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高密度脂蛋白标准值

血脂高密度脂蛋白标准值

血生化检查:血脂高密度脂蛋白(HDL)正常参考值:1.16——1.55μmmol/L 临床意义:高密度脂蛋白在生理上起着将肝外组织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的运载工具的作用,因而可以防止游离胆固醇在肝外组织细胞上的沉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它的降低是临床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之一,并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预示着冠心病的出现。临床上常同时测定高密度脂蛋白和血清总胆固醇,并根据它们的比值作为冠心病的信息指标。

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治疗方法 导语:出现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这种情况还并不常见,这是属于胆固醇高系列的一种,这种病情治疗起来更加困难,很多人花费了大量的医 出现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这种情况还并不常见,这是属于胆固醇高系列的一种,这种病情治疗起来更加困难,很多人花费了大量的医药费也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能很多人对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治疗方法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治疗方法吧。 1.减少脂肪的摄入量是控制热量的基础。减少动物性脂肪如猪油、肥猪肉、黄油、肥羊、肥牛、肥鸭、肥鹅等。这类食物饱和脂肪酸过多,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增加血液的粘稠度,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胆固醇吸收和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过多,可使甘油三酯升高,并有加速血液凝固作用,促进血栓形成。科学家发现北极圈内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以鱼猎为生,在他们中间冠心病的死亡率仅 5.3%,远远低于丹麦人的35%。他们吃的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很高,主要含有20碳5烯酸(EPA)和22碳6烯酸(DHA)。它们存在于海鱼的鱼油中。 2.在选择降脂药以前首先要了解病情,以确定有无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可能,高胆固醇血症的程度,这些对于正确选用药物十分重要。有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要同时治疗原发疾病:轻度胆固醇升高的病人可用非药物治疗控制血脂,不一定要服药治疗;自身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要注意选用对肝脏、肾脏毒副作用反应小的药物;不愿意服药的病人最好选用每天一次服用的药物等等。 生活常识分享

2018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考试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临床常用的血脂参数是 ? A.低密度脂蛋白 ? 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C.Apo B ? D.Lp(a)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2 . 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临床情况是 ? A.急性心肌梗死 ? B.高血压 ? C.主动脉夹层 ? D.糖尿病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属于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是 ? A.姐姐70岁冠脉植入支架一枚 ? B.母亲60岁行冠脉搭桥术 ? C.父亲60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 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低平”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4 . 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指 ? A.血清总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B.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增高 ? C.血清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D.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 需要考虑原发性脂质异常血症的临床情况是 ? 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mmol/L ? B.血T4、T3水平增高 ? C.血肌酐200μmmol/L ? D.糖化血红蛋白7.6%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6 . 属于ASCVD的临床情况是 ? A.糖尿病+LDL-C 2.2mmol/L ? B.血HDL-C 0.8mmol/ ? C.血LDL-C 5.6mmol/L ? D.心肌梗死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ASCVD高危患者LDL-C目标值切点是低于 ? A.1.8 ? B.2.6 ? C.3.4 ? D.4.1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 中国男性血脂异常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腰围应低于? A.100cm ? B.95cm ? C.90cm ? D.80cm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 血脂异常治疗循证医学证据最强的一线调脂药物是? A.他汀类 ? B.贝特类 ? C.烟酸类 ? 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低密度胆固醇偏高的解决办法

