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20200930060709)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20200930060709)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20200930060709)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1. 建设背景

创新紧密合作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是学院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

的迫切要求,是珠三角轨道交通及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激发企业参与合作动力、增强办学活力、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 建设基础

移交广州市政府管理五年来,学院发挥行业背景深厚和政府支持重视的双重优势,坚持借外力壮实力、联企业强内涵的发展路子,积极与行业企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学生就业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1)校企携手育人基础优

联合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等企业成立28 个专业指导委员会,近三年来,共同实施教学及考核、共同管理,为广铁集团、省铁投、广深港地铁等企业订单培养学生3270 人。中铁电气化局捐赠价值

78万元的DA8型电气化轨道作业车共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

基地2个;文舟公司、鸣虹酒店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学院设50万元“文舟”奖学金、“鸣

虹旅业奖学金”等。校企合作育人呈现良好局面。

(2)合作办学机制绩效佳

2009 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学院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校企合作在广州花都区“粤宝丽工业园”共建工学结合基地,紧密联系毗邻基地的广州铁道车辆厂,开展先进制造业和应用电子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办学模式与成效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2008 年着手筹建“广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按照做实为主的原则,广泛联系行业企业,现有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等92 家规模企业签约

加盟,为紧密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3)市政府支持校企合作力度大

市政府对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制定了贯彻实施方案,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支持力度。2009 年,市政府拨资金、出政策支持学院以设备和师资等办学资源与花都企业共建花都工学结合基地;2010 年市政府又积极向教育部申报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把建立校企紧密合作长效机制作为重要内容,营造有利于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区域政策环境。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联合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粤宝丽企业集团等具有良好合作育人基础的行业企业,校企共建多种形式企业冠名的4 个合作学院,实行董事会管理机制。联合120 余家企业组建轨道交通职教集团,实行理事会管理机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建立在企业获利中求学院发展的紧密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政、校、企紧密合作,建立合作学院。以缔结协议、制定章程为纽带,分年度与合作基础良好的花都区企业共建机械与电子学院、与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共建机车司机学院、铁道电气化学院及现代运输学院等4 个合作学院,建成管理、驱动和保障三个合作机制,形成校企紧密合作的办学机制体制,在过程共管、责任共担上有重大突破。

政、校、企联合,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合作为基石,组建政府指导、学校牵头、企业参与的广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搭建校企合作发展平台,完善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机制,通过建设组织结构三层次、内部管理三平台及操作运行三体系等“333”规则,营造企业广泛参与、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良好环境。

政、校、企协力,完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以共同发展为动力,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的双向交流机制。以师德引领、利益激励为抓手,明晰教师联系企业的责任,强力推进双师素质建设,精心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技能专家的深度合作与互动。

政、校、企互利共赢,形成社会服务长效机制。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以服务企业

换取企业支持,实现合作共赢;以组建企业教育培训中心为契机,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夯实校企合作基础;以有为之源,主动之为谋政府支持之力,争取市政府更多的政策支持,有效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和稳定发展,为校企紧密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动力支持。

(三)建设内容与措施

1. 共建合作学院,创新合作办学体制在政府的支持下,改变学校独立办学的体制,主动联合有多年订单人才培养基础或有大量人才需求的行业企业共建机车司机学院、铁道电气化学院、现代运输学院、机械与电子学院等4 个合作学院,建成管理、驱动和保障三个合作机制,实现“1+N” (即学校与N 个企业)的多主体合作办学模式,形成吸引企业积极参与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1)构建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管理机制

4 个合作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董事由合作单位推荐及吸纳部分高教管理专家和教师代表组成。董事会拥有章程制定和修改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等权利,负责确定合作学院发展规划、制订资源筹集目标、寻找合作项目、组织技术研发、建设双师团队、搭建实训与就业平台。

与相关企业成立专门工作办公室,负责4 个合作学院的调研、筹建、章程起草及董事会系列运作制度的建立(合作学院结构如图3-2-1-1 )。合作学院依据企业生产流程设置市场部、生产部、项目部,实现与生产实际的零距离对接,项目部、生产部统筹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组建教师工作室,突出高职学院实践属性,实施课程归口教师工作室建设;建立利于服务企业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设置监事会保障董事会成员各方权益最大化。

岗位对接、探程设置"招生、就业 教学车问:产教_体、寓学干工 图3-2-1-1 合作学院结构图 (2) 落实合作学院互利双赢驱动机制

定校企责任创合作机制。 校企双方依据董事会章程将合作学院发展纳入各自建设

规划中。学院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生产设备、技术培训,依据企业发展需 求办专业,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企业依据产业规划,参与专业规划、落实实习 实训基地、吸收学生就业,形成合作学院的吸引机制。

设专项项目定发展规划。 学院划拨50万元专项调研经费,由企业主持,以合作育

人为基础,收集珠三角产业、行业、企业的信息,综合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支柱 产业政策,形成调研报告,召开董事会专家论证会,确定合作学院专业设置与发展实 施方案。

