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

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

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

检查统计表

检查人:日期:200 年月日审核人:

开发区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实施细则试行

开发区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意见》(冀政发[2015]9号)相关要求,为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用地结构、促进工业项目节地增效,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开发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以上统称国家级开发区),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纳入省级开发区序列管理的各类园区(以上统称省级开发区)。 第三条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乡)总体规划,科学确定开发区建设用地规模和开发边界。新上的规模以上加工工业项目,除对资源、环境、地质等条件有特殊要求外,原则上都要进入开发区。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项目用地,一律不予审批、供地。 第四条开发区内部应按照规划引导、节约优先、优化配置、布局集中、产业集聚、提高效率的要求集中布置厂房,合理实施车间合并,提倡标准厂房,提高建筑层数,科学高效使

用开发区土地。改变工业企业大而全、建筑体量小等倾向,减少工业自设辅助设施的规模。相邻企业尽可能集中利用消防通道及仓库、装卸场所、停车场等社会性设施。 第五条本控制指标是编制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工业项目用地有关法律文书、工业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的重要依据,是核定工业项目用地规模的重要标准,是对工业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违约责任追究的重要尺度。工业项目所属行业已有国家颁布的有关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应同时满足本控制指标和有关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要求。 第二章开发区各类用地控制指标 第六条开发区要统筹安排各类用地,优化用地布局,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严禁规划建设脱离实际需要的宽马路、大广场、绿化带。大幅增加产业用地比例。 第七条建立土地利用规划指标调剂制度,根据开发区分类规划建设用地构成表中的规定(见附表1),结合开发区功能定位确定各类用地比例: (一)工业、仓储等生产设施用地比例:居住和服务依托城镇的开发区不得低于70%;独立开发区不得低于60%。

6-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四川省XX科技包装有限公司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LX-QEO-MP06 版本号:A0 编写: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受控 发放号: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1.目的 明确管理体系相关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策划、实施、控制的程序和方法,达成公司经营目标。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制定、展开、实施和控制。 3.术语 无 4.职责 4.1总经理:组织公司管理目标、指标的制定。批准各部的管理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4.2部长:对公司管理目标和指标进行分解和展开,制定本部的管理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并予以实施和控制。以及批准下属各科(或各车间)的管理目标、指标和方案。 4.3科长/车间主任:根据公司和所属部的管理目标和指标进行分解和展开,制定本科/本车间的管理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并予以实施和控制。 4.4行政部:组织各部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制订;对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和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测量和考核。 5.程序 5.1目标、指标的制定 目标、指标的制定应满足以下要求: a)目标和指标应是管理方针的具体化,与管理方针相适应; b)应考虑顾客、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相关方的意见,以及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 c)可选择的技术方案; d)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e)目标和指标的制定应根据以往业绩和现有资源状况,并考虑改进、提高的可能性; f)以年度为周期设定目标和指标。必要时也可以在当年期间设定阶段性的目标和指标; g)目标和指标应尽可能量化。若确实不便于量化,则应明确规定达到目标不同阶段的具体准则; h)各部门的目标和指标应体现公司和上级主管部门目标和指标在本部门的分解和展开,应包括相关部门对本部门的要求,应包括本部门主要业务过程的绩效考核指标,目标、指标具体的制定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制定记录表》体现。 5.2管理方案的制定 管理方案包括:满足要求所需的内容;根据组织的目标、指标的分解落实,管理方案也应相应地逐步细化,可以具体到组织运行的基本要素(如岗位),并使各相关层次与职能的方案与其所承担的目标、指标相对应;规定实现目标、指标的职责、方法和时间表和所需的人力、技术、财务资源。管理方案具体的制定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制定记录表》体现。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 1、用地性质:是指规划用地的使用功能。 2、用地面积:是指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 3、用地红线:是指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 4、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即: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5、建筑控制高度:又称建筑限高,是指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最大高度限制值。 6、建筑密度:是指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地块面积的比例。即:比如一块地为10000平方米,其中 建筑底层面积3000平方米,这块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 7、建筑红线后退距离:是指建筑物最外边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8、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9、交通出入口方位:是指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 10、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停国泊位是指地块应配置的停车的车位数。其他设施的配置包括:居住区服务设施(中小学、托幼、居住区级公建),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电力设施(配电站、配电所),电信设施、燃气设施等。 11、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成,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综合考虑确定。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2、建筑间距系数:是指遮挡阳光的建筑与被遮挡阳光的建筑的间距为遮挡阳光的建筑高度的倍数。 13、日照标准:是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4、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15、住宅平均层数:是指各种住宅层数的平均值,即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之比。单位:层。 16、住宅建筑净密度:是住宅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之比。单位%。 17、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是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之比。单位:m2/hm2。 18、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是住宅总建筑面积与居住用地面积之比。单位:m2/hm2。 19、人口净密度:是单位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反映居住区住宅用地的使用强度,公式为:人口净密度=居住总人口/住宅用地总面积(人/hm2) 20、人口毛密度:是单位居住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公式为:人口毛密度=居住总人口/居住用地总面积(人/hm2) 21、生地:完成土地征用,未经开发、不可直接作为建筑用地的农用地或荒地等土地。 22、毛地:在城市旧区范围内,尚未经过拆迁安置补偿等土地开发过程、不具备基本建设条件的土地。 23、熟地:经过“几通一平”的开发或已经拆迁完毕,可供直接建设的土地,即建筑地块产品。 24、飞地:又称插花地,指土地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的土地部分或全部处于他人土地范围内。 25、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26、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包括规划地段各项建设的具体用地范围、建筑密度和高度等控制指标,总平面布置,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和竖向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27、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要求

