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的毒害作用及机理思考题

污染物的毒害作用及机理思考题
污染物的毒害作用及机理思考题

第三章污染物毒害作用及机理思考题

一、简答题

1、简述生物对污染物吸收、富集和污染物对生物毒害的关系。

第一,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生物对污染物的富集---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作用,总的来说是这样一个过程。

第二,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1)植物,叶片气孔对大气污染物的粘附和吸收;植物的根和叶对水溶性的污染物的吸收。(2)动物,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将少量的污染物吸收,通过体内肺泡的吞噬,肠道粘膜的吸收等。(3)微生物,吸收污染物的主要方式是沉淀作用和络合作用,将有毒的污染物转化为微毒害或无毒化合物。

第三,在吸收的基础上,当达到一定数量无法转化时就会富集。(1)生物体内凡是能与污染物形成稳定结合的物质,都能增加生物富集,从而消除或缓解毒害作用。(2)不同器官对污染物的富集有很大差异,不同物种对污染物的吸收积累状况也不同。(3)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富集量与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成正相关,同时也受作用时间的影响。(4)生物体内对污染物的富集作用是随着食物链的营养级的增加,富集量逐渐增多,污染物在体内的含量也就越来越多。

第四,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作用必须建立在生物体吸收和富集污染物的基础上。

2、生物为什么会受污染物毒害,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发生毒害?

在对重金属毒害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后,必须深入到分子水平才能解决受害的内部机制。郁建栓从生物活性点位、重金属对生物毒性效应的分子机制,以及技术离子对生物大分子活性点位的竞争及其与金属生物毒性的关系方面对此进行了综述。

第一种解释是生物活性位点。生物活性位点是生物大分子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基团和物质。当污染物(重金属)和生物大分子上的活性位点结合,也可以和其他非活性位点结合后,在一定的情况下对生物产生毒性。

第二种解释是重金属对生物毒性效应的分子机制的解释。当污染物(毒金属离子)进入生物体后,取代生物大分子活性点位上原有的金属,也可以结合在该分子的其他位置。当有毒金属离子与生物大分子上的活性点位或非活性点位结合后,可以改变生物大分子正常的生理和代谢功能,使生物体表现中毒现象甚至死亡。

第三种解释是金属离子对生物大分子活性点位的竞争。进入体内的重金属离子在组织器官和亚细胞结构中重新分配,使重金属在细胞质大分子之间发生迁移,从而改变重金属对

生物的毒性。

现代人类通过各种工业活动,如开采、冶炼各种金属、非金属物质,致使一些元素在环境中含量大增,当其含量超过了效应浓度后,就会对生物起到毒害作用。

3、简述污染物如何影响植物根系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

污染物能影响植物根系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原因之一是污染物能改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也能影响酶的活性。二是污染物能抑制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影响根系的吸收能力。

4、简述污染物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污染物对蒸腾作用有明显的影响。在低浓度刺激下,细胞膨胀、气孔阻力减少,蒸腾加速。当污染物浓度超过一定值后,可能诱发脱落酸(ABA)浓度增加,使得气孔阻力增加或气孔关闭,蒸腾强度降低。如浓度太高,叶伤斑面积扩大,导致蒸腾急剧下降。这种情况下随毒物浓度升高,蒸腾比率按比例降低。

5、简述污染物叶绿素的机制

A.重金属进入叶绿体内在局部部位积累过多,直接破坏叶绿体结构及其功能;

B.重金属间接地通过拮抗作用干扰了植物对铁、锌的吸收、转移,阻碍了营养元素向

叶的输送,使之丧失了合成叶绿素的能力;

C.重金属使叶绿素酶活性增加而使叶绿素分解。

6、金属有哪些特性对生物产生的毒害程度起重要作用,为什么?

金属中以下特性对生物产生的毒害程度起重要作用。

A.重金属离子的价态,如3价砷的毒性远比5价砷高,前者约为后者的5倍。这是因

为无论是有机或无机3价砷对SH基都有很强的亲和力,并能阻断大多数SH基酶

及脂酸类,特别是有几台3价砷的阻断能力比无机态的强;而5价砷同SH基不起

反应,这是由于它的化学特性类似于磷酸,在体内能和磷酸拮抗,形成不稳定的

砷化合物,然后分解。

B.金属对生物的影响,还决定与金属的特性。按照Tranton的法则,以蒸发潜热表示

化合物的凝聚力,即越是沸点低的金属,其凝聚力越小,每个分子和原子都易于

分离。为了使金属进入机体或与机体发生反应,首先要使分子和原子进行弥散。

所以,越是沸点低的金属越易发生弥散;同时金属沸点越低,与一般有机物的沸

点差就越小,它们相互间作用的可能性就越大。

C.金属对生物的毒害还和离子化电压有关。因为离子化电压的值是以物质在神经调节

的作用下,能否通过细胞膜作为标准。如碱性金属为4 ~5V低电压,在进入细胞

的过程中,受到细胞膜的严密调节和控制;铝、镓、铟等3价金属是5V电压,

也极难进入机体;重金属中的汞、镉、锌之所以容易进入机体是由于有9~10V

的高电压;贵金属气体则有11~24V高压,它不受任何调节能自由出入机体。

因此,可认为离子化电压越高,对生物潜在的毒性就越大。

D.离子的毒性和离子的价数相关。金属阳离子的偶数价离子对机体的亲和性高,奇数

价的亲和性则相对较低,尤其是3价阳离子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易被排出体外;

阴离子正相反,奇数价的离子亲和性高,偶数价的则低。从空间结构看,以正四

面体为结构的元素其亲和力就高。即使同样是匹配位的,形成平面结构的镍白金

等却有致癌、致畸作用。

7、研究元素之间的拮抗和协同关系有什么重要意义?

