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营养支持与临床ppt课件

肿瘤患者营养支持与临床ppt课件

肿瘤患者营养支持与临床ppt课件

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

---------------------------------------------------------------最新资料推荐------------------------------------------------------ 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 肿瘤病人营养支持的重要性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病,约 40-80%的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营养支持引起抗肿瘤治疗手术、化疗、放疗的耐受性、有效性下降、毒付作用增加,机体体力状态下降,器官功能损害,生活质量低下,生存时间缩短。 研究报道约 20%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是因为营养不良。 因而,通过营养支持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营养支持的实施过程中,常有些问题困惑着临床医务人员及患者和家属。 一、营养不良是否应该治疗营养不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是一常见的现象,有许多人错误地认为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不可避免的并发病,从而引起针对营养不良的临床治疗不是非常地积极。 一、营养不良是否应该治疗营养不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是一常见的现象,有许多人错误地认为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不可避免的并发病,从而引起针对营养不良的临床治疗不是非常地积极。 不少患者是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的状态下,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等抗肿瘤治疗,以至于于疗效欠佳,毒副反应增多。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些原因是可以通常营养支持及药物治疗的方法加以纠正、控制或缓解的,如机械性梗阻、厌食等。 1 / 3

像需要针对肿瘤患者的高血糖、高血压状态进行治疗一样,营养不良也应被重视,并采取方法加以治疗,而不应视为肿瘤患者的必然状态,任其发展。 在手术、化疗、放疗的同时,应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筛选和评估,及时发现营养不良的患者。 常见的方法包括: 一些客观检查: 免疫功能、血淋巴细胞计数、如机体组成测量、血浆蛋白和血生化等。 还应包括一些主观指标如: 体重的变化、食欲、功能状态、不良症状的问询。 通过筛选及评估,发现已经有营养不良和存在发生营养不良危险的患者,以便于制定营养支持的方案,同时通过不断地评估,以评价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 二、营养支持的目的恶性肿瘤的进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根据病情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营养支持的目的有所不同。 二、营养支持的目的恶性肿瘤的进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根据病情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营养支持的目的有所不同。 在积极的抗肿瘤治疗阶段,营养支持的目的是增加抗肿瘤治疗的效果,维持器官功能,减少并发病和副反应的发生。 在晚期姑息治疗阶段,营养支持的目的是维持日常家居生活,改善生活质量。

肿瘤患者完全肠外营养支持原则及指南

1、首先要知道营养支的原则: 肠外营养支持适应于在短肠综合征、放射性肠炎、肠梗阻的病人中使用。 当肿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不可能使用肠内营养时,可通过静脉途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根据不同的疾病状态,选择合理的途径,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均是很好的方法。 2、其次是营养素的供给量: 临床上常采用下列公式计算肿瘤患者的每日能量需要量:日能量需求=25-30千卡/千克×体重(千克)×年龄系数×活动系数(AF)×体温系数(TF)。年龄系数为:18-60岁1.0,60-70岁0.9,70岁以上0.8。AF为:卧床1.2,卧床和室内活动1.25,轻体力活动1.3。TF为:38℃1.1,39℃1.2,≥40℃1.3~1.4。85%~90%的能量来自非蛋白质,维持氮平衡所需的蛋白质及能量供应均应充足。脂肪能量应占非蛋白质能量的50%,可减少葡萄糖给予量,补充必需脂肪酸。 恶性肿瘤患者氮需求量较大,但由于患者机体的高分解状态无法通过单纯提高氮输注量扭转,过度增加氮输注量,其利用率亦难以提高,故建议日供氮量为7克/平方米×体表面积(平方米)×年龄系数。因外源性蛋白质几乎不能用于机体自身蛋白质的再合成,营养支持的氮来源应是比例合适的复合氨基酸。肝、肾功能中重度异常时,应注意减少甚至停止氨基酸供给。 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是机体正常代谢不可或缺的微量营养素。营养支持易引起血清矿物质水平出现波动且幅度较大,应加强监测。水溶性维生素的肾阈值较低,易出现缺乏,也应注意补充. 个人觉得比较简单的能量计算方法是:无明显消耗病人25-45kcal/(kg.d);已有明显消耗患者可达:50-60kcal/(kg.d);多数营养不良癌症患者:35-40kcal/(kg.d)。蛋白质:营养状况良好的可按0.8-1.2g/(kg.d);严重消耗按1.5-2.0g/(kg.d)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些原因是可以通常营养支持及药物治疗的方法加以纠正、控制或缓解的,如机械性梗阻、厌食等。像需要针对肿瘤患者的高血糖、高血压状态进行治疗一样,营养不良也应被重视,并采取方法加以治疗,而不应视为肿瘤患者的必然状态,任其发展。 在手术、化疗、放疗的同时,应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筛选和评估,及时发现营养不良的患者。 常见的方法包括: 一些客观检查: 免疫功能、血淋巴细胞计数、如机体组成测量、血浆蛋白和血生化等。 还应包括一些主观指标如: 体重的变化、食欲、功能状态、不良症状的问询。 通过筛选及评估,发现已经有营养不良和存在发生营养不良危险的患者,以便于制定营养支持的方案,同时通过不断地评估,以评价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 二、营养支持的目的恶性肿瘤的进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根据病情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营养支持的目的有所不同。 在积极的抗肿瘤治疗阶段,营养支持的目的是增加抗肿瘤治疗的效果,维持器官功能,减少并发病和副反应的发生。在晚期姑息治疗阶段,营养支持的目的是维持日常家居生活,改善生活质量。

