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讲解—有机合成题的解题策略

(基础)知识讲解—有机合成题的解题策略
(基础)知识讲解—有机合成题的解题策略

有机合成题的解题策略

编稿:房鑫审稿:曹玉婷

【高考展望】

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掌握烃(烷、烯、炔和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认识不同类型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能设计合理路线合成简单有机化合物,能举例说明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有机合成与推断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此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大,情景新,要求高,只有在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及相互衍变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再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合理的推断。题型以填空题为主,命题多以框图的形式给出,有时还给出一定的新信息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解决这类题目的法宝就是:熟练掌握各类官能团之间的衍变关系,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知识网络】

烃及其衍生物的衍生关系

【方法点拨】

一、有机合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有机合成的任务:目标化合物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2. 有机合成的要求:选择合理的有机合成途径和路线

3. 原则:原料价廉,原理正确,途径简便,便于操作,条件适宜,易于分离。

4.有机合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判断原料、产物各有哪些官能团,官能团如何转化、如何引入和保护。

(2)读懂信息,认真分析信息中涉及到官能团或碳链结构的变化、与原料和产品有何联系。

(3)采用顺推、逆推或中间向两边推的推理方式得出合成路线。

①正向合成分析法的过程

基础原料→中间体→中间体→……目标化合物

②逆向合成分析法的过程

目标化合物→中间体→中间体→……基础原料

二、碳链改变和官能团改变的基本方法:【高清课堂369463基本知识讲解】

有机合成中可通过加成、取代、消去、氧化、还原等反应实现官能团的引入、消除及转化,分析时既要注意反应条件及各类有机物的结构是否符合相应官能团的转化,同时要考虑它对其他官能团的影响。

1.碳链的改变:

增长碳链(酯化;炔、烯加HCN;聚合等)

缩短碳链(酯的水解;裂化;裂解;烯催化氧化)

2.成环反应(酯化;分子间脱水;缩合等)

3.官能团的引入

(1)引入卤素原子的方法

①烃与卤素单质(X2)取代。

②不饱和烃与卤素单质(X2)或卤化氢(HX)加成。

③醇与HX取代。

(2)引入羟基(—OH)的方法

①烯烃与水加成。

②卤代烃碱性条件下水解。

③醛或酮与H2加成。

④酯的水解。

⑤酚钠盐中滴加酸或通入CO2。

(3)引入碳碳双键或叁键的方法

①醇、卤代烃的消去;

②炔的不完全加成 4.官能团的消除

(1)通过加成反应消除不饱和键。

(2)通过消去、氧化或酯化反应等消除羟基。 (3)通过加成或氧化反应等消除醛基。 5.官能团间的衍变

(1)利用官能团的衍生关系进行衍变,如

伯醇――→[O]醛――→[O]

羧酸。

(伯醇即与羟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至少有两个氢原子的醇:—CH 2—OH) (2)通过某种化学途径使一个官能团变为两个,如

(3)通过某种手段,改变官能团的位置。

【知识升华】

一、有机物的官能团及其性质:

官能团

结构

性质

碳碳双键

加成(H 2、X 2、HX 、H 2O )

氧化(O 2、KMnO 4)

加聚

碳碳叁键 -C ≡C -

加成(H 2、X 2、HX 、H 2O ) 氧化(O 2、KMnO 4)、加聚 苯

取代(X 2、HNO 3、H 2SO 4)

加成(H 2)、氧化(O 2) 卤素原子

-X

水解(NaOH 水溶液) 消去(NaOH 醇溶液)

醇羟基

R -OH

取代(活泼金属、HX 、分子间脱水、

酯化反应)

氧化(铜的催化氧化、燃烧)

消去

酚羟基

取代(浓溴水)、弱酸性、加成(H 2)

显色反应(Fe 3+)

醛基-CHO

加成或还原(H2)

氧化(O2、银氨溶液、新制Cu(OH)2)

羰基加成或还原(H2)

羧基-COOH 酸性、酯化

酯基水解(稀H2SO4、NaOH溶液)

二、反应类型与官能团的关系:

反应类型可能官能团

加成反应C=C、C≡C、-CHO、羰基、苯环

加聚反应C=C、C≡C

酯化反应羟基或羧基

水解反应-X、酯基、肽键、多糖等单一物质能发生缩聚反应分子中同时含有羟基和羧基或羧基和氨基【典型例题】

类型一:官能团数目和位置的改变

例1、从环己烷可制备1,4环己二醇的二醋酸酯,下面是有关的化学反应过程(其中的无机物均已略去)。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反应②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⑧的类型是____________。

(2)反应④的条件、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C的结构简式:B________;C________。

(4)写出反应②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反应③的条件没有光照,应考虑A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反应⑦中醋酸酐为催化剂。

【答案】(1)消去反应加成反应

(2)NaOH醇溶液加热

【解析】从合成路线中可以看出,反应①为环己烷与Cl2的取代反应。反应②为的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反应③的条件没有光照,A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反应④是在NaOH醇溶液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二烯烃。反应⑤发生1,4加成反应。反应⑥为水解反应。反应⑦为酯化反应。反应⑧为加成反应。

【总结升华】通过一定的化学途径可使有机物引入官能团,并能使官能团的数目发生变化。举一反三:

【变式1】现由2-溴丙烷为主要原料,制取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的反应是A.加成-消去-取代B.消去-加成-取代

C.取代-消去-加成D.取代-加成-消去

【答案】B

【解析】如果溴丙烷先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引入的卤原子个数和位置都不好确定,想得到的产物产率不高,所以先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然后与氯气或溴单质加成反应,生成二卤代烃,最后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加热,卤原子发生取代变成乙二醇。

【变式2】在有机反应中,反应物相同而条件不同,可得到不同的主产物。下式中R代表

烃基,副产物均已略去。

请写出实现下列转变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别注意要写明反应条件。

(1)由CH3CH2CH2CH2Br分两步转变为CH3CH2CHBrCH3

(2)由(CH3)2CHCH=CH2分两步转变为(CH3)2CHCH2CH2OH

【答案】

类型二:合成路线选择

例2、已知:乙醇可被强氧化剂直接氧化为乙酸。可由CH2BrCH=CHCH2Br经三步反应制取HOOCCHClCH2COOH,发生反应的类型依次是

A.水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B.加成反应、水解反应、氧化反应

C.水解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D.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水解反应