搭服务平台找合作项目。 依托实训室建立 30个骨干教师工作室,形成服务企业的

平台,实现接受学生实训、技能竞赛培育与面向企业技术研发功能“三合一”。针对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年至少引进或研发一项生产性产品或一个技术支持项目,并将 其与工作室开展的技能培训、专利转化效益等内容一起纳入工作室考核细则中,推动 先进技术应用。

设激励机制组双师队伍。 以培养高素质人才来积极争取广州市政府出台《企业兼

职教师政府津贴制度》,形成《校方师资与企业方专业技术人员互兼、互派制度》, 设置50万元兼职教师技术创新基金,建立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机制,吸引兼职教师 带项目入校,建立1000名兼职教师数据库。合

学院

?会 监事会;适作战本、办学效益 教师工作室k 技朮研发、竟銮培育

&

作学院院

建实训基地搭就业平台。建立融入行业生产标准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落实企业

主体评价毕业生的制度,制定《订单培养学生顶岗实习规定》等运行机制;建立“厂中校”实训基地,落实1/3教学任务在企业完成,保障订单学生在董事单位高质量开

展顶岗实习和对口就业;引进或研发生产项目,共建企业冠名实训基地(车间),变消耗型实训为生产经营型实训,实现20%勺学生在学院完成顶岗实习,形成校企共建基

地、合作就业的机制。

(3)建立合作学院运行保障机制

实施成本分担和财务转移机制。合作学院董事单位间业务往来采用分列成本、承包经营的形式进行。对校企双方提供的场地、设备和实训师资均实行成本核算,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建立合作企业的准入、考核机制。制定《合作学院企业准入评价标准》,符合地区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有稳定的高技能人才需求的企业可以享受多样的冠名形式加入;对合作企业开展年度考核,完成预定目标的企业予以表彰与奖励;对考核不合格、对人才培养作用不佳的企业实行“腾笼换鸟”,保证合作学院良性运行。

完善合作学院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就业联席会议制度,探讨校企双方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商议解决办法,保障校企双方在办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培训、产品研发、技术转让、成果共享等方面的权益。

通过举办校企合作论坛、开展专项研究、建设4个合作学院、引入30项工作项目

(具体内容见表3-2-1-1 ),以此探索校企合作董事会运行机制,实现由订单培养到合作学院合作育人,成为责任共担的校企深度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

2?做实轨道交通职教集团,搭牢校企合作平台

在政府的指导下,对接珠三角轨道交通和先进制造业,组建由政府推动,学院牵

头、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参与的广州轨道交通职教集团。职教集团实行理事会管理机制,设立秘书处处理日常工作事务,承担集团决策专题调研,制订系列制度,并在集团下设置教学、学生和就业三个工作指导委员会。通过建设组织结构三层次、内部管理三平台及操作运行三体系等“ 333”规则,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形成校企互利共赢、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格局。职教职团框图见图3-2-1-2。

图3-2-1-2 职教集团运行框图

(1)构建以紧密层为核心的三层次组织结构一一奠定合作的基石

紧密层。以合作发展为纽带,合作学院中的企业和长期存在订单培养等有密切合

作关系的规模企业作为常务理事单位,开展合作办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半紧密层。以职教集团章程为基础,在实习实训场所、员工培训、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等方面有协作关系的

行业协会、企业作为理事单位,开展合作育人、促进合作就业。

松散层。以职教集团章程为依据,发展能为师生提供实践机会、接受毕业生就业的企事业单位作为成员单位,实施信息共享,以此构建办学形式多元化和合作的多层次。

(2)搭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三平台动力机制——形成育人的合力

职教集团资源共享平台。依据集团章程,建立政府、区域企事业单位、学校之间

信息互通、技术共用、设备师资共享平台,促进集团内成员单位的全方位合作。

职教集团产学合作平台。依据互惠共赢原则,建立集团内技术研发中心,为轨道

行业企业和广州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服务,促进成员单位的技术换代升级。

职教集团社会服务平台。依据集团成员职责,成立集专业教学、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服务与推广中心,拓展集团社会服务的功能。

(3)建设以合作为重点的三体系运行保障机制——增加互动的生机

建成职教集团运行制度体系。制订集团技术研发与服务、成果推广与运用的相关制度和以集团主办、企业冠名开展竞赛活动的管理办法,及职教集团成员企业接纳学院毕业生实习实训方案、师资培训规定等。

建好职教集团信息交流体系。根据集团运行要求高质量建设好集团网站、定期编印集团工作简报,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举办职教论坛,促进集团内成员单位开展学术交流、人才交流、资源共享、培训鉴定等工作。

建立职教集团共建共享体系。集团以专业指导委员会为平台,组织集团成员单位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参与培养方案等的制定。建立专业结构调整例会制度,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用人标准的准确对接,将技师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引入企业技术标准,将国际通用的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建立

以企业为主体的考核体系,办好特色专业,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期内,使职教集团内企业达到120家,4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引进知名企业

达20家,建立26个专业标准。探索在理事会管理下的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市场运作的合作机制,推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创新。职教集团资源建设进度表见

表3-2-1-2。

表3-2-1-2 职教集团资源建设进度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