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柄连杆机构构造与维修教案

曲柄连杆机构构造与维修教案
曲柄连杆机构构造与维修教案

第2章曲柄连杆机构构造与维修

教学重点

1.了解曲柄连杆机构作用与组成;

2.了解曲柄连杆机构工作条件和受力分析;

3.掌握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主要部件构造和装配连接关系。

教学难点

1.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检测和维修方法;

2.曲柄连杆机构常见异响诊断与排除。

概述

2.1.1曲柄连杆机构作用、组成

1.作用:将燃气作用在活塞顶上的压力转化为曲轴旋转运动而对外输出动力。

2.组成: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

2.1.2工作条件与受力分析

1. 工作条件:温度最高2500℃以上,压力最高达5~9MPa,化学腐蚀。

2. 受力分析:

1)气体作用力(图2-1所示)

2)惯性力(图2-2所示)

3)离心力(图2-2所示)

4)摩擦力

图2-1

图2-2

机体组构造和维修

2.2.1气缸体和曲轴箱

1.气缸定义:气缸体上部有一个或数个为活塞在其中运动做导向的圆柱形空腔。

2.气缸体型式:水冷式和风冷式

整体式气缸有上下两个平面,安装气缸盖和下曲轴箱。是气缸修理的加工基准。

3.气缸材料:一般采用优质灰铸铁,也有在铸铁中加入少量合金元素,为提高耐磨性,采用表面淬火和镀铑等处理工艺。

4.气缸套形式:干式和湿式

5.气缸套材料:合金铸铁或合金钢

6.气缸排列形式:单列式、V形式、对置式

7.曲轴箱结构形式:平分式、龙门式、隧道式

2.2.2气缸盖与气缸垫

1.气缸盖

1)气缸盖作用:封闭气缸上部并与气缸和活塞顶部共同构成燃烧室

2)气缸盖结构:水套、火花塞孔、进排气口等

3)气缸盖材料:灰铸铁或合金铸铁,也有是铝合金铸造.

2.气缸垫

1)气缸垫作用:密封,防止漏水,漏气

2)气缸垫材料:金属-石棉垫

3)气缸垫安装:卷边朝向易修整的接触面或硬平面

2.2.3气缸体与气缸盖的检修

1.常见损伤形式:

1)裂纹

2)变形

3)磨损

2.气缸磨损:

1)特点:不均匀磨损。气缸沿工作表面在活塞环运动区域内呈上大下小的不规则锥形磨损,磨损最大部位是活塞在上止点位置时第一道活塞环相对应的气缸壁。(图2-3所示)

2)气缸磨损原因:高温、高压、交变载荷作用,且活塞,活塞环在气缸内高速往复运动。

图2-3

3.气缸体与气缸盖检修:

1)气缸盖平面度检查:采用水压样板尺放在气缸盖下表面,用塞尺检查气缸盖的平面度。

2)气缸体与气缸盖裂纹检修:采用水压试验法。用专用盖板封住气缸体水道口,用水压机将水压入缸体水道中,在~压力下5min左右无任何渗漏现象。

3)气缸磨损测量:

(1)圆度误差:同一横截面上磨损不均匀性,在同一横截面上不同方向测得最大与最小直径差值之半。

(2)圆柱度误差:沿气缸轴线的轴向截面上磨损不均匀性,被测气缸表面任意方向所侧得的最大与最小直径差值之半。

(3)使用测量范围在50~200mm的量缸表,在气缸内三个位置上,进行横向(A向)和纵向(B向)垂直测量(图2-4)。

图2-4

4)气缸修理:

(1)定义:按修理尺寸法或镶套修复法,通过镗削或磨削加工,使气缸达到原来技术要求。

(2)方式:气缸镗削,气缸磨削,气缸激光淬火,气缸镶套。

活塞连杆组构造与检修

活塞连杆组的组成: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

2.3.1活塞

1.作用:与气缸盖,气缸壁共同构成燃烧室,承受气压力并通过活塞销和连杆把动力传给曲轴。

2.材料:铝合金或高级铸铁耐热钢制成。

3.结构:

1)顶部:承受气压力,有多种形状。(图2-4)

2)头部:最下一道活塞环槽以上部位。一般有3~4道环槽。其承受气压力并传给连杆,与活塞环一起实现对气缸密封,传热给气缸壁。

3)裙部:自油环槽下端面起至活塞底面,其作用是承受侧压力和活塞往复运动导向。(图2-5)

图2-4

图2-5

4.活塞敲缸(图2-6):

1)定义:活塞销座孔中心线位于活塞中心线平面内,当活塞在上止点改变运动方向时,由于瞬时侧压力换向,活塞与缸壁接触面突然由一侧平移至另一侧,产生活塞对缸壁敲击。

2)措施:活塞销偏置,将活塞销轴线向作功行程中受侧压力较大一侧偏移1~2mm。

图2-6

2.3.2活塞环

1.分类:气环和油环

2.作用:气环主要是密封和传热

油环是刮油和布油

3.材料:优质灰铸铁,合金铸铁,第一道环往往镀铬,提高其耐磨性。

4.活塞环三隙(图2-7):

1)开口间隙

2)侧隙

3)背隙

图2-7

5.气环密封原理(图2-8):

1)第一密封面:活塞环在自由状态下,其外圆直径略大于气缸内径装入气缸后,产生一定弹力F,与缸壁压紧,形成密封面.

