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单链表的基本操作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单链表的基本操作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单链表的基本操作

实验02单链表的基本操作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类型:上机

背景知识:单链表的插入、删除及应用。

目的要求:

1.掌握单链表的存储特点及其实现。

2.掌握单链表的插入、删除算法及其应用算法的程序实现。

实验内容:

编写一个完整的程序,实现单链表的生成、插入、删除、输出等基本操作。

(1)随机产生或键盘输入一组元素,建立一个带头结点的单向链表(无序)。

(2)计算单链表的长度,遍历单链表。

(3)把单链表中的元素逆置(不允许申请新的结点空间)。

(4)在单链表中删除所有值为偶数的元素结点。

(5)编写在非递减有序单链表中插入一个元素使链表元素仍有序的函数,并利用该函数建立一个非递减有序单链表。

(6)* 利用算法5建立两个非递减有序单链表,然后合并成一个非递增有序链表。

(7)* 利用算法5建立两个非递减有序单链表,然后合并成一个非递减有序链表。

(8)* 利用算法1建立的链表,实现将其分解成两个链表,其中一个全部为奇数,另一个全部为偶数(尽量利用已知的存储空间)。

(9)*采用单链表实现一元多项式的存储并实现两个多项式相加并输出结果。

(10)在主函数中设计一个简单的菜单,分别调试上述算法。

(11)*综合训练:

1)利用链表实现一个班级学生信息管理(数据录入、插入、删除、排序、查找等,并能够实现将数据存储到文件中)

2)约瑟夫环问题:设有n个人围坐在圆桌周围,从某个位置开始编号为1,2,3,…,n,坐在编号为1的位置上的人从1开始报数,数到m的人便出列;下一个(第m+1个)人又从1开始报数,数到m的人便是第二个出列的人;如此重复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出列为止,得到一个出列的编号顺序。例如,当n=8,m=4时,若从第一个位置数起,则出列的次序为4,8,5,2,1,3,7,6。试编写程序确定出列的顺序。要求用不带头结点的单向循环链表作为存储结构模拟此过程,按照出列顺序打印出个人编号。

实验说明:

1.类型定义

typedefintElemType; //元素类型

typedefstructnode

{

ElemType data;

structnode *next;

}LinkNode, *LinkList;

2.为了算法实现简单,建议采用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注意问题:

1.重点理解链式存储的特点及指针的含义。

2.注意比较顺序存储与链式存储的各自特点。

3.注意比较带头结点、无头结点链表实现插入、删除算法时的区别。

4.单链表的操作是数据结构的基础,一定要注意对这部分常见算法的理解。

部分源代码:

DS.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typedefint Status;

LinkList.h

#include "DS.h"

typedefintElemtype;

typedefstruct Node

{

Elemtype data;

struct Node *next;

}Lnode,*LinkList;

void menu(); /*菜单*/

Status Init_Linklist(LinkList&L); /*初始化空表*/

Status Creat_Linklist(LinkList&L);/*尾插法建立单链表*/

void Disp_Linklist(LinkList L);/*单链表遍历*/

intlength_Linklist(LinkList L);/*计算单链表长度*/

void Reverse_Linklist(LinkList L);/*单链表逆置*/

void DelEven_Linklist(LinkList L);/*删除值为偶数的结点*/

Status Insert_Linklist(LinkList L, int x);/*在有序单链表L中插入元素x,链表仍然有序*/

Status CreatOrder_Linklist(LinkList&L);/*创建非递减有序单链表*/

void MergeDescend_Linklist(LinkList La, LinkListLb, LinkList&Lc);/*两个非递减有序单链表La和Lb合并成一个非递增有序链表Lc*/

void MergeAscend_Linklist(LinkList La, LinkListLb, LinkList&Lc); /*两个非递减有序单链表La和Lb合并成一个非递减有序链表Lc*/

void Split_Linklist(LinkList La, LinkList&Lb);/*链表La按值分解成两个链表,La全部为奇数,Lb全部为偶数*/

LinkList.cpp

#include "LinkList.h"

void menu()

{

printf("\t\t\t 单链表基本操作\n\n");

printf("\t\t\t1.建立单链表\n");

printf("\t\t\t2.遍历单链表\n");

printf("\t\t\t3.计算链表长度\n");

printf("\t\t\t4.链表逆置\n");

printf("\t\t\t5.删除偶数节点\n");

printf("\t\t\t6.生成值有序单链表\n");

printf("\t\t\t7.合并生成降序链表\n");

printf("\t\t\t8.合并生成升序链表\n");

printf("\t\t\t9.分解链表\n");

printf("\t\t\t0.退出\n\n");

}

/*初始化空表*/

Status Init_Linklist(LinkList&L)

{

}

/*尾插法建立单链表*/

Status Creat_Linklist(LinkList&L)

{

}

/*单链表遍历*/

void Disp_Linklist(LinkList L)

{

/*计算单链表长度*/

intlength_Linklist(LinkList L)

{

}

/*单链表逆置*/

void Reverse_Linklist(LinkList L)

