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液体疗法的计算好方法

小儿液体疗法的计算好方法
小儿液体疗法的计算好方法

我觉得这个很实用,所以转过来,大家看看。

小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体液的调节能力不如成人,年龄小的婴儿细胞外液相对较成人多,对脱水的耐受能力亦差,因此重视及掌握小儿液体疗法是非常必要的。临床工作中常要用各种混合液来配制小儿混合液,如何准确、快捷配制如各种张力混合液是进行曲液体疗法的关键。下面主要介绍小儿常用各种张力混合液的简便制方法。

一、小儿体液分布代谢特点

1、小儿体液主要分布在细胞外,年龄越小,细胞间质分布液体越多,对脱水的耐受力越差,尤其是新生儿。

2、小儿肾脏的调节能力差于成人,输入过多的无张力液体及过多的等张液体则引起水中毒或高渗性脱水。因此小儿脱水时常用1/5张至2/3张各种混合液。

3、小儿液体还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额外丢失,因为小儿呼吸频率快,消化道屏障功能差,皮肤相对面积大,因此,患病小儿要重视各系统丢失体液特点,用时补充附合该系统特点的液体。

二、常用溶液

1、电解质溶液

A 、生理盐水:0.9%N S,为等渗液。

作用:①抗休克(20~30ml/kg);②某药物溶媒;③纠正低钠血症;④与G S或1.4%S B配制混合液。

10%N S是高渗液,不能直接静脉使用,临床用于代替N S配制混合液。

B、1.4%S B;等渗液

作用:①抗休克,纠酸,与N S配成2:1等张含钠液20ml/kg;②与N S或G S配制成混合液(如4:3:2,3:2:1。液)

5%S B为高渗液,一般不能直接用于静注,主要用于代替1.4%S B配制混合液(如4:3:2,3:2:1液)。

C、Kcl:0.2~0.3%Kcl可静脉使用,用于纠正低钾血症。每100ml混合液中可最多加3ml的10%Kcl。

补钾注意:①每日补钾一般为2~3ml/kg。日

②静脉使用时溶液中Kcl浓度小于0.3%

③补钾速度不能太快,每日静脉补钾时间大于4~6小时。

④肾功能不全补钾要慎重,见尿补钾

葡萄糖酸钙(10%)

静脉使用注意

①每日用量:新生儿1—2ml/kg.日婴儿5—6ml/日,幼儿6—8ml/日学龄以上8—10ml/日

②加入G S一倍以上缓慢iv或ivdrip

③用强心药时,两药要相隔4小时以上。

2、非电解质溶液

葡萄糖常用5—10%,无张力,不能维持持血浆渗透压,不具有抗休克作用。

作用:①补充液体水分,提供能量。

②稀释药物,作为静脉用药溶媒。

③与N S、1.4%S B配制混合液。

三、混合溶液

1、G S :N S 张力作用

1 :1 1/

2 补充中度----轻度等渗性脱水

1 :

2 2/

3 补充中度----轻度低渗性脱水

2 :1 1/

3 用于继续损失或过渡阶段补液

3 :1 1/

4 用于补充生理维持及高渗性脱水

4 :1 1/

5 同1/4张

配制方法

①用5%、10%G S及生理盐水配制

10%G S用量=总量×G S比例ml;N S用量=总量×N S比例(即张力)ml

如需配制250ml 2/3张含有G S:N S混合液

10%G S=250×1/3≈80ml

N S =250×2/3≈170ml

该配制方法临床使用时不方便,护士工作量大,易污染、浪费源料。

②用5%、10%G S及10%氯化钠配制

10%G S用量=液体总量 ml

10%氯化钠用量=液体总量×N S比例(张力)×0.9/10 ml

如需配制250ml,1/2张G S :N S混合液

10%G S=250ml

10%氯化钠注射液=250ml×1/2×0.9/10≈12ml

即在250ml 10%G S中加入12ml 10%氯化钠即可,方法简便、实用、护士工作量小、节约源料。

张力作用

3 2 1 1/2 补充中度以上等渗性脱水

3 4 2 2/3 补充中度以上低渗性脱水

配制方法

①用10%G S,N S ,1.4%S.B(先用5%S.B加5% G.S 稀释到1.4%)

