文字研究》上曾写文章说古代汉字是表音文字。此后姚孝遂做了进一步阐述。从汉字功能的角度出发,他提出“就甲骨文的整个体系和就它的根本功能和作用来说,它的每一个符号都有固定的读音,完全是属于表音文字的体系,已经发展到了表音文字阶段。” (三)汉字的意音 周有光最先提出此学说:“综合运用表意表音两种表达方法的文字,可以称为‘意音文字’。汉字就是意音文字之一。” 19世纪20年代,沈兼士在北大讲授《文字形义学》时把世界文字总括为“意字”和“音字”,并认为汉字一部分属于意字,一部分属于音字。 裘锡圭也提出同样的观点:“如果一定要为这两个阶段的汉字分别安上名称的话,前者似乎可以称为意符音符文字,或者像有些文字学者那样把它鉴定为意音文字;后者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考虑到后一个阶段的汉字里的记号几乎都是由义符和声符变来,以及大部分字仍然由意符、音符构成等情况,也可以称这个阶段的汉字为后期意符音符或后期意音文字。” 二、汉字的结构特点与演变 (一)汉字字符的类型 “字符”也就是汉字符号,是汉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各种汉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汉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汉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记号。记号来源于原始的契刻符号,如古汉字里的“X” (五)、“八”(六)、“十”(七)、“八”(八)等等,记

简化字表整理(精简版)

---------------------------------------------------------------最新资料推荐------------------------------------------------------ 简化字表整理(精简版) 第一表不作简作偏旁用的简化字本表共收简化字 350 个,按读音的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本表的简化字都不得作简化偏旁使用。 A碍[礙] 肮[骯] 袄[襖] B坝[壩] 板[闆] 办[辦] 帮[幫] 宝[寶] 报[報] 币[幣] 毙[斃] 标[標] 表[錶] 别[彆] 卜[蔔] 补[補] C才[纔] 蚕[蠶]N1 灿[燦] 层[層] 搀[攙] 谗[讒] 馋[饞] 缠[纏]N2 忏[懺] 偿[償] 厂[廠] 彻[徹] 尘[塵] 衬[襯] 称[稱] 惩[懲] 迟[遲] 冲[遲] 丑[醜] 出[齣] 础[礎] 处[處] 触[觸] 辞[辭] 聪[聰] 丛[叢] D担[擔] 胆[膽] 导[導] 灯[燈] 邓[鄧] 敌[敵] 籴[糴] 递[遞] 点[點] 淀[澱] 电[電] 冬[鼕] 斗[鬥] 独[獨] 吨[噸] 夺[奪] 堕[墮] E儿[兒] F矾[礬] 范[範] 飞[飛] 坟[墳] 奋[奮] 粪[糞] 凤[鳳] 肤[膚] 妇[婦] 复[復] [複] G盖[蓋] 干[乾]N3 [幹] 赶[趕] 个[個] 巩[鞏] 沟[溝] 构[構] 购[購] 谷[穀] 顾[顧] 刮[颳] 关[關] 观[觀] 柜[櫃] H汉[漢] 号[號] 合[閤] 轰[轟] 后[後] 胡[鬍] 壶[壺] 沪[滬] 护[護] 划[劃] 怀[懷] 坏[壞]N4 欢[歡] 环[環] 还[還] 回[迴] 伙[夥]N5 获[獲] [穫] J击[擊] 鸡[鷄] 积[積] 极[極] 际[際] 继[繼] 家[傢] 价[價] 艰[艱] 歼[殲] 茧[繭] 拣[揀] 硷[鹼] 舰[艦] 姜[薑] 浆[漿]N6 桨[槳] 奖[奬] 讲[講] 酱[醬] 胶[膠] 阶[階] 疖[癤] 洁[潔] 借[藉]N7 仅[僅] 惊[驚] 竞[競] 旧[舊] 剧 1 / 4

