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案

第一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2~8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中显示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尝试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经历分析、判断和预测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体验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与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身边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集体氛围中不断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中显示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难点: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具学具

把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分别画在两张大纸上。

教学设计

—、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我们都非常关注每天的天气,那谁知道咱们这儿一年中哪个月气温最高?哪个月气温最低?

指名回答,说得合理就给予肯定。

2.让学生读图,交流从图中得到的数学信息。

师:这里有一幅某地20XX年的月平均气温统计图,大家请看。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说一说它是什么统计图?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

●这是一幅单式条形统计图。

●20XX年1月的平均气温是9.7°C,2月的平均气温是12.8°C,3月的平均气温是

17.4°C……

●20XX年1月的平均温度最低,是9. 7°C。8月的平均温度最高,是34.4°C。

●20XX年5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一样,都是25.5°C。

●20XX年的月平均气温从1月份到8月份逐月上升,从8月份开始,逐月下降。

……

二、认识折线统计图

1.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很好!同学们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了解了20XX年一年中每个月的平均气温,20XX 年的月平均气温除了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以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统计图表示,同学们请看。

出示教材第82页上面的折线统计图。

师: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教师板书:折线统计图

师: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每个月份的平均气温用一个点表示。

●用一条折线把每个月的平均气温连起来。

学生如果说不出,教师参与交流。

2.比较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统计图,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回答:

●相同的地方: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表示某地20XX年的月平均气温。

●不同的地方:

条形统计图用长条直观反映一年中每个月的平均气温;折线统计图是用一条折线直观反映一年中每个月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

教师板书:折线统计图直观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

师:现在,我们看折线统计图,说一说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

生:折线统计图中的“圆点”表示每个月的平均气温。

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

生:横格和竖格的作用是为了准确标出每个月的平均气温。

师:谁能说一说2月份的平均气温12. 8°C在统计图中是怎样确定的?

学生可能会说:

12.8°C超过10°C,不到15°C,在10°C到15°C这个格中。再看12.8°C比12. 5°C多0.3°C,这个点就标在10°C到15°C中间往上一点。

学生表达不清,教师参与指导。

师:观察折线统计图,谁能说一说这个地区20XX年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生:20XX年1月到8月的平均气温是上升的,从8月到12月是下降的。

师: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的平均气温降得最快?

生1:3月到4月的平均气温升得最快,上升了5.2°C。

生2:10月到11月的平均气温降得最快,下降了5. 9°C。

三、课堂练习

1.教材第83页“练一练”第1题。

出示六(1)班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戴眼镜人数统计表(课件)。

问:这是一张关于什么的统计表?

生: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戴眼镜人数统计表。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

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给予点拨:在统计图中每格代表几人,如何将各个点连接起来?

汇报展示。

师: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6年中戴眼镜人数有什么变化?

2.“练一练”第2题。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83页,看“练一练”第2题。读一读小韩村20XX年到20XX 年拥有彩色电视机数量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小韩村20XX年才32台彩电,到20XX年就有了193台,增加了161台。

●小韩村的彩电逐年增加,20XX年增加得最多,是90多台。

……

请两三个同学发言即可。

师:很好。下面,我们根据表中的数据制作一个折线统计图。再来看小韩村彩电的增加情况。请看教材第83页的统计图,说一说,要制作统计图,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要先弄清这张统计图中,一格表示20台。

●可先在统计图中画出表示拥有电视机的数量的点,然后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每个点的旁边都要写出所表示的数据。

●表示数据的点的位置要画准确。

……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生独立绘制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绘制的数据点的位置是否准确。

师:谁愿意把你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展示给大家,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绘制的?

学生展示时,让画得好的学生把绘制过程介绍一下,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确定表示数据的点的位置。

师:观察统计图,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了解到小韩村每年的彩电数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说:

小韩村在20XX年的时候只有32户人家拥有彩色电视机。

●20XX年时有130户人家拥有彩色电视机。

●20XX年时有153户人家拥有彩色电视机。

●20XX年时有160户人家拥有彩色电视机。

●20XX年时有169户人家拥有彩色电视机。

●20XX年时有173户人家拥有彩色电视机。

●20XX年时有179户人家拥有彩色电视机。

●20XX年已经有些家庭拥有两台彩色电视机。

师:谁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说一说小韩村彩色电视机的发展情况。

师:根据小韩村彩色电视机的发展情况,你对现代农村有什么看法?

