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圆在高一数学中的应用

单位圆在高一数学中的应用
单位圆在高一数学中的应用

单位圆在高一数学中的应用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高级中学 高振球

摘要:单位圆在学习高一数学、尤其在三角函数中应用广泛,利用单位圆可以: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理解记忆

三角函数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巧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帮助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而且利用单位圆可以解决有关三角函数问题,包括:求三角函数值;解三角函数不等式;求函数定义域;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等等。

关键词:单位圆、三角函数、应用

所谓单位圆,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O 为圆心,以单位长度为半径的圆。

单位圆在高一数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必修④三角函数中的应用,而三角函数在整个高中数学学习乃至高考中所占比重都很大,所以有必要充分利用单位圆来更好地学习掌握这部分知识。

一、单位圆在教材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单位圆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如图1,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则

α的正弦为: sin α=y ,

α的余弦为: cos α=x ,

α的正切为: tan α=x

y (x ≠0) 用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来定义三角函数,可以使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从自变量(角的弧度数)到函数值(单位圆上点的横、纵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更清楚、简单,突出了三角函数的本质,也使三角函数反映的数形关系更直接,为后面讨论其他问题奠定基础。

2、利用单位圆理解记忆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根据单位圆中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正弦的符号决定于纵坐标y 的符号,余弦的符号决定于横坐标x 的符号,正切是由纵坐标y 、横坐标x 的符号决定: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因此,各三角函数值在每个象限的符号如下图2:

3、利用单位圆巧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由三角函数定义:sin α=y ,cos α=x ,tan α=x

y (x ≠0), 结合单位圆(如图3),便容易理解记忆以下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 270° -1

4、利用单位圆易于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在单位圆中构造出以任意角的正弦线、余弦线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如图4,

由Rt △OMP 中,MP 2+OM 2=1,

得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之一:sin α2+cos α2=1;

由Rt △OMP ∽Rt △OA T ,OA

AT OM MP =, 得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之二:αααtan cos sin =(α≠k π+2

π,k ∈Z )。 5、利用单位圆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单位圆具有很好的对称性,通过对单位圆上对称点的坐标的关系来探究推出诱导公式。

如图5,角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由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 1(x,y),

知角π+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 2(-x,-y),

推出诱导公式(二):sin(π+α)=-sin α

cos(π+α)=-cos α

tan(π+α)= tan α

如图6,角-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

由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 1(x,y),

知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 2(x,-y),

推出诱导公式(三):sin(-α)=-sin α

cos(-α)= cos α

tan(-α)=-tan α

如图7,角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

由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 1(x,y),

知角π-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 2(-x, y),

推出诱导公式(四):sin(π-α)= sin α

cos(π-α)=-cos α

tan(π-α)=-tan α

如图8,角

2

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直线y=x 对称, 角2π+α的终边与角2

π-α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 由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 1(x,y), 知角2

π-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 2(y,x), 角2

π+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 3(-y,x), 推出诱导公式(五):sin(2

π-α)= cos α cos(2

π-α)= sin α 诱导公式(六):sin(2

π+α)= cos α cos(2

π+α)=-sin α 6、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解决有关三角函数问题:

如图9,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过点A(1,0)作单位圆的切线,与角α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T ,则MP 为正弦线,OM 为余弦线,AT 为正切线。所以三角函数线(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都是与单位圆有关的平行于坐标轴的有向线段,主要应用如下:

①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理解函数值符号的变化规律。

正弦线MP 与y 轴同向时,有正值y ,所以α为第一、二象限时sin α为正;

余弦线OM 与x 轴同向时,有正值x ,所以α为第一、四象限时cos α为正;

当角α的终边与x 轴重合时,正弦线、正切线分别变成一个点,此时角α的正弦值和正切值都为0;

当角α的终边与y 轴重合时,余弦线变成一个点,正切线不存在,此时角α的余弦值为0,正切值则不存在。 ②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理解记忆诱导公式(一)。 由单位圆容易看出函数值的“周而复始”的变化规律,即:角的终边绕原点每转动一周,其三角函数线都保持

不变;也就容易理解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这组诱导公式(一):sin(α+k ·2π)=sin α, cos(α+k ·2π)=cos α,tan(α+k ·2π)=tan α,其中k ∈Z

③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作出三角函数图象,更好地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

如下图10,将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通过平移转化为三角函数图象上的点,就可以比较精确地作出三角函数的图象;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可以直观地从整体上把握三角函数的有关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

④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差角的余弦公式。

如图11,设角α、β为锐角,且β<α,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 1,∠P 1O P=β,则∠xO P 1=α,∠xOP =α-β,作PM ⊥x 轴,PA ⊥OP

1,AB ⊥x 轴,

PC ⊥AB ,垂足分别为点M 、A 、B 、C ,那么OM=cos(α-β),

OA=cos β,AP=sin β, ∠PAC=∠xO P 1=α,于是

OM=OB+BM=OB+CP=OAcos α+APsin β=cos βcos α+sin βsin α

所以cos(α-β) =cos αcos β+ sin αsin β

二、单位圆在解题中的应用

1、利用单位圆定义三角函数来求三角函数值。

例1、求6

7π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解:如图12,在直角坐标系中,作∠AO B=6

7π, 则∠AO B 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为B(23-,21-) ∴ sin