1\技术文件 1.1基础资料汇编(对编制区现状情况的资料汇总和分析评价) 1.1.1上层次及相关规划要求? 1.1.2 自然环境(水文、地质、地貌、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特征等自然条件) 1.1.3 人口状况(人口空间分布、居住结构、居住密度) 1.1.4 土地利用现状(详细汇总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及征地权属情况,列出“现状用地汇总表”) 1.1.4.1 用地结构及各类用地布局现状 1.1.4.2 已拨划或出让用地的征地权属情况 1.1.4.3 已批准的设计要点情况 1.1.5 建筑物状况(编制区建筑物用途、面积、建设年代、建筑质量与合法性等) 1.1.6 道路交通现状(等级系统、功能划分、红线及断面形式、交叉口形式、交通设施的分布与规模、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1.1.7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规模和分布情况,对现状进行分析)1.1.8 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分布、规模、用地面积及管网等级和分布,并对现状进行分析)1.1.9 历史文化及建筑风貌(编制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特色及环境特征等资料) 1.1.10环境保护现状(编制区主要污染源、污染类型及污染指标,并对环境保护状况分析)1.1.11其它 1.2说明书 1.2.1 前言(说明控规的背景及主要过程,包括规划的委托和编制过程等) 1.2.2 规划依据与原则(说明依据与原则,包括已审批的上层次规划及专项规划,适用的法规、规划和其它依据,控规所遵循的主要原则等) 1.2.3 现状概况与问题分析(简述编制区自然、历史和现状特点,分析评价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并提出相应规划对策) 1.2.4 规划目标(根据上层次规划的要求,结合编制区发展条件,确定功能定位、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并预测编制区的人口发展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 1.2.5 用地布局(分析影响编制区用地布局结构与功能组织的重大因素,阐述用地布局与功能组织的基本思路及规划方案,确定各类用地的布局、规模及规划要求,列出“规划用地汇总表”) 1.2.6 地块划分(分析评价影响编制区地块划分(包括地块细分,按照4.2.3、5.2.3规定)的要素,明确地块划分(包括细分)的依据和原则,确定地块划分(包括地块细分)的方法和结果 1.2.7 地块控制(按照规划控制的要求及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编制区的各地块建设用地性质和建设使用强度等控制指标(有关要求详见4.2.4、4.2.5、5.2.4、5.2.5),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指标进行必要的说明和论证)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的几点建议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确定的几点建议 【摘? 要】简要回顾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的历程,提出了控制指标的确定是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同时简单介绍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综合指标体系组成,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控制指标的一般确定方法,并提出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的几项调整要求较多的控制指标(如地块用地性质、建筑控制高度、绿地率、配置停车泊位等),最后就地块用地性质、建筑控制高度、绿地率、配置停车泊位四项控制指标的确定提出建议。 【关键词】区域分析? 建筑高度控制指标? 集中绿地率? 上限与下限控制 1.引言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城市规划层次,其技术框架参考了美国的“区划”。它近2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形体示意阶段、控制指标抽象阶段和目前相对完整系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为依据,以落实总体规划意图为目的,以土地使用强度为重点,它的特点是侧重于运用指标体系体现规划意图,直接服务于城市规划管理。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实施规划管理的核心层次和最重要依据,是城市政府积极引导市场,实现建设目标的最直接手段。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控规仅仅是规划管理的一个参考,未能起到应有的控制与引导作用,大部分内容在管理审批实践中均有所调整。在工作中,甚至出现规划刚刚编制完成,有关指标就面临更改的强烈要求。而且,当前控规编制中的突出矛盾是控制有余,引导不足。过分强调控制作用,忽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多样化、市场和形势瞬息万变的实际,显得缺乏灵活性。如何合理的确定控制指标以引导和控制城市合理建设发展,已成为当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大难题。 2.控制指标的确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核心是在准确的土地使用空间组织的基础上,具体确定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两项控制,制定定性、定量的控制要求。其具体工作是:确定各项用地使用强度、人口密度、建筑的建造量、高度等,这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都由控制指标来表达。 目前,常用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综合指标体系可分为: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两种。前者是必须遵照执行的,后者是参照执行的。 规定性指标: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环境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和方案

