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习惯

论如何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习惯
论如何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习惯

论如何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习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每天都在不断变化,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幼儿阶段作为幼儿刚刚认识世界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幼儿健全自己的人格,掌握较强的学习技能,这对幼儿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给幼儿提供选择的权利,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

幼儿年龄小,学习能力弱,认知能力低,其学习的性质主要是由外部环境所决定的。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取得的学习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通俗地说,幼儿能在这个环境中学习到什么,如何去学习,都是由幼儿园老师决定的。幼儿园老师要认识到这一点,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给幼儿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

第一,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材料,以此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幼儿喜欢玩耍,但是很少会空着手去玩,需要借助很多的玩具,只有这样才能玩得起来。由此可见,在幼儿园中,玩非常重要,玩具则更重要。幼儿园老师要认识到这一点,结合实际情况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将幼儿的创作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幼儿园老师可以就地取材,使用一切能够找到的经济的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玩具,以此丰富幼儿的学习材料。幼儿的学习需

要材料的陪伴,这是幼儿的学习特点,幼儿园老师要清楚这一点,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提供幼儿喜闻乐见、合适的、丰富的、实用的、良好的学习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习惯。例如,在“我们的中国”这个活动中,幼儿园老师除了按照教学要求提供所需的材料之外,还可以提供本乡、本县、本市的风味小吃、风光录像以及幼儿在名胜地的留影等。

第二,了解幼儿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为幼儿创造一个可以选择的环境。幼儿园老师想要将幼儿的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让幼儿自主进行探索,其决定因素并非是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而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幼儿不感兴趣,即使学习内容非常简单幼儿也不愿意去探索。因此,幼儿园老师在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时候,要尽可能选择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充分了解和掌握幼儿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再为其创造一个可

以选择的环境,将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充分激发出来。例如,在“动物”的主题活动中,笔者发现很多幼儿喜欢猜谜活动,于是笔者就组织了猜谜语活动,将教学内容充分融入猜谜活动当中。根据教学内容编制谜面,谜底就是教学内容中一个具体的动物。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每个幼儿在这个活动中都取得很大的收获,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很多幼儿对于老师都存在一种畏惧心理,这对师生之间良好关

系的建立以及学生的健康发展极其不利。幼儿园老师要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和幼儿打成一片,做幼儿的“大朋友”,给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打开自己的心扉,在教学活动中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幼儿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幼儿园老师要鼓励和支持幼儿大胆地表达和探索。幼儿园老师要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突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善于激?l 和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和尝试。

例如,在一个以“恐龙公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中,笔者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恐龙是怎样灭绝的?然后让幼儿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幼儿都表现出非常强的探究欲望,大家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都非常感兴趣。笔者趁着学生的学习劲头正足,鼓励幼儿勇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规定谁的答案最合理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物质奖励,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很多幼儿都争相举手回答。笔者悉心听取每一个幼儿的结论,但是并没有急于作出定论,既没有给出肯定回答,也没有给出否定的回答。而是组织幼儿相互进行讨论和交流,一起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于恐龙灭绝的知识。幼儿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恐龙之所以灭绝,是因为地球遭遇了小行星的撞击,恐龙的生存环境遭受破坏而造成的。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的讨论热情非常

高,每个人都想强调自己的观点正确,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在幼儿讨论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适当进行指导和点拨,引导幼儿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这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有效措施,幼儿园老师要加强重视,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的视野得到开阔,也掌握了一题多解的学习策略,同时还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对幼儿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幼儿园老师要加强重视,培养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帮助幼儿形成创新意识。

三、采用积极正面的评价方式,增强幼儿的学习信心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学评价不仅可以直观地反映幼儿的生活能力和幼儿的学习情况,还是增强幼儿学习信心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某个程度上说,评价的合理性对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幼儿园老师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幼

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习惯,幼儿教师要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和素质教育的精神,从评价程度、评价时间、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把握,以积极、全面、公正、公平的态度去对待。首先,老师要多使用一些鼓励性评价,善于寻找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即使幼儿在活动中没有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习

任务,老师也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一顿批评,应当帮助学生找到不能顺利完成任务的原因,再帮助幼儿共同去完成。鼓励性的评价

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情感,从而帮助幼儿树立主动参与学习的信心,提高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学

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其次,老师要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让幼儿知道自己能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最后,老师还要采用积极性的正面评价。比如,小明在教学活动中犯了错误,老师应当这样说:“小明在这次教学活动中表现得非常棒,如果能……就更

好了。”这种积极性的评价方式既指出了幼儿的不足之处,又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这对幼儿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来说,真正需要的是自己操作、自己动

手、自己选择,幼儿园老师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活动中给幼儿提供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还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老师还要采用积极正面的评价方式,增强幼儿的学习信心。通过这些措施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习惯。