67π=21-,cos 67π=23-,tan 67π=33 析:先求出这个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再利用定义求解。

例2、若函数f(n)=sin 6

πn (n ∈Z),则f(1)+f(2)+f(3)+ … +f(102)= 。

解:∵sin 6πn =sin(6πn +2π)= sin 6

)12(π+n ∴f(n)= f(n+12)

如图13,将单位圆均匀地分成12等份,

则依次对应n=1,2, …,12时的弧度数为6π,62π,…,6

12π ∵这12个角两两关于x 轴对称

∴f(1)+f(2)+f(3)+ … +f(12)=0

∵102=8×12+6

∴f(1)+f(2)+f(3)+ … +f(102)=8×[f(1)+f(2)+f(3)+ … +f(12)]+f(97)+f(98)+ …+f(102)

=0+ f(1)+f(2)+f(3)+ … +f(6)

=2[f(1)+f(2)+f(3)]

=2(sin 6

π+sin 62π+ sin 63π) =3+3

2、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解三角函数不等式。

例:利用单位圆解不等式3tan α+3>0 。

解:要使3tan α+3>0,即要tan α>-

33 如图14,由正切线可知 k π-6π<α< k π+2

π ,k ∈Z ∴ 不等式的解集为(k π-6π,k π+2

π),k ∈Z

3、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求函数定义域。

例:求函数y=2

1cos sin -+x x 的定义域。 解:由??

???≥-≥021cos 0sin x x 得?????≥≥21cos 0sin x x 如图15,则图中阴影部分(Ⅰ)和(Ⅱ)的公共部分即为不等式组的解.

∴函数的定义域为{x | 2 k π≤x ≤2 k π+3

π, k ∈Z }. 4、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

例1、(2002年全国高考题)在(0,2π)内,使sinx>cosx 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为( )

A 、(4π,2π)∪(π,45π)

B 、(4π,π)

C 、(4π,45π)

D 、(4π,2

π)∪(45π,23π) 解:如图16,作出单位圆,利用正弦线、余弦线易知,

阴影部分中sinx>cosx ,所以4

π

例2、求证:当α∈(0,2

π)时,有sin α<α

π)的终边交单位圆于点P ,作PM ⊥x 轴于点M , 过A(1,0)作AT ⊥x 轴交OP 于T ,则MP 是正弦线,AT 是正切线

∴ sin α=MP ,tan α=AT

∵ S △AOP

又S △AOP =21·OA ·MP=

21MP=2

1sin α S 扇形OAP =21·α·OA 2=2

1α S △OAT =21·OA ·AT=21AT=2

1 tan α ∴ 21sin α<21α<2

1 tan α ∴ sin α<α

5、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解决其他问题。

例:在单位圆中画出适合下列条件的角α的终边:

① sin α=32 ;② cos α=5

3- ; ③ tan α=2

解:① ∵要作出满足sin α=3

2的角的终边,只要在单位圆上找出 纵坐标为32

的点P ,则OP 即为α的终边。

∴ 如图18,作直线y=32

,交单位圆于P 、Q 两点,

则OP 与OQ 为所求角α的终边。

② ∵要作出满足cos α=53

-的角的终边,只要在单位圆上找出 横坐标为53

-的点M ,则OM 即为α的终边。

∴ 如图19,作直线x=53

-,交单位圆于M 、N 两点,

则OM 与ON 为所求角α的终边。

③ 过点A(1,0)作直线x=1,如图20,截取AT=2,

直线OT 与单位圆交于C 、D 两点,

则OC 与OD 为所求角α的终边。

参考资料:

1、《数学④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A 版

2、《中华一题》必修④ 北京教育出版社

高一数学必修二直线与圆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若直线x =1的倾斜角为α,则α( ) A .等于0 B .等于4π C .等于2π D .不存在 2.原点到直线x +2y -5=0的距离为( ) A .1 B .3 C .2 D .5 3.经过圆x 2+2x +y 2=0的圆心C ,且与直线x +y =0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 A .x +y +1=0 B .x +y -1=0 C .x -y +1=0 D .x -y -1=0 4.圆x 2+y 2-2x =0和x 2+y 2+4y =0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外切 C .相离 D .内切 5.若过点A (4,0)的直线l 与曲线(x -2)2+y 2=1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 ) A .]3,3[- B .)3,3(- C .]33,33[- D .)3 3,33(- 6.曲线0222222=-++y x y x 关于( ) A .直线2=x 轴对称 B .直线y =-x 轴对称 C .点)2,2(-中心对称 D .点)0,2(-中心对称 7.若圆C 的半径为1,圆心在第一象限,且与直线4x -3y =0和x 轴相切,则该圆的标准方程是( ) A .(x -2)2+(y -1)2=1 B .1)37 ()3(2 2=-+-y x C .(x -1)2+(y -3)2=1 D .1)1()23 (2 2=-+-y x 8.设A 、B 是x 轴上的两点,点P 的横坐标为2,且||||PB PA =,若直线PA 的方程为01=+-y x ,则直线PB 的方程是 ( ) A .05=-+y x B .012=--y x C .042=--y x D .072=-+y x

高一数学必修二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二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 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 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 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 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 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 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 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 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 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 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 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 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 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

