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序

谱序
谱序

谱序

泱泱华夏、民族之源、文明昌盛。施甸县何元大山罗玉甲世系家族之木、枝繁叶茂,溯源源远。

缅怀先人、追远祖德、秉承先祖传统、继承家业、传承家规、以励后人,实为族人之众望。

而今,族人户户人丁兴旺,四方散落,为以防后世之人随年岁久远,相遇不相识,相识不相知、相知而长幼不分、辈分难辨;虽一本之亲,却难究同本之源,而今编撰家谱,上以敬宗,下以规族。将家史整理成文、图,以便后人考究追远。

家人编撰家谱心切,追远祖德心意之诚,特托付于我写谱,以弥补家族无谱之憾,以慰藉家人寻根之情,以报先祖血脉之缘,以感召亲人念祖之心。使其家风祖德流芳后世,鞭策后代,不忘根本,继往开来,发扬祖上传统,开创未来之辉煌,以此报水源木本之恩泽,是为序也。

虽我写谱心意之诚,可谓尽心尽力,可写谱实为首次,加之因考究家族史需要进行大量文字实物及其书刊

史料等的收集甄别,因时间不够,实地考究走访不广、不透,叙写不全、不真、不妥、不实,错误在所难免,特敬请知情人士及长辈、族人、后人加以考究、修编、斧正,我不甚感激。

尤其是在整理叙写《谱论》、及《族源探究》章节中我倍感写谱责任之重大,哪里是我先祖的发脉地?我既怕写谱把无关内容牵强附会进去、把家史写得云里来雾里去而使后人一片迷茫,又怕相关家史的文献资料搜集得不够,只言片语云云毫无写谱的价值及意义。所以,在撰编过程中,我把与本族相关的历史文化、祖上口传相近的文史资料、传说、他族家谱、选择性整理于本家谱中,以便为后人考证、探究族源家史提供研究的线索及方向。先祖祖籍是否真正为今江西省,何时入滇?族别原先是否为真正的少数民族彝族?传说中由江西带来葬于大山大寨子村东头的祖人骨灰始末缘由,及族人丧生持续12年之久的乌土寨打城墙乱战内幕疑问一直困扰着后人心思。

但据字家坟罗氏先人夫妇生卒年岁推算,我罗氏先祖迁入大山距今至少有260余年的历史,是迁居大山有

文字可考的最早的族人之一,也验证了最早迁入大山的族人为罗翰两姓的说法。然从祖坟地地域跨度、规模范围不难推断出我罗氏先人在大山原先也是迁居中的一大望族,就连今天村里人谈吐中也经常会称呼我大家庭为“罗家”,就像罗家老屋一样历史之悠久。枪战中丧生葬于乌土寨两位先人是谁?面对如此之疑问,我只不过提供些许资料、文图,让族人、后人共同探究、寻根破解先祖家史谜团,把祖德家风发扬之、光大之,是为写谱的目的及意义。

罗宏强于2012年清明

第四章-扩散

第四章--扩散 1.在恒定源条件下820℃时,钢经1小时的渗碳,可得到一定厚度的表面渗碳层,若在同样条件下.要得到两倍厚度的渗碳层需要几个小时? 2.在不稳定扩散条件下800℃时,在钢中渗碳100分钟可得到合适厚度的渗碳层,若在1000℃时要得到同样厚度的渗碳层,需要多少时间(D 0=2.4×10-12m 2/ sec :D 1000℃=3×10-11m 2/sec )? 4.在制造硅半导体器体中,常使硼扩散到硅单品中,若在1600K 温度下.保持硼在硅单品表面的浓度恒定(恒定源半无限扩散),要求距表面10-3cm 深度处硼的浓度是表面浓度的一半,问需要多长时间(已知D1600℃=8×10-12cm 2/sec ;当5.02=Dt x erfc 时,5 .02≈Dt x )? 5.Zn2+在ZnS 中扩散时,563℃时的扩散系数为3×10-14cm2/sec;450℃时的扩散系数为1.0×10-14cm2/sec ,求: 1)扩散的活化能和D 0; 2)750℃时的扩散系数。 6.实验册的不同温度下碳在钛中的扩散系数分别为2×10-9cm2/s(736℃)、5×10-9cm2/s(782℃)、1.3×10-8cm2/s(838℃)。 a)请判断该实验结果是否符合)exp(0RT G D D ?-=, b)请计算扩散活化能(J/mol ℃),并求出在500℃时的扩散系数。 7.在某种材料中,某种粒子的晶界扩散系数与体积扩散系数分别为Dgb=2.00×10-10exp (-19100/T )和Dv=1.00×10-4exp(-38200/T),是求晶界扩散系数和温度扩散系数分别在什么温度范围内占优势? 8. 能否说扩散定律实际上只要一个,而不是两个? 9. 要想在800℃下使通过α-Fe 箔的氢气通气量为2×10-8mol/(m 2·s),铁箔两侧氢浓度分别为3×10-6mol/m 3和8×10-8 mol/m 3,若D=2.2×10-6m 2/s,试确定: (1) 所需浓度梯度; (2) 所需铁箔厚度。 10. 在硅晶体表明沉积一层硼膜,再在1200℃下保温使硼向硅晶体中扩散,已知其浓度分布曲线为 )4ex p(2),(2 Dt x DT M t x c -=π

家谱序言

家谱序言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培育了一门勤劳勇敢、仁爱智慧的王氏家族。王氏家族是当今中华民族中的第一大族,数千年来探天人之道,穷古今之变,畅时事之运,励志自强,建功立业,英豪遍神州,美名扬天下。其中一支于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晋州迁居到而今的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武集居住,重孝悌、信仁义,温良恭俭,开创基业,武集曾经的繁华也有着我先祖的一份功劳。据传武集地处水陆要道,四通八达,商贾云集。曾经有十二作坊,其中就有我先祖一作坊,济宁、兖州、洛阳、开封、龙口等大都市都在这里设有分号,是方圆百里的集贸中心。后因黄河泛滥,洪水滔天,鼎盛一时的武集被洪水吞没,我先祖四处逃难,家谱尽失,自此家道中落,续谱之事一直耽搁。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人心思源。为晓宗族之谱系,传国学之大义,有王氏守字辈牵头,寻脉络,访亲友,汇众声,集资料,编制此本《王氏家谱》,宣扬家风,以正道义,实乃大有意义之为。此书不仅是王氏族人智慧、力量与精神的继承和延续,更是王氏一门家风、家魂的砥砺和升华,定能起到追思先人,启迪今生,激励后人,树君子之风,行仁义之举,开万世基业之功效。