编号:SM-ZD-94893 环境管理体系的目标、指 标和方案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环境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和方案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2004版GB/T 24001标准的比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多数修订属于编辑性修改,目的在于NISO 9001标准寻求进一步的兼容,并澄清1996版标准中语意不尽通俗和不明确的地方。1996版标准的“4.3.3目标和指标”与“4.3.4环境管理方案”在2004版标准中合并为“4.3.3目标、指标和方案”。这一修订更加明确了目标、指标和方案的关系。 GB/T 24001标准4.3.1指出,“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4.4.6强调,“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 由此可见,组织在充分识别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评价、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

控制性详细规划_居住区用地平衡表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区用地平衡表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与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定义、内容、成果、审批一.定义,内容:控制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和综合开发、土地有偿使用的依据。主要内容包括:详细确定规划地区各类用地的界限和使用范围,提出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的控制指标:规定各类用地适建、不适建、有条件可建的建筑类型,规划交通出入口方位、建筑后退红线等;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的用地界限;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细则。这一阶段的城市景观、形象设计主要依照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景观设计要求,提出各项景观建设标准和用于景观设计的各项控制指标,指导下一阶段景观设计。二.成果:(一)位置图。图纸比例不限;(二)用地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分类画出各类用地范围(分至小类),标绘建筑物现状、人口分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必要时分别绘制;(三)土地使用规划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画出规划各类使用性质用地的范围;(四)地块划分编号图。图纸比例1/5000,标明地块划分界线及编号(和本文中控制指标相对应);(五)各地块控制性性详细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图纸标绘以下内容:1.规划各地块的界线,标注主要指标;2.规划保留建筑;3.公共设施位置;4.道路(包括主、次干道、支路)走向、线型、断面,主要控制点坐标、标高; 5.停车场和其他交通设施用地界线;(必要时4、5 两项可单独绘制)。(六)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标绘各类工程管网平面位置、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三.审批:应该由市人民政府审批。编制分区规划的城市的详细规划,除重要的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外,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6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确定的意义、如何确定、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规定性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泊车位及配套服务设施,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指导性指标:入口容量,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等,其他环境要求。意义:62. 容积率

