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在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关系

工程地质在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关系
工程地质在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关系

工程地质和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关系

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一门介于地质学和土木工程学之间的应用地质学科,它是运用地质学的原理、方法,结合数理力学及土木工程学知识,分析、解决与人类工程和生活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

也就是说,工程地质学这门学科,它的基础是地质学,我们首先应该学习的东西就是各种地形地貌、岩石产状、地质形态、构造运动等等一系列地质知识,当然这些不是单纯为了学习了解地质,而是为我们接下来所需做基础铺垫。我们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从大学科分类属于建筑类。所谓根深蒂固,也就是说一棵大树它要稳稳的屹立不倒必须有深厚的根基。而建筑工程,它的根基便是深深贴近着大地,只有将这根基做好做牢我们的建筑使用也才会有保障。这就是告诉我们,首先我们在做建筑工程之前,必须选一个适宜的地质环境,然而事实证明我们做工程过程中不可能不或多或少遇上一些不适宜在之上做建筑的地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一种方法乃至要考虑数种方法来解决这些地质问题多带来的工程不便甚至危害。工程地质学,在一方面教授我们地质学常识,另一方面与工程相结合,运用地质学的原理、方法,结合数理力学及土木工程学知识,分析、解决与人类工程和生活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公路工程是线型的建筑物,隧道是其中的关节部分,穿越不同的地质、地貌单元要求我们必须对地质环境有很深的探索和理解,使得工程建设减少地质制约,同时也不破坏环境。

隧道及地下工程是从事研究和建造各种隧道及地下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养护的一门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隧道及地下工程也指在岩体或土层中修建的通道和各种类型的地下建筑物,包括交通运输方面的铁路、道路、运河隧道,以及地下铁道和水底隧道等;工业和民用方面的市政、防空、采矿、储存和生产等用途的地下工程;军用方面的各种国防坑道;水利发电工程方面的地下发电厂房以及其他各种水工隧洞等。一切工程与大地接触,地质问题直接的影响我们工程的施行,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选用不同的施工技术,或者说因地制宜,都学要我们对地质知识深入了解,对地质勘测深一步应用。例如,中国在云、贵、川及闽、浙一带可以有选择地利用天然溶洞;在西北黄土高原可利用喷锚支护和加强通风照明来修建窑洞民居。当然,在一些特殊地质,或者说不利地质,我们也必须使用恰当的施工方式是工程达到最优,例如,在软土地层中,采用适合地层条件的盾构、顶管、沉管和连续墙施工方案;在硬岩中采用新型掘进机或高效水钻台车,以及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等先进技术。在一些长隧道中采用水平钻井已取得成功。以喷锚支护为基础的新奥法施工,可大力推广。

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一般分为两大步:勘测设计和施工。勘测设计:隧道位置的选择一般应服从路线走向。由于隧道工程数量、造价、工期控制等因素,隧道位置在选线方案中是经济技术比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不良地质地段的隧道,特别是长大复杂隧道线及全线或局部线路方案的成立与否,必须精心勘测设计。通过对隧道位置所处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要素的测绘、勘测、测试及综合评定,设计正洞和明洞的长度和结构,决定施工方法,设计辅助坑道、排水系统和附属工程。可以知道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其一是人文需要,也就是我们的需求建设需要;其二则是工程施工需要,找到合适地质环境施工减少造价和施工困难,这主要依靠我们工程地质的知识。第二个过程,施工过程,更是直接在地里面作业,很多应急情况都学要我们技术人员运用各方面只是解决问题,其中工程地质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看来,整个隧道和地下工程的施工,不论是前期准备还是中期施工乃至后期完善都需要用工程地质知识,

贯通其中使得工程取得最优效果。由此可见,在隧道施工的过程里,隧道施工地质工作内容包括: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围岩分级及稳定性评价;灾害评估及防治工程措施建议;竣工图及报告等4项内容。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地质工作最主要的工作内容:资料收集、地质素描、洞内外水文调查、监测测试、超前地质预测、综合超前预报和成灾警报等六项任务。下面我们从一个隧道施工设计实例中看看其中涉及的众多地质知识。

高边坡改隧道设计中的地质问题及处理建议

赣粤高速公路泰赣段C4标段高边坡位于遂川县巾石乡境内,杨公山隧道的南洞口附近,路线桩号:K203+557~K203+779.原设计为5级高边坡,一、二级坡高各为10米,设计坡率为1:0.25,不设防;第三、四级坡高各20米,设计坡率1:0.5,预应力锚索锚固支护,第五级坡高26米,设计坡率1:0.75,设计支护为锚喷。目前第四、五级边坡开挖、防护均已到位,第三级开挖、防护已部分到位,第一、二级边坡部分开挖。开挖过程中,发现山体地质情况比较复杂,边坡较陡,存在安全隐患,从安全角度考虑,组织对该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行重新分析论证,确定采用单幅隧道方案通过。

1、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1 地形地貌

建设场地位于杨公山隧道南洞口附近,与杨公山隧道相隔一条山涧,山体天然植被发育,山势陡峻,山顶标高达430米,山麓标高为250米,山体自然边坡是西南侧陡,西北侧缓,与岩层倾向一致,顺向坡缓,反向坡陡,最陡达59°。路线自山体的西侧山腰近山麓处左深切山体。边坡侧山体平均自然边坡坡度为33°,最陡为45°,最缓为25°。

1.2 地层岩性

建设场地地处巾石至新村花岗岩岩体的东北缘,系属巾石至碧洲复式向斜的南段西北翼。区内地层为寒武系上统水石群变质岩系(ε3)和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寒武系地层为一套区域浅变质岩系,地层总体产状为55°∠22°,地层受多期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及岩浆侵入影响,地层在区域变质的同时,受岩浆的烘烤交代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地层处于混合岩化带,主要表现为局部出现少量团块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伟晶质和细晶质脉体,开挖后出现的“孤石状”岩体,可能是混合岩化成因,隧道区内该套地层根据岩性组合可分为二大层。⑴板岩层:以黄绿色斑点板岩、粉砂质斑点板岩为主,夹厚层状灰黑色变余长石石英砂岩,风化强烈,岩体呈碎裂结构,夹交代石英质脉体,呈“孤石”状。⑵变质砂岩层:青灰色~灰黑色,厚~巨厚层状变余长石石英砂岩,变余凝灰质砂岩为主,夹厚—中厚层状粉砂质斑点状板岩、变余砂岩。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岩石节理裂隙发育,自下而上,岩体呈层状块体结构变为层状碎裂结构。

1.3 地质构造

区内受东西向华夏和北东向新华夏系构造的影响,构造较发育,热液活动也十分频繁。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褶曲不明显,具体见构造体系及各构造体系所表现的应力方向。主要