10%G S用量=总量×G S比例

N S用量 =总量×N S比例

1.4%S.B =总量×S B比例

如需配250ml 3:2:1,1/2张混合液,处方为

10%G S=250×3/6=125ml

N S =250×2/6≈80ml

1.4%S.B=250×1/6≈45ml

该配制方法临床使用时不方便,护士工作量大,易污染、浪费源料。

②用5%、10%G S及10%氯化钠配制

10%G S用量=液体总量 ml

10氯化钠用量=液体总量×N S比例(张力)×0.9/10 ml

5%S.B=总量×1.4%S.B比例×1.4/5ml

如需配250ml 3:4:2,2/3张混合液,处方为

10%G S=250ml

10%N S=250ml×4/9×0.9/10≈10ml

5%S B=250ml×2/9×1.4/5≈15ml

该方法简便、实用、护士工作量小、节约源料。

3、用N S :1.4%S.B 张力作用

小儿液体疗法的护理特点

小儿液体疗法的护理特点 一)补液前的准备阶段 1.补液开始前应全面了解患儿的病史、病情、补液目的及其临床意义,应以高度责任心,迅速认真地做好补液的各项准备工作。 2.熟悉常用液体的种类、成分及配制 (1)非电解质溶液:常用的有5%葡萄糖溶液和10%葡萄糖溶液,主要供给水分和供应部分热量。5%葡萄糖液为等渗溶液,10%葡萄糖液为高渗溶液,但输入体内后不久葡萄糖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供给能量,或转变成糖原储存于肝内,不起到维持血浆渗透压作用。 (2)电解质溶液:种类较多,主要用于补充损失的液体、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失衡。 1)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为等渗溶液,常与其他液体混合后使用,其含钠和氯量各为154mmol/L,银接近于血浆浓度142mmol/L),而氯比血浆浓度(103mmol/L)高。输入过多可使血氯过高,尤其在严重脱水酸中毒或肾功能不佳时,有加重酸中毒的危险,故临床常以2份生理盐水和1份1.4%碳酸氢钠混合,使其钠与氯之比为3:2,与血浆中钠氯之比相近。 2)高渗氯化钠溶液:常用的有3%氯化钠溶液和10%氯化钠溶液,均为高浓度电解质溶液,3%氯化钠溶液用以纠正低钠血症,10%氯化钠溶液用以配制各种混合液。 3)碳酸氢钠溶液:可直接增加缓冲碱,纠正酸中毒作用迅速,是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1.4%溶液为等渗液,5%为高渗液。在紧急抢救酸中毒时,亦可不稀释而静脉推注。但多次使用后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4)氯化钾溶液:常用的有10%氯化钾和15%氯化钾溶液两种。均不能直接应用,须稀释成0.2%~0.3%溶液静脉点滴,含钾溶液不可静脉推注,注入速度过快可发生心肌抑制而死亡。 (3)混合溶液:为适应临床不同情况的需要,将几种溶液按一定比例配成不同的混合液,以互补其不足,常用混合液的组成及配制见以下几种常用混合液的简易配制: A:5%或 10%葡萄糖溶液(ml) B:10%氯化钠溶液(ml) C:5%碳酸氢钠(或11.2%乳酸钠)(ml) 1:1溶液(1/2张含钠液): 500ml A 20ml B 2:3:1溶液(1/2张含钠液): 500ml A15ml B 24(15)ml C 2:1等张含钠液9等张含钠液 : 500ml A 30ml B 47(30)ml C 4: 3: 2溶液(2/3张含钠液): 500ml A 20ml B 33(20)ml C 1:2溶液(1/3张含钠液): 500ml A 15ml B 1:4溶液(1/5张含钠液) : 500ml A 10ml B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总原则:三定,三先及两补 第一天补液计划: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轻度缺水:90~120ml/kg 中度缺水:120~150ml/kg 重度缺水:150~180ml/kg ②定性 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 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 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 ③定速 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三个阶段。 三先: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1)扩容阶段: 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 8~12小时滴入,8~10ml/kg.h 3)维持补液阶段:

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 ④纠正酸中毒: 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5×体重; 稀释成1.4%的溶液(1ml 5%NaHCO3 =3.5ml 1.4%)。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 1)补钾: 见尿补钾,浓度低于0.3%, 0.15~0.3g/kg.日。需4~6天。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 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 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 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 生理需要量: 60~80ml/kg,用1/5张; 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 则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总原则:三定,三先及两补 第一天补液计划: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轻度缺水:90~120ml/kg 中度缺水:120~150ml/kg 重度缺水:150~180ml/kg ②定性 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 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 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 ③定速 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三个阶段。 三先: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1)扩容阶段: 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 8~12小时滴入,8~10ml/kg.h 3)维持补液阶段: 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

