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文化]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文化]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文化]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黄庭坚(1045- 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有《黄山谷集》。治平四年(1067年)考取进士,历任汝州叶县尉、国子监教授、太和县令、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起居舍人。他以诗受知于苏轼,又因此受牵连,后因对王安石新法有微辞,被贬而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

黄庭坚是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他的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等人并称为宋代四大家。他的词与秦观的词,被人相提并论。但他的词成就并不高,他的主要成就是诗。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宋诗至东坡、山谷,始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由此形成宗苏、宗黄的宋诗两大派。黄庭坚的名声大是因为除作为江西诗派的开山宗师,还有着自己的一套创作的理论纲领。

黄庭坚作诗以杜甫为宗,强调诗歌的内容与社会功用,认为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①但他鉴于党祸,特别是苏轼乌台诗案的教训,使诗歌创作走向了脱离现实,以才学相高,以议论相尚的路子。对此现象,作一深入分析,就可以看出,党争,作为社会的背景,是北宋后期社会中心事件。它不仅改变了此前北宋政局相对稳定的局面,并向后影响到南宋政治格局,且直接给当时文人士大夫的人生命运

和诗文创作以巨大冲击。当党争由上层的政见分歧,演为复杂激烈的派系倾轧,随双方势力交错升降,继之而来的便是大规模的轮番贬谪。黄庭坚晚年有两句沉痛的诗:三十年来世之变,几人能不变鹑蛙。②概括了生活在政局动荡,贬谪频仍中的士大夫的普遍人生遭遇。而当以诗文论罪,攻讦告发,人人自危,害怕因此贾祸的心理滋生蔓延,使得诗在一度贴近现实之后,取一种迴避的策略。黄诗是宋诗中最具代表性的。同王安石、苏轼相比,在这一点上有很大的不同。最能体现黄庭坚诗歌主张的,是他的《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诗者人之性情也,非强谏于庭,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由此可以见出,除远祸全身之外,他要用儒家传统的诗教说来确立诗歌的创作原则和风格规范。并与当时正在勃兴的理学思潮形成共鸣。同时,在宋诗已具特色后,继续致力诗歌形式、表现方法的开拓创新,这就共同构成了黄庭坚诗歌特色的主要内涵。面对已取得高度成就的唐诗,宋代诗人除了从唐诗中汲取营养外,更要求闯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文章最忌随人后①,自成一家始逼真②。因此,他提出了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③、脱胎换骨法④等主张,尤有影响的是大作拗体诗.这是继宋初诗坛先前流行的平易流畅的诗体和属对精工的昆体之后,在律诗形式上的别开生面之举。它有意打破律诗原有的平仄规范,运古入律,于不和谐中求得抑扬顿挫变化的节奏美感。此体

诗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响。由于黄庭坚的创作理论和实践,意在师法前人基础上翻进一层,力求有所创新,因此其论一出,即广受欢迎。其中点铁成金、脱胎换骨等理论主张,即被江西诗派奉为创作纲领。黄庭坚的创作理论,从破除诗歌创作的陈词滥调,避熟就生,翻新出奇的意义上说,有可取之处。但从后来的发展趋向看,却产生了消极影响,使得不少作家,将作诗看成是抄书那样的掉书袋,以借鉴代替创造,以挦撦拆补代替个人创作。

是特剽窃之黠者耳。①当然,黄庭坚也不是不重视诗歌的内容,但与苏轼相比,他更多的是强调艺术形式,刻意追求标新立意,修辞表意的技巧上的出奇制胜,古人诗句典故的花样翻新。结果使他不少作品陷入生硬晦涩,内容空泛的泥潭之中。对此,人评道:山谷之诗有奇而无妙,有斩绝而无横放,铺张学问以为富,点化陈腐以为新,而浑然天成,如肺肝中流出者不足也。此所以力追东坡而不及欤!②