2)第二封面:活塞环与环槽侧面密封的压紧力是气体压力,惯性力和摩擦力代数和,在作功与压缩行程时,气体压力使活塞环被压紧在环槽下侧面形成第二封面

图2-8

6.活塞环的泵油作用:由于侧隙和背隙存在,活塞下行时,环靠在环槽的上方,环从缸壁上刮下机油充入环槽下方,而当活塞上行时,环靠在环槽下方,机油挤压到环槽上方,如此反复,实现泵油(图2-9)

图2-9

7.气环断面形状

1)锥形环

2)桶形环

3)扭曲环

4)梯形环

8.扭曲环工作原理及安装

1)工作原理:活塞扭曲环装入气缸后,外侧拉伸应力合力F1与内侧压缩应力合力F2之间有一力臂e,产生扭转力偶矩M,使环外圆周扭曲成上小下大锥形,使环边缘与环槽上、下端面接触,防止活塞环窜动和泵油。

2)安装:外切口向下,内切口向上。

9.油环:

1)形式:整体式和组合式(图2-10)

2)作用:刮油及步油(图2-11)

图2-10

图2-11

2.3.3活塞销

1.作用:连接活塞与连杆小头,将活塞承受气体作用力传给连杆

2.形状:空心圆柱体

3.材料: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制造。表面渗碳处理后,精磨和抛光。

4.连接方式:

1)全浮式(活塞销在连杆衬套和活塞销座孔中都能转动)

2)半浮式(活塞销与座孔和衬套只有一处浮动)

2.3.4连杆

1.组成:杆身、连杆盖、连杆螺栓和连杆轴承

2.作用:将活塞承受力传给曲轴,使活塞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旋转运动。

3.结构:小端、杆身和大端三部分组成。

小端孔中有减磨的青铜衬套,杆身内钻有纵向的压力油通道。

大端一般制成分开式,连杆盖用螺栓紧固在大端上.连杆螺栓必须按原厂规定力矩,分2~3次拧紧。

2.3.5活塞连杆组检修

1.活塞选配

1)活塞磨损:活塞环槽磨损,活塞裙部磨损,活塞销座孔磨损。

2)活塞异常损坏:活塞刮伤,活塞顶部烧蚀。

3)活塞选配:根据气缸修理尺寸选配活塞,选用同一修理尺寸和同一分组尺寸活塞。

2.活塞环选配

1)活塞环常见损伤:磨损,弹性减弱,折断

2)活塞环漏光度检验:活塞环置于气缸内,用倒置的活塞将其推平,用一直径略小于活塞环外径的圆形板盖在环的上侧,在气缸下部放置灯光,从气缸上部观察活塞与气缸壁缝隙,确定其漏光情况。

3)检查活塞环开口间隙:将活塞环从气缸体上端压入气缸,距气缸上边缘15mm,用塞尺测量活塞环开口间隙。

4)检查活塞环侧隙:先清洁环槽,用塞尺检查活塞环侧隙。

3.连杆检修

检修项目:连杆变形检验,连杆小端衬套压装与铰削,连杆大端与下盖结合平面损伤修理。

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拆装实训

2.4.1 气缸盖

曲轴飞轮组构造与维修

组成:曲轴,飞轮,扭转减震器,正时齿轮和曲轴带轮等。

2.5.1曲轴

1.作用:把活塞连杆组传来的气体压力转变为转矩并对外输出.并驱动其它辅助装置。

2.结构:前端轴,主轴颈,连杆轴颈,曲柄,平衡重和后端凸缘等。

3.支撑形式:全支撑和非全支撑。

4.曲轴平衡重作用图:

F

和F2形成力矩M1-2和F3和F4形成力矩M3-4使曲轴弯曲变形,引起主轴颈和轴承的偏磨,1

为此,在曲柄相反方向设置平衡重。

5.曲拐布置

曲轴形状和各曲拐相对位置(曲拐布置),取决于缸数,气缸排列形式和各缸工作顺序。1)直列四缸四冲程发动机曲拐布置

工作顺序有1342和1243

工作循环表(假定一缸为压缩行程上止点,绘制工作循环)

2)直列六缸四冲程发动机曲轴曲拐布置

工作顺序:153624或142635

绘制工作循环表(假定一缸为压缩行程上止点)

2.5.2飞轮

1.作用:通过储存和释放能量来提高发动机运转的均匀性和改善发动机克服短暂的超负荷能力。

2.结构:外缘上压有齿圈,便于起动发动机,刻有点火正时记号,校准点火时间。

2.5.3曲轴飞轮的检修

1.曲轴常见损伤形式:轴颈磨损,弯扭变形,裂纹。

2.曲轴检修:裂纹检验,变形检验,磨损检验。

3.曲轴弯曲检验:

以曲轴两端主轴颈的公共轴线为基准,检查中间主轴颈径向圆跳动误差.检验后,将曲轴两端主轴颈分别放置在检验平板V型块上,将百分表触头垂直地抵在中间主轴颈上,慢慢转动曲轴一圈,百分表指针所指示的最大摆差。

曲柄连杆机构常见异响诊断与排除

1.异响产生原因:配合件之间磨损使配合间隙增大或装配不当,产生金属敲击声。

2.异响主要种类:

(1)曲轴主承响

(2)连杆轴承响

(3)活塞销响

(4)活塞敲缸响

实验一气缸磨损检测

实验二气缸盖平面度检测

实验三曲轴检测

小结

1. 曲柄连杆机构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2. 曲柄连杆机构在工作中主要承受气体作用力、惯性力、离心力和摩擦力。

