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NE实验指导书电子版手册

H3CNE实验指导书电子版手册
H3CNE实验指导书电子版手册

实验一、以太网交换机基本配置

一、交换机常用命令配置模式

Quidway交换机S3026主要有5种视图,每个视图下都有专属该视图的命令,在其他视图下不能使用,有些视图则可以在任何视图下使用。视图之间的关系如下:

注意事项:

1. disp是display的缩写,在没有歧义时LANSWITCH会自动识别不完整词

2. disp cur显示LAN交换机当前生效的配置参数

3. disp和ping 命令在任何视图下都可执行,不必切换到系统视图

4. 删除某条命令,一般的命令是undo xxx,另一种情况是用其他的参数代替现在的参数,如有时虽然xxx abc 无法使用undo删除,但是可以修改为xxx def

2 配置参考

(1)命令行在线帮助

在任一命令视图下,键入“?”获取该命令视图下所有的命令及其简单描述。

?

键入一命令,后接以空格分隔的“?”,如果该位置为关键字,则列出全部关键字及其简单描述。

display ?

键入一命令,后接以空格分隔的“?”,如果该位置为参数,则列出有关的参数描述。(2)命令行错误信息

(4)基本配置命令

二、通过telnet方式配置交换机的相关配置命令

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和PC的ip地址

[Quidway]vlan 10

[Quidway-vlan10]port access ethernet 0/1 to ethernet 0/5

[Quidway-vlan10]quit

[Quidway]interface vlan 10

[Quidway-vlan10-interface]ip address 1.1.1.4 255.0.0.0

配置完交换机的ip地址,你还需要配置PC的ip地址(比如1.1.1.2/8),PC机与交换机VLAN接口IP所属端口在同一个VLAN内。

配置Telnet方式登录时的密码:

[Quidway] User-interface vty 0 4 (表示最多有5个telnet用户同时登录,用0-4表示)[Quidway-ui-vty0] authentication-mode password

[Quidway-ui-vty0] 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simple Huawei

[Quidway-ui-vty0] user privilege level 3 (注:设置Telnet登录后具有最高3级权限)检测PC与交换机的连通性,使用ping命令检测,能否ping通交换机

三、设置telnet访问交换机后缺省具有的权限

1 配置参考

(1)配置权限

可以通过super password [ level user-level ] { simple | cipher } password 来设置不同级别的访问密码:

[Quidway]super password level 1 cipher jack

[Quidway]super password level 2 cipher black

[Quidway]super password level 3 cipher brown

在上面telnet方式登陆路由器时,我们使用命令

[Quidway]user-interface vty 0 4

[Quidway-ui-vty0] user privilege level 0 (设置用户的默认访问级别为0)

当telnet到路由器的时候,可以使用命令:super [ level ] 来切换不同访问级别,不同的等级密码可以不同,可以实现对访问用户的权限管理。

(2)清除配置

[Quidway]undo super password

[Quidway]undo super password level 1

[Quidway] user-interface vty 0 4

[Quidway-ui-vty0-4]undo 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Quidway-ui-vty0-4]authentication-mode none

[Quidway]undo local-user test

实验二以太网端口配置实验

一、以太网端口基本配置命令:

实验使用的S3026 24口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其端口从Ethernet0/1到Ethernet0/24。要配置以太网端口的相关特性参数,首先要进入以太网端口视图,然后对相关参数进行配置。

以太网端口配置包括:进入以太网端口视图;打开/关闭以太网端口;对以太网端口进行描述;设置以太网端口双工状态;设置以太网端口速率;设置以太网端口网线类型;设置以太网端口流量控制;设置以太网端口广播风暴抑制比;设置以太网端口最多可以学习的MAC地址数;设置锁定端口对应的MAC地址表的老化时间;设置以太网端口的链路类型;把当前以太网端口加入到指定VLAN;设置以太网端口缺省VLAN ID;

设置端口的VLAN过滤特性(只有S3026以太网交换机支持);

设置以太网端口环回监测功能(只有S3026以太网交换机支持)

以太端口类型:PC以太网卡、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HUB)的端口主要分为两种,MDI 和MDI-X 两种端口类型。

MDI:介质相关接口MDI-X:介质非相关接口;

路由器和PC以太网卡都属于MDI接口;

集线器(HUB)、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属于MDI-X接口.

端口工作模式参数:

Half:表示端口工作在半双工模式

Full:表示端口工作在全双工模式

Auto:表示端口工作在自协商模式

1 进入端口配置视图(前提是先进入系统视图system-view):

要对以太网端口进行配置,首先要进入以太网端口视图。

表1进入端口配置视图

命令中的参数含义如下:

interface_type:端口类型,在S3026E系列以太网交换机中只有ethernet。

interface_num:端口号,采用槽位编号/端口编号的格式。槽号取值范围为0~1,槽号取0表示固定的以太网端口,端口号取值范围为1~24;槽号取1表示扩展的以太网百兆端口。

interface_name:端口名,表示方法为端口类型+端口号(槽位编号/端口编号)。如:Ethernet0/1,也可简写为 inferface e0/1

注:有的交换机(如H3C E328、E352等)采用槽位编号/模块或子板编号/端口编号的格式,如ethernet 1/0/1是代表一个1槽位0子板或模块1号以太网口。

例1:进入Ethernet0/3以太网端口视图。

[Quidway] interface ethernet0/3

[Quidway-Ethernet0/3]

例2:在H3C E328交换机上进入Ethernet1/0/1以太网端口视图。

[Quidway] interface ethernet1/0/1

[Quidway-Ethernet1/0/1]

2 打开/关闭以太网端口:

当端口的相关参数及协议配置好之后,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打开端口;如果想使某端口不再转发数据,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关闭端口。请在以太网端口视图下进行下列配置。

表2打开或关闭以太网端口

缺省情况下,端口为打开状态。

3 对以太网端口进行描述:

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设置端口的描述字符串,以区分各个端口。

请在以太网端口视图下进行下列配置。

表3对以太网端口进行描述

缺省情况下,端口的描述字符串为空字符串。

4 设置以太网端口双工状态

当希望端口在发送数据包的同时可以接收数据包,可以将端口设置为全双工属性;当希望端口同一时刻只能发送数据包或接收数据包时,可以将端口设置为半双工属性;当设置端口为自协商状态时,端口的双工状态由本端口和对端端口自动协商而定。请在以太网端口视图下进行下列配置:

表4设置以太网端口双工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百兆以太网电端口支持全双工、半双工或自协商工作模式,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设置。百兆以太网光端口的工作模式由系统设置为全双工模式,不允许用户对其进行配置。千兆以太网端口的双工模式可以设置为full(全双工)和auto(自协商), S3026E 以太网交换机的1000Base-T以太网端口可以工作在全双工、半双工或自协商模式下。但当速率设置为1000Mbit/s后,双工状态只可以设置为full(全双工)或auto(自协商)。100Base-TX透明传输以太网端口工作于半双工模式下。