作为王氏家族的后人,缓缓翻阅着这本厚重的王氏家谱,探寻家族文明的源头与流程,祖先们慈爱的面容鲜活如在眼前。我仿佛看见,数百年来,王氏家族的族人们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倔强的脊梁,燃起炽热的心,向着光明的未来,风里雨里一步一步艰难地走来,直至今日的初成基业。斗转星移,今天的王氏后人们正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立志有为,奋发图强,代代风流写春秋,千秋万载耀荣光。读毕此书,神圣自豪的情绪,扬鞭奋进的使命感,大格局、大担当的情怀激荡胸中。这是一部血脉相连、魂魄相依的基因脉络,这是一番壮怀激越、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这是一篇大爱盈胸、休戚与共的亲情诗篇。读着,读着,我的眼泪就不自禁地掉了下来,掉在了喷发着细微墨香的字里行间,掉在了族人们共赴时艰、相濡以沫的大道途中。 拙浅文字不足以抒写对祖宗先辈恭敬、向往之万一,唯恐才疏学浅,有负重任。人生征程漫漫,唯愿吾辈及后人以忠孝礼仪之心,行仁义礼智之举,创光大家门、彪炳史册之业,上告祖宗,下慰族人,天地此心,日月可鉴。 此为序

张氏族谱序

张氏族谱序 丙戌年秋九月方读大雅文王之什以及裔颂长发之篇适有及门张生永传者父命来前索余坐碑记余叩厥鼻祖居东郭留侯苗裔也自东郭而徙兹艮七初不识几何年矣所可识者大勇公讳绍纲始祖生当明季遭乱在在鹿林而公独守正其所以冒险济变吸讼安民者难以仆数也一传而祖含光公讳守华兄弟鼎立农桑耳再传而祖秀如公讳洪友又复慷慨义气骨鲠刚方其救人之灾恤人之患者仍不愧为先人之家风也三传而祖应祥公讳启瑞性嗜酒娴练竹好逝田而快登临者生平乐事业姑不足论论其延师课孙忠敬交进者则卓卓乎有大志也至为祖考立石刻铭志焉未逮旋以去世不果灿然公讳文焕者永传之贤父应祥公之令子也其克家者不端而恪遗命不敢顿忘者则敬师勤学之志也由是严功课督灯火诲永传者愈以力未几学台按临幸而云程发轫故由高曾之培植实得力于庭训足多也而继父尊祖之念尔笃爰谋合族共立谱碑并置桌炉等器一以彰先人垂裕之德一以启后昆继述之志其在颂曰长发其祥绍纲有焉其在雅曰诒厥孙谋应祥有焉而无念尔祖笔修厥德之句更可为灿然公诵矣而为永传者念祖父之勤劬宜有志于秋桂春桃而不仅以采芹藻毕乃事也于是乎不避固陋而乐为之记云 本邑庠生孙梅魁轩氏撰文 乾隆三十一年十月吉旦立 张氏谱碑序 各族姓之世系所以谱之于书或勒之于石盖虑代远年湮昭穆失次贻数典忘祖之识也然亦勒诸石能寿世且续修又易为力乎滕县艮维之张家庄张氏之聚族而聚者约数十家其远祖曰绍纲始由东郭集迁于城前迤东之官庄传至文焕公则又东徙于张家庄乃为居是村张姓之始祖生子五人厥后五支并传能以耕读世其家迄今盖十余世矣而中间著名之人物则为谦益先生当清咸丰末年国家多难先生倡办团练捍御徙为官民所倚重有声滕费邹泗间一方人士思之而不忘为立丰碑于城前镇其功德入人之深概可也厥后又有字继洙名景泗者龆龀读书功苦力学中年以后教授生徒督课纂严故及门之士多所成就以此考之文焕公之后裔固多勇于任事生有益于人不乐于草木同朽者也张氏之茔兆盖在村北郭水之阳乾隆三十一年文焕公次子永传公曾立谱碑一次以昭后人迄于今又百余年矣其六代孙德谦公拟在立谱碑以绍前徽问序于余余维谦益先生之德叶不惟有功于一族而且远及于乡邦诚良好之模范也即以继洙君而论亦足为一般教师之矜式张氏祖姓如能仿而效之则文焕公之后裔其将保世而滋大乎又闻张氏之宗老言城前迤北柳峪村之张氏亦系自官庄乃同宗也合并记之庶分局两地者克顿族谊知如湘漓之同出一源也 前邹县劝学所所长张丕矩撰文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岁逢丁丑榴月中浣谷旦 创修张氏家乘序 族之有谱所以定世系辨昭穆别亲疏绵久远也世系定则知祖宗所自昉昭穆辨则知行辈之衔接亲疏别知异流而同源久远绵虽更历数代转徙靡常一展兹编由百世而下溯之百世而上五衷兴感实一父母所生而亲亲之念不觉油然勃生祖安得不收宗安得不敬者哉古云水渊必回叶落归根葛蓖葵卫理殊二致已吾张氏惟知始祖讳绍纲世居滕县艮隅东郭镇汉留侯之苗裔自明代时迄今有四百余年矣徙迁城前迤东官庄村托居数载殁后葬与村东之原银顶山西南隅先人修有谱碑志亦可考焉绍纲祖育四男长曰守华次曰守荣三曰守桂四曰守财分为四支焉后又变迁守华祖居张家庄守荣祖居张家棚守桂祖居柳峪村守财祖居张山头村即徙迁以后子孙绳绳瓜瓞绵延乡里皆称望族也自列祖相传迄今十七世恐世代远年因湮世系难以分明今有十一世孙荣仓十三世孙学盛学勤等久蓄承先启后之信心创修谱牒世系分明会商族众撰拨精明强干不惮劳悴各负其责尽其能各任其事各助其资用作谱牒之印费完成鸠祖睦宗之大义祖功宗德之真诠阙卫谨按其事实援笔而乐为之叙 公历一九六二年岁次壬寅仲春月十三世孙学贤谨叙

谱 序

谱序 天有文志,地有兴图,国有历史,家有族谱,自古皆然。 族谱又称家谱,谱牒。它记载着本族发源、生息,播衍的无始无终的过程。是一家一族的生命史,是纯正血统的可靠蓝本,是后世子孙寻根问祖的重要凭证。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敬祖尊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国家就是由二千多个姓氏家族单元组合而成。族人通过清明会相互认识,寻根溯源及祖训家规的教育后,就会敬祖宗,懂礼义,合睦相处。家族合睦,邻里和善,社会才会和谐。这就是国家恢复传统节日和家庭办清明会的真正目的。 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李氏源于嬴姓。李氏远祖可追溯到距今四千多年前的五帝时代,血缘始祖皋陶(音昌姚)是黄帝子孙颖顼帝(音专须)的重孙,生于公元前二十二世纪。是东夷部落联盟首领。与尧、舜、禹齐名。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其后裔历经舜、夏、商二十六世均为掌管司法的理官。仅管皋陶之子伯益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为“嬴”姓,但后裔仍沿用以官为姓,即“理姓”。其后裔理征沿袭了祖上刚正不阿的禀性,直谏而惹怒商纣王被杀,理征的儿子理利贞逃到今河南境内,靠树上的果实(当时称木子)充饥活命。由此“指树为姓”改为“李姓”,定居于苦县(《新唐书·宗室世系》)即今天的河南周口市鹿邑县,是李姓的发源地。李利贞的后裔老子(即太上志君李耳)是第一个在正史中有记载的李姓,加上他的历史文化地位,被李氏奉为始祖。 李耳,字伯阳,号老子,宋国苦县人(今河南鹿邑县),生于公元前