地质构造形迹有:⑴巾石——碧洲倒转向斜构造,⑵新村——弹前花岗岩侵入体,(3)禾沅——万安大断裂。区内在加里东构造运动时期,以南北向的水平挤压为主,逐渐形成南北方向的华夏系构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南北向扭动作用的加强,燕山晚期区域主应力方向也由北西——南东向逐渐转为北西西——南东东向,因而形成了现在的北北东向新华夏系构造。由于早期构造地应力在断层形成过程中被释放,根据杨公山隧道施工观察,本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无需考虑构造地应力的影响。对设计施工有影响的主要是由重力作用产生的地应力,特别是偏压作用。通过地质断面调查及钻取岩芯分析,勘察区的岩体最少发育两期节理裂隙,裂面有高倾角、压性闭合或微张开等特点。早期节理裂隙一般被石英脉充填,呈胶结状,有较高的抗剪强度;后期裂隙多呈“X”节理,由于其多向切割,岩体多半比较破碎。通过节理统计及“节理裂隙玫瑰图”分析,得出主要发育的几组优势节理面为:a、走向北85°西,倾向北,倾角45°~65°,与路线近垂交;b、走向北82°东,倾向北,倾角45°~65°,与路线近垂交;c、走向北5°~24°西,倾向西,倾角65°~85°,与路线近平行,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隧道围岩中的节理裂隙是影响其稳定的主要因素,岩层面只对右侧洞壁有影响。节理裂隙又以平行洞轴线的、后期的节理裂隙面影响最大,K203+590~K203+670段隧道右侧洞顶附近发育1.5米左右厚的构造破碎带,对隧道拱顶稳定不利。由于隧道所处的位置,地形起伏大,岩体风化分界线起伏也大,节理裂隙一般洞顶比洞底发育,洞右侧比左侧发育,同一掌子面出现岩体完整性差异,所以,设计和施工应引起重视,采取针对性工程处置措施。

2、围岩分类与支护分析

2.1 围岩参数的确定

⑴岩体声波速度根据P-S测井获取纵波、横波;

⑵岩土完整性系数:I=Vp2 / Up2其中:Vp为岩体纵波波速,Up为岩石纵波波速;

⑶泊松比根据波速计算确定:μd=Vp2-2Vs2/[2(Vp2-Vs2)];

⑷动弹性模量根据下式计算确定:Ed=ρVp2(1+μd)(1-2μd)/[g(1-μd)]或Ed=ρVs2(3Vp2-4Vs2)/(Vp2-Vs2)其中:ρ为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⑸静弹模量:Es=0.1Ed1.43 ;

⑹饱和抗压强度采用最小平均值确定。

2.2 隧道围岩分段划分及建议支护

2.2.1 K203+557~K203+610(北洞口及洞身)

围岩岩性为变余砂岩夹板岩,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很发育,可见4组以上节理裂隙,多呈“X”型,岩体较破碎。拱部无支护时可产生坍塌,侧壁有时失去稳定,围岩类别综合定为Ⅱ类。建议:采用导坑法或台阶法施工并及时采取超前支护措施,洞口段适当接部分明洞。

2.2.2 K203+610~K203+680(洞身)

围岩岩性为弱~微风化变余砂岩,局部发育构造破碎带。围岩总体较完整稳定,局部呈碎裂结构,由于隧道浅埋偏压,左侧岩体坚硬完整,右上部洞室围岩范围内,岩体比较破碎。拱部无支护可能产生坍塌,侧壁基本稳定,围岩类别综合定为Ⅳ类。建议:施工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对于施工中可能发现的局部破碎带、断层软弱破碎带,应局部特殊处理。

2.2.3 K203+680~K203+750(洞身及南洞口)

围岩岩性为以全、强风化千枚状粉砂质板岩为主夹变余砂岩及石英脉体,风化强烈,岩体软硬不均,总体较软,地下水较丰富。围岩横、纵向变化均比较大。右侧洞壁较薄甚至裸露,岩体风化呈土夹石状,左侧洞壁稍好。围岩易坍塌变形,处理不当会产生大坍塌,右上角地表可能出现塌陷。右壁处理不当易出现大坍塌,围岩类别综合定为Ⅱ类。建议:采用单壁导坑法或正台阶法施工或暗洞明做,开挖前必须进行超前支护处理,洞口和洞顶应采用

长导管超前支护,洞壁采用深孔注浆阻水和抗偏压,确定开挖期间洞室的稳定,开挖后喷锚支护并衬砌。对于洞壁较薄段应考虑接明洞通过。

2.2.4 K203+750~K203+779(左侧高边坡)

本段上部20米左右千枚状粉砂质板岩夹变余砂岩全强风化层及其残坡积土,岩体风化呈粉土状,且处于地下水出露带,地下水比较丰富,土体抗冲刷能力差。局部下部切入强、弱风化变余砂岩,呈碎裂结构,边坡岩体总体偏软且破碎。建议:边坡不陡于1:1,部分锚杆强支护,注意坡体及地表排水设置。考虑到进口段坡体稳定性差,建议接长明洞处理,确保运营安全。

在这个材料中,我们可以先从其中找出此次地质的相关问题包括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围岩分类与支护分析。这些材料为此次高边坡改隧道设计中起到了至关作用,其一分析了它的地质条件,发现山体地质情况比较复杂,边坡较陡,存在安全隐患,从安全角度考虑,组织对该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论证,确定采用单幅隧道方案通过。并且分析了每一段的岩石产状,确定了两洞口、洞身及左侧高边坡的处理方法,为此次隧道的设计以及施工做了很好的准备。总的来说,隧道处于山体斜坡处,地质构造相对复杂,洞身左侧埋深在22左右,右侧最大埋深在13米左右,隧道属于浅埋偏压型短隧道,设计和施工中应充分考虑这方面因素。隧道开挖爆应采用控制爆破(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尽量使围岩少受损伤,以免爆破过大,产生过量费方,影响施工进度,同时影响上部现有边坡的稳定。隧道围岩分类,是综合钻探、物探及地质调绘等成果确定,在隧道开挖过程中,若发现围岩类别划分不准确时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作为“新奥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施工必须进行施工监测。

从这此施工设计中,我们不难发现,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质对于施工设计和施工过程影响非常之大,解决复杂地质问题,选择适当方法,应用科学手段,才能达到工程最优效果。工程地质,从地质学入手,分析各种地质问题对于工程影响以及重大地质灾害,让我们对于工程施工有了最基本的知识保障!

