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栽培的起始及演化

中国葡萄栽培的起始及演化
中国葡萄栽培的起始及演化

欧洲种葡萄(Vitis viniferaL.)是世界上人工驯化栽培最早的果树种类之一。据德?康多尔(AP.de Candolle)和瓦维洛夫(Н.И Вавилов )的考察资料,南高加索与中亚细亚的南部,以及阿富汗、伊朗、小亚细亚邻近地区是栽培葡萄的原产地。大约5000~7000年以前,葡萄就广泛地栽培在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约3000年以前,葡萄栽培业在希腊已相当兴盛,以后它向北沿地中海传播至欧洲各地,向东沿古丝绸之路传至新疆和中国内地,再传到东亚各国。对中外考古资料的研究证实了葡萄传布和演化的过程与结果。

1 我国葡萄栽培的起始

1.1 我国栽培欧洲种葡萄最早的地方是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区域。

英籍匈牙利人马克? 奥里尔?斯坦因在对今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以北古精绝国遗址——尼

雅古城考古发掘中发现,公元1~

3世纪民居内有多处果园和葡萄

园的遗址。在其《西域考古图记》

一书中第四十九图展示了“尼雅

废址之古代葡萄园”情景,并有

记述:“对于此地所起大变动的证

据是在离小桥不远……一片低地

之中,找到一所很大而保存很好

的果园遗址。各种果树同葡萄架

的行列都很整齐,虽已死去16个

世纪,犹罗罗清,可以考见”。

另书中还记述了对尼雅遗址中N.

XXIX的一处废宅的考察发现:

“其外面、院子或果园的防护篱笆

以内,遗留着卷绕的葡萄枝,它

们无疑曾蔓生于此”,并绘制了房

址平面图,标出葡萄园在该遗址

的东北与西南两处位置。以上考

证说明:葡萄在当时已不止是在

庭院内种植,而是在成片果园内

栽培并有一定的规模。

我国考古工作者的考古结果

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地区葡萄栽

培历史的久远。1959年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博物馆南疆考察队也对

尼雅遗址进行了考察[1],在编号

为59MN0010房舍内,出土毛织

品三种残片,一种是人兽葡萄纹

彩,……图案中有深目高鼻人像、

虎、鹿等动物头形,有成串的葡

萄、叶藤和小花丛纹饰,出土时

图案清晰,色泽艳丽。在另一座

59MNM001号东汉初期夫妻合葬

墓中出土的女式绮纹长棉袄的领、

袖口以及两肩垂腰处均镶有“图

案为葡萄、花树、人鸽、骆驼、雄

狮、鹿(或牛)等人兽花鸟”;在

同一墓室内的一件腊缬棉布单左

侧,绘有半身供养人像一躯,供

养人裸体露胸,颈和臂间满佩璎

珞,头后有背光,双手捧着一件

尖长状容器,内盛葡萄供品,侧

身向右;另在一件黑陶瓶肩部也

刻有葡萄纹图案。在1988~1996

年中日合作尼雅遗址考察中,于

1995年发掘的一号墓地中发现:

“极度干燥的环境不仅使墓地内人

身完好,锦被衣物如新,其它随

殉文物也都似入土当年。木盆中

无一例外均置羊腿,随插小铁刀,

中国葡萄栽培的起始及演化

杨承时

(新疆农业科学院,乌鲁木齐 830000)

编者按:中国葡萄专家杨承时,在历时多年的环塔里木盆地考察后,经过对大量中外考古资料和文物的整理和研究,首次在我国系统的阐述了中国葡萄栽培的起始和演化过程。此文不但将我国葡萄栽培历史向前推进了几百年,而且也丰富了中国葡萄酒文化新的内涵。

摘要:对中外考古资料研究表明,我国栽培欧洲种葡萄最早的地方是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区域,推断该地栽培葡萄历史在2300~2400年以上;我国内地引种欧洲种葡萄时间不早于公元前119年;文章概述了葡萄在我国和新疆境内的传播和演化过程。

木碗内可见干缩了的葡萄、梨、糜谷饼”[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1983~1984年发掘和田洛浦县山普拉古墓报告中记载:在M01墓坑出土织物上有葡萄图案,葡萄纹有条状变形的,也有独体的。考古人员参考14C测定年代和随葬器物年代,推算距今2295±75至距今2000年左右之间〔3〕。此古墓属古于阗地界,系古丝绸之路南道必经之地。

综上所述,在公元1~3世纪,古精绝国已有相当规模的葡萄栽培,加上葡萄已在属于文化范畴的织物、随葬品中占有一定的位置,说明这一地区葡萄栽培的开始年代应早于当时。据王炳华对尼雅考古百年历史的资料进行综合考证认为:“可以初步结论,尼雅遗址在西汉或西汉以前已经是一处有相当人口居住活动的小型绿洲”[2]。因此可以认定,最晚在西汉初期葡萄已引进尼雅及附近地区进行栽培。

另据《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这是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派张骞(公元前138年)通西域见闻之记录,说明当时大宛(即今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左右地区葡萄栽培与酿酒已具相当规模。而同一书中对大宛左右的邻近国也有明确记述:“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于阗”。而、于阗正是大宛东部古丝绸之路在新疆境内的重镇,因此可推测,在古大宛时期葡萄已东

传入新疆。

国外考古学家提供的考古证

据更进一步证实中亚葡萄业的兴

旺和东传的可能性。前苏联考古

学家在南土库曼和乌兹别克境内

公元前4世纪前后的居民点遗址

上均发现了葡萄核,并在阿什哈

巴德附近的旧尼萨古城遗址中发

现2800件左右酒瓶碎片,这些碎

片均系贝壳,上有铭文说明酒的

酿造、贮藏和赋税等等[4],说明葡

萄栽培与酿酒己处于十分发达时

期,具有东传的物质基础,而罗

马地理学家斯脱拉波(公元前

64~公元21年)引希腊史学家亚

波罗多刺斯的记载,公元前3世纪

大夏国王拓土至赛里斯(丝国)

[5],说明古丝绸之路已畅通,又为

葡萄栽培及酿酒东传提供了条件。

根据对以上考古物证和资料

考证的综合分析,说明我国新疆

引进和栽培葡萄应当在公元前4~

3世纪,已有2300~2400年以上的

历史。

1.2 我国内地葡萄引种和栽培始

于西汉。

《史记?大宛列传》载:“宛左

右以蒲陶为酒…,俗嗜酒,马嗜

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

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

又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

种蒲陶苜蓿极望”;《汉书?西域

传》载:汉武帝“又发使十余辈抵

宛西诸国求奇物,因风谕以伐宛

之威。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

二匹,汉使采蒲陶目宿种归。天

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

陶目宿离馆旁极望焉”;《齐民要

术》载:“汉武帝使张骞至大宛,

取蒲陶实,于离宫别馆傍尽种

之”。做为通西域的汉使张骞何时

将葡萄种子引入内地,可从《史

记?大宛列传》中对其通西域的

经历中找出结论。张骞于公元前

138年奉命带领百余人出使大月

氏,经陇西时被匈奴拘留10多年,

后与随从逃走至大宛、康居,抵

大月氏。公元前128年取道南山,

欲经羌中(今青海)归国,中途又

被匈奴扣留。公元前126年回到长

安时仅剩2人。 在这种情况下引

种葡萄、苜蓿的可能性不大。公

元前119年张骞奉命第二次出使

西域,并派汉使抵大宛等国,这

时从大宛引入葡萄是可能的。因

此,我国内地葡萄引种栽培起始

时间应不早于公元前119年。

2 我国葡萄栽培的演化

2.1 新疆葡萄栽培的演化

新疆的葡萄不但是我国葡萄

栽培历史的一部分,而且影响着

我国葡萄的历史发展进程。从葡萄

传入我国至今,新疆始终占据我国

葡萄栽培的首要位置。

葡萄传入新疆后,由于塔里

木盆地周边的气象条件与中、西

亚相似,加之绿洲内水、土条件

优越,因此得以与古代精绝国几

乎同时期的迅速扩大栽植。据《汉

书?西域传》载:“且末国王治且

末城……有蒲陶诸果,西通精绝

二千里”;《后汉书?西域传》载:

