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技术标准编制工作大纲

水利技术标准编制工作大纲
水利技术标准编制工作大纲

附件2

水利技术标准编制工作大纲

(格式)

标准名称:

主编单位:(签章)主持机构:(签章)

年月日

水利技术标准编制工作大纲基本信息表

水利技术标准编制工作大纲

一、制修订背景、目的和必要性

修订类标准,还应对标准实施情况、产生的效益进行说明。

二、制修订依据及适用范围

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范性文件、规划等。

三、国内外相关标准分析

1. 拟纳入标准的技术先进性、成熟程度。

2. 本标准与其他标准的标准名称、适用范围和技术内容的协调性,如:是否存在交叉、重复、矛盾以及解决办法。

3. 本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性。

四、标准框架结构

主要章、节和附录的名称及内容。

五、必要的专题研究与测试验证

六、编制进度安排

七、编制单位、编制组及人员分工

八、经费来源及支出预算

附件:标准初稿

修订类标准应提供新旧条款对比说明。

水利水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水利水电项目可行性研究 报告编制大纲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水利水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一、总论 (一)项目背景 1 .项目名称 2 .承办单位概况 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二)项目概况 1 .拟建地点 2 .建设规模与目标 3 .主要建设条件 4 .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问题与建议 二、市场预测 (一)水利水电供应现状 (二)水利水电需求现状 (三)水利水电供需预测 (四)水利水电价格现状与预测 三、水利水电资源开发利用条件 (一)流域(河流、河段)及电网现状与开发利用规划 (二)拟开发河段水利水电资源蕴藏量、品质及开发利用的可能性 (三)拟建项目在整个流域内或电网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 (四)拟建项目所在地区法律支持条件 四、水文和气象 (一)流域概况 工程所在流域的自然地理状况、河道特征和水土保持状况 (二)气象特征 降水、暴雨、气温与积温、蒸发量、霜雪冻土、风向风速等。 (三)径流 径流系列插补处长及其代表性论证、径流参数计算、径流年内分配。 (四)洪水 暴雨和洪水特性、历史洪水与重现期的确定、设计最大洪水、分期设计洪水、设计洪水地区的组成、排水流量。 (五)水位和流量关系 (六)泥沙 分布特性、输沙量、水库泥沙淤积估算。 (七)冰情 (八)地下水 (九)潮汐 (十)水面蒸发 五、工程地质

(一)区域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与区域构造稳定性。 (二)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水库渗漏、浸没、库岸稳定和水库可能诱发地震。 (三)坝址及本枢纽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 各备选坝址及主要建筑物的自然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推荐坝址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情况及基础处理意见。 (四)输(排)水线路工程地质条件 各备选线路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自然地质条件及线路选择意见。推荐线路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及基础处理措施意见。 (五)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地质条件 (六)灌(排)区水文地质条件 (七)天然建筑材料 六、工程任务与规模 (一)防洪 流域的洪水灾害及防洪现状、防洪保护对象和防洪标准、水库容积、河道与堤防、行洪蓄洪区规模。 (二)灌溉 灌溉范围和面积、灌区土地利用现状,灌区主干渠、引水排水工程布置方案及规模。 (三)治涝 涝水特征及涝灾,治涝范围面积及治涝标准,治涝区排水系统总体布置,治涝主要骨干工程规模。 (四)水力发电 装机容量、保证出力、年利用小时、年发电量、输变电线路等级及规模。(五)城镇和工业供水 输水管线、泵站、供水能力与工程规模 (六)通航过木 1 .通航标准及过坝客货设计运量 2 .过坝建筑物或设施规模 (七)垦殖 1 .垦殖范围、方式和面积 2 .防洪、防潮、排灌标准及相应的工程规模 七、工程选址及工程总体布置 (一)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 工程等级、主要建筑物级别和相应洪水标准及地震设防烈度。 (二)坝址选择 1 .备选坝址描述 2 .方案比选 水位特征、下泄流量及下游水位、电站单机容量、设计水头、灌溉洞设计过水流量。 (三)坝型与枢纽布置 1 .坝型选择 备选坝型方案、坝型比较、推荐坝型

