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轮专题复习4:新陈代谢与酶、ATP

高中生物第二轮专题复习4:新陈代谢与酶、ATP
高中生物第二轮专题复习4:新陈代谢与酶、ATP

高中生物第二轮专题复习:

新陈代谢与酶、ATP

一.选择题(1―23为单项选择,24―25为多项选择)

1.下列关于各种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唾液淀粉酶能与麦芽糖结合,使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

B.RNA聚合酶能与信使RNA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信使RNA的翻译

C.一种DNA限制酶能识别多种核苷酸序列,切割出多种目的基因

D.胰蛋白酶能作用于离体的动物组织,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2.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的水混合装入容器内,调整pH至2.0,保存在37c C 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下的物质是()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C.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3.食物中的淀粉转变成动物体内的糖元所属生理过程是()

A.消化 B.吸收 C.同化 D.异化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中分解为氨基酸的过程属于异化作用

B.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只进行分解代谢无合成代谢

C.化疗药物能抑制和杀死癌变细胞,利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所以它是人体的营养物质

D.水是人体的营养物质,而人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是营养物质

5.下式表示细胞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过程只发生在叶绿体中B.乙过程只发生在线粒体中

C.甲过程不可以表示化能合成作用 D.乙过程不可以表示无氧呼吸作用

6.在叶绿体中,ATP和ADP的运动方向是()

A.ATP与ADP同时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

B.ATP与ADP同时由叶绿体的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

C.AT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则正好相反

D.AD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ATP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

7.下列符合图示含义的是()

A.随pH值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B.随pH值从5升高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C.温度从0→A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D.该酶的最适pH值为7

8.下列关于新陈代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都是异养型生物B.动物都是需氧型生物

C.寄生生物都是厌氧型生物D.自养生物不一定具有叶绿体

9.下图所示代谢过程中,a~f代表相应的酶,若X、Y都积累过量时,才会抑制酶a的活性,则为获得尽可能多的X产物,被抑制的酶最好是()

A.e和f

C.d

D.b和c

10.下列对新陈代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相互矛盾的过程

B 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C 新陈代谢不仅需要酶,而且还需要能量

D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中全部的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11.下列生理过程中,细胞中ADP含量不会增加的一组是()

①葡萄糖通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变成血糖②毛细血管中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③葡萄糖进入红细胞④神经细胞膜内电位降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 ATP脱去了两个磷酸基,该物质就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之一,称为

A.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C.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D.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13.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1分子ATP彻底水解后得到3分子磷酸基、1分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

B.ATP能溶于水,制成的药剂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C.细胞内ATP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D.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只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14.大豆种子萌发时,在能进行光合作用之前,会发生的生理活动有()

①细胞分化②呼吸作用③有丝分裂④蛋白质的水解和缩合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5.恒温动物的体细胞在离体条件下,新陈代谢强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是() A

16. 2002年7月份,美国一生化制药厂试制了一种对炭疽杆菌细胞壁有分解转化作用的酶制品。该制品所分解的物质是()

A.糖类与蛋白质结合的化合物B.DNA和蛋白质结合的化合物

C.纤维素D.DNA和RNA

17.图1所示ADP转换为ATP的有关内容,其中X表示

A.H2O B.P C.Pi D.H2O和Pi

18.科学家发现,四膜虫体内的某种RNA能与另一种RNA分子结合,将其在一定位点切开。根据以上事实

判断,关于四膜虫体内该种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催化能力B.具有专一性

C.是细胞中的一种酶D.具有有复制的特点

19.关于ATP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A中含有脱氧核糖

C 、T 表示胸腺嘧啶,因而ATP 与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

D 、1摩尔ATP 水解时,释放出的30.54kJ 的能量是贮存在两个高能磷酸键中

20.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人体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

21.下列关于ATP 生理功能的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 ①生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ATP 均由叶绿体和线粒体提供

②生物体内各种能量形式的相互转换,均以ATP 为中心环节

③生物体内所有需要消耗能量的活动,一般均由ATP 水解提供

④生物体内的ATP 是唯一的直接供给可利用能量的高能化合物

⑤生物体内ATP 中高能磷酸键的能量最终来自植物吸收的光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⑤

22.取生长健壮的洋葱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故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正确的做法是 ( )

A .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

B .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C .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D .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

23.下左图是含有淀粉的琼脂块上的实验装置。将该装置放在37℃的温度下,培养24h 后,用碘液冲洗圆点处,各琼脂块的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面包霉能分泌淀粉酶,酶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B .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温度越高,酶的催化活性越强

