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建筑和两河流域建筑

古埃及建筑和两河流域建筑
古埃及建筑和两河流域建筑

约从公元前4,000年开始,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缓慢发展和原始氏族公社的瓦解,世界上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它们是埃及、西亚的两河流域、印度、中国、爱琴海岸和美洲中部国家。埃及是其中最早的国家之一。

埃及位于非洲北部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左右形成上下埃及王国,公元前3,200年前后初步统一,建立了古埃及王国,并实行奴隶主专制统治,国王、法老掌握国家大权,成了整个国家的象征。

古埃及建筑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3,200年——2,130年)。这个时期的的埃及国土以北部尼罗河三角洲为主,首都孟菲斯。这个时期尚存的建筑物以陵墓为主。

中古王国时期(约公元2,130元至1,580年)。这个时期的国土扩张到南部山区。主要建筑活动集中在的底比斯周围。现存的建筑物以庙宇为主,这些庙宇大多规模巨大,并巧妙地与美国地形相结合。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2年至332年)。这个时期仍然以底比斯为首都,现存建筑物由庙宇、石窟庙、石窟墓和住宅等。

晚期(托勒密王朝时期,公元前332年到30年)。是时的埃及帝国屡遭亚述、波斯、希腊等国的侵略,最后被古罗马所吞并。这个时期的建筑规模不大,但建筑风格更为细腻精致,表现出来自希腊和罗马的影响。

古王国时期,埃及确立了无限制的专制政权和以法一老为首相由无数奴隶所支撑着的社会制度。在这个金字塔式的社会制度里,个人的品质没有丝毫的价值。其价值只能体现在他身后的艺术作品之中。古埃及的宗教,处在由原始的拜物教向类似人一样的神的较高及概念的过渡的道路上。所以歌颂神的化身——自然力成为这个时期艺术风格的主题。

埃及人是世界上最早宣称灵魂不朽的民族,尽管埃及人对精神个性的坚持还不够彻底,但他们认为死人需要在3,000年中遍厉水空三届的全部动物体系的生活之后,才能变回人的形体。因此在建筑艺术中,精神的东西作为内在的意义而分隔开来。并获得了在建筑空间里的独特表现。这与肉体的外壳则作为单纯的建筑的庇护物而放在陵墓里。在这个意义上,埃及的死人住处形成的最早的庙宇内涵,崇拜的中心是一个主体,是为本无需要的死者、国王或者法老建造的大到06去隐去足以体现这种精神的陵墓——庇身之所。

在东方文明国家的宗教里,存在过黑暗凄凉的来世观念。但在埃及产生了希望长生不老的思想,并始终支配着整个埃及宗教的发展。这种期望永恒不朽的思想,在给的宗教中表现为人希望超脱他所直接生存的世界,进入不受时间和破坏法则支配的世外桃源。埃及人不熟悉也不理解后来为古希腊人所推崇的出现理论上的思维。他们不善于思考,但精于实践。埃及人没有像古希腊人那样创立哲学,但他们充满智慧的实践,丝毫没有妨碍他们在身后艺术作品中表达的他们的神话。

在古埃及王国时期,就伟大的、最完美的建筑物是金字塔。这些为死人建造的陵墓,虽然人类对建筑空间的深入认识而变得越来越简单、有力,陵墓的形式从阶梯式渐发展到再也

无法简单地正四面体,其体积也是越来越大,直到最后从心理上压垮每一个朝圣者。金字塔的发展到公元前三千纪中叶,便形成了古埃及历史上最成熟、最辉煌的吉萨金字塔群。

吉萨位于现在开罗市郊区,地处沙漠边缘。吉萨金字塔群修建于第四王朝。约公元前2,723元到2,563年。由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蒙卡拉金字塔以及大斯芬克斯组成,周围还有许多小陵墓。

其中胡夫金字塔体量最大,它是埃及法老胡夫的陵墓。塔原高于146.4 M,由于自然侵蚀的原因,现在实际高度为137。它的底边长度平均为230. 6米,占地5.3公顷。它是由230余万块平均重量为二点五吨的石块干砌而成,塔身斜底为51度52分。表面原有一层抛光石灰岩贴面,现在已经脱落。从远处看,那金字塔好似一块整个的大石头,其内部有一个可以通过通道进入的场所,这就是安之法老及其家族石棺的地方,金字塔构思简单,并非是因为埃及人民缺乏想象力,而恰恰表现了他们的艺术概念的成熟。

金字塔的任务是双重的。它必须埋葬和保存法老的尸体。使他免于腐烂,同时它又是歌颂法老万能,体现埃及宗教精神和供后人永志不忘的纪念碑。永垂不朽的荣耀和保持遗体不朽的思想,促使这两个人物接近,被赋予建筑物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一个巨大的石砌石体内严密的埋藏着法老的密闭石棺。同时由于它具有最安全、最隐蔽、最稳固的形式——正四面体。应按被埋藏在它内部的躯体无穷无尽的抵抗力。金字塔内部充满神秘,但其外表是异乎寻常的简单明了,这种形式与内容的矛盾,是金字塔更具精神上的魅力。它内部的神秘感给人以幻象和威慑,他巨大简单明了的外部形象支配着周围的空间。给人以震撼和压迫。整个空间为其形象所感染。

金字塔感观本身说明了埃及艺术思想的双重性,用巨大的、精工切削的石块砌成的、四个美亚斯任何一个接近他的人的金字塔,在潜蓝色的天空背景上勾勒出黄色的轮廓,因此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物质感和体积感。让人觉得就像一个平面的、无形的、涂写在墙壁上的象形文字的轮廓,这是埃及人艺术思想的精神成分,建筑空间中渗透着他们所持有永恒精神。同时它又以其明确的外形和沉重的体量,与一切动摇的、不稳固的东西相反,与整个自然环境、与白日炫目的太阳,与像刀切一样整齐地阴影,与没有黄昏、日落之后就是黑暗的埃及天空非常调和。这是埃及艺术思想具体而确定的一面。

金字塔的艺术表现力主要在于其外部空间,当而且有力的外形在白云、蓝田、黄沙之间展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但其入口处着力刻画一种神秘的宗教气氛。金字塔的祭祀堂进靠东面脚下,而门远在东边几百米之外,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使朝圣者从门口到祭祀堂的过程中,心中产生恐怖,的心灵深处还有一种强烈的期望,在漫长的行进过程中,一些杂念全被恐怖所代替和净化。当人们怀着恐怖走出着长长的通道,进入后院时,突然见到灿烂的阳光下面的法老雕像,上面是摩天惊云的金字塔,恐惧和坚定的心情立刻被沉重、强烈的物质存在压垮,正是此刻强烈地崇拜意识产生了,金字塔建筑空间的精神内涵正在于此。这个空间着力体现物质重量对精神的压迫,利用光线的明亮变化,空间的对比,在茫茫的大沙漠以巨大的人工物质体量震撼和压迫着人的心灵。压垮人的精神,,以此来渲染皇帝的“神性”,这里的空间洋溢着一种永恒、悲凉、壮阔的人类自豪。

埃及艺术在古王国时代达到了高度发达和繁荣,这实际上是埃及艺术的古典时期和黄金时代。他以形象的纯洁,完整而动之于人。痛殴古埃及人的世界观的神话外壳,可以看到改

正了的人性特征。古代大师们更不知道怀疑和思考,也不懂的埋头钻研和表达热烈的斗争,但他们初步天真地感受能体会到生活的核心和本质。古王国时代的建筑充满了积极意义,它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类自身作出了肯定的评价。

在世界艺术史上,埃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艺术在埃及人的观念上是一种克服死亡的手段,人通过这种完美的形式就可以永生,不论是金字塔,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无一例外。

中古王国时代,埃及纪念性建筑物的建设几乎停顿了,这首先是由于缺乏古王国时代法老所拥有的巨大物质基础,也说明了在一个动荡时代是不能创造出伟大形象的。

新王国时代的艺术以他的引人入胜和有时达到娴熟地步的高度技法见长。但它缺少作为古王国时代艺术特色的严整性和明智的矜持性。古王国时代的主要的纪念性建筑物这是陵墓和伟大的纪念性神庙。上古时代的埃及神庙和陵墓是联结在一起的。并带有追悼的性质。新王国时代的艺术原则是转向人的自觉,那时,陵墓和神庙分开,并建造了许多神庙,以吸收广泛的居民阶层参加宗教仪式。

新王国时代最伟大的神庙是阿蒙神庙。这是积累了几代人的劳动建成的,他们以狮身人面像的长林阴道作为凭借而相互连接,当时的神学家门所制定的玄学,以及人为的象征意义,是那些朝圣者的他们持有幻象。新王国时代的埃及神庙具有双重意义,它首先是用庄严、崇高的形象来歌颂法老的权利,然后才是对广大群众的宗教作用。在神庙的内部空间设计上,着力体现埃及人想象中的世界。遍布圆柱的神庙就像神秘的化石丛林,天花板是星星和飞禽的苍穹。神庙保存着一艘大型桅船,象征太阳之神“拉”日复一日做天空遨游时乘坐的大船。整个神庙空间布满了双手不能和为的巨大石柱,几乎乘不下多少人所需要的空间。太阳光通过细长的天窗,穿行于密集如林的石柱之间,形成了关心的强烈破碎和精神沉重的压抑。空间里充满恐怖和神秘的气氛。

各种隐讳、曲折和压抑的空间体现,是埃及神庙建筑构思的重要特色。马克思在论及天主教堂时说,“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使人吃惊……这些庞然大物犹如天然生成的实体,物质的影响人的精神。精神在物质的重压下感到压抑,而压抑之感整是崇拜的起点。”这就是埃及神庙艺术构思的基点。

神庙在埃及被确定为举行庄严典礼仪式的场所,这个功能说明了埃及神庙的重要特征。宗教仪式在卡纳克开始,到鲁克索结束。二者之间有一条1公里多长的石板大道,两侧密密地排列这圣羊石像,路面夹杂着一些包的金箔或者银箔的石板闪闪发光,一派欢乐的气氛。

埃及神庙的结构给人以首尾一贯的强烈印象。他之所以能够做出如此紧密的规划,是因为它从一集中的政权和许多实际积累下来的经验的,什么样的建筑诗人面对的是饱经沧桑的新王国时代的人民。他们要求在建筑中能体现波澜壮阔的宗教激情。新王国的神庙建筑,没有体现情境的尘世与欢乐的天国的建筑思想。建筑构思的意义与凭借冗长的道路引导朝圣者,使之内心欢悦,然后在巨大的神庙面前和否定自我,实现强烈的宗教崇拜。一切宗教仪式在阴暗的空间里进行,超声的在经历了尘世的喧闹之后来到这个给予尘世与全国之间的灰色领域——神庙,抒发他们对天国的向往和对威严法老的崇拜。神庙内部的柱子和墙面上遍布的文字雕刻,这些文字雕刻漫无边际、排列成行的形象,似乎也参加了庄严的宗教行列。

