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_海洋国家_意识的发展演变及其现实影响_戚文闯

日本_海洋国家_意识的发展演变及其现实影响_戚文闯
日本_海洋国家_意识的发展演变及其现实影响_戚文闯

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一六年第十四卷第四期︵总四十五期

日本“海洋国家”意识的发展演变及其现实影响

戚文闯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要:新世纪以来,日本“海洋国家”意识愈加强烈,把海洋看做是立国之本,意图实现由“岛国”向

“海洋国家”的转变。这种海洋国家意识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并对当今日本的对外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加强与其他海洋国家的联盟关系;应对日益崛起的中国挑战;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以构建对中国的包围圈。深刻认识日本的海洋国家意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日本今后的外交战略和日本对华、对美政策的走向。

关键词:日本;海洋国家;中国;美日同盟中图分类号:D8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JL08-0027(2016)04-0071-05

日本领土四面环海,可谓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国家。近年来,日本在领土周边海域活动十分频繁,在南千岛群岛(俄国控制,日本称“北方四岛”)、独岛(韩国控制,日本称“竹岛”)、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不断趋于强硬,呈现出北争、西夺、南控的全面出击态势。[1]在南海问题上,日本也是极力插足、推波助澜,并积极配合美国在南海所强调的航行自由口号。

日本之所以在周边海域及亚洲如此大动干戈,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以避免在中日两国海洋权益争夺中处于劣势。而其中的深层原因则是日本近代以来所逐步形成的海洋国家意识。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的海洋国家意识已经深入骨髓,日本政府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把海洋看作是发展日本的立国之本。但日本的海洋国家意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轻视海洋到以海洋立国的过程。

一、日本“海洋国家”意识的发展

演变

早期日本人的海洋意识并不强烈,德川幕府时代,日本曾数次颁布“锁国令”,仅保留长崎一港与中国、荷兰等国进行有限的海外贸易,此时的日本仍然只是把海洋看做是保护本土的一道天然屏障,并没有把它看作是与其他国家交流的通道、桥梁,“海洋围绕四方,唯有西部稍可停泊外国船只,且无袭来之虞”。[2]21这种消极的海洋意识严重阻碍了日本吸收外来先进思想文化的渠道,也间接造成了近代日本的落后。

(一)近代日本海洋国家意识的萌芽与发展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学者林子平就提出了“海国论”,他认为日本是一个典型的“海国”,“海国须拥有与海国相称的武备,不同于中国的兵法和日本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各种军事学说的军事思想,不懂得这一点就难以建立日本的国防。”[3]1同时强调海防中要重点关注对大炮的利用,把大炮“编制于日本全国滨海各地,以作为日本长期之武备,奠定与天地共存之准则。”[4]17-18

但如此有远见卓识的建议却并未被幕府将军所采纳,结果却以破坏锁国政策为名让林子平闭门蛰居,由此可见日本幕府统治者严守锁国政策之

一斑。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明治政府推行

“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

作者简介:戚文闯(1989-)男,汉族,河南开封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日关系史。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一六年第十四卷第四期︵总四十五期

文闯日本﹃海洋国家﹄意识的发展演变及其现实影响

改革政策,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随着国力的日益增强,日本的海洋国家意识也日益增强,明治政府极力强调发展海军的重要性。“耀皇威于海外,非海军而莫属,当今应大兴海军。海军建设为当今第一要务,应该从速奠定基础。”[3]57到了1872年,明治政府设立陆军省和海军省,海军省的建立为此后日本对外军事扩张提供了近代化的领导体制。与此同时,日本又主要把清朝新组建的北洋舰队作为假想敌,大力购买新型战舰和加强军事训练,提高日本海军的战斗力。据统计,在1880-1893年间,日本军事费用占每年财政支出总额的19%-30%,并且逐年增加。[5]64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日本海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也是近代日本海洋国家意识提高和重视海军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日本政要也从海洋权益上着眼来为其对外侵略扩张寻找借口。日本陆军元老兼首相山县有朋提出了主权线和海上利益线理论,“盖国家独立自卫之道有二,一为守卫主权线,二为保护利益线。主权线者,国之疆域之谓,利益线者乃与主权线之安危有密切关系之区域是也。”[6]152并将琉球群岛、台湾岛划入日本的利益线之中,而朝鲜则是日本海外利益线的新焦点。自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吞并琉球王国,发动中日甲午战争,控制直至合并朝鲜等一系列侵略活动,都是日本极力扩大其海上利益线的具体反映。(二)马汉“海权论”的影响19世纪末,美国的海军军官马汉提出了著名的“海权论”,指出了掌握制海权对海洋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和海洋国家建立霸权的优越性,“海权论”的提出对于英、美、德等欧美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亚洲国家--日本的影响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马汉认为“亚洲问题”的实质就是海权国家(主要是日本、英国)与陆权国家(主要是俄国、中国)对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小亚细亚这一“条形地带”的控制权的争夺。同时夺取制海权的方法主要是实施海上封锁和舰队决战,关键在于海军舰队决战的成败。1896年,日本东邦协会将马汉的名著《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翻译成日文出版。该会的副会长副岛种臣在序言中强调:“我国是海洋国家”,[7]如果国民都能熟读这本著作,并能掌握马汉所提出的“制海权”,那么日本的海外贸易不仅可以称雄于太平洋,并且在国防上也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副岛种臣还把该书献给了明治天皇和皇太子,明治天皇观后大为赞赏,并发布手谕,诏令日本中学以上各学校的学生熟读此书。秋山真之和佐藤铁太郎两人可谓得到马汉海权思想真传。[8]秋山真之于1897年赴美留学,并就读于美国海军军官学校,导师就是马汉。回国之后,秋山真之加入了海军,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曾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的第一参谋,并最早提出了在海军作战中应将战略和战术区分开来,他也是日本海军“八·八舰队”的倡导者之一,在日本海军的现代化和制度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佐藤铁太郎则被誉为“日本的马汉”,其在1892年便撰写了《国防私论》一书,极力强调发展海军的重要

性,他认为日本应当采取“海主陆从”战略,海军应优先于陆军,日本的国防应以海军发展为主导。1908年,佐藤铁太郎又撰写了《帝国国防史论》一书,该书是反映日本早期海权战略的重要代表作,也是日本基于自身的历史和地缘特点所构建起的海权观,这些著作都直接推动了日本海军力量的扩张。此后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同时,也展开了蓄谋已久的“南进”战略,夺取从印度洋到西太平洋的辽阔地区,构建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但随着日本的战败,这种对外扩张型的海洋国家意识也走向了衰败。

