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篇一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磁铁的两极》是继《磁铁的磁性》后的磁铁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磁铁的磁性,知道磁铁的两极的磁性最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磁铁,发现磁铁的两极不但磁性最强,还能指示南北方向。探究活动也从原来的观察磁铁与其他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引伸到磁铁与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围绕着这个目标,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保障了学生的实验时间,整堂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严谨而有序地完成了三个观察、实验活动以及多次实验的记录,并通过整理发现了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学生情绪饱满,参与积极,人人动手,教学目标和研究目标都得以完成和实现。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在本堂课中有以下几个方面较为成功。1、精心设计环节,科学分配时间。本节课活动多,每个活动就算是最简短也不能少于5分钟,何况学生在活动后还要整理事实、完成记录,然后互相交流,才能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如果学生活动的时间不能保证,那么活动就变成了过场,达不到效果。为了保证学生活动的时间,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意把不是活动的环节尽量地简单明了,不搞花架子。如在教学引入中我就从上一节课的学习开始,既复习了旧知,又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时间很短,就那么1-2分钟,而且节省了时间。2、明确实验要求,方法指导到位。在每次活动前我都会对学生的实验、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怎样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明确每个人做什么,使活动能有序而有效地开展,取得实效。如在观察转动的磁铁前,我边演示边告诉学生

小组内每人转动磁铁一次,等磁铁停下时观察它的方向和位置,并把每次每次的方向和位置用简单的图或文字记录下来。最后看看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实验也反复多次地进行了。同时学生明白了实验的重点和要求及方法。当学生按老师的指导去做时,在3-5分钟内就有效完成了实验,并一下子就发现磁铁每次停下时都是指着同一个方向。当然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尽人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有个别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等方式已经知道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于是在没有实验前就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把记录卡填好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在教学中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怎样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还有待研究。篇二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磁铁的两极》是继《磁铁的磁性》后的磁铁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磁铁的磁性,知道磁铁的两极的磁性最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磁铁,发现磁铁的两极不但磁性最强,还能指示南北方向。探究活动也从原来的观察磁铁与其他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引伸到磁铁与磁铁间的相互作用。课文安排了3个观察、实验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可转动的磁铁,从而发现磁铁的两极能指示南北方向,形成南极、北极的概念。第二个活动则自主开展实验探究进一步研究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其规律。第三个活动是玩磁铁小车的游戏,是运用同极相斥的性质开展的活动。3个活动由浅入深,环环紧扣,活动虽难度不大,但要在40分钟内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并让学生反复

多次实验,记录多次实验结果,然后在此基础上整理事实,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还是要花点心思的。于是怎样有序、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成了我这节课的主攻目标。围绕着这个目标,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保障了学生的实验时间,整堂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严谨而有序地完成了三个观察、实验活动以及多次实验的记录,并通过整理发现了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学生情绪饱满,参与积极,人人动手,教学目标和研究目标都得以完成和实现。篇三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执教了教科版三下科学课《磁铁的两极》,觉得教学环节上比较清晰,但很多细节上还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语言不够贴近三年级的学生,在问题导出部分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磁铁有什么性质?。三年级的学生还不理解性质是什么意思,以至于回答时都答不到点子上。语言组织上还有待加强。2、材料的发放问题。我是安排组长上来领材料的,但这节课有几个实验,组长频繁的上来领,很浪费时间。但如果一开始就全部发放下去又怕学生乱玩,三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是比较差的。现在考虑后觉得可以把材料分好后用袋子密封起来,标好号,需要用时就取相应的袋子。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防止学生乱拿。3、讲解实验方法时有点仓促,不够清晰,导致有的小组操作时方法不准确。实验前应提醒一下接触过磁铁的回形针已经被磁化了,不能再用于实验。实验时磁铁最好能挂起来,而不是让学生拿在手里。4、没有及时评价学生。评价应该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评价能保

