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

一、复习提要

关于古诗词鉴赏有两大考试内容:1、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2、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无论是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还是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其前提都是“读懂”。因此,古诗词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其题眼为“登”,由此可推知本诗当是写登高怀远、怀古伤今之情。

2、把握关键,了解诗意

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

3、体味炼字,理解情意

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4、熟知意象,丰富联想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5、积累典故,随诗释义

如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如果不了解“遣冯唐”、“射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朝廷重用,为国杀敌,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决心。因此,积累典故,赏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2、典故归纳

七――九年级含典故的诗句归纳如下:

(1)怀旧空吟闻笛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到乡翻似烂柯人

典故:闻笛赋烂柯人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

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

....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6)八百里

..飞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分麾下炙,……马作的卢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形象的描写了军旅的生活和表现了抗金将士的英雄气概。

3、意象归纳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

4、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归纳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

说明要有藐视和压倒一切困难的雄心和气概,才能有所作为的人生哲理。

杜甫《望岳》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处逢生的情景。陆游《游山西村》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表达了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的思想。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木兰诗》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抒发历史兴亡之感,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

杜牧《赤壁》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苏轼《水调歌头》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

王安石《登飞来峰》

例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问: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例4、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例3、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②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对故乡无限依恋(或对故乡的思念)的情感。

2、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②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写出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浮云”是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是比喻义。

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5、读下列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②“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6、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回答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是:

为什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回答中要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7、阅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回答问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到乡翻似烂柯人――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①此诗又名《渭城曲》《阳关三叠》,入乐后便成为别席离宴的绝唱。

②诗中写饯别饮酒为什么用“更尽”而不用“更进”?“更尽”给人以一饮而尽的畅快淋漓之感,更能表达老朋友之间痛快豪爽之情,传递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③诗的前两句除交代送别时间、地点与环境外,还有其它作用,请写出两点来。

(1)以此地美景暗示关内外环境的巨大反差(2)作者留客之心,不舍之情寓于美景之中。

9、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节选自《木兰诗》)

(1)用现代汉语翻译“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传递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铁衣(战衣)。

(2)根据诗意,揣摩画线的句子。请从下面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作答。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和“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的叙述,让你想到什么?

1)行军时神速2)出征路线长3)条件艰苦4)木兰的义无反顾

②“不闻爷娘唤女声”与“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叙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1)木兰的儿女情思2)条件艰苦3)军情急迫

10、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②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2、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的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作者在写景中选取漂泊无定的扬花和叫着“不归去”的子规这两种景物,有何用意?

主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被贬僻壤的同情和关切。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写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景物表达作者对被贬僻壤的王昌龄的同情和悲痛。运用丰富而奇妙的想象,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寄托诗人对遭遇不幸的友人的思念之情。

13、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

诗人运用黑、红、金、紫、燕脂等颜色,烘托了素杀而悲壮气氛,表达了将士高昂士气和爱国感情。

14、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主题:写出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飘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1)“征蓬出汉塞,归雁如胡天。”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如何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像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这两句话色彩很丰富,黄沙漫漫,橘红色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天空,形象鲜明突出。

15、阅读《过零丁洋》,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主题:这首诗表现了爱国志士文天祥大义凛然的高尚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他为祖国为民族而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

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之景,运用比喻形象地概括了国家局势和个人经历,表达了作者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的悲痛的感情。

16、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主题:在诗中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典故。抒写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以及因人事沧桑而产生的生疏。

17、阅读《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主题:世途艰险,诗人进退失据,极度苦闷,但仍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反映了诗人倔强的性格和开阔的胸怀。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分别含有吕尚(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朝廷重用的思想感情。

18、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主题: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感。

(1)运用“亲射虎,看孙郎”这一典故的用意是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要像孙权一样建功立业;“何日遣冯唐”一典中,作者把自己比作魏尚。