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和展望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与展望 洪开荣 “2014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八届年会”在召开以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近两年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各领域的隧道总数与总长度快速增长; ?重难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技术上取得许多突破。 1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 1.1主要领域隧道建设进展 1.1.1铁路隧道 截至2015年底,全国在建铁路隧道3784座,总长8692km;规划隧道4384座,总长9345km;运营隧道13411座,总长13038km。2015年新增开通运营铁路隧道1316座,总长2160km,其中,10km以上隧道18座,总长245km。相比2013年,新增铁路运营隧道2337座(总长4099km)。 表1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统计的全国铁路隧道情况汇总。 1.1.2公路隧道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大陆运营公路隧道14006座,总长12684km;近两年新增运营公路隧道2647座(3079 km)。 1.1.3地铁隧道 截至2015年底,我国大陆已有22个城市开通地铁,拥有97条运营线路,总里程2934 km;在建126条线路,总里程达3000多km。截至目前,大陆已有43个城市获批修建地铁,规划总里程达12000km。 1.1.4水工隧洞 根据“国家172项引水工程建设计划”,近年来新建水工隧洞数量持续增加,市水源地引水隧洞(31.570km)、北疆供水工程喀双隧洞(283.270km)、东北引松供水隧洞等水工隧洞相继开工建设。 1.2 重难点工程 1.2.1青藏铁路关角隧道 青藏铁路关角隧道全长32.645 km,是世界高海拔第一长隧,也是国已运营的最长铁路隧道。工程于2007年11月6日全面开工,采用钻爆法施工,2014年4月15日全线贯通,2014年12月25日正式通车。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与展望

“2014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八届年会”在杭 州召开以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近两年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各领域的隧道总数与总长度快速增长; ?重难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技术上取得许多突破。 1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 1.1主要领域隧道建设进展 1.1.1铁路隧道 截至2015年底,全国在建铁路隧道3784座,总长8692km;规划隧道4384座,总长 9345km;运营隧道13411座,总长13038km。2015年新增开通运营铁路隧道1316座,总长 2160km,其中,10km以上隧道18座,总长245km。相比2013年,新增铁路运营隧道2337座 (总长4099km)。 表1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统计的全国铁路隧道情况汇总。 1.1.2公路隧道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大陆运营公路隧道14006座,总长12684km;近两年新增运营公路隧道2647座(3079km)。 1.1.3地铁隧道 截至2015年底,我国大陆已有22个城市开通地铁,拥有97条运营线路,总里程2934km;在建126条线路,总里程达3000多km。截至目前,大陆已有43个城市获批修建地铁,规划总里 程达12000km。 1.1.4水工隧洞 根据“国家172项引水工程建设计划”,近年来新建水工隧洞数量持续增加,兰州市水源地引 水隧洞(31.570km)、北疆供水工程喀双隧洞(283.270km)、东北引松供水隧洞等水工隧洞相继 开工建设。 1.2重难点工程 1.2.1青藏铁路关角隧道 青藏铁路关角隧道全长32.645km,是世界高海拔第一长隧,也是国内已运营的最长铁路隧道。工程于2007年11月6日全面开工,采用钻爆法施工,2014年4月15日全线贯通,2014年12月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与方法

工程特点:××隧道全长185m,为双连整体式,段落从K261+440 ~K261+625,隧道位于垅岗坳谷区,沿丘陵山坡坡角带展布;一般埋深20-50m,最深100m。隧道穿越地区,大部分为硬砂岩,节理发育;岩体破碎,表层覆盖 1.0~4.0m的碎石亚粘土,围岩以Ⅱ、Ⅲ类围岩为主,施工难度较大,地下水为基层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贫乏。 由于本隧道为双连整体式隧道,施工时开挖向两洞相联,跨径较大,因此不能按正常的施工顺序开挖,我们采用三导洞正台阶上下半断面分部先墙后拱的新奥法施工。先将中隔墙超前导洞贯通,随后衬砌中隔墙,再分单洞施工。 一、洞口开挖 根据地势特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口处交通方便,远离居民区,洞口开挖方量少)。为尽早进洞,我采用出口处为进洞口,洞口开挖自上而下分台阶开挖。边开挖、边支护、边验收,防止危石坠落和岩面在外界影响下继续风化变质。在洞口接近设计边坡附近时,谨慎选择开挖方法。在洞口部位爆破根据开挖面形状选择光面,预裂或微差爆破方法,并采取适宜装药量,以保护洞口围岩稳定。同时,综合治理地下水和地表水,设置天沟,防止地表径流流向洞口。洞口边坡按图纸要求施工。 二、洞身开挖 综合大洋滩隧道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工程工期以及本单位的施工经历技术能力,装备情况,对于本隧道采用三导洞先墙后拱开挖,参见隧道图。 开挖时间为T+1年2月15日~T+1年12月15日,共计10个月,因隧道开挖受天气影响面较小,有效工作日按250天计,平均每天进尺185×2/250=1.48m。

本隧道围岩基本上以Ⅱ、Ⅲ类为主,围岩自稳定性差,为确保开挖洞室稳定和安全,在施工中严格遵循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勤测量,早封闭的基本原则。 a 中隔墙导洞采用上下半断面短台阶(台阶长3-5m,进洞口处稍短)开挖,Ⅱ、Ⅲ类围岩拱部必要时进行超前预支护,开挖结束后按照设计及时进行初期支护。 b 侧壁超前导洞,采取上下半断面短台阶开挖,台阶长度不大于3m,Ⅱ、Ⅲ类围岩拱部必要时进行超前预支护,侧壁导洞随开挖在外侧按设计随安装中空锚杆、压浆、钢拱架喷射砼,其余部分按导洞设计要求进行支护。 c 中部部分断面开挖,每次长度 1.2m,采用上下半断面正阶法施工,台阶长度3-5m。其中Ⅱ类围岩采用上半断面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按设计施工将外缘成形后安装中空锚杆压浆钢拱架喷砼,形成一个骨架体,再挖核心土。 1、超前管棚施工方法: 采用钻孔台车辅助施工,步骤如下: ①管件制作:管棚采用φ108普通钢管制作,管节长6-7米,管棚长12米,管棚需用管节联接套焊在钢管的两端接长,第一根钢管前端焊上合金钢片空心钻头,以防止管头顶弯或劈裂相邻管的接头前后错开,避免接头在一断面受力。 ②顶管作业:先将钢管安放在大臂上后,凿岩机对准已钻孔好的引导孔,低速推进钢管,其冲击力控制在18-20mpa,推进压力控

一般隧道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第一节一般隧道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一、概述 本标段有隧道7座,共计17144双线延m。其中石板山隧道(7505m)和北固底隧道(4507m)为本标段的重点控制性隧道。隧道均采用双线断面型式,衬砌采用曲墙复合式衬砌。本标段隧道概况见下表。 (一)总体方案 1.隧道开挖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围岩稳定,或减少对围岩扰动的前提条件下,选择恰当的开挖方法或掘进方式,并尽量提高掘进速度。在施工中要坚持先探后挖的施工原则,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施工循环,不探明前方地质不能开挖。在不良地质地段,隧道主要施工顺序是: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支护→开挖→初期支护→仰拱开挖及浇筑砼→铺设防水板→拱墙二次衬砌。 2.本标段隧道综合采用掌子面地质素描、TSP-203地震波探测系统、超前水平钻孔、地质雷达、红外线探测等技术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3.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是确保施工及结构安全、指导施工顺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本工程施工中将综合采用位移反分析法和荷载反分析法,利用3D-

