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

(南京工程学院)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人才培养层次的正确定位关系到学科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发展格局,是学科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 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以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正确的定位为前提。特别是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专科学校升格及并转而来,刚跨入本科院校系列,更要通过科学的分析社会需求,正确估价自身的办学实力,主动适应外界环境来实现自身的正确定位,优化教学资源分配,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及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1. 要有明确的服务区域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由省市或行业主办, 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需要,服务区域比较明确。因此,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在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方向上,更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 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设置专业, 调整专业方向, 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同时也可以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

2. 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研究表明, 培养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的科学家和培养“改造客观世界”的工程师是高等教育, 特别是理工院校并重的两个方面。然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及社会经济发展要依靠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人才。学术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和发现新原理, 研究客观规律,将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和学科体系。工程型人才则主要从事将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技能型人才则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来具体完成产品的制作。当然,实际工作中,对这几类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有所交叉。因此,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所对应的学校类型也不同。对于学术型人才, 显然主要由一流大学及研究生院培养;对工程型人才, 主要由本科院校培养; 而技术员一类人才, 以前主要由中等专业学校培养, 但由于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 中专毕业生就业岗位的下移, 因此这一类人才的培养, 目前主要由高职高专学校来承担, 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显然, 我们工科院校尤其是应用型工程类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应是工程型人才。

从这个定位出发, 应用型本科教育要紧紧抓住“工程性”这个涵义,从工程技术性的角度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所构建的教学体系,应在注意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突出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

3. 人才培养类型及定位应适应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类型的需求

社会是一个大系统, 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因此人才要有合理的结构。我们到企业及生产第一线调研时,许多企业反映,目前的高等教育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改革中加强和完善。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模式落后; 教育方法呆板;理论脱离实际, 缺乏社会实践。由此而造成的后果是,虽然近几年培养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在数量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社会急需的能胜任研究、开发、设计、策划等工作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仍然是目前非常紧缺的专门人才。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也就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的性质、特点,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按照目前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按职责、岗位的分工,作为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工程、设备、产品、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与设计工作。因此,普通高等工程本科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宽厚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 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在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设计方面有较大的潜力与后劲。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作为“十五”国家级研究课题立项的“21 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项目, 我们承担了“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其子课题“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的研究工作中,通过改革、探索和实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途径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具体举措可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方向、三项原则、四个突出”。

1. 一条主线

一条主线是指坚持以基本素质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这一主线制定多方向、多模块的专业培养体系,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始终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加强应用型学科建设, 合理调整专业结构, 建立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所急需的应用型专业和专业方向,以高新技术为内涵,通过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 发展一批新型的工程技术学科和交叉学科。例如,以通信工程三级学科为基础,建立了通信工程、计算机通信专业方向。依托电子信息工程学科,建立了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专业方向, 还计划设立信息安全等专业方向。这些新型应用型专业方向的建立,为培养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应用型人才开辟了新的方向。

2. 两个面向

两个面向是指面向社会、面向电气信息领域市场, 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3. 三项原则

坚持“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三项原则,努力办出应用型特色。

(1) 基础性:基础性是指强化基础,拓宽知识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宽广的知识面是创新的“基石”。因此, 应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的要求, 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设置公共基础课程, 加强对政治理论、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坚持以学科群组织专业教学, 设置专业理论基础课程, 加强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内在的联系, 促使学生打下坚实宽厚的基础; 在关键技术类课程设置方面, 着重培养学生应用研究、应用开发和应用设计能力。另外, 设置相当数量的专业选修课、人文类选修课,鼓励学生交叉选课,构建有特色的知识结构。

(2) 应用性: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强调应用性, 理论教学和工程技术训练的侧重点突出“学以致用”。在教学模式上采取强化基础, 加强应用,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和开发能力。为进一步加强通信工程系的学科建设,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专业特色, 我们成立了“通信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该研究所有五项功能, 其中主要功能是面向社会, 面对市场经济, 研究并搭建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科学技术平台,承担横向科技研发课题;研究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方式和方法,加强学科建设;结合研究课题,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实训基地。

(3) 实践性: 由于通信、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承担“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具体任务, 在实际工程技术方面应具有较强的优势, 因而对应用性技能尤其是动

