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地理练习题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练习题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练习题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选择题

A.赤道地区 B 温带地区 C 低纬度地区 D 高纬度地区

3.下列物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电脑B森林C石油D土壤

4.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

A农业B工业C旅游业D交通业

5.农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下列适合发展种植业的地区是()

A 山地

B 平原

C 丘陵

D 湖泊

6.成都某公司的小夏急着去北京签定一份合同,第二天早上必须赶到。他应该选择的交通运输工具是()

A 飞机

B 汽车

C 火车

D 轮船

7.下列叙述,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是()

A 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比重大

B 研究和开发经费所占比例大

C 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

D 主要分布在各种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

8.区别我国各民族的重要标志是()

A 服饰

B 民居

C 饮食

D 歌舞

9.下列菜系中,以麻、辣著称的是()

A 粤菜

B 川菜

C 湘菜

D 闽菜

10.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传名录》的景观是()

A 山东泰山

B 北京故宫

C 安徽黄山

D 山西平遥古城11.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A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 全国最大商茂中心

C 全国最大金融中心

D 全国最大工业中心

12.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以发展轻工业著称的是()

A 辽中南地区的

B 珠江三角洲

C 沪宁杭地区

D 京津唐地区13.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A 黄河上游地区

B 黄土高原

C 长江上游地区

D 四川盆地

14.上海正在加快构筑新型产业体系,发展六大支柱产业。其中优先发展的是()

A 金融

B 汽车C信息D房地产

15.下列叙述,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条件的是()

A 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B 是著名的侨乡,便于引进外资

C 各种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D 比邻港澳,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16.下列叙述中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是()

①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比重大②研究和开发经费所占比例大

③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④主要分布在各种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7.下列不属于地方文化特色的是()

A 历史文物

B 风土民俗

C 粮食作物

D 风味佳肴

18.北京经济发展具有的优势是()

A 能源、矿产资源B铁路、航空 C 人才、信息、科技 D 气候、旅游

19.由“妈祖”所产生的妈祖文化是()

A 台湾独有的

B 福建独有的

C 大陆与台湾共有的

D 大陆东南沿海渔民的

20.下列有关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

B 它是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C 它是热带地区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

D 它是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21.下列几组地形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A 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山东丘陵

B 山东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淮平原

C 四川盆地山东丘陵华北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东南丘陵

22.长江沿岸地带有我国最大的综合工业基地是()

A 攀枝花工业区

B 成愉工业区

C 沪宁杭工业区

D 武汉工业区

23.在长江沿岸地带既有煤,又有铁矿建成我国西部钢铁城的城市是()A 成都 B 西昌 C 攀枝花 D 泸州

24.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是()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成都平原

25.关于长江三角洲工业城市密集的原因,错误的是()

A 地理位置优越,出于沿江与沿海结合部

B 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

C 人才、信息等优势明显

D 资源丰富、能源充足26.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头在()

A 内蒙古高原

B 黄土高原

C 青藏高原

D 云贵高原

27.淡水资源中,储量最大的是()

A 河流水

B 地下淡水

C 湖泊水

D 冰川和积雪

28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电力属于自然资源

B 总量大、人均量小

C 水资源时空分布均匀

D 森林面积大于草地面积

29.我国石油主要分布在()

A 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B 华北、西北和东南沿海地区

C 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D 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30.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高科技产业是()

A 纳米技术

B 电子和信息

C 转基因技术

D 环保产业31.下面民居与分布地连线正确的是()

A 两面坡式民居——南方地区

B 四合院——湘西少数民族

C 帐篷、蒙古包——黄土高原

D 吊角楼——西北地区

32.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 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

B 地方文化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

C 地方文化是我国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D 地方文化不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

33.有关高新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高新技术产业指建立小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B 高新技术产业,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 高新技术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 高新技术产业,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利于传统工业的发展

34.关于台湾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居民以高山族的人数最多

B 居民的通用语是普通话和闽南语

C 中部山地和东部沿海人口最密集

D 居民绝大部分是广东、广西的移民35.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水热充足,是我国热带水果的生产基地

B 人口稀疏,人均耕地多,大力发展“基塘农业”

C 蔬菜种类多,塘鱼、生猪、家禽、花卉生产发达

D 是我国主要的外向型出口创汇基地

36.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是()A 地价低廉 B 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