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小于 3.12毫摩尔/升。 低密度脂蛋白,俗称坏的胆固醇。如果长期偏高,是比较危险的,易患心血管疾病。 建议: 1、平时的饮食应该坚持“三低一高”的饮食原则,即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纤维的原则,清淡饮食,多吃谷类、菇类、豆制品、新鲜蔬果。 2、同时要有适度的体育锻炼,这对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血脂是很有好处的。 如果没有其他基础性疾病,可以服用辛伐他汀,主要作用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初始剂量可以从10毫克/天,开始,每晚顿服。30--40天后,检查血脂四项,如果达标,可以使用维持量,但不能停药。每三个月,检查肝、肾功能,如果正常可以继续服用,如果转氨酶持续升高,需要请医生换药。 深海鱼油也有将血脂作用,但不够明显,可以作为辅助性治疗使用。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的.LDL的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但主要是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量的胆固醇,但体内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 放血疗法不可取,人到中年,对健康不利 猪内脏喊胆固醇、脂肪较高,容易形成高血脂 常喝酒,产生的热量较高,消耗不完都会转化成脂肪,导致血脂升高均衡饮食、荤素搭配、少喝酒、不过分油腻 及时调养,可以解决问题的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肝脏中合成的内源性甘油三酯。无论是血液运输到肝细胞的脂肪酸,或是糖代谢转变而形成的脂肪酸,在肝细胞中均可合成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甘油H酯与APO B100、胆固醇等结合,形成VLDL并释放入血。在低脂饮食时,肠粘膜也可分泌一些VLDL人血。VLDL人血后的代谢,大部分变成低密度脂蛋白(LDL)。由于VLDL在血中代谢较慢,半衰期为6~12小时,故空腹血中仍有一定含量的VLDL。VLDL由于携带的胆固醇相对较少,且它们的颗粒相对较大,故不易透过动脉内膜。因此,正常的VLDL一般没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是,由于VLDL中甘油三酯占50%~70%,胆固醇占8%~12%,所以一旦VLDL水平明显增高时,血浆中除甘油三酯升高外,胆固醇水平也随之增高。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的。LDL的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但主要是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量的胆固醇,但体内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体内三分之二的LDL是通过受体介导途径吸收入肝和肝外组织,经代谢而清除的。而余下的三分之一是通过一条“清扫者”通路而被清除的,在这一非受体通路中,巨噬细胞与LDL结合,吸收LDL中的胆固醇,这样胆固醇就留在细胞内,变成“泡沫”细胞。因此,LDL能够进人动脉壁细胞,并带人胆固醇。故LDL水平过高能致动脉粥样硬化,使个体处于易患冠心病的危险中。 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其胆固醇主要来自从CE转运的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目前认为血浆中LDL的来源有两条途径: ①主要途径是由VLDL异化代谢转变而来;②次要途径是肝合成后直接分泌到血液中。 LDL的降解是经LDL受体途径进行代谢,细胞膜表面的被覆陷窝是LDL受体存在部位,即LDL中的ApoB100被受体识别,将LDL结合到受体上陷窝内,其后再与膜分离形成内吞泡,在内吞泡内经膜H+-ATPase作用,pH降低变酸,LDL 与受体分离并与溶酶体融合后,再经酶水解产生胆固醇进入运输小泡体,或者又经ACAT作用再酯化而蓄积。血浆中65%-70%的LDL是依赖LDL受体清除,少部分(约1/3)被周围组织(包括血管壁)摄取异化。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试题及答案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下列哪个不属于降血脂药物() 苯氧芳酸类如非诺贝特 三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如辛伐他汀 烟酸类 芳基乙酸类 2 . (单选题)患者,男性,52 岁,诊断为混合型高脂血症,医生为其同时开具了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请问该患者应如何服药() 他汀类和贝特类均在晚上服用 早晨服用贝特类药物,晚上服用他汀类药物 早晨服用他汀类药物,晚上服用贝特类药物 随时服用均可 3 . (单选题)患者,男性,56 岁,急性心肌梗死、高脂血症入院,行PCI 术,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并强化他汀治疗,为避免和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应选择的他汀类药物是() 辛伐他汀 普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洛伐他汀

4 . (单选题)不会引起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的药物是() 红霉素 酮康唑 环孢素 苯妥英钠 5 . (单选题)为了防止药源性疾病发生,处方他汀类调节血脂药时,应该询问病人() 是否有肺功能不全 是否有兴奋和耳鸣现象 是否有肌无力和肌肉触痛 是否有荨麻疹和其他过敏反应 6 . (单选题)患者,女性,62岁。诊断为高血脂合并心房纤维性颤动。予辛伐他汀片40 mg,qn + 盐酸胺碘酮片0.2 g,tid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辛伐他汀片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3A4(CYP3A4)代谢,而盐酸胺碘酮片是该酶的强大抑制剂 两药合用可导致辛伐他汀片的代谢减少,引发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辛伐他汀片联合盐酸胺碘酮片使用时,最大剂量不要超过40 mg/天 为了避免相互作用,可将辛伐他汀片更换为普伐他汀片 7 . (单选题)下列属于中等强度他汀治疗剂量的是() 阿托伐他汀20mg

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偏高的人在饮食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偏高的人在饮食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1)减少脂肪的摄入量是控制热量的基础。减少动物性脂肪如猪油、肥猪肉、黄油、肥羊、肥牛、肥鸭、肥鹅等。这类食物饱和脂肪酸过多,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增加血液的粘稠度,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胆固醇吸收和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过多,可使甘油三酯升高,并有加速血液凝固作用,促进血栓形成。科学家发现北极圈内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以鱼猎为生,在他们中间冠心病的死亡率仅 5.3%,远远低于丹麦人的35%。他们吃的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很高,主要含有20碳5烯酸(EPA)和22碳6烯酸(DHA)。它们存在于海鱼的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使血液中的脂肪酸谱向着健康的方向发

