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1.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A+BC →B+AC

主要包括:

(1)金属+酸→盐+氢气(一般条件是:金属应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酸应为盐酸、稀硫酸等。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否则不产生氢气)。

(2)金属+盐→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一般条件是:反应物中的金属比组成反应中酸或盐的氢或者是金属活泼;反应物的酸或盐能溶于水且以其水溶液参加反应)。

2.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D →AD+CB 。

主要包括:(1)酸+碱→盐+水

(2)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3)盐+盐→两种新盐。

(4)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3.中和反应:酸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一种特殊的复分解反应。

例 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

(A)Fe+H 2SO 4(稀)→FeSO 4+H 2↑

(B)3Fe+2O 2???

→点燃

Fe 3O 4 (C)Fe+CuSO 4→Cu+FeSO 4

(D)Cu+2AgNO 3→2Ag+Cu(NO 3)2

解析 置换反应是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中的一种。它是指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从题中四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A)、

(C)、(D)都属于置换反应,它们都是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不同的单质和不同的化合物。只有(B)是两种单质反应后生成一种化合物,与上述三个反应不同。

答案 (B)

练习

1.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

(A)CO+PbO ???→Pb+CO 2

(B)Fe 2O 3+6HCl →2FeCl 3+3H 2O

(C)C+2CuO ???→2Cu+CO 2↑

(D)MnO 2+4HCl ???→MnCl 2+Cl 2↑+2H 2O

2.下列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4Na+O 2→2Na 2O (B)CH 4+2O 2???

→点燃

CO 2+2H 2O (C)Na 2CO 3+2HCl →2NaCl+CO 2+H 2O

(D)CO+CuO ???→Cu+CO 2

3.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实验室制氢气 (B)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实验室制氧气 (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4.化学反应2KOH+CuSO 4→Cu(OH)2↓+K 2SO 4属于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中和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一组是 ( )

(A)铜与盐酸 (B)锌和硫酸铜溶液

(C)氧化铁与稀硫酸 (D)三氧化硫与石灰水

6.下列化学反应中,有一个反应类型与其他三个所属反应类型不同的是 ( )

(A)氢氧化钾溶液跟氯化铜溶液反应

(B)氢氧化钡溶液跟盐酸反应

(C)镁跟氯化铜溶液反应

(D)盐酸跟石灰石反应

7.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2C 2H 2+5O 24CO 2+2H 2O

(B)2KMnO 4+16HCl →2KCl+MnCl 2+5Cl 2↑+8H 2O

(C)MgCO 3+2HCl →MgCl 2+CO 2↑+H 2O

(D)CuO+H 2SO 4→CuSO 4+H 2O

(E)Mg+H 2SO 4→MgSO 4+H 2↑

8.下列各式表示物质的转换过程:①3CO+Fe 2O 3???→2Fe+3CO 2;②H 2+CuO ?

??→Cu+H 2O ;③C 2H 4+3O 2???

→燃烧

2CO 2+2H 2O ;④2Al+3H 2SO 4→Al 2(SO 4)3+3H 2↑,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二、填空题

1.在化学反应A+B →C+D 中,若A 、C 是单质,B 、D 是化合物,则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若A 、B 、C 、D 都是电解质,则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某锌粉中含有少量硫酸铜杂质,将上述混合物溶解于水,完全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固体物质是 ,化学方程式是 ,它属于化学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写出下列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铝跟盐 (2)氧化镁跟硝酸

(3)氢氧化亚铁跟盐酸 (4)氢氧化铁跟硫酸

(5)氧化铝跟硝酸 (6)大理石跟硝酸

(7)磷酸跟氢氧化镁溶液完全反应

(8)碳酸氢铵跟盐酸

4.把足量的盐酸加入到盛有镁粉、铜粉、铁粉、氯化钠和碳酸钙混合物的烧杯里,完全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剩下的物质是 ,滤液里的物质是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一、1.(C) 2.(C) 3.(B) 4.(D) 5.(A) 6.(C) 7.(C) 8.(C)

二、1.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Zn和Cu,Zn+CuSO4→Cu+ZnSO4,置换 3.略 4.铜粉,MgCl2、NaCl、CaCl2、FeCl2等溶质,2HCl+Mg→MgCl2+H2,2HCl+Fe→FeCl2+H2,2HCl+CaCO3→