浅谈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直辖市能力。可见,培养人的交往能力显得多么的重要。当代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新的世纪对新一代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因此,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为提升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给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 幼儿的交际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环境和更多的交往实践中得到锻炼。如:刚入园的孩子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往往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的心理,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合群。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为孩子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以消除孩子的不安心理,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时老师可以请大年龄班的幼儿到班里为小朋友表演节目、讲故事、交朋友,跟他们做游戏,在和哥哥姐姐交往中,慢慢使幼儿解除孤独、害怕的情绪,使他们感受到友爱、欢乐,同时,学会交往。这样,出使大年龄班的幼儿懂得了交往中必须有责任心、互助心。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给孩子充分的游戏活动的时间,因为游戏和活动是幼儿进行交往、学习交往技能的最好机会。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交往中必须要敢讲话、爱讲话,消除羞涩、胆小的心理,克服任性、霸道的个性。如:通过角色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不同的交往方式;“娃娃家”中长辈与娃娃、商店的营业员与习主、医院的医生与病人。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应有意识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培养幼儿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二、教给幼儿人际交往的技能。 幼儿交往的环境是一群体。因此,要教会幼儿的交往中如何友好协商,即掌握交往的技能。道德教师应教会幼儿交往的语言如: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我叫XX”“有空来我家玩”;协商语言:“给我看好吗?”抱歉语言:“对不起”。除了教给孩子交往的语言还应教给孩子交往时的态度、表情、动作。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应以“大朋友”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中去,积极引导和做好示范,帮助孩子扫除在活动效中出现的障碍。有个故事是说两组小朋友进行投篮比赛,一组由老师带领,一组由小朋友自己组织,刚开始,两组都玩得挺好,可不一会,没有老师的那组吵起来,几个小朋友蹲在地上不玩了,原来是有个较调皮的孩子老想自己投篮,不让别的孩子拿球,还撞人、踩人,大家对他有意见,就吵起来,不玩了,那孩子看没有人跟他抢,也就没有兴趣玩了,比赛停焉。就时,老师应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效中出现问题,讲清比赛规则,以及孩子们在比赛中应互相协作,才能把比赛打好。 三、注意交往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要建设现代社会,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祖国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文章内容。 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 独生子女大多数都比较任性和自私,这是由于长期被家长悉心照顾,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他们很少关心别人,很少想到他人。但是,当他们与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候,这种优越感就不存在了,在这些孩子的“社会”里,大家都是同龄人,都处在同样的地位。因此,为增加这种小伙伴之间的交往和相处的时间,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培养起孩子关心他人、关心伙伴、关心集体的良好思想。 我在教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三课,分享的快乐实践活动三:“我们一起享用”这一课时。先在全班每组分发一个橘子,明确写出给一个同学。看看这个同学或组里其他同学的反应。如果这个同学把橘子分给了别人,问问他为什么要分给别人。如果这个同学体验好东西仅仅自己享用,并不一定快乐,大家一起享用更快乐。以本课第33页所举例,引导学生回想在现实生活中,当你有了困难,别人帮助了你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说快乐拿出来与人分享就变成两个快乐,在生活中互相帮助。比如:“下雨了,有的同学没有带伞,小明同学带了伞,而且他离学校很近。小明该怎么办?教师让学生对以下几种可能,做选择判断,让学生明白根据不同的条件和情况可选择更合理的帮助方式” 1.小明把的、伞借给其他同学,自己冒雨回家。 2.小明让另一位同学在学校等他,他回家再取一把伞。 3.小明把自己同路的同学送回家后再回家。 以上让同学体验借人用一用,也是一种分享,它带给我们的是同学们的友情和欢笑。 二.有利于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能力 孩子们在交往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能力。在集体中扮演恰当的角色,如担当值日生、小组长、班委啦、办板报啦、召集校外小组共同复习功课啦,他们觉得在集体里是平等的,是当家作主的。许多孩子在家里时,往往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什么事情都不用自己操心,慢慢地培养成了一种依赖思想。而放手让孩子到集体活动中去,到周围的社会群体里去,才能经风雨,见世面。在交往中学习,自己处理问题,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我所任的班每学期伊始,从班干部到小组长,都必须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能力的人担任,在每天的班级晨扫、午扫中都有小组长负责给同学们明确分工:洒水、搬桌椅、倒垃圾。班级卫生和环境区卫生都被一个个家庭“小皇帝”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每次少先总队检查结果都是“双优”。 教科书第66~67页,通过一个小队的学生去中国科技馆的事例,帮助学生学习怎样根据交通图选择出行路线、怎样看站牌、怎样乘车和问路。通过图上两个孩子的对话,是让学生明确需先要找到自己目前的位置,再看与要到达地点之间有哪些公共汽车。“看车站牌图”中小孩的对话,提示学生在多个车站牌排列在一起的情况下,要先看清楚哪趟车是自己要坐的。再看看站牌上箭头的方向是否正好是自己要去的方向,防止坐错车。“上车图”中小主持人的话,是提醒学生思考乘车注意事项,如先下后上、主动买票、乘车时扶好、主动给老人家让座、下车主动出示乘车票。通过课本上的事例,培养了小学生独立生活和自主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有的家长不是常为自己的孩子孤僻、内向而发愁吗?那么,你就支持他到小伙伴中去交朋友吧!因为在交往当中,孩子们容易找到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有助于发展他们的长处,培

怎样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总结-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怎样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总结-在游戏活动中培养 幼儿交往能力 总结: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中班幼儿随着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及语言能力的发展逐渐脱离小班阶段的独自倾向,形成与周围人交往的需要,具备了形成一定交往技能的条。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而活动区游戏作为幼儿生活中举足轻重的环节,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主要因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自由交往的场所与氛围,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实践与周围人发生关系,逐渐发现和了解自我与他人,体验自己行为的结果及他人对自己的反应,懂得自己作为集体成员需要相互适应,服从共同的行为规则,学习轮流、协商、合作等技能,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被周围人接受。于以上,围绕“在活动区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本学期进行了以下的初步探索: 一、教师分解培养目标,明确培养内容 具体、明确的目标可以引导教师的指导更加到位。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交往行为的养成,教师首先应结合市《纲要》要求,分析本班幼儿发展需要,确定培养内容,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培养目标。我们将培养内容、目标分解如下:幼儿在游戏中正确使用常用礼貌用语,如,“谢谢”、“不客气”、“对不

