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纲要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纲要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纲要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纲要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工商行政管理改革与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也肩负着市场监管执法、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繁重任务。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是完善市场管理制度、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提高市场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监管与发展统一、监管与服务统一、监管与维权统一、监管与执法统一的重要技术保障,也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质量、高水平、高速度建设金信工程,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工商行政管理中的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时期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

“十五”期间,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快速发展,全系统实施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应用建设为核心,以数据库建设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战略,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为提高监管执法效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1.信息化工作重要性形成共识。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信息化意识不断提高,对信息化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共识。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普遍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把信息化做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工作机构、充实队伍、加大投入、加强协作,有效地促进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2.信息化标准和制度不断完善。总局确立了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启动了标准化体系建设,先后研制了一批技术标准和业务数据标准,为“十一五”时期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信息系统整合和规范奠定了基础。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起了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有关制度,使信息化工程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3.网络基础设施形成规模。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已经基本形成了政务内网、业务专网、公共服务网的三网格局。总局到46个副省级市以上工商局的工商行政管理网全面联通,全系统有约60%的副省级市以上工商局实现了省-市(地) -县(区)-工商所的四级联网。网络设备配备档次及数量、网管水平、运行保障和效率都有了很大提高。

4.应用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按照总局的统一要求,建设了符合本地业务需要的应用系统,加快了实现业务联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步伐。30%以上的副省级市以上工商局使用了统一的集成化软件,实现了辖区内数据集中。超过50%的副省级市以上工商局实现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联网应用。超过50%的副省级市以上工商局及近200个地级以上城市建立了12315消费者申(投)诉举报系统。市场主体准入、市场主体监督管理、商标注册管理、广告监管、案件管理、12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政务信息等各项业务应用系统已在各级工商局得到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监管手段和方式的改革创新。

5.数据建设初见成效。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标准规范,整合现有数据库和系统资源,以市场主体信息为核心的经济户口数据库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总局、省(副省级市)局、市(地)局三级共享数据库群的格局。外商投资企业、内资企业、私营企业的开业、变更、年检、日常监管等数据入库率和数据质量有了大幅提高。

6.网站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总局、副省级市以上工商局及近三分之一的地(市)、县级工商局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服务网站,及时发布工商政务信息、政策法规、办事程序,提供了投诉举报、案件受理等交互式网上服务,开展了网上企业注册受理、年检和网上监管等多项工商业务,网上服务内容日益丰富。加强了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作,开展了网上互联审批,促进了政务公开,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企业和公众,树立了良好的工商部门形象。

7.信息安全体系得到加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按照国家保密、安全部门要求,加强了网络、数据中心的安全防护措施,系统管理人员、业务人员的整体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总局和部分试点示范地区初步构建了工商系统政务外网的安全支撑平台框架,并在部分应用系统中建立使用了网络信任服务系统,为“金信工程”安全体系建设积累了经验。

8.信息机构队伍不断壮大。各地积极争取人事、编办的支持,绝大多数副省级市以上工商局成立了信息机构,其中有部分信息机构为行政编制,部分信息机构实行公务员管理。一批熟悉工商业务、具有一定技术基础的人员充实加强了信息化队伍,全系统信息化队伍达到了6000多人。

(二)工商信息化面临的形势

总体上看,“十五”期间工商信息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不同地区、不同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发展不平衡,业务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和协同互动有待突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共享机制有待建立完善,数据质量需进一步改进,面向公共服务、协同监管和决策支持的应用水平有待提高,绩效评价机制亟待建立,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和工商行政管理发展创新对工商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工商信息化面临机遇和挑战,必须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推进工商信息化事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二、指导思想、发展方针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坚持工商信息化为促进工商行政管理发展、提高监管执法效能服务的方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全面提升工商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为工商部门监管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实现“四个统一”奠定坚实的信息化支撑基础。

(二)发展方针

工商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是: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一标准、资源共享;数据归口、依法管理;面向服务、深化应用;夯实基础、安全可靠。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充分运用系统科学的理念和方法,统筹考虑已有应用和新需求的关系,合理规划信息化发展目标,综合协调区域关系和业务关系,推进区域之间、业务之间信息化发展的统一和平衡。

--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加强信息化标准的建设,大力推进统一标准的贯彻落实,规范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推动不同业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业务协同,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数据归口、依法管理。以业务部门为主导,搞好数据建设和管理工作,建立数据管理制度。遵循一数一源、源头采集的原则,提高数据质量,保障业务应用,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有效。

--面向服务、深化应用。立足工商行政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以服务为主导,以应用促发展,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扩大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能力。

--夯实基础、安全可靠。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建设,明确管理责任,增强系统抗风险能力,保障系统可靠、安全、高效运行,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和使用管理水平。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工商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是:信息化标准化体系基本满足业务发展要求,覆盖全系统统一的工商行政管理网络全面建成,统一的市场监管业务应用支撑平台基本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机制初步形成,工商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建立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基本健全,信息化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和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的水平。

具体目标是:

1.建立健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化体系,贯彻落实统一标准规范,强化标准在工商信息化各个环节中的基础支撑作用,规范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适应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全面建成全系统信息化网络。网络覆盖率达100%,为工商行政管理提供高速便捷、安全可靠的信息传输和运行平台。