护、推动学生的积极性。遗憾的是这节课上我没能把握好机会及时的评价学生。总之,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不仅要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还要遵从学生能力形成的基本规律,有机的建构一个有利于学生不断深入探究的、有序的、可行的教学过程。当然,本节课我还是很有收获的,几位老师给我一些建议1、课前实验的重要性。在课前备课时,教师一定要进行课前实验,不仅熟悉了实验过程,更能发现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什么状况。在分组实验前,可以给学生正确地引导,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成功率,提高科学实验课堂的效率。山湖小学蔡老师说,可以将磁铁捆绑粗一点的棉线,防止回形针收磁力干扰。2、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一定要巡视到位。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的巡视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深入学生的实验中去。关注他们的实验过程和实验记录,以便能给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引导。3、学生实验的数据选择要有针对性。科学实验课主要就是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获取数据,用这些实验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如果数据出现偏差,必然会给科学规律的揭示带来困难。教师在关注学生实验的同时关注他们的实验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能提高课堂效率。对学生实验时出现的问题也不能视而不见,不仅要提出来,而且要处理好。比如就可以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发现出现数据偏差的原因。斑羚飞渡教学反思摆的研究教学反思白衣天使教学反思

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颜色逐渐由变成。

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色,没有遮光的部分呈色。)步骤①的作用是:。

)这个实验说明了:。

8.2普查和抽样调查(2).doc2

教学设计 备课日期:2014 年 5 月21 日 课题2普查和抽样调查共 1 课 时 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 在上一课时初步了解两种调查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抽样调查的注意问题;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学情分析一般来讲,学生对样本的代表性缺乏深刻认识,容易认为大样本既可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应引起关注。 教学目标(1)经历普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2)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领会其在具体问题中的优点和局限性,会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了解总体、个体和样本的概念。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选用何种调查方式,了解总体和样本的联系。 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资源班班通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5.27下1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 二、探究: 小明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为:1-2次83人,3-6次15人,7次及以 上2人。 小颖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1-2次的占7%,3-6次的占24%,7次及以上的占 69%。 小彬组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次数1-2次4人,3-6次5人,7次及以上1人。 问题: (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2)为了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进行交流。 (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 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 (以上问题先由组内交流,然后班级内交流。)

磁铁的两极教案

磁铁的两极教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湛江市2016年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比赛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版本:教科版) 单位:南三区中心小学任教老师:何真祥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版本:教科版) 任教老师:南三中心小学何真祥 【教材说明】《磁铁的两极》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课。对于磁铁,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前概念,对磁铁的探究也比较感兴趣。《磁铁的两极》让学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磁铁上有两极,以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执教过程中,对教材作了一些改动,针对三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以“玩”为线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得出问题,对问题作出自己的假设等。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对实验数据的收集,以解决探究过程中疑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支架、大条磁铁、未标识条形磁铁、回形针、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支架、全套磁铁、钢珠、铁条、回形针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条形磁铁) 2、这是一根条形磁铁,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谁能用一个实验证明它是磁铁(请生演示)表扬 3、实验证明,这是一条真正的磁铁。这位同学很厉害,懂得利用磁铁的磁力来证明。老师也很厉害,下面老师要做一个小魔术,把这根磁铁的磁力消除掉。想不想看 (魔术:铁球接触磁铁中间部分,吸不住。) 4、这是怎么回事呢 2、学生交流。(磁铁各处的磁力不一样) (教学意图:证明磁铁是复习前面内容,并在其中贯彻“科学论断要用事实证明”这一科学态度。利用魔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即假设。小朋友对磁铁已经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天津市县级优课)

