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体及球体的概念、性质、计算

多面体及球体的概念、性质、计算
多面体及球体的概念、性质、计算

多面体及球体的概念、性质、计算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立体几何试题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的基本载体近几年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热点问题主要有证明点线面的关系。考查的重点是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空间距离和空间角,突出空间想象能力。。在《课程标准》中,立体几何的内容和考查要求有了较大的变化:增加了三视图,更强调几何直观,几何证明有所削弱,淡化了距离问题。因此,在复习中,以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为基础,以通性通法为重点,培养空间几何体的直观认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一般来说,平面向量在高考中所占份量较大,我们从以下五方面探讨立体几何问题的求解: 1.多面体及球体的概念、性质、计算;

2.由三视图判别立体图形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3.关于线线、线面及面面平行的问题;

4.关于线线、线面及面面垂直的问题;

5.关于空间距离和空间角的问题。 一、多面体及球体的概念、性质、计算: 典型例题:例1.已知三棱锥S 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SC 为球O 的直径,且2SC =;则此棱锥的体积为【】

()

A 26()

B 36()

C 23()

D 2

2

【答案】A 。

【考点】三棱锥的性质。

【解析】∵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3r =

,∴点O 到面ABC 的距离22

6d R r =-=。 又∵SC 为球O 的直径,∴点S 到面ABC 的距离为26

2d =

。 ∴此棱锥的体积为113262233436

ABC V S d ?=

?=??=。故选A 。 例2.平面α截球O 的球面所得圆的半径为1,球心O 到平面α的距离为2,则此球的体积为【】

(A )6π(B )43π(C )46π(D )63π 【答案】B 。

【考点】点到平面的距离,勾股定理,球的体积公式。

【解析】由勾股定理可得球的半径为3,从而根据球的体积公式可求得该球的体积为:

()3

V 4

3=4

33

ππ=??

。故选B 。

例3.如下图,已知正四棱锥S ABCD -所有棱长都为1,点E 是侧棱SC 上一动点,过点E 垂直于SC 的截面将正四棱锥分成上、下两部分,记(01),SE x x =<<截面下面部分的体积为(),V x 则函数()y V x =的图像大致为【】

【答案】A 。

【考点】棱锥的体积公式,线面垂直,函数的思想。

【解析】对于函数图象的识别问题,若函数()y f x =的图象对应的解析式不好求时,作为选择题,可采用定性排它法:

观察图形可知,当1

02x <<

时,随着x 的增大,()V x 单调递减,且递减的速度越来越快,不是SE x =的线性函数,可排除C ,D 。当1

12

x ≤<时,随着x 的增大,()V x 单调递减,且递减的速度越来越

慢,可排除B 。只有A 图象符合。故选A 。

如求解具体的解析式,方法繁琐,而且计算复杂,很容易出现某一步的计算错误而造成前功尽弃,

并且作为选择题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解答。我们也解答如下:

连接AC ,BD ,二者交于点O ,连接SO ,过点E 作底面的垂线EH 。 当E 为SC 中点时,∵SB =SD =BC =CD ,∴SE ⊥BE ,SE ⊥DE 。 ∴SE ⊥面BDE 。 ∴当1

2

SE x ==

时,截面为三角形EBD ,截面下面部分锥体的底为BCD 。

又∵SA =SC =1,AC =2,SO =

22。此时2EH =。 ∴1122

()132424

V x =

???=。 当()1

02

时,截面与AD 和AB 相交,分别交于点F 、D ,设FG 与AC 相交于点I ,则易得1

()3

BCDFG V x S EH =

?。 由EH ∥SO ,2

1,,12

SE x CE x SO CS -===

= ,得 ()211x EH =-::,即()21EH x =-。 由EI ∥SA ,1,2SE x CS AC === ,得12x AI =::,即2AI x =。易知AFG ?是等腰直角三角

形,即222FG AI x ==。∴22211

222

2AFG S FG AI x x x =

??=?=?。 ∴()()()()()222

1112()111133232BCDFG ABCD AFG V x S EH S S E x x x x H ?=

?=---?=-???-=。

()1

12

()3

CMN V x S EH ?=

?。 由EH ∥SO ,2

1,,1SE x CE x SO CS -===

= ,得 ()211x EH =-::,即()21EH x =-。 由EJ ∥SA ,1,1,2SE x CE x CS AC ==-== ,得()121CJ x -=::,即()12CJ x =-。易知

C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2212MN CJ x ==-。∴()()()2

222111122

21CMN S MN CJ x x x ?=??=?-?-=-。

∴()()()23

122()1121323

V x x x x =

?=---。 综上所述,()()()2

31110221()=24221122613

2x

?

????- ?