“伊吾之地宜五谷、桑、麻、蒲陶”,

可见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塔里木

盆地南、东部一带已有葡萄栽培。

公元1~3世纪流行于新疆鄯

善、于阗、精绝、龟兹的卢文

书大量地记录了这一时期葡萄发展的状况:据T?贝罗撰、王广智译《新疆出土 卢文残卷译文集》中419号文书载:“此一有关向菩地及菩达取(购买)之葡萄园一所之文件,由……及僧伽色利妥为保存”;655号文书载:“尚有葡萄园一所。园内种有13葡萄之apacira”;586号文书载:“彼愿将内有15sujada之葡萄园一所以及地上之树卖给司书罗没索蹉。给马一匹,双方同意并作了决定。从今以后,司书罗没索蹉对该葡萄园有权支架、拆架、剪葡萄、饮(酒)、交换、出卖……”,随着葡萄栽培的兴盛,且末、精绝一带葡萄酿酒业也随之发展并达到相当规模。据329号文书载:“现在且末酿酒业盛行,当此谕令到达汝处时,务必即将五(?)驼(所能驮载)之酒交左尔格耶,日夜兼程送来,……此酒务必于4月5日运至且末”[6];587号文书载:“作为该地价之酒6希及谷物10希,皆己当诸证人面付清”;169号文书中在一张酒帐单中,写明了拖欠酒帐的即有太侯、税吏、百户等不同身份的30余人;567号文书载:“……仓库内有酒和皇家专用之酒,这些酒应有苏耆耶和波耆沙赔偿,并征收以前欠下的酒债,至于新欠酒债和苏焉耶无关,应由其他税监征收”。可见当时葡萄栽培与产品葡萄酒,已是社会经济中的收益支付、抵贷、流通交易、税收等重要物资,其生产规模和发达程度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晋书?载记第二十二?吕光》

载:吕光(后凉主,公元368~399

年)“又进攻龟兹城(今新疆库

车)…光入城…家有蒲陶酒,或

至千斛,经10年不败,士卒沧没

酒藏者继矣”;又据新疆博物馆考

古队1958年发掘龟兹古城的哈拉

墩时(汉魏时期),出土33个陶缸,

排列整齐,似为酒窖[7]。这证明公

元2~3世纪,塔里木盆地北缘,葡

萄栽培与酿酒也达到一定规模。

魏晋之后,随着精绝等一些

绿洲葡萄种植区的萎缩和葡萄栽

培的继续东进,以及新疆与内地

政治、经济交往逐渐紧密,距内

地最近的吐鲁番盆地开始发展成

新疆乃至全国的重要产区。据李

志超等撰《吐鲁番葡萄》(1988

年)书载:十六国北凉时(公元

424~441年)吐鲁番古墓(382

号)出土的官方文件“功曹条任

行水官文书”中提到较多的官吏

专管灌溉葡萄用水;北魏(公元

463年)民间记事文物中记述了农

家栽培葡萄面积和风虫对葡萄的

危害〔8〕。《太平广记》载:南朝梁

大同年间(公元535~546)高昌

国遣使到金陵(南京)献葡萄干、

冻酒;麴氏高昌时期(公元500~

640年),征收葡萄园的“租酒”为

数甚巨,一件入酒帐记下“后入

酒九百七十三斛”之多,还从高

昌古城遗址中发掘出酿酒的作坊、

酒坛残片。

另据张南考证〔9〕:“唐代以

后,在整个塔里木盆地各绿洲城

国葡萄种植都已普遍。玄奘在《大

唐西域记》里记述:在阿耆尼国(焉

耆)、屈支(龟兹,今库车)、怯沙

(疏勒,今喀什)、斫句迦(今叶城

一带)、瞿萨旦那(于阗)诸地以

葡萄为主的果木园林都很发达。

2.2 内地葡萄栽培的演化

葡萄栽培及酿酒向东传入内

地是从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以

官方为主的跨越式引入至陕西,

二是以民间为主的渐进式东传。

但二者均是进玉门关,过甘肃河

西走廊,经陇坂高原传入陕西。

汉魏之际的药物学著作《本

草经》载:“葡萄生五原、陇西、

敦煌”;《剧谈录》 载:“汉时,凉

州富人好酿酒,多至千余斛,积

至十年不变”[10];又据魏文帝(公

元220~226年)《凉州葡萄诏记》

载:“凉州葡萄味长汁多…酿以为

酒,甘于米曲,善醉易醒”,可见

早在汉代,葡萄东传已途经甘肃

并在此地栽培发展。

葡萄从西域引入长安后,开

始是在皇宫苑林中做为珍奇花果

栽培。汉魏之际,逐向长安周边

引种扩栽并流入民间,成为一种

经济作物。[11]魏文帝曹丕在《示群

臣诏》中载:“中国珍果甚多,且

复为葡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馀

暑…”。这一时期,随汉王朝政治

形势东迁,葡萄传入中原大地。据

《洛阳伽蓝记》载:南北朝时,白

马寺前“柰林葡萄异于余处,枝

叶繁衍,子实甚大。柰林实重七

斤,葡萄实伟于枣,味且殊美,冠

于中京”。

山西、陕西两地一水之隔,据

《山西清徐县志?林果业》载:“汉

朝时,马峪边山一带有一姓王的

皮货商人,从大西北贩皮货,带回

葡萄枝条在当地栽植成功后栽培

渐广”,可见,汉通西域后,各地

民间贸易直接与西域交流渐广,这已成为汉代葡萄东传入晋的途径之一。《唐书》载:“太原平阳皆作葡萄干,货之四方”,可见,唐代清徐已生产葡萄干并畅销内地。

我国葡萄与葡萄酒发展在唐代达到鼎盛时期。据陈习刚考证:“唐十道中种葡萄的达九道,只有岭南道未见葡萄种植的记载。唐时葡萄种植己分布于我国的西域、西北、北方、关中、河朔、西南(包括南诏)、吐番、甚至淮南地区,尤其是西域、河西、河东的太原地区以及长安、洛阳两京之地,在唐时已是葡萄的重要产地”。唐之前,内地消费的葡萄酒均来自‘西域’,至“太宗破高昌,收马乳葡萄种于苑,并得酒法”[12]后,中原地区开始推广酿造葡萄酒并很快形成可观的生产规模。也正是唐朝经济发达,国力强大,将西域稳定地控制在本土之内,西域的葡萄酒才能源源不断地流入内地,促进了中原地区葡萄及酿酒业的发展[13]。

元朝建立后,在仍然大量向西域索取葡萄酒的同时,在内地如山西安邑、大同,河北宣宁、燕京以及江南扬州诸处开坊酿制葡萄酒,使之不但成为上流社会中最流行的饮用酒,就是普通百姓亦能饮用。[14]《至正集》卷二一《和明初蒲萄酒韵》诗:“汉家西域一朝开,万斛珠玑作酒材,真味不知辞曲蘖,

历年无败冠尊。殊方尤物宜充赋,何处春江更泼醅” ;忽思慧《饮膳政要》载:“葡萄酒益气调中,耐饥强志。酒有数等,有西番者(葱岭以西),有哈刺火者(今吐鲁番),有平阳、太原者”;

马可?波罗在《中国游记》中记

载:“太原府国的都城,其名也叫

太原府…那里有好多葡萄,制造

很多的葡萄酒…”,可见宋、元时

期葡萄与葡萄酒的发展比唐朝更

加兴盛。

由于欧洲葡萄不抗寒、不耐

旱,所以向我国北方地区的扩栽

需要相关技术与设施的支持,因

此传入北方的时期较晚。传入东

北大约在300~500年前[15];传入

内蒙则只有300年历史[16]。另据林

嘉兴考证:最早于清康熙12年(公

元1684年),台湾已引入欧洲种葡

萄,光绪21年(公元1895年)引

入美洲及欧美杂种。[17]明清时期,

由于中原地区白酒的兴起和对西

域控制力的减弱,以及西域地区

主张禁酒的伊斯兰教的影响力扩

大,葡萄酒生产及东输趋势缓退

下来,致使我国葡萄栽培及葡萄

酒生产一直低于较低水平,直至

近代。

参考文献

[1] 尼雅遗址的重要发现.新疆文

物考古新收获.新疆:新疆人民出

版社,1995

[2] 王炳华.尼雅考古百年.西域考

察与研究续编.新疆:新疆人民出

版社,1998

[3] 洛浦县山普拉古墓发掘报告.

