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发展前景

南京的发展前景
南京的发展前景

近期看到不少外地朋友奚落南京的帖子,不外乎南京的经济增长速度滞缓了,相对落后了,好象南京什么都不是了,连省会都值得重新商榷了等等。

简单列举几个不同与其他城市的地方,也许你能从中领略到南京的过人之处:南京一座城市就拥有《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服务导报》、《南京晨报》、《现代快报》、《江苏工人报》、《江南时报》、《周末》、《电子电脑报》等十余份报纸,报业竞争之激烈,一度引发了全国闻名的报业大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南京人关心政治、热衷学习的良好氛围。

号称中华第一商圈的新街口一平方公里范围内汇聚了新百、中央、东方、金鹰、金陵、华联、商贸、苏宁、家电、交家电、世纪泰富等十多家经营面积在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商业竞争之惨烈,使南京成为远近闻名的“价格盆地”。

物流方面,出于才疏学浅,仅我所能指出的,是华东地区空调、电脑、图书和照相器材集散地。

南京的高楼总数全国列第五位。

南京的高校,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以及在校学生总数都列全国前三位。

南京的博物馆文物馆藏量仅次于北京。

电子方面,熊猫集团在全国电子百强的排名一跃而居第六。

汽车工业,南京依维柯纵横全国并大量外销。

化学工业,南京扬子-巴斯夫是中国最大的化工合资项目。

全国城市叫X州的不胜枚举,但有资格称X京的只有南北两家。

苏联解体后,全国七大军区中的南京军区超过沈阳军区,目前是解放军综合战力列数第一的军区,战事一起就改称为南京战区,直接面对东南当面的台海局势。军区总部就在南京黄埔路上。直接对无锡的炮九师、苏州的低炮旅发号施令。

前两年台湾局势吃紧,大陆调集大量军需战机往福建前线,而台湾也把导弹对准了香港、上海和南京。为什么不把导弹瞄准无锡、苏州?因为他们总不至于傻到把昂贵的尖端兵器仅仅用来摧毁一些个乡镇企业和外资厂房吧?从这上面也体现出了南京的战略地位。

可能有些外地的朋友不服气:那是中央要把军区放在南京,省会归属也是中央定的。关你们南京人什么事?别忘了,南京自古号称“东南第一州”,枕山依江、衔南控北,中国最重要的京沪线纵贯其间,公路、铁路、航运、空运纵横交错。与武汉、郑州等城市同为中国最紧要的战略要冲。春秋战国,楚王攻吴后于紫金山埋金以镇王气,始是“金陵”名称之由来;秦始皇掘河以泄王气,乃为“秦淮河”之滥觞。东汉末年,诸葛孔明评价南京“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也”。故孙权于此成就霸业,为三国中最长寿的国家。如果明朝朱元璋安排好了传位后事,何来“靖难之变”?大明300年江山对南京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不要把原因都推给前人,要知道,蒋介石是浙江人,没有定都于杭州,他在上海发迹,也没有迁都于申城。伟人也好、枭雄也罢,行为做事都经过缜密的考虑,有他的道理,实非你我凡夫俗子所能臆度。镇江曾做过江苏省的省会,可那是在南京作为全国首都的前提下;苏州曾经在2500年前成为吴国的都城,可说到底还得仰仗一位湖北人伍子胥的城建功绩。

南京呢?从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做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的首都。在中国历史沿革中的地位无从替代。

上海的GDP超过北京,人家没提“彼可取而代也”,因为上海人务实地知道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不是同样的概念。要说不平,在上海沉没在海平面底下时,南京就已经是世界闻名的都市了,近代在南京静海寺,清政府被迫与西洋列强签定的《南京条约》从政治上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但客观地说,洋鬼子的一声炮响,为我们轰开了现代经济的闸门。条约中的开放香港、上海、宁波等口岸,直接刺激了上述城市的飞速发展,使得上海一跃取代了南京在华东的地位,南京人又何尝没有些“既生瑜、何生亮”的落寞呢?

有不少外地朋友奚落南京的GDP总量。我们承认,目前我们做的不够好,改革开放前十年,无锡依靠大量的乡镇经济发家致富并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迅速发展,后十年苏州凭借引进外资尤其是台资建立了一个新区。这对南京今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南京发展的软肋在于郊县,苏锡的长处在郊县。此消彼长,差距可见一斑。现在,南京也认识到了差距之所在,最近将江浦、六合合并为区,加之去年升格的江宁,南京的发展前途未可限量。

我对无锡、苏州没有丝毫恶意,相反对这两座城市充满了感情,我曾在无锡生活了四年,中山路、五爱广场耳熟能详,梅园、鼋头渚留下我欢快的足迹。我有许多朋友在苏州,进苏州乐园可以不用买门票。登上北寺塔的顶端,放眼极眺,明湖烟柳、青瓦粉墙的苏州古城柔雅而美丽。数千年前的泰伯在无锡梅里为东夷部落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他的后人在姑苏建立了强大的吴国。南京与苏州有差不多的建城史,江苏省的名称就来源与江宁(南京)与苏州两个府的合成。没有苏锡,恐怕江苏会沦落到江西的境地,而没有了南京,江苏充其量只能算做有身无头的怪物。因此,就算真如许多人期盼的那样,有朝一日南京直辖了,南京与江苏还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份情缘剪不断、理还乱。

历史是呈螺旋型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壮大、成熟到衰落的过程,这是客观规律的必然。当大英帝国的日不落旗飘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时,一拨来自欧洲的移民们正忙着开垦圣阿姆斯特丹的荒地;当伦敦的大本钟指针无力地悬垂向地面时,纽约证券交易所里正人声鼎沸一片繁荣景象。

大到国家,小到城市,衡量它们的是综合指数,而不是仅仅区区一个GDP所能涵概的(连国际上都对中国的GDP数值的水分含量提出了置疑)。就国家而言,这个综合指数就是国力的综合体现,化而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的总和,合在一起决定了它的国际地位。十几年前的科威特国民收入曾经位列世界前四名,超过了美国,可一夜间伊拉克大军压境就变得灰飞烟灭。海湾六国的富裕令全世界眼红,可光有几张美圆并不能提高他们在国际上的政治发言地位,英法虽然相对衰弱,谁敢仗着两个臭钱就敢对他们指手画脚?