高中数学说课稿:《圆的标准方程》.doc

高中数学说课稿:《圆的标准方程》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高中数学说课稿:《圆的标准方程》,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高中数学说课稿:《圆的标准方程》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结构分析 《圆的方程》安排在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七章第六节.圆作为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圆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是研究二次曲线的开始,对后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解析几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圆的方程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后,又掌握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较浅,且对坐标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另外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待加强.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

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②会由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③利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①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②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和加强对待定系数法的运用; ③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 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 ②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以上对教材、教学目标及学情的分析,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及其应用. (2)难点:①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②选择恰当的坐标系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为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进行分析: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采用"

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数学 《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 《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二2 知识与技能: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根据圆心坐标、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从圆的标准方程中熟练地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2、会用两种方法求圆的标准方程:(1)待定系数法;(2)利用几何性质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和几何性质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 情境设置: 问题:①圆的定义?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①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确定圆的要素是圆心和半径。 问题:②如果把直线放在直角坐标系下,那么其对应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那么如果把一个圆放在坐标系下,其方程有什么特征?如何写出这个圆的所在的方程? 二、探索研究: 确定圆的基本条件为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A(a,b),半径为r 。(其中a 、b 、r 都是常数,r>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 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自己列出) P={M||MA|=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写出点M 适合的条件 r = ① 化简可得:222()()x a y b r -+-= ② 方程②就是圆心为A(a,b),半径为r 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总结出点00(,)M x y 与圆222()()x a y b r -+-=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1)2200()()x a y b -+-=2r ?点在圆上 (2)2200()()x a y b -+-<2r ?点在圆内 (3)2200()()x a y b -+->2r ?点在圆外 三、知识应用与解题研究 (一)练习 1、指出下列方程表示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1) 222=+y x ; (2) 5)1()3(22=-+-y x ; (3)222)1()2(a y x =+++(0≠a )。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精选题目(附答案)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精选题目(附答案) 一、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1.求直线斜率的基本方法 (1)定义法: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α,且α≠90°,则斜率k =tan α. (2)公式法:已知直线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且x 1≠x 2,则斜率k =y 2-y 1 x 2-x 1. 2.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1)若不重合的直线l 1与l 2的斜率都存在,且分别为k 1,k 2,则k 1=k 2?l 1∥l 2. (2)若不重合的直线l 1与l 2的斜率都不存在,其倾斜角都为90°,则l 1∥l 2. 3.判断两直线垂直的方法 (1)若直线l 1与l 2的斜率都存在,且分别为k 1,k 2,则k 1·k 2=-1?l 1⊥l 2. (2)已知直线l 1与l 2,若其中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则l 1⊥l 2. 1.已知两条直线l 1:ax -by +4=0和l 2:(a -1)x +y +b =0,求满足下列条件的a ,b 的值. (1)l 1⊥l 2且l 1过点(-3,-1); (2)l 1∥l 2,且坐标原点到这两条直线的距离相等. [解] (1)∵l 1⊥l 2, ∴a (a -1)-b =0,① 又l 1过点(-3,-1), ∴-3a +b +4=0.② 解①②组成的方程组得??? a =2, b =2. (2)∵l 2的斜率存在,l 1∥l 2, ∴直线l 1的斜率存在. ∴k 1=k 2,即a b =1-a .③ 又∵坐标原点到这两条直线的距离相等,l 1∥l 2, ∴l 1,l 2在y 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

即4 b =-(-b ).④ 由③④联立,解得??? a =2, b =-2或????? a =23 ,b =2. 经检验此时的l 1与l 2不重合,故所求值为 ??? a =2, b =-2或????? a =23 , b =2. 注: 已知两直线l 1:A 1x +B 1y +C 1=0和l 2:A 2x +B 2y +C 2=0 (1)对于l 1∥l 2的问题,先由A 1B 2-A 2B 1=0解出其中的字母值,然后代回原方程检验这时的l 1和l 2是否重合,若重合,舍去. (2)对于l 1⊥l 2的问题,由A 1A 2+B 1B 2=0解出字母的值即可. 2.直线ax +2y -1=0与直线2x -3y -1=0垂直,则a 的值为( ) A .-3 B .-4 3 C .2 D .3 解析:选D 由2a -6=0得a =3.故选D. 3.已知直线x +2ay -1=0与直线(a -1)x +ay +1=0平行,则a 的值为( ) A.32 B.32或0 C .0 D .-2 解析:选A 当a =0时,两直线的方程化为x =1和x =1,显然重合,不符合题意;当a ≠0时,a -11=a 2a ,解得a =3 2.故选A. 二、直线方程 1.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高中数学竞赛基础知识讲解

高中数学竞赛基本知识集锦 广州市育才中学数学科 邓军民 整理 一、三角函数 常用公式 由于是讲竞赛,这里就不再重复过于基础的东西,例如六种三角函数之间的转换,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二倍角公式等等。但是由于现在的教材中常用公式删得太多,有些还是不能不写。先从最基础的开始(这些必须熟练掌握): 半角公式 2cos 12 sin α α -± = 2 cos 12 cos α α +± = α α ααααα cos 1sin sin cos 1cos 1cos 12 tan +=-=+-± = 积化和差 ()()[]βαβαβα-++= sin sin 21 cos sin ()()[]βαβαβα--+=sin sin 21 sin cos ()()[]βαβαβα-++=cos cos 21 cos cos ()()[]βαβαβα--+-=cos cos 2 1 sin sin 和差化积 2cos 2sin 2sin sin β αβ αβα-+=+ 2sin 2cos 2sin sin β αβαβα-+=- 2cos 2cos 2cos cos β αβαβα-+=+ 2 sin 2sin 2cos cos β αβαβα-+-=- 万能公式 α αα2 tan 1tan 22sin += α α α2 2tan 1tan 12cos +-= α α α2 tan 1tan 22tan -=