新王国的建筑师是建筑空间具有运动感,展示出鲜明的对比和中间灰色区域的美。他们已具有一定的建筑空间概念。这就是原始意义上的自然与宏大的空间理想。但是巨大的石头建筑物只能算是抽象的纪念物,厚重的柱子和不满雕刻的墙壁失去了它们应有的外表,从而不可能完全彻底地把建筑的力量充分表现出来。在埃及建筑中,建筑物的空间没有被充分表现出来,因为开敞的庭院是漫无边际,在列柱遍布的神庙里,空间既为柱子所拥挤,又被阴暗所笼罩,只有埃及晚期的神庙才真正考虑室内空间在宗教仪式中的渲染作用,古王国的纪念性建筑物和这些建筑物比较起来,在纯朴和宏伟方面更加动人。

岁月不断流逝,空间的历史含义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今天当我们身处这个4000年前建成的伟大空间中时,物质和精神的力量还在震撼着我们,同时也在促使每个参观者内省。在这里,我们体会到的是人类对自身伟大创造力的自豪和骄傲,人们在这些4000多年前的人工创造物中看到的是人类自身力量的伟大纪念碑,这里的空间洋溢着一种永恒悲凉和无比壮阔的自豪。

埃及人是第一个说出人类灵魂不朽这个思想的民族,这里的灵魂是指人的灵魂精神而不是自然精神,埃及人懂得怎样借助“自然”来表达灵魂不朽这个概念。埃及的宗教“精神”又不能停留在主观上,必须见诸实践,于是埃及人用各种艺术品在外部世界上表达着他们对精神不朽的追求。金字塔正是用自身永恒的存在体现这种追求,在金字塔形成的空间里只有历史意义上的空间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埃及人从这种自我精神的解脱意念出发,造就了许多纯粹人类精神内涵的艺术空间。金字塔以其独特的空间语言,记下了古埃及精神,也记下了人类自身最写意、最宏大的一笔。

古埃及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其建筑分为3个主要时期:①古王国时期的建筑以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为代表。古埃及的建筑师们用庞大的规模、简洁沉稳的几何形体、明确的对称轴线和纵深的空间布局来体现金字塔的雄伟、庄严、神秘的效果。②中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石窟陵墓为代表。这一时期已采用梁柱结构,能建造较宽敞的内部空间。建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曼都赫特普三世墓是典型实例。③新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神庙为代表。它主要有围有柱廊的内庭院、接受臣民朝拜的大柱厅和只许法老和僧侣进入的神堂密室 3 部分组成。其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和卢克索的阿蒙神庙。

古埃在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美术等领域,都有辉煌的成就。

埃有人想信人死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过活”。就像植物在冬季死去,来年可以再生一样。他们崇拜的大神之一——执掌“阴司”的奥西利斯,就同时掌管着给植物带来苏生的洪水,而奥西利斯本身,也曾是给敌人杀死,后来经他的妻儿的法术才得以重生的。所以埃及的祭司们相信:只要把法老王的遗体保存起来,他们就可以在墓室内和墓室外继续“生活”。这样产生了著名的“木乃伊”(经药物泡制、包扎和密封的尸体)以及装饰豪华的棺匣和牢固的金字塔。

古埃及人的宗教思想还宣扬人的灵魂无所不在,金字塔越是庞大稳固,法老王也就可以永生不朽。有力学上说,这个底边广阔,体积宏大的方锥体,的确最为稳固,而在心理的感受上它也确实让人觉得“不可动摇”。

在卡夫利法老王的金字塔旁边,伏卧着高达二十米的巨大石雕“司芬克斯”——人首狮身像,这个怪物在战乱和风沙的侵袭下,其面部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神秘感,所以人们常把“司芬克斯的笑容”作为一种神秘表情的同义语。

古埃及的雕刻和绘画的独特面貌,令人一眼就能看得出,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神和君王的崇拜,要求按照“应有”的样子,而不是实际看到的,把他们表现为尽可能地充分和完满,由此而造成了一定的格式。比如,法老王的立像常是左脚在前,坐像则必是两手搁在膝上,右手握拳左手平伸,并且保持着丝毫没有转侧的所谓“正面律”。

作品《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是古埃及双人坐像的最初代表,按照古王国时期人像雕刻的惯例,用石灰岩制作的雕像通常是着色的。因男子常在户外活动,风吹日晒,故躯体涂以棕色。女子深居简出,躯体涂以淡黄色,这两尊雕像线条柔和,舒展。为追求人物相貌的逼真,埃及雕像善于运用各种材料突出人物眼睛的生动性,用铜做眼睑,乳白石英作角膜,透明水晶作虹彩,并嵌以磨光的微粒黑檀木作瞳孔,使之在透明的水晶中发生光辉。

《涅菲尔蒂王后像》是埃及新王国时期具有革新精神的代表作,强调艺术要从理想化的表现中解放出来,真实地描绘人及其周围的世界,作品摆脱了长期以来的神化倾向,努力表现出人的特性,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古代东方美丽女性的形象,自然生动,脸部洋溢着活力和女性的美,完全摆脱了过去王后雕像只是强调其高贵地位的旧手法。

古埃及人由于崇奉太阳神“拉”和地方神“阿蒙”,所以各地为“拉”和“阿蒙”神建造了许多神庙,卡纳克阿蒙神庙便是其中最著名的。建于公元前1800多年,占地24.28公顷,由许多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柱厅,站在大厅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给人造成一种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觉。

阿布辛贝勒神庙是埃及石窟神庙的代表作,是在尼罗河岸的一个悬崖上开凿的。神庙前耸峙着四尊高21米的摩崖巨像,这是新王国时期拉美西斯二世自己的雕像。雕像面向东方倚山而坐,好像是从山崖中长出来的。

古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这里产生了人类第一批巨大的纪念性建筑物——金字塔。

埃及领土分为上下埃及两个部分,尼罗河是埃及最重要的河流,也是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摇篮。尼罗河两岸富饶的土地为古埃及大规模建筑工程提供了最重要的物质保证,河流提供了芦苇、纸草、和泥土作为建筑材料以及为运输岩石提供了便利条件。

1、金字塔的演化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以后,灵魂不灭,只要保住尸体,3000年后会在极乐世界里复活永生,因此他们特别重视建造陵墓。最早的陵墓形式主要是模仿当时的建筑形式,如住宅和宫殿。因为在初期,陵墓被当做人死后的住所。渐渐的,皇帝的陵墓改变了形制,第一王朝皇帝开始在祭祀厅堂下面修建台基——向高处发展的集中式纪念性构图开始有了萌芽。

多层金字塔的产生——第一座石头金字塔是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大约建造于公元前3000年,它基座东西长126M,南北长106M,高约60M。它是台阶型的,共分为六层。它已经把祭祀的厅堂从塔顶移到塔前,而把台基向上升起,发展为形体单纯的纪念碑。昭赛尔金字塔的祭坛围墙和其他附属设施仍没有摆脱传统的束缚。(图为昭赛尔金字塔)

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吉萨,相继建造了3座相邻的大金字塔,形成了最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它们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它们都是精确的正方锥体,形式极其单纯。其中最高的胡夫金字塔高146.6M,底边长230.35M;哈弗拉金字塔高143.5M,底边长215.25M;孟卡拉金字塔高66.4M,底边长108.04M,它们脚下的祭坛和附属建筑相对很小。

胡夫金字塔建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 5.29 万平方米,体积约 260 万立方米,是由约 230 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 11.5 万块,平均每块重 2.5 吨,最大的一块重约 16 吨,全部石块总重量为 684.8 万吨。令人吃惊的是,这些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直接叠在另一块石头上,完全靠石头自身的重量堆砌在一起的,表面接缝处严密精确,连一个薄刀片都插不进去。而塔的东南角与西北角的高度误差也仅 1.27 厘米。

在尼罗河西岸广袤的沙漠中,金字塔的稳定造型和高大宏伟的形象是最好的表现形式,历经几千年的风沙,金字塔仍然雄伟的矗立在大地上,向人们展示这它光辉灿烂的历史。

2、峡谷里的神庙

古埃及中王国时期,首都迁移到了上埃及的底比斯,这里的尼罗河在峡谷中穿行,两侧悬崖峭壁,金字塔那巨大的体量已经不适合这里的地形,于是皇帝们仿效当地的贵族在山岩上开凿石窟作为陵墓。在这种情况下,祭祀的祭堂成为了陵墓建筑的主体。

比较有名的有曼都赫特普三世陵墓。一进入墓区的大门,是一条两侧密排着狮身人面首像的石板路,长约1200m,然后是一个大广场,它当中沿着路两旁排列着皇帝的雕像。由常常的坡道登上一层平台,平台前缘的壁前镶着柱廊。平台中央有一座不大的金字塔,紧靠它正面和两侧造着柱廊。它后面是一个院落,四面有柱廊环绕。在后面是一个有80根柱子的大厅,由它进入小小的圣堂,是凿在山崖里的。

3、太阳神庙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随着奴隶制的发展,皇帝专政的制度强化了,相应的,太阳神成为了古埃及的主神,而皇帝则被称为太阳神的化身,成为宗教统治的手段。于是,太阳神庙就成为了最重要的建筑物。皇帝们经常把大量财富和奴隶送给神庙,祭司们成了最富有、最有势力的奴隶主贵族。各地的神庙占有全国1/6的耕地和大部分的手工作坊,拥有金矿和航海商队。巨大的神庙遍及全国,底比斯一带神庙络绎相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Karnak) 和鲁克索(Luxor)两处的阿蒙(即太阳神)神庙。(图为卢克索神庙大门)

在新王国时代,除了上述最著名的两座神庙外,还有一种岩窟庙,或者称为石窟庙。整座神庙除前面庙门外,都是凿入岩石山窟中,就像似岩窟墓一样。岩窟庙是新王国时代神庙建筑的另一类型,其最典型的最伟大的建筑物就是阿布辛拜勒神庙。阿布辛拜勒岩窟庙利用山崖开凿,庙门洞口两旁利用山崖的斜坡岩壁雕刻出4座拉美西斯二世巨像,高20米。由庙门至后殿全长55米。在前半部分的洞窟厅堂有2排8根9米高的人形角柱支柱。此外,还有内室、仓库等。在神庙最深处的后殿,立有3位神像和拉美西斯二世本人像。整个建筑物,特别是它的门脸,显得雄伟壮观。而尤为人们所惊叹的是,每年的2月21日和10月21日,阳光可以通过洞口射进后殿的4座雕像身上(迁移后的神庙,日期推迟一天),这是建筑师为纪念拉美西斯二世的诞辰日和登基日而特意设计的。这不能不说是埃及文明的又一奇迹。