3.基本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业务应用支撑平台。根据工商行政管理业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建立、整合、完善全面覆盖工商业务的应用系统,实现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促进工商业务应用系统从单项业务和区域独立运行向协同互动型和构件集成化转变。

4.建立完善工商信息服务平台。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网络为载体,建立工商行政管理信息服务平台,面向不同的用户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实现监管与服务的统一。

5.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机制。建成总局、省级局两级数据中心,建设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框架,初步确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共享机制,为市场协同监管、领导科学决策以及指导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者合理科学消费提供信息支持。

6.建立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平台。初步建立全国工商统一的网络信任服务体系。各地建立基本安全防御系统,建立健全系统安全应急预案,合理建设冗灾备份系统,增强信息系统的抗毁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提高系统整体安全保障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继续加强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全系统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化体系

标准化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十一五”期间,发挥各级工商部门的积极性,配合总局全面建设工商行政管理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化体系,发挥标准在信息化各个环节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1.建立健全由总局负责,各地参与的全系统统一的工商系统信息化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总体标准、数据标准、应用标准、安全标准、网络标准、管理标准等。

2.建立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化体系应用制度,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程各个环节的标准化审查,建立标准执行监督检查机制和标准符合性测试环境,为实现系统互联互通、保障工商信息化稳步发展打好基础。

3.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培训,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中开展对标准化体系的学习,提高对标准化体系应用的认识,强化标准在工商系统信息化规划、设计、实施、验收、运维等各个环节中的应用,确保全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标准统一。

(二)进一步务实基础,扩充、完善网络基础设施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根基。“十一五”期间,为了适应办公自动化、行政许可、行政监管、视频会议、远程教育培训等专项业务应用的发展,要不断扩充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全面联通总局-省局-市(地)局-县(区)局-工商所五级网络。

1.总局负责拓宽并完善总局到省局的一级骨干网络,并根据业务需要不断提高网络效能。

2.各省局负责省以下网络延伸,合理规划网络结构,按需提高网络性能,建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统一的信息化网络。

3.建立健全网络应急机制,提高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

(三)深化工商业务应用,建立并逐步完善统一的市场监管业务应用支撑平台

业务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十一五”期间,要围绕工商行政管理核心业务,全面深化业务应用,实现工商系统内跨业务、跨区域的业务协同,形成统一的市场监管业务应用支撑平台,推进信用分类监管,强化行政执法力度,提高市场监管执法的整体效能。

1.建立覆盖工商行政管理各业务的,实现跨业务、跨区域协同联动的构件集成化综合业务应用系统。

综合业务应用系统以市场准入为核心,以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为主线,满足工商管理各类业务对市场管理的需要。深化市场主体准入、市场监管、消费维权、执法办案、广告监测、直销监管、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和商品质量监管等方面的应用。

总局以统一的应用系统支撑平台,整合、开发各类业务应用子系统,建立覆盖总局业务需要的综合业务应用系统。

各省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构件集成化思路,整合、完善原有应用系统,开发新应用系统,建立满足本省业务管理需要的全省统一的综合业务应用系统。

2.深入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和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监管联网应用,继续完善全国12315信息系统,建立上下联动、快速反应的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形成信息互通、业务联动的市场主体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执法和消费维权的整体水平。

3.依托数据中心建设,梳理、分析各类业务数据,建立市场主体现状、市场发展预测、市场监管趋势等分析模型,建设工商行政管理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系统,为各级领导提供辅助决策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市场预测和消费预警等服务。

4.有条件的省(区、市)局,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创新的需要,研究探索业务新应用,建立新应用试点示范。如:企业营业执照电子副本的应用、电子商务监管的应用等。

5.以商标注册、商标监管、商标评审为重点,改造完善商标注册与管理自动化系统,建立商标数据中心,建设商标专用权保护系统,完善商标网上服务系统,全面提高商标工作自动化水平。

6.推进工商内部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深化日常办公、财务及资产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等内务的信息化应用,规范工作程序,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7.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行政监督的新方法,建设行政效能电子监察、服务质量评价、绩效考核等系统,强化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约束和实时监控。

(四)完善工商门户网站,建立工商信息服务平台

信息服务是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十一五”期间,要以服务为主导,建立面向各类用户的服务门户,实现全系统相对统一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水平。

1.总局依托工商行政管理网(工商业务专网),扩充完善共享区应用,建立全系统统一的工商专网门户,实现工商系统内信息发布、信息交流、信息共享、信息预警、调度指挥等功能,为各级各类业务人员提供内部信息服务。

2.总局、各省建立本区域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共同使用的统一业务门户,实现单点登录和统一用户权限控制管理,为工商管理业务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工作平台入口。

3.以地(市)以上局工商外网门户网站为主,建设工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发布、信息预警、业务受理、业务咨询、网上投诉等功能,推进主动、互动、定制等网上服务形式,实行政务公开,为企业、社会公众及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五)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支持能力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十一五”期间,以信息共享为主线,建立数据采集、更新机制,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平台,整合各类工商信息资源,为政务公开、业务协同、辅助决策、公共服务等提供信息支持。

1.以统一的数据标准为基础,建成总局、省局两级数据中心,健全工商系统可共享的市场主体基础类信息库、信用类信息库、客体监管类信息库等,建立数据责任机制,坚持一数一源的原则,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和完整。