五世纪春秋初期周平王时代,与春秋末期的佛教始祖孔子(孔丘)齐名。公元前484年——伍子胥被诬谋反自杀的那一年,忽然辞去东周朝(首都洛阳)藏书史之职,骑青牛向西而去,经过秦国大散关时(今陕西宝鸡西南)应关令尹喜之求,写下了举世闻名的《道德经》,然后出关而去,从此不知踪影。《道德经》也称为《老子》,只是一篇五千字的短文,李耳把宇宙发展的自然法则命名为“道”,这就是道家学派的起源。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缔国人涪陵入蜀,在大邑鹤鸣山学道时,受严群《老子指时》的直接影响,著《老子想尔注》一书,首次提出“道教”这一名称,这在鹤鸣山、青城山等二十四治创道教,奉李耳为道教始祖。 河南鹿邑县是李氏的发源地。理利贞指李为姓后定居于此。虽然今天的鹿邑县已无法找到理利贞的生活痕迹,但他的裔孙李耳却在这里留下了很多遗迹。其中太清宫(老子祠庙)在鹿邑县东五公里外的太清宫镇。东汉修建时称“老子祠”,“太清宫”一名是唐玄宗李隆基钦定的。 一、迁徙:《史记·老子传》对老子的后代记载的十分清楚,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宗子注、注子宫、宫之玄孙假,李假汉文帝时为官,李假之子李解为胶西王王昂太傅,居住在齐地。又据《新唐书·宗室世系》和《宰相世系》记载,李耳的第八世孙李昙战国时迁居秦国和赵国。长子李崇住陇西郡守,封南郑公,居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成为陇西李氏始祖;李昙的四子李玑居赵国(今河北邯郸)成为赵郡李氏始祖。赵郡李钉后来涌现出了赵国大将李牧,秦末将军李左车,唐代大臣李林甫、李佳裕和文学家李阳冰。 陇西李氏从李崇开始,世代为官。其子李徭为狄道侯;其孙李信任秦

序列谱进化树方法

活性中心序列谱及系统发育树的制作 杨曼丽 1 序列谱的制作 1.1 搜集数据 查找数据。在CAZy数据库(https://www.360docs.net/doc/8316288507.html,)中找到目标家族。All显示的是该家族所有的序列条目,Structure显示的是结构已经被实验解析的条目,Characterized显示的是有功能标注的条目。数据显示按Archaea、Bacteria和Eukaryota分类。排列按字母顺序。数据库中分别显示蛋白的名称、EC号、来源、GeneBank、Uniprot及PDB数据。 图1 下载PDB文件。将目标PDB文件下载。在同种蛋白含有不同PDB文件的时候注意文件的选取。可以通过上传时间、发表文献等找出最原始的结构,其他相关结构一般为该原始结构的突变结构。 下载Uniprot序列。将目标Uniprot文件下载,保存为Fasta格式。一般文件命名原则为:物种_EC号_Uniprot 号_PDB号(如果有的话)。物种用A、B、E标注。没有Uniprot号的用GenBank号代替。为了方便后续的建树,可以先将每个序列文件抬头(一般为第一行”>”标识)名称改为文件所命之名,这样可以省去在建树后改leaf名称的麻烦 1.2 活性中心架构的获取 底物的选取。用Pymol打开下载好的PDB文件,用present->ligands找出底物。也可显示全序列,查找序列末端。注意一般底物为BGC等糖环,而非ACT等小分子。有的底物在结构解析时有丢失,因此需要详细研究整个家族的PDB,以便将一些底物进行拼接。

图2 切点和方向的确定。找好底物后将整条糖链横向放置,找出非还原端和还原端(一般非还原端在左,还原端在右)。查找原始文献,找到切点位置,记录为0点。0点往非还原端方向的糖环分别为-1、-2、-3、-4……,往还原端方向的糖环分别为+1、+2、+3、+4……。 活性中心氨基酸的筛选。从一个糖环开始选取其邻近氨基酸。以5埃为例。选择第一个糖环的氧原子(如O6),Pymol的log会显示该原子的序号(如6006)。在CUI中输入命令:select near O6, resi 6006 around 5 。将选取出来的氨基酸保存后进行下一个原子周围的选取。 统计。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一般首列为PDB号,首行为相对位置。比如一个氨基酸离-4位糖环的O4比较近,则命名此列为-4 O4。氨基酸的命名方法是位置号码+氨基酸名,如111A指的是111位的丙氨酸。将不同PDB的底物和相关氨基酸进行拼凑,至少保证每个位点上有一个氨基酸。 结构比对。打开VMD,Extension->Analysis->Multiseq. 输入PDB文件。选择Tools->Stamp Structural Alignment进行结构比对。比对完后找到目标氨基酸,将其同一位点所有结果都记录在EXCEL中。注意,空位点用“-”表示。 图3 注意:VMD使用的一些问题。 ①文件名不要超过8个字符否则会报错。因此之前为了建树方便的命名需要进行删减 ②在随后的结构模建中,用Swiss-model模建的结构有时候会有配体,而配体在源代码中显示为Z轴。这是VMD所不能识别的。因此,在结构比对之前需要把配体删除(如果是带有配体的PDB原文件则不影响)

家谱序言范文共篇.doc

★家谱序言范文_共10篇 范文一:张氏家谱序言张氏家谱序言 先祖爷自山西洪峒县迁居以来,就定居在山东省金乡县城西南八里张大庄。据碑文记载,近五百年,曾历经修谱,虽几经波折,仅幸存一部老谱,尚有不足之处,现全谱子孙芃衍昌盛,局部村庄世代有紊乱现象,据此全谱共同议决,谱当接修。老幼闻之无不欢欣鼓舞,齐声赞曰:当接老谱,永垂后世,是以为序。 张姓祭祖歌: 巍巍中华,山高水长,浩浩张姓,族史辉煌。始祖挥公,英武非常,轩辕嫡后,帝胄世昌。其父玄嚣,封邑青阳,清河之滨,滋润成长。手足情深,颛顼臂膀,生而颖悟,巧技尤强。体恤民疾,苦苦思量,主祀孤星,夜观天象。顿生灵感,折枝效仿,始制弓矢,史书记详。用于狩猎,猎物盈仓,衣食无忧,黎庶赞扬。用于御敌,威力无双,大胜凯旋,拓土开疆。诸侯咸服,颛顼帝王,华夏共主,万民敬仰。挥公功德,万古流芳,颛顼嘉之,封为弓长。以职为姓,乃赐姓张,张姓始祖,肇始四方。瓜瓞绵延,繁荣盛昌,遍及全球,远播五洋。英贤辈出,峥嵘自强,为将为帅,入阁拜相。科技艺文,工农学商,不乏大家,星辰相映。而今我等,飞临濮阳,不远万里,祭祖上香。始祖功德,铭记心上,不忘故土,为国增光。挥公后裔,再创辉煌,祖神有灵,来格来尝。 张氏家谱修编 谱牒加深了豪门大族与庶族寒人之间的鸿沟,使世家大族内部嫡庶尊卑关系得以强化。它用血缘关系的纽带模糊了阶级意识,使封建宗法制度得以维持和巩固。但是,家乘、谱牒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文献价值。就张姓的家乘、谱牒而言,它记录了张姓诸家族的氏族、世代系统、人物传记、迁徙居住、婚姻嫁娶、子孙繁衍和与此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失为研究家族史、社会史的重要原始资料。在修撰谱牒之风相当兴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张姓这样的大姓氏,也应该有家乘、谱牒的修撰,只是因为时间久远,没有能够保留下来。现在我们