起”、“没关系”、“请坐”、“您好”等;在交往中正确使用协商语气及语句,如:“……行吗?(好吗?)”“可以(能)……吗?”等;在游戏、交往中能谦让、合作,如,“你先玩,我后玩”“我们一起玩”“玩具借给你玩”等;在交往、游戏中待人热情、主动,会使用“请你跟我们一起玩好吗?”等;在交往、游戏中敢于面对矛盾试着自己解决。 为了培养目标真正转化为幼儿行为,教师除了在活动区游戏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予以引导外,针对本班幼儿在发展上普遍存在的不足,组织了“三只蝴蝶”、“同伴生病了”等活动进行铺垫。 二、教师为幼儿创设可充分自由交往的氛围、条 幼儿学习、掌握交往技能需要在宽松真实的氛围中进行充分的尝试与练习。首先,建立促进各区幼儿间合作、联合的灵活常规。以前活动区游戏中幼儿交往仅限于本区范围内。有一次娃娃家里的殷涵涵说:“老师,我想带孩子到幼儿园看做操。涵涵高兴地走到幼儿园,说:“我带孩子来看你们的做操,可以吗?”正在幼儿园做小老师的宇欣敏愣了愣,转头看着。我向她们点了点头,宇欣马上笑着搬过一把椅子,拉着涵涵说:“好吧,你抱着娃娃坐在这儿看吧。我们给你们做操。” 涵涵看了一会儿小朋友们的做操后,说:“现在娃娃困了,我带他回家睡觉,谢谢你们,再见!”以上事例表明,在不影响各区正常游戏的前提下,鼓励、引导各区游戏之间的联合、合作

自信的培养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自信的培养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生活中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时,自信往往是获得成功的一把钥匙。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自信心的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众所周知,聪明、活泼、漂亮的孩子人见人爱,在幼儿园里常常是老师的小助手。他们每天都能获得喜悦和成功,变得更加自信而聪明。有些孩子就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如别人,自卑感强,成就愿望就低,就显得消极被动,实际能够完成的任务也会半途而废, 那如何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 一、相信幼儿,赏识幼儿,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时期是各种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自信与成功相伴,自卑与失败相依,所以幼儿期自信心的建立对他人生的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必须从孩子的点滴进步中给予表扬和鼓励,相信孩子并让其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而不要指责他们,不要过分的溺爱他们。应该鼓励和相信幼儿,幼儿自然会产生自信,也使勇气和胆量随之而来,什么也想干,实践出真知,干多了意识就得到发展和提高,使幼儿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指出:有自卑感的幼儿缺乏积极性,不甘提出自己的见解,惧怕尝试新任务,这无形中就给幼儿上了枷锁。幼儿做错了事或面临困难时期,应想方设法给幼儿更多的自信心和鼓励,使幼儿懂得失败了并不意味着再也不能做和不能成功了。 二、积极的评价与反馈是发展自信心的重要教育手段 幼儿自我意识的特点之一就是他律性。年龄越小的儿童受成人评价的影响越大。特别在幼儿心目中有威性的成人与同伴,他们的语言有着及其深刻的影响。几乎可以说,儿童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的,有些积极和消极的评价对幼儿的志向、情感、行为起着持久、深刻的作用。我们曾经问过一个幼儿:“你知道自己有什么长处,有什么优点?”他们说:“没有长处,也没有优点。”我感到非常惊奇时,幼儿沮丧地加了一句:“我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这说明教师只有批评,没有肯定,使幼儿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我们鼓励孩子,不仅仅表明了我们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当然对我们来说,应该懂得肯定和鼓励的艺术,即肯定和鼓励应该是适当的、具体的、有根据的。 三、大胆放手让幼儿进行实践 相信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先决条件,但要让幼儿真正建立起自信心,只鼓励是不行的,还要通过幼儿的具体活动进行培养和建立,幼儿往往会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的愿望,样样事情都想自己来。这就要事实给予发展空间,满足自我发展愿望,放手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老师和家长给予正确引导帮助,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幼儿的自信心自然而然的建立起来了。如:不合实际地教幼儿做这做那,一味让幼儿做力所而不能及的事,幼儿总会尝到失败的感觉,也不可能让幼儿建立自信心。

对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分析与对策

对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分析与对策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我国颁布的《幼儿工作规程》,明确地把培养幼儿自信心作为重要目标,我园以和谐教育课程为途径,开展了“我能行”的主题教育意在通过教育引导幼儿在观念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以达到增加幼儿自信心的目标,为此我针对幼儿自信心发展的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 通过对许多幼儿的观察与了解,发现绝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依恋父母,用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惧怕陌生人。2、上课时不敢或很少发言,不敢在集体面前讲话。回答问题时手足无措,声音轻。 3、不敢主动要求参加集体幼儿园活动或其他小朋友的游戏。 4、对自己的幼儿园活动结果或过程缺乏自信心,经常要求成人的肯定,“老师我做得对吗?”“老师是不是这样?” 5、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害怕与别人相比,特别是被别人笑话。6、不敢主动地与小朋友交往,常常畏缩,退避,独处或独自游戏。7、缺乏主见,总是跟在能力强的小朋友后面,听从他人的安排。8、遇到问题,常常害怕、退缩、回避,容易放弃,而不能努力解决。