C 矿产资源丰富

D 金融、技术、管理优势37.关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

B 坚持退耕还林还草,积极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

C 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

D 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38.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正确的是()

①水量丰富,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②土质疏松

③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的保护

④过度放牧,不断开垦种地等人类活动加剧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教学文案

第六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备课节次:1 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亚洲的位置特点; 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考号班次姓名总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题首表格内,每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 1 1 1 2 答案 1.通过精确的测量发现,地球形状是 A.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正球体 C.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D.长椭球体 2.要在地图上查找京广线的地理位置,最佳途径是 A.查中国气候图 B.查中国政区图 C.查中国交通图 D.查中国地形图 3.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圈是 A.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纬900纬线 D.00纬线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 00经线和1800经线的经线圈 B. 西经100和东经1700的经线圈 C. 西经200和东经1600的经线圈 D. 西经900和东经900的经线圈 5.要使地球仪转动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正确的拨动方法是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中 A.若中心数据大于边缘数据,则该地形为盆地 B.若中心数据小于边缘数据,则该地形为山地 C.等高线密集地表示该地坡度较陡 D.等高线密集地表示该地坡度较缓 7、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聚落 B.聚落的形成与自然条件无关 C.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应加以保护 D.聚落的发展破坏了人类居住条件8、海拔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约下降: A.0.1°C B.0.3°C C.0.6°C D.0.9°C 9、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 A.冰屋 B.窑洞 C.高脚屋 D.平顶房 10.世界上海陆面积比例是: A.各占一半 B.2/3陆地 C.1/4海洋 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11.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台风的是: A. B. C. D. 12、下列句子中,属于描述气候的是( ) A.阴雨连绵 B.冬寒夏凉 C.风和日丽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来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测试试题

初一地理上册第三章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我们祖国位于地球的 A.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2.造成我国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的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规律的反常 B.冬季风的进退规律异常 C.台风登陆数量的变化 D.气温反常 ()3.“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 A.降水与气温的关系 B.降水与农业的关系 C.降水与工业的关系 D.降水与商业的关系()4.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密度南方山区大于北方平原 B.我国人口分布东部多、西部少 C.为了控制人口增多,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D.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仍然很大 ()5、我国幅员辽阔,如果在1:8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我国最东端与最西端的图上距离为6.5厘米,则东西实际距离大约是 A 5200千米 B 520千米 C 52000千米 D 52千米

据有关我国人口方面的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 ( )6、表中显示出,我国人口 A 城镇多,乡村少 B 男性多,女性少 C 老年多,儿童少 D 西部多,东部少 ( )7、2018年我国的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 A 118人 B 128人 C 138人 D 148人 读图1“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回答8-9题。 ( )8、该图反映出我国地势特点是 A 西高东低 B C 中部高四周低 D 中 ( )9、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 四川盆地 B C 巫山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图1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亚洲的位置特点; 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位置 纬度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 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 边界:P2 二、地形和河流 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设计者:广州市第四十中学政史地科组何冬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复杂的气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

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 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 合作意识。 重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期末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1.(1分)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正确叙述有:() ①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 等,每条纬线的长度相等 ③在地球仪上,每条纬线都是圆④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同一方向 走,最终能回到出发地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1分)在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周围是一片较深的黄颜色,中间有一片绿颜色,据此判断中间地区的地形是() A.山地B.高原C.盆地D.丘陵 3.(1分)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人为改造 B.地震和火山活动 C.地壳活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D.岩浆活动 4.(1分)点以西是东半球,以东为西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以北为北半球,则该点是() A.纬度0°,经度0°B.纬度0°,经度180° C.纬度0°,东经160°D.纬度0°,西经20° 5.(1分)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秋高气爽,水碧林红 C.春暖花开,草长莺飞 D.海南岛终年炎热 6.(1分)2017年4月5日夜间,贵州省遭遇冰雹袭击,损失巨大,冰雹天气对应的天气符号是()