研究元素之间的拮抗和协同关系,对于了解各元素对生物的毒害作用及解毒机制,有极重要的意义。此外,研究元素之间的拮抗和协同关系在环境评价工作中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论述题

1、化学元素之间为什么会出现拮抗和协同关系?有哪些因素决定元素之间的拮抗和协同关系?

化学元素之间出现拮抗与协同关系,目前有四种解释。

(1)两元素之间由于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拮抗

(2)破坏金属酶的辅基或金属蛋白的蛋白质活性基团而产生拮抗

(3)使金属酶反应体系受阻而产生拮抗

(4)相似原子结构的元素有机络合物中互相取代而造成的拮抗

三、填空题:

1、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包括对植物吸收的影响、对植物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对种子生活力的影响、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对植物发育的影响和对生理生化的影响。

2、生物受污染物毒害的外界条件是 pH 、光照条件、和大气湿度。

3、在封闭式洼地,空气流通慢,如果形成闭合空间,能使生物

受害的时间变短和加重受害程度。地形开阔,有毒气体停留时间较短,生物受害较轻。

4、一般在酸性条件下重金属大多为离子态,在碱性条件下则和阴离子结合,对生物的毒性较大,与有机物结合毒性明显降低。

四、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临界期。

植物开花期对污染物特别是大气污染物最为敏感,属于大气污染的临界期。

五、判断题

1、随着镉浓度增加,植物叶片外渗液的电导度降低。(×)

2、随着重金属浓度增加,植物叶片外渗液的钾离子浓度增加。(√)

3、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大小依次为:Hg>Ag>Cu>Cd>Zn>Pb>Cr>Ni>Co 。(√)

4、金属离子态要比络合态毒性小,特别是形成金属硫蛋白以后,金属就失去毒性。(×)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及危害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及危害 大气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颗粒物:指大气中液体、固体状物质,又称尘。 硫氧化物:是硫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等。 碳的氧化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是氮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氧化亚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 碳氢化合物:是以碳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 其它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类,含氟气体,含氯气体等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 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 二:臭氧层破坏

大气被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被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以及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不尽相同。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通过下述三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 (1)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 (2)附着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使之随饮食而侵入人体; (3)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到人体。其中通过呼吸而侵入人体是主要的途径,危害也最大。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企业战略企业战略联盟竞争优势作用机理分析

企业战略企业战略联盟竞争优势作用机理分析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文档资源★★★ 内容摘要:企业使用传统的产品、价格和促销等市场要素手段,已经不能够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优质产品,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不明显。本文探讨了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因、战略联盟的益处和战略联盟的发展即供应链管理,以期为企业提供获取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物流能力战略联盟竞争优势 进入21世纪,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完成企业的利润目标。企业在完成利润目标和生存竞争时,面临企业内外的各种挑战。外部方面包括信息化、新技术、客户高要求和国内外竞争者等挑战,内部方面包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进物流服务和创造更多客户价值等挑战。总之,企业面临这些挑战,要保持高速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困难。 当今市场环境中,企业使用传统的市场要素—产品、价格和促销等手段,已经不能够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优质产品,竞争者可以通过产品革新、价格降低和促销的手段,削减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不得不寻求更新的方式,在市场中获取竞争优势。研究表明,企业战略联盟是获取竞争优势途径之一。本文探讨了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因、战略联盟的益处和战略联盟的发展即供应链管理,以期为企业提供获取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战略联盟的成因 (一)竞争优势理论 国内外学者对产生竞争优势的来源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途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波特认为,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超出为此付出的成本的部分—超额价值,

这种超额价值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波特认为成本优势和差异化是两种主要的方式。 为了获得成本优势,企业分解产生成本的作业工序,剔除不必要的工序,降低成本,有些经验知识是消除无效率活动的关键因素,这些知识在企业内的分享能够降低成本。为了依靠差异化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探明产生差异化的途径,这些途径包括企业产品、市场活动、商品配送和人力资源,波特把差异化定义为给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低价产品,而且是独特的产品,关键是客户付出相同的成本,从本企业获得的价值比从其它企业的要多。 企业不但要懂得如何获得竞争优势,而且也要理解如何才能保持已经获得的竞争优势,波特认为,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企业不但为客户提供超值服务,而且能够阻止竞争者的模仿。 (二)资源基础理论 Penrose 首先提出企业是生产性资源结合体,并且奠定了资源基础理论的基础,该理论认为企业必须拥有提高企业业绩、创造竞争优势的特定资产、技术或资源。Penrose 指出,企业获利水平取决于企业利用资源产生核心竞争力的程度。 Wernerfelt 指出企业资源体现了企业实力的强弱,企业资源分类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有设施、运输设备和生产设备等,有形资产的改进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业绩。Dierickx 指出由于其它企业可以在市场上买入同样的有形资产,因此,有形资产不能够作为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企业文化、经验、配送管理、关系和客户忠诚等无形资产,在资源基础文献中受到广泛关注,Hall 把无形资产分为二类,一类为资产,如商标和数据库等,一类为能力,如经验和技术等。Mahoney指出无形资产是企业差异化的根源。

常见十二种大气污染物的危害

常见十二种大气污染物的危害 1. 二氧化硫() 主要危害: (1)形成工业烟雾,高浓度时使人呼吸困难,是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的元凶; (2)进入大气层后,氧化为硫()在云中形成酸雨,对建筑、森林、湖泊、土壤危害大; (3)形成悬浮颗粒物,又称气溶胶,随着人的呼吸进入肺部,对肺有直接的损伤作用。 2. 悬浮颗粒物TSP(如:粉尘、烟雾、) 主要危害: (1)随呼吸进入肺,可沉积于肺,引起呼吸系统疾病。颗粒物上容易附着多种有害物质,有些有致癌性,有些会诱发花粉过敏症。(2)沉积在绿色植物叶面,干扰植物吸收阳光、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和水分的过程,从而影响植物的健康和生长。 (3)厚重的颗粒物浓度会影响动物的呼吸系统。 (4)杀伤微生物,引起食物链的改变,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5)遮挡阳光而可能改变气候,这也会影响生态系统。 3. 氮氧化物() 主要危害: (1)刺激人的眼、鼻、喉和肺,增加病毒感染的发病率,例如引起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流行性感冒,诱发肺细胞癌变; (2)形成城市的烟雾,影响能见度; (3)破坏树叶的组织,抑制植物生长; (4)在空中形成硝酸小滴,产生酸雨。 4. 一氧化碳(CO) 主要危害: (1)极易与血液中运载氧的血红蛋白相结合,结合速度比氧气快250倍。因此,在极低浓度时就能使人或动物遭到缺氧性伤害。轻者眩晕、头疼,重者脑细胞受到永久性损伤,甚至窒息死亡。 (2)对心脏病、贫血和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伤害性大。 (3)引起胎儿生长受损和智力低下。 5.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苯、碳氢化合物)

