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1.4 -§3.2.1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计算习题1-2018-7-12

第三章§3.1.4 -§3.2.1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计算习题1-2018-7-12
第三章§3.1.4 -§3.2.1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计算习题1-2018-7-12

第三章§3.1.4 -§3.2.1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计算习题1

【考核内容】

1、掌握共射级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计算。

3.1.4.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1、静态和动态

① 静态:放大器无信号输入时的直流工作状态叫作静态。

② 动态:有交流信号输入时放大电路的状态叫作动态。在放大电路中加入输入信号u i 后,三极管各极电压、电流大小均在直流量的基础上,叠加了一个随u i 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交流量,这时电路处于动态工作状态。

③ 静态工作点:静态情况下,电流电压参数在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族上所确定的点叫做静态工作点,用Q表示。一般包括I BQ 、U BEQ 、I CQ 、U CEQ 。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是否合适,是放大器能否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

(a )输入特性曲线 (b )输出特性曲线

(I B 、U BE ) 和(I C 、U CE )分别对应于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上的一个点,称为静态工作点。

*2、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晶体管工作在非线性区所引起的失真称为非线性失真。产生非线性失真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晶体管特性的非线性;二是Q 点设置不合适或输入信号过大。

图表明因Q 点选择的过高,而导致在输入信号部分时间内,晶体管进入饱称为饱和失真。

因Q 点选择的过低,而导致在输入信号部分时间内,晶体管进入截止区而产生的失真,称为截止失真。 【引入】由于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在不合适的位置时,将引起放大信号饱和失真与截止失真。计算放大电路的Q 点,判断三极管工作状态。

3.2.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对放大电路进行分析,就是求解放大电路的直流参数(静态工作点 )和交流参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放大倍数)。为使分析问题方便起见,常将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分开来研究,直流分量反映的是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交流分量反映的是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

下面用近似估算法对放大电路进行分析。

3.2.1 静态分析:根据直流通路来求解直流参数

直流通路就是放大电路的直流等效电路。它是指静态时,U i =0,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的直流电流流通的路径。如图所示。

画直流通路的原则: 1)输入信号u i 短路。 2)电容视为开路。 3)电感视为短路。 【例题2】: 共射极放大电路直流通路

R b 称为偏置电阻,I B 称为偏置电流。

3.2.2估算静态工作点

根据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求I BQ 、I CQ 、I EQ 、和U CEQ 这四个量。由上图所示的直流通路,可以得到固定偏置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计算公式。

由图可得到:V CC = I BQ R b + V BEQ

经整理得:b

C

b BE C BQ R E R U E I ≈

-=

由三极管的电流关系,有 I CQ =βI BQ 从集电极回路看,可以得到:CEQ C CQ C U R I E +=

整理后得到:C CQ C CEQ R I E U -=

以上得到的式, 即为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I BQ 、I CQ 、V CEQ 的估算关系式。

【练习1】已知共射放大电路如图所示。 (1)画共射放大电路直流通路。

(2)在直流通路标出静态工作点I BQ 、I CQ 、I EQ 、和U CEQ 这四个量。

【例题3】 如图所示,已知V CC = 6 V ,R b = 200 k Ω,R C = 2 k Ω,β = 50。试估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注意电路中I B 和I C 的数量级

解:根据公式,得静态基极电流为

A 302006b CC b

BEQ

CC BQ μν

≈KΩ

=≈

-=

R V R V V I 集电极电流:

mA 5.103.050BQ CQ =?==I I β

集电极电压:

V 325.16C CQ CC CEQ =?-=-=R I V V

【注意】一般电路中I B 的单位数量级为A μ,I C 的单位数量级为mA 。

U CEQ

I CQ

CE

BE

I BEQ

§3.1.4 -§3.2.1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计算自测题1

一、填空题

1、放大器无信号输入时的直流工作状态叫作。

2、有交流信号输入时放大电路的状态叫作。在放大电路中加入输入信号u i后,三极管各极电压、电流大小均在直流量的基础上,叠加了一个随u i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交流量,这时电路处于动态工作状态。

3、静态情况下,电流电压参数在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族上所确定的点叫做,用Q表示。一般包括I BQ、U BEQ、、。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是否合适,是放大器能否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

*4、晶体管工作在非线性区所引起的失真称为失真。产生非线性失真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晶体管特性的非线性;二是Q点设置不合适或输入信号过大。

5、直流通路就是放大电路的直流等效电路。它是指静态时,U i=0,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的直流电流流通的路径。画直流通路的原则:

1)输入信号u i为。2)电容视为。3)电感视为。

6、固定偏置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计算公式:I BQ= 。I CQ =。U CEQ=

二、综合题

1、画出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图

2、根据输出波形,确定静态值。

由Q点确定静态值为:I BQ = ,I CQ = ,U CEQ = .

3、已知共射放大电路如图所示。

(1)画共射放大电路直流通路。

(2)在直流通路标出静态工作点I BQ、I CQ、I EQ、和U CEQ这四个量。

4、如图所示的共射放大电路,已知V CC=12V,R B=400KΩ,R C=4KΩ,R L=4KΩ,晶体管的β=40。

求: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I BQ、I CQ、U CEQ

5、如图所示,已知V CC =12 V,R b值见表,R C = 2 kΩ,β = 100。

求:(1)、画共射放大电路直流通路。

(2)、估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在表中填写I BQ、I CQ、U CEQ

*【参考】(3)、在放大电路输出特性曲线上标出的静态工作点。Q1~Q6

解答:(1)、画共射放大电路直流通路。

(2)、估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3)、在放大电路输出特性曲线上标出的静态工作点。Q1~Q6

