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优秀教案识字3口耳目

部编版一年级优秀教案识字3口耳目
部编版一年级优秀教案识字3口耳目

③ 口耳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认“口、耳”等7个字。

2. 认识人体有关的部位,了解相关动作规范。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说说图中人物在干什么? 预设1:“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 预设2:“一位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花也要开放了!’”

预设3:“小男孩走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图中有哪些生字,你认识它们吗?

二、读准课文,认识字词

(一)观察图片,学习“手、足、口、耳、目”。

1.分别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图片,学生看图

读出图片对应的身体部位名称。

同桌之间互动,一个指自己的身体部位,一个读出该部Array位对应的汉字。请代表上讲台给大家演示一下。师生互动,

老师指,学生们读。

2.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目”“手”。

(1)课件出示三个字的字理图。小组合作,商议识字方

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

预设:

口:①象形字识记。“口”字长得就像我们的嘴。

②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

横。

③用一用。“口”——口水、开口、口袋等,我能用它

说一句话——看到红烧肉我就流口水。

耳:①比较识记。“耳”和“目”长得很像,“耳”的

两个长横都出头,右边的长竖下面出头。

②用一用。“耳”——耳熟、耳聋、耳朵等,我能用它

说一句话——我很喜欢吃木耳。

目:①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

四、五笔都是横。

②用一用。“目”——目光、耳目等,我能用它说一句

话——听课时,我们的目光都集中在老师身上。

手:①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撇,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

横,第四笔是弯钩。

②用一用。“手”——左手、右手、双手等,我能用它

说一句话——我有一双能干的手。

(二)朗读小文,认识“站”“坐”。

1.学生观察书中第10页的插图,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站坐)

2.教师板书两个生字(站、坐),指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课件出示两个生字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站:左边是一个人站立着,右边表示一个人站立的时候要占据一定的地方。

坐:两个人坐在一堆土上。

4.指导学生开火车读字,并扩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5.讨论:我们在站立和坐下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是健康文明的呢?

6.出示小短文,自由朗读后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标准的“站、坐、行、卧”姿势图。

请学生对照图画说一说小短文的意思。(我们站立时要像一棵松树一动不动,挺拔直立,坐下时要像一个大钟一样稳重、端正,走路像一阵风,躺下来睡觉时身体侧卧,身子像一张弓。)

三、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2.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连一连。

口耳目手足

2.选字填空。

【设计意图:观察

图画、观察字源等

方法认识生字。】

①站②坐

()()

答案:

1.

口目足

2.②①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会写“口、耳”等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一口 耳目 大手

展示学生书写情况,师生评价。(写得正确,得一颗星;写得既正确又规范,再得一颗星)

同位两个人交换过来,互相评价,得两颗星的小朋友,你们都是最棒的!

2.小朋友能把生字宝宝写得正确、规范,真不错!生字宝宝回到了词串里,你们还能读准确吗?指名读词串。

二、指导书写,展示评价

1.抽读生字卡片,看谁能把这些生字读准确。

2.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学习新笔画“撇、横折、弯钩”。

这些字中都有哪些笔画?(横、竖、横折、撇、弯钩)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三个新的笔画名称“撇、横折、弯钩”。认识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教师可运用折铁丝的方法来教新笔画横折、弯钩: 将形状类似横折、弯钩的铁丝伸直成一直线,再弯曲成横折、弯钩,让学生形象感知这两个笔画,应一笔写完。

(2)指导书写“口”。

看来小朋友已经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现在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它们。先来看“口”这个字,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它?(入口、人口)它有几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写竖、再写横折最后写横。)

“横折”是我们学习的新笔画,把它写到黑板上吧。大声地读出它的名字!(横折)

那我们把“口”这个字请回“家”吧。(出示投影)同学们仔细观察,怎样才能在田字格中把这个字写好看呢?

(第一笔竖和横折的折,应稍稍往里斜,上边宽下略窄。)来,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这个字。教师边写边说:先写竖、再写横折最后写横。生书空。

记住它的笔顺,在书上描红一个,在练习本上仿写一个。

出示图片,师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看到你们那么快就学会了“口”这个字,“目”和“耳”也迫不及待地来了,看看“目”和“耳”这两个字,说说平时在哪儿见过?(耳目、目光)(耳朵、耳目)它们各有几笔?每一笔的笔画名称是什么?“目”的第二笔“横折”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笔画,我们一边书空,一边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一起来看看“目”的笔顺。(动画展示“目”的书写笔顺)学生书空。

“目”和“耳”都是象形字,我们的祖先根据眼睛和耳朵的形状创造了这两个字,那我们来看看“目”和“耳”是怎么演变过来的吧!(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目”和“耳”的演变)

出示投影,仔细观察,怎样能在田字格中写好“目”和“耳”这两个字呢?(注意“目”竖要直,中间的两横不碰到右边的竖,横之间等距。)(“耳”四个横的长短变化各不相同,第一笔横为中横,要平且稳,最后一横是长横,要稍稍向上斜。)教师范写,生在书上描红一个,在练习本上练写一个。

展示学生书写,师生评价。(“耳”的最后一笔横要写长,稍稍向上斜。)

(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手”。

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手”这个字?(小手、随手……)“手”有4笔,第一笔是“撇”,第四笔“弯勾”是新

笔画,师板书,生书空,说出它的笔画名称。

动画展示“手”的笔顺,学生书空。

出示投影,学生认真观察,把“手”请回“家”,怎样写才好看?

教师范写,边写边说:第一笔撇要横撇,两横有变化,中间一横短,第二横长,弯钩要略带点弯。生在书上描红一个,在练习本上练写一个。

(5)先扶后放,学习书写“口、目、耳、手”。

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字?

书空笔顺,说出笔画。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写好看?

学生先描红,再仿写。(教师及时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展示学生书写,师生评价。

三、联系实际,诵读词串

1.我们一边看着课本上的插图,一边轻声读一读课文,读的时候好好体会体会。

学生齐读课文。

2.师范读。

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好吗?因为老师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过电影,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多美又多有趣!小朋友也要一边读,一边过电影!试试看,自己轻声读一读。

3.生自由模仿读。

4.指名读,齐声朗读。

5.读得这么好,我们会不会背下来呢?自己试着背一背。

6.指名背诵,全班诵读。

四、游戏巩固,当堂检测

抽读生字卡片,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连一连。

足 口 耳 手

2.写出下面的笔画。(教师帮助读题)

横折( ) 弯钩( ) 撇( ) 横( ) 竖( ) 答案:1. ——手 ——目 ——足

——口

2.

ノ 一 丨

【板书设计】

识字2

一口 人口

目光 耳目

耳朵 耳目

小手 随手

【教学反思】

本课识字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利用闯关的形式布置教学环节,让同学们能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让学习笼统的汉字和枯燥的复习成为同学们爱做的事,使识字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提高识字效率。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5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目”的第二笔是横折还是横折钩?

“目”字第二笔是横折,但是看起来与横折钩有些类似。这里的钩,是书写的时候笔锋自然带出的钩,是笔意相连的结果,与“月、包”等字横折钩中的钩是不同的。与“目”类似的字还有“四、田、回、国”等,这些字的第二笔也是横折,而不是横折钩。这类字在书写的时候,下面不用刻意出钩。

课后作业

1. 连一连。(教师帮助读题)

ノ一丨

竖撇横折横弯钩

2.在人体上标出器官连一连。

手耳

足口

答案:

1. ノ一丨

竖撇横折横弯钩

2.

手耳

足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