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福利立法应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

动物福利立法应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
动物福利立法应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

目前,我国动物福利立法的紧迫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在动物福利保护的范围和水平上还存在不同意见。国外动物福利立法的实践证明,动物福利立法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取决于经济、科技与社会各项因素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如民众对动物的态度、动物保护主义者的政治力量、科学研究的需要、科技发展的现状、环境与食物安全的考虑、国家的经济能力以及都市与乡村区域的结构等。这些因素属于基本国情的范畴。

一、发达国家的动物福利立法与基本国情

动物福利反映了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发展状况,公民普遍接受良好的教育,公众的动物福利保护意识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体现在立法上,动物福利保护的措施和标准也整体高于发展中国家。但至于高到什么程度,和其他立法一样,也涉及到一个复杂的综合性政治博弈过程。

逐步提高动物福利保护的标准,是人类伦理发展的需要,如必须保证小猪吃够多少天的母乳,保证农场小鸡的饲养密度不超过法律规定的标准,宠物动物和农场动物生病时必须送交兽医诊治或者处理;对长途运输中的动物,要求运输者或者护理者按照法律规定的间隔供应水和膳食,并且让动物得到合理的休息等,已经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但一旦动物福利保护标准和要求脱离了社会实际情况,不仅会明显增加经营者或者动物拥有者的支出,减少经营者的收入,还会影响本国动物及其制品进入他国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在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无疑会遭到部分利益选民政治上的强烈抵制。利益选民抵制的办法之一,就是和他们的利益代言人在选举中放弃支持那些提倡实施超越国情的动物福利保护标准的候选人。如在德国,尽管农民只占总劳动人口的2.9%,但和农业有关的人口却占总劳动人口的13%.另外,欧盟国家与农业有关的非政府组织还经常搞跨地区甚至跨国的“串联”。由于这些组织的成员很复杂,既有自然科学家、经济学家、环保主义者、宗教界人士,还有律师和政治家,加上它们能够得到民间的资金支持,因此影响非常大,能够影响欧盟的农业和经济政策。

发达国家过高的动物福利标准必然导致过高的动物及其产品价格。为了防止发展中国家低福利集约化饲养的廉价动物及其产品占领本国市场,保护本国农场主的利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还建立了严格的进口标准制度和境内销售的分类标签制度。在发展中国家中,我国每年因遭受动物福利贸易条件标准和贸易壁垒措施而蒙受的损失最大。

二、发展中国家的动物福利立法与基本国情

由于经济基础、文化背景和动物福利标准存在大的差距,加上每个国家都想保护本国的动物、动物产品和相关的服务市场,并不断开拓动物、动物产品和相关的服务出口市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动物福利保护的标准问题上难免会出现不一致的看法甚至严重的纠纷。为了获得更多的出口份额,避免成为南北国际贸易的牺牲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农场动物、宠物动物和实验动物在世界占有相当比重的发展中国家,一些外向型的出口企业会在压力之下自愿提高自己的动物福利保护水平,这种保护动物福利的自发性企业行为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立法产生一些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在不同的发展中国家,程度又有所不同。如果某个发展中国家的动物、动物制品出口贸易及相关的服务贸易比较强大,那么基于迎合发达国家标准、不断促进出口的需要,它改革本国动物福利保护立法的步伐会比较快。如巴西和泰国每年都向欧盟国家输入大量集约化养殖的鸡胸肉,直接威胁到散养鸡的小农户的生存。但由于欧盟迟早要禁止集约化饲养的鸡肉,因此,这两个国家目前正在考虑制定限制集约化饲养的鸡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的法令。如果这项限制措施得以通过,本地小农户的利益会得以保护,或许还可以为他们带来更好的出口发展机会。如果某个发展中国家所饲养、繁殖和经营

的动物、动物制品主要是内销的,其出口贸易在整个出口市场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少,那么,该国就很少甚至不会遇到发达国家动物福利贸易条件标准或者贸易壁垒措施的强大狙击。缺乏外部压力或者外部压力不大,这个发展中国家在短期内是很难大幅度改善动物福利保护的立法。但不管怎么改善,由于发展中国家不可能超越自己的国情,投入很多的财力、物力来大幅度地改善动物的福利,因此,从总体上讲,发展中国家的动物福利保护立法还是处于发展而非发达的水平上。

三、我国的动物福利立法与基本国情

我国加强动物福利保护立法,必然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揭露虐待和残杀动物的社会丑恶现象是必需的。但作为立法,它们的关注点不能仅限于此。单纯地替动物“鸣冤诉苦”不应是立法者的思维。作为立法者,应以现实的社会和现实社会中人的价值和利益为基础,综合平衡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伦理、文化等方面的矛盾与冲突,找出一个既有利于动物福利保护,又利于社会、经济、伦理、文化健康、稳定发展的动物福利法治之路。对此,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坚持人与动物在法律地位上不能平等的原则,即人是法律关系的主体,动物只能是客体,是特殊的物。二是坚持分类处理的原则,即对于出口型的动物和动物产品营销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提供饲料、医药、医疗等服务的企业,应该让其充分了解国外的动物福利保护标准,鼓励其参照执行进口国严格的动物福利保护标准;对于我国强势的动物产业和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冲击的动物产业,国家应该建立“绿箱政策”给予适当的补贴,以加强其国际竞争能力。对于与出口无关的其他动物福利保护法律制度,可以结合我国的国情,综合地考虑中国现实的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外在的改革压力,有选择性地借鉴和吸收国外一些区域化甚至全球化的立法经验,循序渐进地予以丰富和发展。只有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动物福利立法,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生态里,才能做到既有利于人民群众经济、就业等基本人权的保护和利益保障,也有利于动物福利得到全面和全过程的切实保护。

动物福利

一、动物福利法概述 (一)动物福利的概念 以动物的生活方式及与人类的关系来划分 可将动物分为六大类:农场动物、实验动物、 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物。人类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划分是为明确动物的法律定义,为保护、利用和管理打下基础。 在对动物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动物福利概念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生理福利,即无饥渴之忧虑 环境福利,也就是要让动物有适当的居所 卫生福利,主要是减少动物的伤病行为福利,应保证动物表达天性的自由 心理福利,即减少动物恐惧和焦虑的心情。