{

}

/*删除值为偶数的结点*/

void DelEven_Linklist(LinkList L)

{

}

/*在有序单链表中插入元素,链表仍然有序*/

Status Insert_Linklist(LinkList L, int x)

{

LinkList p, q, s;

}

/*创建非递减有序单链表*/

Status CreatOrder_Linklist(LinkList&L)

{

}

/*两个非递减有序单链表La和Lb合并成一个非递增有序链表Lc*/ void MergeDescend_Linklist(LinkList La, LinkListLb, LinkList&Lc) {

}

/*两个非递减有序单链表La和Lb合并成一个非递减有序链表Lc*/ void MergeAscend_Linklist(LinkList La, LinkListLb, LinkList&Lc) {

}

/*链表La按值分解成两个链表,La全部为奇数,Lb全部为偶数*/ void Split_Linklist(LinkList La, LinkList&Lb)

{

}

main.cpp

#include "LinkList.h"

int main()

{

int choice, length;

LinkList L, La, Lb, Lc;

while(1)

{

menu();

printf("选择你的操作:");

scanf("%d",&choice);

switch(choice)

{

case 1:

if(Creat_Linklist(L))

printf("单链表创建成功\n");

else

printf("单链表创建失败\n");

break;

case 2:

Disp_Linklist(L);

break;

case 3:

length = length_Linklist(L);

printf("单链表长度为:%d\n",length);

break;

case 4:

Reverse_Linklist(L);

printf("逆置后的链表为:\n");

Disp_Linklist(L);

break;

case 5:

DelEven_Linklist(L);

printf("新链表为:\n");

Disp_Linklist(L);

break;

case 6:

if(CreatOrder_Linklist(L))

{

printf("值有序链表为:\n");

Disp_Linklist(L);

}

else

printf("单链表创建失败\n");

break;

case 7:

CreatOrder_Linklist(La);

CreatOrder_Linklist(Lb);

MergeDescend_Linklist(La, Lb, Lc);

printf("合并后的新链表为:\n");Disp_Linklist(Lc);

break;

case 8:

CreatOrder_Linklist(La);

CreatOrder_Linklist(Lb);

MergeAscend_Linklist(La, Lb, Lc);

printf("合并后的新链表为:\n");Disp_Linklist(Lc);

break;

case 9:

Creat_Linklist(L);

Split_Linklist(L, Lb);

printf("分裂后的新链表为:\n");

Disp_Linklist(L);

Disp_Linklist(Lb);

break;

case 0:

return 0;

default:

printf("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n");

}

}

}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2016.03.11)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郑州轻工业学院 2016.02.20

目录 前言 (3) 实验01 顺序表的基本操作 (7) 实验02 单链表的基本操作 (19) 实验03 栈的基本操作 (32) 实验04 队列的基本操作 (35) 实验05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38) 实验06 哈夫曼编码 (40) 实验07 图的两种存储和遍历 (42) 实验08 最小生成树、拓扑排序和最短路径 (46) 实验09 二叉排序树的基本操作 (48) 实验10 哈希表的生成 (50) 实验11 常用的内部排序算法 (52) 附:实验报告模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是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其它系统程序和大型应用程序开发的重要基础,也是很多高校考研专业课之一。它主要介绍线性结构、树型结构、图状结构三种逻辑结构的特点和在计算机内的存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典型算法及其时、空效率分析。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数据的逻辑关系以及这种逻辑关系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存储和运算,培养学生能够设计有效表达和简化算法的数据结构,从而提高其程序设计能力。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的特点、存储表示和典型算法的设计思想及程序实现,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数据表达和存储方案,设计出简洁、高效、实用的算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软件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进行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通过算法设计和上机实践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数据抽象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学习这门课程,习题和实验是两个关键环节。学生理解算法,上机实验是最佳的途径之一。因此,实验环节的好坏是学生能否学好《数据结构》的关键。为了更好地配合学生实验,特编写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本课程实验主要是为了原理和应用的结合,通过实验一方面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据结构的概念

实验二 链表操作实现

实验二链表操作实现 实验日期: 2017 年 3 月 16 日 实验目的及要求 1. 熟练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在链式存储上的实现; 2. 以线性表的各种操作(建立、插入、删除、遍历等)的实现为重点; 3. 掌握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的定义和基本操作的实现; 4. 通过本实验加深对C语言的使用(特别是函数的参数调用、指针类型的应用)。 实验容 已知程序文件linklist.cpp已给出学生身高信息链表的类型定义和基本运算函数定义。 (1)链表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 int xh; /*学号*/ float sg; /*身高*/ int sex; /*性别,0为男生,1为女生*/ }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node{ data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 node *next; /*指针域*/ } LinkNode, *LinkList;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基本运算函数原型 LinkList initList();/*置一个空表(带头结点)*/ void createList_1(LinkList head);/*创建单链表*/ void createList_2(LinkList head);/* 创建单链表*/ void sort_xh(LinkList head);/*单链表排序*/ void reverse(LinkList head);/*对单链表进行结点倒置*/ void Error(char *s);/*自定义错误处理函数*/ void pntList(LinkList head);/*打印单链表*/ void save(LinkList head,char strname[]);/*保存单链表到文件*/