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技术标准和要求合同技术条款2009年版

(项目名称)(标段名称) 招标文件 (合同编号:) 第二卷技术标准和要求(合同技术条款) 招标人:(盖单位章) 年月日

目录 第1章一般规定 (1) 1.1工程说明 (1) 1.2主体工程项目及其工作内容 (1) 1.3发包人提供的施工图纸和文件 (2) 1.4承包人提交的文件 (3) 1.5发包人提供的材料和工程设备 (5) 1.6承包人提供的材料和设备 (6) 1.7进度计划的实施 (7) 1.8工程质量的检查、检验和验收 (9) 1.9验收 (10) 1.10工程量计量 (11) 1.11引用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的规定 (11) 1.12工程保险 (12) 1.13工程价款支付方法 (12) 第2章施工临时设施 (14) 2.1一般规定 (14) 2.2现场施工测量 (15) 2.3现场试验 (15) 2.4施工交通 (15) 2.5施工供电 (15) 2.6施工供水 (16) 2.7施工供风 (16) 2.8施工照明 (16) 2.9施工通信和邮政服务 (16) 2.10砂石料场开采加工系统 (17) 2.11混凝土生产系统 (17) 2.12临时工厂设施 (18) 2.13仓库和堆、存料场 (18) 2.14弃渣场 (18) 2.15临时生产管理和生活设施 (18) 2.16计量和支付 (19) 第3章施工安全措施 (22) 3.1一般规定 (22) 3.2施工安全措施 (23) 3.3应急救援措施 (25) 3.4计量和支付 (26) 第4章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27) 4.1一般规定 (27) 4.2施工环境保护 (29)

4.4水土保持 (31) 4.5环境清理 (31) 4.6环境保护工程的验收 (32) 4.7计量和支付 (33) 第5章施工导流工程 (35) 5.1一般规定 (35) 5.2施工期导流控制标准 (37) 5.3截流 (37) 5.4导流建筑物施工 (38) 5.5基坑排水 (38) 5.6安全度汛和排冰凌 (39) 5.7下闸封堵和下游供水 (39) 5.8施工期临时通航 (39) 5.9质量检查和验收 (39) 5.10计量和支付 (40) 第6章土方明挖 (42) 6.1一般规定 (42) 6.2场地清理 (43) 6.3土方开挖 (43) 6.4施工期临时排水 (44) 6.5土料场和砂砾料场开采 (45) 6.6开挖渣料的利用和弃渣处理 (45) 6.7检查和验收 (46) 6.8计量和支付 (47) 第7章石方明挖 (48) 7.1一般规定 (48) 7.2钻孔与爆破 (49) 7.3石方明挖 (50) 7.4施工期临时排水 (50) 7.5堆渣场地和渣料利用 (50) 7.6石料场 (51) 7.7质量检查和验收 (51) 7.8计量和支付 (53) 第8章地下洞室开挖 (54) 8.1一般规定 (54) 8.2施工期补充勘探 (56) 8.3地下洞室与洞群的开挖和支护 (56) 8.4钻孔与爆破 (57) 8.5开挖面的规格 (58) 8.6开挖面清理 (58)

中国水利信息化现状及解决方案

中国水利信息化现状及解决方案 摘要:水利在过去二十多年信息化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当今机、通信、等高新技术的为实现中国的“数字水利”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鉴此,论文提出了一整套水利信息化进程中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水利决策支持系统 1 水利信息化现状 水利行业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同时也是信息十分密集的行业,其信息化工作开始于“七五”期间,至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 (1)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相对滞后。水利工作的三大任务是防治洪涝灾害,解决干旱缺水和治理改善保护水环境。随着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需要开发的水利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但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加上系统的维护管理经费渠道始终未得到很好地解决,致使我国在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服务方面,与国际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未能信息技术及时为政府和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及信息化的质量还不能适应水利现代化的需要。 (2)对信息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水利系统的干部和职工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有一部分员工对信息化工作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没有形成统一的建设机制,水利信息化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甚至部分单位还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3)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 1)从事水利信息化规划的相关人员对IT技术发展把握不够深,造成了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刚刚完成的信息化应用建设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的要求,成了落后的产品。此外,整体性规划的不完善或实施不利而导致各个系统的兼容性差,信息流不畅,致使信息化的大量投入所建设的仅是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2)从事水利信息化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相关机构对行业应用理解不够深,造成了水利信息化产品的易用性、实用性差,甚至无法推广或交付使用。3)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条件不足。水利信息化工作面广、量大,信息化技术发展快,而现