昆虫生物学是研究昆虫的个体发育史,包括昆虫从生殖、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直至成虫各时期的生命特征。同时还要讨论昆虫在一年中的发生过程,即它们的年生活史和发生世代等。 §1昆虫的生殖方式 一、两性生殖 雌雄个体经交尾、受精,进行繁育后代。卵生、。 昆虫的绝大多数种类进行两性生殖和卵生,即须经过雌雄两性交配,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受精之后,方能正常发育成新个体。两性生殖与其它各种生殖方式在本质上的区别是,卵通常必须接受了精子以后,卵核才能进行成熟分裂;而雄虫在排精时,精子已经是进行过减数分裂的单倍体生殖细胞:这种生殖方式在昆虫纲中极为常见,为绝大多数昆虫所具有。 二、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不经两性交配即产生新个体,或虽经两性交配,但其卵未受精,产下的不受精卵仍能发育为新个体。 分为以下3种类型。 (一)偶发性孤雌生殖(sporadic parthenogenesis):偶发性孤雌生殖是指某些昆虫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雌成虫偶而产出的末受精卵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常见的如家蚕、一些毒蛾和枯叶蛾等。 (二)经常性孤雌生殖(constant parthenogenesis):经常性孤雌生殖也称永久性孤雌生殖。这种生殖方式在某些昆虫中经常出现,而被视为正常的生殖现象。可分为两种情况: 1、在膜翅目的蜜蜂和小蜂总科的-些种类中,雌成虫产下的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两种,前者发育成雌虫,后者发育成雄虫。 2、有的昆虫在自然情况下,雄虫极少,甚至尚未发现雄虫,几乎或完全行孤雌生殖,如一些竹节虫、粉虱、蚧、蓟马等。 (三)周期性孤雌生殖(cyclical parthenogenesis):周期性孤雌生殖也称循环性孤雌生殖。昆虫通常在进行1次或多次孤雌生殖后,再进行1次两性生殖。这种以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现象,又称为异态交替(heterogeny)或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如棉蚜从春季到秋末,行孤雌生殖10一20余代,到秋末冬初则出现雌、雄两性个体,并交配产卵越冬。 三、多胚生殖(polyembryony):一个受精卵细胞产生两个以上胚胎的生殖方式(小蜂)。 四、卵胎生(viviparity)(如麻蝇) 多是昆虫的生殖方式均为卵生,即雌虫将卵产出体外,进行胚胎发育。但有些昆虫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并孵化,产出来的不是卵而是幼体,形式上近似于高等动物的胎生,但胚胎发育所需营养是由卵供给,并非来自母体,也无子宫和胎盘之区别,所以又称为假胎生。如介壳虫、蓟马、麻蝇科和寄蝇科的一些种类。 五、幼体生殖(Paedogenesis):未成熟的幼虫体内已具有卵巢,卵以孤雌生殖的方式发育为更小的幼虫,而后咬破母体而出。经过若干次幼体生殖后,有的幼虫才化蛹变为成虫。 §2 昆虫的卵和胚胎发育 卵(ovum,egg)是昆虫发育的第一个虫态。 一、卵的基本构造 卵的构造:卵孔、卵壳、卵黄膜、卵黄、原生质表层、卵壳。 卵(ovum或egg)是一个大型细胞,外面包有一层起保护作用的卵壳(chorion),下面为一薄层卵黄膜(vitelline me mbrane),其内为原生质和卵黄。卵黄充塞在原生质网络的空隙内,但在紧贴卵黄膜下面的原生质中则没有卵黄,

动物福利实验动物福利的意义

动物福利、实验动物福利的意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人类认识自然,关注与其同存在自然界中其他事物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而与人类同属的动物更是关注的焦点。长久以来,动物是否具有同人类一样的受尊重的生存权,是否具有权利或福利以及相关的定义是什么一直存在争议。在一些比较激进的动物保护者的观点中,动物是与人类同等的存在,应该具有同样的生存权,不应被人类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而进行一系列妨害其生存的活动,其生存权应该受到保护。在他们看来,实验动物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动物实验是不应该被进行的,更不用说出于心里快感任意残虐、虐杀动物,更是应该受到严厉的制裁。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动物为人类出于种种考量所用,如为了人类健康与医药事业的发展而进行动物实验等,这其实也是符合大自然的法则,就好像食物链中弱肉强食,不应该受到指责。但对无意义的任意残害动物,双方都持同样的反对意见。绝对的将动物同人平等起来,享有人类同等的权利是不现实的,将动物只做一般物权的存在,不考虑其自身的需求而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也是不人道的,因此如何更好地对待动物,动物可以享有哪些比较具体的权利,便有了动物福利的产生。 1动物福利 福利在英语字典中译为material benefits, well being, welfare,这是一个经济学名词,原来主要用于企业管理中。动物福利不是动物权利,它包括动物的生命和健康,虽然各国的文字描述并不统一,但

其实质都是指让动物在比较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在无痛苦或尽量减少痛苦的状态下死亡。 在1976年美国人休斯提出了动物福利这一概念,这是指农场饲养中的动物与其环境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在详细描述中,休斯将动物的福利定义为两种,包括生理福利和心理福利。而现今国际上所公认五大自由也是这两种福利的体现。 首先生理福利在五大自由的体现即在食物上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环境应该舒适的自由;同时应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威胁的自由。这三者都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三者的满足是保持动物生理健康的保障。其中不受饥渴的自由,即饲养人员在饲养时或者相关人员在进行与动物相关活动时都应及时补充动物所需的饲料和饮水瓶中的水,不使其感受到饥饿或者干渴;其二,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即相关人员应该为动物提供舒适卫生,符合其生理特点的生活环境;其三应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威肋、的自由。这是基于前两者的基础上,尽量为动物提供干净整洁的环境,减少疾病产生的可能性,同时如果动物感染疾病,相关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减少动物所感受到的痛苦。而相较于生理福利,动物的心理福利难以用仪器来测量,更不用说使用具体的指标进行评测。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与动物之间并没有有效而直接的交流沟通渠道,换句话说就是人类不可能理解动物的真实想法和确切需求,因此在动物心理福利的评判上加入了大量人类的主观评测。目前,心理福利在科学家通过多年的研究后总结认为动物应享有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同时应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