学生可能会说:

●农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农民越来越富有。

●现代农村越来越多的人住进了自己盖的小楼里。

●农业生产正在逐步实现机械化。

四、小结

说一下你的收获。

第二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

(2)认识特殊折线统计图并会制作特殊折线统计图。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经历自主尝试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进行描述、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更深人的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折线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有效数据,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预测,认识到许多问题都可以借助折线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

难点: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有效数据,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作出预测。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每年的七、八月份既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又是降雨最频繁的时候,很容易发生洪水或地质灾害,所以我们进人雨季时要随时关注降雨量和河流水位的变化。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汛情公告。

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师:通过读汛情公告,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汛情公告上是8月1日~6日的水位变化。

●警戒水位是32米,历史最高水位是32.6米。

●8月1日的水位是32米,8月2日的水位是32.米,8月3日的水位是32.4米,8月4日的水位是32.6米,8月5日的水位是32.2米,8月6日的水位是31.8米。

……

师: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到:

●统计图中第一格表示0到31米,后面用5格表示1米,一格就是0. 2米。

●8月1日到2日的水位上升最快,上升了0.9米。8月2 日到3日水位下降最快,下降了0.5米。

●8月2日的水位最高,8月6日的水位最低。

●8月2、3、4、5日的水位都超过了警戒水位,8月2日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

●统计图中有两条虚线。

……

当学生观察到图中有两条虚线时,教师可引导提问。

师:你知道这两条虚线分别表示什么吗?

生:下面的一条虚线表示这条河流的警戒水位,上面的虚线表示历史最高水位。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同桌互相说一说,哪天的水位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水位从哪天开始回落?

学生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生:8月2日的水位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水位从8月4日开始回落。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地区8月1日~6日汛情的变化情况?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8月1日河流水位已经达到警戒水位,2日水位快速上涨,突破历史最高水位32. 6米,达到32. 9米,3日水位下降至32.4 米,4日继续上涨达到历史最高水位,5日水位开始回落,6日水位31. 8米,下降至警戒水位之下。

●8月1日河流水位是32米,2日水位快速上涨,3日水位下降,4日继续上涨,5日水位开始回落,6日水位最低。

……

师:气象台预报该地区8月7、8、9三日将有大雨,你认为水位会怎样变化?大胆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可能会说:

●我估计水位会上涨,因为气象台预报8月7、8、9三日将有大雨,有可能突破警戒水位。

●我认为水位不仅会上涨,而且到9日还有可能再次突破历史最高水位。

●我认为水位不会上涨多少。因为在6日河流水位已经降到了最低,而且在警戒水位之下,即使下3天雨,水位仍然不会上涨多少。

……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预测结果,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师:大家说得不错,说明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那你们还能想到哪些问题呢?学生可以会想到:

●当河流水位上涨到历史最高水位时,我们需要做好防范工作。

●我预测虽然不会上涨多少,但也要做好各种防汛工作。

三、课堂练习

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1题。

1.出示2000年到20XX年我国部分年份水果产量统计图课件,让学生读图。

师:我国是水果之乡,水果产量居世界首位。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教师出示统计图,学生读图。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读图时间。

师:这是一幅关于什么的统计图?

生:这是我国2000~20XX年部分年份水果产量统计图。

师:谁知道部分年份是什么意思?

学生可能会说:

●从2000~20XX年中选择一部分年份。

●不是每年都进行统计。

……

学生只要将意思说对即可。

师:这幅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生1:第一格表示从0到1500万吨,其他每个格表示1500万吨。

生2:统计的年份间隔不一样,图中竖线间的宽度也不一样。

如果没有学生说出年份间隔不同,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或交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的这些年份,你发现了什么?