CaCl2+CO2↑+H2O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练习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所谓复分解反应,即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这类反应酬可表示为AB+CD=AD+CB。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写其他化学方程式一样,应该注意它们表示的化学方程式必须真实存在,而不是凭空想象捏造出来的。 1. 生成物必须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成,否则不反应。 2. 反应物也有一定的要求,否则同样也不反应。 (1)碱与盐反应必须都可溶,但都可溶不一定都能反应。 (2)盐与盐的反应,反应物必须都可溶,但都可溶也不一定都能反应。 (3)常见的酸与碱,无论碱是否可溶,它们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水。 (4)常见的酸与盐的反应,这类反应比较复杂,初中阶段只要求记住碳酸盐与常见的酸都能反应,其他盐则要求可溶且生成物中要有气体或沉淀或水。 复分解反应习题 1、下列各组物质间不能反应的是()。 A、HCl + AgNO3 B、H2SO4+ NaOH C、Ca(OH)2 + Na2CO3 D、NaCl + KNO3 2、下列能共存于水溶液中的是()。 A、KCl AgNO3 B、H2SO4BaCl2 C、HCl Ca(OH)2 D、KOH NaNO3 3、下列各组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碳酸钙和稀盐酸 B、氯化铜和稀硫酸 C、硝酸钾和氯化钠 D、硝酸银和稀盐酸 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a2+Cl-Na+CO32- B、H+K+NO3-OH- C、H+ Na+SO42- CO32- D、K+Na+NO3-SO42- 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 NO3- Na+OH- B、OH- Na+CO32- H+ C、Na+K+CO32- Cl- D、SO42-OH-K+NH4+ 6、下列各种物质的水溶液混合后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ZnCl2KNO3MgSO4 B、NaOH KNO3H2SO4 C、BaCl2 Na2SO4 K2CO3 D、AgNO3 ZnCl2 HNO3 7、下列同组物质能在水溶液中共存的是() A、NaOH KNO3H2SO4 B、Ba(OH)2NaCl K2SO4 C、K2CO3KCl HCl D、BaCl2KOH NaNO3

九年级化学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一:知识过关:说说下列六个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并说出你判断的方法: 1、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2、Fe + CuSO4 === FeSO4 + Cu 3、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CaO + H2O === Ca(OH)2 5、CaCO3高温 CaO + CO2↑ 6、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下列2个化学反应属于上述反应类型吗? CO+ Fe3O4高温 3Fe + 4CO2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归纳小结:复分解反应:AB + CD=== AD +CB (双交换,价不变) 发生的条件:1、生成物中有或或生成。 2、反应物可溶于水或酸。(熟练后考虑这个条件) 应用解题时注意一些物质或溶液的颜色:蓝色沉淀:Cu(OH)2 、红褐色的沉淀:Fe(OH)3 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 二、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例1:判断物质间能否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完整的化学方程式: (1)Fe(OH)3 + H2SO4(2)KOH + Ba(NO3)2 (3) HNO3+ BaSO4 (4) HNO3+ BaCO3 (5)Ba(OH)2+ CaCO3(6)Ba(OH)2+ CuSO4 (7)FeCl3+ NaOH 例2:判断物质或离子能否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物质相互间不反应或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就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H+与OH- 2、生成气体不能大量共存:H+与CO32-、OH- 与NH4+ 3、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l-与Ag+、SO42-与Ba2+、OH- 与 Fe3+、Cu2+、Mg2+等、 CO32-与 Ca2+、Ba2+、Ag+等比较常见。 注意题干中的隐含条件颜色或者PH: 练一练: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Cl3、Na2SO4、HCl B.NaOH 、NaCl 、HNO3 C.MgSO4、NaNO3、KOH D.Na2CO3 、KNO3、HCl 2.下列物质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CuSO4和NaOH B、Ba(NO3)2和Na2SO C、Na2CO3和HCl D、CaCl2和KNO3 3.下列物质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无色透明的是() A.NaOH、 NaNO3、K2SO4 B.CuSO4、MgSO4、KCl C.Ba(OH)2、H2SO4、NaCl D.NaCl、AgNO3、HNO3 例3:物质的鉴别与推断 关键:1、从特殊物质的颜色入手,2、根据物质之间反应的现象(生成沉淀或放出气体) 练一练1、下列试剂中,能把KOH溶液、稀硫酸、CaCl2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KCl溶液 B、K2CO3溶液C、NaNO3溶液D、稀盐酸 2、有一固体粉末,可能是由K2SO4、CuCl2、NaCl、Na2CO 3、CaCl2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下列实验: (1)取少量固体,加入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溶液。 (2)取(1)所得溶液少量,加入足量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无味的气体。 判断这包固体的成分: 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一定没有