3. 活塞往复运动是变速运动。

4. 气缸体由铸铁或铝合金铸造。

5. 气缸排列形式有直列、V形和对置式。

6. 气缸套有的是干式,也有的是湿式。

7. 气缸盖用合金铸铁或铝合金制造。

8. 汽油机常用的燃烧室是锲形、盆形和半球形。

9. 气缸垫安装时,应将卷边朝向易修整的接触面或硬平面。

10. 气缸磨损是沿活塞环运动区域,呈上大下小的不规则锥形磨损;圆周方向形成不规则的椭圆形。

11. 圆度误差是指同一横截面上磨损的不均匀性,其数值为同一横截面上不同方向测得的最大与最小直径差值之半。

12. 圆柱度误差是指沿气缸轴线的轴向截面上磨损的不均匀性。其数值是被测气缸表面任意方向所测得的最大与最小直径差值之半。

13. 活塞裙部制成椭圆形的目的是:当活塞受热变形时,与气缸仍可保持均匀的间隙。

14. 活塞销孔采用偏离活塞中心线以降低活塞对气缸壁的拍击。

15. 气环密封气缸以防止燃烧室内的气体泄漏到曲轴箱内。

16. 油环控制气缸壁上机油的数量,以防止多余的机油窜入燃烧室。

17. 活塞环都有端隙、侧隙和背隙。

18. 活塞销有些在连杆小端衬套和活塞销孔内都是浮动的,称为全浮式;有些则是一端浮动一端固定,称为半浮式。

19. 最普遍的连杆结构形式是锻钢制造,工字形断面,小端与活塞销相连;大端与曲轴连杆轴径相接。

20. 活塞和活塞环应按同一修理尺寸选配。

21. 扭曲环装入活塞环槽时,其内切口或内倒角应朝上;外切口或外倒角应朝下。

22. 活塞环的开口位置应交错布置,同时还应避开活塞的活塞销座和膨胀槽方向。

23. 曲轴上的各曲拐的布置,取决于气缸数、气缸排列形式以及各缸工作顺序。

24. 曲轴和飞轮在制造和组装过程中要进行动平衡试验。

25. 轴承的自由弹势及轴承过盈量能使轴承和轴承孔全部接触,从而改善散热和防止轴承转动。

26. 曲柄连杆机构的常见故障有曲轴主轴承响、连杆轴承响、活塞销和活塞敲缸异响。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绪论(一) 【组织教学】 采用各种方法,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点名认识学生,宣布课程相关要求。 【新课引入】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这一学期,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希望我们能像第一学期那样合作愉快,共同进步。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门课程主要向大家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维护和修理以及故障诊断和排除方面的系统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再配以相关实训,大家将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常规维护和修理、故障诊断和排除方面的基本技能。【讲解新课】 随着汽车工业及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已成为机电一体化的载体。现代汽车结构日益复杂,传统汽车维修技术已不能适应,必须拓展新知识、新技术。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等要求汽车维修不仅要恢复汽车的经济性、动力性、安全性指标,还要在诸如废气排放、噪声控制、舒适耐用等方面达到国家标准和满足社会需求。一系列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使汽车维修的内涵跨入更广阔的领域。 所以,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有关汽车维修的相关知识:一、发动机零件的耗损形式 汽车发动机的零件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耗损。其耗损的形式主要有:磨损、腐蚀、疲劳和变形四类。

其中,磨损是最主要的一种耗损形式,大约有80%的零部件是由于磨损而报废的。 1、磨损 相互运动的零件,其相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会造成零件表面的磨损,致使零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发生变化,配合特性变坏。 所以,通常以汽车主要部件的磨损情况作为衡量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指标。 汽车零件的磨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零件的磨合期 特征:零件磨损较快。 原因:新加工零件表面存在微观凹凸不平,产生了嵌合磨损所致。 时间:新车或新修竣车运行1000~1500km以内。 要求:零件的载荷越大、滑动速度越高和表面越粗糙,其磨损量就越大。故新车或新修竣车,应按规定以较小的载荷和较 低的速度运行。 正常工作期 特征:零件的磨损量随行驶里程的增加而增长,但增长很缓慢。 原因:零件工作表面已经磨合,润滑条件较好,相配零件的间隙在正常技术范围内。 时间:取决于零件的材料、结构、使用条件及是否正确维护。 要求:合理使用、强制维护。 加速磨损期 特征:相配零件间隙已达到最大允许使用极限,磨损量急剧增加。 原因:间隙增大,润滑油膜难以维持,冲击负荷增大,导致磨损

曲柄连杆机构机体组 教案

曲柄连杆机构机体组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机体组是发动机的支架,是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和发动机各系统主要零部件的装配机体。本次课的内容对汽车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动手操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掌握了发动机机体各组件的结构、作用和工作过程,才能继续深入学习与发动机有关的后续知识。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和作用; 2、掌握机体组的组成和作用; 3、掌握机体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次机体组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机体组各组成部件的结构形式及作用。由于同学们刚开始接触发动机,对发动机各个组成部件的相关知识还较生疏,所以,在讲解机体组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以多媒体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课件上的图片或者视频的展示,以加强学生对发动机机体组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任务驱动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在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过程中机体组的组成和各零部件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和作用; 机体组的组成和作用; 机体组各零部件的作用。 2、教学难点:汽缸体的结构形式; 机体内各种结构形式的燃烧室结构。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回顾发动机总体构造内容,用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设计意图:1)通过提问,可以让同学们集中注意力; 2)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发动机总体构造知识,将有利于学生对发动机机体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引入新课:在本课教学开始,利用上个环节的提问内容来引出本次课将学的内容,并提醒学生本次课内容的重点。 一、观看曲柄连杆机构相关视频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相关视频,问题如下: 1、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有哪几部分组成? 2、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是什么呢? 二、小组讨论:

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仿真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 绪论 (1) 1.1CATIA V5软件介绍 (1) 1.2ADAMS软件介绍 (1) 1.3S IM D ESIGNER软件介绍 (2) 1.4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2) 2 曲柄连杆机构的建模 (3) 2.1活塞的建模 (3) 2.2活塞销的建模 (5) 2.3连杆的建模 (5) 2.4曲轴的建模 (6) 2.5汽缸体的建模 (8) 3 曲柄连杆机构的装配 (10) 3.1将各部件导入CATIA装配模块并利用约束命令确定位置关系 (10) 4 曲柄连杆机构导入ADAMS (14) 4.1曲柄连杆机构各个零部件之间运动副分析 (14) 4.2曲柄连杆机构各个零部件之间运动副建立 (14) 4.3曲柄连杆机构导入ADAMS (16) 5 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17) 结束语 (21) 参考文献 (22)

1 绪论 1.1 CATIA V5软件介绍 CATIA V5(Computer-graphics Aided Three-dimensional Interactive Application)是法国Dassault公司于1975年开发的一套完整的3D CAD/CAM/CAE一体化软件。它的内容涵盖了产品概念设计、工业设计、三维建模、分析计算、动态模拟与仿真、工程图的生成、生产加工成产品的全过程,其中还包括了大量的电缆和管道布线、各种模具设计与分析、人机交换等实用模块。CATIA V5不但能保证企业内部设计部门之间的协同设计功能而且还可以提供企业整个集成的设计流程和端对端的解决方案。CATIA V5大量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及摩托车行业、机械、电子、家电与3C产业、NC加工等领域。 由于其功能的强大而完美,CATIA V5已经成为三维CAD/CAM领域的一面旗帜和争相遵从的标准,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汽车及摩托车领域。法国的幻影2000系列战斗机就是使用CATIA V5进行设计的一个典范;波音777客机则使用CATIA V5实现了无图纸设计。另外,CATIA V5还用于制造米其林轮胎、伊莱克斯电冰箱和洗衣机、3M公司的粘合剂等。CATIA V5不仅给用户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而且具有先进的开发性、集成性及灵活性。 CATIA V5的主要功能有:三维几何图形设计、二维工程蓝图绘制、复杂空间曲面设计与验证、三维计算机辅助加工制造、加工轨迹模拟、机构设计及运动分析、标准零件管理。 1.2 ADAMS软件介绍 ADAMS即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该软件是美国MDI公司(Mechanical Dynamics Inc.)开发的虚拟样机分析软件。目前,ADAMS己经被全世界各行各业的数百家主要制造商采用。根据1999年机械系统动态仿真分析软件国际市场份额的统计资料,ADAMS软件销售总额近八千万美元、占据了51%的份额。 ADAMS软件使用交互式图形环境和零件库、约束库、力库,创建完全参数化的机械系统几何模型,其求解器采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中的拉格郎日方程方法,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对虚拟机械系统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输出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反作用力曲线。ADAMS软件的仿真可用于预测机械系统的性能、运动范围、

