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案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案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案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本文的描写是十分出色的,特别是肖像描写。作者不单纯是外表和外貌的简单描绘,而是从肖像描写中展示了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所以本课打算采用“情境式”与“写读式”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学习写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播放《命运交响曲》。

当这首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叩击着你的心扉时,你也许想起了贝多芬——这位遭到命运沉重打击的音乐巨人。但是,除了他的音乐,你还知道他更多的故事吗?耳聋后的贝多芬,在生活中是个怎样的形象?读读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贝多芬的心灵。

(二)让我们打开课本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2、教师提问:“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请简单介绍本文的思路。

3、明确:“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本文按照访问的顺序,首先从女佣——贝多芬日常生活的见证人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情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接着,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最后,以谈话的方式让贝多芬自己开口,袒露他的内心世界。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

(三)让我们走进演播厅访人物。

1、小组合作写访谈录。

本文所写的内容并不复杂,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请同学们对课本内容进行创编,改写成访谈录的形式,看看女佣、客人、贝多芬自己,这三人眼中的贝多芬各是什么样的形象。

2、走进演播厅对人物进行访谈。先小组进行,再选代表在全班表演。如

(背景:播放《命运交响曲》。)

主持人: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贝多芬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那么,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样的形象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首先让我们欢迎第一位嘉宾,贝多芬日常生活的见证人——女佣安娜小姐。

主持人:安娜小姐,你好!作为一个生活在贝多芬身边的人,您对他的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一定比较了解,您眼中的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女佣:我眼中的贝多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贝多芬先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他的两架大钢琴上工作,生活基本能独立自理,但不拘小节。他不喜欢我整理他的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内就会弄得零乱不堪的。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看着真教人难受。他需要的是孤独和安静,厌恶别人打扰他。可当有人希望了解他时,他也会感动得流泪。关于这一点您可以问一问上次来访的罗伯特先生。

主持人: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下面我们有请第二位嘉宾:罗伯特先生。

主持人:罗伯特先生,听说您前不久成功地采访了贝多芬先生,您能说说您眼中的贝多芬形象吗?

客人: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贝多芬先生,他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后面拖着一副早已失效的助听器。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呈现出悲剧;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他虽然严肃,但和我交谈时却浮现出善良的微笑。所以我觉得贝多芬先生是一位刚毅、顽强、善良、执着的人。

主持人:谢谢您为我们所作的精彩描述。最后我们请出中心人物——贝多芬先生。

主持人:贝多芬先生,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采访您,是想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您能给我们谈谈吗?

贝多芬:我是一个不幸的人,我所最宝贵的耳,今已听不出大部分的音了,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这是何等可悲的人生!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

都美。“聋”虽然给我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恼,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自然是我唯一的知己,我爱一株树甚于爱一个人。我用“心”观察和思考人生,进而把这种思考付诸音乐。所以,你们听我心里的音乐吧!你们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主持人(总结):通过刚才的访谈,我们可以了解到:贝多芬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他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他有着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但他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具有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不向厄运低头。他有对于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让我们以罗曼·罗兰的话作结束吧:“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铸成欢乐。”

(四)让我们走进创作室学写法。

1、探究写法,总结规律。

学生精读6、7、8、9段,勾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作品肖像描写的技巧。

明确:本文的作者显示了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不但从远到近、由上至下进行描写,秩序井然,而且以形传神,从对贝

多芬的肖像描写中,表现出了他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2、学习写法,练习仿写。

要求学生学习运用文中肖像描写的方法,用几句话描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然后全班交流,由大家根据所写的外貌来判断描写的对象是谁。最后学生集体评议,看谁写得最传神。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活动。(任选其一)

1、以“《音乐巨人贝多芬》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以“我喜欢的一首歌”为题写一篇文章,写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及如何喜欢。

3、课外收集张海迪、史铁生、霍金等等敢于向命运宣战的勇敢者的事迹,讲给同学们听。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从掌握学习方法、磨研学习能力、积累语言材料的角度出发,利用课后练习,采用“三步理读法”进行教学。

教学步骤:

(一)直接导入。

(二)第一步:整体式理读。

1、根据课后练习第一大题第一小题,梳理课文思路。理读之后像练习那样设计出一两个练习来表现你的阅读成果。

2、交流,评讲。

(三)第二步:揣摩式理读。

1、根据课后练习第一大题第二小题,揣摩人物形象,并能设计出揣摩品味的题目来表现你阅读中的发现。

2、根据课后练习第二大题,揣摩人物写法,并能进行肖像描写的仿写来展示你的学习成果。

3、交流,评讲。

( 四)第三步:语言性理读。

1、根据课后练习第一大题第三小题,整理文中感触最深的句子,用语言积累卡的方式加以表现。

2、交流,评讲。

(五)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音乐巨人贝多芬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导学目标】 1.通过阅读探究,了解贝多芬,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运用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手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导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课时】两课时 【预习导引】 1.查找资料,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重要音乐作品。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1820年两耳失聪,但仍坚持音乐创作。他一生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5部钢琴协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10首小提琴鸣奏曲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称为乐圣。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女佣(yōng) 重荷(hè) 丧(sàng)失 佣(yòng)金荷(hé)花丧(sāng)乱 深suì chóu 躇喧xiāo níng 重 pán 石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净) 杂乱无章:(略) 惹人注目:(让人注意) 3.认真阅读(朗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2)课文写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中,写了哪几件事?

(主要事件:女佣接待“客人”并简单介绍贝多芬;“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与“客人”会面、交谈;贝多芬回忆自已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景。) 4.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同学老师交流。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对一个画家来说什么最重要?对一个歌唱家来说什么最重要?那么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又最怕什么呢?(耳聋) (可是,命运常常要捉弄人。让人失去最需要的东西。就象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这位音乐家贝多芬,就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面对不幸,我们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听不见的情况下仍不断作曲创作,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写出了一部部伟大的音乐作品,重造了那美妙的音响世界。那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想不想认识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去看看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检查“预习1、2” 三、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3” (二)本文层次清晰,是按照拜访的先后顺序,从三个角度表现贝多芬这一形象的。请浏览全文,思考, 然后具体 ..说说是从哪三个角度表现的?(强调“具体”) (首先,从女佣——贝多芬日常生活见证人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接着,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最后,作者让主人公自己开口袒露其内心世界。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 四、品读课文,赏析句子。 认真品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然后分小组讨论,弄懂这些句子的含义,最后和全班同学交流。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比喻。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难以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为此他感到吃惊。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幽默风趣。) 2.贝多芬为什么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音乐巨人 贝多芬》练习及答案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积累·感知】 一.给加点字注音 深邃___踌躇___磐石___纽扣___喧嚣___ 二.多音字注音组词 挑()___荷()___丧()___挣()___ ()___()___()___()___三.词语填空 ()人注目杂乱无()零乱不()()不作声()不通风不见()日掌声()动()劳无益 四.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你们竟敢到兽穴来抓狮子的毛。” 2.“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的火山,头颅到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中,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作者笔下的贝多芬,主要的性格特征有哪些? 3.贝多芬超出常人的地方表现在哪里? 4.文章怎样通过肖像描写来表现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人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①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 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恼,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②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③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_3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教学目标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二、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 教学重点 一是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学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由《格列佛游记》中“特意让目盲者为画家调色”导人。此事颇不可思议,而贝多芬正是这样一位失聪的作曲家,其中艰难不言而喻。 二、整体感知 .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

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2.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3.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回答)二、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一: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要求学生:默读全文,筛出生字。 小组讨论;梳理主要内容,并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 教师:出示需加以注意的生字。选几组代表概括主要内容,同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2.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 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师生共同为本文重拟标题,以此将全文思想加以最高程度的提炼,并将板书补充完整。