就某一地区或城市而论,如果没有强大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为基础,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铺垫,终究还是墙头芦苇、水上浮萍,底气不足。南京需要无锡苏州的相互提携,无锡苏州同样需要南京来提高政治地位。就如同都灵的汽车工业培育了先进的足球理念;而足球的辉煌又使得都灵的汽车扬名四海,畅销全世界。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现代政治经济谋求“双赢”的最高境界,让江苏境内的宁苏锡常扬、镇通徐连淮携起手来齐心协力,共同打造江苏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文化特点

Hermes先生发表于:08-10-30 20:56 [只看该作者]

南京历史文化特色

2008年10月30日 19:04

选稿:屠佳时

南京历史文化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色:

1、历史文化悠久。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一脉相传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浓厚的文化底蕴。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命谋士范蠡在秦淮河畔的古长干里构筑越城,迄今已有2700多的建城史。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清凉山筑金陵邑。此后,秦朝称之为秣陵,东吴称之为建业,东晋称之为建康,唐朝称之为白下、上元,元朝称之为集庆,明朝称之为南京,清朝称之为江宁府治,太平天国称之为天京,1927年设南京特别市,1930年改称南京市。期间,六朝时期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还有南唐、明初、清末的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有54位帝王、元首在位,建都历时447年。南京还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结,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更清晰地展现中国近代历史沧桑。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城”,南京文化光辉灿烂,从汤山古猿人类到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乃至当代文化,古都与文化的交融,彰显出南京文化的最大特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特色文化。1982年,南京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2、文化遗存丰富。南京共有市以上文保单位275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14处43个点,省级文保单位110处117个点,市级文保单位129处。2003年明孝陵“申遗”成功,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南京拥有70多座各级各类博物馆、档案馆、陈列馆和纪念馆,收藏着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史料标本。南京历史文化资源数量之多、门类之全、跨越时间之长及保护手段之有力,位居同类城市之前列。近年来,南京有几十项重大考古成果,其中三处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处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提名荣誉奖。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和近代革命文化等南京特色文化具有人无我有、异彩纷呈的鲜明个性,成为南京历史文化的品牌。

3、文化传统优良。南京经过数千年的风雨,通过各种文化的不断碰撞、融合,不仅留下了丰富的有形文化遗产,而且孕育了无形的独特的文化气质和优良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气质与传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养成了尊师重教的传统。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在教育的设置和经费的投入上优于其他地方。因此,南京在历史上曾拥有中国曾经出现过的各类学校,上至太学、府学,下到县学、义学。晚清之后废科举而兴学堂,南京则涌现出各种现代的大学、专业学校和中小学堂。自从南京开办学府之后,尊师重教一直蔚然成风。二是造就了海纳百川的胸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南京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文化交汇的

地方。另外,由于战争、政治等因素造成的大规模的人口变动,不同地域文化的人口在南京混合,促成了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造就了南京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风度。三是形成了凝重而不古板的气质。南京历代王朝,由于政权频繁更迭,使得南京在文化上产生不了西安汉唐时期及北京明清时期所出现的盛世文化,但也正是这种偏安王朝的文化特色,形成了南京与其他古都的不同之处,宫廷文化和市井文化在这里相互补充,形成了凝重而又不古板的文化形态。

4、名人名作辈出。南京自六朝以来文化名人辈出,文化成果丰硕,文化中心地位延及至今,为世人公认。早在东晋时期,当时的建康就延续了被打破的西晋文明。建康的石刻艺术代表了中国石刻的最高水平。南朝的政治宽松、经济富裕和文化的活跃,使北朝的有识之士纷纷移居建康,南北两朝形形色色的文人才子,在建康施展才华,使文化精品迭出。唐宋和明清期间,先后称为金陵、升州、江宁的南京成为小说、戏剧、书画和诗词的创作热土。李白、刘禹锡、杜牧、韦庄等诗家名士留下了与金陵有关的许多不朽诗篇。结束帝制进入共和,南京积累了可观的民国文化,中山陵就是其建筑文化的杰作。在文化领域,有南朝古经史文学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有以南京为第二故乡的清代《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有总领文坛五十年的清代《随园诗话》作者袁枚;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有以南京作为战斗一生之起点的现代文豪鲁迅;还有言情小说家张恨水。在戏剧领域,有踏遍金陵为一剧的清初大剧作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有当过梅兰芳昆曲导师的近代词曲大师吴梅;还有国歌歌词作者、剧作家田汉。在书画领域,有著名的六朝画家顾恺之;有清代版画巨著《十竹斋书画谱》的作者胡正言;有“金陵八大家”之首的龚贤;有清代小说家兼园艺家李渔;有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有著名山水画家傅抱石;有诗词书法绘画皆精并以草圣闻名的著名书法家林散之;还有诗人书家并一身的著名学者高二适。在教育、科技、医药等各学科人才济济,贡献卓著。

You konw this life is short.

Once you wake up one day I'll be there.

Always dreams,

everyting you wish for any one another God just

like that.

You know people get old and all things change and situations

are changing,

but I want is just I want this moment right now this day my

feelings for you.

the way you look right now when I look at you.

I just want this last very very long.