【思路点拨】醇羟基被氧化时,不能有碳碳双键,因碳碳双键也能被氧化。

【答案】A

【解析】 B项,先与HCl加成再水解,将得到三个羟基,都会被氧化。C项,先水解再氧化,醇羟基被氧化的同时,碳碳双键也能氧化。D项,水解反应在最后,将得到三个羟基。【总结升华】有机合成中要注意反应的顺序,优化合成路线。

例3、请认真阅读下列3个反应

利用这些反应,按以下步骤从某烃A合成一种燃料中间体DSD酸

请写出(A)、(B)、(C)、(D)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①由逆向思维,注意取代基的位置;②注意—NH2有还原性,易被氧化剂NaClO 氧化。

【解析】应先利用信息③由C制取D,再利用信息②由D制取DSD酸,避免氨基被氧化。【答案】

【总结升华】有机合成中要注意合理应用题目所给信息,优化合成路线。

举一反三:

【变式1】据报道,目前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有抬头的趋势。抑制结核杆菌的药物除雷米封外,PAS—Na(对氨基水杨酸钠)也是其中的一种。它与雷米封同时服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

已知:

下面是PAS—Na的一种合成路线: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C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反应类型:I______________、II______________、III______________;

(4)所加试剂的名称:X____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I 取代II氧化III还原

(4)X为酸性KMnO4溶液Y为NaHCO3

【高清课堂369463例2】

【变式2】某吸水材料与聚酯纤维都是重要化工原料。合成路线如下:

(1)A的结构简式是。

(2)B中的官能团名称是。

(3)D→E的反应类型是。

(4)①乙酸与化合物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G→聚酯纤维的化学方程式是。

(5)E的名称是。

(6)G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满足下列条件的共有种。

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②1 mol 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生成2 mol CO2气体

(7)写出由合成的流程图。(注明反应条件)

【答案】(1)CH3OH(2)酯基、碳碳双键(3)取代反应

(4)①CH3COOH + CH≡CH CH3COOCH=CH2

(5)对二甲苯(1,4—二甲苯)

(6)12

(7)

类型三:基团保护

例4、已知:乙醇可被强氧化剂直接氧化为乙酸。由CH2BrCH=CHCH2Br可经三步反应制取HOOCCH=CH2COOH ,发生反应的类型依次是

A.水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B.加成反应、水解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C.水解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

D.水解反应、氧化反应

【思路点拨】醇羟基被氧化时,不能有碳碳双键,因碳碳双键也能被氧化。

【答案】A

【解析】 B项,先与HCl加成再水解,将得到三个羟基,都会被氧化。C项,先水解再氧化,醇羟基被氧化的同时,碳碳双键也能氧化。D项,先水解再氧化,碳碳双键也被氧化。【总结升华】为保护碳碳双键,暂时先与HCl加成使之被破坏,等羟基被氧化成羧基后,再通过消去使碳碳双键复原,从而优化了合成路线。

举一反三:

【变式1】从甲苯出发,按下面流程可以合成苯甲酸苯甲酯和水杨酸。

已知水杨酸的结构简式为,请回答:

(1)写出下列反应的条件:①、⑦;

(2)C、F的结构简式分别为:C、F;

(3)写出反应⑥、⑨的化学方程式:

⑥⑨;

(4)③、④两步反应能否互换,为什么?。

(5)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共有种。

①苯环上有3个取代基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可消耗2molNaOH

【答案】(1)光照、Cu 加热

(2)(2分)

(3)

(4)不能,因为酚羟基容易被氧化,如果互换则得不到水杨酸。

(5)6

【变式2】已知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普遍用于锅炉用水中作阻垢剂。按下图步骤可以从不饱和烃A合成HPMA。

(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反应①属于___________反应,反应②属于_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3)写出②⑤⑧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的合成路线中,有人提议略去③④⑤⑥,由C直接制H而使实验简化,请你评论此建议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CH2=CH-CH=CH2C、HOCH2-CH=CH-CH2OH

(2)加成;取代

HCOOCH 2

NH 2

(4)不合理;在氧化的过程中,C=C 可被氧化

【变式3】对乙酰氨基酚,俗称扑热息痛,具有很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工业上通过下列方法合成:

请按要求填空:

(1)扑热息痛中除肽键外其他的官能团有(填写名称)。写出扑热息痛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①的反应类型:。

(3)写出化合物D 的结构简式: 。

(4)反应①、③的目的是 。 (5)扑热息痛有很多同分异构体,同时符合下列要求的同分异构体有种:

(Ⅰ) 苯环上有两个对位取代基,一个含氮不含碳,另一个含碳不含氮。 (Ⅱ) 两个氧原子处于同一官能团中。 例如: 【答案】

(1)苯环、(酚)羟基 (2)取代反应

(3)

(4)保护酚羟基不被硝酸氧化 (5)5

类型四:综合型合成题 例5、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E、G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E__________,G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

反应④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

(3)写出①、⑤的反应类型:①__________、⑤__________。

【思路点拨】由分子式可知D 为CH2=CHCl,由逆向思维可推知G为HOOC(CH2)4COOH。【答案】(1)CH2=CH2 HOOC(CH2)4COOH

(2)

(3)加成缩聚

【解析】由分子式可得到A 为CH2=CH2,F 为CH2(OH)CH2(OH),再由F与G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缩聚得到高聚物,可推知G为HOOC(CH2)4COOH。由分子式可知D 为CH2=CHCl,综合反应②④可知C为CH2ClCH2Cl,B为Cl2。又知D发生加聚得到E,E必为,其余题目迎刃而解。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有机化合物合成与推断,涉及到加聚和缩聚两种合成有机高分子的基本方法。

举一反三:

【变式1】

(1)A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A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与H2 反应生成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3)酯类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15H14O3 ,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

(4)A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5)扁桃酸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属于甲酸酯且含酚羟基的同分异构体

共有种,写出其中一种含亚甲基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6)F与M合成高分子树脂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7)N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第一问到第四问,很容易运用基本知识来做答。第五、第六、第七问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和临场的应变能力。在回答这几个问题的时一定要做到有序思维,特别是第六、第七问,很多学生觉得缺少信息,其实信息隐藏在高聚物中,F和M要进行反应,类似于苯酚和甲醛的缩聚。应先从高聚物来反推F和M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分析出F应该是对羟基甲苯,M是甲醛。再由E和F反应生成N,我们可以把N得出来,再进行碱性水解。【答案】