①《戏呈孔毅夫》。

②《和蒲泰亨四首》(其一)。

①《赠谢尚文王博喻》。

②《题乐毅论后》。

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④释惠洪:《冷斋夜话》。

黄庭坚的诗歌和理论尽管存在着不足和失误,但是作为

以不践前人旧行迹,独惊斯世擅风流③的精神进行创作的著名诗人、一派宗师,由于生活中坎坷遭遇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感受,与高度的艺术修养,使他能自觉冲破束缚创作的主张,写出了不少有特色的好诗。他的这些诗,立意曲深,富有思致,耐人寻绎;章法细密,线索深藏,起结无端,出人意表;讲究烹炼句法,下语奇警,只字半句不轻出;在语言上,洗尽铅华,独标隽旨④。并将杜、韩偶一为之的拗句、拗律加以发展,使其诗歌形成瘦硬峭拔的风格,卓然独立于宋代诗坛。除上述特点外,他的避熟就生、翻新出奇的诗法,也对矫正晚唐、西昆的熟滑丽靡之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黄庭坚的诗歌中,既有反映忧虑国计民生之作,也有写景、寄识、遣怀、赠答、题画等类抒情诗,而这些诗是历来深受人赞赏的作品,也是最见其艺术匠心和独创个性的作品。其中一些篇章,还深蕴有社会的风云变化,只不过,或是借题发挥以表现,或是通过诗人心灵深处感情的刻划和人生遭遇的感叹而折射出来的。如他的古体题画诗《题竹石牧牛》:野次小峥嵘,幽篁相依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此诗命意新颖,笔力奇崛,不限于画面情趣的渲染,而是借题发挥,凭空翻出一段感想、议论,别具一格。诗人抓住了牛砺角和牛好斗的品性特点,去写它同竹和石的关系,

表现了诗人爱竹爱石的心情,同时也以牛的砺角和争斗为诫;以平和安谧的田园风光相尚,从中寓意着对现实政治的观感,使人从宁静的田园风光中联想到烦嚣的官场角逐,从而构成鲜明对比。而这一切又托之于戏咏中。诗中采用了散文化拗体句式,不用典、不加藻饰,有一种古朴的风味。

写友情的《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壁立,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①王若虚:《滹南诗话》。

②王若虚:《滹南诗话》。

③张耒:《读黄鲁直诗》。

④《辨疑》。

全诗写得情真意切,不平之鸣、怜才之意也都蕴含其中。诗中首联二句,使事用语都有来历,出自《左传》、《汉书》,并以经传中散文语言入诗。

这是黄诗避熟就生,脱弃凡近的方法-之一。第二联尤为有名,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所用词语既常见,又陈熟,惟其常见,正可给人以丰富的暗示,有以陈出新,摆脱常境之感。而且未用一个动词,境界全出。在此平淡自然的语句中,却有着至为浓烈的情意。读之使人能激发出一连串的想象,令人寻味无穷。宁使诗句律不谐,不使句子弱的主张,在此诗五六句中有着突出的体现。这种

用拗体写七律之法创自杜甫,黄庭坚用得更多,也是他以古拙救圆熟的诗法-之一。其兀傲的句法与奇峙的音响,使友人廉洁干练、刚正不阿的性格凸现了出来。全诗从立意、句法到用字都力戒平庸,刻意于难处、拗处表现工力。

他的不少写景抒怀之作,都是很精彩的篇章。如《登快阁》: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诗中用了不少的典故、常用字,经过运化,即能点铁成金,可见其用典炼字之法。在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倚阁赏秋日晚晴中,抒发了诗人欲辞官归隐的心情。其中诗人的兀傲神情,洒脱的襟怀,形神毕现。通首一气盘旋而下,而中间抑扬顿挫又极浏亮.①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②作为黄庭坚七绝中的冠冕之作《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境界雄奇: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诗中文辞挺拔,显示了诗人在政局动荡,频历艰难困苦之后,仍卓然兀立所具有的高旷的胸襟。前首诗雄奇偏于动,既有行程之变,也有心情之变。

正如清人赵翼所说,山谷不肯作一寻常语③对于经过

长期放逐后,庆幸生还的心情,他不是泛泛地说欢欣,而是把欢欣之情化为具体表情的一笑,这以万死换来的一笑,含义很多,在这含蓄的一笑中,心里想说的、不便说的,都尽融于这不同寻常的一刹那之中了。后一首则偏于奇,诗人以其浮想之阔,寄怀之壮,而逞笔力之雄,把眺望时的凝思引入奇境,籍怀古而幻念,获迁想妙得之观。其中银山堆里看青山是为人称颂的名句。

他的借史遣怀之诗《书摩崖碑后》,是观书有感之作。诗人集大半生所经历的磨难,再来看唐安史之乱前后的政治,不由生发出对深忧国事民生之诗人,不为世人所理解的长叹,臣结春陵二三策,臣甫低头杜鹃诗。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断崖苍藓对立久,冻雨为洗前朝悲。诗思沉郁,笔触凝重,不失为佳作。另外像《次韵子瞻寄眉山王宣义》、《病起荆江亭即事》、《过平舆怀李子先》、《清明》等篇,或咏时事,或抒发思归情怀,或寄托世事人生感慨,大都思致幽远,情趣深浓,也都是名篇佳作。

①《黄庭坚诗选》潘伯鹰评语。

②方东树:《续昭味詹言》。

③赵翼:《瓯北诗话》卷十一。

①见《禹迹图》刻文。

②《又答斌老病愈遣闷》。

黄庭坚诗中,有不少下字奇警的名句,很可见出其艺术上的锤炼工夫。

如心忧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①;鱼游悟世网,鸟语入禅味②;翩翩佳公子,为政一窗碧③;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④;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⑤;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⑥;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⑦。