缺省情况下,端口的双工状态为auto(自协商)状态。

5 设置以太网端口速率

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对以太网端口的速率进行设置,当设置端口速率为自协商状态时,端口的速率由本端口和对端端口双方自动协商而定。请在以太网端口视图下进行下列设置:

表5设置以太网端口速率

6设置以太网端口网线类型

以太网端口的网线有平行网线及交叉网线,可以使用该命令对网线类型进行设置。请在以太网端口视图下进行下列配置。

表6 设置以太网端口网线类型

需要注意的是,该设置只对10/100Base-T、1000Base-T端口有效。对100Base-TX透明传输端口来说只支持mdi normal。缺省情况下,端口的网线类型为auto(自识别)型,即系统可以自动识别端口所连接的网线类型。

7 设置以太网端口流量控制

当本端和对端交换机都开启了流量控制功能后,如果本端交换机发生拥塞,它将向对端交换机发送消息,通知对端交换机暂时停止发送报文;而对端交换机在接收到该消息后将暂时停止向本端发送报文;反之亦然。从而避免了报文丢失现象的发生。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对以太网端口是否开启流量控制功能进行设置。

请在以太网端口视图下进行下列配置。

表7 设置以太网端口流量控制

缺省情况下,端口的流量控制为关闭状态。

9以太网端口显示和调试

在完成上述配置后,在所有视图下执行display命令可以显示配置后以太网端口的运行情况,通过查看显示信息验证配置的效果。

表9 以太网端口显示和调试

【举例】# 显示以太网端口Ethernet0/1的配置信息。

display interface ethernet0/1

二、以太网端口的端口汇聚

1、以太网端口汇聚技术说明:

端口汇聚是将多个物理以太网端口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汇聚组,使用汇聚服务的上层实体把同一汇聚组内的多条物理链路视为一条逻辑链路。端口汇聚可以实现出/入负荷在汇聚组中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分担,以增加带宽。同时,同一汇聚组的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彼此动态备份,提高了连接可靠性。

按照汇聚方式的不同,端口汇聚可以分为手工汇聚、静态LACP汇聚和动态LACP汇聚。按照汇聚组类型的不同,端口汇聚组可以分为负载分担汇聚组和非负载分担汇聚组。

同一个汇聚组中端口的基本配置必须保持一致,基本配置主要包括STP、QoS、VLAN、端口属性等相关配置。

1、STP配置包括:端口的STP使能/关闭、与端口相连的链路属性(如点对点或非点对点)、STP优先级、STP开销、STP标准报文格式、报文发送速率限制、是否环路保护、是否根保护、是否为边缘端口等。

2、QoS配置包括:流量限速、优先级标记、缺省的802.1p优先级、带宽保证、拥塞避免、流重定向、流量统计等。

3、VLAN配置包括:端口上允许通过的VLAN、端口缺省VLAN ID。

4、端口属性配置包括:端口的速率、双工模式、链路类型(即Trunk、Hybrid、Access类型)。

2、端口汇聚实验组网及说明

说明:如下图所示,交换机 SwitchA 和 SwitchB 通过以太网口实现互连。其中 SwitchA 用于互连的端口为e0/1和 e0/2,SwitchB 用于互连的端口为 e0/1 和e0/2。

需求:增加 SwitchA的 SwitchB的互连链路带宽,并且能够实现链路备份,使用端口汇聚。

配置过程如下:

SwitchA交换机配置:

[SwitchA]interface Ethernet 0/1

[SwitchA-Ethernet0/1]duplex full #汇聚端口必须工作在全双工模式

[SwitchA-Ethernet0/1]speed 100 #汇聚的端口速率要求相同,但不能是自适应[SwitchA-Ethernet0/1]quit

[SwitchA]interface Ethernet 0/2

[SwitchA-Ethernet0/2]duplex full

[SwitchA-Ethernet0/2]speed 100

[SwitchA-Ethernet0/2]quit

[SwitchA]link-aggregation Ethernet 0/1 to Ethernet 0/2 both #可以对双向流量进行汇聚,也可以只对入流量进行汇聚, 汇聚组中各端口根据源MAC地址对流量进行分担时用ingress;根据源,目的MAC地址流量进行分担的用both

SwitchB交换机配置:

[SwitchB]interface Ethernet 0/1

[SwitchB-Ethernet0/1]duplex full

[SwitchB-Ethernet0/1]speed 100

[SwitchB-Ethernet0/1]quit

[SwitchB]interface Ethernet 0/2

[SwitchB-Ethernet0/2]duplex full

[SwitchB-Ethernet0/2]speed 100

[SwitchB-Ethernet0/2]quit

[SwitchB]link-aggregation Ethernet 0/1 to Ethernet 0/2 both

配置完毕后应达到目标:

1、pc1应能ping通pc2

2、拔掉汇聚端口中的其中一个线缆,pc1应能ping通pc2

注:

1. 在一个端口汇聚组中,端口号最小的作为主端口,其他的作为成员端口。同一个汇聚组中成员端口的链路类型与主端口的链路类型保持一致,即如果主端口为 Trunk端口,则成员端口也为 Trunk端口;如主端口的链路类型改为Access端口,则成员端口的链路类型也变为 Access端口。

2. 不同的产品对端口汇聚时的起始端口号要求各有不同,请对照《操作手册》进行配置。

实验三以太网VLAN配置实验

一、VLAN的基本配置

1 组网及业务描述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VLAN的基本配置。在同一交换机内,要求能够达到同一VLAN内的PC可以互通,不同VLAN间的PC不能互通。

2

3 配置流程图

4 配置步骤

(1)配置各PC的IP地址

按照上图连接各实验设备,配置PCA IP地址为10.1.1.2/24,PCB IP地址为10.1.1.3/24,PCC IP地址为10.1.2.2/24,PCD IP地址为10.1.2.3/24。

(2)配置VLAN及所属端口

创建两个VLAN:VLAN 2和VLAN 3,配置端口Ethernet 0/1到Ethernet0/8属于VLAN2,

端口Ethernet0/9到Ethernet0/16属于VLAN3。

5 结果验证

同一VLAN内部的PC可以互相访问,在PCA上ping PCB,结果如下:

C:\Documents and Settings\x99270>ping 10.1.1.3

Pinging 10.1.1.3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10.1.1.3: bytes=32 time<1ms TTL=128

Reply from 10.1.1.3: bytes=32 time<1ms TTL=128

Reply from 10.1.1.3: bytes=32 time<1ms TTL=128

Reply from 10.1.1.3: bytes=32 time<1ms TTL=128

Ping statistics for 10.1.1.3: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

PCC与PCD属于同一个VLAN 3,在PCC上ping PCD,可以ping通,结果如下:C:\Documents and Settings\x99270>ping 10.1.2.3

Pinging 10.1.2.3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10.1.2.3: bytes=32 time<1ms TTL=128

Reply from 10.1.2.3: bytes=32 time<1ms TTL=128

Reply from 10.1.2.3: bytes=32 time<1ms TTL=128

Reply from 10.1.2.3: bytes=32 time<1ms TTL=128

Ping statistics for 10.1.2.3: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

不同VLAN间的PC不能够互相访问。在PCA上ping PCC,不能ping通,结果如下:C:\Documents and Settings\x99270>ping 10.1.2.3

Pinging 10.1.2.3 with 32 bytes of data:

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

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

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

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

Ping statistics for 10.1.2.3: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0, Lost = 4 (100% loss),

6 配置参考

在交换机上做如下配置:

system-view

Enter system view , return user view with Ctrl+Z.