C .酶不仅具有高效性,还具有专一性,实验E 就是最好的证明

D .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pH ,据此推断表中的“?”处应是蓝黑色

24.下列对生物代谢的描述中,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 .糖尿病人多尿的直接原因,是其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

B .兔子从5℃的环境中被转移到25℃的室温中,其耗氧量将增加

C .原核生物因为没有线粒体,所以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D .玉米胚细胞中丙酮酸的继续氧化,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25.下列哪些过程会使细胞中ADP 的含量增加( )

A.肾小管上皮细胞使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

B.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变为氧合血红蛋白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D.K +、Na +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二、非选择题

26.人体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人群中有若干遗传病是由于苯丙氨酸的代谢缺陷所导致。例如苯丙氨酸的代谢产物之一苯丙酮酸在脑中积累可阻碍脑的发育,造成智力低下。

请分析回答:

(1)导致病人既“白”(白化病)又“痴”的直接原因是;

(2)导致病人只“白”不“痴”的直接原因是

(3)出现上述代谢缺陷的根本原因是;

(4)上述实例可以证明遗传物质。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该探究实验的目的是。

(2)请写出两种改进方法,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3)在人体消化道中能分泌本实验中的酶的部位是。

(4)为确认蛋白质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应增加一支5号试管,请写出5号试管的最佳处理措

施。

28.下列是“了解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影响”的实验设计。提供的材料用品是:干酵母、10mL玻璃注射器、胶塞、温度计、酒精灯、量筒、大烧杯、10%葡萄糖溶液、

蒸馏水、清水、冰块等必需材料用品。写出实验原理和完成实验步骤。

实验原理:(1)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酵母菌新陈代谢的速度。

(2)。

实验步骤:第一步:用量筒量取10mL10%葡萄糖溶液,煮沸冷却后加入2克干酵母。

第二步:用3个10mL注射器各吸取配制好的葡萄糖酵母液适量(约5毫升),排除注射器内的空气,。

第三步:___ 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A.3C.4D.5D.6C.7B.8D.9C.10B.11B.12A.13C.14D.15A.16A.17C.18D.19B.20C.21C.22B.23A.24AD.25A

D.

二、非选择题

26. [答案](1)缺少酶①,没有酪氨酸和黑色素生成,同时苯丙酮酸增多。

(2)缺少酶⑤,无黑色素生成,因有酪氨酸生成,苯丙酮酸积累较少。

(3)基因突变,不能合成相应的酶(蛋白质)

(4)遗传物质通过控制蛋白质(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新陈代谢)

27.[答案](1)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适当提高温度把蛋白块切碎

(3)胃 (4)酶的量改为加lml清水,其它同2号试管

28.[答案](2)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通过无氧呼吸生成CO2和酒精,通过测定CO2的释放量,可以测定无氧呼吸的强度。

第二步:用胶塞封住注射器的开口

第三步:在3个大烧杯中分别装入清水,用酒精灯、冰块、温度计调节3个不同温度,分别为100度,40度,0度,把3个注射器分别放入3个大烧杯。

第四步:观察相同时间内3个注射刻度的变化,记录不同温度(100度,40度,0度)下CO2的生成量。

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整合

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整合 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考点整合一: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化合物 2、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过程中的有关计算 1).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数、肽链数和失去水分子数的关系 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蛋白质相对分子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 2).蛋白质中游离氨基(羧基数)的计算 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羧基数)=肽链数 游离氨基数(羧基数)=肽键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羧基数) 3).蛋白质中含有N、O原子数的计算 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的N原子数 O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2+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的O原子数-脱去水分子数

4).在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中若通过图示或其他形式告知蛋白质含有二硫键时,要考虑脱去氢的质量,每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2个氢。 5).若形成的多肽是环状蛋白质:氨基酸数=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 6).氨基酸与相应核酸碱基数目的对应关系: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mRNA 中核糖核苷酸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数=6﹕3﹕1 在利用DNA 中脱氧核苷酸数或RNA 中核糖核苷酸数求其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时,一般不考虑终止密码问题。 3、与水有关的结构及生理过程 考点整合二: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分类总结 (1)从结构上分 ①双膜:线粒体、叶绿体; ②单膜:质网、液泡、溶酶体、高尔基体; ③无膜:核糖体、中心体。 (2)从功能上分 ①与细胞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提供载体)及线粒体(提供能量); ②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参与构成染色体与纺锤体)、中心体(形 光反应(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ATP 的水解 (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DNA

高中生物必修一酶与ATP(知识点+练习)