主要危害: (1)容易在太阳光作用下产生光化学烟雾; (2)在一定的浓度下对植物和动物有直接毒性; (3)对人体有致癌、引发白血病的危险。 6. 光化学氧化物(如:臭氧) 主要危害: (1)低空臭氧是一种最强的氧化剂,能够与几乎所有的生物物质产生反应,浓度很低时就能损坏橡胶、油漆、织物等材料。 (2)臭氧对植物的影响很大。浓度很低时就能减缓植物生长,高浓度时就会杀死叶片组织,致使整个叶片枯死,最终引起植物死亡,比如高速公路沿线的树木死亡就被分析与臭氧有关。 (3)臭氧对于动物和人类有多种伤害作用,特别是伤害眼睛和呼吸系统,加重哮喘类过敏症。 7. 有毒微量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英、甲醛)主要危害: (1)有致癌作用; (2)有环境激素(也叫环境荷尔蒙)的作用。

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的危害 空气污染是大气科学的一个新分支,它是研究在不同气象条件下,进入大气的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扩散稀释、转化和移除的规律及应用的科学。本学科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 1921年英国人便进行大气扩散试验,但只是到了50年代后,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高度集中,相继出现了严重的城市或工业区污染事件,以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为例,夺去了四千多人的生命,这些促使人们对大气污染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到60 年代便逐渐形成这门独立的新学科。 空气污染气象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 ①污染源和污染物的种类和特性。 ②污染物在大气中的风输送、湍流扩散过程与规律。 ③污染物浓度观测与计算技术方法。 ④空气污染防治方法。 ⑤空气污染的危害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等。空气污染气象学对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能源、化工、冶金、卫生、国防等部门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空气污染气象学的研究方法有: 野外测量、实验室(如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等。 1) 空气污染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向大气中排进了一些有害物质(称污染物),当排入量够多(污染物浓度达一定限度),则使原来洁净空气的品质下降,若这种情况维持时间够长,便会对人类、动物、植物和大气中的物品产生危害和不良影响,这种大气状态称为空气污染。组成空气污染有三个要素:污染源、污染物浓度、对人和生物有危害。 洁净大气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人在五个星期内不吃饭或5天内不喝水,尚能维持生命,但超过5分钟不呼吸空气,便会死亡,人体每天要吸10—12立方米的空气。由此可见,消除空气污染或保持污染浓度低于某个限度之下,是何等重要。 大气有一定的自净能力,现代大工业发展以前,因自然过程等排进大气的污染物,与由大气自净过程而从大气移除的量基本平衡。但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现代大工业迅速发展,人类排进大气的污染物量大大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致使目前全球大气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引起了各国的关注,我国已把保护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等)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2)污染源与污染物 向大气排入有害物质的源地称污染源,进入大气的有害物质称污染物。大气污染源分人工源和自然源, 自然源包括火山喷发、森林着火、风吹扬尘等,它们每年向大气排入约5.5亿吨污染物,人工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城乡

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危害

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危害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已经产生危害,受到人们注意的污染物有数十种。大气中有害物质主要通过下述三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①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②附着在食物或溶解于水,随饮水、饮食而侵入人体;③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进入到人体,尤其是脂溶性的物质更易从完整的皮肤渗入人体。其中通过呼吸而侵入人体是主要的途径,危害也最大。这是因为,第一,一个成年人每天要吸入12立方米的空气,数量很大;第二,在55~70平方米的肺泡面积上进行气体交换,其浓缩作用很强;第三,整个呼吸道富有水分,对有害物质粘附、溶解、吸收能力大、感受性强。目前对环境质量有较大影响的有粉尘、硫氧化如、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光化学烟雾等,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的性质、来源及其危害。 1.粉尘 粉尘分落尘和漂尘两种。能很快在中立作用下降落到地面的为落尘,长时间漂浮的则为漂尘。粉尘的主要来源是工业用煤、水泥厂、石棉厂、冶金厂和碳墨厂。落尘因空中停留时间短,不易被人吸入,故危害不大。而漂尘能通过呼吸道吸入人体,沉积于肺泡内或被吸收到血液及淋巴液内,从而危害人体健康。更严重的是漂尘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很多有害物质包括一些致病菌等都能吸附在微粒上,吸入人体后,会导致急性或慢性病症的发生。 2.硫氧化物 硫氧化物主要指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大气中的硫氧化物主要是有燃烧含有硫的煤和石油等燃料产生的,此外金属冶炼厂、硫酸厂等也排放相当数量的硫氧化物气体。一般1吨煤中含硫5-50Kg,1吨石油中含硫5-30Kg,这些硫在燃烧时将产生2倍于硫重量的硫氧化物排入大气。 二氧化硫、硫酸雾(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可被氧化成三氧化硫,遇水蒸汽时形成硫酸雾)等能消除上呼吸道的屏障功能,使呼吸道阻力增加;同时,在二氧化硫长期作用下,粘膜表面粘液层增厚变稠,纤毛运动受阻,从而导致呼吸道抵抗力减弱,有利于烟尘等的阻留、溶解吸收和细菌生长繁殖,引起上呼吸道发生感染产疾患。 受二氧化硫污染的地区常出现酸性雨雾,其腐蚀性很强。能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并能腐蚀金属器材和建筑物表面。 3.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是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五氧化二氮等的总称,但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前二者。 氮氧化物主要来自重油、汽油、煤炭、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在高温条件下的燃烧。此外生产和使用硝酸的工厂也排放一定数量的氮氧化物。高浓度的氮氧化物呈棕黄色,当含大量氮氧化物的气体排出时,看上去象一条黄龙腾空,故也有人称之为“黄龙”。 一氧化氮会使人的中枢神经受损,引起痉挛和麻痹。二氧化氮是一种刺激性气体,其毒性是一氧化氮的4-5倍,可直接进入肺部,削弱肺功能,损害肺组织,引起肺水肿和持续性、阻塞性支气管炎,降低机体对传染性细菌的抵抗能力。二氧化氮被吸收后变为硝酸与血红蛋白结合变性血红蛋白,可降低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同时对心、肝、肾和造血器官也有影响。