【修谱资料】家谱序言40篇范文

【修谱资料】家谱序言40篇范文 家谱序言40篇范文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谱志文化专业委员会 家谱序言是家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这部分需要解释很多问题,一个没有序言的家谱显然是不完整的。那么今天我们通过构建这个家谱序言专题,来向大家介绍各式各样的各个姓氏的家谱序言,希望给大家的工作带来帮助。 家谱的序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①序言名称:重修家谱或支谱,一般用支谱。②说明原因:为什么重修家谱或者续修家谱,现在大多解释十年动乱族谱毁之贻尽为缘由。③叙述现状:现在本族是什么情况,在****以后家族的发展情况,如今社会有志青年各奔东西等。为了让本族以后永远保持联系,勿忘祖宗等。④修谱贡献:***为本次修谱信息作出贡献,***提供经费,***撰写等。⑤结尾:说点立谱的重要性,写个日期(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都要写)。⑥落款:a.撰修***(从有谱以来你是第多少代)世孙***(名字不要写姓氏);b.缮写***世孙***等。 当然不同的修谱人有不同的思想,有的人喜欢用文言文,以此表达对祖先的尊敬。也有人喜欢用白话文,目的则是让后人容易理解,不造成歧义。但无论哪种方式,都有其作用和意义。这里我们推荐大家使用白话文来写家谱序

言。 陈氏家谱序(朱熹撰写) 家法之建,仿于诸侯别子,而士庶之宗,则惟其所始焉。或姓或氏,或地域或谥,爵则称宗,宗之于族也,有本姓以合庶姓,有缀食以系群情,孙之于祖也,有植祫以省大事,有齐衰以服三月,百世而婚姻不通,周道然也。上溯夏殷,何莫不然,故其迹泯(未混),末季七族九宗,犹资周王封国之重,及王辙东,世臣沦丧,乐却降在皂隶(穿黑衣的官差衙役),从五皆为圭筚,宗法始荡然也。所赖以维持者,独周官莫繁世(一作独国官系世系),辨昭穆之制存焉尔,此谱帙所从出也。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 颖川陈氏,出先妫姓侯爵(侯国),自帝舜之后,传于有虞,虞幕裔孙阏父为周武陶王,能利器用,王赖之,以元女太姬下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虞祀(祭),满谥胡,公生申公犀,犀而下传十世,子孙散处,遂以国为氏,敦读书,说礼乐,绶若若而印累累,匪朝伊夕矣。但世历既久,从迁不定,或移家于八闽,或筑室于三吴,或寄迹于浙东,或寓居于古歙,椒聊远条,几不知有原本矣,然千流万派,归一原,叶茂枝蘩,不离一本。其名之最著者,莫如太邱先生实(即东汉陈实)其子元方、季方,世称二雄,凤毛麟角,岂虚岂虚语哉,元方子群美才懿,历仕魏帝,清节驰声。传霸先,梁祚下移,生民涂炭,相机观变,应天顺人,非择而取之也。厥后

丘氏各地最早的谱序简介

丘氏各地最早的谱序简介 邱冠瑛 在浩瀚的丘(邱)氏谱牒中。已经无法考证丘(邱)氏家谱产生于何时。但博览全国各地、各世系古谱发现,丘(邱)氏现存最早的谱序只有大唐贞观十六年(642)岁三水陈国公侯君集所作的《邱氏始创宗牒序》、唐总章元年(668)湖州剌史杨廓所作的《河南天水两郡合谱序》、唐嗣圣六年(689) 丘崇所作的《河南天水分郡立谱序》。大部分谱序都是宋元名清时期的,现将各地丘氏最早的始修谱序介绍如下: 1、大唐贞观十六年(642)岁三水陈国公侯君集所作的《邱氏始创宗牒序》、唐总章元年(668)湖州剌史杨廓所作的《河南天水两郡合谱序》、唐嗣圣六年(689) 丘崇所作的《河南天水分郡立谱序》以丘和公为始祖。 2、北宋崇宁二年(1104)菊岩·原晋公所作的《宁都灵溪初修族谱序》无源流世系之记叙; 3、宋大观元年(1107) 西融知州丘崇撰《丘氏流芳谱序》以“由秀才而除太尉参军,迁尚书左丞”的“高祖尧夫”始,无上接世系; 4、1119年,福建建阳丘氏请邹元佐作序以隋大业年间的“行恭公”为始祖,无上接世系; 5、淳熙壬寅年(1182年)新安仲晦朱熹作《芹溪邱氏宗族谱序》以“宋侍讲公讳瑞者生一子曰励,任福建提刑使,至建阳见其溪山环秀,遂留一子曰喜者居焉”为其始,在“瑞”之上无上接世系; 6、宋嘉泰三年(1203年)朱熹死后三年作《黎阳邱氏族谱序》称“讳祯、讳祥、讳福者兄弟三人,自河南固始从王潮入闽卜居黎阳”为始,以崇安望族之“永辉讳璀”为详; 7、宋景定元年已未岁(1259)二十二世孙教授惟善撰《修谱序》以“一世二居士”为始祖,无上接世系; 8、1272年韶州佥判必明公序以宋景佑年间的“烋公”为始祖,无上接世系; 9、1299年江西上饶石桥珍一公序以“文贞”为始祖,生子三:灵济、灵鞠、灵汶,无上接世系; 10、1303年福建大田丘氏请张德馨作序以生丘六、丘七、丘八公的“邱三公”为祖,又以“邱崇、邱岳”为祖,其无上接世系; 11、至正十一年辛卯(1351)元礼公撰、明永乐十八年(1420)双井清白生黄原素重书和七十四叟峻书和《邱氏家系录》中,其十代祖长讳洲,次讳倜,次讳允,季讳仪,其十代之上无名讳字号谥传于谱;