σ程序进行计算和模拟计算。利用已经得到的现场量测信息,进行反分析计算,提供出开挖工作面附近已经开挖地段和尚未开挖地段的地应力大小、方向和围岩的物性等指标,预测开挖工作面前某范围内的未来动态,以便提前采取工程措施,验证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根据开挖面的状况,拱顶下沉、水平位移量大小和变化速率,综合判定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并及时反馈于设计和施工。 4.在隧道施工组织中,组织大型机械化施工,采用无轨运输出碴方式,实施钻爆、装运、支护、衬砌四条主要机械化作业线,以保证砼内实外美为第一要务,进而实现隧道工程的安全、质量和工期目标。 5.本标段隧道工程根据工程分布及工程量的大小,以便于管理和方便施工的原则划分成7个独立的施工单元,各施工单元由独立的隧道施工队组织施工。 6.石板山隧道和北固底隧道先行开工,各工区内隧道根据工程量的大小采取平行或顺序施工,Ⅰ工区段庄隧道完成后,再进行上安隧道的施工;Ⅱ工区南固底隧道和北固底隧道进口端(1900m)采取平行方式施工;Ⅲ工区北固底隧道出口端(2607m)和库隆峰隧道进口端(1806m)两座隧道采取平行方式施工;Ⅳ工区库隆峰隧道出口端(1131m)和小寨隧道由隧道施工四队负责施工,两座隧道采取顺序施工方式,库隆峰隧道完成后,再进行小寨隧道的施工;Ⅴ工区石板山隧道进、出口及斜井工作面平行施工。 (二)分部方案 1. 进洞方案 (1)根据工期要求和隧道长度,同时考虑隧道弃碴位臵,石板山隧道采取进出口和斜井三口进洞,北固底和库隆峰隧道采取进出口双口进洞,其余隧道均采用单口掘进的方式施工。 (2)根据图纸,组织复测并控测布网,准确定出洞口位臵,按设计位臵放出边、仰坡及洞脸开挖边线。在洞口仰坡开挖线外设截水沟一道,防止雨水冲刷洞门,并在坡顶上部埋设2个下沉观测C20砼桩,定时观测下沉情况;做好截排水系统后,人工配合挖掘机按照设计坡度、尺寸进行洞门土方开挖,挖出洞口位臵。洞口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车运土,人工配合刷坡。

隧道与地下工程复习题

《隧道与地下工程》复习思考题 1.隧道工程的调查包括哪些内容?其中地形地质调查的内容是什么?各勘察阶段采用什么勘察方法? (1)包括施工前调查和施工中调查。其中施工前调查包括地形地貌及地质调查、气象调查、环境调查、施工条件调查以及与工程有关的政策法规调查等。 施工中调查是在隧道建设过程中,随着开挖掘进的进行,对开挖暴露出的地质体进行实际勘察。(2)地形地质调查分为初勘和详勘两个阶段。初勘是查明工程论证区域的地形地貌条件、地质体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特征、物理化学地质现象等地质背景,以及与工程建设的关系。详勘除了包括初勘的内容外,还应详细调查工程部位岩体的结构特征,如岩体的完整性,节理裂隙的发育及分布特征等,为技术设计中的围岩分级提供依据。 (3)初勘采用实地踏勘、测绘,并开展必要的勘探工作。详勘采用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工程物探以及必要的测试和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2.隧道工程总体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总体设计都包括哪些内容? (1)在各项调查基础上综合分析对比隧道各线路方案,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在复杂不良地质条件下,长大隧道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地段,中短隧道可服从道路总体路线走向。在满足隧道功能和结构受力良好的前提下确定经济合理的断面形状。隧道的平、纵线型应与两端衔接的引线道路线型相协调。选择合理通风、照明方式。对隧道内外防排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辅助通道、管理设施等作全面综合考虑。当隧道工程建设与周围建筑物互有影响时,应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必要的措施。 (2)总体设计包括隧道定位设计,洞口位置选择,隧道平面线形设计,隧道纵断面线形设计,隧道净空及建筑限界。 3.在隧道选线设计中,是不是线路越短越好?为什么? (1)不是,路线短的地方往往是沟谷地方,地质条件差,通常有断层破碎带或软弱岩层发育,也会有地下水汇集,作为隧道的围岩其稳定性往往较差。 4.隧道轴线方向的确定(选择)应考虑哪些问题?应如何选择洞口的位置? (1)地应力场和地质结构面,从地应力角度看,当隧道轴线与最大主应力方向水平投影的夹角为15°~30°时,稳定性较好,且隧道轴线设计应尽量垂直最发育的结构面,即最大主应变面。 (2)不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洼处。避开不良地质地段。不破坏或少破坏山体坡面。 进出口洞口线路宜与地形等高线正交。洞口标高应高于洪水位家波浪高度。边坡和仰坡均不宜开挖过高。隧道穿过悬崖陡壁时要注意岩壁的稳定性。洞口附近遇有水沟或水渠横跨线路时,设置桥梁或涵洞。可利用弃渣有计划有目的的改造洞口场地。洞口地段埋深较浅,应考虑附近地面建筑物、地下埋设物对隧道的影响及对策。 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考虑边坡仰坡的稳定,结合洞外有关工程及施工难易程度,本着早进晚

土木工程概论 10 隧道工程及地下工程

土木工程概论 第十章隧道工程及地下工程 简述 当今世界,人类正在向地下、海洋和宇宙开发。向地下开发可归结为:地下资源开发、地下能源开发和地下空间开发三个方面。地下空间的利用也正由“线”的利用向大断面、大距离的“空间”利用进展。 20世纪80年代国际隧道协会(ITA)提出“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开始人类新的穴居时代”的口号。顺应于时代的潮流,许多国家将地下开发作为一种国策,如日本提出了向地下发展,将国土扩大十倍的设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地下空间的利用历史是与人类文明史相呼应的,它可以分为四个时代: 第一时代从出现人类至公元前3,000年的远古时期。人类原始穴居,天然洞窟成为人类防寒暑、避风雨、躲野兽的处所。 第二时代从公元前3,000年至5世纪的古代时期。埃及金字塔、古代巴比伦引水隧道,均为此时代的建筑典范。我国秦汉时期的陵墓和地下粮仓,已具有相当技术水准和规模。 第三时代从5世纪至14世纪的中世纪时代。世界范围矿石开采技术出现,推进了地下工程的发展。 第四时代从15世纪开始的近代与现代。欧美产业革命,诺贝尔发明黄色炸药,成为开发地下空间的有力武器。日本明治时代,隧道及铁路技术开始引进并得到发展。 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始于60年代。1965年北京建设地下铁道。一期工程自北京站至苹果园,24.17km,明挖法施工。二期工程为环线,于老城墙下修建,16.1km,浅埋明挖法施工。复兴门地铁车站及折返线,位于建筑物与地下管线密集的街区,采用了浅埋明挖法施工。60年代上海修建打浦路水底公路隧道。70年代,我国修建了大量地下人防工程,其中相当一部分目前已得到开发利用,改建为地下街、地下商场、地下工厂和贮藏库。80年代上海建成延安东路水底公路隧道,全长2,261m,采用直径11.3m的超大型网格水力机械盾构掘进机施工。自1984年开工,1989年5月竣工通车,建成了当时世界第三条盾构法施工的长大隧道。同一时期,上海还建成电缆隧道及其它市政公用隧道等20余条,总长达30余km。1985年至1987年,上海建成黄浦江上游引水隧道一期工程,日引用量达230万t,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人民广场地下车库的建成,其平面尺寸达176×146m,深11m。广州地铁、南京地铁等在此一时期进入设计与施工准备阶段,宁波开始了水底公路隧道的修建工作。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下的交通与市政设施加快了修建速度。上海地铁1号线,地铁2号线已相继开通。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网络体系已开始建设,多在地表至-30m以内的浅层修筑地下工程。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地下工程将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 现代地下工程发展迅速,各种典型工程著名浩瀚。世界已有数百个城市修建了地下铁路,我国大瑶山铁路隧道,长14,295m,历时6年建成;日本青函隧道,长53,850m,从规划到建成,历时半个世纪;英法海峡隧道,长50km,海底长度37km,历时7年建成;日韩隧道,长250km,采用分段施工方案,其调查斜井已于1986年底动工。著名的公路隧道,如穿越阿尔卑斯山、连接法国和意大利的勃朗峰隧道和连通日本群马县和新泄县的关越隧道,它们的长度均超过10km。各类地下电站迅速增长,其中地下水力发电的数目,全世界已超过400座,其发电量达45亿瓦以上。地下电站的建设是个十分庞大的地下工程。原苏联的罗戈水电站,土石方量510万立方米,混凝土用量160万立方米,开凿的隧道、硐室294个,总长度达62km。世界各国修建了大量的地下贮藏室,其建造技术得到不断革新。目前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些工业发达国家,逐渐将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地下铁道及地下管线等结为一体,成为多功能的地下综合体。 第一节隧道工程 公路隧道 隧道是修筑在地面下的通路或空间,但孔径太小,属于所谓管道范畴的除外。1970年经合组织(OECD)的隧道会议对隧道所下的定义为: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的洞室。