展,能够减少血小板的凝聚,并增加抗血凝作用。能够降低血液的粘稠度。DHA可以降低血脂保护神经系统。因此提倡多吃海鱼,以保护心血管系统,降低血脂。烹调时,应采用植物油,如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茶油、芝麻油等,每日烹调油10毫升~15亳升。 (2)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胆固醇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摄入过多的确害处不少,膳食中的胆固醇每日不超过300亳克,忌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子、鱿鱼等食物。植物固醇存在于稻谷、小麦、玉米、菜籽等植物中,植物固醇在植物油中呈现游离状态,确有降低胆固醇作用,而大豆中豆固醇有明显降血脂的作用。提倡多吃豆制品。 (3)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来源非常重要,主要来自于牛奶、鸡蛋、瘦肉类、禽类应去皮、鱼虾类及大豆、豆制品等食品。但植物蛋白质的摄入量要在50%以上。 (4)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要过多吃糖和甜食,因为糖可转变为甘油三

第十章血脂及血浆脂蛋白检验.

第十章血脂及血浆脂蛋白检验 教学目的: 掌握:高脂蛋白血症WHO分型法。 熟悉:血清外观分析 了解:血清脂蛋白电泳分析;血清载脂蛋白A1和B100测定 重点:脂蛋白的分类及其主要功能;高脂血症的分型及血液生化特点。 难点:各种脂蛋白的代谢途径、高脂血症的发病机理。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课堂提问突出重点。 授课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及组织: 第一节概述 一、血脂和血浆脂蛋白与生化内容重复自学 二、脂蛋白代谢紊乱 (一)高脂蛋白血症血脂含量超过正常称为高脂血症,由于血脂均以血浆脂蛋白的形式存在,故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按发病原因分为两大类。 1.按表型分类以Fredrickson(1967)分类法为基础,经WHO(1970)修订的分类系统,根据血清TC、TG、外观和脂蛋白电泳图谱,将其分为6型。 (1)Ⅰ型高脂蛋白血症又称高乳糜微粒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LPL缺损或LPL活化因子(ApoCⅡ)缺损所致。婴儿期即可发生,但罕见。其生化检查特征: ①4℃冷置试验,血清上层为奶油状,下层清亮。 ②血清TG↑↑,达11mmol/L以上,血清TC正常或轻度↑。 ③血清LPL活性↓。 ④血清脂蛋白电泳,CM↑↑。 (2)Ⅱa高脂蛋白血症又称高β-脂蛋白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明显的家族史。病因LPL受体缺损,杂合子型发生频率为1/500,纯合子型发生频率为1/100 000。其生化检查特征: ①4℃冷置试验,血清外观清亮透明。 ②血清TC↑↑,>15.6mmol/L尤其是LDL-C↑↑,TG正常。 ③血清脂蛋白电泳,β-LP↑↑。

低密度脂蛋白指标偏高的危害及改善

低密度脂蛋白的指标偏高 今天,我的体检结果出来了,其中一个叫低密度脂蛋白的指标偏高。正常范围是0-3.12,而我达到了3.91。医生说,这个指标已经很高了,可能会导致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 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主要有几点:1、工作时间不太规律,压力大,加班多。2、饮食无规律,饱一顿,饿一顿。3 应酬多,饮食多油腻,喝酒无节制。4、缺少锻炼,整天呆在办公室里。 一、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危害有以下三个方面: 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 如果血液中LDL-C浓度升高,它将沉积于心脑等部位血管的动脉壁内,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阻塞相应的血管。 引发多种疾病 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病等致死致残的严重性疾病。 危机心脏 LDL-C水平如果超出正常范围时就会使心脏的危险性增加。因此LDL-C常被称为是“坏”胆固醇,降低LDL-C水平,则预示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危险[3]。

二、要改变这一情况,必须要做到以下: 1、供给合理的热能,使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一般来说身高(cm)-105,就是标准体重。使体重控制在在标准体重的±10%以内就行。 2、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胰、肝、脑),及蛋黄、鱼子、烧制的虾、蟹等。 3、限制动物性食品的摄入量。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4、饮食宜清淡、低盐。 5、适量饮茶,少饮酒或禁酒。 6、多吃粗粮如玉米、高粱、适量精肉、家禽、鱼类、牛奶、鸡蛋蛋白,各种蔬菜、瓜果、适量洋葱、大蒜、香菇、木耳、山楂等。纯糖食品要限制。 7 要经常锻炼。 三、许多食品具有降血脂作用: (1)大蒜:大蒜可升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对防止动脉硬化有利。(2)茄子:茄子在肠道内的分解产物,可与过多的胆固醇结合,使之排出体外。 (3)香菇及木耳:能降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据研究,其降胆固醇作用,比降血脂药物安妥明强10倍。 (4)洋葱及海带:洋葱可使动脉脂质沉着减少;而海带中的碘和镁,对防止动脉脂质沉着也有一定作用。 (5)大豆: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吃115克豆类,血胆固醇可降低20%,

