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风险与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问题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风险与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问题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风险与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问题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风险与社会服务机构的发

展问题

钱宁

2012-9-17 14:27:40 来源:《学习与实践》(武汉) 2011年10期英文标题:A Risk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Manag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ervice Agencies

作者简介:钱宁,云南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昆明650031

内容提要:非营利组织在应对各种社会风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发展各种非营利社会服务组织来减少人们的生活风险是现代社会福利发展的重要议题。在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中,加强它们的组织建设,研究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管理风险,对促进社会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非营利组织管理中的风险出发,针对我国社会服务机构发展的局限,探讨其运行过程中的管理难题,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为解决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中的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管理风险/社会服务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730(2011)10-0073-07

2008~2009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深刻地反映了现代社会作为一个风险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把如何建立应对重大社会风险的社会机制,运用各种非营利组织的

力量来降低风险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冲击的问题提到重要位置来思考。从我国所经历的金融危机影响来看,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也给面临转型的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是工作机会减少,许多人失去工作收入而陷入需要救助的贫困中;另一方面则是福利资源减少而福利需求增加,导致整个社会福利供给压力增大。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社会福利供给的重要组织载体,非营利组织如何发挥其社会福利资源筹集和分配功能,帮助那些遭遇金融危机冲击的人们避免或减少生活风险,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安全议题,也是一个现实的组织管理议题。本文以非营利组织管理中的风险为视角,结合后金融危机对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要求,针对我国社会服务机构发展的局限,研究它们在组织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管理难题,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一、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及其风险

组织管理大师德鲁克在谈到非营利组织的特征时指出:“它们所做的工作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政府。企业提供的不外乎商品或服务,政府则进行调控。……非营利组织既不提供商品,也不实施调控,其‘产品’既不是一双鞋,也不是一项卓有成效的法规,而是‘经过改变的人类’。”①因此,在许多人看来,管理总是和企业或政府的活动相联系的。而非营利组织是人类改造机构,如果谈管理的话,那就意味着企业行为或政府控制,这与非营利组织追求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理想及服务人群的宗旨是格格不入的。但是,在德鲁克看来,作为担负特定使命和开展活动的组织,非营利组织更加需要管理。而管理对于非营利组织则有不同于企业经营和政府行为的特殊意义。“非营利组织自己明白需要学习如何使用管理这个工具,以免因不懂管理而使其发展受到制约;他们知道自己需要管理以便能致力于实现使命。”②

一般地说,管理是指透过一系列的活动或过程,善用组织资源,以有效率与效能的方式达成组织的任务或目标。③换言之,管理是一个组织为使其成员协调有效地工作而开展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决策活动。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管理活动不像企业那样只是围绕着利润或“经济效益”展开,也不像政府那样以政策调控或行政干预的方式去管理社会,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之道,靠的不是企业的经营手法,而是‘使命与领导’之道。因为每一项使命宣言,都必须反映机会、能力与投入感三项要素,否则将无法凝聚组织内的人力资源去做好该做的事。”④

具体地说,每个非营利组织肩上都承担着公众对它的信任,承担着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的责任。为承担起这一责任,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必须做到:

(1)应当明确地声明其使命和宗旨,阐明其服务对象的需求,并解释其项目是如何运作的、项目的成本是多少以及这些项目能带来什么好处。

(2)应当公开关于其管理、财务和运作方面的正确信息。其运作程序、过程和项目应当公开透明,并且符合其使命和宗旨。

(3)应当对其服务对象、支持者和整个社会负责任。

(4)应当积极实现其使命,代表大众的利益,做好管理工作,并且注重质量(参见温洛克非营利组织管理参考数据系列之八)。⑤

概括以上所述,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管理,但同时也是

企业化的经营运作过程。从当代社会福利服务输送的新管理主义视角看,它涉及领导和决策、服务需求和投入、资源统筹、成本与效益等方面的管理,并且要求它们符合组织的使命和宗旨,体现了当代非营利组织管理目标的多元性。因而,“对非营利组织而言,除了自身必备良好的动机外,明确的使命、清晰的目标、正确的策略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式都为非营利组织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⑥这些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现代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复杂性——企业管理方式与承担社会责任并存、市场化运作和寻求公益与公正相交织,务实与创新、效率与效能并重。

台湾学者黄源协在概括福利服务输送的新管理主义思潮时指出:新公共管理运作模式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1)引进企业管理的模式;(2)明确绩效的标准并量化指标;(3)强调买卖双方分离的准契约关系和准市场化的服务供给模式;(4)强调公共服务的去集体化和分散化,促进公共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5)强调服务使用者的选择权和发言权;(6)重视资源配置的纪律和节约;(7)降低政治决策对公共服务管理的直接干预。⑦在这种新管理主义思潮影响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发生了重大变革并面临更多的风险。其中:目标和意义的价值创造与绩效追求、社会责任的使命担当与契约式和市场化的服务提供方式相结合的管理要求,不仅在创新管理方式上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且要求组织管理承担更多的使命风险、决策风险、筹资风险、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效率与效能⑧风险。

社会服务机构是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福利发展和非营利组织的慈善功能发挥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非营利组织如何坚持并推进它的使命和宗旨、如何平衡其服务过程中的社会价值(公平)和组织目标(效率)追求的冲突,就成为它克服金融危机下管理风险的主要任务。

二、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局限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走的是一条独特而曲折的道路。在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是由国家全部包揽的,社会福利事业基本上由政府包办,除了政府部门化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行政化的事业机构如红十字会承担着部分公共服务职能外,其它的社会服务职能全部归属政府各职能部门。以社会服务为主要责任的非营利组织发展滞后的状态,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开始发生改变。

从社会组织⑨发展经历的过程看,大致分为“社会组织兴起阶段”和“社会组织的规范管理和新的发展高潮阶段”。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财富总量的持续增加,公众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不断增长,与此同时,由“市场失灵”造成的分配不公问题显现,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扩大,民生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福利服务的提供和社会服务体制创新提出了更为现实和紧迫的要求。同时,随着大陆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形成,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人自身的发展更直接地表现为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11) 在这种客观背景下,各种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纷纷建立,并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见表1)。

据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公布的统计资料,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41.4万个,比上年增长7.0%;这些社会组织业务范围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民政、体育、环境保护、法律服务、社会中介服务、工伤服务、农村专业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475.8万人,比上年增长4.2%;形成固定资产8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各类费用支出964.8亿元,比上年增长7.2%;社会组织增加值为372.4亿元,比上年增长

21.1%,占各类民政管理单位增加值比重22.6%,占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0.31%。接收社会捐赠77.3亿元,接收捐赠实物折价26.1亿元。其中基金会1597个,比上年增长19.2%;公募基金会943个,非公募基金会643个。民政部登记的基金会133个,其中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共接收社会各界捐赠53.6亿元,接收捐赠实物折价17.1亿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组织网——统计数据,2009年8月3日)。