路基土的特性及设计参数

第二章路基土的特性及设计参数 小组讨论 讨论一:路基工作区计算时荷载应力有两种计算方法:1)用简化布辛尼斯克公式进行计算;2)用层状体系计算软件计算,请结合习题7和8讨论荷载大小、不同路面结构工作区深度的影响、应力计算方法对工作区深度的影响。 答:荷载大小对工作区深度的影响:由工作区深度计算公式可知:Za=√(3&KnP/γ)。荷载大小与工作区深度成正比。因此荷载越大,工作区深度越深。 不同路面结构对工作区深度的影响:路面结构的强度和模量远大于路基土,路面材料的容量也不同于路基土。路面结构的存在,使轮载传递到路基顶面的附加应力显著减小。因为路面结构和一定厚度的路基共同承担车辆荷载,路面结构与路基工作区组成了道路的工作区,也就是工作区深度=路面结构厚度+路基工作区深度。因此路面结构的厚度越大,道路工作区的深度也就越小。 应力计算方法对工作区深度的影响:(1)路基工作区深度的计算,布辛尼斯克公式与层状体系理论程序计算结果相差较多,轴重100KN时,n=5相差为;n=10相差为;轴重120KN时,n=5相差为;n=10相差为。(2)根据“公路低路堤设计指南”提出的情况,布辛尼斯克修正公式所得的路基工作区深度过小,而层状体系理论程序所得的比辛尼斯克修正公式所得的

路基工作区深度为大。(3)根据“公路低路堤设计指南”规定n=10,在采用层状体系理论公式后,采用n=5或n=10为宜,尚需再论证。 讨论二:请讨论路基顶面综合模量E和路基反应模量K的意义和在路面设计中的作用,如何结合路基湿度的变化选择路基顶面综合模量E或路基反应模量K。 答:路基顶面综合模量E:即路基回弹模量。用路基回弹模量表征土基的承载能力,可以反映土基在瞬时荷载作用下的可恢复变形能力,因而可以应用弹性立论公式描述荷载与变形之间的关系。以回弹模量作为表征土基承载能力的参数,可以在以弹性理论为基本体系的各种设计方法中得到应用。 路基反应模量K:使用温克勒(E. Winkler)低级模型描述土基工作状态时,用路基反应模量K表征路基的承载力。温克勒地基又称为稠密液体地基。路基反应模量K相当于该液体的相对密度,路面板受到的路基反力相当于液体产生的浮力。 结合路基湿度的变化选择路基顶面综合模量E或路基反应模量K: 1、快速路和主干路路基顶面设计回弹模量值不应小于30MPa;次干路和支路不应小于20MPa;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回弹模量。 2、路基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道路运行中的各种不利因素,采取措施减小路基回弹模量的变异性,保证其持久性。 3、道路路基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对潮湿或过湿路基,必须采取措施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方法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概念: 什麽是Q 点?它就是直流工作点,又称为静态工作点,简称Q 点。我们在进行静态分析时,主要是求基极直流电流I B 、集电极直流电流I C 、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的直流电压U CE 一:公式法计算Q 点 我们可以根据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估算出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下面把求I B 、I C 、U CE 的公式列出来 三极管导通时,U BE 的变化很小,可视为常数,我们 一般认为:硅管为 0.7V 锗管为 0.2V 例1:估算图(1)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其中R B =120千欧,R C =1千欧,U CC =24伏,?=50,三极管为硅管 解:I B =(U CC -U BE )/R B =24-0.7/120000=0.194(mA) I C =?I B =50*0.194=9.7(mA) U CE =U CC -I C R C =24-9.7*1=14.3V 二:图解法计算Q 点 三极管的电流、电压关系可用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表示,我们可以在特性曲线上,直接用作图的方法来确定静态工作点。用图解法的关键是正确的作出直流负载线,通过直流负载线与i B =I BQ 的特性曲线的交点,即为Q 点。读出它的坐标即得I C 和U CE 图解法求Q 点的步骤为: (1):通过直流负载方程画出直流负载线,(直流负载方程为U CE =U CC -i C R C ) (2):由基极回路求出I B (3):找出i B =I B 这一条输出特性曲线与直流负载线的交点就是Q 点。读出Q 点的坐标即为所求。 例2:如图(2)所示电路,已知Rb=280千欧,Rc=3千欧,Ucc=12伏,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试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路基土的特性及设计参数

小组讨论 讨论一:路基工作区计算时荷载应力有两种计算方法:1)用简化布辛尼斯克公式进行计算;2)用层状体系计算软件计算,请结合习题7和8讨论荷载大小、不同路面结构工作区深度的影响、应力计算方法对工作区深度的影响。 答:荷载大小对工作区深度的影响:由工作区深度计算公式可知:Za=√(3&KnP/γ)。荷载大小与工作区深度成正比。因此荷载越大,工作区深度越深。 不同路面结构对工作区深度的影响:路面结构的强度和模量远大于路基土,路面材料的容量也不同于路基土。路面结构的存在,使轮载传递到路基顶面的附加应力显着减小。因为路面结构和一定厚度的路基共同承担车辆荷载,路面结构与路基工作区组成了道路的工作区,也就是工作区深度=路面结构厚度+路基工作区深度。因此路面结构的厚度越大,道路工作区的深度也就越小。 应力计算方法对工作区深度的影响:(1)路基工作区深度的计算,布辛尼斯克公式与层状体系理论程序计算结果相差较多,轴重100KN时,n=5相差为;n=10相差为;轴重120KN时,n=5相差为;n=10相差为。(2)根据“公路低路堤设计指南”提出的情况,布辛尼斯克修正公式所得的路基工作区深度过小,而层状体系理论程序所得的比辛尼斯克修正公式所得的路基工作区深度为大。(3)根据“公路低路堤设计指南”规定n=10,在