再修族谱序

再修族谱序 国有史,县有志,家则有谱。史载国家之兴衰,朝代之变迁,文明之传承,为后世之鉴。谱传家世之渊源,支脉之传承,祖宗之训戒,为子孙之鉴。 我金氏一族昔为夏邑望族,数代为官,多次受到皇封。由于“屡经变乱,数被天灾”,原有家谱多损毁失传,仅存的族谱在1966年的文革中又遭浩劫,现在所剩的仅是几村门谱。如果再不续修,时间逾隔逾远,能知祖宗之事的老人越来越少,有可能全族断续,造成无法弥补的缺憾。关心此事的族人心急如焚。2013年春,十九世仁贵,保全,朝生、文忠、二十世开建、开印、开勋、开社、二十一世雅涛共议此事。大家共衷一事,积极踊跃,献计献策。并成立修谱理事会,共推开建为会长.族谱编委会推举保全为主编,雅涛协助编修。方针一定,组织建全,大家热情高涨,分头行动。修谱行动得到了全族人的鼎力支持,积极协助,大家献计献策,出钱出力,真可谓“众力移山,众志成城”。 通过走访调查、查阅资料,寻祖觅谱,共得门谱三卷。分别是:一、县东后金庄保善,开勋父子保存的五世二门门谱一卷,本门谱记录了县东前后金庄、县南十二里金楼,县西槐树刘族人的支脉传承及居住变迁。二、虞城张灿庄门谱一卷,谱中记录了五世三门族人的支脉传承,居住变迁。三、

油坊庄手抄门谱一卷,谱中记录了三世三门江祖后代的支脉传承和居住变迁。(十八世连山公手抄) 这次修谱还参阅了明嘉靖年编,民国九年编一九八九年编三部《夏邑县志》和夏邑《彭氏大族谱》等资料和书刊。并从这此资料中得到了不少原族谱中没有的先祖传记事迹、诗词文章、皇封诰命等珍贵资料,这些珍贵资料这次都被收入本谱。这既丰富了本谱的内容,增加了本谱的资料性、史实性,便于后世再修族谱时查阅。也使后世子孙能更多的了解祖宗的辉煌业绩、义行善举、诗词文章,更多地了解金家的历史和现状,后世子孙能以祖宗为荣,以祖宗为范。 我夏邑金氏,原籍浙江金华。自明正统二年(1437年)由一世祖金礼公来夏邑任教谕,任满定居于此,已近六百年。 我一世祖金礼公:明永乐戌子科(1408)金华举人,授丹阳教职九年,东安教职九年。正统二年(1437年)升夏邑教谕又九年,勤于教诲,任满定居于此。以三子酝贵,皇封户部员外朗,进中宪大夫,夫人赠安人。礼公有六子:谷、菊、酝、台、梁、廷。长门谷公因回金华老家而失去联系。二门菊公,二子门谱失传。酝公行三,明景泰七年(1456年)中举,天顺元年(1457年)联捷进士。初授南京户部浙江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曾巡视京储,代总督数月,积官云南右参政。四门台公,恩赐散官,三子二十孙资料皆失传,有待后世发现考证。五门梁公,明成化七年(1474

续修族谱序

续修族谱序 族谱,乃人类家族之史书,它详实地记载了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的情况,是一姓之文史典籍,是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文历史之载体。 我始祖兴选公,元末明初由江西南昌迁来荆州江陵东陈岭落业,子子孙孙二十余世在这里繁衍发展,人丁达2000有余,可谓此地望族。数百年来,先人曾几建宗庙,数修族谱。因兵燹和洪水之灾,宗庙被毁,谱牒毁失殆尽,仅存一部,已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致使本源传递不清,世系不一,既可信又可疑。 公元一九九四年,北二房自国公,北四房学清公,念祖殷切,率宗族有志之士与北陈垸、陈岗联宗重修族谱,由于族史资料和多方面条件所限,也存在美中不足之处。 二0一0年三月,理事会召开宗亲代表会议,倡议续修族谱。与会者积极响应,一致认为我陈氏族大人众,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外出务工、经商、求学、任职者遍布神州大地,多数已定居他乡,甚至有的落籍海外。如年代久远,则离者愈离,散者愈散,不知根在何处?祖属何支?续修族谱已是当务之急。同时提出,此次续修族谱要以正本清源,取信除疑;清根理枝,寻亲归宗为重点,把我族谱与中华义门陈氏总谱合理衔接。续修出一部贯古今、明世系、完整清晰的陈氏大家族新族谱,方不失续修之意义。

遵循公议宗旨,理事会一班人和编修小组做了大量工作。为了正本清源,总理事会正副会长经宽、明祥二公赴江西德安寻根问祖,实地考察,在中华义门陈氏联谊总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取得了可信的族史资料。同时,编修小组也四处联络查访,多渠道搜集史料,以残存的老谱为历史依据,以《中华义门陈氏大成谱》为索引,以各种史料为佐证,按图索骥,缜密考证,确认我族谱牒所载世系源流有异。始祖兴选公祖籍江西南昌,江州义门陈氏八世伉、侍、仲、俛、伟、伸六大支派是本源,义门分庄世系是支根。宋嘉佑七年义门陈氏奉旨分庄,伟公第六代孙执方公居江西南昌官庄,与我族谱记载始祖兴选公生于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仕宦里相吻合。经理事会研究,故将我族原为江州义门陈氏八世六房伸公之后裔,更正为五房伟公之后裔,南昌官庄执方公是我东陈岭江州义门分庄之祖。通过更正,达到了正本清源续修之目的,也更正了世代之差异,为我族与中华义门陈氏联宗大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溯源宜重,收族亦重。据族谱备载,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中叶,我族迁徙到湖南石门、四川奉节、湖北恩施、建始、长阳等地的先人之多,他们大多一去未返,生死存亡,音信杳然,族人曾经多次查找他们的后裔未果。本届理事会一班人以收族归宗为己任,不怕山遥路远,不辞跋涉之苦,几次日夜兼程到恩施、建始、长阳山区搜集线索,认真查访,历时一年有余。现约计收族入谱男女宗亲500余人,其中:长阳县贺家坪镇乃茂公后裔