生1:年份的间隔不一样。

生2:前面的年份间隔时间长,后面的年份都是间隔一年。

师:虽然有的年份没有统计数据,但统计图也留出了相应的位置。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请同学们再观察这张统计图,你还得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2000年我国的水果产量为6225.1万吨;20XX年我国的水果产量为6658.6万吨;20XX 年我国水果产量为6952万吨;2004 年我国水果产量为14517.4万吨;20XX年我国水果产量为18136.3万吨;20XX年我国的水果产量为20395.5万吨……

●我国水果产量20XX年到20XX年间增长得很快。

●我国水果产量逐年增加。

师:通过读统计图,了解了我国2000~20XX年水果产量的增长情况。照这样增长,到20XX年,我国的水果产量会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根据表中的数据,用自己的方法试着预测一下。

学生预测,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预测的,结果是多少?学生汇报。

只要学生预测的方法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6~8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的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表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

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复式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难点:制作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作出预测。

教具学具

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统计表及其单、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

—、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现在人口总数是多少吗?

生:13亿多。

师: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现在,共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20XX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是13.33亿。那么,这六次人口普查是哪一年进行的,当时的人口又是多少呢?请看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统计表。

教师出示统计表。

师:表中的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说一说你从表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共5.74亿人。

女性2.77亿,男性2.97亿。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是6.95亿人。

我国男、女人数分别为3.57亿人和3. 38亿人。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我国共有10.08亿人。其中,女性4.89亿人,男性5.19亿

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国共有11.34亿人。其中,女性5.49亿,男性5.85亿。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数为12.66亿。其中,女性6.12亿,男性6.54亿。

……

二、读统计图

师:课前老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表示出了我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我们先来看第一幅。

出示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什么?

生:这幅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六次人口普查的总人口数。

师:说得很好。再来看看这一幅。

教师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给学生充分卖图、思考的时间。

师:谁来说一说这幅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这幅统计图有两条折线。

●这幅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六次人口普查男、女各多少亿人。

●这幅折线统计图用红色表示女性的人数,用蓝色表示男性的人数。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第二幅折线统计图用不同颜色的两条折线表示了男、女人数,这样的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师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说一说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可能会说:

●两幅统计图都是用折线表示人口的变化情况。

●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一条折线,表示六次人口普查的总人口变化情况;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两条不同颜色的折线,分别表示六次人口普查男、女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复式折线统计图增加了图标。

●单式折线统计图只能直观看出每次普查的总人口数变化情况,不能看出每次普查男女各多少亿人。而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直观反映男女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只要学生说的意思对即可,教师要适时给予鼓励。学生没有说到的,由教师指出。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观察复式统计图上的数据,看一看我国男、女人数的差距有什么变化?

学生可能会说:

●1990年时男、女人数的差距最大,1964年男、女人数的差距最小。

●从1964年开始,男、女人数的差距正在逐渐增大。

●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男性总是比女性人口多。

师:根据这些变化,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有的人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不愿意要女孩,这是不对的。

●其实男女是平等的,女孩和男孩一样出色。不应该存在重男轻女的观点。

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师:请同学们看这幅单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一说我国人口总数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会说:

●我国的人口总数正在逐年增加。

●我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正在逐年减少。

第(2)种意见如果说不出,教师参与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到2020年我国的人口总数大概是多少。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想。

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重点让学生解释自己预测的合理性。学生可能预测出多种结果,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师:了解了我国的人口情况,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想到:

●到2020年我国的人口总数大概要到15亿。

●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增长速度。

●我国要继续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只要学生提的问题有意义,就应给予鼓励。

三、课堂练习

1.绘制统计图(“练一练”第1题)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我国的人口普查情况,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我国男、女身高与平均体重情况。

出示我国男女身高与平均体重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张统计表,说一说这张统计表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

●这是一张复式统计表。

●表头第一个格分成了三部分:身高、体重、性别。

学生说不出的,由教师介绍。

师:谁知道表中的第一行数据分别表示什么?

生:第一行数据表示的是不同的身高。

师:48.3和47.7又分别表示什么?

生:身高为153厘米的男性平均体重是48. 3千克,女性是47.7千克。

师:其他数据呢?

生1:49.9千克是身高157厘米的男性平均体重,49.6千克是身高157厘米的女性平均体重。

生2:身高161厘米的男性平均体重是54.3千克,女性是51.8千克。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7页下面没有完成的统计图。谁知道图中不同颜色的点分别表示什么?