此外,在对外开放政策引导下,大量港澳台地区和外国的非营利组织进入大陆,它们无论在专业性、资金还是管理方面都显示出较强的实力,在扶贫、教育、禁毒防艾、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慈善救济、减灾防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13)。

然而,尽管非营利组织的数量近年来快速增加,但是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影响,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仍然存在明显不足。而金融海啸的袭来,不仅给正处在成长初期的中国非营利组织带来不利的影响,也暴露出它们发展的局限。这些问题概括起来说,就是它们的“先天弱质、后天困难”。有关研究者(14) 指出,国内的非营利组织在获取和运用资源、协调关系、发挥作用等方面都不存在明显的优势。大多数非营利组织在政府规制和市场挤压下艰难寻求生存和发展之路,难以展现在国外非营利组织身上看到的勃勃生机。调查显示,41.4%的非营利组织认为资金缺乏是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其它相关的重要问题依次是:缺乏活动场所和办公设施(11.7%),缺乏人才(9.9%),政府支持力度不够(8.5%),组织内部管理问题(7.5%)等。这些局限又被概括为资源不足、能力不足、缺乏自治和发展不平衡等四个方面(15)。因而,国内非营利组织在回应民生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平等、发展社会福利等社会功能的发挥上,在影响社会进步和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缺陷方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像应对金融危机这样重大的社会经济危机面前,其作用的发

挥却无足轻重,难以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造成非营利组织“先天弱质、后天困难”局限的原因,首先是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治理结构还未完全转变,过去长期存在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政府对社会福利服务供给的集中控制局面尚未完全打破,在单位制(16) 的社会组织形式下,高度依赖单位(政府)的福利文化观念仍然在影响着个人和组织、普通公民和政府的行为。相应地,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社会基础还不牢固,活动的社会空间还相对狭小,限制了它们的发展。

其次,非营利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有待完善。受非营利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17) 限制,它们独立的法人地位还不明确。从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特点来看,有相当一部分非营利组织是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由各级党政机关转变或直接创办,承担政府机构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而形成的。这些组织,不仅其主要的资源来源于党政机关,且在观念上、组织上、职能上、活动方式上、管理体制上等各个方面,都严重依赖于政府,甚至依然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发挥作用。(18) 另外一部分由民间自发建立的非营利组织,由于要挂靠一个业务主管单位,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自主开展活动。

再一点,公民社会的发育还不成熟,社会普遍的公民意识和公民文化尚未形成,人们还只是把非营利组织看作政府控制的福利体制的补充,而没有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看待,因而得不到广泛的社会支持,难以产生影响社会政策和人们行为的作用。此外,受官本位思想影响和人们长期形成的对非政府的组织机构的偏见,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机构在社会地位上不平等,常常被作为协助政府开展工作的从属机构,限制了它们在法律的框架内以独立法人身份自主活动的能力和空间。

最后,非营利组织本身的发育也还幼稚,组织的理念和使命、内部治理、组织文化建设、机构运作的制度化和自我发展能力都存在相当的缺陷,以至于组织定位不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严重制约着它们作为“第三部门”作用的发挥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

总之,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局限,限制了它们作为社会服务机构在改造人类、改善社会福利状况、履行社会责任中的使命担当,同时也使它们在应对社会风险与危机时显现出能力不足的缺陷。而从组织管理的角度看,正是这些局限造成了这些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难题,加大了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管理风险。对此,我们需要作进一步的讨论。

三、当前我国社会服务机构面临的管理难题

当前我国社会服务机构管理面临的主要难题是:理念和使命的确立、制度建设、资金筹措、人才聚集与专业能力培养、机构运作的管理方式等。

从理念与使命的确立来看,按照德鲁克的管理理念,非营利组织管理的灵魂是理念和使命的确立,“非营利组织是为其使命存在的,它们的存在是为了改善社会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它们为其使命而存在,这一点必须铭记在心。”而从使命管理的角度看,“领导者的首要任务则是确保每一个人能够看见使命,听见使命并使之体现在组织的日常活动中。”(19) 具体说,对一个机构而言,使命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它需要明确组织的长期目标,需要培养组织成员对其的奉献精神,同时也需要有简洁、清晰又直观的使命陈述。比如美国女童军的使命陈述:“帮助少女成长为自豪、自信和自尊的年轻妇女。”因此,“成功的使命

需要具备三要素:机会、竞争力和奉献精神。”(20) 即使命反映组织寻求机会和确定社会需要的努力,做好自己工作的独特竞争力,以及全身心投入所从事的工作的献身精神。

反观国内的一些社会服务机构,缺乏对组织的理念和使命的陈述,导致自己的定位不清楚、不明确,是许多机构战略管理的缺陷。而一些机构的创办,本身就缺乏使命感,它们的领导者或经营者把政府对社会服务的投资看作一个商机,把非营利的公益事业当作风险经营的企业行为,用商业的理念经营社会服务事业,使机构因理念和使命感缺失而士气低落,工作没有动力,陷入使命管理危机。

从制度建设的方面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像其它组织的管理一样,也需要建立明确的制度规范来约束其领导者和成员的行为。对一个社会服务机构来说,如果只帮助一个人,根本不需要什么策略,若要帮助一百人,就需要良好的装备和计划,而要帮助一万人或者更多,则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策略和管理体系,将每一个实施环节落实到位。(21) 非营利组织服务于社会大众,它的管理要有效益和效能的评估。正像德鲁克所指出的,机构要从使命开始,告诉我们组织存在的目的,然后引入绩效表现,再由绩效的考虑引导其评价工作的效果。而国内的许多社会服务机构往往由于缺乏这样的策略和管理制度而陷入运作困境。

以机构理(董)事会的设置为例,虽然一般的组织都设有理(董)事会,但是在一些机构,这一设置只是限于一年召开一次或两次会议,变成对机构管理约束甚少的咨询顾问角色。而一个运转良好的非营利组织需要的是一个强有力的、主动型的董事会。它的角色包括管理者、资源开拓者、外交大使和顾问等四种,(22) 以推动机构有序而有效的运作。此外,通过制度建设来创造一个适宜的内部工作环境,以促进有效率的服务输送(23),明确组织内部的规划、组织、领导、

任用、控制与决策等职能,使其成员能充分发挥潜能,对社会服务机构的制度建设也是不可缺少的。

而从资金的筹措来看,目前社会服务机构最感困难的管理难题,就是由于相当一部分机构资金不足而限制了它们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这一难题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大的社会环境对于机构筹资不利。整个社会的慈善意识和人们捐助公益事业的能力不足;资源过度集中在政府手中及传统的政府包揽社会福利事业的观念与行为方式限制了公众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以至于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公益事业是政府的公共服务行为,凡事求助于政府的行为方式成为惯性。另一方面,机构自身的资源开拓能力也存在问题。许多机构不是积极向外寻求社会捐助,而是单一等待政府资金支持,或者只是盯住富人或大企业,希望通过他们的善行或某种有条件的捐款来获得捐赠。这样的方式导致一部分机构资金严重不足,难以开展正常活动,甚至处在名存实亡的“休眠状态”。(24) 而有一部分机构为了得到企业捐款而被其利用为企业拓展市场、牟取利益和提高知名度的工具。还有一些机构为了生存而违背组织的宗旨从事与自身业务不相干的经营活动。所有这一切都表明,资金筹措的管理难题不仅会使非营利组织运行困难,甚至会导致它们陷入巨大的管理风险中。