④纠正酸中毒: 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5×体重; 稀释成1.4%的溶液(1ml 5%NaHCO3 =3.5ml 1.4%)。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 1)补钾: 见尿补钾,浓度低于0.3%, 0.15~0.3g/kg.日。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 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 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 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 生理需要量: 60~80ml/kg,用1/5张; 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 1:1液1/2张0.9%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 1:2液1/3张0.9%氯化钠35ml;5%或10%葡萄糖65ml 1:4液1/5张0.9%氯化钠20ml;5%或10%葡萄糖80ml 2:3:1液1/2张0.9%氯化钠33ml;5%或10%葡萄糖50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17ml

育儿知识-液体疗法的基本原则

液体疗法的基本原则 '液体疗法的日的是通过补充不问种类的液体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具体实施时要充分考虑机体的调节功能,不宜过于繁杂,根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制订液体疗法的原则应简单化、个体化和重视机体代偿能力。补充液体的方法包括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两种。 适用于中度以下脱水、呕吐不严重的患儿。有明显休克,心、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以及新生儿不宜口服补液。口服补液主要用于补充累积损失址和继续损失量。补充累积损失址轻度脱水50一80m/kg,中度脱水80一100m/kg,每5一10min喂1次。每次10-20m1.在8一12h内喂完。继续损失琶按实际损失补给。ORS含电解质较多,脱水纠正后宜加人等量水稀释使用,一旦脱水纠正即停服。口服补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病情加重则随时改用静脉补液。 适用于严重呕吐、腹泻,伴中、重度脱水的患儿。主要用于快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以小儿腹泻为例,人院后第1天补液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3个部分,具体实施时应做到三定(定量、定性、定速)、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及二补(见尿 、防惊补钙)。 1.累积损失最即发病后水和电解质的总损失量。 (1)定量:根据脱水的程度决定。轻度脱水30-5Om/kg,中度脱水50一I00m/kg,重度脱水I00一150m1kg。先按2/3量给予.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小)L补液最应酌减1/4--1/30 (2)定性:即根据临床表现和有关检查确定脱水的性质。低渗性脱水补给2/3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补给?1/2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补给1/3一1/5张含钠液。若临床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

儿科腹泻病、液体疗法复习题

腹泻病、液体疗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Physiological diarrhea :生理性腹泻 2. Protracted diarrhea 迁延性腹泻 3 Hypotonic dehydration低渗性脱水 4. 4:3:2 solution:4:3:2液 5. 3:2:1 solution 3:2:1含钠液 6. oral rehydration salts:口服补液盐溶液 7. isotonic dehydration 等渗性脱水 8. 2:1 Isotonic solution 2:1等张含钠液 9. hypertonic dehydration 高渗性脱水 二、问答题: 1. 试述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点。 2. 针对腹泻的患儿,如何调整饮食? 3.试述生理性腹泻的临床特点。 4. 试述腹泻患儿静脉补钾的原则有哪些? 5. 试述侵袭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临床特点。 6. 分别叙述轻型腹泻和重型腹泻的临床特点? 7. 1岁小儿,腹泻两天,试述治疗时如何选用药物? 8.1岁小儿,腹泻两天,试问如何指导其饮食? 9. 一个10Kg体重小儿,患腹泻病伴有低钾血症,试述静脉如何补钾? 10.试述ORS液的配制方法及临床应用。 三、填空题 1.小儿腹泻伴等渗性脱水,其血清钠水平为( )、低渗性脱水血清钠水平为(),高渗性脱水血钠水平为()。 2.一个15公斤体重小儿,患腹泻伴重度低渗性脱水并休克,需要快速扩容,考虑用生理盐水()、1.4%碳酸氢钠(),( )小时内输入 3.一个10公斤体重小儿,患腹泻伴重度低渗性脱水,不考虑进食,计划第一个24小时补液1500ml,其中应含10%葡萄糖()、生理盐水()、1.4%碳酸氢钠()。 4.针对腹泻脱水患儿静脉补液时,累积损失量的补充量为:轻度脱水补充(),中度脱水补充(),重度脱水补充(),累积损失量补充的成分为:等渗性脱水应补(),低渗性脱水应补(),高渗性脱水应补()。累积损失量补充的速度为()。 四、判断改错: 1.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患儿,大便可带血丝。() 2. 病程在2周内的的腹泻为急性腹泻。() 3 .治疗腹泻病最有效的饮食疗法就是采取饥饿疗法。() 4. 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秋季腹泻的常见病原体。() 5. 腺病毒感染是小儿秋季腹泻的常见病因。() 6. 病程在2月内的的腹泻为急性腹泻。() 7. 治疗小儿秋季腹泻,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 8. 轮状病毒是一种侵袭性病原,轮状病毒性肠炎大便常常有较多的粘液。()