【解析】根据A可与银氨溶液反应推知A含有醛基官能团,又根据A可与H2 反应生成B

判断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这两个空很简单。再根据给定的反应原理Ⅰ推知A为,

这样就可以完成(4)的方程式书写。又知B是A与氢气加成的产物,则B为,这样根据酯化反应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写出C的结构简式。

【总结升华】本题将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分析置于药物和树脂等有机物的合成流程中,要求考生应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和思路,确定有机物的结构、从官能团的角度理解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建立有机物间的联系、制取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物。本题重点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第(5)小题];根据所学典型官能团的性质、反应条件、分子组成和所给信息,对官能团进行正、逆向分析,推断有机物结构,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6)、(7)小题]。本题考查了考生获取信息以及应用信息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思维的有序性、整体性和严密性。本题难度为0.52。

有机合成题的一般解题方法范文

专题有机合成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复习目标】熟悉有机合成中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衍生关系,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碳链的增减,官能团的保护等),掌握有机合成的思路方法。 【机化学基础(选修5,人教版)P64-65:以有机反应为基础的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有机合成的任务包括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其过程就象建筑师建造一座大厦,从基础开始一层一层地向上构建。利用简单的试剂作为基础原料,通过有机反应连上一个官能团或一段碳链,得到一个中间体;在此基础上利用中间体上的官能团,加上辅助原料,进行第二步反应,合成出第二个中间体……经过多步反应,按照目标化合物的要求,合成具有一定碳原子数目、一定结构的目标化合物。 逆合成分析法是在设计复杂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时常用的方法,它是将目标化合物倒退一步寻找上一步反应的中间体,该中间体同辅助原料反应可以得到目标化合物。而这个中间体的合成与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一样,是从更上一步的中间体得来的。依次倒推,最后确定最适宜的基础原料和最终的合成路线。所确定的合成路线的各步反应其反应条件必须比较温和,并具有较高的产率,所使用的基础原料和辅助原料应该是低毒性、低污染、易得和廉价的。】 (一)有机物合成的基础知识 1.有机合成中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 (1)在分子中引入官能团的方法 ①引入卤原子 a.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 b.取代反应 ②引入羟基 a.加成反应(烯加水、醛酮加氢) b.水解反应酯的水解 ③引入双键 a.加成反应(炔烃的加氢) b.消去反应(卤代烃、醇的消去) ④引入醛基或酮基:由醇羟基通过氧化反应可得到醛基或酮基。 (2)从分子中消除官能团的方法 ①经加成反应消除不饱和键 ②经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等反应消去-OH ③经加成或氧化反应消除-CHO ④经水解反应消去酯基。 ⑤经过水解、消去反应消去-X 2.有机合成中碳链的增减 (1)增长碳链的方法:①不饱和化合物间的加成、聚合(如乙烯→聚乙烯)、不饱和烃与HCN的加成后水解等。②酯化反应(如乙酸与乙醇转化为乙酸乙酯等)。③有机合成题中碳链的增长,也有可能以信息给出,此类问题中应高度重视反应物与产物中的碳原子数的比较及连接位置关系等。 (2)缩短碳链的方法,其方法主要有:①烃的裂化裂解(石油的裂化、裂解)。②某些烃的氧化(如苯的同系物、烯烃等)。③羧酸的脱羧反应。④酯的水解反应 3. 有机合成中官能团的保护 在有机合成中,某些不希望起反应的官能团,在反应试剂或反应条件的影响下产生副反应,这样就不能达到预计的合成目标,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某些官能团,待完成反应后再除去保护基,使其复原。(备考指南P125-6) 例如为防止一OH被氧化可先将其酯化,为保护C=C不受氧化可先将其与HBr加成或与水加成,在含有C=C和-CHO的化合物中欲用溴水检验C=C,应先将-CHO用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新制Cu(OH)2氧化)等。 (二)有机物合成的途径 (1)一元合成路线:RCH=CH2→一卤代烃→一元醇→一元醛→一元羧酸→酯 (2)二元合成路线:RCH=CH2→二卤代烃→二元醇→二元醛→二元羧酸→酯(链酯、环酯、 —CH3—CH2Cl —CH2OH —COOH

有机合成的一些基本反应

有机合成中的一些基础反应 有机合成,是指从较简单的化合物或单质经化学反应合成较复杂的化合物的过程。有时也包括从复杂原料降解为较简单化合物的过程。由于有机化合物的各种特点,尤其是碳与碳之间以作用力较大的共价键相连,也使得有机合成非常困难。合成路线的多样性让我们有了各种不同的选择,有机合成常常用于工业生产当中,所以我们一般会选择用料最少,条件最温和,成本最低的合成路线。但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我们必须了解其他的合成路线。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个有机合成里的基础反应。 一、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酯化,皂化和水解等。 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分别是SN1和SN2。 1、SN1机理(即单分子亲核取代):在SN1机理中,亲核取代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底物上的离去基团L的离去,第二步是L离去后生成的正碳离子与亲核试剂结合。第一步反应速率较

慢,是反应速率的决定步骤。使正碳离子稳定的因素均有利于SN1取代的进行。 2、SN2机理(即双分子亲核取代):亲核试剂从离去基团的背面进攻离去基团,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协同进行。若反应按照SN2机理进行时,其立体化学特征是进行反应的中心碳原子的构型反转。影响SN2反应活性的因素有,空间位阻,较好的离去基团,亲核试剂的亲核能力,溶剂的极性。 SN1和SN2的区别在于,在SN2反应中,没有碳正离子中间体产生,所以不发生重排。 二、加成反应和消除反应 加成反应分成亲电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 1、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加成反应是不饱和键的加成反应,是π电子与实际作用的结果。π键较弱,π电子受核的束缚较小,结合较松散,因此可作为电子的来源,给别的反应提供电子。反应时,把它作为反应底物,与它反应的试剂应试缺电子的化合物,俗称亲电试剂。这些物质中的质子,极化的带正电的卤素,又叫马氏加成,由马氏规则而得名“烯烃与氢卤酸的加成,氢加在氢多的碳上”。 2、亲核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是由亲核试剂与底物发生的加成反应。反应发生在碳氧双键、碳氧三键,碳碳三键等等不饱和的化学键上。最有代表性的反应是醛或酮的羰基与格氏试剂加成的反应。RC=O + R'MgCl → RR'C-OMgCl再水解得到醇,这是在有机合成中合成醇常用的方法。 影响亲核加成反应的主要因素有,电子效应,空间效应,离去基团L的离去性。