新疆考古新收获.新疆:新疆人民

出版社,1995

[4] 弗鲁姆金著,黄振华译.苏联

中亚考古,1981

[5] 张星粮著.中国交通史料汇编,

1930年赤贞(G.F.Hudson)著.欧

洲与中国,1931

[6] 林梅村著.沙海古卷.北京:

1988年文物出版社,1988

[7] 龟兹古城的调查和哈拉墩的发

掘.新疆考古三十年.新疆:新疆人

民出版社,1983

[8] 李志超等著.吐鲁番的葡萄.新

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9] 张南.古代新疆的葡萄种植与

酿酒业的发展.新疆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1993(21)

[10] 何永基.甘肃武威的葡萄.中外

葡萄与葡萄酒(特刊),1999

[11] 仲高.丝绸之路上的葡萄种植

业.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1999(27)

[12] 陈习刚.唐代葡萄种植分布.湖

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28)

[13] 钱易著.南部新书(丙卷)

[14] 王赛时.古代西域的葡萄酒及

其东传.新疆地方志,1998

[15] 贺普超、罗国光著.葡萄学.北

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16] 王丽雪.内蒙古的葡萄栽培.中

外葡萄与葡萄酒(特刊),1999

[17] 贺普超等著.葡萄学.北京:中

国农业出版社,1999

[18] 杨承时.新疆的葡萄.中外葡萄

与葡萄酒(特刊),1999

[19] 林嘉兴.台湾葡萄栽培的回顾

与现状.中外葡萄与葡萄酒(特

刊),1999

葡萄栽培管理技术

葡萄栽培管理技术 一、葡萄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葡萄是喜温植物。初春气温10oC开始萌发,温度越高,发芽越快。开花期以25-30oC为宜,遇低温(15oC以下)、雨雾、旱风,则授粉受精不良,造成大量落花落果。7-9月为浆果成熟期,如温度不足则浆果着色不良,含糖分降低,甚至不能充分成熟。当地是否能满足葡萄果实充分成熟的温度,通常以积算温度参考。如“世峰”的成熟积温(由开花期到成熟期日平均温度逐日累加的总和)是2564oC,其开花期到成熟期为102日。2、葡萄喜光性强。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叶片厚而深绿,光合作用强,植株生长壮实,花芽着生多,浆果含糖量高而甜美,产量高。 3、湿度不易过大。开花前降雨多,新梢生长过旺,消耗植株贮藏养分;花期多雨,受

精不良,造成落花;果实肥大期到成熟期多雨,光线不足,糖度低下,着色不良,品质低劣,且容易裂果。高温多雨潮湿也是葡萄病害增多的主要原因。 二、葡萄栽植方式1、育苗后移植。扦插、压条和嫁接是葡萄常用的育苗方法。其中以扦插法最简单,使用最普遍。现将近年葡萄育苗的一些新方法介绍如下。(1)阳畦小塑料袋扦插蒲膜覆盖法。春季土温 10~15oC进行扦插时,将鸡粪、锯木屑、河沙、菜园土按配比混合作培养土,装入底部有小孔的小塑料袋,使培养土高15厘米左右,而后将三芽一段的葡萄枝条用清水浸泡一夜,轻轻插入培养土中,上端留一芽在塑料袋外面。灵而将塑料袋埋入土中,举世足水后,上面加盖薄膜,至成苗为止。与露天插育苗相比,此法具有如下好处:成苗早,

较露天扦插提早将近一个月;成活率高,达95%以上,而露天扦插一般仅为80%左右,节省浇水的劳力;占地少。(2)绿枝扦插。6月份从当年的新梢或副梢上,截取半木质化的2-3节长的枝条,进行绿枝扦插。除插条的顶端保留1片绿叶(叶片较大可剪去一半)、其他节留1段叶柄外,扦插与管理均与硬枝扦插相同。(3)水催根。6月,剪取当年生蔓(下端带一节或两节二年生蔓);插入盛大半瓶水的罐头瓶中,取牛皮纸或塑料薄膜剪成瓶口大小的圆形,并剪一刀至圆心,然后把葡萄蔓夹在剪口中间,再用胶布之类贴好;将插了葡萄蔓的瓶移入较暖和的房间或厨房,15天左右出根,便可移到肥沃疏松的土壤中。一般一年能催根2-3次,每次15天左右,一个罐头瓶能插8-10株苗,利用层架,一个房间可培育2000-3000瓶,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一课程,大陆地壳演化考试资料整理

要点1 陆壳的起源 1 地球的形成年龄和前寒武纪地质年表 地球形成年龄为45.67亿年 2 月球的启示 月球起源的三种学说 一、分裂说——认为月球原是地球赤道区的一部分。在太阳系形成初期,所有的行星都处在高温熔融且高速自转的状态。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有些部分被从行星上甩了出去,形成卫星。月球也是这么来的。但是据现代科学家们的模拟计算,地球诞生时的离心力只不过是现在的4倍,不可能将这么大质量的物质抛出去。分析月岩样本也能发现,月球和地球的化学成分有很大不同。 二、同源说——认为月球和地球是从同一块原始星云中分别凝聚成团诞生的。但是它也同样面临着化学成分不同这一难题。 三、俘获说——认为月球原来是一颗离地球不远的小行星,受地球引力吸引成为围绕它转动的卫星。这一说法较好地解释了上面的难题,但也存在着明显缺陷。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并不比月球大多少,要俘获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月球的年龄:通过地球与月球的对比,一般认为它们都形成于45-46亿年前后,月球最古老岩石4.456 Ga 月壳的组成:月壳辉长岩+苏长岩+斜长岩高地(4-4.4Ga),高地之间是月海玄武岩(3.8-3.3Ga),高地的岩石类型主要由斜长岩( Anorthosite )和辉长岩 ( gabbro )组成, 月球的结构核、幔、壳撞击构造:月海,就是陨石冲击坑,主要的岩石类型

为玄武岩 月球的演化:岩浆海学说:月球表面熔融成岩浆海(44亿年)~~~分异成三层壳慢结构:斜长岩层、富钛铁矿层、低钛橄榄辉石岩层(43亿年)~~~富钛铁矿层下沉至月幔(39-41亿)年 3 地球先有陆还是先有洋 地球最古老的物质锆石,~4.4Ga (Jack Hills, Australia) 地球最古老的岩石长英质片麻岩,~4.1Ga (Acasta, Canada) 最古老的成规模的陆壳:片麻岩+表壳岩,~3.8Ga (Greenland) 锆石-比较好的定年办法: 形成于岩浆、变质以及热液条件下 U和Th含量高、Pb含量低 重要的U-Pb定年矿物以及Lu-Hf同位素测定 有较高的封闭温度 可有岩浆生长环带和变质环带或交代环带 原位分析会得到多个年龄和不同阶段的信息 锆石形态学和地球化学是区分不同成因的锆石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合理的解释锆石年龄的地质意义 根据锆石的REE含量和长英质熔体和锆石之间元素的分配系数,可以估算母岩浆REE 含量。根据LREE富集HREE亏损的老锆石计算所得的熔体成分具有太古宙花岗岩的特征(TTG,Martin et.al.,2005)。如Jack Hills的锆石具有的稀土特征与Acasta片麻岩(TTG)相同(Hoskin,2005)。因此,Jack Hills锆石结晶于TTG类的长英质岩浆。 Jack Hills 锆石具有环边结构,指示在 4.4-4.0Ga之间经历了改造(重熔re-melting)。这也暗示Hadean大陆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可以被岩浆和沉积过程所改造氧同位素测量结果(d18O = 5.4 -15)计算所得其母岩浆氧同位素为d18O =7-11 (Mojzsis et al., 2001; Peck et al., 2001; Wilde et al., 2001)。从而认为这些锆石包含与液态水在地表或者近地表相互作用的地壳物质。这些数据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指示早在 4.4Ga的Hadean时期,液态水(海水?)可能存在于地球表面。另外,也指示在石榴石稳定域内,TTG类岩浆的起源来自于变玄武岩的含水熔体( Martin, 1986; Martin et al., 2005),暗示水圈的存在 总之,Jack Hills锆石说明早在4.4Ga就存在与TTG类似的大陆地壳并且在整个Hadean 时期被持续的产生和改造。地壳也是稳定的并足以经受陨石的冲击。另外,锆石氧同位素组成和Hadean地壳成分(TTG)都支持Hadean时期地球表面存在液态水,这也是讨论早期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强有力的根据。 Jack Hills 锆石年龄( 4404±8Ma)的意义 根据锆石的REE含量和长英质熔体和锆石之间元素的分配系数,可以估算母岩浆REE 含量。根据LREE富集HREE亏损的老锆石计算所得的熔体成分具有太古宙花岗岩的特征(TTG,Martin et.al.,2005)。如Jack Hills的锆石具有的稀土特征与Acasta 片麻岩(TTG)相同(Hoskin,2005)。因此,Jack Hills锆石结晶于TTG类的长英质

