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蛇行试验(标准状态:被代替)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蛇行试验(标准状态:被代替)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蛇行试验(标准状态:被代替)

汽车整车试验方法标准72068

汽车整车试验方法标准 第一部分试验方法通则仪表校正 GB/T 12534-90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JIS D 1010-82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GB/T 12548-90 汽车速度表,里程表检验校正方法 JIS D 1011-82汽车速度表刻度检验方法 SAE J 1059-84 车速里程表试验规程 SAE J 966-66测量轿车轮胎每英里转数试验方法 SAE J 1025-73 测量载货汽车轮胎每英里转数试验规程 第二部分整车基本参数测量 GB/T 12673-90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和测量汽车座椅适应性的装置ISO 4131-79 轿车尺寸标注方法 JIS D 0302-82 汽车外廓尺寸测量方法 SAE J 1100-84 汽车尺寸标注 NF R 18-005 轿车尺寸标注方法 DIN 70020/1 汽车和挂车一般尺寸 JB 4100-85 轿车客厢内部尺寸测量方法 JIS D 0301-82 汽车内部尺寸测定方法 JB 3983-85 轿车行李箱测量参考体积的方法 ISO 3832-76 轿车行李箱测量参考体积的方法 JIS D 0303-82 轿车行李箱标准容积的测量方法 NF R 18-003 轿车行李箱测量参考体积的方法

DIN ISO 3832 轿车行李箱测量参考体积的方法 GB/T 12674-90 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 GB/T 12538-90 汽车重心高度测定方法 GB/T 12540-90 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定方法 JIS D 1025-86 汽车最小转弯半径试验方法 JASO C 702-71 最小转弯半径试验方法 JASO Z 107-74 连结车最小转弯半径试验方法 SAE J 695-84 汽车转向能力及转向偏移量测定 SAE J 826-87 用于确定 第三部分动力性 GB/T 12544-90 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JIS D 1016-82 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DIN 70020/3 最高车速,加速度及其它术语定义和试验方法GB/T 12547-90 汽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 GB/T 12543-90 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 JIS D 1014-82 汽车加速试验方法 SAE J 1491-85 汽车加速度测量 GB/T 12536-90 汽车滑行试验方法 JIS D 1015-76 汽车滑行试验方法 GB/T 12539-90 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 JIS D 1017-82 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 JIS D 1018-82 汽车爬长坡试验方法 GB/T 12537-90 汽车牵引性能试验方法 JIS D 1019-82 汽车牵引试验方法

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方法探讨

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方法探讨 刘进伟1,徐达1,吴志新2 1.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系,湖北武汉 430070 2.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公司,天津 300457 liujinweixiaodao@https://www.360docs.net/doc/8311292651.html, 摘要:本文综述了操稳性研究和评价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重介绍了客观评价、主观评价、人一车闭环系统综合评价等几种评价方法,以及基于汽车一驾驶员一环境(道路)闭环系统、模糊逻辑控等几种研究方法。提出了操稳性研究的发展趋势,这对全面了解汽车操纵稳定性问题具有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操纵稳定性,历史,研究方法,评价,发展趋势 1操纵稳定性的研究历史和概况 对汽车操稳性的系统研究,早在20世纪3O年代就已经开始。对车辆控制的重视导致对悬架和转向机构的运动学研究。1925 年平顺性理论初步形成规模。同年,Broulheit 在文章中首次提出侧偏和侧偏角的概念【Broulheit, 1925】。1931 年,Becker、Fromm 和 Maruhn 在发表的文章中分析了轮胎在转向系振动中起的作用,进一步研究了轮胎特性【Becker,1931】。对轮胎的研究使进一步分析车辆稳定性成为可能[1]。 20世纪50年代,建立简单的汽车动力学模型,研究人员开始从事汽车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汽车操纵稳定性。19 世纪 50 年代中期所作的研究工作为建立汽车数学模型打下基础。对轮胎的基本了解使建立相对精确的轮胎数学模型成为可能。 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控制理论和振动理论出发,采用开环系统瞬态响应、系统特性分析和系统稳定性理论设计汽车的总成系统[2]。但是,应用开环系统分析方法,仅用于分析汽车的方向稳定性条件,因为当时不知道如何评价汽车的开环特性和瞬态特性,很难直接在车辆设计中应用。 到20世纪70年代,安全实验车(ESV)研究计划实施,促使人们去研究之中实用方法,用来设计汽车的动力学性能。这个阶段,各国主要采用系统工程学方法探索汽车动力学性能评价方法。依据大量实验和理论分析,形成了以驾驶员主观评价为主,客观评价指标限制为辅的一整套主观评价设计方法[2]。20 世纪70年代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变得更加复杂和真实。这主要归功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前的仿真工作都在模拟计算机上进行,它能解决实时动力学问题,但其致命缺点是不能解决非线性问题。由于数字计算机逐步取代了模拟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因而必须建立完全数字化的车辆动力学模型。考虑到计算机的费用及计算速度,建立有效的计算机模型是必要的。 - 1 -