手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样,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以及课程设置就必然要强调实践性,其培养过程突出实践性,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因此,在教学实验室建设上,我们加大了硬件建设资金投入, 按工程技术能力模块规划实验教学基地。例如,我们启动建设了电子设计自动化实验室、电子系统仿真实验室等;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建设了信号与系统实验室、光纤通信SDH 实验室、现代交换技术实验室、通信网实验室、无线通信中心及通信系统传输网系统工程实训基地等。该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本科专业教学需要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专业发展方向,并具有开放性的科技研发和实训基地功能。为全方位实现实践性原则, 我们还与一些企业广泛联系, 建立校企教学实训基地。目前, 该专业已与特恩驰(南京) 光纤有限公司、江苏宏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公司等签订了实训基地协议书。通过这些实训基地的建设,形成了校内外协作、资源共享的实践教学体系。

4. 四个突出

(1) 突出工程技术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 构建品牌专业和优秀课程群。

根据电气信息类学科能力培养的需要, 构建品牌专业和优秀课程群。我们将通信工程专业列入学校品牌专业建设计划;同时申请获得了“现代电子系统设计”和“计算机通信专业核心优秀课程群”两个优秀课程群建设项目。通过品牌专业和课程群建设, 形成突出工程技术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建立一个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现代教学体系。其中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了课程设计、实验课、实训、专业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工程技术能力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2) 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开展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等以学生思维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优势,建设、开发理论课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建立起双向交互式的现代教育技术平台, 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实施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3) 突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针对学生入校时思想素质较差、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在构建理论教学体系时,开设思想品德、文档写作及其他任选课或讲座;同时,开展有关就业指导、法律等知识讲座,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独立生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以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时,通过团、学工作,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创新科技小组及各种协会组织, 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

(4) 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通信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步入社会,都必须坚持自学,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好技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培养自学、创新能力。因此,构建教学体系时,加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如英语、高等数学、模拟、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与信号系统处理等,使学生具有很强的后劲,即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立创新实践基地,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创新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用房、教学实验用房及经费十分紧张的条件下,我们挤出一定场所,建立了学生创新基地实验室。学生以研发项目为中心组成课外科技小组,专门资助经费并配备指导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

三、教学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思考

经过研究与实践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重要内容之一是,需要继续深化教学体系改革,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课程建设,形成一个基本符合当今科学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教学体系。

1. 理论教学体系改革

(1) 公共基础课程:在“必需、够用、管用”的原则下,适当减少课程门数和学时数,加大信息及外语类课程的学时数。

(2) 专业理论基础课程: 对专业理论基础课程进行整合,打破学科界限,对课程进行重组,合理配置。

(3) 关键技术类课程: 设置专业关键技术类课程,突出课程的应用性、技术性,体现工程技术教育特点。

(4) 专业选修课程:增大专业选修课比例,使学生能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专业方向,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 人文社科课程: 发挥综合性工程学院多学科优势,增设部分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 认真做好学生平时实践和模拟实习管理,建立平时实验、实践、实训的量化考核标准。

3. 按工程技术教育特点分配教学资源

在教学硬件建设上,加大投入,按工程技术能力模块来规划实践教学基地, 努力创建仿真、模拟、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基地与工程技术教育环境。在教学软件建设上,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提高师资队伍的工程技术教育素质;开发设计具有较强技术含量的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等四类实训项目,逐步形成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专业应用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育体系。这是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的关键。

4. 建立与社会、企业沟通的工程技术教育训练体系

要使培养的应用型人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就要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经常组织教师深入工程生产第一线,调查用人部门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由此进一步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组建有企业人士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聘请企业领导或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改革,指导教学设计,以增加工程技术教育的针对性。积极与企业联系,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加强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紧密程度。

最终,由公共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关键技术、专业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群形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

(摘自《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6期)