曲柄连杆机构教案

曲柄连杆机构教案

一.组织教学 清点人数检查实操设备准备情况 二、教学目的 掌握发动机两大机构的拆装方法、步骤和技术要求,掌握气阀间隙的调整方法。 三、主要工机具及设备 1.常用工具。 2.活塞环拆装钳、火花塞套筒扳手、气阀弹簧钳及活塞销铳棒等。 3.CA6102型发动机总成一台。 作业1 从发动机上拆下附件 1、拆开蓄电池连接线。 2、拆下放油螺栓,放出发动机润滑油。 3、打开水箱放水阀和机体放水阀,放出冷却水。 4、拆下点火系的高压线,并拆下分电器总成。 5、拆下曲轴箱通风装置、空气滤清器及化油器总成。 6、拆下汽油泵及油管。 7、拆下风扇、硅油离合器及水泵总成。 8、拆下空气压缩机总成、发电机总成、起动机总成。 9、拆下机油滤清器和离心式机油细滤器总成。 10、拆下离合器分离叉和离合器总成。 作业2 曲柄连杆机构与配气机构的拆卸 一、虹盖与气阀组件 缸盖拆下 1.拆下缸盖前后罩盖。 2.拆下各气阀摇臂轴支座螺栓,卸下摇臂轴总成。 3.从摇臂轴总成上拆下摇臂轴支座、进排气阀摇臂、定位弹簧、摇臂轴等零件,并依次放妥。 4.做好推杆与缸盖之间的装配标记,再取出推杆。 5.按从四周向中央的拆卸顺序拆下缸盖螺栓,卸下缸盖,并取下缸盖垫片放妥。 气阀组件分解 1.先用气阀弹簧钳压缩弹簧,取下气阀锁片,然后松开弹簧钳,取出弹簧座、弹簧及气阀。 2,用锤子及专用铳棒击出气阀导管,也可用专用顶拔器拉出气阀导管。 二、活塞连杆组 总成拆下 1.转动翻转装卸台使缸体平卧,抽出油量尺,并拆下油量尺导管。 2.拆下机油盘固定螺栓,卸下机油盘。 3.拆下机油泵总成。 4.转动曲轴使某活塞处于下止点位置,再用扭力扳手及相应的套筒拆下连杆盖上的紧固螺母,取下连杆盖。 5.用锤柄或木棒将连杆组件推出气缸。取出后,将连杆盖及连杆螺栓螺母

曲柄连杆机构课程设计

工程软件训练 目录 目录 (1) 第1章绪论 (3) 第2章活塞组的设计 (4) 2.1 活塞的设计 (4) 2.1.1 活塞的材料 (4) 2.1.2 活塞头部的设计 (4) 2.1.3 活塞裙部的设计 (5) 2.2 活塞销的设计 (5) 2.2.1 活塞销的结构 (5) 第3章连杆组的设计 (6) 3.1 连杆的设计 (6) 3.1.1 连杆材料的选用 (6) 3.1.2 连杆长度的确定 (6) 3.1.3 连杆小头的结构设计 (6) 3.1.4 连杆杆身的结构设计 (6) 3.1.5 连杆大头的结构设计 (6) 3.2 连杆螺栓的设计 (7) 第4章曲轴的设计 (8) 4.1 曲轴的结构型式和材料的选择 (8) 4.1.1 曲轴的结构型式 (8) 4.1.2 曲轴的材料 (8) 4.2 曲轴的主要尺寸的确定和结构细节设计 (8) 4.2.1 曲柄销的直径和长度 (8) 4.2.2 主轴颈的直径和长度 (9) 4.2.3 曲柄 (9) 4.2.4 平衡重 (9) 4.2.5 油孔的位置和尺寸 (10) 4.2.6 曲轴两端的结构 (10) 1

工程软件训练 第5章曲柄连杆机构的创建 (11) 5.1 活塞的创建 (11) 5.2 连杆的创建 (11) 5.3 曲轴的创建 (11) 第六章曲柄连杆机构静力学分析 (13) 6.1 活塞的静力分析 (13) 6.2 连杆的静力分析 (13) 2

工程软件训练 第1章绪论 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的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构,通过它把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而输出动力。因此,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中主要的受力部件,其工作可靠性就决定了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随着发动机强化指标的不断提高,机构的工作条件更加复杂。在多种周期性变化载荷的作用下,如何在设计过程中保证机构具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和刚度及良好的动静态力学特性成为曲柄连杆机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1]。 通过设计,确定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总体结构和零部件结构,包括必要的结构尺寸确定、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材料的选取等,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中,为了满足设计的需要须进行大量的数值计算,同时为了满足产品的使用性能,须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及可靠性等方面的设计和校核计算,同时要满足校核计算,还需要对曲柄连杆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 为了真实全面地了解机构在实际运行工况下的力学特性,本文采用了多体动力学仿真技术,针对机构进行了实时的,高精度的动力学响应分析与计算,因此本研究所采用的高效、实时分析技术对提高分析精度,提高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更直观清晰地了解曲柄连杆机构在运行过程中的受力状态,便于进行精确计算,对进一步研究发动机的平衡与振动、发动机增压的改造等均有较为实用的应用价值。 本文以捷达EA113汽油机的相关参数作为参考,对四缸汽油机的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计算,并对曲柄连杆机构进行了有关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理论分析与计算机仿真分析。 3