A.B.C.D. 7.读下面四幅经纬网示意图,完成7﹣﹣8题。 如果幅图的图幅大小相等,则比例尺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8.读下面四幅经纬网示意图,完成7﹣﹣8题。 ①地位于②地的() A.正南方向B.正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9.(1分)平原和高原的共同之处是() A.地势起伏大B.海拔高C.地势起伏小D.边缘比较陡10.(1分)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的形成无关的板块是() A.美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非洲板块11.(1分)某地实时空气质量指数查询为287时,空气质量状况是()A.良B.轻度污染C.中度污染D.严重污染12.(1分)如图为某区域1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海岸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地理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3章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6小题) 1.下列地区人口分布最稠密的是() A.北美洲西部B.欧洲北部C.南美洲南部D.亚洲东部 2.下列四个地区中,人口稀疏的是() ①西西伯利亚平原②恒河平原③亚马孙平原④西欧平原.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下列地区中,人口最稀疏的是() A.亚洲南部B.欧洲西部C.极地地区D.北美洲东部4.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发达国家人口密度大于发展中国家 C.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稀少 D.所有国家都存在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5.亚洲东部的人种主要是() A.白色人种B.黑色人种C.黄色人种D.混血人种 6.下列地区中,人口稠密的是() A.中低纬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 B.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C.气候过于温热的雨林地区 D.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7.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A.亚洲东部和南部B.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C.非洲中部和南部D.非洲北部、亚洲西部 8.由“人口分布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如图)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A.北半球中、低纬度B.南半球中、高纬度 C.南半球中、低纬度D.北半球中、高纬度 9.下列地区中人口比较稀疏的是() A.密西西比河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尼罗河沿岸平原D.亚马孙平原 10.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是() A.极圈地区B.沙漠地区 C.雨林地区D.中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11.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海平原区,台风频繁,人口稀疏 B.西欧平原区,季风温和,人口稠密 C.热带雨林区,环境恶劣,人口稀疏 D.高山高原区,资源丰富,人口稠密 12.如图中的阴影表示亚欧大陆的人口密集区,对它们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分布在中高纬度 B.都分布在河流稀少的地方 C.都分布在平原地区 D.都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地区 13.下列平原地区人口分布最为稠密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B.亚马孙平原地区 C.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D.澳大利亚中部平原地区 14.下列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 A.北美洲北部B.北非C.南美洲南部D.西欧 15.读“北半球人口分布”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位置和范围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用学习亚洲位置、范围的方法分析其他大洲的位置和范围特点 教学难点:用身边或生活中的地理学会分析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教学过程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1.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和。 2.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位置、位置和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3.读课本P2页图 6.1可以看出,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半球和半球。亚洲占据了大陆的大部分,北、东、南三面环绕着洋、洋和洋。 4.读课本P3页图 6.2可以看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亚洲北部的纬度达北纬度,南部达南纬度,经度位置大约在度至度之间。 5.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和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二)世界第一大洲 1.亚洲包括大陆的大部分以及周边岛屿,面积万平方千米,几乎占世界陆地面积的。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因为亚洲是世界上面积,跨纬度。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播放亚洲的景观图片(如喜马拉雅山、长城、富士山、泰姬陵等),你知道这些景观在哪个大洲吗? 学生:亚洲。 教师:同学们,我们提到亚洲的时候,你还能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因为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亚洲的资料,所以应该给他们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言,最后可以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亚洲的知识,可还有不少知识是大家不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亚洲的知识,看看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心中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也是实际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用亚洲的景观图片激趣导入,用找同学启发引

粤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新部编本(全册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七章知识要点 第一节 1、亚洲地理位置: (1)亚洲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度。 (2)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的面积为440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的4.8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大、最低最悬殊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低平辽阔——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海拔-400米)。 (3)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耸,四周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射状流向。 3、亚洲的气候: (1)亚洲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季风气候典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亚洲受地形因素影响,近海洋降水量多,内陆较少。 (3)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 (4)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改变影响气候: 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多雨。 4、亚洲分区: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5、亚洲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总数超过3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中,亚洲就有6个(东亚—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6、人口众多加剧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成为亚洲部分国家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亚洲很多国家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第二节 1、东南亚的复杂地形:东南亚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测试题