再从人才聚集和专业能力培养的方面看,大陆社会服务机构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难题一方面是专业人才和服务的专业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优秀专业人才的流失和招募困难。这一管理难题的产生有多重原因。

首先,多数社会服务机构是属于“体制外”的单位,在一个注重体制资源和主流地位的环境里,体制内外的福利待遇、社会地位、职业声望和职业前景存在很大差异,“政府公务员”或“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身份意味着收入稳定、地位

高尚、职业前景光明,而体制外的非营利组织在多数人眼中,则属于不稳定、地位低和待遇差的范畴。因此,凡是有经验或专业能力强的人才,往往不愿待在体制外的单位里。

其次,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当知识越来越成为主要生产要素时,知识工作者作为雇员同时又是掌握着生产资料的专业工作者,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价值创造的主要生产力。而知识工作者尤其是高知识人士作为专业人员更重视专业成就和自我实现,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再愿意终身从属于某个组织,而更愿意将组织视为其实现个人目标的阶段性工具。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成员,其专业人才也具有同样特点,如何解决这一时代性难题,是对社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大挑战。

再次,社会服务机构专业能力不足的背后,是缺少具有组织创新和专业创新能力的领导人或管理者,他对组织发展的预见性,对其领导下的员工的各种需求的敏感性,以及专业变化和各种挑战的应对能力,决定着他对组织人才和专业能力建设的重视程度。而这一切会促使他采取措施,改变或发展组织文化,营造良好的、具有专业挑战性和专业成长空间的工作环境,吸引和聚集优秀人才。正如一个国际基金会的中国项目总裁所说,留住员工有两个步骤,一个是清晰地告诉员工我们的愿景,另外让员工感到他们是愿景的一部分。(25) 事实上,一些成功的非营利组织正是靠着其领导人的卓越专业管理能力而创造了一个聚集优秀人才、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局面。这正是许多社会服务机构破解人力资源管理难题的可寻之道。

最后,从机构运作的管理方式来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不是利润或财务底线的管理,相对于企业,非营利组织是一种无底线的绩效管理,然而,绩效和成果

对于它其实更加重要,但也更难测评和控制。它必须根据自己所设定的远景和标准、所创建的价值、所做出的承诺以及所提高的人类能力的绩效来进行自我测评。

(26) 但是,这样一来,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也就更容易犯过度自信、过于理想化或官僚主义的错误。就一些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方式而言,专注于自己的理想,只从组织内部管理的完美性而不从服务人群的实际需要出发,就常常使其管理变成无效的。

以笔者经历的一个案例为例,某个社会服务机构在为城市流动人口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确定了以小额贷款帮助他们创业来实现其城市就业的目标,并以项目运作的方式实施。但是,两年过去了,项目并没有达到它预期的效果反而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当进行评估时,我们发现,其实这个设计完美的计划与流动人口的现实需要不吻合,存在较大差距。因为小额贷款一方面有过多的限制条件(为保证资金的安全而设定的),而贷款额度又不足以让他们的创业能实质性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另一方面贷款仍然存在一定风险,他们有后顾之忧。这样他们参与这个项目的积极性就变得很低。相反,对他们来说,子女教育和一些劳动技能的培训是更急迫的需要。在调整了计划后,这个机构的服务开始收到较明显的效果。

此外,非营利组织的运行主要不是靠自己创造的财源,而靠捐款和项目式管理来维持。这一特点既显示了它的管理特色,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管理难题。比如,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机构要满足两个、甚至更多客户的需要:捐助者的意愿和受助者的需要,有时还要考虑受助者所处社会环境及相关人群的需要。这要求整个管理过程要更科学、更全面和更具艺术性。然而,对于国内大多数的服务机构而言,由于其规模小、专业水平低、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单一、活动范围狭窄,难以适应这种复杂管理的要求,因而,管理方式简单、机构运行不畅、目标达成

效果不佳,就成为许多非营利组织常常遇到的管理难题。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社会服务机构面临的管理难题,反映的是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局限。正是由于这些局限和管理难题,它们的发展存在许多管理风险,在响应社会需求及社会重大危机如金融危机、地震、海啸和灾害,以及改善民生、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困难重重。而关注这些问题,帮助非营利机构解决它们所面临的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对改善非营利组织管理,提高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与社会声望,推动社会服务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②彼得·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吴振阳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XIII。

③⑦(23) 黄源协:《社会工作管理(第二版)》,台北,双叶书廊有限公司,2008年,第5页,第44页,第74页。

④詹文明:《使命与领导的先驱》,2007年,载于彼得·德鲁克著,《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推荐序二,吴振阳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⑤温洛克民间组织能力开发项目编纂,《负责任的非营利组织的模式》,见温洛克非营利组织管理参考数据系列之八:《中国非营利组织管理文章、书目和网站:精选与评注》。

⑥(21) 李志刚:《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推荐序一,载于彼得·德鲁克著,《非营利组织的

管理》,吴振阳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⑧效率和效能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的是投入与产出之比例即资源使用的节约或浪费,后者强调的是,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来说作为产出的服务是否达到或实现服务的目的。参见黄源协:《社会工作管理》(第二版),双叶书廊有限公司,2008年,第7、43页图例。

⑨社会组织是一个学术性的概念,官方对社会组织的正式称谓是“民间组织”。在民间组织的管理中,注册登记的分类是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三大类,其中,基金会又分为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

⑩王名:《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及趋势》,《新华文摘》,2009年第16期。

(11) 迟福林:《改革发展新时期的基本公共服务》,载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民生之路》,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

(12) 境外在国内的非营利组织不包括在内。

(13) 由于主管部门尚未出台有关这些机构在国内开展活动的管理办法,它们的相关数据难以获得。

(14)(15)(18)(24) 王名、贾西津:《中国非营利组织:定义、发展与政策建议》,中国论文联盟网站,2008年。

(16) 孙立平对此的描述是:“……单位作为集各种职能于一身的综合性组织,政治与行政权力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起到填充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真空状态的作用,表现在:一是资源的分

配有了一种可以连接国家与社会普通成员的组织渠道;二是将城市中几乎所有的社会成员纳入到与国家直接相联系的组织体系当中,使城市社会高度组织化……三是单位组织成为国家配置稀缺资源的基本管道,同时消灭了诸如市场等其它替代管道,使组织成员高度依附于单位……四是通过单位组织来确定社会成员的身份,若离开单位个人将失去自己的身份。……绝大部分居民的生存依赖于单位。单位因功能扩张而变成一个个相对封闭且独立的社会共同体……”见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12页。