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

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 针对《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结合在教学中的经验,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组织案例教学、会计教师队伍建设、基础会计考核方法和校企合作五个方面着手,浅谈如何提高《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 标签:基础会计;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校企合作 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首先应聘的是会计工作,从事基础的会计账务处理。校企之间面临的关键问题就是应届毕业生与企业衔接不上,毕业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差。《基础会计》是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后期相关会计课程的基础,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一系列专业课程的学习。另外,《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相关课程里操作性较强的一门课,是会计专业学生掌握做账基本技能的重要学科,掌握好基础会计里做账的基本技能,对学生毕业后顺利与企业衔接有很大的帮助。 1培养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浓厚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开始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是对会计知识的“首次触电”,因此,培养学生对初学会计的兴趣至关重要。 1.1树立学生课堂主人的地位 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必须转变过去传统模式的教学方式,从过去教师单方面的输送知识转变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引导、辅助的教学模式,形成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知识传播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需要像导演一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在整学期的基础会计的学习过程中,树立学生的学习主角定位,每一位学生都是企业的一名会计人员,如提问相关问题的时候,笔者会以这样的语句“企业买了一辆车,你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最关心的是什么?价格?车型?品牌?还是油耗等?”答案当然是价格,以此引出货币计量的会计核算前提;“你作为这个企业的会计,你会怎么办?这样的一笔业务你会怎么去处理做账?”“你开办一个企业,你会想什么方式来筹集你需要的资金?”以此引出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推导出会计恒等式,在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树立学生课堂主人的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及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1.2小案例密切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教师应针对学生现状,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将教材中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小例子引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

_五位一体_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_贺庆芝

“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东中部经验本文为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生物技术专业“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编号:230)成果“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贺庆芝曾怀才彭翠英 (南华大学药学与生命科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要培养“品格、素质、知识、技能、思想”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就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囊括教学、提升能力和思想培养等活动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模式,研究建立完整的创新教学体系。 【关键词】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五位一体的内涵 1、在品格标准方面 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和人格,具有艰苦创业、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甘于奉献、敢于创造的创业精神; 2、在素质涵养方面 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在内的较高综合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3、就知识结构而言 具备扎实、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知识,具备与专业性质相适应的社会、人文、自然科学知识,具备科技开发的理论与方法。 4、就能力要求而言 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设计、制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经营管理、组织交往、应急应变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技术思想表达和技术应用能力;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实验、计算机、外语等专业技能和基本工艺操作技能[1]。 5、就应具备的思想而言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实验设计、工作流程,并转移到生产、流通、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根据“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结合本科应用型人才特点,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适合于同时兼顾应用型和创新性的本科人才的模式: 1、打造囊括教学、提升能力和思想培养等活动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模式 从某些方面看,规模较小的大学无论是在学生数目和学校配套设施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劣势。如果我们花时间用心去解析每个学生性格、取长补短、科学安排、充分配足资源,教学效果肯定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这篇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出打造囊括教学、提升能力和新思想活动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模式的思路[2]。 (1)培养教学模式中的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性的能力。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提醒我们,自我发展才是所有的散发式发展的活水源头。“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在学校的教学体系当中从上到下尽善尽美的呈现出来,要以科学的视角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培养学生们自主的发展的能力[3]。①创新教育方式。在教学模式中我们的目的是要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还应该同时把创造性思维方式融会贯通,充分理解,变成自己的理论。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们需要掌握的信息量太大,虽然在学习知识和得到经验方面有提升,尤其是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只不过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面毕竟有限,各学科之间也缺少一个合理的整合和融会贯通,缺乏一个总体的全面性的思维[4],在创新设计课题方面会由于以上缺点,时常会带来难以独立解决等副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改变以上的缺陷,我们必选摒弃过时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教学传统方式,开启全新的创新教育模式时代,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学老师进行科学合理的选题,采用做任务的方式,把学生自身的兴趣,自由组合创新队伍,让学生在创新设计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自己构思方案和进行设计,整个过程贯彻创新的原则,形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机制,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②营造创新教育环境。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孕育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能力,采取越早越好的方式,即从新生一入学就组织丰富多彩的相关课外活动,不但可以达到学生对专业的了解,而且还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与此同时专设实验室和配备一部分仪器设备,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充分提高精湛技能和必须的创新能力,凝结资源开拓包括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相结合的育人院校。 (2)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和重点,充分培养学生各具特色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在打造应用型人才和开拓育人为纲领的教学模式,需要有侧重点,一是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培养学生各具特色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教学是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精彩互动,假若专职教师的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非常具有创造性和引导性,那么学生耳濡目染,长期以往,必将形成独到的创新能力思维,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专职教师的具有创造性和引导性的教课方式,将会很大程度上带动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研究建立一套完整的可用的创新教学体系 开创新的教学体系,需要积极不断的探索,大胆的走出课堂,以科学合理的选题方式,由专职教师研究教学项目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人能力的情况和不同的爱好兴趣,完全随机的组合创新成员。在以创新为原则的基础上,整个过程中我们要落实让学生在创新设计训练中全方位多角度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具有自己创新的构思方案和设计;指定的专职教师会参与进来共同解决训练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以此达到创新课题通过具体的创新对象,实现对创新课题组更加精确和仔细的指导,而且可以一对一地,进行全面的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教育强调工程基础,采取独立学习、项目团队、技术讨论等教学方式,形成集教学、训练和创新活动为一体的新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从而逐渐形成一整套完备的教学体系[5]。 三、“五位一体"培养模式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1、建设“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基础 近年以来,南华大学学生“双向导师制”实施、重要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值得肯定,在校史记上可以留下光辉的一笔。在2009-2012年之间,有一大批重要的“双向导师制”单位对于本校各个专业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咨询和服务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其中还包括一些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多年以来在与本校各年级各专业教师开展过多种项目和课题的科技合作,都很成功。来自于这些单位的精英人士,有的成为了学生的讲座专家,还有的成为了兼职教师。开设一定课时、举办讲座、指导论文,下一步要与这些单位在青年教师的实(下转第53页)