气候特点

南京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而春秋短。雨水充沛,光能资源充足,年平均温度16℃。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8℃;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8℃。

南京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3℃,年降水量1106.5毫米,6月中旬-7月初为梅雨季节。南京以前有“火炉”之称,7-8月极端最高气温有时高达40℃,一般也在35℃左右,不过南京近年来成为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市区绿化率超过30%,因此夏天到南京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夏热冬寒”是南京较之其它江南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显著气候特征,通常12月份下雪机会最多,如果您有缘在南京遇上大雪,那也是令人神往的,江南的雪景更显妩媚动人。

人城匹配关系

南京城区的人口数南京城区的人口数... 目前六百万左右... 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41.3万人,户籍总人口为617.2万人,其中市区534.4万人。参考资料:百度 ...

地铁工程工作总结

地铁工程工作总结 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去年12月12日正式开工。整个项目整体推进,进展顺利,开局良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瞩目。全体建设者紧紧围绕"质量、工期、造价、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五大控制目标,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 (一)前期工作扎实有效,为工程连续推进打下了基础 与国内其他城市开始地铁建设时的情况比较,南京地铁虽然起步晚,但基础工作比较扎实,进展相对较快。自××年12月30日拿到南北线一期工程开工报告后,我们并没有急于上马,而是借鉴了其他城市的经验教训,严格按照国家计委关于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开工条件的9条规定逐项落实,认真细致地做好前期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市政府聘请了国内15位有理论、有实践、有一定知名度的地铁工程专家组成技术委员会。为了对整个设计工作负责,我们在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前增加了总体设计研究这道关,以尽可能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在抓紧设计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对沿线管线、场地征用拆迁情况的调查,施工、监理单位的招投标以及交通疏解和施工方案的制订。特别是施工前的交通疏解方案,指挥部是几经与有关部门反复协商,取得共识才付诸实施。为了保证地铁征地拆迁和管线迁移工作的顺利进行,市政府专门下发了文件,制定了拆迁补偿安置规定。到目前为止,全线共拆迁房屋约28万平方米,拆迁居(农)民1557户,拆除居民房屋面积13.72万平方米,拆除企业近200

家、拆迁个体户约460户,基本完成了全线的征地拆迁任务。同时三山街试验站、盾构试验段的超前施工也为以后的施工积累了经验和科学数据。我们还吸取了1号线前期工作的经验,积极主动地做好项目储备,推进2号线的前期工作。目前2号线已通过了国家计委委托中咨公司召开的预可研专家评估,正在报国家审批。由于这些前期工作的及早开展,从组织上、政策上、技术力量和计划安排上保证了××年全年地铁建设工作的连续推进,并为1号线工程的施工高潮的到来,为2号线前期工作的展开和南京地铁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招标工作规范有序,为保证工程质量选择了比较好的队伍 今年在地铁工程纪检小组的监督和市工程建设专治办及市招标办的指导和帮助下,地铁工程招标工作始终严格按"一个原则、两个要求、三个做法"进行。一个原则,即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两个要求,即工作上不受干扰,经济上不受腐蚀;三个做法,一是公开资审条件,做到透明平等;二是明确招标程序,做到规范有序;三是严格评标工作,做到不受干扰。严格按照中央七部委的规定,确定综合得分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通过这些工作,选择到一批作风比较过硬、信誉比较好、管理比较严,有一定经验的队伍和设备物资供应商,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创造了先决条件。目前全线22个土建标、13个土建监理标已全部定标。工程所需的45万吨水泥、7.3万吨钢材以及大量防水材料已招标完毕。设备招标方面:我们吸取了其他城市车辆与信号招标衔接不上,导致车辆交货推迟的教训,先期启动了车辆和信号标招标工作。环控(BAS)系统28日已开标。电扶梯也将在元月8日正式发标。供电系统第一批公开招标项目资格预审工作和项目集成商招标工作已完成。车辆段、自动售检票(FAS)等系统的资格预

南京南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销部_中标190922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 南京南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销部

本报告于 2019年9月22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中标/投标数量、中标/投标情况、中标/投标行业分布、参与投标 的甲方排名、合作甲方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南京南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销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工商注册号:3201021502472组织机构代码:/ 法定代表人:费章君成立日期:2001-07-16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经营状态:吊销,未注销注册资本:/ 注册地址:年纪东方电子商城 珠江路521蛤209包间 营业期限:2001-07-16 至 / 营业范围:计算机控制及网络技术的软,硬件开发及工程应用;仪器仪表,通讯设备(不含卫星通信设备),电力系统自动化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中标/投标数量 企业中标/投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

2.2 中标/投标情况(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22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2.3 中标/投标行业分布(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22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2.4 参与投标的甲方前五名(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22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2.5 合作甲方前五名(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22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三、股东及出资信息 截止2019年9月22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四、风险信息 4.1 经营异常() 截止2019年9月22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4.2 股权出资() 截止2019年9月22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4.3 动产抵押() 截止2019年9月22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4.4 税务信息() 截止2019年9月22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4.5 行政处罚()