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指导书2

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指导书 1 设计原则及有关技术指标 1.1主要构件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结构强度、刚度,满足结构耐久性要求。 1.2 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周围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状况,通过对技术、经济、环保及使用功能的综合比较,合理选择结构形式。 1.3结构设计应满足施工、运营、环境保护、防灾等要求。 1.4 结构的净空尺寸除应满足建筑限界要求外,尚应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和沉陷等因素。 1.5 断面形状和衬砌形式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埋深、施工方法等条件,从地层稳定、结构受力合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确定。 1.6隧道结构按结构“破损阶段”法,以材料极限强度进行设计。 1.7 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应控制在环境条件允许的范围内。 1.8 隧道建设应尽量考虑减少施工中和建成后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1.9设计中除参照本指导书外,尚应符合《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或《地铁设计规范》等相关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10隧道主体工程等级为一级、防水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一级。 1.11隧道结构的抗震等级按二级考虑,按抗震烈度8度设防。 1.12 结构设计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应根据地下水水位和地下水腐蚀性等情况,满足防水和防腐蚀设计的要求。当结构处于有腐蚀性地下水时应采取抗侵蚀措施,混凝土抗侵蚀系数不低于0.8。 1.13 在永久荷载基本荷载组合作用下,应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进行结构构件裂缝验算。二类环境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迎土面)应不大于0.2mm,一类环境(非迎土面及内部混凝土构件)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均应不大于0.3mm。当计及地震、人防或其它偶然荷载作用时,可不验算结构的裂缝宽度。 1.14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用混凝土的极限强度应按表1-1采用。区间隧道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时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30。 表1-1 混凝土的极限强度(MPa)

隧道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隧道开挖施工方法 一、全断面施工 Ⅱ级围岩整体性较好,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开挖(开挖顺序见II围岩开挖示意图),锚喷初期支护,采用凿岩机钻孔,Ⅱ级围岩开挖进尺3.5m。出渣采用装载机或挖掘装载机装渣,采用带废气净化装置的自卸汽车运渣。全断面液压衬砌钢模台车衬砌。 全断面法施工工艺见“Ⅱ级围岩全断面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Ⅱ级围岩全断面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二、台阶法施工 Ⅲ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台阶法施工将断面分为上下两部分(见III级围岩开挖示意图)。上台阶长度30m,下台阶长度为10m,为了保证开挖轮廓圆顺、准确,维护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拱部及边墙采用光面爆破。上台阶断面采用简易工作台架、YT28风钻钻孔;下台阶断面采用 凿岩机钻孔,Ⅲ级围岩开挖进尺3.1m。

采用装载机装渣,自卸汽车运渣。全断面液压衬砌钢模台车衬砌。 台阶法施工工艺见“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三、台阶法施工 Ⅳ级围岩采用三台阶法开挖,台阶法施工将断面分为上中下三部分(见Ⅳ级围岩开挖示意图)。上台阶长度5m,中台阶长度6m,下台阶长度为6m,为了保证开挖轮廓圆顺、准确,维护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拱部及边墙采用光面爆破。上台阶采用简易工作台架、YT28风钻钻孔;Ⅳ级围岩开挖进尺2.1m。 采用挖掘机装渣,自卸汽车运渣。全断面液压衬砌钢模台车衬砌。

三台阶开挖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三、大拱脚台阶法施工 V级围岩地段采用大拱脚台阶开挖法施工,尽量采用人工风镐配合长臂挖掘机开挖,侧翻式挖掘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必要时采用微振动爆破,YT28风钻钻眼,非电毫秒雷管起爆,每循环进尺0.8m。

隧道及地下工程“眼睛法”施工工法

隧道及地下工程“眼镜法”施工工法 (TLEJGF-91-12) 前言 隧道和地下工程常用的钻爆施工方法,有全断面一次开挖法、全断面分部开挖法和先拱后墙法三大类。“眼镜法”是分部开挖法的一种,这种施工方法是:先在隧洞两侧各开挖一个导坑,并施作初期支护形成封闭环,然后进行拱部环形开挖与支护,接着开挖中间核心土,最后进行全断面一次模筑混凝土衬砌。由于该法采用分部开挖,分部封闭,自下而上地完成开挖、支护和衬砌,减少了对围岩的扰动,使围岩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我局与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合作,在大秦铁路西坪隧道第四系中更新统沉积的老黄土并夹有碎石土和卵石土层E类围岩中,完成了“眼镜法,,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研究试验,取得了成功经验。1987年“眼镜法,,通过了技术鉴定,并于同年获铁道部工程指挥部科技成果特等奖,1988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被建设部评为全国施工新技术优秀项目。该施工法在大秦铁路二期工程景忠山隧道得到推广应用。目前,“眼镜法"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浅埋暗挖法施工中,又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本工法。 一、工法特点 “眼镜法,,工法与传统的双侧壁导坑法相比,区别在于:“眼镜法,,引进了新奥法的基本原 理,采用格栅拱网喷混凝土柔性支护作为主要支护手段,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施工;而传统的双侧壁导坑法则是以散粒体的松散压力概念为基础,采用强大支撑,不考虑围岩的自承能力,也没有采用系统量测监控等信息化施工管理手段。 工程实践表明,本工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能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和地表下沉量。由于采取分部开挖、分部支护封闭,支护体系能及时、充分地发挥作用,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使围岩的变形和地表下沉量得到控制。 2.作业安全可靠。本工法充分利用中间核心土的支撑作用,以格栅网喷混凝土为支护手段,自下而上逐步完成开挖、支护和衬砌作业,使拱部开挖后的支护结构坐落在坚固结实的基础上,没有下沉塌落之虞,从而提高了施工的安全度。 3.格栅支撑与挂网、喷混凝土相结合的柔性支护,能很好地适应围岩的变化,而且支护刚度能随喷混凝土强度的增长而增大,使支护结构与围岩形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 4.应用量测监控等信息化管理方法作为指导设计施工、确定工艺参数的依据,通过信息反馈,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5.施工作业简便,不需要专用机械设备,适合我国国情,容易推广使用。 6.超前开挖的双侧导坑,还可起到预报地质的作用。 二、适用范围