(完整版)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和简单程序 1 .实验目的 (1 )掌握使用Visual C++ 6.0 上机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 )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取数据元素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上的程序设计方法。 2 .实验要求 (1 )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 )认真阅读和掌握本章相关内容的程序。 (3 )上机运行程序。 (4 )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5 )按照你对线性表的操作需要,重新改写主程序并运行,打印出文件清单和运行结果 实验代码: 1)头文件模块 #include iostream.h>// 头文件 #include// 库头文件------ 动态分配内存空间 typedef int elemtype;// 定义数据域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linknode// 定义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 定义数据域 struct linknode *next;// 定义结点指针 }nodetype; 2)创建单链表

nodetype *create()// 建立单链表,由用户输入各结点data 域之值, // 以0 表示输入结束 { elemtype d;// 定义数据元素d nodetype *h=NULL,*s,*t;// 定义结点指针 int i=1; cout<<" 建立一个单链表"<> d; if(d==0) break;// 以0 表示输入结束 if(i==1)// 建立第一个结点 { h=(nodetype*)malloc(sizeof(nodetype));// 表示指针h h->data=d;h->next=NULL;t=h;//h 是头指针 } else// 建立其余结点 { s=(nodetype*) malloc(sizeof(nodetype)); s->data=d;s->next=NULL;t->next=s; t=s;//t 始终指向生成的单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顺序表 实验目的: 熟悉顺序表的逻辑特性、存储表示方法和顺序表的基本操作。 实验要求: 了解并熟悉顺序表的逻辑特性、存储表示方法和顺序表的基本操作的实现和应用。 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实现在线性表中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数据元素,并符合下列要求: (1)设数据元素为整数,实现线性表的顺序存储表示。 (2)从键盘输入10个数据元素,利用顺序表的基本操作建立该表。 (3)利用顺序表的基本操作,找出表中最大的和最小的数据元素(用于比较的字段为整数)。 2、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在学生成绩中找出最高分和最低分,并符合下列要求: (1)数据元素为学生成绩(含姓名、成绩等字段)。 (2)要求尽可能少地修改第一题的程序来得到此题的新程序,即要符合第一题的所有要求。(这里用于比较的字段为分数) 实验二链表 实验目的: 熟悉链表的逻辑特性、存储表示方法的特点和链式表的基本操作。 实验要求: 了解并熟悉链式表的逻辑特性、存储表示方法和链式表的基本操作的实现和应用。

实验内容: 1、编写一个程序建立存放学生成绩的有序链表并实现相关操作,要求如下: (1)设学生成绩表中的数据元素由学生姓名和学生成绩字段组成,实现这样的线性表的链式存储表示。 (2)键盘输入10个(或若干个,特殊数据来标记输入数据的结束)数据元素,利用链表的基本操作建立学生成绩单链表,要求该表为有序表 并带有头结点。(用于比较的字段为分数)。 (3)输入关键字值x,打印出表中所有关键字值<=x的结点。(用于比较的关键字字段为分数)。 (4)输入关键字值x,删除表中所有关键字值<=x的结点。(用于比较的关键字字段为分数)。 (5)输入关键字值x,并插入到表中,使所在的链表仍为有序表。(用于比较的字段为分数)。 实验三栈的应用 实验目的: 熟悉栈的逻辑特性、存储表示方法和栈的基本操作。 实验要求: 了解并熟悉栈的逻辑特性、顺序和链式存储表示方法和栈的基本操作的实现和应用。 实验内容: (1)判断一个表达式中的括号(仅有一种括号,小、中或大括号) 是否配对。编写并实现它的算法。 (2)用不同的存储方法,求解上面的问题。 (3)* 若表达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大括号(或中括号),且允许 互相嵌套,但不能交叉,写出判断这样的表达式是否合法的算 法。如 2+3*(4-{5+2}*3)为合法;2+3*(4-{5+2 * 3} 、 2+3*(4-[5+2 * 3)为不合法。

实验二单链表基本操作技巧

实验二单链表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定义单链表的结点类型,实现对单链表的一些基本操作和具体 的函数定义,了解并掌握单链表的类定义以及成员函数的定义与调用。 2.掌握单链表基本操作及两个有序表归并、单链表逆置等操作的实现。二实验要求 1.预习C语言中结构体的定义与基本操作方法。 2.对单链表的每个基本操作用单独的函数实现。 3.编写完整程序完成下面的实验内容并上机运行。 4.整理并上交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完成单链表的下列基本操作: (1)初始化单链表La。 (2)在La中第i个元素之前插入一个新结点。 (3)删除La中的第i个元素结点。 (4)在La中查找某结点并返回其位置。 (5)打印输出La中的结点元素值。 2 .构造两个带有表头结点的有序单链表La、Lb,编写程序实现将La、 Lb合并成一个有序单链表Lc。 合并思想是:程序需要3个指针:pa、pb、pc,其中pa,pb分别指向La表与Lb表中当前待比较插入的结点,pc 指向Lc表中当前最后一个结点。依次扫描La和Lb中的元素,比较当前元素的值,将较小者链接到*pc 之后,如此重复直到La或Lb结束为止,再将另一个链表余下的内容链接到pc所指的结点之后。 3.构造一个单链表L,其头结点指针为head,编写程序实现将L逆置。 (即最后一个结点变成第一个结点,原来倒数第二个结点变成第二个结点,如此等等。) 四思考与提高 1.如果上面实验内容2中合并的表内不允许有重复的数据该如何操作? 2.如何将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La分解成两个同样结构的单链表Lb,Lc,使得Lb中只含La表中奇数结点,Lc中含有La表的偶数结点?