液体疗法的基本原则

液体疗法的日的是通过补充不问种类的液体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具体实施时要充分考虑机体的调节功能,不宜过于繁杂,根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制订液体疗法的原则应简单化、个体化和重视机体代偿能力。补充液体的方法包括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两种。 (一)口服补液 适用于中度以下脱水、呕吐不严重的患儿。有明显休克,心、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以及新生儿不宜口服补液。口服补液主要用于补充累积损失址和继续损失量。补充累积损失址轻度脱水50一80m/kg,中度脱水80一100m/kg,每5一10min喂1次。每次10-20m1.在8一12h内喂完。继续损失琶按实际损失补给。ORS含电解质较多,脱水纠正后宜加人等量水稀释使用,一旦脱水纠正即停服。口服补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病情加重则随时改用静脉补液。 (二)静脉补液 适用于严重呕吐、腹泻,伴中、重度脱水的患儿。主要用于快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以小儿腹泻为例,人院后第1天补液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3个部分,具体实施时应做到三定(定量、定性、定速)、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及二补(见尿补钾、防惊补钙)。 1.累积损失最即发病后水和电解质的总损失量。 (1)定量:根据脱水的程度决定。轻度脱水30-5Om/kg,中度脱水50一I00m/kg,重度脱水I00一150m1kg。先按2/3量给予.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小)L补液最应酌减1/4--1/30 (2)定性:即根据临床表现和有关检查确定脱水的性质。低渗性脱水补给2/3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补给?1/2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补给1/3一1/5张含钠液。若临床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 (3)定速:累积损失盆应于8一12h补足.8一lOmV(kg”h)。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开始应快速输人等渗含钠液(2:1液),按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于一伟内静脉输人。低渗性脱水输液速度可稍快;高渗性脱水输液速度宜稍慢.否则易引起脑细胞水肿。 2.继续损失在液体疗法实施过程中,腹泻和呕吐可继续存在,使机体继续丢失体液,应按实际损失量及性质予以补充。腹泻患儿一般按10一40m/(kg?d)计算,用1/3-1/2张含钠液于24h内均匀静脉滴注,同时注意钾的补充。 3.生理需要量涉及热量、液体量和电解质三方面:①葡萄搪供给最最少应5g/(),可减少蛋白质的分解和酮血症。②每日需水里可按12。一150m1/420kJ计算,若按210kJ/(kg?d)供给基础代谢热量时,则需水最为60一80mV(kg?d),③钠、钾、抓的需要童每日各为2-3mmoV42OkJ。补充生理需要量应尽量口服,不能口服或口服量不足者可静脉滴注生理维持液(1乃张含钠液,含%抓化钾)。 第2天以后的补液应根据病情轻重来决定,一般只需补充继续损失蛋和生理需要量,于12-24h内均匀输人。能够口服者应尽量口服。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 则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总原则:三定,三先及两补 第一天补液计划: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轻度缺水:90~120ml/kg 中度缺水:120~150ml/kg 重度缺水:150~180ml/kg ②定性 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 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 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 ③定速 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三个阶段。 三先: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1)扩容阶段: 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 8~12小时滴入,8~10ml/

3)维持补液阶段: 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输注 ④纠正酸中毒: 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体重; 稀释成%的溶液(1ml 5%NaHCO3 = %)。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 1)补钾: 见尿补钾,浓度低于%,~kg.日。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kg/次,q6h 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 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 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 生理需要量: 60~80ml/kg,用1/5张; 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 1:1液1/2张%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 1:2液1/3张%氯化钠35ml;5%或10%葡萄糖65ml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总原则:三定,三先及两补 第一天补液计划: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轻度缺水:90~120ml/kg 中度缺水:120~150ml/kg 重度缺水:150~180ml/kg ②定性 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 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 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 ③定速 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三个阶段。 三先: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1)扩容阶段: 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 8~12小时滴入,8~10ml/