目标指标和方案管理程序(版)

永保化工(香港)有限公司 永保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程序文件) 文件名称:HSF目标、指标和方案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 编写:审核: 批准:生效日期: 版本号: C 受控号:

1、目的: 为消除明确HSF管理物质目标及指标和削减计划的制定、评审、修订及宣传的方法。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HSF目标、指标和方案的管理。

3、职责: 3.1 品管部制定HSF管理物质目标及指标和削减计划,HSF管理者代表审核。 3.2 HSF管理物质目标及指标和削减计划的最终结果由总经理确认。 3.3 具体实施责任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 4、定义: 无 5、工作程序: 5.1 HSF管理物质目标及指标和削减计划的拟定 5.1.1 管理者代表负责召集HSP管理体系推进会议,结合本公司HSF方针等政策、 意图,根据下列事项进行综合考虑,拟定出HSF目标及指标。 a. 有关RoHS指令、WEEE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事项; b.HSF管理方针的理念; c.本公司的承诺事项; d.污染源评价结果的记录事项。 5.2 HSF管理物质目标及指标和削减计划的设定 5.2.1 品管部提交HSF管理物质目标及指标和削减计划给HSF管理者代表,HSF 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总经理根据本公司财务、运作及商业上的有关要求, 对HSF管理物质目标及指标和削减计划进行最终的确认。 5.3 HSF管理物质目标及指标和削减计划的登记 5.3.1 品管部将经总经理确认后的HSF管理物质目标及指标和削减计划记录在 《HSF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一览表》、《危害物质削减计划》、《危害物质削减 计划追踪单》中,并传达至各部门HSF负责人。 5.4 HSF管理物质目标及指标和削减计划的评审/修订。 5.4.1 HSF管理者代表应定期对HSF管理物质目标及指标和削减计划进行评审,评 审HSF管理物质目标及指标和削减计划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对环 境相关环节的要求,并将评审结果以书面形式交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发行. 5.4.2 HSF管理物质目标及指标和削减计划的修改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a. 内部审核结果;

ISO14001环境目标与指标控制程序(中英文)

ISO14001环境目标与指标控制程序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and Targets Control Procedure 1. Purpose目的 This document is to establish company’s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and targets according to environmental aspects, quantify the environmental aspects, disassemble as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and targets, then assign to relevant departments. 确定公司对产品、活动或服务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环境目标和指标,使环境因素得以量化,分解为环境目标和指标,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部门。 2. Scope范围 This procedure applies to ensure achievement of company’s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and targets. 适用于确保公司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得以达成。 3. Definition定义 3.1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环境目标:Overall environmental goal which regulated by organization and to be implemented, is consistent with environmental policy. 组织规定的,与环境方针一致的,自已所要实施的总体环境目的。 3.2 Environmental targets环境指标:They are from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or concret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achieving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they apply to organization or part.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要的具体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局部。 3.3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环境绩效:The result that organization manage the environment aspects is measurable.可测量的,组织管理其环境因素的结果。 4. Reference参考文件 4.1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gramme(s) Control Procedure 环境管理方案控

