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导学案

高二政治导学案
高二政治导学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姓名:班级:小组: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

了解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2.能力目标: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本目信息量较大,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课前预习案

一、具体要求

1.通读课文,规范、准确、简洁标注出下列知识。

2.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

3.记住最基本的概念原理。

二、知识清单

1.古代辉煌的历程(了解)

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______________。

秦朝: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______________的意义。

汉代:______________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隋唐时期:进入了气度恢弘的______________时代。

宋元明: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______________。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______________冲击。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及其原因?(识记)

3.试分析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及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理解记忆)

三、我的疑惑

通过自主学习,我还有如下疑惑:

课堂探究案

一、质疑探究

【合作探究1】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吸收了往届奥运火炬的优点,又渗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火炬造型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的出现使人类文明得以更好传播。“祥云”的文化概念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北京奥运会火炬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的无穷魅力。

请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蕴涵着无穷的魅力?

[合作探究2]华夏民族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创造了象征着东方灿烂文化的中国瓷器。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精湛绝妙的工艺、光致茂美的质感、异彩纷呈的品类而名震寰宇,极大地丰富了民族文化和世界艺术宝库,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20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国无宁日、经济衰败、民不聊生,虽有不少有志之士与爱国的陶工及匠师们结合起来,为陶瓷的发展而拼搏努力,但整体上说,是中国瓷器艺术黯淡失色的历史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整个工艺美术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广大陶瓷美术工作者不断深入生活,探索创新,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时代气息浓郁的艺术瓷以及经济适用、朴素大方的日用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瓷器艺术进入了一个全面繁

荣发展新时期,展现出包容性、多样性、科学性的特征,许多新工艺、新材料、新形式、

新品种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1)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2分)

(2)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瓷器艺术为什么能够蓬勃发展?(5分)(3)瓷器的发展历程对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有什么启示?(8分)

二、总结巩固

概括本节课的基本原理、主要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如有疑问及时请教老师

三、当堂检测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之所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因为( )

①统一的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重大作用

②中国自华夏以来,留有丰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中华文化从未中断而延续至今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犹太人在欧洲生活了一千多年仍摆脱不了被驱逐的命运,但一千年以前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一起而消亡了。这说明()

A、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B、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文化可以吸收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

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在繁荣,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在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这说明()

A、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B、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C、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峻的挑战

D、坚持改革开放是创造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原因

4、.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

而来的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继承传统,缺乏创新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6.规范汉字的高度重视。国家重视规范汉字()

①因为汉字使用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②有利于提高我国学生的母语水平③加重学习负担,不利于文化创新④有利于促进人们思想文化的交流.

A.①②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合作探究1】

(1)源远流长的见证和原因是汉字传载和史学典籍存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它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的史书典籍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2)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蕴涵着无穷的魅力还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4、(1)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发展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原因:①国家对采取“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鼓励包括陶瓷艺术在内的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②广大陶瓷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探索创新;③中国陶瓷艺术具有包容性,注重实用性;④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的繁荣;⑤对传统陶瓷技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⑥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3)启示: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是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保证;②文化工作者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

神文化需求进行文化创新;③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④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