初中化学九年级《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课题一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三课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酸、碱、盐等基本概念;对重点知识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整理;能正确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对物质的分类有进一步的认识。重点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 过程和方法:尝试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获取信息、评价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创造情景活动,鼓动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复习、敢于创新;同时使学生学会分类、比较、归纳等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也为学生提供发现的机会,使之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2 掌握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条件 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还有置换反应,现在我写几个反应式,大家思考,它们属于前面我们讲的哪一种反应类型? 板书:1 H 2O =电解 H 2↑+O 2↑ 2 2H 2 + O 2=燃烧 2H 2O 3 Fe + CuSO 4=Cu + FeSO 4 4 CaCO 3 +2HCl =CaCl 2 + H 2O + CO 2↑ 5 2KOH + H 2SO 4=K 2SO 4 +2H 2O 6 NaCl + AgNO 3 =AgCl↓ + NaNO 3 7 NaOH + MgCl 2=Mg(OH)2↓ +2NaCl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一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在这个反应中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就是分解反应,我们可以把它表示为 AB→A+B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这个反应就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可以表示为:A +B →AB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案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 2、了解复分解反应微观实质 3、学会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判断化合物之间能否反应、离子共存、物质的鉴别、物质推断等问题 4、培养学生建立常见化合物的物质离子观念 5、培养严谨的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乐于发现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加深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学会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课 【教师】同学们,我在实验室发现了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这是什么溶液呢?今天我把它们拿到这儿来,我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检验一下,大家愿意吗? 【学生】愿意. 【教师】下面我分别取两种溶液少许,再把它们混合,大家看有没有明显现象出现? 【演示实验】将两种溶液各取少量,混合,请同学们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回答】产生白色沉淀. 【播放课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常见碱和盐的溶解性表猜一猜:白色沉淀可能是什么? 【课件播放常见碱和盐的溶解性表】 【学生踊跃发言】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 【学生甲马上提出质疑】不可能是氢氧化铜. 【教师抓住机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不是氢氧化铜呢? 【学生甲】因为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 【其他同学也表示同意】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引导】我也猜到了一些沉淀,请同学们帮我检查一下有没有不合理的猜想呢? 【同学们观察后,回答】不可能是氢氧化铁,因为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说】看来大家想的都很周到,那么这么多种白色沉淀,到底是哪一种呢?下面我加入稀硝酸看看有什么现象? 【演示实验】向沉淀中滴加稀硝酸,请同学们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后,马上回答】沉淀溶解,且有气体生成. 【教师追问】通过这个实验,你又能做出哪些推测? 【学生思考,回答】该沉淀不是氯化银和硫酸钡,因为这两种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另一名同学补充】也不可能是氢氧化镁,因为氢氧化镁和稀硝酸反应溶解,但不会生成气体.只有碳酸盐和稀硝酸反应可以溶解,并生成气体.所以我认为是碳酸钙或碳酸钡. (其他同学也表示赞同,并用掌声对他的精彩回答表示钦佩.课堂气氛非常融洽,每名同学都进入了自主学习、探究的状态) 【教师】你真是厉害,帮大家确定了沉淀的种类.下面我们假设沉淀是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其应用(最新整理)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其应用 一、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反应形式: AB+CD=AD+CB 二、复分解反应的书写原则 (特点)1.双交换(内结合、外结合) 2.价不变: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保持不变 (如:AB+CD=AD+CB中,B与C结合成CB, A与D结合成AD;HCl + NaOH === NaCl+H2 O)三、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条件生成物的条件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酸+碱=盐+水 酸+盐=酸+盐 反应物之一可溶 碱+盐=碱+盐盐+盐=盐+盐反应物都可溶 生成物中要有气 体、沉淀、水中 的任意一种 注意:碱+酸性氧化物→盐+水,此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四、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要发生,且能够进行到底,一般应考虑两方面的条件: 1、考虑反应发生的基本条件(对反应物要求的条件) 2、对生成物的条件要求(以下两者缺一不可) 先看反应物:盐盐、盐碱反应物均可溶,有酸不看溶解性; 后看生成物:出现气体、沉淀、水一种,复分解反应能发生。 五、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酸、碱、盐所电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 六、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应用一、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比较反应前后是否有离子种类减少,如:生成沉淀、水、气体时,会导致离子种类减少,则该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否则,该复分解反应不能发生) 【例1】下列物质间两两组合共能发生多少个化学反应?其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有几个?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铁、氧化铁、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 【例2】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1、 KOH+HCl 2、 Na2CO3+ CaCl2 3、 H2SO4+NaCl 4、 BaCl2+CuSO4 5、 K2CO3+HCl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案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1 、巩固复分解反应,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一些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2、能运用复分解反应来解决一些问题: 3、针对中考,处理常见题型。 二、教学重点: 关键是使学生真正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会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三、教学难点: 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四、教学过程: (提问)同学们:复分解反应是如何定义的? (学生开始回忆知识并回答) 师:从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可知:复分解反应是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不变。 (提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复分解反应的通式是什么! 练习: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见幻灯片)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 氢氧化铜和稀硫酸 氢氧化铁和稀硫酸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 稀硫酸除铁锈 氧化铜和稀盐酸 (学生练习,教师进行指正) (提问)属于复分解反应的都有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 (学生交流讨论并归纳总结) 有以下五类复分解反应类型: (1)酸+碱=盐+水 (2)酸+盐=新酸+新盐 (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4)碱+盐=新碱+新盐 (5)盐+另一种盐=另外两种新盐 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之间都能反应呢? (生思索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1).酸+碱=盐+水 反应物条件:

(1)酸和碱至少有一种可溶; (2)若酸是常见的三种强酸,无论碱是否可溶,反应均可进行。 生成物条件: 生成物中要么有沉淀生成、要么有气体产生、要么有水生成,这三个条件至少需具备一个,反应才能进行到底。 2.酸+盐=新酸+新盐 反应物条件: (1)酸和盐至少有一种可溶;(盐除碳酸盐外其他盐必需都可溶 生成物条件: 生成物中要么有沉淀生成、要么有气体产生、要么有水生成,这三个条件至少需具备一个,反应才能进行到底。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反应物条件: (1)酸常用HCl,H2SO4和HNO3; (2)碱性氧化物是否可溶均可。但须注意,不溶性碱性氧化物与H2SO4反应时需加热。 生成物条件: 生成物中有水生成。 4.碱+盐=新碱+新盐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复分解反应的应用专项练习题

(一)物质的除杂和提纯 例1:要除去稀盐酸中混有少量硫酸,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儿种方法: 请你评价下列方法 (1)加锌粒 (2)加烧碱 归纳:除杂原则 例2.某NaOH 固体中含有N32CO3,某一小组的同学取一定量的该固体溶于 水,得到混合溶液,为了除去溶液中的N/CO3杂质,甲、乙、丙、丁四位同 学分别选择下列试剂进行实验。其中,不合理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甲:适量稀盐酸。乙:过量KOH 溶液。丙:适量Ba (OH )2溶液。丁:适量CaCb 溶液。 练一练快速判断下列除杂方法是否正确? 1、NaCl (N32CO3) 用稀硫酸 2^ CO? (CO ) 用石灰水 3、Na?SO4 (CuSO4) 用 Ba(OH )2 溶液 快迎 厂试剂在横线上填歸所选的试剂 1、HNO3 (HC1) ________________ 2、NaOH (Ca(OH) :) _______________ 3、NaNO? (NazSO^) __________________ 4、Cu (Cu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K NOs (CuSO 4) ____________________ 5、NaCl(CaCCh)固体 ________________ 6、 K NOj (NaCl) 分离方法: ___________ 7、NaCl (KNO 3)分离方法: _________ 挑战1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 2\ Mg 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 进行下列五项 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 溶液:③加适星盐酸:④加过星 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1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 A. ??@?@ B.⑤??③① C. @@??? D.⑤②④③① 方案 1、 Zn 2 、 NaOH 3、 Ba(NO 3)2 4 、 BaCh 4、 N aOH (Na?CO3) 5、 C u (Fe) 6、 C aO (CaCO3) 用稀盐酸(HC1 ) 用稀盐酸HCl 用稀盐酸HC1 请判断: 对或错 □ □ □ (3)加硝酸锁 (4)加氯化钦 原 因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安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九年级下册化学?十一单元课题1选段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设计 学校:陕西师范大学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学科教学(化学) 姓名:叶舒妍 指导老师:白浩

1 教学设计的依据 (2) 教学理念 (2) 教材版本 (2) 教学对象 (2) 2 教学内容分析 (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物质的化学变化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要求 (2) 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呈现方式分析 (3) 3 教学对象分析 (4) 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4) 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 4 教学创新点 (4) 1 教学目标 (5) 知识与技能 (5) 过程与方法 (5) 情感态度价值观 (5)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5) 教学重点 (6) 教学难点 (6) 3 实验仪器和试剂 (7) 4 实验安全性问题 (7) 5 教学过程 (7) 6 板书设计 (12) 7 教学评价 (13) 学生的自我评价量表 (13) 教师评价 (13)