3)维持补液阶段: 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输注 ④纠正酸中毒: 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体重; 稀释成%的溶液(1ml 5%NaHCO3 = %)。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 1)补钾: 见尿补钾,浓度低于%,~kg.日。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kg/次,q6h 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 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 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 生理需要量: 60~80ml/kg,用1/5张; 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 1:1液1/2张%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 1:2液1/3张%氯化钠35ml;5%或10%葡萄糖65ml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总原则:三定,三先及两补 第一天补液计划: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轻度缺水:90~120ml/kg 中度缺水:120~150ml/kg 重度缺水:150~180ml/kg ②定性 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 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 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 ③定速 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三个阶段。 三先: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1)扩容阶段: 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

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 8~12小时滴入,8~10ml/kg.h 3)维持补液阶段: 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 ④纠正酸中毒: 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 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5×体重; 稀释成1.4%的溶液(1ml 5%NaHCO3 =3.5ml 1.4%)。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 1)补钾: 见尿补钾,浓度低于0.3%, 0.15~0.3g/kg.日。需4~6天。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 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 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 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

儿科补液方案

儿科补液 tianya×iayi 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 1gNaCl=17mmolNa 1mmolNa=6ml %NaCl ⑴5% NaHCO3(ml)=(22 –测得的HCO3ˉ)* **体重(kg )(有写) =(22 –测得的HCO3ˉ)*体重(kg )(5%SB 1ml=)补碱的mmol数=(-BE)**W(kg)即5%SB(ml)=(-BE)**W(kg) 先给1/2量(机体有代偿调节功能,一般无需补足全量碱性液即可纠正酸中毒,故首次可先补1/2计算量,以后根据病情调整用量,注意“宁酸勿碱”). 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ˉ5mmol/L,计算给5%SB 5ml/kg*次乳酸钠3ml/kg。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ˉ-27)mmol/L]***W(kg) ⑶需补钾量(mmol)=(4-测得血钾) *体重(kg)* (1mmol K= %KCl) ⑷需补钠量(mmol)=(140-测得血钠) *体重(kg)*(女性为) ⑸需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 ⑹渗透压公式:mOsm/L=2Na++GLU+BUN(单位均为mmol/L) 或 2 (Na++10) 式中的10代表血浆中未测定的阳离子大约数,“×2”表示血浆中另一半未测定的阴离子。 (这里顺便说一下:GLU(mg/dl)/18=GLU(mmol/L) BUN(mg/dl)/=BUN(mmol/L) 二、需要注意和记住的基本问题

1、张力与渗透压的概念要分清:渗透压指溶质对水的吸引能力。张力指 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张力与渗透压相等,溶液的 分子浓度在正常的渗透压范围内为一个张力(等张力),如正常渗透压的 1/2则为1/2张力。5%GS (可认为接近等渗)和10%GS (高渗),由于Glucose 在体内很快被氧化成H 2O 和CO 2,供给机体水和热量,而不能维持渗透压, 故是无张力的溶液。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 常值(280~320 mOsm/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比 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稀释定律:稀 释前浓度×稀释前体积=稀释后浓度×稀释后体积。即:C1×V1=C2× V2。并且强调但凡涉及物质浓度的换算,均遵循此定律。 2、 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 度脱水:150~180ml/kg. 3、 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 的 4:3:2液(4份盐:3份 糖:2份碱) 4、 补充等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用1/2张的 3:2: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 5、 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 “碱”指的是%SB)这样一来才与血 浆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造成高氯性酸中毒。 糖为5%~10%的GS ,盐为NS (%NaCl ),碱为5%NaHCO3(稀释为%NaHCO3 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例如:100ml5%碱稀释为%碱: 100/4=25,100-25=75,即为25ml5%碱+75ml 糖)注意:应扣除补液中所 用的碱性液量。