李凭箜篌引 学习目标: 1、因声求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诵读、探究,深入赏析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3、比较《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乐上的异同。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并且在高一年级学习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对这类描写音乐的诗歌有了初步的认知。所以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分析“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并比较《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乐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关于音乐的诗歌? 明确:白居易《琵琶行》,谁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描写音乐名句? 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和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今天,我们就跟随李贺梦回唐朝聆听一场箜篌演奏会。 二、展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正音 2、解释重点词语 3、划分节奏,找韵脚 4、朗读诗歌 5、疏通诗意 四、整体感知: 时间:高秋地点:中国演奏者:李凭乐器:箜篌(吴丝蜀桐) 知识链接: 1、李凭,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2、箜篌:我国古代的一种弦乐器,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等数种。它一般有二十三根弦。箜篌酷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 五、深入探究: 1、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 浮云江娥素女紫皇五色石神妪老鱼瘦蛟吴质玉兔 2、这些听众听李凭演奏时有何反应?(可选取你喜欢的一两个听众来讨论) 天空浮云——停步聆听 江娥素女——愁啼哀思 至上紫皇——扣动心弦 补天女娲——听得入迷惊天地,泣鬼神 山中神妪——折服请教 老鱼瘦蛟——跳跃起舞

关普查和抽样调查于教学反思

关于“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的几点反思 大冯家学校:孙志艳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初中第四次会议期间,课题组安排了四节观摩课,其中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张韬老师所做的“抽样调查”一节课带给我许多启迪与思考.本文结合这节课的几个片段和笔者自己关于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自己的想法和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同行指正. 反思1 :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可见,学生良好的认知基础将是教师最可利用的宝贵资源,是高效率学习活动的关键. 首先我们看这节课的引入过程.上课伊始,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的问题情境: 一天,爸爸叫儿子去买一盒火柴.临出门前,爸爸嘱咐儿子要买能划燃的火柴.儿子拿着钱出门了,过了好一会儿,儿子才回到家. “火柴能划燃吗?”爸爸问. “都能划燃.” “你这么肯定?”

儿子递过一盒划过的火柴,兴奋地说:“我每根都试过啦.” 然后,教师提出了下面三个问题: 问题1:儿子采用了什么调查方式? 问题2:你认为儿子采用的方法合适吗?为什么? 问题3: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学生对上述三个问题作出如下回答: 问题1:采用了全面调查的方式. 问题2:不合适,因为所有的火柴都划光了,这个调查没有意义了. 问题3:可以选择一些火柴划一下. 虽然上述问题情境有夸张的成分,但通过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学生很容易明白,在某些调查中,全面调查方法并不可行,从而体会抽样调查方法的必要性.从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反应情况来看,学生对抽样调查的必要性的认同没有认知上的困难,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地思考并参与问题解答的过程,而其能够很顺利地回答以上问题.由此可见,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审视这些经验,使之升华为新的数学知识,而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磁铁的两极教案

磁铁的两极教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湛江市2016年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比赛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版本:教科版) 单位:南三区中心小学任教老师:何真祥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版本:教科版) 任教老师:南三中心小学何真祥 【教材说明】《磁铁的两极》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课。对于磁铁,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前概念,对磁铁的探究也比较感兴趣。《磁铁的两极》让学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磁铁上有两极,以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执教过程中,对教材作了一些改动,针对三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以“玩”为线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得出问题,对问题作出自己的假设等。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对实验数据的收集,以解决探究过程中疑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支架、大条磁铁、未标识条形磁铁、回形针、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支架、全套磁铁、钢珠、铁条、回形针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条形磁铁) 2、这是一根条形磁铁,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谁能用一个实验证明它是磁铁(请生演示)表扬 3、实验证明,这是一条真正的磁铁。这位同学很厉害,懂得利用磁铁的磁力来证明。老师也很厉害,下面老师要做一个小魔术,把这根磁铁的磁力消除掉。想不想看? (魔术:铁球接触磁铁中间部分,吸不住。) 4、这是怎么回事呢? 2、学生交流。(磁铁各处的磁力不一样) (教学意图:证明磁铁是复习前面内容,并在其中贯彻“科学论断要用事实证明”这一科学态度。利用魔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即假设。小朋友对磁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技能: 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探讨李贺诗的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涵咏 探讨 教学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堂导入: 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清人方扶南说: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说这首诗足以泣鬼,主要是因为诗人构思的奇