1 教学设计的依据 教学理念 新课程重视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课堂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体会知识建构的过程。《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本微课的教学设计灵感来自对复分解反应学习困难及教学建议的研究,以“问题驱动”任务为引导,步步激疑,逐步引导学生建构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再借动画模拟复分解反应发生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再利用复分解反应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最终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努力实现学生从“被学”到“会学”再到“乐学”,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材版本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对象 初中三年级学生 2 教学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物质的化学变化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要求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教学设计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厦门实验中学耿玉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理解酸碱盐的溶解性,能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够进行; (4)能够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类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促进学生分类学习和归纳学习能力的提升;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独立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通过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解构与建构,促进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得到提升,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复分解反应相关的故事情境的设置,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以及化学的奥秘,增 强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培养自身的科学素养; (2) 通过应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反应,让学生领会学以致用的思想。 【重难点分析】 重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对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的判断和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应用以及酸碱盐的溶解性。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分解反应的概念 及特点。 分类讨论 初步形成认知结构【过渡】 前面我们学习过酸碱中和反应,它 们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呢完成学案 上几组酸和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评】 展示学生的学案上的方程式: 【讨论】 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请 大家想一想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共 同点 【讲述】 是酸碱反应的三个化学方程 式,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共同点是 有水生成。 【过渡】 接下来,我们以碳酸盐为例, 归纳酸和盐的反应特点。 【讨论2】 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与 盐酸反应时,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 回忆酸碱反应的特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 观察三个化学方程 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是有水生成。 回忆盐酸与碳酸盐反应 的特点。 观察三个化学方程式, 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是有 从复分解反 应的概念和特点, 自然地过渡到复 分解反应发生的 条件。 利用问题驱 动学生思考,激活 学生原有知识,使 学生总结出酸碱 反应的共同点是 有水生成,自然而 然地总结出复分 解反应的条件之 一。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1. 知道复分解反应是有条件的,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 会书写常见的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3.能用于解决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问题。核心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复分解反应 1. 复分解反应:两种相互,生成另外两种的反应。 2. 复分解反应的特点:相互,不变。 3.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1)生成物中必须有或或。(2)当和;和反应时,反应物必须。知识点二:常见的复分解反应 (1)酸+金属氧化物→盐+H2O (2)酸+碱→盐+H2O(中和反应) (3)酸+盐→新酸+新盐 (4)碱+盐→新碱+新盐 (5)盐+盐→新盐+新盐 知识点三:复分解反应中常见的气体和沉淀 1.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口诀: 酸全溶,溶碱有四种:钾钠钙钡( ) 难溶碱:氢氧化铜 ( ) 氢氧化铁 ( ) 氢氧化镁 ( ) 钾、钠、铵、硝盐全溶 氯化物中银不溶氯化银 ( ) ;硫酸盐中钡不溶硫酸钡 ( ) 碳酸盐中钙和钡碳酸钙()碳酸钡() 2.复分解反应中常见沉淀:五白一蓝一红褐 白色沉淀:。 蓝色沉淀:。红褐色沉淀:。 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是:。 3.复分解反应中常见气体 (1)碳酸盐遇酸生成酸性气体。 (2)铵盐与碱溶液生成碱性气体。

聚焦济南直击学考——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1下列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反应的说明理由。 (1) CaCO 3+ HCl (2) NH 4NO 3+Ca(OH)2 (3) K 2SO 4+ NaNO 3 (4) Mg(OH)2 + HCl (5) CaCl 2+ AgNO 3 (6) BaCl 2 + NaOH (7) Fe 2O 3 + NaOH (8) Fe 2O 3 + HCl (9)BaSO4 + Na 2CO 3 小组讨论2请推断下面各小题中A 、B 、C 分别是什么物质或含有什么离子。 练习: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A 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Mg(OH)2、CuCl 2、NH 4NO 3、 (NH 4)2SO 4、 CuO 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稀硝酸 硝酸银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B C 白色沉淀 变蓝 沉淀不溶解 稀硝酸 氯化钡溶液 B C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稀硝酸 稀硫酸 通入澄清石灰水 B C 白色沉淀 变浑浊 沉淀不溶解 澄清石灰水 滴加稀盐酸 A 无色气体B 变浑浊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香山中学杜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判断化合物之间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得出常见化合物之间发生反应的实质。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复分解反应的定义(课件展示) AB+CD=AD+CB 2.师谈话引入(略) 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新授 1.提出问题: 复分解反应的类型有哪些,是不是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 2.生分组讨论,并指名交流。 3.师总结,课件展示 4.师生共同探究各类型的发生条件:课件展示 类型一:酸+ 碱→盐+ 水 注:该类反应大部分情况均可进行 HCl + NaOH == NaCl + H2O;Cu(OH)2 + 2HNO3 == Cu(NO3)2 + 2H2O; H2SO4 + Ba(OH)2 == BaSO4↓+ 2H2O;

类型二:酸+ 盐→新盐+ 新酸 这种反应类型包括两种: A.酸与碳酸盐反应。 酸+ 碳酸盐→新盐+ 二氧化碳+ 水 2HCl + CaCO3 == CaCl2 + CO2↑+ H2O;H2SO4 + Na2CO3 == Na2SO4 + CO2↑+ H2O; 2HNO3 + CuCO3 == Cu(NO3)2 + CO2↑+ H2O; B.特殊盐与酸反应产生沉淀, 可溶性的酸和盐反应生成不溶性的酸或盐。 HCl + AgNO3 == AgC l↓+ HNO3;H2SO4 + BaCl2 == BaSO4↓+ 2HCl 类型三:碱+ 盐→新碱+ 新盐 条件:反应物都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 如:CuSO4+ 2NaOH == Cu(OH)2↓+ Na2SO4;Na2CO3+ Ca(OH)2= CaCO3↓+ 2NaOH; MgSO4 + Ba(OH)2 == Mg(OH)2↓+ BaSO4↓ 类型四:盐+ 盐= 两种新盐 条件:反应物都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 如:CuSO4 + Na2CO3 = CuCO3↓+ Na2SO4;NaCl + AgNO3 = AgCl↓+ NaNO3 类型五:酸+ 金属氧化物→盐+ 水 注:该反应大部分情况都能发生 2HNO3 + CuO == Cu(NO3)2 + H2O;3H2SO4 + Fe2O3 == Fe2(SO4)3 + 3H2O; 6HCl + Al2O3 == 2AlCl3 + 3H2O; 三:知识盘点,课件展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复分解反应怎样才能发生呢?从反应物和生成无物2方面讨论。 (反应物:有酸酸必溶,无酸盐碱溶;生成物有气体、沉淀、水三者必居其一)四:巩固提高 1.练习:完成下列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1).BaCl2+H2SO4= (2).Na2CO3+ HCl= (3).K2SO4+HCl— (4).FeCl3+ NaOH= (5).KCl+AgNO3= (6).K2SO4+NaNO3— (7).Fe(OH)3+ HNO3=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优秀教学设计