[Quidway]sysname Switch

[Switch]vlan 2

[Switch-vlan2]port Ethernet 0/1 to Ethernet 0/8

[Switch]vlan 3

[Switch-vlan3]port Ethernet 0/9 to Ethernet 0/16

二、Trunk的基本配置

1 组网及业务描述

2

3 配置流程图

4 配置步骤

配置各PC的IP地址

首先按照上图连接各实验设备,然后配置PCA IP地址为10.1.1.2/24,PCB IP地址为10.1.2.2/24,PCC IP地址为10.1.1.3/24,PCD IP地址为10.1.2.3/24。

配置VLAN及所属端口

创建两个VLAN:VLAN 2和VLAN 3,配置端口Ethernet 0/1到Ethernet0/8属于VLAN2,端口Ethernet0/9到Ethernet0/16属于VLAN3。

配置交换机之间的端口为Trunk端口,并且允许所能通过的VLAN

指定端口Ethernet0/17为Trunk端口,并允许所有VLAN可以通过。

5 结果验证

配置完成后,可以看到,同一VLAN内部的PC可以互相访问,在PCA上ping PCC,结果如下:

C:\Documents and Settings\x99270>ping 10.1.1.3

Pinging 10.1.1.3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10.1.1.3: bytes=32 time<1ms TTL=128

Reply from 10.1.1.3: bytes=32 time<1ms TTL=128

Reply from 10.1.1.3: bytes=32 time<1ms TTL=128

Reply from 10.1.1.3: bytes=32 time<1ms TTL=128

Ping statistics for 10.1.1.3: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

同样,在PCB上ping PCD也可以ping通。

不同VLAN间的PC不能够互相访问,在PCA上ping PCD,得到的结果如下:

C:\Documents and Settings\x99270>ping 10.1.2.3

Pinging 10.1.2.3 with 32 bytes of data:

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

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

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

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

Ping statistics for 10.1.2.3: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0, Lost = 4 (100% loss),

6 配置参考

(1)配置VLAN及所属端口

配置Switch A:

[Switch A]vlan 2

[Switch A-vlan2]port ethernet 0/1 to ethernet 0/8

[Switch A]vlan 3

[Switch A-vlan3]port Ethernet 0/9 to Ethernet 0/16

配置Switch AB:

[Switch B]vlan 2

[Switch B-vlan2]port Ethernet 0/1 to Ethernet 0/8

[Switch B]vlan 3

[Switch B-vlan3]port Ethernet 0/9 to Ethernet 0/16

(2)配置Trunk端口

配置Switch A:

[Switch A] interface Ethernet 0/17

[Switch A-Ethernet0/17] port link-type trunk

[Switch A-Ethernet0/17] 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允许所有VLAN通过Trunk端口配置Switch B:

[Switch B] interface Ethernet 0/17

[Switch B-Ethernet0/17] port link-type trunk

[Switch B-Ethernet0/17] 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允许所有VLAN通过Trunk端口

三、VLAN间的三层互通

1 组网及业务描述(两个交换机均必须是三层交换机才可以实现)

PCA,PCB,PCC.PCD属于不同的vlan, 在SwithcA 上配置去vlan5和vlan6的静态路由, 在SwithcB 上配置去vlan2和vlan3的静态路由。

2

3 配置流程图

4 配置步骤

(1)配置各PC的IP地址及网关地址

首先按照上图连接各实验设备,然后配置PCA IP地址为10.1.2.2/24,网关地址为

10.1.2.1/24,PCB IP地址为10.1.3.2/24,网关地址为10.1.3.1/24,PCC IP地址为10.1.5.2/24,网关地址为10.1.5.1/24,PCD IP地址为10.1.6.2/24,网关地址为10.1.6.1/24。

(2)配置VLAN及所属端口

在交换机A上创建三个VLAN:VLAN 2、VLAN 3和VLAN 4,配置端口Ethernet 0/1到端口Ethernet0/8属于VLAN 2,端口Ethernet0/9到Ethernet0/16属于VLAN 3,端口Ethernet0/17属于VLAN 4。

在交换机B上创建三个VLAN:VLAN 5、VLAN 6和VLAN 4,配置端口Ethernet 0/1到端口Ethernet0/8属于VLAN 5,端口Ethernet0/9到Ethernet0/16属于VLAN 6,端口Ethernet0/17 属于VLAN 4。

(3)创建三层接口,并配置IP地址

在Switch A上创建三个三层虚接口,并配置IP地址

VLAN2的IP地址是10.1.2.1,掩码是255.255.255.0

VLAN3的IP地址是10.1.3.1,掩码是255.255.255.0

VLAN4的IP地址是10.1.4.1,掩码是255.255.255.0

在Switch B上创建三个三层虚接口,并配置IP地址

VLAN5的IP地址是10.1.5.1,掩码是255.255.255.0

VLAN6的IP地址是10.1.6.1,掩码是255.255.255.0

VLAN4的IP地址是10.1.4.2,掩码是255.255.255.0

在交换机上配置非直连网段静态路由

在Switch A上配置两静态路由:

ip route-static 10.1.5.0 255.255.255.0 10.1.4.2

ip route-static 10.1.6.0 255.255.255.0 10.1.4.2

在Switch B上配置两静态路由:

ip route-static 10.1.2.0 255.255.255.0 10.1.4.1

ip route-static 10.1.3.0 255.255.255.0 10.1.4.1

5 结果验证

通过display ip routing-table 查看路由表

display ip routing-table

Routing Table: public net

Destination/Mask Protocol Pre Cost Nexthop Interface

10.1.2.0/24 DIRECT 0 0 10.1.2.1 Vlan-interface2

10.1.2.1/32 DIRECT 0 0 127.0.0.1 InLoopBack0

10.1.3.0/24 DIRECT 0 0 10.1.3.1 Vlan-interface3

10.1.3.1/32 DIRECT 0 0 127.0.0.1 InLoopBack0

10.1.4.0/24 DIRECT 0 0 10.1.4.1 Vlan-interface4

10.1.4.1/32 DIRECT 0 0 127.0.0.1 InLoopBack0

10.1.5.0/24 STATIC 60 0 10.1.4.2 Vlan-interface4

10.1.6.0/24 STATIC 60 0 10.1.4.2 Vlan-interface4

127.0.0.0/8 DIRECT 0 0 127.0.0.1 InLoopBack0

127.0.0.1/32 DIRECT 0 0 127.0.0.1 InLoopBack0

在PCA上ping PCC,可以得到:

C:\Documents and Settings\x99270>ping 10.1.5.2

Pinging 10.1.5.2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10.1.5.2: bytes=32 time<1ms TTL=126