数据结构 单链表基本操作代码

实验一单链表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LNode { ElemType data; struct LNode *next; }LNode,*LinkList; void creatLNode(LinkList &head) { int i,n; LNode *p; head=(LNode*)malloc(sizeof(LNode)); head->next=NULL; printf("请输入链表的元素个数:"); scanf("%d",&n); for(i=n;i>0;i--) { p=(LNode*)malloc(sizeof(LNode)); printf("第%d个元素:",i); scanf("%d",&p->data); p->next=head->next; head->next=p; } } void InsertLNode(LinkList &L) { LNode *p=L; int i,j=0,e; printf("请输入你要插入的位置(超过链表长度的默认插在最后!):"); scanf("%d",&i); printf("请输入你要插入的元素:"); scanf("%d",&e); while (p->next&&jnext; ++j; }

LNode *s; s=(LNode*)malloc(sizeof(LNode)); s->data=e; s->next=p->next; p->next=s; } int DeleteLNode(LinkList &L,int i,int &e) { LNode *p; p=L; LNode *q; int j=0; while (p->next&&jnext; ++j; } if(!(p->next)||j>i-1) { printf("删除位置不合理!\n"); return 0; } q=p->next; p->next=q->next; e=q->data; free(q); return e; } void DeleteCF(LinkList &L) { LNode *p,*s,*r; p=L->next; while(p!=NULL) { r=p; s=r->next; while(s!=NULL) { if(p->data==s->data) { r->next=s->next; s=s->next;

2017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贵州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 通信工程

目录 实验一顺序表的操作 (3) 实验二链表操作 (8) 实验三集合、稀疏矩阵和广义表 (19) 实验四栈和队列 (42) 实验五二叉树操作、图形或网状结构 (55) 实验六查找、排序 (88)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 (109)

实验一顺序表的操作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在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上的实现。 2、以线性表的各种操作(建立、插入、删除等)的实现为重点。 3、掌握线性表的动态分配顺序存储结构的定义和基本操作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要求 1、定义顺序表类型,输入一组整型数据,建立顺序表。 typedef int ElemType; //定义顺序表 struct List{ ElemType *list; int Size; int MaxSize; }; 2、实现该线性表的删除。 3、实现该线性表的插入。 4、实现线性表中数据的显示。 5、实现线性表数据的定位和查找。 6、编写一个主函数,调试上述算法。 7、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根据实验内容编程,上机调试、得出正确的运行程序。 2、编译运行程序,观察运行情况和输出结果。 四、实验条件 运行Visual c++的微机一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对程序进行调试,并将运行结果进行截图、对所得到的的结果分析。 六、实验总结 记录实验感受、上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遗留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等,并将其写入实验报告中。

【附录----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int ElemType; struct List { ElemType *list; int Size; int MaxSize; }; //初始化线性表 bool InitList(List &L) { L.MaxSize=20; L.list=new ElemType[L.MaxSize]; for(int i=0;i<20&&L.list==NULL;i++) { L.list=new ElemType[L.MaxSize]; } if(L.list==NULL) { cout<<"无法分配内存空间,退出程序"<L.Size+1||pos<1) { cout<<"位置无效"<

实验二 单链表的基本算法

实验二单链表的基本算法一.实验目的: 通过上机编程掌握 1.生成单链表的基本算法; 2.在单链表上的插入、删除运算。 二.实验要求: 1. 给出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2. 画出程序流程图;根据数据结构有关知识编出算法程序; 3. 源程序给出注释; 4. 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三.实验内容: 1.编写函数实现单链表的基本运算: (1)单链表的生成 (2)单链表的插入 (3)单链表的删除 2.编写主函数测试单链表的各种基本运算: (1)生成一个至少包含有5个元素的单链表,元素值由计算机输入 (2)在表中的第5个位置上插入元素”7” (3)删除表中的第6个元素 (4)显示(1)—(3)每一步的操作结果