3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03.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QB/JTGS-CX-03 1 目的 为了建立、实施与改进公司的管理体系,贯彻管理方针,确保公司所确立的管理 目标、指标的实现。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制定、更改与实施。 3职责 3.1 公司总经理批准公司目标、指标。负责为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提供资源。 3.2 公司管理者代表组织公司目标、指标的制定,并负责监督目标、指标的实施和分 解。 3.3 公司安全质量部是本程序的主责部门。 3.4 公司工程技术部负责审批项目经理部/分公司所制定的工程项目目标、指标和管 理方案,并监督、验证其实施的有效性。 3.5 公司办公室负责机关办公区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公司主管领导 审批。 3.6 公司各部门、公司项目经理部、分公司/项目部负责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的具 体实施。 4 工作程序 4.1 目标与指标 4.1.1 目标与指标的制定 4.1.1.1 公司安全质量管理部根据“三标一体”管理方针、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工程质 量、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风险因素、经济和技术的可行性、利益相关方 的意见以及上一年度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等提出公司年度目标、指标,经管理者 代表审核后,报公司总经理批准生效。 4.1.2 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管理方针的内容; b)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c)公司的工程质量、重要环境影响因素/重大危险源、风险因素; d)来自相关方的信息与要求; e)工程质量的改进、环境行为的持续改进以及污染预防的承诺,职业安全劳动

保护行为的持续改进; f)可选择的最佳技术方案,以及经济上、运作上的可行性; g)实施的进度,以及可调整性的要求; h)目标应逐层分解,量化后纳入各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即目标明确、指标具 体可测量。 4.1.3 目标与指标的更改 4.1.3.1 在管理方针、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和管理方案的进度状况以及相关外界因素 等发生变更时,目标与指标应重新评审和修订。 4.1.3.2 具体工程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由公司项目经理部/分公司项目部修订,报公司/分公 司工程技术部门审批。涉及公司的目标与指标修订时由公司安全质量管理部进行 修订,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生效。 4.1.4 目标与指标的宣贯 4.1.4.1 通过发文、内部会议、互联网、黑板报宣传等方式,对公司各级管理者、专业技 术人员以及操作员工进行目标、指标的宣贯。 4.1.4.2各级单位/部门应组织对所属员工进行目标和指标的培训,确保全体员工清楚知道 公司、本单位/部门的目标和指标,并付诸实施。 4.1.5 目标与指标的公开 相关方或公众要求公开公司的目标与指标时,需经过公司总经理审批。 4.2 管理方案 4.2.1 管理方案的编制 4.2.1.1公司工程技术部依据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重大危险源清单》和公司目 标、指标,对公司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制 定管理方案,报公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组织实施;工程项目中的管理方案由公 司项目经理部/分公司项目部依据本项目《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重大危险源 清单》和目标、指标进行编制,经项目经理审批后实施,并报公司/分公司工程 技术部门备案。办公区内管理方案由各级机关行管部门依据目标和指标编制,消 防安全的管理方案由公司公安所编制,报主管领导审批后实施。 4.2.1.2 环境管理方案应涵盖与实现目标和指标有关的全部可能的活动 (包括设计、采 购、生产、储存、运输、设备维修、动力、节能降耗、绿化、排污、噪音、废弃 物处理、后勤等)、资源及具体措施。 4.2.1.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应考虑与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有关作业场所、过程、装置、 机械、作业组织的设计,包括人力的配置。 4.2.2 管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汇集

城市各种服务设施半径 居住区教育设施的服务半径: 1、幼托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m;小学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中学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2、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1986]。 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半径不大于800-1000m; 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半径不大于400-500m; 居住组团公共服务设施半径不大于150-200m。 居住商业中心的服务半径: 居住区商业中心步行半径不大于500 m; 小区、商业点半径不大于300 m。 中小型超市: 按照500米的服务半径设置1处,在大型综合超市的服务半径内,原则上不再另行设置。(商业网点规划) 农贸市场(农贸超市) 按照服务半径不大于1000米,服务人口1-2万人设一处,占地面积按480平方米/千人(服务人口)的标准配置。(商业网点规划) 居住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半径: 一般服务半径不超过500m. 门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般3-5万人设一处,社医院的居住区不再设独立门诊 社区卫生服务站,