采用层状体系理论公式后,采用n=5或n=10为宜,尚需再论证。 讨论二:请讨论路基顶面综合模量E和路基反应模量K的意义和在路面设计中的作用,如何结合路基湿度的变化选择路基顶面综合模量E或路基反应模量K。 答:路基顶面综合模量E:即路基回弹模量。用路基回弹模量表征土基的承载能力,可以反映土基在瞬时荷载作用下的可恢复变形能力,因而可以应用弹性立论公式描述荷载与变形之间的关系。以回弹模量作为表征土基承载能力的参数,可以在以弹性理论为基本体系的各种设计方法中得到应用。 路基反应模量K:使用温克勒(E. Winkler)低级模型描述土基工作状态时,用路基反应模量K表征路基的承载力。温克勒地基又称为稠密液体地基。路基反应模量K相当于该液体的相对密度,路面板受到的路基反力相当于液体产生的浮力。 结合路基湿度的变化选择路基顶面综合模量E或路基反应模量K: 1、快速路和主干路路基顶面设计回弹模量值不应小于30MPa;次干路和支路不应小于20MPa;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回弹模量。 2、路基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道路运行中的各种不利因素,采取措施减小路基回弹模量的变异性,保证其持久性。 3、道路路基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对潮湿或过湿路基,必须采取措施改善其湿度状况或适当提高路基回弹模量。

最新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方法资料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概念: 什麽是Q 点?它就是直流工作点,又称为静态工作点,简称Q 点。我们在进行静态分析时,主要是求基极直流电流I B 、集电极直流电流I C 、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的直流电压U CE 一:公式法计算Q 点 我们可以根据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估算出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下面把求I B 、I C 、U CE 的公式列出来 三极管导通时,U BE 的变化很小,可视为常数,我们 一般认为:硅管为 0.7V 锗管为 0.2V 例1:估算图(1)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其中R B =120千欧,R C =1千欧,U CC =24伏,?=50,三极管为硅管 解:I B =(U CC -U BE )/R B =24-0.7/120000=0.194(mA) I C =?I B =50*0.194=9.7(mA) U CE =U CC -I C R C =24-9.7*1=14.3V 二:图解法计算Q 点 三极管的电流、电压关系可用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表示,我们可以在特性曲线上,直接用作图的方法来确定静态工作点。用图解法的关键是正确的作出直流负载线,通过直流负载线与i B =I BQ 的特性曲线的交点,即为Q 点。读出它的坐标即得I C 和U CE 图解法求Q 点的步骤为: (1):通过直流负载方程画出直流负载线,(直流负载方程为U CE =U CC -i C R C ) (2):由基极回路求出I B (3):找出i B =I B 这一条输出特性曲线与直流负载线的交点就是Q 点。读出Q 点的坐标即为所求。

例2:如图(2)所示电路,已知Rb=280千欧,Rc=3千欧,Ucc=12伏,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试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解:(1)画直流负载线:因直流负载方程为U CE =U CC -i C R C i C =0,U CE =U CC =12V ;U CE =4mA ,i C =U CC /R C =4mA ,连接这两点,即得直流负载线:如图(3)中的兰线 (2)通过基极输入回路,求得I B =(U CC -U BE )/R C =40uA (3)找出Q 点(如图(3)所示),因此I C =2mA ;U CE =6V 三: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静态工作点的位置在实际应用中很重要,它与电路参数有关。下面我们分析一下电路参数Rb ,Rc ,Ucc 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路基工程习题2013

路基工程习题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第一章总论 1、对路基路面的要求? 2、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 3、公路自然区划原则 4、路基湿度来源 5、路基干湿类型的分类?一般路基要求工作在何状态? 6、路基平均稠度和临界高度 7、路面结构层位与层位功能 8、各类路面的特点 9、路面横断面由什么组成? 第二章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质 1、什么叫标准轴载?什么叫当量圆? 2、什么叫动载特性 3、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4、路基工作区? 5、回弹模量?K? CBR? 6、如何确定土基回弹模量?/第14章内容/ 7、土基的承载能力指标有哪些? 8、路基主要病害类型与防治? 9、路基沉陷及其分类? 10、路面结构在重复荷载作用下可能出现的破坏极限状态有哪两类? 11、疲劳与疲劳寿命? 12、轴载等效换算原则?

13、一公路修建在Ⅳ4区,黏性土,经测定路基80cm范围内的平均稠度wc为1.18, 请问干湿类型出于什么状态?当wc为1.30、1.08时,路基干湿类型又处于什么状态? 14、一公路修筑在Ⅴ1区,粉性土,请问当路基高度分别为2.5m,2.0m,1.5m时, 路基干湿类型可能处于什么状态? 15、已知道路路面结构为4cmAC+ 6cmAC +8cmAC +38cm水泥稳定碎石+20cm二灰土, 抗压模量分别为1800Mpa, 1600Mpa, 1400Mpa, 1900Mpa, 和900Mpa,路基模量为45Mpa,路基高度为3.0m,请计算路基工作区范围。 16、已知道路路面结构为4cmAC+ 6cmAC +18cm水泥稳定碎石+20cm二灰土,抗压 模量分别为1600Mpa, 1200Mpa, 1900Mpa, 和900Mpa,路基模量为45Mpa,路基高度为2.0m,请计算路基工作区范围。 17、综合分析作业15和作业16,如何保证路基工作区符合要求? 第三章一般路基设计 1、名词解释:路堤;路堑;一般路基;路基高度;路基宽度;路基边坡坡度;路基土的压实度 2、保证路基稳定性的一般技术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3、何谓矮路堤?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矮路堤?为什么?选用该种形式路堤有何利弊?设计上要注意什么问题? 4、一般路基的设计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5、一般路堤的横截面尺寸如何设计? 6、选定路基填筑高度主要考虑什么因素? 7、路基土有何压实特性? 8、一般路基工程的附属设施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章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 1、路基稳定性设计中所用各种近似方法的基本假定? 2、分别指出路堑与路堤边坡稳定性验算时所需土的实验资料有哪些? 3、行车荷载是怎样计入路基边坡稳定性计算的? 4、路基边坡稳定性验算的目的何在? 5、指出非浸水路堤边坡稳定性验算时,圆弧滑动面条分法计算中抵抗力矩与滑动