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国家发展改革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材料 兴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 “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兴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5月 目录 目录 一、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调研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经济社会化形势为农机专业建设带来新机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调研方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调研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调研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调研对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调研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调研实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调查数据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企业基本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企业属性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企业类型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企业规模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企业的用人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企业招聘学生的学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企业招生学生的学校类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企业注重的能力和素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企业招聘学生的月薪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企业招聘学生的实习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总结报告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成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科学总结材料王瑞芳 戴一峰 林育兹 朱智强 苏新春 李兰英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探索与实践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成果总结总结总结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王瑞芳王瑞芳、、戴一峰戴一峰、、林育兹林育兹、、朱智强朱智强、、苏新春苏新春、、李兰英李兰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型、多元化办学局面的形成,我国众多高等院校理应分别类型与层次,选择不同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办学定位,注重特色办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我院自建院伊始,便确立“以有效教学见长”, 着力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因此,几年来,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12字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育为重点,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 一、努力创建强化实践努力创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能力培养的新型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真实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新型的课程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核心。我院将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定位为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名校和兄弟院校课程体系的优点,重新设计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 几年来,我院课程体系的建设经历了两次规范与创新,由此形成一个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

工商管理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论文

工商管理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企业规模和数量的扩大,社会对高校工商管理人才的重视度不断提升。但是从职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看,对人才的创新能力不足,与社会的需求不符,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在教育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导致教学手段单一。本文就工商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 人才工商管理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工商管理型人才,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更高,导致我国职业院校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落后,所以需要加强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的完善,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一、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首先,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地开展,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输送更加优秀的管理人才,通过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通过与学生工作岗位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进行;其次,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并构架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加强对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将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1]。 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的理念不足。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保证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毕业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相应的工商管理实践技能,进而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培养出能够胜任工商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能力水平的人才,但是由于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许昌工商管理学校 二O一四年十二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研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资源互用。在市教育局业务主导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校企合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课题研究基本按原计划要求按时完成,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1、“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即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培养人才,才能适应企业需求。一般来讲,中国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中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模式上也有一些突破和创新。但是,和世界上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开展校企合作的时间短、经验不足,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企业、学校、政府在如何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各自的优势上还存在着许多困境和困惑。 2、国家对中职教育空前重视,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目前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高校领域,而针对中职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少。河南省中职学校在这方面的课题研究落后于其他省份。 4、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了“规模到质量”的瓶颈阶段,如何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已经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土木工程)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4版————— 教务处

二○一四年三月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本科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获得土木工程师、建造师基本训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成长,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监理、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在房屋建筑、交通土建工程、市政工程和工程管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人才应具备以下要求: 1. 知识要求 (1)工具性知识: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土木工程相关软件应用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文献查阅和检索技能。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①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有一定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和鉴赏力;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技巧和一定的交际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意识;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及管理技术和经济分析工具。④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术,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身体健康,达到大学体育合格标准。 (3)自然科学知识:掌握作为工程基础的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了解现代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4)工程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能解决常规性技术问题的工程基础知识。 (5)专业知识: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工程地质与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与检测、工程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掌握土木工程施工和组织的一般过程

