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题库】2020年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含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考研复试核心

版权声明

本书根据最新复试要求并结合历年复试经验按照复试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复试科目该常考及重点复试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由于复试复习时间短,时间紧张建议直接背诵记忆,考研复试首选资料。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特别说明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试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名词解释

1.价值尺度

【答案】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从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对社会客体进行选择时所参照的标准。

2.二元论

【答案】是一种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摇摆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之间的哲学世界观学说。它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意识绝对对立起来,认为它们是两个相互平行的实体,是世界的两个各自独立的本原。为了把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本原结合起来,二元论往往最终倒向神学和唯心主义。

3.社会的政治结构

【答案】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及立法、司法、宪法的规程等。国家政权是社会的政治结构的核心。

4.内因

【答案】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它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5.真理

【答案】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6.地理环境

【答案】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大多数生物生活在大气、水体和陆地相邻的区域中。

7.共产主义

【答案】是无产阶级的事业。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同空想主义相对立的;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人们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同资本主义制度对立的;作为一种运动,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共产主义不仅要解放无产阶级,而且要解放全人类。

8.绝对主义真理观

【答案】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是一个发展过程。它把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凝固化,使之变成僵死的教条。

9.社会意识

【答案】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社会的意识结构建立在社会的经济结构基础之上并受社制约。社会意识具有自身的结构、特点和作用。

10.两点论

【答案】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11.上层建筑

【答案】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

12.思想路线

【答案】是指某一阶级或政党作为指导思想并用以支配行动的认识路线。思想路线的实质就在于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指导改造世界的行动。我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3.社会发展

【答案】通常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说,偏重于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

14.社会进步

【答案】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合乎规律发展的前进运动,既包括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15.人生目的

【答案】是指人在一生中所追求并努力使之实现的某种目标和对象。

16.量

【答案】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17.价值尺度

【答案】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从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对社会客体进行选择时所参照的标准。

18.价值

【答案】就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所具有的用途和积极作用。客体所具有的用途和作用,是客体自身的属性,它构成价值的基础;主体需要的满足则是构成价值的主观条件。

19.经济社会形态

【答案】是直接或间接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在经济社会形态的范围内,又有两种基本的划分方法:一种是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另一种是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20.物质

【答案】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并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现实在性,“物质”这一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直接或间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的抽象,它反映的是各种具体实物的共性。

21.唯心主义先验论

【答案】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坚持认识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主观唯心主义把认识看成是头脑中固有的,是主观自生的。客观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某种“客观精神”。唯心主义先验论是错误的,它不符合人的认识的实际过程。

22.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是人的发展的最理想的境界。就个人而言,是指德、智、体、美、劳和谐完整的发展,是指个人潜力和智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是指个人需要的全面丰富和满足,是指人的本质真正的实现。

23.“两种生产”

【答案】所谓“两种生产”,即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敷衍。两种生产共同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制约和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24.相对生义真理观

【答案】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从而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这样,就把真理的相对性夸大为主观随意性,抹煞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陷入唯心主义诡辩论。

25.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

【答案】指的是,第一,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都是有局限性的,它不可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作出确定的检验,既不能完全证实也不能完全驳倒当时提出的各种理论。第二,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经实践证实的真理也只具有相对的近似的正确性,还需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26.人的本质

【答案】确定人之为人的真正的本质不是别的,正是劳动。因为劳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所以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7.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

【答案】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各国的历史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这是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

28.人的价值的二重性

【答案】指人在价值关系中既可以是客体,又可以是主体。人作为价值客体,具有通过其自身的实践活动创造物质的或精神的财富去满足自身和他人需要的特性;同时人作为价值的主体,又具有要求满足自身需要的特性。人在价值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这种二重性是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的特点。人的价值的二重性具体地表现为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29.劳动者

【答案】生产力中的劳动者,既包括体力劳动者,又包括物质生产领域的脑力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从事生产劳动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