黄庭坚的创作成就虽不及苏轼,但他在北宋后期诗坛影响却很大。他的诗歌更加突出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所以追随、仿效者颇多,他们都以黄诗为学习典范。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黄庭坚为中心的江西诗派.这些诗人在艺术上都有相近的见解和主张,因而得以形成这一有宋以来最大的诗派,并在中国诗歌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其诗派因黄庭坚是江西人而得名。诗派中的其他诗人倒不都是江西人。其名称源于南宋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该图一共列入陈师道等二十五个诗人。

此外,被后人归入江西诗派的还有吕本中、曾幾、陈与义等人。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多数成员,有共同的创作倾向与风格,都主张以杜甫为宗,然而由于他们过分强调艺术技巧,导致了偏重形式,忽视内容的诗风形成,当然这是与社会矛盾的激化、理学盛行的结果分不开的,同时也是一

部分士大夫文人脱离现实,闭门读书,讲究艺术趣味的反映。黄庭坚的以故为新的创作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实绩。但却被后来的一些缺乏创新精神的诗人所奉行,拾人牙慧,形成了江西诗派的末流。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①成为长期以来受人讥评的主要原因。

作为受黄庭坚诗歌理论影响的另一方面,一些江西诗派成员,接受了他的自成一家的创新意识,即以对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来达到摆脱技巧束缚,进入无斧凿痕迹的最高艺术境界为目的创作,从而使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而无千人一面的缺憾。他们的作品是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风格是构成宋诗独特风貌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江西诗派的北宋作家中,除宗师黄庭坚外,以陈师道的成就为最高,与黄庭坚并称为黄陈.陈师道(1053~1102年),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著有《后山集》、《后山诗话》等。他年轻时曾师从曾巩。对于朝廷以经学取士,不以为然而未去应试。由于身为布衣,曾巩虽荐其为属员而未果。他为人刚介有节,苦志自励,羡慕古代用心著述之人,不愿为功名而奔走,对于名人高官的荐举提拔常推辞不就。他曾言士不传贽为臣,则不见于王公。①曾历任徐州教授、秘书省正字等职。他一生坎坷,家境贫寒,但仍专力写作,欲以诗文传于后世。相传他做诗用力极勤,平时外出,有诗思,急归拥被而卧,诗成乃起。有时吟诗累

日,恶闻外间之声扰乱,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②。

③《咏竹》。

④《题落星寺》。

⑤《次元明韵寄子由》。

⑥《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五首》。

⑦《过平舆怀李子先》。

①元好问:《论诗绝句》。

①《山西通志金石记》卷九十七。

②[英]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1976 年版,第五卷第一分册,第133-135页。

陈师道在诗歌创作上,主张诗文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辟毋俗。③与黄庭坚的主张一脉相通。因而对于黄诗爱不释手,曾毁己诗稿。

但他也发现了黄诗的单求技巧,竞尚新奇的不足,不如杜(甫)之遇物而奇也。④因而又致力于学杜,但却缺乏杜甫的深沉雄健的风格。

陈师道学杜甫有成就的是一些写夫妻、父子之情的诗和一些五、七言律诗。如他的《除夜对酒赠少章》、《春怀示邻里》: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断墙著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逐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峰窝趁两衙。屡失南邻春事约,至今容有未开花。

在这两诗中可见诗人追步杜诗句法、诗风所下的功夫。前首为除夕夜,友朋相聚时排遣满腹愁绪的心曲之唱,可谓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①后一首表现了诗人以读书作诗自遣,居贫闲静,清操自守的心境,并委婉地流露出世路艰辛的慨叹。

他的抒写亲情的诗篇,出语自然,文风朴实,真挚感人。如《别三子》(两首,其一)、《示三子》:夫妇死同穴,父子贫贱离。天下宁有此昔闻今见之!母前三子后,熟视不得追。嗟乎胡不仁,使我至于斯。有女初束发,已知生离悲;枕我不肯起,畏我从此辞。大儿学语言,拜揖未胜衣;唤爷我欲去!此语那可思。小儿襁褓间,抱负有母慈;汝哭犹在耳,我怀人得知!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前首诗,展现了诗人作为一个贫穷士大夫的困窘生活,为谋生远走而同家人分别时难舍难分的亲情,闻之令人潸然泪下。后一首诗,表现了寄食他处妻儿家小从远方归来时,作为父亲的诗人与孩子相见一幕。诗人抓住了相见之时,悲喜苦乐的矛盾心理在一瞬间的变幻,展现了诗人自己的复杂内心世界。两诗语语皆从肺腑中流出,无矫饰造作之气,可