应用型人才培养大讨论心得体会

给理论安装飞翔的翅膀 ----“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1. 引言 当黑暗的中世纪在蔓延的时候,西方人接受并完全接受了宗教结论和经院哲学,他们匍匐在神灵与“圣人”的面前,彻底相信知识已经完全被发现和创造。在自然哲学和世界观上,有绝对正确的亚里斯多德;在医学上有神圣的格林。人们认为,一切知识都由上帝和前人准备好了,只要去学习就行了。但是,1214年一个叛逆的异教徒罗吉尔〃培根在严谨肃穆的英国出生了。就是这个人,几乎付出了一生的监禁生涯,但是,他把那黑色的、愚蠢而又专权的大幕撕开了一道裂口,让科学的光芒,那不屈的真理照了进来。罗吉尔〃培根就是那位被认为是西方实证主义的鼻祖的人[1]。 作为一种具有明确规定的哲学思潮,实证主义开始于19世纪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实证哲学”。但作为一种哲学传统,实证主义却根臵于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之中。根据当代波兰哲学史家科拉可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的分析,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怀疑论提出的一种现象主义观点应当被看作实证主义的雏形,这种观点认为,经验能够使我们确定给定的对象是否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外表,但我们却无法由此推断对象事实上的确正如它的外表所呈现的一样,因而我们必须区分经验材料的真实内容与我们由此推断的事物自身具有的性质。中世纪晚期的罗杰尔〃培根和奥康的思想,同样表达了一种关于人类认识范围和有效性的实证主义观点,他们在与目的论神学的论战中强调了人类技术对自然的控制作用:如罗杰尔〃培根就明确指出,知识的价值只能用使用的效果加以衡量,而获得知识的唯一合理手段就是实验和几何推演;奥康以“极端唯名论”的方式提出的“奥康剃刀”清除了一切被认为是不必要的实体,严格区分了尘世的知识和宗教的信仰,认为后者是无法证明的,也是无需证明的[2]。 尤为重要的是实证主义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实证主义的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 【摘要】大规模的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培养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首先要深入认识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特征和核心能力,同时要从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等四方面科学合理地构建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本科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一、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一)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国际高等教育的共同主题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国民素质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富有科学技术竞争力和高文化素质的人才的竞争。大力培养各个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科技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走向全球:美国创新的新发展报告》中说:“没有人去创造、应用和开拓新思想,就不会有创新过程。创新事业不仅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来推进,而且需要有文化和思想敏锐的人才来经营和管理。获得智慧型人才是全球化主要推动力。” 近年来,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本科阶段非常注重创新教育。在美国,各级各类学校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对教育进行全面改革,注重开发个性、原创精神和创新能力。英国的大学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研究方法论的教育,又要发展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提高文献检索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日本一直倡导“启发式”和“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德国更是提出大学是创新运动的缔造者。

正是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才使得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率先成为创新型国家,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综合创新指标明显高于其它国家,其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通常在70%以上,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强。 (二)本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保证 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推进和加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同时也需要大批能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据统计,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3200万人,居世界首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总量1000万人,研发人员105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研究和发展总经费也居世界第六位,但创新综合指数则排名28,属中等偏下的水平。同时,人均产值很低,每百万元产值所需的人数,约为美国的16倍、德国的13倍。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绝对值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五位,但很大一部分是依赖国外直接投资,关键技术掌握在投资商的手中。2002年,在国际竞争力排名中,一些与人才有关的指标(如合格工程师、信息技术人员),我国在49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最后,与科技人员数量排名第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因此,我国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匮乏、特别是本科层次的匮乏,严重阻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就大学而言,不仅要认识到自己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选择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更要重新审视自己本科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办学思路,改变培养模式,更好地担负起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使命。