三极管放大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及静态工作点设置方法

三极管放大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及静态工作点设置方法 说一下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计算的一些技巧 放大电路的核心元件是三极管,所以要对三极管要有一定的了解。用三极管构成的放大电路的种类较多,我们用常用的几种来解说一下(如图1)。图1是一共射的基本放大电路,一般我们对放大路要掌握些什么容? (1)分析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2)解放大电路的放大原理; (3)能分析计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4)理解静态工作点的设置目的和方法。 以上四项中,最后一项较为重要。 图1中,C1,C2为耦合电容,耦合就是起信号的传递作用,电容器能将信号信号从前级耦合到后级,是因为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在输入端输入交流信号后,因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因,输出端的电压会跟随输入端输入的交流信号一起变化,从而将信号从输入端耦合到输出端。但有一点要说明的是,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但不是不能变。 R1、R2为三极管V1的直流偏置电阻,什么叫直流偏置?简单来说,做工要吃饭。要求三极管工作,必先要提供一定的工作条件,电子元件一定是要求有电能供应的了,否则就不叫电路了。 在电路的工作要求中,第一条件是要求要稳定,所以,电源一定要是直流电源,所以叫直流偏置。为什么是通过电阻来供电?电阻就象是供水系统中的水龙头,用调节电流大小的。所以,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载止、饱和、放大”就由直流偏置决定,在图1中,也就是由R1、R2来决定了。首先,我们要知道如何判别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简单来说,判别工作于何种工作状态可以根据Uce的大小来判别,Uce接近于电源电压VCC,则三极管就工作于载止状态,载止状态就是说三极管基本上不工作,Ic电流较小(大约为零),所以R2由于没有电流流过,电压接近0V,所以Uce就接近于电源电压VCC。

城市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标准轴载下的路基工作区深度计算

城市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标准轴载下的路基工作区深度计算 吴祖德 (常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心,江苏常州 213002) 内容提要本文初探采用BISAR3.0软件计算城市各级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标准轴载100KN下的路基工作区深度。供讨论、参考。 关键词城市水泥混凝土路面标准轴载路基工作区深度 0前言 采用SHELL公司按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编制计算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应力、应变的BISAR 3.0软件,并按水泥混凝土面层与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层间按连续、光滑分别进行计算(其中,水泥稳定碎石层与10%石灰土层、10%石灰土层与路基土层间,均按连续计算)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在不同深度时的荷载应力值。 本文计算没有区分荷载位置,如板中、板边中点和板角,假定荷载在一块无限大的板中。实际荷载作用在板的不同荷位时,板角荷位路基压应力最大,板边次之,板中最小。但随着路基竖向深度的增加,这种差异逐渐变小。[1] 由于已出版的“公路低路堤设计指南”(2013年4月出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2015年5月1日实施),均已明确路基工作区深度的规定为:“汽车荷载通过路面传递到路基的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应力之比大于0.1的应力分布深度范围。”故本次均按此标准计算。 1 常州市各级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标准轴载100KN作用下路基工作区深度 表2 常州市各级水泥混凝土路面各种情况下的路基工作区深度(m)

(1)常州市水泥混凝土小区路在标准荷载100KN时路基中的应力分布 图1 水泥混凝土小区路在标准荷载100KN时路基中的应力分布(层间连续计算)

图3 水泥混凝土支路在标准荷载100KN时路基中的应力分布(层间连续计算)

路基工程习题2013

路基工程习题2013

————————————————————————————————作者:————————————————————————————————日期: 1

1 路基工程习题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第一章 总 论 1、对路基路面的要求? 2、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 3、公路自然区划原则 4、路基湿度来源 5、路基干湿类型的分类?一般路基要求工作在何状态? 6、路基平均稠度和临界高度 7、路面结构层位与层位功能 8、各类路面的特点 9、路面横断面由什么组成? 第二章 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质 1、什么叫标准轴载?什么叫当量圆? 2、什么叫动载特性 3、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4、路基工作区? 5、回弹模量?K? CBR? 6、如何确定土基回弹模量?/第14章内容/ 7、土基的承载能力指标有哪些? 8、路基主要病害类型与防治? 9、路基沉陷及其分类? 10、路面结构在重复荷载作用下可能出现的破坏极限状态有哪两类? 11、疲劳与疲劳寿命? 12、轴载等效换算原则?

1 13、一公路修建在Ⅳ4区,黏性土,经测定路基80cm 范围内的平均稠度wc 为1.18,请问干湿类型出于什么状态?当wc 为1.30、1.08时,路基干湿类型又处于什么状态? 14、一公路修筑在Ⅴ1区,粉性土,请问当路基高度分别为2.5m,2.0m,1.5m 时,路基干湿类型可能处于什么状态? 15、已知道路路面结构为4cmAC+ 6cmAC +8cmAC +38cm 水泥稳定碎石+20cm 二灰土,抗压模量分别为1800Mpa, 1600Mpa, 1400Mpa, 1900Mpa, 和900Mpa ,路基模量为45Mpa ,路基高度为3.0m ,请计算路基工作区范围。 16、已知道路路面结构为4cmAC+ 6cmAC +18cm 水泥稳定碎石+20cm 二灰土,抗压模量分别为1600Mpa, 1200Mpa, 1900Mpa, 和900Mpa , 路基模量为45Mpa ,路基高度为2.0m ,请计算路基工作区范围。 17、综合分析作业15和作业16,如何保证路基工作区符合要求? 第三章 一般路基设计 1、名词解释:路堤;路堑;一般路基;路基高度;路基宽度;路基边坡坡度;路基土的压实度 2、保证路基稳定性的一般技术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3、何谓矮路堤?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矮路堤?为什么?选用该种形式路堤有何利弊?设计上要注意什么问题? 4、一般路基的设计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5、一般路堤的横截面尺寸如何设计? 6、选定路基填筑高度主要考虑什么因素? 7、路基土有何压实特性? 8、一般路基工程的附属设施包括哪些内容? 第 四 章 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 1、路基稳定性设计中所用各种近似方法的基本假定? 2、分别指出路堑与路堤边坡稳定性验算时所需土的实验资料有哪些? 3、行车荷载是怎样计入路基边坡稳定性计算的? 4、路基边坡稳定性验算的目的何在? 5、指出非浸水路堤边坡稳定性验算时,圆弧滑动面条分法计算中抵抗力矩与滑动