生:蓝色的点表示女性的平均体重,红色的点表示男性的平均体重。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完成这幅复式折线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把你完成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展示给大家,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指名让学生展示,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预测一下,身高175厘米的男性平均体重大概是多少?学生可能会说:

●男性身高从169厘米到173厘米,增加了4厘米,体重增加了3千克,175厘米比173厘米增加了2厘米,体重可能增加1.5千克,因此身高175厘米的男性平均体重大概是64.3千克。

学生可能出现多种预测方法和结果,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师:根据上面的数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

●身高175厘米的女性平均体重大概是多少?

●平均体重与平均身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平均体重为49.6千克的女性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平均身高为165厘米的男性比女性平均体重重多少千克?

四、总结

师:统计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很多事情都可以用统计图来表达。课后,请同学们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收集一些统计图,也可以收集一些数据,自己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第四课时《读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经历读统计图、获得数据、分析数据信息、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过程和方法

能读懂生活中的统计图,能对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用统计图、表来表述和交流数据的直观性和科学性。

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懂生活中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的问题。

难点: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作出预测。

教具学具

课件,让学生从报刊、杂志中收集折线统计图准备课上交流。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本单元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包括单式和复式两种,在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从报刊上收集折线统计图,你收集的统计图是什么内容?

学生汇报。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老师收集到的两张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读统计图(一)

课件出示统计图(一)

师:这是老师收集到的一张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张统计图,这张图跟我们前面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统计图没有画数据刻度线,数据直接在折线上标示出了。

师:从这张统计图上,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

汇报交流

生1:我国财政收人20XX年为2万亿元。

生2:我国财政收人20XX年为3万亿元。

生3:同时,外汇储备也持续加快。

生4:20XX年突破1万亿美元。

教师小结:对,这是一张关于我国财政收人的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上,我们可以看近年来财政收人变化情况,根据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班内汇报,对于学生的汇报要及时给予肯定,并及时进行总结。

三、读统计图(二)

课件出示统计图(二)

师:这是1997年至20XX年部分年份中国、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图,这张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生1:这是一个复式统计图,它表示的是从1997年至20XX年部分年份中国、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单位是亿本币。

生2:图中用两种不同的颜色分别表示中国和印度国内生产总值。

小结:不但可以表示两组数据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还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师:读了上面的统计图,你想到了什么?

组内讨论后汇报交流:

生1:我国和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都呈上升趋势。

生2: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一直高于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

生3: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快于印度,两国的差距正在加大。

四、课堂练习

1.展示同学们收集的统计图并进行交流。

2.选择一幅统计图进行分析,并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的感想。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8—10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接触画折线统计图,会对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量分析和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在观察、交流、探究、制图、欣赏等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折线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课件,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到过这个地方吗? 2.提问: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条形统计图)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它是用什么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的?(条形) 二、探索新知。 (一)课件演示: 1、让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画法。请同学们给这个统计图取个名字。 2.刚才同学们看了课件,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绘制的?同座位的说一说,全班交流。 (二)读图教学 1.从这幅折线统计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折线统计图是用什么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点) 3.你觉得每两点间的线段都是一样吗?(不一样)你能用手比画一下吗? 4.中小学生参观井冈山的人数有什么变化?(越来越多)呈什么样的变化趋势?(上升)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折线)你有什么感想? 5. 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说出它们的异同? 6. 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的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7.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折线统计图? 三、自学例1 1、独立完成统计图, 2、回答图后问题。 3、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你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统计图教案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3人教新课标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了解它的特点和用途,并能从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展示交流等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提高整理、分析数据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3、发展统计观念,体验统计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说? ——对啊,从单式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一个事物数量的多、少。——可是,如果有两个事物放在一起,怎样比较更方便呢,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图形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研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