《中国药典》2020 年版编制大纲

《中国药典》2020年版编制大纲 一、前言 《中国药典》2020年版的编制,正值“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期间,是我国健康中国建设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的重要阶段。实施药品标准提高行动,编制好新版《中国药典》,对于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推进医药产业升级和产品提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建立“最严谨的标准”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密围绕“国家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与淘汰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以《中国药典》为核心的药品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中国药典》标准整体水平,经过五年的时间,使《中国药典》标准制定更加严谨,品种遴选更加合理,与国际标准更加协调,标准形成机制更加科学,努力实现中药标准继续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化学药、药用辅料标准基本达到或接近国际标准水平,生物制品标准紧跟科技发展前沿,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三、基本原则 (一)提升药品质量,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坚持药品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规范性,促进药

品质量提升,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二)鼓励技术创新,促进研究成果应用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鼓励药品检测方法创新、生产工艺改进、质量控制技术提升,使更多的科学研究成果在药品标准中得到转化和应用。 (三)坚持扶优汰劣,促进产品结构调整 药典品种收载有增有减,优化增量、减少存量;有效发挥《中国药典》的标准导向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 (四)推进改革工作,完善标准形成机制 完善国家药品标准形成和淘汰机制,着力突出政府在国家标准制定中的主导作用和企业在产品标准制定中的主体地位,采取积极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引导社会和行业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标准的研究制定,构建药品标准工作的新格局。 (五)强化标准支撑,服务药品监督管理 药品标准提高要围绕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这一中心工作,配合支持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坚持监管依据标准,标准服务监管。要以问题为导向,将药品标准制修订工作与药品一致性评价、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药品质量评价性抽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品再注册等工作紧密结合,形成良性互动、信息共享、协调推进,促进监管能力水平的提高。 四、具体目标 (一)适度增加品种的收载,进一步满足临床需要 坚持“临床常用、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工艺成熟、质量可控”的品种遴选原则,全面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医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2020》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编制说明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规程》 (■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 编制说明 主编单位(签章):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2020年7月10日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2019年6月,水利部水规计[2019]189号文《水利部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前期工作项目任务书的批复》批复了任务书,由我院主持或主编开展2019-2020年水利水电工程鱼类增殖站设计规范等26 项水利技术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 在批复计划中安排了《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以下简称《可研规程》)的修订任务。2019年11月三阶段编制规程的三个前期项目均下达了部分资金。 我院认真组织、统一协调三阶段编制规程修订工作。 1.2 主要工作过程 1、编制、审查修订工作大纲。 2020年1月3日编制完成工作大纲初稿后,1月13日王志强副院长主持召开了三阶段规程修订工作协调会,会议对工作方案和修编的思路及安排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了修订的初步意见,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 2020年1月18日印发了三阶段编制规程修编征求意见函,印发单位为各省(市、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水利厅、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共102 家。对反馈的415 条意见进行了整理与处理。 2020年2月组织编制了工作方案。 2020 年3 月11 日下午,王志强副院长主持召开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以下简称三阶段规程)修订工作启动会,对三阶段编制工作进行总结,对总体工作进行安排。 2020年3月23日,沈凤生院长主持召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修订工作讨论会,对项建编制规程修订工作和三阶段规程总体工作进行安排。一是

简述信息化系统在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黄沃循

简述信息化系统在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黄沃循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优良功能的作用,更加重视信息化系统在相 关产业或行业的使用,逐步推进信息技术在水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改变落 后的管理手段,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能力。结合实践和其他部 门的经验,简述了信息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内容和应用。 关键词:信息;水利工程;应用 前言:在这样的竞争和充满风险的市场中,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核 心竞争力,逐步提高企业素质,逐步提高管理水平,牢牢把握市场脉搏,调整其 生产销售模式。另外,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我们应该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建 立适合市场需求的企业管理体制。目前,一些先进企业已开始探索和应用计算机 控制和辅助管理系统进行水利施工组织和管理。随着水利行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水 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也逐渐成熟,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建筑企业已 成为必然。 1、水利管理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经济和民生发展对水利建设有很多需要,水利得到高 度的重视,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农田水利基本能满足农业生产用水需求, 结合防洪工程高标准的工程设施,保障人民生活的稳定和社会发展的稳定。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不断加大对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不断更新和 改造水利设施。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较为常 见的是粗放的管理水平,技术落后,水利工程不能充分发挥水利的作用,削弱了 给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做出的贡献。落后的绩效管理技术的自动化、信息化程 度低,管理手段落后,甚至还停留在手工或半机械化操作水平;防洪决策仍然是 在书面水平;采集基本数据读仍采用手工测量传输;没有真正实现自动化和无纸化。信息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水利事业快速、科学、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2、水利信息技术的内容 水利相关相关部门的管理,具有很强的性,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 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PLC技术平台的支持下,建立和完善水利信息管理 系统。根据水利行业的特点,可以构建以下六大内容。 2.1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 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通信系统、数据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 它可以采集分散的数据信息,集中分析处理数据,进行统一的操作和控制。原来 的分布式数据信息采集和处理已经改变。同时,在现有的数据处理中加入了更多 的控制方法,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人工智能操作。远程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是基 于主数据,基于简单的单片机分析和收集信息,然后通过标准的串行接口发送到 上位机,通过上位机的整体分析,向下位机发送控制信息,按照相应的项目运作 方案,建立预警机制来控制项目进度并采取适当的急救操作措施。 2.2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网络安全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安全管理问题。我们必须考虑到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 理的目标,并加以有效实施,为计算机网络提供强有力的安全服务。这对网络安 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也使得网络安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网络安全必然随着网络 应用的发展而增长。根据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安全技术和相应的防范措施,对计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doc