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设计

. 摘要 以桑塔纳2000AJR型发动机为例,基于相关参数对发动机曲柄滑块机构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设计计算,同时进行强度、刚度等方面的校核,并进行相关力学分析和机构运动仿真分析,以达到良好的生产经济效益。 目前国外对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动力学分析的方法很多,而且已经完善和成熟,但仍缺乏一种基于良好生产效益、经济效益上的综合性分析,本次设计在清晰、全面剖析的基础上,有机地将各研究模块联系起来,达到既简便又清晰的设计目的,力求为发动机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提供一种综合全面的思路。 分析研究的主要模块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对发动机曲柄滑块机构进行力学分析,着重分析活塞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工质的作用力和机构的惯性力;第二,进行曲柄滑块机构活塞组、连杆组以及曲轴的结构设计,并对其强度和刚度进行校核;第三,应用Pro∕Engineer 建立曲柄滑块机构主要零部件的几何模型,并利用Pro/Mechanism进行机构仿真。 关键词:发动机;曲柄滑块机构;力学分析;机构仿真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国外发展现状 (1) 1.2研究的主要容 (1) 第二章总体方案的设计 (2) 2.1原始参数的选定 (2) 2.2原理性方案设计 (2) 2.3 结构的设计 (3) 2.4 确定设计方案 (3) 第三章中心曲柄连杆机构的设计 (5) 3.1 气缸的作用力分析 (5) 3.2 惯性力的计算 (5) 第四章活塞以及连杆组件的设计 (8) 4.1 设计活塞组件 (8) 4.2 设计活塞销 (9) 4.3 活塞销座 (9) 4.4 连杆的设计 (9) 第五章曲轴的设计 (11) 5.1 曲轴的材料的选择 (11) 5.2 确定曲轴的主要尺寸和结构细节 (11) 第六章曲柄连杆机构的创建 (13)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教师姓名授课形式讲授授课时数6授课日期年月日授课班级 授课项目及 任务名称 项目1 汽车总体认识 任务一汽车总体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 1.熟悉汽车的总体构造及各系统总成的主要组件; 2.熟悉汽车的总体布置形式,正确理解各布置形式的主要特点;能力 目标 3.熟悉汽车识别代码的规则,能正确找出并解释车辆识别代码。 情感 目标 4.学习对先进修车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的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汽车的总体构造 2. 汽车的总体布置形式 3.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4. 汽车识别代码(VIN码)教学难点1.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2. 汽车识别代码(VIN码)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讲授汽车的总体构造。通过动画模拟发动机的实际运行状况,使学生更形象了解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通过老师的示范使学生了解如何获取汽车识别代码(VIN码)的信息。 学时安排1.汽车的总体构造约40分钟。 2. 汽车的总体布置形式约60分钟。 3.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约100分钟。 4. 汽车识别代码(VIN码)约40分钟。 教学条件多媒体课件、实车台架。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检查方法 1.随堂提问,计平时成绩。 2.检查课本课后习题内容。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 任务引入 以汽车需要维修的故事引入新课。 知识链接 一、汽车总体构造 1. 发动机 2. 底盘 3. 车身 4. 电气设备 二、汽车的总体布置形式 1.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型) 2.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型) 3. 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型) 4. 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R型) 5. 全轮驱动(4WD型) 三、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汽车向前行驶时,承受较复杂的各种力的作用,有纵向力、横向力和垂直力以及力矩等。 1. 汽车的驱动力 2. 附着力 3. 行驶阻力 (1)滚动阻力 (2)空气阻力 (3)坡度阻力 4. 驱动力、附着力与行驶阻力的关系 四、汽车识别代码(VIN码) VIN(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汽车识别代码是汽车制造厂为了识别一辆汽车而规定的一组字码,它由一组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共17位,故又称17位码。17位VIN码的每一位代码代表着汽车某一方面的信息参数。我们从该码中可以识别出车辆的生产国家、制造公司或生产厂家、车辆的类型、品牌名称、车型系列、车身形式、发动机型号、车型年款(属于哪年生产的年款车型)、安全防护装置型号、检验数字、装配工厂名称和出厂顺序号码等信息。 1. 汽车识别代码(VIN 码)的规定 2. VIN 码中各代码的含义举例

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一)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1、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讲述新课 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 1、功用: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借以产生并传递动力的机构,通过它把燃料燃烧后发出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2、工作条件: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条件相当恶劣,它要承受高温、高压、高速和化学腐蚀作用。 3、组成 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零件可以分为三组,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 §2.1 机体组 一、气缸体 水冷发动机的气缸体和上曲轴箱常铸成一体,称为气缸体——曲轴箱,也可称为气缸体。 气缸体一般用灰铸铁和铝合金铸成。 气缸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㈠气缸体的结构形式 通常分为三种形式:1、一般式气缸体 2、龙门式气缸体 3、隧道式气缸体 ㈡气缸体的冷却形式一种是水冷,另一种是风冷。 ㈢气缸的排列方式可以分成直列式,V型和对置式三种。 ㈣气缸套气缸套有干式气缸套和湿式气缸套两种。 二、曲轴箱 曲轴箱分上曲轴箱和下曲轴箱。上曲轴箱与气缸体铸成一体,下曲轴箱用来贮存润滑油,并封闭上曲轴箱,故又称为油底壳。 三、气缸盖 1、功用:密封气缸并构成燃烧室。 2、工作条件:很大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

