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国家标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国家标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国家标准

城市园林废弃物资源回收和深加工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二零一三年五月

国家标准

城市园林废弃物资源回收和深加工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标准工作概况

1.1 前言

城市园林绿化行业伴随城市化率的不断扩张而迅速发展。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最新的检测数据显示,2001年以来中国园林绿地面积逐渐扩大。截至2011年底,中国拥有园林绿地面积245.27万公顷,是2001年(94.7万公顷)的2.59倍。同时,中国建成区绿化面积也在逐步增长,2001-2012年的10年间增长了2倍多。2012年中国建成区绿地覆盖面积达171.9万公顷,同比增长6.64%。随着园林面积的增大,园林废弃物的量也迅速增多,我国传统的园林废弃物处理处置的主要方式是填埋或焚烧,这不仅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也带来了资源的浪费且不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准,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对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实践。2005年7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明确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为:力争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体制与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废物最终处置量明显减少,建成大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企业;推进绿色消费,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工业(农业)园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制定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的标准体系。2007年,中央更是明确地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2008年8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进一步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立法的形式加以强化,并且明确提出,应“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节能、节水、节材

和废物再利用、资源化标准”。2013年两会前期,国务院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简称《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这是我国首部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专项规划,提出了“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其中包括到“十二五”末期资源产出率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等18项主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凸显决策层对生态环保的重视已上升到空前高度。随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推进,全国多数城市都将加大园林绿化投资力度。

随着城市绿化在我国各大城市中的快速发展,园林废弃物如枯枝落叶(植物凋零叶)、树枝修剪物、草坪修剪物、杂草、种子和残花等的量也越来越大,以上海为例,全市行道树超过80万棵,每年仅行道树修剪至少产生6万吨左右的树枝,加上全市公园、绿地、居住区和单位绿地,每年产生大量的园林植物废弃物。目前我国处理园林绿色废弃物的市场比较混乱,不能满足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发展要求。我国现有的回收利用体系不规范,深加工技术落后。

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规范园林废弃物的处理。例如在美国,园林废弃物成为继报纸之后的第二大城市固体有机废弃物,园林废弃物的收集、处理已不仅是园林部门自身的问题,美国环境保护署将园林废弃物作为城市固体废弃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环境立法角度确保园林废弃物土地利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佛罗里达、明尼苏达、俄亥俄州等州政府就禁令将园林有机废弃物焚烧或填埋,之后美国的20多个州都颁布了类似的法律,从政策法规的角度确保了园林废弃物土地利用的有效实施。目前我国的园林废弃物处理的管理已有一定规模,但是保证各项法规能够实施的有关标准仍然是极度的缺乏,市场管理存在混乱现象,技术不够娴熟。因此,制定有关城市园林废弃物资源回收和深加工技术要求的规范和标准,加强管理,建立健康合理的回收利用体系,不但能够有效回收资源,而且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当前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1.2 标准的作用

本标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2.1 规范市场,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本标准为关于城市园林废弃物资源回收和深加工技术的通用性标准,针对园林废弃物在收集、运输、资源利用工艺和资源利用产品要求中所采用技术应达到的环境要求制定了标准,对规范我国的园林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市场,规范深度加工工艺,提高可回收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指导作用。

1.2.2 规范收集和运输方式、资源利用工艺、资源利用产品要求

本标准对园林废弃物的收集和运输方式进行了规范化,同时对资源利用工艺中的堆肥工艺、机制炭工艺、生物质热解工艺、木质纤维素工艺4种工艺中的各种参数进行了规范化,并且对堆肥产品规范了资源利用产品要求。这些规范和要求能够促使我国在园林废弃物的处理和深加工时有规律可循,更科学合理,更符合生态工程的要求。

1.2.3 奠定基础,提升我国园林废弃物资源回收和深加工技术要求领域的标准化水平

本标准为国内首部关于城市园林废弃物资源回收和深加工技术要求的通用性标准,对后续相关技术标准及其他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标准的制订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1.3 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提出,由全国产品回收利用基础和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工商大学牵头起草,北京市朝阳区楼梓庄乡园林废弃物处理场、北京市西城区东坝苗圃土壤基质加工厂、广州市绿化公司成立园林基质厂、山东禹城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北京泛洋园艺开发公司、温州市欣荣园林规划设计院一起完成。主要起草人为:田媛、任连海、孙迎雪、苏德荣、刘效兰、姚志良。本标准命名为《城市园林废弃物资源回收和深加工技术要求》。

1.4 工作过程

标准的起草工作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收集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包括国内外有关园林废弃物、循环经济、

产品回收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例如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比利时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园林废弃物收集利用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积累。尤其是美国对园林绿化废弃物收集、分类、发酵和后加工的工艺程序,相关的法令和标准都有严格规定。各州成立专门的堆肥协会引导园林有机废弃物的堆肥,引导园林绿化废弃物循环利用;给经营园林绿化废弃物的生产厂家提供购买机械用的贷款;对不同居民数量和园林绿化废弃物产量进行估算以确定堆肥厂家规模、运行的费用等。而且美国环境保护署1994年还专门颁布了园林废弃物和城市固体废弃物堆肥的EPA530-R-94-003法则;日本,该国相对资源匮乏的背景使其更重视废弃物的再利用,在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末严重的产业公害和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建设循环型社会逐步成为日本自下而上的一种共识,他们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法律制度和责任明确、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掌握并自主开发了一系列节能、环保的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在防治公害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德国在50年代末就开始以立法的形式确保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的目标。在1970年的《国土整治法》第七章”废弃物的利用和无害清除”中规定:对城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气体、液体废弃物和居民垃圾或液体和气体有害物质进行国民经济上的有效利用和无害处理,主管国家机关、经济机关和企业应确保采取恰当的协作形式,有计划的建立妥善利用和无害清除废弃物的必要设备;我国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十五”发展规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7年8月30日建城[2007]215号《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中指出“鼓励通过堆肥、发展生物质燃料、有机营养基质和深加工等方式处理修剪的树枝,减少占用垃圾填埋库容,实现循环利用。”

在标准的收集方面,收集了NY/T 528-2002《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GB/T 8573《复混肥料中有效磷含量测定》、GB/T 8577《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测定卡尔·费休法》、GB/T 17767.1《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GB/T 17767.3《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总磷含量的测定》、GB 18382-2001《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GB 8172《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 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063《复混肥料(复合肥料)》、GB 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CJ/T227《垃圾生化处理机》、CJ/T 3059《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

评价指标》、CJJ/T 52《有机生活垃圾生物处理技术规范》、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等。