1、小组合作: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请看要求。 出示合作要求:(1)把以上两个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图; (2)完成在小组内交流,解释出你们小组所画统计图的含义。 ——现在同桌合作,按要求讨论完成练习纸上的第一题,开始。(巡视语言:(1)想一想我们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时都有哪些步骤,要注意什么事项。(2)要合并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直条应该怎样绘制呢?) ——老师在刚才的巡视中,发现许多同学都合作的很成功,现在哪一组愿意来展示你们的作品?(一起上了展示) 2、展示学生的作品,指出存在的问题。[预设:挑选几种画法,进行比较讲评] 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或投影)出来。 ——一起来看看这些作品,你认为哪个最好,为什么?(在学生说理由的时候逐步板书出绘制统计图的步骤) (预测:都话得很完整。————从哪些步骤体现完整,你分步说说吗?)板书: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步骤: 1)标题 2)画横轴和纵轴(横轴、纵轴等分) 3)画直条,并标明数量(直条宽度与间隔相等) 4)标明单位和项目 5)标出图例 6)制图时间 _______根据这些制图步骤,我们再来看看这些作品,你认为哪个最好,为什么?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版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太平中心校新形式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太平中心校立志小学教师吕文良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推测。 [过程与方法]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初步学会统计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推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1、引言:同学们,最近人们都在关心城市空气质量,你们知道这是为什 么?空气质量好坏,其实与PM2.5有关,对于PM2.5你有哪些了解? 那么最近上海的空气质量如何呢

2、复习条形统计图:课前,老师收集并整理了上海过去7天的PM2.5数据,并绘制了一副条形统计图,仔细读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根据直条的长短,我们能清楚地知道PM2.5的含量是多少。如果要进一步反映PM2.5含量的变化情况,除了用这样的条形统计图绘制,猜猜看,还有没有更好的绘制方法 4、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图表,解决问题 (一)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组成与区别 1、出示:折线统计图绘制过程。 2、小组合作研究: (1)一副完整的折线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3、质疑:那么点与折线在折线统计图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4、小结:由此可见,折线统计图就是根据数量的大小先描出各点,然后用折线将各点依次连接起来,这条折线反映的是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二)读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1、根据图意,解读数据。 (1)4月18日,pm2.5的含量是多少微克/立方米 (2)在这七天中,哪一天空气质量最差 (3)哪一天空气质量最好,pm2.5的含量是多少?

折线统计图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知识,是学生已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小学里学习一些统计知识,主要是使学生对统计的意义和思想方面有个初步了解,教材加强了看懂和分析统计图的训练,并在统计图的后面都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图形回答几个相应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在绘制统计图方面,本教材降低了一定的要求吗,为学生提供了帮助,帮学生初步掌握绘制统计图的方法,并注意多安排半独立完成的习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会画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四、教学难点: 1、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测。 2、绘制统计图的方法 3、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正确的描点 4、图例的设置 五、教学时数:3 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1】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P21~P22页例1及练一练,P25~P26练习四第1、3、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四年级数学下册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案 沪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案沪教 版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3、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观察思考的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3、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教学用具准备:教学平台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P、42页主题图这是一张什么表?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统计表。从表格中你们可以了解哪些信息?七月份平均温度最高,

一、二月份平均温度最低 2、有时,我们为了要了解一些情况,就需要作一些统计工作。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到统计一单元进行学习。 [说明] :以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情况的统计表引入,复习旧知,达到从脑海中提取与本节课相关的认知信息,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除了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的情况,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清晰地表示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用条形统计图 2、我们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在方格纸上试者画一画,回忆一下条形统计图。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 制作条形统计图 (1)确定横轴(统计的项目)、纵轴(统计的数据,确定单元格大小)(2)画条形(条形粗细相等,间隔相等) 4、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胖画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什么来?每个月的平均气温值,很直观。 5、但是条形统计图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用什么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呢?(用折线统计图) 6、课件出示:P、42/2004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它包括哪些部分?与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相似之处:都有横轴(统

统计图教案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8~9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培养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扇形统计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 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3.揭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1)组数据。 课件出示: (1)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让你用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你觉得可以用哪一种统计图? 学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怎样确定竖轴上的数据每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pdf

太平中心校新形式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太平中心校立志小学教师吕文良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回答简单的问题,并 进行合理的推测。 [过程与方法]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初步学会统计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折线 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 进行合理推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1、引言:同学们,最近人们都在关心城市空气质量,你们知道这是 为什么?空气质量好坏,其实与PM2.5有关,对于PM2.5你有哪些了解? 那么最近上海的空气质量如何呢? 2、复习条形统计图:课前,老师收集并整理了上海过去7天的PM2.5