(完整版)路基路面B作业答案

第三章路基路面材料的工程特性 1.名词解释: 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在路面结构设计中采用轮迹横向分布系数η来反映轮迹横向分布频率的影响。 路基工作区:在路基某一深度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约1/n=1/101/5时该深度范围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地基反应模量:用温克尔E.Winkler地基模型描述土基工作状态时采用地基反应模量K表征土基的承载力。 加州承载比(CBR):承载能力以材料抵抗局部荷载压入变形的能力表征并采用高质量标准碎石为标准以它们的相对比值表示CBR值。一种评定土基及路面材料承载能力的指标。 疲劳极限:疲劳强度随重复作用次数的增加而降低。有些材料在应力重复作用一定次数(如106~107次)后,疲劳强度不再下降,趋于稳定值,此稳定值称为疲劳极限。 曼诺(Miner)定律:假设某一荷载Pi作用Ni 次后使材料达到疲劳损坏,则此荷载作用一次就相当于消耗了材料疲劳寿命的1/Ni。现有P1,P2,…,Pk个荷载,各作用N1,N2,…Nk次后达到疲劳破坏,如果这些荷载实际作用n1,n2,…nk 次,则相应地各消耗材料疲劳寿命的份额为n1/N1,n2/N2,…,nk/Nk。这些荷载综合作用后,材料达到的疲劳损坏程度为() ∑==k iiiNnD1,此式简称为Miner定律。当D<1 时,材料尚未达到疲劳破坏,还可继续承受荷载作用,直到D=1为止。 2.何谓路基工作区?确定路基工作区有何意义? 路基工作区:在路基某一深度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约1/n=1/10~1/5)时,该深度范围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意义:路基工作区内,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对保证路面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极为重要。当工作区深度大于路面填土高度时,行车荷载的作用不仅施加于路堤,而

路基路面习题参考

第二章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地力学性质一、填空 .路基地常见病害有路基地沉陷、、路基沿山坡滑坡和. .路基除了要求断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外,应具有足够地强度、和. .公路是一种线型工程构造物.它主要承受地重复作用和经受地长期作用. .公路地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山区特殊构造物. ' .按破坏规模与原因地不同,路基边坡坍方可分为剥落、、崩坍和等. .路基地沉陷有两种情况即:、. .公路通过不良地质和水文地质地区或遭遇较大地自然灾害作用系指、错落、泥石流、雪崩、、地震及大暴雨等. .影响路基工程质量和产生病害地基本前提是,主要原因是. .土地回弹模量仅反映了土基在弹性变形阶段内在荷载作用下,抵抗变形地能力. .我国长期以来路基土分类地依据是颗粒组成,同时考虑,两项指标. .在路基设计时,要求路基处于或状态. .水对粘性土地抗剪强度影响很大,当水分增加则抗剪强度因而其较差. .挖方和填方均有困难地路段,可,使路肩边缘距边沟底面高度符合地要求 . 表征土基强度地主要参数有、和. . 研究土基应力应变特性最常用地试验方法是. . 土基回弹模量地测定可用两种承载板,其中压板下土基顶面地挠度为等值地是. 二、名词解释.双圆荷载图式.劲度模量.累计当量轴次.路基工作区. 土基回弹模量 .加州承载比.疲劳破坏.滑坡.地基反应模量定律 .沉陷.荷载当量高度 三、选择 .在路基常见地病害中,由于山坡陡峭,基底地摩擦力不足而引起地病害是(). .路基地沉陷.路堤沿山坡滑动.路堤边坡滑坍.路基边坡剥落 .在路基常见地病害中,因地基压实不足,基底软弱处理不当而引起地病害是(). .路堤地沉陷.路堤沿山坡滑动.路堤边坡滑移.地基沉陷 .路基边坡土体,沿着一定地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这种现象称为(). .剥落.碎落.滑坍.崩坍 .路基边坡地滑塌破坏属于(). .受压破坏.弯拉破坏.剪切破坏.因土质而定 . 下列土中,()地工程性质最好,是优良地路基填料. 、砂土、粉性土、粘性土、砂性土 .以下不属于特殊路基地是(). . 黄土路基. 冻土路基. 滑坡路段地路基. 水力冲填路基. 一般路段填方小于最小填土高度地路基. 路面干湿类型通常用﹍方法确定. () .平均含水量.平均稠度.液限.相对临界高度 四、判断、路面设置路拱横坡地目地是为了行车安全. () .在排水较困难地挖方和填方路段,只须采用相应地隔离层措施即可解决问题.()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就是指路肩边缘至原地面地高度.() .以临界高度判断路基地干湿类型,是指用地下水或地表长期积水地水位至路面地高度,与临界高度相比,判定路基干湿类型.()

三极管放大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及静态工作点设置方法

三极管放大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及静态工作点设置方法

————————————————————————————————作者:————————————————————————————————日期:

三极管放大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及静态工作点设置方法 说一下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计算的一些技巧 放大电路的核心元件是三极管,所以要对三极管要有一定的了解。用三极管构成的放大电路的种类较多,我们用常用的几种来解说一下(如图1)。图1是一共射的基本放大电路,一般我们对放大路要掌握些什么内容? (1)分析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2)解放大电路的放大原理; (3)能分析计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4)理解静态工作点的设置目的和方法。 以上四项中,最后一项较为重要。 图1中,C1,C2为耦合电容,耦合就是起信号的传递作用,电容器能将信号信号从前级耦合到后级,是因为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在输入端输入交流信号后,因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因,输出端的电压会跟随输入端输入的交流信号一起变化,从而将信号从输入端耦合到输出端。但有一点要说明的是,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但不是不能变。 R1、R2为三极管V1的直流偏置电阻,什么叫直流偏置?简单来说,做工要吃饭。要求三极管工作,必先要提供一定的工作条件,电子元件一定是要求有电能供应的了,否则就不叫电路了。 在电路的工作要求中,第一条件是要求要稳定,所以,电源一定要是直流电源,所以叫直流偏置。为什么是通过电阻来供电?电阻就象是供水系统中的水龙头,用调节电流大小的。所以,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载止、饱和、放大”就由直流偏置决定,在图1中,也就是由R1、R2来决定了。首先,我们要知道如何判别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简单来说,判别工作于何种工作状态可以根据Uce的大小来判别,Uce接近于电源电压VCC,则三极管就工作于载止状态,载止状态就是说三极管基本上不工作,Ic电流较小(大约为零),所以R2由于没有电流流过,电压接近0V,所以Uce就接近

MOS管的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据场效应管的上述特点,利用双极型三极管与场效应管的电极对应关系,即 b→G,e→S,c→D,即可在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基础上,组成共源极放大电路。 上图是一个由N沟道增强型MOS场效应管组成的单管共源极放大电路的原理电路图。为了使场效应管工作在恒流区以实现放大作用,对于N沟道 增强型MOS管来说,应满足以下条件: uGS>UT uDS>uGS-UT 其中UT为N沟道增强型MOS场效应管的开启电压。 一、静态分析 为了分析共源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可以利用近似估算法或图解法。 (一)近似估算法 在上图中,由于MOS场效应管的栅极电流为零,因此电阻RG上没有电压降,则当输入电压等于零时 UGSQ=VGG (2.7.1) 由上图可得 UDSQ=VDD-IDQRD (2.7.4) (二)图解法

为了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应先画出直流负载线。由上图电路的漏极回路可列了以下方程: uDS=VDD-iDRD 根据以上方程,在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曲线上画出直流负载线,如下图所示。直流负载线与uGS=UGSQ=VGG的一条输出特性的交点即是静态工作点Q。由图可得静态时的IDQ和UDSQ,见下图。 二、动态分析 同样可以利用微变等效电路法对场效应管放大电路进行动态分析。 首先讨论场效应管的等效电路。由于漏极电流iD是栅源电压uGS和漏源电压uGS 的函数,根据式(2.7.8)可画出场效应管的微变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图中栅极与源极之间虽然有一个电压Ugs,但是没有栅极电流,所以栅极是悬空的。 D、S之间的电流源gmUgs也是一个受控源,体现了Ugs对Id的控制作用。

等效电路中有两个微变参数:gm和rDS。它们的数值可以根据式(2.7.6)和(2.7.7)中的定义,在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上通过作图的方法求得。 一般gm的数值约为0.1至20mS。rDS的数值通常为几百千欧的数量级。当漏极负载电阻RD比rDS小得多,可认为等效电路中的rDS开路。 2.7.2 分压-自偏压式共源放大电路 静态时,栅极电压由VDD经电阻R1、R2分压后提供,静态漏极电流渡过电阻RS 产生一个自偏压,场效应管的静态偏置电压UGSQ由分压和自偏压的结果共同决定,因此称为分压-自偏压式共源放大电路。引入源极电阻RS也有利于稳定静态工作点,而旁路电容CS必须足够大,以免影响电压放大倍数。接入栅极电阻RG的作用是提高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 一、静态分析 (一)近似估算法 根据图2.7.7的输入回路可求得 UDSQ=VDD-IDQ(RD+RS)(2.7.13) (二)图解法 为了分析分压-自偏压式共源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也可心在场效应管转移特性和漏极特性上利用作图的方法求解。

路基路面工程习题-练习(附答案)

土木工程专业2006年级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试卷参考答案 1.路基工作区 车辆荷载在路基中产生的垂直应力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自重应力则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某一深度处,车轮荷载在土基中产生的应力仅为土基自重应力的1/10-1/5,与土基自重应力相比,车辆荷载在此深度以下土基中产生的应力已经很小,可以忽略。把车轮荷载在土基中产生应力作用的这一深度范围叫路基工作区。 2.临界荷位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时,为了简化计算工作,选取使板内产生最大应力或最大疲劳损伤的一个荷载位置作为应力计算的荷载位置,称为临界荷位,现行设计方法以纵缝边缘中部作为临界荷位。 3. 第二破裂面 当挡土墙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破裂棱体并不沿墙背或假想的墙背滑动,而是沿着土体的另一破裂面滑动,该破裂面称为第二破裂面。 4.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在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进行沥青路面弯沉计算和厚度设计时,由于力学计算模型、土基模量、材料特性和参数方面在理论假设和实际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理论弯沉值与实测弯沉值之间有一定误差,因此需要对理论弯沉值进行修正,修正系数即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5.累计当量轴次 按照等效原则把不同轴载的通行次数换算成的标准轴载的当量通行次数,然后将设计车道上标准轴载在使用年限(t 年)内的作用次数累加起来,即为累计当量轴次e N ,可在通过调查得到整个行车道的第一年标准轴载日平均作用次数1N 和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γ后,按下式计算: ηγγ?-+=] 1)1[(3651t e N N 6.一般路基 指在良好的地质与水文等条件下,填方高度和挖方深度不大的路基。 1.我国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采用的路面结构设计力学模型是( D ) A.弹性层状体系 B.双圆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弹性三层状体系 C. 弹性三层状体系 D. 双圆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层状体系。 2.在挡土墙的基底应力验算中,产生基底应力重分布的条件是( C ) A. б1>[б] B. 6e/B=1 C. 6e/B>1 D. 6e/B<1 3.以下路面结构,属于刚性路面的是( B ) A.块石路面 B. 水泥混凝土路面 C.沥青路面 D.设有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的沥青路面 4.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指( A )