葡萄栽培新技术

葡萄栽培新技术 第一章概述 葡萄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一种传统水果,新疆的葡萄举世闻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持续增加,到2004年,我国的葡萄栽培面积达657万亩,居世界第六位,产量达534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其中鲜食葡萄量居世界首位,已经跻身葡萄大国的行列。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都把发展优质葡萄生产作为一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形成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途径。 第一节葡萄的分布与市场 一、葡萄广为分布的条件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从北到南横跨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几个不同的气候带,山、沟、滩、川均有分布,地形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伴随着气候的多样性,为葡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不同类型的栽培区,也使得品种区域化工作和品种选择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由于葡萄生长受活动积温和降雨量等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葡萄在长期的适应中形成了各自适宜的生长发育区域,为葡萄广为分布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 二、葡萄的产区分布 我国长期致力于葡萄研究的专家、学者们,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对葡萄生产 进行全国性的气候、土壤区划和品种栽培的调查与研究。按照生态条件的不同, 可将我国葡萄栽培区归纳划分为以下几个。 1、东北、西北冷凉气候葡萄栽培区 该区主要包括辽宁的丹东、沈阳以北、内蒙古、新疆北部山区,这是覆盖适 宜栽培区北线以北的地区。该区冬季气候严寒,冬季绝对最低温在 -30 ℃~-35℃,昼夜温差较大,﹥10℃年活动 积温仅为2200℃~2800℃。这一地区以抗寒性强的早熟和早中熟品种为主, 冬季较寒冷,栽培葡萄需要下架埋土防寒。该地区生长的葡萄含糖量较高, 着色较好,是我国鲜食品种生产基地之一。 2、华北及环渤海湾葡萄栽培区 该区主要包括京、津地区和河北中北部、辽东半岛及山东北部环渤海湾地区, 地势优越,背山环海。夏季炎热多雨,年降雨量500毫米~800毫米,集中 在7~9月。秋季天高气爽,﹥10℃年活动积温为3500℃~4500℃,无霜期180 天以上,是当前我国葡萄和葡萄酒生产的中心地区,鲜食葡萄、酿酒葡萄产 量均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地区的葡萄适种范围很广,为了充分利用 优良的自然优势,建议多发展优良的欧亚品种。 3、西北及黄土高原葡萄栽培区 该区时黄河泛区形成的冲击地带,即我国葡萄栽培历史最为悠久的地区和传 统优质葡萄生产区,同时也是目前全国葡萄栽培面积最大的地区,更是我国 葡萄产业最具发展前景的地区。 该区日照充足,生长季节较长,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活 动积温量高,﹥10℃年活动积温超过4700℃,降雨量偏少,在600毫升左 右,而且土层深厚。这种自然条件特别适宜发展优质葡萄生产,尤其是有利 于发展抗病性强、成熟期能避开阴雨的欧亚品种和无核品种的生长发育,同 时还可以发展部分欧美杂交种鲜食品种和制汁品种。 4 、秦岭、淮海以南亚热带葡萄栽培区

【免费下载】葡萄种植方法技术

葡萄种植方法与技术葡萄管理方法与技术 葡萄是见效最快的果树之一,具有高产、稳产等优势,在正常管理条 件下,一般无大小年现象,产量相当稳定。葡萄的种植效益较为可观。 为了更好的帮助广大果农朋友管理好葡萄,山东沂蒙苗木基地精心组 织优秀技术人员编制了葡萄管理指南,奉献给广大新老客户。山东沂 蒙苗木基地位于沂蒙山脚下的临沂市平邑县,现有葡萄5000余亩,品 质高,效益好,现推广优质鲜食葡萄种植管理技术。(山东沂蒙苗木 基地网站) 一、基本常识: 1、葡萄生育期150天—160天左右(育苗需30-40天左右),葡萄的 寿命和经济栽培年限一般可达30到50年, 2、葡萄的作用:葡萄果色鲜艳,汁多味美; 营养丰富:它含糖量10~30%,有机酸0.5~1.4%,蛋白质0.15~0.9%,无机盐0.3~0.5%,并含有多种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酿酒:葡萄除可制葡萄干和葡萄汁以外,也可酿酒;美化、遮荫:在住家顶 楼平台种植葡萄既可美化楼顶,还可遮荫; 4、庭院葡萄的合理安排: 1)如为庭院,可根据其面积的大小、光照条件、环境条件等,综合考 虑栽植葡萄和其他果树、花卉、林木、种植业或养殖的全面安排,合 理搭配,以便充分利用地面和空间。 2)若有宽敞的楼顶平台,除楼顶绿化(美化)和食用外,其遮荫的功

能占了很大的比例; 5、种植季节:气温在15-25℃之间的春季种植为宜,如3月初--4月进行;压条可于4月初开始; 二、准备工作: 1、选用良种:葡萄品种很多,如巨峰,藤稔,金手指等,它们成熟期早,适应性强,可根据当地的天气,果品的用途选用优质品种。 2、土层选择:选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其透气性好,地温回升快)土质为好。 3、整地:头年秋冬季节整地,整地前每亩浇施腐熟的肥1500千克 左右,再深翻土30厘米左右,将土敲细,整成宽80厘米、高50厘米的苗床。 三、葡萄管理及种植技巧: 定殖前施腐熟的基肥,覆土压实后浇足定根水,覆土深度到长根外,地上部分有3~4个芽眼。 1、施肥: 1)(南方可在3月中下旬、北方地区可在4月中下旬补施基肥)施优质农家肥50公斤—100公斤、尿素0.3公斤、过磷酸钙0.8公斤。施入的基肥要用土掺和,然后覆土。葡萄需肥量大,在冬季落叶或 萌芽前施基肥;追肥第一次在开花前施用; 2)追催芽肥:在芽眼开始膨大、气温稳定在10℃时,追施肥:按 植株大小,在根端附近开深30厘米—40厘米、宽30厘米的浅沟,

葡萄种植方法与技术

葡萄种植方法与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葡萄种植方法与技术 葡萄是见效最快的果树之一,具有高产、稳产等优势,在正常管理条件下,一般无大小年现象,产量相当稳定。葡萄的种植效益较为可观。 一、基本常识: 1、葡萄生育期150天—160天左右(育苗需30-40天左右),葡萄的寿命和经济栽培年限一般可达30到50年, 2、葡萄的作用:葡萄果色鲜艳,汁多味美;营养丰富:它含糖量10~30%,有机酸0.5~1.4%,蛋白质0.15~0.9%,无机盐0.3~0.5%,并含有多种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酿酒:葡萄除可制葡萄干和葡萄汁以外,也可酿酒;美化、遮荫:在住家顶楼平台种植葡萄既可美化楼顶,还可遮荫; 3、庭院葡萄的合理安排:1)如为庭院,可根据其面积的大小、光照条件、环境条件等,综合考虑栽植葡萄和其他果树、花卉、林木、种植业或养殖的全面安排,合理搭配,以便充分利用地面和空间。2)若有宽敞的楼顶平台,除楼顶绿化(美化)和食用外,其遮荫的功能占了很大的比例; 4、种植季节:气温在15-25℃之间的春季种植为宜,如3月初--4月进行;压条可于4月初开始; 二、准备工作: 1、选用良种:葡萄品种很多,如巨峰,藤稔,金手指等,它们成熟期早,适应性强,可根据当地的天气,果品的用途选用优质品种。 2、土层选择:选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其透气性好,地温回升快)土质为好。 3、整地:头年秋冬季节整地,整地前每亩浇施腐熟的肥1500千克左右,再深翻土30厘米左右,将土敲细,整成宽80厘米、高50厘米的苗床。 三、葡萄管理及种植技巧: 定殖前施腐熟的基肥,覆土压实后浇足定根水,覆土深度到长根外,地上部分有3~4个芽眼。 1、施肥:1)(南方可在3月中下旬、北方地区可在4月中下旬补施基肥)施优质农家肥50公斤—100公斤、尿素0.3公斤、过磷酸钙0.8公斤。施入的基肥要用土掺和,然后覆土。葡萄需肥量大,在冬季落叶或萌芽前施基肥;追肥第一次在开花前施用;2)追催芽肥:在芽眼开始膨大、气温稳定在10℃时,追施肥:按植株大小,在根端附近开深30厘米—40厘米、宽30厘米的浅沟,将肥混土埋入沟里,施后要浇水、覆土。3)幼果生长初期,以氮肥为主,适当施过磷酸钙和草木灰;4)果实开始着色时,以磷钾肥为主。合理浇水施基