(2)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比喻、典故;抒发了作者要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感。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一、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分析: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建功立业: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观沧海》、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破阵子》。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石壕吏》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等。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望江南》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杜牧《赤壁》。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方法指导: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初一到初三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 以下是初中七至九年级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些意象,以及相关诗句的例举: 酒、饮酒 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李清照)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李白)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范仲淹)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晏殊) 羌笛 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1.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柳 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月(残月、明月、新月、玉盘) 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李白) 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李商隐) 流水 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短歌行》曹操) 斜阳(夕阳、落日) 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标准答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

————————————————————————————————作者:————————————————————————————————日期: 2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 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乡书何处达,。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三、《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谁家新燕啄春泥。乱 花渐欲迷人眼,。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的景象之外,还间 接地记述了诗人的情景。 四、《天静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 ..的一项是()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 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 了充分的表现。 五、《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六、《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七、《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 一个“深”字,表现了。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3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 古诗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关键,同时也是中学生的学习的难点。由于考试需求,学生学习古诗文往往停留在“背诵默写” 层面,而忽视了古诗文中所承载的中华优秀文化,古诗文的学习失去了它的终极价值。古诗文教学需要创新,需要学生在掌握字词句之后的再理解和再创造,这样才能让古诗文学习达到“形式” 和“内容” 的统一。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部分古典诗歌形成的环境及构成的意象距离学生生活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学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秉承“字词句段篇” 剥竹笋形式,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 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抑制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激情,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枯燥无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 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有效性进行概括分析,寻求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合理途径。 1 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但“一口却吃不成胖子” ,古诗词的教学不是一夜春雨、杏花满树的快捷,它需一点一滴的积累沉淀,积小流才能成江河,到达一定程度时,进行“质” 的飞跃。当然,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宝贵、最精彩的部分,而作为语文老师,还有诸多的语文教学任务等着我们去完成,因此我们没那么多时间,也没那个条件去大量的积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得靠语文老师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古诗词的好习惯了。如:每节语文课前由语文课代表在黑板一侧抄好一首诗词,语文课预备铃一响,由课代表带领大家反复朗读,每堂语文课把师生相互问好的时间改成让全体学生齐背这首古诗词,开始先由教师赏析,后来逐渐转变为学生赏析,为学生提供大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得以提高。利用这短暂的课前几分钟,每周可熟记并理解两三首诗词,日积月累,就是一笔不小的古诗词财富了。 2 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 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因此,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就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赏读杜甫的《春望》诗,先要弄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探家,正值安史之乱,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安家。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他乘隙逃离长安。这首诗就是他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诗人正是因为与家人难通音信,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萦,表达他对妻儿的强烈思念,于是发出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若不跟学生讲清这一背景,学生就很难明白作者的这种境遇,也就理解不了一封家书何以值万金。又如李白的《行路难》,若不弄清楚李白写这首诗的处境,那么诗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等句子学生就无从理解。因此分析诗歌前,我先跟学生把背景资料交代清楚:天宝元年,李白被召入京,供奉翰林。玄宗虽对他礼遇有加,但不过是赏识他文学上的才华,李白“济苍生” 、“安社稷” 的政治思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一向清高的李白忍受不了这种处境,而他的清高又为当朝的权贵所难容,终被“赐金放还” 。离开长安,就意味着被迫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不能不使有着积极入世之心的李白感到极度苦闷。这时,他的一位朋友在京城摆了一桌酒