原则上按服务人口0.5—1万人 按服务半径不超过1000m设置1处。(日照总体规划) 公园、绿地 保证居民出行1000m半径内有一处综合性公园,在300m-500m半径内有一处小游园。(日照总体规划) 城市低压(变)配变站的服务半径: 1、供电半径一般不超过400m[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1993]。 2、市区供电半径一般为250m,繁华地区为150m。[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599-1996] 3、变电室负荷半径不应大于250m,尽可能设于其他建筑内。[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4、35kV/10kV变电所的服务半径5~10km;110kV/35kV~10kV变电所的服务半径15~30km;220kV/110kV~10kV变电所的服务半径50~100km。[城市工程系统规划1999] 燃气调压站的服务半径: 1、中低调压站负荷服务半径500m。[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2、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km;调压站的供气半径以0.5km为宜,供气区域狭长,可考虑适当加大供气半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1999] 垃圾转运站和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 1、垃圾转运站的服务面积是0.7~1.0km2,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应大于70m。[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2、人力收集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5km,机动车收集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0km;垃圾运输距离超过20km时,应设置大、中型转运站。[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1991] 3、小型转运站每0.7~1km2设置一座,大、中型转运站每10~15km2设置一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1989] 小型的服务半径500m。 城市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 1、主要繁华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宜为300~500m,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m,一般街道公厕之间的距离约750~1000m为宜;居民区的公共厕所服务范围:未改造的老居民区为100~150m,新建居民区为300~500m。[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1987] 2、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和商业闹市区道路,间距为300~500m。一般街道间距不大于800m。[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1989] 3、每1000~1500户设一处;宜设于人流集中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机动车停车场库的服务半径: 1、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2、在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200m;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m;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宜为50~100m,并不得大于200m。[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1995] 城市加油站的服务半径: 1、城市公共加油站的服务半径宜为0.9~1.2km。[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1995] 城市消防站的服务面积: 1、普通消防站一般不应大于7km2;设在近郊区的普通消防站仍以接到出动指令后5min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辖区边缘为原则确定辖区面积,其辖区面积不应大于15km2。特勤消防站兼有辖区消防任务的,其辖区面积同普通消防站。[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2006] 半径是1.4~1.8km。 城市热源的供热服务半径:

控制性详细规划样本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 1.控制性详细规划 定义: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以对地块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都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保规定为重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控制和引导。 2.控制性详细规划作用: 2.1承上启下,强调规划延续性。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价值即在于“承上启下”。 2.2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都市规划管理根据。 2.3体现都市设计构想。控制性详细规划可将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宏观都市设计构想,以微观、详细控制规定加以体现。 2.4都市政策载体。 3.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特性: 3.1通过抽象表达方式实现规划意图 3.2具备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 3.3综合性