?????=???????。 结合微积分知识,可判定A 正确。

例4.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开立圆术”曰:置积尺数,以十六乘之,九而一,所得开立方除之,即立圆径,“开立圆术”相当于给出了已知球的体积V ,求其直径d 的一个近似公式3

16

9

d V ≈

。人们还用过一些类似的近似公式。根据π=3.14159…..判断,下列近似公式中最精确的一个是【】

A.3

169d V ≈

B.32d V ≈

C.3300157d V ≈

D.32111

d V ≈ 【答案】D 。

【考点】球的体积公式以及估算。 【解析】由球的体积公式3

4

=3

V R π得3

3=4V R π,由此得3336=2=4V V

d ππ

。对选项逐一验证:

对于A.3

169d V ≈

有1669π≈,即69

=3.37516

π?≈;

对于B.3

2d V ≈

有6

,即6

=32

π≈

; 对于C.3

300157d V ≈

有3006157π≈,即6157

=3.14300π?≈; 对于D.3

2111d V ≈

有21611π≈,即611 3.142921

π?≈≈; ∴3

2111d V ≈

中的数值最接近36V π

。故选D 。 例5.设四面体的六条棱的长分别为1,1,1,1,2和a ,且长为a 的棱与长为2的棱异面,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0,2)(B )(0,3)(C )(1,2)(D )(1,3) 【答案】A 。

【考点】异面直线的判定,棱锥的结构特征,勾股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分析】如图所示,设四面体ABCD 的棱AC 长为a ,取BD 中点P ,连接,AP CP ,所以,AP BD CP BD ⊥⊥ ,

在t R ABP ?中,由勾股定理得AP CP ==2

。 ∴在ACP ?中,

APC CP AP CP AP a AC ∠?-+==cos 222221cos APC =-∠。

∵(0,)APC π∠∈,∴cos (1,1)APC ∠∈-。∴2(0,2)a ∈ ∴(0,2)a ∈。故选A 。

例6.若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面积为π2的半圆面,则该圆锥的体积为 ▲ .

【答案】

3

3π。 【考点】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公式和侧面展开图。

【解析】根据该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为r ,母线长为l ,根据条件得到

ππ22

12

=l ,解得母线长2=l ,1,22===r l r πππ所以该圆锥的体积为:ππ3

3

1231S 3122=-?==h V 圆锥。

例7.一个高为2的圆柱,底面周长为2π,该圆柱的表面积为 ▲ 【答案】π6。

【考点】圆柱的表面积。

【解析】根据该圆柱的底面周长得底面圆的半径为1=r ,所以该圆柱的表面积为:

222426S l r πππππ=+=+=。

例9.如图,AD 与BC 是四面体ABCD 中互相垂直的棱,2BC =,若2AD c =,

且++2AB BD AC CD a ==,其中a 、c 为常数,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是 ▲ .

【答案】

13

2

22--c a c 。 【考点】四面体中线面的关系,椭圆的性质。 【解析】作BE AD ⊥于E ,连接CE ,则

∵BC AD ⊥,BE BC B =I ,∴AD ⊥平面BEC 。 又∵CE ?平面BEC ,∴CE AD ⊥。

由题设,++2AB BD AC CD a ==,∴B 与C 都在以AD 为焦距的椭球上,且BE 、CE 都垂直于焦距所在直线AD 。∴BE =CE 。

取BC 中点F ,连接EF ,

∵2BC =,∴EF ⊥BC ,1BF =,21EF BE =-。 ∴2112

BEF S BC EF BE ?=?=-。

∴四面体ABCD 的体积212133

BEC c

V S AD BE ?=?=

-。 显然,当E 在AD 中点,即B 是短轴端点时,BE 有最大值为22b a c =-。 ∴22

max 213

c V a c =

--。 例10.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E ,F 分别为线段AA 1,B 1C 上的点,则三棱锥D 1-EDF 的体积为 ▲ 。

【答案】

16

【考点】三棱锥的面积。

【解析】∵三棱锥1D EDF -与三棱锥1F D DE -表示的是同一棱锥,∴11D EDF F D DE V V --=。 又∵1F D DE -的底△DD 1E 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等于

1

2

;底△DD 1E 上的高等于正方形的棱长1,∴11D EDF F D DE 111

132V V 6

--==??=。

例11.若四面体ABCD 的三组对棱分别相等,即AB CD =,AC BD =,

AD BC =,则 ▲ 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编号)

①四面体ABCD 每组对棱相互垂直 ②四面体ABCD 每个面的面积相等

③从四面体ABCD 每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两两夹角之和大于90ο

而小于180ο

④连接四面体ABCD 每组对棱中点的线段互垂直平分

⑤从四面体ABCD 每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长可作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 【答案】②④⑤。 【考点】四面体的性质。

【解析】①四面体ABCD 每组对棱不相互垂直,命题错误;

②四面体ABCD 每个面是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命题正确;

③从四面体ABCD 每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两两夹角之和等于180ο

,命题错误; ④连接四面体ABCD 每组对棱中点构成菱形,线段互垂直平分,命题正确;

例12.已知点P A B C D ,,,,是球O 表面上的点,PA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326PA =则△OAB 的面积为 ▲ .