高中化学-有机推断题解题策略及常见题型归纳

有机推断题解题策略及常见题型归纳 有机化学推断题是根据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而设计的。这类试题通常以新药、新的染料中间体、新型有机材科的合成作为载体,通过引入新的信息,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的产物,从中引出相关的各类问题,如推断各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所含官能团、判断反应类型、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同分异构体等。 一、解题策略 解有机推断题的一般方法是: 1、找已知条件最多的,信息量最大的。这些信息可以是化学反应、有机物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反应条件、实验现象、官能团的结构特征、变化前后的碳链或官能团间的差异、数据上的变化等等。 2、寻找特殊的或唯一的。包括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如常温下处于气态的含氧衍生物——甲醛)、特殊的分子式(这种分子式只能有一种结构)、特殊的反应、特殊的颜色等等。 3、根据数据进行推断。数据往往起突破口的作用,常用来确定某种官能团的数目。 4、根据加成所需22Br H 、的量,确定分子中不饱和键的类型及数目;由加成产物的结构,结合碳的四价确定不饱和键的位置。 5、如果不能直接推断某物质,可以假设几种可能,结合题给信息进行顺推或逆推,猜测可能,再验证可能,看是否完全符合题意,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二、常见题型归纳 1、给出合成路线的推断题(即框图题) 此类题是最为常见的有机推断题。除题干给出新化学方程式、计算数据、实验现象和分子式或结构式外,大部分信息均集中在框图中。 解答这类题时,要紧紧抓住箭头上下给出的反应条件,结合题给信息,分析每个代号前后原子数、碳干和官能团变化情况,找准突破口。 例1 已知:烷基苯在酸性高锰酸钾的作用下,侧链被氧化成羧基,如: 化合物A~E 的转化关系如图a 所示,已知:A 是芳香化合物,只能生成3 种一溴化合物;B 有酸性;C 是常用增塑剂;D 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和常用化学试剂(D 也可由其他原料催化氧化得到);E 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酚酞,结构如图b 。

初中生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

《初中生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结 题报告 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韦学翠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历史材料解析题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题型,其特点是材料来源广泛、信息容量大、灵活性强、考察层次高等,在中考试题中占据半壁江山的位置。但是从学生试卷的卷面来看,历史材料解析题失分非常严重,同学们的材料解析能力普遍较低。很多学生对材料解析题不知道从何入手,更有甚者弃题不答。即便通过平时的讲解练习,大多数学生每当做材料解析题时还是要么不知所措,要么答非所问。怎样在历史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高初中生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能力呢?基于此,特提出此课题。 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索材料解析题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思路,探索培养学生 的解题思路和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分析学生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失分原因,以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法指导时做到“有的放矢”。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材料题:是一种最富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该题要求学生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通过阅读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进而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见解。整体上说,就是考察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察题型。 2.解析能力: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是历史学科很基础很重要的能力。因此历 史科的中考《考试说明》对材料的处理能力明确列出了三条具体要求:一是“阅读理解材料”;二是“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整理,获取有效信息”;三是

“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上述的三条能力要求成为了指导我们解答材料解析题的依据。 这三个层次实际上正体现了历史学科能力由低到高、由认知到应用的必然发展过程,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因此,做好这种题型决不是仅仅掌握一些解题技巧所能实现的,而是必须把它作为一种学科能力,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培养。 二、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索材料解析题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思路,探索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分析学生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失分原因,以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法指导时做到“有的放矢”。 (二)研究的内容 (1)研究初中生材料解析题解题失误的现状及其归因。 (2)调查分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材料解析能力培养的现状。 (3)分析材料解析题命题特点和规律。 (4)探究材料解析题解题思路与方法的学法指导。 三、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南乐县福堪中学杨青兰 材料分析题中几种常见的具体题型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1、说明、反映类: ①材料本身直接说明(反映)了什么 ②这还进一步说明(反映)了什么(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2、启示类: 启示必须是从材料中悟出的。要从分析的原因和说明的道理中有针对性地谈出我们(包括国家和个人)应该怎么做。 3、建议类: ①要有针对性。 ②要多角度、多方位。 a、经济、政治、文化 b、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 c、思想、行政、道德、法律 ③要有可行性。 4、打算类: ①要围绕主题,要有针对性。 ②内容应尽量涉及理想、使命、精神、道德、法制、学习、成才等方面(思想、行动、现在、将来) 5、认识(理解、感受)类: ①亮观点(即材料说明的结论性的观点)(讲明是什么) ②讲原因(用材料中的事实或所学知识来论证观点)(讲明为什么) ③谈启示(包括国家和个人应怎么做)(讲明怎么办) 注:有时谈认识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谈。 6、评析类: ①判断:(如:正确、错误;合法、违法;片面等) ②运用依据对材料中的观点和行为作分析:(依据包括: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基本国情、教材中的重要理论观点等) ③亮观点、得结论(是错误的还应指出正确的做法;是违法的还应指出合法的做法) 7、为什么类: 主要讲出原因,要从重要性(地位和作用)、必要性(现状)和意义(有利于什么)等方面作答。 8、活动类: 常见的活动类题型有:设计活动主题;设计宣传标语;设计活动形式;设计某一具体活动的步骤;设计板报栏目;指明活动的目的、意义等。有的还要求写出活动中的发言提纲,谈活动后的感受、启示等。 这类题要求围绕主题作答,注重发散思维和开放性。

最新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资料

Cu 或Ag △ 光照 浓H 2SO 4 170℃ 催化剂 △ Ni △ 浓H 2SO 4 △ 乙酸、乙酸酐 △ NaOH △ NaOH 醇溶液 △ 浓NaOH 醇溶液 △ 稀H 2SO 4 △ [ O ] 溴水 溴的CCl 4溶液 KMnO 4(H + ) 或 [ O ] 2010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反应条件部分)[题眼归纳] [题眼1] 这是烷烃和烷基中的氢被取代的反应条件。 如:①烷烃的取代; ②芳香烃或芳香族化合物侧链烷基的取代; ③不饱和烃中烷基的取代。 [题眼2] 这是乙醇脱水生成乙烯的反应条件。 [题眼3] 或为不饱和键加氢反应的条件, 包括:C=C 、C=O 、C ≡C 的加成。 [题眼4] 是 ①醇消去H 2O 生成烯烃或炔烃; ②醇分子间脱水生成醚的反应; ③酯化反应的反应条件。 此外酯化反应的条件还可以是: [题眼5] 是①卤代烃水解生成醇; ②酯类水解反应的条件。 [题眼6] 或 是卤代烃消去 HX 生成不饱和烃的反应条件。 [题眼7] 是①酯类水解(包括油脂的酸性水解); ②糖类的水解(包括淀粉水解)的 反应条件。 [题眼8] 或 是醇氧化的条件。 [题眼9] 或 是不饱和烃加成反应的条件。 [题眼10] 是苯的同系物侧链氧化的反应条件 (侧链烃基被氧化成-COOH )。