人才培养模式效果调查分析报告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调查分析报告 一、目的意义 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自从2010年起,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等三部门启动了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创建工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我校荣幸进入了第二批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的行列。自2012年6月起,我校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建设工作隆重拉开了序幕。为了适应社会对我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电工电子技术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组组织全体专业课老师,深入学习国内职业教育理论的成果,走进企业、行业进行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企业、行业等用工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并在企业、行业、社会专家的指导下,对我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从培养的规格、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如今,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工作开展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为了了解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效果,了解学生在示范校创建以来有哪些变化等等,我们组织了这次问卷调查,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有利于我们继续更深入的的进行改革,使我们的教学实际和企业的用工完全有效的对接起来。制定出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现将本次调查情况做以报告。 二、调查对象 眉县职业教育中心电工电子技术专业3个年级(11级、12级、13级)、5个班(电1161班、电1162班、电1263班、电1264班、电1365班)、100名学生(有在校生、也有顶岗实习的学生)。 三、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调查表由电工电子技术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组和企业专家,根据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的需求而设计的。在对问卷有了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随机在电工电子技术专业12级、13级两个年级抽取70名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填毕即可收回,又通过邮递的方式向顶岗实习的11级学生发放回收问卷调查表30份。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为100%,统计方法采用百分比处理。调查过程还采取座谈、咨询等方法,尽可能的全面了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尽可能的了解学生对示范校建设工作的人才模式改革情况的了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 (南京工程学院)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人才培养层次的正确定位关系到学科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发展格局,是学科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 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以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正确的定位为前提。特别是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专科学校升格及并转而来,刚跨入本科院校系列,更要通过科学的分析社会需求,正确估价自身的办学实力,主动适应外界环境来实现自身的正确定位,优化教学资源分配,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及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1. 要有明确的服务区域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由省市或行业主办, 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需要,服务区域比较明确。因此,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在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方向上,更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 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设置专业, 调整专业方向, 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同时也可以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 2. 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研究表明, 培养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的科学家和培养“改造客观世界”的工程师是高等教育, 特别是理工院校并重的两个方面。然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及社会经济发展要依靠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人才。学术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和发现新原理, 研究客观规律,将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和学科体系。工程型人才则主要从事将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技能型人才则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来具体完成产品的制作。当然,实际工作中,对这几类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有所交叉。因此,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所对应的学校类型也不同。对于学术型人才, 显然主要由一流大学及研究生院培养;对工程型人才, 主要由本科院校培养; 而技术员一类人才, 以前主要由中等专业学校培养, 但由于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 中专毕业生就业岗位的下移, 因此这一类人才的培养, 目前主要由高职高专学校来承担, 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显然, 我们工科院校尤其是应用型工程类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应是工程型人才。 从这个定位出发, 应用型本科教育要紧紧抓住“工程性”这个涵义,从工程技术性的角度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所构建的教学体系,应在注意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突出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 3. 人才培养类型及定位应适应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类型的需求 社会是一个大系统, 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因此人才要有合理的结构。我们到企业及生产第一线调研时,许多企业反映,目前的高等教育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改革中加强和完善。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模式落后; 教育方法呆板;理论脱离实际, 缺乏社会实践。由此而造成的后果是,虽然近几年培养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在数量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社会急需的能胜任研究、开发、设计、策划等工作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仍然是目前非常紧缺的专门人才。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也就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的性质、特点,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按照目前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按职责、岗位的分工,作为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工程、设备、产品、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与设计工作。因此,普通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摘要:当前面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逐渐形成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结合的价值取向等新形势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转向职业化,培养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实现这个目标的策略包括在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实践教育体系和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及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需要目标更新 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分为法定、部定和校定三个层面。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从专业的角度来确定,虽然也包含素质,但主要强调的是专业素质,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例外。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反映,人才培养目标还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国家、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仅强调专业素质显然难以充分表达对这类人才新的要求,已不合时宜,需要实时进行调整。 一、根据国际上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便开始向着职业化和大众性的方向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以职业为导向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可是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尚未将培养目标转向职业化,仍然固守精英教育时期的培养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深度,重理论轻实践。虽然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认识并确定了职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在其人才培养实践中并未真正体现出应用性。 (一)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提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中央在2005年初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十七大报告里又再次作了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研究型高校凭借优越的教育资源和雄厚的科研实力纷纷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己任。而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培养的人才在国家经济产业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实创新态度和创新能力是一种素质,它要求人们具有一种批判精神,时刻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实现就业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在xx经济转调升级过程中,出现了“招工难”与“就 业难”双重局面,就业结构失衡,青年创业创新动力不足。 据我国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青年的整体创业率仅有 1%左右,在xx地区近年新增就业人口 8.92 万人中,仅 3002 人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仅占比 0.03%,青年创业率低于全国整体水平。为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已有数百万劳动者在参加创业培训后实现自主创业。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尚不能完全满足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需要,作为新时代生力军的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制度、教育模式、教育质量、工作力度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由于青年学生专业技能扎实,所学专业技能与社会企业