9、害怕尝试新事物、新幼儿园活动,在幼儿园活动时总是选择那些比较容易的幼儿园活动,而逃避那些可能有一定难度的或有挑战性的新幼儿园活动。 10、在必须完成一件未曾做的或看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幼儿园活动时,常常先说:“老师我不会的。”,“老师帮帮我”。导致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我通过访谈调查,发现成人过度的包办代替、过多的接受外界否定评价、教育方法的不当,是造成幼儿自信不足的主要因素。 一、过度保护与包办代替 二、消极及评价与过多否定。 三、教育要求的整齐划一与横向比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我的充分认识,它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尤其是幼儿自我评价水平密切相关,自我评价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促进幼儿积极自我评价形成。 1、培养幼儿的自信,就要给幼儿以鼓励和肯定。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善于鼓励幼儿,“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至3倍。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与激励。因此,对于幼儿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热烈的赞扬。正确的表扬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减少心理紧张。 2、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给孩子创设成功的机会。

浅谈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314573767.html, 浅谈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青青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29期 摘要:幼儿期是社会性交往能力初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交往能力的引导和培养,关系到幼儿的一生。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笔者浅谈了一些关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的有关知识。 关键词:幼儿教育;交往能力;培养 我国思想家荀子说过这么句话:“人之生也,不能无群。”意思是说,人要通过交往、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过社会生活。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有研究表明,成年后的人际关系状况,往往与幼年时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期是人际交往能力初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人际交往的引导关系到幼儿的一生。 一、幼儿交往能力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技能,更不善于用身体语言表现自信、友好和平,缺少正确的交往,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所以,我们对幼儿的交往能力进行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一)交往有利于孩子的智能发展。人际交往是一种基本智能,指能够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和感觉,并运用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眼神等方式与他人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能力。2-6岁是人际交往智能成长的关键时期,当妈妈生病时,能理解、感受妈妈的难受,并且说一些关心的话语;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能够学会克制独占、利己的想法,能与他人共同协商等等。人际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技能、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其未来的人际关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 (二)交往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如下适应困难: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击。而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关心则是预防和治疗这类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 二、影响幼儿交往能力的原因

如何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 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获得是靠后天的培养,家长的观念及对孩子交往技能、技巧的培养,直接影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因此,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招开始,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家长在和人交往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朋友生病了,家长的一个电话问候;当朋友遇到困难,家长的慷慨相助等等,都将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 提供主动交往的渠道 如果孩子很害羞,可先试着让他和最熟悉的亲戚朋友打招呼,直到他渐渐变得大方些。在和陌生的小朋友一起嬉戏、玩耍时,可让孩子主动和对方打招呼,问好,询问对方的姓名等。 培养交往技巧 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培养良好的行为,要让孩子明白美好的友谊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合作、谅解等良好行为上的,小气、霸道、任性是不受小朋友欢迎的。 给孩子阅读书籍 找些有关社会交往的书籍,读给孩子听,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和他交流书中的主人公是怎样结交新朋友,建立友谊的,根据孩子的自身性格特点,从中有针对性地引导。 给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 经常邀请孩子的同伴到家中做客,这样孩子就会有更多和同伴熟悉、交往的空间,在从中学习解决游戏、玩耍可能带来的纠纷,也体会到和同伴相处的乐趣,更乐于交往。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不要太长,不要让孩子感到疲惫而发生摩擦。

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让孩子学会与别的小朋友分享,使他明白受欢迎的孩子总是愿意与他人一起分享。家长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把孩子最珍爱的 物品暂时收拾起来,留一些孩子不是很在意的东西与小伙伴分享, 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喜悦后,就会慢慢变得大方。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一些孩子不愿意主动结交朋友,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和同伴熟悉、友好相处,而另外一些孩子天生喜欢结伴,喜欢和一大堆朋友玩。 无论他选择什么方式,只要孩子愿意、喜欢就可以了,家长只要在 必要的情况下给予指导,过多的的介入会使孩子害羞、拘泥,妨碍 他们更好地增进彼此间的了解。 一、观察分析幼儿不利于交际的性格形成原因 孩子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表现往往是不一样的。有的表现出热情大方,无拘无束,有的表现出胆小拘谨,无所适从,有的孩 子不敢说一句话,还有的孩子甚至会怕得大哭起来。通过对孩子日 常生活各个环节的观察和对家长的调查了解,我发现孩子内向的性 格与婴儿期教育、家庭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内向的原因主要有以 下几种情形:有的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走不出过分保护的小 圈子,由于过度关注与保护,对孩子的交往能力产生了不良影响;有 的家长对孩子管教过严,限制约束过多,孩子言听计从,缺乏自信,不利于自我意识的形成,妨碍了交往能力的发展;有的家庭孩子由保姆、老人带养,与外界接触较少,缺少交往机会和经验;也有一些孩 子因父母离异,缺乏安全感,对外封闭自我。 绝大部分家长也已经认识到,他们希望孩子到幼儿园有所改变,他们认为,生活在幼儿园,较之家庭来说,有许多同伴在一起游戏、生活,他们年龄相仿,经验相似,容易形成平等、互助的关系,能 真正体验到交往、合作的乐趣。对于刚入园的性格内向的孩子来说,教师应多注意细心观察,加强了解,有意识地给他们一些关心和机会,提供一些玩具、图书、食品等,让他们尽情玩耍、尽情享用,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与教育 新蕾幼儿园薛中洋摘要:幼儿期对自信心的培养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自信心能提升孩子对事物的求知欲和主动思考能力,使孩子能积极的参加活动,善于与人交往,同时还能保持孩子心情的愉悦。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和教育重视起来。本文主要探讨和研究关于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与教育造成影响的几种因素,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自信心;培养与教育;原因;方式 自信心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基石,是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勇气。所谓自信心就是对自己有信心,做任何事都敢于表现、会表现,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和心理品质,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的甚至是核心的标准。自信心强的人总对自己充满希望,有“我能行”的信念,这也就为他的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反之,缺乏自信的人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发现有些孩子不敢当众表现自己,独立活动时不会自己想办法、出主意,爱依赖别人,常有“我不会”“我不知道”之类的话。这种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常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影响了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如果孩子严重丧失自信心,还会出现更多的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异常。那孩子不自信的表现与原因在哪里呢? 一、幼儿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1.情绪不太稳定,有时沉闷、冷淡,有时活泼愉快。