(性质部分)[题眼归纳] ①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C—”、“—C≡C—”或“—CHO”。 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C—”或“—C≡C—”、“—CHO”或为“苯的同系物”。 ③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C—”、“—C≡C—”、“—CHO”或“苯环”,其中“—CHO”和“苯环”只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④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的有机物必含有“—CHO”。 ⑤能与钠反应放出H2的有机物必含有“—OH”、“—COOH”。 ⑥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或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有机物中必含有-COOH。 ⑦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为醇或卤代烃。 ⑧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为卤代烃、酯、糖或蛋白质。 ⑨遇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必含有酚羟基。 ⑩能发生连续氧化的有机物是伯醇或乙烯,即具有“—CH2OH”的醇。比如有机物A能发生如下反应:A→B→C,则A应是具有“—CH2OH”的醇,B就是醛,C应是酸。 重要的转化关系: 1.卤代烷烃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醇、醇跟烯烃也能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2.醇、 醛、酸、酯转化关系:醇经氧化可转化醛、醛被氧化生成酸、羧酸跟醇反应产物是酯,这个转化关系的本质可表示为(其中X、R代表某种基团):

知识讲解_有机合成基础知识_基础

有机合成基础知识 编稿:宋杰 审稿:张灿丽 【学习目标】 1、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的概念,反应原理及其应用; 2、了解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根据碳原子的氧化数法判断有机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3、了解加成聚合反应和缩合聚合反应的特点,能写出简单的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了解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能判断有机反应类型,能正确书写有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有机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 1.取代反应。 (1)取代反应指的是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2)有机物与极性试剂发生取代反应的结果可以用下面的通式来表示。 888811221221 A B A B A B A B + - + - -+-→-+- (3)烃的卤代、芳香烃的硝化或磺化、卤代烃的水解、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醇与氢卤酸的反应、酚的卤代、酯化反应、酯的水解和醇解,以及即将学到的蛋白质的水解等都属于取代反应。 ①卤代。 CH 4+X 2?? →光 CH 3X+HX ②硝化。 ③磺化。 ④α—H 的取代。 Cl 2+CH 2=CH —CH 3500600C ?????? →CH 2=CH —CH 2Cl+HCl

⑤脱水。 CH 3CH 2OH+HOCH 2CH 3140C ?浓硫酸CH 3CH 2OCH 2CH 3+H 2O ⑥酯化。 CH 3COOH+HO —CH 3?浓硫酸 CH 3COOCH 3+H 2O ⑦水解。 R —X+H 2O NaOH ????? →R —OH+HX R —COOR '+H 2O H + RCOOH+R 'OH (4)取代反应发生时,被代替的原子或原子团应与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直接相连,否则就不属于取代反应。 (5)在有机合成中,利用卤代烷的取代反应,将卤原子转化为羟基、氨基等官能团,从而制得用途广泛的醇、胺等有机物;也可通过取代反应增长碳链或制得新物质。 特别提示:取代反应的特点是“下一上一,有进有出”,类似于置换反应,如卤代烃在氢氧化钠存在下的水 解反应CH 2Br+NaOH ? ?? →CH 3OH+NaBr 就是一个典型的取代反应,其实质是带负电的原子团(为OH - )代替卤代烃中的卤原子,上述反应可表示为CH 3Br+OH - ? ?? →CH 3OH+Br - 。 2.加成反应。 (1)加成反应指的是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互结合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 (2)加成反应的一般历程可用下面的通式来表示: (3)能与分子中含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的试剂有氢气、卤素单质、氢卤酸、氢氰酸、水、氨等,其中不对称烯烃(或炔烃)与HX 、H 2O 、HCN 加成时,带正电的氢原子主要加在含氢较多的不饱和碳原子上;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H 2、Br 2等加成时以1,4加成为主。 此外,苯环与H 2、X 2、HX 、HCN 、NH 3等的加成也是必须掌握的重要的加成反应。 ①烯烃(或炔烃)的加成。 CH 3—CH =CH 2+H 2Ni Δ??→CH 3—CH 2—CH 3 CH 3—CH =CH 2+Br 2—→CH 3—CHBr —CH 2Br CH 3—CH =CH 2+HCl —→CH 3—CHCl —CH 3

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思路及步骤

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看这里,看这里。 题目类型和作答步骤一、材料分析题类型 1、考察考生运用教师职业理念评析教学实例的能力。通过展示教学实例,让考生在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角度评析实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或者从教育理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角度进行评析。 2、考查考生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的知识评析教学实例的能力。通过展示教学实例,让考生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知识评析教学行为。 二、作答步骤 1、先审题,通过阅读题目要求,确定题目类型。 2、回忆相关理论知识,对于掌握不熟练的考生,建议将相关理论知识罗列于草稿纸上,避免遗漏要点。 3、阅读材料,并结合理论知识,确定作答要点。在阅读材料时,注意把握关键信息,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帮助我们筛选信息、理解材料;通过阅读材料,将材料与理论知识一一匹配。 4、结合材料,组织答案。答案的逻辑思路是总-分-总的结构,即总体评析材料、结合理论分析材料、总结意义和做法。 总结历年考题,材料的性质包括好的行为、不好的行为及好坏结合的行为,其中出现好的行为的材料比例最大,以下分别论述。 材料中出现好的行为,总体作答思路为: (1)总体评价材料,如:“该教师行为合理,践行了……理念”; (2)分析部分,将要点逐条列出进行评析,如:“理论一+材料做法+分析”,“理论二+材料做法+分析”,“理论三+材料做法+分析”; (3)总结材料,分析意义。 材料中出现不好的行为,总体作答思路为: (1)总体评价材料,如:“该教师行为不合理,违背了……理念”; (2)分析部分,将要点逐条列出进行评析,如:“理论一+材料做法+分析”,“理论二+材料做法+分析”,“理论三+材料做法+分析”; (3)总结理论列举具体做法。 材料中出现好坏结合的行为,总体作答思路为: (1)总体评价材料,如:“……行为合理,践行了……理念,……行为不合理,违背了……理念”;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一、读——是解题的前提 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 先读设问,后读材料。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 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易产生惧怕心理,影响 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 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 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2. 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 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用,甚至材 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以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 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如1995年“三大发明题”开头 的《韩非子·有度》所载对回答第一问“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就至关重要。②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 题的毛病。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 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③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省略号 两边获取有效信息。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 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二、找——是解题的关键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 1. 从材料中找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 具体做法是:先分析材料,长材料分成几段,分别找出每段的信息;短材料分句,找 出各句的含义;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话,就找出它的字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对事件的 评价等要素。这样层层剖析,找出材料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2. 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 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 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课本中的重要史实和观点相对照,确定材料所述与教材具 体章节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再深入读材料,解析的大方向就有了,回 答问题就不难了。 3. 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案例分析题答题思路教师资格证