(完整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做题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做题技巧 一、内容情感型 一般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1】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例2】 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词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分为五种类型,本文对其逐一解析,而且还从2009年中考试题中选取了相关题例,供大家参考。 (一)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 (1)“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2)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 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 (2009浙江绍兴)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问题: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解析:“闲”字面应为“清闲、闲适”的意思,但不能孤立的分析这个词的作用。按应 对策略所述,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通过第三句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是妇姑浴蚕的劳动生活情景,事实上没有一个人闲着,是栀子花“闲着”,用了反衬、拟人的手法,因而答案为: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 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 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二)名句赏析类 [题目形式] (1)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2)请谈谈对诗歌中千古传诵的名句的理解。 (3)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分析原因。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 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 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 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 (2009年江苏连云港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指导思想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指导思想 古诗词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存在不少问题。如重语言传授,轻视吟咏诵读;重理性分析,忽视文化审美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对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指导思想进行反思,为研讨科学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奠定基础。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价值 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是指语文教育具有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作用和功能。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注意人文教育: 1、构建民主和谐、平等参与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保证学生“童言无忌”,一定要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创造一种朋友与知己的情感氛围,要学会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 2、提供自由和自主的学习机会。在教学中,要保证每堂课给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和机会,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后,对课文的理解必然会有个人不同的感悟和个性化的理解,需要指出的是学生感悟、思考、生成的问题必须是自由的。教师不对学生做任何引导和暗示,更不能有硬性的统一规定。

3、提供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学生自主学习后,总会有交流的需要,总要有机会和时间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共享或征求他人的认同,我们应该提供给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个人的感受和理解得到丰富和完善,使个人在自由阅读中生成的疑问得到解决。 4、教师是引导者、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引导者,平等参与的一员,应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中间,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创造平等融洽的对话氛围。 二.古诗词教学的文学本位 在阅读和鉴赏诗词时,应当深入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包括诗人的生平和思想。诗词教学的文学本位立足于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则有利于我们从当时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深入体察诗人的心路历程、了解其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貌。诗词是一种审美的艺术,每一个优秀诗人的诗作都是具有独特生命的,因此,对诗歌的阅读和欣赏,就不仅要了解介绍生平履历,而应该落实到具体文本的“细读”和“审美”上来。也就是说,从作品文本的语音、语言、语法、章法、乃至意象组合等具体细节上一一细致审读、潜心咀嚼,在此基础之上,进入诗歌的审美艺术境界,与诗人心神相应,从而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深刻认识诗人的独特的心灵世界。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