特。那么诗人李贺是怎样的人,这首诗又奇特在什么时候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人李贺和他的诗。 二.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人,人称“诗鬼”。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从汉魏六朝乐府及萧梁艳体诗多所汲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要凌驾大自然而创造出新奇幽美的艺术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独创风格,并对中晚唐某些诗人发生了一些影响。 三.题解: 李凭是是供奉宫廷的梨园弟子,以弹奏箜篌名躁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其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引,与歌、行一样,表明这是乐府诗。《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四.涵咏诗韵,初步感知。 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感悟朗读。 2读后生生互评,注意把握情感。 教师指导点拔: 因为此诗是描写音乐感受的,所以在诵读时要注意诗句间的起承转合,诗中纷繁的意象蕴含着音乐的情感变化,诗的情感基调与音乐的情感基调基本上相同。 此外,这首诗每句都七言,格律严密,四次换韵,句句用韵,节奏很快,所以要注意划分句群,找诗中情感的起伏脉络,把握诗歌的节奏。 3叫一学生再次朗读,把握情感基调。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与《琵琶行》有着同等音乐造诣的唐诗,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由于地域、家庭条件等的限制,孩子们很少有音乐方面的熏陶及培养,就更不用说学习了。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先从直观的图片入手,介绍箜篌这一古老的乐器,接着让学生欣赏了一段箜篌演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有了视听享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李凭箜篌引》属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修课本的第三单元,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要求学生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一、天马行空的朗诵。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这描摹音乐诗歌的声律美和情韵美更需要通过朗读来感知品味,但是仅仅朗读感知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意象繁密跳脱,奇异怪诞,有现实的,有幻觉的,有神话的。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感知诗歌营造的意象,学生在讨论、争论、达到共识的过程中,理解了四个乐段的情感表达。 二、奇特怪诞的想象。江娥、素女的哀愁,玉碎的激昂,凰叫得凄厉,芙蓉泣露香兰笑的画面美,女娲炼石、老鱼跳波,月宫的的遐想。让学生在一片辽阔的天地之中尽己之遐想,在音乐的王国中感受作者如何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所感所想。学生受到了感染,有部分学生提笔而书。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学生是高

二、四班的刘哲同学,对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歌曲中鱼儿游于水中的描写,赢得了全班同学的喝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了学生对诗词鉴赏的学习,效果显著。 不足之处依然存在:整个教学设计容量较大,使得课堂效果上感觉有些赶时间。学生的交流可以更充分一些。在调动所有的学生上作出一系列尝试,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尤其是语文素养相对较低的学生增加更多的自信方面,还有很多的探索空间。 作文二: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训练学生朗读和赏析诗歌的能力。亮点:本课时教学设计以读促教,读中品悟、赏析,体现古诗文教学的特点。一读采用各种形式,读通、读顺、读出情感,初步走进诗文。二读,读出美感、诗韵。大多数学生能够找出表现箜篌美妙的诗句,并能小组内讨论赏析诗句,积极活跃。三读,试着赏析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的异同,这是本堂课的难点,大家小组内讨论争议,多数仅仅在找修辞方法的不同。教师需要提示学生,分析侧面描写的效果,两首诗文中比喻句的作用及效果。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发现,九年级学生的比较能力、鉴赏诗歌的能力需要积极训练。 作文三: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利用自主学习平台指导学生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听到的知识不如自己搜索到的来得深刻,更何况,一首诗歌(词),它最美之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应该会在未来的学习模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尽管我们这节课超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这堂课抱着对科学课中设定的教学目标的思考,对科学课堂中设计的探究活动的思考,对学生在科学课堂中是否能积极主动参与的思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如章鼎儿老师所说,我们的科学课可以这样上,也可以尝试着那样上,而要不要那样上的主要取决因素就是自己的学生,其次便是教材所需达成的目标。 教材分析: “磁铁的两极”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从交流磁铁知识开始,安排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磁铁的用途与它的性质是密切联系的。《磁铁的两极》让学生在前两课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磁铁上有两极,以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课意在启发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检测磁铁上磁力的强弱,从而建立磁极的概念,了解磁极间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性质,亲自感受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在设计、操作、分析磁铁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培养积极缜密的科学思维能力。在执教过程中,对教材作了一些改动,针对三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以“玩”为主线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得出问题,对问题作出自己的假设等。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对实验数据的收集,以解决探究过程中疑问。 学情分析: 磁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玩具,对于磁铁学生已有初浅的、零散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前概念,对磁铁的探究也比较感兴趣。不过对于教科书安排的第一个活动有不同的看法,三年级的学生,刚刚介入科学学习不久,就经历如此精细化的“探究”指导,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如此“精