(17) 指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实行的登记管理和业务管理分离,非营利机构成立,必须在注册登记机关登记,同时要有业务挂靠单位(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对其进行业务管理。

(19)(20)(22)(26) 彼得·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吴振阳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35页,第3、7页,第139页,第85、89页。

(25) Jenny Ding:《向非营利组织学管理》,世界经理人网站,发表时间:2007-06-06。

IT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31593 IT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标准范 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IT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20xx年度风险管理工作有关情况 为配合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的执行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办公自动化的整体应用水平,加强对计算机软硬件、网络及公司信息的安全管理,特制定了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办法。 二、20xx年度风险管理工作计划根据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办法加强对信息安全和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一)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计算机数据和信息包括公司计算机和移动存储设备里内存储的销售数据、活动方案、财务报表、员工资料、客户资料、生产技术、各种合同和档案资料等。一、各种数据

及信息严格控制在公司内部,任何人不得泄露公司的数据及信息;二、涉及机密的资料处理按公司的保密规定执行。严禁将存有涉及公司经营管理、销售合同等信息的移动存储设备带离公司,三、公司计算机里的保密资料文件夹不提供共享。四、对个人使用的公司计算机中的重要数据文件,员工定期备份到移动存储设备;电脑管理员负责将服务器上的oa数据库及其他数据库每月底备份一次,每半年一次将备份数据刻录成光盘,并做好记录。五、加强对系统服务器的安全管理,及时升级更新各系统。(二)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从信息处理的过程来看,一个信息系统模型大致包括几个要素:信息数据、输入、数据处理/信息处理、输出、过程控制和结果反馈。管理信息系统是特定的信息系统,是信息系统在管理中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中包括管理数据

风险管理

? 1.多维的风险识别不包括() ? o A 按项目系统要素进行分析 o B 按管理的过程分析 o C 项目的进度 o D 按风险对目标的影响分析 ? 2.下列不是回避风险的是() ? o A 回避风险大的项目 o B 选择风险小或适中的项目 o C 选择风险大、利润大的项目 o D 及时中断危险项目 ? 3.风险控制贯穿在项目的()等过程中。 ? o A 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 o B 质量控制和合同控制 o C 进度控制和合同控制 o D 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合同控制 ? 4.现代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除了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识别、风险对策和风险控制外还有()? o A 风险回避 o B 风险对比 o C 风险预警 o D 风险分析

======多选题部分====== ? 5.现代工程项目中的风险主要有() ? o A 项目规模大、技术新颖、结构复杂、持续时间长、与环境接口复杂,导致实施技术和管理的难度增加 o B 工程的参加单位和协作单位多,各方面责任界限的划分、权利和义务的定义异常复杂,设计、计划和合同文件等出错和矛盾的可能性加大 o C 由于工程实施时间长,涉及面广,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如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法律和自然条件的变化等。这些因素是项目上难以预测,不能控制。 o D 现代工程项目高科技含量较高,是研究、开发、建设、运行的结合,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工程 o E 现代企业、投资者、业主、社会各方面对工程项目的期望、要求和干预越来越多 ? 6.风险分析的方法主要有() ? o A 列举法 o B 专家经验法(Delphi法) o C 蒙特卡罗法 o D 决策树方法 o E 推测法 ?7.项目环境要素风险主要有() ? o A 政治风险 o B 法律风险 o C 经济风险 o D 自然条件

风险管理理论发展历史

3、我国农村基层廉政建设的现状分析 3.1我国农村基层廉政建设过程中的现有成效 3.1.1国家的反腐倡廉的宣传,已形成了有效预防腐败的思想教育体系; 中国共产党召开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以后,加大了反对腐败的力度,大力倡导廉洁办公,在党内努力建设廉正的风气,坚持不懈的与腐败作斗争,党中央会议一致认为针对反对腐败的斗争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十分必要,而且任务十分艰巨,在此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建立科学的反腐倡廉工作”这个十分重要的观点,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这也成为确保反腐倡廉工作能取得重要进展的有力保障。农村是宣传反腐倡廉基层基础工作的排头兵,一定要脚踏实地,不断摸索出新的方法将反腐倡廉工作切实有效的宣传下去,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觉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共同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氛围。因此,在农村基层建立起能够有效的预防腐败的发生的思想教育体系。 3.1.2逐步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从源头纯洁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干部不仅是领导农村居民进行生产的组织者,同时在宣传、推动共产党的路线、方针以及党的政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将这些政策具体的执行,农村基层干部能将广大的农民群众和中国共产党紧密的连接起来,带领广大的农民群众走向致富的道路。因此,怎么选好基层的干部便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事关党的十七大指定的路线、方针能否在农村有效的执行,能否实现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着重于选拔干部人才的方法,建立合适和完整的一系列制度用于在农在村选拔和任用基层工作的干部。建立完整的监督基层干部和考核基层干部的机制,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充分的调动农村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成立完整的制度,进行激励保障。不仅要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严格要求,与此同时,还应该关心和爱护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在激励的同时,将保障工作做到位。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工作干部的综合能力,采用合理的教育和培养方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能动性,使每个干部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充分挖掘基层干部的潜力,重视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工作。在提高政策的水平以及工作能力方面

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年度总结

***公司***年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为规范***公司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保证***公司经营活动安全稳健的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根据《***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办法》和《***有限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以及***公司下发的《关于印发《***公司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年***公司从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规章制度、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等方面出发,全面地梳理了***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开展了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现将***年***公司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做出总结。 一、***公司编制了内部控制手册。手册主要描述***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组织架构与职责,全面阐述***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对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关注要点和相应措施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流程层面控制部分,介绍了***公司所涉及12个一级流程的实施要点和主要控制措施。12个一级流程分别是:经营计划管理、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仓储物流管理、采购管理、工程管理、安全质量环保管理、综合管理、运营监控、法律事务。

***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在结构和内容上既相互联系,又各成体系,并与***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制度体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支撑***公司有效运营的管理体系。 二、***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与职责分配完善。***公司合理分配决策层职责权限,保证决策层合理,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公司已建立“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或联签机制;***公司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全面梳理职能机构,明确部门职责和权限。 三、***公司建立了包括人力资源配置、员工培训与发展、薪酬福利和绩效考核管理程序在内的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旨在保证***公司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员工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保障员工薪酬福利的合理增长,绩效考核制度完善、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及运行情况。 四、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及运行方面,***公司已建立风险评估程序,确保企业已建立风险承受判定标准或制度,及时准确识别内外部风险。***公司定期组织***公司各部门、各大队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外部信息,采用定量、定性指标,从风险发生可能性、影响程度两个维度对战略、运营、财务、市场、法律风险进行评估打分,建立***公司层面风险数据库,绘制重大风险坐标图,制定重大风险应对措施,并汇总分析风险评估结果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公司业务开展实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和程度适中的风险偏好,对高风险项目采取谨慎介入的态度,对可能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