【答案】33

【考点】组合体的的位置关系,转化思想的应用。

【解析】∵点P A B C D ,,,,是球O 表面上的点,PA ⊥平面ABCD ,

∴点P A B C D ,,,,为球O 内接长方体的顶点,球心O 为长方体对角线的中点。 ∴△OAB 的面积是该长方体对角面面积的

1

4

。 ∵23,26AB PA ==,∴6PB =。∴1

=

236=334

OAB S ???。 例13.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3cm AB AD ==,12cm AA =,则四棱锥11A BB D D -的体积为 ▲ cm 3

【答案】6。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棱锥的体积。

【解析】∵长方体底面ABCD 是正方形,∴△ABD 中=32BD ,BD 3

22

(它也是11A BB D D -中11BB D D 上的高)

。 ∴四棱锥11A BB D D -的体积为13

3222=632

?。

知识讲解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提高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学习目标】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很重要的函数模型; 2.探索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会进行同底对数和不同底对数大小的比较;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知道指数函数x y a =与对数函数log a y x =互为反函数()0,1a a >≠. 【要点梳理】 要点一、对数函数的概念 1.函数y=log a x(a>0,a≠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值域为R . 2.判断一个函数是对数函数是形如log (0,1)a y x a a =>≠且的形式,即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系数为1; (2)底数为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数; (3)对数的真数仅有自变量x . 要点诠释: (1)只有形如y=log a x(a>0,a≠1)的函数才叫做对数函数,像log (1),2log ,log 3a a a y x y x y x =+==+等函数,它们是由对数函数变化得到的,都不是对数函数. (2)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时应注意:①对数函数的真数要求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②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要注意分类讨论. 要点二、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a >1 0<a <1 图象

性 质 定义域:(0,+∞) 值域:R 过定点(1,0),即x=1时,y=0 在(0,+∞)上增函 数 在(0,+∞)上是减函数 当0<x<1时,y<0, 当x≥1时,y≥0 当0<x<1时,y>0, 当x≥1时,y≤0 要点诠释: 关于对数式log a N的符号问题,既受a的制约又受N的制约,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应用时经常出错.下面介绍一种简单记忆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以1为分界点,当a,N同侧时,log a N>0;当a,N异侧时,log a N<0. 要点三、底数对对数函数图象的影响 1.底数制约着图象的升降. 如图 要点诠释: 由于底数的取值范围制约着对数函数图象的升降(即函数的单调性),因此在解与对数函数单调性有关的问题时,必须考虑底数是大于1还是小于1,不要忽略. 2.底数变化与图象变化的规律

知识点复习题02——多面体与旋转体

多面体与旋转体 考试内容: 棱柱(包括平行六面体).棱锥.棱台.多面体. 圆柱.圆锥.圆台.球.球冠.旋转体. 体积的概念与体积公理.棱柱、圆柱的体积.棱锥、圆锥的体积.棱台、圆台的体积.球和球缺的体积. 考试要求: (1)理解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球及其有关概念和性质. (2)掌握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和圆柱、圆锥、圆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以及球冠的面积、球缺的体积公式(球缺体积公式不要求记忆),并能运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 (3)了解多面体和旋转体的概念,能正确画出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的直观图. (4)对于截面问题,只要求会解决与几种特殊的截面(棱柱、棱锥、棱台的对角面,棱柱的直截面,圆柱、圆锥、圆台的轴截面和平行于底面的截面,球的截面)以及已给出图形或它的全部顶点的其他截面的有关问题. 一、选择题 1. (85(1)3分)如果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a ,那么四面体A'-ABD 的体积是 A.2 a 3 B.4a 3 C.3a 3 D.6a 3 2. (89(3)3分)如果圆锥的底半径为2,高为2,那么它的侧面积是 A.43π B.22π C.23π D.42π 3. (89(8)3分)已知球的两个平行截面的面积分别为5π和8π,它们位于 球心的同一侧,且相距为1,那么这个球的半径是 A.4 B.3 C.2 D.5 4. (90(3)3分)如果轴截面为正方形的圆柱的侧面积是S ,那么圆柱的体积等于 A.2S S B.πS 2S C.4 S S D.πS 4S 5. (90上海)设过长方体同一个顶点的三个面的对角线长分别为a ,b ,c ,那么这个长方体的对角线长为 A.222222 222 2 22c b a 2 1 D. )c b (a 3 1C. )c b (a 2 1B. c b a ++++++++ 6. (90广东)一个圆台的母线长是上下底面半径的等差中项,且侧面积为8πcm 2,那么母线长是 A.4cm B.22cm C.2cm D.2cm 7. (91上海)设长方体对角线的长度是4,过每一顶点有两条棱与对角线的夹角都是60°,则此长方体的体积是 A.27 332 B.82 C.83 D.163 8. (91上海)设正方体的全面积为24cm 2,一个球内切于该正方体,那么这个球的体积是 A.6πcm 3 B.34πcm 3 C.38πcm 3 D.332 πcm 3 9. (91三南)设正六棱锥的底面边长为1,侧棱长为5,那么它的体积为 A.63 B.23 C.33 D.2 10. (91三南)体积相等的正方体、球、等边圆柱(即底面直径与母线相等的圆柱)的全面积分别为S 、S ′、S",那么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S <S ′<S" B.S <S"<S ′ C.S ′<S"<S D.S ′<S <S" C D A B D' A' B' C'