小儿液体疗法的护理特点

小儿液体疗法的护理特点 一、补液前的准备阶段 1.补液开始前应全面了解患儿的病史、病情、补液目的及其临床意义,应以高度责任心,迅速认真地做好补液的各项准备工作。 2.熟悉常用液体的种类、成分及配制 (1)非电解质溶液:常用的有5%葡萄糖溶液和10%葡萄糖溶液,主要供给水分和供应部分热量。5%葡萄糖液为等渗溶液,10%葡萄糖液为高渗溶液,但输入体内后不久葡萄糖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供给能量,或转变成糖原储存于肝内,不起到维持血浆渗透压作用。 (2)电解质溶液:种类较多,主要用于补充损失的液体、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失衡。 1)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为等渗溶液,常与其他液体混合后使用,其含钠和氯量各为154mmol/L,银接近于血浆浓度(142mmol/L),而氯比血浆浓度(103mmol/L)高。输入过多可使血氯过高,尤其在严重脱水酸中毒或肾功能不佳时,有加重酸中毒的危险,故临床常以2份生理盐水和1份1.4%碳酸氢钠混合,使其钠与氯之比为3:2,与血浆中钠氯之比相近。 2)高渗氯化钠溶液:常用的有3%氯化钠溶液和10%氯化钠溶液,均为高浓度电解质溶液,3%氯化钠溶液用以纠正低钠血症,10%氯化钠溶液用以配制各种混合液。

3)碳酸氢钠溶液:可直接增加缓冲碱,纠正酸中毒作用迅速,是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1.4%溶液为等渗液,5%为高渗液。在紧急抢救酸中毒时,亦可不稀释而静脉推注。但多次使用后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4)氯化钾溶液:常用的有10%氯化钾和15%氯化钾溶液两种。均不能直接应用,须稀释成0.2%~0.3%溶液静脉点滴,含钾溶液不可静脉推注,注入速度过快可发生心肌抑制而死亡。 (3)混合溶液:为适应临床不同情况的需要,将几种溶液按一定比例配成不同的混合液,以互补其不足,常用混合液的组成及配制。 (4)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oral rehydration salts,简称ORS液),是世界卫生组织1971年推荐用于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它由氯化钠 3. 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l.5g,葡萄糖20.0g,加水至1000ml配制而成。目前已将各成分配制成混合药粉装入塑料袋内,服用时只要加水即可。此配方口味苦涩,容易变质。新配方用拘檬酸钠2·9g代替碳酸氢钠。此口服液是2/3张溶液,总钾浓度为0.15%,适用于能口服且脱水不严重者。 3.做好家长工作,以助配合,对于患儿亦要做好鼓励与解释,以消除其恐惧心理,不合作患儿加以适当约束或给予镇静剂。 二、输液过程中注意事项 1.按医嘱要求全面安排24小时的液体总量,并本着急需先补、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的原则分期分批输入。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 则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总原则:三定,三先及两补 第一天补液计划: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轻度缺水:90~120ml/kg 中度缺水:120~150ml/kg 重度缺水:150~180ml/kg ②定性 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 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 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 ③定速 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三个阶段。 三先: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1)扩容阶段: 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 8~12小时滴入,8~10ml/

3)维持补液阶段: 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输注 ④纠正酸中毒: 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体重; 稀释成%的溶液(1ml 5%NaHCO3 = %)。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 1)补钾: 见尿补钾,浓度低于%,~kg.日。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kg/次,q6h 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 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 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 生理需要量: 60~80ml/kg,用1/5张; 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 1:1液1/2张%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 1:2液1/3张%氯化钠35ml;5%或10%葡萄糖65ml