(三)二战后对海洋国家身份的追求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之后,奉行保守主义的吉田茂内阁上台,针对战后日本百废待兴的局面,提出了“以出口求生存”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走上了一条“轻武装,重经济”的贸易立国道路,最终使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固,进入发达国家行列。[9]41与此同时,美国出于对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考虑,极力扶植战后日本的重建,并通过签订条约与日本建立了同盟关系,此后的日本开始在美日同盟的保护下,逐步实施其陆海兼备的国家发展战略。冷战时期,日本的海洋国家意识虽然在战败

后曾一度沉寂,但很快随着吉田茂、高坂正尧等政界、学界代表性人物对海洋国家身份的重新定位,日本的海洋国家意识又重新高涨起来。吉田茂认为“日本是一个海洋国家,日本在通商上的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一六年第十四卷第四期︵总四十五期

联系,当然不能不把重点放在经济最富裕、技术最先进、而且历史关系也很深的英美两国之上。”[10]10-11此后日本各界(包括学术界)也开始了对海洋国家身份的追求。已故京都大学教授高坂正尧是日本学术界主张日本是海洋国家的重要代表,他认为:“日本国民是‘通商国民’,日本的边疆在浩瀚的海洋,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是海洋国家,日本的未来在海洋。”[11]250

进入新世纪之后,国际上也都认可了21世纪是海洋世纪只说,作为海洋国家的日本更加重视海洋权益,并提出了“新的海洋立国战略”,将海洋问题视为立国之本。在近半个世纪,日本国内各方的推动下,日本作为海洋国家的身份认同已逐渐深入人心。

二、日本“海洋国家”意识的现实

影响

从日本作为海洋国家的角度来看,海洋国家论者,如吉田茂、高坂正尧等人都十分强调海洋国家日本的安全战略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加强与其他海洋国家的联盟关系,主要加强与美、英、澳等国的关系;二是海洋国家会面临位于亚欧大陆心脏地带强国的挑战,主要是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的挑战;三是海洋国家有必要在亚欧大陆边缘地带建立一个战略包围圈。以上三点也是日本海洋国家意识不断增强的反应,近年来,日本也主要依照这三点来实施对外政策。(一)加强与海洋国家的关系,尤其加强美日同盟关系二战后所逐步确立起来的美日同盟关系,一直被视为是美国谋取世界霸权的重要产物。从美国的角度来看,美国要想在东亚地区发挥主导作用,就必须借助日本的力量,可以说日本是其核心支点之一,被美国视为“亚洲联盟的基石”。从日本的角度来看,美日同盟是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支柱,通过建立军事同盟,日本可以获得美国方面的安全庇护。“美日两国深化同盟关系的根本原因是具有核心利益的交汇点,这来源于美日对中国快速发展产生的对自身实力、地位的深深忧虑。”[12]美日同盟作为冷战的产物,初步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经过1960年《日美安保条约》的修订,其军事同盟关系进一步凸显。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并没有因为苏联的解体而消亡,反而在新环境下同盟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强化。尤其是2015年4月美日两国最新修订了《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令日美同盟的合作机制更为明晰,合作空间更为拓展,合作内容也更加广泛。此外,2016年5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在日本首相安倍陪同下,对广岛进行历史性访问,这也是美国在任总统首次访问被美国原子弹轰炸的日本城市。[13]日本之所以一再邀请美国高官和总统访问被美国核弹轰炸的城市,目的在于一是以“受害者”姿态博取世界同情和国内民众的支持,淡化对外侵略的历史责任;二是为给修宪创造符合其预期的国内外舆论环境;三是进一步推动美日两国在政治上的交换与媾和。其实质是美国重返亚太搞遏制中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和日本追求修改和平宪法以成为正常国家的一次政

治媾和。

在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和日本积极

谋求政治大国的双重背景下,美日同盟关系进一步加强以应对中国的崛起,如何趋利避害,减轻这种负面影响将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长期重要课题。(二)推行超越周边外交的“地球仪外交”,以应对中国的挑战自安倍晋三重新执政以来,由于岛屿争端和历史问题等多种因素,日本与中国、韩国、俄罗斯等国的关系并未得到加强,周边外交搞得并不顺利,于是安倍便想到了超越周边外交的“地球

仪外交”。2013年1月,安倍晋三在国会演讲时表示:“外交,不是要单纯盯着周边诸国两个国

家之间的关系,而是要像看着地球仪那般地俯瞰全世界。”[14]在2016年,日本安倍政府,从首相到外长,从欧洲到亚洲,展开了新一轮的地球仪外交,并呈现出三个重点:第一个是以七国集团峰会为核心,开展对欧洲的探访;第二个核心是改善或者缓和中日关系;第三个层面是施加对东盟的影响力,日本外长访问东盟四国。安倍积极推行所谓的“俯瞰地球仪的外交”,标榜日本致力于和平的外交理念,通过对一些国家实施经济援助,也意在为其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拉选票,体现了日本想要

成为政治大国的野心。安倍晋三在2013年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中曾明确表示,“日本对于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欲望,没有丝毫改变。”[15](三)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构建对中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一六年第十四卷第四期︵总四十五期

文闯日本﹃海洋国家﹄意识的发展演变及其现实影响

参考文献:

[1]段廷志、冯梁.日本海洋安全战略:历史演变与现实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1).[2](日)信夫清三郎.日本政治史[M]第一卷.周启乾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3](日)外山三郎.日本海军史[M].龚建国、方希和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4](日)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M].姜晚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5]米庆余.日本近代外交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6](日)古島和雄.世界史におけるアジア[M].東京:大月書店,1956.[7]高兰.日本海洋战略的发展及其国际影响[J].外交评论.2012(6):52-69.

[8]关希.排他性的“海权论”可以休矣—析日本流行的“海洋国家战略”[J].日本学刊.2006(4):5-14.[9]张卫娣、肖传国.21世纪日本对外战略研究[M].军事科学出版社.2012.

[10](日)吉田茂.回忆十年[M](第一卷).韩润棠、阎静先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11](日)高坂正尧.海洋国家日本の構想[M].东京:中央公论新社,2010.[12]郭锐.美日同盟强化的战略指向及地缘影响[J].东北亚学刊.2015(4).[13]奥巴马访广岛,日美各有所图[N].羊城晚报.2016-5-12.

[14]安倍重启“地球仪外交”,孤行不反省[N/OL].2015-01-20.人民日报海外版.