第二阶段为标准的起草阶段。

2009年3月成立标准专家工作组,提出标准草稿提纲。至2009年6月,完成了标准草稿的编写工作。

2011年8月5日召开专家工作组会议,主要对标准的题目进行了修改,并对标准的框架结构进行了调整。

2011年11月16日召开《城市园林废弃物资源回收和深加工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研讨会,主要针对前面两次征求到的意见对标准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修改。与会专家对园林废弃物如何分类,就枯落物分成两类,即草质和木质,就树枝来讲,直径大的算木质,树叶算草质;另外有专家提出,树叶及草屑可考虑直接做饲料,产品分好类后,按照不同产品做成园林复合肥等,总原则是因地制宜,就地处理,就地使用。

二、标准制定的依据与指导思想

2.1 依据相关的政策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及国家关于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2.2 标准要与已颁布实施的相关标准NY/T 528-2002《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GB/T 8573《复混肥料中有效磷含量测定》、GB/T 8577《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测定卡尔·费休法》、GB/T 17767.1《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GB/T 17767.3《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总磷含量的测定》、GB 18382-2001《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GB 8172《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 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063《复混肥料(复合肥料)》、GB 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CJ/T227《垃圾生化处理机》、CJ/T 3059《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CJJ/T 52《有机生活垃圾生物处理技术规范》、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等标准相协调。

2.3 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本标准的内容。

2.4 本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同时应充分考虑到现阶段我国城市园林废弃

物的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的现状,使其兼顾可操作性和导向性。

三、主要技术内容介绍及分析

3.1 标准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园林废弃物资源利用的术语和定义、收集、运输、预处理、资源利用工艺、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资源利用产品的要求。

按这一体系进行编写,主要是因为园林废弃物种类繁多,无法按照某一特定的标准对园林废弃物的具体分类进行规定;而按照回收利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制定规范则可以涵盖主要的处理工艺技术从而获得更大范围的适用性。但在具体的环节中,也需针对典型园林废弃物的具体规定相应的处理规范,体现了针对不同类型的废弃物所采取的处理工艺上的差异,以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

本标准适用于园林植物自然凋落或人工修剪所产生的植物残体,主要包括树叶、草屑、树木与灌木剪枝等。

标准中对园林废弃物的类别及清单主要参考本标准所列术语和定义主要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7年8月30日建城[2007]215号《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北京园林绿化行业2011新技术材料推荐会、2011国家林业行业标准“绿化植物废弃物处置与应用技术规范”审查会、北京工商大学田媛等实用新型专利(2012)园林废弃物堆肥工艺参数及美国园林废弃物和城市固体废弃物堆肥的EPA530-R-94-003法则。

3.2 主要内容的说明

1.本标准所列术语和定义主要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7年8月30日建城[2007]215号《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北京园林绿化行业2011新技术材料推荐会、2011国家林业行业标准“绿化植物废弃物处置与应用技术规范”审查会、北京工商大学田媛等发明专利(2012)园林废弃物堆肥工艺参数及美国园林废弃物和城市固体废弃物堆肥的EPA530-R-94-003法则。此外,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均出台相应地方文件以推动园林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与国家政

策相一致。

2. 关于“基本准则”的说明

2.1 符合“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指向。

2.2-2.4 “鼓励通过堆肥、发展生物质燃料、有机营养基质和深加工等方式处理修剪的树枝,减少占用垃圾填埋库容,实现循环利用。”根据对园林废弃物的特点,将园林废弃物的分类收集放在优先位置;收集的园林废弃物,应及时运往垃圾处理场,应防止其在收集运输过程中变质,危险废物及非园林垃圾不应进入园林废弃物处理系统,根据进一步加工及处理要求,选择处理方式,放在其次;根据园林废弃物的资源利用产品要求,采用堆肥、机制炭、生物质热解、木质素乙醇等工艺对废弃物进行加工处理,因此放在第三位。

2.5、本条款还参考下列条例及标准: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三章第15条至第41条;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条例》;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餐厨垃圾资源利用技术要求》(批准文号20074595-T-33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 8172);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CJ/T305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l2801);

《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监察的暂行规定》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2010);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CJJ 133-2009);

也就是说,只有符合上述标准才能执行。

2.6、本条款还参考了下列文献:

(1)北京工商大学田媛等发明专利(2012)园林废弃物堆肥工艺参数

(2)孙克君,阮琳,林鸿辉.园林有机废物堆肥处理技术及堆肥产品的应用.

中国园林,2009,(4):12-14.)

(3)钱新锋,赏国锋,沈国清.园林绿化废弃物生物质炭化与应用技术研究进展.中国园林,2012,(11):101-104.

(4)张洪勋,李林.纤维素类生物质热解技术研究进展.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4,18(01):16-19.

(5)杨丰科,程伟,王艳等. 生物质热裂解生产生物燃料的研究进展.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8,30(04):37-41.

(6)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及前景分析.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2012)(7)张瑞霞,仲兆平,黄亚继. 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研究现状.节能,2008(04):16-19.其中的热解液化工艺流程。

(8)刘德礼,谢林生,马玉录.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酿酒科技,2009,(1):105—109.

(9)(1)杨长军,汪勤,张光岳.木质纤维素原料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酿酒科技,2008,(3):85—89

(10)计红果,庞浩,张容丽,廖兵.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及其酶解.化学通报,2008,(5):329—335.

(11)徐明忠,庄新姝,袁振宏,等.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稀酸水解技术研究进展.可再生能源,2008,26(3):43—47.

(12)张毅民,杨静,吕学斌,马沛生.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酸水解研究进展.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29(1):48—54.

(13)孙付保,毛忠贵,张建华,唐雷,张宏建.植物/微生物源活性蛋白协同纤维素酶水解木质纤维素的研究进展.现代化工,2010,30(11):23—28. (14)胡徐腾.纤维素乙醇研究开发进展.化工进展,2011,30(1):137—143 (15)李振宇,黄格省,杨延翔,李项杰.燃料乙醇生产技术路线分析及产业发展建议.现代化工,2011,31(8):1—5.

(16)专利:柏晓东,徐凤菊,刘伯音,柏小刚.一种纤维素燃料乙醇及制造方法:中国,200810063857.2008-08-06.

(17)孙克君,阮琳,林鸿辉等. 园林有机废弃物堆肥处理技术及堆肥产品的使用.中国园林,2009(04):12-14.

(18)罗娟,侯书林,赵立欣等.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设备的研究进展.可再生能源,2009,27(06):90-95.

(19)张大雷.生物质成型燃料开发现状及应用前景.现状农业,2007(12):98-103.

(20)俞国胜,肖江,袁湘月等.发展中国林木生物质成型燃料.可再生能源,

2006(S1):45-50.

(21)陈袆,罗永浩,陆方,段佳等.生物质热解机理研究进展.工业加热,2006,35(05):04-07.