2.建设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和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在工商系统内实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监管等各类业务数据的归集、整合和使用。

3.建立多层次、跨业务、跨区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不同层次的信息共享、信息交换和信息服务。

4.各地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进一步探索实践与其他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交换的机制,为实现政府部门间的联合监管奠定技术基础。

(六)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建立并不断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平台

信息安全是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应始终把信息安全视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视为实现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措施,给以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应进一步强化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广应用网络信任服务体系,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相应的备份系统,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

1.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各地根据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现状,有针对性地采用基本安全技术建立基本安全防御系统,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风险评估以及安全等级保护,提高系统整体安全水平。

2.加强和规范工商行政管理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各省局以总局的密码体制和安全信任根系统为基础,结合具体业务应用,建立具有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功能的网络信任服务系统,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网络信任服务体系。

3.加强保密安全建设,做好重要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保护工作。

4.各地根据信息化发展实际,建立相应的冗灾备份系统,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5.制定、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系统安全管理,适时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逐步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

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工商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信息化推进协调机制,促进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

1.各地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贯彻落实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任务,统一领导本地区的信息化建设,研究、审批信息化建设规划、重大工程项目计划以及信息化建设预算,组织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检查本地区的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

2.在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下,信息化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地信息化建设、管理及对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技术保障。各地工商部门要确保信息化管理机构技术人员的配备,内设处、科、队、所等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信息管理员,做好信息化日常运维与沟通联络工作。

3.根据金信工程的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需要,在信息化领导小组下成立工作小组或项目管理组,规范管理,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4.根据实际需要,省级以上局可考虑成立信息化专家顾问组,充分发挥专家组在工商信息化建设中的咨询、顾问和指导作用。

(二)加强制度建设

内容完备、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制度是决定工商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开展的基础。“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健全、完善和落实各项信息化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其规范操作、责任明确、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重要作用。

1.结合金信工程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完善工商系统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保障制度。主要包括:项目立项及评审制度、合同谈判与管理制度、项目实施管理制度、项目资金审核管理制度以及项目评审验收管理制度等。

2.建立、健全系统运行维护与系统管理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应用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网站管理制度、系统管理制度、网络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以及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等。

3.建立跨业务、跨区域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业务协同等管理制度。

4.建立对业务需求的沟通、获取、跟踪和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

(三)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严谨务实的信息化干部队伍是工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注重信息化人才培养。

1.各地应采取措施,培养、引进信息化人才,稳定技术队伍,改善和提高信息技术人员待遇,创造适合技术人员发挥技术特长的工作环境,培养一批政治过硬、业务娴熟、技术精湛又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作为工商信息化的中坚力量。

2.加强信息化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化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和技能竞赛,提升工商队伍的信息化整体素质。

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信息化知识培训,提高工商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信息管理机构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工商信息化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加强工商系统全员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高工商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

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信用

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信用 分类监管工作会议大会发言材料 实施企业信用监管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2005年8月) 近年来,在总局和市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我局以经济户口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企业诚信守法为核心,建立了《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信用监管系统》。同时,积极运用信用机制,探索企业监管方式改革,先后实施了企业分类分级监管、辖区网格化管理、网上年检以及企业、企业法定代表人信用信息公示和“市场禁入”、“信用修复”等改革措施,初步建立了企业信用监管工作体系。 一、夯实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基础 (一)完善经济户口管理。登记注册部门生成的企业身份信息即静态信用信息与监督管理部门形成的监管信息即动态信用信息,共同构成了企业历史性、综合性、动态性的信用记录,即企业经济户口。企业经济户口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信用分类监管的实施。近年来,我局一直把经济户口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基础工作来抓。2001年, 1

按照总局经济户口普查工作的要求,督促1.8万户已歇业企业办理了注销登记,依法吊销了近4万户未参加年检且住所(地址)查无的企业的营业执照。2002年至今,每年都要结合年检全面核对经济户口,清理虚数,三年来共吊销未参加年检企业11万户,吊销率达到96%。在日常工作中,各业务部门按照《经济户口管理办法》和《数据录入规范》的要求,及时发现和修正失实数据。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全市经济户口数据与实际情况趋于一致,为全面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信息网络支撑。一是建成了在外部互联网运行的《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包括《企业信用信息子系统》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信用信息子系统》。该系统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企业为基础,以市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为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实现各行政部门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成为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监管和协办工作的操作平台;同时,为社会提供广泛的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目前,进入《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市级管理部门达到48个,记录各类信用信息343.96万条,其中企业身份信息258.79万条、良好信息0.49万条、提示信息1.95万条、警示信息11.56万条(含“市场禁入”即限制登记行为信息11.43万条)以及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身份信息71.17万条。二是建 2