多面体与旋转体的概念 讲义

多面体与旋转体的概念 一、概念整理 (一)棱柱与棱锥 1、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的“斜二测”画法 (1)按右图所示的位置和夹角作三条轴,分别表示铅垂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轴,依次把它们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规定在z轴和y轴方向上的线段的长度与其表示的真实长度相等,而在x轴方向上,线段的长度是其表示的真实长度的__________。

2、“斜二测”画法的重要性质 (1)平行直线的斜二测图__________________; (2)线段及其直线上定比分点的斜二测保持原比例不变。 (三)、旋转体 1、旋转体:平面上一条封闭图形所围成的区域绕着它所在平面上的一条定直线旋转而形成的几何体叫做旋转体,定直线叫做______________。 2、圆柱:将_________绕其一条边’ OO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 (1)圆柱的结构: 圆柱的轴:____________;圆柱的母线:____________; 圆柱的底面:___________;圆柱的侧面:___________; 圆柱的高:____________; (2)圆柱的性质: ①底面由与轴垂直的边旋转得到,所以圆柱的底面是圆面且垂直于轴, ②轴过两底面圆心且垂直于底面,联接两底面圆心的线段的长等于圆柱的高; ③所有母线相互平行,相等且垂直于底面,母线的长等于圆柱的高; ④轴截面(经过圆柱的轴的截面)是矩形。 3、圆锥:将_________绕其一条_____边AB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 (1)圆锥的结构: 圆锥的轴:_____________;圆锥的母线:____________; 顶点:_____________;高: _____________; 底面:_____________;侧面:_____________; (2)圆锥的性质: a.底面为圆且垂直于轴; b. c.所有母线都经过顶点且相等,各母线与轴的夹角相等。 d.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 二、例题分析 例1、若棱柱的侧面都是矩形,则棱柱一定是() A.正棱柱B.长方体C.直棱柱D.直平行六面体 例2、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___________ (1)各侧面都是矩形的棱柱是长方体(2)有两个相邻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直棱柱 (1)各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四棱锥是正四棱锥(4)底面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是长方体例3、(1)画水平放置的边长为3cm和4cm的矩形的直观图. (2)求该直观图的面积。 例4、画水平放置的边长为2cm的正方形的直观图. ’

对数函数性质及练习(有答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1.对数函数的概念 (1)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函数y =log a x (a >0,且a ≠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2)对数函数的特征: 特征???? ? log a x 的系数:1log a x 的底数:常数,且是不等于1的正实数 log a x 的真数:仅是自变量x 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对数函数,只需看此函数是否具备了对数函数的特征. 比如函数y =log 7x 是对数函数,而函数y =-3log 4x 和y =log x 2均不是对数函数,其原因 是不符合对数函数解析式的特点. 【例1-1】函数f (x )=(a 2 -a +1)log (a +1)x 是对数函数,则实数a =__________. 解析:由a 2 -a +1=1,解得a =0,1.又a +1>0,且a +1≠1,∴a =1.答案:1 【例1-2】下列函数中是对数函数的为__________. (1)y =log (a >0,且a ≠1);(2)y =log 2x +2; (3)y =8log 2(x +1);(4)y =log x 6(x >0,且x ≠1); (5)y =log 6x . 解析: 2.对数函数y =log a x (a >0,且a ≠1)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与性质 谈重点对对数函数图象与性质的理解对数函数的图象恒在y轴右侧,其单调性取决于底数.a>1时,函数单调递增;0<a<1时,函数单调递减.理解和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关键是会画对数函数的图象,在掌握图象的基础上性质就容易理解了.我们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2)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 (3)底数a对对数函数的图象的影响 ①底数a与1的大小关系决定了对数函数图象的“升降”:当a>1时,对数函数的图象“上

函数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一. 课标要求: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教材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当作三种重要的函数模型来学习,强调通过实例和图象的直观,揭示这三种函数模型增长的差异及其关系,体会建立和研究一个函数模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学会运用具体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 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5.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6.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意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7.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f(x)=a x的符号、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有关性质(单调性、值域、特别点). 8.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了解对数换底公式及其简单应用,能将一般对数转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通过具体函数,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f(x)=log a x符号及意义,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有关性质(单调性、值域、特殊点). 9.知道指数函数y=a x与对数函数y=log a x互为反函数(a>0, a≠1),初步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和f- -1(x)的意义. 10.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五种具体函数 1 312 ,,, y x y x y x y x - ====的 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11.通过应用实例的教学,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函数模型. 12.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概念的背景教学. 2..教材对函数的三要素着重从函数的实质上要求理解,而对定义域、值域的繁难计算,特别是人为的过于技巧化的训练不做提倡,要准确把握这方面的要求,防止拨高教学. 3. 函数的表示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重视采用不同的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目的是丰富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帮助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 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图象的直观作用,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代数的角度研究图象,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方法.