[15]安倍晋三联大演讲再次表明入常愿望[N/OL].2013-09-27.新浪新闻中心.https://www.360docs.net/doc/826812064.html,/w/p/2013-09-27/101928315814.shtml

[16]日本拟援助越南南海行动,两国合作对付中国[N/OL].新浪新闻中心https://www.360docs.net/doc/826812064.html,/w/2015-09-14/102232305440.shtml

[17]越共总书记应邀访华,美媒:越南脚踩中日两条船[N/OL].大公网,2015年4月3日https://www.360docs.net/doc/826812064.html,/world/exclusive/2015-04/2964176.html

[18]日本解除援助他国军队限制,欲离间中国与东南亚[N/OL].新华网.2015年2月13日https://www.360docs.net/doc/826812064.html,/mil/2015-02/13/c_127494183.htm

国的战略包围圈无论是战后还是在新世纪的现在,日本对东南亚的外交政策,固然是其亚洲大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更深层原因则是日本海洋国家意识的驱动。东南亚地区作为亚欧大陆的边缘地带,对于日本而言,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遏制中国崛起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15年09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越

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的会谈中明确提出向越南

提供新建巡逻船和巡逻艇,以援助越方在南海的警备行动,并将针对中国在南海进行的吹填作业和跑道建设,确认“海上法制”和“航行自由”的重要性。[16]与此同时,近年来日本为越南提供的援助超过了给予任何国家的金额。日本外务省和越南财政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到2013年,日本为越南提供的援助金额为100亿美元。2014年,日本出资18亿美元,在河内建造一个新的国际机场,和一条通往河内的多车道高速公路。[17]

在2016年2月,日本安倍内阁又在内阁会议上敲定的新政府开发援助大纲解除了对ODA (即官方开发援助)支援他国军队的限制,进一步扩大了日本海外援助的框架。此举主要针对中

国在东南亚影响力增强,意在通过经济军事援助来增强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18]日本援助东南亚也是为了离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并通过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军事联系来构筑遏制中国的包围圈。三、结语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对于海洋国家意识不断高涨的日本而言,其对外政策深受海洋国家意识的影响。日本进一步加强与其他海洋国家的联盟关系,美日同盟关系不断深化;以同样的价值观为纽带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以构建对中国的包围圈,无论是

“价值观外交”

,还是最新所提的“俯瞰地球仪外交”

,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应对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多方面挑战,也可以说,遏制中国,既是当今日本的生存之道,也是为了增加与中国在岛屿争端、

历史问题上的筹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深刻认识日本海洋国家意识的发展演变及其主要内涵,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日本今后的外交政策和日本对华、对美政策转变的动向。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一六年第十四卷第四期︵总四十五期

The Development and Effect of Maritime Nation Awareness in Japan

QI Wen-chuang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Abstract:Since the new era,Japan ’s maritime nation awareness is becoming stronger and stronger.Japan considers oceans and seas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island country to maritime nation.

Key words:Japan ;maritime nation ;China ;US-Japan Alliance

(责任编辑:熊岚)Chinese Culture in Xiao Hong ’s Works

SUN Yuan-yua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

Abstract:Xiao Hong ’s works focus on national character criticism and human ’s soul with an acute

cultural viewpoint.Her works provide a literature perspective for Chinese cultural study especially on family-orientation,lack of religion and hesitation.

Key words:Xiao Hong ;literature ;Chinese culture

(责任编辑:熊岚)

(上接第16页)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in the Course

Path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Wei

LIN Hui

DENG Zi-xia

(Jiangxi Medical College,Shangrao 33400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in the course Pa-th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flipped classro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athology ;teaching model

(责任编辑:赵永红)On the Training Model of Accounting Talents with the spirit of the

craftsman

HE Mei-ling

(Luoding Polytechnic,Luoding ,52720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training model of accounting talents with the spirit of the craftsman.Key words:accounting ;the spirit of the craftsman ;training model

(责任编辑:赵永红)(上接转24页)

(上接第70页)

日本企业文化(精选多篇)

日本企业文化(精选多篇) 看日本的企业文化是如何发展的 企业文化一词,是由美国人提出来的,但它最早的实践者却是日本人。二战中日本国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世人都以为它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但不久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当日本产品相继敲开世界各国国门,特别是电视、汽车等占领了美国大部分市场时,美国研究起日本发展的奥秘。最后得出结论:日本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实现经济腾飞,迅速崛起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主要原因是得益于日本的企业文化。 西方学者做过一个比喻:管理就像一座漂浮在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占1/3,大体相当于管理组织、制度、技术、手段和方法等有形管理;隐在水中部分占2/3,大体相当于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无形管理。如果说传统管理理论更多的着眼于占1/3比重的有形管理的话,企业文化理论则着眼于占2/3比重的无形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企业之所以成功,经济迅速腾飞,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更重视管理的软性因素,更重视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更重视培植企业自身的“社风”、“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等。 公元一世纪,中国儒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人接受了儒家中的等级观念、忠孝思想、宗法观念等,逐渐形成了“稳定性强”的具有大和民族色彩的文化,它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管理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文化的特征从历史上看,日本的周边一直存在着一些强大的国家,这种地缘特点要求日本人必须发奋图强,才能赢得民族独立,并受到周边国家的尊重,这形成了日本人特有的民族自尊意识。在此基础上,日本人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和感情——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日本属于典型的东方文化传统的国家,历史上长期盛行单一的种植经济,这种劳作方式需要整个家庭及邻人的相互协作,因而倾向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加之日本是民族单一的国家,因而这种重视集体力量、发挥集体智慧的思想就更浓厚。这种国民团结一致的精神表现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就是政府和企业密切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力量。 日本的团队精神在大、中企业实践中有三项重要的制度作为保障。一是终身雇佣制,一个人从学校毕业受雇于一家企业后,若无特殊原因,在该企业将干到退休。企业方面,要对员工长期负责,从工作到生活,从本人到家属都要关照,在不出现特殊情况时不解雇职工。从本质上说,雇佣制是日本企业家族化经营方式的延伸。 早在德川时代,家庭工业基础上的师徒制家族经营方式便已诞生,其特色是营利活动与家庭集团的继承行为合而为一。明治以后的近代企业,家庭与企业是分离了,公司追求的仍然是营利与自身的稳定二者,强调“企业家族之情”,把家族制度的“和谐”移植到现代企业里。这种价值观得到了延续,渗透到了经营者和一般职工身上。大正后期(20年代初),以终身雇佣、论资提级、奖金制为内涵的终身雇佣经营方式初步形成。但是,它还不能与战后的终身雇佣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与海洋安全战略讲课教案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与海洋安全战略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与海洋安全战略 燕山国贸1102 学号 201117100075 姓名徐斐然 中国领土争端问题是外交方面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是一个陆地和海洋大国,周边环境复杂,中国与邻国的陆地和海上领土争端,大多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仍悬而未决。但中国将继续致力于通过友好谈判,和平解决同中国的领土、领海和海洋权益争端,积极参与各种形势的地区安全对话和合作,努力维护有利于亚洲和平与发展的地区环境,中国,还有如何解决岛屿主权归属争端和海洋划界问题,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完整和海洋权益,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 今年以来,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复杂多变的局面,特别是海洋安全形势更是扑朔迷离,以美国为首的各种军事演习在我国周边海域呈现出“扎堆”现象,使我国周边海域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在东海,归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有56万平方公里,日本与我重叠的海域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钓鱼岛之争对于中日海域的划界关系重大。海域被分割,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渔民被扣留,中国版图上划得海上传统疆界“九段线”早已名存实亡。几乎全部海洋邻国均不同程度地对我国海洋国土和权益提出无理要求,涉及1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尤其在2009年的一开始,我国周边形势似乎进入一个“多事之春”,中国领海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在那些不存在争议的海洋收益中,如何保证安全甚至主权完整始终是中国挥之不去的难题 中日关系逐年好转,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又对日本进行了友好访问,并与日方达成“战略互惠”关系是中日关系的战略选择和共同努力方向的共识。中日东海争端却未因两国关系的改善而有丝毫缓解。近年来,中日两国在东海