汽车操纵稳定性验之稳态回转实验

汽车操纵稳定性实验之稳态回转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汽车对转向盘转角输入达到稳定行驶状态时汽车的稳态横摆响应 学会用前、后侧偏角绝对值之差12()αα-以及转向半径的比0R R 来判别汽车的稳态响应 实验仪器:垂直陀螺仪(VG400CD-100)实验车 汽车速度采集器 实验条件: 1. 实验汽车 1.1 实验车是按厂方规定装备齐全的汽车,实验前,应测定车轮定位参数, 对转向系、悬架系进行检查,并按规定进行调整、紧固和润滑。 1.2 实验时若用新轮胎,轮胎至少应经过200km 正常行驶磨合;若是旧胎, 实验结束时,残留花纹高度应小于1.5mm 。实验过程中,轮胎充气压力 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规定,误差不得超过±10kPa 。 2.实验场地 2.1 实验场地应为干燥、平坦且清洁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任意方向的坡度不大于2% 2.2 实验时风速应不大于5m s 2.3 大气温度在040-℃之间 实验方法: 1. 在实验场地上,画出半径为15m 的圆周1。 2. 接通仪器连线并开机预热至工作温度2。 3. 实验开始前,汽车以侧向加速度为23m s 的相应车速沿画定的圆周行驶 500m 以使轮胎升温。 4. 驾驶员操纵汽车以最低稳定车速沿所画圆周行驶,此时转向盘得转角为 sw 0δ;测定车速0u 以及横摆角速度0r ω。由于车速很低,离心力很小, 轮胎侧偏角忽略不计。保持转向盘转角sw 0δ不变条件下,令汽车缓慢连 续而均匀的加速(纵向加速度不得超过20.25m s ),直至汽车的侧向加速度达到26.5m s (或受发动机功率限制而所能达到的最大侧向加速度、或汽车出现不稳状态)为止。纪录整个过程。 5. 实验按向左转和向右转两个方向进行,每个方向实验三次。每次实验开 始时车身应处于正中位置。 实验数据处理: 1. 连续测量车速u 与横摆角速度r ω值,根据瞬时的u 与r ω值,按公式 ,y r r u R a u ωω==求出相应的R 与y a 值,根据数据画出0y R R a -曲线

汽车操纵稳定性实验指导书

汽车操纵稳定性实验指导书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实验一汽车转向轻便性实验 实验目的 汽车的转向轻便性和操纵稳定性是现代汽车重要的使用性能,通过对实验了解和掌握测试系统的安装调试、基本实验方法并学会数据处理和运用理论知识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评价。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 了解测试系统的组成和测试原理,汽车转向轻便性实验的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处理。测定汽车在低速大转角时的转向轻便性,与操纵稳定性其他试验项目一起,共同评价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采集测量变量及参数 方向盘转角; 方向盘力矩; 方向盘直径。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1.测量仪器 汽车方向盘转角——力矩传感器 汽车操纵稳定性数据采集和分析仪 2.实验车辆 小型客车一辆 3.标明试验路径的标桩16个。 四、实验原理 测定汽车在道路上进行转向行驶时,驾驶员作用在方向盘上的力矩和方向盘转角的变化关系评价汽车的转向操纵性能 验方法和步骤 1.实验准备 试验场地应为干燥、平坦而清洁的水泥或柏油路面。任意方向上的坡度不大于2%。在试验场地上,用明显颜色画出双纽线路径(图1),双纽线轨迹的极坐标方程为: 为:轨迹上任意点的曲率半径R

°时,双纽线顶点的曲率半径为最小值,即=0Ψ 当. 双纫线的最小曲率半径(m)应按试验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m)乘以倍,并圆整到比此乘积大的一个整数来确定。并据此画出双纽线,在双纽线最宽处、顶点和中点(即结点)的路径两侧共放置16个标桩(图1)。标桩与试验路径中心线的距离,按汽车的轴距确:定,当试验汽车轴距大于时,为车宽一半加50cm,当试验汽车轴距小于或等于2m时,为车宽一半加30cm。 图1 双纽线路径示意图 2.试验方法 2.1接通仪器电源,使之预热到正常工作温度。 2.2汽车以低速直线滑行,驾驶员松开方向盘,停车后,记录方向盘中间位置及方向盘力矩零线。 2.3驾驶员操纵方向盘使汽车沿双纽线路径行驶。车速为10土1km/h。待车速稳定后,开始记录方向盘转角及力矩,并记录(或显示)车速作为监督参数,直到汽车绕双纽线行驶满三周。 3.数据处理 3.1根据记录的方向盘转角及方向盘力矩,按双纽线路径每一周整理成图2所示的M—θ曲线,并计算以下参数: 3.1.1方向盘最大力矩,用下式计算: 式中:Mmax——方向盘最大力矩,N·m; 3.1.2方向盘最大作用力,用下式计算:

汽车操纵稳定性

关键词:汽车操纵稳定性 1、蔡世芳(1985). "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和参数匹配的工程分析方法." 汽车工程7(3): 21-29. 本文提出一种工程分析方法,并利用此方法研究评价指标和参数匹配规律。全文主要内容有四部份: (1)工程分析方法的数学模型; (2)评价指标的工程计算方法; (8)评价指标的相关分析和主要评价指标的推荐。(4)操纵稳定性参数匹配的基本规律。 2、岑少起, 潘筱, et al. (2006). "ADAMS 在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中的应用研究." 郑州大学学报: 工学版27(003): 55-58. 运用ADAMS软件建立了C型车多自由度整车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详细分析了前悬架系统、后钢板弹簧系统和轮胎模型,同时提出了一种建立钢板弹簧多体模型的新方法——中性面法,并对不同方向盘转角及改变整车质心位置下的操纵稳定性进行了动力学仿真.经过与实际车型性能比较,该模型与分析结果是准确、可靠的,可应用于汽车平顺性研究中. 3、陈克, 王工, et al. (2005). "基于ADAMS 的汽车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演示系统开发."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4(001): 59-61. 利用ADAMS动力学软件建立了整车多刚体系统模型.分别考虑车型、悬架、轮胎、车速等不同因素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整车操纵稳定性6个性能试验的仿真分析.利用获取的动力学分析数据、仿真动画,实现汽车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演示系统. 4、陈黎卿, 王启瑞, et al. (2005). "基于ADAMS 的双横臂扭杆独立悬架操纵稳定性分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8(004): 341-345. 悬架的主要性能参数在悬架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是影响悬架性能的主要因素。文章采用ADAMS软件建立了某商务车独立悬架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分析了该悬架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悬架主要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为悬架设计奠定了基础。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提高了精度和效率。 5、邓亚东, 余路, et al. (2005). "ADAMS 在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中的运用." 武汉大学学报: 工学版38(002): 95-98. 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某轿车的操纵动力学多体仿真模型,详细考虑了前后悬架系统、转向系统、轮胎以及各种连接件中的弹性衬套的影响,分析了汽车在方向盘转角阶跃输入时的转向特性.通过对不同车速、不同载荷下的仿真计算,得出汽车转向特性在这些条件下的不同表现,揭示了汽车转向特性与车速、载荷和轮胎的内在关系,为汽车操纵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参考. 6、董涵(2003). 侧风环境下高速汽车稳定性研究与分析[D], 长沙: 湖南大学. 随着汽车车速的不断提高,汽车侧风稳定性的研究日益重要。由于实车试验风险大、场地设备要求高,而使用计算机仿真则可以极大的的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因而进行高速汽车侧风稳定性计算机仿真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在车辆动力学研究过程中,汽车数学模型的精确与否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长足进步,以及多体系统动力学这一学科的成熟,汽车模型的自由度越来越多,仿真结果越来越精确。本文首先整理了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各项评价指标,根据汽车高速运动时的受力分析,使用非线性轮胎模型,建立了侧风环境下汽车运动十八自由度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直线行驶运动仿真。

同济汽车操纵稳定性实验报告新终审稿)

同济汽车操纵稳定性实 验报告新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汽车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实验报告 学院(系)汽车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汽车) 学生姓名同小车学号 000001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实验室 2014年11月 1.转向轻便性实验 实验目的 驾驶员通过操纵方向盘来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操纵方向盘过重,会增加驾驶员的劳动强度,驾驶员容易疲劳;操纵方向盘过轻,驾驶员会失去路感,难以控制汽车的形式方向。操纵方向盘的轻重,是评价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条件之一。转向轻便性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测量驾驶员操纵方向盘力的大小,与其他实验仪器评价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好处。 实验仪器设备 实验条件 试验车:依维柯 实验场地与环境 于圆形试车场,实验时按照桩桶圈出的双扭线,以10Km/h的车速行驶。双扭线的极坐标方程见下,形状如下图 实验当天天气晴好,无风,气温20度

在ψ=0时,双扭线顶点处的曲率半径最小,相应数值为Rmin=1/3d,双扭线的最小曲率半径应按照实验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乘以1,1倍,并圆整到比此乘积大的一个整数来确定。试验中记录转向盘转交及转向盘转矩,并按双扭线路经过每一周整理出转向盘转矩转向盘转矩曲线。通常以转向盘最大转矩,转向盘最大作用力以及转向盘作用功等来评价转向轻便性。 转向轻便型实验数据记录 方向盘转角-转矩曲线 2. 蛇形试验 实验目的 本项试验是包括车辆-驾驶员-环境在内的闭路试验的一种,用来综合评价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及乘坐的舒适性,与其他操纵试验项目一起,共同评价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也可以用来考核汽车在接近侧滑或侧翻工况下的操纵性能,在若干汽车操纵稳定性对比试验时,作为主观评价的一种感性试验。 实验原理 将试验车辆以不同车速行驶于规定的蛇形试验中,通过实验仪器可以得到行驶时的车速,方向盘转角,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 试验方法遵照GB/T 6323.1-94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蛇形试验