动物福利的看法

20122194 唐堂通信三班 我对动物福利的看法或认识 按照现在国际上通认的说法,动物福利被普遍理解为五大自由:享受不受饥渴的自由,保证提供动物保持良好健康和精力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水;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提供适当的房舍或栖息场所,让动物能够得到舒适的睡眠和休息;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保证动物不受额外的疼痛,预防疾病并对患病动物进行及时的治疗;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无悲伤的自由,保证避免动物遭受精神痛苦的各种条件和处置;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被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伙伴在一起。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包括经济发展不如中国的一些非洲国家——出台了动物福利法。在英国,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有10多个,如宠物法、动物遗弃法案、动物寄宿法案、兽医法……涵盖动物从生到死。我国动物保护法体系存在明显缺陷。首先是现行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寥寥可数,除《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检疫法》等几部单行法外,余者只散见于《森林法》、《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若干零散条文中,没有一部专门的、完整的动物保护的总括性法律。人们对于如何保护动物,以及保护动物的意义都缺乏整体的清晰印象。最重要的,是惩处力度相对薄弱。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只有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才追究刑事责任。而对虐杀普通动物的行为,几乎不进行任何处罚。而在法国和美国的一些州,残酷对待动物的行为已被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内

动物福利一般指动物(尤其是受人类控制的)不应受到不必要的痛苦,即使是供人用作食物,工作工具、友伴或研究需要。而在今天的中国由于种种原因对待动物都是用的虐杀,因为这样更节省成本,更能赚钱。而这种方法是极其不符合人道主义标准的,而且不科学,导致生产的肉类品质下降,更有销往欧洲的部分肉类被销毁,这是多么的令人寒心。哎,只能说这个世道呀。如今的中国对动物保护也渐渐重视起来了。一些法案已出台,虽然离完善还差很远,但是总归在行动。 中国动物保护推行困难的原因还有就是因为这里面涉及到的利益很难被触动。这些通过对动物的残害而生产出的商品,在我们自己看来尚且惨不忍睹,别的国家就更能理直气壮地以动物福利的名义将其封杀。在动物保护和人道主义温情的背后,动物福利的贸易壁垒作用其实已经初露端倪。 希望通过宣传能让动物能享受到人道的福利。

2015_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 什么是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对其所生活环境中遇到的各种挑战所拥有的掌控程度。这是由兽医对动物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共同评估所决定的。" 此是水族馆及动物园协会动物福利委员会(AZA Animal Welfare Committee )的解读。 来自于英国农场动物福利协会(United Kingdom Farm Animal Welfare Council) 评估动物福利的"五大自由" (5 Freedoms),曾在[动物福利与攻击行为浅析]中就已引用: 1.免受饥饿和干渴的自由(Freedom from hunger and thirst) 2.免受不适的自由(Freedom from discomfort) 3.免受疼痛、伤害和疾病的自由(Freedom from pain, injury, and disease) 4.免受恐惧和压力的自由(Freedom from fear and distress) 5.拥有表达自然行为的自由(Freedom to express normal patterns of behavior) 看来简单的五项中,但是其中包括了很多的东西,需要我们认真的去学习,决不可轻心!否则,一定会令你付出沉重的代价,无论是从经济上或是在道德上都是如此! 以下我们一起将再次逐项去分享: 1. 免受饥饿、干渴的自由 决不只是喂两餐,放盆水搁那就行了。 我们要为我们动物朋友提供符合此物种生存需要的营养食物和饮水,这些食物是清洁安全的, 更是充足的、多样化的。也就是要确保它们每日的基本饮食,如日总量内含有其需要的热量,蛋白质,脂肪及需要的维生素等等;食物要多样化及均衡,更是新鲜, 优质的。 如何去评估它们食物是否达标? 可从多方面去评估,一是测量它们的体重,可以是每日(大熊猫是每日取体重数据)、每周(海狮是每周)、每月(海豚是每月),将数据记录下来,根据数据来调整它们的食量。而且要定期作比较,幼体、亚成体的体重是需要不断的增长;成体可能因季节(发情)而变化;老年个体就需要根据其状况去调整。此是在有条件下,最佳的管理方法。