期末综合测试(时间60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40分) 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B.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C.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 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2.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东向西 B.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 C.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D.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3.南南合作是指:[ ] A、南北美洲之间各国的合作 B、亚洲与大洋州之间的政治后、经济的合作 C、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D、发达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4我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的国际组织是: [] A 世界贸易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 5.通常情况下,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A.正午12点前 B.正午12点 C.正午12点后 D.午后2点 6.一年当中,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A.七月 B.八月 C.一月 D.二月 7.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以北为温带地区,这一点地理坐标应是[ ] A.23.5°N,180° B.66.5°N,180° C.66.5°S , 20°W D.66.5°S,160°E 8、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下列各地哪个太阳高度角最低[ ] A、100N B、500N C、200S D、800S 9、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B、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C、有两块大陆被赤道穿过 D、地球上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北京一年四季当中,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B、北京处在正午时,华盛顿正是黑夜,这是由于每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C、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D、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形成的 11.下列搭配中,正确的是[ ] A、西亚——白种人——佛教——发展中国家 B、巴西——黄种人——西班牙语——发展中国家 C、美国——白种----基督教——发达国家 D、日本——黄种人——日语——发展中国家 12.1950年以后,人口的增长速度,一般地说[ ] A.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B.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慢 C.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快 D.人口增长的速度世界各地是相同的 13、关于四大洋叙述正确的是[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测试题 1.天气现象的重要特点是( ) A.持续时间长 B.变化小 C.变化大 D.表现为严寒 2.下列几句话,描述天气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 B.四季如春 C.全年干燥少雨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说明受降水影响的是( ) A.日常生活 B.交通出行 C.农业生产 D.工业生产 4.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 ) A.陆地 B.森林 C.平原 D.草地 5.据气象台预报,某地元月15日,白天到夜里有中雪,西北风3~4级,最高气温4 ℃,最低气温-5 ℃。下列天气符号,能正确表示此天气预报内容的是( ) A. -5 ℃~4℃ B. -5 ℃~4℃ C. -5 ℃~4℃

D. -5 ℃~4℃ 6.当人们在室外遇到雷雨天气时,为了避免伤害,合理的做法是( ) A.紧靠大树站立 B.快速大步奔跑 C.双脚合拢蹲下 D.迅速爬到树上 7.下列选项中,关于空气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质量与气温高低有关 B.空气质量与空气中污染物的数量有关 C.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 D.空气质量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8.我国为了加强对大气进行环境监测,每天发布空气质量日报,其主要评价指标是( ) A.空气污染指数 B.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空气的含氧量 D.空气的能见度 9.下列有关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纬度地区,夏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 B.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C.一般情况,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 D.年平均气温20℃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之间 10.根据右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M地为北半球的冬季 B.M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C.此时M地为北半球的夏季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套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套)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七章 知识要点 第一节 、亚洲地理位置: (1)亚洲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度。 (2)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的面积为440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的4.8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大、最低最悬殊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低平辽阔——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海拔-400米)。 (3)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耸,四周

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射状流向。 3、亚洲的气候: (1)亚洲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季风气候典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亚洲受地形因素影响,近海洋降水量多,内陆较少。 (3)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 (4)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改变影响气候: 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多雨。 4、亚洲分区: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5、亚洲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总数超过3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中,亚洲就有6个(东亚—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6、人口众多加剧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成为亚洲部分国家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亚洲很多国家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第二节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巩固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得地理知识信息的基本技能。 2. 运用学过的地形、气候等世界地理的知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形成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分析世界个区域的人口、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3. 学会根据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他地理特征。 4. 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关系,认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 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 3.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思路。 4.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初步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 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地区之间的合作价值,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3. 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资源分析本册教材共5 章,1、《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了解亚洲的位置、地形、气候等 自然环境特点,人文环境特点。2、《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突出日本自然灾害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日本经济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了解东南亚地势变化、地形结构特点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了解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3、《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了解中东地理位置的特点,石油资源,宗教,欧洲西部,欧盟,畜牧业,旅游,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农业生产,文化习俗。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4、《西半球的国家》,了解美国移民国家,农业地域专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巴西,民俗。 5、《极地 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科考与环保的重要等。 本册教材重点、难点: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通过七年级上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 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我将本着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50分) 1.当你在我国某一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应当选择哪一种地图作为导游图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 C.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D.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2.麦哲伦船队自西班牙出发向西首次完成环球航行,此次航行先后经过的大洋依次是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3.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7分,在四川汶川映秀镇(103°E,31°N),发生8.0级地震。下列关于震中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中纬度B.西半球、中纬度 C.东半球、热带D.南半球、温带 4.潘基文是联合国的第八任秘书长,从2007年1月1日起行使联合国秘书长职权。他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来自亚洲国家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来自于亚洲的 A.印度B.日本C.韩国D.美国 5.下列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A.道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6.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A.南极洲、太平洋B.亚洲、大西洋 C.北美洲、印度洋D.南极洲、北冰洋 7.各民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不同,主要与哪个因素相关 A.自然条件B.宗教信仰C.交通条件D.个人爱好