对数函数的概念精品教案

课题: 对数函数的定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 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 型;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 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 数,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 法,学会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定义,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景 1.(知识方法准备) ○ 1 学习指数函数时,对其性质研究了哪些内容,采取怎样的方法? 设计意图:结合指数函数,让学生熟知对于函数性质的研究内容,熟练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借助图象研究性质. ○ 2 对数的定义及其对底数的限制. 设计意图:为讲解对数函数时对底数的限制做准备. 2.(引例) 教材P 81引例 处理建议: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器填写下表: 碳14的含量P 0.5 0.3 0.1 0.01 0.001 生物死亡年数t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上表,体会“对每一个碳14的含量P 的取 值,通过对应关系P t 2 15730log =,生物死亡年数t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从而t 是P 的函数” .(进而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 二、 新结论的探究 (一)对数函数的概念 1.定义:函数0(log >=a x y 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logarithmic function ) 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 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x y 2log 2=,5log 5 x y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 ○ 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巩固练习:(教材P 68例2、3) 三、探索开发新结论 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问题:你能类比前面讨论指数函数性质的思路,提出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吗? 研究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 研究内容: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 探索研究: ○ 1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可用描点法,也可借助科学计算器或计算机) (1) x y 2log = (2) x y 2 1log = (3) x y 3log = (4) x y 3 1log = ○ 2 类比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研究,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填写如下表格: 图象特征 函数性质 1a > 1a 0<< 1a > 1a 0<< 函数图象都在y 轴右侧 函数的定义域为(0,+∞) 图象关于原点和y 轴不对称 非奇非偶函数 向y 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函数的值域为R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1) 11=α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上升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下降 增函数 减函数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第一象限的图 象纵坐标都大0log ,1>>x x a 0log ,10><

对数函数知识点

对数函数知识点 1.对数函数的概念 形如 y log a x( a 0且 a 1) 的函数叫做对数函数 . 说明:( 1)一个函数为对数函数的条件是: ①系数为 1; ②底数为大于 0 且不等于 1 的正常数; ③自变量为真数 . 对数型函数的定义域: 特别应注意的是: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 1。 2 、 由 对 数 的 定 义 容 易 知 道 对 数 函 数 y log a x (a 0, a 1) 是指数函数 y a x (a 0, a 1) 的反函数。 反函数及其性质 ①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 y x 对称。 ②若函数 y f ( x) 上有一点 (a, b ) ,则 (b, a) 必在其反函数图象上, 反之若 (b, a) 在反函 数图象上,则 ( a, b) 必在原函数图象上。 ③利用反函数的性质,由指数函数 y a x (a 0, a 1) 的定义域 x R ,值域 y 0 , 容易得到对数函数 y log a x(a 0, a 1) 的定义域为 x 0 ,值域为 R ,利用上节学过的 对数概念,也可得出这一点。 3、.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定义 y log a x (a 0且 a 1) 底数 a 1 0 a 1 图象 定义域 (0, ) 值域 R 单调性 增函数 减函数 共点性 图象过点 (1,0) ,即 log a 1 函数值x (0,1) y ( ,0); x [1, ) x (0,1) y (0, ); x [1, ) 特征 y [0, ) y ( ,0] 对称性 函数 y log a x 与 y log 1 x 的图象关于 x 轴对称 a 4.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比较 名称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一般形式 y a x (a 0, a 1) y log a x (a 0, a 1)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及设计说明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三亚市第四中学邓影 课题: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使用教材: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 第二章第2.2.2节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初等函数是函数的核心内容,而对数函数又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对数运算,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同时对数函数作为常用数学模型是解决有关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参加生产和实际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节课是新授课,,因此我把本节课重点定为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难点:学生在探究对数函数性质时可能会遇到障碍,因此我把探究对数函数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及其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2)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在探索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研究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数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习从具体实例中提炼数学概念的方法,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一般,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作图,分组讨论对数函数的性质,提高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类比指数函数性质研究对数函数,培养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研究数学问题的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图形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值身心发展的过渡时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喜欢新鲜事物,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过思维还不是很成熟. 在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采用“探究式 ...”教学方法。将一节课的核心内容通过四个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其理论依据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四为主”的教学思想。 2. 学法指导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因此本节课学生将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对教师提供的素材经历创设情境→获得新知→作图察质→问题探究→归纳性质→学以致用→趁热打铁→画龙点睛→自我提升的过程,这一过程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 教学手段 本节课我选择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运动变化过程,使信息技术真正为教学服务. 4.教学流程