动物福利

如何设计实验评估某饲养模式的动物福利 1.动物行为学观察 行为是评价动物福利最容易理解和最通常使用的指标。从行为学角度讲,动物能无拘束地表现最正常形式的行为表明动物的福利好。如果动物的运动和动作受到限制或动物有异常行为表明动物福利差。不良的环境经常导致异常行为的发生异常行为可能对适应有帮助,但是它仍然是动物没有适应环境的标志。常见的异常行为包括: 1.1规癖行为 规癖行为是指以固定模式或频繁反复出现且没有明显目的或功能的行为。例如行走规癖、头部摇摆、卷舌、咬栏等。一些学者认为,规癖是在贫瘠环境中的一个应对机制,或对心理福利差的反应。在一些病例中显示规癖行为可能反映出一个潜在的神经官能症,表明导致无法完成弹性行为的神经生理学变化。 随着规癖行为的发展,规癖行为可能变得更像动物在福利好的情境下完成的习性,因此较低水平的规癖并不是必然地反映出较好的福利,同时因为存在个体差异个体或群体的规癖程度与福利减少的程度并不必然一致,并且规癖和先前的经验也相关规癖,可能表现为先前贫瘠环境经历的行为伤疤。 1.2 自我伤害 动物自我伤害的程度从轻的自我伤害如过分的护理行为到严重的咬伤,这种行为似乎是可能的福利标记,因为这种行为似乎在不良环境下更多,另外这些行为显得类似于人类的强迫性行为。 1.3, 采食和饮水异常 有潜在危害地采食可能是饲料不适当的结果,但也与不适当的环境有关。异食癖经常在某些营养物质缺乏的情况下发生,食粪癖在一些动物中自然地发生,尤其是草食动物,但这不是一个正常的行为,如果食粪癖严重便是福利差的一个标志。饮水多是水的过分消耗,这可能是持续的也可能集中在相对较短的1或2个小时。在限饲的一些动物中看到过分饮水超过正常摄入的2到4倍。 1.4 冷漠 对人来说,冷漠可能是长期应激抑郁和缺乏快感引起的,隔离动物引起的抑郁与其类似。动物反复攻击或反复的破坏环境都是冷漠的反映。冷漠可通过反应性来测量,这需要认真控制试验,因为反应性变化依赖于刺激出现的时间,例如饲养在限位栏里的母猪只对食物有反应,但对环境中的其它事件没有反应,而这些事件通常会引发群养母猪的探究性行为。变得无动于衷和把大多数环境刺激排斥在外的行为反应是猪难以适应环境的一个标志也是福利差的一个标志。 1.5 食仔和不良母性 产仔前后的过度兴奋和环境心理失调可能是引发食仔的主要原因,母性差也可能是继发性的,例如由母性疾病或母畜应激引起的,或不良的自然或社会环境引起。长期缺乏蛋白质营养也会导致食仔现象发生。 1.6 过度攻击 攻击是群居动物的正常行为,但导致伤害的攻击会引发福利问题。频发的无害攻击也潜在地降低福利,攻击性的恐吓对潜在的对象有不良的心理影响,减少其接近食物或休息区等资源。由于动物环境的限制,群养动物的个体为了避免同种个体的攻击其福利可能受损。过度攻击的判断依赖于对正常水平攻击的频率和强度的了解,攻击行为的频率和强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季节。判断攻击的水平异常需要做很多的研究。 2.生理指标的测定

浅析动物保护与福利问题及解决

综述题目:浅析动物保护与福利问题及解决 考试科目:动物保护与福利 学院:畜牧兽医学院 专业:动物医学专业 学号:81100456 姓名:许映雪 指导教师:李玉梅 题交日期:2011年10月10日 摘要:近几年来,动物福利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实验动物福利日益被人类所重视,在符合科学目的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更为合理的手段,充分体现实验动物福利。我国畜牧业出产中动物福利问题斗劲凸起,已成为动物和动物产物国际商业的一个壁垒。因地制宜解决我国畜牧业出产中动物福利问题势在必行,理当引起高度正视。文章对动物福利壁垒的主要特征以及对我国出口状况和潜在的贸易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就动物实验过程中有关实验动物福利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实验动物;动物实验;动物福利;畜牧出产;国际商业;动物福利壁垒;贸易壁垒;OIE标准 一、动物福利的起源与发展 “动物福利”(AnimalWelfare)正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一条新的“流行语”。在国际上,动物福利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贸易议题。动物福利的出现,一方面可以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国家间的经济水平、教育文化和道德标准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动物福利的出现无疑就构成了一道新的贸易壁垒——动物福利壁垒。动物福利潜在的贸易壁垒作用不可忽视,如果不给予足够重视,我国相关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将会遭遇巨大障碍。[1] 目前在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动物有“五项基本福利”:(1)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和保持健康与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使动物不受饥渴之苦;(2)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房舍或栖息场所,能够舒适地休息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不适之苦;(3)为动物做好防疫,预防疾病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使动物不受疼痛、伤病之苦;(4)保证动物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宰杀过程),使动物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5)为动物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使动物能够自由表达正常的习性。 二、我国动物福利现状 (一)公众意识有待提高 [9] 目前我国公众的动物福利意识仍普遍淡薄,对动物福利保护的意义及如何实现动物福利保护的知识了解甚少。人们通常以动物主宰者的身份肆意对待动物,例如“活猪注水”等残忍对待动物的事情时有发生。这种虐待残害动物的行为不仅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甚至还被人们认为是不足为奇的,最近几年动物福利已逐渐引起各行各业人们的关注,很多民间动物保护组织自发而生,动物福利意识有所提高。 (二)动物福利立法进程需继续推进 我国除香港和台湾地区有完善的动物福利立法外,其他地区针对动物福利立法还相当滞后,除《野生动物保护法》外,我国尚无一部比较完整统一的动物福利保护方面的法律。最近几年,在有关法律法规中已开始出现针对动物福利的条款, 2004年12月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条例》明确规定了“实验动物管理机构负责实验动物工作中涉及的实验动物项目的管理并对实验动物进行伦理审查”。正在修订和准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都将有关动物福利方面的内容写入法案中,但和国际动物福利立法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禽畜产业动物福利实施细则不完善

动物保护立法提案

为动物保护立法 ?“一个和谐社会不应该存在‘活熊取胆’、‘宠物狗被大量残忍屠杀’、‘老虎表演至累死”等各种各样残害动物的事件。”持此观点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邱苏伦提出了关于加快出台为动物福利立法的建议。 ?有人认为,现在许多地区贫困人口的福利还没有解决,谈不上为动物谋福利。这不应该成为动物福利立法的理由和障碍。人和动物的福利保证是两方面的工作,把两者看成一个对立面就是错的。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邱苏伦

网络上热议的两件事显示了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缺失,现从动物保护立法的物质基础、现实依据和法律环境三方面着手论述现阶段我国加快动物保护立法,保护动物福利的 可行性。 关键词:动物福利;和谐社会;立法依据

盆景猫 ?前段时间网络上曾热议两件事情,第一是“盆景猫”事件。 据说“盆景猫”是日本某种残忍的宠物养殖技术,饲养者将一只还未满月的小猫放在一个不同形状的瓶中,然后用一根细管子置于前面用来给小猫灌输养料,再以一根管子放在后面作排泄之用。另外,饲养者更要狠心地喂小猫吃一种令骨体软化的化学物,残害它们身体,以适应玻璃瓶的形状。一段时间后,小猫会变成和瓶子一样的形状,在瓶内动弹不得,成为盆景。而被残害后的“盆景猫”寿命一般只两个月,极不人道[1]。盆景猫图片一现身就遭到了广大网友的谴责,引发了大范围的关于宠物保护的探讨。 后经网友调查,盆景猫事件很可能是一场吸引眼球的恶作剧。通过这次大讨论我们也能看到虽然大多数人都很关心宠物、反对虐待宠物,但多数还仅仅停留在朴素的自发保护意识和道德谴责水平上,并不了解国外相关动物福利立法的真实情况。