说课教学设计方案

2013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数学类教学设计授课教师课题内容抛物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授课时间2课时授课年级高三授课教材数学(拓展模块)上册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1.使用教材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拓展模块)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2.教学内容 抛物线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在整个中学数学教材中,并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加深。最早见于初中数学,作为二次函2 y ax bx c =++)0 (≠ a的图像,以二次函数的形式初步探讨过。高中阶段,它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最大(小)值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但对于这种曲线的本质学生并不清楚,从二次函数的角度研究的抛物线是不完善的。随着学生数学知识的逐渐完备,尤其是学习了椭圆、双曲线的知识之后,已具备了探讨这个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认知方面:知道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并能够画出开口向上(下)的抛物线,具备一定的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方法。 能力方面:初步具备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方法,但数学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意识、类比等合情推理能力等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加强。 情感方面:学生愿意学习与实际生活贴近、就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但对数学科目有畏惧心理,自信心不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需要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加以带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抛物线的定义,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 ②明确抛物线标准方程中P的几何意义,能解决简单的求抛物线标准方程问题。 2.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通过四种不同形式标准方程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会数学的简捷美、和谐美。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_1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 册) 余国福 2011-3-7 一、倾听音乐,激情导入 1、导语:同学们,你们觉得,对于一位画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眼睛——因为要用眼睛来观察世界、调配色彩;对于一位歌唱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嗓子——因为要用嗓子唱出美妙的歌曲;那么,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耳朵——因为要用耳朵来聆听音乐、谱写乐曲。 可是,有这样一位音乐家,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 2、分析幻灯片的内容。 他是谁?——贝多芬。看过他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创作时间表,你会发现什么?——贝多芬最辉煌的作品,都是在他罹患耳疾、逐渐失去之后创作的。对此你们有何感想? 3、引用学生作文中的话,引入正课。 上周末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小作文:我心中的贝多芬。很多同学写得不错。其中有一位同学的作文中这样写道:“一个

什么也听不见的人,却能用音乐展现出这样美好博大的世界,表现出这样纯洁高尚的理想,这真是奇迹,怎能不使千千万万人为之感动呢?”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与作家何为一道,共同体验贝多芬的心路历程,感受伟人高贵的灵魂。 二.了解内容,整体把握 1、自读交流。首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94页,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内容,思考下边两个问题。 2、整体把握。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2)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是怎样的?其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不同视角塑造人物形象 1.女佣眼中的贝多芬? 本文内容并不复杂,但高妙之处在于: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女佣眼中的贝多芬。书中哪些语句谈到贝多芬的哪些情况? 2.客人眼中的贝多芬? 这一段描写抓住了最能反映贝多芬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以形传神;外貌描写还加上提示性格特点的语言;进行外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 二、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和感受。 三、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四、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二、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和感受。 教学设想: 以感动中国的无臂钢琴师刘伟导入耳聋音乐家贝多芬,激发学生对人物做进一步的了解,品读贝多芬的心灵世界和独特个性。贝多芬被称作“乐圣”,其音乐体裁和内容形式丰富多变,所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穿插贝多芬的不同风格的名曲:《致爱丽丝》、《命运交响曲》、《月光曲》、《爱的纪念》,让学生一边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魅力一边体验贝多芬的人格魅力。 本课安排一课时,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知形象,品味语言,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教师适时点拨引导,配以幻灯片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生平简介。 以无臂钢琴师刘伟的事迹导入,继而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板书课题,配乐介绍。) 二、自主学习。 1、字词检查 2、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 1、作者在展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时运用了哪些描写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如:本文第15自然段的“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采用了神态描写,让我体验到贝多芬在严肃的外表下面有一颗善良的心。 2、阅读课文6、7、9 三小节,思考这些段落中外貌描写的作用?

示例: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的宽阔的双肩,那种凝重不可逼视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又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坚韧无比的生命意志。 小结: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脱着失效的助听器,蓬乱的头发,浪漫,不拘小节,典型的艺术家性格。 “愁苦”的脸——苦难的压力。 两肩极宽——能挑起正个生命的重担及命运的担子。 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 凝重不可逼视的光、深邃的目光、禁闭的嘴——刚毅、顽强、善良、执着。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坚韧无比的生命意志。 3、贝多芬说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 你是如何理解的? ①课文第20小节中“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这是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写照:被人误解而苦闷和绝望。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了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②课文第22小节,贝多芬“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做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却遭到耳聋的打击,但是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与“巴望”则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③“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指的是贝多芬用“心”和生命写的音乐,传达出的是贝多芬对人生和生命的理解。 ④“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永恒”指的是音乐,贝多芬已经超越了自己,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四、交流展示。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归纳。 1、一个巨人(板书) 我要紧紧的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让我屈服。 --贝多芬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陆美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清文章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肖像描写展现人物个性特征和精神气质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静心倾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肖像描写展现人物个性特征和精神世界的写作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终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一、播放音乐,激情导入: 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 二、全景感知,资源共享。 1、观看多媒体播放的有关资料,了解有关贝多芬的故事, 2、朗诵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亮点品评,研读赏析 1、贝多芬作为“凡人”和“巨人”具有怎样的个性特征,文中是通过什么方

