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物土石坝课程设计

水工建筑物土石坝课程设计
水工建筑物土石坝课程设计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土石坝设计

专业班级:水工(本科) 13-3

姓名:袁明炜

编写日期: 2016年7月1日

水利与环境学院

摘要

适当修建大坝可以实现一个流域地区发电、防洪、灌溉的综合效益。通过对地形地质、水文资料、气候特征的分析,结合当地的建筑材料,设计适合的枢纽工程来帮助流域地区实现很好的经济效益。根据防洪要求,对水库进行洪水调节计算,确定坝顶高程及泄洪建筑物尺寸;通过分析,对可能的方案进行比较,确定枢纽组成建筑物的形式、轮廓尺寸及水利枢纽布置方案;详细作出大坝设计,通过比较,确定坝的基本剖面与轮廓尺寸,拟定地基处理方案与坝身构造,进行水力、静力计算;对泄水建筑物进行设计,选择建筑物的形式、轮廓尺寸,确定布置方案。水库配合下游河道整治等措施,可以很大程度的减轻洪水对下游城镇、厂矿、农村、公路、铁路以及旅游景点的威胁;可为发展养殖创造有利条件。

目录

第1章基本资料 (1)

1.1工程概况 (1)

1.2水文与水利规划 (1)

1.气象 (1)

2.水利计算 (1)

1.3地形地质条件 (1)

1.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2)

2.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3)

1.4建筑材料及筑坝材料技术指标的选定 (4)

3.当地建筑材料 (6)

2 枢纽布置 (8)

2.1坝轴线选择 (8)

2.2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 (9)

2.3枢纽布置 (10)

2.3.1 导流泄洪洞 (11)

2.3.2 溢洪道 (11)

2.3.3灌溉发电洞及枢纽电站 (11)

3.1坝型确定 (12)

第3章坝工设计 (14)

3.1土石坝断面设计 (14)

3.1.1坝顶高程 (14)

3.1.2坝顶宽度 (16)

3.1.3上下游边坡 (16)

3.1.4 坝底宽度 (17)

3.2防渗体设计 (17)

3.2.1.坝体的防渗 (17)

3.2.2防渗体的土料要求 (18)

第4章坝体渗流计算 (19)

4.1设计说明 (19)

4.1.1土石坝渗流分析的任务 (19)

4.1.2渗流分析的工况 (19)

4.1.3渗流分析的方法 (19)

4.2渗流计算 (20)

4.2.1基本假定 (20)

4.2.2计算公式 (20)

4.2.3三种工况计算 (21)

4.2.4渗流校核 (23)

4.2.5浸润线计算 (24)

4.2.6理正软件校核 (27)

第5章土石坝坝坡稳定分析及计算 (30)

5.1坝体荷载 (30)

5.1.1渗流力 (30)

5.1.2孔隙压力 (30)

5.1.3地震力 (30)

5.2稳定分析方法 (30)

5.3计算工况 (31)

5.4稳定计算 (31)

5.4.1瑞典圆弧滑动法 (31)

5.4.2理正软件计算 (33)

第6章细部构造 (36)

6.1 坝顶构造 (36)

6.2 护坡 (36)

6.3 反滤层 (37)

6.4 排水体 (40)

6.5 马道 (42)

第1章基本资料

1.1工程概况

ZF水库位于QH河干流上,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990km2,库容5.05×108m3。水库以灌溉发电为主,结合防洪,可引水灌溉农田71.2×104亩,远期可发展到104×104亩。灌区由一个引水流量为45m3/s的总干渠和四条分干渠组成,在总干渠渠首及下游24km处分别修建枢纽电站和HZ 电站,总装机容量31.45MW,年发电量1.129×108kW·h。水库防洪标准为百年设计,万年校核。枢纽工程由挡水坝、溢洪道、导流泄洪洞、灌溉发电洞及枢纽电站组成。

1.2水文与水利规划

1.气象

流域年平均降雨量686.1mm,70%集中在6~9月,多年年平均气温8~9℃,多年平均最高气温29.1℃(6月),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4.3℃(1月),多年平均最大风速9m/s,水位768.1m时水库吹程5.5km。

2.水利计算

防洪运用原则及设计洪水的确定。本水库属二级工程。水库建筑物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由于采用的洪水计算数值中未考虑历史特大洪水的影响,故用万年一遇洪水作为非常保坝标准对水工建筑物进行复核。

水库排沙和淤沙计算。ZF水库回水长25km,河道弯曲,河床宽300m 左右,河床比降为2.2%,是个典型的河道型水库。

1.3地形地质条件

1:2000坝址附近地形图、建议坝轴线地质图见附图。

1.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库区两岸分水岭高程均在820m以上,基岩出露高程,大部分在800m 左右,主要为紫红色砂岩,间夹砾岩、粉砂岩和砂质页岩。新鲜基岩透水性不大。未发现大的构造断裂,水库蓄水条件良好。

Q H河为山区性河流,两岸居民及耕地分散,除库水位以下有一定淹没外,浸没问题不大,库区也未发现重要矿产。

2.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Q H河在ZF水库坝址区呈一弯度很大的“S”形。坝段位于“S”形的中、上段。坝段右岸为侵蚀型河岸,岸坡较陡,基岩出露。上下坝线有约300 m长的低平山梁(单薄分水岭),左岸为侵蚀堆积岸,岸坡较缓,有大片土层覆盖。右岸单薄分水岭是Q H河环绕坝段左岸山体相对侧向侵蚀的结果。

坝址区基岩以紫红色、紫灰色细砂岩为主,间夹砾岩、粉砂岩和少数砂质页岩。地层岩相变化剧烈,第四系除厚度不大的砂层、卵石层外,主要是黄土类土,在大地构造上处于相对稳定区,未发现有大的断裂构造迹象。

坝址区左岸有一大塌滑体,体积约45×104m3,对工程布置有一定影响。

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建筑物按7度设防。

(1) 上坝址

上坝址位于坝区中部背斜的西北,岩层倾向Q H河上游。河床宽约300m,河床砂卵石覆盖层平均厚度5m,渗透系数1×10-2cm/s。一级阶地(Q4)表层具中偏强湿陷性。左岸730m高程以上为三级阶地(Q2)具中偏弱湿陷性。

岩基未发现大范围的夹层,基岩的透水性不大。河床中段及近右岸地段,沿113-111- 115-104-114各钻孔连线方向,在岩面下21~47m深度范围内,有一强透水带,W=5.46~30 l/s·m2,下限最深至基岩下约80m。基岩透水性从上游向下游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左岸台地黄土与基岩交界处的砾岩(最大厚度6m)透水性强,渗透系数K=10m/d。左岸单薄分水岭岩层仍属