沥青路面路基工作区的计算参数225

沥青路面路基工作区的计算参数 吴祖德 (常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心,江苏常州 213002)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介绍在用SHELL公司的BISAR3.0程序时,各种计算参数供参考。 关键词 BISAR3.0程序路基工作区计算参数 (一)根据录用SHELL公司的BISAR3.0程序,计算车辆荷载作用下的路基深度方向的附加应力。计算图式: 图1 路基应力计算模型 图中δ为荷载当量圆半径;h i、E i、μi(i=0,1,…,n-1,n,为路面结构层数)分别为第i结构层的厚度、设计模量和泊松比;x轴为横断面方向;y轴为行车方向;z轴为路面结构深度方向。应力符号以拉应力为整,压应力为负。 (二)通过对图2中A~G点垂直应力σz进行计算,由计算结果可知:在路基的同一深度处,不同计算点的垂直应力σz在x轴方向上,随着坐标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垂直应力σz的最大值出现在路基土的顶面双轮轮隙中心处。故将计算点布置在路基土的顶面双轮轮隙中心处,即A处。(原先有计算点布在轮子中心点D,但从看计算结果相差很小) 图2 标准荷载作用下不同计算点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分布示意

说明:(1)计算结果可看出,路基土的顶面垂直应力σz的最大值出现在路基土的顶面双轮轮隙中心处。 故将计算点布置在路基土的顶面双轮轮隙中心处,即A处。但与原先有计算点布在轮子中心点D的数据 比较来看,出入不大,因为相距根近,两个当量圆的半径距离,轴载100KN时为10.65cm×2=21.3cm; (2)对路面结构来讲,两个不同位置的计算结果相差很大。A点上没有荷载,所以表面应力为0,D点 上有轮压,所以荷载为最大,后轴重100KN时的表面应力为701.6kPa。故对于路面结构的荷载应力, 应以A点计算结果为准。 (三)计算轴载:可按轴重100KN(标准轴载)和130KN(较不利轴载,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中,轴载换算公式的上限为130KN)。也可根据专用公路和以特重或特种车辆为主的 公路,根据实际情况经验论证后采用适宜的设计轴载和参数。例如:140KN、160KN、200KN、220KN等。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方法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概念: ?什麽是Q点?它就是直流工作点,又称为静态工作点,简称Q点。我们在进行静态分析时,主要是求基极直流电流I B、集电极直流电流I C、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的直流电压U CE 一:公式法计算Q点 我们可以根据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估算出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下面把求I B、I C、U CE的公式列出来 三极管导通时,U BE的变化很小,可视为常数,我们? 一般认为:硅管为 ????????? 锗管为 例1:估算图(1)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其中R B=120千欧,R C=1千欧,U CC=24伏,?=50,三极管为硅管解:I B=(U CC-U BE)/R B=120000=(mA) ???? I C=?I B=50*=(mA) ???? U CE=U CC-I C R C=*1= 二:图解法计算Q点 ??三极管的电流、电压关系可用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表示,我们可以在特性曲线上,直接用作图的方法来确定静态工作点。用图解法的关键是正确的作出直流负载线,通过直流负载线与i B=I BQ的特性曲线的交点,即为Q点。读出它的坐标即得I C和U CE 图解法求Q点的步骤为: (1):通过直流负载方程画出直流负载线,(直流负载方程为U CE=U CC-i C R C) (2):由基极回路求出I B (3):找出i B=I B这一条输出特性曲线与直流负载线的交点就是Q点。读出Q点的坐标即为所求。 例2:如图(2)所示电路,已知Rb=280千欧,Rc=3千欧,Ucc=12伏,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试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解:(1)画直流负载线:因直流负载方程为U CE =U CC -i C R C i C =0,U CE =U CC =12V ;U CE =4mA ,i C =U CC /R C =4mA ,连接这两点,即得直流负载线:如图(3)中的兰线 (2)通过基极输入回路,求得I B =(U CC -U BE )/R C =40uA (3)找出Q 点(如图(3)所示),因此I C =2mA ;U CE =6V 三: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静态工作点的位置在实际应用中很重要,它与电路参数有关。下面我们分析一下电路参数Rb ,Rc ,Ucc 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改变Rb 改变Rc 改变Ucc Rb 变化,只对I B 有影响。 Rb 增大,I B 减小,工作点沿直流负载线下移。 Rc 变化,只改变负载线的纵 坐标 Rc 增大,负载线的纵坐标上 移,工作点沿i B =I B 这条特性 曲线右移 Ucc 变化,I B 和直流负载线同时变 化 Ucc 增大,IB 增 大,直流负载线 水平向右移动, 工作点向右上方移动 Rb 减小,I B 增大,工作点沿直流负载线上移 Rc 减小,负载线的纵坐标下移,工作点沿i B =I B 这条特性Ucc 减小,IB 减小,直流负载线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方法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概念:?什麽是Q点?它就是直流工作点,又称为静态工作点,简称Q点。我们在进行静态分析时,主要是求基极直流电流I B、集电极直流电流I C、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的直流电压U C E 一:公式法计算Q点我们可以根据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估算出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下面把求I B、I C、U C E的公式列出来 三极管导通时,U BE的变化很小,可视为常数,我们一般认为: 硅管为 ????????? 锗管为 例1:估算图(1)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其中R B=120千欧,R C=1千欧,U CC=24伏,?=50,三极管为硅管 解:I B=(U CC-U BE)/R B=120000=(mA) ???? I C=?I B=50*=(mA) ???? U CE=U CC-I C R C=*1= 二:图解法计算Q点 ??三极管的电流、电压关系可用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表示,我们可以在特性曲线上,直接用作图的方法来确定静态工作点。用图解法的关键是正确的作出直流负载线,通过直流负载线与i B=I BQ的特性曲线的交点,即为Q 点。读出它的坐标即得I C和U CE 图解法求Q点的步骤为: (1):通过直流负载方程画出直流负载线,(直流负载方程为U CE=U CC-i C R C)