8.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A.欧洲B.亚洲C.非洲D.大洋洲9.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阴天的是 10.当今世界的主题是 A.和平与安全B.和平与发展C.和平与稳定D.环境与发展11.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两极的冰川作用B.人类的挖山、填海造陆等活动 C.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D.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现象12.现在农村人口向大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这主要发生在 A.人口多的国家B.人口少的国家C.发展中国家D.发达国家13.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 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温带草原D.温带森林14.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A.中高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低纬度地区D.中低纬度地区15.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活动B.海陆分布C.地形影响D.地球形状16.近年来,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向,原因是 A.太阳辐射加强B.暖流增强C.二氧化碳增多D.降水增加17.地中海气候区的树木叶子表面有一层“蜡质层”,其作用是 A.吸收更多热量B.吸收更多水分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教案 篇一: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第一节自然环境第 1 教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教学准备:挂图、地形名称卡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讲授新课:一、世界第一大洲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活动]:p3 1.读图 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 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①最北:81°n;最南:11°3′s; 3.读图6.2、6.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1.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 2.东

【K12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节自然环境 地形和河流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亚洲的位置特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

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亚洲是世界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地理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选择题(请把每小题唯一的正确答案填在表格内,每小题2分,) 1、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动中心相同 B、转动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C、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 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 2、有关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B、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C、陡坡,等高线稀疏 D、缓坡,等高线密集 3、下列有关世界降水量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A、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气流上升冷却,易成云致雨,故降水多 B、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降水多于东部 C、两极地区降水较多 D、中纬度地区,内陆降水多于沿海 4、地球上最炎热的大陆是 A、亚欧大陆 B、南美大陆 C、非洲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5、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低纬度 B、位于高纬度 C、海拨高 D、降水丰富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 B、地形 C、海陆因素 D、洋流因素 7、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的地区是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8、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可用下列哪一项表示 A、人口数量 B、人口增长数量 C、人口密度 D、人口自然增长率 9、某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0个婴儿,死亡10人,那么这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10‰ B、20‰ C、5‰ D、30‰ 10、下列不属于人口密集地区的是 A、亚洲东部 B、欧洲西部 C、北美洲北部 D、北美洲东南部 11、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会产生 A、就业机会增加 B、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人教版新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宏观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地理区域的不同划分类型。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地理图册、填充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创设情景培养兴趣和自信心 1、学生活动:学生地理知识演讲及自己旅游到过的地方。学生点评同学的演讲。 2、课件展示我国东、南、西、北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由学生说出差异。 3、知识检测———引出本课内容 师:请同学回顾上学期的内容 生一、生二:(略) 师:大家对上学期的内容掌握很好,那么作为地理区域划分与那些事

物有关?下面就是本节学习研究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地理差异显著(板书)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表述: “无论选择哪个方向”和“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2、将学生分成三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及其景观差异。 3、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4、讲述:植被是自然景观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提问: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课件展示反应典型景观的植被) 得出结论: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5、总结: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并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6、讲述:在那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提问:同学们能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的特点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怎样的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归纳。 7、提问: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家能否举例说一说? 学生阅读教材图5.2和阅读材料,并补充其他方面的案例。 8、讲述: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既反映在自然环境方面,也体现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些自然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提问:作为我国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自然事物,同学们能说出哪些?(秦岭、阴山、贺兰山等) 9、在这些可以作为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地理事物中,“秦岭—淮河”一线则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 引导学生对比教材图5.3和图5.4,提示他们从农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居民特点、传统交通方式等方面加以比较。 10、讲述:“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认识和理解。 三、活动巩固 1、引导学生完成“活动”第1题,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 2、引导学生完成“活动”第2题,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方面的重要意义。