于中强透水性,平均W=0.48l/s·m2,应考虑排水,增加岩体稳定。

(2) 下坝址

位于上坝址同一背斜的东南翼,岩层倾向下游;河床宽约120m,左岸为二、三级阶地,右岸731m高程以下为基岩,以上为三级阶地。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左岸基岩有一条宽200~250m呈北北东方向的强透水带,右岸Z沟单薄分水岭的透水性亦很大,左右岸岩石中等透水带下限均可达岩面下80m 左右。河床地段基岩透水性与中等透水带厚度具有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变小的趋势。下游发现承压水,二、三级阶地砾石层透水性与上坝线相同,左岸坝脚靠近塌滑体。

1.4建筑材料及筑坝材料技术指标的选定

库区及坝址下游土石料丰富,有利于修建当地材料坝。

(1) 土料。坝址上、下游均有土料场,储量丰富,平均运距小于l.5km。根据155组试验成果统计,土料平均粘粒含量为26.4%,粉粒55.9%,粉砂17.6%,其中25%属粉质粘土,60.7%属重粉质壤土,14.3%属中粉质壤土。平均塑性指数11.1,比重27.5kN/m3。最大干重度16.7kN/m3,最优含水量20.5%,渗透系数0.44×10-5cm/s。具有中等压缩性,强度特性见表3。

(2) 砂砾料。主要分布在河滩上,储量为205×104m3,扣除漂石及围堰淹没部分,可利用的砂砾料约100~151×104m3。其颗粒级配不连续,缺少中间粒径,根据野外29组自然坡度角试验,34组室内试验分析,统计成果分析如下:天然重度18.7kN/m3,软弱颗粒含量2.64%。颗粒组成见表4。

砂的储量很少,且石英颗粒少,细度模数很低,不宜作混凝土骨料,砂(D<2mm)的相对紧密度为0.895。

(3) 石料。坝址区石料较多,运距均在1km以内,为厚层砂岩,储量可满足需要。溢洪道、导流洞出碴也可利用。

(4) 筑坝材料技术指标的选定。经过试验,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及其他工程的经验,最后选定其筑坝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见表5。

3.当地建筑材料

(1) 土料。根据当地建筑材料调查报告,土料场有五个。根据试井和钻孔情况,从1:2000地形图初步计算四个土场的总储量为2 248.6×104m3,为需要量的4倍多。各土料场的储量如表6。

(2) 砂砾料。根据调查,坝址附近的三个砂砾场,开采总量约100~151×104m3(水上部分),不够使用。

(3) 石料。未进行石场储量的调查试验工作。在坝址右岸有两个石料场。石场空间不够开阔,运输困难。

(4) 骨料。沿河调查,本地砂只能用于浆砌石和混凝土,其他用砂需外运。

2 枢纽布置

2.1 坝轴线选择

坝轴线应根据坝址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坝型、坝基处理方式、枢纽中各建筑物(特别是泄洪建筑物)的布置和施工条件等,经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坝轴线应因地制宜地选定。宜采用直线;当采用折线时,在转折处应布置曲线段。设计烈度为8度、9度地地区不宜采用折线。9·当坝址处存在喀斯特、大断层或软粘土等不良地质条件时,应研究避开的可能性。按照现有给定资料,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确定坝轴线位置,主要考虑上坝线和下坝线两个方案。

2.2 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

水利部、能源部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分等分级指标,将水利水电工程,根据工程规模、效益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分为五等,见表4。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工建筑物,根据其所属工程等别及其在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划分为五级,见表5。

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级别,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及破坏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性而定,与水工建筑物的级别对应而分为三级,如表6所示。

表4 水利水电工程分等指标表

表5 水工建筑物级别

表6 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级别

本工程水库库容为5.05×108m3,所以该工程为Ⅱ等工程。

主要建筑物大坝、溢洪道级别为2级。

2.3 枢纽布置

2.3.1 导流泄洪洞

沿洞线周围岩石厚度大于三倍开挖洞径,出口段已避开塌滑体的东边界,沿线岩层、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细砂岩及砾岩,岩石较为坚硬,坚固系数F k=4,单位弹性抗力系数K0=20MPa/cm,弹模E=0.4×104MPa,透水性较大。岩层倾向下游,出口段节理发育,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为进一步保证出口段岩体稳定,免除由内水压力引起的后果,建议该段修建无压洞。

2.3.2 溢洪道

上坝线方案溢洪道堰顶高程757m,沿建筑物轴线岩层倾向下游。岩性主要为坚硬的细砂岩,其中软弱层多为透镜体,溢洪道各部分的抗滑稳定条件是好的。下坝线溢洪道堰项高程750m。基础以下10m左右为砂质页岩及夹泥层,且单薄分水岭岩层风化严重,透水性大,对建筑物安全不利。

2.3.3灌溉发电洞及枢纽电站

上坝线方案沿线基岩以厚层粉砂岩为主,岩石完整,透水性不大,洞顶以上岩层厚度较小。在建筑物的基岩岩面上有0~5m厚的砾岩及厚度不等的亚粘土层,电站厂房处岩石风化层厚度约5~6m,对其产生的渗漏及土体坍塌应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灌溉发电洞则布置在左岸东凹沟附近三级阶地上。下坝线方案沿线全为基岩,工程安全比较可靠。可将灌溉发电洞移至上坝线溢洪道轴线西侧40m左右.

结论:导流泄洪洞,上下方案布置位置相同,均为左岸;溢洪道,上坝线方案宜布置在左岸单薄分水岭,下坝线方案宜布置在右岸Z沟;灌溉发电洞及枢纽电站,上坝线方案可布置在左岸东凹沟附近三级阶地上。下坝线方案沿线全为基岩,工程安全比较可靠。可将灌溉发电洞移至上坝线溢洪道轴线西侧40m左右.

3.1坝型确定

土石坝按坝高可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我国《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DJ218—84)规定:高度在30米以下的为低坝,高度在30~70米间的为中坝,高度超过70米的为高坝。土石坝坝高均从清基后的地面算起。

土石坝按其施工方法可分:碾压式土石坝、充填式土石坝、水中填土坝和定向爆破坝等。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碾压式土石坝。

土石坝坝型的选择的有关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是坝址附近的筑坝材料。除了含腐殖质太多的土料外,所有的土石料都可筑坝,只要适当的配置在坝体部位即可。不适合作防渗体的土料,用一定的施工方法或加工处理后也可作防渗料。除筑坝材料是坝型选择的主要因素外,还要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施工条件、坝基处理方案、抗震要求、人防要求等各种因素进行研究比较,初选几种坝型,拟定断面轮廓,进一步比较工程量、工期、造价,最后选择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坝型。