(2):由基极回路求出I B (3):找出i B=I B这一条输出特性曲线与直流负载线的交点就是Q点。读出Q点的坐标即为所求。 例2:如图(2)所示电路,已知Rb=280千欧,Rc=3千欧,Ucc=12伏,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试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解:(1)画直流负载线:因直流负载方程为U CE=U CC-i C R C i C=0,U CE=U CC=12V;U CE=4mA,i C=U CC/R C=4mA,连接这两点,即得直流负载线:如图(3)中的兰线 (2)通过基极输入回路,求得I B=(U CC-U BE)/R C=40uA (3)找出Q点(如图(3)所示),因此I C=2mA;U CE=6V 三: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静态工作点的位置在实际应用中很重要,它与电路参数有关。下面我们分析一下电路参数Rb,Rc,Ucc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方法

精品字里行间 放心做自己想做的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概念: 什麽是Q 点?它就是直流工作点,又称为静态工作点,简称 Q 点。我们在进行静态分析时,主要是求基极直流电流I B 、集电极直流电流 I C 、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的直流电压U CE 一:公式法计算Q 点 我们可以根据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估算出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下面把求 I B 、I C 、U CE 的公式列出来三极管导通时,U BE 的变化很小,可视为常数,我们 一般认为:硅管为0.7V 锗管为0.2V 例1:估算图(1)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其中R B =120千欧,R C =1千欧,U CC =24伏,?=50,三极管为硅管解:I B =(U CC -U BE )/R B =24-0.7/120000=0.194(mA) I C =?I B =50*0.194=9.7(mA) U CE =U CC -I C R C =24-9.7*1=14.3V 二:图解法计算Q 点 三极管的电流、电压关系可用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表示,我们可以在特性曲线上,直接用作图 的方法来确定静态工作点。用图解法的关键是正确的作出直流负载线,通过直流负载线与i B =I BQ 的特性曲线的交点,即为Q 点。读出它的坐标即得I C 和U CE 图解法求Q 点的步骤为: (1):通过直流负载方程画出直流负载线,(直流负载方程为U CE =U CC -i C R C ) (2):由基极回路求出I B (3):找出i B =I B 这一条输出特性曲线与直流负载线的交点就是Q 点。读出Q 点的坐标即为所求。 例2:如图(2)所示电路,已知Rb=280千欧,Rc=3千欧,Ucc=12伏,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试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方法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方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概念: 什麽是Q点?它就是直流工作点,又称为静态工作点,简称Q点。我们在进行静态分析时,主要是求基极直流电流I B、集电极直流电流I C、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的直流电压U CE 一:公式法计算Q点 我们可以根据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估算出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下面把求I B、I C、U CE的公式列出来 三极管导通时,U BE的变化很小,可视为常数,我们 一般认为:硅管为 0.7V 锗管为 0.2V 例1:估算图(1)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其中R B=120千欧,R C=1千欧,U CC=24伏,?=50,三极管为硅管解:I B=(U CC-U BE)/R B=24-0.7/120000=0.194(mA) I C=?I B=50*0.194=9.7(mA) U CE=U CC-I C R C=24-9.7*1=14.3V 二:图解法计算Q点 三极管的电流、电压关系可用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表示,我们可以在特性曲线上,直接用作图的方法来确定静态工作点。用图解法的关键是正确的作出直流负载线,通过直流负载线与i B=I BQ的特性曲线的交点,即为Q点。读出它的坐标即得I C和U CE 图解法求Q点的步骤为: (1):通过直流负载方程画出直流负载线,(直流负载方程为U CE=U CC-i C R C) (2):由基极回路求出I B (3):找出i B=I B这一条输出特性曲线与直流负载线的交点就是Q点。读出Q点的坐标即为所求。 例2:如图(2)所示电路,已知Rb=280千欧,Rc=3千欧,Ucc=12伏,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试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方法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概念: 什麽是Q 点?它就是直流工作点,又称为静态工作点,简称Q 点。我们在进行静态分析时,主要是求基极直流电流I B 、集电极直流电流I C 、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的直流电压U CE 一:公式法计算Q 点 我们可以根据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估算出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下面把求I B 、I C 、U CE 的公式列出来 三极管导通时,U BE 的变化很小,可视为常数,我们 一般认为:硅管为 0.7V 锗管为 0.2V 例1:估算图(1)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其中R B =120千欧,R C =1千欧,U CC =24伏,?=50,三极管为硅管 解:I B =(U CC -U BE )/R B =24-0.7/120000=0.194(mA) I C =?I B =50*0.194=9.7(mA) U CE =U CC -I C R C =24-9.7*1=14.3V 二:图解法计算Q 点 三极管的电流、电压关系可用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表示,我们可以在特性曲线上,直接用作图的方法来确定静态工作点。用图解法的关键是正确的作出直流负载线,通过直流负载线与i B =I BQ 的特性曲线的交点,即为Q 点。读出它的坐标即得I C 和U CE 图解法求Q 点的步骤为: (1):通过直流负载方程画出直流负载线,(直流负载方程为U CE =U CC -i C R C ) (2):由基极回路求出I B (3):找出i B =I B 这一条输出特性曲线与直流负载线的交点就是Q 点。读出Q 点的坐标即为所求。 例2:如图(2)所示电路,已知Rb=280千欧,Rc=3千欧,Ucc=12伏,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 (3)所示,试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