信息化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工业化的必然选择。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利信息化,对提高水利事业活动效能、效率可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近年来,珠江流域坚持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紧紧围绕“维护河流健康、建设绿色珠江”中心工作,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珠江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珠江治理开发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水利信息化资源的统筹规划属于系统性与持续性工程,规划水利信息化的保障环境与基础设施等信息化资源应从全局角度出发,结合统一的数据标准、水利信息资源目录,以及信息资源模型,为水利事业现代化发展,以及数据中心项目规范运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信息资源规划概述 珠江流域片包括珠江流域、韩江流域、澜沧江以东国际河流(包括红河、北仑河等,不含澜沧江)、粤桂沿海诸河和海南省区域,总面积65.43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域涉及滇、黔、桂、粤、琼、闽、湘、8省(自治区)及香港、澳 门特别行政区。珠江流域水利信息资源规划,为珠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支撑,是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加强“三条红线”管理、推动“四项制度”实施和落实《珠江水量调度条例》的需要;是完善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 的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是履行水行政管理职能,提升水资源信息化管理能力的需要。因此,建设珠江流域水利信息化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实践证明,完全依赖水利工程措施,水问题解决成效并不高。依赖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水利资源充分开发利用 ,以及水利信息化深度、广度的拓展,即非工程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成为了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必然。水利现代化,与水利信息化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提高水利科技含量,减少水利消耗,提高整体效益,成为了当前水利发展的必然。水利信息化建设,初步形成了集业务应用、保障环境、基础设施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规避以往各自为政建设模式、系统分建专用、资源分散等问题,对数据资源整合,以及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同时信息资源规划也成为了水利部信息中心开发利用水信息资源的重要前提。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二、水利信息化资源规划原则如下所示;一是应用先导的原则。基于信息技术的水利信息化,是水利业务应用发展的最终体现,唯有满足应用要 求,才能确保系统科学建设。二是分步实施原则。整体推进水利信息化,但由于其涉及面广,需要分层次与阶段性的水利目标,实现分布实施。三是资源共享原则。基于资源共享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应当坚持标准化、开放化,为促使系统长足发展,应当对应用功能,以及信息服务等展开标准化。四是安全优先的原则。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决定了系统的可用性。信息系统满足安全需求后,再兼顾其他需求。五是适度前瞻的原则。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对此,水利信息化的信息资源规划,应当做到前瞻性,为水利业务开展提供基础技术支持与基础保障,从而不断增强信息化建设活力。六是资源充分利用的原则。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包括行业信息资源,以及信息技术设施等,将现有信息资源作用最大程度发挥,提高信息资源信息化、数据化建设力度,促进信息资源整合,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社会服务忽思平的提升。当前大部分的部门,均设立了信息化应用系统,作用发挥存在差异,应当加强各应用系统资源的整合,确保现有信息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七是建设管理并重原则。加强现有系统运行管理的同时,还需加强制度与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水利信息化效益最大程度发挥。三、信息资源规划技术路线(一)数据流定量定性分析以往流域管理机构的水利信息系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都以各自为政建设模式,以及系统分建专用模式为主。各 个系统独立储存与使用业务数据,资源严重分散,存在信息孤岛,共享程度低下。为处理资源分散问题,提出了数据流分析操作。规划前的左右数据流、上下与内外数据流分析,将转变为定量与定性分析,流域管理机构的水利信息系统,集中采集、存储、管理、使用核心业务数据,支持跨地区与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业务系统,从而对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构建主体数据库通过水利工程、珠江水文与社会经济基础数据库,以及历史大洪水数据库、珠江水质数据库、实时水雨情数据库 ,可明确掌握珠江流域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调度、水土保持、水利工程等数据信息情况。流域各省(区)以多种形式在水利工程、水文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数据基础,初步设立起水水源地、功能区、取水、排污口等基础信息数据库。珠江治理开发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步,与水利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以及提供的坚实基础不无关系。与面向报表设立的数据库不同,面向业务主题设立的主体数据库,实现了以往系统分建专用数据库的综合、重构。规划设计主体数据库相对繁琐,不仅要分析、调研数据来源,围绕一数一源、一源多用标准,确保数据完整与准确;还需要结合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按照轻重缓急,有序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最终提高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成效。初次之外,还需加强统一化数据标准,以及稳定性数据机构的设立,确保程序在不依赖数据接口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主题数据库实现个应用系统集成、信息资源整合,以及信息共享。主体数据库升级为数据仓库,知识管理支持等功能也随之拓展。