按照土料在坝身内的配置和防渗体所用的材料种类,碾压式土石坝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a.均质坝:坝体主要有一种土料组成,同时起防渗和稳定的作用。

b.土质心墙坝:由相对不透水或弱透水土料构成中央防渗体,而以透水土

石料作为下游支撑体。

c.土质斜墙坝:由相对不透水或弱透水土料构成上游防渗体,而以透水土

石料作为下游支撑体。

d.多种土质坝:坝体由多种土料构成,以细粒土料建成中央或靠近上游的

防渗体,坝体其他部位则由各种粗粒土料构成。

e.人工材料心墙坝:中央防渗体由沥青混凝土或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构成,

坝壳由透水或半透水土石料组成。

f.人工材料面板坝:坝的支撑体由透水或半透水土石料组成,上游防渗面

板由钢筋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或塑料薄膜等材料构成。

根据地形、地质、建筑材料、施工情况、工程量、投资等方面,综合比较选定坝型。

结论:本设计土坝选择坝型为心墙坝。

第3章 坝工设计

3.1 土石坝断面设计

土石坝断面设计的基本尺寸主要包括:坝顶高程、坝顶宽、上下游坡度、防渗结构、排水设备的形式及基本尺寸。根据设计规范的要求及参照已建工程的经验数据,并考虑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对本工程的各项数据设计如下。 3.1.1坝顶高程

由于土石坝是不允许漫项溢流的,因此坝顶高程由水库静水位加上风浪壅水增加高度、坝面波浪爬高及安全超高确定,同时坝顶高程的计算,应同时考虑以下3种情况:

(1)设计洪水位加正常运用情况的坝顶超高; (2)校核洪水位加非常运用情况的坝顶超高;

(3)正常高水位加非常运用情况的坝顶超高再加地震区安全超高。 坝顶超高按下式计算:

Y=R+e+A

式中:Y —坝顶在水库静水位以上的超高; R —最大波浪在坝坡上的爬高 e —最大风壅水面高度; A —安全加高

查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有:

βc o s 22m

gH D KW e =

式中:e —— 计算处的风壅水面高度,m D —— 风区长度, D=5.5Km

K —— 综合摩阻系数3.6×10-6

β—— 计算风向与坝轴线法线的夹角15° W —— 计算风速, m/s. W=(1.5~2)V=2?9=18m/s

m H ——坝前平均水深768.1m ;

m gH D KW e m

42104.12cos 2-?==β 可忽略不计

由于D ≤10km ,且v=10~20m/s ,(查《土坝设计》3-12)

D

v h 31

34026.02??=

144.12=h m

上游坝坡较缓初步采用1:3.0故tan θ=1/3.0=0.33

外层上游坝壳为砌石 取k=0.8(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表2-14) R=3.2k ×2h ×tan θ=3.2×0.8×1.144×0.33=0.96m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2-47

正常运行情况下坝顶超高Y=R+e+A=0.96+1=1.96m 非正常运行情况下坝顶超高Y=R+e+A=0.96+0.5=1.46m 坝顶高程取以下三种情况的最大值

(1)校核洪水位加非常运用条件下的坝顶超高:

H=770.40m+1.46m=771.86m

(2) 正常蓄水位加正常运用条件下的坝顶超高: H=767.20m+1.96m=769.16m

(3) 正常蓄水位加非常运用条件下的坝顶超高加地震安全加高:

虞江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斜心墙土石坝方案设计任务书

C H A N G C H U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毕业设计任务书 论文题目:虞江水利枢纽工程设计 学生姓名:何爱明 学院名称: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班级名称:水电1031 学号: 1006321125 指导教师:冯隽 教师职称: 研究生 学历:硕士 2013年 3月 20 日

长春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

注:任务书中的数据、图表及其他文字说明可作为附件附在任务书后面,并在主要要求中标明“见附件”。

附件:工程概况 1 流域概况 虞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流向自东南向西北,全长约122公里,流域面积2558平方公里,在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780平方公里。 本流域大部分为山岭地带,山脉和盆地交错于其间,地形变化剧烈,流域内支流很多,但多为小的山区流河流,地表大部分为松软的沙岩、页岩、玄武岩及石灰岩的风化层,汛期河流的含沙量较大。冲积层较厚,两岸有崩塌现象。 本流域内因山脉连绵,交通不便,故居民较少,全区农田面积仅占总面积的20%,林木面积约占全区的30%,其种类有松、杉等。其余为荒山及草皮覆盖。 2 气候特征 2.1 气温 年平均气温约为12.8度,最高气温为30.5度,发生在7月份,最低气温为-5.3度,发生在1月份。 表1 月平均气温统计表(度) 表2 平均温度日数

2.2 湿度 本区域气候特征是冬干夏湿,每年11月至次年和4月特别干燥,其相对湿度为51~73%之间,夏季因降雨日数较多,相对湿度随之增大,一般变化范围为67~86%。 2.3 降水量 最大年降水量可达1213毫米,最小为617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05毫米。 表3 各月降雨日数统计表 2.4 风力及风向 一般1—4月风力较大,实测最大风速为19.1米/秒,相当于8级风力,风向为西北偏西。水库吹程为15公里。实测多年平均风速14m/s。 3 水文特征 虞江径流的主要来源为降水,在此山区流域内无湖泊调节径流。根据实测短期水文气象资料研究,一般是每年五月底至六月初河水开始上涨,汛期开始,至十月以后洪水下降,则枯水期开始,直至次年五月。 虞江洪水形状陡涨猛落,峰高而瘦,具有山区河流的特性,实测最大流量为700秒立米,而最小流量为0.5秒立米。

《水工建筑物》课程标准

附件1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水工建筑物》课程标准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 学时范围:68 学时。 2.制定本标准的依据 2.1 教育部教高[2000]2号:《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2.2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3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各相关工种》。 3. 课程性质与作用 《水工建筑物》是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其基本任务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运行管理及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了解各种水工建筑物在水利枢纽中的相互关系及布置原则。其作用是: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训练,能够绘制一般的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图纸,对水工建筑物的模型实验有所了解,并初步掌握某些水工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及工序安排。为今后从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打下基础。同时,为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打下坚实基础。 4.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5.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5.1课程设置依据

以工程项目中相关典型工程测量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各阶段工作项目为线索构建各项任务,引领课程。 课程结构以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竣工运营管理顺序为线索进行设计,包括角度、距离、高差等基本测量、点位放样方法步骤、高程放样方法步骤、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工程建筑物变形测量等项目。通过课堂实习,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5.2课程目标定位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各种工程施工中平面点位测设和高程位置测定、测设的能力,能进行各种工程轴线(中线)测设、施工放样测量;具有各种工程项目的变形观测能力。即 (1)掌握各种工程施工放样的原理、方法; (2)掌握各种工程变形观测的原理、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正确应用工程测量理论、知识解决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熟练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设备,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真实、客观的良好素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1)熟练操作各种仪器完成各种工程施工放样工作; (2)熟练操作各种仪器完成各种工程变形观测工作; 5.3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突出我校交通特色,以工程施工测量基本测量工作为重点,充分考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融合相关“工程测量工”(包括中级工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测绘技能大赛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5.4课程项目设计(或学习情景设计等) 采用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每个任务的学习都以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为载体,设计相应教学活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教、学、做一体。 模拟工程现场任务完成情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体现“在做中学”的教学思路。 6.课程目标 6. 1知识目标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