隧道与地下工程选择题

《隧道与地下工程》测试题 1、隧道轴线的选择应考虑地应力和地质结构面的影响,不正确的隧道轴线设计是: A.隧道轴线设计应该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大于60°; B.隧道轴线设计应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为15°~30°; C.隧道轴线设计应与主要结构面尽量垂直; D.隧道轴线设计应与主要结构面平行。 2、在褶皱地层中建造隧道,隧道的位置应选择在: A.向斜的核部;B.背斜的核部;C.向斜或背斜的两翼;D.背斜的核部比向斜的核部好。 3、在隧道洞口位置的设计中,错误的选择是: A.洞口应尽量设在沟谷低洼处,这样可缩短隧道长度; B.洞口应避开断层、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地段; C.进出洞口线路宜与地形等高线正交。 D.洞口位置的高程应高于最高洪水位。 4、在隧道纵断面线形设计中,正确的设计应该是: A.隧道纵断面线形设计应采用平坡; B.隧道纵坡坡度一般情况下应不小于0.2%,不大于5%; C.隧道纵坡坡度一般情况下应大于0.3%,小于3%; D.对于长大隧道考虑到施工期间有利于排水,应选择“人”字型双向坡的纵断面线形设计。 5、通常所说的新奥法“三大支柱”是指: A.信息化施工,反分析法,复合式衬砌;B.信息化设计,喷锚支护,控制爆破; C.控制爆破,围岩压力量测,复合式衬砌;D.喷锚支护,光面爆破,监控量测。 6、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级中,根据声波波速对围岩分级时,V p=3200m/s是几级围岩? A.Ⅰ级,B.Ⅱ级,C.Ⅲ级,D.Ⅳ级 7、在两步分级法中,修正系数K1、、K2、、K3分别代表的是: A.K1隧道的埋深,K2隧道的跨度,K3隧道的断面形状; B.K1结构面的类型及规模,K2结构面的产状,K3地下水发育状况; C.K1地下水条件,K2主要结构面的产状,K3地应力状态; D.K1声波波速,K2 RQD指标,K3隧道的规模。 8、深埋隧道与浅埋隧道的划分界限Z n等于: A.(1~2)倍的隧道跨度,B.(1.5~2.5)倍的围岩压力计算高度 C.(2~3)倍的隧道跨度,,D.(2.0~2.5)倍的围岩压力计算高度, 9、关于隧道的围岩压力,下列哪些观点是正确的? A.浅埋隧道的围岩压力随埋深增大而增大;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岗位工作实 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

6.7隧道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 6.7.1概述 本标段隧道共有8座,总长19454m,隧道占本标段总长的72.5%。隧道均为单洞双线隧道,内线间距5.0m,最大埋深343m,最小埋深37m,超4Km长度隧道3座。长大隧道多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施工组织难度大;单工作面掘进长度大,通风困难。地质构造复杂,部分隧道存在承压水、断裂破碎带,基岩裂隙水较发育等不良地质存在,隧道埋深较浅,对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及施工过程控制要求高。本标段的隧道暗挖段采用复合式衬砌,隧道明挖段采用明洞式衬砌结构。 6.7.2总体施工方案 (1)隧道暗挖段均按喷锚构筑法原理组织施工,隧道施工方法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大小、衬砌类型、隧道埋深、隧道长度、工法转换的难易、机械设备的配置、工期要求及环境制约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Ⅴ级围岩采用三台阶临时横撑法和三台阶七步法施工、Ⅳ级围岩采用三台阶法施工,Ⅲ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Ⅱ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施工。 (2)隧道明洞段采用整体式衬砌,隧道暗洞采用复合式衬砌。复合式衬砌由初期支护、防水隔离层与二次衬砌组成,采用拱墙加仰拱结构型式。初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二次衬砌采用模筑混凝土。隧道洞口段及偏压浅埋地段进行结构加强。 (3)斜井与正洞连接处路面标高=正洞对应里程轨面标高-0.6m;双车道斜井井身间隔300m和井底处设置30m长缓坡段,以利会车及安全;斜井变坡处均设置半径100m的竖曲线,以使路面平顺;斜井与正洞连接段,设30m长衬砌结构加强段。 斜井Ⅱ、Ⅲ级围岩地段采用曲墙式(双车道)喷锚衬砌,Ⅳ、Ⅴ级围岩地段采用曲墙式(双车道)复合式衬砌,斜井与正洞连接段结构加强衬砌采用复合式衬砌。洞口Ⅴ级围岩地段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支护,格栅钢架加强,台阶法施工。Ⅳ级围岩地段采用超前锚杆预支护,格栅钢架加强,台阶法施工。 6.7.3施工准备 在工程开工后,首先进行征地拆迁、修筑临时施工便道、架设施工供电线路、修筑供水设施和铺设供水管道、砌筑洞顶截水沟、开挖洞口段土石方。洞口场地开挖完成后,安装和修建隧道供风、供水、发电、混凝土生产、钢构件加工等设备与

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法国、英国、瑞士、奥地利、挪威、日本等发达国家,在21世纪已建成一批特长隧道,还有许多特长隧道在建设或在规划中.21世纪前10年中,我国将有总长155km以上的公路隧道要投入建设,3km以上的特长隧道有数十座.在建和拟建的铁路中隧道含量很大,特长隧道数量很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天津将投入巨资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厦门将建一个可以全天候进出厦门岛的海底隧道’ 广东计划在深圳与珠海间建设一条30多公里长的海底隧道,还有拟建的6大跨海隧道’ 我国已建成通车的铁路、公路隧道有95 00余座,总延长5200多公里;在建的铁路、公路隧道项目也很多,单是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隧道就有十多座;输水输气的隧道工程规模也很大;有已建成的和在建的LPG储油储气工程;已通车的城市地铁隧道总延长有200多公里;下穿江河及湖泊的各类用途的隧道已有十多条; 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上我们有了较大的进步,克服了许多不良地质难题,甚至在地质禁区也能成功地建成隧道,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法技术。更可贵的是有了相当数量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管理技术骨干和专业设计、施工队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发展中所存在的间题和不足,尤其是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的运用程度和建设管理水平上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譬如工程决策缺乏长远的和全面的考虑,缺少环境保护和工程经济的合理比较;产业化程度低,施工机具、设备和建筑材料品种稀少、品质低劣;大型施工专用设备如盾构机、TBM掘进机、液压凿岩台车及其关键配件等仍依赖于从国外进口;建设管理十分落后,表现为工程质量水平不