3. 关于“收集、运输及贮存”的说明

3.1园林废弃物应进行源头单独收集,不应与其它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并需对枯枝、落叶、草屑等进行分类收集;

3.2园林废弃物宜采取定期收集方式,并按照季节适当调整收集周期;

3.3按区划分收集范围,定点收集;

3.4收集的园林废弃物,应及时运往垃圾处理场,应防止其在收集运输过程中变质;

3.5危险废物及非园林垃圾不应进入园林废弃物处理系统;

3.6根据进一步加工及处理要求,园林废弃物应进行破碎;

3.7采用堆肥、厌氧发酵、湿热处理时,破碎后的粒径范围应达到不影响泵送和混合运行的尺寸大小。

4. 关于园林废弃物的资源利用工艺的说明

4.1堆肥工艺

4.1.1用碎鼓式削片机将园林废弃物粗粉,粒度控制在10~20mm。

4.1.2用碎环式刨片机将园林废弃物细粉,粒度控制在1~5 mm以下。

4.1.3调整堆肥基质的水分比控制在50%~60%。

4.1.4调整堆肥基质的碳氮比控制在(25/1)~(30/1)。

4.1.5将调质好的原料添加微生物菌种,每立方米添加2~5kg。

4.1.6翻拌物料,周期内翻3~4次,控制温度在70℃左右。

4.1.7高温发酵10~15d,自然堆置熟化至形成稳定的有机质。

4.2机制炭工艺

4.2.1用饲料切割机或其他粉碎机将园林废弃物粉碎,粒径小于5毫米。

4.2.2将粉碎的物料烘干或晒干,使含水量在10%以下。

4.2.3热压成型成木炭颗粒。

4.2.4将成型木炭颗粒炭化。

4.3生物质热解工艺

4.3.1干燥至含水量应在15 %以内,粉碎到合适的粒度。

4.3.2慢速热裂解

4.3.2.1将生物质在较慢升温速度下热分解,得到占大多数的炭化产品。

4.3.2.2热解温度300~700℃,加热速率0.1~1.0℃·S-1,尺寸颗粒5~50mm,停留时间600~6000s。

三类热解工艺主要参数

4.3.3快速热裂解过程

4.3.3.1快速升温,得到高级生物油。

4.3.3.2热解温度600~1000℃,加热速率10~200℃·S-1,尺寸颗粒﹤1mm,停留时间0.5~10s。

4.3.4闪裂解

4.3.4.1颗粒粒径在105~250μm内,高速升温。

(1)在氢气环境中20 Mpa的压力下进行闪解。

(2)在30 ms~1. 5 s的保留时间内热转换,在400到950℃之间发生快速解聚作用和裂化。

(3)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热分解,限制次级降解反应的发生。

4.3.4.2热解温度800~1000℃,加热速率﹥1000℃·S-1,尺寸颗粒﹤0.2mm,停留时间﹤0.5s。

4.3.5采用过滤设备对热解产物进行分离与收集

4.4木质素乙醇工艺

4.4.1纤维素原料的预处理工艺

4.4.1.1物理法

(1)机械粉碎:包括干法粉碎、湿法粉碎、振动球磨碾磨以及压缩碾磨。(2)液相热水预处理:把200~300 ℃的高压水和生物质混合15 min 后,40 %~60 %的生物质可被溶解,再对得到的液体用稀酸处理后,90 %的半纤维素都能以单糖的形式回收。

(3)微波、超声波、高能电子辐射微波处理能提高纤维素的可及性和反应活性。

4.4.1.2物理化学法

(1)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蒸气爆裂、氨纤维爆裂、CO2爆裂等。

(2)蒸气爆裂法:先用水蒸气加热原料至120-290℃(0.3-7.8MPa),作用时间为2秒-12分钟,然后减压至大气压。

(3)氨纤维爆破(AFEX):典型的AFEX 中,处理温度在90 ~95 ℃,维持时间20~30 min ,每公斤干固体原料用氨1~2 kg。

(4)CO2爆破:蒸汽爆破过程中添加CO2称为CO2爆破,与氨纤维爆裂基本相似,只是以CO2取代了氨。

4.4.1.3化学法

化学法处理包括碱处理, 稀酸处理及臭氧处理等。

(1)碱处理:使用较多的碱有NaOH、KOH、Ca (OH) 2和氨等。

(2)酸处理:常用的酸有硫酸、盐酸、醋酸等。

(3)氧化预处理:常见的氧化剂主要有H2O2、O3和O2。

4.4.1.4生物法

目前研究最多的是白腐菌,该预处理在常温、常压和近于中性pH 条件下进行的,降解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4.4.1.5联合法

先采用机械破碎,然后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的方法进行处理,还有机械破碎- 电子辐射- 碱处理法、机械破碎- 微波- 化学处理法、机械破碎- 化学处理- 蒸汽爆破等。

4.4.2水解

4.4.2.1稀酸水解:用1%硫酸,在215℃下水解0.05小时,葡萄糖产率50% -70%。

4.4.2.2浓酸水解:用30% -70%硫酸,在40 ℃下水解2-6小时,葡萄糖产率90%。

4.4.2.3酶水解:用纤维素酶,在70 ℃下水解1.5小时,葡萄糖产率75% - 95%。

4.4.3酒精发酵

原料经过水解(即糖化)、发酵使双糖、多糖转化为单糖并进一步转化为乙醇。发酵法制酒精主要包括:分步水解和发酵(SHF)、同时糖化和发酵(SSF)、直接微生物转化(DMC)。

4.4.4精馏

燃料乙醇蒸馏使用两塔构成,直接生产含量为93% - 98%(体积分数)的燃料乙醇。该流程中,每塔又分为提馏段(醪塔)和精馏段(精馏塔)。两塔同时进醪,同时出产品。高压塔的操作压力约为4×105Pa,低压塔的操作压力为常压。加压塔直接用蒸汽加热,此塔塔顶蒸气用作常压塔的热源。此流程的能耗为 1.0 - 1.9kg/L。

4.4.5脱水

采用膜分离与渗透蒸发的耦合效应。在膜分离乙醇-水溶液环节,应用聚乙烯醇/聚丙炳腈复合膜。工业上用于醇水分离的渗透蒸发工艺流程可任选为连续式和间歇式。无论是连续式还是间歇式渗透蒸发过程,都采用料液加热系统-膜组件分离系统-冷凝真空系统三部分组成。

5. 关于园林废弃物的资源利用产品要求的说明

5.1堆肥产品

5.1.1土壤改良剂:应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养分及有益微生物。

5.1.2高效营养基质:根据不同作物生长特性和环境,配制专用营养基质。

5.1.3生物有机肥:添加拮抗微生物菌种和液体蛋白,促使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平衡。