血脂的正常值及意义

血脂的正常值及意义 1、总胆固醇(TC)增高: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胆总管阻塞、糖尿病、粘液性水肿等。减低:甲亢、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2、甘油三酯(TG):增高: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脂蛋白酶缺陷、脂肪肝等。减低:甲亢、肝功能严重衰竭等。 3、高密度脂蛋白(HDL-C):减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因其称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故增高时反有益。 4、低密度脂蛋白(LDL-C):增高: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因其称为致动脉硬化脂蛋白,故减低时反有益。 ▲总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总胆固醇,英文缩写为TC,参考范围:<5.17mmol/L(<200mg/dl)。影响TC水平的因素有:年龄与性别。TC 水平中青年期女性低于男性,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长期高脂饮食、高热量饮食可使TC升高;遗传因素;缺少运动、脑力劳动、精神紧张等。高TC血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TC>6.47mmol/L(>250mg/dl),严重高胆固醇血症,TC>7.76mmol/L(>300mg/dl)。 总胆固醇增高见于以下病症。 (1) 家族性高TC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乏),家族性载脂蛋白B症、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症。

(2) 肾病结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糖尿病等。 总胆固醇降低见于以下疾病: (1)家族性无β或低β脂蛋白血症。 (2)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 ▲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甘油三酯,英文缩写为TG,参考范围:<2.3mmol/L(<200mg/dl)。正常人甘油三酯水平的高低受生活条件影响, 其个体内差异及个体间差异均大于总胆固醇,且随年龄增加逐渐高。当TG>4.5mmol/L(>400mg/dl)即可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TG升高可见于以下疾病: (1)家庭性高TG血病,家庭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2)继发性疾病常见于:糖尿病、糖原累积症、甲状腺功能不足合征、妊娠等。 (3)急性胰岛炎高危状态时,TG>11.3mmol/L(>1000mg/dl)。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肥胖与高脂蛋白血症常有家庭性集聚现象。单纯的高TG血症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只有伴以高TC、高LDL-C、低HDL-C时才有病理意义。 TG减低见于以下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肝功能严重低下。

低密度胆固醇偏高的解决办法

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小于3.12毫摩尔/升。 低密度脂蛋白,俗称坏的胆固醇。如果长期偏高,是比较危险的,易患心血管疾病。 建议: 1、平时的饮食应该坚持“三低一高”的饮食原则,即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纤维的原则,清淡饮食,多吃谷类、菇类、豆制品、新鲜蔬果。 2、同时要有适度的体育锻炼,这对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血脂是很有好处的。 如果没有其他基础性疾病,可以服用辛伐他汀,主要作用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初始剂量可以从10毫克/天,开始,每晚顿服。30--40天后,检查血脂四项,如果达标,可以使用维持量,但不能停药。每三个月,检查肝、肾功能,如果正常可以继续服用,如果转氨酶持续升高,需要请医生换药。 深海鱼油也有将血脂作用,但不够明显,可以作为辅助性治疗使用。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的.LDL的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但主要是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量的胆固醇,但体内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 放血疗法不可取,人到中年,对健康不利 猪内脏喊胆固醇、脂肪较高,容易形成高血脂 常喝酒,产生的热量较高,消耗不完都会转化成脂肪,导致血脂升高均衡饮食、荤素搭配、少喝酒、不过分油腻 及时调养,可以解决问题的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肝脏中合成的内源性甘油三酯。无论是血液运输到肝细胞的脂肪酸,或是糖代谢转变而形成的脂肪酸,在肝细胞中均可合成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甘油H酯与APOB100、胆固醇等结合,形成VLDL并释放入血。在低脂饮食时,肠粘膜也可分泌一些VLDL人血。VLDL人血后的代谢,大部分变成低密度脂蛋白(LDL)。由于VLDL在血中代谢较慢,半衰期为6~12小时,故空腹血中仍有一定含量的VLDL。VLDL由于携带的胆固醇相对较少,且它们的颗粒相对较大,故不易透过动脉内膜。因此,正常的VLDL一般没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是,由于VLDL中甘油三酯占50%~70%,胆固醇占8%~12%,所以一旦VLDL水平明显增高时,血浆中除甘油三酯升高外,胆固醇水平也随之增高。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的。LDL 的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但主要是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量的胆固醇,但体内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体内三分之二的LDL是通过受体介导途径吸收入肝和肝外组织,经代谢而清除的。而余下的三分之一是通过一条“清扫者”通路而被清除