Reply from 10.1.5.2: bytes=32 time<1ms TTL=126

Reply from 10.1.5.2: bytes=32 time<1ms TTL=126

Reply from 10.1.5.2: bytes=32 time<1ms TTL=126

Ping statistics for 10.1.5.2: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

同样,在PCA 上可以ping 通PCC、PCD。全网可互通。

6 配置参考

(1)配置VLAN及所属端口

配置RTA:

[Switch A]vlan 2

[Switch A-vlan2]port Ethernet 0/1 to ethernet0/8

[Switch A]vlan 3

[Switch A-vlan3]port Ethernet 0/9 to Ethernet 0/16

[Switch A]vlan 4

[Switch A-vlan4]port Ethernet 0/17

配置RTB:

[Switch B]vlan 5

[Switch B-vlan5]port Ethernet 0/1 to ethernet0/8

[Switch B]vlan 6

[Switch B-vlan6]port Ethernet 0/9 to Ethernet 0/16

[Switch B]vlan 4

[Switch B-vlan4]port Ethernet 0/17

(2)创建三层接口

配置RTA:

[Switch A]interface Vlan-interface 2

[Switch A-Vlan-interface2]ip address 10.1.2.1 255.255.255.0 [Switch A]interface vlan-interface 3

[Switch A-Vlan-interface3]ip address 10.1.3.1 255.255.255.0

[Switch A]interface vlan-interface 4

[Switch A-Vlan-interface4]ip address 10.1.4.1 255.255.255.0

配置RTB:

[Switch B]interface Vlan-interface 5

[Switch B-Vlan-interface5]ip address 10.1.5.1 255.255.255.0 [Switch B]interface vlan-interface 6

[Switch B-Vlan-interface6]ip address 10.1.6.1 255.255.255.0

[Switch B]interface vlan-interface 4

[Switch B-Vlan-interface4]ip address 10.1.4.2 255.255.255.0

(3)配置静态路由

配置RTA:

[Switch A]ip route-static 10.1.5.0 255.255.255.0 10.1.4.2

[Switch A]ip route-static 10.1.6.0 255.255.255.0 10.1.4.2

配置RTB:

[Switch B]ip route-static 10.1.2.0 255.255.255.0 10.1.4.1

[Switch B]ip route-static 10.1.3.0 255.255.255.0 10.1.4.1

实验五交换机生成树配置实验

实验拓扑结构如上图所示,3台Quidway S系列以太网交换机环形互连。完成连接一段时间这后,会看到交换机指示灯快速闪烁,说明3台交换机之间转发数据报文,存在环路,可以配置STP协议避免环路。

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是生成树协议的英文缩写。该协议可应用于环路网络,通过一定的算法实现路径冗余,同时将环路网络修剪成无环路的树型网络,从而避免报文在环路网络中的增生和无限循环。

Quidway以太网交换机所实现的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是生成树协议的优化版。其“快速”体现在根端口和指定端口进入转发状态的延时在某种条件下大大缩短,从而缩短了网络拓扑稳定需要的时间。

配置如下:在Quidway以太网交换机上启动STP协议,在system-view命令进入系统视图下,命令如下:

[SwitchA] stp enable

[SwitchB] stp enable

[SwitchC] stp enable

在全网配置RSTP协议之后,默认情况下,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都启用了RSTP协议。配置完成后,可以看到交换机指示灯不再快速闪烁,说明交换机已经建立了无环路的转发生成树。

实验六交换机对数据帧转发处理规则理解实验(选作)

以太网交换机对二层帧的转发处理比较复杂,很多学员都不能很好理解。本实验将对相关概念进行总结,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一、交换机基本概念

在了解交换机转发规则之前,我们先理解交换机的一些概念,如access、trunk、hybrid 和PVID等,这些概念将会经常用到。

1. access

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有三种链路类型:access、trunk和hybrid。

access是“接近、进入”的意思。access类型的端口只能属于1个VLAN,从access口出来的数据帧不带VLAN标签,一般用于连接计算机。

2. trunk

“trunk”是“干线、树干”的意思。trunk类型的端口可以属于多个VLAN,可以接收和发送多个VLAN的数据帧,一般用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

trunk端口用来在不同的交换机之间进行互联,以保证在跨越多个交换机上建立的同一个VLAN的成员能够相互通信。与一般的交换机的级联不同,trunk是基于OSI第二层的。

假如没有trunk技术,我们在两个交换机上分别划分了多个VLAN,那么交换机上相同VLAN的成员如果要互通,就需要在每个VLAN上各取1个端口作级联连接。如果交换机上划了10个VLAN,就需要10条级连线,端口效率太低了。

当交换机支持trunk技术时,就比较简单了,只需要在两个交换机之间有一条级联线,并将对应的端口设置为trunk,这条线路就可以承载交换机上所有VLAN的信息。

这样的话,就算交换机上设置了4094个VLAN,也仅需要1个端口就足够了。

3. hybrid

“hybrid”是“混合的”的意思。hybrid口同时兼有access口和trunk口的特点。hybrid 类型的端口可以属于多个VLAN,可以接收和发送多个VLAN帧,可以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也可以用于连接用户的计算机。

hybrid端口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某些VLAN帧从hybrid口出去时带VLAN标签,某些VLAN帧不带VLAN标签。

4. PVID

在VLAN技术中,PVID是端口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先来理解PVID的含义。

“PVID”是“Port VLAN ID”的缩写,是“端口缺省VLAN ID”的意思,即一个端口缺省属于的VLAN。

PVID的作用是:当一个数据帧进入交换机端口时,如果没有带VLAN标签,且该端口上配置了PVID,那么,该数据帧就会被打上端口的PVID。如果进入的帧已经带有VLAN 标签,那么交换机不会再增加VLAN标签,即使端口已经配置了PVID。

二、交换机端口接收数据帧的处理规则

首先,我们要明白交换机的一点原理:

为了快速高效处理,交换机内部的数据帧一律都带有VLAN标签,以统一方式处理,如缺省交换机端口都属VLAN 1,即在交换机内部的数据帧一律都带有VLAN 1的标签。

当交换机从端口收到二层数据帧时:

1. Access端口

(1)收到一个二层帧

(2)判断是否有VLAN标签:没有则转到第3步,有则转到第4步

(3)打上端口的PVID,并进行交换转发

(4)若VLAN标签和PVID一致,转发VLAN帧;否则丢弃

2. trunk端口

(1)收到一个二层帧

(2)判断是否有VLAN标签:没有则转到第3步,有则转到第4步

(3)打上端口的PVID,并进行交换转发

(4)判断该trunk端口是否允许该VLAN帧进入:允许则转发,否则丢弃

(注意:trunk口允许或不允许VLAN帧,是对进入的帧而言的,对出去的帧没有限制。)

