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全国各地高考物理word版广东卷

2011全国各地高考物理word版广东卷
2011全国各地高考物理word版广东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3.如图3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

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

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

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

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

14.图4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可沿N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在M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15.将闭合多匝线圈置于仅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关于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

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

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

D.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始终相同

16.如图5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在F1、F2和F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F1 > F2> F3

B. F3 > F1> F2

C. F2> F3 > F1

D. F3> F2 > F1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7.如图6所示,在网球的网前截击练习中,若练习者在球网正上方距地面H处,将球以速度v沿垂直球网的方向击出,球刚好落在底线上,已知底线到网的距离为L,重力加速度取g,将球的运动视作平抛运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球的速度v等于

B.

C.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等于L

D.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与球的质量有关

18.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

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

19.图7(a)左侧的调压装置可视为理想变压器,负载电路中R=55Ω,为理想电流表和电压表,若原线圈接入如图7(b)所示的正弦交变电压,电压表的示数为110V,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电流表的示数为2A

B. 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2

C. 电压表的示数为电压表的有效值

D. 原线圈中交变电压的频率为100Hz

20.已知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自转周期为T ,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m ,引力为G 。有关同步卫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B.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卫星运行时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为2Mm

G

R

D.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1.图8为静电除尘器除尘机理的示意图。尘埃在电场中通过某种机制带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以达到除尘的目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到达集尘极的尘埃带正电荷

B.电场方向由集尘极指向放电极

C.带电尘埃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同

D.同一位置带电荷量越多的尘埃所受电场力越大

34(18分)(1)图14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 、A 、B 、C 、D 和E 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 表示 ①OD 之间的距离为 cm

②图15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 2图线(s 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 ,其大小为 m/s 2(包里3位有效数字)

(2)在“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所用器材有:小电珠(2.5V,0.6W),滑动变阻器,多用电表,电流表,学生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①粗测小电珠的电阻,应选择多用电表_____倍率的电阻档(请填写“x1”、“x10”或“x100”);调零后,将表笔分别与小电珠的两极连接,示数如图16,结果为_____

②实验中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请根据实验原理图17完成实物图18中的连线。

③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____端。为使小电珠亮度增加,P应由中点向_____端滑动。

④下表为电压等间隔变化测得的数据,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实验图象,必须在相邻数据点_____

35、(18分)

如图19(a )所示,在以O 为圆心,内外半径分别为1R 和2R 的圆环区域内,存在辐射状电场和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内外圆间的电势差U 为常量,1020,3R R R R ==,一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的粒子从内圆上的A 点进入该区域,不计重力。

(1) 已知粒子从外圆上以速度1v 射出,求粒子在A 点的初速度0v 的大小

(2) 若撤去电场,如图19(b ),已知粒子从OA 延长线与外圆的交点C 以速度2v 射出,

方向与OA 延长线成45°角,求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及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3) 在图19(b )中,若粒子从A 点进入磁场,速度大小为3v ,方向不确定,要使粒子

一定能够从外圆射出,磁感应强度应小于多少?

36(18分)

如图20所示,以A 、B 和C 、D 为端点的两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一滑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左端紧靠B 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两半圆分别相切于B 、C 。一物块被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E 点,运动到A 点时刚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然后经A 点沿半圆轨道滑下,再经B 滑上滑板。滑板运动到C 点时被牢固粘连。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 ,滑板质量为M=2m ,两半圆半径均为R ,板长l =6.5R ,板右端到C 得距离L 在R

(1)求物块滑到B 点的速度大小;

(2)试讨论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离开滑板右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与L 的关系,并判断物块能否滑到CD 轨道的中点。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理科综合(物理部分)参考答案及解析(熊小勤执笔)