最新版编制大纲草案汇总

2015版编制大纲草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编制大纲 (草案) 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0年12月

目录 一、总纲 (3) ?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发展目标 ?主要任务 二、各部纲要 (10) ?《中国药典》一部(中药上下卷) ?《中国药典》二部(化学药) ?《中国药典》三部(生物制品) ?《中国药典》四部(附录与辅料) 三、支撑工作 (26) ?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建立药典信息资源平台,构建药品标准信息服务体系 ?加强药典工作管理

总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按照《药品管理法》和相关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编写,系统阐述《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各部纲要,是《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及今后五年国家药品标准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科学监管理念,结合当前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水平、药品监督管理以及医改的重大需求,以确保公众用药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和改革药品标准形成和淘汰机制,强化科技创新成果在药典标准中的应用,支持并保护先进生产工艺,促进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不断优化、完善和提高国家药品标准,建立健全最严格的、以《中国药典》为核心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大幅提高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水平和《中国药典》的国际地位,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支撑药品科学监管、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上发挥更重要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建立严格的药品标准、维护公众健康的原则

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分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国农办字[1999]1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农口有关部门: 为了规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发字[1999]1号)的有关规定,现将拟定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分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印发给你们。自2000年起,凡属国家农发办评估、审定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均应按照本通知要求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参照本通知要求编制。在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办。 附件: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定要求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二、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附件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要求 可行性研究是目前国内外项目建设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技术经济认证方法,是项目管理程序中的组成部分,是提出建设项目计划以前根据项目建议书进行的研究工作。其目的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地区规划、行业规划的要求,对拟建项目进行投资方案规划、工程技术论证、社会与经济效益预测和分析,并经过多方面的计算、分析、论证和比较评价,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建议。其作用是:作为上级部门评估、审定项目的依据,作为项目进行扩初设计、施工设计、设备定货、施工准备等前期工作的依据,作为环保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作为向项目建设所在政府和规划部门申请建设执照的依据等。 (一)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是: 1、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有关行业政策、标准和计算公式;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国家制定的其他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 3、省级农业开发部门对项目建议书的认定意见; 4、有关基础资料。 (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1、收集资料。项目区自然条件,水土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现有基础设施情况,地方财力,农口各部门有关本地区发展的规划,农业品种结构和种植情况,农产品的加工能力,国内外市场需求和预测等。 2、分析研究。按照可行性研究内容,根据收集的资料,对水土资源条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开发治理措施、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还款能力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对社会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项目建设的最优方案。 3、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过认真分析论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水利信息化技术研究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水利信息化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07T09:26:36.1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魏建宏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水利信息化技术展开分析,从大数据的角度探讨了智慧水利如何进行构建,并明确了技术要点和技术措施,提出了一些更好的技术方面的建议,可供今后参考。 