高,质量稳定性差,施工安全没有保证,人身事故率高;施工队伍专业化水平低,尤其施工现场上较高素质的管理技术人才奇缺,施工机械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这些与国家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需求是不相适应的。 1)我国交通隧道的建设有3个非常明显的趋势:一是需修建的长隧道越来越多,长度越来越长;二是以隧道方式跨越江、河、湖、海水域的工程越来越多;三是城市隧道和地下铁道的建设将迎来高潮. 3)在隧道施工技术方面,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钢钎大锤作业的施工方法,到80 年代推广应用“新奥法”, 20世纪末又引进了大型隧道掘进机(TBM),从液压凿岩台车的应用到隧道掘进机的引进,以及在地铁隧道和城市隧道中广泛采用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有了很大进步,有些方面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 4)在隧道施工中,较为广泛地采用“新奥法”原则的矿山法技术改进和发展方向是:提高开挖成洞速度;提高应变能力,降低工程成本;改善施工作业环境条件和安全技术# 隧道掘进机和盾构施工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隧道成型好、机械化强度以及周边环境影响小等显著优点# 沉管隧道适用于水底地形平坦、水深及跨度不太大的情况,在我国也将逐渐得到应用. 21世纪我国交通隧道的建设和隧道施工技术必将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

明挖法和暗挖法地下工程

明挖法【open cut method】指的是先将隧道或者建筑地下室部位的岩(土)体全部挖除,然后修建洞身、洞门,再进行回填的施工方法。明挖法的优点具有施工简单、快捷、经济、安全,城市地下隧道式工程发展初期都把它作为首选的开挖技术。其缺点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 明挖法的关键工序是:降低地下水位,边坡支护,土方开挖,结构施工及防水工程等。其中边坡支护是确保安全施工的关键技术。主要有: (1)放坡开挖技术。 适用于地面开阔和地下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基坑应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开挖,随挖随刷边坡,必要时采用水泥粘土护坡。 (2)型钢支护技术。 一般使用单排工字钢或钢板桩,基坑较深时可采用双排桩,由拉杆或连梁连结共同受,也可采用多层钢横撑支护或单层、多层锚杆与型钢共同形成支护结构。 (3)连续墙支护技术。 一般采用钢丝绳和液压抓斗成槽,也可采用多头钻和切削轮式设备成槽。连续墙不仅能承受较大载荷,同时具有隔水效果,适用于软土和松散含水地层。 (4)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技术。 一般有人工挖孔或机械钻孔两种方式。钻孔中灌注普通混凝土和水下混凝土成桩。支护可采用双排桩加混凝土连梁,还可用桩加横撑或锚杆形成受力体系。 (5)土钉墙支护技术。 在原位土体中用机械钻孔或洛阳铲人工成孔,加入较密间距排列的钢筋或钢管,外注水泥砂浆或注浆,并喷射混凝土,使土体、钢筋、喷射混凝土板面结合成土钉支护体系。(6)锚杆(索)支护技术。 在孔内放入钢筋或钢索后注浆,达到强度后与桩墙进行拉锚,并加预应力锚固后共同受力,适用于高边坡及受载大的场所。 (7)混凝土和钢结构支撑支护方法。 依据设计计算在不同开挖位置上灌注混凝土内支撑体系和安装钢结构内支撑体系,与灌注桩或连续墙形成一个框架支护体系,承受侧向土压力,内支撑体系在做结构时要拆除。适用于高层建筑物密集区和软弱淤泥地层。 特定条件下,如城市中修建地铁,因街道狭窄,不允许长期封闭地面交通;邻近有高层建筑物;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不允许因开挖范围过大而引起沉陷等,可采用地下连续墙法施工。为了保证施工正常而顺利地进行,有时还需要完成下列重要辅助工作: ①坑壁支护 直壁式基坑必须进行支护。在岩石地层和一般粘土地层中,通常采用木支撑支护,有时可配合用锚杆支护。在不稳定含水松软地层中施工时,常用板桩支护,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工字钢或钢板桩。当基坑较大,不便于架设横撑时,可用土层锚杆代替。 ②施工防排水 其目的是力求使地表水和地下水不流入基坑中,以保持坑壁的稳定和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在基坑开挖之前,必须在其周围开挖排水沟拦截地表水。在含水地层中施工时,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可选用集水坑水泵抽水、井点降水、钢板桩围堰、压浆堵水或冻结法等施工防排水方法。 暗挖法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时,须先开挖出相应的空间,然后在其中修筑衬砌。施工方法的选择,应以地质、地形及环境条件以及埋置深度为主要依据,其中对施工方法有决定性影响的是埋置深度。埋置较浅的工程,施工时先从地面挖基坑或堑壕,修筑衬砌之后再回填,这就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5.5.1 工程概况 本项目芦岭隧道设计为双线分离式隧道,左线为957.84m,右线970.59m,隧道围岩级别以Ⅲ、Ⅳ、Ⅴ级围岩为主。双洞均设计为端墙式洞门口,复合式衬砌,自然通风,组合灯具照明;双洞之间设人行横洞两处。 左洞围岩级别分布:9m入口明洞+66mⅤ级围岩+157.84mⅣ级围岩+558.5mⅢ级围岩+74mⅣ级围岩+79.5mⅤ级围岩+13m出口明洞。 右洞围岩级别分布:10m入口明洞+41.5mⅤ级围岩+107.09mⅣ级围岩+641.5mⅢ级围岩+59mⅣ级围岩+100mⅤ级围岩+11.5m出口明洞。 5.5.2 整体施工方案 根据隧道特点选用机械设备,按照“满足需求,确保使用,略有富裕”的原则进行配置,并充分考虑各种设备的性能配套;弃碴采用无轨运输,电动挖装机配合自卸汽车出碴;砼罐车输送,模板台车泵送浇注衬砌;小功率轴流风机压入式通风。施工中作好监控监测与地质超前预报。为确保施工安全并充分考虑工期等各方面要求,施工时拟采用隧道双头同时掘进,并保持左、右线开挖错开30m 左右,以免洞内爆破时左右线相互造成围岩较大扰动。 5.5.3 施工组织及工期安排 1.施工组织: 本项目中的龙王沟隧道设计为双线分离式隧道,隧道洞身埋深较小,围岩级别以Ⅲ、Ⅳ、Ⅴ级为主。隧道总体围岩差、工期紧,同时也是本工程工期的控制性工程。因此,隧道施工拟由龙王沟隧道施工队分四个小组分别在进出口进行施工,先行在进口处施工,待施工一定长度后在出口处进行施工(为确保施工安全,防止洞内爆破时左右线相互造成围岩的较大扰动,左右线错开一定安全距离施工)。 2.工期安排 计划施工时间为2009年11月1日~2010年12月14日 5.5.4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5.5.4.1隧道进洞方案 一、进洞时间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护