城市区域规划论文

古代中西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与各自特点 摘要:城市发展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中西古代由于文化、哲学思想不同,导致了城市规划思想的差异,从而造成城市形态的不同。 关键词: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哲学思想、城市形态 正文: 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儒家礼制规划思想 礼制规划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末年齐人著的《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徐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的“营国制度”深刻影响着中国历代的城市尤其是都城的规划.提出了都城规划布局的理想模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轮廓。同时,从《周礼》的“营国制度”中,也可以看出“择中而立”、“居中为尊”等礼制思想在城市规划上的反映。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有很大关联。在战国以前,诸子百家争鸣,并没有统一的政治哲学思想。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就成为当时封建统治的理论准则。儒家思想强调重礼、崇孝、尚文。在重礼的倡导下,一切建筑活动都要受礼制的约束,无论是都城规划、宫殿庙宇还是百姓住宅都讲究对称、均齐、规矩、等级。在崇孝的主张下,儒家提倡尊敬长辈、敬祀祖先,形成了中国的大家庭制度,营造了以礼为纲的传统合院式住宅布局(二台、三合、四合院等),并成为我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方式的缩影——如宫殿、王府、衙署、庙宇、祠堂、会馆、书院及其它建筑,乃至村镇、城市的布局等。 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哲学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强调“天道”(自然法则)与“人为”的合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在城市规划上,其突出特点就是:要顺之以天理,追求与天同源、同构,与自然和谐统一。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始终。从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可以看出,我国的城市雏形是建立在对以北极为中心的宇宙模式模仿的基础上的。周代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如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营建苏州城、越国范蠡营建会稽城时,都“象天法地,建成大城”、“乃观天文,拟法于紫宫”。秦朝都城咸阳的规划也体现了这种思想,咸阳城市的设计思想,反映了当时人们一种朴素的关于天人合一的观念,天上的种种星象,与人间秩序一一对应。唐朝都城长安中的十三牌坊里象征十二月加闰月,皇城南面四行坊里象征四季,东为春、南为夏、西为秋、北为冬。明清北京城中南面建天坛,北面建地坛,东面有日坛,西面有月坛。另外,兽中四灵“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也在城市布局及地名中得到了体现。 相土、形胜、风水的规划思想 相土、形胜思想相比,风水说通过对山川形势所蕴涵的“气”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分析概念和技法体系,其思想上也更为成熟。它通过推测不同方位的“吉凶”来强调城市布局方位要和命相结合,对城市的选址和布局有深刻的影响。在城市内部建筑的设置中,也强调通过一定的建筑设施的摆布.以弥补地方风水的不足,“城市之地,其正穴多为衙署诸基用,余者不论东南西北,四周总以高地为吉,低处为界水,不可居”。城墙除了防卫功能以外,也是重要的风水手段。城墙环抱、四面设门.门内设神守卫,是中国古代城市的理想布局模式。唐长安城皇城南面的四行坊,不开南北门只开东西门,是为了不冲“王气”。明清北京紫禁城的规划设计也受到了风水理论的影响,紫禁城的整体立意,极为注重“非壮丽无以重威”。竭力突出其九鼎之尊的地位。 数字的应用 数字本身是抽象和无意义的,但有时也与一些观念形态结合起来。在中国古代,数字“3”代表了天、地、人合?的思想,“5”代表了金、木、水、火、土和阴阳五行,?9’象征着九重天,寓意尊贵。这些思

试谈南京总体城市规划

南京总体城市规划 指导思想: 1、立足宏观战略的思考; 2、体现区域发展的思路; 3、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协同的理念; 4、表达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宗旨; 5、妥善处理好弹性和刚性的关系; 6、妥善处理好长远与近期、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规划范围和期限: 现行总体规划规划期为2010年(近期200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现行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南京都市圈—主城,本次规划调整对此没有修改。市域以及主城范围也没有改变,仅对南京都市圈作局部调整:鉴于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把以南京为核心的宁镇扬地区称为“南京都市圈”,本次规划调整把现行总体规划中的“南京都市圈”改称“都市发展区”。都市发展区范围根据乡镇行政区划撤并,以乡镇为完整单位作了局部调整。 南京城市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南京市位于北纬33゜31′,东经118゜47′,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春秋短暂,雨量集中,历年平均气温16゜C,主导风向夏半年为西南风,冬半年为东北风。

南京地处我国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与南北陆运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南京境内绵亘着宁镇山脉西段,城东钟山若长龙蟠绕,城西石头山似猛虎雄据,故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说。万里长江自西向南滚滚而来,折向东去;秦淮、金川两河蜿蜒城中;玄武、莫愁两湖依偎东西山水之间,气势雄浑而景色秀美。 二、城市性质 南京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 南京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继承古都历史精华,创造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城市特色。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也是该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要保证省级管理职能的顺利行使,并形成省内最发达的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和科教文化对外交往中心。 南京作为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和长江三角洲西部枢纽城市,要充分发挥沿江、近海的优势,增强跨省域的辐射功能和吸引力。 三、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全市总人口2010年为680万左右,远景按1000万人口预留,城镇人口2010年为520万左右,远景按870万左右预留。 ?都市发展区总人口2010年为530万左右,远景按800万左右预留。都市发展区城镇人口2010年为450万左右,远景按740万左右预留。 ?主城人口2010年控制在300万以内,远景下降到260万以内。 2、用地规模 主城城市建设用地为24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2010年为81平方米,远景为93平方米。新市区、新城和重点镇人均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左右安排。 四、主城功能布局特征 主城布局以河流、铁路、城墙等为自然边界。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片区。以明城墙围合的主体中片(旧城)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强调环境品质的提升和历史文化特色的体现;东、西、南、北四片区要在继续保持原区特色的同时,加强设施配套和功能完善,形成居住就业相对平衡,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综合性片区。 西片是主城的重要新区,具有以商务、体育、文化等功能为主的新城区的中心功能;居住与新业相协调的中高档居住区的功能;以滨江风貌为特色的主城西部休闲游览功能。

南京地铁2号线调研报告

南京地铁2号线调研报告 ——元通站

地铁2号线简介 南京地铁二号线按建设启动时间分为一期工程和东延工程两段。二号线一期起于河西新区的油坊桥,止于紫金山麓的马群,线路贯穿南京主城区的东西向中轴线,连接河西新城区和城东地区,与地铁一号线分别在新街口和元通换乘。线路全长25.27公里,共设车站19座,分别为油坊桥站、雨润大街站、博览中心?元通站、奥体东站、永隆家居?兴隆大街站、集庆门大街站、云锦路站、莫愁湖站、汉中门站、省中医院?上海路站、德基广场?新街口站、宝庆银楼?大行宫站、军区总院?西安门站、明故宫站、苜蓿园站、下马坊站、孝陵卫站、钟灵街站、马群站。其中地下站18座,高架站1座,车辆采用A型车6辆编组,在油坊桥和马群分别设停车场和车辆段一处,控制中心设在珠江路。二号线东延段从马群站向东延伸至仙林新市区,东延段全长12.68公里,共设车站7座(不含马群站),分别为紫东创意园?金马路站、仙鹤门站、学则路站、仙林中心站、中医药大学?羊山公园站、南大仙林校区站、经天路站,均为高架和地面车站,与二号线一期贯通运营。