儿科液体疗法

液体疗法的目的是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补液方案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程度、性质而定。首先确定补液的总量、组成、步骤和速度。补液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供给生理需要量三个方面。 一、补充累积损失量 指补充发病后至补液时所损失的水和电解质量 (1)补液量:根据脱水严重程度而定。原则上轻度脱水补50ml/kg,中度脱水补50~100ml/kg,重度脱水补100~120ml/kg。实际应用时一般先按上述量的2/3量给予。 (2)补液成分:根据脱水性质而定。一般而论,低渗性脱水补充高渗溶液,等渗性脱水补充等张溶液,高渗性脱水补充低渗溶液。若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有条件者最好测血钠含量,以确定脱水性质。 (3)补液速度:累积损失量应在开始输液的8~12小时内补足,重度脱水或有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入以扩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及肾功能,一般用2:1等张含钠液(2份生理盐水加1份1. 4%碳酸氢钠)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 二、补充继续损失量 指补液开始后,因呕吐腹泻等继续损失的液体量 应按实际损失量补充,但腹泻患儿的大便量较难准确计算,一般根据次数和量的多少大致估计,适当增减。补充继续损失量的液体种类,一般用l/3张~1/2张含钠液,于24小时内静脉缓慢滴入。 三、供给生理需要量 小儿每日生理需水量约为60~80ml/kg,钠、钾、氯各需1~2mmol/kg。这部分液体应尽量口服补充,口服有困难者,给予生理维持液(1/5张含钠液十0.15%氯化钾),于24小时内均匀滴入。 在实际补液中,要对上述三方面需要综合分析,混合使用。对腹泻等丢失液体引起脱水的补液量:一般轻度脱水约90-120ml/kg;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 150-180ml/kg。补液成分:等渗性脱水补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补2/3张合钠液;高渗性脱水补1/3张含钠液,并补充钾,再根据治疗反应,随时进行适当调整。 静脉补钾的原则 10%kcl 1ml=1.34mmol 1mmol K=0.8ml Inj.10%KCl 一、尿量(时机) 要求尿量每小时在30ml以上。也就是医学上常说的见尿补钾(即有尿或来院前6h内有尿,就开始补钾)。 二、总量 每天补钾总量要正确估计。 补钾总量:婴儿3-4mmol/L(0.2-0.3g./kg.d);儿童2-3mmol/kg.d(0.15~0.2g/kg.d)1/2静脉,1/2口服。静脉滴注时间不应短于6~8小时。(补钾量一般为200~300mg /kg*d)。对一般禁食而无其他额外损失者可给10%氯化钾溶液20-30ml/d。不严重缺钾时,24h补钾也不宜超过6-8g(10%氯化钾10ml为1g),但特殊情况例外。 三、时间:每日静脉补钾量应分在整日的静脉输液中滴入,时间不得短于8h。不得静脉推注!!! 四、浓度 静脉滴注液含钾浓度一般不超过0.3%,即500ml加入10%氯化钾不能超过15ml。浓度高可抑制心肌,且对静脉刺激甚大,病人不能忍受,并有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氯化钾禁止静脉推注。 五、速度 氯化钾进入血液,须经15h左右方可建立细胞内外平衡,成人静脉滴入速度每分钟不宜超过60滴。 六、疗程:补钾应持续4~6天,不需静脉者可改用口服补充 [举例]患儿,男,1岁,发育正常,诊断秋季腹泻。PE:眼凹深陷,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尿少脉速。根据病史,眼凹,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前训)等指标判断:重度低渗性脱水。1岁发育正常估计体重10kg 输液总量:180*10=1800ml,其中扩容20*10=200ml,累积损失量1800/2-200=700(补1/2总量) 输液步骤: 第一步扩容210/3=70ml,70*2=140ml盐,70ml碱(1.4%NaHCO3)相当于70/4=17.5ml 5%NaHCO3和70-17.5=52.5ml GS 第二步补累积损失量700ml的4:3:2液,4∶3∶2 100(糖) 4(盐) 6(5%SB) 2/3张 700/9=77.7-80,80*4=320ml盐,80*3=240糖,80*2=160碱(1.4%NaHCO3)相当于160/4=40ml 5%NaHCO3和160-40=120mlGS

儿科腹泻病补液原则

儿科补液 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 ⑴5% NaHCO3(ml)=(22 –测得的HCO3ˉ)* 0.5*1.7*体重(kg )(有写0.6) =(22 –测得的HCO3ˉ)*体重(kg )(5%SB 1ml=0.6mmol)补碱的mmol数=(-BE)*0.3*W(kg)即5%SB(ml)=(-BE)*0.5*W(kg)先给1/2量 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ˉ5mmol/L,计算给5%SB 5ml/kg*次OR.11.2%乳酸钠3ml/kg。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ˉ-27)mmol/L]*0.5*0.84*W(kg) ⑶需补钾量(mmol)=(4-测得血钾) *体重(kg)*0.6 (1mmol K=0.8ml Inj.10%KCl) ⑷需补钠量(mmol)=(140-测得血钠) *体重(kg)*0.6(女性为0.5) ⑸需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 ⑹ 二、需要注意和记住的问题 1、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 180ml/kg. 2、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 的4:3:2液(4份盐:3份糖:2份碱) 3、补充等滲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用1/2 的3:2: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 4、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碱”指的是1.4%SB)这样一来才与血浆 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糖为5%-10%的GS,盐为NS(0.9%NaCl),碱为5%NaHCO3(稀释为1.4%NaHCO3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例如:100ml5%碱稀释为1.4%碱:100/4=25,100-25=75,即为25ml5%碱+75ml糖) 5、补钾:每100ml液体量中10%KCl总量不超过3ml,使钾浓度小于千分之三。 6、扩容:2:1等含钠液(2份盐:1份碱)按20ml/kg计算,30分钟滴完。 7、累积损失量在第一个8小时补足,为1/2总量。 三、液体疗法基本原则 “一、二、三、四” 一个计划一个24小时计划 二个步骤补充累积损失量,维持补液。 三个确定定量,定性,定速度和步骤。 四句话先快后慢,先盐后糖, 见尿补钾,随时调整。 三定原则“一”定补液量 轻30-50m l/k g 累积损失量脱水程度中50-100m l/k g 重100-120m l/k g 继续损失量丢多少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总原则:三定,三先及两补 第一天补液计划: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轻度缺水:90~120ml/kg 中度缺水:120~150ml/kg 重度缺水:150~180ml/kg ②定性 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 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 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 ③定速 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与大便量,三个阶段。 三先: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1)扩容阶段: 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8~12小时滴入,8~10ml/kg、h 3) 维持补液阶段:

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 ④纠正酸中毒: 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5×体重; 稀释成1、4%的溶液(1ml 5%NaHCO3 =3、5ml 1、4%)。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 : 1)补钾: 见尿补钾, 浓度低于0、3%, 0、15~0、3g/kg、日。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 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 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 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 生理需要量: 60~80ml/kg, 用1/5张; 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 1:1液1/2张0、9%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

腹泻患儿体液紊乱的液体疗法及护理

腹泻患儿体液紊乱的液体疗法及护理 ? 50? 清洁,干燥.(2)如腹腔有引流管时,应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 引流管扭曲,受压.(3)为预防切151感染,可给予切El红外线 理疗,促进血液循环和上皮细胞生长.(4)保持切口敷料干 燥,整洁.应注意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疼痛等感染迹象,如出 现渗液,渗血或敷料脱落应及时给予换药.阑尾炎大多数为 大肠杆菌感染,轻微感染症状可给予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药 物,如烧伤湿润膏;感染较严重时,给予庆大霉素,以杀死绿脓 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2.6疼痛护理术后疼痛不仅会导致患儿生理上的不适, 并可能导致一系列的不良情绪,同时还可能引发心肌缺血,心 动过速,缺氧,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必要时可肌内注射盐酸哌 替啶镇痛,但盐酸哌替啶有抑制呼吸的作用,用量不宜过大. 2.2.7心理护理患儿由于年纪小,术后出现疼痛,头晕,虚 弱等种种不适症状,因此对病情的恢复缺乏信心,或显得过于 急躁.我们应给予不良情绪较严重的患儿更多的关注,以亲 切的态度和语言,加强和患儿的沟通交流,解除患儿的疑惑, 增强患儿的信心,并发动患儿家长共同鼓励患儿,使患儿能以 良好的心态配合护理,减少术后感染和并发症. 3结果 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本组患儿痊愈71例,术后出现肠瘘1 例,便秘2例,肠粘连1例,感染1例,肠梗阻1例.经对症处 理后症状均得到控制.一般住院时间7~20d. 4讨论 小儿急性阑尾炎由于患儿年龄的特殊性,以及临床症状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第7卷第8期(下半月版 表现不典型,给诊断,治疗和护理带来困难,在护理工作中要 严格,认真,仔细.在I临床工作中通过仔细观察,结合患儿的 临床表现,给予患儿有效准确的护理.如在确定疼痛部位时, 一 般学龄儿童表现为突然阵发性腹痛合并发热,经给予询问 或按压即可确定;婴幼儿不能表述,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拒食, 懒动,腹部怕压,当检查到疼痛部位时,婴儿会有痛苦表情或 用手来推开,因此要仔细观察. 针对患儿年龄小,不能准确描述病情等特点,我们采取个 性化的护理方案,首先是针对患儿的个性特点,给予心理,生 理多方面的护理,不仅给予患儿必要的基础护理,还通过加强 和患儿交流,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儿的信心, 使患儿能够更好的配合护理和治疗,从而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其次是联合患儿家长,给予患儿更多的心理支持.由于 患儿多和家长亲近,护理指导由家长代为转达,患儿能更好的 接受,同时通过家长参与,能让家长及时准确的了解患儿病 情,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康慧清,孙丽,任广杰.-'.bJL急性阑尾炎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8):167—168. [2]葛淑芝,董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1670例[J].中国实 用护理杂志,2004,20(10上):26—27. [3]朱玉芹.下肢屈曲活动和腹部按摩促进胃肠蠕动的l临床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0,15(3):144—145. (收稿日期:2010—02—17) (本文编辑崔兰英) 腹泻患儿体液紊乱的液体疗法及护理 刘凤茹杨玉欣王志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