信息网络化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当务之急

中央决定国家工商局提升为正部级单位,中央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经济监管地位的思路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在中央这个大思路的指导下,如何把握机遇,既担负起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历史重任又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个工商干部面前的大课题。通过实践我们感到,尽快实现信息网络化建设是推动工商行政管理全面发展的当务之急。下面我想对此谈一点个人的想法。一、信息网络化对整体工作的覆盖与统帅我们在谈到信息网络化的时候,往往习惯于将它看作是局部的工作,只是关注它在局部、在技术层面上的作用。这种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近10年来,网络技术和基因技术、纳米技术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科技的出现,掀起了一场社会革命。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化工作正在逐步由局部性工作发展成为全局性工作,并成为我们在新世纪发展工商行政管理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工作职能拓展,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的知识含量、技术含量,以及队伍建设这些关系到工商行政管理未来方向的工作上,信息网络化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信息化与工作职能调整前不久,江总书记就简化行政程序,促进经济发展,取消或减少各类审批的问题发表了讲话,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中央在提醒我们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以往的很多经济管理模式将有一个较大的转变。很多我们过去习以为常的管理职能,比如:查处超范围经营、防止抽逃注册资金、打击投机倒把、发放《广告经营许可证》等等都会有所调整。同时对企业经营身份和信誉的管理、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等工作会逐步地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这个过程,将逐步成为在更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职能更清晰、办事更有效率的行政管理部门。要完成这样的大规模的工作职能调整,必然需要我们在人力和物力投入、立法准备、技术保证等各个方面协调推进。而其中技术保证———实现信息网络化,将起到统帅全局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实施精简机构和实行收支两条线之后,工商部门为强化职能所能投入的人力和物力都会非常有限。只有技术的投入,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用技术上的首先突破,带动全局职能的扩张。具体的看这种职能的扩张,主要会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强化监管力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拥有较广的监管领域和监管权限。但在实际监管上,有限的管理力量在广泛的管理领域和数量庞大的管理对象面前,无法进行有效深入的管理。比如,一个违法当事人可能被工商机关的五、六个部门都查处过,但由于各个部门互不通气,可能每次都会把这个当事人当作初犯,从轻处理。又如,监督部门正在立案侦察,登记部门却因为不知情给当事人办理了注销手续。类似的问题在我们的监管实践中是经常发生的,这其中固然有工作方法、工作程序衔接上的问题,但更多的则是源于我们监管手段的不足,导致无法充分履行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如果每个管理干部手中都有关于每个企业全面的管理资料,这些问题的解决就可能会容易的多。以往可能由于建立这样一个纸制的档案库成本过高无法实现,但现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可能。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在电脑上输入一个企业登记号,就可以了解这个企业几年的全部纪录,这对我们的监管力度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第二,拓展监管领域。我们提出走进网络经济口号的目的就是要针对职能大力开展信息网络化建设。干部不会使用计算机,单位没有条件上网,如何能够介入网络经济的监管呢?要管理好网络,手段就是“以网治网”。这就要求工商部门要用高科技的信息化手段武装自己。工商部门要有自己的网站,要实现和当事人的网上交流,要有手段借助网络来发现、打击违法行为,这些哪一点也离不开信息化。现在我们全国工商系统正在开展针对保险、金融、电信等行业垄断行为的打击、查处。这些工作中我们所面对的管理对象和以往有很大的差距,他们的信息化水平都很高,很多违法违规行为都是借助现代化手段实施的,而且是全国范围的。我们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的管理网络,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那么工商部门的监管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也就只能望洋兴叹,在原地打转转。第三,增加管理手段。信息时代,信息和技术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资源。对它们的运用分析可能启发、派生我们开展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方向。比如说,实现企业监管信息的全面披露,对企业进行信誉管理,就是信息化工作对管理的深

信息化规划纲要

XXXXX集团 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XXXXX集团信息化规划研究课题组 2016.10

目录 前言 (2) 一、信息化建设对集团业务发展的重要性 (3) 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5) 三、有助于实现集团战略目标的若干信息化建设思路及对策 (7) 四、信息化主要建设内容 (10) 五、信息化重点规划项目 (15) 六、信息化建设的注意事项和保障 (18) 七、努力把信息化能力建设成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20) 附表:重点规划项目的分析表 (21)

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应用,在短短的20多年中,远程教育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不断推陈出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已被广泛地实践,从而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平民化、普及化,并为终身教育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目前,世界各国都为建立和完善新型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模式而不断努力着。承担远程教育主体地位的各类教育机构,如:英国开放大学、美国凤凰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国内的各种网络学院、电视大学、教育企业等,在对远程教育的探索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并逐步将信息化手段发展成为其核心竞争力,对机构自身的业务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XXXXX集团总结了十几年来开发信息化技术和应用,带动和支撑远程教育业务发展的成功经验,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工作对集团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性。在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有关部门和教师的支持、配合下,本课题组根据XXXXX集团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业务情况和信息化需求,通过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编写了《XXXXX集团“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集团今后一段时期内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为了鼓舞和动员整个集团的教师和学生,也是为了向社会各界宣传的需要,课题组进一步编写了《XXXXX集团“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既是对《规划》的简化与提炼,又是对集团信息化的战略、思路、对策,以及一些相关问题和观点的补充。

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一、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信息化使现代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内容。全球数字鸿沟呈现扩大趋势,发展失衡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正在出现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力争跟上时代潮流。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二、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形势 (一)信息化发展的进展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20世纪90年代,相继启动了以金关、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1997年,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五”期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信息化发展重点进行了全面部署,作出了推行电子政务、振兴软件产业、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一系列重要决策。各地区各部门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不断开拓进取,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电话用户、网络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用户和宽带接入用户均位居世界第二,广播电视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的行政村。 ——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稳步上升。2005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16.6%。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超过30%。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部分骨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知识竞赛试题4