对汉字简化的思考

由汉字简化引发的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优秀成果,是中华文明最有力的见证者。所以汉字的发展趋势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发展现状。 汉字发展到今天,可以说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会发生一些变化,或好或坏,这个过程就是汉字简化。汉字简化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或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最近网上有这么一段话非常流行,“一位台湾朋友说:汉字简化后,親不见,愛无心,産不生,廠空空,麺无麦,運无车,導无道,児无首,飛单翼,有雲无雨,関関无门,鎯里无郎!可魔还是魔,鬼还是鬼,偷还是偷,贪还是贪,毒还是毒,淫还是淫。”这句话真的很耐人寻味,我一直在反复思考这句话的含义。依我个人的理解,我觉得这句话应该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本来应该是传统文化典型的象征符,一看到它马上就能想到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它的原始内涵。但它简化后却丢失了原有的精髓,完全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人们不能从它身上看到传统文化的影子。.汉字简化后不利于对中国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继承,推广汉字简化之后,很多现代中国人无法再直接阅读古代的典籍。即使把古书以简化字重印,亦往往会出现歧义,使读者误解。汉字简化不利于中国大陆、台湾、港澳等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日本等外国使用的汉字也进一步脱节,做成人为的“书不同文”。简化汉字违反了六书造字原则,但又不是另行建立一套完整的造字系统,大大削弱了汉字的科学性与逻辑性。许多汉字失去表义的结构,使学习汉文的过程中失去以表义结构推测字义的学习途径。现行简化字的推类系统混乱,常有例外的或类推不一致情况。而且什么字依从类推、什么字不依从的随机性很高。结果使汉字系统更繁杂,增加学习者的负担。从书法美观的角度出发,很多简化字的设计不够严谨,同时对于篆书、隶书等书体,简化之后失去原先书体的特殊美感。所以汉字简化在一定意义上还是存在很多弊端的。 第二层含义,汉字既然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它的简化也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化甚至是遗忘。汉字是传统文化最基本的代表符号,如果连汉字的原始含义都被人忽视了,那其他的文明呢,像琴棋书画,四大发明,京剧,易经,武术,诗词等等,还有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它们在今天的处境岂不更尴尬?这几年网络上掀起的端午节文化遗产问题是中韩两国间文化争论的一个高峰。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且也是近年来也成为中国的法定节日。但是在韩国也有一种“江陵端午祭”的传统习俗流传了1000多年,而且在2001年11月25日韩国成功申报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杰作”。韩国申请“端午祭”深深刺痛了中国人的自尊心。为什么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国外保护得比国内要好?难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西方文化充斥中国市场,我们被完全西化了吗?曾几何时,我们崇拜欧美文化,迷上了美国大片,喜欢上了好莱坞电影;近年来,韩剧又风靡了整个中国,我们开始追赶韩流。我们不得不承认外国文化有它优秀的一面,我们确实应该吸收借鉴它们的精华。但我们也应该清楚,我们中国的传统文

研究论文:谈汉字的简化

97794 汉语言文学论文 谈汉字的简化 作者简介:聂琦(1991-),女,汉族,贵州省威宁县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xx年3月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有代表提出:“建议用十年的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汉字。”此消息一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而前段时间,一条名为“简体字下,丢失了什么?”的微博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邸北涑闪恕鞍?”――没有心,如何爱?“?x”变成了“义”――不讲道义,因为不关我事,“?H”变成了“亲”――不能相见,怎能相亲?再次把关于汉字繁简体的争论推到了风口浪尖。在生活中我也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繁体字,特别是在粤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上靠近港澳地区的缘故,繁体字的使用更加频繁。关于繁简字的利弊之争早已有之,近年来,很多人对汉字简化所表现出来的弊端指责过激,认为汉字简化罪不可赦,不少人甚至把使用繁体字看做了是否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的标准。这不禁引发了我对汉字繁简体的思考。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世界上另外的几种古老的文字,如楔形文字、玛雅文字,现在都已经成为了死的文字,只有汉字沿用至今,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汉字从最早的整体图画中切分出个体来,经历了从文字图画到图画文字的转变,他记录了中华民族太多的文化,语言承载能力太大,养成了中华民族的语素意识,他具有拼音文字无法超越的优点,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是汉字发展至今,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汉字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应该越简便越好,自古以来,他确实也是这样发展的。从春秋时期开始,到秦统一,确立了小篆的文字规范,小篆比大篆已经有所简便,但在民间仍不普及,于是产生了书写更为快捷的隶书,而“隶变”也成为了汉字古今文字的分水岭,而之后产生的草书、行书、楷书,都是在民众为了书写交流普及方便的强烈愿望中产生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由繁到简是汉字发展的一个基本的趋势,汉字在几千年中也一直沿着这个趋势发展,除了少数反而有繁化外,汉字在字体和字形上都是趋于简化的,笔画逐渐减少,结构更加简单,音义更加明确,这是由他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 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让汉字发展,他必定能简化出一套完美的汉字规范。但是近代以来,中国受到的欺辱改变了这种状况,积贫积弱的中国急于改变国家的落后