葡萄种植管理方法与技术

葡萄种植管理方法与技术 一、基本常识 1、葡萄生育期150天—160天左右(育苗需30-40天左右),葡萄的寿命和经济栽培年限一般可达30到50年, 2、葡萄的作用:葡萄果色鲜艳,汁多味美; 营养丰富:它含糖量10~30%,有机酸0.5~1.4%,蛋白质0.15~0.9%,无机盐0.3~0.5%,并含有多种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酿酒:葡萄除可制葡萄干和葡萄汁以外,也可酿酒;美化、遮荫:在住家顶楼平台种植葡萄既可美化楼顶,还可遮荫; 4、庭院葡萄的合理安排: 1)如为庭院,可根据其面积的大小、光照条件、环境条件等,综合考虑栽植葡萄和其他果树、花卉、林木、种植业或养殖的全面安排,合理搭配,以便充分利用地面和空间。 2)若有宽敞的楼顶平台,除楼顶绿化(美化)和食用外,其遮荫的功能占了很大的比例; 5、种植季节:气温在15-25℃之间的春季种植为宜,如3月初--4月进行;压条可于4月初开始; 二、准备工作 1、选用良种:葡萄品种很多,如巨峰,藤稔,金手指等,它们成熟期早,适应性强,可根据当地的天气,果品的用途选用优质品种。 2、土层选择:选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其透气性好,地温回升快)土质为好。 3、整地:头年秋冬季节整地,整地前每亩浇施腐熟的肥1500千克左右,再深翻土30厘米左右,将土敲细,整成宽80厘米、高50厘米的苗床。 三、葡萄管理及种植技巧 定殖前施腐熟的基肥,覆土压实后浇足定根水,覆土深度到长根外,地上部分有3~4个芽眼。 1、施肥: 1)北方地区可在4月中下旬补施基肥,施优质农家肥50公斤—100公斤、尿素0.3公斤、过磷酸钙0.8公斤。施入的基肥要用土掺和,然后覆土。葡萄需肥量大,在冬季落叶或萌芽前施基肥;追肥第一次在开花前施用; 2)追催芽肥:在芽眼开始膨大、气温稳定在10℃时,追施肥:按植株大小,在根端附近开深30厘米—40厘米、宽30厘米的浅沟,将肥混土埋入沟里,施后要浇水、覆土。 3)幼果生长初期,以氮肥为主,适当施过磷酸钙和草木灰; 4)果实开始着色时,以磷钾肥为主。合理浇水施基肥后,浇1次水,使肥料渗入下层,以利葡萄的根系吸收; 5)控制肥水:一般在花前花后1周内,不宜浇水,待果坐稳后,方可浇大水,施大肥,以促进果实生长。多雨季节,会造成肥力流失。应据地块肥力流失情况和葡萄长势,酌加肥量,以“少吃多餐”方式,少施、勤施。

金手指葡萄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金手指葡萄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一、架势要求 金手指葡萄生长势较强,成花容易,适用于任何一种栽培模式。山东省鲜食葡萄研究所近几年分别做过小棚架、大棚架、单臂立架、双臂立架、T型架、双十字V型架、Y型架等多种试验,效果都可以。相比,Y型架效果最好。 “Y”型架的好处: (1)管理比较规范,果农容易掌握。(2)栽植密度较大,前期丰产性好。(3)带有棚架的性质,果实商品性好。(4)容易控制产量,提高品质。(5)三带(通风带、结果带、营养带)分布明显,便于机械化管理。(6)在高温多湿地区,便于避雨栽培。 “Y”型架的设计: (1)立柱高2.3至2.4米,地下栽0.5至0.6米,地上部分留1.8米。(2)分别在地上0.7米、1.2米、1.7米处绑3根长0.5 米、0.8米、1米的横木,要求两端等长,并在横木的两端顺行各拉一道铁丝,同时在地面0.5米处在立柱的两侧各拉一道铁丝。这样在立柱的两侧各有4根铁丝,完成架型。 二、土壤管理 加强土壤管理,经常中耕锄草、适时深耕,配合其它管理,一定能获得好的收成。土壤管理主要有深耕、中耕除草、间作、覆盖、生草等措施。 三、肥料管理 金手指葡萄施肥与其他品种一样,既需要N、P、K、Ca等元素,也需要Zn、B、Mn等微量元素。生产1000kg葡萄所需要的N:5至10kg,P2O5:2至4kg,K2O:5至10kg。此数据仅可做为参考,具体还要根据土壤本身的肥力而定。 施肥时期应密切结合葡萄的生长发育阶段。萌芽后,随着新梢生长,叶面积逐渐增大,对氮肥的需求迅速增加;随后,浆果生长和发育对氮肥的需求量加大,植株对氮肥的吸收量明显增多;在开花、坐果后,磷的需求量稳步增加;在浆果生长过程中钾的吸收量逐渐增加,以满足浆果的生长发育需要。 基肥:秋末施用基肥必不可少,主要用有机肥料和部分化肥(N、P、K肥等)。施基肥的深度应达根系主要分布层。有机肥在土壤里逐渐分解,可供来年植株生长发育需要。在秋季,葡萄根系进入第二次生长峰,此时施肥,断根的再生力和吸收作用均强。如果施用的有机肥料含有秸秆类的堆肥,则可适当掺入含氮多的人粪尿,以调节碳、氮比值,有利于堆肥腐熟。秋施基肥和土壤深翻相结合,一举两得。由于有机肥是逐渐分解的,肥效较长,施基肥不应在同一位置上年年重复进行,应在不同位置轮换施肥。 萌芽前追肥:此期以速效性氮肥为主,如尿素、碳酸氢铵等。进入伤流期,葡萄根系吸收作用增强,萌芽前追肥效果明显,可以提高萌芽率,增大花序,使新梢生长健壮,从而提高产量。如秋施基肥足量,可以不在此期追肥。 开花前追肥:以速效性的氮、磷肥为主,可适量配合钾肥。这次追肥对于葡萄的开花、授粉、受精和坐果以及当年花芽分化都有良好影响。 幼果期追肥:以N、P、K为主。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浆果迅速增大,减少小果率,促进花芽分化。同时,正值根系开始旺盛生长,新梢增长又快,葡萄植株要求大量养分供应。如果植株负载量不足,新梢旺长,则应控制速效性氮肥的施用。

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

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 哈密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水土条件,是生产优质绿色葡萄的产区。由于在本地生产的无核葡萄具有肉脆、含糖量高、品质好、既可鲜食又可制干等特点。所以,深受国内外客商及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产品远销国内外。为了让广大种植户掌握规范化的葡萄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葡萄品质,下面,我们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葡萄种植的管理技术。 一、葡萄开墩出土和上架 葡萄开墩出土的温度指标为旬平均气温10~13℃,这里所说的旬平均气温就是指十天之内的平均气温,也就是杏树开花的时候。我区一般在4月10日前后葡萄开始开墩,4月20日之前开完。但为了预防晚霜冻害,具体时间要参考当时的天气预报。开的过早容易受到晚霜的危害,过晚会影响葡萄当年的生长。葡萄开墩出土和上架可采用以下技术规程: (一)葡萄开墩出土技术要点 葡萄开墩最好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先除去枝蔓外较厚的覆土,目的是有利于在葡萄发芽前快速出土。第二次是在确定近期完全没有晚霜冻害,再把枝蔓外剩余的覆土全部进行清理。开墩时应小心,尽量不要损坏葡萄枝蔓,以免造成伤流和影响产量。 (二)葡萄上架技术要点 葡萄出土后,枝蔓应该及时上架。目前,哈密地区大部分是采用棚架,所以,种植户应该把棚架的主蔓在架面上按40~50cm的距离均匀摆放,枝蔓间不应交错纠缠。摆放好葡萄枝蔓后,要在枝蔓的关键部位与棚架进行捆扎,以免风刮或自动弹回。捆扎采用活套捆扎技术,这样既能防止捆扎处产生缢痕而影响养料和水分的输送,也可避免因缢痕而发生的折断。捆扎材料可以选用布条、麻绳等。在葡萄开墩出土的同时,还要将墩沟清理平整,及时灌好开墩水,防止枝蔓抽干,促进新梢生长和花序的形成。 二、葡萄施催芽肥