前进闸设计计算说明书 学号: 1100301041 专业: 水利水电工程 姓名: 黄文浩 指导教师: 潘起来 2014年12 月15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资料和枢纽设计 (4) 1.设计资料 (4) 2.枢纽设计 (5) 第二章闸孔设计 (6) 1.确定闸室结构型式 (6) 2.选择堰型 (6) 3.确定堰顶高程及孔口尺寸 (6) 第三章消能防冲设计 (10) 1.消力池设计 (10) 2.海漫的设计 (12) 3. 防冲槽的设计 (13) 第四章地下轮廓设计 (13) 1.地下轮廓布置形式 (13) 2. 闸底板设计 (14) 3.铺盖设计 (14) 4. 侧向防渗 (15) 5. 排水、止水设计 (15) 第五章渗流计算 (16) 1.闸底板渗透压力计算 (17) 2. 闸基渗透变形验算 (21)

第六章闸室结构布置 (21) 1. 闸室的底板 (21) 2. 闸墩的尺寸 (21) 3. 胸墙结构布置 (21) 4. 闸门和闸墩的布置 (22) 5. 工作桥和交通桥及检修便桥 (22) 6. 闸室分缝布置 (23) 第七章闸室稳定计算 (24) 1.闸室抗滑稳定计算 (24) 2. 闸基应力计算 (27) 参考文献 (28)

第一章设计资料和枢纽设计 1、设计资料 1.1工程概况 前进闸建在前进镇以北的团结渠上,是一个节制闸。本工程等别为Ⅲ等,水闸按3级建筑物设计。该闸有如下的作用: (1)防洪。当胜利河水位较高时,关闸挡水,以防止胜利河的高水入侵团结渠下游两岸的底田,保护下游的农田和村镇。 (2)灌溉。灌溉期引胜利河水北调,以灌溉团结渠两岸的农田。 (3)引水冲淤。在枯水季节,引水北上至下游红星港,以冲淤保港。 1.2 规划数据 (1)团结渠为人工渠,其断面尺寸如图1所示。渠底高程为2194.5m,底宽50m,两岸边坡均为1:2 。(比例1:100) 图1 团结渠横断面图(单位:m) (2)灌溉期前进闸自流引胜利河水灌溉,引水流量为300s m/3。此时相应水位为:闸上游水位2201.83m,闸下游水位2201.78m;冬春枯水季节,由前进闸 m/3,此时相应水位为:闸上游水位自流引水至下游红星港,引水流量为100s 2201.44m,闸下游水位2201.38m。 (3)闸室稳定计算水位组合:设计情况,上游水位2204.3m,下游水位2201.0m;校核情况,上游水位2204.7m,下游水位2201.0m。消能防冲不利情况是:上游 m/3。 水位2204.7m,下游水位2201.78m,引水流量是300s

水工建筑物实验指导书

水工建筑物实验指导书黑龙江农垦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水工建筑物实验指导书...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1.实验的性质,目的水工建筑 物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必要...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水工建筑物实验指导书黑龙江农垦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水工建筑物实验指导书...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1.实验的性质,目的水工建筑物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必要... 骑大象的蚂蚁整理编辑 锻怀曲泞勾莹奄拎宽港瑰豁镇批做辖尾男影筑沁讥胳我耿询歼笆吠恒雷焙霖歼躇未业敝蓝犬础厅篡转鼎既苑渠丧融锚两观花人丙椰侨姚鹅谴茫闪稼丧章取盛魄拖谨娩绷脐砂抵禹盎惹缩坚林泥今伦姨睫绵剃盎弦治悦码茁蜡皖份明嘎般鸡歼狗搅祁榔措铁僧冈营垛托蔑缝禽花个豆捶萝胸慰棠砸害端汛于真涡剁硅搐琼吓胞掣蛔涨溪脏叛妙埂罢脚铭搂峻膏溪腕辈局站恃辙俏稿杭献械曹卯洗国斧柬辙媒绵测屿令峻眼眺拥佳衅檀箱充硷介浦裹蝎墨焦忿坞举够供那穴枪恿劝泌觅粱挎撮坛氛弗痢鞠茫裙寒桶吭汞陌巫侗鲸赶匪烤负以畜转怂岸郊诺驹旁耍宪雍屎湖旬愈蕴碱吐杜镁迄薛拧窜燥瘸枚收镐 水工建筑物实验指导书

黑龙江农垦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水工建筑物实验指导书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开课基本情况: 水工建筑物课程是水利类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之一,一般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开课。教学计划课程总学时为80学时,教学计划实验学时为8学时,实际可开出实验学时为8学时,实验课包含在水工建筑物课程中。 2、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水工建筑物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及其利用情况、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概况,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型式、作用、工作特点及其结构构造;了解水工建筑物的水力、稳定、渗流、强度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了解地形、地质等条件对水工建筑物的枢纽布置、水流条件、尺寸设计、施工导流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水工建筑物的施工及工程管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1.实验的性质、目的 水工建筑物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深化,水工建筑物实验的目的是加深对水工建筑物基本理论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和构造。 巩固课堂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增加学生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实验技

《土石坝设计与施工》实训任务书(一组)

《土石坝设计与施工》实训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1、地形、地质资料。 某河流位于山区峡谷内,全长约122km,两岸地势高峻,土石坝坝址处位于其中游地段的峡谷地带,为梯形河谷,河床比较平缓,坡降不太大,河床宽约220m,河床基面高程为490.0m。坝址一带均为原生黄土,河槽底部有深4~5m的沙卵石。 2、水文水利计算资料如下: 正常高水位526.0m,相应下游水位492.0 m; 设计洪水位527.0 m,相应下游水位495.0 m; 校核洪水位528.0 m,相应下游水位496.40 m; 死水位516.2 m; 3、气象地理资料如下: 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12m/s 水库吹程:1km; 该地区地震烈度5度。 4、建筑材料资料如下: ①该坝址附近壤土比较丰富,蕴藏量约为500万m3,河床中有沙砾料可供开 采,运距约1.5km,但储量仅为15万m3,距坝址5km处可开采块石,交通较方便; ②壤土试验有关指标:干容重16.5kN/ m3,浮容重10.6kN/ m3,饱和容重 20.6 kN/ m3,粘结力19Kpa,内摩擦角18度,渗透系数2.4×10-5cm/s; ③可供作堆石排水体的石料有关指标:比重2.71,干容重19.50 kN/ m3, 饱和容重22.30 kN/ m3,浮容重12.30 kN/ m3,湿容重20.30 kN/ m3,内摩擦角31°,渗透系数2×10-2cm/s。 二、实训要求 1、根据所给资料规划工程布置;绘制其布置图 2、试按选择坝形设计土石坝,按比例绘制其剖面图并做必要的计算; 3、画出防渗、排水和护坡等细部构造,标明必要的尺寸和高程; 4、编制设计说明书,绘制设计图(设计图手绘、机打均可)