函数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I 一. 课标要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 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教材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当作三种重要的函数模型来学习,强调通过实例和图象的直观,揭示这三种函数模型增长的差异及其关系,体会建立和研究一个函数模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学会运用具体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 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5.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6.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意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7.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f(x)=a x的符号、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有关性质(单调性、值域、特别点). 8.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了解对数换底公式及其简单应用,能将一般对数转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通过具体函数,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f(x)=log a x符号及意义,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有关性质(单调性、值域、特殊点). 9.知道指数函数y=a x与对数函数y=log a x互为反函数(a>0, a≠1),初步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和f- -1(x)的意义. 1 10.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五种具体函数y = x,y= x3,y=x-1,y = x2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11.通过应用实例的教学,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函数模型. 12.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1.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概念的背景教学. 2..教材对函数的三要素着重从函数的实质上要求理解,而对定义域、值域的繁难计算,特别是人为的过于技巧化的训练不做提倡,要准确把握这方面的要求,防止拨高教学. 3.函数的表示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重视采用不同的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目的是丰富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帮助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 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图象的直观作用,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代数的角度研究图象,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方法. 4.教材将映射作为函数的一种推广,进行了逻辑顺序上的调整,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思维

认识多面体与旋转体教案

占据着空 间的一部分,比如粉笔盒、足球、易拉罐等.如果只考虑 这些物体的形状和大小,那么由这些物体抽象出来的空 间图形叫做空间几何体.它们具有千姿百态的形状,有着 不同的几何特征,现在就让我们来研究它们吧! 二、探索新知 探究1:多面体的相关概念 新知1:由若干个平面围成的几何体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围成每个多面体的多边形叫做多面体 教师给出题 目,学生分组回 答。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教师给出题 目,学生分组回 答。 掌握定义,培 养学合作意识。 在探究中学 习知识,符合现代 教学理念。 在探究中学 习知识,符合现代 教学理念。

的面,如面ABCD ; 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多面体的棱,如棱AB ;棱和棱的公共点叫多面体的顶点,如顶点A .连结不在同一平面上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面体的对角线, 具体如下图所示: 探究2:旋转体的相关概念 面 顶点 棱 A B ' C ' D 'A ' C B

新知2: 由一条平面曲线绕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曲面叫旋转面,封闭的旋转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旋转体,这条定直线叫旋转体的轴.这条曲线叫做旋转体的母线。如下图的旋转体:

四、课堂小结 1、多面体的概念及有关知识 2、旋转体的概念及有关知识 板书设计1、多面体:面、棱、顶点、对角线; 2、旋转体:旋转面、轴、母线 作业设计手工制作:本节课课本上出现的几何体或自由制作。 要求: 1:每人至少一个,可以合作完成,最好不重复。 2:模型大小:拿在手中,站在讲台上,所有同学都能看清。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1.1 函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第一章 函数 1.1 函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4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集合、区间、邻域及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了解函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图形,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集合、映射及函数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集合及其运算 1、集合概念 (1) 什么是集合? 所谓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2) 集合的表示法 a 列举法:就是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表示.由元素n a a a ,,21组成的集合A,可表示成 A={n a a a ,,21} b 描述法:若集合M 是由具有某种性质P 的元素x 的全体所组成,就可表示成 }|{P x x M 具有性质= (3) 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属于、包含、子集、真子集、空集. 2、集合的运算 (1) 并集 {| }A B x x A x B ?=∈∈或;(2) 交集 {| } A B x x A x B ?=∈∈且 (3) 差集 \{| }A B x x A x B =∈?但 (4) 全集与补集(或余集) 全集用I 表示,称A I \为A 的补集记作C A . 即 \{| }C A I A x x I x A ==∈?但 集合的并、交、补满足下列法则: (1) 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 (2) 结合律:)()(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3) 分配律:)()()(C B C A C B A ???=??, )()()(C B C A C B A ???=?? (4) 对偶律:C C C B A B A ?=?)(,C C C B A B A ?=?)( (5)幂等律:A A A ?=A A A ?=;(6)吸收律:A A ?Φ=A A ?Φ= 两个集合的直积或笛卡儿乘积 {(,)| }A B x y x A y B ?=∈∈ 且 二、区间与邻域 1、映射与领域 区间:开区间 ),(b a 、闭区间 ],[b a 、半开半闭区间],(b a ,),[b a 、有限,无限区间. 邻域:)(a U 或}|{),(δδδ+<<-=a x a x a U a :邻域的中心,δ:邻域的半径 去心邻域: }||0|{),(δδ<-<=a x x a U 左δ邻域),(a a δ-、右δ邻域),(δ-a a . 2、映射概念 定义 设,A B 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 ,使得对A 中的每一个元素x .按法则f ,在B 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则称f 为从A 到B 的映射,记作 f B →:A 或,f y x A →∈:x| 其中,并y 称为元素x 的像,记作)(x f ,即 )(x f y =,而x 称为元素y 的一个原像。 映射f 的定义域:f D A =,映射f 的值域:(){()|}f R f A f x x A ==∈