元通站

元通站设在河西新城区沿线路南北方向布置于规划80米宽经四路路中,纬九路与经四路交叉口处地下。车站周围是河西新城区规划代建或正建设项目用地。该站是二号线与一号线的换乘车站,两站形成十字型换乘。 这是地铁一二号线中转处一面墙,上面装饰了比较有中国风感觉的年画。给人一种喜庆的感觉,减少来往行人工作生活的压力感。比较有 意义的一幅墙面装饰画。

这是元通站最大的设计亮点,两个楼梯通道设计了玻璃幕墙,涂鸦的中国古代绘画与墙面的图案相呼应。

南京都市圈规划浅析

南京都市圈规划浅析 班级:城规1211 成员:26 宋晓露 28 马晓婷 29 陈静芳 30 蔡水湄 指导老师:王勇老师 目录

南京都市圈规划浅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已经脱离了独自发展的模式,都市圏的建设成为发展城市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都市圏内城市联动及产业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南京都市圈作为中国唯一的跨省都市圈,地跨苏皖两省,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地区

发展的重要传导区域,同时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南京都市圏的融合、完善与分工将极大地带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良好的牵引作用。 本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南京都市圈目前的概况及基本特征,分析圈内各产业;其次,基于南京都市圏发展现状与规划远景,将南京都市圈与江苏省其他都市圈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南京都市圈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规律,提出了优化都市圏的建议。 关键词:基本特征产业分析比较分析优化建议 1.南京都市圈概述 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为核心,以放射状通道为依托,吸引、辐射周边城市与区域,并促进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作,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以实施有效管理的区域。[1] 南京都市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比较厚实的经济基础、明显的区位优势、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深厚的历史文化等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 区位分析 宏观区位 宏观上,南京都市圈是一个跨省城市群,地跨 苏皖两省,是中国唯一的跨省都市圈,起着连南接 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地理位置特殊,城市类 型丰富,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传导 区域,同时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 地位。 图1-1 南京都市圈与周边都市圈区位示意图(注:来自网络)中观区位 从中观上看,南京都市圈处于长江三角洲向西部地区推进的中枢,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都市带的一角。 微观区位 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 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八市,包含31个市辖区、8个县 级市和20个县,总面积万平方公里。 同时,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其 范围锁定在南京周边100公里左右。 图1-2 南京都市圈范围(注:来自网络)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划定无人机禁飞区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划定无人机禁飞区10月9日,宇辰网记者从南京市政府网发布的通知获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无人机禁飞区已明确划定,除特别批准外,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禁止在机场禁飞范围内升放无人机。 据《关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净空保护区内无人驾驶航空器禁飞范围和控制要求的通告》(以下简称《南京禄口机场禁飞范围和控制要求的通告》)可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净空保护区内无人机禁飞范围如下: 东边界:陈家—郭庄—甲山(沿途各点连线以西) 南边界:下河东—上陈山—杨家甸—杨家山—夏家—秦淮—爱廉(沿途各点连线以北) 西边界:狮子山—许高—陈塘头—西岗社区—王大村(沿途各点连线以东)北边界:山景—横溪—甘西社区—谢家村—李家村—焦村—高家边—陈家(沿途各点连线以南) 通知还明确表示,前款规定的保护区域,同样禁止升放其他各类“低慢小”航空器,包括:轻型和超轻型飞机、轻型和超轻型直升机、滑翔机、三角翼、滑翔伞、动力伞、热气球、飞艇、航空航天模型、空飘气球、系留气球等。相关职能部门将对违反上述规定擅自升放“低慢小”航空器的单位、组织和个人,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公安机关将依法对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不同于《深圳市民用轻小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设置限飞区和禁飞区,《南京禄口禁飞范围和控制要求的通告》则有明显“一刀切”的意味。除此之外,通知对于处罚的部分也是一笔带过,没有具体的惩罚手段和罚款标准。相比于《深圳市民用轻小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南京禄口禁飞范围和控制要求的通告》则显得有些敷衍了事。随着无人机行业的飞速发展,消费级无人机数量大、入门低,使用者众多,单靠禁飞并不能解决问题,科学有效的管理可极大地提振无人机产业的发展,简单的“一刀切”同样也会误伤无人机的发展。因此,无人机产业要想得到大的发展,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各个地方政府相关产业政策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无人机产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附件《关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净空保护区内无人驾驶航空器禁飞范围和控制要求的通告》 为落实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净空保护区管理要求,保障民用航空器运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和《江苏省民用航空条例》等规定,现将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净空保护区内无人驾驶航空器(以下简称“无人机”)禁飞范围和控制要求通告如下: 一、根据2017年5月17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公布民用机场障碍物限制面保护范围的公告》,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净空保护区内无人机禁飞范围如下:东边界:陈家—郭庄—甲山(沿途各点连线以西)