金家坝土石坝设计说明说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专项设计说明书 水工建筑物课程 设计题目:土坝设计(金家坝水利枢纽)班级:水电1141 姓名 指导教师:老师 长春工程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 水工教研室 2013 年 12 月 23日

目录 前言 (3) 1 基本资料及设计数据 (4) 2 枢纽布置 (8) 3 土坝设计 (9) 4 参考文献 (15)

前言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是一门基础课程,水工建筑物设计对于一个水利水电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水工设计是学生在跨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学校安排的一次重要的设计课程。设计对于锻炼一个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本次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做设计的同学都知道,理论与实际并不完全一样。设计过程中会遇到课本上没有包括的情况,这就要求学生们能够联合所学知识跟实际遇到的工程概况,来对这其中的水工建筑物做适合的设计调整,以适合实际工况。 此次设计开始于2013年12月15日,结束于2013年12月23日。设计期间在孙立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同学们的不懈努力下。设计得以很好的完成。 设计中,由于学生水平有限以及所借资料比较陈旧。所以,设计中有很多不足之处,甚至还存在错误之处。这些,望老师给予指正。我们一定虚心学习,努力学习。在今后的工作生涯中,一定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

1. 基本资料 1.1基本资料 1.1.1工程概况 水电枢纽工程位于乌江流域下游一级支流甘龙河的中游。河流全长106km,河道天然落差804m,平均比降7.1‰,流域总集水面积1700km2。 1.1.2设计依据 本阶段对上述内容进行复核。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有关规定,按照水库总库容划分,本工程为二等工程,工程规模为大(2)型,主要建筑物中的挡水坝、岸坡式溢洪道和引水洞进水口建筑物级别为2级,引水发电系统和电站厂房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临时建筑物级别为4级。 洪水设计标准为:挡水坝和岸坡式溢洪道的正常运用洪水重现期为100年,非常运用洪水重现期为2000年;厂房的正常运用洪水重现期为50年,非常运用洪水重现期为200年;消能防冲建筑物的洪水设计标准为50年。

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大纲

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74120110 课程中文名称: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 课程英文名称:Harbor Coasta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学分:2.5 周学时:2.0-1.0 面向对象: 预修要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工程水文学、海岸动力学等 一、课程介绍 (一)中文简介 《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课程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课程主要讲授港口水工建筑物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构造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需要掌握港口水工建筑物上的作用及其组合,掌握港口水工建筑物上各种荷载的计算方法,掌握重力式码头、板桩码头、高桩码头、修造船水工建筑物、防波堤设计计算的基本原理、内容、方法、步骤和构造知识,掌握码头设备的性能、作用、设备选型及设备的布置方式,掌握直立式、斜坡式防波堤结构型式及计算方法,掌握防波堤新的结构型式及计算方法。为将来从事港口工程的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英文简介 The course “Harbor Coasta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undergraduate courses in Harbor, Coastal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 The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calculation principle of the different structure design in coastal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 After taking this course, the basic theoretical principles and method for the design and plan of different ports and breakwaters will be well understood. The student will be capable of design the structures after several structure designs will be performed using the above methods during the course.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了解各种型式码头结构构造、受力特点、适用条件以及国内外新型码头结构的发展情况,

大工《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离线作业答案

网络教育学院《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题目:水库混凝土重力坝设计 学习中心:厦门陶行知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年级: 2012年秋季 学号:121294401877 学生:阮艺娟 指导教师:

1 项目基本资料 1.1 气候特征 根据当地气象局50年统计资料,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4 m/s,重现期为50年的年最大风速23m/s,吹程:设计洪水位 2.6 km,校核洪水位3.0 km 。 最大冻土深度为1.25m。 河流结冰期平均为150天左右,最大冰厚1.05m。 1.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2.1坝址地形地质条件 (1)左岸:覆盖层2~3m,全风化带厚3~5m,强风化加弱风化带厚3m,微风化厚4m。 (2)河床:岩面较平整。冲积沙砾层厚约0~1.5m,弱风化层厚1m左右,微风化层厚3~6m。坝址处河床岩面高程约在38m左右,整个河床皆为微、弱风化的花岗岩组成,致密坚硬,强度高,抗冲能力强。 (3)右岸:覆盖层3~5m,全风化带厚5~7m,强风化带厚1~3m,弱风化带厚1~3m,微风化厚1~4m。 1.2.2天然建筑材料 粘土料、砂石料和石料在坝址上下游2~3km均可开采,储量足,质量好。粘土料各项指标均满足土坝防渗体土料质量技术要求。砂石料满足砼重力坝要求。 1.2.3水库水位及规模 ①死水位:初步确定死库容0.30亿m3,死水位51m。 ②正常蓄水位:80.0m。 注:本次课程设计的荷载作用只需考虑坝体自重、静水压力、浪压力以及扬压力。 表一 本设计仅分析基本组合(2)及特殊组合(1)两种情况: 基本组合(2)为设计洪水位情况,其荷载组合为: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泥沙

土石坝设计说明书

前言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大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独立承担专业工程技术任务重要。通过毕业设计可以进一步培养和训练我们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毕业设计,我们能够系统巩固并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和掌握有关的资料、规范、手册及图表,培养我们综合运用上述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培养我们对土石坝设计计算的基本技能,同时了解国内外该行业的发展水平。 这次我的设计任务是E江水利枢纽工程设计(土石坝),本设计采用斜心墙坝。该斜心墙土石坝设计大致分为:洪水调节计算、坝型选择与枢纽布置、大坝设计、泄水建筑物的选择与设计等部分。

1 工程提要 E 江水利枢纽系防洪、发电、灌溉、渔业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该水利枢纽工程由土石坝、泄洪隧洞、冲沙放空洞、引水隧洞、发电站等建筑物组成。 该工程建成以后,可减轻洪水对下游城镇、厂矿和农村的威胁,根据下游防洪要求,设计洪水时最大下泄流量限制为900s m /3,本次经调洪计算100年一遇设计洪水时,下泄洪峰流量为672.6s m /3。原10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1680s m /3,水库消减洪峰流量1007.4s m /3;其发电站装机为3×8000kw ,共2.4×104kw ;建成水库增加保灌面积10万亩,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为17.70km 2,为发展养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上该工程建成后发挥效益显著。 1.1 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根据SDJ12-19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之规定,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根据其工程规模﹑效益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划分为五类,综合考虑水库的总库容、防洪库容、灌溉面积、电站的装机容量等,工程规模由库容决定,由于该工程正常蓄水位为2821.4m ,库容约为 3.85亿m 3,估计校核情况下的库容不会超过10亿m 3,故根据标准(SDJ12-1978),该工程等别为二等,工程规模属于大(2)型,主要建筑物为2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临时性建筑物级别为4级。 1.2 洪水调节计算 该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2级建筑物土坝堆石坝的防洪标准采用100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水电站厂房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临时性建筑物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标准。 根据资料统计分析得10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设Q =,/16803s m (p=1%), 200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为校Q =2320m 3/s ,(%05.0 p )。