第十一单元章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二课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学生学会判断一些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并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对具体复分解反应的探究,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使用方法。 2.以问题解决过程为线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概念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增长知识,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美丽的复分解反应”: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板书] 第二课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 哪些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1)治疗胃酸过多常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3)工业上用盐酸除铁锈 (4)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5)工业上用熟石灰和纯碱制烧碱 2.复分解反应包括: 酸 + 碱 —— 盐 + 水

举例:HCl + NaOH = NaCl +H2O 酸+ 金属氧化物—— 盐+ 水 举例:CuO + H2SO4 = CuSO4 + H2O 酸+ 盐—— 新酸+ 新盐 举例: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碱+ 盐—— 新碱+ 新盐 举例: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盐+ 盐—— 新盐+ 新盐 举例: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二、讲授新课 复分解反应一般发生在酸、碱、盐之间,那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进行学习。 [板书]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探究一】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的反应(学生分组动手实验,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结合实验并填写P75相关表格并思考以下问题: 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 现象 化学方程式 讨论 1.上述两个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共同之处? 2.前面学过的酸碱中和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中,相同的生成物是什么? 3.碳酸钠、碳酸钙等含碳酸根的盐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可以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 可以结合复习导入中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归纳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酸碱盐之间相互发生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那么是不是酸碱盐相互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为此设置实验探究二。 【实验探究二】请判断:稀硫酸与下表中的4种化合物溶液能否反应(学生分组动手实验,观察现象) 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表格的填写,并观察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加深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先做完实验的两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板演化学方程式)

复分解反应及应用练习题

1.(2019?昭平县一模)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的是() A.硫酸和烧碱溶液B.铝和硫酸铜溶液 C.氧化铁固体和盐酸D.碳酸钾溶液和硝酸钠溶液 2.(2019?九龙坡区模拟)下列各组变化中,后者一定包括前者的是() A.化学变化、物理变化B.还原反应、置换反应 C.氧化反应、化合反应D.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3.(2017秋?章丘区期末)金属La(镧)的活动性比锌强,它的氧化物为La2O3,其对应碱为La(OH)3难溶于水,而LaCl3可溶于水,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难以直接反应而制得LaCl3的是() A.La+HCl B.La2O3+HCl C.La(OH)3+HCl D.La(OH)3+MgCl2 4.(2015?雨花区二模)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的是()A.NaOH、HNO3、BaCl2B.Na2SO4、MgCl2、KOH C.Na2CO3、K2SO4、HCl D.H2SO4、NaCl、Cu(NO3)2 5、【2020临沂模拟改编题】下列物质混合后能够反应,且有明显现象的是() A.向氧化铁粉末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B.向稀硫酸中滴入稀氢氧化钾溶液 C.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D.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氯化钡溶液6.(2019·枣庄)下列四种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Cu2+、SO2-4、Ag+、Cl-B.H+、Na+、K+、NO-3 C.H+、Ba2+、NO-3、CO2-3D.Mg2+、Cl-、OH-、Na+ 7.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粗盐B.溶解粗盐 C.过滤粗盐水D.蒸干滤液8.(2019?益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过程中,涉及到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教程文件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

第3节生活中常见的盐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判断化合物之间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得出常见化合物之间发生反应的实质。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反应属于何种反应类型 1.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 =K2MnO4 + MnO2+ O2↑ 2.铁和硫酸铜溶液 CuSO4+Fe=FeSO4+Cu 3.稀盐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Na2CO3+2HCl=2NaCl+H2O+CO2↑

4.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Na2CO3+Ca(OH)2=2NaOH+CaCO3↓ 以上4个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 【提问】那3和4分别属于何种反应类型呢?今天我们就要给大家介绍初中化学的第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复分解反应。 板书: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请大家打开课本74页找到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并勾画。 一.复分解反应(PPT课件展示) 1.定义:在溶液中,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表达式:AB+CD=AD+CB 3.特点:化合物双交换,里应外合价不变。 【提问】下面请大家看看这个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 HCl + AgNO3== AgCl↓+ HNO3 CuSO4 + BaCl2 == BaSO4↓+CuCl2 【学生讨论】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征分析,中和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呢?【分析总结】根据中和反应的特点,反应物酸和碱属于化合物,交换成分后生成的盐和水仍然属于化合物,因此,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过渡】通过以上的讨论可知,酸、碱和盐之间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那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之间均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 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先请大家完成白板上的化学方程式:

中考专题: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中考专题: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一、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1、反应物溶于水,若不溶于水能但能溶于酸的物质与酸也可能反应。 2、生成物中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例、(xx宜昌)下列物质在溶液中组内两两之间都能互相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硫酸铜氯化钙硝酸钠 B、硫酸碳酸钾氢氧化钡 C、氯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钾 D、盐酸硝酸钾氢氧化锌答案:B 二、复分解反应的应用应用一:判断物质或离子能否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物质相互间不反应或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就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H+与OH- 2、生成气体不能大量共存:H+与CO32-、OH- 与NH4+ 3、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l-与Ag+、SO42-与Ba2+、OH- 与 Fe3+、Cu2+、Mg2+ 等、 CO32-与 Ca2+、Ba2+、Ag+ 等例: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Cl3 、Na2SO4 、HCl B、NaOH 、NaCl 、HNO3 C、MgSO4 、NaNO

3、KOH D、Na2CO3 、KNO3 、HCl特别提醒:注意题中隐含的其它条件,如颜色、pH等答案:A 【中考链接】 1、(xx鄂州)下列几种离子在HCl、KOH、BaCl2三种溶液中都能存在的是() A、NH4+ B、Na+ C、SO42- D、OH- 2、(xx揭阳)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Na2CO 3、NaHCO 3、HClBNaCl、AgNO 3、HNO3CKNO 3、KCl、NaOHDNaOH、BaCl 2、H2SO 43、(xx湖北)完成对四组无色溶液成分探究后,小江记录了以下四组数据,其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H2SO4 Na2SO4 KNO3 B、 CuSO4 H2SO4 NaCl C、NaOH NaCl HCl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1)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及应用——学案 【学习目标】: 1.加深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 2.了解复分解反应微观实质,巩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学会解决化合物之间能否反应、离子共存、除杂质、物质鉴别等问题【知识回顾】 1酸的通性(并书写一个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方程式反应类型(1)酸溶液能与反应: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2)酸+ = (3)酸+ = (4)酸+ = (5)酸+ = 2碱的通性(并书写一个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1)碱溶液能与反应: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2)碱+ = (3)碱+ = (4)碱+ = 3盐的性质(并书写一个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1)盐+ = (2)盐+ = (3)盐+ = (4)盐+ = 4碱盐的溶解性 可溶性碱(五个) 不溶性碱(六个) 不溶的盐酸盐不溶的硫酸盐其他均可溶可溶的碳酸盐 不溶的碳酸盐

5复分解反应定义: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6选择合适的化学式填写在横线上。 (1)+ Na2CO3= NaOH + (2)+ HCl = CO2↑ ++ (3)Ca(OH) 2+ = CaCO3↓ + (4)+ H2SO4= Na2SO4+ (5)BaCl2+ = BaSO4↓ + (6)NaCl + = AgCl↓ + (7)CuO + = CuSO4+ (8)Al(OH) 3+ = AlCl3+ 7.从H2SO4、BaCl2、NaOH、CuSO4、NaCl、CaCO3这五种物质中,选出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酸+ 碱: ②酸+ 盐: ③碱+ 盐: ④盐+ 盐: 【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1.NaOH溶液和稀HCl反应 反应前溶液中的粒子:反应后溶液中的粒子: 反应方程式: 2.Na 2CO 3 和稀HCl反应 反应前溶液中的粒子:反应后溶液中的粒子:反应方程式: 3.BaCl 2与Na 2 SO 4 反应 反应前溶液中的粒子:反应后溶液中的粒子:反应方程式: 实质:

判断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1、判断下列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能反应的写出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1、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 2、氢氧化钾溶液和硝酸铜溶液 3、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4、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5、硝酸钠溶液和硫酸化钡溶液 6、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硫酸 7、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8、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9、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10、碳酸钙和稀盐酸 应用一:判断物质或离子能否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物质相互间不反应或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就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H+与OH- 2、生成气体不能大量共存:H+与CO32-、OH- 与NH4+ 3、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l-与Ag+、SO42-与Ba2+、OH- 与Fe3+、Cu2+、Mg2+等、 CO32-与Ca2+、Ba2+、Ag+等 例题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Cl3、Na2SO4、HCl B.NaOH 、NaCl 、HNO3 C.MgSO4、NaNO3、KOH D.Na2CO3 、KNO3、HCl 特别提醒:注意题中隐含的其它条件,如颜色、pH等 【中考链接】 1、【08年宿迁】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Fe3+、Na+、OH-+、SO42-、Cu2+、NO3- 、K+、SO42-、Na++、Cl-、CO32-、Na+ 2、【08年苏州】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Ca2+、CO32-、OH- +、SO42-、Cl-、OH- +、H+、Cl-、OH- +、NH4+、NO3-、OH- 3、【08年揭阳】下列各组物质,能共同存在于水溶液中的是() 、Na2SO4、Ca(OH)2、CuSO4、NaNO3 、BaCl2、K2SO4、K2CO3、NaNO3 应用二、除杂 除杂的方法:①根据溶解性②化学试剂法:将杂质变成气体或沉淀 化学试剂法除杂质遵循的原则:选用的试剂只和杂质反应,且不带入新杂质。 例题2:选用何种试剂除去Na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Ba(NO3)2杂质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教学内容