常州兰陵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江苏省常州市 2130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水利信息化技术展开分析,从大数据的角度探讨了智慧水利如何进行构建,并明确了技术要点和技术措施,提出了一些更好的技术方面的建议,可供今后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智慧水利;信息技术 前言 从大数据的角度来说,进一步提高智慧水利信息化技术还是很有必要,如何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是其中的重点,因此,我们要重点探讨如何基于大数据技术来打造智慧水利信息化技术。 1、水利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水利管理单位都建立了能够适应单位业务发展和生产需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而且该管理系统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发展与更新,但是受到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水利管理缺乏统一性及缺乏专业化管理等因素的限制,现阶段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平、管理水平及应用深度和先进的管理水平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1.1短缺科学有效的协调平台 科学有效的协调平台的主要工作是对水利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文书档案、生产经营及工程管理等环节的资料与信息进行收集统计,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所收集数据资料进行处理,使所收集数据资料关联起来,为水利信息化行业数据资源共享及重复利用提供便利。然而,现阶段我国的水利管理不注重这个平台的建筑,使收集得到的大量数据及资料无法形成关联性,在数据处理及应用方法方面缺乏连续性,使行业数据资源共享及重复利用难以进行。我国的水利工程建筑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多个发展时期,各地各级的水利从业单位在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具有研究价值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均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及研究,其数据管理模式也为形成统一的要求及标准,限制了水利大数据的共享与有价值的研究。 1.2未建立促进行业持续有效发展的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转型与升级,现阶段各地区水利产业新专业的建立,人们对环境影响、水利信息化、水生态景观设计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关注度逐渐上升,然而,传统的水利管理数据采集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同时难以满足水利建筑人性化及水利管理现代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用水土保持工作举例,环境影响评价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相关信息,其研究也受到无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及数据的制约,因此水利管理设计人员需要在数据采集方面做大量的研究及创新工作。 2、水利信息化的技术路线分析 信息化是以信息为基础,对其进行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和利用的一个过程。水利行业中信息管理涉及到的数据较多,除了大江大河大湖中获取的数据外,还包括各区域的水源口等数据,因此水利信息化的关键切入点就是要对水利数据资源进行系统的构架,使其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和灵活性。 首先通过建立基础数据服务平台,实现海量分布式异构数据间的数据共享,是实现数据最大利用化的一种有效途径。数据的获取和传递主要由各涉水部门数据、行业内数据、工程项目数据等组成;数据的处理整合主要采用混合式的数据云存储技术、异构数据交换技术等,从而将多元复杂的数据细化成条理统一的数据资源;数据的再生分析包括对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建模预测等,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量;数据的利用是基于再生的结论性成果服务于广大的用户群体,通过web或移动端网络将其数据共享使其数据信息得以真正应用。 其次各水利信息化业务子系统的建立,在数据云服务的应用下,各业务需求方根据自己的业务内容建立属于自己的业务子系统,以满足各阶层的生产应用要求。 最后是对整个数据资源和业务资源的监管和维护,使其水利信息化高效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下去。 3、智慧水利信息化技术支持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水利数据更加资源化,这种资源化主要是建立在水利数据基础服务平台之上的,对资源化技术进行探索,旨在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在数据资源化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了4个层次,分别是资源层、逻辑层、服务层以及应用层。其中,资源层是对“数据化”进行支撑,主要是为数据提供可靠的、安全的存储能力。逻辑层是对“数据开发”进行支撑,主要是为数据异构提供多元化服务。服务层也是对“数据开发”进行支撑,它比较倾向于水利大数据结构的动态性服务,满足工作人员对大数据业务的相关应用。应用层对“中间接口件”进行支撑,用户可以根据平台交互界面以及应用接口对本系统接口进行制定,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本系统进行应用,进而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预测。 3.1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可应用于水利信息的预报、监测、统计等各个环节,可以水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和识别,对于水利行业水信息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2地理信息系统GIS 利用GIS技术,在水利工程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分类采集、规范整合离散的数据资源,通过基础地理数据库和遥感影像数据库的数据存储平台建设和数据管理维护,对外提供GIS综合信息共享访问平台接口,扩充和完善水利系统的数据存储,初步形成能够为水利防汛、防凌等业务服务的比较完善的和高效的分布式数据存储、管理体系和影像分析平台,满足各种应用系统建设和运行的需要。 3.3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是在人类智能形成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对这一过程进行模拟,从而使得机器设备具有自我学习和思维能力。在人工智能中,通过计算机和数学语言等抽象形式描述,以实现人类智能和生物体系的深度模拟。当前,人工智能领域中发展最为成熟的技术分别