谈谈自己对汉字的认识_汉字简化的弊端

题目:谈谈自己对汉字的认识 汉字简化弊端重重 在近几年出现的一些网络新词中,有一个词语叫“火星文”。所谓火星文,就是把汉字里的一些偏旁部首单提出来用来表示新的意思。比如说用“偶”来表示“我”,用“ㄋ”来表示“你”。这种不伦不类的所谓文字无疑是给中国汉字抹了一笔黑。且不论它的实用价值,单是给下一代中小学生的汉字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已经很是严重了。对于民族精神文化的发展也是一种阻碍。 按照这几十年的一般观点来看,汉字的简化是中国文字的进步,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检验,我们再来客观地审视“简化字”,可以说是“失大于得”。有关汉字简化的诸多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简化汉字是对文化的极大之破坏。 首先,破坏了汉字的表意性。汉字的简化在我看来非常不利于中国这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汉字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现存的唯一一种表意类文字,而其他多是拼音文字,无论是从拉丁文衍生出来的法文、英文、德文还是阿拉伯文,再或者是我们的邻居泰文日文的片假名,都是以字母为发音基础的拼音文字。而唯有汉字是尚在使用的表意文字,这是何等骄傲的事情啊!而汉字简化却使我们的文化被渐渐侵蚀。比如说,“罗”,会意字,上部的“罒”本是“网”字;“糹”是“丝”字,说明网是丝做的;“隹”是短尾鸟。三字会合在一起,表示小鸟被丝网罩住。简化后的“罗”字已无会意可言。在我认识的一些国外留学生中,他们反映出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汉语太难学了!是啊,我们历经了五千多年文化的洗礼,历久弥新,多少文化的积淀与积累,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掌握的东西了。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方文山说,自己很喜欢汉字的原因,是因为它是现在世界上惟一还在使用的表意文字,“我承认自己喜欢汉字喜欢得很发狂,所以可以说我有严重的‘字恋’倾向。”在现在强调物种多元、文化多元的国际社会,不同于西方的东方文化,地位显得特别重要,而维护中华文化中独一无二与无可取代的特性,更显重要意义。 在不利于华夏文化发展的方面,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的一点。在汉字简化了之后,许多的年人阅读古典名著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困难,不认识的字太多,意思也和现在我们常用的意思不一样。这就很容易造成歧义。比如在古典名著里面,

论汉字的性质(一)