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知识竞赛试题4 二、多选题(一)基础知识 1、计算机按照规模和处理能力来分类,可分为(ABC ) A巨型机和大型机 B小型机和工作站 C服务器和微型计算机 D电子管计算机和晶体管计算机 2、计算机按照使用的元件来分,可以分为(BCD ) A小型机和工作站 B电子管计算机 C晶体管计算机 D集成电路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3、计算机如果按照它的外形来划分,可分为(ACD ) A座式计算机 B小型机和工作站 C台式计算机 D便携式计算机 4、在计算机的分类中,便携式计算机包括(ABD ) A笔记本型 B掌上型和膝上型 C 座式计算机 D口袋式和PDA 5、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有(ABC )三大特点 A 由即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组成 B 采用二进制 C 存储思想是数据和指令预先存入内存,再由CPU读取并执行 D 只有windows一种操作系统

6、一台个人计算机的硬件,即PC机的硬件,是由(ACD )等部分组成 A主机 B PDA C显示器和键盘 D鼠标和电源 7、一台个人计算机,它的主机由(BCD )等部分组成 A 显示器 B CPU和主板 C内存和显示卡 D 硬盘和光驱 8、中央处理器由(ABC )部分组成 A运算器 B控制器 C寄存器 D逻辑 9、在计算机中,中央处理器的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BC ) A几何运算 B算术运算 C逻辑运算 D集合运算 10、在计算机中,中央处理器的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AD ) A分析指令 B分析逻辑运算 C进行推理 D协调I/O接口操作和内存访问 11、在市场上,Intel公司的CPU占主导地位,其它的生产CPU的厂商还有(BCD ) A 微软 B AMD C Cyrix D IDT 12、在计算机的组成部件中,测度CPU的性能指标有(CD) A CPU大小 B倍频 C主频 D外频 13、内存是计算机用来存储执行中的数据的存储部件,它包括( ACD) A 随机存储器 B 刻录存储器 C 只读存储器 D 高速缓存 14、内存是计算机用来存储执行中的数据的存储部件,它的容量可以是(ACD ) A 128M B 62M C 256M D 1G

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

全国卫生信息化2003-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2002-11-05 11:09:31 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文件之四 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2003-201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征求意见稿) 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信息化的重要决策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保障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要求,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适应卫生改革与卫生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特制定《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简称规划纲要)。 一.规划背景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要求我们抓住机遇,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顺应世界经济发展,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促进我国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将信息化建设贯穿于各个层次与领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卫生工作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些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客观上要求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卫生改革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卫生资源,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要。卫生改革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不仅能促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也能推动卫生改革的深化,已日益成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卫生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九五”以来,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实施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项目,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见成效;积极加强“三网一库”建设,电子政务逐步推进;医院信息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国近半数医院进行了网络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卫生、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远程医疗、远程医学教育等信息系统建设有了进一步提高,为全面实现卫生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但应该看到,卫生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与其他行业和卫生事业的实际需求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相当的差距。今后,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力争在2010年前,建成比较完善的以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为重点的国家卫生信息系统,进一步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和其他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向更深、更广、更高的方向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远景目标》提出的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战略任务,围绕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提出本规划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 要把信息化建设纳入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一网多用、资源共享。确立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要科学论证,讲究实效,充分利用国家公用数据网络资源,切忌各自为政、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卫生信息化建设具有公共产品特征,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增加投资力度。在政府引导下,在加强市场准入和监督的同时,开拓思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二).基本原则 本规划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标准统一、保证安全、以法治业、经济实效、因地制宜。 1、统一标准,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基本前提。在卫生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强调“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政府部门要加强指导,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正式颁布)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教育部】2012年3月 序言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现状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第三章发展目标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四章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第五章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第六章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七章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第八章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第九章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十章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 第十一章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行动计划 第十二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 第十三章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 第十四章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 第十五章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 第十六章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第十七章加强组织领导 第十八章完善政策法规 第十九章做好技术服务 第二十章落实经费投入 实施 序言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 案

XX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发展规划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为了规范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国政府出台有< —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宁波市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宁波市信息化发展规划( - )>等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导文件。 本信息化建设方案依据以上政府指导性文件制定而成。 XX公司信息化是公司提高竞争力的核心内容。XX公司信息化是指公司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经过信息资源的不断深入应用,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XX公司信息化就是要实现公司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包涵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设计和制造信息化,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制造过程,用信息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品和优化提高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二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优化企业的生产、管理、财务等流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三是提供企业信息化的信息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四是企业电子商务。 一、XX公司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XX公司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1.1、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整个集团公司当前拥有联网电脑约100台。有专门的机房用于存放ERP和用友服务器。还有专门的远程视频会议室。 总公司和旗下分公司在建厂时即建成了覆盖公司主要生产区域和部