专题4:酶与ATP 【知识清单】 考点1:酶的本质及作用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酶的作用: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可以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具有催化作用,同时证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的特性。 3、酶的作用机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2、催化剂的作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3、作用机理:催化剂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二、酶的本质 1、酶本质的探索:最初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20世纪80年代,又发现少数RNA也具有催化作用。 2、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三、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剂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四、酶化学本质的实验验证 1、证明某种酶是蛋白质:实验组: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反应。对照组: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 2、证明某种酶是RNA:实验组: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是否出现红色。对照组:已知RNA 溶液+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 五、酶的催化作用和高效性的验证实验分析 1、实验原理: (1)、。 (2)、比较H2O2在常温、高温、过氧化氢酶、Fe3+等不同条件下气泡产生多少或卫生香燃烧剧烈程度,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2、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一样都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具有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六、酶的专一性的验证实验分析 1、实验原理: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及方法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及方法 时间:2009-11-02 11:24 来源:互联网作者:转载点击: 2002次 (一)二轮复习的时间 二月底四月底 (二)二轮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1.进一步夯实基础,打牢双基。 2.综合、归纳、整理和提高,形成知识网络。 3.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三)二轮复习的形式和内容 根据二轮复习的总时间,建议分8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再分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每个大专题约一周时间,每个小专题1节课。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包括: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膜有结构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本专题知识是其它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应细一点、慢一点,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结构和

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细胞分裂专题、细胞工程专题、细胞的全能性专题。如水专题为例可包括水的存在、水的来源、水的排出、水的调节、水的标记、水的生态、水的污染。 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固氮 包括:光合作用、C3、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细胞呼吸、代谢的基本类型。 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如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植物的整体性、动物的整体性。可以分出酶和ATP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 题、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在植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课本中有关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实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综合题、实验设计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动物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生理卫生课本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应给学生归纳整理出高中生物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别是课本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如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反硝化细菌、产甲烷杆菌、 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红螺菌。05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出现用小麦、洋葱作为背景材 料,要求考生回答一系列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实验知识,题目很好。要加强这类题的训练,如水稻、玉米、蘑菇等。 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包括: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和动物的体液调节、人和动物的神经调节、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内环境与稳态、水盐平衡及调节、血糖平衡及调节、人的体温调节、免疫。 本专题中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可以给学生补充教参中的部分内容(如植物的向性运动实验设计等)、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转台、宇宙飞船上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问题。体液调节中补充内分泌系统的基础知识、整理高中课本上提到的各种激素的分泌器官、化学本质、生理作用、病症,如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性激素、孕激素、抗利尿激素、醛固酮、肾上腺素。 在复习免疫时要归纳总结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 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的形成、特点和功能。 专题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包括:植物的个体发育、动物的个体发育。

(完整版)高中生物第二轮复习计划(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生物第二轮复习计划 我们学校三月中旬结束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复习也随之开始通过去年秋季黄冈市调研考试和开学来的几次模拟考试,反映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较为全面的掌握。但是也发现了我们在复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了能够在今后的复习中进一步提高复习效果,我们提制定此计划: 一、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不准确。如:秋水仙素的作用和生长素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知识理解不透彻,灵活运用的能力较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若人的精子细胞核中DNA 为n,则体细胞中的DNA 一定等于2n。 2、学生对讲过的知识遗忘较快,对各章节知识点的反复复习巩固较少,对练习中的错误不深究,导致同样的错误在模拟考试中依然出现,概念理解不透彻,无法正确判断、易错、易混的概念和知识点。在老师再三讲解之后,得过且过,不主动总结分析,以备查漏补缺。如: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和用于无土栽培的营养液相比。 3、摄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不足,不会运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不会挖掘题干中的隐含条件和排除干扰因素。如:生活于水深350 米的海底的细菌的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 4、一些重点、难点、主干知识仍然有一半左右的学生理解、掌握的有困难。如: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转基因技术的基本步骤等。 5、学生缺少应有的答题技巧、规范性不够,表达能力较差,不注意细节,不会使用实验原理,随意性太大。