汽车零部件检测标准汇总表

汽车零部件检测标准汇总表 汽车发动机 1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 物 ESC 稳态循环试验 ELR 负荷烟度试验 ETC 瞬态循环试验 OBD 耐久性 GB17691-2001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 限值及测试方法 **GB17691-2005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 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试方法 ECE R49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 2 压燃式发动机排气可见 污染物GB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ECE R24可见污染物 3柴油机全负荷烟度DB11/046-1994汽车柴油机全负荷烟度测量方法 4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 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 气污染物 GB14762-2002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 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5发动机净功率GB/T17692-1999汽车用发动机净功率测试方法ECE R85发动机净功率 80/1269/EEC发动机净功率 6发动机性能GB/T1829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7发动机可靠性GB/T19055-2003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 8 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评 定QC/T901-1998汽车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评定试验方法 9冷却系 Q/QJX 004-2003汽车发动机冷却系冷却能力试验 方法 10排气消声器性能QC/T630-1999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QC/T631-1999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 GB/T 4759-1995内燃机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 离合器1技术要求 QC/T 25-2004汽车干磨擦式离合器总成技术条件 QCT 27-2004汽车干磨擦式离合器台架试验方法 变速箱1技术要求QC/T29063-1992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总成技术条件 QC/T 568-1999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台架试验方法 前轴1疲劳寿命 QC/T 513-1999汽车前轴台架疲劳寿命试验方法 QC/T 483-1999汽车前轴疲劳寿命限值 制动器1效能 QC/T 239-1997货车、客车制动器性能要求 QC/T 479-1999货车、客车制动器台架试验方法 QC/T 564-1999轿车制动器台架试验方法 2热衰退及恢复 3衬片(块)磨损 4管路失效及加力器失效

汽车电子EMC实验标准

汽车电子EMC实验标准-按试验分类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ISO 10605:2001机动车抗静电放电骚扰试验方法GMW3100:2001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验证部分ES-XW7T-1A278-AC:2003元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全球要求和测试过程 GMW3097:2006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 DC-10614:2002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 DC-10614:2005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 JASO D001-1994(第5.8条款)汽车零部件环境试验方法通用准则 28400 NDS09:1996电子零部件的耐静电放电试验 28400 NDS10:2000电子零部件的耐静电放电(操作部外加法) B21 7110:2001(第7条款)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 MES PW 67600:2001电子器件 7-Z0445:1995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9.90110:2003 (第2.7条款)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 MGR ES:62.61.627:2002汽车电磁兼容 TL 824 66-2005静电放电抗扰度 VW 801 01:2006机动车电子电气设施通用试验条件标准 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 ISO 11452-5:2002 机动车零部件由窄带辐射电磁能引起的骚扰的试验方法第五部分:带状线 GMW3097:2006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 GMW3100:2001 通用汽车标准电子/电气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通用标准验证部分 DC-10614:2005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 B21 7090:1993(第4条款)电气和电子装置环境的一般规定 28400NDS05:2002 电子零部件的耐电波障碍性试验 B21 7110:2001(第7条款) 电子和电气设备有关环境的电气性能的通用技术标准 GB/T 17619-1998 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MES PW 67600:2001 电子器件 MGR ES:62.61.627:2002 汽车电磁兼容 7-Z0448:2001 电子系统带状线电磁兼容试验 VW 801 01:2006 机动车电子电气设施通用试验条件标准 TL 821 66-2004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辐射干扰 E/ECE/324 R10:2000+A1:1999 +A2:2004 机动车电磁兼容认证规定 射频场骚扰感应的传导抗扰度试验 ISO 11452-4:2005 机动车零部件由窄带辐射电磁能引起的骚扰的试验方法第四部分:大电流注入(BCI) GMW3097:2006 通用标准电气/电子零部件和子系统电磁兼容要求部分