5 3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公共危机安全管理系统研究” (项目编号:03J ZD0021)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09201211  [作者简介]张成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研究;陈占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研究;谢一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研究。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 3 张成福,陈占锋,谢一帆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关键词] 风险;风险社会;风险治理 [摘 要] 风险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特征和理解世界的无所不包的背景。风险社会 的根本选择在于风险治理。应尽快将风险治理纳入议程,在政府和全社会培育和建立风险治 理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和保障条件,形成风险治理的共识与合力,最终实现风险善治。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2826(2009)0520005207 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危机常态化已现端倪。实践一再证明,认识危机,解决危机,局限于危机本身就显得捉襟见肘。危机的内核是风险,将着眼点从危机转向风险,从如何预防和处置危机转向如何理解和管理风险,是认识危机的更高境界,也是解决危机的根本之道。尤其在风险社会的现实背景下,风险因素异常活跃,风险局面纷繁复杂,只有尽快将风险治理纳入议程,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危机频发的严峻态势,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对风险的基本认识 风险的典型定义可界定为影响未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某种不确定性,也可用函数表示为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后果的乘积。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只要具 有不确定性,就会存在风险。实际上,任何事情和行为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亦都存在风险。 作为一个复杂概念,风险具有一系列的双重属性:(1)客观性与主观性。一方面,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风险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相伴随,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与各种风险共存和抗争的过程。另一方面,风险又是高度主观的。风险不仅仅在于风险本身,也在于风险附着的对象。任何事情本身都不是风险,任何事情也都能成为风险,这有赖于人们对风险的认知。人类运用知识和经验做出风险决定,确定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和容忍度,甚至于建构风险,因此风险又是主观的。(2)潜在性与现实性。一方面,风险并不在于它正在发生,而在于它可能会发生,从可能变为现实尚有一段距离,还有赖于其他相关条件,这就是风险的潜在性。正是这一特征使得人类可以利用相关方法和技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 1、风险(1)概念: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各种造成损失的风险事故发生的不确定 性,这种不确定性是可以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估计出来的。 (2)特征:客观性、突发性、损害性、不确定性、发展性、社会性。 (3)类型: 产生的原因: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 风险的性质:纯粹风险、投机风险。 产生的环境:静态风险、动态风险。 风险的对象: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都是纯粹风险) 损失的范围:基本风险、特定风险。 分担的方式:可分散风险、不可分散风险。 (4)构成要素:风险因素:分为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 风险事故:也称风险事件,是引起损失的直接原因。 损失:实质损失、费用损失、收入损失、责任损失。 2、风险管理(1)概念:是指风险管理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估、风险 决策管理等方式,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损失的过 程。 (2)特点:风险管理的对象具有特殊性; 风险管理的范围具有广泛性; 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风险管理具有全面性。 (3)作用: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 减少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 转嫁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 保证风险管理单位的财务稳定; 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 (4)收益:是指风险管理单位采取风险管理措施所减少的损失。 风险管理的收益=风险管理不存在的损失-风险管理存在的损失-风险管理成本 (5)目标:确定目标的原则:现实性、明确性、层次性、定量性。 损失前的风险管理目标1、经济合理目标 2、安全系数目标 3、社会责任目标 损失后的风险管理目标1、维持生存目标 2、保持经营连续性目标 3、稳定收益目标 4、履行社会责任目标 3、风险管理的程序: 进入下一个风险管理周期

全过程咨询风险管理

4全过程工程咨询风险管理 4.1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各阶段的主要风险 4.1.1项目决策阶段的主要风险 市场风险:由于对宏观经济形势(包括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经济政策及经济状况)的分析和对市场供需情况(包括主要产品的市场供需状况,价格走势及对竞争力的判断)和预测与实际情况不符;市场调研报告(包括市场调查、预测、市场竞争策略、营销策略等内容)及其论证或者评估不正确或不可靠所引起的风险。 4.1.2技术风险 1工艺技术选用,在先进适用性,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耐久性等方面,存在问题所引起的风险。 2由于对产品品种、建设规模、建设方案和建设地址的选择报告(包括建设条件、资源状况、材料来源与供应、总平面布置、环保、安全、技术经济分析等内容)。可行性研究及其论证或评估不正确或不可靠引起的风险。 4.1.3筹、融资风险 由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渠道与筹措方式不合理或不可靠引起风险。

4.1.4环境风险 由于建设地区的社会、法律、经济、文化、自然地理、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等环境因素对项目目标产生不利影响所引起的风险。 4.1.5项目招、投标阶段的主要风险 项目成立后到承包合同签订之前,招、投标阶段的主要风险 1招标风险:风险承担人是项目主办人(单位)。 2投标(报价)风险:风险承担人是承包商。 3合同风险:风险承担人为双方,但主要是承包商。 4.1.6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风险 承包合同签订后,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风险: 1勘察设计风险 1设计风险 2采购风险 3项目管理风险(质量、安全、费用、进度等风险) 4.1.7项目收尾阶段的主要风险 1合同收尾 2管理收尾 此阶段的风险承担人主要是项目业主。

2017年度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回顾

2017年度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2015年度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一、2011年度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回顾 (一)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在上年开展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制订了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和办法,公司根据上市要求和集团公司关于加强内部控制要求以及公司实际需要成立了审计部,审计部为全面风险管理的专职部门。按照集团公司要求,

结合公司的经营运作、岗位设置等实际情况,在全公司范围内对各部门积极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各部门查找提出自身存在的风险点,并对其加以识别,再组织各部门领导汇总、归纳、整理出公司风险点,对其进行识别、评估,经过对风险成因分析,找出策略和解决方案。并将各类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相应部门及个人。编制了风险管理网络图,把公司所有风险点纳入到管理体系中。明确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职责分工,相关问题由部门提出,专职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报总经理办公会讨论,进一步细化了各层级和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从全年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执行情况来看都较好的完成了目标任务,全年没有出现一般以上的风险因素,全面完成了公司经济效益和预算目标任务。 (二)企业重大风险管理情况 2011年公司全年整体运行良好,公司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措施,加大管理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办法、措施,有针对性的解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杜绝各类事故、问题的发生,通过对重大、重要风险辨识、评估,采取应对措施,对防止风险、稳定质量、提高效率、减少损失、增加效益,促进公司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年没有发生重大风险事故。 (三)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监督检查情况 通过对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并对风险管理有效性进行检验。公司每年根据公司实际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种类根据类别、轻重来重新划分等级或重点,有针对性的加以重点控制和管理,根据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采取措施,进行监督检查落实,以