鲁垛初中提优补差班教案 (一)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语言凝炼,在有限的篇幅中熔铸极大的内涵,在浓缩的语言里饱含丰富的情感古诗词常以抒情言志来反映生活:或抒凌云壮志,我言婉约柔情;或心忧天下,或寄情山水;或慨叹身世,或讽喻时政;或描摹事物,或吟咏古今……容天下诸事,抒万千情思这就是诗歌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 一、诗歌的分类: 以故事的题材分类为例,介绍各自的特点。 1、山水田园诗 主要描绘自然界的山水风光与从容和乐的田园生活,借以表现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隐逸之情、恬淡之意或排遣对现实生活不满的孤寂凄苦等心境。“一切景语言皆情语”,抓住景物的物像特点,分析意境,就可以探知诗人蕴藏于其中的情感。写法上常常借助眼前景物来抒情,情景交融。 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没有此类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物诗 常常借助自然或社会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此类诗常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赏析此类诗要注意两点: 一是抓住所咏之物的特点;二是理解作者在描摹物中所托之情。 梅花 梳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思考:梅花在诗中的形象;寄予作者何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别诗 主要书写离情别恨、或者用以激励全面,或者表达深厚友情。写法上多情景交融,用景色来烘托诗人的感情。常见意象有杨柳、阳关、酒、长亭来表达惜别之情。我们学过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羁旅诗 多写游子在外漂泊的思乡怀亲之情及人生感伤,主题比较集中。常用情景交融的写法,眼前景色与心中情相生。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问题:写了什么景,反映什么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怀古诗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B)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4、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乡书何处达,。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A)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C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修订稿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 习教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中安街道一中肖植竹 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1、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鉴赏诗词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情感。 教学难点: 1、句子画面描写,鉴赏用词之妙。 2、品析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品读法、赏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优秀的诗人和精美的诗作数不胜数。作为一个在诗歌之国的中学生,我们不仅要背诵积累大量的好的古诗词,而且要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为古代文化的传承尽力。这不,近些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都涉及到古诗词的赏析,今天,我们就针对古诗词的赏析作一次梳理和复习。(板书:古诗词赏析) 二、出示中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特点 1.重在语言品味、内容理解、情感把握; 2.题型以选择题、简答题为主; 3.以《考标》中的34首古诗为主,涉及各种主题。 三、师生探讨 (一)写什么。 1.把握意象。2.体会意境。 例: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提示:借助知识经验,找出意象;理解诗歌大意;分析意境。) 注意步骤: 1、找出描写到的主要景物。 2、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 3、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描述出来。 4、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二)怎样写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套路及指导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套路 第一种模式--内容情感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1】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例2】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性 提问方式: (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2015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语言艺术(修辞方法、语言风格)、结构形式、写作技巧等四个方面。 例题:下面这首诗从哪些角度入手,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参考答案:从题目(秋思)、意象(枯藤……夕阳……)、关键词句(断肠人在天涯)体会到了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可以从词性、色彩、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词的丰富内容和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解答修辞的效果时,(炼字和赏析句子时都)先指出用了xx修辞方法。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炼字的答题步骤] a、析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b、找修辞写其表达效果;c、绘画面,即烘托了xx的意境;(4)写感情:表达了xx感情、传达了xxx的思想。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题型示例] 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解题步骤]:(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答题格式】——词(或——字) 好,有——之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一.鉴赏人物形象人物身份+性格特征+形象意义/作者情感166 杜甫<江汉>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仍不忘报国的儒士形象 ,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晚年仍思 报国的慷慨情怀. P169.1.2.3. 二.鉴赏景物形象167 意象画面+画面情调+寄托情趣166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描绘了由柔桑吐芽、蚕种孵化、青草黄牛、夕阳暮鸦等意象组成的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早春图,表达了作者热爱乡村田园生活和鄙弃城市官场生活的思想感情. P169.4.5.6.7. 三.鉴赏事物形象168物象名称+物象特征+象征寄托167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描绘了新竹的形象:嫩竹新出,竹景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抒发了要呵护人才和希望得到提携的思想感情. P170.8.9.10. 四.赏析意象步骤: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③分析揭示意象中 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鹧鸪天[宋] 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 诗人用杜鹃的意象,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五.鉴赏 意境格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億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147 意境==描绘诗歌用哪些意象组成了一幅有什么情调的什么画面+作者用何手法抒了何情 +情与景之间有何对比映衬关系. A 诗句意境 B 全诗意境1.襄樊四中卷。 《西厢记》崔莺莺唱。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问: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落红-------------- 风飘--- ”两句。 1. 答:这两句一情一景,情景交融。(1 分)“成阵”“风飘”写地上空中落英缤纷,这纷纷扬 扬的暮春落花既是莺莺将要逝去的豆蔻年华的写照,也是莺莺愁绪的寄托。以情观景,情借景生,二者融合。(2 分)含蓄地表达出莺莺青春虚度、有爱难成的万端愁绪。 2.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答: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 上乌鸦停止了聒噪,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乡愁。 六.鉴赏炼字172 含义手法+描述景象+表达效果172 谢枋得<小孤山>中的”孤”字用得好,孤即孤单,以孤山喻孤臣,抒发了诗人要像孤山那样做南宋的中流砥柱、勇猛杀敌、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同时也表达了力挽狂澜、抗元必胜的信心. P174.1 6 七.鉴赏诗眼173 指出诗眼+对主旨/意境/结构的作用173 王昌令<送魏二>中的”凉”字,用双关手法,明写风雨入舟的天气寒凉,暗写月夜思亲的心情凄凉,结构上承上启下,构筑了情景交融的意境,突出了思乡的主旨. P175.7.8.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 一、专题提要 中考考纲关于古诗词鉴赏有两大考试内容: 根据中考考纲的要求,初中古诗词鉴赏有五个考点:(1)鉴赏形象(2)鉴赏语言(3)鉴赏表达技巧(4)点评思想内容(5)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 因此,古诗词的鉴赏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渡荆门送别》,其题眼为“送别”,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离愁别绪之情。 2、把握关键,了解诗意 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 3、体味炼字,理解情意 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4、熟知意象,丰富联想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5、积累典故,随诗释义 如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如果不了解“遣冯唐”、“射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

