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5、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6、做对比实验时只有1个条件不同。

7、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如果生态系统中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8、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9、在生态瓶里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里的动物提供氧气。

10、一定区域里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1、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2、种子发芽的自身条件是完整的活的胚。

第二单元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没燃烧的蜡烛不是光源。

2、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4、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5、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不能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

6、产生影子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和屏。

7、当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物体反射和吸收。

8、颜色深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弱,吸收热的能力强。颜色浅物体反射光的能力

强,吸收热的能力弱。

9、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自于太阳。

10、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11、同一时间,不同高度的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方向相同,长短不同。

12、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是向阳面,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是背阴面。

1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最短是在正午,最长是在早上和傍晚。

1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度的变化是长-短-长。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15、在阳光下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物体的颜色和表面光滑程度有关。

16、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它至少需要2块平面镜。

17、红色物体反射的光是红光,黄色物体反射的光是黄光。

18、射击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性质。

19、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太阳能的实例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手电筒、太阳能计算器、太阳灶等。

20、在我们生活中潜望镜、反光镜、额镜、万花筒都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第三单元

1、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2、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我国地形特征是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4、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5、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6、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7、土壤中有腐殖质和盐分,其中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8、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9、土壤被侵蚀的程度与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因素有关。流水对土壤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沉积。

10、上游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11、土壤颗粒从大到小可以分为沙砾,沙,粉沙,粘土。

12、山脉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大板块的碰撞,裂谷的形成是因为两大板块的拉伸。

13、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4、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15、促使地形发生变化的力量既有外力作用,又有内力作用。其中褶皱、断层、火山、地震属于内力作用,阳光、风、流水、海洋、冰川属于外力作用。

第四单元

1、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2、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一个向下的拉力;我们背书包,感到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力,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3、橡皮筋被绞紧或者被拉长时能产生力,这个力叫做弹力,像弹簧等物体产生的力都是这样的力。

4、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鞭炮都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5、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力;要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必须对物体施加阻力。

6、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7、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载重量、运动方式有关。

8、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9、在生活中,缆车用重力做动力,直升机用反冲力做动力。

10、铅笔尖和纸面的摩擦是滑动摩擦力,圆珠笔的笔尖和纸面的摩擦是滚动摩擦力。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 整版) 以下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复习整理: 第一单元:变化中的世界 1. 物体的三种基本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 物体的颜色、气味等性质可以通过感官来感知。 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1. 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3.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4. 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能量 1. 能量是物体发生变化所需要的,也是物体进行工作所需要的。 2. 能量的形式有:光能、热能、声能、电能和机械能。 3. 能源是供给物体能量的来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第四单元:物体的运动和力 1. 物体的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循环运动。 2.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才能发生。

3.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下落的原因。 4. 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第五单元:力的作用和效果 1. 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来表示。 2.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状的变化和位置的变化。 3. 力还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4. 力是向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光和影 1. 光是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具有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 2. 光的传播有直线传播和向外扩散的特点。 3. 镜子可以反射光,产生影子。 4. 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会分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第七单元:动物和植物的适应环境 1. 动物和植物适应生活环境的方式有避暑、冬眠、迁徙等。 2. 不同的动物和植物适应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特征。 第八单元: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1.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的能量的变化。 2. 物质的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3. 燃烧需要燃料、氧气和适当的温度。 以上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复习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全)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全)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知识点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绿豆芽生长必须条件:光照;土壤;二氧化碳;适宜的温度;水分。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对环境有一定的需要,蚯蚓喜欢阴暗、潮湿、有丰富有机质的环境。 5、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6、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如:草→兔→蛇类→猛禽→食腐动物。草(生产者)兔(一级消费者)蛇类(二级消费者)猛禽(三级消费者)食腐动物(分解者)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箭头方向是从生产者开始到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人类的活动会造成一定的生态失衡,如果生态平衡长时间打破,地球上的生物会遭到很严重的影响。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2)草→蝗虫→鸟→鹰 (3)草→鸟→蛇→鹰(4)草→兔→蛇→鹰 17、绿豆种子根的向水性:种子的根会向有水的地方长。绿豆芽的向阳性:长出真叶的绿豆牙的茎会向光照强的地方长。 18、做“绿豆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吗?”的实验时需要使用多颗绿豆,以确保无偶然性。 19、必须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与非生物互相依赖,循环作用,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2、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4、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精心整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2、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实验时,让一组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另一组保持干燥,叫对照组。(其他条件不变) 3、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等。 4、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同时也相互制约的。 5、仙人掌的叶子是刺状的,生长在沙漠地区;松树的叶子是针状的,生长在山区;香蕉的叶子宽而长,生长在热带雨林。 6、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 7、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生存环境进行选择。当环境改变时,它们具有一定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果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生物的适应能力,就会被环境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8、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如捕食、竞争……)。 9、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的交换关系。 10、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1、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食物链里的箭头表明能量流动的方向,是绿色植物吸收的太阳能通过食物链向消费者流动。 12、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3、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包含这个地区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17、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养分)、(空间)等。 3、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果一种生物的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6、自然界是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14.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7、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