当代中国社会风险及治理

当代中国社会风险及治理 摘要:风险社会是在反思现代性危机的基础上提出的。运用风险社会理论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风险,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治理中国社会风险的对策。 标签:风险;治理;中国 风险社会理论是西方学者在反思现代性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学界对“风险”问题较早地提出并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当推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卢曼和英国的吉登斯。在贝克那里现代性的特征被称为“风险社会”,即体现“有组织地不负责任”。吉登斯在对现代性的分析中引入了时空特性,他认为现代性与前现代性区别开来的明显特质就是现代性意味着社会变迁步伐的加快、范围的扩大和空前的深刻性。他们认为风险不是人们的主观预期,也不是人们在认识中附加给它的主观成分,而是事物客观关系在人们认识中的主观反映,是对事物固有属性的揭示,因而具有不容否认的客观根据,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一、当代中国社会的种种风险 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人均收入水平也在3 000美元之下,也就是国外学者所说的“动荡阶段”。目前我国社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中的风险、生态破坏的风险和全球化的风险等方面。 (一)经济发展的贫富冲突风险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经济建设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也在迅速扩大,已成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巨大风险因素。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差距的关键性指标。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197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17,自2000年开始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4年超过了0.465。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这种贫富悬殊、收入差距扩大反映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和行业之间。贫富悬殊,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必然增大不同利益主体的碰撞几率和摩擦系数,增加了矛盾激化与表达的可能性,从而产生群体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进而会产生与社会的对抗行为,甚至导致社会的动荡与冲突,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生成。 (二)生态破坏的环境风险 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带来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现象。水体、空气污染非常严重。据国家环保部统计: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珠江、长江;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的人口比例仅占统计城市人口总数的26.3%,暴露于未达标空气质量的城市人口占统计城市人口的近3/4。再加上近年来全国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等都给我国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和社会风险。

职业心理健康与职场心理社会风险管理

职业心理健康与职场心理社会风险管理 针对痛点: ?不知道维护员工的职业心理健康 ?不知道影响员工职业心理健康与造成员工职场心理社会风险的因素?不知道如何帮助员工维护心理健康,处理职场心理社会风险 培训后感受与关键收获 ?感受:组织、管理者的言行会影响每一个员工的心理健康 ?知道:影响员工职业心理健康与造成员工职场心理社会风险的因素?掌握:建设一个有利于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的组织的方法 ?掌握:帮助员工维护心理健康,处理职场心理社会风险的方法 培训对象: ?公司中高层管理者 培训时间:3天*6小时/天 课程形式: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演练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大纲 分享与分析 ?您认为公司和员工是怎样的关系的 ?您在怎样的工作环境中会感到舒服 ?您不喜欢怎样的公司 ?您喜欢做怎样的事情

?您不喜欢怎样的工作环境 ?您不喜欢怎样的同事 ?您不喜欢做怎样的事情 ?您认为怎样的公司是应该被忠诚的 ?工作中怎样的事情或让您有压力 ?职场中别人怎样的言行会让您觉得沮丧?怎样的身体状况会让您工作中不舒服?怎样的物理工作环境会让您觉得不舒服 1.什么是健康的工作场所 2.什么是心理社会风险 3.什么是心理社会危害 4.十种最重要的心理社会风险 5.压力与幸福感 ?刺激导向(工程模型) ?反应导向(生理模型) ?相互作用(结构导向) ◆人与环境相互匹配 ◆工作需求——控制 ◆工作需求——控制——支持 ◆付出——回馈失衡 ?交互作用(过程导向)

6.工作组织与健康 ?工作场所的工作特性与组织的压力源 ◆工作本身的内在特征 ◆个人在组织中的角色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职业的期待与发展 ◆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的结构、文化和气氛◆家庭和工作之间的相互影响 ◆工作的安全性 ◆薪资和福利 ◆资源与交流 ?工作场所的心理社会压力源 ◆工作需求 ◆工作时间与模式 ◆工作的控制 ◆社会支持 ◆工作家庭冲突 ◆角色转换 ◆反社会行为 ?造成心理社会危害的十类要素 ◆工作内容 ◆工作量和工作节奏

集团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定

集团公司全面风险管理 规定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A集团有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二〇一三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A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交运集团”)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完整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国资委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相关精神,结合A交运集团关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A交运集团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各二级成员单位、三级成员单位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指公司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风险初始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监控改进五个基本步骤),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培育积极进取、稳健经营的风险管理文化,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并完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防范和化解公司内外部的重大风险及流程风险,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条A交运集团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应涵盖A交运集团各级单位及各部门,并针对生产经营与业务操作全过程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二)统一管理原则: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由A交运集团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各二级成员单位及三级成员单位应按照本制度要求,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三)责任落实原则:A交运集团下属各级单位的负责人为本单位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集团总部各部门负责人为本专业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风险管理工作责任人应对本单位或本专业风险管理工作负责,确保本单位或本专业不存在任何重大内部控制缺陷或实质性漏洞。 (四)循序渐进原则: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管理创新工作,A 交运集团应逐步推进风险管理工作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相结合,建立内部控制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符合监管要求与管理需求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第二章?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及职责 第五条A交运集团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集团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包括:董事会、风险管理与审计委员会、总经理、分管领导、风险管理主管部门、其他各职能部门及所属二级成员单位。所属二级成员单位可根据实际参照本制度建设本企业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一)批准风险管理策略,审阅重大风险应对策略执行情况,批准集团公司重大风险应对调整方案及其他重大事项; (二)批准《全面风险管理年度报告》,包括年度风险管理工作的总结评价和改进计划、年度风险评估结果、重大风险应对方案等; (三)批准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 (四)批准风险管理绩效考核方案和年度绩效考核评定结果;

社会风险治理-提高社会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社会风险治理 做好源头防控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 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风险研判机制 社会风险清单 风险运行态势电子地图 跨地域联动 高位介入果断出手 决策风险评估机制 重大决策 重大项目、环保项目、重大活动 风险防控协同机制 风险防控责任机制 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城 乡社区建设要跟上,资源下倾、重心下移、力 量下沉 党 委领导、政府主导负责、居民业主委员会、驻 社区单位、社会组织、物业公司、公民家庭多元 治理机制 构 建基层单位和谐人际关系,医患关系、师生关 系、教育关系、劳动关系、干群关系、同事关系 领导干部要学会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 心中装着群众,走进群众了解群众 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拉近感情 做 群众工作要有耐心,不能通不通三分钟,简单 粗暴 更 加关心终点群众、重点地区、重点 领域 大学生群体——就业问题、生活困难问题 困难群众下岗失业问题 离退休老干部、退役军人、退休知识分子 边疆民族地区:宗教问题、民族问题、分裂活动 特 大城市:发展任务、稳定任务、社会融合、阶 层融合、利益分配 资源枯竭型地区:前后历史对比差异大 经 济领域:金融房地产、中小微企业、僵尸企 业、环境保护 社 会方面:社会保障、食药品安全、社会治安、 公共安全 服务与打击并举,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落 实保安全保稳定各项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好人 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全面做好就业、教育、社 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住 房市场调控,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 全感 保障合法权益和打击违法犯罪、扫黑除恶专项斗 争 科学编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领导干部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