2.上课时不敢或很少发言,不敢在集体面前讲话。 3.回答问题时手足无措,声音轻。 4.不敢主动地与小朋友交往,常常畏缩,退避,独处或独自游戏。 5.遇到问题,常常害怕、退缩、回避,容易放弃,不能努力解决。 6.害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 7.在必须完成一件未曾做的或看起来有一定难度的活动时,常常先说:“老师我不会的。” 二、影响幼儿自信心形成的原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非常的重要,家庭环境的健康、温馨、和谐能够促进孩子自信心的形成。有些不良的家庭环境,如:对孩子的要求过分严格或者放松、溺爱孩子、父母离异,都会对孩子的自信心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些家庭环境满足不了孩子对物质,感情的基本需求,压抑了自信心的的发展,使孩子在面对其他家庭的孩子时显得不自信,甚至出现自卑、自闭的情况。 (2)教师教育的影响 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教师和举动和评价影响着孩子对事物的判断。对于孩子幼小的心理,教师的每一句评价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一些积极的评价,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这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和教育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有效方式 我们知道自信心可使孩子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鼓励、赞扬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我认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孩子和父母一样,也需要和他人进行良好的交往,只有通 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让他们取得好的发展。孩子若能与 人良好的交往,对他们的个性、情绪情感、智力能力的发展都 有重要作用。父母要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应着 重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利用各种机会指导孩子与人交往。比如,去别人家 做客,要教育孩子有礼貌;家里来了客人,要让孩子主动打招呼,帮助做些接待事宜;成人间谈话,如果没必要让孩子回避, 可以让他们参与,并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他们学习 人际交往的极好机会。若孩子敢于在别人面前说出自己的看法,父母对此应给予鼓励,对他们正确的见解及时进行肯定。对孩 子的一些不妥做法,如只顾自己说话,随便打断别人谈话等,要及时提醒,并在事后进行必要的教育和指导。 第二,要接纳孩子的伙伴。父母要欢迎孩子的伙伴到家中 做客,不必太在意孩子们在一起时对家中清洁与秩序的“破坏”,可巧妙地抓住这一时机培养孩子们自理的习惯和能力。给孩子

空间,允许孩子们单独在一起说“悄悄话”、进行“秘密”的 小活动。 第三,积极监控孩子的交往。由于孩子年龄较小,自制自 控制能力较低,因此积极监控孩子的交往状况、预防同伴交往 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必要的。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讨论择友的标准 与注意事项,以促进他们恰当选择交往的同伴。 第四,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民主家庭氛围,因为这样才 能培养出性格平和的孩子,孩子才能平和地与别人交往,成为 同学们心目中的好伙伴。让孩子在充分善良、宽松的环境中长大,保证他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个性品质,这是孩子受同学欢 迎的很重要的基础。 第五,尊重孩子的交往兴趣。让孩子明白与同伴交往是自 己的权利,处理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也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对孩子独立人格的肯定,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一步。 第六,正确对待孩子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孩子在交往的过 程中出现一些冲突和争执是很自然的,父母不应过多干预,要 尽量让孩子自己来解决问题,通过独立解决冲突和争执,使他 们学会协调、同情、忍让等处世技巧,这往往是在与成人的交

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学习总结

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学习总结 通过学习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我觉得幼儿阶段的教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更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增强社会性,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一、多为幼儿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伙伴关系。如:晨间活动时,鼓励孩子们之间谈谈来自幼儿园之外的消息,区角活动时,除了幼儿自身游戏,选择伙伴以外,教师可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人为地干预他们的活动,给孩子创造交往机会,尤其对那些不善言谈的幼儿,教师应该多关注他们,帮助他们创造机会与人交往。 二、通过主题活动,鼓励幼儿自带玩具,让幼儿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幼儿园,交往的范围的扩大,使小班幼儿一时难以适应集体生活,情绪不稳定,在活动中与小伙伴争抢玩具,自己有了困难不主动和老师说等。为了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感受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体验分享的快乐。我们在小班上学期,开展了“玩具交换日”活动,定期让幼儿带上心爱的玩具,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动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如:有的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又不敢去交换,这时,老师悄悄地在他耳边说:你的玩具也很好玩,小朋友会愿意和你交换的。在老师的鼓励下,胆小的孩子也高兴地参加到活动中。活动后,让幼儿讲述自己到交往过程:和谁一起玩的?是怎么玩的?谁的玩具好玩?为什么?等等,让幼儿体验交往的乐趣。使幼儿对这一活动非常喜爱,经常追问哪天是“玩具交换日”,并将自己最好的玩具带来和小伙伴一起玩。通过这种活动,拉近了幼儿之间的距离,也使幼儿变得喜欢上幼儿园了。 三、积极与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有的孩子从小独自惯了,不愿意、不善于与别人相处;有的孩子太霸道,在家娇惯,到了幼儿园常与同伴发生冲突等等。为了协调家园教育,我们通过放学与家长简单的交流或者家长会、家园联系手册等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认识培养孩子交往的良好习惯与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行为。 四、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自信,用肯定性言语和鼓励性言语促进孩子树立自信强化自信的方法很多,抓住锲机进行正面引导尤为重要。孩子如果能经常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会使他们兴趣盎然、信心百倍、情不自禁地向前努力。也能满足其潜在的争强好胜的欲望。增强其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在实践中所做的任何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予以支持和适当帮助。并尽量可能地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 具体实施起来,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很多方面还需我们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虽然课程学完了,但在理论的基础上更多的该是,将所学所悟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而努力。