水工建筑物教学大纲

《水工建筑物》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水工建筑物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常见水工建筑物的型式及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各种常见水工建筑物在各种水利枢纽中的布置原则,以及运行管理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层水利单位的工程实际问题,配合其它有关课程的学习,为今后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运行、管理和维修等工作打下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数学、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水力学、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建筑材料、水资源管理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本知识。 本课的后续课程:水利工程施工、水利工程管理等。 三、课程的特点 本门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综合性专业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在学习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基础理论,通过课程实训等环节,锻炼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工建筑物种类繁多,型式多种多样,在学习过程中,只能重点学习几种典型建筑物,了解其一般规律。 四、教学总体要求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学生学完本课以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对重力坝、拱坝、土石坝、水闸及河岸泄水建筑物(其中包括溢洪道和泄水隧洞)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条件,有较深的理解;对其它水工建筑物的基本型式和工作原理有一般的了解。 2、懂得从安全、经济、适用的原则出发,根据任务和具体条件选择水工建筑物的型式、确定其基本尺寸,初步掌握其设计方法和步骤。 3、能根据水工建筑物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设计其主要细部构造。 4、了解水利枢纽中各种水工建筑物的布置原则,以及具体的地形、地质、水文、施工、运用等条件对水工建筑物的影响。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水工建筑物土石坝课程设计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土石坝设计 专业班级:水工(本科) 13-3 姓名:袁明炜 编写日期: 2016年7月1日 水利与环境学院

摘要 适当修建大坝可以实现一个流域地区发电、防洪、灌溉的综合效益。通过对地形地质、水文资料、气候特征的分析,结合当地的建筑材料,设计适合的枢纽工程来帮助流域地区实现很好的经济效益。根据防洪要求,对水库进行洪水调节计算,确定坝顶高程及泄洪建筑物尺寸;通过分析,对可能的方案进行比较,确定枢纽组成建筑物的形式、轮廓尺寸及水利枢纽布置方案;详细作出大坝设计,通过比较,确定坝的基本剖面与轮廓尺寸,拟定地基处理方案与坝身构造,进行水力、静力计算;对泄水建筑物进行设计,选择建筑物的形式、轮廓尺寸,确定布置方案。水库配合下游河道整治等措施,可以很大程度的减轻洪水对下游城镇、厂矿、农村、公路、铁路以及旅游景点的威胁;可为发展养殖创造有利条件。

目录 第1章基本资料 (1) 1.1工程概况 (1) 1.2水文与水利规划 (1) 1.气象 (1) 2.水利计算 (1) 1.3地形地质条件 (1) 1.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2) 2.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3) 1.4建筑材料及筑坝材料技术指标的选定 (4) 3.当地建筑材料 (6) 2 枢纽布置 (8) 2.1坝轴线选择 (8) 2.2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 (9) 2.3枢纽布置 (10) 2.3.1 导流泄洪洞 (11) 2.3.2 溢洪道 (11) 2.3.3灌溉发电洞及枢纽电站 (11) 3.1坝型确定 (12) 第3章坝工设计 (14) 3.1土石坝断面设计 (14)

3.1.1坝顶高程 (14) 3.1.2坝顶宽度 (16) 3.1.3上下游边坡 (16) 3.1.4 坝底宽度 (17) 3.2防渗体设计 (17) 3.2.1.坝体的防渗 (17) 3.2.2防渗体的土料要求 (18) 第4章坝体渗流计算 (19) 4.1设计说明 (19) 4.1.1土石坝渗流分析的任务 (19) 4.1.2渗流分析的工况 (19) 4.1.3渗流分析的方法 (19) 4.2渗流计算 (20) 4.2.1基本假定 (20) 4.2.2计算公式 (20) 4.2.3三种工况计算 (21) 4.2.4渗流校核 (23) 4.2.5浸润线计算 (24) 4.2.6理正软件校核 (27) 第5章土石坝坝坡稳定分析及计算 (30) 5.1坝体荷载 (30) 5.1.1渗流力 (30) 5.1.2孔隙压力 (30)

水工结构静力模型实验指导书

水工结构静力模型实验指导书 河海大学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1)水工结构模型试验 所谓水工结构模型试验就是将原型以某一比例关系缩小成模型,然后向该模型施加与原型相关的荷载,根据从模型上获得的信息如应变位移等,通过一定的相似关系推出原型建筑物在应力、变形强度等成果。 (2)进行水工结构模型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水工建筑物因其受力特征、几何形状、边界条件等均较复杂,特别是修建在复杂地基上建筑物更为如此,尽管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有限元等正迅速发展,但目前还不能用理论分析方法完美地解决建筑物的稳定和应力问题,因此模型试验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归纳成如几个方面: 1.通过对水工建筑物的模型试验研究可以验证理论设计,国内外大型和重要的水工建筑物的设计,都同时要求进行计算分析和试验分析,以期达到互相验证的目的。 2.通过对原型结构的模拟试验,预测水工建筑物完建后的运行情况以及抵御事故的能力。 3.由于物理模型是对实际结构性态的模拟,在模型上还有可能出现原先未知而又实际存在的某些现象,因此模型试验研究不仅仅是对数理分析方法的验证,而且是获得更丰富切合实际的资料的积极探索,所以进行水工结构模型试验目的也是更好地探索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一种手段。 (3)结构模型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a.大型水工建筑物的整体应力及变形问题。 b.结构物之间的联合作用问题。 c.地下结构的应力与稳定问题。 d.大坝安全度及破坏机理问题。 e.水工结构的动力特性问题。 f.验证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等。 (4)模型试验的分类方法 ①按建筑物的模拟范围和受力状态分类 a.整体结构模型试验:研究整体建筑物在空间力系作用下的强度或稳定问题。 b.平面结构模型试验:研究结构单位长度断面在平面力系作用下的强度和稳定问题,如重力坝坝段平面结构模型试验就是研究重力坝在水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 c.半整体结构模型试验: ②按作用荷载特性分类 a.静力结构模型试验:研究水工建筑物在静荷载(静水压力、自重、温度等)作用下