6、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无论在课堂还是课外,问问题的学生少,课外复习生物的时间较少,虽然也有不少的学生意识到这一点,但不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去解决。 7、练习质和量都难以保证。高考复习在各学科都抓的十分紧的情况下,各科作业量都非常大,生物作业往往没有时间认真完成,大多数学生是把时间放在语、数、外、理上,导致练习效果较差。 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复习速度稍快,不够细致,没有照顾到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使他们不能紧跟课堂。复习效果不佳。 2、解题方法和技巧总结强调不够,使学生答题不规范。 3、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不够活跃。 4、没有把众多的问题转化为系统的知识来让学生掌握,学生有上二遍课、溜课本的感觉。 三、二轮复习应采取的对策: 1、时间安排:二轮复习在五月中旬结束。具体做法是: (1)专题:分8 个专题。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细胞工程 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 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专题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专题五: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 专题七: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专题八:生物实验 (2)每个专题安排大约一周时间,每个专题一练,每周一测,每月一考。 2、建立知识网络,形成基础知识体系,实现专题突破。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酶和ATP知识点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酶和ATP知识点 易错点1 无法准确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 (1)①根据分子的大小、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进行判断: ②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③根据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判断:若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仍存在浓度差,则是主动运输,因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浓度相等。 (2)不同条件下运输方式的判断 ①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有胞吞、胞吐和主动运输。 ②需要载体蛋白参与,不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一定是协助扩散。 (3)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并非都是主动运输,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也可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如在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Na+、K+的运输,在兴奋时Na+内流和在恢复静息状态时K+外流都是协助扩散。2.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 (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2)氧气浓度 (3)温度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而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易错点2 不会正确分析有关酶促反应的图解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酶的作用原理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2)原理: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二、酶的本质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三.酶的特性 1.高效性 (1)含义: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意义:使细胞代谢快速进行。 2.专一性 (1)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意义:使细胞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 3.作用条件温和 (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2)酶活性①含义: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速率②主要影响因素:温度和pH (3)酶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曲线①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②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③酶制剂适于在低温下保存,因为此条件能使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易错点3 对ATP的有关知识认识不足 一、ATP的结构 1.ATP的全称: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 二、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1.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式): 2.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PT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远离A的那个P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磷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就转化成AD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ADP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一个游离的Pi结合,重新形成ATP。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3.ATP的形成途径: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低,所以ATP与ADP总是不断地进行着相互转化。在动、植物细胞内能使ADP转化为ATP的途径有:

高中生物调查方法名称

方法名 称标志重 捕法 样方法 显微计 数法 (计数板 计数) 取样器取 样法 黑光灯诱捕计数 法 计算标记总 数/N= 重捕中 被标记 的个体 数/重捕 总数(N 代表种 设各样 方的种 群密度 分别为 n1、n2、 n3…… n m,则 种群密 若小格 体积为 1 mm3, 则1 mL 中个体 数= 错误! ×103× ①记名计 算法—— 直接数个 体数;② 目测估计 法——分 等级估 测,如非 直接计数,比较 不同地块中害虫 的爆发情况

取样调查法是从被调查的总体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样本)来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特征值来推算总体特征值的一种调查方法。不同种类的生物取样调查的方法存在着差异。 1.动物——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常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计算公式是:种群中个体总数/重捕个体总数= 开始标志的个体总数/重捕个体中所含标志的个体总数。 2.植物——样方法 样方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活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一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常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样方形状可以多样,但样方的选取必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可以通过随机取样来保证。 3.细菌——显微记数法 将待测样品与等量的已知含量的红细胞混匀后,涂布在载玻片上,经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随机选取若干个视野进行计数,得出细菌与红细胞的比例,再根据红细胞的含量计算出单位体积内的细菌数目。 4.昆虫——去除取样法 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回,理论上种数量应当越来越少,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注:以捕获积累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作直线向右延伸与X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

(完整word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重点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的八个大专题 根据二轮复习的总时间,建议分8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再分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每个大专题约一周时间,每个小专题1节课。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包括: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膜有结构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本专题知识是其它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应细一点、慢一点,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细胞分裂专题、细胞工程专题、细胞的全能性专题。如水专题为例可包括水的存在、水的来源、水的排出、水的调节、水的标记、水的生态、水的污染。 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固氮 包括:光合作用、C3、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细胞呼吸、代谢的基本类型。 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如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植物的整体性、动物的整体性。可以分出酶和ATP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题、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在植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课本中有关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实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综合题、实验设计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动物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生理卫生课本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应给学生归纳整理出高中生物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别是课本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如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反硝化细菌、产甲烷杆菌、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红螺菌。05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出现用小麦、洋葱作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回答一系列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实验知识,题目很好。要加强这类题的训练,如水稻、玉米、蘑菇等。 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学案