门、以电信光纤及ADSL为主要传输介质的、以百兆交换为主的数据网络,服务于公司信息查询、网络通信、各种数据文件共享、信息存储、并为、<用友财务处理系统>提供硬件支持;总厂还建有程控交换内线电话专网以及电信服务商提供的外线电话网络,服务于总厂的语音通讯;现配备了2名专职网管负责网络管理维护和相关技术服务。 1.2、信息化应用建设初见成效: 公司建有面向公众的对外集团网站,集成公司轴承、公司钛业、公司管业、公司外贸4个子公司网站,进行网上信息发布、产品宣传和收集客户信息反馈。 在 8月开始在轴承公司实施,涵盖了财务、销售、物料管理、生产计划等模块。 总公司与旗下江苏管业公司财务采用VPN互联<用友财务处理系统>,对整个集团公司的帐务进行处理,财务数据集中到用友服务器上读取存储。 公司在产品设计、制造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PRO/E、CAXA)技术。 公司在产品防伪上还使用了<中国质量电子监管网防伪查询>和<中国电信168315企业客户服务中心防伪查询>。 由广告公司设计的VIS(品牌推广应用手册)、<集团公司样本>以及当前正在制作的等信息化应用。 1.3、网络扩展应用方面: 有<视频监控系统>、<保安巡逻管理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等

工商数字化平台建设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构建统一数字化平台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旨在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充分利用工商行政管理领域的信息资源,向社会各界提供丰富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服务,同时为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建设原则指导下,认真贯彻“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共同建设、分级负责,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突出以需求为主导,以人为本,把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市场准入、市场监管、信用评价、企业年检、消费指导、案件查处等各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之中,逐步建立起由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标准、信息机构和信息人才等要素构成的全省工商信息化体系。 一、基本情况 工商信息化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将省市县网络和各业务线应用软件连接、整合,统一全省技术标准和规范,做到互联互通,构建统一的工商系统信息化平台。为此,省工商局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坚持以工商系统业务为主导,以市场准入、经济户口、执法办案、企业信用监管等四大工商行政管理行为为切入点,结合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应用,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供成熟、合理和专业化的解决方案。 自2000年开始至今,浙江省工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大致走过了以下五个阶段:一是基础建设阶段(2000年—2002年),全省各级工商机关根据全省统一的《网络建设技术标准》,集中资金,购置硬件,搭建了工商系统内网(专网)、外网(互联网)二个网络平台。二是应用开发阶段(2001年—2003年),在硬件基本配备、网络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先后开发了经济户口准入系统、经济户口监管系统、工商所综合管理系统、政务系统、经检办案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并逐渐在系统内进行推广和应用。三是整合提高阶段(2003年—2004年),在业务应用的前提下,全系统着力做好应用与软件的整合工作,并先后形成了一批数据库。四是数据建设阶段(2003年至今),建设全省数据资源平台,实行数据集中,建立了省市二级数据中心,并不断提升业务应用,为真正实现数据共享打下了基础。五是全面提升阶段(2004年至今),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全省经济户口中积极推行企业数字证书,不断深化数据开发应用,建立统一电子政务平台。通过这几年的持续努力,省工商局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公路工程建设信息化发展规划 二O一七年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各层面以及各个行业中。大力推进信息化是促进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公共服务与实现智能交通,智慧交通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为加快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进程,现根据工程业务需求建设公路信息化。 一、信息化建设内容 信息化包括办公信息化、数据采集自动化、分析比对数字化、质量监控实时化、安全管理常态化、项目管理精细化其主要如下: 1 项目管理网站 2 办公oa系统 3 计量管理系统 4 资金管理系统 5 安全管理系统 6 试验管理系统 7 计划进度管理系统 8 实验室数据采集 9 张拉压浆数据采集 10 拌合站数据采集 11预制梁场喷淋养生系统 12 手机app系统 13 路基路面摊铺及压实度监测(长治分局) 14 沥青光谱指纹快速检测(山西路桥) 15 施工动画三维动漫 16 安全教育vr体验馆 17 竣工资料管理咨询指导 18公路养护管理系统 19 项目管理BIM公路系统 20原材料二维码管控系统

21隧道人车分流报警系统 22 施工单位信用评价系统23桥梁健康检测系统 24 人脸识别考勤系统 25路面压路机视频监控 26 桥梁施工视频监控 27、基于路基路面施工摊铺碾压及视频监控数据采集系统 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五化”战略发展目标要求,以精细化推进行业规范化、以信息化推进行业现代化,坚持“立足当前、应用为主,稳步发展、资源共享,放眼未来、科技引导”的指导方针,做到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实用与改进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逐步完善网络智能化管理,切实推进项目信息化健康发展,更为实现全省交通规范工程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稳步推进。按照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统一部署,明确信息化建设阶段性目标与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2、统一规范,资源整合。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和保障措施,充分挖掘并改进已建成网络和信息系统的作用,提高资源共享程度,使有限的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3、统一设计,需求主导。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开发要以各部门业务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为导向,从领导决策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统

信息化建设十三五规划

信息化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2020) 二〇一七年四月

目录 一、学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1) (一)建设现状 (1) (二)存在问题 (4) (三)机遇与挑战 (7) 二、指导思想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思路 (9) 三、建设目标 (10) (一)总体目标 (10) (二)组成框架 (11) (三)量化目标 (11) 四、建设任务 (13) (一)做好基础支撑平台建设,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保障 (13) (二)系统整合与创新应用并举,实现学校的智慧管理14 (三)平台与资源建设同步,推进学校的智慧教学 (15) (四)加快数据治理,以大数据创新智慧服务 (15) 五、保障措施 (16) (一)机制保障 (16) (二)队伍保障 (16) (三)经费保障 (17) (四)技术保障 (18)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信息化建设“十三五”规划 (2016-2020)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正推动着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影响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和走向。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信息化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个现代化的大学应该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扩展传统校园功能,全面实现教学、科研和管理信息化。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信息化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学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一、建设现状 学校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00年,2009年获得教育厅“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单位”荣誉称号,多年来,尤其是近

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标识规范VI手册(最新版全套共108页)_.