一、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两个正确选项,每选对一项得3分,错

13.D 解析:铅柱由于分子间的引力而粘在一起,故D 正确。

14.A 解析:在M 向下滑的过程中,气体体积变小,外界对气体做功,W >0,没有热交换,Q=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Q W U +=?,气体内能增大。故A 正确。 15.C 解析: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t

n

E ??=φ

可知,C 正确。 16.B 解析:把F 1、F 2、F 3移到一个矢量三角形中,可知F 3对应900, 可知F 1对应600, 可知

F 2对应300.故B 正确。 17.AB 解析:网球做平抛运动有:vt L = 2

2

1gt H =

22H L s +=可知,AB 正确。 18.CD 解析:由光电效应规律及光电效应方程可知AB 错误,CD 正确。 19.AC 解析:电压、电流表表示有效值,故AC 正确。由图可知频率为50Hz ,由

2

1

21n n U U =

可知,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1,故B 错误。

20.BD 解析: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运行速度,B 正确;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最大运行加

速度,D 正确;由)()2()

(2

2

h R T m h R Mm G

+=+π可知,AC 错误。 21.BD 解析:电场由电容的正极指向负极,B 正确;由电荷从电容的负极到正极,可知尘埃

带负电,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AC 错误,由F=qE 及匀强电场可知,D 正确。 三、非选择题

34.(18分)

(1)① 2.20 ②加速度的二分之一 0.923 (2) ①×1 7.5 ②如右图 ③ a 、b

④ ab 解析:因为ab 电流相距太远,可能是直线,也可能先是直线,后是曲线。 35.(18分) 解:

(1)粒子从A 点射出后到外界边界射出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22

101122

qU mv mv =

解得0v =

② (2)撤去电场后,作出粒子的运动轨迹如答图1,设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由牛顿第

二定律 22

2v qBv m r

= ③

由几何关系可知,粒子运动的圆心角为900,则 22212()r R R =- 得

0r = ④

联立③④得2

2B qR =

⑤ 匀速圆周运动周期2

2r

T v π=

⑥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1

4

t T =

⑦ 联立③⑤⑥⑦,得

2

2R t v =

⑧ (3)要使粒子一定能够从外圆射出,粒子刚好与两边界相切,轨迹图如答图2

由几何关系可知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21

102

R R r R -== ⑨

设此过程的磁感应强度为B 1, 由牛顿第二定律23

131

v qB v m r = ⑩

由⑨⑩,得3

10

mv B qR =

⑾ 所以磁感应强度应小于

3

mv qR 36.(18分) 解:(1)设物块到达B 点的速度为v B ,对物块从E 到B 由动能定理得

2

1

5202

B mg R mg R mv μ?+?=- ①

解得B v = ②

(2)假设物块与滑板达到共同速度v 时,物块还没有离开滑板,对物块与滑板,由动量守恒,有 ()B mv m M v =+ ③

设物块在滑板上运动的距离为s 1,由能量守恒得22111

()22

B mg s mv m M v μ?=

-+ ④ 由③④,得16 6.5s R l R =<= ⑤

即达到共同速度v 时,物块不会脱离滑板滑下。

设此过程滑板向右运动的距离为s 2,对滑板由动能定理得221

2

mg s Mv μ?=

⑥ 由③⑥,得22s R =

讨论:①当2R L R <<时,滑块在滑板上一直减速到右端,设此时的速度为v C ,对物块由动能定理得

22

11()22

C B mg l L mv mv μ-+=

- ⑦

解得0C v => 所以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3.250.5f W mg l L mgR mgL μ=+=+ 设物块离开滑板沿圆轨道上升的高度为H ,由机械能守恒得

2

12

C mv mgH = ⑧ 解得3

4

H R <,故物块不能滑到CD 轨道中点。

②当25R L R ≤<时,滑块与滑板最终一起运动至滑板与C 相碰,碰后滑块在滑板上

继续做减速运动到右端,设此时的速度为v C 1 ,对物块由动能定理得

22

2111()22C B mg l s mv mv μ-+=

- ⑨

解得10C v =

> 所以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2() 4.25f W mg l s mgR μ=+= 设物块离开滑板沿圆轨道上升的高度为h ,由机械能守恒得

2

112

C mv mgh = ⑩ 解得4

R

h R =<,故物块不能滑到CD 轨道中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