3、材料:一般采用灰铸铁、合金铸铁或铝合金铸成。 4、构造:气缸盖分单体气缸盖、块状气缸盖和整体式气缸盖。 四、气缸垫 气缸垫装在气缸盖和气缸体之间,其功用是保证气缸盖与气缸体接触面的密封,防止漏气,漏水和漏油。 作业 1、曲柄连杆机构有何功用?其工作条件如何? 2、气缸体有哪几种结构形式?各有什么特点?干式气缸套与湿式气缸套壁厚各为多少? 曲柄连杆机构(二)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1、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及其工作条件; 2、气缸体的结构形式、特点,干式气缸套与湿式气缸套的壁厚。 讲述新课 §2.2 活塞连杆组 活塞连杆组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连杆轴瓦等组成。 一、活塞 ㈠功用:承受气体压力,并通过活塞销传给连杆驱使曲轴旋转,活塞顶部还是燃烧室的组成部分。㈡工作条件:在高温、高压、高速、润滑不良的条件下工作。 ㈢对其要求:(1)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2)导热性能好,要耐高压、耐高温、耐磨损;(3) 质量小,重量轻,尽可能地减小往复惯性力。 ㈣材料:广泛采用高强度铝合金。 ㈤构造:活塞可分为三部分,活塞顶部、活塞头部和活塞裙部。 1、活塞顶部:活塞顶部承受气体压力,它是燃烧室的组成部分。 2、活塞头部:活塞环槽以上的部分。 活塞头部的主要作用有三:①承受气体压力,并传给连杆;②与活塞环一起实现气缸的密封;③将活塞顶所吸收的热量通过活塞环传导到气缸壁上。 3、活塞裙部:活塞裙部指从油环槽下端面起至活塞底面的部分。 1)作用:为活塞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导向和承受侧压力。 2)活塞在工作时的变形 3)活塞的预做形状:①裙部横截面:预先把活塞裙部做成椭圆形。椭圆的长轴方向垂直于销座轴线。②活塞纵剖面:上小下大的阶梯型、锥形。 二、活塞环 活塞环是具有弹性的开口环,有气环和油环两种。 ㈠功用: ①气环起密封和导热的作用;②油环起布油和刮油的作用。 ㈡工作条件:高温、高压、高速和润滑极其困难。 ㈢材料:目前广泛采用的活塞环材料是合金铸铁。 ㈣构造: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整体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与检修”课程整体教学方案 一、课程定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模块是汽车维修专业的验印教学模块;通过该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就业后,具备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基本理论,获得该领域维修,检测,诊断岗位上完成电子控制系统、各电控总成维修任务时应掌握的专项技能知识;熟悉发动机电控元器件的构造,获得对各总成、主要零部件制造、装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本教材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每个教学项目和下分的课题都安排了相关的实践操作,是一个一体化较成熟的教学模块 二、本课程原有教学内容体系与教法的弊端分析 本课程原教学模式是沿用理论课+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理论上对知识点强调比较多,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较弱。因为实验课安排课时较少,学生实践技能掌握不到位。 本次教学改革中本课程组坚持“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教学改革方向,根据汽车行业对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人才需求,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特点和知识结构,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情境式教学,按项目组织教学、按任务采用教材,运用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教学法和细分课题等多种教学形式,按教学的过程化考核等手段,力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顺利地完成本教学模块的学习任务,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三、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一)课程管理信息

(二)课程目标 1、职业能力目标 1).具有正确使用汽车维修设备、仪器的能力; 2).能够找去各传感器的安装位置。 3).针对汽车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制定诊断、检修、保养作业计划的能力;4).正确执行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章的能力和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 2、知识目标 1).熟悉电控发动机各系统结构; 2).懂得各传感器工作原理知识; 3).掌屋汽车电控发动机电路图的识图能力。 3、素质目标 学生协同完成对电控发动机中各传感器、执行器的检修工作。通过学生讨论汽车故障表现的形式、分析引起故障的可能原因、最终确定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在这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帮助了学生找到成就感、建立自信心,同时学生在电控发动机维修中形成了固定的维修思维能力(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可能引起故障原因——得出结论——排除故障)。(三)教学项目内容

汽车曲柄连杆机构设计

摘要 本文以捷达EA113汽油机的相关参数作为参考,对四缸汽油机的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计算,并对曲柄连杆机构进行了有关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理论分析与计算机仿真分析。 首先,以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理论知识为依据,对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规律以及在运动中的受力等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并得到了精确的分析结果。其次分别对活塞组、连杆组以及曲轴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并进行了结构强度和刚度的校核。再次,应用三维CAD软件:Pro/Engineer建立了曲柄连杆机构各零部件的几何模型,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利用Pro/E软件的装配功能,将曲柄连杆机构的各组成零件装配成活塞组件、连杆组件和曲轴组件,然后利用Pro/E软件的机构分析模块(Pro/Mechanism),建立曲柄连杆机构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模拟,研究了在不考虑外力作用并使曲轴保持匀速转动的情况下,活塞和连杆的运动规律以及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包络。仿真结果的分析表明,仿真结果与发动机的实际工作状况基本一致,文章介绍的仿真方法为曲柄连杆机构的选型、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仿真建模;运动分析;Pro/E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fers to by the Jeeta EA113 gasoline engine’s related parameter achievement, it has carried on the structural design compution for main parts of the crank link mechanism in the gasoline engine with four cylinders, and has carri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in computer in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for the crank link mechanism. First, motion laws and stress in movement about the crank link mechanism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precise analysis results are obtained. Next separately to the piston group, the linkage as well as the crank carries on the detailed structural design, and has carried on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the rigidity examination. Once more, applys three-dimensional CAD software Pro/Engineer establishing the geometry models of all kinds of parts in the crank link mechanism, then useing the Pro/E software assembling function assembles the components of crank link into the piston module, the connecting rod module and the crank module, then using Pro/E software mechanism analysis module (Pro/Mechanism), establishes the multi-rigid dynamics model of the crank link, and carries on the kinematics analysis and the dynamics analysis simulation, and it studies the piston and the connecting rod movement rule as well as crank link motion gear movement envelopment. The analysis of simulation results shows that thos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meet to true working state of engine. It also shows that the simulation method introduced here can offer a new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way for the mechanism choosing and optimized design of crank-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in engine. Key words: Engine;Crankshaft-Connecting Rod Mechanism;Analysis of Force; Modeling of Simulation;Movement Analysis;Pro/E

曲柄连杆机构课程设计

曲柄连杆机构课程 设计

目录 目录 (1) 第1章绪论 (3) 第2章活塞组的设计 (4) 2.1 活塞的设计 (4) 2.1.1 活塞的材料 (4) 2.1.2 活塞头部的设计 (4) 2.1.3 活塞裙部的设计 (5) 2.2 活塞销的设计 (5) 2.2.1 活塞销的结构 (5) 第3章连杆组的设计 (6) 3.1 连杆的设计 (6) 3.1.1 连杆材料的选用 (6) 3.1.2 连杆长度的确定 (6) 3.1.3 连杆小头的结构设计 (6) 3.1.4 连杆杆身的结构设计 (6) 3.1.5 连杆大头的结构设计 (6) 3.2 连杆螺栓的设计 (7) 第4章曲轴的设计 (8) 4.1 曲轴的结构型式和材料的选择 (8) 4.1.1 曲轴的结构型式 (8) 4.1.2 曲轴的材料 (8)