细”而“复杂”的指导,是不适合三年级学生的,他们根本不能承载,也没有必要这么早就承载和背负。三年级的孩子们还不习惯较长时间进行自主探究,更何况他们现在只有三上水平,于是我把目标放低,活动的步子放小,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经历我为他们设计的探究活动,希望他们通过有序的活动逐步认识到磁极的特点,了解磁极间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性质,亲自感受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通过寻找不同形状的磁铁的磁极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任何磁铁都具有两个磁极。 3、两个磁极接近,有时互相排斥,有时互相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

李凭箜篌引教案一等奖汇编

《李凭箜篌引》 一、导语 二、初读------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注音。 教(ji co)神妪(y u)瘦蛟(ji do)露(I U )脚倚桂树(y) 2.何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因:依据;声:声律(节拍、节奏、押韵、平仄);求:探求;气: 诗的精神。吟咏诗韵:通过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提示:初读即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音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三、赏析 ------ 我以我心,描绘诗境。 1.找出诗中仅有的正面描写乐声的诗句,作简要赏析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明确:“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正面描写、通感、比喻、拟人的艺术手法。“昆山玉碎”形容乐声清脆;凤凰叫”形容乐声的和缓;“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哀怨;“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欢快愉悦。 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以声类声”、“以形类声”的艺术手法,不仅写出了音乐的起伏多变和优美动听,还将无形的难以捕捉声音转化为唤起形象感。 2.发挥想象,描绘侧面描摹音乐的诗句的意境。 示例赏析:芙蓉泣露香兰笑 在这句中,诗人李贺描绘了一幅这样的景象:乐曲时而凄婉动人,犹如一朵朵不胜寒风而呜咽悲泣的荷花,那晶莹的露珠,不正是它的声声泪滴吗?乐曲时而欢快,彷佛是那高雅不凡的空谷幽兰正与秋风嬉戏,发出一阵阵欢愉的笑声。你看,它笑得那么灿烂,笑 得张开了蓓蕾,笑得清香四溢!犹如嫣然含笑的少女。

(注意方法:意象+修饰词+想象)小结:从同学们描绘的一幅幅美妙的画面 里,我既感受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动听乐音和高超技艺,也为李贺能将难以捕捉的乐音转化为可感的视觉画面的高超写作水平而叹服,不愧为“诗鬼”。 3.学以致用,练习以形写声的写作手法。 四、明情——诗以言志,感悟诗情白居易通过《琵琶行》寄寓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感慨,那么《李凭箜篌引》又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感慨呢?知人论世:李贺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进士”讳“晋)肃,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 岁。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 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提示: 1.从音乐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2.整首诗中意象或表情感的词汇;3.从吴刚的角度来解读诗人的困境; 4.从李凭的视角来对照诗人

教案比较阅读《听颖师弹琴》与《李凭箜篌引》资料

浅议音乐诗歌的阅读方法 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二单元出现了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两首音乐诗歌,于是我就这两首诗歌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进行了音乐诗歌鉴赏模式探究。 教学目标立体化。 知识与技能层面通过比较二首诗在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异同进行学法建模,归纳音乐诗歌的比较阅读方法;过程与方法层面则以诵读法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进行深入挖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则是从复杂多变的乐声中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 作者经历为先导。 清代学者王国维说过:“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因此以作者生活经历为先导能使学生更容易把握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韩愈(768-824),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幼丧父,兄韩会抚养之。 19岁的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三次皆不中,直到第四次,才考中进士。此后又连续应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三次皆不中。直到29岁才在董晋幕府中得到了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 36岁时,任监察御史,不久因上书论天旱人饥、减免赋税,而被贬为阳山县令。元和十一年,47岁,屡次上书剖析政事,希望革除弊端,结果屡遭贬斥,一不小心由中书舍人降为太子右庶子,此时创作《听颖师弹琴》。 李贺(790~816),字长吉,号四明狂客。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虽家道没落,但勤奋苦学,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最终李贺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文本探究为基础 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比较两首诗歌在内容