3.4刚性和弹性相结合控制方式 3.5规划性和引导性结合 3.6通则式与判例式结合 3.7动态控制与互相转化也许(兼容性规定) 3.8强制性内容提出 4.控制性详细规划目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目的是指在都市总体规划指引下。 4.1明确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与上位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相应内容相衔接,使之可以进一步分解和贯彻,拟定该地区在都市中分工。 4.2根据上述发展定位,综合考虑现状问题,已有规划、周边关系、将来挑战等因素,制定所涉及地区都市建设各项开发控制体系总体指标,并在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方面配制上贯彻到各地块,为实现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提供保障。 4.3为各地块制定有关规划指标,作为法定技术管理工具,直接引导和控制地块内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5.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 是通过指标制定来实现,其核心内容是其各项控制指标,可以分为规定性控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了确保在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层次建立、实施各自的质量目标,同时针对公司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风险因素,在公司内部相关的职能与层次建立实施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指标,编制管理方案,公司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相关职能部门、项目经理部(分公司)目标、指标和方案的制定、审批、实施、检查和改进;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3. 相关文件 公司《管理手册》 《环境保护监控程序》 《风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术语和定义 5. 职责 5.1公司生产副经理负责公司年度质量目标的审批、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的审批、重大风险因素清单的审批。 5.2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公司年度质量管理目标、环境管理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审批;审批各基层单位上报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5.3标准化管理部负责制定和贯彻实施本程序。负责监督各职能部门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并将实施情况报管理者代表。 5.4公司各职能部门应根据公司的年度目标和指标,制订和实施本部门的目标和指标;审核基层单位上报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检查各基层单位目标、指标和方案的实施完成情况,并将检查结果每季度报标准化管理部。 5.5各项目经理部在工程开工时,制定本项目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报标准化管理部组织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后实施。 5.6 各分公司在每年年初,根据公司的年度目标和指标,制定本单位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报标准化管理部组织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后实施。 6. 工作程序 6.1目标的制定依据 a)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b)城建集团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 c)公司的管理体系方针; d)公司的年度生产经营计划; e)公司管理、技术及经营现状; f)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 g)公司的重大风险因素; h)相关方的要求。 6.2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制定与审批 6.2.1在公司的三年发展规划中明确公司中长期发展目标和指标,并在《管理手册》中明确。 6.2.2公司年度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6.2.2.1标准化管理部每年年初组织施工管理部、安全管理部、行政保卫部、设备管理部、物资管理部、技术发展部、工会等职能部门制定出公司的年度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下发实施。 6.2.2.2公司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中应包括: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控制指标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控制指标 类别:我的文章评论(0) 浏览(853) 2007-12-15 20:48 标签:房地产基础知识 1、容积率:是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即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积 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地块开发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2、建筑密度:是指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建筑用地面积的比率,即 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面积X100% 建筑密度是控制地块容量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3、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地(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率(%)。 绿地率是衡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4、绿化覆盖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内绿化覆盖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率(%)。 5、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建筑间距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没、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节约用地等要要求,综合考虑确定。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常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6、日照标准:是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7、日照间距系数:是指依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8、用地红线: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 9、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即城市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线。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即为建筑红线,任何建筑物(包括台阶、雨罩)不得越过道路红线。根据城市景观的要求,沿街建筑物可以从道路红线外侧退后建设。 10、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是指建筑控制线与道路红线或道路边界、地块边界的距离。 11、建筑控制线:是指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目标、指标和方案管理程序

、修订记录

1目的 建立、实施并有效管理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以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制定、更改与实施。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批准。 3.2部门经理或主管负责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审核。 3.3行政部负责草拟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报管理者代表组织讨论确定,并协同相关部门监督和报 告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 3.4各部门负责落实与本部门有关的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4工作内容 4.1目标与指标的制订更改: 4.1.1行政部和各部门负责人根据方针、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及其外界因素变更情况,于每年 年初制定《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报管理者代表组织讨论确定,由部门经理或主管审 核、总经理批准后生效。目标与指标制订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 方针的承诺。 b. 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c. 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 d. 相关方的资讯及要求。 e. 考虑技术、经营、经济及运行上的可行性。 f. 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再利用。 g. 目标明确,并尽可能分解,指标应具体和可量化。 4.1.2当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以及相关外界因素发生变化时,目标与指 标应重新评审和修订。目标和指标由行政部组织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修改,由 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生效。 4.2管理方案的制订及更改: 4.2.1管理方案根据目标与指标进行制定,由行政部组织各部门负责人于每年年初草拟,由部门经理 或主管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生效。管理方案应考虑影响重大的环境、安全活动(如采购、生 产、材料、使用及处置等)及资源能源的充分利用。管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方法措施、技术手段。 b.执行部门负责人。 c.经费预算。 d.起动日期与完成日期。

公司目标指标和管理实施方案

公司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作者:————————————————————————————————日期:

公司年度总目标 生产过程中废品损失率:< % 出厂后质量损失率:< % 顾客满意度:> 分交货及时率:> % 成品转化率:> % 每千度电生产成品:> 吨三废排放:合规火灾、化学品泄漏等事故0次安全生产事故:0次