5.2机制炭产品

5.2.1木炭颗粒产品要求:直径6-8mm,长度8-30mm,灰份≤2.5%,密度1.2-1.4g /cm3,湿度≤8%,热量≥4400Kcal/kg。

5.2.2成型碳棒

5.3生物质热解产品

5.3.1 CO、CO2、H2、CH4及饱和或不饱和烃类化合物(CnHm ) ,作为中低热值气体燃料。

5.3.2 调整相关参数,可获得相当于原料干物质30 %的焦炭产量

5.3.3 快速热解所得到的热解液为生物油

5.3.4传统热解产生热解液焦油

6. 关于环境保护和劳动卫生的说明

6.1 环境保护

6.1.1 园林废弃物必须交由有资质的单位或企业及时收集、回收处理,并使用专门容器盛放。

6.1.2园林垃圾处理厂噪声控制限值应符合GB 12348 的规定。

6.1.3 堆肥预处理、发酵、后处理设施应具备防雨、除尘、除臭、防渗、通风措施等。

6.1.4发酵设施及预处理、后处理设施应按工艺要求装配,对于易腐蚀的金属构件及设备应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

6.2 劳动卫生

6.2.1厂区应采取除臭、灭鼠、灭蝇措施,保障员工职业安全与卫生。

6.2.2处理厂区应设置消防水池、消防设施。沼气收集、输送和贮存设施应进行防火防爆设计,并具备相应的消防设施。

6.2.3处理厂周围应设绿化防护带,并设有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

6.2.4处理厂区应设有道路行车指示标志、安全标志、防火防爆及环境卫生设施标志。

6.2.5现场工作人员应佩戴口罩、防护帽、防护手套、防护鞋等劳保防护用品。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课件.doc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管理办法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管理办法 2013年10月31日经中国标准化协会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以及市场需求,推动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加强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协标准)的规范化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标协标准为自愿性标准。 第三条标协标准制修订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二)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三)优先支持符合经济发展方向,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市场需求的项目; (四)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五)协调融合、有序优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六)公开、公正、公平。 第四条标协标准编号由代号、发布顺序号和发布年号构成。标协标准的代号由中国标准化协会英文名称缩写CAS三个大写英文字母构成。 第五条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标协标准采用双编号。 CAS ×××—××××/ISO×××××:×××× 第六条标协标准以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编写并出版。发生异议时,以中文文本为准。 第七条从事标协标准制修订工作的人员应当在本专业生产、经营、科研、教学和检验等方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第二章标协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 第八条标协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按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如未通过或者未进行前一项程序,则不得进行下一程序。 第一节立项 第九条标协标准的制修订项目由标准需求者(任何组织和个人)提出立项申请,填写标协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申请书(见附件一)。 第十条立项申请须附相应论证资料,其内容一般包括: (一)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与该项标准有关的国内外状况; (二)标准主要技术要素及参数说明; (三)具有法定资质的检验机构出具的相关检测(测试)报告。 第十一条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管理部门组织对该项目进行论证。 如项目未通过论证,则通知该项目提出者不予立项。 第十二条项目通过论证后,由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管理部门报中国标准化协会办公会议审议批准。批准后,发文正式立项。如需对项目补充论证,则应当在补充论证后重新申报审议。 如项目未被批准,则通知该项目提出者不予立项。 第二节起草 第十三条标协标准一经正式立项,应当确定主要起草人员,组成起草工作组进行起草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国内外状况分析,必要的实验验证等。 第十四条标协标准的编写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编写规则,同时编写“编制说明”(见附件二)。 第十五条标协标准起草工作组完成标协标准草案后,应当向使用本标准的生产者、消费者、管理者、研究者等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形式为信函征求意见或者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材料应当包括标协标准草案和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 第十六条被征求意见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截止日期前回复意见,逾期不回复,按无异议处理。对比较重大的意见,应当说明论据或者提出技术经济论证。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为30日。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GBT

国家标准GB/T 13017修订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标准GB/T 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修订任务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纳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修订项目计划,编号为:53032Z-1101,项目代号20030435-T-424。 2.背景 《指南》于1991年发布后,曾于1995年第1次修订为V.2版,现为第2 次修订的V.3版。从V.2到目前即将发布的V.3的逾十年间,科学技术和标准都已呈现出巨大的发展与进步,使《指南》V.2版内容对照当前高新技术已显出很大的差距。首先,企业在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而又不能制定可预测的长期规划时,自身必须具有一种自然和动态的演进和适应能力,而不是偶然强加于企业的被动举动,这需要企业制订相应措施来应对。其次,我国目前在国民经济产值上虽然蒸蒸日上,但生产中的能耗、资源消耗、安全事故、劳动生产率、管理水平及在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上都居世界相当落后的地位,这对科学的管理体系提出了要求。再次,我国日益认识到标准的重要作用,起动了国家标准战略的研究,而企业的标准化是标准化战略的基础和落脚点。 3.主要工作过程 承接本标准的修订任务后,我院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的标准修订课题组,并去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和宝钢集团做了调研工作,在鲍仲平同志的直接指

导和亲自带领下,收集了大量标准和文献,做了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经过课题组的努力,2006年初基本完成了本标准的草案稿,3月向本院的院领导及各研究所做了汇报,相继走访了多家企事业单位,深入听取了各方意见;并对草案做了多次修改,于2006年6月完成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二、内容简介 1.本标准的定位 a)为编制先进、科学的企业标准体系提供指导 《指南》第三版采纳并融合了国际上最新管理理念和高技术水平的标准。 b)面向所有企业的中性标准 定位在实施系统集成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同时也适用于不实施这些集成 的传统企业。既适合于制造业企业,也适用于服务业等其他企业,也可 以为政府电子政务项目建立标准体系提供指导。 2.技术创新 a)以企业建模标准体系(企业工程和集成标准体系)为指导ISO发布了企业建模的系列标准,包括“通用企业参考体系结构与方法 论”GERAM,其范围包括企业工程/企业集成所需的所有知识。要求把 改变过程中利用的多种学科的方法统一起来,例如工业工程、管理科学、 通信和信息技术等方法。GERAM框架的目的是要把基于产品模型和基 于业务过程设计的两种不同的企业工程方法统一起来。 b)以企业管理体系为指导 ISO已发展和制定出“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等成套的标准体系,此外还有“风险管理”、

全国研究所代码 (标准)