古希腊建筑

公元前8世纪起,在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和爱琴海的岛屿上建立了很多小的奴隶制城邦国家,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十分密切,总称为古希腊。

古希腊的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开拓者,它的一些建筑形制,影响着欧洲2000多年的建筑史。古希腊的建筑主要成就是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的艺术形式的完美。氏族时代的希腊,部落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是卫城,在平民取得胜利的共和制城邦里,卫城变成了祭祀守护神的圣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雅典卫城。

1、雅典卫城

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其经济军事实力居于希腊之首,成为希腊的盟主。在此时期,雅典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卫城则是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

雅典卫城位于雅典城中一个不大的孤立山岗上,它东西长约280M,南北宽约130米。卫城上现存最主要的建筑物是四座神庙,分别是卫城山门、胜利神庙、帕台农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

一、古埃及建筑文化体系

古代埃及有5000年的文化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埃及的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再展开讲建筑。主要建筑成就体现在神庙、陵墓上,代表建筑是吉萨地区的金字塔,风格雄伟强劲。埃及分为上、下两部分。是在尼罗河流域产生的文化。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中央集权,宗教发达,祭司阶层权利很大。因此,皇帝的宫殿、陵墓以及庙宇成为主要的建筑物。

古埃及分三个时期:

1古王国时期(前3000年)金字塔是主要建筑。

2中王国时期(前21-18世纪)城市发展,新宗教产生,神庙基本形制形成。

3新王国时期(前16-11世纪)最强大时期,主要建筑物是神庙,神秘威严。

尼罗河的地理特点:石头富足。石建筑的能工巧匠多。而且在水利建设中发展了几何学、测量学,创造了起重运输机械,学会大规模协作。这些对建筑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府邸与宫殿(略)

金字塔的演化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只要守住尸体,就会在3000年后复活永生。因此,他们很重视陵墓的建造。(贵族才能有力量建陵墓)

最初是长方形的台子“玛斯塔那”——陵墓模仿宫殿——昭赛尔(Zoser)金字塔是第一座石头的金字塔,约前三千年建造,东西长126米,南北长106米,高约60米,它是台阶形的,分6层。——公元前三千年中叶,在吉萨地区(Giza)建造了三座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作,都是精确的正方锥形,风格雄伟强劲。

胡夫金字塔高146.6米,底边长230.35米;

哈弗拉金字塔高143.5米,底边长215.25米;

门卡乌拉金字塔(Menkaura)高66.4米,底边长108.04米。

狮身人面像,名叫斯芬克司,埃及人的偶像。

峡谷中的陵墓:中王国时期首都迁移到底比斯,凿山为陵。陵墓的新格局为:祭祀的厅堂成为主体,扩展为规模宏大的祀庙。如约前两千年,在戴尔-埃尔-巴哈利建造的曼都赫特普三世的墓。新王国时期,在其北边又建造女皇哈特什帕苏的墓,规模更大。淘汰了金字塔。

太阳神庙:中王国时期,太阳神在天上取得统治地位,皇帝同太阳神结合起来,被称为太阳神的化身。太阳神庙就成为主要的建筑。代表型的建筑是卡纳克和鲁克索的神庙,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

二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文化体系

两河流域也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也有5000年的文化历史。这个地区的建筑可以分为三部分:两河下游的、上游的和伊朗高原的。

两河流域的下游出现文明比较早。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在两河南部创造了20多个奴隶制小国家。约公元前2371-2191年由萨尔贡创建的阿卡德王国第一次统一了两河流域的南部。后被乌尔第三王朝取代,国王号称自己十“天下四方之王”。公元前19世纪初,巴比伦王国(巴比伦位于现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88公里的幼发拉底河畔。它的城墙、通天塔、空中花园被西方史学界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现在已经荡然无存。)统一两河下游,甚至征服上游。国王汉谟拉比进行中央集权制度统治。制定《汉谟拉比法典》。法典用阿卡德文字刻在一块2.25米、底部长1.9米德黑色玄武岩石碑上。上部由浮雕,下部是法典铭文。前1150年前后,埃兰人入侵,毁了石碑正面上的部分铭文。现存于法国巴黎卢佛宫博物馆。石碑铭文根据副件补齐。约前1595年,北方的赫梯人南侵,灭了巴比伦王国。后来的加喜特王朝继续统治两河南部。前11世纪之后,两河下游先后沦为埃及和亚述帝国的附庸。前7世纪后半叶到前6世纪后半叶,又建立了统一的后巴比伦王国。后来被波斯灭亡。

两河流域中下游多用土坯建造房屋。宫殿河庙宇的布局一般是有三个并联或串联的院子,大门是一对上面有雉堞的方形碉楼夹着拱门。

当地居民崇尚天体、山岳。山是人神交流的地方。把庙宇称为“山的住宅”

产生山岳台这种建筑。如乌尔的山岳台,祭祀月神。夯土建筑。总高21米左右。

装饰技术

两河流域下游古代建筑对后来影响最大的是它的建筑装饰技术和相应的艺术传统。当地多雨,前四前年时人们学会用陶钉保护土墙,形成图案;前三千年左右,多用沥青保护墙面,在外贴上彩石与贝壳,形成彩色装饰的传统。琉璃的发明使建筑装饰有更大的发展。传到上游以及伊朗高原。如新巴比伦的城门。两河上游建立亚述王国,前8世纪征服巴比伦、叙利亚、巴勒斯坦、腓尼基和小亚细亚,甚至征服阿拉伯和埃及,建立大的帝国。前7世纪末被后巴比伦灭亡。

亚述王国统一了西亚,征服埃及后,在都城兴建大量的王宫与庙宇主要的遗迹是萨艮王宫高踞于18米高的夯土台上,宫殿的石板墙裙浮雕装饰很精美。大门石板上有人首翼牛像。

波斯

前6世纪中叶,伊朗高原建立波斯帝国,向西扩张。征服埃及和西亚。向东到中亚和印度河流域,为争夺小亚细亚同希腊发生战争,遭到失败。前4世纪时被马其顿王国灭亡。

波斯皇帝生活奢侈,建造大量的宫殿,波斯人信奉拜火教,露天祭祀,没有庙宇。遗迹如帕赛伯里斯的宫殿遗址。建造在12米高的土台上。分三个区北部是两座仪典宫殿,东南是财库,西南是后宫。装饰华丽,空间宽敞。

三古代美洲的建筑文化体系

1492年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舰队发现新大陆美洲。当地是印第安人的土著文化,正处于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居住于中美的,主要是玛雅人(Maya)多尔台克人(Toltec)和阿兹台克人(Aztec);在南美的主要是印加人(Inca)。他们的文化交流很密切.

玛雅人的建筑:空间不大。为了加强宗教建筑的庄严,他们把庙宇建造在台基上,后来形成金字塔。玛雅人在6-9世纪时最盛,后来自取灭亡。多尔克台人最主要的建筑遗产——有奇清伊扎的卡拉考尔塔,以及陶底华岗金字塔群(Tectihuacan,1-2世纪,有的认为是玛雅人的建筑遗迹)。建筑群包括太阳神庙、月亮神庙和“羽蛇神殿”。太阳神殿的金字塔高64.5米,5层。365阶。

印加文化的建筑:印加人自称是太阳的子孙,都城库斯科,意思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后来毁于战争以及地震。遗迹有马丘比尼,这是空中城市,“古老的山巅”位于秘鲁南部的悬崖顶,海拔2280米雄伟神秘。是美女城市,称为太阳贞女,供太阳神。西班牙人入侵后数百年时间都没有发现。

四古代欧洲建筑文化体系

古代欧洲的建筑体系是起源于古代希腊和罗马,而且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演变发展,形成西方建筑文化体系。因此,本部分内容十分重要,结合幻灯片,从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等因素出发对欧洲建筑作详细的讲解。

爱琴文化:中心先后在克里特岛和巴尔干半岛的迈西尼(Mycenae,前2000年后半叶)。爱琴建筑文化后来被希腊人部分继承。

克里特岛的建筑成就较高。有宫殿、别墅、旅社、公共浴室、作坊等。代表性遗址克诺索斯(Knossos)和费斯特的宫殿

1894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1851-1941)首次考察克里特岛,1899年向希腊政府购买岛上大量土地进行挖掘。1900年在克诺索斯发现了米诺斯王宫遗址。出土大量的石印章、泥版书、金银器等,今收藏在岛上的博物馆。宫殿里有大量壁画。

迈西尼建筑:主要的建筑是城市核心的卫城,建筑相对粗糙。

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文化的摇篮。

公元前8世纪起,在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西岸、爱琴海的岛屿上建立了许多小的奴隶国家,他们向外移民,又在意大利、西西里和黑海沿岸建立许多国家。互相交流,总称为古代希腊。

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文化的摇篮。古希腊纪念性建筑出现于前8-6世纪,到前5世纪时成熟,前4世纪时已经广阔发展。

前8-6世纪,是初期奴隶制度产生时期,形成两种类型的国家。

在西西里、意大利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城邦,以农业为主,氏族贵族享受特权。文化相对落后。

在小亚细亚、爱琴海和阿提加等地,平民力量强大,地域部落兴起,氏族贵族失去特权,平民获得相对多的政治权利,建立共和政体制度。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这个时期的建筑主要的内容是:圣地建筑群和庙宇的演进,木建筑向石建筑过渡,柱式产生。希腊是泛神论的国度,相信万物有灵。当时的部落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是卫城。在共和制的城邦里,地域部落的民间守护神崇拜代替了祖先崇拜。新的圣地兴起。在圣地周围建造竞技场、旅社、会堂、敞廊等公共建筑。而神庙作为主题建筑建造在圣地的中心与最突出的地方。

庙宇的形制向四面八方展现。屋顶是陶瓦,两个坡,平面形成规则的长方形,并且在两端构成了三角形的山墙。重要的庙宇已经普遍采用围廊式的形制。但没有把柱廊的特点表现出来。

柱式的演进:这是古希腊建筑很重要的部分,是其古典风格的标志性符号。因此,结合电教化设备重点讲解。

最先产生的两种柱式:一种是流行于小亚细亚先进城邦里的爱奥尼(亚)式(Ionic)风格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

一种是意大利、西西里一带的寡头制城邦里的多利克式(Doric)。风格沉重、粗笨,受埃及影响。但伯罗奔尼撒的民间庙宇柱式却有改进,趋向于刚劲、质朴、和谐。后来成为多利克式的代表。