各年龄段血压、血脂、血糖的正常值(值得收藏)

并施以治疗。 成年人在90/60-140/90是正常范围

血脂分析:通过血脂分项测定了解体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等在体内水平,进一步指导日常饮食及治疗,降低冠心病及血管硬化发生减少高血压病进一步演变。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为LDL-C,参考范围:2.7-3.1mmol/L。 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指标和危险因素。因TC水平也受HDL-C的影响,所以仅用TC估计LDL-C还不够准确,应以LDL-C代替TC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检验及其临床意义: 1、血糖(glu),参考值3.89—6.11mmol/L(mmol/L×18=mg/dl)。生理性增高见于饭后1—2小时,病理性增高多为胰腺β-细胞损害引起胰岛素激素分泌过多,由颅外伤及颅内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血糖也可增高,降低见于饥饿及剧烈运动后,胰岛β-细胞增生时胰岛素分泌过多及严重肝病等。 2、糖化血红蛋白(G—Hb)参考值6.1—7.9%,糖化血红蛋白Aic(HbAic)是G—Hb主要组成,参考值4.3—6.3%,均用于评定糖尿病控制情况,控制不好结果升高。能反映近1—2月内血糖平均水平,结果不受临床血糖浓度而变化。 3、血糖血清蛋白参考值1.65—2.15mmol/L,可反映近1—2周内平均血糖水平。 4、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人0.5—1小时高峰值7.7—8.9mmol/L,2小时后恢复正常,尿糖阴性。糖尿病者空腹值增高,高峰值更高,恢复时间延长、尿糖阳性。 调节血脂三大法宝调节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 (1)调节饮食结构的原则: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选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增加维生素、纤维(水果、疏菜、面包和谷类食物) (2)正常老年人每日膳食结构:一个鸡蛋、一个香蕉;一碗牛奶(不一定加糖,也可以是酸牛乳和奶粉);500克水果及青菜(可选多种品种);100克净肉,包括鱼、禽、畜等肉类(以可食部分计算);50克豆制品(包括豆腐、腐竹、千张、豆糕以及各种豆类加工制品,例如豆泥,豆沙和煮烂的整豆);500克左右的粮食(包括米、面、杂粮、根茎类和砂糖在内);每天饮用汤,每餐一碗。 (3)具有降血脂的食物:大蒜(早晨空腹吃糖醋蒜1~2个)、生姜、茄子、山楂、柿子、黑木耳、牛奶等。 (4)高血脂患者治疗膳食举例:早餐,豆浆200毫升,蒸饼50克,煮熟黄豆10克;中餐,标准粉、玉米粉两面馒头100克,米稀饭50克,瘦猪肉25克,炒青椒100克,炒豆角100克;晚餐,米饭150克,小白菜100克,熬豆腐50克,粉条10克,鲤鱼20克,土豆丝100克。全日烹调用油12克。 (5)改善生活方式:

2020《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答案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下列哪个不属于降血脂药物() A . 苯氧芳酸类如非诺贝特 B .三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如辛伐他汀 C . 烟酸类 D .芳基乙酸类 2 . (单选题)患者,男性,52 岁,诊断为混合型高脂血症,医生为其同时开具了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请问该患者应如何服药() A .他汀类和贝特类均在晚上服用

B .早晨服用贝特类药物,晚上服用他汀类药物 C .早晨服用他汀类药物,晚上服用贝特类药物 D .随时服用均可 3 . (单选题)患者,男性,56 岁,急性心肌梗死、高脂血症入院,行 PCI 术,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并强化他汀治疗,为避免和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应选择的他汀类药物是() A .辛伐他汀 B .普伐他汀 C .阿托伐他汀 D .洛伐他汀 4 . (单选题)不会引起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的药物是() A .红霉素 B .酮康唑

C .环孢素 D . 苯妥英钠 5 . (单选题)为了防止药源性疾病发生,处方他汀类调节血脂药时,应该询问病人() A .是否有肺功能不全 B .是否有兴奋和耳鸣现象 C .是否有肌无力和肌肉触痛 D .是否有荨麻疹和其他过敏反应 6 . (单选题)患者,女性,62岁。诊断为高血脂合并心房纤维性颤动。予辛伐他汀片 40 mg,qn + 盐酸胺碘酮片 0.2 g,tid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辛伐他汀片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3A4(CYP3A4)代谢,而盐酸胺碘酮片是该酶的强大抑制剂

健康人群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和达标值

健康人群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和达标值? 根据《2007年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血脂异常诊断标准规定:? 1、当总胆固醇TC>L(240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160mg/dl)时为高胆固醇血症;? 2、当甘油三酯TG>L(200mg/d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40mg/dl)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4、健康人血脂理想范围是:LDL-C