动物福利的量化评价

动物福利的量化评价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Animal Welfare) 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樊福好 广东广州510500 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是近年越来越多见诸于公众媒体的一个词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加深,人类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是一件好事儿。但是,由于国际上对动物福利的定义过于繁杂和笼统,加之这些定义难以捉摸和理解,人们又习惯于披上“科学”的外衣,以人的自身感受一厢情愿地去猜测动物的感受,除了有越俎代庖之嫌以外,往往导致对动物福利的看法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对于“动物福利”这个名词定义的争论之声就一直喋喋不休。 那么,什么是动物福利?是站在人的角度,还是站在动物的角度;是考虑动物个体,还是考虑动物群体;是着眼于眼前,还是着眼于未来?是基于伦理、道德和文化,还是基于经济效益?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理解所得出动物福利的观念将大相径庭。 动物福利,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动物的健康,而且这里所说的健康是一种长久的而不是短暂的健康。若多从健康的角度考虑动物福利,上述的矛盾和问题将迎刃而解。 动物的健康度(o H)越高,动物受到的福利就会越多,反之亦然。本文将以猪为例探讨健康度与动物福利之间的关系问题。 【材料与检测方法】 1. 仪器设备血液生化分析仪,血液常数分析仪(日本 希森美康公司、西门子公司、爱德士公司)。 2. 试剂血液保护液(授权专利号ZL 2010 1 022606 3.0) 广东佛山正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注意:血液样本采集时,需预先取保护液至注射器内, 静脉采集猪的血液,两者的比例为1:1,混合后送至实验室。 【检测指标】 检测指标肌酐、尿酸、C反应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皮质醇、α-酸性糖蛋白、血糖、血常规,等等。 测试所得的血液生化和生理数据经计算机模型分析得出如下指标:健康度、营养指数、毒素指数、免疫抑制指数、过敏指数、代谢指数。

动物福利对社会的影响

动物福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环资学院13地理教育黄云耀201304041036 【摘要】:畜禽养殖业以栖牲动物福利换来了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我国连续出现“给活猪注水”,“毒死宠物狗”,“硫酸伤熊”等等虐待动物的事件。由此,我们对中国的动物福利与保护问题可见一斑。福利恶化对生产的负面作用也越来越引起关注。研究发现改善动物福利对降低应激水平,增强动物机体免疫机能,满足动物行为需求,提高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及提高动物产品品质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探讨动物福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动物福利贸易畜产品质量社会发展意义 【正文】:动物福利的概念 动物福利这一概念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初步形成一门新的学科体系。早期的动物福利主要针对遭受残忍对待的动物个体,而近期的动物福利概念主要针对养殖动物的饲养体系及试验动物的试验规则,福利的定义可概括为动物个体在某个特定时间段或整个生命周期内生理和精神与所处环境的协调状况。它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观内容是指人们对动物的态度(包括哲学、道德及宗教),客观内容是指福利学科的科学体系(包括动物生产、兽医防护和应用动物行为学)。福利的好坏可通过多种指标评价,如生理指标和行为观察,但目前福利的评价过多的依赖生理指标,免疫指标和行为学评价

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且在实践中又经常忽视了疾病是福利恶化的最直接的体现。动物福利作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其精神福利还包括了如行为需求、心理需求等难以衡量的内容。 加强动物福利保护的意义 (一)促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类与动物关系密切,加强动物福利保护,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首先,加强动物福利保护,不仅仅是对动物的关注,更是整个社会道德涵养提高的表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其道德关怀的范围就越宽广。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人必须以仁心对待动物,因为对动物残忍的人也会变得残忍。”著名哲学家叔本华也认为有道德的存在必须对一切可以感受痛苦的存在怜悯。美国著名总统林肯也认为爱护动物是扩充仁心之道。 (二)规避贸易壁垒 我国是肉制品生产大国,然而我国却常常由于饲养、运输、屠宰过程中没有动物福利标准而遭遇贸易障碍。相比传统的关税壁垒,动物福利壁垒有其合法的外衣,更加隐蔽和合法。例如我国水貂皮加工中常常采用活剥皮的方法,在芬兰的国际毛皮拍卖会上就遭到了抵制。我国若不采取相关措施,极可能在对外贸易中遭遇贸易壁垒,导致出口受阻。 提高畜禽产品质量