式体现出来的,作者应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2、听对贝多芬外形描写的配乐朗诵,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片段、一个细节或一两句话谈谈你的感受,从外貌、神态描写等方面去揣摩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仿例说话: 两肩极宽——能挑起命运的重负 衣服陈旧—— 有力的大手—— 四、绽放才情,展示才艺 1、要求学生欣赏一组贝多芬的图片,挑选其中一幅,抓住贝多芬的一个相貌特点,通过这一个特点来表现贝多芬的性格特征或精神气质中的一个方面。 2、欣赏人物头像,运用外貌、神态等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气质。 五、精彩回眸,体验反思。 1.再次聆听这首来自灵魂深处的《命运交响曲》,身临这叩响命运之门的声响。交流共享: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2.欣赏莫扎特的一段音乐,说说它与《命运》在感受上有何不同。 六、小结 七、随堂小练笔 选择你所熟悉的一位同学,对他进行肖像描写,要求要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和精神气质。

教案、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的联系与区别

教案、教学设计与说课稿联系与区别 一、教案 教案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学的内容和行为,即:“教什么”。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对于教师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教案是教师的教学方案,所以教师必须提前编写,因而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设性。编写时,要求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把计划实施的教学内容落到实处。 教案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三维目标,课时安排,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和教后反思作业布置等。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教师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和决策。具体地讲,是指教师以教育理论为基础,依据教育对象和教师自己的教育理念、经验,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因此,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育对象的特点从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新生事物,是日常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是教师依据课标,根据教材,结合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教具、教学过程,进行阐释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稿,就是为了说好课而准备的文字材料。 四、三者之间的联系 第一,教学目标相同。都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事先而做得准备活动。可以是同一的教学目标。 第二、运用理念一致。在课改的今天,不管是哪家版本的教材,落实的都是课程标准的精神,必须以生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准备工作吻合。就是在撰写它们之前,都必须学习课标,钻研教材,通览教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确立教法、学法以及教具、学具准备等。 五、三者之间的不同点 第一、教案只是教师课堂教学方案。一般只要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分配和教学过程。仅是事先的准备。 第二、教学设计也是教师为了课堂教学而设计的方案,基本内容与教案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学设计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要有设计的理念,或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考察教师的理论素养。 第三、说课稿,是教师面对同事或领导说课的书面材料,要求相对较高,编写难点相对较大,除了具有它们二者具有的内容之外,还应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指导、学法选择等。 1

七年级下册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

樊城区诸葛亮中学学校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班级:姓名:执笔人:程萍教研组长:潘红艳教学副校长:金伟片区组长:王辉课题:13《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型:精品赏读课课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2.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基础落实 1.给下面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深邃___踌躇___磐石___纽扣___ 喧嚣___重荷___巴望____小心翼翼______ 发展能力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着:“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2.文中加粗的字“好”的含义是什么? 3.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4.这一段主要通过人物的________描写,表现贝多芬________的性格特点。 提升素养 5.写人物外貌的要旨——抓住最能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脸谱化。以《猜猜他是谁》为题,写班内你最熟悉的一个人,重点通过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该人物独特的个性,让同学们猜猜他是谁。 (说明:读书贵在能入能出,借鉴模仿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写能进一步感悟领会本文描写人物的精妙)

最新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及答案汇编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及答案 课题:《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型:自读课 【学习目标】 1、欣赏课文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 2、探究贝多芬的人物形象。 3、学习贝多芬不屈的奋力抗争的精神。 【学习重点】 1、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学习难点】 1、学习作者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写法。【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门槛( ) 捏( )弄惹( )人注目清晰( ) 重荷( ) 深邃( ) 喃喃( ) 沉郁( ) 小心翼翼 ( ) 磐( )石喧嚣( ) 门槛()下颏()重荷()踌躇() 2.注意下面这些多音字。 ⑴校()(2)壳() (3)藏()(4)行() 3.解释下面的词语 徒劳: 踌躇: 杂乱无章: 惹人注目: 凝重: 4.作者链接 何为,原名(),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等散文集。 【合作探究】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2、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期间写了哪几件事? 3、化身为文章中的一个人物,用人物的语言告诉我们的同学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为“巨人”和同学之间搭一座心桥。