空气污染物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又称为大气污染,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大气污染源就是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 (1)工业:工业生产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生产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工业大气污染 物种类繁多,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其中有的是烟尘,有的是气体。 (2)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呛得人咳嗽,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3)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是当代的主要运输工具,它们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尾气所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前三种物质危害性很大。 (4)森林火灾产生的烟雾。 大气污染的类型

大气污染的类型很多,已经发现有危害的达100多种,大气污染物根据化学物理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1)还原型污染:常发生在以使用煤炭和石油为主的地区,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颗粒物 (2)氧化型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及其产生的光化学污染 (3)石油型污染:主要来自于汽车排放、石油冶炼及石油化工厂的排放,包括二氧化氮、烯烃、链烷、醇等 (4)其他特殊污染:主要是从各类工业企业排出的各种化学物质 空气污染物的种类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易燃有毒气体,是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在高海拔城市或寒冷的环境中,一氧化碳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1] 氮氧化物:主要是指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两种,它们大部分来源于矿物燃料的高温燃烧过程。一氧化氮相对无害。,但它迅速被空气中的臭氧氧化,黑心化为二氧化氮。燃烧含氮燃料(如煤)和含氮化学制品也可以直接释放二氧化氮。一般来说机动排放是城市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之一。 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代表臭氧性污染物,主要由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而形成和富集。虽然在高空平流层的臭氧对地球生物具有重要防辐射保护作用,但城市低空的臭氧却是一种非常有害的污染物。[1] 碳氢化合物:自然界中的碳氢化合物主要由生物的分解作用而产生,[2]?如甲烷、乙烯等。甲烷的结构稳定,不会引起光化学污染的危害,但乙烯的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原理

附学习资料: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原理 相互作用分析(TA)由伯恩(E.Berne,1964)提出。开始主要用于分析心理异常者的人格结构,启发其自我发现并加强人格积极方面,指导其建立和形成适应现实的信心和能力。后被用于管理实践。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训练员工和领导人,改变其行为方式的有效的组织发展技术。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认为,每个人的人格包含三种从生活中习得的自我,即专断的“父辈自我”、无理性的“儿童自我”和理智的“成人自我”。三种自我总是通过人的外部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 “父辈自我”的心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特征,权势作风突出,喜欢统治、支配、训斥他人。行为表现独断专横、滥用权威、凭主观印象办事。 “儿童自我”的心态以儿童样冲动、幼稚为特征。表现为服从和任性交替或跟着感觉走。行为表现无主见、遇事依赖、退缩、感情用事、情绪不稳定、易激怒。 “成人自我”的心态以理智和平等待人为特征。能客观、冷静、按现实原则作决定。行为表现有理性、待人处事平和、慎思明辨、尊重他人。 伯恩认为,三种自我构成人格,潜藏在人的下意识中,在一定的人际交往情境中会自然地表现出来或相互之间发生转换。“父辈自我”和“儿童自我”由于不是从理性出发,常常导致消极的人际关系或交往困难。“成人自我”以理性方式行事,能导致稳定的人际关系和建设性的交往。因此,理想的人际相互作用是“成人”与“成人”的相互作用,即人与人之间应当以“成人”的方式刺激他人,并以“成人”的方式对他人的刺激作出反应。 由于每个人生活经历不同,经验基础不同,人格构成中占优势和自我也不相同。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成人自我”占优势的人格水准。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行为方式,伯恩称此为人际相互作用的格局。所谓相互作用分析就是要分析这种格局。 格局可分为互补(平行)式的和冲突(交叉)式的两大类。任一格局均包含甲以某种自我方式对待乙,并期望乙以某种自我方式回应自己和乙以某种自我对甲实际作出的回应两个方面。当两者相符合时,是互补式的相互作用,有利于人际沟通。当两者不相一致时,是冲突式的相互作用,妨碍人际沟通和交往,常见的格局有八种。现分别举例说明如下: ①甲:我何时能得到你的报告? 乙:明天三点整。 ②甲:你必须为我明天做完这件事情。 乙:是!是!我一定 ③甲:妈的!班长真讨厌。 乙:老子也烦死他。 ④甲:我在车间甭想出头了,咋办? 乙:别怕,我给你撑腰。 ⑤甲:我急需你的合作、帮帮忙吧! 乙:你都没法,我还有办法吗? ⑥甲:你这活干得太不认真,马上给我改过来! 乙:我讨厌指手划脚,你算老几? ⑦甲:你的工资最好能合理安排使用。 乙:谁要你管闲事!管好你自己吧! ⑧甲:你太不象话,我要开除你。 乙:请你指出来,我哪点不象话。 显然,互补式的相互作用可以使人际沟通进行下去,而冲突式的相互作用妨碍人际沟通。但互补式的相互作用并不都能建立理想的、平等的、积极的人际关系。例如③、④格局的情