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目录 导言 (01) 一、2010年度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回顾 (01) 二、2011年度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情况 (02) (一)战略投资风险 (02) (二)人力资源风险 (03) (三)采购及仓储风险 (04) 1.请购环节 (04) 2.采购环节 (05) 3.验收环节 (06) 4.仓储环节 (06) (四)安全生产风险 (07) (五)质量管理风险 (09) (六)销售风险 (10) (七)财务风险 (13) (八)合同风险 (14) (九)知识产权风险 (15) (十)网络信息风险 (17) 三、全面风险管理定量分析及坐标图 (19) 四、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系统及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20) 五、全面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情况 (20)

我公司为实现“十二五”期间跨越式发展,全面落实各级领导要求的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指示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持续深化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全面提升风险管理工作水平,确保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对我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如下: 一、2010年度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回顾 我公司是具有一定研发实力的生产制造类企业,主要产品为煤矿机械和钢构产品,产品种类相对比较单一,受国家政策、市场变化的影响比较大。但公司自重组以来,稳步前进,一年一个新台阶,重要的一点原因就在于能够始终注意业务流程当中的风险控制,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公司在各业务流程中从实际出发,初步建立了一套风险管理体系,实行风险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的日常监控和风险应对措施的落实,积极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大大增强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 2010年,我们对公司内外部政策和经营环境信息、风险管理案例以及制度、流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深入各个业务部门进行了实地调研,组织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进行了风险专项分析及风险评估,对公司风险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公司需要重点防范的五大风险: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相关部门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策略,包括风险管理原则、目标和管理工具,指出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要实现“效率、效益、效果”的综合平衡,确定了风险管理工作的损前和损后目标,提出了应对具体风险的措施,强调应对措施的选择应突出重点,综合考虑,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方法,实施后初见成效。公司

风险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风险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随着十八世纪工业革命的出现,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诞生及运用,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社会财富大3:涌现,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新的风险损害也不断增加。尤其是随着社会化生产程度的提高,使得原来最为松散的社会联系变得十分紧密,这又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安全生产怠识的提高。在现代企业中,安全管理怠识得到了普遍增强。 风险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1931年由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最先倡导风险管理。1932年美国纽约儿家大公司组织起纽约保险经纪人协会,该协会定期讨论有关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后逐渐发展为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和美国保险及风险管理协会。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兴起。风险管理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有其深刻的背景和原因。 首先,由于社会化生产程度的提岛,国内、国际市场的不断扩火,使得风险损害的范唞扩大了。如20 世纪30年代出现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整个世界的经济遭受了灾难性破坏;1973年一1976年的西方石油危机也给西方工业带来了巨大冲击;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东欧、苏联解体,使得国际社会发生了动荡。所有这一切,都会带来工厂停产或倒闭、破产,使得亿万劳动大军失业,这就增加了人们的恐惧与忧虑,同时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高科技的广泛运用,也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比如核辐射、核污染、航天飞机失事、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倾覆等等。 其次是利润最大化冲动。从长期来看,一个企业是否能取得预期利润,是企业能否生存的根本标志。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直接冲动在于获得最大利润。然而,无论是高风险还是高技术行业,都同时而临着失败损害的可能。例如,新技术的运用,新产品的开发都可能产生巨额收益,但也可能带来巨大损失。这就迫使人们在做出决策前,要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以克服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

全面风险管理实施细则(修改版)

***路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要求,明确风险管理责任制度,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体系,细化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强化标准化建设,统一规范业务流程,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保证公司公司各项业务流程和经济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是指在公司未来发展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对公司实现发展规划和总体目标的影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指公司按照***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围绕发展规划和总体目标,通过在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风险管理策略、风险防控措施、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室、各收费管理所的风险管理工作。 第二章风险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第五条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 (一)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发展规划和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二)确保公司与***信息畅通,各部门之间实现真实、可靠、完整、及时的信息沟通; (三)确保经营的合法合规、内部规章制度和重大措施的顺利执行; (四)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增强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效果,降低运营管理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 (五)确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证公司全面风险防范工作及时、有效,确保公司运营管理工作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第六条公司风险管理应当遵循全面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性就是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统一,使风险管理覆盖到公司的所有部门和人员,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确保不存在风险管理的空白、漏洞和死角;针对性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以对重大风险、重大事件(指重大风险发生后的事实)的管理和重要流程的内部控制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按照基本流程实施风险管理。 第七条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涵盖运营管理和经营活动中所有业务环节,包括但不限于:

2016年度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2016年度XX公司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一、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一)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主管领导: 姓名:XX 电话:XXXXXX 职务:XX 全面风险管理牵头部门负责人: 姓名:XX 电话:XXXXXX 职务:XX email:XXXDXX@https://www.360docs.net/doc/8316006563.html, 全面风险管理联络人: 姓名:XX 电话:XXXXXX 职务:XX email: XXXXXX@https://www.360docs.net/doc/8316006563.html, 机构设置情况: 根据XX科技公司对所属企业在全面风险管理方面的要求,XX公司同步相应成立了风险管理领导小组,XX公司执行董事XX任组长,并下设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XXX任办公室主任,XXX部作为风险管理牵头部门,负责企业风险管控相关的日常工作和协调工作,并对企业风险管控作定期评价。 (二)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针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实际,XX公司风险主要在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战略风险等方面,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列入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中执行控制, 具体相关制度有:全面风险管理

制度(内部编号NKGL-XXX)、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内部编号NKGL-XXX)、应收账款催收管理办法(内部编号NKGL-XXX)、客户信用管理制度(内部编号NKGL-XXX)、客户信用评定理制度(内部编号NKGL-XXX)、担保业务管理制度(内部编号NKGL-XXX)、生产外包业务管理制度(内部编号NKGL-XXX)等。 二、2015年度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回顾 (一)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1.简要说明本企业2015年度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2015年度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表 2.企业总经理办公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情况。 2015年,XX公司经理办公会讨论明确应收账款催收办法、催收时限,经理办公会也充分考虑到这类水电气应收账款的催收难度和回收风险,尽可能回收,盘活XX公司现金流。 3.企业总经理办公会对年度工作的评价及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2015年,应收账款的余额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水电气应收账款催收难度逐年增大,不利于应收账款回笼,必须做长期的催收工作,