动物保护概论期末考试

1、动物保护:保存物种资源或保育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动物免受身体损伤、疾病折磨和精神痛苦等,减少人为的活动对动物造成的直接伤害 2、应激;一些列可测定的生理变化,如心跳,体温及一些血液指标的变化。 3、行为的动机:是动物表现某一行为的内部状态或驱动力,有目的及方向性,既是行为的动力,也是行为目标的决定因素 4、行为缺失:是动物表现某一行为的内部状态或驱动力,有目的及方向性,既是行为的动力,也是行为目标的决定因素 5、反应性行为:是指动物在日常活动中对外界刺激或对其他动物所做出的反应。 6、动物福利:是畜牧生产中的动物保护,动物福利不同于动物权益,不反对动物生产及开发,不反对利用动物资源,基本原则是既保证动物康乐,又保证动物生产 7、限位养殖:包括栓系和畜栏限位,通过增加饲养密度来提高畜舍利用率较低生产成本 8、动物保健:指人类为确保动物健康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包括机构设施,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和动物保健有关的日常事务 9、检疫:是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以兽医卫生行政法律规范为依据,应用法定的检验技术标准,对饲养。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中的畜禽及畜禽产品进行检查 10、风险评估:是对某种致病因子某国或某地、并存在或传播的可能性及其产生的生物学与经济学后果进行评估的过程,是预防疫病引入、爆发与流行的重要措施。 11、动物试验:是把动物为载体,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特定的处理,以得到预期的目的和结果的过程 12、生态旅游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环境教育为核心的高层次旅游,在创造极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尽可能避免给自然及动物带来负面影想 13、经济动物:是指在人工环境下饲养,繁殖和生产利用的野生动物家畜和家禽经过人类的长期驯化,已经产生了与祖先完全不同的遗传变异。而经济动物由于驯养时间短,尚为产生根本的遗传变异。 14、迁地保护:是指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 15就地保护:是指通过立法,以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形式,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的天然栖息地保护起来,限制人类活动的影响,确保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及其物种的演化和繁衍,维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 16、行走规癖:是动物园里食肉动物表现的最为普遍的异常行为,如虎,狼,豺等行走规癖是来回走∞字,且维持一定时间,有时达数小时,一旦行成,难以矫正 问答/论述 1.动物保护的对象。 包括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 以保种为目的的动物保护,其保护对象包括濒危的野生动物、种群大幅度下降的家畜家禽地方品种等。主要是野生动物。 以动物康乐为目的的动物保护,其保护对象包括那些受人们日常控制的动物,如家畜、家庭动物、实验动物、关养的野生动物及其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动物。 2.影响动物保护的因素。 ①传统观念:观念差异是影响动物保护的重要因素。经济基础以及生活习俗往往决定了人们对动物保护的观念。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动物保护观念也在悄悄地变化。 ②宗教: 宗教信仰对动物保护的影响不可低估。佛教反对杀生,许多佛教的庙宇庵堂设有放生池,把捕捉的动物“放生”。

简论动物实验以及我对动物实验的看法

简论动物实验以及我对动物实验的看法 人们一直以来对于动物实验这一问题就褒贬不一,就我的观点,用动物做实验是可行的,但必须要保证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动物的痛苦,绝不可用十分残暴的手段对待动物!虽然用动物做实验是对动物生命的摧残,但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用动物做实验是必需的。 在医学界,许多医学新知识的获得、医疗新方法的应用、探索人类疾病发病机制、寻找治疗新途径、评价新药效果和安全性时往往都要借助动物实验。通过动物实验人类在生物医学方面取得了许多巨大成就这些成就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哲学界,《圣经》对基督徒也是这么说的,人类处于动物之上,除了照看它们之外,也可以利用它们,动物与我们有质的差别,动物并没有我们人类才具备的意识。它们靠自己的本能和反射,而不是理性的思维。 因此,用动物做实验时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即保证能达到实验目的又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动物的痛苦呢?在我看来,有以下一些方法。 首先,我们要了解并知道如何使用”3Rs”原则,这是由英国出的著名3R”原则——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和再(recycling)三种原则可以作为进行动物实验的基本原则:1.Reduction(减少)指在科学研究中,使用较少量的动物获取的试验数据或使用—定数量的地动物能获得更多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2.Replacement(替代)指使用其他方法而不用动物所进行的试或其他研究课题,以达到某—试验目的。或是使用没有知觉的试验代替

以往神志清醒的活的脊椎动物进行试验的一种科学方法。3.Refinement(优化)指在符合科学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条等动物,提高动物福利:或完善实验程序和改进实验技术,避免或减轻给动物造成的与实验目的无关的疼痛和紧张不安的科学方法。 当然,除开这些理论上的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比较实际的方法,比如在给动物做实验前好好善待它们,给它们喂一些好吃的东西;做各种注射前要采用气体麻醉后进行,抓持动物要轻柔,对一只动物操作时,其他动物我们要遮挡起来避免动物心理应激,等等;实验过程中尽量下手轻一点,准一点,快一点,不要磨磨蹭蹭给动物增加慢性痛苦;对于有些实验不做也罢,比如脊髓半横切,这个觉得实验现象一点也不明显,动物痛苦又大,就可以直接看录象算了;还可以对死亡的动物合理使用,避免伤害更多的小动物。 还有就是不进行没有必要的动物实验,不能仅因为好奇等原因就用动物做实验;对清醒的动物应进行一定的安抚,以减轻它们的恐惧和不良反应;实验外科手术中应积极落实实验动物的急救措施, 对术后或需淘汰的实验动物实施“安乐死”,不能粗暴的结束动物生命。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真正从心底树立起保护动物的意识,在这个意识下,我们在进行实验时自然就会为动物们想的比较多,对它们的保护也就越到位!总之一句话,动物实验是不可或缺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善待动物! 最后让我说一句:小动物,谢谢你们!但请原谅人类的自私!