南京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是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地带的核心地区,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地跨苏皖两省,自2006年首次发布都市圈评价指数至今,南京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排名均居全国前五。[1] 南京都市圈基础产业实力雄厚、金融体系完整、科教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制造业、旅游业、金融业、科教和文化中心,具有兼容并蓄、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多元文化特征。[2] 都市圈成员城市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八市,总面积6.3万平方公里。2011年底常住人口3296万人,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万亿元。南京都市圈的战略定位为:辐射中西部的国际性重要门户;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泛长三角转型与合作发展示范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都市圈。[3] 中文名称南京都市圈外文名称Nanjing Metropolitan Circle别名南京经济圈行政区类别都市圈、跨省城市群所属地区华东地区电话区号025、0511、0514、0517、0553、0555、0550、0563邮政区码210000 241000 243000 239000 242000 212000 225000 223000地理位置长江下游沿江地区面积5.1万平方公里人口3300万人(截至2013年底)方言南京官话、吴语、江淮官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北端

和温带季风气候南端著名景点夫子庙、中山陵、明孝陵、镇江金山、瘦西湖、采石矶、芜湖方特等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淮安机场、扬泰机场火车站南京站、芜湖站、马鞍山站、扬州站、淮安站、镇江站、滁州站核心层城市南京、镇江、马鞍山、宣城、滁州紧密圈层城市扬州、芜湖、淮安生产总值1.96万亿元(2012年)目录1规划沿革2功能定位3成员城市4总体目标5结构布局结构布局跨界新城6交通建设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过江通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航运港口7空间组织8社会发展社会经济工业生产经济质量服务水平社会民生9国家战略10最新情况1规划沿革编辑2012年中国18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排名“南京都市圈”是国家五大都市圈之一(从2006年第一次发布都市圈评价指数至今,排名前5名的都市圈一直未有变化,分别是上海、广州、首都、杭州和南京五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二,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着重建设的三大都市圈之一,其范围锁定在南京周边100公里左右,由于驱车往来只需1个多小时,故又被称为“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不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城市概念,而是一个被发达的交通网络紧密联系起来的城市群落。其实质是以南京为中心形成一个经济区域带,在这个区域带里,大家共同发展,共同做强做大,即以一个城市为龙头来带动一大批城市及周围城镇发展。[2] “南京都市圈”源于国家计委一份关于中

南京机场巴士时刻表

无锡市区至机场:从无锡中旅大酒店于06:45,11:30,13:10发车;机场至无锡中旅大酒店:于12:30,14:20,21:30发车,票价15元。苏州市民乘大巴去无锡硕放机场只需20元左右. 出租车起步价8元(3公里)。 南京市区乘车地点: 自2007年8月1日起,市区至机场的旅客班车站点由中山南路客运站(中山南路400号)内搬迁至中华门长途客运站内。该站位于中华门地铁站旁,乘坐地铁至中华门站下,乘2、38、16、39、49、111、116至西街或润泰市场下。 机场承诺: 如果您在飞机起飞前两小时乘上市区至机场的班车,因班车原因导致误机,机场将赔偿您机票改签或退票的差额损失。 班车时间:06:00-20:30每半小时一班。 车次价格:每人/次/25元 以下是标明地图具体位置: 机场到市区

19:00以前机场一楼到达厅→雨花广场→中华门长途汽车站→水西门→汉中门→草场门→上海路,其中上海路为终点下客站。 19:00以后:机场一楼到达厅→雨花广场→金宇饭店→水西门→汉中门→草场门→上海路,其中上海路为终点下客站。 发车时间为每日首个航班旅客到达后30分钟内至当天最后一个航班旅客到达,期间视航班和客流量情况间隔发车,旅客车上等候时间不超过30分钟。 ★机场的士:机场候机楼一楼有出租车服务。 机场去外地 为方便机场周边城市的旅客进出港,已先行开通了以下城市的直达班车: 1、常州班车 禄口机场→常州 发车时间:每日下午13:00禄口机场到达厅出口处发车,终点站常州大酒店(常州市延陵西路65号)。 常州→禄口机场 发车时间:每日上午07:30常州大酒店(常州市延陵西路65号)发车,终点站禄口机场出发厅入口处。 2、扬州班车 禄口机场→仪征→扬州 发车时间:每日10:30禄口机场到达厅出口处发车,途径仪征,终点站扬州文汇北路75号;每日12:00、14:30、17:30、20:30禄口机场到达厅出口处发车,途径仪征,终点站扬州市北门外街1号(友好会馆西侧)。 扬州→仪征→禄口机场 发车时间:每日06:30扬州文汇北路75号;每日08:30、11:30、14:30、16:30扬州市北门外街1号(友好会馆西侧)发车,途径仪征,终点站禄口机场出发厅入口处。 3、镇江班车 禄口机场→镇江

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各项建设工程,必须遵守《条例》和本细则。 第三条南京市规划局是本市城市规划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 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按照《条例》及本细则规定的权限负责本区、县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做好城市规划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条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以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在其职 权范围内委托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规划许可。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 第五条城市规划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进行动 态调整或者修订。 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或者修订后,相关城镇的总体规划应当进行相应调整或者修订。调整或者修订由原组织编制部门负责。调整或者修订后的总体规划应当按照原报批程序报批。 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修订后或者必需对分区规划调整、修订的, 市规划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对分区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者修订。分区

规划调整的内容应当报市人民政府备案。修订后的分区规划应当按照原报批程序报批。 第六条市区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 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县域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县规划管理部门组织 编制,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控制性详细规划分为总则和执行细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或者修订由原组织编制部门负责。其中, 对总则的强制性内容修订的,按照原报批程序报批;对总则的非强制性内容以及执行细则调整的,由规划管理部门审批。总则的强制性内容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七条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区、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建 设单位组织编制,并应当取得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城市规划编制技术 要求。 城市环境风貌地段、历史文化特色地段等特色意图区(以下简称特色意图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市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或者由市规划管理部门会同区、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组织编制。 第八条市区内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批。县 域内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县规划管理部门审批。 特色意图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风景名胜区等特殊地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审批,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与城市规划有关的专业规划由其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或者由其主管部门会同市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