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及分类

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大气污染的原因 气体污染物在大气中平均停留时间少至几分钟,多至几十年、百余年。大气污染物一般 分为两类:一级(原生)污染物,即由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的;二级(次生)污染物,是由一级污染物在大气中进行热或光化学反应后的产物。后者往往危害性更大。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 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大气的人为污染源主要有三种。 (1) 生活污染源人们由于烧饭、取暖、沐浴等生活上的需要,如炉灶、锅炉等燃烧化石燃料,而向大气排放的煤烟和S02等,具有量大、分布广、排放高度低等特点,其危害性不容忽视。 (2) 工业污染源包括火力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和化工厂等耗能较多企业燃料燃烧 排放的污染物,各生产过程中的排气(如炼焦厂向大气排放H2S、酚、苯、烃类等有毒物质; 各类化工厂向大气排放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异味性或恶臭的有机和无机气体;化纤厂排放的H2S、NH3、CS2、甲醇、丙酮等)以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种矿物和金属粉尘。 (3) 交通运输污染源由飞机、船舶、汽车等交通工具(移动源)排放的尾气。在一些发 达国家,汽车排放气己构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人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有数十种之多,量多危害也较大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有以下五种。 (1) 颗粒物质颗粒物质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而以人为来源为主。人为 来源主要是燃料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煤烟、飞灰等,各种工业过程排放的原料或产品微粒,汽车排放的含铅化合物,以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S0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硫酸盐等。天然 来源,如风起尘埃,海浪溅出的浪沫,火山灰,森林火灾的燃烧物,宇宙陨星尘以及植物的 花粉等。颗粒物质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大气中的一些有毒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颗粒物质中,对人及动植物的危害很大。 (2) 硫氧化物SOx 大气中的硫氧化物主要是S02,还有小部分S03。主要来自发电 厂和供热厂中含硫化石燃料(其中80%是煤)的燃烧,其次是冶炼厂、硫酸厂的排放气,有机物的分解和燃烧,海洋及火山活动等。SO2不但对人的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性,它对植物还会产生漂白的斑点、抑制生长、损害叶片和降低产量。当空气中有微粒物质共存时,其危害可增大3~4倍(如前述的伦敦烟雾就是例证 )。SOx许多不良作用是由于SOx与水作用生成的硫酸造成的。硫酸和硝酸的酸雨己严重危害我国和世界许多地区,成为举世瞩目的三大全球 性公害之一。 (3) 氮氧化物NOx 氮氧化物的种类很多,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NO和NO2等。 现在,每年向大气排放NOx几千万吨。NO会刺激呼吸系统,还能与血红素结合成亚硝基血红素而使人中毒。NO2能严重刺激呼吸系统,并能使血红素硝基化,危害比NO的更大。另

科技、经济、社会的作用机理分析

科技、经济、社会的作用机理分析 摘要: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使国家将注意力与研究方向转向了科技、经济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上。本文根据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指出只有三者历史性的同步发展,才能达到各自最优化。 关键词: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与现状 科技、经济、社会均是现代人类研究的重要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与安全。这三者并不是单独的分子,而是在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核心内容。科技的发展带动产品的更新、市场的持续繁荣,必然使国民经济有所提高,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保障就业,形成了社会的协调发展。 1.1 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回顾 每一次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都来自于科学技术的领先发展。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 19世纪70年代前后,美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电讯事业的发展为标志首先开始了第二次革命。它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促进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使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组织适应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开始于20世纪40、50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主要标志,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而第四次科技革命仍在进行之中,其影响范围之广、能力之巨大令世人瞩目。 由四次科技革命,我们意识到全社会不仅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又要

减免税的作用机理分析

减免税的作用机理分析 减免税实施的主体是国家授权的政府,客体是纳税人。从政府角度看,减免税的实施意味着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政府的可支配财政收入的减少,而这种减少在不同的政府之间的分摊比例是不同的。从纳税人的角度看,减免税政策的获得意味着在同等的资源使用情况下,纳税人的获利增加,在利益的驱动下,纳税人将会增加投入、增加工作时间或改变投入方式以获得更多的比较利益,无形地扩大了税基,这正是减免税的经济刺激调节作用所在。短期内,政府的财政收入可能减少,长期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可能会因税基的扩大而得以弥补,甚至会获得超额的回报。表面上看,减免税的实施所影响的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当期利润,但在一个完整的经济系统中,政府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利益调整所引发的一系列的变化却是复杂的。 一、减免税的财政收入效应与政府行为 政府的财政收入既是一个存量又是一个流量,存量取决于一定时间和范围内纳税主体的经济结构和规模,也就是税率和税基问题,而流量取决于纳税主体的经济扩张速度和增长质量。总体上减免税具有经济增长效应,但减免税与经济增长存在时滞,难以同时出现在经济生活中,往往是减免税在先而经济增长在后,减免税效应存在代际转移问题。减免税效应的代际转移问题与现行的政府官员体制结合在一起,减免税问题就由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演化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政府职能的履行是以一定的财政收入为物质基础的,在政府官员任期制和财政收入的双重约束下,从理论上,政府官员首先应选择其任期内政府职能的正常履行,也就是说在正常履行职责的利益驱动下,政府官员应对减少其当期财政收入的任何行为持谨慎态度,包括减免税。由此我们可以逻辑地推出由于减免税而引起的地方政府当期财政收入的减少本身对政府官员的减免税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然而在减免税高度集中、地方财政普遍困难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官员却大量的使用减免税政策,这似乎就存在一个减免税悖论。事实上,分税制与政府财政收入的不规范加重了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利益分配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税收的减免意味着税制刚性与柔性同时并存,理论上,上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依赖于税收的刚性,而下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却依赖于税制的柔性,其结果在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的利益分配的动态博弈中,地方政府利用其信息优势在税收体制内无限的扩大税收的减免,而在体制外大规模的收费,以弥补减免税所造成的财政收入缺口。如果就其本意上来说,收费也是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因此费的收取、支配和使用应该纳入政府预算体系中进行管理,然而由于费的收入不确定性、不规范性和使用中的随意性、非规范性使地方政府的费的收入脱离于财政预算的管理,诱致地方政府对收费的偏好超过对税收的偏好,导致其行为的严重扭曲。地方政府一方面利用职权立项收费,“乱收费”现象愈演愈烈,另一方面通过“费挤税”,侵蚀国家的税基。一些地方和部门利用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某些漏洞“化税为费”,通过擅定税收减免条款,“藏富于民,藏富于企业”,然后再以收费的形式把部分应通过税收上缴国库的收入转化为地方和部门的收入,实际上截留了中央的税收收入,削弱了中央财政实力。

各类大气污染物的危害.