研究所代码 代码研究所 80005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80007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80008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80009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80010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80012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80014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80017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80018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80019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80020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80021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80022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80023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80024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80025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80026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80027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80028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80029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8003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8003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80033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80035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80036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8003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8003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80039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80040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8004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8004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80043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80045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80046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80053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8005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8005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80057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005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8006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8006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家用炒菜机智能水平评价技术规范》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 《家用炒菜机智能水平评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团体标准《家用炒菜机智能水平评价技术规范》由中国标准化协会于2018年8月份批准立项,计划编号:中国标协〔2018〕197号。本团体标准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提出,主要起草单位有杭州九阳生活电器有限公司、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等。 2、编制背景和目标 随着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应用,发展智能家电产品已经成为了家电行业的共识,智能家电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2017年至今,智能炒菜机行业蓬勃发展,不仅解放了消费者的双手,同时给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健康、便捷的新烹饪方式,提供了新的烹饪解决方案。智能炒菜机可以实现器具自检、智能烹饪、食谱管理、烹饪助理等等多种智能功能,不仅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同时也为生产者、制造者提供便利的后期维护服务。智能炒菜机给消费者在安全、可靠、美味和易用这四个方面提供了更优的体验值。 然而,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产品的质量水平参差不齐、智能程度差异巨大。为了规范行业的发展和引导技术的进步,鉴别炒菜机的智能化发展水平,量化考核指标以及测试评价方法,指导消费者选购智能炒菜机产品,亟需推出炒菜机的智能化评价标准,以便客观、科学地评价炒菜机的智能化水平。 3、主要工作过程 2018年4月开始,标准编制相关人员开始进行相关资料收集与背景调研,对各类智能炒菜机的发展及市场情况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并对相关标准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确定了其智能评价的初步技术要求。 2018年5月,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杭州九阳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成立本团体标准工作组,开展标准的相关制定工作。 2018年5月至7月,九阳股份有限公司对炒菜机产品通过市场调研、用户回访、互联网手机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用户需求和目前主流产品的智能功能有了充分的了解,为具体测试的方法、依据提供了大数据的支撑;中家院

消费品分类-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消费品分类》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国家标准起草组 2015年11月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4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组织起草国家标准《消费品分类》,项目编号为20141128-T-469,计划2015年完成报批。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全国消费品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8)归口。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组织编写,湖北省标准化研究院、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单位参加编写。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1、对消费品进行科学分类是监管消费品安全的重要依据 2014年6月,质检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多项“以发现问题为导向,以强化处置为核心,以保障安全为底线”的新举措。作为全国质检系统聚焦的“三大安全”之首,消费品安全既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考验着质检工作的改革创新能力。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消费品安全监管工作要以保障消费安全,净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为出发点,突出民生导向、底线思维、风险管理、多元共治4项原则。 基于全社会对消费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消费品进行深入研究任重道远。消费品的内涵和分类是国家消费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然而,我国目前尚未有针对消费品内涵的权威界定,并缺乏对消费品分类的相关依据,使诸如标准制修订、国家监督抽查、专项抽查、风险监测等相关监管工作常常陷入无序和不科学的境地。因此,对消费品的内涵进行界定,并对消费品范围进行科学分类可为监管消费品工作提供依据。 2、以标准或法规形式界定消费品分类界定是世界其他国家监管消费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纵观国际社会,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均有相应的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监管消费品安全,且均出台了《消费品安全法》,在该法中,对消费品的内涵和分类均做出了相关界定,使消费品安全监管具备了法律依据。在我国,尚未有相关法律或标准对上述内容进行规范,而由于各国的国情各异,上述国家的相关材料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国情,因此,需要依据我国政府职能的设置、行业发展状况等因素,制定与我国政治、经济、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消费品内涵和分类规范。标准化作为一种规范相关技术文件的重要手段,是使全社会认同和固化消费品内涵和分类的关键途径。 三、标准编制过程说明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组建与运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化研究开发,转化科技成果方面的作用,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组建工程中心,旨在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心环节,缩短成果转化的周期。同时,面向企业规模生产的实际需要,提高现有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加速企业生产技术改造,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为企业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供基本技术支撑。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结合人才分流、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科技工作运行机制,有重点地、分期分批地支持一批科技水平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研机构,使之成为我国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出成果,出人才的主力军。 第三条工程中心是主要依托于行业、领域科技实力雄厚的重点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或高等院校,拥有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的专业人才队伍,具有较完备的工程技术综合配套试验条件,能够提供多种综合性服务,与相关企业紧密联系,同时具有自我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科研开发实体。 第四条工程中心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 (一)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针对行业、领域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持续不断地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为适合企业规模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和技术装备,并不断地推出具有高增值效益的系列新产品,推动相关行业、领域的科技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培训行业或领域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同时,结合国外智力引进工作,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全方位地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三)实行开放服务,接受国家、行业或部门、地方,以及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和试验任务,并为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服务质量评价通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服务质量评价通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服务质量评价通则》国家标准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由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301所、中质协等单位负责起草,任务来源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4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任务编号:20141415-T-469)。 二、名称变更 本标准批准立项名称原为“服务企业质量分级通则”,在后期组织的多次专家研讨会中,多位专家提出了该标准应重点解决服务质量评价的问题,而“服务质量分级通则”在不同领域差异较大,难以统一进行分级,故建议本标准更名为“服务质量评价通则”,标准起草组采纳了专家的意见。 三、编制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服务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涌现出大批新兴的服务行业,而且它们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无论是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低,管理落后。因此,改进服务质量、完善服务管理、提高服务业竞争力将成为我国服务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些方面,提高服务质量又是重中之重。虽然有关制造业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日臻成熟,然而由于服务质量的特殊性质,其相对应的理论方法研究则显得相对滞后,对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更是不能

满足实践中的要求。 在我国,近年来虽然人们对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已经有所认识,但是由于相对落后的服务业发展现状,人们对于如何进行服务质量评价及如何对评价结果进行管理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实践中也没有或者很少去做这方面的工作。因此对于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就有一定的必要性了。服务质量是服务或服务业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特性是用以区分不同类别的产品或服务的概念,如旅游有陶冶人的性情给人愉悦的特性,旅馆有给人提供休息、睡觉的特性。特征则是用以区分同类服务中不同规格、档次、品味的概念。服务质量最表层的内涵应包括服务的安全性、适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等一般要求。 鉴于服务交易过程的顾客参与性和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服务质量必须经顾客认可,并被顾客所识别。服务质量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内容: ——服务质量是顾客感知的对象; ——服务质量既要有客观方法加以制定和衡量,更多地要按顾客主观的认识加以衡量和检验; ——服务质量发生在服务生产和交易过程之中; ——服务质量是在服务企业与顾客交易的真实瞬间实现的; ——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内部形成有效管理和支持系统。 四、标准起草过程 (1)2015年12月;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服务质量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质谱计校准技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质谱计校准技术 国外对质谱计校准技术的研究工作开展的相对比较早,其中美国的质谱计校准技术是随着航天技术而发展的,从阿波罗计划到火星探测,NASA 在航天器上都搭载了不同的质谱计作为主要测量工具进行了多次探测。同时,美国真空学会在1993 年提出质谱计的四种校准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校准装置。这四种方法分别是直接比对法、压力衰减法、小孔流导法、原位置校准法。真空技术网(chvacuum/)就主要分别讲述下这四种校准方法的详细内容。 1、直接比对法是将质谱计读数与参考标准规的读数直接进行比对,实现对质谱计的校准,其校准装置的工作原理如通过一个阀门控制气体流量,单一气体进入校准室,采用参考标准规测量气体压力,然后和质谱计的读数进行比对校准。参考标准规推荐使用磁悬浮转子规和电离规,由于参考标准规测量的是全压力,其灵敏度与气体种类有关,只能用于单一气体在质谱计和参考标准规重叠的测量范围内进行校准。 2、压力衰减法是通过小孔对压力进行衰减,以衰减后的压力作为标准压力进行校准,其工作原理如1.分压力质谱计 2.微调阀 3.旁通限流孔 4,5,7,10.隔断阀 6.参考标准规8.校准室9.机械泵11.热传导规12.分子泵13.放气阀 在气体引入系统和校准室之间并联一个隔断阀和旁通限流小孔,当校准 比较高的压力时,可以关闭割断阀4 和5,打开隔断阀7,利用质谱计和参考标准规进行直接比对; 当校准比较低的压力时,关闭隔断阀4 和7,打开隔断阀5,由于限流小孔的衰减作用,使得校准室的压力比气体引入系统的压力低几个数量级,测量限流小孔上下端的压力,计算得到限流小孔的衰减率,通过测量