数据,并绘制了一副条形统计图,仔细读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根据直条的长短,我们能清楚地知道PM2.5的含量是多少。如果要进一步反映PM2.5含量的变化情况,除了用这样的条形统计图绘制,猜猜看,还有没有更好的绘制方法? 4、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图表,解决问题 (一)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组成与区别 1、出示:折线统计图绘制过程。 2、小组合作研究: (1)一副完整的折线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3、质疑:那么点与折线在折线统计图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4、小结:由此可见,折线统计图就是根据数量的大小先描出各点, 然后用折线将各点依次连接起来,这条折线反映的是数量增减变化情况。(二)读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1、根据图意,解读数据。 (1)4月18日,pm2.5的含量是多少微克/立方米? (2)在这七天中,哪一天空气质量最差? (3)哪一天空气质量最好,pm2.5的含量是多少? 2、模范练习:学生互问互答。 3、进一步分析折线变化情况。(出示表格) 提问:仔细观察折线的变化情况,分成几类?哪三类? 追问:这2条折线,同样是上升,它们有什么不同?下降呢? 4、小结:在折线统计图中,折线的升降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 在相等的宽度里,同样是上升或是下降,有时是大幅的,有时却是缓慢 的,折线水平,说明数量没有发生变化。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2.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表格 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从表格中你们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师:用什么统计图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 2、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从条形统计图中的直条的长短可以看出气温的什么? 师:条形统计图可以反映出各个数据的多少。

3、折线统计图的引入: 师:从小胖画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每月平均气温值,并能直观地比较每月平均气温的大小,但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用怎样的统计图能够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呢? 二、揭示课题:认识折线统计图 二、新授 (一)探究一 1、认识折线统计图(出示折线统计图) (1)在折线统计图中看到了一些什么? (2)介绍横轴与纵轴、刻度 师: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月份、温度) 师: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多少℃?(1℃) (3)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 相同点:横轴与纵轴 不同点:直条表示数量、点表示数量 (4)看数据 师:2000年3月上海市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你是怎样看的?(先看横轴、再看纵轴) (11℃) 师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7月) (5)看上升与下降幅度 师: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上升幅度表示什么意思? 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 你是怎样知道的?(看折线越陡峭程度)

条形统计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七单元 第1课时 认识条形统计图 讲课人:卓小英 班级:四(3)班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4、第95页 ) 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学习材料。 (一)复习引入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1. ( )色的 花最多,( )色 的花最少。 2. 红花比蓝花多( )盆。 颜色 红花 黄花 蓝花 粉花 盆数 8 7 5 6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月的天气有几天是晴天,几天是阴天,几天是多云吗?要想准确地了解这些信息,就离不开统计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统计的新知识——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师:下面是某位同学对江门2016年4月的天气情况所做的记录,同学们先观察,截止说说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课件出示) 生1:知道这个月的天气有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这五种情况。 生2:但是不容易看出每种天气情况各有多少天? 师:是啊。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试一试。(提醒:四人小组合作,从学习材料中选择一种或者几种材料进行研究) 学生尝试清楚地表示出每种天气数量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我经过分类整理数据,用材料1的统计表表示出来了: 生2:我是用材料 2画圆圈图表示出来的, 先把这5种天气情况都写出来,然后逐一去数一数,哪种天气增加一天,我就在那画一个○, 就是这样的: 生3:我是用材料3画条形图表示出来: 师:我们把同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图,叫做条形统计图。 师:你觉得画图表示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方法更清楚?为什么? 天气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天数 1 7 8 12 2