实验原理:首先建立头结点,形成一个单链表,通过malloc函数创建新的结点单元,将要读取的数据赋值给新结点。其次插入链表,从头结点开始依次延指针域查找需要插入的结点,为插入数据元素x生成一个新结点s,将x插入在s和s-1之间。最后链表结点删除,找到指定结点的前趋结点通过改变连接完成删除。 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int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node/*结构体更名为NODE*/ { datatype data; struct node *next; }NODE; NODE *creatlink() /*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 NODE *head,*s ,*p; int x; head=(NODE*)malloc(sizeof(NODE)); /*生成一个NODE型新结点并赋值给head*/ p=head; scanf("%d",&x); while(x!=0) { s=(NODE*)malloc(sizeof(NODE)); /*生成一个NODE型新结点并赋值给s*/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实验类别:课内实验实验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实验室名称:软件工程实验室实验课程编号:N02070601 总学时:64 学分: 4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专业 先修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离散数学 实验在教学培养计划中地位、作用: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计算机软硬件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数据结构课程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理论和算法,并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及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并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实验一线性表的应用(2学时)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线性表链式存储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运算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实验内容 建立某班学生的通讯录,要求用链表存储。 具体功能包括: (1)可以实现插入一个同学的通讯录记录; (2)能够删除某位同学的通讯录; (3)对通讯录打印输出。 3、实验要求 (1)定义通讯录内容的结构体; (2)建立存储通讯录的链表结构并初始化; (3)建立主函数: 1)建立录入函数(返回主界面) 2)建立插入函数(返回主界面) 3)建立删除函数(返回主界面) 4)建立输出和打印函数(返回主界面) I)通过循环对所有成员记录输出 II)输出指定姓名的某个同学的通讯录记录 5)退出 实验二树的应用(2学时)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二叉排序树的建立和排序算法,了解二叉排序树在实际中的应用并熟练运用二叉排序树解决实际问题。 2、实验内容 建立一个由多种化妆品品牌价格组成的二叉排序树,并按照价格从低到高的顺序 打印输出。 3、实验要求 (1)创建化妆品信息的结构体; (2)定义二叉排序树链表的结点结构; (3)依次输入各类化妆品品牌的价格并按二叉排序树的要求创建一个二叉排序树链表;(4)对二叉排序树进行中序遍历输出,打印按价格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化妆品品牌信息。 实验三图的应用(2学时)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C版)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C语言版) 2017年9月

目录 1、顺序表的实现 (1) 2、链栈的实现 (3) 3、前序遍历二叉树 (5) 4、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算法 (7) 5、散列查找 (9)

1、顺序表的实现 1. 实验目的 ⑴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⑵验证顺序表及其基本操作的实现; ⑶理解算法与程序的关系,能够将顺序表算法转换为对应的程序。 2. 实验内容 ⑴建立含有若干个元素的顺序表; ⑵对已建立的顺序表实现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 3. 实现提示 定义顺序表的数据类型——顺序表结构体SeqList,在SeqList基础上实现题目要求的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为便于查看操作结果,设计一个输出函数依次输出顺序表的元素。简单起见,本实验假定线性表的数据元素为int型,要求学生: (1)将实验程序调试通过后,用模板类改写; (2)加入求线性表的长度等基本操作; (3)重新给定测试数据,验证抛出异常机制。 4. 实验程序 在编程环境下新建一个工程“顺序表验证实验”,并新建相应文件,文件包括顺序表结构体SeqList的定义,范例程序如下: #define MaxSize 100 /*假设顺序表最多存放100个元素*/ typedef int DataType; /*定义线性表的数据类型,假设为int型*/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 data[MaxSize]; /*存放数据元素的数组*/ int length; /*线性表的长度*/ } SeqList; 文件包括建立顺序表、遍历顺序表、按值查找、插入操作、删除操作成员函数的定义,范例程序如下: int CreatList(SeqList *L, DataType a[ ], int n) { if (n > MaxSize) {printf("顺序表的空间不够,无法建立顺序表\n"); return 0;} for (int i = 0; i < n; i++) L->data[i] = a[i]; L->length = n; return 1; }

单链表的基本操作

上机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实验题目:单链表建立及操作 班级序号:师范1班 学号:201421012731 学生姓名:邓雪 指导教师:杨红颖 完成时间:2015年12月25号

一、实验目的: (1)动态地建立单链表;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求长度、插入、删除、查找在链式存储结构上的实现; (3)熟悉单链表的应用,明确单链表和顺序表的不同。 二、实验环境: Windows 8.1 Microsoft Visual c++ 6.0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建立单链表,实现如下功能: 1、建立单链表并输出(头插法建立单链表); 2、求表长; 3、按位置查找 4、按值查找结点; 5、后插结点; 6、前插结点 7、删除结点; 四、概要设计: 1、通过循环,由键盘输入一串数据。创建并初始化一个单链表。 2、编写实现相关功能函数,完成子函数模块。 3、调用子函数,实现菜单调用功能,完成顺序表的相关操作。

五、代码: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char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node { datatype data; struct node *next; }linklist; linklist *head,*p; //头插法建立单链表 linklist *Creatlistf() { char ch; linklist *head,*s; head=NULL; ch=getchar(); printf("请输入顺序表元素(数据以$结束):\n"); while(ch!='$') { s=(linklist *)malloc(sizeof(linklist)); s->data=ch; s->next=head; head=s; ch=getchar(); } return head; } //求单链表的长度 void get_length(struct node *head) { struct node *p=head->next; int length=0;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规则 (2) 实验环境 (2) 实验报告要求 (3) 实验一单链表(一) (4) 实验二单链表(二) (5) 实验三栈 (6) 实验四二叉树 (7) 实验五最短路径 (8) 实验六内部排序 (9)