对于高危(有冠心病或糖尿病)患者,他们应达到总胆固醇<4mmol/L(160mg/d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80mg/d1)。? ? 危险因素包括:1、年龄(男>45岁,女>55岁);2、吸烟;3、低高密度脂蛋白(即低HDL-C);4、肥胖;5、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 降胆固醇需牢记密码“5、4、3”? 个体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越高,则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标准值越低。因此我们不能按照化验单的参考数值来判断高脂血症,主要记住总胆固醇达标值在中危、高危、极高危状态分别是“5,4,3”。? 有高血压或吸烟或肥胖,总胆固醇低于5mmol/L;? 有冠心病或糖尿病,总胆固醇低于4mmol/L;? 有冠心病和糖尿病或得过心肌梗死,总胆固醇低于3mmol/L。? ? 并非所有血脂高的人都须用降脂药物? 并不是所有血脂高的人都须用降脂药物。血脂高最基础的治疗是饮食控制,减少肉类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多饮水,加强锻炼。降脂治疗要求达到的目标值因人而异。? 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已经发生高血压、糖尿病或处于吸烟状态,总胆

常规化验及正常值

血液一般检查 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 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 3:血红蛋白浓度(HGB)(参考值:120~160),(单位:g/L) 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 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 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 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 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 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 (参考值:43~76),(单位:%) 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 10^9/L) 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 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 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 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 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 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 肝功能基本项目与参考值 ALT(谷丙转氨酶) 5~40 AST(谷草转氨酶) 0~40 AST/ALT(谷草/谷丙) 0。80~1。50 GGT(谷氨酰转移酶) 7~32 ALP或AKP(碱性磷酸酶)53~128 TBILI(总胆红素) 5、1~19。0 DBILI(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0。0~5、1 IBILI(间接胆红素) 5。0~12。0 TP(总蛋白) 60~80 ALB(白蛋白) 40~55 GLB(球蛋白) 20~30.0 A/G(白球比)(1、5~2、5):1 LDH-L(乳酸脱氢酶)109~245 肾功能检查项目 1、血尿素氮(BUN)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检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检测 发表时间:2011-06-10T11:12:15.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张艳华[导读] 临床意义 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 张艳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七煤医疗中心朝阳医院 154600)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1-0189-02 【摘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清中携带胆固醇的主要颗粒,主要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解而来,低密度脂蛋白直接向组织和细胞内运输胆固醇,因此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其血清水平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越大。【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检测 直接测定血清(或血浆)LDL-C的经典方法是超速离心分离 LDL,或超速离心(去除VLDL)结合沉淀法,均非一般实验室所能采用。电泳分离LDL的方法也不够简单。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简单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用化学法分离VLDL,然后测定HDL与 LDL部分的胆固醇,减去HDL-C得LDL-C;另一类是选择沉淀 LDL法。该法在LDL沉淀后,可测出上清液的HDL+VLDL部分的胆固醇,然后计算出LDL-C,或直接取沉淀物测定LDL-C,这类方法有3种沉淀剂:①肝素-枸橼酸;②聚乙烯硫酸;③多环表面活化阴离子(法国试剂盒,未具体指名化学名称)。目前多用PVS沉淀法,美国LRC各实验室也统一采用此法(Boehringer试剂盒)。但国内还很少用LDL-C直接测定,而是用Friedewald公式用TC、 TG、HDL-C 3项测定计算LDL-C,不如直接测定法可靠。新近,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已推荐匀相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LDL-C的常规方法。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48份血脂测定标本为本院的血脂门诊病人标本,早晨空腹采血,室温自行凝固后经离心分离血清,当天完成总胆固醇(TC)、HDL-C和甘油三酯(TG)测定,48份标本的TC平均浓度为5.93±1.37(3.40~9.03)mmol/L,TG的平均浓度为2.04±1.04(0.45~5.88)mmol/L,HDL-C的平均浓度为1.56±0.46(0.68~2.52)mmol/L。 2 聚乙烯硫酸沉淀法 2.1 原理用聚乙烯硫酸(PVS)选择沉淀血清中LDL,测出上清液中的胆固醇代表HDL-C与VLDL-C之和,所以TC减去上清液胆固醇即得LDL-C值。试剂中含EDTA用以除去两价阳离子,避免VLDL共同沉淀。适量的中性多聚物(聚乙二醇独甲醚PEG-ME)用以加速沉淀。胆固醇测定同TC测定。 2.2 试剂 (1)沉淀剂:每100 ml中含PVS钾盐70 mg,EDTA-Na2·2H2O 186 mg及PEGME 16 ml,可在4℃冰箱存放,至少稳定3个月(DEGME 为黏稠液体,要确保加量准确)。 (2)酶试剂:同TC测定。 (3)参考标准:同TC用定值血清。 2.3 操作用早晨空腹血清,如在4℃存放不得超过4天,深低温保存只能冻1次,化冻后即须测定。在小离心管中加入血清200μl,沉淀剂100μl,混合,室温放置15分钟,离心(3 000转/分钟,15分钟)。 2.4 计算 TC(mmol/L)= ×校准管浓度(mmol/L) LDL-C(mmol/L) = ×校准管浓度(mmol/L) LDL-C(mmol/L)=T-C(mmol/L)-非LDL-C(mmol/L) 2.5 临床意义 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过去只测TC估计LDL-C水平,但TC水平也受HDL-C水平的影响。故最好采用LDL-C代替TC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指标。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业组规定以LDL-C水平作高脂蛋白血症的治疗决策及其需要达到的治疗目标。 3 匀相测定法 3.1 原理基本原理有如下几类。 (1)增溶法(SOL法) ①VLDL、CM和HDL由表面活性剂和糖化合物封闭。 ②LDL-C+表面活性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③H2O2+4-AAP+POD+HSDA→苯醌胺色素。 (2)表面活性剂法(SUR法) ①VLDL、CM和HDL+表面活性剂I+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H2O2+POD→清除H2O2,无色。 ②LDL-C+表面活性剂Ⅱ+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③H2O2+4-AAP+POD+HSDA→苯醌亚胺色素。 (3)保护法(PRO) ①LDL+保护剂,保护LDL不被酶反应。非LDL-C+CEH和COD→H2O2+过氧化氢酶→H2O。 ②LDL-C+去保护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③H2O2+4-AAP+POD+HDAOS→显色。 (4)过氧化氢酶法(CAT法) ①非LDL-C+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H2O2+过氧化物酶→H2O2。 ②LDL-C+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过氧化氢酶+NaN3→抑制。