需求紧密结合,在新产业领域青年学生就业状况普遍向好。 但青年学生缺乏相应工作经验,综合能力相对较差,加之结构改革、技术进步、新经济危机及自身就业观念的影响,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压力日益增大。如何更好地推进青年的就业创业教育,转变就业观念,搭建创业创新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青年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好地为xx乃至xx中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就成为一个亟需正视的问题。只有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的生活才能有最基本的保障,社会经济才能得到稳步的发展,社会才能保持繁荣稳定。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国经济改革已经步入了深水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带来的阵痛使得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如何解决当前社会就业难的问题,如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已经成为了一个持久的社会问题。当前的青年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问题,如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是今后我国青年就业创业研究应该探讨的主要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就业创业难的问题。 作为一名技工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清楚的认识到,随着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向智慧经济的转型,就业创业也在不断的转型和变化,在经历了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式的创业热潮、20 世纪 90 年代末互联网泡

应用型人才培养浅谈

应用型人才培养浅谈 ---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 摘要:本文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探索与实践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社会需求,以提高人才质量为培养目的,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强化能力培养,走特色办学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与理论型人才相比较而言的人才类型。在知识方面,要求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在能力方面,不仅要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学生作为学校生产出的产品,学到的知识和能力不仅能够实用而且还要有发展后劲。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是大学生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院自建院伊始,便确立着力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因此,几年来,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育为重点,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了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制定了较完善的实践教学培养计划,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并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努力创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真实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新型的课程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核心。我校将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定位为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名校和兄弟院校课程体系的优点,优化设计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兼顾了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其特点在于:第一,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突出了非专业课程的比重,专业口径被拓宽,学院的整个专业结构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与此同时,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查报告 目前,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结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还比较机械、保守。从课程层面看,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从市场供需层面来看,酒店教育受教育传统模式及世俗偏见的影响与酒店业的需求严重脱节。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酒店教育,注重研究酒店业市场,加强与酒店的沟通、合作,借鉴国外酒店教育的经验,科学办学定位、人才定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理念,构建适应时代发展、市场需求的酒店教育模式。 一、建立以就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在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实现轮岗定岗、五星定位。 酒店行业是服务性行业,酒店企业的从业者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酒店和酒店产品是及时消费品,所接受的是面对面的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因此,酒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就直接体现为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由于专业的实践性强,酒店企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摆在第一位,而且要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标准,以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制定实训方案。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训练、酒店礼仪规范尤其重要。前厅管理与服务能力、客房管理与服务能力、餐饮管理与服务能力、康乐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非常重要。食品营养与卫生方面的知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会展概论、形体训练、计算机应用及实习、普通话的训练、英语听说的训练等实践环节都非常重要。我们以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对上述的主要课程进行训练,掌握主要的操作要领。 完善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志愿者、义工、临时工等方式进行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设置专门学分。五星级酒店的实习实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