最全函数概念及基本性质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例题

函数及基本性质 一、函数的概念 (1)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 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注意1: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例1.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的为( ) ⑴3) 5)(3(1+-+=x x x y ,52-=x y ; ⑵111-+= x x y ,)1)(1(2-+=x x y ; ⑶x x f =)(,2)(x x g =; ⑷()f x ()F x = ⑸21)52()(-=x x f ,52)(2-=x x f 。 A .⑴、⑵ B .⑵、⑶ C .⑷ D .⑶、⑸ 2: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如:943)(2-+=x x x f ,R x ∈ 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如:()6 35 -= x x f ,2≠x 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如()1432+-=x x x f , 13 1 >=x x x f a ,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 于零且不等于1。如:( ) 2 12 ()log 25f x x x =-+ ⑤tan y x =中,()2 x k k Z π π≠+ ∈. 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如:2)32()(-+=x x f

第五讲 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第五讲 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条主线,也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使我们从研究常量发展到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这是对事物认识的一大飞跃,而且对于函数及其图像的研究,使我们把数与形结合起来了.学习函数,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概念,而且要把解析式、图像和性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解题中自觉地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从图像和性质对函数进行深入的研究. 1.求函数值和函数表达式 对于函数y=f(x),若任取x=a(a为一常数),则可求出所对应的y值f(a),此时y的值就称为当x=a时的函数值.我们经常会遇到求函数值与确定函数表达式的问题. 例1 已知f(x-1)=19x2+55x-44,求f(x). 解法1 令y=x-1,则x=y+1,代入原式有 f(y)=19(y+1)2+55(y+1)-44 =19y2+93y+30, 所以 f(x)=19x2+93x+30. 解法2 f(x-1)=19(x-1)2+93(x-1)+30,所以f(x)=19x2+93x+30. 可. 例3 已知函数f(x)=ax5-bx3+x+5,其中a,b为常数.若f(5)=7,求f(-5). 解 由题设 f(-x)=-ax5+bx3-x+5 =-(ax5-bx3+x+5)+10

=-f(x)+10, 所以 f(-5)=-f(5)+10=3. 例4 函数f(x)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并且对任意实数x ,y ,有f(x+y)=f(xy).若f(19)=99,求f(1999). 解 设f(0)=k ,令y=0代入已知条件得 f(x)=f(x+0)=f(x ·0)=f(0)=k , 即对任意实数x ,恒有f(x)=k .所以 f(x)=f(19)=99, 所以f(1999)=99. 2.建立函数关系式 例5 直线l1过点A(0,2),B(2,0),直线l 2:y=mx +b 过点C(1,0),且把△AOB 分成两部分,其中靠近原点的那部分是一个三角形,如图3-1.设此三角形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m 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图像. 解 因为l 2过点C(1,0),所以m +b=0,即b=-m . 设l 2与y 轴交于点D ,则点D 的坐标为(0,-m),且0<-m ≤2(这是因为点D 在线段OA 上,且不能与O 点重合),即-2≤m <0. 故S 的函数解析式为 例6 已知矩形的长大于宽的2倍,周长为12.从它的一个顶点作一条射线,将矩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且这条射线与矩形一边

函数的概念及基本性质练习题

函数的概念及基本性质练习题 1. 下列各图中,不能是函数f (x )图象的是( ) 2.若f (1x )=1 1+x ,则f (x )等于( ) A.1 1+x (x ≠-1) B.1+x x (x ≠0) C.x 1+x (x ≠0且x ≠-1) D .1+x (x ≠-1) 3.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2f (2)-3f (1)=5,2f (0)-f (-1)=1,则f (x )=( ) A .3x +2 B .3x -2 C .2x +3 D .2x -3 4.函数f (x )=lg(x -1)+4-x 的定义域为( ) A .(1,4] B .(1,4) C .[1,4] D .[1,4) 5.已知函数f (x )=??? 2x +1,x <1 x 2+ax ,x ≥1,若f [f (0)]=4a ,则实数a 等于( ) A.12 B.4 5 C .2 D .9 6.下列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f 是函数的是( ) A .A ={-1,0,1}, B ={0,1},f :A 中的数平方 B .A ={0,1},B ={-1,0,1},f :A 中的数开方 C .A =Z ,B =Q ,f :A 中的数取倒数 D .A =R ,B ={正实数},f :A 中的数取绝对值 7.下列各组函数表示相等函数的是( ) A .y =x 2-3 x -3与y =x +3(x ≠3) B .y =x 2-1与y =x -1 C .y =x (x ≠0)与y =1(x ≠0) D .y =2x +1,x ∈Z 与y =2x -1,x ∈Z 8.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 =-x 2x 2-3x -2;(2)y =34x +8 3x -2