《南京市区域城市化规划》出炉

《南京市区域城市化规划》出炉 2014-07-10 江苏省房地产业协会 文章来源:金陵晚报 人口 从1060万人到950万人,这是晨报记者在《南京市区域城市化规划》(2014-2020年)中发现的最大变化之一。记者查阅到,在5年前南京曾经公布过一份《南京市区域城市化规划》(2010-2020年)。在这样的一份规划当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南京市域总人口将达1060万,成为一座“千万级的城市”。 不过,在昨天公布的《南京市区域城市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版本当中,人口总量的数字却变成了950万左右,并且提出城镇化的水平要稳定保持在83%左右。新的规划让南京止步在了千万级大城市的“门外”。 城市化 据了解,目前南京城市化率已经超过80%,服务业增加值超过50%,已进入率先实现现代化、加快城市创新转型的关键时期。 从追求人口的数量到追求城市的合理结构以及功能提升,此次《规划》拿出的药方是区域城市化。具体来说,首先就是把有序推进常住人口市民化放在了重点任务的第一位,明确提出:到2020年解决好三个200万人的问题,一是实现约200万常住人口市民化,二是引导约200万人进入新城新市镇,三是实施约200万人的棚户区城中村危旧房改造和宅基地置换。 同时,南京将对往届全日制高校毕业生按不同条件,分层次落户,取消在宁高校应届毕业本科生落户限制,对创业人才准予本人落户变为家庭落户,以尽可能多地吸纳人才。 划定功能区域,为南京建设副城 同时,南京将突出铁北、下关滨江、高铁枢纽、燕子矶、铁心桥—西善桥寺、麒麟科技创新园等片区的改造提升,着力改变当前“城中村”破败混乱状态。下一步,南京城市将进一步“南拓北展”,今年全面启动江北新区各项建设,2020年初步建成全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市化示范区,远期建成现代滨江田园智慧新区。同时引导原南部新城区域逐步融入主城,建设体现生态低碳发展特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论三者关系及其协调发展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论三者关系及其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规划作为政府干预市场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的规划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机。因此,我国各种、各级规划主管部门都在付出努力,积极推动规划工作的开展和试点工作。国土资源部在2001年开始了新一轮的国土规划试点;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于2003年开始了区域规划的试点工作;建设部在城市规划领域也不断进行着新的探索,为了增强城市规划的可操作性,2003年开展了以大城市为主的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尤其是面对我国日益迫切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可以说是“三面出击”,形成了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对“区域”的“围攻态势”,突出反映出目前我国空间规划编制与管理的无序状态。从某种角度说,大家都来关心规划,探索如何做好规划,推动规划工作的开展,是促进规划事业发展和走向兴盛的有利条件。但是,空间规划要成为政府的执行决策,要走法制化道路,要得到有效实施,就必须摆脱编制无序和管理混乱的局面。因此,从理论方法到管理实践,如何理顺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三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空间规划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1理论与经验借鉴: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1.1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是从城市规划发展而来的 国内外规划发展历程表明是先有城市规划,后有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而且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及国土规划的联系非常密切,不是能够截然分割和彼此独立的。例如,1933年制定的《雅典宪章》指出:“每个城市应该制定一个与国家规划、区域规划相一致的城市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在西方国家出现于1920-1930年代,主要目的是要从大的空间范围协调解决城市以及区域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如城市就业问题、区域均衡发展问题等。与此同时,在城市规划中,也日益强调城市与周围地区的整体性或不可分割,如著名的“大伦敦规划”、“巴黎区域指导性规划”都突出体现了这一点。我国近年来的城市规划实践,也是越来越重视区域分析工作,注重从区域范围把握一个城市的发展。1990年代开始的城镇体系规划,就是应我国城市规划对区域背景分析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所以说“城镇体系规划实质上就是区域规划”(仇保兴,2004)。国土规划的概念源自日本,而日本的国

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设规划定稿版

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设 规划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4-2020)及线 网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评价单位: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建设单位: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2013.7

1.规划方案概述 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包括14 条线路,总里程约496km。 《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4-2020)》确立的南京市近期(2014~2020年)修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达到 215.7km,分别为:1 号线北延线(迈皋桥站至二桥公园站,全长 7.2km,设5座地下站)、3 号线三期(吉印大道站至秣陵街道,全长 6.6km,设 2 座地下站)、4 号线二期(珍珠泉至中保站,全长 10.7km,设4个站)、5 号线(将军路站至方家营站,全长 37.2km,设车站 29 座)、6 号线(栖霞山至南京南,全长 32.1km,设站16 座)、7 号线(西善桥至仙新路,全长 35.7km,设车站25座)、8 号线一期(麒麟镇至西善桥,全长 29.8km,设16座车站)、9 号线(绿博园站至长途汽车东站,全长 18.0km,设车站15座)、10 号线二期(安德门至王五庄,全长 12.1km,设车站 8 座)、11 号线(滨江村站至大桥北路站,全长26.3km,设13座车站)。 2.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2.1.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从声环境保护的角度,部分地面线、高架线周围分布着噪声敏感建筑物,必须采取道床减振、设置声屏障或隔声窗等综合环境保护措施降低轨道交通对沿线声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只要在设计阶段合理选择设备的位置、型号,并辅以风道消声器及隔声措施,风亭、冷却塔噪声可控制到可接受水平。车辆段与停车场内检修、洗车等作业噪声,只要合理布局,厂界噪声一般可满足2类区厂界标准。

【城市规划】南京总体城市规划(doc)