4、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勾画出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5.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6.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在感受到贝多芬的坚强的生命意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作为平凡人的贝多芬,试说说贝多芬的平凡之处。 【展示提高】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语句深深地触动了你,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2.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4.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5.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巩固拓展】 课内语段阅读 ①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恼,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②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③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④贝多芬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及点评 (新版)新人教版

《音乐巨人贝多芬》 【设计意图】 清代李渔论戏曲时曾说:“传奇无冷、热,只怕不合人情。如其离、合、悲、欢,皆为人情所必至,能使人哭,能使人笑,能使人怒发冲冠,能使人惊魂欲绝。”阅读何为的这篇人物传记散文何尝不是如此!本课设计从凡人、不幸的人到巨人的多维度解读中,引领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促进中深化阅读,与文本主人公、作者展开对话,同时也与自我展开对话,感受英雄人物的精、气、神,丰沛读者的底气和人生的意蕴。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精当的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精气神。 2.多角度探究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丰富性。 3.品味语言,体悟人物传记表达的内在情感。 【课前预习】 1.看看文章标题,你预计课文会围绕贝多芬写些什么内容? 2.阅读课文,做批注(不少于5处),初步归纳贝多芬人物形象特点。 3.读完后想想,作者笔下刻画的人物形象有哪些内容超出你的预料,作者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交流初感,谈话导学 1.交流预习环节阅读时的初步感受。 重点围绕两个问题:1.围绕课文标题,你对贝多芬的初步印象;2.阅读后,你对贝多芬有了哪些新的印象。 2.学法指导。作家何为笔下的贝多芬是立体的,可感的,如何把握贝多芬形象的丰富性,如何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需要我们抓住文本关键点,字斟句酌推敲辨析,体悟蕴含于作品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文本细读,体察人性,走近贝多芬 1.默读全文,找出文中刻画贝多芬的语句,再次圈点批注。组织小组内交流。 2.合作探究,感知人物的真实性与丰富性。 学生小组交流集中于两个角度: 一是贝多芬作为“凡人”的一面:脾气捉摸不透,不善交往,苦闷抑郁,生活简朴,不拘小节等。如女佣眼中的贝多芬(第5段,课文原句略):住所杂乱,不拘细节、饮食简单,生活朴素、耳聋多病,孤独痛苦、侄子骚扰,麻烦不断。 二是贝多芬作为“巨人”的一面:善良、正直、坚强、刚毅、热爱自然,热爱音乐、追求自由。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教学目标: 1.走进文本,感受贝多芬,体味贝多芬的精神感召力 2.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穿插朗读指导 教学重点: 感受贝多芬的精神感召力,启迪学生应该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来看一下这里出现的文字,你觉得应该用什么形式来读?我们一起来用你的第一感觉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你为什么采取这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生答,并背诵。 师:这就是贝多芬自己对生活的宣言,音乐家也正是按着他的宣言去生活,去奋斗的,带着战斗的宣言,我们一齐走进音乐家的心灵世界。 二、课文品读 1.化身为文章中的一个人物,以人物的身份向同学介绍贝多芬,搭建巨人和同学之间的心桥。 师:以往我们都站在文章外鉴赏文章,今天我们换一种方式学习课文,让我们化身为课文中的人物,用人物的语言告诉