三倍角公式 ()() αααααα+-=-=οο60sin sin 60sin 4sin 4sin 33sin 3 ()() αααααα+-=-=οο60cos cos 60cos 4cos 3cos 43cos 3 二、某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三角函数求值 给出一个复杂的式子,要求化简。这样的题目经常考,而且一般化出来都是一个具体值。要熟练应用上面的常用式子,个人认为和差化积、积化和差是竞赛中最常用的,如果看到一些不常用的角,应当考虑用和差化积、积化和差,一般情况下直接使用不了的时候,可以考虑先乘一个三角函数,然后利用积化和差化简,最后再把这个三角函数除下去 举个例子 求值:7 6cos 74cos 72cos π ππ++ 提示:乘以7 2sin 2π ,化简后再除下去。 求值:??-?+?80sin 40sin 50cos 10cos 2 2 来个复杂的 设n 为正整数,求证 n n n i n i 21 212sin 1 += +∏=π 另外这个题目也可以用复数的知识来解决,在复数的那一章节里再讲 四、三角不等式证明 最常用的公式一般就是:x 为锐角,则x x x tan sin <<;还有就是正余弦的有界性。 例 求证:x 为锐角,sinx+tanx<2x

高中数学必修二《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教案说明 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曲线,初中平面几何对圆的基本性质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因此这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用解析法研究圆的标准方程及其简单应用。 一、设计理念 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课堂上建立平等、互助、融洽的关系,师生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二、设计思路 (1)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求圆的标准方程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我布设了由浅入深的学习环境,先让学生熟悉圆心、半径与圆的标准方程之间的关系,逐步理解三个参数的重要性,自然形成待定系数法的解题思路。在例题的设计中,我用一题多解的探究,纵向挖掘知识深度,横向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使学生的有效思维量加大,随时对所学知识和方法产生有意注意,能力与知识的形成相伴而行,这样的设计不但突出了重点,更使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2)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探究主线 本节课的设计用问题做链,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贯穿始终。从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到应用都是在问题的指引、我的指导下,由学生探究完成的。另外,我在例题2的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为学生设立充分的探究空间,学生在交流成果的过程中,既体验了科学研究和真理发现的复杂与艰辛,又在我的适度引导、侧面帮助、不断肯定下顺利完成了探究活动并走向成功,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一个个问题的驱动下,高效的完成本节的学习任务。 三、媒体设计 本节采用powerpoint媒体,知识容量大,同时又有图形。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故采用演示文稿的方式,增加信息量,节省时间。同时

动态演示图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更强的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一数学教案:4.1.1 圆的标准方程

第一课时 4.1.1 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特点,能根据所给有关圆心、半径的具体条件准确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运用圆的标准方程正确地求出其圆心和半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会推导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步骤;根据具体条件正确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运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提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讨论:具有什么性质的点的轨迹称为圆?圆的定义? 二、讲授新课: 1. 圆的标准方程: ①建系设点: A. C 是定点,可设C(a ,b)、半径r ,且设圆上任一点M 坐标为(x ,y). ②写点集:根据定义,圆就是集合P={M||MC|=r} ④化简方程: 将上式两边平方得22 ()()x a y b r -+-= (建系设点→写点集→列方程→化简方程?圆的标准方程 (standard equation of circle)) ⑤思考:圆的方程形式有什么特点?当圆心在原点时,圆的方程是什么? ⑥师指出:只要a ,b ,r 三个量确定了且r >0,圆的方程就给定了.这就是说要确定圆的方程,必须具备三个独立的条件.注意,确定a 、b 、r ,可以根据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来解决. 2. 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 ①.写出下列各圆的方程: (1)圆心在原点,半径是3;(2)经过点P(5,1),圆心在点C(8,-3); (指出:要求能够用圆心坐标、半径长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②.已知两点P 1(4,9)和P 2(6,3),求以P 1P 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试判断点M(6,9)、N(3,3)、Q(5,3)是在圆上,在圆内,还是在圆外? (从确定圆的条件考虑,需要求圆心和半径,可用待定系数解决) ③ ABC 的三个定点的坐标分别是A(5,1),B(7,-3),C(2,-8),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 ( 用待定系数法解) ④ .已知圆心为C 的圆经过点A(1,1)和B(2,-2),却圆心C 在直线L:10x y -+=上,求圆心为C 的圆的标准方程。 3. 小结: ①.圆的方程的推导步骤:建系设点→写条件→列方程→化简→说明 ②.圆的方程的特点:点(a ,b)、r 分别表示圆心坐标和圆的半径; ③.求圆的方程的两种方法:(1)待定系数法;确定a ,b ,r ; (2)轨迹法: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三、巩固练习: 1. 练习:P131 14 2. 求下列条件所决定的圆的方程: (1) 圆心为 C(3,-5),并且与直线x-7y+2=0相切; (2) 过点A(3,2),圆心在直线y=2x 上,且与直线y=2x+5相切. 3. 已知:一个圆的直径端点是A(x 1,y 1)、B(x 2,y 2). 证明:圆的方程是(x -x 1)(x -x 2)+(y -y 1)(y -y 2)=0. 4. 作业 P134 习题4 1、2题. 第二课时 4.1.2圆的一般方程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能将圆的一般方程化为圆的标准方程从而求出圆心的坐标和半径;能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导出圆的方程. 教学重点:(1)能用配方法,由圆的一般方程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2)能用待定系数法,由

