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语文知识积累 第5讲 标点符号与病句

第5讲标点符号与病句

《201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虽然对标点符号的使用并没有做明确的要求,但题型示例中出现了标点符号的题型,因此不容忽视。《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一部分的要求是:①规范书写标点符号;②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从近几年全国其他地市的中考试题来看,主要考查的是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等11种标点符号,其中以引号、省略号、破折号、问号、分号的频率最高,并且其考查主要着眼于应用。

《201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对病句的要求:辨识并改正句子的常见语病。从近几年的学业水平考试来看,主要有两种题型:①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辨析语病的能力;②以主观改错的形式出现。

1.标点符号

(1)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及示例

类型适用范围示例

点号

句号

1.陈述句末尾的停顿。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的停顿。请您稍等一下。

问号

1.疑问句末尾的停顿。你叫什么名字?

2.反问句末尾的停顿。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感叹号

1.感叹句的末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你给我出去!

逗号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间的停顿。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间的停顿。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

生的精力。

3.复句内部各分句之间的停顿。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

不过十多处。

顿号

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

顿。

周恩来是民族英雄、党的领袖、开国

元勋、人民公仆、世界伟人。

分号

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

们用来记言记事。

冒号

1.用在称呼语后面,提起下文。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2.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

透露”等词语的后面,提起下文。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3.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后面,引起下

文的分说。

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

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

秤。

类型适用范围示例

标号引号

“”

1.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

到今天至少两千年了。

2.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叫

做“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

3.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省略号

……

1.表示引文的省略。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

风儿静……”

2.表示列举的省略。花市上有牡丹、吊兰、水仙、菊花……

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我……对不起……大家……

破折号

——

1.表示解释说明的语句。

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

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

厅。

2.表示话题的突然转换。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

海?

3.表示声音的延长。“呜——”火车开动了。

(注:标号中尚有括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专名号,分隔号使用较少,本表未予以列出。)

(2)标点符号使用注意事项

A.位置

①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②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③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④着重号、专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动。

B.注意事项

①使用引号应注意:a.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号,则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b.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c.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作为句子内容的一部分,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引号外面。d.如果只把别人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不用引号。

②使用分号应注意几点:a.单句排比,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b.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

③使用冒号应注意:引语不是原话,而是转述他人的意思的,不用冒号。若带有“××说”,“说”后用逗号不用冒号。

④“说”有三种情况:a.“说”在前,说的内容(原话)在后,“说”的后面用冒号加引号。b.“说”在中间,说的内容在两头,两头的内容用引号,“说”用逗号。c.“说”在后,说的内容在前,说的内容用引号,“说”后用句号。

⑤使用问号时,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有疑问词但是没有表示疑问意思的句子不用问号。

⑥使用省略号时,省略号后除引号外,一般不用别的标点符号。

2.常见的病句类型及修改

(1)病句类型

A.搭配不当:即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的搭配不符合语言习惯。

①主谓搭配不当

如: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舞姿”不能和“回响在我耳边”搭配。)

②动宾搭配不当

如: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听到的”不能和“阅读时代”搭配。)

③主宾搭配不当

如: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态度”与“提高”搭配不当。)

④修饰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春天到了,山坡上姹紫嫣红的梨花开得灿烂极了。(“姹紫嫣红”不能修饰“梨花”。)

⑤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如:只要增加收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只要”和“才”搭配不当。)

B.成分残缺:即一个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常见的是缺主语或宾语。如:阿姨出席了社区“五好家庭先进个人”。此句缺宾语“的活动”。

C.重复啰嗦:即句子成分多余,造成重复累赘。如: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此句中的“从来没有过”和“空前”意思一样,只用一个就可以了。

D.语序不当:即句子语序错乱。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个句子的两个定语排列次序不当,会使人误解为“文物”是2900年前出土的,应改为“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文物”。

E.句式杂糅:两个句子糅合在一起,造成句子不通顺的现象。如: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此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F.表意不明:即一个句子可以表达多种意思,使听者误解。如:小明和小张的妈妈到商店去了。去商店的是小张还是小张的妈妈?造成了歧义。

G.不合逻辑

①自相矛盾

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②主客颠倒

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主体是人,客体是物,正确的逻辑顺序应该是人对物不陌生。)

③否定不当

如:司机师傅要控制车速,以防止追尾事故不要再次发生。(“防止”的应该是“再次发生”,应该去掉“不要”。)