我们的同学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为“巨人”和同学之间搭一座心桥。 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重新调整位置,分小组讨论。 学生向同学介绍讨论所得。 教师准备: 女佣:心地善良、性格孤僻、生活简朴孤独、处境艰难、自立自强 客人:他是一个可敬的人,在诸多的生活重压下能够创造如此奇瑰的音乐;但他又是一个可怜的人,在他的创作道路上,他有太多的磨难却少了人们的理解,我要把他的真实的好灵魂告诉众人,让大家都能理解我们伟大的音乐家,他不仅仅只有厌世和孤僻。 贝多芬:谁能知道我的孤独和苦闷,在这个寂灭的世界里;谁能懂得我的孤独和苦闷,在这个缺少温情的世界里。只有音乐一直那么忠实地跟随着我,于是我在音乐里抒发我的孤独和苦闷,抒发我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可谁能读懂我的音乐,谁能?只有音乐才是我永远的知音。 2.提问、反思 师:桥梁已经架起,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近了“巨人”,在对话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惑吗? 生问,生答,师点拨。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 第一课时文本感知 诊断性测试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重荷()深suì()喧嚣() pán石()下颏()chóu躇() 2.解释下列词语 (1)杂乱无章: (2)不见天日: (3)惹人注目: (4)零乱不堪: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 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 孤独,有“永恒”为伴。 A.既然却虽然但是B.虽然可固然然而 C.虽然却诚然可是D.尽管但诚然然而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 B.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 C.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D.“什么?又怎么了?”大声说。接下去倒像自言自语。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2)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 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3)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4)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 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号,错的打“╳”号 (1)何为,原名何敬业,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 (2)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因其在音乐史上作用巨大,获得了“乐圣”的称号。() (3)“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 (4)“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一句运用了比喻。() 7.根据课文填空。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烟台六中语文导学案系列一(阅读) 烟台六中七(上)语文导学案 课题:《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型:新授执笔:徐循 审核:张艳课时:第周第课时时间:2010-10-8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技巧,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学习重点:学习文中外貌描写的技巧。 学习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音形义互动,给加点字注音。 重荷.()深邃.()踌.()躇.()头颅.()下颏.() 含蓄.()磐.()石喧.()嚣惹.()人注目杂乱无章 2、作家作品简介。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1820年两耳失聪,其创作气势雄浑,表现出英雄主义的气概。代表作品有:《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他创作的长篇小说,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许多事迹都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尝试用几句简短的话概括访问过程中发生了哪几件事? 2、身边的人对贝多芬是怎样评价的?(提示:从不同角度分析。) 三、精读课文,走近贝多芬。 1、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阅读6、7、9三个小节,思考外貌描写的作 用?2、分析贝多芬的性格特征,并从文中找出相应依据。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细读以下几个肖像描写的片段,猜猜他们是谁? 1、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三国演义》2、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三国演义》 3、她们是六个美丽的孩子,而她们之中那个顶小的要算是最美丽的了。她的皮肤又光又嫩,像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湖水。 ——安徒生《海的女儿》 五、说一说,练一练。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外貌描写的写作技巧,请同学们模仿这种方法,仔细观察观察老师给出的图片中人物的外貌特征,用简短的三五句话加以描述,看谁描述得最贴切。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伴你学。 字词检测。 踌chú()pán石()门kǎn()niē()弄 清xī()头lú()喧 xiāo()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把握课文,理解课文的主旨,归纳出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2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学习从肖像描写中展示人物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法, 3揣摩文中有关语句,说出其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文中人物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难句的理解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录音,以此导入课文。 二让学生交流查阅到作者何为和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整体把握:这篇文章记叙了客人访问贝多芬的经历,表现了贝多芬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及其不向厄运低头顽强的精神。 五问题研讨 1P99(一) 一(1---5)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 二(6---26)客人本人拜访贝多芬的情况,再现贝多芬的形象。 第1层(6---24)贝多芬下楼和客人交谈 第2层(25)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 第3层(26)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第4层(27)用贝多芬的语言袒露出他的内心世界 四件事:1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 2贝多芬与客人交谈 3贝多芬与客人共进晚餐 4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小结:层次清晰,脉络清楚,按照访问的顺序来写。 2从课文中找出贝多芬的语句,从外貌描写到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说出其作用,归纳出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外貌描写 7小节:表现出生活的贫困窘迫 9小节:表现出贝多芬的愁苦及苦难的压力 6、9小节:表现出贝多芬具有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不向厄运低头,对不幸遭遇不低头不屈服的抗争精神。 小结:文中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从远到近,从上到下进行描写,次序井然,以行传神,表现了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20小节: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决心。 21小节:贝多芬以他整个生命和激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传达出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表现出贝多芬的伟大,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表现自我信念和意志。 动作描写 8小节:表现贝多芬对音乐的执着。 人物形象: 贝多芬: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六、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优秀教学设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们团队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面试方法与技巧》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及成效特色五方面逐一进行阐述。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属于“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本次课属于第七单元模块三《面试方法与技巧》的内容,所需学时4学时。 (二)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为自动化系三年级学生,即毕业班级,学生对求职知识需求强烈,面试知识略知一二,但不系统;90后的高职生具有信息化能力强、爱动不爱静、爱做不爱钻等特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面试知识、提升应聘能力和信息化设备使用、审美、协作等各项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信息化环境下,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找到成就感,增强求职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 面试自我介绍与面试礼仪——教学重点 面试问题回答——教学难点 二、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内容、对象与目标,以做中教、做中学、错中学的教学理念为引领,选择运用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自我训练法、游戏法,形成课堂的有效翻转,最终完成对面试知识的理解深化和面试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教学手段