3. hybrid端口

(1)收到一个二层帧

(2)判断是否有VLAN标签:没有则转到第3步,有则转到第4步

(3)打上端口的PVID,并进行交换转发

(4)判断该hybrid端口是否允许该VLAN帧进入:允许则转发,否则丢弃

可以看到,trunk口和hybrid口对接收到的数据帧的处理规则是一样的。

四、交换机端口转发数据帧的处理规则

当交换机把数据帧转发出端口时:

1. Access端口

(1)将二层帧的VLAN标签剥离,直接发送出去

2. trunk端口

(1)比较端口的PVID和将要发送二层帧的VLAN标签

(2)如果两者相等则转到第3步,否则转到第4步

(3)剥离VLAN标签,再发送

(4)直接发送

3. hybrid端口

(1)判断VLAN在本端口的属性。用“dis interface”可看到该端口对哪些VLAN是untag,哪些VLAN是tag

(2)如果是untag则转到第3步,如果是tag则转到第4步

(3)剥离VLAN标签,再发送

(4)直接发送

说明:

(1)Hybrid口中允许的VLAN分为untag和tag两类,untag和tag是对出去的帧而言的,对进入的帧没有限制

(2)例如:“Untagged VLAN ID : 2,3”表示VLAN 2和VLAN 3的帧,从本hybrid口发送出去时,将被剥离VLAN标签

(3)例如:“tagged VLAN ID : 4,5”表示VLAN 4和VLAN 5的帧,从本hybrid口发送出去时,不剥离VLAN标签,直接发送

3 实验组网描述及结果验证与解释

(实验1)实验条件:如下图所示,交换机的port 1(e0/2口)和port 2(e0/8口)分别与主机A和B相连,port 1是trunk口,permit vlan id配置为3,PVID配置为3;port 2是access口,vlan id是3,两台主机在同一网段,分别为1.1.1.1和1.1.1.2。

实验结果:主机A ping 主机B,可通。

交换机配置如下:

[Switch A]vlan 3

[Switch A-vlan3]port ethernet0/8 (access口,属于VLAN 3)

[Switch A]interface ethernet 0/2

[Switch A-e0/2]port link-type trunk

[Switch A-e0/2]port trunk pvid vlan 3

[Switch A-e0/2]port trunk permit vlan 3

实验解释:

当主机A开始ping主机B时,主机A发送ARP广播帧,询问1.1.1.2的MAC地址。这个广播帧是一个标准的以太网帧,当它进入port 1时,由于port 1是trunk口,PVID是3,根据转发规则,这个ARP帧被打上了VLAN 3的标签,然后在VLAN 3里广播。同时交换机学到了主机A的MAC地址和port 1的对应关系,添加进MAC表里。

由于port 2是access口,属于VLAN 3,所以ARP帧被剥去VLAN 3标签后,从port 2口出来送给了主机B。主机B识别后给予响应。

当主机B发出的响应帧到达port 2时,根据转发规则,被打上了VLAN 3的标签。同时根据MAC表,交换机已经知道主机A和port 1的对应关系,所以这个响应帧被直接送到了port 1。同时交换机学到了主机B的MAC地址和port 2的对应关系,添加进MAC表里。

port 1允许VLAN 3的帧通过,而且PVID是3,所以这个ARP响应帧被剥去了VLAN 3标签,然后送给主机A,可以被主机A识别。

这样通过ARP,相互学到了对方的MAC地址,所以主机A和主机B相互通信的二层帧,就可以像ARP帧一样,根据转发规则到达对方。所以主机A ping 主机B可通。

(实验2)实验条件:同上图所示,将交换机的port 1(e0/2口)和port 2(e0/8口)分别与主机A和B相连,port 1是hybrid口,vlan id配置为3,tagged模式,PVID 默认为1。port 2是access口,vlan id是3,两台主机在同一网段,IP地址不变。

交换机配置如下:

[Switch A]vlan 3

[Switch A-vlan3]port ethernet0/8 (access口,属于VLAN 3)

[Switch A]interface ethernet 0/2

[Switch A-e0/2]port link-type hybrid

[Switch A-e0/2]port hybrid pvid vlan 1 (配置PVID,可以不配置,因为缺省是1)[Switch A-e0/2]port hybrid vlan 3 tagged (配置vlanID 为3 untagged模式)实验结果:主机B ping 主机A,不通。

实验解释:当主机B没有主机A的ARP表项时,主机B发送ARP广播帧,询问10.1.1.2的MAC地址。同样,这个标准的ARP帧被打上VLAN 3的标签,送到了port 1。

port 1是hybrid口,它把二层帧转发出去的规则如下:

(1)判断该VLAN在本端口的属性。用“dis interface”可看到该端口对哪些VLAN是untag,哪些VLAN是tag

(2)如果是untag则转到第3步,如果是tag则转到第4步

(3)剥离VLAN标签,再发送

(4)直接发送

因为port 1对VLAN 3是tagged,所以port 1直接把VLAN 3帧发送给了主机A。而主机A的网卡是识别不了带了VLAN标签的帧的,所以会认为无效并丢弃它。

(实验3)实验条件:同上图所示,将交换机的port 1(e0/2口)和port 2(e0/8口)分别与主机A和B相连,port 1是hybrid口,vlan id配置为3,untagged模式,PVID 配置为3。port 2是access口,vlan id是3,两台主机在同一网段,IP地址不变。

交换机配置如下:

[Switch A]vlan 3

[Switch A-vlan3]port ethernet0/8 (access口,属于VLAN 3)

[Switch A]interface ethernet 0/2

[Switch A-e0/2]port link-type hybrid

[Switch A-e0/2]port hybrid pvid vlan 3 (配置PVID)

[Switch A-e0/2]port hybrid vlan 3 tagged (配置vlanID 为3 untagged模式)

实验结果:主机B ping 主机A,可通。

实验解释:对这个测试结果的解释,与上一个实验的解释差不多,可以继承实验六的分析思路。

主机B的ARP查询帧可以到达主机A了,主机A发出不带VLAN标签的响应帧到了port 1后,因为port 1的PVID已经改为了3,所以帧打上了VLAN 3的标签后,在VLAN 3里转发到了port 2。由于port 2是属于VLAN 3的access口,所以把帧剥掉VLAN 3标签后,可以被主机B的网卡识别。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大型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大型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教研室

实验1安装配置与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 掌握Oracle9i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的安装配置方法。 2. 掌握Oracle9i数据库的登录、启动和关闭。 实验环境 局域网,windows 2000 实验学时 2学时,必做实验。 实验内容 1. 在局域网环境下安装配置Oracle9i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 2. 练习Oracle9i数据库的登录、启动和关闭等基本操作。 实验步骤 1、将Oracle 9i的第1号安装盘放入光驱,双击setup,将弹出“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欢迎使用”对话框。 2、单击“下一步”按钮,出现“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文件定位”对话框。 在路径中输入“E:\Oracle\ora92”,其它取默认值。 3、启动第1号盘的安装程序setup,具体方法同安装Oracle 9i服务器,不同的是在 选择安装产品时选择“Oracle9i Client 9.2.0.1.0”选项; 4、安装结束后,弹出“Oracle Net Configuration Assistant:欢迎使用”对话框。取 默认值。 5、登录Oracle9i数据库:选择“开始”→“所有程序”→Oracle-OraHome92→Enterprise Manager Console ; 6、系统出现“登录”对话框。选择“独立启动”。 分析与思考 (1)简述启动Oracle9i数据库的一般步骤。 (2)简述启动Oracle9i模式中三个选项的区别? (3)简述关闭Oracle9i模式中四个选项的区别?