西方文化影响下的日本文化演变

西方文化影响下的日本文化演变 一、变幻激荡的昭和文化 昭和时代历时63年。这个时期的文化特征基本表现为社会动荡、变 化莫测。这是日本现代史上唯一一个能够代表20世纪风云变幻的历史 时期。在昭和文化史上,也表现在日本文化在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倒 退的较量中艰难前行。19世纪20年代初,在文化领域,一种新的社会变革思想产生,即无产阶级革命思想。自从无产阶级思想文化诞生, 各种无产阶级文艺团体相继出现。1928年12月“全日本无产者艺术团体协议会”“、日本无产阶级文艺联盟”相继诞生。1931年“全日本 无产阶级文化联盟”又创刊了《无产阶级文化》杂志,一批积极进步 的革命力量———无产者,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指导无产阶级的新 文化运动。此时一批具有无产阶级进步思想的文学作家,陆续开始创 作出宣传无产阶级进步思想的文学作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展开 反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斗争,比较著名的有:描写无产者生活的优秀作 品如小林多喜二的《蟹船工》、德永直的《没有太阳的街》;坚持揭 露社会黑暗的左翼剧团上演的进步戏剧《暴风雨》《怒涛》和《永远 向前》等。历史规律证明,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思想截然不同的是法西斯主义。无产阶级主张民主、 自由;法西斯主义主张独裁、战争。日本的军国主义者及极右翼份子 正在悄然地蓄谋战争。昭和时代后期,日本加速了帝国主义法西斯化 的进程,在无法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状况下,他们蓄谋发动对外侵略 战争。为了在思想上做好战争准备,日本大肆宣扬国家主义、超国家 主义,发展日本世界大帝国思想,叫嚣要称霸世界。整个政界、思想 界和文化界硝烟弥漫。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成立了 “国民精神文化研究所”,目的是为了向日本国民灌输发动对外侵略 战争的必要性,从思想上彻底洗脑,肃清异己分子,排除一切不必要 的思想,一心报效国家。1934年军部在《国防的真实意义和增强国防 的主张》中,鼓吹“战争是创造之父,文化之母”;叫嚣战争是大日 本帝国发展的一切源泉,为创造大日本帝国的未来,战争是唯一出路。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湖南农业科学2009,(8):154~157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储永萍,蒙少东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借鉴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全球海洋经济开发的总体趋势出发,分析了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6个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总结了6国海洋经济发展对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启示。 关键字: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启示 中图分类号:F3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09)08-0154-04 Inspiration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CHU Yong-ping,MENG Shao-dong (College of Economics&Management,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201306,PRC)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world’s Marine economy being taken a great deal attention,it is significant to learn from the foreign countries which are in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First of all,the general trend of global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n,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Japan, Norway,England,Australia,America and Canada)were analyzed.In the end,the inspirations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marine economy;development strategy;inspiration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海洋经济的开发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全球海洋经济产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了2005年1.7万亿美元,海洋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率达到了4%。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日本海洋经济已占该国GDP 的14%。笔者对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的海洋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总结了这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全球海洋经济开发总体趋势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世界各国的国际海洋意识普遍增强,各国都在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国家的海洋管理制度。21世纪海洋管理的范围由近海扩展到大洋,由一国管理扩展到全球合作;管理内容由各种开发利用活动扩展到自然生态系统;管理方式在强调利用法律手段的同时,更多地使用培训和宣传教育手段。同时海洋管理科学和技术也逐渐成熟。发达国家把海洋开发作为国家战略加以实施,形成了许多新的海洋观,如海洋经济观、海洋政治观、海洋科技观等。开发方式正由传统的单项开发向现代的综合开发转变;开发海域从领海、毗邻区向专属经济区、公海推进;开发内容由资源的低层次利用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人类对海洋的观念从过去的一味索取转变为为生存和发展而协调行动,以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认识到应把海洋作为生命保障系统加以保护。 在海洋产业的发展动态方面,传统的海洋渔业和海盐业保存稳定增长,海洋的多样性开采方兴未艾,其中海洋运输业、海洋油气等矿产资源的开发、滨海旅游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制药的开发研究等占据了主导地位[1]。 2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2.1日本 日本在发展海洋经济时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海洋科技开发,加大海洋科技经费投入,同时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开展发展海洋经济的国际 收稿日期:2009-06-02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008BJB002);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重点学科开放基金项目(B-8207-07-0005-6);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管理重点学科基金项目(J50703) 作者简介:储永萍(1986-),女,湖南常德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产业集群。 通讯作者:蒙少东