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国际法

浅谈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国际法 朱兴贵[1] 王红戟[1] [1]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650212 摘要: 1、动物福利的含义 1.1动物福利的提出最早由美国人修斯提出,动物福利的广义概念:是指农场饲养中的动物与其环境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狭义概念:是指在动物的饲养、运输和屠宰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其痛苦,不得虐待动物。称为动物福利。 1.2、国际普遍理解的动物的五大福利 (1)环境福利:动物享有适宜生态环境的权利,即动物享用其赖以生存发展的适宜的大气、土地、房舍或栖息场所和其他必需生存条件,免受困顿之苦的权利。(2)生理福利:动物享有适宜的饮水、空气、食物和营养,免遭饥渴之苦的权利。(3)卫生福利:动物享有趋利避害、接受防治疾病,免受伤病折磨的权利。(4)心理福利:动物享有仁慈主义待遇,免受额外痛苦和过分劳作的权利。(5)行为福利:动物有表达天性习性,免受过度限制的权利。1.3、动物福利的基本准则: (1)农场动物的福利:饲养环境应符合它们的生活习性,在屠宰的过程中,为了尽量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应尽快使动物陷入无知觉的状态。(2)实验动物的福利应尽可能的减少活体动物实验,更有必要寻求代替实验方法。对必须进行的动物实验要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将实验动物的痛苦减少到最低程度。(3)伴侣动物的福利养主必须为宠物提供良好的食宿环境,保证宠物不会迷失,遗弃宠物将被判犯有虐待罪。(4)工作动物的福利:在动物从业一定年限或达到一定年龄以后,将不再从事任何工作,并且在余生会享受良好的福利待遇。(5)娱乐动物的福利:娱乐动物,关闭的铁笼不但空间大,有发现用铁器驱打动物之事。(6)野生动物的福利:设立野生动物的等级保护,禁止使用某些残忍的,不可采用的方法对待野生动物。 2、动物保护国际法 动物福利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动物福利法涉及到多方面法律条文,并分散在各个法律体系中,不单独以动物福利法冠名;狭义的概念是指一部专门的、独立的《动物福利法》,比如欧盟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先后都进行了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2.1动物福利立法动机: 2.1.1动物福利立法是维护人类的健康及生存的需要:动物福利法体现一种新型的法制伦理,即不仅要把人际关系作为立法的范畴,还要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立法的范畴。动物福利法要求人们取之有道,满足动物在生命的各个阶段的基本需求 2.1.2动物福利立法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是人类爱心延伸的产物。 2.1.3动物福利立法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2.2制定中国的动物福利法应考虑到3个问题:(1)立法宗旨和福利标准。人类对于动物的利用和动物福利是相互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动物福利过高,会给生产者或者动物的主人带来过分的负担,造成浪费。(2)、立法原则。根据各国现有的动物福利法的历史及渊源的考察,满足动物的需求是动物福利法的首要原则(3)、立法框架。可以将动物分为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物来区别对待。 3.对今后我国重视动物福利的思考 (1)、对动物福利的重视,不单只是为了一味的让动物生活舒适而已,确保家畜享有动物福利. (2)关注动物福利是降低集约化动物农场的风险和负面影响的一个重要途径。(3)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将动物福利与国际贸易紧密挂钩,动物福利潜在的贸易壁垒作用不可小视。动物福利说大一点,这关系到社会文明水准;说实际一点,这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动物福利、动物保护国际法思考 1

(演示稿件)动物福利政策法规现状与我国立法趋势

国际动物福利法规标准现状与我国立法趋势简介 大家好,应科技委的要求,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简单的探讨 一下“国际动物福利法规标准现状与我国动物福利法规标准立法趋势”的问题。 西方的动物福利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789年英国哲学家提出 的“保护动物权利”理念。而国内却是近几年才开始关注动物福利的 问题。动物福利它不仅影响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和卫生质量,还逐渐形成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出口已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相关的一些信息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几个概念) (第一个就是)动物福利,(动物福利)是指为了使动物能够健 康快乐地生活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给动物提供相应的外部条件, 包括生理上和精神上两个方面。因此也有人将动物福利简述为:尊重生命、善待活着的动物,不虐待动物、减少动物死亡时的痛苦。 (第二个就是)动物福利法规标准,(动物福利法规标准)顾名 思义,是指以动物福利保护为客体的法律标准,是由国家或国家法定权力部门为了保护动物而制定的、由国家或法定执行部门实施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第三个就是)西方有关动物福利立法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些基本原则也就是通常说的)“五大自由” (第一大自由就是动物)享有不受饥渴 的自由; (第二大自由就是动物)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 (第三大自由就是动物)享有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 (第四大自由就是动物)享有生活无恐惧感、悲伤感的自由; (第五大自由就是动物)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 (其实)动物福利立法(它)的实质(就是希望通过立法)把人

以外的动物列入到人类力所能及的道德关怀范围之内,对于动物的生命,我们应该给予尊重。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世界各国的动物福利法规标准现状 出于对人类健康和动物福利的考虑,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和修改了一系列动物福利的法规标准和政策。 特别是近30年来,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进行了动物福利立法,并在饲养环节、运输环节和屠宰环节中给以实施。据统计国际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动物福利法规标准。 F面简单介绍(一下)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他们的)动物福利法规标准现状。 (第一先谈谈)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动物福利法规标准现状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简称OIE它)是政府间动物卫生技术组织, 又称为国际兽疫局,目前该组织正在动物福利方面发挥领导性作用。 该组织于2002年10月成立了动物福利常设工作组,研究制定能够在国 际间应用的动物福利问题指导性原则和标准;并于2005年5月22-27 日在巴黎总部召开会议,通过了4个动物福利方面的标准:陆地运输、 海洋运输、人道屠宰和出于疾病控制目的的动物捕杀。2006-2010年 的战略计划则是继续发展和完善国际标准和准则。OIE最终目的是要领导各国在动物福利立法上逐渐协调一致。 (第二来谈谈)欧盟的动物福利法规标准现状现今为止国际动物福利法规标准以欧盟最具有代表性,1978年 (的时候)欧盟通过了《欧盟使用动物保护公约》(79/923/EEC指令),公约详细具体的规定了与动物福利有关的人员应当遵守的“最低标准”。欧盟的动物福利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大部分: (第1部分是)关于饲养环节的动物福利标准部分(该部分包括 了四大标准):(第1大标准是)层架式笼养蛋鸡最低保护标准(1999/ 74/ EC);(第2大标准是)猪的最低保护标准(91/630/EEC及其修改指令

对于人们抛弃动物的看法

对于人们抛弃动物的看法 随着城市饲养宠物数量的日益增多,流浪动物也越来越多。它们或流落街头,或被猫狗贩子扑杀,或被执法人员乱棒打死,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一.流浪动物出现的原因: 1.居民家庭发生变故,不愿意继续饲养宠物 2.由于旧城改造,居民外迁,无法跟随住户迁走而留置的宠物 3.动物生病,主人不愿意出钱医治被遗弃 4.在遇到譬如非典等重大事件时,居民由于恐慌而遗弃动物 5.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现在很多城市都出台了宠物管理办法,但除 了广州、北京等个别城市,对流浪动物的管理却很少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很多城市地区颁布的限制条例也是如此,并没有提到流浪动物的主要责任部门,场地经费节育等问题。 6.人们对宠物饲养的认识不够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在居住环境发生变化之后,许多人在离开时也抛弃了自己的宠物,而这是流浪动物数量增加的最直接的原因。不再被需要,所以被抛弃,农民上楼后不再需要看家护院,养狗的费用却会增加,很容易做出抛弃动物的决定。 二.流浪动物的出现引发的社会问题 1.传播疾病 流浪动物具有居无定所、流动性大、生活条件差的特点,经常接触垃圾、污水等,易携带各种病原微生物,人们接触到它们的排