汽车操纵稳定性道路试验测试方法研究

汽车操纵稳定性道路试验测试方法研究 汽车道路试验是在规则路面输入和典型驾驶输入下对汽车的动力性、制动性、主动安全性和操作稳定性等性能的不解体实车进行测试。汽车道路试验检测技术是推动汽车技术进步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力法,也是保证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其作用和地位不断提高。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试验方法和检测系统来检测、评价汽车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关于汽车道路试验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根据汽车道路试验的特点,在提高道路试验的可靠性、测试方法、测试精度等方面做文章,因此催生出了一大批相关的新型传感器和测试方法。二是道路模拟试验技术的发展,在实验室进行道路模拟试验,可以排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大大地缩短试验周期和节约资金,并且试验的可控性好,试验结果的重复性强、精度高,便于对比,可以提高汽车测试效率,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着重对前者的技术发展状况做一个梳理。 位移、轨迹、速度、加速度和平面运动角速度等是汽车运动性能的主要描述参数,汽车的各种动力性能试验、制动性能试验和操纵稳定性能试验主要是通过对以上参数的时问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达到性能评价的目的。由于汽车道路试验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这里主要以操纵稳定性为例,结合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 ,简称VSC ) 对汽车位置姿态测量技术、车轮力测量技术和为解决客观评价引入的汽车道路试验转向机器人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汽车道路试验特点及测试系统架构 汽车道路试验测试系统为车载,而试验法规要求对汽车进行充分激励才能完成有效测试,故对测试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很高。传感器等的安装不能要求改变原车的结构,对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体积、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汽车信号属于低频信号(通常在25 Hz 以下),且由于是短时测量,大多数变量对采样频率、测量精度等要求不高,但各信号采样需有较好的同步性。基于以上特点构建的汽车道路试验测试系统是汽车道路试验的基础,图1所示是汽车道路试验系统的原理图,主要由传感、数据采集、数据记录和分析3部分组成。根据可靠性和具体的测试方法,这3部分或集成在一起,或部分集成。具有CAN 节点的车载测试传感器,集成CA 节点和数据存储、LCD 过程显示等功能的数据采与处理装置是汽车道路试验测试系统的发展方向。 图1 车身运动姿态和质心轨迹的测量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测试技术手段,汽车做曲线运动的速度难以准确测取 ,汽车质心动态轨迹无法精密测定,以至涉及汽车安全的汽车制动方向稳定性能和高速操纵稳定性试验条件控制困难、测试结果不能全面反映汽车的动态特性 2。 传统的测量方法是: ?? ???++=++=??t c c c t c c c dt v y y dt v x x 0000)sin()cos(?β?β 其中,c x 、c y ———质心在地面固定坐标系中的坐标 传感器 数据 采集器 过程监控/数据记录/离 线分析

汽车操纵稳定性

第5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汽车行驶的纵向和横向稳定性条件;掌握车辆坐标系的有关术语,了解影响侧偏特性的因素,掌握轮胎回正力矩与侧偏特性的关系;熟练掌握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汽车转向轮的振动和操纵稳定性的道路试验内容。 汽车在其行驶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复杂的情况,有时沿直线行驶,有时沿曲线行驶。在出现意外情况时,驾驶员还要作出紧急的转向操作,以求避免事故。此外,汽车还要经受来自地面不平、坡道、大风等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一辆操纵性能良好的汽车必须具备以下的能力: (1)根据道路、地形和交通情况的限制,汽车能够正确地遵循驾驶员通过操纵机构所给定的方向行驶的能力——汽车的操纵性。 (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具有抵抗力图改变其行驶方向的各种干扰,并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汽车的稳定性。 操纵性和稳定性有紧密的关系:操纵性差,导致汽车侧滑、倾覆,汽车的稳定性就破坏了。如稳定性差,则会失去操纵性,因此,通常将两者统称为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之一,随着汽车平均速度的提高,操纵稳定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影响着汽车的行驶安全,而且与运输生产率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有关。 节汽车行驶的纵向和横向稳定性 5.1.1 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 汽车在纵向坡道上行驶,例如等速上坡,随着道路坡度增大,前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不断减小。当道路坡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前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为零。在这样的坡度下,汽车将失去操纵性,并可能产生纵向翻倒。汽车上坡时,坡度阻力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在坡度大到一定程度时,为克服坡度阻力所需的驱动力超过附着力时,驱动轮将滑转。这两种情况均使汽车的行驶稳定性遭到破坏。 图汽车上坡时的受力图 图为汽车上坡时的受力图,如汽车在硬路面上以较低的速度上坡,空气阻力 w F可以忽略不计,由于剩余驱动力用于等速爬坡,即汽车的加速阻力0 = j F,加速阻力矩0 = j M,而车轮的滚动阻力矩 f M的数值相对来说比较小,可不计入。 分别对前轮着地点及后轮着地点取力矩,经整理后可得 ? ? ? ?? ? ? = + - = - - sin cos sin cos 2 1 L G h aG Z L G h bG Z g g α α α α () 当前轮的径向反作用力0 1 = Z时,即汽车上陡坡时发生绕后轴翻车的情况,由式可得