七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调查抽样调查配套习题5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2课时抽样调查 基础题 知识点1 抽样调查 1.(淄博中考)下列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是(D) A.了解全校同学对课程的喜欢情况,对某班男同学进行调查 B.了解某小区居民的防火意识,对你们班同学进行调查 C.了解商场的平均日营业额,选在周末进行调查 D.了解观众对所看电影的评价情况,对座号是奇数号的观众进行调查 2.(湘西中考)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了解某校八年级500名学生对“世界读书日”的知晓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样本是(B) A.500名学生 B.所抽取的50名学生对“世界读书日”的知晓情况 C.50名学生 D.每一名学生对“世界读书日”的知晓情况 3.(巴中中考)今年我市有4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 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①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②每个考生是个体; ③2 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④样本容量是2 000,其中说法正确的有(C) A.4个B.3个 C.2个D.1个 知识点2 调查方式的选择 4.(内江中考)下列调查中:①调査本班同学的视力;②调查一批节能灯管的使用寿命;③为保证“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④对乘坐某班次客车的乘客进行安检.其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B) A.①B.② C.③D.④ 5.(广元中考)下列调查方式中最适合的是(C) A.要了解一批节能灯的使用寿命,采用全面调查方式 B.调查你所在班级的同学的身高,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C.环保部门调查嘉陵江某段水域的水质情况,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D.调查全市中学生每天的就寝时间,采用全面调查方式 6.(深圳期末)当前,“低头族”已成为热门话题之一,小颖为了解路边行人步行边低头看手机的情况,她应采用的收集数据的方式是(C) A.对学校的同学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B.对在路边行走的学生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C.对在路边行走的行人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D.对在图书馆里看书的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7.(栾城县期末)班长对全班同学说:“请同学们投票,选举一位同学”,你认为班长在收集数据过程中的失误是(A) A.没有明确调查问题 B.没有规定调查方法 C.没有确定对象 D.没有展开调查