基本知识 一、微生物的营养 (一)、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 说明: 1、微生物最常利用的碳源是糖类,尤其是葡萄糖;最常利用的氮源是铵盐、硝酸盐。 2、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碳源的需求差别很大。 3、对于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大分子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和能源。可能又是生长因子。 4、微生物之所以需要生长因子,往往是由于缺乏合成这些物质所需的酶或合成能力有限。 5、对许多微生物来说既可以利用无机氮化合物作氮源,也可以利用有机氮化合物作氮源;固氮微生物可以利用N2作为氮源; 6、对于自养微生物来说,NaHCO3既是又是。(碳源无机盐),NH4HCO3既是又是还可以是。(碳源氮源能源);对于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大分子化合物既是,又是和。还可能又是。(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 (二)、培养基 1、培养基配制的原则 (1)目的要明确(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培养的目的等):如培养自养微生物,培养基可由简单的无机物组成;如培养自身固氮微生物如圆褐固氮菌,培养基中则不必加氮源;生产用培养基内可加入化学成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而分类实验用培养基则应加入已知化学成分的物质。 (2)营养要协调: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如: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微生物细胞内的水分通过细胞膜不断向外渗透,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影响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在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中,碳源与氮源的比最为重要:如谷氨酸生产中,C∶N=4∶1时,菌体大量繁殖而产生的谷氨酸少;C∶N=3∶1时,菌体繁殖受抑制,但谷氨酸的合成量大增。 (3)pH要适宜: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真菌PH=5.0~6.0。可在培养基中加酸或碱调节或加PH缓冲液如K2HPO4/KH2PO4。

高中生物 ATP习题

ATP习题 1.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和最终能源依次是 ( ) A.太阳能、糖类、ATP B.ATP、糖类、脂肪 C.ATP、脂肪、太阳能 D.ATP、糖类、太阳能 2.科学家研究发现,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刺激肌肉不收缩;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溶液,刺激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这说明( ) A.葡萄糖是能源物质 B.ATP不是能源物质 C.葡萄糖是直接能源物质 D.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3.ATP转化为ADP可用下图表示,图中X代表( ) A.H2O B.[H] C.P D.Pi 4.动物或人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 )提 供的。 A.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 C.葡萄糖分解 D.ATP水解为ADP 5.将萤火虫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切下,干燥后研成粉末。将粉末装入试管,滴加蒸馏水,使之混合,则有淡黄色荧光出现,2 min后,荧光消失了。接着若在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如果滴一点ATP溶液,荧光将恢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滴入蒸馏水发出荧光,是由于试管内有荧光物质和ATP B.荧光消失是由于ATP水解酶的活性降低所致 C.滴加ATP溶液,荧光恢复,说明萤火虫发出荧光需要消耗ATP D.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说明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 6.对人和所有生物来说,ADP转变成ATP所需要的能量( ) A.主要来自于细胞呼吸 B.人和动物来自于细胞呼吸,植物来自于光合作用 C.主要来自于光合作用 D.所有生物都来自光合作用 7.如果ATP脱去了两个磷酸基,该物质就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称为( ) A.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C.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D.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8.根据反应式ATP ADP+Pi+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1)ATP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分子结构简式 为,在ATP→ADP的过程中,由于断裂而 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在绿色植物体内,发生ADP→ATP的生理过程是在细胞内的、 和中进行的。 (3)在呼吸作用中,反应方向向,能量来自。 (4)根吸收无机盐离子的过程,反应方向向,能量用 于。

高中生物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高中生物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高中生物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篇一】 一、问卷调查内容 知识守护生命,知识是一片无穷无尽的大海洋,热爱知识就是热爱生命。课堂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求知欲。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乘通往知识海洋的小船去探求真理。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情况,特做以下调查: 1、你对课外知识了解多少? A、很多 B、一般 C、很少 2、你喜欢哪种类型的课外书? A、教育类 B、小说类 C、政治类 D、文学类 E、其他__________ 3、你的课外阅读频率是 A、每周超过3次 B、每周1~3次 C、每半个月1次 D、不定期阅读 4、你每月约看课外书几本? A、零本 B、一本 C、二本 D、二本以上 5、你购买书的钱从哪来? A、爸妈给 B、平时零用钱 C、过年的压岁钱 D、奖学