案例分析题答题思路教 师资格证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案例分析题答题思路 案例分析题的基本题型主要是以下两种题型: 1.教学片断型 案例材料是某一数学课堂实录或教学片断,让考生以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评析。对于这种类型的案例分析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答题:首先,泛读材料; 其次,浏览问题(一般是“分析上述老师的教学片断”等); 第三,仔细研读教学片断,不放过每个细节。按照教学片断的教学过程顺序分析,如导入(主要分析导入方法以及作用)、主题探究(主要分析采用的教学方法、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提问是否符合提问的启发性、目的性、循序渐进性等原则、教师以及学生的身份,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是否符合新理念,课堂氛围如何)、小结等步骤; 第四,总结整个教学过程,紧扣新课标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第五,切记分条答题,先列出答题点,再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注意:分条的点中可以先写它符合了新理念的哪一条,然后结合材料说明怎么符合的,也可发反过来,最后再写这样对学生对教学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好处) 如:

2.问题待定型 这类题型主要是给出某个学生的解题过程,让考生找出其中的错误,并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同时分析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只要考生的专业知识够扎实,相对来说这类题目比较简单。 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考生一定要注意先根据题中的题目自己做一遍,然后再找题目中的学生的做题错误,以免让题中的错误误导。对于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通常会涉及到数形结合、分类、转化与化归等。 如:

案例分析中新理念语言集锦: 1.教学过程: 1)学生的主体性的体现: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关键词: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关键词: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之后有各抒已见,进行交流互动)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2)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方面,采用了什么方法,如讨论法,探究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及这些方法的优点)。 2.教学内容:

有机推断题解题方法详解

有机推断题解题过程详解 一、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 解有机推断题,主要是确定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从而得出是什么物质。首先必须全面地掌握有机物的性质以及有机物间相互转化的网络,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把握以下三个推断的关键: 1、审清题意(分析题意、弄清题目的来龙去脉,掌握意图)——有什么? 2、用足信息(准确获取信息,并迁移应用)——有什么联系?怎么用? 3、积极思考(判断合理,综合推断) 根据以上的思维判断,从中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特殊性质或特征反应 。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并非都有,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关系条件提示有机物间的联系,类别条件可给出物质的范围和类别。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不但为解题缩小了推断的物质范围,形成了解题的知识结构,而且几个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的组合就相当于特征条件。然后再从突破口向外发散,通过正推法、逆推法、正逆综合法、假设法、知识迁移法等得出结论。最后作全面的检查,验证结论是否符合题意。 二、机推断题的突破口 解题的突破口也叫做题眼,题眼可以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反应、性质、用途或反应条件,或在框图推断试题中,有几条线同时经过一种物质,往往这就是题眼。 【课前例题展示】 1.(2013年四川高考真题、17分) 有机化合物G是合成维生素类药物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为: G的合成路线如下: 其中A~F分别代表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中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分子式是;G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2)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B的名称(系统命名)是。 (4)第②~⑥步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填步骤编号)。 (5)第④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提高)巩固练习—有机合成题的解题策略

(提高)巩固练习—有机合成题的解题策略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属于加聚反应的是() 2.在有机合成中,制得的有机物较纯净并且容易分离,则在工业生产中往往有实用价值,试判断下列有机反应在工业上有生产价值的是() 3.武兹反应是重要的有机增碳反应,可简单表示为2R-X+2Na→R-R+2NaX,现用CH3CH2Br、C3H7Br和Na一起反应不可能得到的产物是() A.CH3CH2CH2CH3

B.(CH3)2CHCH(CH3)2 C.CH3CH2CH2CH2CH3 D.(CH3CH2)2CHCH3 4.由石油裂解产物乙烯制取HOCH2COOH,需要经历的反应类型有() A.氧化——氧化——取代——水解 B.加成——水解——氧化——氧化 C.氧化——取代——氧化——水解 D.水解——氧化——氧化——取代 5.下图所示高分子材料是由三种单体聚合而成的,以下与此高分子材料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高分子材料属于纯净物,合成它的反应是加聚反应 B.形成该高分子材料的单体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C.三种单体中有两种互为同系物 D.三种单体都可以使溴水褪色,但只有两

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6.DAP是电表和仪表部件中常用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简式为: 则合成它的单体可能有:() ①邻苯二甲酸②丙烯醇(CH2===CH—CH2—OH) ③丙烯④乙烯⑤邻苯二甲酸甲酯 A.①②B.④⑤ C.①③D.③④ 7.对羟基扁桃酸是农药、药物、香料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它可由苯酚和乙醛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的原子利用率可达到100% B.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对羟基扁桃酸应该有6个吸收峰