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3、食物链的举例。 答:①草→兔子→鹰②落叶→蚯蚓→小鸟 4、自然保护区。 答:①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②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3、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兔子的减少和草的减少? 答:人类对老鹰、兔子的猎杀;为防止兔子与牛羊争牧草而进行的猎杀和驱赶;为了发展经济而过度的放牧;环境的恶化导致的生长困难;等等。 5、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答:①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②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③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惜的动植物。 ④保护草原,合理放牧。…… 6、在草→兔子→鹰食物链中, ①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兔子会大量繁殖,草来不及长大就很快被吃光,大量的兔子会饿死,草可能重新生长,经过漫长的时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观察物质 1. 科学并不空洞,它始于观察。我们身边处处都存在物质,科学要研究的物质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特点。 2. 科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要学习它,就要认真观察、思考、探究和实验。 第二章观察形状与结构 1. 许多物体是靠“骨架”支撑的,拆掉“骨架”就能化整为零。通过分类、重组整理来改变事物的面貌。这也是一种简单的“再创造”。 2. 简单结构可以演变出复杂结构,由简单到复杂,这叫“简单结构到复杂结构的演变”。这一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需要再创造才能实现。 第三章光 1. 光是通过透明的物质传播的,不透明物体的表面会把光线反射回去,被反射回来的光是平行的,这叫反射现象。 2. 光通过不均匀的介质时,光线要发生偏移,这叫折射现象。 3. 太阳光是白光,它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第四章地球的运动 1.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绕太阳公转着。地球自转是绕着自身轴心旋转。地球公转是围绕太阳旋转。它们是产生影子的原因。 2. 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四季变化、五带形成。 第五章工具和机械

1. 我们不仅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且要把事情做的又快又好。这就需要借助工具或机械来完成任务。工具和机械能帮我们省力、方 便、快捷地完成任务。 2.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点、用力点、阻力点。杠杆上有三个点,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 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省力杠杆;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 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费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 到支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3. 轮轴是一种变形的杠杆,由一个轮和一个轴组成。轮大的时候容易转动;轴小的时候容易挂东西;轮和轴的距离大的时候费力;轮 和轴的距离小的时候省力。 4. 斜面也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斜面越平缓越容易把重物推上去。使用机械时要注意省力费距离。 5. 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物体被提升时重心 升高的幅度与绳子的绕法是否合理有关。绕绳时要尽可能让轮在下面 而绳子在上面且缠绕均匀并靠近固定点。(螺丝钉拧成一样紧的程 度、椅子的靠背不能是整个一条直线的)) ) 9-665/J=294 ) JG2)K6+W*NQK )WK)Y/ZP3J7K7Y)N5Z7J4L8Y 第六章能量 1. 能量的形式: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机械能等;其中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J6+W*NQK)WK)Y/ZP3J7K7Y)I+T*S6F0I 能能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它能让我们做出很多不-一样的事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和乐趣。))J6+W*NQK)WK)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 结【完整版】 第一章:生物和生态环境 - 生物:植物、动物、人类 - 生物栖息地:陆地、水域 - 生物的分类:按栖息地分、按动物特点分 - 生态环境:空气、水、土壤等 - 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开展环保公益活动 第二章:有昆虫的生活 - 昆虫:蚯蚓、蜘蛛、蚂蚁等 - 昆虫的分类:按生长状态分、按特征分 - 昆虫的生活性和生存方式 -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三章:水中生物的生活 - 水中生物:鱼、蛙、龟、虾等