社会风险治理的三个视角_陈淑伟

社会风险治理的三个视角 陈淑伟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 摘 要: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说,社会风险的治理主要有三个基本的视角:灾害视角、危机视角和突发事件视角。灾害视角从事件本身出发,强调技术导向的管理;危机视角从事件对人的影响出发,强调从制度和管理的手段,以及人的自我心理调适应对来自内外部的威胁;突发事件的视角,从事件的非常规性出发,强调公共管理的权变性。 关键词:社会风险;灾害;危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7)02-0086-04作者简介:陈淑伟(1973-),男,山东五莲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4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学理论与实践、政府应急管理。 人类自诞生起就没有停止与各种威胁进行斗争。德国社会学家卢曼说,我们处在一个/除了冒险别无选择的社会0[1]。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自然的、人为的因素导致的事件,对人类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以说风险无处不在。正因如此,许多社会学家把现代社会称之为/风险社会0,并从不同途径探讨风险社会的治理之道。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说,社会风险的治理就是公共部门通过组织化、制度化的途径不断降低社会风险,保护公共利益,维护公共秩序的管理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迄今为止,社会风险治理存在三个基本的视角,即灾害、危机和突发事件。 一、灾害(Disaster) 纵观世界,各种灾害从未停止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和破坏,有些灾害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难以抹灭的灾难性印记,比如,唐山大地震、印度洋海啸、美国的9.11 事件等等,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某种意义上讲,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与各种灾害不断斗争的历史。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高度文明的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人们一直与洪水、暴风、地震、干旱等各种自然灾害不断进行较量,当然,随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越来越强大,虽然迄今为止仍不能完全避免各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伤害,但是文明的发展使我们在自然面前不再完全处于被动的局面。然而,在人类与传统灾害抗争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不断制造出新的灾害,使人类增加了环境灾害、技术事故、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战争破坏等风险,而且,由于现代社会人们对技术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各种已知的未知的灾害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使用灾害这一概念是从这些事件的最基本特征,对人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上来讲的。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事件,只要这一事件的发生对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财产带来或者可能带来损害,这个事件对人来讲就可以称作是灾害。我国学者罗祖德、徐长乐认为:/灾害是由自然原因、人为因素或二者兼有的原因而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带 来不利后果的祸害0。[2]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是从这个角度来认识和界定灾害,特别是自然灾害的。 人类与灾害斗争的历史表明,有些灾害特别是自然灾害,人类试图通过技术手段阻止其发生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有些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

(风险管理)第一章风险管理

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 一、风险 (一)含义——风险是指某种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广义:某一事件的发生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能性,就认定存在风险。 风险的不确定性——盈利的不确定性、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狭义:仅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注意:风险只是一种不确定性,而不是说必然要发生 (二)风险的要素构成 1.风险因素:指促使某一特定风险事故发生或增加其发生的可能性或扩大其损 失程度的原因 ?注意:风险因素是造成损失的间接原因 根据风险因素的性质不同分类: ?有形风险因素——实质风险,标的本身所具有的 ?无形风险因素——与人本身的的心理或行为有关 无意:心理风险 故意:道德风险 2.风险事故 含义:也称“风险事件”,指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是损失的媒介物。 3.损失 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保险实务: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风险管理:实质损失、额外费用损失、收入损失、责任损失。

三者的关系: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 (三)风险的种类 A.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分类: 1.自然风险:指因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使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遭受威胁的风险自然风险的特征 ●形成的不可控性 ●形成的周期性 ●事故引起的后果的共沾性 2.社会风险:指由于个人或者团体的行为或不行为使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遭受的风险。例如:盗窃、抢劫、玩忽职守…… 3.政治风险:指在对外投资和贸易的过程中,因政治原因或定约双方所不能控制的原因,使债权人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例如: ?进口国发生战争、内乱而终止货物进口 ?进口国实施进口或外汇管制,对输入货物加以限制或禁止输入 ?本国变更外贸法令、使出口货物无法送达进口国 4.经济风险:指在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中由于受各种市场供求关系、经济贸易条件等因素变化的影响或经营者决策失误,对前景预期出现偏差等导致经营失败的风险。 例如:企业生产规模的增减、价格的涨落和经营的盈亏 5.技术风险:指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而产生的威胁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风险。 例:核辐射、空气污染、噪音

风险管理

第六讲风险融资技术 第一节风险融资概论 一、风险融资概念 融资:是一种使用权的交易,是拥有资金而又暂时不用的单位在保留货币所有权的情况下将货币使用权让渡并收取一定的使用费的资金的交易活动。 风险融资:是风险管理单位为筹措风险管理资金而融通资金的过程。举例说明。 风险融资技术:风险管理单位为管理风险、补偿损失而采用各种方式融通资金的技术。 概念的理解:1、风险融资与风险控制的区别风险控制侧重于预防、减少风险的措施,风险融资侧重于为风险管理筹措资金,风险融资是一种财务补偿机制。2、风险衡量是确定风险融资数量的依据。3、风险融资可以是有计划地进行,也可以被动地无计划地进行。 二、风险融资技术的分类 (一)按融资的时间划分:同期风险融资、事先风险融资、事后风险融资。 同期风险融资是从营业收入中筹措应付损失的资金,其特点是将损失成本当着一种短期费用处理;事先风险融资是指风险管理单位事先积累一部分补偿损失的资金应对风险,如养老金、职工商业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基金;事后风险融资是风险管理单位在风险事故发生后筹措资金。(二)依据融资的目的划分:风险预防融资与损失抑制融资。 (三)依据单位划分:风险自留融资与风险转移融资。风险自留融资是由风险管理单位承担风险损失的财务后果,即由风险管理单位为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筹措补偿资金。风险转移融资指风险管理单位将可能发生的损失或者进行损失补偿的财务后果转让其它单位来承担。 三、风险融资成本 1、风险管理单位支付给风险管理者的报酬 2、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支付的管理成本 3、补偿损失所需要的补偿费用 4、筹措资金所需支付的费用 5、获得其它利润的机会成本风险管理必须权衡成本与收益 第二节风险自留融资 一、概念风险自留融资是风险管理单位使用自有资金或借入资金承担或补偿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二、特点1、风险自留融资是风险管理单位自行解决受损单位的损失;2、风险自留融资可能是有计划的,也可能是无计划的;3、风险自留融资可能是一种被动的选择;4、自我保险是风险自留融资的特殊形式。 三、风险自留融资的分类(一)按融资的计划性分:主动自留风险与被动自留风险 (二)按融资的额度分:完全自留风险融资与部分自留风险融资 四、风险自留适用的情形风险自留的管理费用比保险管理方式的附加费用低;风险管理单位预计的损失比保险公司预计的损失低;预测的最大损失低;风险管理单位具备自我管理风险方面的优势。风险自留额度保持在税前收入5%的范围之内。 五、风险自留融资的筹资方式 (一)现收现付制:将损失摊入成本之中。(二)非基金的准备金:风险管理单位在会计年度初预提部分意外损失准备金以备不测之需。(三)专项基金:设立专项基金,如更新改造基金、意外损失基金、医疗保险基金等。(四)借入资金:内部借款、应急贷款、特别贷款(五)套期保值 第三节保险融资 一、保险融资的四个要素合同协议、支付保险费、支付保险赔偿的条件、保险人为赔偿损失所拥有的资源 二、保险融资时需考虑的因素1、风险管理单位承担风险的能力;2、保险融资所受的限制与法律约束;3、保险产品的费用与附加费用;4、风险管理单位对风险控制的程度;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