国家标准GB_T12402-2000《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

国家标准GB/T12402-2000《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代码1011经济类型内资国有全资说明资金主要来源于内地的经济组织。 全部资产(资金)归国家所有,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不含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和联营中的国有联营)和国家和政党机关。 全部资产归集体所有,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不含有限责任、股份合作和联营中的集体联营)。 以合作制为基础,由职工共同出资入股,吸收一定比例社会资产投资组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共同劳动,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的一种集体经济组织。 两个及以上相同或不同的经济类型的经济组织,按自愿、平等、互利原则共同投资组成的非公司型经济组织。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登记注册,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经济组织。 包括国有独资公司及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登记注册,其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 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赢利性经济组织。 以上未包括的内资经济类型。 1213集体全资股份合作1415联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有其他内资港澳台投资资本(资金)部分(达国家规定比例以上)或全部来源于港澳台的经济组织。

内地和港澳台合资内地和港澳台合作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与内地经济组织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按合资合同规定的比例投资设立、分配利润和分担风险的经济组织。 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与内地经济组织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按合作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或提供条件设立、分配利润和分担风险的经济组织。 港澳台独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内地由港澳台地区独资者全额投资设立的经济组织。 港澳台投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外经贸部依法批准设立,其中港澳台投资者的股股份有限公本占公司注册资本25%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 司其他港澳台投资国外投资中外合作以上未包括的港、澳、台投资经济组织。 资本(资金)部分(达到国家规定比例以上)或全部来源于国外的经济组织。 国外法人或个人与内地经济组织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按合资合同规定比例投资设立、分配利润和分担风险的经济组织。 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按合作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或提供条件设立、分配利润和分担风险的经济组织。 外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内地由外国投资者全额投资设立的经济组织。 国外投资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外经贸部依法批准设立,其中外资的股本占公司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5%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 其他国外投资其他以上未包括的国外投资的经济组织。 以上未包括的经济组织。 注: ①卫生行业经济类型仅采用GB/T12402前两位代码;②卫生行业暂不使用代码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CECS27:×××× 工业炉水泥耐火浇注料冬期施工技术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CEMENT REIONFRACTORY MATERIALS GROOLING IN WINTER FOR INDUSTRIAL FURNACE CONSTRUCT (征求意见稿) 2015-××-××发布2015-××-××实施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

前言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4年第一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4﹞028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基本规定;3.材料;4.施工准备;5.施工;6.养护与脱模;7.质量验收。 因CECS27:90《工业炉水泥耐火浇注料冬期施工技术规程》在1990年开始实施,至今第一次修订,按《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要求,重新划分章节,对原条款及内容重新修订,在此不作表述。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负责管理,工业炉砌筑专业委员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工业炉砌筑专业委员会(地址: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1256号,邮编:430081)。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油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冶武汉冶金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陶树森、王瑞峰、支吉涛、董慧荣、刘树仁、高明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

目次 1 总则 (1) 2 基本规定 (1) 3 材料 (1) 4 施工准备 (2) 5 施工 (2) 5.1浇注料预热 (2) 5.2浇注料搅拌 (3) 5.3浇注料运输 (4) 5.4浇注料模板 (4) 5.5浇注料浇注 (4) 6 养护与脱模 (4) 6.1养护 (4) 6.2脱模与维护 (6) 7 质量验收 (6) 7.1主控项目 (6) 7.2一般项目 (6) 引用标准名录 (8) 附:条文说明 (9)

国内外标准代码一览

国外标准代码一览 国标准: AQ 安全行业标准 BB 包装行业标准 CAS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 CB、CBM 船舶行业标准 CCEC 中国节能产品认证技术要求CECS 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CH 测绘行业标准 CJ、CJJ 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CNCA 认证认可委强制认证实施规则CY、CW 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DA 档案行业标准 DB 地震行业标准 DL、DLJ 电力行业标准 DZ 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EJ 核工业行业标准 FZ、FJJ 纺织行业标准 GA 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B 国家标准 GBJ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 GBn 国家部标准

GH 供销合作行业标准 GHZB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GJB 国家军用标准 GWKB 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 GY、GYJ 广播电影电视标准 HAF 核安全法规 HB、HBMm 航空行业标准 HBC 环境产品技术要求 HCRJ 中国环境保护产品认定技术条件HG 化工行业标准 HGJ 化工行业工程建设规程 HJ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B 海军标准 HJBZ 环境标志行业标准 HS 海关行业标准 HY 海洋行业标准 、JBJ 机械行业标准 JC 建材行业标准 JG 建筑行业标准 JGJ 建筑行业工程建设规程 JJ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行标 JJF 国家计量检定规

JJG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R 金融行业标准 JT、JTJ、JTG 交通行业标准JY 教育行业标准 LB 旅游行业标准 LD 劳动和劳动安全行业标准LS 粮食行业标准 LY 林业行业标准 MH 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MT 煤炭行业标准 MZ 民政行业标准 NY 农业行业标准 QB、QBJ 轻工行业标准QC 汽车行业标准 QJ 航天行业标准 QX 气象行业标准 SB、SBJ 商业行业标准 SC 水产行业标准 SD、SDJ 水利电力行业标准SH、SHJ 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J 电子行业标准 SL、SLJ 水利行业标准

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框架简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框架综述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2007-09 北京