高中数学直线和圆知识点总结

直线和圆 一.直线 1.斜率与倾斜角:tan k θ=,[0,)θπ∈ (1)[0, )2 π θ∈时,0k ≥; (2)2 πθ=时,k 不存在;(3)( ,)2 π θπ∈时,0k < (4)当倾斜角从0? 增加到90? 时,斜率从0增加到+∞; 当倾斜角从90? 增加到180? 时,斜率从-∞增加到0 2.直线方程 (1)点斜式:)(00x x k y y -=- (2)斜截式:y kx b =+ (3)两点式: 1 21121x x x x y y y y --=-- (4)截距式: 1x y a b += (5)一般式:0C =++By Ax 3.距离公式 (1)点111(,)P x y ,222(,)P x y 之间的距离:12PP = (2)点 00(,)P x y 到直线0Ax By C ++=的距离:d = (3)平行线间的距离: 10Ax By C ++=与20Ax By C ++=的距离:d = 4.位置关系 (1)截距式:y kx b =+形式 重合:1212 k k b b == 相交:12k k ≠ 平行:1212 k k b b =≠ 垂直:121k k ?=- (2)一般式:0Ax By C ++=形式 重合:1221A B A B =且1221A C A C =且1212B C C B = 平行:1221A B A B =且1221A C A C ≠且1212B C C B ≠

垂直:12120A A B B += 相交:1221A B A B ≠ 5.直线系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λ++++=+()表示过两直线1111:0l A x B y C ++=和2222:0l A x B y C ++=交点的所 有直线方程(不含2l ) 二.圆 1.圆的方程 (1)标准形式:2 2 2 ()()x a y b R -+-=(0R >) (2)一般式:2 2 0x y Dx Ey F ++++=(22 40D E F +->) (3)参数方程:00cos sin x x r y y r θ θ =+?? =+?(θ是参数) 【注】题目中出现动点求量时,通常可采取参数方程转化为三角函数问题去解决. (4)以11(,)A x y ,22(,)B x y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0A B A B x x x x y y y y --+--= 2.位置关系 (1)点00(,)P x y 和圆222 ()()x a y b R -+-=的位置关系: 当22200()()x a y b R -+-<时,点00(,)P x y 在圆222 ()()x a y b R -+-=部 当22200()()x a y b R -+-=时,点00(,)P x y 在圆222 ()()x a y b R -+-=上 当22200()()x a y b R -+->时,点00(,)P x y 在圆222 ()()x a y b R -+-=外 (2)直线0Ax By C ++=和圆2 2 2 ()()x a y b R -+-=的位置关系: 判断圆心(,)O a b 到直线0Ax By C ++= 的距离d =R 的大小关系 当d R <时,直线和圆相交(有两个交点); 当d R =时,直线和圆相切(有且仅有一个交点); 当d R <时,直线和圆相离(无交点);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常见的方法 (1)几何法: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和圆半径r 的大小关系. (2)代数法:联立直线与圆的方程消元后利用Δ判断.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若直线恒过定点且定点在圆可判断直线与圆相交.

高一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基础要点归纳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的特性与表示法:集合中的元素应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表示法 有: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等。 2、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②数集:{ } 2 2y y x =- 点集: (){},1x y x y += 3、子集与真子集:若x A ∈则x B ∈?A B ? 若A B ?但A ≠B ?A B 若{}123,n A a a a a = ,,,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个 4、集合的运算:①{} A B x x A x B =∈∈ 且,若A B A = 则A B ? ②{}A B x x A x B = ∈∈ 或,若A B A = 则B A ? ③ { } U C A x x U x A =∈?但 5、映射:对于集合A 中的任一元素a,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 与之 对应,则称:f A B →为A 到的映射,其中a 叫做b 的原象,b 叫a 的象。 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概念:对于非空的数集A 与B ,我们称映射:f A B →为函数,记作()y f x =, 其中,x A y B ∈∈,集合A 即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是B 的子集。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要素。 2、 函数的性质: ⑴ 定义域:0 1 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例: y = 的定义域为:25053302x x x ->??<? 2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y f x =的定义域为[),x a b ∈,则复合函数 ()y f g x =????的定义域为不等式()a g x b ≤<的解集。 0 3 实际问题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来确定定义域。