第3节生活中常见的盐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判断化合物之间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得出常见化合物之间发生反应的实质。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反应属于何种反应类型 1.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 =K2MnO4 + MnO2+ O2↑ 2.铁和硫酸铜溶液 CuSO4+Fe=FeSO4+Cu 3.稀盐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Na2CO3+2HCl=2NaCl+H2O+CO2↑ 4.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Na2CO3+Ca(OH)2=2NaOH+CaCO3↓ 以上4个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 【提问】那3和4分别属于何种反应类型呢?今天我们就要给大家介绍初中化学的第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复分解反应。 板书: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请大家打开课本74页找到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并勾画。 一.复分解反应(PPT课件展示) 1.定义:在溶液中,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表达式:AB+CD=AD+CB 3.特点:化合物双交换,里应外合价不变。 【提问】下面请大家看看这个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 HCl + AgNO3== AgCl↓+ HNO3 CuSO4 + BaCl2 == BaSO4↓+CuCl2 【学生讨论】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征分析,中和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呢?【分析总结】根据中和反应的特点,反应物酸和碱属于化合物,交换成分后生成的盐和水仍然属于化合物,因此,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过渡】通过以上的讨论可知,酸、碱和盐之间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那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之间均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 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先请大家完成白板上的化学方程式: 1. Na2CO3+Ca(OH)2= CuSO4+2NaOH= 2. CaCO3+2HCl= NaHCO3+HCl= 3. H2SO4+2NaOH= 2HCl+Ca(OH)2= 【练习】学生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指名交流每组反应的共同点。 【总结】课件展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通过前面的几组练习,我们发现产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而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时,酸碱盐之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拓展】一般来说像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等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的盐溶液与盐酸反应都有气体生成。水的生成发生在酸碱中和反应中。沉淀的生成则要根据书上114页酸碱盐溶解性表进行判断。 【复习】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口诀: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学案 1、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双交换,价不变 3、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 4、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①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酸+ 碱= 盐+ 水(中和反应) 酸+ 金属氧化物= 盐+ 水 ②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酸+碳酸盐=盐+水+二氧化碳(CO2↑) 碱+铵盐=盐+水+氨气(NH3↑) ③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酸+盐=新酸+新盐碱+盐=新碱+新盐盐+盐=两种新盐 注:碱和盐、盐和盐反应要求反应物可溶于水 5、常见的八大沉淀和常见有颜色的离子 AgCl、BaSO4 与酸不反应CaCO3、BaCO3、MgCO3、Mg(OH)2 均为白色 Cu(OH)2 蓝色Fe(OH)3 红褐色 Cu2+ 蓝色Fe3+ 黄Fe2+ 浅绿色MnO4- 紫红色 6.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离子共存 H++ OH- =H2O 2H+ + CO32- = H2O + CO2↑H+ + HCO3- = H2O + CO2↑ NH4+ + OH- = H2O + NH3 ↑Ag+ + Cl- = AgCl ↓ Ba2+ + SO42- = BaSO4↓ Ca2+ + CO32- = CaCO3↓ Ba2+ + CO32- =BaCO3↓Mg2+ + CO32- =MgCO3↓ Mg2+ + 2OH- = Mg(OH)2↓Cu2+ + 2OH- = Cu(OH)2 ↓ Fe3+ + 3OH- = Fe(OH)3 ↓ 【热身练习】请补充完整符合生成物条件的常见反应方程式: (1) 生成水: ① NaOH + HCl = 。② Fe2O3 + H2SO4 = 。 (2) 生成气体: Na2CO3 + HCl = 。 (3) 生成沉淀: ①NaOH +CuSO4 = 。② Na2CO3 + Ca(OH)2 = 。应用一:离子共存问题 1、下列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CO32-、Cl-、Na+ 、H+ B. K+、SO42-、Cu2+、OH- C. Cl-、K+、SO42-、Na+ D. Ca2+、Cl-、CO32-、Na+ 2、下列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共存的是() A. NaOH 和CuSO4 B. H2SO4和Na2CO3 C. MgSO4和Ba(OH)2 D. NaCl 和KNO3 应用二:物质的鉴别 3、如何区分Na2SO4溶液和NaOH溶液? 4、用下列方法鉴别各组无色溶液,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 HNO3和KNO3(酚酞) B. HCl和NaCl(AgNO3) C.AgNO3和Na2SO4(BaCl2) D.Ca(OH)2和NaOH(Na2CO3) 应用三:物质的除杂 5、怎么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