《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制作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114页第4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汇报:刚进医院时病人正发着高烧。病人体温最高时是39.5度,最低时是36.8度。…… 师: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二、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1课前布置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请把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拿出来,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 2展示交流:每个组推荐一份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三、制作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你们刚才从报纸上、网站上、课外读物等收集到了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不想动手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呢? (一)制作步骤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 学生讨论 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二)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老师也在生活中去调查收集了许多资料。 1北京地区近六年来的年降水量统计表 年份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降水量1900 1850 1630 1400 1720 1200 2北京2003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2003 70 260 240 200 3北京2004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2004 90 45 300 320 请从三组资料中选择一组,制成折线统计图 评一评:在小组内会轩昂评一评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最正确、美观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中,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 (三)全班展示、评价 预测:从2003年和2004年的旅游人数统计图中,你能预计一下,再即将到来的2005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陈华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科学、客观地认识世界。它是数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中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本节课《折线统计图》就属于统计与概率的模块范畴。 在上海教材中,学生关于折线统计图的前继知识是——二(上)的《统计表初步》和《条形统计图(一)》、三(下)的《条形统计图(二)》,后续知识是——九(下)的《数据的整理与表示》和《统计的意义》。因此,本教学内容的逻辑起点定位为——在复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的方法对两种统计图的共同特点有感知,对不同之处能区分并解读出两种统计图的各自特点,并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呈现方法。 2.学生分析 1. 《折线统计图》是概率与统计的一个内容,它有别于其他抽象数学,属于应用数学范畴,学生是有生活经验作为学习基础的。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调用大量的生活经验,例如气温变化,小毛巾重量变化,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等信息,从而帮助自身学习、理解折线统计图。 2.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具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根据这个特点,选用上海教材中“三类五种” 折线分类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折线统计图每一根线段变化的情况。然而“三类五种”图亦有缺点,学生会重点关注每一段的变化情况,忽视整根折线。因此,课中还需要通过手势、小游戏等方式体验整根折线的变化情况。 3.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具有局限性,会产生以偏概全的误解。学生往往会把“折线的长”与“变化幅度大”划上等号,而这仅仅在横轴项目等距设置的前提下才成立,带有片面性。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3.1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案 (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P42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能读懂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得的信息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做出判断或预测。 3、理解使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把整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直观、形象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习单(统计图)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情景引入 1.师:学校气象组对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小胖制作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你们知道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包括哪些内容?(横轴,纵轴,标题和单位) (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从图中你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3.小丁丁又制作了一张统计图,仔细观察一下,它与小胖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有何异同?(小组讨论) 相同点:这两张统计图都有横轴,纵轴,标题和单位。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的直条换成了点和折线。板书:点折线 4.由点和折线组成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学习折线统计图。 5.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上你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6.小组里每人轮流说一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交流) 7.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 8.通过学习你知道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点表示数量的多和少(板书)第二部分 既然知道每一个点表示各项目数量的大小,那么为什么要用线连起来呢?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书。P43。 问:谁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板书:上升不变下降 出示:缓慢上升大幅上升不变大幅下降缓慢下降(分别配图)问:你能用这样的词语来描述一下这张折线统计图的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吗?(小组里交流) 问:现在谁来说一说折线表示什么? 板书:折线表示数量的变化 第三部分 同学们说得真好,气象小组的成员们把上海每一天的气温情况都记录下来了,小胖和小丁丁两人各制作了一张折线统计图,同样是上海某日气温变化情况,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有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合理地取纵轴刻度,把对反应变化情况不大的这部分省略,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晰地反映气温变化的情况。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分析这一天气温变化的情况。

简单的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简单的统计图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4、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学习重点: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 2、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习难点: 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统计图、表、动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1、出示熊猫妈妈所卖出的水果,(打乱顺序,4种水果,数量不一。) 2、当学生答不出,每种水果的具体数量时,引出用统计的方法进行统计。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的学习,更主动的参与。本节课我以熊猫妈妈所卖出的水果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统计意识,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了解统计方法的多样性。 3、演示卖出的水果数量,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 4、小组汇报 (1)谁来把你的成果与大家分享?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怎么填的。 (2)根据这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完成统计图、表。(学生在填图的时候,老师边查边指导,同时放轻音乐。)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知填统计图的方法,知道数格时要从下往上数。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6、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分析数据,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案

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 计】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史口镇中心小学 曹艳艳 2015年5月11日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104~10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3.情感、态度和从值: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合理推测及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老师搜集了一些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作品,咱们一起欣赏一下。如果想了解近几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可以怎样做?

这是我收集到的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的数据。(课件出示 统计表)我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根据 这一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 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用学过的什么统计图 表示?(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 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可以清楚看出 数量的多少。) 师:用你的手势,试着比划一下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数 量的变化情况。(教师手指条形统计图,从2006年开始) 师:如果把大家手势运动的路线画下来,想像一下会是什么呢? 预设:弯曲的线,一段一段的线。 3、揭示课题 师:老师把我们的手势画了下来,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板书:单式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用机器人大赛为题材,回顾条形统计图能直观看到数 据的多少的特点,初步感悟数据的变化情况,为引出折线统计图提 供途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统计表 和条形统计图,因此设计了一个学生熟悉分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画的?(课件演示画法) 2、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1)相同点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统计图,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 方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预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轴、纵轴、标题、单位和日期都相同。图中所表示的数量的多少都相同。 小结:他们的相同点是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板书: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2)不同点 师:那我们再找找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第2课时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例2和第4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 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教学重点: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的信息。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目前我们学习了哪此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有哪些特征? 2. 导入新课。 小宇收集了六年级一班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情况,他分别制成了下面三幅统计 (出示)