各类大气污染物的危害 一、硫氧化物污染及危害 硫氧化物,主要是SO?,它是目前大气污染物中数量较大,影响面较广的一种气态污染物。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大气污染事件几乎都与SO?有关。 大气中SO?的来源很广,几乎所有的工业企业都可能产生,主要是燃烧含硫的化石燃料(煤、石油)时产生的。一吨煤中含有5-50千克硫,一吨石油中含5-30千克硫,这些燃料经燃烧都能排出大量的SO?,占所有排放SO?总量的96%。火电厂是SO?的主要污染源,每燃烧一吨1%含硫量的煤,约排放SO?18千克。据统计1997年中国工业部门SO?排放量为1852万吨,其中火电厂(原电力部6MW及以上机组)排出的SO?约占全国工业部门SO?排放量的38%。除此之外,有色金属冶炼、硫酸制造、炼油等过程,也排放大量的SO?。 排到大气中的,在太阳的紫外线照射和某些粉尘颗粒的催化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变成三氧化硫,当它们和空气中的水蒸气相遇,就变成了硫酸,随雨水降落形成了酸雨。 “酸雨”(Acid Rain)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正常情况下,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降水,形成稀碳酸,降水应该是微酸性的,但由于大气中其他酸性物质的存在,使降水的PH值降低。降水包括雨、雪、霜、雹、露雾等,这些统称为“湿沉降”。此外,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还可以通过“干沉降”形式转移至陆地。目前,人们把酸雨和酸沉降两个概念已经等同起来。 酸雨现象是英国化学家R.A.史密斯于1852年在曼彻斯特地区分析雨水时首先发现的。时隔一个世纪以后,酸雨现象才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20世纪70年代初,酸雨的危害或许仅是局部地区性问题,然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酸雨已经在北半球广泛出现,迅速发展成为当代全球性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酸雨污染可以发生在SO?排放地的500-2000KM范围内,酸雨的长距离传输会造成典型的广域污染问题。在西欧、北欧、美国东北部以及加拿大等广大区域,酸雨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特征,美国东部雨水的PH值为4.25-4.5,酸雨污染最严重。在日本和我国,酸雨污染的面积日益扩大,PH值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与欧美的污染状况不断接近。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继欧洲、北美之后的第三大酸雨区。 我国对酸雨的研究和监测起步较晚。1979年开始在上海、北京、南京、重庆、贵阳等地开展对降水化学成分的监测。1981年,全国开展了酸雨的普查,测量的结果表明,全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不同程度地出现酸雨,占普查总数的。这一事实说明,酸雨已经成为我国日益严重的区域性环境污染问题,地区遍及西南、中南和东南等行政区,并有由北向南逐渐加重的倾向,最严重的是江南地区。长江以南的苏州、广州、贵阳等城市,降水的PH值曾经低于4.0,其中最低值为3.1。近年来,酸雨出现的频率有所增加,涉及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市区及绝大部分郊区都降过酸雨,降水的最低PH值为3.9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酸雨污染状况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某些地区的降水PH下降到4.3。1998年的监测表明,酸雨区已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2.8%左右。中国酸雨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别是经济特区酸雨活动频繁,范围大、酸度高。我国酸雨中心区长沙、贵阳、重庆首要污染物一直为SO?,济南、青岛在采暖期首要污染物为SO?。例如重庆酸雨的PH值达3.1,1984年测定广州市酸雨的PH值最低为3.69。国外酸雨的酸度多为4.0-5.5。

原理效应分析

原理效应扩充是最简单的扩充方法,一是废话多,二是比较万能,因为这个东西之所以称之为原理效应,就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以解释绝大多是现象,也就是常说的“理一分殊”。 先看一个昨天举得例子,“撬动效应”: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在政府服务上做“加法”。如果把优化营商环境看成一个系统工程,那么在政府服务上做加法就是撬动这个系统工程的杠杆和支点,换言之,增加政府服务对于优化营商具有强大的“撬动效应”,在增加政府服务上的精准发力可以“撬动”营商环境改善取得更大的成效。所以今后要切实发挥政府服务的“撬动效应”,在“撬”字上狠下功夫,找准支点,压实杠杆,持续用力,统筹推进增强政府服务能力这一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支点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不断放大增强政府服务对优化营商环境的牵引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有助于推进依法治国。如果把依法治国看成一个系统工程,那么在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撬动这个系统工程的杠杆和支点,换言之,优化营商环境对于推动依法治国具有强大的“撬动效应”,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的精准发力可以“撬动”依法治国取得更大的成效。所以今后要切实发挥优化营商环境的“撬动效应”,在“撬”字上狠下功夫,找准支点,压实杠杆,持续用力,统筹推进优化营商这一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支点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不断放大优化营商环境对推进依法治国的牵引作用。 下面再看一下“头雁效应”: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在政府服务上做“加法”。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点在于政府服务的增强,就如一个雁阵能否远行的关键在于“领头雁”的原理一样。头雁领飞,群雁齐追。头雁勤,政府服务不断增强,则优化营商环境就如群雁回家一般“春风一夜到衡阳”;而头雁惰,政府服务没有切实改善,优化营商环境则如雁阵迟飞,只会“万里寒云雁阵迟”,这就是政府服务“头雁效应”。“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当前正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机遇期,发挥增强政府服务的“头雁效应”恰逢其时,所以今后要“统领”下实功夫,切实发挥政府服务的统领作用、带动效用,不断强化政府服务的领飞功用,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下面在看一个“舰队效应”: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在政府服务上做“加法”。如果把优化营商环境比作是一直远航的舰队,那么决定这个舰队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而政府服务正是当前至于优化营商环境速度的一只“慢船”,政府服务的滞后不仅影响自身的前进速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在拖累整个营商环境改善的速度,如果增强了政府服务,则就提升