- 水中生物的生活 - 水体的净化 第四章:物体的运动 - 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火车行驶的平稳、离心力撑伞、拉力捕鱼等 - 滑行:风筝、滑翔机等 - 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五章:磁与物的运动 - 磁铁的特性:南北极、磁力线 - 磁性材料:钢铁、镍、钴 - 磁铁的用途:指南针、电铃、电动机、电磁铁 - 物的运动:滑动、滚动和转动 第六章:声音与物体的振动

- 声的来源:声源、声响 - 声的传播:空气、固体、液体 - 声音的强弱、高低 - 振动的产生:弹性形变、剪切形变、扭转形变 - 振动的现象和应用 第七章:光与视觉 -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分散、反射、折射、全反射- 光的色彩:白光、三原色 - 视觉的产生:眼睛的构造和原理、物体的颜色 - 光的应用:光的反射、折射、光电效应、能源利用第八章:科学探究 - 做实验的基本原理 -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 科学实验中的误差 - 科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 科学实验中的数据记录和处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基本需求包括空气、水、阳光、养分和空间等。动物对环境的基本需求包括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独特的需求,因此它们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处,否则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虽然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是生长需要阳光。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分、阳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形成了食物链,从绿色植物(生产者)到凶猛的肉食

动物(消费者)为止。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以下是一个食物链的例子:草→兔→鸟→蛇→螳螂→鹰。食物链中至少有三种动植物,从左到右用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指向吃者。吃与被吃的关系要合理。 五年级第二单元:光 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有太阳、蜡烛、手电筒和萤火虫等。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高低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五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特准备了本篇完整版科学复习资料。希望通过阅读本文,同学们能够巩固和回顾所学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种类的生物数量和分布。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有助于我们认识和保护自然界的生物资源。 1.1 动物的多样性 动物是地球上众多生物中的一类,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和习性。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1.1.1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具有脊柱和脑部,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了各自的生存环境,有着不同的特征和适应方式。 1.1.2 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是指没有脊柱和脑部的动物,包括昆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无脊椎动物数量庞大,并且在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都有广泛分布。 1.2 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植物可以根据其种子的种类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1.2.1 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是指其种子暴露在外的植物,如松树、银杏树等。它们在种子的保护上相对较少,种子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1.2.2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的种子包裹在果实内,如苹果、桃子等。它们在种子的保护上相对较好,种子可以通过果实的传播方式广泛分布。 第二章: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 2.1 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一种方式。它由食物生产者、食物消费者和食物分解者三个组成部分构成。同一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相互传递来获得能量。 2.1.1 食物链 食物链是一个简单直观的表示方式。例如,草→兔子→狐狸,其中草是食物生产者,兔子是食物消费者,狐狸是食物消费者。 2.1.2 食物网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4、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5(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6、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7、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8、(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10、古希腊天文学家(XXX)提出(“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1、波兰天文学家(XXX)提出(“XXX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早晨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早晨)收看实况直播。 13、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4、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5、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16(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第二单位光与色彩 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XXX)发现: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

五年级科学科学上册复习知识归纳点

《科学》五上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养分)、(空间)等。 3、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果一种生物的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6、自然界是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7、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