环境生物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 2)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3)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 4)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是生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所引起的污染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 5)生物运转: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6)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是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7)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噬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以至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8)生物放大: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及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 9)靶器官: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各器官并不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这些器官称为靶器官。 10)生物测试:指系统的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1)毒性:是指有毒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 12)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13)最小有作用剂量:是指能使机体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即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14)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质大剂量一次染毒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动物所引起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在短期内了解该物质的毒性大小和特点,并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毒性试验提供设计依据。 15)亚慢性毒性试验:是在相当于生物周期1-30——1-20时间内使动物每日或反复多次受试物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对受试物的主要毒作用、靶器官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或中毒阈剂量作出评估。 16)慢性毒性试验: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合物,长期与实验动物接触,观察其对试验动物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通过慢性毒性试验,可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最高容许浓度提供毒理学依据。17)蓄积毒性试验:低于中毒阈剂量的外来化合物,反复多次的与机体持续接触,经一定时间后使机体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即为蓄积毒性试验。 18)BOD:是指在20摄氏度条件下,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废水或受污染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大数据库应用实验指导书(1,2)

《—数据库应用—》上机指导书 数据库课程组编写 前言

“数据库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会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能进行实际应用。能熟练掌握Transact-SQL语言,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数据库的安全,并能进行简单编程。 “数据库应用”课程上机的主要目标: 1)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 2)通过使用SQL SERVER2000,了解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方式,并掌握其操作技术。 3)通过实际题目的上机,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库应用”课程上机项目设置与内容 表3列出了”数据库应用”课程具体的上机项目和内容 上机组织运行方式:

⑴上机前,任课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清上机的整体要求及上机的目标任务;讲清上机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上机守则及上机室安全制度;讲清上机操作的基本方法,上机对应的理论内容。 ⑵每次上机前:学生应当先弄清相关的理论知识,再预习上机内容、方法和步骤,避免出现盲目上机的行为。 ⑶上机1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⑷该课程上机是一个整体,需要有延续性。机房应有安全措施,避免前面的上机数据、程序和环境被清除、改动等事件发生,学生最好能自备移动存储设备,存储自己的数据。 ⑸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上机前清点学生人数,上机中按要求做好学生上机情况及结果记录。 上机报告要求 上机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上机目的,上机内容及操作步骤、上机结果、及上机总结及体会。 上机成绩评定办法 上机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按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1、对上机原理和上机中的主要环节的理解程度; 2、上机的工作效率和上机操作的正确性; 3、良好的上机习惯是否养成; 4、工作作风是否实事求是; 5、上机报告(包括数据的准确度是否合格,体会总结是否认真深入等) 其它说明 1.在上机课之前,每一个同学必须将上机的题目、程序编写完毕,对运行中可能出 现的问题应事先作出估计;对操作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应做上记号,以便上机时给予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提高上机的效率 2.所有上机环节均由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严禁抄袭他人上机结果,若发现有结果雷 同者,按上机课考核办法处理。 3.上机过程中,应服从教师安排。 4.上机完成后,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上交作业。

环境生物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 1.优先污染物P26 :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称之为优先污染物或称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2.污染物的迁移P28: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3.生物污染P59:生物污染是指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 4.环境激素P87:环境中存在一些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环境污染物具有动物和人体激素的活性,这些物质能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和人体内分泌功能,导致野生动物繁殖障碍,甚至能诱发人类重大疾病。这些物质被称为环境激素,或外源性雌激素,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5.生物迁移P29:污染物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实现的迁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迁移形式。 6.污染物的转化P34: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为污染物的转化。 7.生物转化P43:生物转化指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8.生物转运P38: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9.生物浓缩P51: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 10.生物积累P51: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间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11.生物放大P52: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为生物学放大。 12.生物测试P95:指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3.半数致死浓度(LC50)P100:指能引起一群动物的50%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14.半数效应浓度(EC50)P101:指引起50%受试生物的某种效应变化的浓度。通常指非死亡效应。 15.剂量—效应(反应)关系P100: 剂量-效应关系: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在个体或群体中表现来的量效应大小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与其引起的质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16.生物监测P140: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17.指示生物P157:指示生物是指环境中对某些物质(包括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反应或信息而被用来监测和评价环境的现状和变化的生物。(不考) \ 18.环境生物技术P306:就是应用于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过程的生物技术体系,包括对环境污染效应的认识、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污染的生物处理技术等。 19.生物强化技术P333:生物强化技术(Bioaugmentation)或生物增强技术就是为了提高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而向该系统中投加从自然界中筛选的优势种群并通过基因组合技术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环境生物学考试内容 修复的