日照尹氏支谱序

日照尹氏支谱序 (公元一九九八年冬十九世孙世森序) (公元二00五年夏二十二世孙衍圣遵谱序敬择) 尹氏辈世序: 世:十九廿廿一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廿六廿七廿八廿九卅卅一卅二卅三卅四 辈:世德相衍崇正秉公常存和敬家乃昌隆 一、自十九世始,每世各尊一字,循环排辈,不许另立他字。 二、不许起单名,两字名首字必用所在世之字,各世之字不许用他字代替,因失考而用他 字者,知尹氏世序后,再生后人即用所在世之字排辈起名。谨记,切切! 公元一九九八年冬月十九世孙世森秉承祖诲谨记。 至夹仓暨日照尹氏族人书: 吾尹氏族上有源头、下无尽头之血脉。“世德相衍,崇正秉公,常存和敬,家乃昌隆”十六 字是吾族永不乱世之族规,是吾族做人之根本。怜吾族人世世代代永传“世德相衍”之族规;怜吾族人祖祖辈辈永做“崇正秉公”之好人;怜吾族人子子孙孙永有“常存和敬”之心胸;怜 吾族人永记“家乃昌隆”之好报。 公元二000年三月尹嫁村十九世孙世森、二十一世孙相琳、相升、相亮敬记。 尹氏支谱序: 余尹氏居琅琊台西十余里,以姓氏名村。相传始祖(讳)存富与胞弟存贵由日照夹仓迁诸城,未得详其年月;始居海滨艄公庙庄嗣后,始祖迁尹家村,始祖弟迁胶西埠上蓝,咸世居焉。其迫于饥寒而散处他乡者或一二或二三家,更仆难数。二百年来,子姓日繁,恐世远年湮,支分派别不第,诸(诸城)胶(胶南)两支昧所自出,即出自两支者,询以何世、何支亦 茫茫无以辨焉。两支先世多务农业,仅以谱轴相传,未暇详订。癸亥冬,得觐夹仓本家族 二十世之宗支,五百年之世系,灿然明晰。而吾尹氏在诸在胶者从未见汇辑一册。以上慰 祖宗,下传将来,谁之责哉!诘因与族叔丕、胞弟诵请诸族中尊辈悉心序辑。其结居他乡者,索访殆遍,谱成付剞劂,以传后人,庶诸、胶两处之支派不至或紊,即由诸胶以溯夹 仓二百年之世系,得以相续矣。时: 同治三年岁次甲子仲秋之吉十八世孙诘谨记 公元一九九八年冬月十九世孙世森敬录。 重修族谱序一: 祖述吾族发祥于甘肃天水,繁衍四十余世。不知何年何月外徙,一支迁往云南、江西,一 支迁往山西,一支迁往江苏东海新县,又不知繁衍多少世矣!元末因红巾军乱,由新县北 迁大都徙于沂水,另寡母携两弱儿海、涵二弟兄流落日照柏疃。数载后海祖徙居夹仓,为 吾等始祖;涵祖移居张阿庄,为另一支始祖也。 吾尹氏族谱第六次修于民国十七年(公元一九二八年),至今已七十一年矣……今遂吾辈

凌氏族谱序

此由凌氏本支第二十代裔孙凌建风 于壬辰年正月十七整于桂洋 凌氏大门联 河间家声大 江表世泽长 凌氏族谱序 北宋蔡襄凌本姬姓,衞康叔之子,为周凌阴长。厥后子孙以官为氏,世居河间。汉灵帝中平二年,统公字公绩,渡江止于杭州,礼拜为辅国将军,为江陵公。以著作见试于朝,授季子殷仲公。於武宗会昌元年,任闽州别驾。嘉莆为道学文邦。因胥宇于壶南,茂林奇石,

名山秀水,间定宅而居。扁曰:“华林石室”以姓称其乡。越四世,为周世宗顕德初,大起莆之名家,以实延平建置。策公应徒南剑,時偕行者莆邑十有一姓。建隆庚申,策公与杨励同举进士,为西川刺史,兼知益州,官至侍郎。六子皆仕,时称六桂。长景阳公以四川都护,疏请近养,乃改仙邑尉。襄兄弟在麈埃稚齿幸弃教育,思出非常。及公擢知福州,卒于官。襄奔賻,不胜哀慕。其子三为母党士民留居钟山。庆历戊子,襄以为母求知于福,改本路都转运使,为公立祠塑像,以伸棠报。谓诸国器曰:昔尊莆以国士迂小子于仙邑,今小子以国族望诸君于莆阳。诸君徒知父莹,立此者不可离,尤当知祖父在彼者所宜绳矧剑浦既有仍居江陵,又有留邸,则嗣钟山者在二弟。而复莆南者在长兄矣。际宽居当避仕,近山之日,以斯言为然,遂挈季子恢复仲公旧址。時皇祐改元,已丑岁也。襄嘉其

能绍光德,乃以女孙妻其令子良辅,于今溯流穷源,不忘所自,即首辑谱牒属弃其首。夫襄既历臺思谊兼至,奚敢吝挥毫而逊不敏。是用按牃原以绍后裔,噫!前既世美,后宜世承,叹名门后族,一遭蹶掫卑猥,玷及光者末为寡。为凌氏之子孙,合親疏长幼而最之可。也首之列士林者达,思杨列祖,而穷亦当继世风,次之居三民者富,思飭阀楣,而贫亦宜守世雅。则思师在天之灵耿耿不寐,而先代芳聲,允钦若光大之。将使万斯年承天宠矣,是为序。 宋嘉祐三年,岁戊戌阳至日。

扩散理论

扩散理论 ?以改变材料的电学性质、并力求杂质浓度、 ?扩散的微观描述 晶体中的原子以格点的平衡位置为中心振动,能量服从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几率分布,呈涨落现象。当原子能量达到某一程度时,它将脱离平衡位置,留下空位(Schottky defect)。空位是点缺陷的一种,其热平衡浓度服从玻尔兹曼分布n=Nexp(-W V/kT),其中W V为形成一个空位所需能量,N为原子浓度,指数项可以理解为每个格点出现空位的几率。 在硅中掺P或B的扩散模型都是“替位式扩散”,即替位杂质从晶格位置运动到邻近的晶格空位上。替位杂质跳过势垒W S的跳跃率为P v=v0exp[-(W V+W S)/kT],估算可知室温下跳跃率极低。 ?扩散的宏观描述 扩散运动是粒子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运动,运动的前提条件是浓度梯度,由温度、粒子大小、晶体结构、缺陷浓度和粒子运动方式决定。 ?扩散的数学描述 一是关于扩散系数,菲克第一定律。杂质的扩散流密度J正比于杂质的浓度梯度,比例系数定义为扩散系数D。理论推导表明:D=D0exp(-E A/kT),其中E A=3~4eV为扩散激活能(与原子间结合力呈正比);D强烈依赖于温度;扩散系数受晶体缺陷影响,D表面>D晶界>D沿位错>D晶内。求解电场存在时的菲克第一定律,可得出爱因斯坦关系。 二是关于扩散方程,菲克第二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要求扩散流的积累和流失(随时间的变化率)必须保持一致,数学表述为:D(d2N/dx2)=dN/dt,根据不同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求出扩散方程的解,可得到杂质分布与扩散时间、位置之间的关系。Remark,高杂质浓度时,扩散系数是位置的函数。 ? 即在整个扩散过程中,硅表面和表面以外的扩散掺杂剂浓度保持不变。对于扩散方程,初始条件N(x,0)=0;边界条件N(0,t)=N s,N(∞,t)=0;解为N(x,t)=N s erfc[x/2(Dt)1/2]。其中,N s为表面浓度(受固溶度限制),2(Dt)1/2为特征长度,erfc为余误差函数记号。定义扩散物质浓度与基体杂质浓度相等的地方为结深。 二是恒定掺杂总剂量的扩散和再分布扩散,即先在硅表面产生一层薄的杂质层,然后再进行扩散,总掺杂剂量Q是恒定的。相应扩散方程的边界条件为N(x=∞,t)=0,dN/dx=0=0;初始条件在预沉积近似条件下可以写作:N(x,t)=0;解为N(x,t)=[Q/(πDt)1/2]exp[-x2/(4Dt)]。当x=0时,可以得出t时刻的N s=Q/(πDt)1/2,是一个高斯分布。 ?扩散参数 1)结深,即N D=N A处的深度,与杂质浓度分布方式、扩散系数和时间有关,满足X j=A(Dt)1/2,其中A由杂质浓度分布方式决定:若为余误差分布,则A=2efrc-1(N A/N D);若为高斯分布,则A=2[ln(N A/N D)]1/2。 一般地,当N D/N A在102~107范围内时,可查表确定X j。 2)方阻,R S=ρ平均/X j=1/σ平均X j=1/[qN(x)平均μ平均X j]≈1/[qμQ],其中Q为净掺杂量。由此可知,方阻直接反映的是净掺杂量的多少。 3)表面杂质浓度可测,但是实践中常用工程图解法和计算法间接得到。