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8、我们常常做对比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 9、会根据要求正确写出食物链 问题:1、如果在草原上过度的放牧,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2、在“水稻田鼠蛇老鹰”这条食物链中,蛇遭到了大量的捕杀,你推测一下这条食物中的其他三者会出现什么的变化?为什么? 第二单元:光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和屏)。一天中阳光下铅笔影子的(长短)、(方向)都要发生变化。一天中影子最长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中午) 3、光是直线传播的,太阳光以(每秒约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挡光物会有影子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生活中人们对光的反射的运用的例子有(汽车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链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8.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9.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失去平衡。 10.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第二单元光 1.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2.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影子总在背光一面,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也越来越长。 3.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越大。 4.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5.光是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 6.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相对它的发射能力最差。反射本领最强的是白色的光滑物体,相对它的吸热本领最差。 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9.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0.牛顿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让白光扩展成了红、澄、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11.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节能装置,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构造是集热器、保温箱、连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统。 1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答: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即太阳一天方向变化为: 东-偏南-西影子的方向变化与太阳方向相反为:西-偏北-东,长短变化为:长-短-长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一、认识光 1、什么叫光源? 自身发光或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常见光源举例 太阳、萤火虫、水母、正在发光的台灯等 3、光在空气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 4、光的应用 促进植物生长、照明、发电、取暖、做手术等。光具有能量 5、光污染分类及防治 分类: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彩光污染 防治:减少用反光建筑材料、控制照明亮度、合理选择灯具 6、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产生影子 7、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二、光的反射 1、什么叫光的反射 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叫做光的反射 2、一般物体都能反光。 3、为什么能看到物体? 物体发出的光或者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看到物体。 4、光反射现象应用 镜子、后视镜、太阳能灶等 5、简单光反射路线图 ———— 三、潜望镜的秘密 1、潜望镜的应用 地下掩蔽工事、潜水艇、地下管道潜望镜、伸缩潜望镜 2、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物体发出的光或者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的镜片上,经过两片镜面的反射进入观察者的眼睛,就可以从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 3、如何改进潜望镜 两个平面镜的镜面相对,倾斜摆放,两面镜片要相互平行,与底面成45°角 4、潜望镜中光的路线图 四、彩虹的秘密 1、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

2、什么叫光的色散? 白色的阳光(复色光)通过透明的媒质后变成有颜色的光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 3、彩虹的形成原因 雨后,空气中悬浮着很多的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 4、如何制造彩虹 水杯法、镜子法、手电法、雾汽法、光盘法 5、为什么雨后彩虹出现的时间不长? 空气中雨滴蒸发或者阳光不在低角度 五雾和云 1、什么是雾?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者小冰晶,他们聚集在一起,漂浮在空中,在低空的是雾 2、什么是云?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者小冰晶,他们聚集在一起,漂浮在空中,在高空的是云 3、雾和霾的区别 成分不同、颜色不同、健康影响不同、相对湿度不同 六露和霜 1、什么是露 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2、什么是霜 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七雨和雪 1、雨的形成 雨来自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拖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雨。 2、雪的形成 雪来自云。云中的小冰晶大到空气拖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寒冷的冬季低空气温通常在0℃以下,降落的冰晶不会融化)就是雪 3、人们是如何人工降水的 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 4、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这就是在假设 八小水滴的旅行 1、地球上的水是怎么循环的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循环 2、水循环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利:净化空气、灌溉田地、滋养树木 弊:海啸、洪水、泥石流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单元、1.我们在呼吸 1、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与肺。 2、用手捏住鼻子,感觉呼吸很困难。 3、人体须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削减了。 4、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运动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5、人体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不一样。吹一支点燃的蜡烛,蜡烛会熄灭,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6、我们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肺是氧气与二氧化碳进展交换的场所。 8、拉瓦锡发觉空气是混合气体,其中有支持燃烧的(氧气)与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氮气)等。 9、人的呼吸是由呼吸器官进展的。 10、人体呼出二氧化碳与水蒸气。 11、普里斯特利发觉:支持动物生命活动的气体与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一样的(氧气)。

12、吸气时胸腔(扩张),呼气时胸腔(收缩)。 2、心脏与血管 1、心脏与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脉搏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 3、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心脏与脉搏跳动的次数一样。 4、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发觉,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5、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与毛细血管。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 6、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 7、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 8、年龄越小,心跳的越快;年龄越大,心跳的越慢。 9、心脏有力的跳动使得血液在全身循环。人的一生中,心脏都在不停地工作着。 常常熬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的休息时间更长。 10、心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与右心房组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