金E、别人给的钱 6、每天阅读课外书和报刊的时间有多少? A、30分钟 B、1小时 C、2小时 D、2小时以上 E、无时间阅读 7、你的课外阅读形式是 A、网上浏览 B、报刊杂志 C、书籍 8、老师或家长希望你课外读哪些书? A、学习辅导类 B、经典名著 C、科普知识 D、漫画卡通 E、历史知识 9、你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 A、很大 B、一般 C、不大 D、没有 10、当前你读课外书的主要目的: A、备考 B、扩大知识面 C、充实自己 D、兴趣 11、你每天花多长时间去读课本以外的书籍? A、4小时以上 B、3 –4小时 C、1—2小时 D、1小时以下 12、你有没有特别喜欢的课外书? A、有书名> B、没有 13、你一般买书会去哪个书店买书? A、新华书店 B、购书中心 C、中城书店 D、其他 14、假使考试之前书店有两本书很紧销,但受条件限制你只能买一本,这两本书分别是:第一本关注当今热门现象,你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二)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1.(2015·吉林长春质检)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本身不能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B.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的 C.同一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酶的种类有差异,数量也不同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解析:选B。溶酶体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这些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激素调节细胞代谢是通过影响酶的合成来实现的,B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同一个体内的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会有差异,C正确;酶具有催化作用,但一部分酶本身也是蛋白质,又可作为反应底物参与反应,D正确。 2.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C.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 D.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解析:选B。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中的A代表腺苷,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两部分。在叶绿体基质中ATP分解产生ADP,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参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3.(2015·甘肃兰州调研)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B点后,适当升高温度,曲线将出现c所示变化 C.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解析:选D。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测定的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若温度、pH发生变化,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会变大。 4.研究人员从木耳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H2O2进行催化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 B.当底物浓度为0.08 mmol·L-1时,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催化酚类3的反应速率 C.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降低浓度后POD活性就会恢复 D.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相同 解析:选A。由图1可知,横坐标代表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纵坐标代表POD的活性,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计划 生物学科的学习特点 生物作为高考理科综合中的一门学科,记忆性的东西比较多,用生物学知识来说,学习就是建立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需要强化的,因为总有些不可避免会遗忘,所以在考前的突击,是有很好效果的。 生物学科的内容要求记忆的比较多,遗忘性也比较大。在复习时可以查找知识上的盲点,有针对性的复习,并编织好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对知识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点特别多又特别杂,主干的知识又非常重要,所以考生在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重点知识重点读。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近几年来生物的重点内容主要集中在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与变异、生态等主干知识章节中,这些知识点需要重点掌握。 生物学科知识在高考中的要求 高考考试说明中对生物学科要求:“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高考题目年年有变化,但考查考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没有变化。从试题来看,高考有些试题直接来源于教材。复习要回归教材,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一定要扎实、准确、熟练,准确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基础知识学好了,复习时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 生物高考考试说明中要求“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所以考生在读书时应特别注意教材中对生物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描述。在考试时用准确的生物

学术语回答描述,最好能够做到用教材的描述答题——“知识回归考纲、描述回归教材”。 生物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实验与探究能力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实验与探究能力包括能独立完成生物课本上的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如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现在的高考,与以前的高考不同,以前的高考记忆的内容多,而现在的高考题却是以知识的运用为主,因此,要在高考中获得高分,死记硬背是肯定行不通的,要进行适度训练。通过训练,可以检查知识的漏洞,检查知识的熟练程度,并且能学会一些解题技巧。通过训练,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同样,通过训练,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因此进行适度训练有必要,但一定要记住:训练要适度,题海战术有害无益。在平时应适度进行一些这方面的训练,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获得相应的能力。生物实验题在高考中几乎年年出现,分值也越来越大。生物考试成绩差距较大,主要是因为实验得分率相差较