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及启示完整版

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及 启示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摘要:动漫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实际上已经成为象征日本国家的一个文化符号,其近邻中国、韩国等东亚国家受此影响较大。从简单模仿到立于世界之巅,发展过程可谓艰辛曲折,日本动漫取得今天辉煌的成就离不开对细节的追求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利用。本文归纳了日本动漫历史发展过程,并讨论了日本动漫的文化特点,以期为中国动漫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日本,动漫 目录 (一)、日本动漫的产生与发展脉络 (二)、日本动漫的流行原因 (三)、日本动漫的海外传播 (四)、日本动漫及其有效传播对我国的启示 (一)、日本动漫的产生与发展脉络 动漫,是动画与漫画合并的简称,并逐渐意指具备Et本风格的动画或漫画。日本动漫萌芽于上个世纪2O年代,以《力与世间女子》为代表的幽默路线作品成为日本动漫的标志。2O世纪40年代,日本动漫处于探索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反战题材较多,剧情结构有所改善,受众群体得以扩大。随后日本动漫迎来成熟时期(70__90年代)和黄金发展时期(90年代一上世纪末),动画技术得到极大改进,题材逐渐扩充,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家熟知的《灌篮高手》、《东京巴比伦》、《名侦探柯南》等作品便出自于这一时期。新世纪以来,日本动漫步人分化与创新时期,题材进一步拓展,画风开始突破传统模式,并与当代社会价值相契合。日本动漫凭借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主流文化意识成为了Et本文化的代名词,以动漫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通过形象、叙事和文化张力起到了塑造日本文化形态、凝结文化价值的重要作用,成为了日本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造就高强度文化影响力的传播载体。 (一)萌芽阶段 明治维新时期,动漫(卡通)由欧美传人日本,并受到民众的青睐与追捧。以美国卡通为中心的动漫浪潮对日本产生较大影响,一些模仿性的动漫作品开始出现,但是具有浓重的欧美色彩。而产生于2O世纪20年代,以《芋川栋三玄关》、《锅凹内名刁》为代表的日本本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日本动漫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随后的20年间,日本动漫的写作风格逐渐由追崇国外生活向反映社会现实的路线转变,并将幽默元素加入作品之中,此时的代表作为《力与世间女子》。这部作品由政冈宪三与其学生懒尾光世制作完成,是日本首部有声动画,对日本动漫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探索与发展阶段 经过2O多年的发展,独具本土特色的作品框架得以完善,动漫风格逐渐丰富化。20世纪40年代前后,日本动漫进入新的时期,此时的动漫作品多与国内社会发展相关联。二战期间,受国内军国主义思想宣传的需要,大量法西斯主义宣传性质的动画片被搬上荧幕,动漫这种艺术作品成为了日本宣扬政令的工具。战后,由于政府资金的暂停注入和迪士尼动画的冲击,日本动漫经历了短暂的低潮期。1947年,手家治虫发表了《新宝岛》,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动漫作品给动漫期刊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动漫初具产业雏形。1963年《铁臂阿童木》的上映更是迎合了民众的心理,消弭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 导读: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早在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提出“向海洋进军”。1967年法国政府成立海洋部,统管全国的海洋事务。1980年代美国就预言:“ 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这个预言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尤其在人类社会面临地球表面“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和人口不断增加”三大威胁的今天,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物、化学、能源等各种自然资源,堪称是地球上一座巨大的“蓝色资源宝库”。据科学家估算,全球海洋中约拥有50万种动物,其中仅鱼类就有2万余种,生物资源总量达26万亿吨,海洋储存着相当陆地上全部农产品1000倍的食物。目前世界近海陆架区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5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5%;天然气地质储量4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1/3。上世纪90年代中以来,海洋油气勘探向深水(>300米)陆坡区推进,不断有新的大油气田发现。新旧世纪之交,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已从1998年的1万亿美元快速增加至2002年的1.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超过4%。 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随着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的发展,沿海各国开发利用海洋的规模日益扩大。美国海洋经济产值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仅约300亿美元,80年代投资了1000亿美元开发海洋经济,到90年代初海洋经济产值已达3500亿美元,占世界海洋经济产值近三分之一;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并成为沿海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4000公里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这片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海岸带、滩涂面积两亿余亩,相当于全国耕地面积的13%,目前已开发只占其中很少的部分,浅海养殖潜力巨大。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许多天然良港,宜于建设中等以上的泊位和港址有160多处。生物种类多,已记录的物种数达2万种,渔场面积281万平方公里。油气、矿床、再生能源、海上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 1、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及中国的发展水平 传统意义上的海洋资源包括“航行、捕鱼、制盐”,现在一般认为的海洋资源则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按照普遍的划分方式,海洋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捕捞和养殖);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工业、海盐业、滨海砂矿业;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娱乐业。从整个国际发展态势看,海洋经济在从传统的第一产业

从日本外来语发展看日本文化

从日本外来语发展看日本文化 日语当中外来语如此之多,使用如此之频繁。可以看出日本人不仅学习外国的语言,还善于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事物,并善于将学来的东西加以整合利用,从而为自身创造方便。本文将从外来语出发,分析日本人对外国文化的态度和吸收借鉴情况。 外来语不只是一种文化倾向,更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各个历史阶段对外交流的情况。外来语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语言接触的结果。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在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都在不断地与外来文化进行接触、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吸收着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本国的文化。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语言,也经历着这样的过程。外来语可以说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沟通的桥梁。 【关于外来语】 外来语从字面解释就是来自外国的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严格地说,日语中的汉语词汇以及来自古朝鲜语,阿伊奴语的词汇也应属于外来语。狭义的外来语主要是指从西方国家的语言中借用,并用片假名书写的词,也称为“洋词”。 日本人积极的学习西方的语言和先进的技术,这样外来语就像潮水一般的涌入日本,外来语已深入了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如:生活,商业,学术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播的先驱】 很多人在研究历史的时候,会专注于各个时代的政治形态、经济状态、社会生活和思想史的研读,往往忽略了它们的载体……语言的发展历史。语言的发展从一个原始的角度反映了这段历史的变化。一个新事物的发明,必然会有相应的词汇产生;一件事物的消亡,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关于这项事物的词汇也将会被人们遗忘,而退出语言历史的舞台。语言的这种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也间接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历程。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播的先驱。 【日本文化中的中国文化的影子】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两个邻国。在两千多年的交往中,语言和文化都在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着。在现在已经自成体系的日本文化中,随处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像。 【日本语言中的汉语成分】 日语自古以来就深受外来语的影响。最早对日语产生深刻影响的语言是汉语。日语中的平假名、片假名,一般认为是从汉字中脱落而成,都是以汉字为母体演变而来的音节文字。平假名是借汉字的草书而成,相传是当时的文人墨客仰慕晋朝的文化,临摹草书而来的;片假名主要是取汉字的偏旁冠脚创制而成。在日本文字的发展历程中,汉字从无到有,从表音到表意,到最终形成体系,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以汉字为载体的汉文化、汉文书籍转载在一艘艘来往于中日两国之间的大船上。乘风破浪,开辟出了一条充满浓郁书香的航道。 【日本文化中的西方色彩】 在日本,外来语的使用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一种时尚。片假名的存在为外来语的吸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现代化通讯传媒的推广,外来语在日本民众的心目中,已经成为了欧美化、现代化的代言人,给人一种新颖、高雅、时髦的感觉。