实验规则 为了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确保人身、设备的安全,培养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爱护国家财产的优良品质,特制定以下实验规则: 1、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完成指定的预习任务。预习要求如下: (1)认真阅读指导书,进行必要的设计与计算。 (2)熟悉实验内容。 (3)预先复习,并按要求编写程序。 (4)未完成预习任务者不得进入实验室。 2、遵守以下纪律: (1)在实验室不得做和实验无关的事情。 (2)进行任课老师指定内容以外的实验,必须经指导教师同意。 (3)遵守纪律,不迟到。 (4)保持实验室内安静、整洁,爱护公物,不许乱写乱画。 实验环境 本实验在386以上的微机上进行,运行环境为VC6.0。

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题目 2.实验目的 3.实验环境 4.实验内容与完成情况(可以附上自主设计的源程序)5.出现的问题及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6.实验思考:(学生对本次实验的收获的总结)

一、实验目的 掌握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操作。 二、预习要求 1、看懂书上的算法,深入理解链表的物理存储模式和逻辑模式。 2、根据要求,编写程序准备上机调试。 三、实验内容 实现一个简单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功能有: 1、利用单链表建立学生基本信息表 2、浏览每个学生的信息 3、根据学号查询某个学生的基本信息 4、添加学生信息到单链表中 5、删除一个学生的信息 四、实现提示 设计结点的结构体类型,包括学生的学号、姓名、年龄、性别;要求设计一个简单的菜单界面,根据需要选择所要进行的操作;构造函数,每一个函数实现上述的一个功能。

单链表基本操作实验

实验2 链表的操作 实验容: 1)基础题:编写链表基本操作函数,链表带有头结点 (1)CreatList_h()//用头插法建立链表 (2)CreateList_t()//用尾插法建立链表 (3)InsertList()向链表的指定位置插入元素 (4)DeleteList()删除链表中指定元素值 (5)FindList()查找链表中的元素 (6)OutputList()输出链表中元素 2)提高题: (1)将一个头节点指针为heada的单链表A分解成两个单链表A和B,其头结点指针分别为heada和headb,使得A表中含有原单链表A中序号为奇数的元素,B表中含有原链表A中序号为偶数的元素,且保持原来的相对顺序。 (2)将一个单链表就地逆置。 即原表(a1,a2,。。。。。。 an),逆置后新表(an,an-1,。。。。。。。a1) /* 程序功能 :单链表基本功能操作 编程者 :天啸 日期 :2016-04-14 版本号 :3.0 */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List { int data; struct List *next; }List; void CreatList_h(List *L) //头插法 { int i = 0; int n = 0; int goal; List *p; printf("请输入数据的个数:\n"); scanf("%d",&n); L -> next = NULL; for(i=0;i

{ printf("请输入第%d个数:\n",i+1); scanf("%d",&goal); p = (struct List*)malloc(sizeof(struct List)); p -> data = goal; p -> next = L->next; //将L指向的地址赋值给p; L -> next = p; } } void CreateList_t(List *L) //尾插法 { int i; int n; int goal; List *p; List *q=L; printf("请输入数据的个数:\n"); scanf("%d",&n); for (i=0;i data = goal; q -> next = p; q = p; } q -> next = NULL; } void InsList(List *L,int i,int e) //插入 { List *s; List *p = L; int j = 0; while (p&&jnext; ++j; } s = (struct List*)malloc(sizeof(struct List)); s -> data = e; //插入L中

链表的基本操作(基于C)

#include #include struct Student { char cName[20]; int iNumber; struct Student* pNext; }; int iCount; struct Student* Create() { struct Student* pHead=NULL; struct Student* pEnd,*pNew; iCount=0; pEnd=pNew=(struct Student*)malloc(sizeof(struct Student)); printf("please first enter Name ,then Number\n"); scanf("%s",&pNew->cName); scanf("%d",&pNew->iNumber); while(pNew->iNumber!=0) { iCount++; if(iCount==1) { pNew->pNext=pHead; pEnd=pNew; pHead=pNew; } else { pNew->pNext=NULL; pEnd->pNext=pNew; pEnd=pNew; } pNew=(struct Student*)malloc(sizeof(struct Student)); scanf("%s",&pNew->cName); scanf("%d",&pNew->iNumber); } free(pNew); return pHead; }