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有一批居民进行迁移,他们最有可能选择建立村庄的地区是() A.河流发源地B.河流干支流交汇处的宽阔地C.河流入海口的低洼地D.河流的峡谷地段 2.下图表明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 A.中高纬度地带B.中低纬度地带 C.平原盆地地带D.温和湿润地带 3.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其形成无关的板块是 A.非洲板块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 4.如图中,若A为海洋,B为陆地,则图示表示() A.南半球7月等温线的分布 B.北半球7月等温线的分布 C.北半球1月等温线的分布 D.南半球1月等温线的分布 5.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①便利的交通②平坦的地形③高山、荒漠④气候湿热⑤水源充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6.在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小聪和小明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地方是()A.产生现象B.运动方向C.运动周期D.绕转中心7.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 A.海拔低B.地面起伏小

C.边缘陡峭D.海拔高 8.下列有关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图的上方总是表示北方B.等高线闭合的地区都是山地 C.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平原D.等高线图上的山地标高均为海拔高度9.地处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终年积雪,成为“赤道雪峰”,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B.离海近C.海拔高D.人口少10.读图,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序正确的是() A.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C.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D.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11.国家交往中,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的产品最不可能的是() A.石油B.小汽车C.农产品D.纺织品12.下图为全球降水与气温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全球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全球年降水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B.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最少 C.中纬度地区,南半球比北半球降水量多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降水量多13.今天(1月16日),地球运动的位置最接近右图中的 ( ) A.a B.b C.c D.d 14.下面关于海和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综合测试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埃及的耕地、人口的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 A.地中海沿岸 B.红海沿岸 C.尼罗河沿岸平原 D.尼罗河三角洲 2.日本是个火山、地震频繁发生的国家,主要是因为它处于() A.地中海地震带 B.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C.环太平洋地震带 D.大西洋地震带 3.俄罗斯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 A.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 B.公路和管道运输为主 C.铁路和航空运输为主 D.铁路和管道运输为主 4.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一位的有() A.玉米、大豆、棉花 B.稻米、小麦、棉花 C.肉类、小麦、玉米 D.鸡蛋、牛奶、大豆 5.目前在美洲已建成的水电站中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 A.阿斯旺电站 B.三峡电站 C.伊泰普电站 D.葛洲坝电站 6.澳大利亚的地形可以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具体是() A.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 B.东部—山地中部—高原西部—平原 C.东部—高原中部—平原西部—山地 D.东部—平原中部—山地西部—高原7.日本工业城市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A.北九州、神户、名古屋、东京 B.广岛、长崎、横滨、东京 C.大阪、北九州、东京、名古屋 D.神户、长崎、名古屋、横滨 8、中国与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相比,相似的有() A.主要平原分布在东部沿海 B.主要山脉走向相同 C.降水都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D.主要河流流向相同 9.巴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的矿产是() A.铁矿 B.金矿 C.煤矿 D.石油 10.关于日本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十分发达,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 B.工业原料和燃料主要从国外进口 C.工业制成品大量出口 D.建立了许多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非洲、南美洲 11.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是() A.迈阿密 B.休斯敦 C.旧金山 D.洛杉矶 12.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是() A.里约热内卢 B.巴西利亚 C.圣保罗 D.萨尔瓦多 13.下列有关埃及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埃及是地跨亚、非两大洲的亚洲国家 B.亚历山大是埃及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城市 C.传统出口商品是石油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套)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套)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七章 知识要点 第一节 、亚洲地理位置: (1)亚洲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度。 (2)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的面积为440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的4.8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大、最低最悬殊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低平辽阔——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海拔-400米)。 (3)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耸,四周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射状流向。 3、亚洲的气候: (1)亚洲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季风气候典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亚洲受地形因素影响,近海洋降水量多,内陆较少。 (3)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 (4)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改变影响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多雨。 4、亚洲分区: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5、亚洲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总数超过3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中,亚洲就有6个(东亚—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6、人口众多加剧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成为亚洲部分国家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亚洲很多国家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第二节 、东南亚的复杂地形:东南亚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2、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相当频繁。印度尼西亚欧大陆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3、东南亚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4、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园城市”,新加坡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良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