结合古希腊美学思想对柱式进行美学分析,让学生思考美学与建筑的关系。希腊美学对和谐、对人体美、比例美的追求对柱式产生很大的影响。比较两种柱式的异同。

古典时期,还产生了第三种柱式,即科林斯式(Corinthian)柱头由忍冬草的叶片组成,宛如花篮,其余部分用爱奥尼式的。直到晚期才形成自己的风格。

会堂和剧场——讲解希腊的戏剧文化悲剧三大师以及喜剧大师。悲剧起源于每年春季酒神节对酒神道尼索斯的歌颂和祭诗。前5世纪时出现埃斯库罗斯(恩格斯称他为“悲剧之父”作品有90部,流传下来7部,其中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波斯人》)、索福克勒斯(《俄狄普斯王》)、欧里庇德斯(《美狄亚》)和喜剧大师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存11部作品,如《鸟》、《云》、《和平》)

古罗马建筑:拱技术与穹顶

万神庙与斗兽场

凯旋门与广场

浴场与宫殿

4 欧洲中世纪建筑艺术

欧洲中世纪是封建制度,也是基督教文化盛行的时代,宗教建筑的成就非凡。

1 东欧——拜占庭建筑:即东罗马帝国(395-1453)主要成就是:穹顶与集中式型制建筑,主要在教堂建筑中。玻璃马赛克与粉画的装饰艺术取得大发展。例如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及俄罗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南斯拉夫等的穹顶小教堂。

(图为卫城复原图,正面为山门,山门右前为胜利神庙,左上为提翁神庙,右上为帕提农神庙)

雅典卫城的山门译名为普罗彼拉伊阿,建于公元前437~432年,建筑师穆尼西克里(Mnesicles),位于卫城西端陡坡上,是卫城的入口,为了因地制宜,做成不对称形式。正面高18米,侧面高13米。主体建筑为多立克柱式,当中一跨特别大,净宽3.85米,突出了大门。屋顶由于地面倾斜分两段处理,以使前后两个立面造型一致。内部采用爱奥尼柱式,装饰华丽。外观简洁朴素、庄重。北翼是展览室,南翼是敞廊。两翼体量较小,使山门更加壮观。从山门口就可以看到雅典卫城的中心-雅典娜女神铜像。

由于山门两侧是不对称的,于是由它南面的胜利神庙取得立面上的均衡。

胜利神庙建于公元前449~前421年,是爱奥尼式的,很小,台基面积5.38m×8.15m,

前后各4根柱子,大约是为了适合于它所奉的神灵,也为了和多立克的山门调和,柱子比较粗壮(1:7.68),是爱奥尼中少有的。檐壁上一圈全长26m,高43cm的浮雕和基墙上沿1m 高的女儿墙外侧的浮雕题材都取自反波斯侵略战争的场面。胜利神庙是波希战争后第一个着手设计的建筑物,它的命意、它的选址、它的构图、它的装饰都是为了庆祝卫国战争胜利的主题,把这种纪念永恒的保存下去。

帕提农神庙(又称雅典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坐落山上的最高处,在雅典的任何一处都可望见,始建于公元前447年,前438年完工并完成圣堂中的雅典娜像,前431年完成山花雕刻,主要设计人是伊克底努(Iktinus),卡里克里特(Callicrates)也参加了设计,雕刻则由菲迪亚斯和他的弟子创作。其形制是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即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它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纪念碑,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被称为“神庙中的神庙”。

帕提农神庙呈长方形,除屋顶用木外,全部用晶莹洁白的大理石砌成,还用了大量镀金饰件。建筑在一个三级台基上,神庙基座长69.54米、宽30.89米(另一资料:长约69.49米,宽约30.78米),其建筑材料为石灰岩,外部由46根高10.43米、底径1.905米的大理石柱环绕,巨大的圆柱在东、西各设置8根,南北各有17根。两坡顶,东西两端形成三角形山花,这种格式被认为是古典建筑风格的基本形式。神殿外围的多立克柱式被誉

为此种柱式的典范。神庙里安放着雕刻家菲迪亚斯的作品—雅典娜神像。神庙全部是用雕刻和浮雕装饰起来的。从雅典各个方向都可以看到位于卫城顶端的神庙。该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风格开朗,各部分比例匀称,雕刻精致,并应用了视差校正手法以加强效果,即每根巨柱均向内微斜,被认为现存建筑最具均衡美感的伟大建筑。

帕提农神庙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七大奇观之一,也是雅典最著名的古迹之一,有“希腊国宝”之誉,已有约4,000年历史。神庙的内部分成两个大厅,正厅又叫东厅,内有双层叠柱式的三面回廊,加强了置放神像的空间的中央轴线感。厅内原本供奉着菲迪亚斯雕刻的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神像,神像据说高12米,由黄金、象牙制成,眼睛的瞳孔也宝石镶成,在昏暗的庙中金光闪烁。古代末期,此雕像被罗马皇帝带往君士坦丁堡,从此下落不明。后面是国库和档案馆,内有四根爱奥尼式柱子。几经战火的破坏和两千多年风雨的侵蚀,现在的神庙遗址大多已是断墙残垣了,神庙中雅典娜的巨大金像也早已不知所踪。这一艺术珍品只剩下西边保留着的一些石柱和其他建筑了。

伊瑞克提翁神庙位于卫城北部,传说这里是雅典娜女神和海神波塞东为争做雅典保护神而斗智的地方,建于公元前421年~前405年之间,本为放置八圣徒遗骨的石殿,是雅典卫城建筑中爱奥尼亚样式的典型代表,建在高低不平的高地上,建筑设计非常精巧,充分利用了地形的因素,使得从各个立面都很匀称。

提翁神庙最著名的就是六女神柱廊,神庙东区是传统的6柱门面,向南采取虚厅形

式。南端用6根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少女像柱代替石柱顶起石顶,充分体现了建筑师的智慧,她们长裙束胸,轻盈飘忽,头顶千斤,亭亭玉立。由于石顶的份量很重,而6位少女为了顶起沉重的石顶,颈部必须设计得足够粗,但是这将影响其美观。于是建筑师给每位少女颈后保留了一缕浓厚的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成功地解决了建筑美学上的难题,因而举世驰名。现在真品收藏于博物馆,已用复制品顶替。神庙建筑历经沧桑,如今也只能依据这6

根少女像柱想象当年的繁华了。

2、柱式的演变进化

柱式是古希腊建筑的最大贡献,它的出现是建筑界的里程碑。

柱式是一种建筑结构的样式。它的基本单位由柱和檐构成。柱可分为柱础、柱身、柱头(柱帽)三部分。由于各部分尺寸、比例、形状的不同,加上柱身处理和装饰花纹的各异,而形成各不相同的柱子样式。古典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重要造型手段。典型的古典柱式有3种: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由柱式体系组成的希腊神庙的基本形制就是用石柱围绕放神庙的长方形房间,前后两端(一般是朝东、朝西的两窄边)在柱列上有高大的檐部,檐上有平缓坡度的三角形屋顶(山墙)。柱子不仅是最显眼的建筑部位,而且它决定了整个建筑各部分的比例与尺寸。

多立克式:多利克柱式一般都直接建在阶座之上,特点是柱头是个倒圆锥台,没有柱

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建造比例通常是:柱下径与柱高的比例是1:5.5;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是4或6:1;立面比较粗犷壮观,稳定有力,因此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式:有柱础,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柱子比较细长,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又被称为女性柱,。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俄瑞克忒翁神庙(Erechtheum)。

科林斯式:科林斯式出现的比较晚,它的特点是柱头象一株旺盛的忍冬草,其他的部分和爱奥尼式相同。忍冬草是希腊的特产,在严冬也生长得茂盛,深受希腊人喜爱,所以成为了建筑装饰的重要题材。

古希腊柱式后来被罗马人继承,随着罗马建筑而影响全世界。

3、希腊的其他建筑

古希腊因为奉行民主政治,所以它的公共建筑是最有影响力的。其中重要的成就是露天剧场。剧场一般利用山坡建造,逐排升高,视线和交通都处理的相当合理,而且对建筑声学也有初步的认识。