绪论 1.三个环境的概念,尤其是“环境科学”中的“科学” 一般工具书中定义的“环境”是指人以外的客观事物,将环境作为一种人以外的客观存在来加以定义,如新华字典中定义为:周围的一切事物。 环境科学术语的“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定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生态学中“环境”研究的中心事物是“生物”,则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的生命为主体,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可定义: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2.“环境”具有相对性,在不同的学科中含义不同,主体的改变往往导致环境概念含义的不同。人类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在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故人类和环境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3.环境问题: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其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与环境矛盾激化的产物。其实质是由于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导致人与其生存环境的不协调。 重大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覆盖在地球表层,它们能吸收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同时吸收地球发出的长波红外辐射,因而可以像玻璃温室一样使地球保持与积蓄热量,引起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发生所谓的“温室效应” 危害::(1)海平面上升(2)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3)加剧洪涝、干旱等气候灾害(4)影响人类健康 (2)臭氧层的破坏:臭氧层的减少是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尤其是氯原子能催化抽样的分解,因而打破了臭氧的自然平衡。(到达平流层的氯主要是人们排放的氯氟烷烃CFC和含溴卤代烷烃,如应用在冷冻机、电冰箱及高级电子元件做清洁剂的弗利昂,均对臭氧层产生威胁)危害:1)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2)破坏生态系统,植物减产,减少动物寿命,水生系统破坏;(3)引起新的环境问题。 (3)酸雨:酸雨是有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作用,并和水汽结合而形成。主要成分为硫酸和硝酸。这些强酸在雨水中解离,是雨雪的pH下降,一般将小于5.6的雨称为酸雨 危害:酸雨能直接伤害植物,导致农作物明显减产。也能引起土壤性质改变,主要是使土壤酸化,影响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硝化菌、固氮菌等的活动,是有机物的分解、固氮过程减弱,因而土壤肥力降低,生物生产力明显下降。 (4)有毒物质污染:有毒物质是指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中而引起的危害。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野外调查和试验、实验室试验、模拟研究 4.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要真正实现这种调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掌握自然生态规律,通晓环境变化过程,能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运用规律去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 第一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1.环境污染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污染物性质——生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环境生物学复习试题1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个,10分) 光化学烟雾: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 氧化应激(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组织损伤、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共代谢作用: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微生物才能进行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硝化作用:是好氧条件下在无机化能硝化细菌作用下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生物转化:指污染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 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并形成一些分解产物或衍生物的代谢变化过程。 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固定化酶: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将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使酶变成不溶与水但仍保催化活性的衍生物。 BOD5 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最高容许浓度(MAC)PM2.5 混合功能氧化(MFO)相Ⅰ反应相Ⅱ反应污泥负荷(Ls)污泥沉降比(SV) 二、填空(每空1分,共约40分) 1.土壤中,硫酸盐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将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 2.污染物经完整皮肤吸收,脂/水分配系数接近的化合物最容易经皮肤吸收。 3.微宇宙法是研究污染物在生物、、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水平上的生物效应的一种方法。标准化水生微宙的实验容器为L。 4.大肠菌群是较好的水质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其检验方法有和两种。 5.MFO代谢有机化合物,转化成低毒易溶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但有的则变成高毒甚至致癌物。 6.劣质磷肥,除含大量重金属外,三氯乙醛的含量也很高;氯乙醛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转为,其毒性大于三氯乙醛。 7.排泄主要途径是,随尿排出;其次是经通过消化道,随粪便排出,挥发性化学物还可经呼吸道,随呼出气排出。 8.对于能发生生物浓缩的外源性物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难以生物降解(2) 具有亲脂性。 9.铅被机体吸收后90%沉积在骨骼中;有机氯农药蓄积在脂肪组织中。 10.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效应有①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能使人动物及植物致病;②水体富营养化;③污染生物的代谢产物,使其他生物中毒,食品污染等。 11.评价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指标可用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测定大气污染的细菌总数的方法有:沉降平皿法;吸收管法;撞击平皿法;滤膜法。 12.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A和B分别引起某动物15%和40%的死亡率,经A和B同时作用于100只活的动物,若A和B具有独立作用,那么将死亡只;若A和B具有相加作用,那么将死亡只。 13.为了探明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是否有蓄积毒作用,致畸、致突变、致癌等作用,随着毒理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实验指导书3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实验指导(3) 学号: 姓名: 班级: 专业:

实验三窗体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4 学时指导教师: 时间:201 年月日课次:第节教学周次:第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窗体创建的方法 2. 掌握向窗体中添加控件的方法 3. 掌握窗体的常用属性和常用控件属性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创建窗体 2. 修改窗体,添加控件,设置窗体及常用控件属性 三、实验步骤 案例一:创建窗体 1.使用“窗体”按钮创建“成绩”窗体。 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按钮,窗体立即创建完成,并以布局视图显示,如图3-1所示。 (2)在快捷工具栏,单击“保存”按钮,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输入窗体的名称“教师”,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3-1布局视图 2.使用“自动创建窗体”方式 要求:在“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中创建一个“纵栏式”窗体,用于显示“教师”表中的信息。 操作步骤: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向导”按钮。如图3-2所示。 (2)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如图3-3 所示。在“表和查询”下拉列表中光图3-2窗体向导按钮

标已经定位在所学要的数据源“教师”表,单击按钮,把该表中全部字段送到“选定字段”窗格中,单击下一步按钮。 (3)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选择“纵栏式”,如图3-4所示。单击下一步按钮。 (4)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输入窗体标题“教师”,选取默认设置:“打开窗体查看或输入信息”,单击“完成”按钮,如图3-5所示。 (5)这时打开窗体视图,看到了所创建窗体的效果,如图3-6所示。 图3-3“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 图3-4“请确定窗体使用的布局”段对话框中

电磁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题目利用Matlab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电气xxxx班 任课老师xxxx 实验日期2010-10

电磁场理论 实验一 ——利用Matlab 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个点电荷及一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2.学会使用Matlab 进行数值计算,并绘出相应的图形; 二.实验原理: 根据库伦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的电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电荷的连线上,两电荷同号为斥力,异号为吸力,它们之间的力F 满足: R R Q Q k F ? 212 = (式1) 由电场强度E 的定义可知: R R kQ E ? 2 = (式2) 对于点电荷,根据场论基础中的定义,有势场E 的势函数为 R kQ U = (式3) 而 U E -?= (式4) 在Matlab 中,由以上公式算出各点的电势U ,电场强度E 后,可以用Matlab 自带的库函数绘出相应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三.实验内容: 1. 单个点电荷 点电荷的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大小是E=kq /r^2 ,其中k 为静电力恒量, q 为电量, r 为点电荷到场点P(x,y)的距离。电场呈球对称分布, 取电量q> 0, 电力线是以电荷为起点的射线簇。以无穷远处为零势点, 点电荷的电势为U=kq /r,当U 取

常数时, 此式就是等势面方程.等势面是以电荷为中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 平面电力线的画法 在平面上, 电力线是等角分布的射线簇, 用MATLAB 画射线簇很简单。取射线的半径为( 都取国际制单位) r0=, 不同的角度用向量表示( 单位为弧度) th=linspace(0,2*pi,13)。射线簇的终点的直角坐标为: [x,y]=pol2cart(th,r0)。插入x 的起始坐标x=[x; *x].同样插入y 的起始坐标, y=[y; *y], x 和y 都是二维数组, 每一列是一条射线的起始和终止坐标。用二维画线命令plot(x,y)就画出所有电力线。 平面等势线的画法 在过电荷的截面上, 等势线就是以电荷为中心的圆簇, 用MATLAB 画等势 线更加简单。静电力常量为k=9e9, 电量可取为q=1e- 9; 最大的等势线的半径应该比射线的半径小一点 r0=。其电势为u0=k8q /r0。如果从外到里取7 条等势线, 最里面的等势线的电势是最外面的3 倍, 那么各条线的电势用向量表示为: u=linspace(1,3,7)*u0。从- r0 到r0 取偶数个点, 例如100 个点, 使最中心点的坐标绕过0, 各点的坐标可用向量表示: x=linspace(- r0,r0,100),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形成网格坐标: [X,Y]=meshgrid(x)。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r=sqrt(X.^2+Y.^2), 在乘方时, 乘方号前面要加点, 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乘方计算。各点的电势为U=k8q. /r,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 除号前面也要加点, 同样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除法运算。用等高线命令即可画出等势线 contour(X,Y,U,u), 在画等势线后一般会把电力线擦除, 在画等势线之前插入如下命令hold on 就行了。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如图1, 其中插入了标题等等。越靠近点电荷的中心, 电势越高, 电场强度越大, 电力线和等势线也越密。