高中数学-圆的标准方程练习题

高中数学-圆的标准方程练习题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圆心是O(-3,4),半径长为5的圆的方程为( ) A.(x-3)2+(y+4)2=5 B.(x-3)2+(y+4)2 =25 C.(x+3)2+(y-4)2=5 D.(x+3)2+(y-4)2 =25 解析:以(a,b)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的方程是(x-a)2+(y-b)2=r 2 . 答案:D 2.以点A(-5,4)为圆心,且与x 轴相切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 A.(x+5)2+(y-4)2=16 B.(x-5)2+(y+4)2 =16 C.(x+5)2+(y-4)2=25 D.(x-5)2+(y+4)2 =25 解析:∵圆与x 轴相切,∴r=|b|=4.∴圆的方程为(x+5)2+(y-4)2 =16. 答案:A 3.圆心在直线y=x 上且与x 轴相切于点(1,0)的圆的方程为____________. 解析:设其圆心为P(a,a),而切点为A(1,0),则P A⊥x 轴,∴由PA 所在直线x=1与y=x 联立,得a=1.故方程为(x-1)2+(y-1)2 =1.也可通过数形结合解决,若圆与x 轴相切于点(1,0),圆心在y=x 上,可推知与y 轴切于(0,1). 答案:(x-1)2+(y-1)2 =1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设实数x 、y 满足(x-2)2 +y 2 =3,那么 x y 的最大值是( ) A. 2 1 B.33 C.23 D.3 解析:令 x y =k,即y=kx ,直线y=kx 与圆相切时恰好k 取最值. 答案:D 2.过点A(1,-1)、B(-1,1),且圆心在直线x+y-2=0上的圆的方程是( ) A.(x-3)2+(y+1)2=4 B.(x+3)2+(y-1)2 =4 C.(x-1)2+(y-1)2=4 D.(x+1)2+(y+1)2 =4 解:由题意得线段AB 的中点C 的坐标为(2 1 1, 211+--),即(0,0),直线AB 的斜率为k AB =11)1(1----=-1,则过点C 且垂直于AB 的直线方程为y-0=1 1--(x-0),即y=x.所以圆心坐标 (x,y)满足?? ?=-+=. 02, y x x y 得y=x=1. ∴圆的半径为])1(1[)11(2 2 --+-=2.因此,所求圆的方程为(x-1)2 +(y-1)2 =4. 答案:C 3.设点P(2,-3)到圆(x+4)2+(y-5)2 =9上各点距离为d,则d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 解析:由平面几何性质,所求最大值为P(2,-3)到圆(x+4)2+(y-5)2 =9的圆心距离加上圆的半径,即d max =2 2 )53()42(--+++3=13.

高一数学圆的方程经典例题

典型例题一 例1 圆9)3()3(22=-+-y x 上到直线01143=-+y x 的距离为1的点有几个? 分析:借助图形直观求解.或先求出直线1l 、2l 的方程,从代数计算中寻找解答. 解法一:圆9)3()3(22=-+-y x 的圆心为)3,3(1O ,半径3=r . 设圆心1O 到直线01143=-+y x 的距离为d ,则324 311 34332 2 <=+-?+?= d . 如图,在圆心1O 同侧,与直线01143=-+y x 平行且距离为1的直线1l 与圆有两个交点,这两个交点符合题意. 又123=-=-d r . ∴与直线01143=-+y x 平行的圆的切线的两个切点中有一个切点也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的点共有3个. 解法二:符合题意的点是平行于直线01143=-+y x ,且与之距离为1的直线和圆的交点. 设所求直线为043=++m y x ,则14 3112 2 =++= m d , ∴511±=+m ,即6-=m ,或16-=m ,也即 06431=-+y x l :,或016432=-+y x l :. 设圆9)3()3(2 2 1=-+-y x O : 的圆心到直线1l 、2l 的距离为1d 、2d ,则 34 36 343322 1=+-?+?=d ,14 316 34332 2 2=+-?+?= d . ∴1l 与1O 相切,与圆1O 有一个公共点;2l 与圆1O 相交,与圆1O 有两个公共点.即符合题意的点共3个. 说明:对于本题,若不留心,则易发生以下误解:

设圆心1O 到直线01143=-+y x 的距离为d ,则324 311 34332 2 <=+-?+?=d . ∴圆1O 到01143=-+y x 距离为1的点有两个. 显然,上述误解中的d 是圆心到直线01143=-+y x 的距离,r d <,只能说明此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而不能说明圆上有两点到此直线的距离为1. 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值的点,在与此直线距离为这个定值的两条平行直线上,因此题中所求的点就是这两条平行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求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个数,一般根据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来判断,即根据圆心与直线的距离和半径的大小比较来判断. 典型例题三 例3 求过两点)4,1(A 、)2,3(B 且圆心在直线0=y 上的圆的标准方程并判断点)4,2(P 与圆的关系. 分析:欲求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圆心坐标的圆的半径的大小,而要判断点P 与圆的位置关系,只须看点P 与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的大小关系,若距离大于半径,则点在圆外;若距离等于半径,则点在圆上;若距离小于半径,则点在圆内. 解法一:(待定系数法) 设圆的标准方程为222)()(r b y a x =-+-. ∵圆心在0=y 上,故0=b . ∴圆的方程为222)(r y a x =+-. 又∵该圆过)4,1(A 、)2,3(B 两点. ∴?????=+-=+-2 22 24)3(16)1(r a r a 解之得:1-=a ,202 =r .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20)1(2 2=++y x . 解法二:(直接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因为圆过)4,1(A 、)2,3(B 两点,所以圆心C 必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l 上,又因为 13 124-=--= AB k ,故l 的斜率为1,又AB 的中点为)3,2(,故AB 的垂直平分线l 的方程为: 23-=-x y 即01=+-y x . 又知圆心在直线0=y 上,故圆心坐标为)0,1(-C