古代埃及和古代西亚的建筑

第一章古代埃及和古代西亚的建筑 一、古埃及建筑史的四个主要时期 1.埃及古王国时期: 主要建筑类型:陵墓——金字塔 玛斯塔巴:陵墓,包括地下的墓室和地上的祭祀厅堂,祭祀厅堂外形像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这种墓叫玛斯塔巴。玛斯塔巴是后来阿拉伯人 对它们的称呼,意思是“凳子”,因为外形很像。 吉萨金字塔群: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包括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其中最高的是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2.中王国时期 3.新王国时期主要建筑类型: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4.托勒密王朝时期 第二章古代希腊的建筑 二、古代希腊的建筑 1.古希腊三种柱式: 多立克柱式——比例粗壮、刚劲雄健、浑厚有力 爱奥尼柱式——比例修长、精巧清秀、柔美典雅 科林斯柱式——比例细长、纤巧精致、高贵华丽 2.古代希腊的建筑——雅典卫城 雅典卫城是古希腊圣地建筑群的艺术最高代表。卫城里的建筑包括: ①卫城山门 ②胜利神庙 ③帕提农神庙:是卫城建筑群的中心,主要表现在:建在卫城的最高处、是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物,是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是希腊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式庙宇。它代表着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 ④伊瑞克提翁神庙:爱奥尼柱式的代表。有女像柱做装饰。 第三章古代罗马的建筑 一、古罗马对世界建筑的重大贡献:①券拱技术(古罗马对欧洲建筑的最 大贡献,也是古罗马建筑的最大特 色) *了解:券拱技术早在公元前四千纪 就在两河流域出现了,并不是罗马人 发明的 ②发明了混凝土 二、古罗马五柱式 塔司干(古希腊没有)、多立克、爱 奥尼、科林斯、复合式(科林斯与爱 奥尼的结合) 三、古罗马建筑立面的一些形式 ①叠柱式:为了解决柱式和多层建筑 物的矛盾。古罗马的叠柱式是在古希 腊叠柱式的基础上产生的变化。一般 一层用塔斯干或多立克,二层用爱奥 尼,三层用科林斯,如古罗马的大角 斗场就采用这种叠柱式。 ②券柱式:罗马时期为了解决柱式和 拱券结构的矛盾,产生了被称为券柱 式的组合。就是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 饰性的柱式,把券洞套在柱式的开间 里。 ③巨柱式:为了立面尺度需要而使一 棵柱子穿过几层楼的做法。 四、《建筑十书》 作者维特鲁威(奥古斯都的军事工程 师),全书共分十卷,主要内容有建 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 法则、柱式等,内容十分完备。 第四章欧洲中世纪建筑 ⑶哥特式建筑 罗曼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是哥特式建 筑。以法国为中心。 ①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点:骨架 券、飞券、尖券 骨架券:哥特式建筑中的拱顶承重构 件,拱顶分为了承重部分和填充部 分,这样大大减轻了拱顶的重量,节 省了材料,减小了侧推力。骨架券使 各种形状复杂的平面都可以用拱顶 覆盖。 ②哥特式建筑代表作: 法国:巴黎圣母院 英国:索尔兹伯里主教堂,特点是水 平划分突出,比较舒缓。 德国:科隆主教堂,乌尔姆主教堂, 立特点是面水平线弱,垂直线密而突 出,显得森冷峻峭。 第五章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一、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标志着意 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的开始;被公认 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个 作品,新时代的第一朵报春花。其设 计师,伯鲁乃列斯基,是文艺复兴时 代所特有的那种多才多艺的巨人。 二、建筑师 ①伯鲁乃列斯基(意大利早期文艺复 兴建筑的奠基人) 代表作: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育婴 院、巴奇礼拜堂 ②伯拉孟特(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建 筑的奠基人) 代表作:坦比哀多、梵蒂冈宫 ②米开朗基罗(刚健的建筑) 代表作:佛罗伦萨的劳仑齐阿纳图书 馆、罗马的卡比多山市政广场、圣彼 得大教堂、梵蒂冈宫 ④拉斐尔(温馨的建筑) 代表作:佛罗伦萨的潘道非尼府邸 ⑤龙巴都 代表作:文特拉米尼府邸、圣马可学 校 ⑥珊索维诺 代表作:考乃尔府邸、圣马可图书馆 ⑦维尼奥拉(意大利晚期文艺复兴) 代表作:《五种柱式规范》、教皇尤 利亚三世别墅 ⑧帕拉第奥(意大利晚期文艺复兴) 代表作:《建筑四书》、维晋寨的巴 西利卡、圆厅别墅、奥林匹克剧场 三、建筑理论 阿尔伯蒂《论建筑》(意大利文艺复 兴时期最重要) 帕拉第奥《建筑四书》 维尼奥拉《五种柱式规范》 第六章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一、法国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建筑是法国绝对君权时期 的宫廷建筑潮流,它体现着注重理 性、讲究节制、结构清晰、脉络严谨 的精神。 代表作: ①卢浮宫东立面 典型的古典主义建筑作品,标志着法 国古典主义建筑的成熟 ②凡尔赛宫 欧洲最宏伟辉煌的宫殿,内有大镜 廊。 总体布局对欧洲的城市规划有较大 影响 ④枫丹白露宫的续建 ⑤丢勒里宫 ⑥恩瓦立德新教堂 第七章欧洲其他国家16—18世纪建 筑 ②西班牙:埃斯库里阿尔宫 “银匠式”风格:15世纪下半叶和 16世纪,在世俗建筑中,西班牙形 成的独特建筑装饰风格,装饰精密繁 巧。 超级巴洛克:西班牙天主教堂建筑中 流行巴洛克式,而且怪诞堆砌到了荒 诞的地步。特点是体积起伏、光影浮 夸、构图狂乱、怪诞荒唐。 第八章伊斯兰国家的建筑 二、中亚和伊朗的纪念性建筑 1.陵墓建筑 主要有以下特征: 伊旺:中亚和伊朗纪念性建筑最 重要的特征之一:建筑的正面中 部檐口升高,正中设一个通高的 大凹龛,凹龛内做上钟乳体,凹 龛上部为拱顶,深处是门洞,这 个凹龛就叫伊旺。 钟乳体:叠涩斜向砌拱,在拱顶的锯 齿形牙子上凿凹坑 穹顶:火馅状、砌在高鼓座上 2.清真寺建筑 四、伊斯兰建筑的装饰特色 建筑内外满铺彩色琉璃面砖 图案为几何形或程式化的植物

古埃及建筑史的四个时期是哪四个时期

古埃及建筑史的四个时期是哪四个时期古埃及建筑史的四个时期介绍 1、古埃及建筑史的四个时期: ①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000年) 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子塔 ②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C~18C) 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皇帝的纪念物从借助自然景观以外部表现力为主的陵墓想在内部举行神秘的宗教仪式为主的庙宇转化石窟墓 ③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C~11C) 埃及最强大的时期,皇帝崇拜和太阳神崇拜相结合太阳神庙 ④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建筑有了许多希腊、罗马因素出现新的类型、形制和样式 2、第一座石头的金子塔萨卡拉的第三王朝的建基皇帝昭塞尔(Zoser)金子塔 3、山岳台:(或星象台)崇拜山岳和天体、观测形象的多层塔式建筑物。 4、创造了以图作为原料的制砖技术,并由此创造出公犬结构体系和彩色琉璃砖贴面的装饰手法 5、克里特宫殿 6、曼都赫特普三世墓没有抛弃抛弃哈特什帕苏墓抛弃 6.柱式(Ordo):是建筑的各个构成部分檐部、柱子、基座之间,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形成定型做法,这种特定的柱梁结构的艺术形式叫做柱式。 多立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

7.独特性,一贯性稳定性 8.爱奥尼的棱上还有还有一小段圆面 9.雅典卫城: 1)卫城布局特点:①群体布局体现对立统一的构图原则,根据祭祀庆典活动的路线,不对称,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安排顺应地势,主次分明,以雅典娜像作为构图中心,延边布置建筑,照顾了山上山下观赏;②突破了小城邦国家和地域局限,综合了多立克和爱奥尼艺术。 2)卫城山门特点:①既能围绕入口、大门的需要进行设计,又能表现大门的艺术特色②两种柱式协调应用:山门是多立克式的,前后各6根,中央开间较大,门的西半,内部沿中央道路两侧,有3对爱奥尼柱子,这在多立克式建筑物里用爱奥尼柱子,是雅典卫城的首创。 3)胜利神庙特点:①由于山门两侧不对称,由胜利神庙取得平衡②与山门略呈偏斜的相互位置,削弱自己独立性而加强对山门的依附性。③爱奥尼柱式 4)帕提农神庙卫城的主体建筑物,为长方形列柱围廊式 伊瑞克提翁庙运用女性柱 10. 维特鲁伟建筑十书 11. 12)古罗马大角斗场:结构、功能、形式的统一 平面形势:长圆形 座位分区:(五区)前面一区为荣誉席,最后两区是下层群众席位,中间是骑士等地位比较高的公民坐的。 结构:底层7圈灰华石墩子,第一和第二,第二和第三,第四和第五,第六和第七圈墩子之间是环廊,分别用环形筒形拱覆盖;第三和第四,第五和第六圈墩子之间砌石墙,墙上架筒形拱,呈放射状。第二层靠外墙有2道环廊,第三道有一道,整个

古埃及的建筑、测量和三角形

古埃及的建筑、测量和三角形 非洲东北部有一条举世闻名的大河尼罗河。它穿过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流入地中海,两岸狭长地带便成了肥沃的绿洲。河的下游流经的地方,孕育了最古老文明之一的埃及。 尼罗河三角洲一带盛产一种水草,名叫纸草。古埃及人把纸草的茎一层一层地撕成薄片,再一张一张地粘起来,就成了写字用的纸。有不少古埃及纸草纸一直被保留到今天,成为我们考察埃及历史文化的珍贵材料。 埃及人大约在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就已经有了文字。保存下来的最早记录数学知识的纸草纸现在珍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写这份纸草纸的,是生活在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到一千八百年间的阿摩斯。据他说,纸草纸上的内容,又是他从公元前两千二百年以前的旧卷子上转录下来的。在这份纸草纸上,记载了一些分数和算术四则运算的说明,还有关于测量的规则。 古埃及的皇帝叫做“法老”,著名的金字塔就是法老的坟墓。今天,在尼罗河三角洲南面,散布着七十多座金字塔。齐阿普斯皇帝的金字塔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塔高一百四十六点五米;塔基每面长约二百四十米,绕塔一周约一公里;塔内有甬道、石阶、墓室等。这座金字塔是在公元前两千八百年建成的,在一八八九年巴黎埃菲尔铁塔建成以前的四千

六百多年间,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古埃及人在建造这些巨大建筑物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几何学知识。 我们设想,在建造金字塔之前,一定得先画出一张平面图。估计这张图是画在粘土板上的,它大概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张平面图了。分析起来,制图人肯定知道,图样和竣工后的建筑物,尺寸尽管可以不同,形状却是一样的。由此可以判断,当时的埃及人已经掌握了比例和相似形的知识。 画出平面图后,应该平出一大片空地,在地上放出实际尺寸,准备动工。建筑材料都是几吨重的大石块,一座金字塔要用许多这样的石块。那时候还没有发明车辆,也没有像样的道路,只能用船沿着尼罗河把石头运到尽量靠近的地方,再用滚木把它们运到工地。每块石头都得事先按一定的形状凿好、磨平。石块的每个角,都要用丁字尺或者三角板反复校正成直角。接着,铺设庞大的石头层作地基。第二层要按一定的比例小一些,并且使每一层正好放在下面一层的中间。这样一层一层往上加,四面相等地缩小,最后准确地在塔尖会合在一点。 一座金字塔,要用几十万人和几百万块巨石,在几十年的时间内才能建成,能够不出差错,你看古埃及人在设计、计算、测量和施工方面该有多么高明! 怎样准确画出直角,很可能是古埃及人要解决的最大难题。

两河流域与古埃及文明比较

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

一、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相似之处 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都有着几乎同样的年龄,都在三千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由强盛到衰败的过程两种文明都有着自己的文字书写系统,条理严谨的楔形文字和神秘诡异的象形文字都孕育于大河流域。离不开河水的的滋养与灌溉她们都从城邦国家过渡到统一的强大帝国实行君主专制,也都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有着自己的重要成果。 二、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对比 1.自然地理 埃及文明起源依托于尼罗河,尼罗河是一条狭长条带状的河道。其间没有破碎的地理单元,为交通和行洪提供了畅通的道路。由于上游两条河流分支流经热带草原地区,雨季的到来给尼罗河带来了定期泛滥,从而给人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厚回馈,也为古埃及农业提供了很好的地质和气候条件。尼罗河的子民们在其庇佑之下,怡然自乐与世无争地生活着。尼罗河狭长的地理环境,促使古埃及的文化选择了带状延伸,形成了由南向北的多元一体化文明起源模式。而同样生活在大河旁的两河流域的人民们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暴躁的底格里斯河使两河人民无法和古埃及人民一样享受平静的生活,两河流经的区域受干旱少雨的副热带高气压气候控制,河水无法定期泛滥,而且由于底格里斯河平时水位过低,汛期水位过高、流速快,难以利用灌溉,所以聚落主要集中于幼发拉底河流域,灌溉也成了当地经济生活的命脉。