论汉字的性质(一) 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呢?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很有影响的说法。 第一、二种是“三方面”说和“三相”说。提出“三方面”说的是王伯熙先生。他在《文字的分类和汉字的性质》1]一文中指出,可以从“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文字的符号形式”、“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三方面去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所谓“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是指文字记录语言时、其独立符号——往往是字——同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发生对应关系,也就是看一个字所记录的是一段话、一个词、一个语素、一个音节,还是一个音素。“文字的符号形式”是指文字的外部形态、外形特征。“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是指对于某种文字来说,大致是凭借什么样的手段去记录语言的,也就是说文字符号是直接记录语言的音还是义。 “三相”说是周有光先生在《文字类型学初探》2]一文提出来的。第一是“符号相”,这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形式”,这要看文字的外形究竟是图符、字符还是字母。第二是“语段相”,这基本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这要看文字所表达的是篇章、章句(这两者叫长语段)还是语词、音节、音素(这三者叫短语段)。第三是“表达相”,这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要看文字所采取的方式是表形、表意还是表音。第三种是两方面说。这是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3](P14)一书中提出来的。裘锡圭认为,考察文字的性质,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方面是看一种文字使用什么字符。字符包括意符(包括形符、义符)、音符和记号。裘锡圭认为在汉字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第二方面即看文字是表达语言中的什么单位,裘锡圭认为汉字应称为语素——音节文字。裘锡圭提出的第二个方面,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相当于周有光的“语段相”。而裘锡圭提出的第一个方面,其实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形式”和“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之和,相当于周有光的“符号相”和“表达相”之和。 下面讨论汉字性质时,基本采用“三方面”说,也就是说,这里要从三个角度来讨论汉字的性质。第一个角度,讨论汉字中的一个独立符号(字)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对应,是词、语素,还是音节?第二个角度,是讨论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看汉字是表形、表意、表音,还是区别(字符中的记号能把代表不同语素的文字区别开来)。以上两个角度是着眼于文字的内容方面。第三个角度是汉字的符号形态,是用图符、字符,还是用字母?这个角度着眼于文字的形式方面。 下面先从第一个角度来看汉字的性质,即汉字到底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对应。考察一种文字的性质,首先要看这种文字表达语言中的何种要素。据此把人类的文字分为表词文字、词素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等等。在考察文字表达何种要素时,究竟着眼于文字的何种单位呢?是一个字呢?还是字符呢?就这个问题,裘锡圭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他说:“有的人是因为看到汉字里一个字通常代表一个语素,称汉字为语素文字的。像这样撇开字符的性质,仅仅根据文字书写的基本单位所代表的语言成份的性质来给文字体系定名,也是不妥的。”3](P15)裘锡圭认为,给拼音文字定性时,是看一个字中的字母表达了语言的什么成分;既然如此,给汉字定性也不能看一个字表示了什么成分,而应看一个字中的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成分发生关系。我们认为,这样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在谈论汉字性质时,不能把一个汉字跟西方拼音文字中的一个字等同。西方文字(如英文)中的一个字都是一个词的书写形式,比如kaiser是一个字。而现代汉语一个词的书写形式多数不是一个汉字,如“矛盾”中的“矛”不是词的书写形式。跟西方文字一个字相当的,是“人民”、“革命”、“布尔什维克”这类汉字组。一个个汉字,其实只跟西方文字中的一个个字母相当。理由如下: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教案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介绍我国在汉字简化和规范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汉字简化的具体方法和国家关于规范使用汉字的规定;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起尊重汉字、爱护汉字的观念,并能够正确地使用汉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汉字简化的具体方法和国家关于规范使用汉字的规定。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分析一组错字,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繁体字和异体字,了解什么是简化字以及繁体字、异体字和简化字的关系。 二、推进新课 1.找出错字。让学生说明例句中的加点字错在什么地方(应暗示这些错误的类型不同)。学生可以分小组查阅工具书(尤其是《新华字典》)和开展讨论,特别要注意字典中正文字条与字条后边括号中的字有什么关系。 2.分条讲解。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并结合课文内容分条讲解。教师在分条讲解时,可以再举出一些例子。也可以让学生再举出一些其他不规范用字的例子。 三、相关知识补充 1.有关例字补充。简化字来源于已有同音字,如:丑(子丑寅卯)/醜(醜陋)→丑,谷(山谷)/穀(稻穀)→ 谷,板(木板)/闆(店老闆)→ 板,制(制度)/製(製衣)→ 制,面(面孔)/麵(麵條)→ 面,等等。一简对多繁,如:歷(经歷)/曆(曆法)→ 历,復(反復)/複(複雜)→ 复,纖(纖细)/縴(縴绳)→ 纤,臺(高臺)/檯(榭檯)/颱(颱风)→ 台,等等。 2.汉字“瘦身法” 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汉字简化的一些基本方法。 (1)猜猜繁体字和简化字的关系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是以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为标准的简化字。下面这些字是简化前使用的繁体字,请说说它们分别对应的简化字是什么。麗離潔鄉趙漢權對開奮際陽擁蘋東郵響驚竈體傘龜齊齒區鳳興為長淚塵專貝學聲滅書擔審