(试行 附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全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标示规范方案 2010年 4月 目录 一、基本要素 (4) (一红盾徽及其使用规范 (5) (二中英文标准字体及其使用规范 (13) (三工商标准色彩 (22) 二、工商行政管理主体形象 (24) 三、工商行政管理标识规范主要应 用…………………… .. ……………………………………………… 31 (一工商局、工商所办公主体形象…………………………………………………………………… 32

1.工商局主体形象(办公楼外观形象 (32) 2.工商所主体形象(办公楼外观形象 (34) 3.工商局、工商所户外指示形象 (36) 4.工商局、工商所室内形象 (37) (二工商窗口部位主体形象 (41) (三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主体形象..................................................................... 46 (五网站、网页主体形象 (52) 四、工商执法车辆车体标识 (54)

五、其他应用 (63) (一工商局、工商所标牌规范 (64) (二证件类规范 (77) (三户内标识规范 (81) (四室内外标识规范 (83) (五会议室形象规范 (86) (六食品安全检测箱规范 (92) (七户外广告类规范 (93) (八卡通形象………………………………………………………………………………………… 95 ……………………………………………………… 六、附录:国家工商总局原方案配套光盘说明 98

一、基本要素 一、基本要素 (一红盾徽及其使用规范

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知识竞赛试题6

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知识竞赛试题6 (三)金信工程 1、金信工程在现实中的意义( ABCD) A 为工商信息化建设确定了目标和思路 B 为推进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C 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起到推进作用 D 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服务 2、目前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现状是( ABCDE) A 工商总局与46个省、副省级局的骨干网络已经连通 B 主要业务工作已经广泛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处理 C “网上工商”建设形势喜人 D 工商信息化标准和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E、全系统信息化意识普遍增强 3、目前,工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是( ABC ) A 部分中西部地区联通到工商所的网络系统还没有形成 B 各级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还不够准确、完整、规范, 安全保密和信息管理机制不健全 C 有重复建设、重复开发的现象,技术体系不一致,功能覆盖不完整,相互独立不互通

D 主要业务工作还没有广泛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处理 4、金信工程建设的目标是( ABCD) A 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企业监管和行政执法提供统一的运行平台 B 为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支撑 C 提高市场监管能力和行政执法效能,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D 提高政务信息共享能力,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5、金信工程建设的内容是( ABD) A 完善两个网络系统、构造两级数据中心 C 应用两个支撑平台、整合两类业务应用 B 推进全国的社会信用水平 D 推进两项信息服务 6、金信工程建设内容中的“完善两个网络系统”指的是( AB) A 从工商总局到工商所的系统业务专网 B 对外公共服务网 C 政务内网 D 以信息共享、数据交换为主的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网 7、金信工程建设内容中的“构造两级数据中心”指的是( AC) A 总局数据汇总、分析、交换中心 B 以信息共享、数据交换为主的政府部门信息共享服务中心 C 省级数据汇聚、应用中心 D 市地级数据汇总中心 8、金信工程建设内容中的“应用两个支撑平台”指的是( BC)

某某公司信息化管理的规划

XX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发展规划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为了规范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我国政府出台有《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宁波市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宁波市信息化发展规划(2003-2007)》等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导文件。 本信息化建设方案依据以上政府指导性文件制定而成。 XX公司信息化是公司提高竞争力的核心内容。XX公司信息化是指公司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不断深入应用,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XX公司信息化就是要实现公司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包涵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设计和制造信息化,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制造过程,用信息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品和优化提高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二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优化企业的生产、管理、财务等流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三是提供企业信息化的信息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四是企业电子商务。 一、XX公司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XX公司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1.1、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整个集团公司目前拥有联网电脑约100台。有专门的机房用于存放ERP和用友服务器。还有专门的远程视频会议室。 总公司和旗下分公司在建厂时即建成了覆盖公司主要生产区域和部门、以电信光纤及ADSL为主要传输介质的、以百兆交换为主的数据网络,服务于公司信息查询、网络通信、各种数据文件共享、信息存储、并为《ERP资源管理系统》、《用友财务处理系统》提供硬件支持;总厂还建有程控交换内线电话专网以及电信服务商提供的外线电话网络,服务于总厂的语音通讯;现配备了2名专职网管负责网络管理维护和相关技术服务。 1.2、信息化应用建设初见成效: 公司建有面向公众的对外集团网站,集成公司轴承、公司钛业、公司管业、公司外贸4个子公司网站,进行网上信息发布、产品宣传和收集客户信息反馈。 在2007年8月开始在轴承公司实施《ERP资源管理计划》,涵盖了财务、销售、物料管理、生产计划等模块。 总公司与旗下江苏管业公司财务采用VPN互联《用友财务处理系统》,对整个集团