法治文化,而埃及人的主流文化是伦理文化。在法治社会中,法典,比如汉莫拉比法典的诞生是自然结果而埃及这样的神权政治国家似乎不需要法典。两种文明的国家的文学也同样殊异。埃及人的写作在深度和想象力方面有局限性,大部分作品浮泛浅薄。在埃及这个相对和平的国度里,没有出现任间丫象《吉尔伽美什史诗》一样严肃的作品,《吉尔伽美什史诗》反映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域生活的诸种无常的变化。 3.政权的起源 在公元前5000年,埃及出现了城镇政体,各自控制着泛滥平原的某一条带。这种多元的地方中心难以形成有力的地理屏障,为建立统一的政体在地理环境上铺平道路。同时,狭小的生存空间,迫使野心勃勃的地方统治者极力通过扩张活动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于是,征伐战争不断,导致统一集权机制国家的形成。由上埃及国王孟尼斯实现统一,埃及文明逐渐形成并影响日隆。此外,因尼罗河水流自南向北,上埃及国王可以清楚地预知北方灌溉的区域,由此奠定了埃及的统一是上埃及统一下埃及的格局。同时也限定了埃及的官僚体制一开始就是内向型的,注重内部行政体和部门化建设。至于两河流域,乌贝德人疏浚幼发拉底河并修改故道使其成为运河,由此建立纵横交错的灌溉网络。水资源的竞争客观上要求建立超出单个聚落之上的社会组织,于是,社会人口、聚落向中心聚落迁移、聚集。到公元前4000纪中叶,这一凝聚过程完成时,伴随着周围聚落的消失,作为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的城市出现,专业分工的市民居住在城

古埃及建筑艺术赏析

建筑赏析论文 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姓名:郑宏 学号: 140906041

古埃及建筑艺术赏析 摘要:古埃及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建筑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文将从古埃及三个时代背景、古埃及建筑风格和特点、宗教信仰因素、代表性建筑形式四个方面对古埃及建筑艺术进行赏析。 关键词时期划分、建筑风格和特色、宗教信仰、金字塔、神庙、方尖碑 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数千年前,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埃及,就是在尼罗河的哺育下发展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而在古埃及的文化成就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其建筑艺术。金字塔、神庙、方尖碑,这些都堪称是世界建筑艺术的杰作,它们作为建筑艺术领域最古老的化石,散发着不朽的光芒。 一、古埃及历史的三个分期 古埃及历史有三个具体分期,每个时期的建筑形式在侧重点和相关时代背景下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第一时期:古王国时期(即早期王朝时期)。大约时间是在公元前3000年前。在此阶段,建筑物是以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为代表的,

所以,这一时期又称金字塔时期。当时,氏族社会成员还是古埃及的主要劳动力,金字塔的主要缔造力量便是他们。金字塔被看作是原始拜物教的产物,样式单一而开阔,却曼延着庄严和神秘莫测之感。 第二时期:中王国时期。时间约为公元前2133至公元前1786年,被公认为是古埃及最富庶的时代之一。政局上的安定反映在物质的繁荣上。全国各地皆破土开工、兴建房子,致使如今的埃及几乎每个城镇都在建筑架构上留下了中王国时期的痕迹。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该时期出现了具有经济意义的城市(不归属于严格的“商业城市”)。此阶段的主要建筑形式是石窟陵墓。建筑成就上,已采用梁柱结构,可以构造出宽敞的内部空间。 第三时期: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67至公元前1080年,即所谓的帝国时期,是古埃及空前绝后的强大时段。频繁的远征和战斗掠夺了大量的奴隶和财富,奴隶成为建筑工作的主要施工者,饱受苦难和压迫。此时的建筑形式主要以神庙为代表,制造出威严、神武的气势。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和卢克索的阿蒙神庙。 二、古埃及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1、硕大无比:古埃及最有名的建筑艺术,如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方尖碑, 都是巨大的艺术品,也都与王国的存亡有关。 2、建筑材料主要是石头:世界上全部用石头建造的建筑物,首出于埃及。特点是雄伟浑厚、气势宏大而坚实。以金字塔为例,其建

第二章 古西亚建筑提纲

第二章 古西亚建筑 一、概述 二、代表建筑(重点) 三、建筑的一般特征 四、主要建筑成就 一、概述 古代西亚建筑包括公元前3500—前539年两河流域的建筑,公元前550年—后637年的波斯建筑和公元前1100年—前500年叙利亚地区的建筑。 这一地区的建筑大体可分为两河流域下游和两河上游。 (一)两河下游: 公元前4000年,两河下游建立了一批规模较小的早期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19C初巴比伦统一了两河下游,一度征服上游。 公元前16C初巴比伦王国灭亡,两河下游先后沦为埃及帝国和上游的亚述帝国的附庸。 公元前7C后半叶,后巴比伦王国,这是两河下游文化最灿烂的时期。 公元前6C后半叶,被波斯所灭。 (二)两河上游: 公元前14C亚述成为独立的国家。 公元前8C征服了巴比伦、叙利亚、巴勒斯坦、腓尼基和小亚细亚,直到阿拉伯半岛和埃及。 公元前7C末被后巴比伦灭亡。 公元前6C中,在伊朗高原上建立了波斯帝国,征服了整个西亚和埃及,向东到了中亚和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4C后半叶,被马其顿帝国灭亡。 因为长期流行的是原始的拜物教,所以这个地区里没有神秘的威压人的建筑型制和风格,世俗建筑占着主导地位,下游的高台建筑,亚述和波斯的王宫以及新巴比伦城是这个地区里代表性的建筑成就。 二、代表建筑 (一)山岳台 是一种崇拜天体、山岳,观测星象的庙塔式建筑物。庙塔类似金字塔,是由上小下大的平台数个堆垒而成,四棱朝向东、西、南、北和埃及金字塔以四边朝向四方不同,顶上一层建有小庙或神龛。 乌尔山岳台(书21,图2-2) 这是两河流域最古老的建筑遗迹之一。筑有三层神坛,(现只能看到第一层),其上设有神座。基底约65*43,现存高度约24米,正面设三条坡道通向顶层的祭坛,整个建筑

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认识:埃及的象形文字;的楔形文字;字母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和太阴历;卡尔纳克神庙;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印度的史诗和诺亚方洲舟的神话。 2.通过纵向(例如归纳古埃及的文字、历法、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和横向(例如归纳整理古代亚非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两方面的学习,掌握古代亚非文化的成就和影响,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对比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文化的成就初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3.通过对古代亚非文字、天文、建筑等方面的成就的讲述,使学生懂得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亚非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和智慧的结晶。这些成就产生于生产劳动的实践中。也充分说明亚非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地位: 亚非文化是古代奴隶制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产生,对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重点: 古代东方文字及影响: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础,它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古代东方文字的产生是亚洲文明的标志之一。古代埃及的太阳历: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这种历法以后几经修改,成为现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历法。教法建议 关于文字: 教师在授课中要突出埃及象形文字、的楔形文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的特点,明确古代文字对后来世界文字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特别是腓尼基文字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关于历法: 结合教材的内容,教师应进一步指出当今世界上的历法可以分为三种:太阳历、太阴历和阴阳合历。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的授时历,分析它属于哪一种历法。关于中国文化: 要明确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同时期的各项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中西比较的能力。把中国放在世界范围中去观察,进一步加深理解。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劣势又是什么?教法指导 基于第4课内容生动、有趣、史料丰富,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文(学

古代埃及建筑历史分期

古代埃及建筑 历史分期及其代表性建筑类型: 古王国时期(前27~前22世纪) 本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陵墓。最初是仿照住宅的“玛斯塔巴”(MASTAB)式,即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多层金字塔以在萨卡拉的昭塞尔(Zoser)为代表。 方锥形金字塔以在基寨的三大金字塔:库夫(Khufu)、哈夫拉(Khafra)、孟卡乌拉(Menkaura)为代表,金字塔主要由临河的下庙、神道、上庙(祭祀厅堂)及方锥形塔墓组成。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中王国时期(前21~前18世纪) 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在深窄峡谷的峭壁上开凿出石窟陵墓,如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新王国时期(前17~前11世纪) 形成适应专制制度的宗教,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 著名的太阳神庙,如:卡拉克——卢克索的阿蒙(Amon)神庙。 庙宇的两个艺术特点:其一是牌楼门及其门前的神道及广场,是群众性宗教仪式处,力求富丽堂皇而隆重以适应戏剧性的宗教仪式;其二是多柱厅神殿内少数人膜拜皇帝之所,力求幽暗而威严以适应仪典的神秘性。 神庙的艺术重点已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从雄伟阔大而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内部空间的神秘性与压抑感。 二、风格特点: 高超的石材加工制作技术创造出巨大体量,简洁几何形体,纵深空间布局;追求雄伟、庄严、神秘、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古代西亚建筑 一、范围及时期 约在公元前3500年至前四世纪。包括早期的阿卡德——苏马连文化,以后依次建立的奴隶制国家为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9~公元前16世纪)、亚述帝国(公元前8~公元前7世纪)、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年~公元前539年)和波斯帝国(公元前6~公元前4世纪)。

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宗教形成原因之比较

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宗教形成原因之比较 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起源竟在同一时期不同地方发生,这样的巧合本身就很神奇,但是这两种文明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此文将对两种文明宗教形成原因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古埃及人在宗教上具有来世崇拜,并且信奉太阳神,以多神教为主,但是也有一神教的倾向,并且多讲社会正义。 古埃及处在北纬21至30度之间,为热带草原气候,每年较之其他地方有一部分时间都可以接受太阳光的直射。且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这些都给了尼罗河流域的人一个比较幸福的生活。现世的幸福和几千年以来尼罗河一直稳定的自然然环境和农业生产都让古埃及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十分的满意,并且这种满意和幸福影视发自内心的,也让他们更加期待来世的生活。而这里的自然条件的年复一年的反复也让他们对宇宙和生命的轮回有自己的认识,他们相信生命会有轮回。 同时这样合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给了他们一个安稳和可以自足的生活,内部利益争端相对较少。而埃及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东面和北面都临海,而西面和南面分别是大沙漠和险滩,只有东北部与亚洲相连,由此,古埃及相对孤立,与外界发生的争端也较少。这样一种各方面都十分稳定的生活,不仅让古埃及人都忠诚的信仰着法老和多种神明,而且也让他们养成了一种倾向正义的性情,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是不需要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的,而更具有一种为整个社会着想的倾向。 两河流域文明在宗教上则很少有超出原始多神教的阶段,且对来世的描绘更为悲观,也带有更多的利己主义和讲求实惠的性质。 首先,两河流域上游水量变化较大,而两河流程又较短,水量不稳定,所以容易成灾,且已在下游形成了大片沼泽。且两河流域因为地势低平,所以无法排水,造成地下水位的升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不利于农业生产。 而且两河流域与外界的联系与古埃及文明十分不同,因为两河流域的上游自然条件还是较好,因此在文明发展的初期,这里是十分肥沃的,而周围多为草原和高原,因此多居住有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喜爱迁徙以寻找更加适合居住的地方,所以对两河流域多有觊觎,因此这里的战争不断。而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河谷少有天然屏障。两条大河及其支流纵横交错,很容易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侵犯。本地竞争、外来掳掠、军事力量的暴起暴落占据了他们生活的很大一部分。 在“内忧外患”之下,两河流域的居民的生活大多数处在一种混乱之中,他们没有办法享受安定的生活,而现世给他们带来的苦难也使他们对来世没有多少期待,这种生活使得他们只能更多的关注自己的利益,且由于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统一体,所以他们对集体没有什么概念,而更讲究利己主义和实惠。 社会1502彭丽