浅论中国海洋战略

浅论中国海洋战略 摘要:海洋曾经是人类的禁区,如今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希望,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目标。当今世界强国无一例外都是海洋大国,海洋发展战略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面对海洋强则国家强的当今世界,中国的海上安全环境越来越能引起国人的注意和担心。 关键词:海洋安全海洋意识综合国力军事准备 前言 自从中国建国以来,美日,美韩,在我国东海举行了各种军演,这些形形色色的军演表面上是相互独立的,而实质上这些由美国主导的军演都是针对中国,是美国遏制中国发展战略的产物。也必将进一步加剧中国三大海域的紧张局势。如钓鱼岛时间的不断升级。东海问题和钓鱼钓问题已成为影响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时刻考验中日领导人的智慧也在考验着中国人民的忍耐力。 相对于东海主要由中日两国的矛盾,南海问题牵涉到六国七方,更是是错综复杂。最近几年美国出于遏制中国战略的需要加快了重返东南亚的步伐,越来越积极的插手南海争端。而南海周边国家为了对抗日益强大的中国有意使南海问题国际化。这些因素都使的南海问题变得日益复杂,也使得南海局势变得日趋紧张。 不管是美国航母进黄海,还是中日争端加剧,还是南海局势进一步恶化,都无一例外的影响了我国的海洋安全。也引起了中国人民对中国海洋安全的担心和思考。无论从国际法还是从历史方面看,钓鱼岛、南海诸岛属于中国是毫无疑问的。那么从东北亚的日韩到东南亚的菲律宾、越南等国为什么要冒着侵犯中国主权和中国对抗的风险去侵占那些主权本属于中国的小岛呢?以下我从我国的海洋意识、综合国力、外交政策和外国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薄弱的海洋意识 中国历来是路上大国,重大陆轻海洋是我国历朝历代的习惯,中华民族由于长期闭关自守,加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看不到海洋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注意提高整个民族的海洋意识,使得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长期薄弱。而薄弱的海洋意识又导致我国长期轻视对海洋战略的研究,忽视海军的建设,使得国家的海防相当薄弱,海上力量投送能力也相当低。 二、综合国力不强 中国自古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历来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我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民族独立战争,几乎消耗了中华民族所有的财富。而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建设上的失误又是我国失去20年的发展机会。而同时期的欧亚各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国力迅速增强时期。这就使得我国在与周边国家的国家实力对比中处于下风,而薄弱的国力又不能支持昂贵的海军建设,这就进一步降低我国威慑周边国家保护我国海域的能力。 三、外交政策不当 长期以来,中国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国家间的争端,面对海上的各种争端,我国提出“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这是一个非常有战略眼光的政策,特别是在我国国力较弱时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我们的政策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当南海各国无视中国利益,无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对南海油气资源做出实际开发,并有意使南海问题国际化的情况下,我国还坚持这样的方针只能使南海问题更复杂,也使得以后解决南海问题的成本更大。 四、外国因素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奉行遏制中国的政策,阻碍中国现代化建设,甚至西化、分化中国的目地。而与中国有争议的国家也有意引进西方国家的势力以抗衡中国。这就使得中国海上安全形势日益恶化。 而面对严峻的海上安全形势和各种恶化我国海上安全环境的各种复杂因素,我认为我国应从长远的、全局的战略层面上提出系统的解决办法来突破我国面临的海上困境。 一.提高海洋意识,制定科学的海洋战略。 面对当前严峻的海上安全形势,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无疑是当前最紧迫的工作。至于如何提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引导媒体全面关注和深入报道东海和南海争端,引导国人对我国海战略的思考,提高国人的海洋意识;二是利用学校等教育机构宣传和说明我国的外交政策,对于我国现在存在的各种问题,详细介绍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历史和现状,加深学生对我国海洋安全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发展,提高学生们的海洋意识;三、国家应整合和加强我国海上执法力量,加强对有争议海域的维权执法力度,并加强立法和行政管理使我国在相关海域的执法有法可依;四是要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制定全面的海洋资源开发计划,大力支持和保护国内企业对我国东海、南海油气资源进行勘探开发保护我国渔民在相关海域的海洋产业。 二.全面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着力解决国内矛盾,全面提高综合国力 弱国无外交,国家实力向来都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条件。面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一是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全面提高低收人者的收入水平,藏富于民,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缩小收入差距,缓解因分配不公引发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二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消费在拉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降低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三是要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和政治改革,加强立法,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四是要强力推进反腐败工作,加强反腐败立法,提高民族的向心力。 三.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面对我国周边国家不断侵犯我国主权,我国应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以武止战。一是要加强军事思想研究,探讨在新技术条件下的战法,使我军形成完整的、先进的军事思想;二是加快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研究开发,提高我军的信息化武器的装备水平。三是加强我军在新技术条件下的军事训练,提高我军的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尤其要加强我军在新技术条件的远洋作战能力、远程机动能力和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 四.完善和调整外交政策,分而化之,各个击破 面对南海问题日益国际化的趋向,我国应制定系统的处理办法,以外交为前导,以军事为后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易到难不断化解周边国家在南海、东海问题上与中国的矛盾,各个击破。应避免周边各国形成同盟对抗中国,坚决反对美国等无关国家插手南海问题。

海洋经济战略

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获批山东海洋经济战略开启来源:人民网??作者:徐锦庚马跃峰 人民网济南1月6日电(记者徐锦庚、马跃峰)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也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濒临渤海与黄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连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接长三角地区,北临京津冀都市圈,是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结合部、黄河流域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等六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该区域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科教力量集中,海洋产业基础较好,开放条件优越。2009年,区内总人口3291.8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138元。

国务院批复指出,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关系到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海陆联动发展,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依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规划》明确了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对此,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宁吉喆