大气主要污染物和来源

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资料来源:221.204.254.28/resource/GZ/GZDL/new2/Dlbl/HJBH2/4206_SR.htm 一、大气污染 在大气中,大气外来污染物的存在并最终构成大气污染,是有一定条件的。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作出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这里指明了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是人类的活动和自然过程。人类活动包括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两个方面,而生产活动又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自然过程则包括了火山活动、山林火灾、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以及大气圈的空气运动等容。上述所说的原因导致一些非自然大气组分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进入大气,或使一些组分的含量大大超过自然大气中该组分的含量,如碳氧化物、颗粒物等。 “定义”还指明了形成大气污染的必要条件,即污染物在大气中要含有足够的浓度,并在此浓度下对受体作用足够的时间。在此条件下对受体及环境产生了危害,造成了后果,称之为大气污染。由于大气的自净作用,会使自然过程造成的大气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自动消除。 按污染的围,大气污染可分为四类: (1)局部地区大气污染如某个工厂烟囱排气所造成的直接影响; (2)区域性大气污染如工矿区或其附近地区的污染,或整个城市的大气污染; (3)广域性大气污染是指更广泛地区,更广域的大气污染,在大城市及大工业带可以出现这种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是酸雨; (4)全球性大气污染,指跨国界乃至涉及整个地球大气层的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二、主要大气污染物 排入大气的污染物种类很多,依据不同的原则,可将其进行分类。依照污染物存在的形态,可将其分为颗粒污染物与气态污染物。依照与污染源的关系,可将其分为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若大气污染物是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原始物

静态破碎剂的作用原理分析

文章编号:1009 6825(2008)26 0176 02 静态破碎剂的作用原理分析 孙立新 摘 要:针对静态破碎剂作用机理研究的重要性,列出了静态破碎剂的基本化学反应式,研究了反应过程中的物质转移及反应前后体积的变化,探讨了静态破碎剂反应放热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归纳了设计静态破碎剂研制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静态破碎剂,作用机理,氧化钙,膨胀压力 中图分类号:T U502.2文献标识码:A 静态破碎剂产生膨胀力的作用过程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因此,研究静态破碎剂首先要从研究其化学反应过程入手。运用热力学方法对其主要反应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反应进行的方向及其反应平衡常数;静态破碎剂膨胀压力的产生是由于其反应后体积增大所引起的。研究反应过程的物质转移及反应前后体积的变化,可以得到静态破碎剂的膨胀机理及其产生体积膨胀的条件,进一步指导静态破碎剂膨胀压力提高的研究。另外,静态破碎剂的反应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反应一旦开始,热量将不断增加。当热量的散失小于所产生的热量时,反应温度将升高,反应速度不断加快,将有可能导致冲孔现象的发生。而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下降,但膨胀压力仍持续增长,而且静态破碎剂受环境温度影响非常大,在冬季寒冷季节反应缓慢,有时会失去作用;而在夏季高温时又易产生冲孔。因此,研究其反应放热,对提高静态破碎剂的反应速度及防止冲孔现象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 静态破碎剂的基本化学反应式 目前,静态破碎剂的主要成分都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在放出热量的同时,其体积增大。静态破碎剂正是利用这种化学反应和氢氧化钙结晶发育时所产生的膨胀压力来破坏岩石和混凝土等脆性材料。其基本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CaO+H2O Ca(OH)2+64.8kJ 从式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2 反应的物质转移 氧化钙和水混合后,立即发生两类物质的转移过程:1)水分子进入CaO粒子内部,并与之发生水化反应;2)水化反应产物向原来充水空间转移。如果前者与后者相适应,即水化速度和水化产物的转移速度相等时,CaO 水系统的体积不会发生膨胀,但是,由于CaO的结构特性,即内比表面积大,水化速度很快,水化速度大于水化产物的转移速度,这时,由于CaO粒子周围的反应产物还没有转移走,而里面的反应又大量的产生了,这些新的反应物将冲破原来的反应层,使粒子产生机械跳跃,因而发生体积膨胀,产生膨胀压力,将约束介质破坏。在没有约束条件下,氧化钙将散裂成粉末。 3 反应前后体积的变化 静态破碎剂膨胀压力的产生是由于其反应后体积增大所引起的。CaO和水反应时,生成Ca(OH)2的固相体积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比CaO的固相体积增大97.92%。固相体积增大,固相体积空隙体积增量之和超过CaO 水系统的空间,从而引起CaO体积的增大,膨胀压力增大。生石灰的水化反应在没有约束的自由膨胀状态下,其体积将增大2倍~3倍。在有约束的条件下,其膨胀体积变小。当约束力非常大时,其体积没有变化,即不产生膨胀,这就是在实际应用常出现的静态破碎剂装入炮孔后失去作用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首先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体积变化来讨论。静态破碎剂主要是利用生石灰的水化反应,但从其标准状况的体积和生成物的摩尔体积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会产生体积膨胀。下面具体讨论什么情况发生体积膨胀。 下列反应式给出了反应物生成物的摩尔体积和比重等数据。 CaO+H2O Ca(OH)2+64.8kJ 摩尔体积:16.764cm3,18.069cm3,33.056cm3; 比重:3.2g/cm3~3.4g/cm3,1.0g/cm3,2.1g/cm3~2.3g/cm3。 从上面所列数据来看,生成物的摩尔体积为33.065cm3,而反应物的摩尔体积为16.764+18.069=34.833cm3,反应之后体积应该变小,而不是增大。这好像与实际情况相矛盾。这是由于摩尔体积为分子最紧密堆积时的体积,而在静态破碎剂中实际应用的是其表观体积,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静态破碎剂中生石灰的水化反应的生成物很难达到分子状态的最紧密堆积,因为在缺水状态下,生成的氢氧化钙比表面积非常大,不是最紧密堆积状态,因此,就表现出体积膨胀。相反,在大量水存在时,如在水溶液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体积变小,而不产生膨胀力。一般缺水情况下(干态,不是在水溶液中),是用容重来衡量氧化钙和氢氧化钙,而不是用比重。生石灰是由碳酸钙煅烧而成,由于CO2的逸出,产生了许多微孔,氧化钙保持了碳酸钙的假象,其容重略大于1,与其3.2g/cm3~3.4g/cm3的比重相差甚远。氢氧化钙在干粉状态下,容重也很小,仅为1左右。这样生石灰的水化反应中(缺水状态)就表现出体积增大的现象。 当外界约束力非常大时,迫使生成的氢氧化钙的容重接近其比重,所产生的体积也就越来越小,甚至不产生膨胀。 4 反应放热 静态破碎剂的主要反应是放热反应,其放出热量的大小随温度而变化,如表1所示。 表1 氧化钙与水反应的放热效应 温度/K H0 f T /kJ mo l-1 反应物生成物 CaO H2O Ca(OH)2 放出的热量Q kJ/mo l 298.15-635.090-285.830-986.08565.165 400-634.723-242.835-985.169107.611 500-634.390-243.821-983.893105.682 600-634.107-244.752-982.470103.611 700-633.915-245.630-981.027101.482 当温度小于100 时,温度升高放出的热量增加;当温度超