论题三 正方:简化字要比繁体字好用

正方:简化字要比繁体字好用 中央电大新疆兵团分校2015汉本学员张玉明2001年,中国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在立法上确定了“简体字”的法律地位(即“正体字”)。 中国应用语言学会会长、原国家语委副主任陈章太透露,根据联合国决定,从2008年后,在联合国使用的中文一律用简体字。被联合国认定的标准汉字是不是代表简化汉字确实是发展潮流。 我认为,汉字本身是一种思想的媒介,汉字的演变有其内存的规律,简化字和繁体字相比有很多的优点,而这些优点证明了简化字要比繁体字好用,下面一一说明这些优点:一、简化字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中国文字一直在简化,是历史发展的前进趋势,不是那一个人能阻挡的。从甲骨文.发展到隶书.一直都是在朝简化易写的方向发展.除中国大陆外,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在效行。台湾新竹市长林政则曾经指示该市教育局,找出500到1000个常用简体字,以繁简对照方式,做为二、三年级中学生的补充教材,台汉字由繁入简是历史趋势。是大势所趋。即使从哲学上来讲,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完全固定不变的事物不存在的。 二、简化字的推行有着深远的意义,打破了繁体字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面的垄断,建国后,汉字的简化使更多人有机会学习文化,使得亿万民众都能读懂官方的法律文告,这是20世纪中国的伟大壮举。文字的简化带动了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原是功德无量之事。 三、我们现在的简化字绝大多数简体字来源于书法作品。本质区别也在是否简捷.书法家是简化汉字的先行者。。简体字的主要参考来源是王羲之的正草十七帖。年龄也在1500年左右。“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有324个字,其中102个是简化字,占总字数的三分之一(31%)。欧阳询的《九成宫》有1019个字(字迹不清的不算),其中164个是简化字,占总字数的六分之一(16%)。也有部分从宋朝徽宗的行草千字文"天地玄皇,宇宙洪荒"中衍出。晚了500年。比如王羲之的作品中,爱字就已经有这个写法的了,所以,说爱无心的是一种无知。简化能成功,并非凭空创造。很大程度上是先有书写上的普遍简化存在,符合某些因习惯造成的变化的规律。 四、简化字规范化,利于普及教育,扩大了知识普及面。减少了汉字的笔画数和汉字的数目,一字多义化看上去增加了学习难度,但减少了记忆的字量。降低汉字难度,加快书写速度,废除繁体中的异体字便于民众交流。 五、简化字易学,易记,笔画少,写得快。好写,好认,实用而美观。简体字好教,小学生容易认,容易写。相比繁体字难学,难记,笔画多,简体字适合于硬笔书写,比如钢笔。但是书写快,无疑也是优点而不是缺点。汉字简化后,党内无黑,团中有才,国含宝玉,爱因友存,美还是美,善还是善。 六、简化字比繁体字数字设备显示更清晰,减少字库节约社会成本。简化字笔画较简单,文字大小有限,在电脑、手机、PDA等数字设备上显示较清楚,在同等屏幕、同等像素、屏幕分辨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显示简体字要比繁体字更清晰。从这一点来看简化字比繁体字更适合数字时代。 简化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其从繁到简,始终向便于书写,代表着发展潮流。从以上的几点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简化字要比繁体字好用。