日语论文 汉字在日本文化中的发展与演变_日语论文

摘要:汉字东传日本 ,日本才有了自己的文字。汉字的日本文字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音读、训读的成立阶段 ,万叶假名阶段 ,片假名、平假名阶段 ,汉字假名混写阶段。日本的文字改革是在明治维新以后开始的。1949 年公布的《当用汉字字体表》 ,其目的就在于简化字形 ,其中有简体字 774 个,正式确立了简体字的地位。中日两国一衣带水 ,自古就开始经济文化交流。虽然中日两国语言不同 ,但却共同使用汉字。一直到今天,汉字在日语中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日语仍然难以舍弃汉字。汉字在日本是怎样传入日本的 ,又是如何演变的 ,日本汉字是怎样整理简化的。笔者拟对此略作分析、探讨。一、日本汉字的由来汉字由中国传入日本 ,并被日本接受 ,日本才有了自己的文字。中国汉字传入日本 ,可以从中日两国的出土文物和文献等方面来考证。王莽时期所造的一种叫货泉的货币 ,在日本丝岛出土。货泉两字 ,可能是最早传入日本的汉字。公元 1784 年在日本九州出土了委奴國王印。其中的倭作委,有可能是中国古代传入日本的第一个简体字。这些材料证明 ,公元前 1 世纪至公元后 1 世纪 ,汉字已经传到日本。不过此时传入日本的汉字还是十分零散的。他们还没有把汉字作为文字使用 ,还没系统地接触汉字。在文献上有关汉字传入日本的记录要追溯到日本奈良时代的学者万侣编写的《古事记》。自汉字和中国典籍大量传入日本后 ,日本人就开始学习汉字。汉字文献越来越多地进入日本 ,日本人逐渐认识到汉字的用途 ,表现出对汉字极大的热情。日本上层社会掀起了学习汉语和中华文明的热潮 ,一部分人掌握汉字 ,会写文章 ,还会写汉诗。汉字逐步在日本传播开来。 二、汉字在日本的演变汉字的日本文字化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音读、训读阶段 ,万叶假名阶段 ,片假名、平假名阶段 ,汉字假名混写阶段。 (一) 音读、训读的产生由于汉语与日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 ,因此汉字不可能一传入日本就能立即融入日语中。日语汉字按汉语的发音读出来 ,叫音读 ,是在符合日语发音习惯的基础上 ,模仿我国古代对该汉字的发音方法而形成的。由于日本分阶段从不同的地方引进汉字 ,且汉字的发音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因此 ,日语汉字的音读音非常复杂 ,主要分为吴音、汉音、唐音、惯用音等几种。所谓训读 ,就是借用中国汉字的字义 ,但仍然按日本原有的发音来读音。 (二)万叶假名的产生万叶假名又叫做真假名 ,产生于奈良初期(8 世纪初) ,因其用法主要集中在日本古典名著《万叶集》中而得名。所谓真假名的真指的是汉字 ,而假名则是对汉字的一种假借和假用。他们从汉字中找出一些与日语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这时的汉字已不是表意的记号 ,而是拼音的记号。万叶假名可以看作是日本文字的开始。万叶假名的出现 ,使汉字的日语文字化功能进一步加强。日本重要文学作品《古事记》、《万叶集》等都是以万叶假名的形式记录的。[!--empirenews.page--] (三)片假名和平假名的产生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从万叶假名发展而来的。万叶假名大量使用时 ,为书写方便 ,出现了略草体和省略体,后来逐渐演变成假名文字。片假名的产生有一种说法:遣唐使吉备真备长期在长安学习汉语,精通汉文 ,回国后就取汉字的偏旁简化成片假名。另一种说法是片假名来源于僧侣。平安初期正是汉文学及佛教经典传入的鼎盛时期。由于那时讲解佛经盛行 ,听讲的僧侣要在很短时间内,在经书的狭小字里行间记录下来 ,加上注释和读音,用万叶假名很不方便 ,于是尽可能用简单的字书写,只写汉字的偏旁 ,仅用汉字的部分笔画代替全字。平假名又叫草假名、女手、女假字 ,但并非女人专用。它也是从万叶假名分化出来的一种假名形式。平安初期 ,男子都以学习汉字和汉文为主 ,女子则学习赠答歌和消息文等。日本妇女在书写情书、日记、诗歌时,一般采用草体假名 ,用行书和草书体 ,使假名的书写方式越来越简略化 ,这样慢慢地形成了潇洒的平假名。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由汉字简省笔画而成的 ,符合文字工具必须简易的要求。片假名和平假名的形体统一 ,读音统一 ,而且拼写简易 ,这是日本文字改革的一大进步。 (四) 汉字假名混写的形成片假名与平假名出现以后 ,日语的标记形式由纯汉字形式发展到汉字假名混写形式。汉字多用来表实词性的词汇 ,而假名多用来表虚词性的词及外来语。时至今日 ,

关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论文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海洋开发规划纲要(1993-2010)》的 通知 1994-8-29 0:0 来源:法律教育网【大中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 文号:浙政[1994]12号 发布日期:1994-8-29 执行日期:1994-8-29 各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省计经委会同省科委、省水产局等有关单位编制的《浙江省海洋开发规划纲要(1993-2010)》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海洋资源丰富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加快海洋开发,是振兴浙江的一大战略,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各地政府特别是沿海地区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意义,把开发海洋作为今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以促使我省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规划纲要》制定的各项促进海洋开发的政策措施,省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落实。 浙江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浙江省海洋开发规划纲要(1993-2010) 浙江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指内海和领海面积)4.24万平方公里,若包括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则达26万余平方公里。全省海岸线总长6500多公里,居全国第一位。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300.余个,占全国海岛总数的1/3强。全省11个市、地中有7个依接海洋,沿海县(市、区)有33个,其中海岛县(区)6个,占全国的半数。 浙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中开发潜力最大的是“港、渔、景、油”四大资源。深水港口资源得天独厚,全省可建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岸线有26处,累计166公里。宁波北仑—舟山海域不仅建港条件优越,而且区位优势明显,是国际深水枢纽港的理想港址。 开发海洋,浙江既有着良好的开发条件,又面临着十分难得的机遇。当今世界为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所困扰,已有越来越多的沿海国家开始将战略目光投向占全球面积70%的海洋。据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海洋经济总产值将达到30000亿美元,在世界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将由目前的5%提高到16%左右。二十一世纪将是“海洋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开发事业也有了迅速发展。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我省舟山时题词:“开发海洋,振兴舟山”。开发海洋是我省走向二十一世纪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实施“海洋开发战略”。

日本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总体影响力和竞争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摆在世界主要国家面前的重大战略课题。日本作为我国邻国,一直以来把发展本国文化产业和推广日本文化作为重要任务,在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特别是在二战结束后,日本把目光从经济建设逐步转移到了文化建设上,此后日本的文化外交如火如荼地展开,以动漫产业为代 表的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文化影响力和文化吸引力,同时 也塑造出了日本美好的国家形象。 本文对日本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发展成效进行了比较系统地分析,指出日本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主要围绕着日本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和文化外交这三个环节进行。具体来看,日本是以文化资源作为发展基础、以文化产业作为发展支柱、以文化外交作为发展手段。首先,文化资源确定了日本文化转化为软实力的内容;其次,文化产业为日本文化传播打开市场,扩大受众群体;最后,文化外交能推动日本文化的国际交流,增强国际上对日本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对日本文化软实力的主要做法的具体分析,进一步总结了日本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成功经验,即日本以文化战略确立文化大国目标、以文化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创新驱动文化竞争力提高、以文化输出助力大国形象塑造和以文化人才保障文化软实力建设等五个方面。 日本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经验对于我国发展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目前,我国正在努力打造文化强国,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本文在研究日本文化软实力发展措施和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实际,尝试提出发展中国文化 软实力的具体路径:确立文化软实力战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实现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做强做大我国文化产业,构建对外文化传播体系,造就一批文化人才队伍。

2020年(发展战略)中国海洋油气发展战略的创新选择

(发展战略)中国海洋油气发展战略的创新选择

中国海洋油气发展战略的创新选择 任何壹个强大的国家均必须习惯创造性地把自己的经济体系转换到新的生存基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领域中以获取长期利益和文明的价值,重化工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目前中国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汞、消耗臭氧层排放量居世界第壹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仅二氧化硫排放量2005年就达到2549万吨,超出大气环境容量的80%之上,国家监测的744个地表水断面中劣五类标准的水质占到近1/3,酸雨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3,2005年山东省二氧化硫排放量即为200.3万吨,位居中国第壹,山东省于此后五年的环保投资预算已高达3600亿人民币。据国家环保局负责人多次表示:造成这壹局面的主要祸手就是中国以燃煤为主的能源和世界上最大的燃烧火力发电设施,为此必须改变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通过油煤且重,以油气为主接替多元能源发展的方式建立中华民族新的生存空间,陆地的油气资源已经不足以支撑这种新型的能源体系,于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石油主要油藏区中国海域开采石油就成为迫于眉睫的能源革命了,我们称之谓海洋石油再造中国,她需要达到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即:解决海洋石油再造中国,从国家战略到商业XX公司竞赛必须注意以下转折点: 海洋石油中国行动的转折点之壹:关于海洋石油中国的能源开发战略: 2005年中国进口原油1.3617亿吨,石油用汇达到600多亿美元,石油贸易逆差首次突破500亿美元,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42.9%。