第四章 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

第四章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指血浆中脂质量和质的异常。由于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在血浆中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因此,血脂异常实际上表现为脂蛋白异常血症(dyslipoproteinemia)。血脂异常少数为全身性疾病所致(继发性),多数是遗传缺陷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发性)。血脂异常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组分之一,与多种疾病如肥胖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密切相关。长期血脂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我国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已明显升高。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报道,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患病人数1.6亿。防治血脂异常对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血脂和脂蛋白概述】 (一)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 血浆脂蛋白是由蛋白质[载脂蛋白(apoprotein,Apo)]和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等组成的球形大分子复合物。应用超速离心方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5大类:乳糜微粒(chy- lomicron,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 lipoprotein,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density lipoprotein,I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这5类脂蛋白的密度依次增加,而颗粒则依次变小。此外,还有脂蛋白(a)[Lp(a)]。各类脂蛋白上述4种成分的组成及其比例不同,因而其理化性质、代谢途径和生理功能也各有差异(表8-4-1)。 载脂蛋白是脂蛋白中的蛋白质,因其与脂质结合在血浆中转运脂类的功能而命名。已发现有20多种Apo。常用的分类法是Alaupovic提出的ABC分类法,按载脂蛋白的组成分为Apo A、B、C、D、E。由于氨基酸组成的差异,每一型又可分若干亚型。例如,Apo A可分AI、AⅡ、AⅣ;Apo B可分B48、B100;Apo C可分C I、CⅡ、cⅢ;Apo E有EI、EⅢ等。载脂蛋白除了与脂质结合形成水溶性物质、成为转运脂类的载体以外,还可参与酶活动的调节以及参与脂蛋白与细胞膜受体的识别和结合反应。 表8-4-1 脂蛋白的主要特性 脂蛋白主要来源主要脂质主要Apo 主要功能 CM VLDL LDL HDL 食物 肝脏 VLDL分解代谢 肝脏、肠道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 胆固醇酯 胆固醇酯 B48,C,E B100,C,E B100 A,C 运送外源性甘油三酯到外周组织 运送内源性甘油三酯到外周组织 运送内源性胆固醇外周组织 逆向转运胆固醇 (二)脂蛋白及其代谢 人体脂蛋白有两条代谢途径:外源性代谢途径指饮食摄入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小肠中合成CM及其代谢过程;内源性代谢途径是指由肝脏合成的VLDL转变为IDL和LDL,以及LDL被肝脏或其他器官代谢的过程。此外,还有一个胆固醇逆转运途径,即HDL的代谢。 1.乳糜微粒CM颗粒最大,密度最小,富含甘油三酯,但Apo比例最小。CM的主