高中数学竞赛试题汇编七《直线与圆》

高中数学竞赛试题汇编七《直线与圆》 一、知识清单 1. 求轨迹方程的步骤:建(系),设(点),限(制条件),代(入坐标),化(简). 2.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一般/点斜/斜截/截距/两点式. 3.l 1//l 2的充要条件是k 1=k 2;l 1l 2的充要条件是k 1k 2=-1。 4.两点P 1(x 1, y 1)与P 2(x 2, y 2)间的距离公式:|P 1P 2|=221221)()(y y x x -+-。 5.点P(x 0, y 0)到直线l: Ax+By+C=0的距离公式:2200| |B A C By Ax d +++=。 6.圆的标准方程为(x-a)2+(y-b)2=r 2;圆的一般方程:x 2+y 2+Dx+Ey+F=0(D 2+E 2-4F>0) 圆的参数方程为?? ?+=+=θ θsin cos r b y r a x 【2010黑龙江】与圆()2221x y -+=相切,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有 (A) 2条 (A) 3条 (A) 4条 (A) 6条 答案:选C 【2010浙江】设P 是圆22 36x y +=上的动点,A (20,0)线段PA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为 . 答案:()22109x y -+=. 【2010黑龙江】已知22 1a b +=,且c a b <+恒成立,则c 的取值范围是 (A) (,2)-∞- (B) (,-∞ (C) ( (D) (-∞ 答案:选B 【2012河北】已知点P 是直线40kx y ++=,PA ,PB 是圆C: 2220x y y +-=的两条切线,A 、B 是切点,若四边形PACB 的最小面积是2,则k 的值为 .

高一数学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必修一基础要点归纳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的特性与表示法:集合中的元素应具有:确定性 互异性 无序性;集合的表示法有: 列举法 描述法 文氏图等。 2、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②数集:{ } 2 2y y x =- 点集: (){},1x y x y += 3、子集与真子集:若x A ∈则x B ∈?A B ? 若A B ?但A ≠B ?A B 若{}123,n A a a a a =,,,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个 4、集合的运算:①{}A B x x A x B =∈∈且,若A B A =则A B ? ②{}A B x x A x B =∈∈或,若A B A =则B A ? ③ {} U C A x x U x A =∈?但 5、映射:对于集合A 中的任一元素a,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 与之 对应,则称:f A B →为A 到的映射,其中a 叫做b 的原象,b 叫a 的象。 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概念:对于非空的数集A 与B ,我们称映射:f A B →为函数,记作()y f x =, 其中,x A y B ∈∈,集合A 即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是B 的子集。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要素。 2、 函数的性质: ⑴ 定义域:0 1 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例:25 y x = - 的 定义域为:2505 330 2x x x ->??<?

02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y f x =的定义域为[),x a b ∈,则复合函数 ()y f g x =????的定义域为不等式()a g x b ≤<的解集。 0 3 实际问题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来确定定义域。 ⑵ 值域:01利用函数的单调性:()p y x p o x =+ > []()2232,3y x ax x =-+∈- 02利用换元法:2y x =+ 32y x = 3 数形结合法25y x x =+-- 2sin 3cos x y x -= + y = 04函数的有界性:532x x e y e -=+ 32cos 4sin x y x +=- ⑶ 单调性:0 1明确基本初等函数的单调性:y ax b =+ 2 y ax bx c =++ k y x = (0k ≠) ()01x y a a a =>≠且 ()log 01a y x a a =>≠且 ()n y x n R =∈ sin y x = cos y x = y tanx = ()sin y A x ωφ=+ 02定义:对12,x D x D ?∈∈且12x x < 若满足()()12f x f x <,则()f x 在D 上单调递增 若满足()()12f x f x >,则()f x 在D 上单调递减。 3 利用导数:若()' f x >0 则()f x 在区间内为增函数 若()' f x <0则()f x 在区间内为减函数。 ⑷ 奇偶性:0 1定义:()f x 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若满足()f x -=-()f x ――奇函数 若满足()f x -=()f x ――偶函数。 0 2特点: 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 若()f x 为奇函数且定义域包括0,则()00f = 若()f x 为偶函数,则有()()f x f x = ⑸ 周期性:若对定义域内x ?都满足()()f x T f x +=(T >0)则()f x 的周期为T 。 若()()f x a f x +=- 则T =2a

(完整版)高中数学直线和圆知识点总结

直线和圆 一.直线 1.斜率与倾斜角:tan k θ=,[0,)θπ∈ (1)[0,)2π θ∈时,0k ≥; (2)2πθ=时,k 不存在;(3)(,)2πθπ∈时,0k < (4)当倾斜角从0?增加到90?时,斜率从0增加到+∞; 当倾斜角从90?增加到180? 时,斜率从-∞增加到0 2.直线方程 (1)点斜式:)(00x x k y y -=- (2)斜截式:y kx b =+ (3)两点式:1 21121x x x x y y y y --=-- (4)截距式:1x y a b += (5)一般式:0C =++By Ax 3.距离公式 (1)点111(,)P x y ,222(,)P x y 之间的距离:12PP = (2)点00(,)P x y 到直线0Ax By C ++= 的距离:d = (3)平行线间的距离:10Ax By C ++=与20Ax By C ++= 的距离:d = 4.位置关系 (1)截距式:y kx b =+形式 重合:1212 k k b b == 相交:12k k ≠ 平行:1212 k k b b =≠ 垂直:121k k ?=- (2)一般式:0Ax By C ++=形式 重合:1221A B A B =且1221A C A C =且1212B C C B = 平行:1221A B A B =且1221A C A C ≠且1212B C C B ≠