泄物、唾液和皮屑等都有可能被病菌感染。流浪动物繁殖速度快,可使传染源的数量不断增多,加重携带、传播人畜共患病的危害。 2.污染环境 流浪动物随处便溺,排泄物污染环境,传播疫病。死后的动物尸体得不到及时处理,也会成为疫病传播、环境污染的巨大隐患。这不仅存在着使人感染人畜共患病的潜在危害,而且影响了城市容貌,破坏了环境卫生。 3.影响交通 流浪动物在街道马路上行走,扰乱交通秩序,对城市公告交通安全构成了威胁。 4.扰民 流浪动物到处流窜,咬伤人事件时有发生。大型犬可使人们产生惧怕心理,或受到惊吓。在无主动物聚集区,犬吠、猫叫不可避免,便溺随处可见,侵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威胁着公众的人身安全。三.减少流浪动物数量的建议 1.完善立法 人们之所以毫不在乎的遗弃动物,最主要的因素是缺乏相关的法律约束。可以制定一些动物保护法,明确饲养者的权利、义务和职责,规定随意遗弃宠物的追究责任及判罚制度。 2.重树动物福利的伦理道德观念 遗弃、虐待动物是社会道德的缺失,是对生命的践踏,也折射出社会的进步程度和文明程度。只有提高每个人的道德素养和社会

动物福利相关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动物保护:是研究动物濒危或灭绝,避免或减轻动物因患病、损伤等原因所致的痛苦以及相关福利的一门科学。它既有自然科学内容,又涉及到社会科学领域。 2、动物康乐:是指动物自身感受的状态,也就是“心里愉快”的感受状态,包括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的紧张、压抑和痛苦等。 3、动物福利:就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基本原则包括:让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以及表达天性的自由。 4、动物保健:就是保护动物的健康,指人类为确保动物健康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包括机构设施、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及与动物保健有关的日常事务。 5、行为需要:是动物为了生存或适应生存所必须采取的行为方式。 6、行为缺失:是动物在现代管理条件下被约束而无法表现的那些行为。 7、生态入侵:是指非土著的物种在新领地扩大种群并威胁土著物种生存的现象。 8、PV A:用来估计野生动物种群能以多大的概率存活多长的时间,从而得知最小可存活种群大小的一种手段。 9、MVP:是指以99%的概率能存活1000年的最小隔离种群的大小。 10、环境容纳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环境所能够维持的野生动物最大饱和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11、蓝鲸单位:指控制每年捕鲸限额的指标。一个“蓝鲸单位”等于一只蓝鲺鲸、或两只长须鲸、或2.5只座头鲸、或6只鲺鲸相应的数额。 12、三浴:是指沙浴、水浴和日光浴。 13、家庭动物:家庭动物是指那些适应于家庭饲养、用于丰富人类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动物,又称伴侣动物或宠物。 14、野生动物:通常指陆生的脊椎动物,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 15、异常行为:是指那些适应失调或因身体损害而导致的行为现象,不属于物种或品种规范行为之列的行为成分,但这类行为却与动物的精神状态有关。 16、生态旅游: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美学价值的一项综合性活动,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环境教育为核心内容的高层次旅游,它涉及到狩猎、垂钓、动物纪念品、餐饮业、旅馆、交通等诸多领域。 17、痛苦:是指不愉快的感觉状态程度,是个概念范畴。包括疼痛、疲劳、恐惧、挫折等主观感受。 18、3R:指减少动物试验中的动物数量,降低动物所承受的压力和损伤的程度,或者应用较少的动物种类进行试验。 19、非自然生活:是指野生动物在圈养的条件下,如动物园、实验室等,或家畜被关在无自由活动条件下进行的生活。 20、动物试验:是把动物为载体,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的特殊处理,以得到预期的目的和结果的过程,是人类进行科研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手段。 21、应激:是指一系列可测定的生理变化,如心跳、体温及一些血液指标的变化等。 22、检疫:是由法定检疫机构与人员,以兽医法律法规规范为依据,运用法定的检验技术标准,对饲养、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中的畜禽及畜禽产品进行的检查,旨在及时发现疫病,防止畜禽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23、动物试验替代方法:狭义解释是使试验规范化,用没有疼痛感的物质替代有生命的动物进行的试验。就其广义而言,是指减少动物试验中的动物数量,降低动物所承受的压力和损

浅析当代伴侣动物的保护现状

浅析当代伴侣动物的保护现状 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1305 岳喜妍 摘要:动物保护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该文主要对有关伴侣动物的保护方面展开论述。综合目前国内外出现的虐待动物现象以及国内外出现的保护动物的新手段,在此对动物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列举国内外保护动物的方式,对比其异同,分析国内与国外对于伴侣动物的保护现状,进而得出更适合我国现状的保护方法。 关键词:伴侣动物;保护现状;虐待动物;保护手段 Discuss the situation about today’s protection of companion animals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Grade 2013 The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Class 5Yue Xiyan Abstract:We always focused on a question that about how to protect the animals , now we’ll discuss something about the protection of companion animals. Synthesize the phenomenons of animal cruelty which happene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ynthesize the new ways on protect the animals, we will analys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nimals’ protection, enumerate the method of animal’s protection, and then compared the different and the same points know the better way for our country. Key word: Companion animals;Situation;Maltreat animals;Protections 随着当代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增强,人们对于与动物的相处方式以及对动物的保护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动物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进入人们的家庭,成为家庭的一份子。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人们也更加关注虐待动物、动物保护方面的问题。借此,我们对当代伴侣动物的保护现状展开论述。 1.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1.1.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不同的动物对生态系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这种动物消失,那么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生态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效率、效益和稳定性,而且还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