谱序

谱序 泱泱华夏、民族之源、文明昌盛。施甸县何元大山罗玉甲世系家族之木、枝繁叶茂,溯源源远。 缅怀先人、追远祖德、秉承先祖传统、继承家业、传承家规、以励后人,实为族人之众望。 而今,族人户户人丁兴旺,四方散落,为以防后世之人随年岁久远,相遇不相识,相识不相知、相知而长幼不分、辈分难辨;虽一本之亲,却难究同本之源,而今编撰家谱,上以敬宗,下以规族。将家史整理成文、图,以便后人考究追远。 家人编撰家谱心切,追远祖德心意之诚,特托付于我写谱,以弥补家族无谱之憾,以慰藉家人寻根之情,以报先祖血脉之缘,以感召亲人念祖之心。使其家风祖德流芳后世,鞭策后代,不忘根本,继往开来,发扬祖上传统,开创未来之辉煌,以此报水源木本之恩泽,是为序也。 虽我写谱心意之诚,可谓尽心尽力,可写谱实为首次,加之因考究家族史需要进行大量文字实物及其书刊

史料等的收集甄别,因时间不够,实地考究走访不广、不透,叙写不全、不真、不妥、不实,错误在所难免,特敬请知情人士及长辈、族人、后人加以考究、修编、斧正,我不甚感激。 尤其是在整理叙写《谱论》、及《族源探究》章节中我倍感写谱责任之重大,哪里是我先祖的发脉地?我既怕写谱把无关内容牵强附会进去、把家史写得云里来雾里去而使后人一片迷茫,又怕相关家史的文献资料搜集得不够,只言片语云云毫无写谱的价值及意义。所以,在撰编过程中,我把与本族相关的历史文化、祖上口传相近的文史资料、传说、他族家谱、选择性整理于本家谱中,以便为后人考证、探究族源家史提供研究的线索及方向。先祖祖籍是否真正为今江西省,何时入滇?族别原先是否为真正的少数民族彝族?传说中由江西带来葬于大山大寨子村东头的祖人骨灰始末缘由,及族人丧生持续12年之久的乌土寨打城墙乱战内幕疑问一直困扰着后人心思。 但据字家坟罗氏先人夫妇生卒年岁推算,我罗氏先祖迁入大山距今至少有260余年的历史,是迁居大山有

家谱序言

序言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万里江河必有其源。普天之下炎黄子孙,一脉相传。说世系、道宗族、辨亲疏,以延宗亲之道。国有史、县有誌、族有谱,同为一理,此为秦氏家族修谱之初衷。 相传先祖秦国蕃为湖北省麻城县人氏。明朝万历末年,移民大搬迁,随携妻小,逆汉水、坝河而行,历经艰难万险,迁入今陕西旬阳靛纸沟定居,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先祖们在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世代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至今,可谓历经艰辛。从先祖秦国蕃始,今已传至第十四代人,在世人口多达数千,陕西省各地均有分布,不乏有识之士、栋梁之才。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更不能不知道我们从何而来。思修族谱之大事,上可告慰祖先在天之灵,下可使子孙后代有寻根之本,可谓千秋之功德。因未能到祖籍地湖北考证,又无老家谱考查,致使族谱中秦国蕃以上祖先字辈谱缺失,秦国蕃以下六代人无法考证。实为吾族之遗憾。 同时,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祖祖辈辈、代代口传,却能记住三百多年来的家族史及宗亲支系关系,足以说明秦世家族尊长辈,重宗亲之美德。现今可用字辈谱仅剩两辈,再续家谱已迫在眉睫。为使秦国蕃后裔情亲永续,世代相传,2007年秦正兵(现已逝)、秦正彦曾联系西河秦氏族门前往旬阳老家共商续谱事宜。由于续谱困难重重,加之当时交通不便、通讯条件所限,信息交流不畅,修谱意志不坚定,随搁置而不了了之。家谱不修,寝食难安,无家谱可查之遗憾不能再留给后辈,这是秦氏族门要人之共识——重修新谱刻不容缓。2014年正月,旬阳老家秦正伟等人,再一次召集秦氏家门,下定决心,重议修谱大事。由秦正彦、秦正伟、秦正华、秦正柱、秦治海、秦治平、秦治安、秦万波等人组成修编委员会,负责族谱修编事宜。 在无家谱考查的情况下,要收集大量资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已不在人世,资料收集全凭在世亲人回忆记叙,修谱之难可想而知。编委会长辈们,皆年过七旬,为了收集完整资料,他们不畏路途遥远,跋山涉水;不计个人花费,遍访家门。在此我们向他们深表敬意!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人员众多、资料繁杂、整理编撰、电脑排版,工程之繁、任务之重,非参入者难以想象。在此我们对主编秦治安深表谢意!在修谱过程中,秦氏各支族门,大力配合、并积

寇氏族谱序言

第一篇珍贵文物 一黄帝----人文始祖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氏。少典之子,生于寿丘,长于姬水,也姓姬,居于轩辕之丘,葬于桥山。是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 在我国原始社会从旧石器时代的渔猎采集阶段进入到新石器时代的农耕阶段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兴起于黄河流域中部地区的有熊国姬姓部落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领袖人物——黄帝。“帝”是万物主宰,金、木、水、火、土,为万物之本,称作“五德”。此部落居五行之土位,崇尚黄色,有土德之瑞。故他们将自己爱戴与信赖的首领称作“黄帝”。 第一页

二寇洪家府 寇洪,唐睿宗时名儒,仕为朝廷“中书侍郎”。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描述了唐僧西天取经路上,遭遇天上神鬼下凡作恶,地上妖魔鬼怪称凶,唯独“寇员外”行善斋僧,真情款待唐僧师徒,临行赠送金银盘费,把“寇员外”塑造成为善人典型形像,可见寇洪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之崇高,是仕庶人家莫及。 这段故事宣扬喜恶终有报。“寇员外”斋僧一万功德园满后,家用雇人内外勾结偷了“寇员外”的金银珠宝并打死“寇员外”,逃离现场远地分赃时,正巧碰上唐僧师徒,悟空火眼精睛识破贼人,夺回宝物送还“寇员外”,并到阴朝地府找“阎王老爷”起死还生,延长“寇员外”的阳寿,“寇员外”得救,长命百岁活在人间,亨受荣华富贵。 上图是采自《西游记》第九十六、九十七回中寇洪员外府一角。 第二页