(完整版)高中数学《对数函数的概念》教案北师大必修1

对数函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对数函数的概念,熟悉2log x y =的图象, ②了解对数函数的反函数.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类比思想由指数函数的概念得出对数函数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发现函数的性质; 2.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2log x y =的图象, 2、难点:用对称性画2log x y =的图象,. 四.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在科学上,考古学家利用 log P 估算出土文物或古遗址的年代,对于每一个C 14含 量P ,通过关系式,都有唯一确定的年代t 与之对应.同理,对于每一个对数式log x a y =中 的x ,任取一个正的实数值,y 均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所以log x a y x =关于的函数. 2.探索新知 一般地,我们把函数log a y x =(a >0且a ≠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提问:(1).在函数的定义中,为什么要限定a >0且a ≠1. (2).为什么对数函数log a y x =(a >0且a ≠1)的定义域是(0,+∞) 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更加理解对数函数的含义,从而加深对对数函数的理解. 答:①根据对数与指数式的关系,知log a y x =可化为y a x =,由指数的概念,要使 y a x =有意义,必须规定a >0且a ≠1. ②因为log a y x =可化为y x a =,不管y 取什么值,由指数函数的性质,y a >0,所以 (0,)x ∈+∞. 3、研究对数函数的反函数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基础)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A 一、目标与策略 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很重要的函数模型; 2.探索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会进行同底对数和不同底对数大小的比较;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知道指数函数x y a =与对数函数log a y x =互为反函数()0,1a a >≠. 学习策略: 在理解对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学习过程中,要处处与指数函数相对照. 二、学习与应用 指数函数图象及性质: y =a x 01时图象 图象 性质 (1)定义域 ,值域( ,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我们要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讲,做到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手上记. 知识回顾——复习 学习新知识之前,看看你的知识贮备过关了吗?

(2)a0= ,即x=0时,y= ,图象都经过(,)点 (3)a x=a,即x=1时,y等于底数 (4)在定义域上是单调函数(4)在定义域上是单调函数 (5)x<0时,a x> x>0时, 0时,a x> (6)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要点一:对数函数的概念 1.函数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 0,+∞. 2.判断一个函数是对数函数是形如log(0,1) a y x a a =>≠ 且的形式,即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系数为; (2)底数为的常数; (3)对数的真数仅有. 要点诠释: (1)只有形如y=log a x(a>0,a≠1)的函数才叫做对数函数,像 log(1),2log,log3 a a a y x y x y x =+==+等函数,它们是由对数函数变化得到的,都不是 对数函数. (2)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时应注意:①对数函数的真数要求,底数大于 零且不等于1;②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要注意. 要点二: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a>1 0<a<1 图象 性质定义域: 值域: 过定点,即x=1时,y=0 在(0,+∞)上增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 当0<x<1时,<0, 当x≥1时,≥0 当0<x<1时,>0, 当x≥1时,≤0 要点诠释: 关于对数式log a N的符号问题,既受a的制约又受N的制约,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 应用时经常出错.下面介绍一种简单记忆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以1为分界点,当a,N同侧时,log a N>0;当a,N异侧时,log a N<0. 要点梳理——预习和课堂学习 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预习和课堂学习更多知识点解析请学习网校资源 ID:#12255#392183

《对数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高中数学必修1(北师大版)】

《对数函数的概念》 《对数函数的概念》是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第5节的内容。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指数函数与对数等内容,它为过渡到本节起着铺垫作用。“对数函数”这节教材,是在没学习反函数的基础上研究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数函数作为常用数学模型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有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参加生产和实际生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2、理解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注重思考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以已知探求未知的能力; 2、通过实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类比联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对数函数的概念》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对数函数的概念。在教学中只有突出这个重点,才能使教材脉络分明,才能有利于学生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教学难点】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 电子课件调整、相应的教具带好、熟悉学生名单、电子白板要调试好。 一、导入部分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一、问题提出1.在§1正整数函数中,细胞分裂的问题得到细胞分裂个数y 与分裂次数x 的函数关系是 ?(y=2x ) 2.若一个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大约可以得到一万个细胞或十万个细胞,即分裂次数x 和细胞个数y 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 。 X=log 2y 3.对于一般的指数函数y=a x (a>o,a ≠1)中的两个变量,能不能把y 当作自变量,使得x 是 y 的函数? 二、研探新知,建构概念 指数函数x y a = (a>o,a ≠1)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当x 1≠x 2时,y 1≠y 2,(如图所示)指数函数的图像反映了数集R 与数集﹛y │y >0﹜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由此可见对于任意的y ∈(0,+∞),在R 中都有唯一数x 满足y=a x ,即把y 当作自变量,那么x 就是y 的函数,有§4可以知道这个函数就是x a y =㏒ (a>o,a ≠1)函数x a y =㏒叫做对数函数,(a>o,a ≠1),自变量y >0。习惯上,自变量用x 表示,所以这个函数就写成 y a x =㏒ (a>o,a ≠1)。 1、对数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函数log a y x =(a >0且a ≠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a 叫做对数函数的底数,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1)常用对数函数:10y x lgx ==㏒ (2)自然对数函数:e y x x ==㏒㏑ 问题1:(1)在函数的定义中,为什么要限定a >0且a ≠1? (2)为什么对数函数log a y x =(a >0且a ≠1)的定义域是(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