第一章 隧道:隧道是地下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铁路、道路、水渠、各类管道(给排水、供电、供热、供气、动力及通信电缆等)遇到岩土、水体等障碍物时开凿的穿过山体或水体的内部通道,是“生命线”工程。 灾害:所谓灾害,一般指那些可以造成人畜伤害和物质财富毁损的自然或社会事件,它们源于天体、地球、生物圈、等方面以及人类自身的失误,形成超越本地区防救力量的大量伤亡和物质的毁损。 自然灾害成因:(1)由大气圈变异活动引起的气象灾害和洪水;(2)由水圈变异活动引起的海洋灾害及海岸带灾害; (3)由岩石圈变异活动引起的地震及地质灾害;(4)由生物圈变异活动引起的农、林、病虫、草、鼠害;(5)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分类:(1)气象灾害;(2)海洋灾害;(3)洪水灾害;(4)地质灾害;(5)地震灾害;(6)农作物灾害;(7)森林灾害。 地下工程常遇灾害:(1)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2)人为灾害(战争灾害、运营事故、工程事故)。第二章 风险的属性:(1)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3)经济属 性。 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2) 普遍性;(3)随机性;(4)规 律性;(5)动态性。 工程的可靠性:工程结构在规 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 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地铁运营中引起事故的原因: (1)运营设备、线路老化短 路引起的火灾;(2)年久失修, 隧道地下工程渗漏、断裂、沉 降、倒塌;(3)操作失误,引 发列车追尾、出轨。 风险损失:风险损失是指风险 事故发生后所产生的一系列 问题,由于风险分析是事前进 行,风险损失的分析就带有预 测成分。 第三章 地下工程内部火灾特点:(1) 氧含量急剧下降;(2)温度 急剧升高;(3)产生烟气量大, 火灾的危害大;(4)散热条件 差,浓烟难以排出;(5)人 员疏散困难;(6)灭火救援 难。 地下工程的火灾易发地点: (1)长隧道;(2)地形较复 杂隧道;(3)容易形成低扩散 区的隧道。 地下工程火灾的原因:(1)违 反电气安装和使用的安全规 定进行操作;(2)电气焊割; (3)吸烟及用火不慎;(4) 线路过负荷;(5)爆炸所引起 的火灾;(6)人为纵火或恐怖 袭击;(7)列车故障或管理不 善引发的铁路隧道火灾。 建筑消防系统作用:为建筑物 的火灾预防和火灾扑救建立 一套完整、有效的保障体系, 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水平。 第四章 地震:地震是一种由于地球内 部物质快速运动或人为爆破 造成地面震动的自然现象。

地下电缆隧道及地下管廊施工方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941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地下电缆隧道及地下管廊施工方案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地下电缆隧道及地下管廊施工方案 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4#ESP无头带钢新建地下管廊及电缆隧道工程,位于18-28线、WH-WJ轴之间。其中地下管廊廊一条,电缆隧道一条,二者连成一体。地下管廊底标高为-7.900m(含100mm厚c15垫层),顶标高为-1.300m;电缆隧道底标高为- 5.800m(含100mm厚c15垫层),顶标高为-1.300m。结构本体混凝土采用C30P6防水混凝土,二次浇灌层采用C35细石混凝土,垫层采用C15素混凝土,管道支墩及零星基础采用C20素混凝土。钢筋采用HPB300级(φ)及HRB400级(Φ)。

钢筋保护层厚度,基础内侧为30mm,基础迎水面为50mm。 2、施工布署: 根据甲方及项目经理部施工进度要求,结合基础结构特点,决定采取分两次浇注混凝土的施工方式。地下管廊底板、电缆隧道底板及二者相连接-5.000m 以下侧壁浇注一次(二者高差部分即-5.000以下侧壁外侧需用混凝土填充),墙壁及顶板浇注一次,墙壁施工缝留置在距底板300mm~500mm范围处,施工缝采用止水钢板进行防水。基坑周围设防护栏杆、人员上下及运料专用坡道。 3、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计划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根据图纸说明及现场实际情况分段施工. 4、施工准备:

隧道工程新奥法施工方法(6种)详解

6种方法——隧道开挖及出碴运输隧道施工作者:北雪编辑来源: 中国铁路网更新时间:2009-10-19 (一) 全断面法 1 施工工艺 全断面开挖法是按设计断面将隧道一次开挖成型,再施作做衬砌的施工方法。其施工流程可参照图1。 图1 全断面法开挖施工流程图 2 施工要点 (1)施工时应配备钻孔台车或台架及高效率装运机械设备,以尽量缩短循环时间,各道工序应尽可能平行交叉作业,提高施工进度; (2)使用钻孔台车宜采用深孔钻爆,以提高开挖进尺; (3)初期支护应严格按照设计及时施做。 (4)为控制超欠挖,提高爆破效果,有条件时可采用导洞超前的方法进行全断面开挖。 专业资料 (二)台阶法

1 施工工艺上下台台阶开挖法是将隧道设计断面分两次或三次开挖,其中上台阶超前一定距离后, 。2阶同时并进的施工方法。其施工流程可参照图、3 图2 台阶法开挖断面示意图 专业资料 图3 台阶法开挖施工流程图 2 施工要点: (1)根据围岩条件,合理确定台阶长度,一般应不超过1倍洞径,以确保开挖、支护质量及施工安全; (2)台阶高度应根据地质情况、隧道断面大小和施工机械设备情况确定。 (3)上台阶施作钢架时,应采用扩大拱脚或施作锁脚锚杆等措施,控制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4)下台阶应在上台阶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开挖。当岩体不稳定时,应采用缩短进尺,必要时上下台阶可分左、右两部错开开挖,并及时施做初期支护和仰拱。 (5)施工中应解决好上下台阶的施工干扰问题,下部施工应减少对上部围岩、支护的扰动。

(6)上台阶开挖超前一个循环后,上下台阶可同时开挖。 (三)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1 施工工艺: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是在上部断面以弧形导坑领先,其次开挖下半部两侧,再开挖中部核心土的方法,其施工流程可参照图4、5。 2 施工要点: (1)环形开挖每循环长度宜为0.5~1m; (2)开挖后应及时施作喷锚支护、安装钢架支撑或格栅支撑,每两榀钢架之间应采用钢筋连接,并应加锁脚锚杆,全断面初期支护完成距拱部开挖面不宜超过30m; (3)预留核心土面积的大小应满足开挖面稳定的要求; (4)当地质条件差,围岩自稳时间较短时,开挖前应在拱部设计开挖轮廓线以外,进行超前支护; (5)上部弧形,左、右侧墙部,中部核心土开挖各错开3~5m进行平行作业。 专业资料 图4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施工流程图5 图专业资料 (四)中隔壁法(CD法) 1 施工工艺 中隔壁法(CD法)是将隧道分为左右两大部分进行开挖,先在隧道一侧采用台阶法自上而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