有机合成心得

有机合成心得(1)-引言 做有机合成,感觉最深刻的是关键要有一个灵活的头脑和丰富的有机合成知识,灵活的头脑是天生的,丰富的有机合成知识是靠大量的阅读和高手交流得到的。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有机合成知识而没有灵活的头脑把知识灵活的应用,充其量只是有机合成匠人,成不了高手,也就没有创造性。只有灵活的头脑而没有知识,只能做无米之炊。一个有机合成高手在头脑中掌握的有机化学反应最少应为300个以上,并能灵活的加以运用,熟悉其中的原理(机理),烂熟于胸,就像国学大师烂熟四书五经一样,看到了一个分子结构,稍加思索,其合成路线应该马上在脑中浮现出来。 有机合成心得(2)-基本功的训练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基本功,有机合成的基本功就是对有机化学反应的理解掌握与灵活运用。那么对有机化学反应的理解掌握应从那方面入手?你在大学里学到的有机合成知识,只是入门的东西,远远达不到高手的水平,学了四年化学,基本上不理解化学。遇到问题还是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处下手。这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大学教育体制的问题,在大学阶段应该打下坚实的基本功,然后才能专,而我们的大学在这方面还做的远远不够。下面我推荐几本有机合成方面的书籍希望能够达到上述的目的。 有机化学反应的理解掌握方面的书籍: 1. March’s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2. Carey, F.A.; Sundberg, R.J.: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3. Michael B. Smith: Organic synthesis. 4. Richard C. Larock: Comprehensive organic transformation. 5. 黄宪:新编有机合成化学 6. 李长轩:有机合成设计化学 前三本书是从机理方面来讨论有机合成的,4、5两本书是从官能团转变的角度讨论有机合成的,第6本书是讨论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以上几本书应该随时放在自己的身边,作为案头书。认真精读,达到记忆理解,把反应分类记忆理解,这时你可能感觉很枯燥乏味,不要紧,经过一段时间的合成研究再回过头来阅读,就会感觉耳目一新,有新的理解。掌握了这几本书,可以说您已经打下了一定的有机合成基本功,这时你应该最少掌握300个反应了,但并不意味者你已经成为了有机合成高手,接下来你需要做的是将学到的有机合成知识能够灵活运用,熟练的理解化学反应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下面推荐的几本杂志,主要是关于如何运用有机化学反应的。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几种类型 1.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像(线)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要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3.开放型材料题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题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但考生应当把握一点,即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 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材料分析题是近年来历史中考的必考题,也是很多学生日常考试中比较畏惧的题目之一,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运用了正确的解题方法,这类题目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1、看题目 看懂题目,注意关键词 (1)看清有几问?谨防粗心漏答。(2)答题有何要求 ▲如“依据材料”,则是在材料中找答案即使与所学知识不符也要按照材料回答;▲如“结合所学知识”,则是以材料做引子用教材中的语言作答; ▲如“不得引用原文”,请自己组织概括答案; ▲如“有何变化”,即从什么变成什么或“不同”,则要前后对比; ▲如有“如何”,一定要基于史实答题; ▲如有“反映什么”或“含义”,那就是就材料表面意思回答; ▲如问“启示”,就要注意联系现实,并且一定要围绕主题来回答。 如:看到“改革”就想到“实事求是,根据国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看到“工业革命”就想到“教育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看到“仁”就想到“和谐社会”、看到“污染”就想到“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看到“闭关锁国”“学习西方”就想到“坚持开放”、看到“日本右翼”就想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还有时间、空间的限制等等,如某一时间段、某一国家……(在问中划出来) ▲如对某种观点的认识,就要先肯定(或否定)再说出自己的论据。

案例分析题解题思路

案例分析题解题思路(一)命题方式案例设计题的命题方式是:提供一个具体的背景资料,要求考生全面分析所提供的资料,针对案例的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二)命题趋势考纲中给出的样题,对案例问了两个方面的问题:1、案主的困境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是什么?实际考题题干越来越灵活,如完善题、填空题等从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重要性、普适性和该部分内容在教材中所占比重(1/4)来看,社会工作通用过程的六大阶段是考核重点。实际的考试应该通过题型的多样性来测试考生知识的综合性、能力的全面性。所以:案例分析题的考试范围应该是两个方面的内容:1、熟悉掌握通用过程模式的六大阶段: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各阶段的基本任务、步骤和技巧是可能考核的重点(过程型)。2、能够评估背景材料中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困境),并提出相应的介入策略(领域型)。至于案例的背景素材,主要来源于教材中社会工作领域中服务人群的问题与需要。此外,我们认为考题内容的选取还有两个重要原则:第一,现实意义:这主要表现为都市问题的社会工作回应,例如:空巢老人、单亲家庭、独生子女、校园暴力、长期病患照顾等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将会成为命题的首选。第二,案例凸现民政工作特色,民政工作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又是目前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的组织部门之一,需要考生予以关注(尤其是优抚安置和社会救助领域)。一、案例分析题范例(过程型)接案(一)接案阶段案例十四岁的初二男生小强,母亲是日常生活起居需依赖他人协助的残疾人,父亲平日忙着打零工赚钱养家,而这照顾母亲和

一个妹妹的主要责任落在小强身上。小强每日疲于处理家庭的家务,无 暇认真顾及学业,所以成绩表现平平,对此小强亦有怨言。加之家庭经 济收入情况欠佳,在和同学交往的时候,小强感到低人一等。如果你是 社工服务中心的社工,被要求为小强提供服务。考核方式一:在和 小强见面之前,社工要做好哪些准备?答题要点:接案是社会工作助 人的开端,是社工与潜在的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的过程。在 社工和小强见面前,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准备: 1、资料准备 1 社工在和小强见面之前要做好接案的资料准备工作,这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研读小强的有关资料,记下不清楚的地方,以便面谈时进一步了解情况。(2)了解小强是否接受过相关的社工服务,如果有的话,需要了解先前的服务情况。(3)了解小强是否有特殊事项需要小心处理。(4)走访社区或学校,通过小强的社会网络了解其社会功能及社会处境方面的情况。2、拟定面谈纲要。为了在和小强面谈时有充分准备,社工可以事先拟定好初次面谈的纲要,其内容大致包括:(1)社工自我介绍并说明自己的专长。(2)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和彼此的角色;(3)向小强说明机构的相关政策和基本规则,如:服务内容、保密原则、工作过程等;(4)征求小强的反馈,即对上述内容是否理解,有没有什么问题;(5)询问小