高中生物atp教案

高中生物atp教案 【篇一:高一生物atp教案1】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设计与反思 1 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材《分子与细胞》整个模块贯穿了系统的观点,帮助学生 认识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层次、细胞系统的物质基础、细胞系 统的结构基础、细胞系统与环境的物质交换、细胞系统的能量变化、细胞系统的生命历程。第五章主要介绍有关能量如何输入细胞,能 量以什么形式存在以及细胞如何利用这些能量。 第一节介绍的是能量代谢所需的生物催化剂-酶,第二节(本节) 介绍的是直接能源物质-atp,第三节和第四节介绍atp的来源-光 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本节在本模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 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只有在能量的供应下,细胞膜才能行使主动运输 的功能;并且加深理解把叶绿体和线粒体分别比喻为植物细胞的“能 量转换站”和所有细胞的“动力车间”的含义;便于加深领会活细胞之 所以能够经历生长、增殖等生命历程与能量的供应和利用是分不开的。 本节的“问题探讨”选用了杜牧的唐诗《七夕》,然后引导学生思考 萤火虫发光能量从何而来,教材这种的编排体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的编写意图。接着通过介绍 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达成学生能够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出atp的分子简式这两个教学目标。然后通过介绍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学生理解atp与adp相互转化在物质上可逆,在 能量上不可逆。通过介绍atp的利用方式,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 重点难点及其分析 教学重点:(1) 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2)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1)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 (2) atp与adp的相互 转化。重难点的确立依据: 因为“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和“atp与adp 的相互转化”,便于学生理解主动运输,对于今后进一步学习光合作 用和呼吸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更有利于学习细胞分裂、dna复制、基因的表达等相关内容。所以将它们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总结 1.模型方法。(必修一、P54)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 ⑴以事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t 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t。(必修三、P65) 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②提出合理的假设。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 提出假说(必修一、P66) 提出假说:莫得成分和结构的初步阐明,最初都是先根据现象和有关知识,提出假说,而不是通过实验观察直接证实的。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同事还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假说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3. 控制变量(必修一、P79)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认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上述实验中只有反应条件是改变的,其余因素(如反应物的性质和浓度)都没有变化。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对照实验中,出来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 4. 对比实验(必修一、P93)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对比试验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5. 同位素标记法(必修一、P102) 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用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策略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来源:作者:张 峰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 12日 点击 数:3 [置顶][推 荐][热点] 内容简介: 二轮备考策略和方法 1.选题要“精”。建议学生不要抠“偏”“难”“怪”的试题,抓基础、抓主干。建议除了学校做的练习题和四次模拟题外,用好近几年的高考题,因为高考题是比较科学的、规范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能很好的体现近几年高考出题的方向及重点。 2.做题要“准”。做题质量要精益求精,不能盲目追求数量。备考的最后阶段的训练要关注每一个选项,对于错误的选项,要知道它究竟错在哪里?怎么改正才能对,如果不能改正则说明你在这个知识点上是存在“漏洞”的,所以要利用这最后的时机,赶快看教材和笔记,将这个“漏洞”迅速补上。在做大题时要注意对题干的分析,以及答题方法的训练,把相关的信息点画在题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题干里的关键信息及隐含信息,根据生物学原理找准切入点,进行正确的答题。 3.纠错要“实”。建议同学们在这最后有限的备考阶段,将自己平日里积攒下的“错题分析本”,再认真而深入地进行探究,分析出自己错误的原因。在大考的考场中就可以避免“错误”的再发生。

生物二轮复习注意事项 来源:作者:张 峰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 12日 点击 数:3 [置顶][推 荐][热点] 内容简介: 经过第一轮的复习,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中学生物学知识的各个“点”(知识点),但这些“点”在同学们的脑子中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是不易灵活运用的。所以进入第二轮复习时,同学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各章节中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知识线索)并进一步形成“网”(知识网络),使自己能对生物学科的知识全盘掌握,运用自如。构建知识网络时,一定不要照搬辅导书或老师的总结,而是应该自己先总结,然后参考相关资料或教师总结,找出自己总结的缺漏之处。由于缺漏之处往往是自己知识上的盲点,所以对缺漏之处应给予高度重视,进行重点复习。 除了综合归纳形成知识网络之外,二轮复习阶段还有很多重要工作,比如:对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和个人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分专题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进一步夯实基础,打牢双基等等。具体说来,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明确重点难点 什么是重点呢?重点往往是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是大纲中要求熟练掌握的内容,也是知识网络中横向与纵向的“交叉点”。比如教材

高中生物 酶 ATP 知识点总结

酶 一概念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加热是直接给分子提供能量) 3.酶的催化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没有变化!酶不会被分解)不需要能量。 4.意义: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二.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一)实验材料过程: 肝脏研磨液:过氧化氢是细胞的一个代谢废物,活细胞中存在过氧化氢酶可以分解它。 要求用新鲜的肝脏,因为新鲜的肝脏中H2O2酶的含量及活性较高; 要经过研磨,这样能使肝脏细胞破裂,酶分子充分释放出来; 二)实验结论:1/2 加热能加快H2O2分解 1/3,1/4,Fe3+和H2O2酶具有催化作用 3/4,H2O2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 ——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三)控制变量法: 1.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 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其它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外界因素,自身因素) 2.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称为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经自变量处理 实验组:经过自变量处理。(施加或减除) 对照又分为三种空白对照(1.2) 相互对照(3.4) 自身对照(前后对照,质壁分离,复原)