浅谈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摘要:自信心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人格素质,对人一生的发展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幼儿教育是个体教育的开端,在幼儿教育阶段注重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是新时期幼儿教育需要着重注意的方面,也是提升幼儿教育品质的重要方面。基于此,本文对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培养的相关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新时期的幼儿教育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自信心培养 在新的发展时期,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受到幼儿教育相关专家和人士的广泛关注,自信心培养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自信心培养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会影响幼儿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状态,因此要采取多元化的措施来强化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为幼儿个体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教育关注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意义 幼儿教育改革和现代幼儿教育发展都在强调幼儿自信 心的培养,这是因为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对幼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良好的自信心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个体发展。幼儿时期的教育关系到个性、性格的形成,良好的自信心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心理活动、正确的指导幼儿

的行为,同时自信心还能够强化幼儿的求知欲望、主动的吸收和学习知识,对幼儿个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自信心强的幼儿具有明?@的外向性格,能够表现出积极、友好的社交行为,很容易的会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从而获得更加良好的交往能力,更好地适应环境。另外,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能够引导幼儿的情绪和情感朝着健康的 方向发展,自信心强,伴随的情绪往往是积极的、愉悦的,幼儿个体表现充满活力、热情,这对幼儿健康积极人生态度的养成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二、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培养的措施和方法阐释 教师是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主体,因此幼儿教师一定要整合各方面的相关资源,从多个角度出发,强化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一)真诚的关心和热爱幼儿 幼儿教育一定要秉持着真诚的心态与幼儿进行交往,要真诚的去关心和热爱幼儿。首先,教师在幼儿园要关心幼儿的生理需求,耐心的引导幼儿进行自我管理。幼儿接触幼儿园教育可以说是迈入社会的第一步,第一次开始独立的接触外界,对于独立能力有限的幼儿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很简单的上厕所、洗手甚至是吃饭都是相对比较困难的,教师一定要耐心的进行引导,适度的帮助,亲切和蔼的与幼儿进行

3~6岁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教育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张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于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若干建议,其着眼点是成人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在环境中创造机会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幼儿期,与家庭成员、同伴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是幼儿获得人际交往技能的主要途径,幼儿通过观察学习、模仿和亲身实践获得了那些对人的一生都起重要作用的人际交往技能。教师在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可以直接与幼儿发生互动,帮助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获得相应的技能;教师可以在与幼儿的直接交往中示范良好的人际交往行为,让幼儿观察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教师还可以与家长协商,有时甚至可以指导家长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那么,教师在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中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呢?一、给予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空间和时间幼儿期的同伴交往是儿童获得社会交往技能的重要途径,幼儿与同伴有着相似的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更乐于和易于接受同伴的影响,因此同伴交往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幼儿园是幼儿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中,幼儿之间或主动或被动地发生着相互作用。正是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幼儿一方面可以以亲历学习的方式发展其社会交往行为,尝试、练习自己还不会的社会交往技能和策略,并根据对方的反应作出调整;另一方面,幼儿有了观察学习的机会,可以在与同伴交流、协商和讨论中观察同伴的反应,并采择那些有效的行为方式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有学者通过观察4~6岁儿童在幼儿园的交往行为,发现同伴间的充分交流往往能带给儿童精神上的愉悦与放松,从而使儿童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更大的热情与耐心。但是,现在幼儿在幼儿园中,自由而充分交往的机会与时间并不是非常多,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几乎都被严格规定,甚至连活动之间的转换环节都是精心设计好的。无论是高结构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是结构化程度较低的区域活动,儿童几乎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某些既定的目标,这就造成许多教师卡着钟点在进行各个活动,而忽略了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交往的时间。鉴于此,教师在设计一日活动时应该将幼儿同伴交往视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如下两方面人手。第一,加强游戏活动,尤其是自由游戏。不同的学者曾经对幼儿园同伴交往发生的环节进行过统计,几乎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行为在游戏中发生得最多。在游戏中,幼儿要相互协调、商议,制定游戏规则,然后分工合作,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努力完成游戏。在游戏中,幼儿还会面临各种问题,甚至发生人际冲突,这些都为幼儿提供了人际交往的平台。现在幼儿园虽然非常重视游戏,但是大部分游戏活动偏重教育功能,并且有着与主题活动相关的预设目标,教9币在游戏中的主导性十分明显,从游戏的目标、内容到形式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这种游戏忽略了幼儿的自主性,从而导致幼儿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首先向教师求助,而不是与同伴商量解决。而且幼儿园中大部分游戏的时间都比较短,幼儿间往往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相互交流、协商与调整。幼儿应该是游戏的主体,教师要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充分的人际互动,要相对淡化游戏的教育目标,因为游戏从本质上说应该是没有外部目的的,是受儿童内部动机驱使的。第二,延迟干预,给予幼儿自主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机会。在同伴交往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同伴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等。教师每天都会观察到若干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问题,也会遇到幼儿状告同伴的情形。许多教师为了防止幼儿同伴间矛盾激化或者出现攻击性行为,往往会急于干涉,试图将人际冲突解决在萌芽状态。其实,幼儿间的大部分冲突都是他们自己可以化解的,而教师的介入有时反而会起消极作用,因为幼儿会慑于教师的权威而听从教师,不去寻求用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从而失去学习交往技能的机会。那么,面对幼儿同伴交往中的人际矛盾,教师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儿童心理学家kostelnik提出了幼儿园教师冲突协调模型的理论。她认为,教师观察到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时,应该耐心观察,不急于干涉,如果幼儿花了很长时间来讨论如何解决矛盾,或者开始制定规则来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只要在旁边观察即可,不需要介入,而且教师应该留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有在观察到幼儿之间的矛盾激化或者开始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才是介入干预的时机。但是,教师进行干预不是为了给幼儿答案。教师首先要平息幼儿激动的情绪,然后了解每个幼儿的想法,最后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若干方法,让幼儿自己