主要内容 一、背景和编制思路 二、对国外EC标准化态势的认识 三、对我国EC标准化状况的诊断 四、对我国EC标准化需求的分析 五、对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的定位 六、对策和措施

1、编制背景 国办[2005]2号文的要求:建立并完善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抓紧完善电子 商务的国家标准体系;鼓励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和科研 机构研究制定电子商务关键技术标准和规范,参与国际标准 的制订和修正,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标准化进程。 国家标准委的要求:围绕国办[2005]2号文的要求,尽快提出《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并会同国信办、发改委、科技 部、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等,力争在3~5年的时间里,完成 以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标准。

2、编制思路 摸清国际态势 把握我国现状、问题和产生问题的根源 分析我国发展对标准化的需求 提出标准体系框架,编制明细表 指出未来标准化工作重点

1. 国际主要EC标准化组织 ISO/TC154商业和行政中的业务过程、数据元和文档格式 UN/CEFACT联合国贸易便利与电子业务中心 OASIS国际结构化数据标准组织 RosettaNet ISO/IEC/JTC1/SC32数据管理与交换 W3C/IETF 电子业务谅解备忘录ISO、IEC、ITU、UN/CEFACT、OASIS

2、标准化思路 参考模型(ISO/IEC 14662) 业务交易 业务交易的信息技术方面 功能服务视图业务操作视图开放式edi 参考模型视作业务标准支撑技术标准 符合被…涵盖 业务交易的业务方面 符合被…涵盖 相互关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354-2009

大米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对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稻谷、糙米或半成品大米为原料加工的食用商品大米,不适用于特种大米、专用大米、特殊品种大米以及加入了添加剂的大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0稻谷 GB 2715粮食卫生标准 GB/T 5009.36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490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5492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T5493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 GB/T5494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5502 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

GB/T5503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82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GB/T 15683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 GB/T 17891优质稻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加工精度milling degree 加工后米胚残留以及米粒表面和背沟残留皮层的程度。以国家制定的加工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在制定加工精度标准样品时,应参照下述文字规定: 一级:背沟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90%以上。 二级:背沟有皮,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5%以上。 三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五分之一的占80%以上。 四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三分之一的占75%以上。 3.2 不完善粒unsound kernel 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米粒:

国家标准代号

国家标准代号 序号代号含义管理部门 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 GB/T 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荐性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3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行业标准代号 序号代号含义主管部门 1 BB 包装中国包装工业总公司包改办 2 CB 船舶国防科工委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船舶) 3 CH 测绘国家测绘局国土测绘司 4 CJ 城镇建设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城镇建设) 5 CY 新闻出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刷业管理司 6 DA 档案国家档案局政法司 7 DB 地震国家地震局震害防预司 8 DL 电力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 9 DZ 地质矿产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地质) 10 EJ 核工业国防科工委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核工业) 11 FZ 纺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发展中心 12 GA 公共安全公安部科技司 13 GY 广播电影电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 14 HB 航空国防科工委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航空)

16 HJ 环境保护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 17 HS 海关海关总署政法司 18 HY 海洋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 19 JB 机械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20 JC 建材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质量部 21 JG 建筑工业建设部(建筑工业) 22 JR 金融中国人民银行科技与支付司 23 JT 交通交通部科教司 24 JY 教育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 25 LB 旅游国家旅游局质量规范与管理司 26 LD 劳动和劳动安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工资定额) 27 LY 林业国家林业局科技司 28 MH 民用航空中国民航管理局规划科技司 29 MT 煤炭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30 MZ 民政民政部人事教育司 31 NY 农业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农业) 32 QB 轻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33 QC 汽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34 QJ 航天国防科工委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 35 QX 气象中国气象局检测网络司 36 SB 商业中国商业联合会行业发展部 37 SC 水产农业部(水产)

中国标准化协会会员管理办法

中国标准化协会会员管理办法 1 总则 1.1 为加强中国标准化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标协)会员管理,更好地为会员提供服务,根据《中国标准化协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1.2 申请加入中国标协的单位或个人,应拥护本协会章程,有加入本协会的意愿。 1.3 中国标协会员享有《中国标准化协会章程》和本办法规定的权利,履行《中国标准化协会章程》和本办法规定的义务,享受《中国标准化协会章程》和本办法规定的服务。 1.4 中国标协每年将开展优秀标准化成果、优秀会员、先进标准化工作者或标准化工作志愿者、标准化管理先进单位等评选和表彰活动。评选和表彰颁奖大会在每年10月14日的“世界标准日”进行。 2 会员分类 2.1 按照《中国标准化协会章程》第七条规定:本协会会员分个人会员(含资深会员、荣誉会员)、团体会员及理事会员。 2.1.1 个人会员: 个人会员应是热爱或从事标准化工作、承认中国标协章程、自觉履行会员义务的中国公民。 中国标协个人会员分为普通会员,资深会员和荣誉会员: 1)普通会员是指热爱或从事标准化工作的标准化工作者。 2)资深会员是指在标准化领域有一定影响,在协会专业刊物上发表过10篇以上论文或参加过中国标协组织出版的标准化专着,加入中国标协五年以上的个人会员。 3)荣誉会员是指在标准化领域有突出贡献,长期帮助中国标协开展工作的个人会员。荣誉会员为中国标协的终身会员。 2.1.2 团体会员: 团体会员应是依法成立的热爱或支持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承认中国标协章程,自觉履行会员义务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业。 2.1.3 理事会员: 理事会员应是依法成立的支持标准化工作,关心标准化事业的发展,积极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标准化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承认中国标协章程,自觉履行会员义务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828

AQL查检概述 AQL : ACCEPTABLE QUALITY LEVEL 验收合格标准的缩写,即平均质量水平,它是检验的一个参数,不是标准。AQL普遍应用于出口服装,纺织品检验上,AQL的标准有AQL0.010,AQL0.015,AQL0.025,AQL0.040,AQL0.065,AQL0.10,AQL0.15,AQL0.25,AQL0。40,AQL0。65,AQL1.0,AQL1.5,AQL2.5,AQL4.0,AQL6.5,AQL10,AQL15,AQL25 ,AQL40 ,AQL65,AQL100,AQL150,AQL250,AQL400,AQL650,AQL1000。不同的AQL标准应用于不同物质的检验上。在AQL 抽样时,抽取的数量相同,而AQL后面跟的数值越小,允许的瑕疵数量就越少,说明品质要求越高,检验就相对较严。下面就不同的AQL列表说明: 验货的时候根据:批量范围、检查水平、AQL值决定抽样的数量和合格与不合格产品的数量。服装质量检查采用一次抽样方案,服装批量的合格质量水平(AQL)为 2.5,检查水平为一般检查水平,检查的严格度为正常检查。其抽样方案见表: 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AQL-2.5) AQL是----ACCEPT QUALITY LEVEL 的简称,是一个国际标准, 1 )AC=Acceptable number =使用箭头下面的第一个数值=使用箭头上面的第一数值 抽样数量是以一般检验II级检验水平来进行的。 2 )AQL0.010----0。10 是用电子产品,医疗器械等检验 AQL1.0----6.5 是用于服装,纺织品等检验 说明:当订单数量≤抽查件数时,将该订单数量看作抽查件数,抽样方案的判定数组[Ac,Re]保持不变: Ac——Accept(合格判定数); Re——Rcject(不合格判定数)。 举例一:有一批服装的订单数是3000件,按照AQL2.5标准抽查125件,次品数≤7就PASS (通过),次品数≥8就FAIL(不合格)。 举例二:订单数为7件,按AQL2.5标准抽查5件,无次品就PASS,有一件次品都FAIL;如果按照AQL4.0标准则只抽查3件,无次品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