葡萄栽培新技术

葡萄栽培新技术 葡萄幼树的整形 五、葡萄幼树的整形 第一年的整形管理 第一年的整形管理,关键要抓住以下3点: 1、定植优质苗木:这一点虽然不算整形管理,但与整形管理关系极大,苗木的质量好,整齐一致,才能培养出整齐一致的茁壮植株。不但可保证第二年结果,主要是能培育出整齐的树形和形成稳定的树势,为以后的丰产稳产打下基础。 2、采用单蔓整枝:单蔓整枝的方法是,待新稍长致15厘米友右时,只选留一个壮蔓,其余全部抹去。为什么定植后第一年要采用单蔓整枝,我们北方气候不比南方,无霜期短,即使同样的天数,有效积温也较低,比如说我们这里,无霜期130天,有效基温2700度,在山东130天的有效基温可达3400度。我们这里的特点是两头(春、秋)温度低,只有7、8两个月温度较高,苗木栽下后进入7月才能加快生长,到9月中旬,天气就晾了,要是遇上早霜或霜冻,枝蔓就没有后熟期。因此,必须在这有效的时间内,想办法培养出充分成熟的枝蔓。才能为提前进入结果期,实现高产稳产打下基础。 我们作过这样的试验,选用的品种是巨丰,苗木质量、土壤条件、管理水平完全一致,当新稍长致15厘米时,分别选留一条蔓、二条

蔓、三条蔓的各50株。到冬剪时观察,留一条蔓的发育较粗壮,蔓充实,芽眼饱满。留两条蔓的次之,留三条蔓长的较细弱,冬剪时只好留4—6芽平茬。从第二年结果看,留一条蔓的结果株达96%,留两条蔓的结果株为44%,留三条蔓的结果株为2%。 在寒冷的北方地区,生长期是有限的,都是强迫落叶,枝蔓的后期养分积累时间太短。一些生长势较强的品种,容易发生营养生长过剩,虽然长的较粗大,实则蔓成熟的不充实,如果进入8月再追施氮肥,蔓就无法成熟,等来年春天出土时,就会出现捂条子现象。如果必须留2条蔓,也不必在定植的当年留,可与第二年在其第一年留的蔓上再培养一新蔓,又不影响早期结果。 3、及时引绑上架,见光、通风: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最容易被忽视。上架、通风、见光,这三点有一点做不好,轻者晚进入结果期,树势很难调整整齐,重者3—5年内都无法达到盛果期,树长的大小不一,即使管理。也要影响产量。 4、夏季的修剪管理:田问管理,除加强其它田间管理外,6月份以前要保证不缺水,8月初要预防霜霉病等。整形修剪:待蔓长致1米左右时掐尖,之后在上部留2—3个副稍,其余的副梢全部抹除,当顶副稍长出3—4片标准大小叶片时,其下的第2第3副稍从基部剪去,并在顶副稍上留3—4片叶掐尖。这样反复进行,直到秋天。冬剪时,只需在第一次掐尖处剪留即可。 采取这种修剪方法,是根据我们北方的气候特点总结出来的,目的是尽可能的使养分向所留的这一部分集中,以保证成枝和芽眼饱

葡萄种植知识大全3-精选.pdf

葡萄种植知识大全 3 本文主要介绍关于葡萄种植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树型&架型、单枝更新&双枝更新、副梢的级次等;常用药物GA 、SM、CPPU等;时间节点的概念、如满开(盛花),花后2-3d等;整形的概念:一叶绝后,冬芽与夏芽,叶幕等。是否让你摸不着头脑?下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树型 树型指的是葡萄树在主干与主蔓组成的几何形状。形象一点说,也就是冬剪后树体的整体上的轮廓,准确的说,是冬剪后将结果母枝引绑到第一道铁丝后的所有老枝的抽象轮 廓。 先说下主干与主蔓,如下图: 这就是T型,常见的树型有 T 一字形,厂字形(北方棚架用得多),岛国的X形,H形及其衍生型。

2、叶幕 当年带绿叶的新梢在每垄当头形成的截面形状。 3、架型 其实质也就是叶幕的几何形状,反映到架面上就是你的铁丝是怎么拉的,决定了你的新 梢去怎么引缚,经常我们说的V形架,T形,飞鸟架,V形水平架,W字形架,就是这个意思。 4、更新 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结果枝组,所谓的结果枝组就是着生在主蔓上的最小的结果单元。 (1)单枝更新 就是在每个结果枝组上,当年冬剪只留一根当年生的的结果母枝,然后对其实行相应的 长(5芽以上),短(3~5芽),极短(2芽及以下)梢修剪的冬剪方式。如:采用极短梢修剪的H树型V形水平架型。 (2)双枝更新 就是在每个结果枝组上,当年冬剪留有两根(双枝)当年新的结果母枝,然后对两根梢修剪的冬剪方式。修剪后的形态就是:

当然,目前我们用的多的更新方式是一字树型的单枝更新,前提是离地最近的第一道铁 丝在水泥柱两边各有1道总共2道构成,然后每年冬剪时4根结果母枝绑上面。当然,有时,为了防止结果部位快速外移,我们也要在靠近主干的地方留1到2根短梢修剪的母枝。如下图: 总之,单,双枝更新就这样,分的不要很清,心中有树形就好了。 5、副梢 就是你当年的你要绑的带叶新枝上面在每个节位一般由夏芽发出来的新梢,这是一次副梢,一次副梢上的夏芽再发出来的就是2次副梢,类推,这个没多大用。

地球大陆板块演变

地球大陆板块演变 前寒武纪 前寒武纪晚期的超大陆与"冰屋"世界 形成于11亿年前的超大陆"罗迪尼亚(Rodinia)"在前寒武纪晚期开始分裂,此时的气候与今天非常 类似,是一个"冰室"的世界。 由于缺少具有硬壳的化石以及可信的古地磁资料,使得我们要重建前寒武纪时期的古地理图非常地困 难,依据我们所能获得的资料,这张六亿五千万年前的古地理图是我们所能描绘出最古老的时期了。 然而在前寒武纪晚期是一个特别有趣的年代,因为所有的大陆互相碰撞,形成了超大陆"罗迪尼亚 ",同时地球的气候是属于一个大冰期的年代。 大约在11亿年前,超大陆"罗迪尼亚"聚合而成,虽然它的正确大小与组成我们并不清楚,但它显 示北美洲当时位于罗迪尼亚的中心,北美东岸紧连着南美的西岸,而北美西岸则是连接着澳洲大陆与 南极洲。 罗迪尼亚大约在七亿五千万年前分裂成两半,打开了古大洋(Panthalassic Ocean)。北美洲往南向着 冰雪覆盖的南极旋转。罗迪尼亚大陆的北半部基本上包括了:南极大陆(Antarctica)、澳洲(Australia)、 印度(India)、阿拉伯(Arabia),以及成为今天中国的一部份大陆碎块(North China, South China),以逆时 针的方向旋转,向北穿越严寒的北极。 介于分成两半的罗迪尼亚大陆之间,是第三大陆 - 刚果地盾(Congo),它组成了中、北非洲的大 部分。当罗迪尼亚大陆的两半互相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刚果地盾就正好被挤在中间,因此在前寒武纪 即将结束之 际,大约距今五亿五千万年前,这三个大陆再次因为碰撞而形成了一个新的超大陆潘诺西 亚(Pannotia),与这次碰撞相关的造山运动事件则被称为泛非 (Pan-African)褶皱造山活动。 如同我们先前所提到,在前寒武纪晚期的地球气候是非常寒冷的。我们可以在所有邻近大陆上找

树葡萄栽培技术标准

嘉宝果栽培技术标准 漳州嘉宝果树葡萄农场2011年10月8日批准实施 3.1 场地选择 必须符合“NY5023-2002无公害食品热带水果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场地必须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灌溉方便,PH 值在5.5-6.5。 3.2 场地规划设计 3.2.1 平地水田:应修好排灌沟,畦高30cm,地下水位高在100cm以下。 3.2.2 坡地开垦:按等高线开垦成宽3-4米的梯田,梯田面反倾斜3-5度。 3.2.3 种植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及当地自然条件,选取两个主栽品种。 3.2.4 种植规格: 3.2,4,1 短期模式:株行距为0.5m×0.5m,2666株/亩,一周年为一种植周期; 3.2. 4.2长期模式:株行距为2m×2m,166株/亩,十五年或更长时间为一周期; 3.2. 4.3以短养长模式:株行距为1m×0.5m,1333株/亩,种植后从第二年开始,每年间苗出圃二分之一。 4 土壤管理