void Print(struct Student* pHead) { struct Student *pTemp; int iIndex=1; printf("----the List has %d members:----\n",iCount); printf("\n"); pTemp=pHead; while(pTemp!=NULL) { printf("the NO%d member is:\n",iIndex); printf("the name is: %s\n",pTemp->cName); printf("the number is: %d\n",pTemp->iNumber); printf("\n"); pTemp=pTemp->pNext; iIndex++; } } struct Student* Insert(struct Student* pHead) { struct Student* pNew; printf("----Insert member at first----\n"); pNew=(struct Student*)malloc(sizeof(struct Student)); scanf("%s",&pNew->cName); scanf("%d",&pNew->iNumber); pNew->pNext=pHead; pHead=pNew; iCount++; return pHead; } void Delete(struct Student* pHead,int iIndex) { int i; struct Student* pTemp; struct Student* pPre; pTemp=pHead; pPre=pTemp; printf("----delete NO%d member----\n",iIndex); for(i=1;i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指导书马晓波秦俊平刘利民编 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2008年9月1日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教学大纲 三、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线性表的创建与访问算法设计(4学时) (一)实验目的 数据结构于算法实验是计算机类本科学生计算机软件知识重要的实验环节,它将使学生从实践上学会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现复杂的数据结构,为大型软件设计奠定基础。本实验以某种线性表的创建与访问算法设计作为实验内容,举一反三,全面、深刻掌握线性结构的实现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编写生成线性表的函数,线性表的元素从键盘输入; 2、编写在线性表中插入元素的函数; 3、编写在线性表中删除元素的函数; 4、编写输出线性表的函数; 5、编写主函数,调用以上各函数,以便能观察出原线性表以及作了插入或删除后线性表的屏 幕输出。 方案一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实现线性表。 方案二采用单链表结构实现线性表。 (三)实验要求 1、掌握线性结构的机器内表示; 2、掌握线性结构之上的算法设计与实现; 3、列表对比分析两种数据结构的相应操作的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阐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实验二二叉树的创建与访问算法设计(4学时)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以二叉树的创建与访问算法设计作为实验内容,掌握树型结构的实现方法,培养解决负责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编写生成二叉树的函数,二叉树的元素从键盘输入; 2、编写在二叉树中插入元素的函数;

3、编写在二叉树中删除元素的函数; 4、编写遍历并输出二叉树的函数。 方案一采用递归算法实现二叉树遍历算法。 方案二采用非递归算法实现二叉树遍历算法。 (三)实验要求 1、掌握树型结构的机器内表示; 2、掌握树型结构之上的算法设计与实现; 3、列表对比分析两种数据结构的相应操作的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阐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实验三图的创建与访问算法设计(4学时)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以图的创建与访问算法设计作为实验内容,掌握图型结构的实现方法,培养解决负责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编写生成图的函数,图的元素从文件输入; 2、编写在图中插入元素的函数; 3、编写在图中删除元素的函数; 4、编写遍历并输出图的函数。 方案一采用BFS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实现图的遍历。 方案二采用DFS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实现图的遍历。 (三)实验要求 1、掌握图结构的机器内表示; 2、掌握图型结构之上的算法设计与实现; 3、列表对比分析两种数据结构的相应操作的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阐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四、考核方式 1、学生课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教材,理解实验内容与相关理论知识的关系,并完成预习报告; 2、实验课上教师讲解实验难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实验数据签字; 3、学生课后要完成实验报告,并将签字的实验数据与实验报告交给带课教师; 4、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情况,及时对实验内容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根据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课考勤、课上实验能力与实验效果、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确定最终的实验成绩,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建议教材 [1]严蔚敏、吴伟民主编. 数据结构(C语言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教学参考书 [1] 严蔚敏、吴伟民主编. 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 李春葆编. 数据结构习题与解析.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刘振鹏主编. 数据结构.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4] 许卓群编.数据结构.北京:中央电大出版社, 2001 [5] Anany Levitin著.潘彦译.算法设计与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单链表的基本操作 C语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单链表的基本操作 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系、专业信息工程系、网络工程专业 指导教师成娅辉 2013年6月6 日

目录 1 前言 (3) 2 需求分析 (3) 2.1 课程设计目的 (3) 2.2 课程设计任务 (3) 2.3 设计环境 (3) 2.4 开发语言 (3) 3 分析和设计 (3) 3.1 模块设计 (3) 3.2 系统流程图 (4) 3.3 主要模块的流程图 (6) 4 具体代码实现 (9) 5 课程设计总结 (12) 5.1 程序运行结果 (12) 5.2 课程设计体会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3)

1 前言 我们这学期学习了开关语句,循环语句、链表、函数体、指针等的应用,我们在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时就主要用到这些知识点,本课题是单链表的简单操作,定义四个子函数分别用来创建链表、输出链表、插入数据以及删除数据,主函数中主要用到开关语句来进行选择调用哪个子函数,下面就是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2 需求分析 2.1 课程设计目的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课程的知识来研究、解决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问题的专业课题。通过课程设计(论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用文献资料、及进行科学实验或技术设计的初步能力,为毕业设计(论文)打基础。 2.2 课程设计任务 输入一组正整数,以-1标志结束,用函数实现:(1)将这些正整数作为链表结点的data域建立一个非递减有序的单链表,并输出该单链表;(2)往该链表中插入一个正整数,使其仍保持非递减有序,输出插入操作后的单链表;(3)删除链表中第i个结点,输出删除操作后的单链表,i从键盘输入。 2.3 设计环境 (1)WINDOWS 7系统 (2)Visual C++ 2.4 开发语言 C语言 3 分析和设计 3.1 模块设计 定义链表结点类型struct node表示结点中的信息,信息包括数据域data(用于存放结点中的有用数据)以及指针域next(用于存放下一个结点的地址),并将链表结点类型名改为NODE。如下所示: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2