浅谈《仪器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

浅谈《仪器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 仪器分析是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现代化分析方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医药、化工、生物工程、食品保健等产业的飞速发展,精密测量与分析仪器的使用和普及,正进入一个新的高潮期。特别是近来我国环境日益恶化,食品质量事故频发等,仪器分析监测地位不可替代。仪器分析方法所包括的分析方法很多,目前有数十种之多.本人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初步探讨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用社会需要,适应分析监测岗位,熟练仪器操作技巧,正确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 1 《仪器分析》课程的特点及现状 1.1 起点高 仪器分析课程是一门综合能力很强的化学专业必修课程。它涉及到的化学学科知识,理论性强、内容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化学学科专业及与各专业相关的新领域和边缘学科。因此,仪器分析课程起点较高。 1.2 多学科交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知识结构也在不断更新。知识爆炸正是源于各学科知识间的相互渗透、交叉发展和横向延伸.仪器分析涉猎了光学、电学、磁学和计算机等技术,且交织着数学、物理、生物、医学、电子技术和化学等学科基础知识.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原理和技术上均采用当今最先进最前沿的科技,可以说仪器分析是一门灵活性很强,理论水平较高的统筹性交叉学科。 1.3 发展速度快,应用范围广 分析仪器在20世纪经历了50年代仪器化、60年代电子化、80年代智能化和90年代信息化等发展过程。近年来则朝着微型化智能化和全能化方向飞速发展。可以说任何一种理论或技术的进步,都会对分析仪器产生不小的促动同时,各行各业引人注目的前景和突破性成果都离不开强有力的分析测试手段!仪器分析已融入众多的前沿性的交叉学科信息,直接决定着社会生产和科技领域的成果。 1.4 内容抽象,难以理解 仪器结构复杂,理论抽象,所需仪器又十分昂贵,大多数院校很难完全拥有,实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长春市农业学校 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长春市农业学校二O—二年三月 1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建设调研工作长春市农业学校畜牧兽医示范专业建设项目组负责,其目的是为我校畜牧兽医示 范专业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供依据。通过社会调研,正确把握 吉林省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和趋势,从而对畜牧兽医专业 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 议。 总论 1、调研的指导思想 畜牧兽医专业调研指导思想是:以国家中长期发展刚要为指导,以吉林省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目标,以吉林省农业支柱产业为依托,以吉林省、长春市畜牧兽医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需求以及就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为内容,对吉林省、长春市畜牧兽医行

业、企业、院校、毕业生、在校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为顺利完成畜牧兽医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搜集具有实用性、指导性、前瞻性的客观资料,推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同时也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2、调研的思路 畜牧兽医专业服务面广,涉及养殖、加工和服务业的多个领域,同时,从事本行业的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规模、性质、主要岗位等有很大差异,全面调查有一定难度。为了保证调研结果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确定如下调研思路。 2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宏观背景调研和微观需求调研相结合:通过宏观背景的调研了解吉林省畜牧兽医主体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与之相适用的人 才总需求;微观调研以企业为主体,了解企业目前现有人才成长经 历及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状况。 畜牧兽医人才的总体需求调研与中职畜牧兽医人才需求的调研相结合:畜牧兽医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把握中职畜牧兽医专业 人才的需求和定位必须全面了解畜牧兽医行业对畜牧兽医人才的需 求结构。 畜牧兽医人才需求调研与中职教育现状调研相结合:中职教育培养目标要符合畜牧兽医行业岗位对人才能力及职业技能的要求,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① 房学军,马铁成,谷秀梅,李长吾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摘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和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文章尝试从专业设置调整、深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多层次设计人才培养途径等方面入手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人才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跃,由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同时也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走多样化发展的道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大致可分为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其中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层次,承担着为社会输出大量的各类具有专门知识的高级人才的任务。“如何应对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眼下高等教育界共同面对的一个新课题,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回朔 我国高等教育依据人才类型和培养目标进行分类,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实用型三种类型。人才类型不同,所承担的任务也就不同,如研究型人才是以研究客观规律并将客观规律系统为科学理论培养为主要任务;应用型人才以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可供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操作应用的技术或方案为主要任务,强调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实用型人才主要任务是在第一线利用科学技术和操作技能直接从事生产、服务和管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2%,各高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大量的地方院校比精英教育阶段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同时也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需求,在保证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型创新人才的同时,更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人才。如果说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国家“985工程”和国家“211工程”等百余所大学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以培养实用型职业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那么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的600余所本科院责无旁贷应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主产区”。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跃式发展,一直以精英式教育为主的地方院校以及刚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应当重新定位,在名校与高职院校中寻找空间,“错位”发展,将突出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 二、走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误区 当前,大学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高等教育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很多用人单位说“大学培养的人才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而我们真正需要的人才,现在的大学里又没有”,一方面是“人才”资源浪费,一方面则是求贤若渴,大学和企业双方都处于“人才”供需的胶着状态,这个问题除了社会因素外,实际上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有着直接关系,认清并走出人才培养中的误区是很重要的。误区之一:专业设置的盲从性。有的高校在招生中带有一定的盲从性,不能敏锐地感知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地调 ①本文为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研究项目《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②作者简介:房学军(1970-),女,辽宁阜新人,大连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