血脂七项检查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血脂七项检查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核心提示:常用的血脂检查项目有七项: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常用的血脂检查项目有七项: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 常用的血脂检查项目有七项: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 常用的血脂检查项目有七项: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 一、胆固醇(TC,CHO) 参考值: 合适水平:≤5.17mmol/L(200mg/dL) 临界范围:5.20~5.66mmol/L(201~219mg/dL) 升高:≥5.69mmol/L(220mg/dL) 临床意义: 升高: CHO升高的危害: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中风)等。 CHO升高的疾病:各种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 导致CHO升高的生理因素: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紧张、血液浓缩。妊娠末三个月时可能明显升高,产后可恢复。 降低: CHO降低可见于各种脂蛋白缺陷状态、肝硬化、恶性肿瘤、营养吸收不良、巨细胞性贫血等。女性月经期也可降低。 二、甘油三酯(TG) 参考值: 合适水平:<1.69mmol/L(150mg/dL) 临界范围:1.69~2.25mmol/L(150~200mg/dL) 升高:2.26~5.63mmol/L(200~500mg/dL) 极高:≥5.64mmol/L(500mg/dL) 临床意义: 升高: TG升高的危害:甘油三酯也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当其升高时也应给予饮食控制或药物治疗。 TG升高的常见疾病:各种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痛风、梗阻性黄疸、甲状腺功能低下、胰腺炎等。 降低:见于低脂蛋白血症、营养吸收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还可见于过度饥饿,运动等。( 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参考值:合适水平:1.04mmol/L(40mg/dL) 减低: 0.91mmol/L(35mg/dL) 临床意义:HDL-C被认为是好胆固醇,因为它能将蓄积在组织中的游离胆固醇运送到肝,降低组织中胆固醇的沉积,起 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胆固醇偏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胆固醇偏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中文名称: 低密度脂蛋白英文名称: lowdensitylipoprotein;LDL定义: 一种密度较低( 1.019~ 1.063g/cm3)的血浆脂蛋白,约含25%蛋白质与49%胆固醇及胆固醇酯。颗粒直径为18~25 nm,分子量为3×106。电泳时其区带与β球蛋白共迁移。在血浆中起转运内源性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作用。其浓度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增加有关。所属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脂质(二级学科)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的胆固醇,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体内2/3的LDL是通过受体介导途径吸收入肝和肝外组织,经代谢而清除的。余下的三分之一是通过一条“清扫者”通路而被清除的,在这一非受体通路中,巨噬细胞与LDL结合,吸收LDL中的胆固醇,这样胆固醇就留在细胞内,变成“泡沫”细胞。因此,LDL能够进人动脉壁细胞,并带人胆固醇。LDL水平过高能致动脉粥样硬化,使个体处于易患冠心病的危险。低密度脂蛋白说明你的血脂偏高,用饮食营养调理的方法,平时少吃油腻甜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适当的运动。多吸收植物蛋白,动物蛋白则少接触。 低密度脂蛋白高者的饮食 1.节制主食。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尤应注意节制。忌食纯糖食品及甜食。 2.多食用鱼类(尤其是海产鱼类)、大豆及豆制品、禽肉、瘦肉等能提供优质蛋白,而饱和脂肪酸、胆固醇较低的食物。 3.控制动物肝脏及其它内脏的摄入量,对动物脑、蟹黄、鱼子等要严格限制。

2018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血脂异常合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考试 返回上一级10题,每题10分)单选题(共 1 .临床常用的血脂参数是低密度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B. C.Apo B D.Lp(a) B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暂无2 .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临床情况是急性心肌梗死A.高血压B.主动脉夹层C.糖尿病D.A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答案解析:暂无3 .属于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是岁冠脉植入支架一枚姐姐70A.岁行冠脉搭桥术母亲60B.60父亲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C.波低平”父亲50岁心电图“TD.B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暂无答案解析: 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指4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A.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增高+B.血清总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C.血清甘油三酯增高+ D.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暂无答案解析: 5 .需要考虑原发性脂质异常血症的临床情况是≥5mmol/L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血T4、T3B.200μmmol/LC.血肌酐7.6%

糖化血红蛋白D.A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答案解析:暂无6 .属于ASCVD的临床情况是+LDL-C 2.2mmol/L 糖尿病A.HDL-C 0.8mmol/血B.LDL-C 5.6mmol/L C.血 D.心肌梗死 D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答案解析:暂无LDL-C目标值切点是低于7 . ASCVD高危患者A.1.8 B.2.6 C.3.4 D.4.1 B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暂无答案解析:8 .中国男性血脂异常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腰围应低于 A.100cm B.95cm C.90cm D.80cm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血脂异常治疗循证医学证据最强的一线调脂药物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