④两面失衡

如:是否努力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前面是双方面,后面是单方面,应该在“取得”前面加上“能否”或去掉“是否”。)

(2)辨析病句的步骤、方法

第一步:查关键词。句中如果出现了以下关键词的,很有可能是病句,要特别注意。

①看到介词连用不放过:“通过(为了)……使(让、令、给等)”介词同时出现的句子往往缺主语,应把“通过(为了)”或“使(让、令、给等)”去掉。如:经过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此例滥用介词“经过”,致使整个句子主语残缺。

②看到动词连用不放过:动词连续使用,有时导致语序混乱,先发生的动词在后,后发生的在前,这种情况应把两个动词的先后顺序互换。如:我们讨论并阅读了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感触很多。“讨论”与“阅读”两个动词连用,导致语序混乱,应该先“阅读”再“讨论”。

③看到否定词连用不放过:否定词连用容易导致句子不合逻辑。遇到这种句子应先找出句中有几个否定词,单层否定表否定意义,双层否定表肯定意义。如果不当就删去一个否定词。审读否定词时一定要注意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语,如:禁止、切忌、杜绝、避免、缺乏等。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此例前面已用了“缺乏”这一表否定意义的词语,后面“不足”和“不当”即为多余否定。

④看到否定词与反问词连用不放过:否定词与反问词连用,往往易出语病。如果出现语病,只要删去一个否定词即可。如: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此句的否定词有“否认”和“不”,还有一个反问词,也相当于否定词。

这样,句子含三重否定,即等于否定,从而将句意搞反了。

⑤看到肯定否定连用不放过:一个句子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就应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毛病。遇上这样的病句,只要调整到前后一致即可,是肯定就全肯定,是否定就全否定。如:要保证安全生产,机器质量的好坏是重要条件。句中“安全生产”与“质量的好坏”犯了一面对两面的毛病。

⑥看到关联词不放过:可能会出现搭配不当、位置不当、层次颠倒或强加关联词等毛病。如果出现这样的语病则根据语意更换其中的一个。如:不但他喜欢京剧脸谱,而且喜欢京剧的各种服饰。此例两分句主语相同,第一分句的关联词“不但”应放在主语之后。

⑦看到并列短语不放过:句子中的并列成分在搭配方面很容易出现照应不周的毛病。遇上这样的病句只要把不搭配的内容删去即可。如: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此句中的并列谓语“注视和倾听”中的“注视”不能与宾语“报告”搭配。

⑧看到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不放过:句中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常易与其他词语相矛盾。遇上这样的病句只要把相矛盾的部分删去即可。如: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1倍。“减少”“下降”“贬值”之类的词语不能与倍数搭配,只能与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搭配。

⑨看到表感情色彩的词语不放过:句子的褒贬与使用的词感情色彩是否搭配。如果是这类病句则要把这个误用感情色彩的词语换成与句义感情色彩相吻合的词语。如: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加点词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可替换为“呕心沥血”。

⑩看到指示代词不放过:句中如果出现了指示代词,有可能出现指代不明的错误。如: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她”有歧义,可指“三妹”,也可指其他人。

第二步:查主干。句中如果没有出现以上关键词或关键词的使用没有错误,那么就使用“压缩句子,提取主干”法来辨别句子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搭配是否得当。如: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此句主干为“生产不能自给”,很容易看出主语“生产”和谓语“自给”不能搭配。

第三步:查枝叶。句中如果没有出现以上关键词或关键词的使用没有错误,检查主干也没有错误,就应检查定、状、补语是否恰当地修饰和说明中心语。如:博物馆展出了宋朝时期新出土的古船。此句主干为“博物馆展出古船”没有任何毛病,再看修饰语,“宋朝时期”和“新出土”均为“古船”的定语,检查一下,就发现定语语序不当,应为“新出土的宋朝时期的古船”。

(2013·曲靖)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问我为什么没有参加这次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学生‘中国梦’”书法赛。

B.群众的好干部陈家顺,以农民工身份应聘到企业打工,被称为“卧底局长”。

C.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D.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中学生阅读》题词:阅读不仅改变人的命运,也改变人类的命运。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对标点符号使用的辨析。C项中的顿号都应改为逗号,顿号一般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而“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几个词并不是同一类词,不能是并列关系。

【参考答案】C

(2014·云南)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