8总复习:有机合成题的解题策略

高考化学冲刺的核心知识和解题策略 第七讲高考冲刺:有机合成题的解题策略 一、有机合成思想: 逆向思维 重在切断 二、基本知识: 1、碳架构建:信息 2、官能团的消除 ⑴通过加成消除不饱和键; ⑵通过消去、氧化、酯化等消除醇羟基; ⑶通过加成或氧化消除醛基。 ⑷通过消去、取代等消除卤素原子。 3.官能团的转换、引入 CH 3—CH 3CH 2 = CH 2 CH 2 = CHCl CH 3— CH 2Cl CH 3—CH 2OH CH 3—CHO CH 3—COOH CH 3—COOC 2H 5 252H 5CH 3—COON a CH CH —CH —CH —Cl []n —CH 2—CH 2—[]n CH 2CH 2 OH OH CH 2CH 2Cl Cl COOH COOH O=C CH 2O=C CH 2 O O C 6H 12O 6C 12H 22O 11 C 12H 22O 11 (C 6H 10O 5)n 纤维素乙酸酯硝化纤维 淀粉 麦芽糖蔗糖葡萄糖 (C 6H 7O 2)OH OH OH n 4.官能团的保护 a .只有被保护基团发生反应(保护),而其它基团不反应; b .被保护的基团易复原,复原的反应过程中不影响其它官能团。 例如:防止醇羟基被氧化或羧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利用酯化反应生 成酯,从而达到保护羟基或羧基的目的。 例1.高分子材料M 在光聚合物和金属涂料方面有重要用途。已知:

M 可以用丙烯为原料,通过如下图所示的路线合成: (1)A 中两种官能团的名称是 和 。 (2)注明反应类型。C→甲基丙烯酸: ,E →M :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D→C 3H 8O 2: 。 ② 生成E : 。 (4)A→B 的反应中还可能生成一种有机副产物,该副产物的结构简 式为 。 (5)写出与甲基丙烯酸具有相同官能团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包括顺反 异构)的结构简式 。 (6)请用合成路线流程图表示A→丙烯酸(CH 2=CHCOOH )的合 成线路,并注明反应条件。 提示:① 氧化羟基的条件足以氧化有机分子中的碳碳双键; ② 合成过程中无机试剂任选; ③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例2.某吸水材料与聚酯纤维都是重要化工原料。合成路线如下: (1)A 的结构简式是 。 (2)B 中的官能团名称是 。 (3)D→E 的反应类型是 。 (4)① 乙酸与化合物M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 G→聚酯纤维的化学方程式是 。 (5)E 的名称是 。 (6)G 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满足下列条件的共有 种。 ① 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② 1 mol 与足量的NaHCO 3溶液反应生成2 mol CO 2气体

有机合成的四个基本

有机合成的“四个基本” 湖北省老河口市一中李军 从远古时代起,人类一直依靠自然界的资源生存。在实践中人类逐渐学会了对自然资源进行加工和转化。例如,通过酿酒、制药等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有时天然物质及其加工产品的性能也不尽如人意。19世纪20年代,人类开始进行有机合成的研究以来,有机化学家们不断地合成出功能各异、性能卓越的各种有机物。通过有机合成不仅可以制备天然有机物,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还可以对天然有机物进行局部的结构发行和修饰。 一、有机合成的基本思路: 1.正向合成分析法: 2.逆向合成分析法: 目标化合物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基础原料 解答这类问题时具体到某一个题目是用正推法还是逆推法,还是正推、逆推双向结合,这要由题目给出的条件决定。 正向合成分析法是从已知的原料入手,找出合成所需要的真接或间接的中间体,逐步推向合成的目标有机物,而逆向合成分析法是在设计复杂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时常用的方法。它是将目标化合物倒退一步寻找上一步反应的中间体,该中间体同辅助原料反应可以得到目标化合物,而这个中间体,又可以由上一步的中间体得到,依次类推,最后确定最适宜的基础原料和最终的合成路线。 解题思路: (1) 剖析要合成的物质(目标分子),选择原料,路线(正向,逆向思维.结合题给信息) (2) 合理的合成路线由什么基本反应完全,目标分子骨架 (3) 目标分子中官能团引入 有机合成的解题思路是:首先要正确判断需合成的有机物的类别,它含有哪种官能团,与哪些知识信息有关;其次是根据现在的原料、信息和有关反应规律,尽可能合理地把目标化合物分成若干片段,或寻找官能团的引入、转换、保护方法,或设法将各片段拼凑衍变,尽快找出合成目标化合物的关键;最后将正向推导和逆向推导得出的若干个合成路线加以综合比较,选择出最佳的合成方案。 二、有机化学合成路线

初中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解题方法指导

初中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解题方法技巧 在考试中,学生要考出好成绩,除了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必须能熟练运用一定的解题技巧,以便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材料分析题是中考思想品德的必考题型,也是体现试卷区分度,发挥其选拔功能的题型之一,但学生由于缺乏答题技巧,每年的中考中学生解答此类题的失分率较高。了解材料分析题的特点,把握解题的基本思路,探究失分原因,可以有效的提高解答材料分析题的水平,提高材料分析题的得分率。 一、材料分析题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也称分析说明题或阅读分析题,是用一组或多组材料为背景,设置一个或多个问题,要求学生联系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社会现实或自身实际作答的一种主观性试题,材料题的灵活性非常强,对学生来说是思想品德试题中最头痛的题目了,一是看到材料无从下手,二是,要耗费很多的体力、脑力,但结果还不一定“心想事成”,往往会事与愿违,费力不讨好。故有很多同学会主动的放弃这些题,有的时候不是不会做,却是被吓得,不去干去做了。 二、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分析题因其容量大,角度灵活多变,对学生来说,稍有难度,不同类型的分析说明题,解答方法虽不尽相同,但也有规律可循,若能掌握解题技巧,学生会迎刃而解。下面结合一道2011宁夏中考试题来做解题指导,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实施生态移民造福贫困群众 我区中南部地区,极度干旱缺水,生态十分脆弱,被称为不适宜居住、不适宜发展的地方。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的生活、生产、生态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区实施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工程,将20.68万人搬迁到近水、临路、靠城的地方。移民安置区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水利、交通等资源优势,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特色种养殖业以及劳务、商贸、交通运输业,经济效益明显。移民搬迁后,迁出区的300万亩自然植被和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保护,实现了脱贫致富与生态建设“双赢”。“十二五”期间,我区继续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对34.6万贫困人口进行移民搬迁。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说明我区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是如何体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10分) 中考评分要求:学生将观点与事例相结合,且观点明确,条理清楚,10分。若只答基本观点7分;若没有观点,只叙述材料3分。 评分思路:应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求,对我区生态移民的事例,具体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 观点与事例结合:我区中南部地区干旱缺水的资源问题及生态脆弱的环境问题,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生产。生态移民工程,既合理利用了安置区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满足贫困人口的生活生产需要,又保护了迁出区的生态环境,有效遏制土地沙漠化,保持生态平衡。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落实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了脱贫致富与生态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