(完整版)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研究性学习课题———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班级:丰台中学高一年级5班 组长:刘璐 组员:何君李军利孙立彤张伟旺李桐 指导教师:齐志乐 一、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甚至一些污染就存在我们的身边,在学校经常会问到刺鼻难闻的气味,身体颇感不适。而且天空总是灰白色的。这说明我市存在大气污染问题,而且大气污染已经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因此我们决定研究我市大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其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 研究方向主要为大气中各种污染成分,以及对身体的危害。 通过此次研究,了解我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大气污染的状况。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锻炼我们的研究能力等 二、研究方法 实地访问、小组讨论、问卷调查 三、具体分工 收集资料:何君 实地访问:李军利孙立彤刘璐 问卷调查:张伟旺李桐 资料分析:何君 四、调查步骤 1.所谓“大气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对人类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如果对它不加以控制了防治,将严重地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 大气污染有的是由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有的则是由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烟尘、爆炸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人为因素对大气的污染是主要的,尤其是现代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对城市大气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大气污染不仅与气象条件有关,而且还是个热门的环保问题,所以,人们对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关注。 2.造成大气污染的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臭氧以及烟尘、盐粒、花粉、细菌、孢子等。距地面几十米的大气层,是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空间。这一层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近年来,由于交通运输业和工业的发展,排放出的大量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烟尘等与空气中的一些物质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对人体十分有害的一氧化氮、臭氧、乙醛等新物质。 悬浮在大气中的各种气溶胶粒子,按其大小可分为降尘和飘尘。其中降尘的粒子较大,直径大于10微米,且自然沉降率较快。飘尘粒子较小,直径0.1—1.0微米,自然沉降率通常小于0.3微米的飘尘能直接吸入肺泡,如长期积累,会损害呼吸机能,引起哮喘、肺气肿、矽肺和肺癌等严重疾病。 3.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向大气中排进了一些有害物质(称污染物),当排入污染物浓度达一定限度,则使原来洁净空气的品质下降,若这种情况维持时间够长,便会对人类、动物、植物和大气中的物品产生危害和不良影响,这种大气状态称为空气污染。洁净大气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人在五个星期内不吃饭或5天内不喝水,尚能维持生命,但超过5分钟不呼吸空气,便会死亡,人体每天要吸10.12m3的空气。由此可见,消除空气污染或保持污染浓度低于某个限度之下,是何等重要。

渗透作用原理的浅析

渗透作用原理的浅析 合阳中学王星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P58给我们介绍了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本节内容的难点就是引导学生对渗透作用的理解。然后再联系植物细胞的结构,进行知识迁移,总结出植物细胞以及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和散失情况。而后者又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对于后者的把握是建立在对渗透作用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渗透作用这个演示实验及其分析讲解就显的尤为重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做了如下安排: 一、介绍实验装置 以课本图示为例,请三位同学上台分别安装三套实验装置。A按照课本要求安装,漏斗外是清水,漏斗内是30%的蔗糖溶液,内外之间是完整的半透膜。B与A基本相同,唯一差别就是半透膜用针扎了20个小孔, 破坏了半透膜的半透性。C与A的差别是漏斗内外都是30%的蔗糖溶液。安装要求三套装置内外液面相平。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现象,发现问题 实验装置安装好之后,学生观察A、B、C装置内外液面相平。让学生提出预测结果。然后带着预测结果,迅速阅读课本内容,看预测是否正确. 大约经过5min,再让学生预测结果,然后观察实验装置。发现A装置漏斗内液面上升。B、C漏斗内外液面没有明显变化,内外相平。引导分析A装置. 设问:A装置中漏斗内液面上升, 说明漏斗内的液体量是_____(增多、减少);增多的液体应该是来自____ ,即烧杯中的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了漏斗。 思考:1.烧杯中的水分子为什么会进入漏斗中? 2若漏斗的颈无限长,那么漏斗内的液面会不会无限上升?为什么? 3.内外液面差,高出的水柱对半透膜会产生压力吗?谁来平衡这个压力,从而维持水柱的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