族谱导言 逢盛世太平,遇哲人修谱。查漏补缺,再版精装;细读其谱,领悟其涵,百思一解:忠孝为本。 源:寇氏出自上古黄帝之后,姓以官为氏;苏忿生为周武王司寇,族以官为氏;卫康叔为周司寇,子孙以官为氏;商王仲丁平寇有功封其姓於上党;康叔之后孙誉为司寇亥。寇氏之根,炎黄为鼻祖,无可置疑。上古孕育了寇氏,寇氏印证了上古,真可谓源之远也。 流:从秦汉至元明,历代栋梁辈出:尤以寇湘状元为英;寇彦卿皇帝牙将为雄;寇恂忠武将军辅佐光武帝为俊;寇准宰相御敌卫国为杰。传至治北祖,数代官宦,乃吾族之流。可证流之长也。 启:治北祖之六子寇胜赴苍溪做官,定居孙家仑虎项溪,繁衍我族。明景泰应林撰谱,查清汉后寇氏发展根脉;明天启希文续谱,承先启后,订立辈序;清咸丰寇俊、寇宗续谱,规范族条,教诲做人准则。前三次续谱,促进了寇氏文化发展,传承人类文明。明、清《族谱》及石灶场《寇氏宗祠》是我族的文化瑰宝,它记载了寇氏发展轨迹,教诲后孙怎样做人,相传于世。 兴:当代续谱,集天下相关史料,明晰寇姓渊源,探索寇氏世系,理顺总代辈序与支系辈序,寇氏各支脉伦纪攸分,长幼有别。纳川内同胞兄弟之见,扬当代之精英,佐证寇氏之昌盛,兴寇氏之后代,将把寇氏文化推向科技创新的伟大兴盛时代。 纵观族史,寇氏历经上古、古代、近代、当代,四个历史阶段。实属源、流、启、兴四次飞跃。它伴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发

表面扩散

表面扩散 是指原子、离子、分子以及原子团在固体表面沿表面方向的运动。当固体表面存在化学势梯度场,扩散物质的浓度变化或样品表面的形貌变化时,就会发生表面扩散。 表面原子是在周期势中断的平面上移动,因而,表面扩散与体内扩散固然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自身特点。主要是扩散率高,在晶须生长实验中,观察到的表面扩散率高达1厘米2/秒,这已与气相扩散过程相近,表面扩散过程与表面的取向有关,用场离子显微镜观察到单个铼原子在铱的(111)、(113)平台上的异质表面扩散激活能分别为0.52eV及1.17eV,差别很大;表面状态如吸附物质的存在,也会强烈影响表面扩散。 热振动能量的涨落可能使表面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克服表面势垒,变成近邻位置上的吸附原子,这是最简单的完整晶体表面自扩散。在实际晶体表面上存在各种类型的缺陷,根据表面条件,表面原子可以在平台上或沿台阶移动;表面原子也可填充到表面空位上,引起空位的迁移;或发生更加复杂的扩散过程。 研究表面扩散的实验方法主要是放射性示踪、物质传递、场离子显微镜及场发射等技术。人们运用这些实验方法测定表面扩散系数,用以研究表面动力学过程,确定表面势。表面扩散与烧结、晶体生长、薄膜工艺、蠕变等密切相关。但对表面扩散过程机理的了解有待深入。 表面物理学 发展极为迅速的领域。 表面物理学是固体表面附近的几个原子层内具有许多异于体内的 对称性质。表面物理学研究在超高真空下(10-10~10-11Torr),这 几个原子层内原子的排列情况、电子状态、吸附在表面上的外来 原子或分子以及在表面几个原子层内的外来杂质的电子状态和其 他物理性质。实验上是通过电子束、离子束、原子束、光子、热、 电场和磁场等与表面的相互作用而得到有关表面结构、表面电子 态、吸附物的品种、结合的类型和成键的取向等信息。例如:由 于偏析造成化学成分与体内不同,原子排列情形不同,表明能吸 附外来原子或分子形成有序或无序的覆盖层等 表面物理学-内容 表面结构 理想的晶体表面具有二维周期性,其单位网格由基矢a1和a2决定,根据对称性的要求,可能形成的二维单位网格有五种,如图1所示,这五种格子常称为二维布喇菲格子。由于表面原子受力的情况与体内不同,或由于有外来原子的吸附,最表面层原子常会有垂直于或倾斜 于表面的位移,表面下的数层原子也会有相应的垂直或横向位移,因而表面单位网格的基矢

刘氏家谱序

刘氏家谱序 常思物,本乎天,人本祖宗既有流长之泽,子孙当竭亲祀之诚。故亲疏贵贱各缘分以尽。伦祠丞常,亦因时而特举,凡为人后者莫不皆然也吾祖。 刘系汉基彭城,即其郡也。自汉以前不可复稽随,唐而后继虽有辅相之勋,惜得遗闻,而未得实迹矣。至洪武兴兵我祖、祖弃爵而逃,自泸涯一散,各奔四方,族口于焉莫辩,而宗谱因之沦没矣。十数传而降实不能清其源,理其脉,寻其列。 祖托足之处而访其里居何所哉意嘻,念及此良足悲然矣。可信者宗谱虽没,世世遗音尚在,尤记我祖。 刘仲颖:落居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自明初弃楚来蜀,落押富顺下南路冷饭坝。而仲颖公遗后,连甲公、信甲公,登甲公。其登甲公托足之地名刘家湾遗后。 法卿公而安葬之地名冷饭坝,又名铁炉嘴,溯前遗律碑,后人独目思宗本是无实迹即祖传闻。 仲颖公弃楚来蜀之由以及登甲公,法卿之说,殊无考据,于是详查历代神主,遍访基碑越、壬午、癸未,甲申三载(1822年、1823年、1824年)但得: 登甲公,法卿公二墓碑云溯前遗律诗四句,我后人见其碑刊记深痛无凭,官居何职,名讳何字,年号何岁代,传几

世呜呼,伤心哉。 先绪何其寥落也,岁甲申之冬将神主并祖辈合薄内,始得考证。法卿公生余禄,余粮,余禄抱子瓒,生子惠、子琏;余粮生子珂、子珩、子现。自此下辈接传无紊矣,窃恐后哉盖吾。祖历代勤俭忠厚传家。因而惜得未清传叙谱,以至后辈无所查考。乾隆辛亥年间1791年贤先欲创族谱,清理本源因无实迹创修未成功。后至道光壬午岁,正位同父国兴,与叔国泰、国平慨然欲设清明会而修此谱(1822-1824年)。※※※※※※※※※※※※※※※※※※※※※※※※时代久远,先谱即将散失待尽。致使部分家庭已忘记先祖名讳,趁己尚在有空,得叔祖家鸿公、家铭公,叔和志公,兆坤弟及族友帮助清修此谱。盼族人兴旺发达,望后世代代贤能。短暂人生几十年,匆匆路过人世间。赤身来世空归去,但留清白在人间。多少先贤乘风去,无数后秀顺风来。跃越龙门纵天下,不作老朽守祖田。天创时势英雄在,秦皇汉武话当年。百年驾机回乡看,万里山河艳阳天! 家鸿公家铭公和志公兆游 兆游 2015年9月9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