4.1 土壤覆盖:定植时先用黑色地膜进行覆盖,减少土壤养分淋失和防止土壤板结。 4.2 间作:如果没有覆盖地膜,可以在种植行间间种短期矮杆作物。 4.3 中耕除草:结合施肥,每年中耕2-3次,结合施有机肥进行扩穴改土,行间杂草采用人工、机械或指定可以使用的除草剂防除。 5 水分管理 推广使用节水灌溉设施,灌溉用水符合NY5023的规定。如遇干旱必须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 6 施肥管理 6.1 重视有机肥的施用,有机肥、微生物肥与化肥配合使用,推广植物营养诊断和配方施肥。微生物肥符合标准,有机肥参照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的要求。 6.2 农家肥与桔秆混合须经高温发酵60天以上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 6.3 不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登记的肥料。 6.4 最后一次土壤施肥和叶面肥距采果前30天以上。 7 整枝修剪 7.1 采果型树形:主干30-40cm处修剪,上留3-4个斜生分布均匀的主枝,并在主枝60-80cm处短截,使成杯状树形。 7.2 景观型树形:根据观赏树木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环

中国自然环境演变

第七章中国自然环境演变 古地理学 研究古地理的方法:通过对组成地壳岩石(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的岩相或形成环境、地壳运动以及沉积岩中所含生物化石和对气候环境具有指示意义的矿物及岩层的综合分析来进行。 1生物地层法:沉积岩上下间的接触关系,沉积物的颗粒、质地、颜色的变化,岩层中或沉积物中所含的一些生物遗体或遗迹(化石)都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反映当时的构造运动形式,古气候状况。 2放射性测年手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 3同位素测定年龄方法 第一节第四纪以前古地理景观的演变 晚元古代以前(17亿年以前)已经形成一个不大古陆台。轮廓像平卧的镰刀。进入晚元古代之后,先后发生了4次较重要的带有普遍性的造山—造陆运动:东安运动(武陵运动),晋宁运动(雪峰运动),澄江运动,震旦运动。生物:震旦纪初期,生物以低等海藻为主;晚期,出现硬壳的小型动物; 古气候:震旦纪初期,柴达木以北、胶辽地区(燥热)、华南(温暖或湿热);晚期,一些高山地区形成山谷冰川。震旦纪大冰期:具有世界意义的最古老一次冰期 一、古生代自然地理环境 古生代包括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和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迭纪)。 泥盆纪早期的加里东运动;二迭纪末期的海西运动; (一)加里东运动以前的环境 1.海洋>陆地:海洋占优势的时代 2.生物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三叶虫是当时的代表种(约占60%)。其次是腕足类动物(约占30%);植物仍以海生菌藻类为主。末期出现少量半陆生的裸蕨植物。 (二)加里东运动的结果:加里东运动是一次造陆运动。使我国陆地范围扩大,生物界开始征服大陆。 植物界第一次大发展:蕨类时代 泥盆纪(以裸蕨为代表,“裸蕨时代”);石炭二迭(蕨类时代,我国重要的成煤期之一) 动物界两次大飞跃:从无脊椎到脊椎和从水到陆。 泥盆纪“鱼类时代”;石炭二迭,总鳍鱼,逐步演化成两栖类“两栖类时代” (三)海西运动 1是一次造山运动;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秦岭以及蒙古—兴安、阿尔泰等海槽都相继隆起,形成古天山、古昆仑山、古秦岭、古阿尔泰山等许多主要山脉,并伴随着广泛的岩浆活动; 2地势起伏,分异显著,山岭盆地,互相隔阻,中国出现大陆空前占优势的时代; 3气候由湿润变得十分干燥。 4环境的变化使得生物界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松柏科、苏铁科和银杏目的植物(裸子植物), 5出现了爬行动物。 二中生代自然地理环境 (一)海陆与地形的变化 1.印支运动(三迭纪中晚期):使得古秦岭、故昆仑山等重新上升,云贵高原出露,横断山脉隆起,海水西退,中国已经从海陆对立的环境发展到大部分是大陆的环境。即基本结束南海北陆的局面,使华南华北连成一片完整大陆。当时我国地形大势东高西低,河流向西流。 2.燕山运动(侏罗、白垩纪):这次运动对我国的大地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奠定了我国大地貌的骨架。(1)除喜马拉雅地区、台湾及东北北部外,全国陆地连成一片。 (2)在老构造基础上发生强烈的断块升降运动,造成许多断陷盆地和断块山地。 (3)造成了东部的华夏式构造,包括华夏式山地和长轴为华夏式的盆地,并伴有广泛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和喷发活动。 我国现代构造和地貌轮廓在中生代末期,即燕山运动以后就基本上奠定基础。 (二)气候和生物的演变 1.气候转向温暖,出现明显的地带性分异。 由于白垩纪炎热的气候条件,加上燕山运动造成的断陷盆地发育红色风化壳。。。流水作用侵蚀、搬运、沉积于盆地中,发育成红层。 在广大内陆盆地和东南沿海一带小型盆地内白垩系地层中含有丰富的石膏、芒硝及岩盐等卤族元素矿产。 2.生物界:植物中松柏、苏铁、银杏类繁盛,中生代“裸子植物时代”。海洋中菊石类繁盛。晚三迭纪、侏罗纪

葡萄管理方法与新技术

葡萄管理方法与技术 我个人观察葡萄是见效最快的果树之一,具有高产、稳产等优势,在正常管理条件下,一般无大小年现象,产量相当稳定。葡萄的种植效益较为可观。为了更好的帮助广大果农朋友管理好葡萄,中心精心组织优秀技术人员编制了葡萄管理指南,奉献给广大新老客户。扶风县降帐镇绿艺阳光苗木繁育中心位于降帐镇柿坡村,现有葡萄5000余亩,品质高,效益好,现推广优质鲜食葡萄种植管理技术。西北特种果树彩叶绿化苗木共同探讨 一、基本常识: 1、葡萄生育期150天—160天左右(育苗需30-40天左右),葡萄的寿命和 经济栽培年限一般可达30到50年, 2、葡萄的作用:葡萄果色鲜艳,汁多味美; 营养丰富:它含糖量10~30%,有机酸0.5~1.4%,蛋白质0.15~0.9%,无机盐0.3~0.5%,并含有多种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酿酒:葡萄除可制葡萄干和葡萄汁以外,也可酿酒;美化、遮荫:在住家顶楼平台种植葡萄既可美

化楼顶,还可遮荫; 3、庭院葡萄的合理安排: 1)如为庭院,可根据其面积的大小、光照条件、环境条件等,综合考虑栽植葡萄和其他果树、花卉、林木、种植业或养殖的全面安排,合理搭配,以便充 分利用地面和空间。 2)若有宽敞的楼顶平台,除楼顶绿化(美化)和食用外,其遮荫的功能占了 很大的比例; 4、种植季节:气温在15-25℃之间的春季种植为宜,如3月初--4月进行; 压条可于4月初开始; 二、准备工作: 1、选用良种:葡萄品种很多,如巨峰,藤稔,金手指等,它们成熟期早, 适应性强,可根据当地的天气,果品的用途选用优质品种。 2、土层选择:选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其透气性好,地温回升快) 土质为好。 3、整地:头年秋冬季节整地,整地前每亩浇施腐熟的肥1500千克左右, 再深翻土30厘米左右,将土敲细,整成宽80厘米、高50厘米的苗床。

葡萄栽培与管理技术样本

葡萄栽培与管理技术(三) 葡萄生长期管理 据近年经验,要使葡萄夺取高产,葡萄生长期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是非常核心技术.现简介其技术如下: 一、葡萄整形修剪 整形与修剪,目在于调节生长和成果之间矛盾,在架面上合理配备枝蔓,使管理以便,树势健壮,延长寿命,并为连年高产创造条件。葡萄整形与修剪因品种不同而异。并巨峰树势极强,修剪宜轻剪长留,在开花前对成果枝进行摘心和掐去一某些穗尖,有助于缓和树势,减轻落花落果,提高座果率。对树势中档强葡萄园皇后则宜中短梢修剪。 1、整形方式。一是多主蔓整形,适于冬季埋土防寒地区。定植当年发芽长至5-6叶片时进行打顶,选留3-4个粗壮主蔓。二是主干形整形,定植当年发芽后只留一种新梢,培养直立生长主干。 2、冬季修剪。葡萄冬季修剪,普通在秋季落叶后一月左右到翌年萌发前20天左右进行。过早、过晚修剪都会导致树体严重损伤,损失养分,引起株体生长衰弱。依照树势强弱和成果母枝长短,葡萄冬季修剪原则是:强蔓长留,弱蔓短留;上部长留,下部短留。大体可分为三种办法: (1)长蔓修剪长蔓修剪普通多采用双蔓更新办法。在成果母蔓下选留一条蔓作为更新母枝,更新母枝保存2-3个健康芽,成果母蔓保存6-12芽,促使期抽出新梢,当年能开花成果,更新母蔓上抽出2个新梢(若抽出3个应除掉一种),如上面着生有花序要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促使枝条组织充实。到下一年冬剪时,将当年成果母蔓所有剪除,更新母蔓上部新梢依然保存6-12个芽,作为成果母蔓,下部新梢再保存2-3个芽,作为更新母蔓。选留更新母蔓时,要注意尽量选距离主干近某些,以控制成果部位逐年上升速度。 (2)短蔓修剪先培养一种一米左右蔓,让主蔓上抽出多条成果主蔓,冬季修剪时,将各成果母蔓均留2-3个芽。待春季抽条后,选上部一种枝条作为成果枝,下部一枝条作更新枝,不让其成果。到冬季修剪时,再将成果成果枝所有剪除,更新枝留2-3个芽。 (3)中蔓修剪中蔓修剪和更新办法基本上和短蔓修剪相似,不同之处是成果母枝保存芽数较多,普通留4-5个芽。此外,