片及游戏软件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资源共建共享、实体课堂与网络课堂即时互动,提供了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 本次课由课前学习与准备、课堂任务实施与分析、课后训练与提升三个阶段,聆听面试、准备面试、体验面试、面试反思、面试检验、面试拓展6大教学环节组成。 (一)课前学习与准备——知识的初步认知 环节1 聆听面试 学生在网站“教学内容”、“拓展资源”板块,自主学习教案、课件、教师自制微课、网络优秀微课,形成对面试知识的初步认知。 环节2 准备面试 教师在两周前通过移动学习平台,下发《职来职往实践教学方案》和任务单。对不同角色提出不同任务要求。 职来职往角色分工及任务要求 了解活动流程之后,自愿选择不同角色,并按要求进行相关内容准备,并制作课堂所需ppt 。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探究,了解贝多芬,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运用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手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知识链接】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1820年两耳失聪,但仍坚持音乐创作。他一生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5部钢琴协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10首小提琴鸣奏曲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称为乐圣。 【课前预习·自主导学】 1、应掌握的加点字的读音。 磐石()喧嚣( ) 深邃( ) 重荷( ) 门槛( ) 2、解词。 重荷:杂乱无章:惹人注目: 【课内学习·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课文,小组内讨论: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2.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 3.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 二、研读课文,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5(教案文本)

初中语文标准教材 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5(教案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 计5(教案文本) 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倾听音乐,激情导入 1、导语: 同学们,你们觉得,对于一位画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眼睛——因为要用眼睛来观察世界、调配色彩;对于一位歌唱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嗓子——因为要用嗓子唱出美妙的歌曲;那么,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耳朵——因为要用耳朵来聆听音乐、谱写乐曲。 可是,有这样一位音乐家,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

(点第2、3张幻灯片) 2、分析幻灯片的内容。 他是谁?——贝多芬。看过他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创作时间表,你会发现什么?——贝多芬最辉煌的作品,都是在他罹患耳疾、逐渐失去之后创作的。对此你们有何感想? 3、引用学生作文中的话,引入正课。 上周末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小作文:我心中的贝多芬。很多同学写得不错。其中有一位同学的作文中这样写道:“一个什么也听不见的人,却能用音乐展现出这样美好博大的世界,表现出这样纯洁高尚的理想,这真是奇迹,怎能不使千千万万人为之感动呢?”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与作家何为一道,共同体验贝多芬的心路历程,感受伟人高贵的灵魂。(点第4张幻灯片) 二、了解内容,整体把握 1、自读交流。(点第5张幻灯片) 首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94页,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内容,思考下边两个问题。

说课与教案和教学设计的区别

说课与教学设计、教案的区别 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教师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和决策。具体地讲,是指教师以教育理论为基础,依据教育对象和教师自己的教育理念、经验,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因此,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育对象的特点从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学设计包括 (1)教学对象:具体分析所选班的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本次课的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这次课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2)教材分析: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分层,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是学生容易掌握,哪些内容较深,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有哪些差距,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帮助。 (3)教学目标:根据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要求具体分析,设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技能目标。 (4)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教材,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的重、难点知识点。 (5)教学思路: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而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 (6)教学策略:能充分体现本次课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对教学过程能有一定预测,并如何调控。 (8)教学流程图: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本次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7)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相符,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教案 教案即教学方案。是教师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后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方案。教案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是教师教学设计和设想的系统规划,是教师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 教案主要包括: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 教学重难点 3. 教学方法 4. 教学用具 5. 教学过程 6. 板书设计 7. 教学反思 三、说课 说课是教师依据课标,根据教材,结合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教具、教学过程,向领导、或同事进行阐释的一种教研活动,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 说课包括: (1)、说教材:说教材主要说明“教什么”的问题和“为什么要教这些”的道理。即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说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它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和前后联系并说出教者是如何根据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