三.酶的本质 1.关于酶本质的探索 2.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核糖体产生)。少数是RNA(核内产生) 蛋白酶分为 胞内酶 胞外酶(eg 消化酶) RNA 酶 3.酶化学本质的验证试验 ①证明某种酶是蛋白质: 实验组: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反应 对照组: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 ②证明某种酶是RNA : 实验组: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是否呈现红色 对照组:已知RNA 溶液 +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 四.酶的特性 ①酶具有高效性:催化效率很高,使反应速度很快 ②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温度和pH 值)(发高烧,不想吃东西) 酶的最适温度:动物 35℃—40℃ 植物 40℃—50℃ 细菌和真菌 70℃ 最适PH 值:植物 4.5—6.5 动物 6.5—8.0 胃蛋白酶最适PH 值为1.5 (口服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不会在胃中发挥作用,ph 不符) 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0℃左右,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低温0℃—4℃下保存酶 五.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底物浓度 酶浓度 PH 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高中生物学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高中生物学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关于教学,新课改的其中一个要求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最重要的则是了解学生。这次的调查活动,就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心理作为出发点的。最终,希望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通过调查研究,对高中生的学习生物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准确把握高中生对生物这一非主课的课程的一般学习方法,就高中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情况,对课堂教育作出改善,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改进需要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本次调查在邯郸市滏春中学高一的学生,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在高一年级随机选取二个班级的同学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59份,其中有效问卷155份。回收率为 99、4%,有效率为 97、5%。 三、调查数据与分析㈠学习生物的态度的情况调查显示,有55%的学生喜欢学习生物,有5%不喜欢学习生物,从这看同学们对于学习生物的态度还是很端正的,只有少部分的人对于学习生物不感兴趣。在上生物课时,有99%的学生喜欢做生物实验,他们都认为实验比较有趣不至于向在课堂上时没有自己的动手能力,看

着老师在表演,自己也想过过演员的梦。所以同学们都较喜欢上生物实验课,但从我与几个在一线的生物教师交谈中发现,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学生实验大部分都没有做,都进行了口头实验。这使得同学们对实验的向往。2 学习生物的方法1、上课的预习情况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多能在课前都不预习,只有11%的学生在课前翻一下书,对这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个大体的印象;22%的学生则是把预习当成是一种任务,老师要求就预习,若老师不要求就不预习,而能主动预习的只有5%。在这能在课前去预习的同学的预习方法中:有33%的学生会找疑难点进行复习,而25%的学生则是选择找侧重点;18%的学生会先发现问题,然后就根据问题来预习课本内容找出解决的答案;8%的学生会对照参考资料进行预习;最后16%的学生看一遍书。 通过这些数据,侧面反映了学生不知道预习的目的,这就导致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种情况使学生分不清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进一步使课堂效果黯然失色,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会出现一个概念老师要重复几次讲解学生才能理解接受。 2、上课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有20%的人能在生物课堂上认真听课大约10分钟左右,30%能保持在20分钟左右,47%的学生能集中30分钟左右,甚至有些学生整堂课都没听讲,自己在下面做自己的事;上课做笔记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表明了一半的学生不会做笔记和不知道如何做笔记。其中46%的学生是老师所写的全部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实验专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 围绕一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少讲精练 坚持二原则:充分利用教材与学生已有的资料; 充分研究海南生物高考考纲与高考真题 明确三(考试)方向:实验设计(整体); 实验分析(现象结果); 实验评价(方法过程) 第1讲必修教材实验概述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 (2)转动[7]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11]光圈和[13]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2]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2.在显微镜操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①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正比或反比),物镜 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比;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如果某显微图标明“放大倍数:640”,这里的“640”是 指长度(长度或面积)放大了640倍。 ②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若希望把视野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 央,应将玻片移向左上方。 ③异物位置的判断:异物存在的位置可能在玻片标本、目镜、物镜等;转动目镜,异物不动,转动转换器,异物仍在,则异物可能在玻片标本。

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目的要求: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如酵母菌、水绵、叶的保卫细胞、蛙的皮肤上皮细胞等),比较几种细胞的异同点。②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临时装片的制作(以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为例) 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目的要求:①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②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1.实验原理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它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二者就会逐渐分离开来。 2.选材 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外(内或外)表皮作实验材料,理由是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注意所选细胞必须为有大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否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3.方法步骤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用低倍镜观察细胞中紫色的液泡的大小及原生质层的位置)→滴加蔗糖溶液(注意从盖玻片一侧滴入,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液泡变小,细胞液颜色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细胞大小基本不变)→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用清水做复原试剂) (1)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外因是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内因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 (2)相对细胞膜,细胞壁具有什么特性?全透性。 (3)实验常用0.3g/mL的蔗糖溶液。若浓度过高,细胞质壁分离速度很快,但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若浓度过低,则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或速度太慢。 (4)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尿素等也能导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但随后植物细胞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1.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液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材料: 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3.实验步骤: 取材制片→水解(用8%的盐酸溶液)→冲冼涂片→染色→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观察)(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①载玻片要洁净,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