最新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精)

2011年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 何郁(北京朝阳教研中心教研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一、对中考试卷中古诗文考查的基本认识 研究初中古诗文教学,必须要关注中考语文对古诗文的考查。中考的导向很重要,中考考什么,怎样考,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古诗文教学怎么教,教什么。不要责怪我们的老师太现实,太功利,他们首先是要对孩子的分数负责,对家长的期望负责。离开这个前提,研究初中古诗文教学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那么,中考古诗文是怎样考的呢?这里以2011年中考试卷为例,作一点说明,也算是一个抽样调查。我们一共选了40套试题,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河北、河南、安徽、江西、陕西、山西、广东七个省,南京、武汉、杭州、沈阳、哈尔滨、成都、贵阳、兰州、乌鲁木齐等十三个省会城市,以及深圳、黄冈、荆州、金华等十六个教育较发达的中等城市,涉及范围较广,涵盖区域较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该有说服力。 这四十套试题对古诗文的考查主要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都有名篇名句的考查。分数不等,最少的也有5分,如北京卷,最多的有10分,如重庆卷、安徽卷等。这方面主要是考查学生课内的积累。 第二,都有文言文的阅读考查。分数也不等,最少的也有7、8分,如北京卷、上海卷,最多的达到16分,如天津卷、陕西卷。文言文考查又分课内、课外、课内外结合三种,也就是说有的省市区只考课内的,有的只考课外的,有的课内外相结合。试题类型有基础题,如解释词语、翻译句子等,也有文意理解题,如人物品质的概括、思想感情的把握等。 第三,一部分省市区没有诗词赏析的考查。共19家,其中包括北京、天津、重庆、安徽、陕西、哈尔滨、福州、武汉、广东、沈阳、贵阳、南宁、呼和浩特、包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初中古诗词赏析分册复习卷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评析]: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1、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1)、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3、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 4.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6、“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8、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洪波涌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这句诗句有着明显的旬征意义这两句,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广大胸襟 9、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在大海的怀抱中,巨大的日、月、星辰只是它的宠儿而已这四句浅显明白,但意境阔大,气势豪迈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缔造了世界万物,生发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所以沈德潜说:“有吞吐宇宙气象”此评确当,洵非过誉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1、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并答题 ①正、悬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②作者从炼意着眼,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 2、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语言的最深层的功用有时并不是直接能够感知到的。虽然文言诗文不再是现代社会主要的交流工具,在生活交往中似乎已没有必不可少的用途,但它承载着从汉文字诞生之日起至近代开始前的中国历史,中国历代许多伟大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都使用这种语言,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今天我们要继承这笔遗产,就必须有阅读古书的能力。现代汉语应该是脱胎于古代汉语,且仍然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深层语义的语言,与古代汉语失去了联系的现代汉语必然由于文化底蕴的不足而显得浅薄和苍白。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强文言诗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人文素质,其意义非常重大,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编订的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十分明 显的改进,就是课文当中的古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加了,这实质上也是对语言的工具性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文言诗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 高度重视的结果。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初中语文教材中富含文学审美价值、人文文化因素的古诗文的篇目的增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这对提高初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的档次也有帮助。而强调熟读尤其是强调背诵,对于改变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以讲代读的状况,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将古诗文的教学摆在一个较之过去更为重要的地位,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师,笔者深感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忽视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不重视诵读教学,以讲代读的情况普遍;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记不熟,记混,错别字现象严重;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翻译理解时不懂得用,面对句子,下不了手;古诗词作者介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积累,如作者的字号称谓等,而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本身的经历创作风格等相关情况涉之甚少;教师要求学生对文言词汇进行梳理积累,学生做不到;学生对古诗词只是简单的翻译,字面上的理解,不关注古诗词的鉴赏美读,忽视古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学生学古诗词的热情不高,兴趣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