云计算安全工作组简介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的云计算安全工作组(一) 年月份成立。 云安全标准制定路线图 开发出一种具有权威性的“云安全服务体系架构”,这种架构能够映射到其他云计算体系中去;识别云安全面临威胁,并对威胁进行相应地分类;确定哪些安全服务能解决云中可能遇到威胁;针对相应地威胁,对安全控制做一个形式化映射确定安全管理(包括合规)域,并将安全控制映射到域中;云安全战略实施与评估; 相关云安全标准 . 《云计算梗概和建议》 阐述了云计算的益处和已知的问题,概述云技术的主要大类,为组织应如何面对云计算所带来的机遇和风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指导和建议。 . 《云计算标准路线图》 分析了云计算标准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有关改进建议。 . 《云计算定义》 对云计算的定义、服务模式、部署模式进行了正式界定。

. 《云计算参考体系架构》 提出了云计算参考框架及类型划分。 . 《美国政府云计算技术路线图》 包括三卷。第一卷主要提出政府应用云计算的大需求,以及应用云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第二卷主要对政府应用云计算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案例,分析现有的不足,强调了安全问题,并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第三届主要为政府部门部署云计算提供技术指引。 . 《公有云中的安全和隐私指南》 提供公有云计算的概况以及在安全和隐私方面的挑战,论述了公有云环境的威胁、技术风险和保护措施,并为规划出合理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些见解。提到联邦政府,美国商务部的分支机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在过去的一年肯定一直在忙着发布各种专门的提案和报告,解决云计算建议,安全性及相关问题。 . 《完全虚拟化技术安全指南》年月 虚拟机隔离、虚拟机监控以及虚拟面临的安全威胁 相关云安全标准草案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电热采暖炉的安全要求》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 《电热采暖炉的安全要求》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近年来,由于燃煤污染对雾霾天气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减少冬季燃煤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我国北方许多城市开始推广"煤改电",一系列政策补贴也相应出炉,因而电热采暖炉行业开始兴起。此类产品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把水加热,再通过散热装置,将热水与空气形成热交换后增加环境温度的种热力产品。这类产品不属于电热锅炉,依据国务院修订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锅炉的定义: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因此对于容积小于30L的承压锅炉以及常压的热水锅炉,都不需要办理锅炉使用证。此类电热采暖器不是传统的家用电器产品,它的结构近似快热式电热水器,但是实际使用状态,却非淋浴,而是供给室内取暖,所以快热式电热水器标准和室内加热器标准针对此类产品,都与明显不适用的地方和不足,故此,针对此类产品制定本标准,对电热采暖炉的安全性做出要求。 中国标准化协会于2018年6月份批准该项目立项,并将《电热采暖炉的安全要求》团体标准制定列入2018年计划,计划编号:[2018]141号。 2、工作过程 自2017年12月份起,标准起草组成员通过进行广泛地市场调研,掌握了目前国内煤改电项目普遍采用的电热采暖炉研发、生产和使用状况,归纳出电热采暖炉产品认证检验以及现行相关产品检验标准中尚未解决的关键性的问题。 标准起草组通过与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认真分析研讨,基于GB4706.1等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原

社区基础设施配置要求-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XXXX 社区基础设施配置要求 Requirements for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 configuration (征求意见稿) \ \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原则 (2) 4.1 可持续性 (2) 4.2 适应性 (2) 4.3 以人为本 (2) 4.4 绿色环保 (2) 5 社区基础设施类别与项目 (2) 5.1 市政公用设施项目 (3) 5.2 文化体育设施项目 (3) 5.3 医疗卫生设施项目 (3) 5.4 商业服务设施项目 (3) 5.5 教育配套设施项目 (3) 5.6 社区服务与管理设施项目 (4) 6 设施配置要求 (4) 6.1 社区类型 (4) 6.2 市政公用设施配置要求 (4) 6.3 文化体育设施配置要求 (5) 6.4 医疗卫生设施配置要求 (5) 6.5 商业服务设施配置要求 (6) 6.6 教育配套设施配置要求 (6) 6.7 社区服务与管理设施配置要求 (7) 参考文献 (8)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标准化事业快速发展,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水平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普遍提高。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我国标准化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精神,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完善标准化体系,提升我国标准化水平,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建立完善标准化体制机制,优化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夯实标准化技术基础,增强标准化服务能力,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快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为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 需求引领,系统布局。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合理规划标准化体系布局,科学确定发展重点领域,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治理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繁荣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和国际经贸合作的需要。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全面落实标准化改革要求,完善标准化法制、体制和机制。强化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进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提升标准技术水平。以管理创新为抓手,加大标准实施、监督和服务力度,提高标准化效益。 协同推进,共同治理。坚持“放、管、治”相结合,发挥市场对标准化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调动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性,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强化社会监督作用,形成标准化共治新格局。 包容开放,协调一致。坚持各类各层级标准协调发展,提高标准制定、实施与监督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加强标准与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衔接配套,发挥标准对法律法规的技术支撑和必要补充作用。坚持与国际接轨,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提高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体系。标准化战略全面实施,标准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标准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标准服务发展更加高效,基本形成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保、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的新局面。“中国标准”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力大幅提升,我国迈入世界标准强国行列。 ——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强制性标准守底线、推荐性标准保基本、企业标准强质量的作用充分发挥,在技术发展快、市场创新活跃的领域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团体标准。标准平均制定周期缩短至24个月以内,科技成果标准转化率持续提高。在农产品消费品安全、节能减排、智能制造和装备升级、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制修订标准9000项,基本满足经济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文化发展以及政府管理的需求。 ——标准化效益充分显现。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区域稳步扩大,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超过30%。主要高耗能行业和终端用能产品实现节能标准全覆盖,主要工业产品的标准达到国际标准水平。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新增500个以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新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质量及效益评估的比例达到5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