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这样一种孩子:害羞、胆怯、孤僻、沉静、性情懦弱,老师称之为“不合群”。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家长忽略了最初的交往能力的培养。 一般说来,开始走路的宝宝,都会对小朋友发生兴趣,愿意和人亲近,但还不能很融洽地在一起游戏,基本上是各玩各的。但最初的交往能力就应从此刻开始培养,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当宝宝能走路时,要给他创造与外人接触的机会。可以每星期带他去几次商店,有可能的话,每天都可以带他到有孩子玩的地方去。宝宝虽不能同别的孩子一起玩,但他却愿意看着,他可能会站在很近的地方盯着看,或很严肃地把手里的东西递给别人,然后又拿回来。到2-3岁时,宝宝就会同别的孩子一起玩得很开心。 二、帮助孩子结交玩伴,鼓励他们交往,并给予他自由选择玩伴的权力。父母可以经常请一些小朋友到家里玩,让他们一起游戏、听故事、唱歌、跳舞、画画、逐步培养宝宝与同伴交往的习惯。即使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闹纠纷,家长也不要强把孩子拽回家,更不要骂孩子“草包”、“笨蛋”。最好的方法是从中调停,让孩子们自己解决矛盾,友好相处。 三、孩子最初的交往会出现一些不友好的态度,如说,“不要你到我家里来”,或双手将小朋友推出去,或者抢夺别人手中的玩具,或一大堆玩具自己一个人霸占,不愿分给别人。这些不良态度,有的是受成人影响的结果。如成人间不礼貌的训斥、吵架就会传染孩子。有时,成人会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哈!咱孩子会打人呢!好!打得好!”,“我不喜欢你,我喜欢小妹妹”,“别哭,他打了你吗?好!我马上去打他”,“快收起来,隔壁小弟弟要来抢你的了!”这些做法只会引发孩子的嫉妒、自私自利、贪心心理。成人应从正面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谦让、容忍、礼貌等行为,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很多父母整天担心这担心那,怕孩子在外面不小心摔了,怕孩子在外面与人闹纠纷吃亏,怕在外面学坏等,不给孩子社会交往的机会,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或院子里独自玩耍。于是孩子变得越来越内向,逐渐失去了天真活泼的性格,这是不可取的。 当孩子大一些的时候,就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孩子的交往兴趣,增强与别人交往的自信心。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主动与别的孩子打招呼,一起玩游戏,一起分享玩耍的快乐。孩子如果怯生,可以先缓解他的紧张感,让他身心放松,慢慢地由不熟悉到熟悉。同时要经常暗示孩子,只要你主动、友好地与别人相处,别人就会喜欢和你做朋友,以此来增强他的自信心。 二、为孩子创设交朋友的氛围和条件。家长要经常找机会带孩子与同龄伙伴交往。可以经常去幼儿园同学家或有孩子的朋友家串门,也可以请他们来家里玩,为孩子创设一个与伙

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幼儿园中总有这么一类孩子,特别不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差,不与别人交往,表现出明显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不足。作为教师,我们努力想办法加以改善,但往往收效不大。幼儿交往能力差与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教养观念是指父母在教育和抚养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的发展、教育儿童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儿童的可塑性等问题所持有的观点或看法,包括儿童观、发展观和父母观。在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方面,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影响表现在:父母关心儿童的社会交往,有意识地训练他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让他们参与家庭中某些事情的决策,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等都会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间接影响表现在:儿童早期的亲子依恋及亲子间日常的互动是儿童发展同伴关系的实验地。另外,父母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强,亲子关系较好,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我们针对个别幼儿展开个案研究,对症下药,注重从改善家庭教养环境,家园密切配合入手,使这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明显发展和提高。 案例一 一、幼儿表现:王浩,5岁男孩,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发展较

差,尤其不善表达,不敢说话,说明一件事情时往往语句模糊不清,紧张口吃,像要哭的样子,表现非常焦虑无助。不爱与别人交流,不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表现极不自信。 二、调查分析: 通过与王浩妈妈交谈我了解到,体弱,出生时体质较差,因此妈妈以一种补偿的心理对他加倍照顾。每到一个新班,妈妈都会特别叮嘱老师,王浩自理能力差,需老师特别照顾。每天早上入园都要交待好多需照顾的事情,中午还要来园看孩子吃饭,对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带这些事情更是不让他动手,任何事情由她代劳,有话她替王浩说,还经常笑着嗔怪浩浩:“你真笨,什么也不会做。”在日常活动中我仔细观察,王浩有时也会和小朋友玩得较融洽,也有参与集体活动的欲望,但胆怯不自信。 正确的儿童观是指视儿童为独立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我们分析认为,王浩的问题主要是妈妈缺乏正确的儿童观造成的。在妈妈眼里,孩子是大人的附属品,而没有意识到他是独立的主动发展的个体,缺乏对孩子人格和发展的尊重和信任,不相信孩子的能力,溺爱过度,事事包办,使孩子形成强烈的依赖心理,自信心严重不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先改变妈妈的教养观念。 三、家园配合策略:

浅谈日常生活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日常生活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信的孩子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才干,勇于尝试新鲜的事物,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勇于向困难挑战。因此,《纲要》社会性领域目标第一条就是:幼儿能主动的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自信心是个体由积极的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得到他人或集体、社会的尊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表现。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大胆的参与各项活动,并伴随有各种表现,自信心弱的幼儿表现出胆怯、害怕、退缩,不敢参与活动。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有自卑感的幼儿缺乏积极性,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惧怕尝试新任务,幼儿在活动中束手束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认可、点滴鼓励、表扬会增加幼儿的自信心。 一、尊重幼儿,使幼儿充满自信 《纲要》中多处指出:“要尊重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力,让他们拥有与成人一样的人格与权力”。“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用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幼儿交流”,“支持、鼓励他们大胆的探索与表达”。这样幼儿才能充满自信的参与各项活动。 幼儿期的孩子天真无邪,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都有探索、尝试的思想,所以难免就会犯错误,作为教师要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幼儿的行为,正确的对待幼儿的想法,使幼儿富有童趣的思想得到发展。如:在探索“水的沉浮”活动中,亮亮把自己的鞋脱下来放在水里,边拍手便大声说:“小船在水里漂起来了,我的小船能运货。”说着将一些材料放进鞋里,一会儿,鞋子慢慢沉下去了……试想这时教师如果大声的训斥孩子,一定会扼杀孩子探究的欲望,孩子以后会不敢大胆的尝试各种活动。因此,我对于亮亮的发现给予积极的引导,使幼儿感知鞋开始为什么会漂在水面上,里面装了东西就会沉下去,并针对幼儿的兴趣需求,提供相适宜的操作材料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想法,这样孩子一定会切实感受到教师的支持与鼓励,会更加充满自信,更加有兴趣、大胆的进行探究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赞赏,教师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的话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晴晴是班上一个性格比较内向、胆小,没有自信心的孩子,做什么事都

浅谈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幼儿只有在与同伴友好的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了发挥个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呢? 一、利用幼儿的生活实际,培养幼儿交往的意识 幼儿的生活范围小,生活经验少,对于许多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缺乏了解,又加上幼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看待各种事物和现象。针对这些,我们首先让幼儿从了解自己的家庭开始,通过主题活动《我的家庭》,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家在什么地方,家中的成员及其与自己、邻里、社会的关系;然后,再通过主题《我的幼儿园》中的系列活动,如:参观幼儿园各个部门、与各年龄段幼儿联谊等,了解幼儿园的名称、环境、设施、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及其与自己的关系;最后,通过主题《我们的社区》,让幼儿在“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形式中,深刻感受社区中跟自己有关系的人和事,使幼儿深入了解自己周围世界。 二、树立榜样,激发幼儿交往的兴趣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在交往能力培养的活动中,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孩子模仿的偶像,教师借助这一特殊的地位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如“大拜年”,老师主动打电话给孩子先拜年,孩子欣喜万分,一下子觉得自己了不起,在这种兴奋的情绪感染下往往会迫不及待地想与他人打电话,交往即在其中。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能较好地与同伴交往的幼儿,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用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

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激发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 三、渗透于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1、引导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 幼儿心理研究表明,幼儿期的儿童需要与同伴交往,此时幼儿最感痛苦和忧虑的是大家都不愿理睬他,倘若没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幼儿会为自己不被同伴接受而郁郁寡欢,也会为经常受到同伴拒绝出现紧张不安的焦虑现象。而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并在园内愉快地学习、生活。广交朋友就是积极主动地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培养。每天,我都组织各式各样的游戏活动,例如歌唱《我的朋友在哪里》、音乐游戏《勇敢的小兔子》、语言教育活动《我和你一起玩》等等,在游戏中,幼儿相互交谈、对话,充分调动幼儿的热情、积极性、主动性,让幼儿感觉到在幼儿园有这么多好朋友,大家在一起很开心,逐渐培养幼儿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 2、让幼儿学会互相帮助、感受交往的乐趣。 幼儿刚来园时还不会关心同伴,看到同伴不小心摔倒、棚艮穿反还要讥笑他,造成一些幼儿产生心理压力。开展《我的朋友》主题,让幼儿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了解同伴的喜好、兴趣,怎样处理与同伴发生的争执,怎样与同伴分享快乐等;最后,开展“关心帮助他人”的活动,如:班上小朋友生病时,教师组织幼儿打电话或集体慰问,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我们还开展“大带小”活动,由大班的哥哥、姐姐带小班的弟弟、妹妹,帮助他们穿衣服,解决困难等。大班的幼儿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对小班的幼儿关怀备至,耐心十足,有的幼儿尽量克制自己的不良习惯,真正做到以大带小,以小促大,效果良好。我们还鼓励幼儿在教师节、母亲节,给教师、母亲送礼物,表达幼儿的美好情感。通过这些活动,每个幼儿都得到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从中发现合作的益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