南京总体城市规划 指导思想: 1、立足宏观战略的思考; 2、体现区域发展的思路; 3、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协同的理念; 4、表达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宗旨; 5、妥善处理好弹性和刚性的关系; 6、妥善处理好长远与近期、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规划范围和期限: 现行总体规划规划期为2010年(近期200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现行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南京都市圈—主城,本次规划调整对此没有修改。市域以及主城范围也没有改变,仅对南京都市圈作局部调整:鉴于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把以南京为核心的宁镇扬地区称为“南京都市圈”,本次规划调整把现行总体规划中的“南京都市圈”改称“都市发展区”。都市发展区范围根据乡镇行政区划撤并,以乡镇为完整单位作了局部调整。 南京城市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南京市位于北纬33゜31′,东经118゜47′,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春秋短暂,雨量集中,历年平均气温16゜C,主导风向夏半年为西南风,冬半年为东北风。 南京地处我国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与南北陆运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南京境内绵亘着宁镇山脉西段,城东钟山若长龙蟠绕,城西石头山似猛虎雄据,故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说。万里长江自西向南滚滚而来,折向东去;秦淮、金川两河蜿蜒城中;玄武、莫愁两湖依偎东西山水之间,气势雄浑而景色秀美。 二、城市性质 南京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

南京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继承古都历史精华,创造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城市特色。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也是该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要保证省级管理职能的顺利行使,并形成省内最发达的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和科教文化对外交往中心。 南京作为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和长江三角洲西部枢纽城市,要充分发挥沿江、近海的优势,增强跨省域的辐射功能和吸引力。 三、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全市总人口2010年为680万左右,远景按1000万人口预留,城镇人口2010年为520万左右,远景按870万左右预留。 ?都市发展区总人口2010年为530万左右,远景按800万左右预留。都市发展区城镇人口2010年为450万左右,远景按740万左右预留。 ?主城人口2010年控制在300万以内,远景下降到260万以内。 2、用地规模 主城城市建设用地为24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2010年为81平方米,远景为93平方米。新市区、新城和重点镇人均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左右安排。 四、主城功能布局特征 主城布局以河流、铁路、城墙等为自然边界。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片区。以明城墙围合的主体中片(旧城)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强调环境品质的提升和历史文化特色的体现;东、西、南、北四片区要在继续保持原区特色的同时,加强设施配套和功能完善,形成居住就业相对平衡,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综合性片区。 西片是主城的重要新区,具有以商务、体育、文化等功能为主的新城区的中心功能;居住与新业相协调的中高档居住区的功能;以滨江风貌为特色的主城西部休闲游览功能。 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依据南京市“十五”计划纲要,将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调整为:经过“十五”和更长的一点时间的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科学技术先导,古都与江滨特色鲜明,国际影响较大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到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说明

总体规划说明书 项目名称: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2014—2033) 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组员: B 宋倩雯 B 张亚萍 B 吴金慧 指导老师:翟青 2015年6月25日 目录 第一章基本概况和发展条件分析 一、区域现状概况 二、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第二章城镇性质、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一、城镇性质 二、发展目标 三、发展战略 第三章城镇规模 一、人口规模 二、用地规模

第四章城区用地布局 一、土地利用现状 二、土地利用规划图 第五章产业空间指引(发展指引) 一、经济发展概况 二、产业结构现状特征 三、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 四、空间布局 第六章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一、对外交通现状 二、道路交通规划 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一、绿化建设现状 二、规划期限 三、规划范围 四、规划指导思想 五、规划原则 六、规划建设任务 七、规划目标 八、规划布局 九、规划内容 第八章近期建设规划 一、六合区规划编制情况 二、上位规划相关要求 三、片区层面规划 四、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附录:任务分工

第一章基本概况和发展条件分析 一、区域现状概况1 1、地理位置 西与浦口区相连,南与栖霞区隔江相望,东邻仪征市,西、北与安徽来安县、天长市接六合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南京市北郊,地处江淮分水岭,南滨长江水道,壤,具有“承南接北、引南联东”的区位优势。区内水域面积大,资源丰富,长江在南侧通过,滁河在中间穿越,气候条件适宜,四季分明,生物种群丰富,矿藏品种较多。是国家东部地区现代工业基地,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和科技创新基地,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与浦口区共同构成南京江北新区。古老文明的六合,2000多年前就见诸史端,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民风淳朴。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六合区地处北纬32°11′~32°27′,东经118°34′~119°03’。六合区西、北部接安徽省来安县和天长市,东临江苏省仪征市,南靠长江,流经苏皖两省的滁河横穿境中入江,滨江带滁,土地面积平方公里,拥有46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属长江下游“金三角”经济区。 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六合区为丘陵、岗地、河谷平原和沿江洲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综合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地势北高南低,高低差100多米。北部丘陵岗地区位于平山一线以北,从冶山向西,经马集、大圣至芝麻岭大部分地区。中南部河谷平原岗地区雄州城区向西直至新集、程桥等乡 1数据来源于六合区百度文库

国土规划_区域规划_城市规划_论三者关系及其协调发展(精)

年会论文选登 42 A n n u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 ——论三者关系及其协调发展 牛慧恩 【摘要】理顺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三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我国空间规划发展及其有效 实施与合理管理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深圳国土规划试点工作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提出了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是空间规划体系中不同层次规划的核心观点,认为三者之间应该 建立一种从空间高层次到低层次的规划衔接关系, 同时强调三者在规划内容上各有不同的侧重,并 且下层次规划应该符合并落实上层次规划的要求。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实现三者的统一或协

调管理,是我国空间规划合理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词】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NATIONAL PLANNING, REGIONAL PLANNING AND URBAN PLANNING:HOW TO COORDI- NATE THEM IN CHINA NIU Huien ABSTRACT: Building up a coordinated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layers of spatial planning, i.e. na- tional planning, regional planning and urban planning, has become a key issue in China for the rational imple- mentation of spatial plans. Based on a comprehen- sive study on national planning, which was organized by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Land Resources and fi- 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previous Shenzhen Ur- ban Planning and Land Resources Bureau, a point was made that those three layers of spatial planning should be coordinated according to the scale of space or the administrative hierarchies, with each adminis- trative authority having only one comprehensive s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