中国公路学会标准项目编制大纲

附件2 中国公路学会标准编制大纲 标准名称:《》 主编单位: 参编单位: 年月

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制定/修订□制定□修订被修订标准号 采用国际标准□无 □ISO □IEC □ITU □其他(请具体说明) 一致性程度1 □等同□修改 □非等效 采标号采标名称 标准类别□工程建设□非工程建设(□基础□产品□方法□管理□服务□其他) 特征名类别□标准□规范□规程□指南□导则□规定□其他 编写格式2 □公路工程标准编写导则(JTG A04-2013)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 是否涉及专利3□是□否专利号及名称 是否由地标或其 他标转化 □是□否相关标准号及名称 其他需要说明的 情况 注:1.一致性程度说明参见《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GB/T 20000.2-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第9部分:采用其他国际标准化文件》(GBT 20000.9-2014)。其中,等同采用,指技术内容及文本结构相同,没有或仅有编辑性修改;修改采用,存在技术性差异,且差异及产生的原因被清楚地说明,文本结构有变化且有清楚的比较;非等效采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不同,且在标准中没有被清楚地说明,或只保留了少量或不重要的国际标准条款; 2.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则应符合《公路工程标准编写导则》(JTGA04-2013)的要求;非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则应符合《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的要求; 3.学会标准中涉及到专利,专利权人或者专利申请人应同意在公平、合理、无歧视基础上,免费许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在实施该项学会标准时实施其专利。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首页(xx公司、xx项目、xx承办单位) 目录(下列各大项名称) 一、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2.承办单位概况(新建项目指筹建单位情况,技术改造项目指原企业情况,合资项目指合资各方情况)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二)项目概况 1.拟建地点 2.建设规模与目标 3.主要建设条件 4.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问题与建议 二、市场预测 (一)产品市场供应预测 1.国内外市场供应现状 2.国内外市场供应预测 (二)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1.国内外市场需求现状 2.国内外市场需求预测 (三)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1.目标市场确定 2.市场占有份额分析 (四)价格现状与预测 1.产品国内市场销售价格 2.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 (五)市场竞争力分析 1.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2.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势、劣势 3.营销策略 (六)市场风险 三、资源条件评价(指资源开发项目) (一)资源可利用量 矿产地质储量、可采储量,水利水能资源蕴藏量,森林蓄积量等。(二)资源品质情况 矿产品位、物理性能、化学组分,煤炭热值、灰分、硫分等。(三)资源赋存条件 矿体结构、埋藏深度、岩体性质,含油气地质构造等。 (四)资源开发价值 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指标。

四、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 1.建设规模方案比选 2.推荐方案及其理由 (二)产品方案 1.产品方案构成 2.产品方案比选 3.推荐方案及其理由 五、场址选择 (一)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1.地点与地理位置 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3.土地利用现状 4.技术改造项目现有场地利用情况 (二)场址建设条件 1.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3.气候条件 4.城镇规划及社会环境条件 5.交通运输条件 6.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水、电、汽、生活福利)7.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

水利信息化主要业务应用

水利信息化主要业务应用 根据水利业务应用特点,水利行业业务应用主要包括防汛抗旱、水利行政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决策、水质监测与评价、水土保持监测、水利工程管理、农村水电及电气化管理、水利信息公众服务、水利规划设计管理和水利专业数字图书馆等。 5.1防汛抗旱 防汛抗旱业务应用建设的总目标是在水利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下 通过系统建设为各级防汛抗旱部门及时地提供各类防汛抗旱信息,较准确地做出降水、水情和旱情的预测预报,为防汛抗旱调度决策和指挥抢险救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具体目标包括: 1、建成防汛抗旱综合采集系统 通过数据自动采集、长期自记、固态存储、数字化自动传输等先进技术建设和完善水情、工情、旱情和灾情采集系统,提高时效性。 2、完善现有防汛通信设施 提高和加强防汛通信的保障能力。 3、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为中央、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级防汛抗旱决策提供支持的系统。该系统能提高四级防汛抗旱部门的工作效率、质量、效益以及决策的科学性,达到及时完成各类防汛抗旱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存储管理;以数字、图、文、音像等方式快速灵活地提供雨、水、工情和灾情的实时数据和历史背景资

料,以及有关资料的深层挖掘和信息服务;提高水文预报的精度,延长水文预报的预见期;改善防洪调度手段,提高模拟分析能力,加强调度的科学性;快速、科学地对灾情进行分析、统计和评估;提高防汛抗旱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提高旱情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并做出趋势预测;对全国防汛抗旱数据库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5.2水利行政资源管理 水利行政资源管理主要包括综合办公、水利规划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人事人才管理和科技外事管理等业务应用。 水利行政资源管理业务应用建设的目标是通过综合办公、水利规划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人事人才管理和科技外事管理等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业务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1、综合办公系统 综合办公系统是指水利系统各级各类部门的日常办公自动化系统。依托水利行业已启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以服务工程、服务经济、服务管理、服务职工为指导思想,采用国内外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技成果,用二到三年时间,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水利行政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行业内各部门间互联互通,改善协同工作环境,提供信息查询和共享,实现办公自动化,为生产科研、行政管理、领导决策提供支持信息。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规范