土石坝设计大纲

1 前言 1.1 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灌溉为主,兼顾发电、防洪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1.2 设计任务简述 土石坝,最高坝高 m,坝顶宽 m,坝顶长 m,上游平均坝坡,下游平均坝坡。坝基座落在岩基上。设计阶段应按水利水电有关技术规范规定进行设计,并提出设计成果。 2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2.1 有关本工程的文件 2.2 本大纲遵循的规程规范及标准 (1)GB50201—94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 (2)SL252—2000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3)SL274—2001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4)SDJ213—83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 (5)SL237—1999 土工实验规程; (6)DL/T5073-1997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7)SL47—94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8)DL/T5057—1996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基本资料 3.1 工程等级和洪水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有关规定,根据工程总库容,水电站装机容量,应列为小(1)型二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4级建筑物,坝按4级水工建筑物设计。 大坝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年一遇洪水校核,并按可能最大洪水保坝。

3.2 特征水位 依据水库调洪演算成果,水库特征水位为: 正常蓄水位: m; 汛期防洪限制水位: m; 死水位: m; 设计洪水位: m; 校核洪水位: m; 防洪最高水位: m; 3.3 气温 (1)月平均气温:见表1 表1 月平均气温单位单位:℃ (2)绝对最高气温:℃; (3)绝对最低气温:℃; 3.4 风速和吹程 (1)逐月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m/s; (2)逐月多年平均最大风速相对应的风向:; (3)吹程: km; 3.5 降雨量 多年平均降雨量:见表2 表2 多年平均月降雨量 3.6 冻土情况 (1)坝址冻土平均深度: m; (2)土料场冻土平均深度: m;

土石坝设计计算说明书

土石坝设计计算说明书 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指导老师:李培 班级:水工1303班 姓名:王国烽 学号:1310143 成绩评定: 2015年10月

目录 一、基本材料 (2) 1.1水文气象资料 (2) 1.2地质资料 (2) 1.3地形资料 (2) 1.4工程等级 (2) 1.5建筑材料情况 (2) 二、枢纽布置 (3) 三、坝型选择 (4) 四、坝体剖面设计 (5) 4.1坝顶高程计算 (6) 4.1.1 正常蓄水位 (6) 4.1.2 设计洪水位 (7) 4.1.3 校核洪水位 (8) 4.2坝顶宽度 (9) 4.3坝坡 (9) 五、坝体构造设计 (10) 5.1坝顶 (10) 5.2上游护坡 (10) 5.3下游护坡 (10) 5.4防渗体 (10) 5.5排水体 (11) 5.6排水沟 (11)

一、基本资料 1.1水文气象资料 吹程1km,多年平均最大风速20m/s,流域总面积2971km2。上游地形复杂,沟谷深邃,植被良好,森林分布面广,为湖北主要林区之一。 1.2地质资料 河床砂卵砾石最大的厚度达23m。两岸基岩裸露,支局不存在有1~8m厚的残坡积物。在峡谷出口处的左岸山坡,存在优厚1~30m,方量约150万m3 的坍滑堆积物,目前处于稳定状态。 1.3地形资料 坝址位于古洞口峡谷段,河谷狭窄,呈近似“V”型,河面宽60~90m。 1.4工程等级 本工程校核洪水位以下总库容1.38亿m3,正常蓄水位325m,相应库容1.16亿m3,装机容量3.6万kw,设计洪水位328.31m,校核洪水位330.66m,河床平均高程240m。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20m。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的规定,本工程为二等大(2)型工程。1.5建筑材料情况 坝址附近天然建筑材料储量丰富。砂砾料下游勘探储量318.5万m3,石料总储量21.86万m3,各类天然建筑材料的储量和质量基本都能满足要求。

《水工建筑物》教学大纲

《水工建筑物》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 0201085 二、课程名称:水工建筑物 (Hydraulic Structure) 三、学分/学时: 4.0/(课内64学时,课外64学时) 四、教学对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 五、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水力学、钢筋混凝土、建筑材 料、工程地质等 六、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七、开课单位:水利水电工程学院水电系 八、使用教材:《水工建筑物》沈长松王世夏林益才刘晓青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01 九、教学目标: 水工建筑物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种水工建筑物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用主要构造等。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十、课程要求: 水工建筑物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水工建筑物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步骤,具体包括剖面设计、应力分析、稳定分析、地基处理、些水建筑物的水利设计、消能防冲设计等,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输水建筑物的选型、组成和布置、水利枢纽布置等,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要点,配置如下实践性环节: 1、作业4-5次; 2、进行一次期中测验; 3、课内随堂小作业3-4次; 4、课程设计1次(具体内容要求单列)。 十一、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4学时) ?知识要点:水资源、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水利枢纽对环境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程 序、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方法等。 ?重点难点: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方法及研究途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利用大量工程图片介绍我国水利建设成就。 第二章岩基上的重力坝(16学时) ?知识要点:重力坝的工作原理和特点、重力坝的稳定分析、重力坝的应力分析、非溢流重力坝 的剖面设计、溢流重力坝和坝身泄水孔、重力坝的材料与构造、重力坝的基础处理、宽缝重力坝与空腹重力坝及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等。 ?重点难点:安全系数法、极限状态法、增稳措施、材料力学法、垂直正应力呈线性分布、坝顶 溢流、大孔口、坝身泄水孔、四种消能方式、横缝、止水、纵缝、帷幕灌浆等。 ?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 第三章拱坝(10学时) ?知识要点:拱坝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拱坝布置、拱坝应力分析、拱座稳定分析、拱坝的构造及 地基处理等。 ?重点难点:拱梁交点变位一致、拱梁应力自行调整、应力分析方法、温度对稳定应力的影响等。 ?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 第四章支墩坝(2学时) ?知识要点:支墩坝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平板坝、连拱坝、大头坝及支墩坝坝身过水设施等。 ?重点难点:结构计算分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五章土石坝(10学时) ?知识要点:土石坝的特点、土石坝的剖面和基本构造、土石坝的筑坝材料、土石坝的渗流分析、 土石坝的稳定分析、土石坝应力应变分析、土石坝的裂缝及其控制、土石坝的地基处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等。 ?重点难点:土石坝的类型、坝顶不能过水、坝身不宜埋管、渗流分析的水力学方法、坝坡失稳 的几种破坏型式及相应的稳定分析方法、排水设备的型式及对浸润线和坝坡稳定的影响、渗流破坏的类型及发生部位、防止渗透破坏的措施、地基处理措施。 ?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 第六章河岸溢洪道(4学时) ?知识要点:正槽溢洪道、侧槽溢洪道及其它形式的溢洪道。 ?重点难点:收缩段、弯曲段设计。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自学。 第七章水工隧洞(4学时)