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

实验4 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汽车操作稳定性实验条件、试验规程、数据实验方法以及实验仪器设备。 2.熟悉掌握Adams/Car软件的应用并能实际操作完成汽车操控性仿真的全过程。 二.实验器材 Adams软件、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定转弯半径仿真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者曲线行驶时的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车轴方向产生一个侧向力F。因为车轮是有弹性的,所以,在侧向力F 未达到车轮与地面间的最大摩擦力时,侧向力 F 使轮胎产生变形,使车轮倾斜,导致车轮行驶方向偏离预定的行驶路线。这种现象,就称为汽车轮胎的侧偏现象。汽车轮胎的中心线,在侧向力F 的作用下,与车轮平面错开了一定距离,而且有一个倾斜角,这个倾斜角,就叫做汽车轮胎的侧偏角。 侧偏最常见于汽车转弯。汽车转弯时,前后轮都会产生侧偏角。如果前后轮侧偏角相等,则汽车实际转弯半径等于方向盘转角对应的转弯半径,称为“中性转向”;如果前轮侧偏比后轮大,汽车实际转弯半径大于方向盘转角对应的转弯半径,称为“不足转向”;如果后轮侧偏比前轮大,汽车实际转弯半径小于方向盘转角对应的转弯半径,称为“过度转向”。 在设置转弯半径28m,车辆以10km/h的初速度加速到120km/h时,汽车行驶到最后阶段失去控制,脱离预先设计好的圆形轨道。其行驶轨迹如下图所示;

图1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汽车在行驶大概一圈的时候冲出轨道,且距离圆心随着时间增长越来越远。这是由于随着速度的不断增加,汽车所受到的侧向力不断变大,当地面的摩擦力不足以平衡侧向力时,汽车便会失去控制。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汽车达到120km/h时候汽车已经偏原来的轨道很大一段距离。 在这实验的基础上,改了一下数据,设置转弯半径20m,出事加速度0.1m/s^2最终加速度为4m/s^2,得到了以下曲线: 图2 图3 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汽车在设定好的轨道中良好运行,没有冲出跑道。再上一个控制速度的实验中,所得到的最终加速度的大小大概为 5.5g,而控制加速度的实验中,所得到的最终加速度大小为0.4g,明显小于前者,因此猜想,当汽车的加速度比较大时,汽车比较容易冲出跑道 为了证实以上猜想,设定转弯半径20m,初始加速度0.01g,最终加速度5g,得到以下实验曲线: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解析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解析! 汽车的操稳性不仅影响到汽车驾驶的操纵方面,而且也是决定汽车安全行驶的一个主要性能;为了保证安全行驶,汽车的操稳性受到汽车设计者很大的重视,成为现代汽车的重要使用性能之一,如何试验并评价汽车的操稳性显得极其重要。汽车操控稳定性分为两个方面:1、操控性: 指汽车能够确切的响应驾驶员转向指令的能力;2、稳定性:指汽车受到外界扰动(路面扰动或阵风扰动)后恢复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一、常用试验仪器 1、陀螺仪:用于汽车运动状态下测动态参数,如汽车行进方位角,汽车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及纵倾角等; 2、光束水准车轮定位仪:测车轮外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外倾角,车轮前束,车轮最大转角及转角差; 3、车辆动态测试仪:测汽车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及纵倾角,汽车横向加速度与纵向加速度等运动参数; 4、力矩及转角仪:测转向盘转角或力矩; 5、五轮仪和磁带机等。二、试验分类三、稳态回转试验 01试验步骤 1、在试验场上,用明显的颜色画出半径为15m或20m的圆周; 2、接通仪器电源,使之加热到正常工作温度; 3、试验开始前,汽车应以侧向加速度为3m/s2的相应车速沿画定的

圆周行驶500m以使轮胎升温。4、以最低稳定速度沿所画圆周行驶,待安装于汽车纵向对称面上的车速传感器在半圈内都能对准地面所画的圆周时,固定转向盘不动,停车并开始记录,记下各变量的零线,然后,汽车起步,缓缓连续而均匀地加速(纵向加速度不超过0·25m/s2),直至汽车的侧向加速度达到6·5m/s2为止,记录整个过程。5、试验按向左转和右转两个方向进行,每个方向试验三次。每次试验开始时车身应处于正中央。 02评价条件 1、中性转向点侧向加速度值An:前后桥侧偏角之差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斜率为零的点的侧向加速度值,越大越好; 2、不足转向度:按前后桥侧偏角之差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侧向加速度2m/s2点的平均值计算,越小越好; 3、车厢侧倾度K:按车厢侧倾角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侧向加速度2m/s2点的平均斜率计算,越小越好。 转向特性曲线图四、转向回正试验 01试验步骤一)低速回正性能试验:1、在试验场地上用明显的颜色画出半径为15m的圆周。2、试验前试验汽车沿半径为15m的圆周、以侧向加速度达3m/ s 2 的相应车速,行 驶500m,使轮胎升温。3、接通仪器电源,使其达到正常工作温度。4、试验汽车直线行驶,记录各测量变量零线,然