谓至情之文。此类浑朴自然的诗作,得力于诗人向古乐府和杜诗的学习,在格调立意上借鉴前人,从中点化出新意。像这类情意诚笃、感人至深的佳作,还有《送内》、《寄外舅郭大夫》等。可惜此类诗作并不很多,故弥觉珍贵。

另外像他的《绝句四首》(其四):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从诗人对读书亲身体验的概括中,可见其孤独寂寞,唯有书伴的惆怅心情的流露。今人评后山诗说:只要陈师道不是一味把成语古句东拆西补或者过分把字句简缩的时候,他可以写出极朴挚的诗来。①此诗除朴挚外,诗人以冷静的态度来体察客观事物,将哲理性的认识写入诗中,而富有理趣。

由此也可见宋人爱用诗来说理的特点。

③陈师道:《后山诗话》。

④陈师道:《后山诗话》。

①《瀛奎律髓刊误》卷十六纪昀评。

①钱钟书:《宋诗选注》。

他的一些描写景物的五律,虽出以淡淡的笔墨,诗味却是极其丰腴醇厚的。如他的《后湖晚坐》、《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泛淮》:水净偏明眼,城荒可当山。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目随归雁尽,坐待暮鸦还。

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

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风。鸟飞云水里,人语橹声中。平野容回顾,无山会有终。倚墙聊自逸,吟啸不须工。

他的这些诗洗尽陈言,淡远有致。其运思之幽深,意境之超脱,于排遣俗虑之处,自有一种旷达傲岸之气激荡于字里行间。同时诗人的那种无拘无束的悠闲之态,自得之情,也蕴于淡墨描就的景物之中。

作为与黄庭坚同被列为苏门四学士中的张耒和晁补之,不属于江西诗派。张耒诗歌成就高于晁补之。

张耒(1052- 1112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市)。因祖籍为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自称谯郡张耒.著有《柯山集》等。他曾以文受知于苏轼,苏轼赞其文汪洋冲淡,有一惜三叹之妙。后与苏轼同游,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熙宁六年(1073年)中进士后,历任临淮主薄、寿安尉、咸平县丞、秘书省正字、起居舍人、黄州通判,知兖、颍、汝州,太常少卿等。由于他与苏轼的密切关系,仕途曾屡遭贬谪。

张耒在当时以诗著名。他的诗歌以唐人白居易、张藉为宗,语言平易浅近,注意以诗来反映社会现实矛盾,是苏门中对稼穑艰难、民生疾苦最为关注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上,崇尚自然,反对雕琢。这在当时江西诗派堆砌雕镂之风

盛行时,可谓独树一帜。但由于片面强调满口而发,肆口而成①,无视艺术形象的塑造的复杂过程,忽视从锤炼中求平易、自然,使得不少诗流于粗疏和草率。就是在他的反映现实生活矛盾的代表作品中,如《劳歌》、《田家》(二首)、《和晁应之(悯农)》、《北邻卖饼……》等诗中,也不能免去这些弱点。

张耒诗风总起来说,是以平易、流丽、晓畅见长,很少用硬语僻典,闲淡平整,时近唐人.②他的诗作对南宋诗人学习唐调,开了风气。

作为以反映社会现实矛盾,在题材和思想开掘上都颇具新意的《海州道中二首》,是其古体诗中少有的佳作:孤舟夜行秋水广,秋风满帆不摇桨。荒田寂寂无人声,水边跳鱼翻水响。河边守罾茅作屋,罾头月明人夜宿。船中客觉天未明,谁家鞭牛登陇声。

秋野苍苍秋日黄,黄蒿满田苍耳长。草虫咿咿鸣复咽,一秋雨多水满辙。渡头鸣春村径斜,悠悠小蝶飞豆花。逃屋无人草满家,累累秋曼悬寒瓜。

两诗作为舟行纪实之作,多侧面地再现了北宋后期苏北农村的生活场景。此间农人的辛劳,逃亡之家的凄凉,田地的荒芜都得以凸现。由于诗人通过对乡村风光和萧条荒凉场景颇具艺术性的描写,使诗具有较深的含义和可读性。

①程晋芳:《知行堂文集》卷五。

②胡应麟:《诗薮》。

另外,像他的一些写景抒怀小诗《夜坐》、《初见蒿山》、《春日书事》: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虫飞丝堕两悠扬,人意迟迟日共长。春草满庭门寂寂,数棂窗日挂空堂。

诗人在这些诗中,表现出善于摄取小事细景入诗,并以其观察精细,构思奇巧,真切自然地表达了自己在不同情境之中的内心情怀。而这种情怀与诗中的氛围和谐一致,令人有如入其境之感。

来自:龙的天空

原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