种植盆栽葡萄的管理以及方法

种植盆栽葡萄的管理以及方法 盆不能太小,在果苗的时候,可以先用小一点的盆,但是随着葡萄树渐渐长大,土太少,营养太少,养分已经跟不上了。至少选择 直径在30cm以上的盆。为了增加透气性,可以再土里加点粗沙子。 不透气的盆子最好不要。我试过在瓷盆里面种了一棵葡萄,接连两年,葡萄根本就没怎么长,检查了一下盆土,发现浇水之后,很 难干,下雨之后,盆里面很长时间都是泥巴一样。所以不利于葡萄 根的发展。 不要把两棵葡萄,或者一棵葡萄与其他的果树和植物种在一起。我把两棵葡萄种到了一起,旁边的空处还种了一些小青菜之类的。 然后这盆里的葡萄几乎都没有挂上果,果然还是不能贪心的。而且 里面的杂草什么都要清理干净。 不要浇水太多。如果是放在阳台就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露天的还稍微好一些。因为阳台上本身通风不够,土太湿的话,蒸发量也小。葡萄本身就喝不了那么多水分,只会增加它的负担。 搭架子的时候,不用用铁质的或者传热很快的架子,特别是在夏天大中午的高温下,那样会红容易灼伤葡萄枝子,让本来长的好好 的青翠的葡萄树,枝子枯萎叶子变黄。 葡萄生长旺季要增加施肥。看到一位大姐在春天的时候,把种葡萄的泡沫箱里面填满了有机肥,自己沤制的厨余什么的。葡萄长的 非常旺盛,挂果非常多。不过在开花期,少施肥,要不然再加上浇 水多的话,很容掉花,挂不上果。 土壤很关键,要定期松土。但是注意别伤到根了。如果看到盆里的土像石头一样硬邦邦的,那就要把葡萄树挖出来重新移栽种植了。或者换上疏松透气有营养的腐叶土。加足腐熟的肥料做底肥。葡萄 来年春天还会长的很好的。

如果感觉葡萄总长不好的话,可以考虑换盆或者换一下土。冬天修剪一下枝子。不过修剪应该是用在那种大批量的葡萄基地,一般 家里种的话长不了那么茂盛那么大棵,如果在露台或者楼顶,可以 稍作修剪一下。促进来年发出更多的新枝子来。 1、盆土要求 要求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和钙质的壤土。也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就地取材,选用来源广泛、成本低、不带病虫、无污染的培 养材料。常用的材料有腐叶土、泥炭土、田园土、砂石类、骨粉、 膨化鸡粪等。 2、盆土配制与消毒 常用的配制配方有①腐叶土4份、园土3份、粗砂3份、骨粉 0.5份;②田园土7份、粗砂(或炉渣)2份、膨化鸡粪1份、骨粉 0.5份。盆土配制拌匀后,用0.1%的福尔马林溶液均匀喷洒其上(每 立方盆土用药500毫升)。然后用塑料薄膜密封,熏蒸一昼夜后,揭 去薄膜,晾晒3-4天后,即可装盆使用。 通常,盆栽葡萄整形有以下两种: 一独杆形 适于中小型盆栽,栽植的当年在盆中央立一竹竿或者8号铁丝,高1m左右。待新梢萌发后,选留一健壮梢做为主蔓,引缚于竹竿上,长至80-90cm时摘心,以后发出的副梢除顶端一个任其生长外,其 余均留1-2片叶反复摘心。冬剪时成熟良好的枝蔓,可剪留50cm。 第二年萌发后,在主蔓上留3-5个健壮新梢,其余芽应及时抹去。 冬剪时各新梢均留2-3个芽修剪做为结果母枝。第三年萌芽后每结 果母枝留1-2个新梢,以后每年均行短剪。 二扇面形 定植当年冬季,新梢在60cm以上的剪短留作主干,次年每隔 10-15cm留一新梢倾斜引缚,冬剪时短剪为1-3芽的结果母枝,第 三年每结果母枝上留1-2个结果枝进行结果,新梢与果穗均衡的分 布在一个平面上,随树体增大而增大花盆和扩大扇面。

中国大陆地质历史的旋回与阶段

中国地质GEOLOGY IN CHINA 第36卷第3期2009年6月Vol.36,No.3 Jun.,20091引言 地球上的大陆,是宇宙中人类赖已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场所。大陆的形成演化,一直是人类探索的自 然科学主题之一。从早期的地槽-地台理论、大陆漂 移假说,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板块构造理论,以 及近20年来明确提出的大陆动力学问题研究,人类 对大陆形成演化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是也不应忽视 和否认的是,人类对大陆的形成演化,还知之有限。 大陆地壳是何时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演化的?长期 困扰着地质界和人类社会,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 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中国大陆是地球上地质历史漫长而又最年轻的 大陆,是在新生代期间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以后才最后形成的。迄今为止,中国地质学家已经对这块大陆的地质历史进行了多年不懈的研究,提出了多旋回构造演化[1-3]和由古陆核逐渐演变成现今大陆[4,5]等截然不同的大陆发展演化构造模型。然而,这两种不同构造模型的一个共同特征,都认为前南华纪与南华纪以来地球动力学体制是不同的。以板块构造理论研究中国大陆的地质历史,是李春昱[6]倡导实施的,并于1982年主编出版了《亚洲大地构造图》,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亚洲大陆显生宙以来板块构造演化。该项研究成果在中国乃至亚洲大陆地质历史的研究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遗憾的是由于人生时间的限制,他未能完成关于中国大陆板块构造演化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板块构造理论起源于大洋的研究,又被称之为 中国大陆地质历史的旋回与阶段 李锦轶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提要:基于对中国大陆已有资料的综合研究,特别是把中国大陆已有地质记录与现今不同板块构造环境形成的岩石组合对比,笔者提出了中国大陆太古宙以来的地质历史可以划分为至少6个大陆形成演化旋回的新论点,根据它们对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贡献并考虑全球大陆形成演化已有认识,建议把它们分别命名为始华旋回、古华旋回、北华旋回、南华旋回、华夏旋回和泛华旋回。建议以大陆裂解记录作为划分这些旋回的标志,每个旋回根据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差异,进一步划分为裂解离散阶段、汇聚重组阶段和陆内发展阶段。在简要论述了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这6个旋回以后,对中国大陆不同地区时空演化差异和板块构造与地幔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讨论,认为(1)此张彼合的地球表层构造运动规律和陆缘与陆内环境并存是导致不同地区大陆时空演化差异的根本原因;(2)板块之间相互作用和地幔柱活动(即地球不同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球上同时存在的两种相互独立的构造体制,它们有可能在一个地区同时存在。 关键词:中国大陆;地质历史;旋回;阶段;板块构造;地幔柱 中图分类号:P3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657(2009)03-0504-24收稿日期:2009-06-08;改回日期:2009-06-10 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课题“大型断裂系统与古构造格局改造(2007CB411306)”和“中亚型造山与成矿综合研究(2001CB409810)”,国土 资源大调查工作项目“中美矿产资源对比研究(1212010561502-1)”、“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1212010733802)”、“中 国北方及邻区古生代造山过程、陆壳生长及其对成矿作用制约(1212010711817)”、“中国北方及邻区大型断裂活动历史及其对 古构造-成矿格局的改造(1212010611806)”和“东天山地区构造格架研究(200013000201)”资助。作者简介:李锦轶,男,1956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大陆内部古造山带区地壳形成与演化方面研究;E-mail :jyli@https://www.360docs.net/doc/824452439.htm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