解决中国能源新增需求的方法计有:于中国海陆直接开采、政府海外定向议购、国际商业购买、中国企业海外开采跨国输送、天然气替代等多套体制模式,显然重工主义的直接开采和重商主义的国际采购有着明显区别,前者是于本国直接建立经济体系的油气资源空间,后者则是于异地曲折投资或贸易建立中国经济体的不确定远距的油气资源体系;前者是于国内可控制的直接输送,后者则需要通过巨型海轮竞争负荷日益增大的海峡航运通道或建立跨国人工石油通道解决;前者是中国区域内的油气资源和国内能源产业的优化组合,能够扩大本土就业和增加税收,后者则是中国经济体和油气资源的国际、洲际的结合,为国际经济增长贡献力量;前者和后者另外壹个差别就是前者需要巨大的投资,这是目前中国经济体系已经完全有能力解决的。根据2005年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联合组织的第三次石油资源评价初步结果,目前中国石油资源量为1070多亿吨,其中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54.54万亿立方米,其中海洋为15.79万亿立方米,对此仍然需要加大勘探力度,提高勘探精细程度和资源探明率,不断寻找资源替代区。仅海洋石油壹项价值即相当于三万多亿美元、二、三十万亿人民币的价值,它也预示着壹种新的变革,即:中国完全有条件从目前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采购进口石油转型为重工主义的加大海陆石油资源的直接开采以解决内需。 有关新的石油能源战略应是:通过对中国以燃煤为主的能源体系的彻底改造逐步实现以油气煤为主、多元发展、择优选择、接替未来的能源政策。强陆取海,经略海上,改变中国以近海为主的海洋石油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 摘要:研究探讨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对于制定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的概念出发,以海洋资源分类为基础,综合考虑产业发展潜力和海洋环境生态损害造成的损失,以较为合理的方法评估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潜力为199737.16亿~320335.57亿元,平均值为214150.1亿元。 关键词:经济潜力、经济价值、经济分析 一、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的含义 海洋经济发展潜力是指海洋资源用于海洋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海洋经济发展潜力评价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下,依据勘察的海洋资源及开发条件信息,对其未来海洋资源进行工业开发利用产生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具体在计算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应为海洋资源总价值扣除生态环境灾害造成损失后的价值,即:海洋经济发展潜力=海洋资源总价值(未来贴现价值)一海洋生态环境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海洋资源总价值分析 主要海洋资源包括:水产、港址、海洋石油、海盐、滨海景观、滩涂等,采用收益还原法对我国主要海洋资源的经济发展潜力进行评估。 (一)我国近海海洋资源经济价值 1.海洋渔业资源价值 海洋渔业资源价值评价可采用收益还原法。收益还原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P表示海洋渔业资源价值;A表示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的纯收益;R表示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的年总收入;c表示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的年总成本;i 表示还原利率,理论上需根据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加海洋水产资源开发的风险调整值来确定还原利率。但实际计算时,海洋水产资源开发的风险调整值难以估算,因此,可采用多年海洋渔业增加值增长率近似估算。2000—2008年我国海洋渔业增加值增长率范围在3.3%一20%之间,年均增长为9.8%(见表1)。取海洋水产资源开发的风险调整值为3.3%~20%之间,平均为9.8%。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为2.25%,则可确定还原利率为5.55%-22.25%之间,平均为11.05%。

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和捍卫海洋权益的策略思考

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和捍卫海洋权益的策略思考 发布时间:2011/3/21 何传添 得海权者兴,失海权者亡;得海洋者盛,失海洋者衰。这是历史揭示的一个鲜明的真理。1994年11 月16 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生效后,海洋自然再度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自1996 年7 月6 日正式加入《公约》,就有了国际法基础上拥有的300 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主权。然而,与中国海上相邻的8 个国家,由于历史遗留等问题,都与中国有海洋权益之纠纷,中国至今尚未与任何一个海上邻国达成海上划界协议。人类已进入21 世纪,中国既要保卫自己的海洋国土、捍卫自身的海洋权益,又要和周边国家一起把和平和稳定带入新的世纪。这是一个既崭新又敏感、既对现实又对未来有深刻影响的课题。 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从1958 年起,联合国陆续召开了3 次国际海洋公约会议。1958 年2 月至4 月,第一次由联合国主持的海洋会议在日内瓦召开,会议就拟定海洋法草案进行了讨论,最后制定了四个公约。1960 年3月,第二次由联合国主持的海洋会议同样在日内瓦召开,专门讨论海洋宽度问题。今天的《公约》是历时9 年(1973 年12 月至1982 年12 月) 的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制定的。1982年12月,经过160 多个国家的协商、妥协和斗争,终于通过了一部国际立法史上最广泛、最全面的海洋法典,即《公约》,并决定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筹备委员会"。1984年12 月,共有155个国家和4 个实体在《公约》上签了字。9 年后,即1993 年11 月16 日,《公约》得到了第60 个国家的批准,一年后,即1994 年11 月16 日,《公约》正式生效。 1、《公约》规定:《公约》涉及海洋法几乎所有方面的问题,由1 个序言和17 部分组成,共320条,另有9 个附件。其主要内容包括:领海和毗连区、用于国际航行的领海、群岛国、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岛屿制度、闭海或半闭海、内陆国出入海洋的权利和过境自由、"区域"、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的发展和转让、争端的解决等。《公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所谓"一揽子"协议[1 ] 。 《公约》有了许多新的规定。主要有:一、首先规定了沿海国有权建立12 海里领海和24 海里毗连区,并规定沿海国的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对毗连区行使必要的管制权,拥有海关、财税、移民和卫生等管辖权;二、规定沿海国可建立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在此区域内沿海国对生物及非生物资源拥有主权权利,对环保、科研、人工岛屿等有管辖权;三、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享有主权权利。这一权利是专属的,即:如果沿海国不勘探大陆架或开发其自然资源,任何人未经沿海国明示同意,均不得从事这种活动。而且,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也不取决于有效或象征性的占领或任何明文公告;四、规定公海自由,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五、规定占世界65 %以上的深海海洋底乃底土"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的继承财产,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管理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