一、实验要求 ⒈问题分析: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本身,弄清要求做什么,包括功能要求、性能要求、设计要求和约束以及基本数据特性,数据间的联系等。 ⒉数据结构设计:针对要求解决的问题,考虑各种可能的数据结构,并且力求从中出最佳方案(必须连同算法一起考虑),确定主要的数据结构及全程变量。对引入的每种数据结构和全程变量要详细说明其功能、初值和操作特点。 ⒊算法设计:算法设计分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着重解决程序的模块设计问题,包括考虑如何把程序自顶向下分解成若干顺序模块,并决定模块的接口,即模块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模块之间的信息交换问题。详细设计则要决定每个模块内部的具体算法,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相当于C语言中具体的函数设计。 ⒋测试用例设计:准备典型测试数据和测试方案,测试数据要有代表性、敏感性,测试方案包括模块测试和模块集成测试。 ⒌上机调试并分析结果:对程序进行编译,纠正程序中可能出现的语法错误。测试前,先运行一遍程序看看究竟将会发生什么,如果错误较多,则根据事先设计的测试方案并结合现场情况进行错误跟踪。最后,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于一周内提交实验报告。 二、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首页按学校统一印刷的实验报告模版书写。

2.实验报告内容:实验基本信息按照实验报告模版要求内容填写,不得有空项。其中: ?实验预习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任务、具体实验题目和要求; ?实验操作原始记录与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算法设计思路简介 核心算法设计描述:可以用自然语言、伪代码或 流程图等方式 算法的实现和测试结果:包括算法时的输入、输 出,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测试过程中遇到的 主要问题及所采用的解决措施。 ?附录可包括源程序清单或其它说明(如功能模块之间的调用与被调用关系等) ?实验报告雷同者,本次实验成绩为0分或雷同实验报告平分得分 三、实验内容 实验一线性表应用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用Turbo C或VC++上机调试线性表的基本方法;

单链表的建立及其基本操作的实现(完整程序)

#include "stdio.h"/*单链表方式的实现*/ #include "malloc.h" typedef char ElemType ; typedef struct LNode/*定义链表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 ; struct LNode *next; }LNode,*LinkList;/*注意与前面定义方式的异同*/ /*建立链表,输入元素,头插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逆序),输入0结束*/ LinkList CreateList_L(LinkList head) { ElemType temp; LinkList p; printf("请输入结点值(输入0结束)"); fflush(stdin); scanf("%c",&temp); while(temp!='0') { if(('A'<=temp&&temp<='Z')||('a'<=temp&&temp<='z')) { p=(LinkList)malloc(sizeof(LNode));/*生成新的结点*/ p->data=temp; p->next=head->next; head->next=p;/*在链表头部插入结点,即头插法*/ } printf("请输入结点值(输入0结束):"); fflush(stdin); scanf("%c",&temp); } return head; } /*顺序输出链表的内容*/ void ListPint_L(LinkList head) { LinkList p; int i=0; p=head->next; while(p!=NULL) { i++; printf("单链表第%d个元素是:",i);

实验二 SQL Server 数据表的基本操作与查询

实验二SQL Server数据表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创建数据库和表的操作。 2.熟悉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环境。 3.掌握基本的SELECT查询及其相关子句的使用。 4.掌握复杂的SELECT查询,如多表查询、子查询、连接和联合查询。 二、实验内容 1.创建XSCJ数据库。 2.在XSCJ数据库中创建学生情况表XSQK,课程表KC,学生成绩表XS_KC。 3.在XSQK、KC、XS_KC表中输入数据。 4.启动SQL Server 2000 查询分析器环境。 5.涉及多表的简单查询。 6.涉及多表的复杂查询。 三、实验步骤 1.创建SQL SERVER数据库与数据表 1) 创建XSCJ数据库。 2) 打开创建的 XSCJ数据库,并在“SQL Server Enterprise Mananger” 窗口的右边窗口中选择“表”对象。 3) 选择“操作”菜单中的“新建表”命令,打开SQL Server的表编辑器 窗口。 4) 根据表2-1所示的表结构增加新列。 5) 点击快捷工具栏上的保存快捷按钮,在弹出的“选择名称”对话框中 输入表名XSQK,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关闭表编辑器窗口,完成新 表的创建。 6) 打开“表”对象,在“SQL Server Enterprise Manager”窗口的右边 窗口中选择刚才创建的“XSQK”表。 7) 选择“操作”菜单中的“打开表”子菜单下的“返回所有行”命令, 打开表的数据记录窗口。

8) 输入的学生情况数据记录见表2-2。 表2-2 学生情况记录 9) 用同样方法创建课程表KC,表的结构见表2-3所示,表的内容见表2-4 所示。 表2-4 课程表记录 10)创建成绩表XS_KC,表的结构见表2-5所示,表的内容见表2-6所 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