4.2 曲轴的主要尺寸的确定和结构细节设计 (8) 4.2.1 曲柄销的直径和长度 (8) 4.2.2 主轴颈的直径和长度 (9) 4.2.3 曲柄 (9) 4.2.4 平衡重 (9) 4.2.5 油孔的位置和尺寸 (10) 4.2.6 曲轴两端的结构 (10) 第5章曲柄连杆机构的创立 (11) 5.1 活塞的创立 (11) 5.2 连杆的创立 (11) 5.3 曲轴的创立 (11) 第六章曲柄连杆机构静力学分析 (13) 6.1 活塞的静力分析 (13) 6.2 连杆的静力分析 (13)

第1章绪论 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的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构,经过它把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而输出动力。因此,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中主要的受力部件,其工作可靠性就决定了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随着发动机强化指标的不断提高,机构的工作条件更加复杂。在多种周期性变化载荷的作用下,如何在设计过程中保证机构具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和刚度及良好的动静态力学特性成为曲柄连杆机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1]。 经过设计,确定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总体结构和零部件结构,包括必要的结构尺寸确定、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材料的选取等,以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总结

《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教学总结 依据我校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在校教务科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对汽车专业《机械识图》课程进行了较大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开进行,难以有机统一。根据《机械识图》课程直观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相对集中了一个月时间,进行“三位一体”的教学,即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实习、现场教学和课堂多媒体教学有机组合在一起,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同学们的认知规律,由老师指导,学生动手,由外到内,由表及里,逐个系统,逐个零部件地进行发动机的拆装,在分组拆装发动机的同时,老师现场讲解其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直观明了,学生轻松掌握;学生现场提问,现场得到解答,师生互动,既锻炼了同学“真刀实枪”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师生感情交流。对发动机一些复杂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全班集中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有分有合,有理论有实践,实践——理论——再实践,不断提高,现场即是课堂,多媒体课堂也在现场,灵活机动,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2.“五合一”的教学内容组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发动机原理分为二册,先讲“构造”,后讲“原理”,将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导致讲“构造”时难以深入,而讲“原理”时,又枯燥乏味,而且以前所学的构造已经忘记,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本次调整,我们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合成一门课,相关内容有机穿插,有些系统是先讲构造,后讲原理;而有的是先讲理论,提出问题,再讲构造;还有的是构造、原理穿插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觉得有骨有肉。除此之外,我们还结合拆装发动机的机

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教案

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教案

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 教学目的: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功用、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及装配连接关系;熟悉曲柄连杆主要部件的检测方法,掌握曲柄连杆机构装配与调整方法。重点和难点: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功用、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及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 教学方式:多媒体 教学课时:14学时 教学内容: 2.1 概述 2.1.1 功用与组成 功用: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 组成: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 2.1.2 工作条件与受力分析 条件:高温高压高速化学腐蚀 受力:气体压力、惯性力、离心力、摩擦力、热应力。 产生:压缩拉伸弯曲扭转离心磨擦等 2.2 机体组 2.2.1 气缸体 1、气缸体的功用 安装、固定气缸套及其他机构的基础。 2、气缸体的型式

整体式和分体式 水冷式和风冷式 整体式一般为水冷式,分体则为风冷式 3、整体式气缸体类型:平分式、龙门式、隧道式 4、气缸体的受力特点及材料 特点:各种受力、热负荷、润滑条件差 材料:优质合金铸铁、铸铝合金 5、曲轴箱的密封 2.2.2 气缸与气缸套 1、气缸与气缸套的功用 燃料燃烧实现能量转换的场所 活塞运动的轨迹 2、气缸的形式 结合方式:整体式、单铸式 冷却方式:风冷式、水冷式(干式和湿式) 4、气缸的排列 单列(直列)式、V形式、对置式 5、气缸套的定位 ㈠干式缸套:不与冷却水接触,壁厚:1-3mm。 ㈡湿式缸套:与冷却水接触,壁厚:5-9mm。 湿式缸套有:上支承定位带,下支承密封带,上与气缸套座紧配合。 优点与缺点 2.2.3 气缸盖 1、气缸盖的主要功用 封闭气缸上部,并与活塞顶和气缸壁一起形成燃烧室。 2、气缸盖的构造

125cc摩托车风冷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设计

毕业设计 125cc 摩托车风冷发动 机曲柄连杆机构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系 部: 专 业: 指导教师: 二〇一四年六月六日 颜人帅 102012237 机械工程系 机械电子工程 刘嘉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及其研究工作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本人签名:年月日

毕业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125cc摩托车风冷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设计 系部:机械工程系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学号:102012237 学生:颜人帅指导教师(含职称):刘嘉(讲师)专业负责人:张焕梅1.设计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1)根据某款125cc摩托车的技术指标完成对相应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设计;(2)完成零部件的建模及运动仿真。 2.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完成对摩托车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设计并撰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2)完成仿真模型一份; (3)完成零件图及装配图一份。 3.主要参考文献 《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发动机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汽车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4.进度安排 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起止日期 1 开题准备2013.12.15-2014.3.01 2 完成曲柄连杆机构的设计2014.3.01-2014.4.15 3 完成软件建模仿真2014.4.16-2014.5.30 4 完成说明书撰写2014.6.01-2014.6.10 5 提交设计,答辩2014.6.11-2014.6.20

125cc摩托车风冷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设计 摘要:本文以铃木GP125摩托车发动机的相关参数作为参考,对125cc摩托车风冷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计算,并对曲柄连杆机构进行了有关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理论校核分析与计算机仿真分析。 本文分别对活塞组、连杆组以及曲轴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并进行了结构强度和刚度的校核。再次,应用三维CAD软件:Pro/Engineer建立了曲柄连杆机构各零部件零件图与几何模型,装配成功后进行运动仿真。 通过设计建模,校核以及运动仿真,得出的结论基本符合设计思路与理论值。完成了设计方案上的要求。 关键词: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仿真建模,运动分析 Design of air engine crank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of motorcycle Abstract:Based on the related parameters Suzuki GP 125 motorcycle engin as a referenc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air-cooled engine 125cc motorcycle crank linkage structural design calculations carried out, and carried out on the crank linkage theory about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analysis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analysis check.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structural design on piston, connecting rod and crankshaft group, and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rigidity check. Application of 3D CAD software: Pro/Engineer established the spare parts diagram and geometric model of the crank and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again, After the success of the assembly motion simulation and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model. Through the design modeling,Check and movement simulation,Conclusion basic conform to the design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https://www.360docs.net/doc/823253424.html,pleted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rough the design modeling, check and motion simulation, conclusion basic conform to the design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value. Completed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 word: Crank Mechanism,Stress Analysis,Simulation Modeling,Motion Analysis