临床疗效标准名称大全

文献评价点8:疗效标准来源 1.比较方式: 把1285篇临床文献中的记录的疗效标准来源进行统计。 2.检索范围: 1997年—2006年中国中医药期刊临床文献数据库中的文献。 3.比较结果: 1997年—2006年中国中医药期刊临床文献数据库中含溃疡性结肠炎主题词的临床文献1285篇,记载疗效标准来源的临床文献468篇;其中核心期刊209篇,记载疗效标准来源的临床文献87篇。 表25:全部1285篇文献疗效标准来源统计表 序号(所占比例由高到低) 疗效标准来源所占比 例1 所占比 例2 3效标准》,太原,1993年。 5.14% 5.03 5 1987年。 2.02% 1.98% 7 放军总后卫生部,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75 1.09% 1.07% 8《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上制定的疗效标准》,临汾,1992年9月 1.01%0.99%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5年。0.62%0.61% 12《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 社,1994,127-136 。 0.47%0.46% 18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0.39%0.38%

211991年。0.31%0.30% 23及治疗标准》,1987年0.31%0.30% 27学技术出版社,1993,9:1030.23% 0.23% 31 药政局,1993年。 0.23% 0.23% 34社,1998.1250~1251。0.16% 0.15% 36 军医出版社,1987。 0.16% 0.15% 37《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第10版,陈可冀,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713。 0.16% 0.15% 39 判断标准. 0.16% 0.15% 40 41 病杂志,1998,8(3):42。 0.16% 0.15% 43社,1993年。0.16% 0.15% 44《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朱文峰,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 0.16% 0.15% 45《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疗效观察》,佟玉芳,天津中 医.1999.16(2):26. 0.08% 0.08% 47 理协会,1999:57 0.08% 0.08% 48《常见疾病诊断依据及疗效判断标准》 50 药出版社,1999,300-301. 0.08% 0.08% 52 准》,1992年9月。 0.08% 0.08%

(完整)汽车零部件检测标准大全.(DOC),推荐文档.docx

汽车零部件检测标准大全 汽车发动机 压燃式发动机排气 污染物 ?ESC 稳态循环GB17691-2001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试验排放限值及测试方法 ?ELR 负荷烟度0324**GB17691-2005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1试验0512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试 ?ETC 瞬态循环方法 试验ECE R49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 ?OBD ?耐久性 压燃式发动机排气0324GB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2可见污染物0512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ECE R24可见污染物 3 柴油机全负荷烟度 0324DB11/046-1994 汽车柴油机全负荷烟度测量 0512方法 车用点燃式发动机GB14762-2002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4及装用点燃式发动 0324 0512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法 GB/T17692-1999 汽车用发动机净功率测试方5发动机净功率0324 法 ECE R85发动机净功率 80/1269/EEC 发动机净功率 6发动机性能0324GB/T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7发动机可靠性0324 GB/T19055-2003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 法 8 发动机产品质量检 0324 QC/T901-1998 汽车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评定验评定试验方法 9冷却系0324 Q/QJX 004-2003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冷却能力 试验方法 QC/T630-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10排气消声器性能0324 QC/T631-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 GB/T 4759-1995 内燃机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 离合器1技术要求0324QC/T 25-2004 汽车干磨擦式离合器总成技术条件 QCT27-2004 汽车干磨擦式离合器台架试验方法

同济汽车操纵稳定性实验报告新

《汽车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实验报告 学院(系)汽车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汽车) 学生姓名同小车学号 000001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实验室 2014年11月 1.转向轻便性实验

实验目的 驾驶员通过操纵方向盘来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操纵方向盘过重,会增加驾驶员的劳动强度,驾驶员容易疲劳;操纵方向盘过轻,驾驶员会失去路感,难以控制汽车的形式方向。操纵方向盘的轻重,是评价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条件之一。转向轻便性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测量驾驶员操纵方向盘力的大小,与其他实验仪器评价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好处。 实验仪器设备 实验条件 试验车:依维柯 实验场地与环境 于圆形试车场,实验时按照桩桶圈出的双扭线,以10Km/h的车速行驶。双扭线的极坐标方程见下,形状如下图 实验当天天气晴好,无风,气温20度 在ψ=0时,双扭线顶点处的曲率半径最小,相应数值为Rmin=1/3d,双扭线的最小曲率半径应按照实验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乘以1,1倍,并圆整到比此乘积大的一个整数来确定。 试验中记录转向盘转交及转向盘转矩,并按双扭线路经过每一周整理出转向盘转矩转向盘转矩曲线。通常以转向盘最大转矩,转向盘最大作用力以及转向盘作用功等来评价转向轻便性。 转向轻便型实验数据记录