营养支持的主要目的是治疗营养不良,不是治愈癌症,通过改善营养状态来改善器官功能、免疫状态,减少抗肿瘤治疗造成的毒副反应,从而发挥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因而,营养支持疗效的监测指标侧重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器官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以及对住院日、并发病、毒副反应等短期指标的改良方面,而不适于采用对生存率、死亡率等远期指标的观察。 三、营养支持的时机目前临床上不少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通常较晚,大多已经是恶病质或是终末期,在所有抗肿瘤治疗手段已结束或不能继续时,才考虑到要使用营养支持,而往往此时营养支持的效果也非常难令人满意,相反得以营养支持无效的结论。 因而,似所有的治疗方法一样,营养支持也应早期使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 虽然营养支持仍不需作为抗肿瘤治疗手术、化疗、放疗的常规辅助方法,但假如患者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肠胃道毒副反应明显、存在肠胃道不能进食状态时,均是必需使用营养支持的适应征。 目前的问题是很多应该进行营养支持的肿瘤患者,由于营养未被重视,不能及时地进行营养支持,而影响疗效。肿瘤患者应更多地进行前瞻性、预防性营养支持治疗。 四、营养支持的方式选择大多人考虑营养支持一般就认为是使用肠外营养支持。 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也应遵循营养支持的一般原则,当肠胃道有功能且可以安全使用时,首选肠内营养支持途径。 肠内营养支持的优点是符合生理、保护肠胃道屏障功能、价廉、使用方便。

临床营养学课件整理

蛋白质 1.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nmino acid,EAA):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靠食物供应的一类氨基酸,共8种,儿童9种 2.氨基酸模式(amino acid pattern,AAP):食物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3.参考蛋白质(reference protein,RP)将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最接近的蛋白质 称为参考蛋白质,一般将鸡蛋蛋白质作为实验中的参考蛋白质,常用它来评价食物蛋白质的质量。 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越接近,则被机体利用的程度越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越高。 4.限制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 , LAA)食物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导致其他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5.蛋白质互补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举例:大米赖氨酸含量较低,蛋氨酸较高,大豆蛋白质恰恰相反,混合食用时相互补充。6.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的三个原则 食物的生物学种属越远越好;搭配的种类越多越好;食用时间越近越好,同时食用最好 7.成年人:1.0~1.2g/kg.d。 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蛋白质总量30%~50%。 8.蛋白质缺乏:(1)干瘦型(marasmus):膳食中长期缺乏蛋白质、热能和其他多种营养素所致。(2)水肿型营养不良(kwashiokor):因膳食中长期缺乏蛋白质而热能的供给基本足够。 9.蛋白质过量: 加重肾脏负担; 可能会伴随动物脂肪以及胆固醇的摄入过多;导致骨质疏松. 根据我国成人的饮食特点: 碳水化合物:55%~65%; 脂肪:20%~30%; 蛋白质:10%~15%。 碳水化合物 1低聚果糖不能被人体消化酶分解利用,有刺激肠道蠕动,防止便秘的作用。 2.糖醇是单糖衍生物,可以提供甜味,而不提供热量和营养,糖醇又被称作“食糖替代品”,用糖醇制取的甜食品称“无糖食品”。 3.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充足时,以此为能量,避免将宝贵的蛋白质用来提供能量。即碳水化合物具有节约蛋白质作用(sparing protein action)。 4.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机体动员储存脂肪供能,但机体对脂肪酸的氧化能力有限,多余脂肪在分解中产生过多的酮体,酮体不能及时被氧化而在体内蓄积,产生酮血症和酮尿症。膳食中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以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因此称为碳水化合物的抗生酮作用(antiketogenesis)。 人体每天至少需要补充50-100克糖类才可以防止酮血症产生。

肿瘤患者的营养饮食护理

肿瘤患者的营养饮食护理 第一部分:前言 许多肿瘤患者在患病与治疗后出现体质虚弱,主要是因疾病本身或治疗后的不良反应造成食欲下降/身体不适/精神压抑而影响食欲,导致摄取营养不足,体质下降.因此,合理的营养和饮食是治疗肿瘤/提高肿瘤患者机体抵抗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本章对各种肿瘤患者在营养膳食上的不同需求做出了详细的介绍,每一位患者可根据个体情况,制订出合理的饮食方案. 第二部分:相关目录 1.肿瘤患者为什么需要饮食护理? 2.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可分为那些类型? 4.如何作好肿瘤患者的日常营养支持? 5.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方式有那些? 6.如何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7.如何处理影响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常见症状? 8.如何为肿瘤患者选择适宜的膳食种类? 9.如何安排术前的饮食? 10.术后如何作好营养护理? 11.如何对化疗患者进行饮食护理? 12.如何对放疗患者进行饮食护理?

13.不同手术部位患者的膳食安排有什么区别? 14.如何对肺癌患者进行饮食护理? 15.如何对癌症康复期患者进行营养饮食护理? 16.那些食物有可能促使癌症复发? 第三部分:正文 问题一:肿瘤患者为什么需要饮食护理? 回答一: 饮食护理的目的就是要让肿瘤患者吃的好/吃的下,一增加集体 抵抗力,减少各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促进康复,从而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肿瘤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原因如下: (1)心理因素:据统计,约有40%的患者,由于突然发现自己患有肿瘤,心理准备不足/精神过度紧张/情绪低落,从而直接影响到食欲,进食急剧下降,造成肌体营养不良。 (2)肿瘤引起体质消耗:肿瘤细胞增殖很快,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而肿瘤或肿瘤细胞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循环,往往会引起患者食欲下降/味觉/嗅觉以及胃肠道功能紊乱,造成营养摄入/消化和吸收的障碍。 (3)放疗/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化疗易引起肝功能下降,造成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功能紊乱;放疗易引起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引发口腔溃疡/食管炎/胃炎,小肠黏膜畏缩等并发症,使营养吸收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