S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303—2004 替代SD J 338—89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2004—08—23 发布2004—1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前言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水总局科[2001]1号)文件和《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要求,对1990 年1 月1 日发布的行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SD J 338—1989)进行修订。 和SDJ338-89相比,本标准基本上保持了原标准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全标准分为8 章38 节284 条和8 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明确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规定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工作依据、所需资料和引用标准; ──对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工作(施工导流、主体工程施工、施工交通运输、施工工厂设施、施工总布置和施工总进度)的一般要求、采用标准、设计原则和有关技术问题作了具体规定。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适用范围增加了“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可参考使用本标准; ──标准中尽力反映了“市场经济”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标准中体现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增加了施工组织设计的“引用标准”; ──施工导流中列入了“风险度分析法”; ──修订了“坝体施工期临时度汛洪水标准”; ──取消了“过木设施”的内容; ──增加了部分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强调了“料场规划”的作用; ──增加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有关施工要求; ──增加了“金属结构及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法的有关要求; ──增加了“施工总布置堆场及仓库面积估算”的有关要求; ──施工总进度中补充了“工程准备期”和“地面厂房”的施工进度。 本标准的强制性条文有3.2.1、3.2.2、3.2.4、3.2.5第2 款、3.2.6、3.2.7、3.2.12、3.2.16、3.2.17、3.4.10、3.4.12、4.2.7、4.6.13黑体部分、4.7.14 第4 款、6.5.6 黑体部分、7.3.3,以黑体字标识,应严格执行。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本标准所 代替标准的版本为:SD J 338 —1989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

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说明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04)标准编制说明 《电力建设施工及质量验收评价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 编制说明 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6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组织有关单位编制行业标准《电力建设施工及质量验收评价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规程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部分。 2、工作简要过程: 1)xx年10月13-14日《规程》编写启动会,会议确定了《规程》编写的组长单位、副组长单位和参编单位,确定《规程》编写大纲主要内容和编写单

位起草分工,编制计划时间安排 2)xx年11月21日会议组织对《规程》的编制大纲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中电联标准化中心火电处杜红纲处长参加了本标准编制大纲的讨论审查。会议进一步明确《规程》编写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在大纲讨论同时提出各章节编制时需注意事项,要求各单位在修改各自章节之前,要进行一定程度收资和调研。 3)《规程》编写、收资、讨论阶段:进行一定程度收资和调研,组织第三次至第七次专题会对各章节修改、新增内容进行详细讨论。 4)2016年11月28日——2016年12月2日《规程》征求意见稿统 稿审查会,本次会议对本《规程》、《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1部分土建工程和第9部分水工结构工程三项规范征求意见稿统稿审查会,三项标准编制全体与会人员对三个规范通用性和协调性进行了共同讨论,并提出了各标准修改要求。

4)2016年3月9日——2016年3月10日《规程》征求意见初稿定稿会5)2016年4月30日——2016年7月25日《规程》征求意见 6)2016年8月1日——2016年8月3日《规程》送审稿初稿审查会7)2016年8月29日——2016年8月30日《规程》标准强制性条文审查会 8)2016年9月17日——2016年9月19日《规程》审查会 3、主要参编单位: 主编单位: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 浙江省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 参编单位:天津电力建设公司 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德胜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山西省电力建设四公司 西北电力建设第四工程公司 河南省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楼海英、倪斌、叶柏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

威海市水利信息化 建设规划 威海市水利局 2010年12月

目录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2) 1、建设现状 (2) 2、存在的问题 (3) 三、水利信息化规划设计 (5) 1、采集传输 (5) 2、数据存储 (6) 3、应用系统 (7) 4、展示层 (10) 四、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3) 五、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 (15) 1、加强领导 (15) 2、加强运行管理和维护 (15)

威海市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是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的迫切需要,发展民生水利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推动水利部门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各类水利信息及其处理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全面提升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建设现状 (1)、市水文信息化建设情况 水文信息是水利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自动监测数据是水利信息的基础。自2004年开始,水文局把水文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抓出了成效。目前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水文信息自动监测系统有:雨水情自动化监测系统、墒情自动化监测系统、地下水及海水入侵自动化监测系统、河道及潮水位水位自动化监测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有:市水文信息管理系统、14处大中型水库防汛信息系统、文登水利信息系统、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已完成投资约650万元。 (2)、市水利局信息化建设情况 已建成威海市水利门户网站、防汛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中心机房,完成投资约100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