方向盘转角-转矩曲线 2. 蛇形试验 实验目的 本项试验是包括车辆-驾驶员-环境在内的闭路试验的一种,用来综合评价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及乘坐的舒适性,与其他操纵试验项目一起,共同评价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也可以用来考核汽车在接近侧滑或侧翻工况下的操纵性能,在若干汽车操纵稳定性对比试验时,作为主观评价的一种感性试验。 实验原理 将试验车辆以不同车速行驶于规定的蛇形试验中,通过实验仪器可以得到行驶时的车速,方向盘转角,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 试验方法遵照GB/T 6323.1-94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蛇形试验

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目录(截至2015.12.31)

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目录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备注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1GBZ 95-2014职业性放射性白内障的诊断GBZ 95-2002 GB 8283-1987 2014-07-23 2014-12-15 2GBZ 96-2011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96-2002 2011-11-23 2012-05-01 3GBZ 97-2009 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GB 16386-2002 2002-04-08 2002-06-01 4GBZ 98-2002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GB 16387-1996 2002-04-08 2002-06-01 5GBZ 99-2002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 16388-1996 2002-04-08 2002-06-01 2015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6GBZ 100-2010 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标准GBZ 100-2002 2010-09-19 2011-03-01 7GBZ 101-2011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GBZ 101-2002 2011-11-23 2012-05-01 8GBZ 102-2007 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GBZ 102-2002 2007-04-27 2007-12-01 2015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9GBZ 103-2007 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GBZ 103-2002 2007-04-27 2007-12-01 2015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10GBZ 104-2002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 8280-2000 2002-04-08 2002-06-01 11GBZ 105-2002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 8281-2000 2002-04-08 2002-06-01 12GBZ 106-2002 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GB 8282-2000 2002-04-08 2002-06-01 13GBZ 107-2015 职业性放射性性腺疾病诊断WS/T 176-1999 GBZ 107-2002 2015-12-11 2016-06-01 14GBZ 108-2002 急性铀中毒诊断标准WS/T 197-2001 2002-04-08 2002-06-01 15GBZ 109-2002 放射性膀胱疾病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16GBZ 110-2002 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2010年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17GBZ 111-2002 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18GBZ 112-200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2002-04-08 2002-06-01

整车标准

一、汽车整车标准 GB 1495—2002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495—1979、 部分代替GB 1496—1979 GB 1589—2004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 1589—1989 GB 4094—1999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GB 4094—1994 GB/T 1332—1991 载货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 1332—1977 GB/T 3730.1—20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3730.1—1988 GB/T 3730.2—1996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GB 3730.2—1992 GB/T 3730.3—1992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GB 3730.3—1983 GB/T 4782—2001 道路车辆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词汇GB/T 4782—1984 GB/T 5910—1998 轿车质量分布GB 5910—1986 GB/T 12534—1990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 1334—1977 GB/T 12535—2007 汽车起动性能试验方法GB/T 12535—1990 GB/T 12536—1990 汽车滑行试验方法GB 1334—1977 GB/T 12537—1990 汽车牵引性能试验方法GB 1334—1977 GB/T 12538—2003 两轴道路车辆重心位置的测定部分代替GB/T 12538—1990 GB/T 12539—1990 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GB 1334—1977 GB/T 12540—2009 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最小转弯通道圆直径和外摆值 GB/T 12540—1990 测量方法 GB/T 12541—1990 汽车地形通过性试验方法GB 1334—1977 GB/T 12542—2009 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GB/T 12542—1990 GB/T 12543—2009 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GB/T 12543—1990 GB/T 12544—2012 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GB/T 12544—1990 GB/T 12546—2007 汽车隔热通风试验方法GB/T 12546—1990 GB/T 12547—2009 汽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GB/T 12547—1990 GB/T 12548—1990 汽车速度表、里程表检验校正方法GB 1334—1977 GB/T 12673—1990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GB 1334—1977 GB/T 12674—1990 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GB 1334—1977 GB/T 12677—1990 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方法GB 1334—1977 GB/T 12678—1990 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GB 1334—1977 GB/T 12679—1990 汽车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GB 1334—1977 GB/T 12782—2007 汽车采暖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2782—1991 GB/T 14172—2009 汽车静侧翻稳定性台架试验方法GB/T 14172—1993 GB/T 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GB/T 15089—1994 GB/T 17346—1998 轿车脚踏板的侧向间距JB 3984—1985 GB/T 17347—1998 商用道路车辆尺寸代码 GB/T 17867—1999 轿车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JB 3981—1985 GB/T 19234—2003 乘用车尺寸代码 GB/T 19514—2004 乘用车行李舱标准容积的测量方法 GB/T 19515—2004 道路车辆可再利用性和可回收利用性计算方法 GB/T 21055—2007 肢体残疾人驾驶汽车的操纵辅助装置 GB/T 24545—2009 车辆车速限制系统技术要求 GB/T 26778—2011 汽车列车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