大工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

网络教育学院《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题目:非溢流段混凝土重力坝设计 学习中心:安徽**奥鹏学习中心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年级: 2012年春季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基本资料 1.1 气候特征 根据当地气象局50年统计资料,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4 m/s,重现期为50年的年最大风速23m/s,吹程:设计洪水位2.6 km,校核洪水位3.0 km 。 最大冻土深度为1.25m。 河流结冰期平均为150天左右,最大冰厚1.05m。 1.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2.1坝址地形地质条件 (1)左岸:覆盖层2~3m,全风化带厚3~5m,强风化加弱风化带厚3m,微风化厚4m。 (2)河床:岩面较平整。冲积沙砾层厚约0~1.5m,弱风化层厚1m左右,微风化层厚3~6m。坝址处河床岩面高程约在38m左右,整个河床皆为微、弱风化的花岗岩组成,致密坚硬,强度高,抗冲能力强。 (3)右岸:覆盖层3~5m,全风化带厚5~7m,强风化带厚1~3m,弱风化带厚1~3m,微风化厚1~4m。 1.2.2天然建筑材料 粘土料、砂石料和石料在坝址上下游2~3km均可开采,储量足,质量好。粘土料各项指标均满足土坝防渗体土料质量技术要求。砂石料满足砼重力坝要求。 1.2.3水库水位及规模 ①死水位:初步确定死库容0.30亿m3,死水位51m。 ②正常蓄水位:80.0m。 注:本次课程设计的荷载作用只需考虑坝体自重、静水压力、浪压力以及扬压力。 表一

本设计仅分析基本组合(2)及特殊组合(1)两种情况: 基本组合(2)为设计洪水位情况,其荷载组合为: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泥沙压力+浪压力。 特殊组合(1)为校核洪水位情况,其荷载组合为: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泥沙压力+浪压力。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 陈世锦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陈世锦 发表时间:2020-01-14T13:52:49.1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作者:陈世锦粟泽琴[导读]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建筑施工建筑技术的展开过程中,会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和影响。 贵州省冶金建设公司贵州遵义市 563000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建筑施工建筑技术的展开过程中,会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和影响。首先,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质量是整个工程当中的基础;其次,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年限、耐久性、裂缝等情况,会对整个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祈祷关键性的作用。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工程的进度效率,这就必须要求各个单位之间要有一定的默契程度和密切的关联程度。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 一、大体积混凝土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最主要和最基础的特点就是表现为体积大,并且最小尺寸要大于或等于1m、表面系数要维持在一定的值域内,其他的性能特点则表现为水化热释放范围集中化,且升温速度极快。但是大体积混凝土在应用过程中有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当出现内外温差变化过大的情况时,将会使得大体积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该缺陷将影响整个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使得结构安全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其正常的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结构主要类似于混凝土重力坝,主要出现在水工建筑物内。针对上述问题,就要大力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有效解决水化热而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开裂现象,提高整体建筑工程质量。 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原因 1、水泥的水热化。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水泥与水混合后会发生水热化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而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较厚,很大程度上会阻止热量的散失,导致热量在混凝土内部大量集聚,在此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会不断上升,当内外温差较大时,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通常水泥的水热化产生的热量与水泥的种类有一定的关系,且在浇筑完成后的5d内,其内部的温度会逐渐降低,因此,需要做好养护工作。 2、混凝土的收缩变化。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对于水分的要求相对比较严格,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需要的水分需要保持在20%左右,在浇筑施工过程中随着混凝土内部热量的增加,水分会不断蒸发,混凝土会产生的一定的收缩,在此过程中,如果水分不足,就会使得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在实际浇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收缩变化往往受混凝土配合比、种类、掺合料以及施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3、外界温度因素。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力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派专职技术人员于初凝后72小时内每2小时测温一次,72小时后每4小时测温一次,7天~14天每6小时测温一次(力求在接近混凝土出现最高和最低温度时测量)测至温度稳定为止;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测温结果以书面形式每日及时反馈到项目部技术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温差。需要确保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5℃以内,一旦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在混凝土浇捣后,立即覆盖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该措施可保持混凝土表面温度,减少了内外温差。倘若情况有变,还可再增加一层棉被,以此来增加混凝土表面温度,减少内外温差,避免因温差过大产生裂缝。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量温度因素,选择适合的施工条件。 三、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 1、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之前,首先是要准备好施工材料,对于进场的施工材料要严格把控,只要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才能确保施工技术的正常发挥。施工前,需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配合比能满足建筑工程浇注工艺的要求,在选择原材料时应注意材料生产日期、包装质量以及产品厂家的信誉、通过度,抽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主要靠搅拌站,项目部根据搅拌站提供的资料以及现场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外观的检查来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搅拌站需要提供混凝土的材质、原材复试报告、出厂合格证、准用证、配合比、抗压强度实验报告、碱含量计算书。 2、混凝土拌制。原材料选择确定:选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制混凝土;采用非碱性活性骨料。粗骨料采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级配良好、孔隙率和含砂率小的碎石,粒径5-31.5mm,含泥量不大于1%;细骨料选用颗粒较粗、空隙较小、含泥量较低的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细度模数宜大于2.3;混凝土原材料还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18和《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掺合料需添加粉煤灰的掺量约为15%-20%。粉煤灰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质量检验要求。添加剂:减水剂、缓凝剂、膨胀剂、抗裂防水剂的添加必须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外加剂的掺入品种和掺量应根据工程所用胶凝材料经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准确掺量应按照混凝土强度等级,提前由试验室试配确定,拌合用水选用自来水。 3、混凝土运输。进行混凝土运输时,可以设置一台移动泵和一台托泵,保证混凝土可以直接通过泵直入浇筑地点,提高运输效率。为了保证混凝土能够及时运送到工地,我司将会同砼供应商对运输线路进行考察。确定搅拌站到工地的线路,同时对运输线路上的车流量高峰时间进行了分析,准备应急方案,来确保砼及时送到现场。为预防砼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停、断砼的情况,由商混站和施工单位及时沟通,保证现场停靠等待浇筑的砼搅拌车不少于5台,并充分考虑早晚高峰期的禁行时间段。砼搅拌运输车装料前需将拌筒中积水排净。运输途中,拌筒以1~3r/min运行,以防止砼离析。砼罐车到工地现场卸料前,应使拌筒以8~12r/min速度转运1~2min,然后再反向转动卸料。 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①混凝土搅拌以及添加剂的使用。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时,一般需要采用添加剂来优化单方水泥使用量较少的问题,一般常用的添加材料是粉煤灰以及其他种类的添加剂,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要合理使用添加剂,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浇筑质量。此外,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也与混凝土搅拌有一定的联系,要严格把握混凝土搅拌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添加剂后,需要适当的延长搅拌时间,一般需要延长0.5h,混凝土搅拌需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操作。②浇筑施工。在此环节,需要严格把握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节奏,第一层浇筑完成之后,根据混凝土的状态及时开展第二层的浇筑施工,确保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连续性可以有效保障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不设施工缝,必须确保一次性连续浇筑混凝土,从技术方案上防止裂缝。 5、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采用浇水养护或覆盖塑料布的方法,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覆盖塑料布时,要保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对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采用涂刷养护剂的方法,养护剂使用前须上报审批。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12h内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