公司目标、指标分解及管理方案 年度目标目标分解管理措施完成时间责任部门 生产过程中废品损 失率1.工艺纪律违纪 次数每月≤1 次; 1.组织员工培训教育活动;长期生产部 2.班组长、车间主任、生产部主管加强工艺 纪律监督; 长期生产部 2.设备100%按 计划维保; 1.设备新置、搬迁、大保、故障后维修后及 时确认其能力; 事后1日内生产部 2.策划长期维保计划,并根据设备状态修订 维保要求; 长期生产部 3.禁止超期运作、带病运作;长期生产部 4.特种设备不在安检有效期内不得运作;长期生产部 3.员工100%考 核并持证上岗; 1.新员工执行公司员工培训制度;进厂一周内人力行政部 2.所有员工均应考核;长期生产部 3.关键、特殊岗位员工须通过能力确认;长期生产部 4.库存原材料物 资合格率≥ 99.9%; 1.入库前采购物资按要求验证;长期仓库 2.仓库做好产品防护、定期盘查工作;长期仓库 5.模具、工装等 外协合格率 100%; 1.模具、工装等外协方均按要求纳入合格供 方管理; 正式合作前生产部 2.向外协方提供外协信息时,信息内容要完 整、清晰,并得到评审; 长期生产部 3.模具投放批量生产前需确认;长期生产部6.5S现场检查不 符合每月≤1 次; 1.每位员工知晓5S要求;长期生产部 2.车间清洁、班组清洁、设备清洁每天落实;长期生产部 3.明确车间现场要求,定期安排巡查。长期生产部7.首检执行率 100%。 1.试样、换模、停后开机等需安排工艺、品 控、班组长、主管对过程进行确认,产品实 施质检,并形成记录以便追溯; 开机后20分 钟内 生产部 出厂后质量损失率1.误检漏检次数 0次; 1.品控人员按策划的要求实施检验;长期品控部 2.检验出错判定为质量事件,由品控部提交 事件调查报告; 事件发生后 一周内完成 品控部 2.特殊过程确认 率100%; 1. 等特殊过程需定期安排确认并形成 记录 长期工艺

(完整版)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试题A及标准答案(05级用)

(A)卷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姓名:学号:…………………………装……………………………订…………………………线………….……………………………… 适用专业城市规划考核性质考试闭卷命题教师杨光杰考试时间10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总分 得分 评阅人 复核人 (注意:第一题、第二题写在试卷上,其它题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添入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由()负责组织编制。 A、市人民政府 B、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C、城市规划编制单位 D、建设单位委托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有:(1)人口容量;(2)用地性质;(3)建筑密度;(4)建筑限高;(5)建筑形式;(6)建筑色彩;(7)容积率;(8)绿地率;(9)交通出入口方位;(10)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11)其他环境要求。下面所列的()组全部是规定性指标。 A、(1)、(2)、(5)、(9) B、(2)、(4)、(7)、(10) C、(3)、(6)、(8)、(11) D、(4)、(5)、(6)、(9) 3、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比例一般为()。 A、1:10000 B、1:5000 C、1:1000~1:2000 D、1:500~1:2000 4、()年,建设部颁布实施了第12号部长令《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和要求。 A、1989 B、1991 C、1992 D、1995 5、建筑密度是指()。 A、建筑物外轮廊线投影面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率(%) B、建筑物外轮廊线投影面积与用地红线范围的面积的比率(%) C、建筑物基底总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率(%) D、建筑物基底总面积与用地红线范围的面积的比率(%) 6、在计算容积率时,建设用地面积应按()计算。 A、毛用地面积 B、净用地面积 C、净用地面积+带征道路面积 D、净用地面积+带征绿地面积 7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表述,下列哪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 A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 B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结合当前需要进行建设的项目和地区进行编制 C 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D 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房地产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8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中,对道路交通设施控制的主要规定性指标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些指标?() A、道路定位与标高 B、停车泊位 C、道路面积率 D、地块出入口方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