曲轴飞轮组教案

曲轴飞轮组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课的内容对汽车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动手操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了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作用和工作过程,学生能更加深刻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曲轴飞轮组的组成、作用、工作过程; 2、掌握曲轴的结构和作用。 3、理解曲轴的支承方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曲轴飞轮组的组成和作用,曲轴的结构和作用,飞轮的主要作用。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以多媒体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课件上的图片或视频的展示,以加强学生对曲轴飞轮组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任务驱动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在了解曲轴飞轮组和各部件过程中,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对本专业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曲轴飞轮组的组成、作用、工作过程; 曲轴的结构和作用; 飞轮的作用。 2、教学难点:曲轴的支承方式。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曲轴飞轮组 复习旧课:回顾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部分,用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设计意图: 1)通过提问,可以让同学们集中注意力; 2)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曲柄连杆机构的有关知识,将有利于学生对曲轴飞轮组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引入新课:在本课教学开始,利用上个环节的提问内容来引出本次课将学的内容,并提醒学生本次课内容的重点。 一、曲轴飞轮组 1、观看曲轴飞轮组相关视频。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相关视频,问题如下: (1)、同学们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 (2)、曲轴飞轮组的作用和组成是什么 2、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活塞连杆组的拆装教案

活塞连杆组的拆装教案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实训课程 编 号

(2)将活塞连杆组浸入60℃热水中,并在热状态下拆下活塞销和活塞。 3.活塞连杆组的装合 (1)活塞连杆组的检验:①活塞椭圆度的检验。许多活塞都制成椭圆形,其短轴在活塞销方向上。活塞椭圆度的检验,应在椭圆度检验仪上进行。椭圆度的值是0.40; ②活塞环的检验。用厚薄规检查活塞环与环槽的侧隙:新装时侧隙为0.02-0.05mm,达到0.15mm时必须更换;再用厚薄规检查活塞环与环槽的端隙:将活塞环垂直压进汽缸,使其离汽缸顶面15mm,新环:第1道气环为0.03-0.45mm,第2道气环为0.25-0.40mm,油环为0.15—0.50mm,磨损极限值为1.0mm。 (2)彻底清洗各零件,并用压缩空气吹干净。 (3)活塞销是全浮式,即活塞销和连杆铜套及活塞销座之间均为间隙配合。活塞销与销座装配时有点紧,可以把活塞在水中加热到60℃(即略比手烫,但长时间接触也不觉烫手),此时用大拇指应可压入。否则即为部件配合不符合要求。 (4)装上活塞销锁环(锁环与活塞销端面应有o.15nmi的间隙,以满足活塞销和活塞热胀冷缩的需要)。, (5)安装活塞环。第1道环是矩形环,第2道环是锥形环,第3道是油环(组合环),要用活塞环装卸钳依次装好。注意:“90P”朝向活塞顶。 4.将活塞连杆组件装入汽缸 (1)将第1缸曲柄转到下止点位置,取第1缸的活塞连杆总成,在瓦片、活塞环处加注少许机油,转动各环使润滑油进入环槽,并检验各环开口是否处于规定方位。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教案 教案1 教学时数:2 重点:发动机的基本术语、单缸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难点:单缸发动机工作原理 难点突破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着重强调活塞的运动方向、气门的开闭情况、气缸容积的变化与缸内压力温度的关系,使学生通过一个行程的讲授掌握知识的规律,进而很自然地接受其他各行程的工作原理。 第一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第一节发动机的分类 1) 按照所用燃料分类:汽油机、柴油机、煤气机…… 2) 按照行程分类:二行程发动机、四行程发动机 3)按照冷却方式分类:水冷式发动机、风冷式发动机 4) 按照气缸数目分类:单缸发动机、多缸发动机 (5) 按照气缸排列方式分类:直列式发动机、双列式(V型)发动机 (6) 按照进气系统是否采用增压方式分类:增压式发动机、非增压式发动机 第二节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4、单缸发动机的结构 利用课件讲授,对照课件中的结构图,逐一讲授,使学生对四冲程发动机的构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特别就弄清楚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的基本工作情况。 **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应对发动机的重要零件加以特别强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曲轴之“曲”、连杆之“连”、活塞之“活”与“塞”、气门之“门”、气缸之“缸(容器)”等,使这些发动机的重要机件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二、发动机常用基本术语 利用课件进行讲授,对照课件中的构造简图,对发动机的常用术语逐一说明,简单说明其含义。 特别注意强调术语中的关键字:止点——止、气缸总容积——总、气缸工作容积——工作、燃烧室容

积——小、压缩比——比、排量——排。 这些关键字的意义讲清了,不但可使学生掌握这此术语的含义,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四行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1、进气行程 2、排气行程 3、作功行程 4、排气行程 讲授过程是:先对照课件中不运动的示意图进行讲授,再利用动画加深理解。 讲授中特别强调的应该是:气门的开闭情况、活塞开始时的位置及运动方向、气缸的气体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规律,行程终了时气门的开闭情况等,具体参数只是帮助学生理解,不作为重点内容强调。 工作过程全部讲授完成后,利用动画对工作过程进行小结。 教案2教学时数:2 重点:柴油机与汽油机工作原理上主要区别 难点:二行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难点突破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四行程发动机的知识,着重将活塞上方和下方的工作分别清晰的分开,使学生对曲轴箱换气的原理形成清晰的思路。 四、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1、进气行程 2、压缩行程 3、作功行程 4、排气行程 教学方法:仍利用课件演示讲授,由于已讲授四行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柴油机工作原理重点放在其工作原理与汽油机的区别上。 四个过程讲授结束后,利用动画进行小结,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其规律。 五、二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1、二行程汽油机与四行程汽油机结构上的主要区别 (1)没有专门的配气机构,而是在气缸壁上开有三对窗孔:由上而下依次是:排气孔、换气孔、进气孔。活塞同时作为换气阀使用。 (2)曲轴箱是密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