非语文教师掌握汉字规范标准

非语文教师掌握汉字规范标准 一、汉字规范标准 汉字规范化,就是根据汉字发展的规律确立形体和书写的统一正字标准。规范汉字包括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传承字。经过整理简化的字是指国家正式发布的《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所收的字。以上字表所收录字的范围内,三个字表的规定就是规范汉字的标准。未整理简化的传承字是指以上字表未收录的社会公认的汉字,以国家审定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华大字典》为标准。凡不属国家公布和审定的字,都不是规范字,其中包括一切错别字、已经公布废除的异体字、繁体字、旧印刷字、《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体字和自造简体字。 二、教师用字规范的意义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不但在汉字规范化方面要率先垂范,而且应当认真教育学生读写规范汉字。这是国家法令的要求,也是职业道德的要求。教师如果在讲课板书和批改作业时,用字不规范,就会误人子弟。事实表明,中学毕业生仍写错别字的原因之一,与中小学教师用字不规范有密切的关系。目前,社会上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比较淡薄,滥用繁体字,乱用不规范的简化字的现象相当严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用字规范方面,要更尽职尽责。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让广大教师确立用字规范的意识,认真进行掌握规范汉字的训练。非语文教师板书、教案、批改作业和编制试卷用字要规范。 三、教师规范字书写要求 1、教师应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规范字书写标准。 2、教师备课要“条理清晰、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不写繁体字。 3、教师在板书、教案、作业批改及编制试卷等各环节都要书写规范字。 附:规范字书写要求: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教案二 2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教案二教学目标 1、识与能力:介绍我国在汉字简化和规范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汉字简化的具体方法和国家关于规范使用汉字的规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起尊重汉字、爱护汉字的观念,并能够正确地使用汉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汉字简化的具体方法和国家关于规范使用汉字的规定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分析一组错字,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繁体字和异体字,了解什么是简化字以及繁体字、异体字和简化字的关系。 二、推进新课 1、找出错字。让学生说明例句中的加点字错在什么地方(应暗示这些错误的类型不同)。学生可以分小组查阅工具书(尤其是《新华字典》)和开展讨论,特别要注意字典中正文字条与字条后边括号中的字有什么关系。 2、分条讲解。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并结合课文内容分条讲解。教师在分条讲解时,可以再举出一些例子。也可以让学生再举出一些其他不规范用字的例子。 三、相关知识补充

1、有关例字补充。简化字来源于已有同音字,如:丑(子丑寅卯)/醜(醜陋)→ 丑,谷(山谷)/穀(稻穀)→ 谷,板(木板)/闆(店老闆)→ 板,制(制度)/製(製衣)→ 制,面(面孔)/麵(麵條)→ 面,等等。一简对多繁,如:歷(经歷)/曆(曆法)→ 历,復(反復)/複(複雜)→ 复,纖(纖细)/縴(縴绳)→ 纤,臺(高臺)/檯(榭檯)/颱(颱风)→ 台,等等。 2、汉字“瘦身法” 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汉字简化的一些基本方法。 (1)猜猜繁体字和简化字的关系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是以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为标准的简化字。下面这些字是简化前使用的繁体字,请说说它们分别对应的简化字是什么。 麗離潔鄉趙漢權對開奮際陽擁 蘋東郵響驚竈體傘龜齊齒區鳳 興為長淚塵專貝學聲滅書擔審 (2)想想汉字是怎么简化的 汉字简化有很多种办法。下面就把繁体、简体两种字形放在一起比较,来看看当时的汉字改革者们是怎么开动脑筋,给汉字“瘦身”的。 3、请按照简化方法给这些繁简字形归类。 麗-丽,聲-声,滅-灭,離-离,鄉-乡,開-开,奮-奋,際-际,陽-阳; 潔-洁,驚-惊,響-响,郵-邮,審-审,擔-担,蘋-苹,擁-拥,竄-窜; 體-体,竈-灶,塵-尘,淚-泪; 傘-伞,龜-龟,齊-齐,齒-齿;

论汉字的性质

论汉字的性质 摘要: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 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文字的性质是由文字使用的符号的性 质决定的。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跟文字本身所使用 的符号是不同层次上的东西。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而我们已 经非常熟悉的汉字究竟有什么样的性质和特点?本文将做一个简单探讨。 关键词:汉字;性质;特点 引言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二十世纪初以来,汉字性质问题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外的许多语言文字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很多论文字性质的著作都会提到此问题,汉字性质问题已然成为汉字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 正文 一、汉字表音与表意 关于汉字究竟是属于什么性质的文字,历来都有几种说法,包括表意文字说、表音文字说、语素文字说、象形文字说、语符文字说等近十种。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表意文字说、表音文字说和音义结合说。 (一)汉字的表意 “表意文字”是最早最明确地指出汉字性质的学说。索绪尔提出:“一个词只用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示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