(行政管理)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概论考试题库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概论》考试题库 第一章工商行政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一、填空题: 1、工商行政管理的目的是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我国的商标管理始于清末。1904年,清政府在帝国主义胁迫下,颁布了 《商标注册试办章程》。 3、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近30年里,工商行政管理走过了一段曲折发展的道路,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和“十年”动乱四个时期。 4、1952年10月,中央私营企业局与中央外资企业局合并为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直属政务院,负责领导全国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5、2007年以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党组在认真总结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要努力做到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四个统一”。 6、2000年以来,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陆续建立了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系统,逐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三级执法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7、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调整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由副部级升格为正部级。 8、1999年3月15日,全国消费者投诉、举报服务专用电话号码统一为12315。 9、截至2000 年3月15日,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均开通了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服务电话。 二、判断题: 1、工商行政管理的对象是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健全,任务明确,工作活跃,成绩显著。(∨) 3、1994年国务院对工商行政执法对象进行了调整,从重点查处投机倒把活动转变为依法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保护公平竞争。(∨) 4、工商行政管理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项、少选不得分): 1、工商行政管理的内容是对(ABCD )的监督管理。 A.市场主体准入行为 B.市场主体退出行为 C.市场交易行为 D.市场竞争行为 2、清政府于(B)年首开先河,设立工部、商部将工商管理纳入统一的专管机构。 A.1840 B.1903 C.1906 D.1919 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于(B)年恢复建制。 A.1976 B.1978 C.1982 D.1988 4、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于(C)年实现了省以下垂直管理。 A.1994 B.1996 C.1998 D.2001

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

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 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二月

目录 序言 (3)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与不足 (3) 1、基础与优势 (3) 2、困难与不足 (4) 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5) 1、以建为基,以用为本。 (5) 2、规划先行,协调均衡。 (5) 3、学校目标,项目推进。 (6) 4、标准规范,共建共享。 (6) 三、信息化建设目标 (6) 四、主要建设内容 (7) 1、万兆校园网主干建设 (7) 2、双网覆盖 (8) 3、建设与公网的高速连接 (9) 4、安全保障平台建设 (9) 5、下一代互联网 (10) 6、高性能计算 (11) 7、统一信息门户 (12) 8、公共数据平台建设 (14) 9、应用系统建设 (14) 10、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升级 (14) 11、电子校务 (15) 12、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 (16) 五、经费概算 (17) 1、项目概算汇总表 (17) 2、部分建设项目分项概算表 (17)

序言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快、应用广、渗透性强、影响深远的关键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进程的重要引擎。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已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等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信息化水平已成为学校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高等学校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走科学发展之路,就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并以此推动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深度变革,促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以及社会服务等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为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最好的信息环境,并最终建成数字化、现代化校园。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与不足 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开始于1994年,在“十五”“211工程”和“西部大学校园网”等项目建设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基础与优势 目前,我校完成了基础网络布线工程、网络设备购置与安装、基本网络服务、用户管理及计费系统、基本供电系统等建设内容,形成“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框架。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各主要校区间的光缆互连,为多校区教学

2016_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附件: 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建筑业信息化是建筑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对建筑业绿色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推进信息化发展相关精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相关要求,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增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能力,优化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建筑业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塑造建筑业新业态。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建成一体化行业监管和服务平台,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及具有关键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业信息技术企业。 三、主要任务

(一)企业信息化。 建筑企业应积极探索“互联网+”形势下管理、生产的新模式,深入研究BIM、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1.勘察设计类企业。 (1)推进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 进一步完善并集成企业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换代。深度融合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BIM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应用,促进企业设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加快BIM普及应用,实现勘察设计技术升级。 在工程项目勘察中,推进基于BIM进行数值模拟、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研究构建支持异构数据和多种采集方式的工程勘察信息数据库,实现工程勘察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在工程项目策划、规划及监测中,集成应用BIM、GIS、物联网等技术,对相关方案及结果进行模拟分析及可视化展示。在工程项目设计中,普及应用BIM进行设计方案的性能和功能模拟分析、优化、绘图、审查,以及成果交付和可视化沟通,提高设计质量。 推广基于BIM的协同设计,开展多专业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优化设计流程,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研究开发基于BIM的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全文)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全文)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 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2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信息 通信技术变革实现新突破的发轫阶段,是数字红利充分释放的扩展阶段。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围绕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信息化发展,直面“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产业链重组,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体系变革;加快信息化发展,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持续转型升级的产业生态;加快信息化发展,构建统一开放的数字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生活新需求;加快信息化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

竞争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与文明进步;加快信息化发展,统筹网上网下两个空间,拓展国家治理新领域,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已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践行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举措和必然选择。 本规划旨在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信息化 发展战略纲要》,是“十三五”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成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十二五”时期特 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和决策体系,加强统筹协调,作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开启了信息化发展新征程。各地区、各部门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我国信息化取得显著进步和成就。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宽带网络建设明显加速。截至2015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互联网用户、宽带接入用户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G)覆盖全国所有乡镇,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商用全面铺开,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研发步入全球领先梯队,网络提速降费行动加快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