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科学学院《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Oracle数据库安装配置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 1.实验的基本内容 实验室中oracle数据库安装后某些服务是关闭的(为了不影响其他课程的使用),所以在进入数据库前需要对oracle进行配置: (1)启动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 和oracleserviceORACLE 两个服务 (2)修改listener.ora 和tnsnames.ora 两个文件的内容 (3)以用户名:system ,口令:11111 以“独立登录”的方式进入oracle 数据库系统 (4)熟悉数据库中可用的工具。 2.实验的基本要求 (1)掌握Oracle11g的配置以及登录过程。 (2)熟悉系统的实验环境。 3.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和耗材 计算机 4.实验步骤 (1) 查看设置的IP地址是否与本机上的IP地址一致。若不一致则修改为本机IP地址。 (2) 启动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 和oracleserviceORACLE 两个服务 控制面板/性能与维护/管理工具/服务/ 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右击/启动)。 控制面板/性能与维护/管理工具/服务/ oracleserviceORACLE(右击/启动) (3) 修改listener.ora 和tnsnames.ora 两个文件的内容 D:\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1.0\db_1\NETWORK\ADMIN (用记事本方式打开),将HOST=“…..”内容修改为本机的IP地址,保存退出。 D:\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1.0\db_1\NETWORK\ADMIN (用记事本方式打开),将HOST=“…..”内容修改为本机的IP地址,保存退出。 (4) 启动oracle 数据库

环境生物学题库

绪论: 1.环境科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目的在于揭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存在的 规律。 温室效应:在大气层中,CO2对光辐射是透彻无阻的,但是能吸收红外线而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罩一样,能量进来容易出去难,大气中CO2越多热外流越受阻,地球温度上升越快,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臭氧层的破坏:大气平流层中CO2能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面,而人类活动引起氯氟烷烃和含溴卤代烷烃排放到平流层,氯原子催化O3的分解,打破了O3的自然平衡,导致O3“空洞”。 4.酸雨: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SO2、NO在强光下发生光化学作用并和水汽结合形成 (pH<5.6) 5.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 境科学一个分支。 环境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及目的: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间相互关系。⑴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⑵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 主要研究:环境污染引起的生物效应和生态效应及其机理,生物对环境污染的适应及抗性机理,利用生物对环境监测和评价的原理和方法,生物成生态系统对污染的控制与净化的原理与应用;自然保护生物学和恢复生态学及生物修复技术。 目的:在于为人类维护生态健康,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空科学基础,促进环境和生物的互相关系以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方法:野外调查和实验,实验室实验,模拟研究。 主要任务:①阐明环境污染的生物学或生态学效应。 ②探索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净化原理,提高生物对环境污染净化的效率。 ③探讨自然保护生物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 污染源: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称为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按来源分为天然污染源和认为污染源。 污染物:是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组成,包括自然释放、人类活动产生。 污染物进入环境主要三条途径:①人类活动过程中无意释放②废物的排放(三废) ③人类活动过程中故意的应用(杀虫剂) 11.污染物迁移方式:①机械迁移(水、气、重力)②物理—化学迁移③生物迁移(食物链 放大积累) 污染物转化形式:物理转化、化学转化、生物转化→一方面可使污染物对生物毒性降低,甚至转为无毒;另一方面使污染物生物毒性增强或形成难降解。光化学烟雾:参与光化学氧化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现象。

2012《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实验环境 1.软件需求 (1)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或者Windows XP (2)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2000 (3)应用开发工具:Delphi7.0 (4)其它工具:Word 2.硬件需求 (1)PC机 (2)网络环境

基本需求信息 一、对某商场采购销售管理进行调研后,得到如下基本需求信息: 该商场有多名工作人员(主要是采购员和销售员),主要负责从供应商处采购商品,而后将商品销售给客户。采购员主要负责根据商场的销售情况确定要采购的商品,并与供应商联系,签订采购单。销售员主要负责将采购来的商品销售给客户,显然一个客户一次可能购买多种商品。一个供应商可以向该商场供应多种商品,而一种商品也可以由多个供应商供应。 商场的管理者每个月需要对该月已采购的商品和已销售的商品进行分类统计,对采购员和销售员的业绩进行考核,对供应商和客户进行等级评定,并计算商场利润。 二、E-R图 三、需要建立的数据表如下 1.供应商表(supplier):供应商ID,供应商名称,地区,信誉等级 2.供应表(supplying):供应商ID,商品ID,商品单价

3.商品表(commodity):商品ID,商品名称,商品库存量,商品均价 4.采购单表(stock):采购单ID,采购员ID,供应商ID,采购总金额,签订日期 5.采购明细表(stockDetail):采购单ID,商品ID,采购数量,商品单价 6.销售单表(sale):销售单ID,销售员ID,客户ID,销售总金额,签订日期 7.销售明细表(saleDetail):销售ID,商品ID,销售数量,商品单价,单价折扣

环境生物学论文

水体污染物的生物修复 前言:水是人类的生命线,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物质之一。水即是人体组成的基础物质,又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基础物质。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之一,是构成所有生物体的必要成份,是人和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水也是最重要的工农业生产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构成生态循环的基础。人类视水为生命的源泉,视水为经济的命脉,视水为宝贵的资源。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改变了天然水体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组成性质,其直接结果是造成水体污染,导致淡水资源的短缺。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全人类神圣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不久的将来,污水也将成为淡水资源之一,通过生物修复技术使污水得以有效净化,并最终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再生资源。 摘要:大量的研究结果表示,生物修复方法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是环境污染治理和自然环境恢复的最理想方法,那些被严重污染而不可救药的环境都有可能在生物修复的方法下重新恢复到自然状态。利用植物或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这一用生态—生物的方法来修复水体的技术,廉价实用,适用我国绝大多数水体污染物的生物修复。 关键词:水体污染物地表水地下水生物修复 正文: 一概述事实 水体污染是指某种物质进入水体,而导致水体的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体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体污染有多种含义,但其基本要点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引入水体中的某种污染物多造成的不良效应。引入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常见的有四种,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和碱(以pH表示)、热(以温度表示)。持久性污染物是指在水中不能或很难由于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分解、沉淀或挥发的污染物,例如在悬浮物甚少、沉降作用不明显的水体中的无机盐类、重金属等。在水中难溶解、毒性大、易长期积累的有毒化学品亦属于此类。非持久性污染物是指地面水中由于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而逐渐减少的污染物。例如耗氧有机物。 水中的污染物种类大致分为固体污染物、需氧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有毒污染物、油类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感官性污染物、热污染等。固体污染物常用悬浮物和浊度两个指标来表示。耗氧有机物常用化学需要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需氧量(TOD)和总有机碳来描述。感官性污染物指能引起异色、浑浊、泡沫、恶臭等现象的物质。水色不仅影响感官,破坏风景,有时还很难处理。生物污染物主要指水中的致病性污染物,包括致病细菌、病虫乱和病毒。油类污染物包括“石油类”和“动植物油”两类。热污染是工矿企业向水体中排放高温废水造成的。 二生物修复 修复本来是工程上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借助外界作用力使某个受损的特定对象部分或全部恢复到远处状态的过程。严格来说,修复包括恢复、重建、改建等三个方面的活动。环境意义上的修复是指对被污染的环境采取物理、化学与生物学技术措施,是存在于环境中的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