你知道小宇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引发学生思考)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 初步理解 思考:(1)这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什么? (2)从这三幅统计图中,能分别一眼看出什么? 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 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 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 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 2. 分析问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例2下面的3个问题。 (1)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六年级一班同学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外书?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下半年各月阅读本数的变化情况?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阅读课外书时间的多少? (2)你还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 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 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 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 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 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自2001年起,我国每年都举办一次青少年机 器人大赛。老师收集了2006年至2012年参赛队伍的数据,并制成 了咱们熟悉的条形统计图。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一会我们就顺着这竖条的高低起伏,从2006年开始,用小 手来笔划一下这七年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 师:刚才的条形统计图变成了现在这种形式,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导入新课。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来观察一下这幅折线统计图,从统 计图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1)了解点的作用 组织学生交流得出:这折线统计图中如果点的位置越高, (板书:高)表明数量越多,(板书:多)老师把这个发现记录下来,反过来,点的位置越低,(板书:低)表明数量越少,(板书:少)也就是说这折线统计图是通过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板书:数量多少)。 (2)了解线的作用 学生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交流得出:通过这线的起伏看出数量 的增减变化情况。(板书:增减变化) 教师说明:2007年到2008年的这条线段就像山一样很陡很斜,线段越长越陡,表明数量变化越大,反过来线段越平缓越短,表明 数量变化越小。 (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折线统计图点和线的作用, 那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后出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 (1)预测数量变化情况。 师:从图中,你能看出2006年至2012年参赛队伍的整体变化 趋势吗?你有什么感想? 生:汇报 师:你能根据这个变化趋势预测一下2013年会有多少支队伍参 赛吗2014年呢? 师小结:老师发现你们在汇报时参赛队伍越来越多,这折线统 计图太神奇了,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够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 (2)绘制折线统计图。 师:老师对2013年和2014年参赛队伍数量进行了实际调查,2013年实际上有530支队伍参赛,2014年有545支队伍参赛。我们 就以这两个数据为例,拿出1号作业纸,尝试着把2013年和2014 年的数据绘制到折线统计图上。(学生活动) 生: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 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4、观察比较

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7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重点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指导】 1.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性和衔接。 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2.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 教学中应避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习统计的知识,应当注意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 3.注重对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在学生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起引领、指导的作用。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2课时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重点难点】 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课件出示课本105页例1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新课讲授】 一、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校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格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 2、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二)探索发现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整理数据 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 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 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等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用写“正”字法来进行统计,比较方便。(2)表示数据。 师:我们通过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汇报展示。 我们组是用统计表来统计表示。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综合实践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作法与特征的基础上,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实际应用。在利用多媒体迅速准确的作图的同时,共同观察,分析折线统计图所传达的信息。在制作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与优点。感受折线统计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课堂注重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及网络,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广阔空间,提供思维的大场,使学生能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能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对此能加以概括和整理的读图能力和自由猜想质疑并能合作验证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查找筛选信息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众多的信息中比较、分析从而理解、感悟数学现象。结合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突出信息技术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中的作用,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 在课堂中打破传统的实际应用以做题为主,学生手不离笔的机械练习状态,让学生经过读图不仅读出数学信息,还能读出地理,社会等各种信息。从而体现出折线统计图的价值性和实用性。同时通过对一些社会信息的了解,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人格得到升华。 (三)教学环境分析 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

1.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够进行交流。 2.根据具体内容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二)技能: 1.会读图能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能从不同角度来解决问题。 2.能用电脑作图提高学习效率。能利用媒体寻找学习资源进行探究学习。(三)情感: 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读图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 1.利用Excel的插入图表功能作图,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及在生活中的实效性。 2.应用搜索的一些文字材料及互联网,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究的空间和丰富的研究材料。使新的知识从不同途径不断的生成,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独特的体验,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