两河流域与波斯建筑教案

第 4 周第 1 次课总第 3 次课 课题: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建筑 教学目标: 1、理解两河流域、波斯历史文化背景对当地建筑特点产生的影响。 2、了解并学会比较萨尔贡王宫和波斯波利斯宫的特点。 3、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等手法剖析代表建筑物的深层文化原因。 教学重点: 1、萨尔贡王宫的装饰特点及波斯波利斯王宫的建筑特色。 2、两河流域、波斯历史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从两河流域及波斯的文化背景分析,进而理解其建筑物蕴含的文化气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笔记本、笔 教学方法: 讲述法、分析比较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古埃及的建筑,古埃及曾经创造了一个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其建筑深深打上了那个时期文明的烙印,并留下了光耀千古的金字塔和神庙建筑遗迹。今天我们将学习两河流域与波斯的建筑。 与古埃及相同的是,这个地区几乎与古埃及的文明同时进行,并发展成了其璀璨的文明,对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两河流域被《圣经》称之为圣地,其伊甸园传说就位于此地。 提问:两河流域指的是哪两河流域? 【新授】 一、两河流域及波斯文化背景分析 1、地理位置、当地环境、民族文化、精神信仰分析 展示两河流域地图,《苏美尔和阿卡德》、《古代巴比伦和亚述》

教师讲述:两河中下游冲击平原,地势较低。常年多暴雨,气候炎热潮湿。盛产石油。这里民族众多,有阿摩利人、亚述人、埃兰人、喀西特人、胡里特人等70多个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苏美尔人、阿卡德人、、迦勒底人等多个民族先后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随着民族接触、入侵、融合过程。 思考:这么多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中,他们的建筑会有什么反映?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作总结:民族的融合必然使各民族的文化互相影响和交融,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其建筑必然打上了民族融合的文化烙印。 思考:两河流域地处平原,多雨潮湿,石料是稀缺的建筑材料,那么他们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用于建筑?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作总结:由于缺乏良好的木材和石材。当地人们用土坯和芦苇作材料。以粘土为基本材料,他们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由于洪水的泛滥,土墙体被浸泡酥解,房子倒塌,形成土堆,几经反复,房子下面一般都有几层土台,由此引发了高台上的纪念性建筑形制和凸堡夹着大门道的型制,为延缓土墙体的酥解,形成了多重表面装饰手法,对后世影响巨大。古西亚人创造了可用来保护与装饰墙面的面砖与彩色琉璃砖。 古代西亚处在原始的拜物教阶段,世俗建筑占主导地位,没有古埃及建筑那种神秘、压抑的宗教气氛,帝王的权威主要用武力和财富来表达,反映到建筑上即非常重视装饰——陶钉、贴面砖、琉璃砖和石雕的应用。 思考:与古埃及的建筑相比,两河流域的建筑更加注重当前的生活享受,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古埃及重视死后的世界,法老在世便开始修建巨大的陵墓,以用于死后可以继续享受,相信灵魂可以通往天国,达到永生。而两河流域民族众多,战乱不断,人们更在意现实生活,统治者为了炫耀自己的统治不惜花费巨大财力和人力建造自己的宫殿,装饰极其豪华。 二、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历史分期及建筑特点(教师讲解) (一)历史分期 1、苏美尔——阿卡德文化(代表建筑是古城堡、观象台(山岳 台) 2、古巴比伦公元前1785年,汉莫拉比皇帝统一两河流域,建

古埃及建筑和两河流域建筑

约从公元前4,000年开始,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缓慢发展和原始氏族公社的瓦解,世界上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它们是埃及、西亚的两河流域、印度、中国、爱琴海岸和美洲中部国家。埃及是其中最早的国家之一。 埃及位于非洲北部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左右形成上下埃及王国,公元前3,200年前后初步统一,建立了古埃及王国,并实行奴隶主专制统治,国王、法老掌握国家大权,成了整个国家的象征。 古埃及建筑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3,200年——2,130年)。这个时期的的埃及国土以北部尼罗河三角洲为主,首都孟菲斯。这个时期尚存的建筑物以陵墓为主。 中古王国时期(约公元2,130元至1,580年)。这个时期的国土扩张到南部山区。主要建筑活动集中在的底比斯周围。现存的建筑物以庙宇为主,这些庙宇大多规模巨大,并巧妙地与美国地形相结合。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2年至332年)。这个时期仍然以底比斯为首都,现存建筑物由庙宇、石窟庙、石窟墓和住宅等。 晚期(托勒密王朝时期,公元前332年到30年)。是时的埃及帝国屡遭亚述、波斯、希腊等国的侵略,最后被古罗马所吞并。这个时期的建筑规模不大,但建筑风格更为细腻精致,表现出来自希腊和罗马的影响。 古王国时期,埃及确立了无限制的专制政权和以法一老为首相由无数奴隶所支撑着的社会制度。在这个金字塔式的社会制度里,个人的品质没有丝毫的价值。其价值只能体现在他身后的艺术作品之中。古埃及的宗教,处在由原始的拜物教向类似人一样的神的较高及概念的过渡的道路上。所以歌颂神的化身——自然力成为这个时期艺术风格的主题。 埃及人是世界上最早宣称灵魂不朽的民族,尽管埃及人对精神个性的坚持还不够彻底,但他们认为死人需要在3,000年中遍厉水空三届的全部动物体系的生活之后,才能变回人的形体。因此在建筑艺术中,精神的东西作为内在的意义而分隔开来。并获得了在建筑空间里的独特表现。这与肉体的外壳则作为单纯的建筑的庇护物而放在陵墓里。在这个意义上,埃及的死人住处形成的最早的庙宇内涵,崇拜的中心是一个主体,是为本无需要的死者、国王或者法老建造的大到06去隐去足以体现这种精神的陵墓——庇身之所。 在东方文明国家的宗教里,存在过黑暗凄凉的来世观念。但在埃及产生了希望长生不老的思想,并始终支配着整个埃及宗教的发展。这种期望永恒不朽的思想,在给的宗教中表现为人希望超脱他所直接生存的世界,进入不受时间和破坏法则支配的世外桃源。埃及人不熟悉也不理解后来为古希腊人所推崇的出现理论上的思维。他们不善于思考,但精于实践。埃及人没有像古希腊人那样创立哲学,但他们充满智慧的实践,丝毫没有妨碍他们在身后艺术作品中表达的他们的神话。 在古埃及王国时期,就伟大的、最完美的建筑物是金字塔。这些为死人建造的陵墓,虽然人类对建筑空间的深入认识而变得越来越简单、有力,陵墓的形式从阶梯式渐发展到再也

古埃及陵墓建筑赏析

建筑艺术赏析 ——古埃及陵墓建筑赏析 姓名:李德星 班级:建筑101班 学号:201000503007 指导老师:罗锐东

古埃及陵墓建筑赏析 埃及是世界上做古老的国建之一,在这里产生了人类第一批巨大的纪念性建筑。古埃及建筑规模庞大,其石结构建筑已达到很高水平。古埃及建筑有着与时间一般永恒的纪念性,主要体现在各个时期所建造的陵墓和宫殿上。无论是造型简洁的金字塔,还是整体有序的神庙建筑群,无不述说着古埃及建筑的辉煌艺术成就。 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文明的发源地位于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可以断定,在这个文明时代诞生之初,曾受到与尼罗河相距不远的苏美尔文明的某种影响,然而埃及人在开发尼罗河流域以及三角洲丛林沼泽地带的过程中,创立了具有独特风格并且极为安宁持久的地区文明。古埃及一般指公元前32世纪左右至公元前343年波斯灭亡埃及这段时间内尼罗河下游地区的埃及文明。古埃及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埃及全名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依斯兰教国家。位于非洲东北部,领土还包括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是地跨两洲的国家。海岸线长约2 700千米,境内多为海拔200-700米的高原。沙漠占全国总面积96%以上。尼罗河三角洲为土地肥沃的冲积平原。西奈半岛沙漠遍布。南部山地上的凯瑟琳山海拔6 671千米,在境内长1350千米。埃及现存金字塔107座,主要位于埃及首都开罗附近的吉萨(Giza)高原。这一地区有三座较大的金字塔,分别是胡夫金字塔(也叫大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和孟卡拉金字塔,其中又以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它是吉萨金字塔群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也是建筑成就最高的一座。除了金字

塔以外,狮身人面像也是埃及的象征。埃及大部分都是黄沙滚滚的沙漠,只有尼罗河冲刷而过的地方是孕育埃及的绿带,1/30的面积聚集了90%以上的埃及人口。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受宗教影响极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对永恒观念的一种崇拜产物。 古埃及建筑史的三个主要时期: 第一、古王国时期公元前三千纪。这时候氏族公社的成员还是主要劳动力,庞大的金字塔就是他们建造的。反映着原始的拜物教,纪念性建筑物是单纯而开廓的。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陵墓。第二、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18世纪。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出现了一些有经济意义的城市。新宗教形成了,从皇帝的祀庙脱胎出来神庙的基本型制。第三、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11世纪,这是古埃及最强大的时期,频繁的远征掠夺来大量的财富和奴隶。奴隶是建筑工程的主要劳动者。最重要的建筑物是神庙,它们力求神秘和威压的气氛。 一、古王国时期 从公园前3100年到公元前2150年这段时间,埃及经历了历史上第一个持久的政治稳定期,史称古王国时期。古埃及人相信法老是太阳神的儿子,是活着的神,它的灵魂石永恒的。法老活着的时候是灵魂在躯体内做短暂的停留,他死后,灵魂会伴随尸体度过一段极为漫长的岁月后,升入极乐世界开始新生。法老作为古代埃及的最高统治者,