索绪尔之后的许多学者也主张汉字是表意文字。但学者们对“表意”的阐释又不尽相同。如张世禄的说法:“中国现行的文字——汉字——就是现今世界上表意文字唯一的代表”。他从文字的构形和社会功能两个角度阐释汉字性质,这和西方学者对表意文字的理解不同。此外,梁东汉也支持汉字为表意文字的说法。他说“方块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由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即采用表意说。 (二)汉字的表音 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所1979年在《古文字研究》上曾写文章说古代汉字是表音文字。此后姚孝遂做了进一步阐述。从汉字功能的角度出发,他提出“就甲骨文的整个体系和就它的根本功能和作用来说,它的每一个符号都有固定的读音,完全是属于表音文字的体系,已经发展到了表音文字阶段。” (三)汉字的意音 周有光最先提出此学说:“综合运用表意表音两种表达方法的文字,可以称为‘意音文字’。汉字就是意音文字之一。” 19世纪20年代,沈兼士在北大讲授《文字形义学》时把世界文字总括为“意字”和“音字”,并认为汉字一部分属于意字,一部分属于音字。 裘锡圭也提出同样的观点:“如果一定要为这两个阶段的汉字分别安上名称的话,前者似乎可以称为意符音符文字,或者像有些文字学者那样把它鉴定为意音文字;后者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考虑到后一个阶段的汉字里的记号几乎都是由义符和声符变来,以及大部分字仍然由意符、音符构成等情况,也可以称这个阶段的汉字为后期意符音符或后期意音文字。” 二、汉字的结构特点与演变 (一)汉字字符的类型 “字符”也就是汉字符号,是汉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各种汉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汉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汉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记号。记号来源于原始的契刻符号,如古汉字里的“X” (五)、“八”(六)、“十”

汉字的简化和规范

汉字姓氏的简化 学生:张文战 一、导论 1.1.本文的选题意义与目的 众所周知,使用汉字的地区的国家除了中国大陆外,还有香港、澳门、台湾、新加波、马来西亚。中国大陆、新加波、马来西亚使用的是简体汉字;香港、台湾、澳门使用繁体汉字。 现在我们所在学的也是汉字简体字。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简体字好记好学方便使用。但有意见说繁体字才体现的出中华民族的精华。我个人觉得繁体字简体字各有所长,都有各的特色。 简体化繁体字方法是根据中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简化字总表》,第一版于1964年发表,源自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最新的版本是1986年修订版,共收2,288个简化字(第一表350个、第二表132个+14个、第三表1,753个、附录39个)。 中国人的姓氏随着历史发展到了现在据最新资料统计,中国的姓共有11969个(其中有些姓氏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少消亡的)。其中单字姓是5233个,双字姓为4329个,三字姓为1615个,四字姓为569个,五字姓为96个,六字姓为22个,七字姓为7个,八字姓为3个,九字姓为1个。现在通用的姓氏约有四千七百多個,其中单姓居絕大多數,双字姓氏一百多个,三字以上的姓氏罕见。最常用的一百个姓氏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汉族中,平均每三十二萬人共用一个姓氏。大姓有:王、黄、陈、方、林、张、吴、蔡、杨、郭等等。 因为历史的原因所以越南人的姓氏大多数为汉姓,大多数都是汉越音。例如:阮、丁、李、范等。大姓有:阮、陈、黎、范、黄、潘、武、邓、裴、杜、胡等等。

《简化字总表》共有 2288个简化字。表示姓氏的繁体字也被简化。假设,现在我们跟台湾或香港人交流如果我们看不懂繁体字我们怎么知道他们姓什么名什么?再如果,我们去旅行、去光看些名胜古迹看不懂刻在石碑的繁体字。如果你研究考古,你看不懂文物上的汉字等跟姓氏有关的问题,等等。 本人是对着上述一些姓氏(繁体字与简体字)有关的问题而提出几种简化繁体字方法并从其让大家容易认出用繁体字描写的姓氏。希望在生活或工作方面对大家有所帮助。 1.2.研究范围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限于汉字姓氏的简化和规范(怎么简化?有什么规律可以认出繁体字姓氏。 1.3.研究方法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列举打比方。通过列举、举例子来说明。 二、研究内容 2.1.汉字简化的原则和方法 2.1.1. 汉字简化的原则 “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 2.1.2. 汉字简化的方法。 第一:省即简省字的笔画(简化偏旁) 第二: 并即把某几个字合并,保留其中笔画少的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