垂直:12120A A B B += 相交:1221A B A B ≠ 5.直线系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λ++++=+()表示过两直线1111:0l A x B y C ++=和2222:0l A x B y C ++=交点的所有直线方程(不含2l ) 二.圆 1.圆的方程 (1)标准形式:222 ()()x a y b R -+-=(0R >) (2)一般式:220x y Dx Ey F ++++=(2240D E F +->) (3)参数方程:00cos sin x x r y y r θθ=+??=+? (θ是参数) 【注】题目中出现动点求量时,通常可采取参数方程转化为三角函数问题去解决. (4)以11(,)A x y ,22(,)B x y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0A B A B x x x x y y y y --+--= 2.位置关系 (1)点00(,)P x y 和圆222 ()()x a y b R -+-=的位置关系: 当22200()()x a y b R -+-<时,点00(,)P x y 在圆222()()x a y b R -+-=内部 当22200()()x a y b R -+-=时,点00(,)P x y 在圆222()()x a y b R -+-=上 当22200()()x a y b R -+->时,点00(,)P x y 在圆222()()x a y b R -+-=外 (2)直线0Ax By C ++=和圆222()()x a y b R -+-=的位置关系: 判断圆心(,)O a b 到直线0Ax By C ++= 的距离d = R 的大小关系 当d R <时,直线和圆相交(有两个交点); 当d R =时,直线和圆相切(有且仅有一个交点); 当d R <时,直线和圆相离(无交点);

高一数学教案[苏教版]圆的标准方程

4.1.1 圆的标准方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能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圆 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和兴趣。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 1、情境设置: 在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直线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圆作为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确定它的要素又是什么呢?什么叫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都可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那么,原是否也可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呢?如果能,这个方程又有什么特征呢? 探索研究: 2、探索研究: 确定圆的基本条件为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A(a,b),半径为r 。(其中a 、b 、r 都是常数,r>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 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自己列出)P={M||MA|=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写出点M 适合的条 件r = ① 化简可得:222 ()()x a y b r -+-= ② 引导学生自己证明222 ()()x a y b r -+-=为圆的方程,得出结论。 方程②就是圆心为A(a,b),半径为r 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3、知识应用与解题研究 例(1):写出圆心为(2,3)A -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方程, 并判断点12(5,7),(1)M M --是否在这个圆上。 分析探求:可以从计算点到圆心的距离入手。 探究:点00(,)M x y 与圆222 ()()x a y b r -+-=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1)2200()()x a y b -+->2r ,点在圆外 (2)2200()()x a y b -+-=2r ,点在圆上 (3)2200()()x a y b -+-<2r ,点在圆内 例(2): 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是(5,1),(7,3),(2,8),A B C --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 师生共同分析:从圆的标准方程222()()x a y b r -+-= 可知,要确定圆的标准方程,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a b r 、、三个参数.(学生自己运算解决) 例(3):已知圆心为C 的圆:10l x y -+=经过点(1,1)A 和(2,2)B -,且圆心在:10l x y -+=上,求圆心为C 的圆的标准方程. 师生共同分析: 如图确定一个圆只需确定圆心位置与半径大小.圆心为C 的圆经过点(1,1)A 和(2,2)B -,由于圆心C 与A,B 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心C 在险段AB 的垂直平分线m 上,又圆心C 在直线l 上,因此圆心C 是直线l 与直线m 的交点,半径长等于CA 或CB 。 (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总结归纳:(教师启发,学生自己比较、归纳)比较例(2)、例(3)可得出ABC 外接圆的标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的方程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之直线与圆的方程 一、概念理解: 1、倾斜角:①找α:直线向上方向、x 轴正方向; ②平行:α=0°; ③范围:0°≤α<180° 。 2、斜率:①找k :k=tan α (α≠90°); ②垂直:斜率k 不存在; ③范围: 斜率 k ∈ R 。 3、斜率与坐标:1 21 22121tan x x y y x x y y k --=--= =α ①构造直角三角形(数形结合); ②斜率k 值于两点先后顺序无关; ③注意下标的位置对应。 4、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222111:,:b x k y l b x k y l +=+= ①相交:斜率21k k ≠(前提是斜率都存在) 特例----垂直时:<1> 0211=⊥k k x l 不存在,则轴,即; <2> 斜率都存在时:121-=?k k 。 ②平行:<1> 斜率都存在时:2121,b b k k ≠=; <2> 斜率都不存在时:两直线都与x 轴垂直。 ③重合: 斜率都存在时:2121,b b k k ==; 二、方程与公式: 1、直线的五个方程: ①点斜式:)(00x x k y y -=- 将已知点k y x 与斜率),(00直接带入即可; ②斜截式:b kx y += 将已知截距k b 与斜率),0(直接带入即可; ③两点式:),(21211 21 121y y x x x x x x y y y y ≠≠--=--其中, 将已知两点),(),,(2211y x y x 直接 带入即可; ④截距式: 1=+b y a x 将已知截距坐标),0(),0,( b a 直接带入即可; ⑤一般式:0=++C By Ax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用得比较多的是点斜式、斜截式与一般式。 2、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直接将两直线方程联立,解方程组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