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化的异同

两河流域和古埃及的差异 同样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文明的一员,曾经璀璨而又辉煌的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在地域上如此接近,其中也有许多碰撞与交融,但最终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两河流域文明在犹太文明继承流传后成为西方文明的始祖,而古埃及文明却逐渐消失在尼罗河漫漫长流中。 这两大文明究竟有哪些差异?而这些差异会是什么才导致两者不同的命运。起先我们从这三大点来看:一、自然环境——两河流域东接西伊朗山脉,西与叙利亚草原和阿拉伯沙漠接壤,北靠亚美尼亚高原,南邻波斯湾,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两河下游冲积平原干旱少雨,充沛的两河水是灌溉农业唯一的生机,灌溉是当地的经济生活的命脉。埃及处在西亚大陆交界地区,终年少雨而干旱,适于人类生活的地区只有尼罗河沿岸和下游三角洲地带。尼罗河是一条狭长条带状的通道,其间没有破碎的地理单元,为交通和行洪提供畅通的孔道,人们在这条狭长的流域范围内依赖尼罗河定期泛滥而生存。由此可见,虽然两者都是灌溉农业,但由于地形环境的不同让埃及更容易形成统一集权体制,相对安全的位置环境不会像两河流域那样经常受到外族侵扰。二、政治形态——两河流域在最初国家形成中,出现了十二个城邦国家,直到公元前六世纪新巴比伦被波斯帝国吞灭才结束,两河流域政权更替不断,异族入侵严重。在亚述帝国时期,南部的加底特人入侵,重新建立了巴比伦王国。复杂的政治环境让统一的格局不停地改变,同时王权受到各种制约,因此没有君神一体的特征。埃及的政治状况不同于两河流域,埃及周围的地理坏境险峻复杂,形成了一个保护带,使埃及较少受到外族的入侵。同时,当地发展农业生产、建立水利设施的需要,要求有相对集中的统治,这为埃及形成君神一体的法老集权统治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三、经济形态——两河流

古埃及建筑史的四个时期

1、古埃及建筑史的四个时期: ①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000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子塔 ②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C~18C)——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皇帝的纪念物 从借助自然景观以外部表现力为主的陵墓想在内部举行神秘的宗教仪式为主的庙宇转化—石窟墓 ③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C~11C)——埃及最强大的时期,皇帝崇拜和太 阳神崇拜相结合—太阳神庙 ④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建筑有了许多希腊、罗马因素出现新的 类型、形制和样式 2、第一座石头的金子塔——萨卡拉的第三王朝的建基皇帝昭塞尔(Zoser)金 子塔 3、山岳台:(或星象台)崇拜山岳和天体、观测形象的多层塔式建筑物。 4、创造了以图作为原料的制砖技术,并由此创造出公犬结构体系和彩色琉璃砖 贴面的装饰手法 5、克里特宫殿 6、曼都赫特普三世墓没有抛弃抛弃哈特什帕苏墓抛弃 6.柱式(Ordo):是建筑的各个构成部分——檐部、柱子、基座之间,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形成定型做法,这种特定的柱梁结构的艺术形式叫做柱式。

多立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 7.独特性,一贯性稳定性 8.爱奥尼的棱上还有还有一小段圆面 9.雅典卫城: 1)卫城布局特点:①群体布局体现对立统一的构图原则,根据祭祀庆典活动的路线,不对称,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安排顺应地势,主次分明,以雅典娜像作为构图中心,延边布置建筑,照顾了山上山下观赏;②突破了小城邦国家和地域局限,综合了多立克和爱奥尼艺术。 2)卫城山门特点:①既能围绕入口、大门的需要进行设计,又能表现大门的艺术特色②两种柱式协调应用:山门是多立克式的,前后各6根,中央开间较大,门的西半,内部沿中央道路两侧,有3对爱奥尼柱子,这在多立克式建筑物里用爱奥尼柱子,是雅典卫城的首创。 3)胜利神庙特点:①由于山门两侧不对称,由胜利神庙取得平衡②与山门略呈偏斜的相互位置,削弱自己独立性而加强对山门的依附性。③爱奥尼柱式 4)帕提农神庙——卫城的主体建筑物,为长方形列柱围廊式 伊瑞克提翁庙运用女性柱 10.维特鲁伟建筑十书 11.12)古罗马大角斗场:结构、功能、形式的统一 平面形势:长圆形 座位分区:(五区)前面一区为荣誉席,最后两区是下层群众席位,中间是骑士等地位

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化的异同

xx流域和古代xx文化的异同 文化如同生命一样,自然有其发生、发展、兴盛和衰落的过程。一个文化能否传承,保持活力,关键在于它是否符合“新陈代谢”这一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那么,人类文明的第一个摇篮在哪里呢?经过人类的不断发掘和研究,目前,比较可信的人类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是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而进一步以后的问题是,这两个文明有何异同呢? 一、自然环境 两河流域位于西亚地区,北接亚美尼亚高原,南邻波斯湾,东与西伊朗山脉为界,西与叙利亚草原和阿拉伯沙漠接壤。自古为大国的必争之地。 埃及位于西亚大陆交界地区,终年少雨而干旱。古埃及适于人类生活的地区只有尼罗河沿岸和下游三角洲地带。埃及大致以开罗为界以南为上埃及,以北为下埃及。由于位于欧亚非三洲的中心,便于互相交往。 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有着类同的地理条件,处于大河的冲积平原,自然条件优越,河水定期泛滥,土壤肥沃适于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灌溉农业。史书上称两河流域为“肥沃的新月地带”,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二、政治状况 两河流域的政治状况比较复杂,在最初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出现了十二个城邦国家,而直到公元前六世纪新巴比伦被波斯帝国吞灭导致 两河流域历史结束的漫长的时期里,两河流域政权更替不断,异族入侵严重,先后有西部的阿摩利特人,东部的加喜特人,北部的亚述王国等的入侵与扩张,在亚述帝国时期,又有南部的加底特人入侵,,重新建立了巴比伦王国。可以说,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的舞台上,主角不断更换,配角不断挑战想成为主角。由于统一的格局屡屡受到破坏,同时王权受到各种制约,因此没有君神一体的特征。 及的政治状况和和两河流域有着明显的不同。埃及周围的地理坏境险峻复杂,形成了一个强韧的保护带,使埃及较少受到外族的入侵。

古埃及与古代两河流域艺术的特点

比较古埃及与古代两河流域艺术的特点 一:两河流域 1、古代两河流域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在距今6、7千年以前已经在陶器、石器、金属等工艺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些精美的工艺美术作品,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之需求,另一方面又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包括祭祀与欣赏)。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构成了西亚文明的主体,不少工艺制品成为后人研究古代文明发展史的珍贵文物资料。 2、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在某些方面形成了与古代埃及相近似的风格:首先,这种相似表现在数千年来工艺美术的风格基本保持着原始的传统;其次,在各类工艺美术创作的形式法则与技法上的表现较为程式化;再次,类似古埃及的“正身侧面律”的表现形式在各种工艺制品的装饰中较为广泛应用。 3、两河流域工艺美术所表现出的独特风格主要在于更多地注重人们现世生活的表现。这不仅反映在各类工艺制品的功用与造型上,也在大量的装饰纹样内容中得以充分体现(如现实中的争战、狩猎、劳作等情节的表现)。另外一个特征就是,两河流域工艺美术作品受其多神教的宗教的影响,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且带有很强的世俗性。人们并未将目光只投向国王或主神的身上,而是更多地反映人们的世俗生活。实际上,这是一种原始的现实主义风格。 4、两河流域工艺美术的形式丰富多彩,品种繁多,技艺精湛,风格古朴典雅。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并已注重材质与表现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善于利用多种材质互相搭配而制作工艺美术作品,是两河流域工艺美术的一大特色,反映了工匠们综合把握材质与作品内容表现的能力。 5、值得强调的是,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与当时人们生存环境的联系十分密切。不论在工艺制品的造型上,还是在其装饰纹样中,皆始终离不开以动物形态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创作方法,这种方法代表了整个古代世界,尤其是古代东方工艺美术创作的风格特征。 二:古埃及 古代埃及工艺美术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掀起了人类历史上工艺美术全面发展的第一个浪潮。 几何形式的规整和对自然的犀利观察二者相结合以头脑中的概念为基础进行创作,我们称之为概念写实性,这就是埃及艺术的第一个重要特点。埃及艺术第二个特点是稳定性相纪念性。就整体而言,古代埃及工艺美术注重装饰性的表现,强调精神上的作用,工艺作品的实用功能并非是最根本的目的。 古代埃及工艺美术虽然历史悠久,但许多作品在造型设计、装饰技艺及材料应用和整体表现手法上,蕴含着某些现代审美意识和现代工艺的要素。譬如几何形体与几何纹样的应用、形态的变形处理和刻意的装饰性表现等。古代埃及工艺美术涉及到非常广泛的材质,并取得辉煌的成就。特别是玻璃的发明,不仅对人类工艺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也表明了古埃及人的智慧和能量。大量的工艺制品不是为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而产生,而是为死者能够在来世继续“享用”而存在。纵观古代埃及的工艺美术,始终充满着静穆、庄重、浑厚和遒劲的风韵,同时伴随着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和宗教气息。埃及人“永恒”和“不变”的信念直接影响了工艺美术的创作观念和作品风格。贯穿于古代埃及工艺美术中的“常存的秩序”和“恒定的伦理”使其形成独特的“埃及风格”。这虽说是古代埃及工艺美术的特

两河建筑简表

古代西亚建筑 类别年代国家地区结构特点建筑特点建筑风格建筑实例备注 约在公元前3500年至前四世纪。包括早期的阿卡德——苏马连文化,以后依 次建立的奴隶制国家为古巴比伦王国(公元 前19~公元前16世纪)、亚述帝国(公元前 8~公元前7世纪)、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 626年~公元前539年)和波斯帝国(公元前 6~公元前4世纪)。 创造以土作为基本材料的结构体系和墙体 饰面装饰办法。 (一)、山岳台,又译为观象台、庙塔。古代西 亚人崇拜山岳、天体、观测星象而建的多层塔式 建筑。如在乌尔的山岳台高约21米。 (二)、亚述帝国的萨艮王宫,由210个房间围绕 30个院落组成,防御性强。由四座碉楼夹着三个 拱门的宫城门为两河下游的典型形式。门洞处人 首翼牛雕刻有特色。 (三)、后巴比伦王国的新巴比伦城及其城北的 伊什达城门,用彩色琉璃装饰。采用在大面积墙 面上均匀排列、重复动物图像的装饰构图。王宫 内建有“空中花园”。 (四)、波斯帝国的帕赛玻里斯王宫,两个仪典 大厅、后宫、财库之间以“三门厅”为联系。仪 典大厅石柱长细比很大,石柱雕刻精细。艺术水 平很高,但有损构造逻辑。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建筑 1、山岳台:(或星象台)崇拜山岳和天体、观测形象的多层塔式建筑物。 特征:由土坯或夯土砌筑,一般为7层,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个不大的神堂,坡道或阶梯有正对着高台立面的,由沿正面左右分开上去的,也有螺旋式的。 实例:乌尔山岳台 2、主要建筑特点及成就: ①创造了以图作为原料的制砖技术,并由此创造出公犬结构体系和彩色琉璃砖贴面的装饰手法 ②上游的亚述帝国除用砖外,还用当地所产之石材 ③古波斯盛产质坚之彩色石灰石,用作建筑材料,并发展了梁柱式结构 ④建筑设计a/建筑构件于大平台上b/内院式布局,总体布局自由 实例:萨艮二室王宫;帕塞波利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