磁铁的两极教案

湛江市2016年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比赛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版本:教科版) 单位:南三区中心小学任教老师:何真祥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版本:教科版) 任教老师:南三中心小学何真祥 【教材说明】《磁铁的两极》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课。对于磁铁,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前概念,对磁铁的探究也比较感兴趣。《磁铁的两极》让学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磁铁上有两极,以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执教过程中,对教材作了一些改动,针对三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以“玩”为线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得出问题,对问题作出自己的假设等。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对实验数据的收集,以解决探究过程中疑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支架、大条磁铁、未标识条形磁铁、回形针、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支架、全套磁铁、钢珠、铁条、回形针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条形磁铁) 2、这是一根条形磁铁,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谁能用一个实验证明它是磁铁?(请生演示)表扬 3、实验证明,这是一条真正的磁铁。这位同学很厉害,懂得利用磁铁的磁力来证明。老师也很厉害,下面老师要做一个小魔术,把这根磁铁的磁力消除掉。想不想看? (魔术:铁球接触磁铁中间部分,吸不住。) 4、这是怎么回事呢? 2、学生交流。(磁铁各处的磁力不一样) (教学意图:证明磁铁是复习前面内容,并在其中贯彻“科学论断要用事实证明”这一科学态度。利用魔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即假设。小朋友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前概念,但还不是很完善。面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 xx 市实验学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时数:2 课时主备人郭振凤 一、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乐曲诗” ,理解它的关键就是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对于乐曲诗的写作理解,我们可以结合本学期学习过的《琵琶行》来分析力和的创作风格。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掌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2.掌握重点字词,会翻译全诗,理解诗意3.鉴赏评价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4.背诵全诗。目标解析: 1、了解创作背景,体会写作情感,并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2、理解诗歌内容。 3、学习和分析鉴赏文章,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方法。 三、问题诊断与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在鉴赏诗的艺术手法和感受诗的意境方面,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对诗人的创作风格缺乏了解,学生的想象力没有被激发出来。。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向学生介绍诗人的创作风格,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中关键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诗歌语言跳跃、想象丰富、意境深远,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音乐、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很好地进入诗人构建的审美想象空间。 五、教学过程 第1 课时 问题一、新课导入,作者简介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生平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在唐代的诗人中,李贺是一个奇才,他的诗歌创作搜奇猎艳,想象丰富,用新奇诡异的语言,描绘出许多令人惊叹的神秘而又幽美的艺术境界,有人甚至称他为“鬼才”。他虽然 只活了27 岁,可是却留下了许构思奇特、风格独具的诗歌作品,令后世的读者赞叹不已。毛泽东就曾经极力向陈毅推荐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问题二、文体知识设计意图:达到文言知识积累的目的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没有严格区别,其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行”“引”都是歌行体的一种,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代表性的常见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 问题三、字词积累设计意图:扫除文字障碍,准确把握文章内容 正字音、 箜.篌.kō nghóu .颓废tu í.露水l ù.芙蓉.f ū r óng 女.娲wā 神妪.yù.倚住yī 后裔.yì.没落mò.露相.l òuxi àng 辨字形 问题四、诗歌翻译设计意图:翻译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吴丝蜀桐制作的精美箜篌,在秋高气爽之时弹奏。乐声飘荡,被箜篌的美妙之音吸引,空山里的浮云颓然凝滞,不再飘游。湘夫人对竹挥泪,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这高妙迷人的乐声从哪儿传出?原来是李凭在国都长安把箜篌弹奏。像昆仑美玉击碎,清脆

磁铁的两极教案

【课题】《磁铁的两极》作课教师: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花山镇中心学校房玉花【教材背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三课《磁铁的两极》 【教材分析】 “磁铁的两极”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三课。磁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玩具,对于磁铁学生已有初浅的、零散的认识。本单元从交流磁铁知识开始,安排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磁铁的用途与它的性质是密切联系的。本课意在启发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检测磁铁上磁力的强弱,亲自感受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建立磁极的概念,了解磁极间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性质。在设计、操作、分析磁铁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培养积极缜密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根据现有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研究磁铁不同位置磁性强弱的问题。 2、通过实验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3、感受磁极间的吸引或排斥作用。 【教学难点】 1、通过实验活动,认识到磁铁不同位置的磁力是不一样的,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2、了解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而且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小条形磁铁(2个),大条形磁铁(1个),1角硬币(6枚),棉线,卫生筷(1双)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1角硬币、大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环形磁铁、课件。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课标新理念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比较法,感悟法,阐发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重点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材分析:这事以后秒学音乐的诗歌,比起情景交融的诗歌来说,更加的抽象,更加的深奥。学生在接受的时候,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说这首诗足以泣鬼,主要是因为诗人构思的奇特。那么诗人李贺是怎样的人,这首诗又奇特在什么时候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人李贺和他的诗。 二.新课准备 1.作者简介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2、解题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3、箜篌: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弦乐,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竖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4、引,曲调的开头部分。箜篌引,原以箜篌伴奏的乐府歌曲,这里诗人第一次用这题名实写箜篌演奏。 三.内容赏析 (一)第一段: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翻译: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赏析: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九年级《李凭箜篌引》(1课时)陈娟教学内容

九年级《李凭箜篌引》(1课时)陈娟

课题:《李凭箜篌引》课型:新授 时间:2012年9月24日姓名:陈娟 单位:舜耕中学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探究:李凭箜篌引 课前预习: 1、熟读全诗,理清字词障碍。 2、了解作者及其他基本常识。 3、完成《助学》预习积累。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诗歌。”“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诗歌内容,体味和推敲描摹声音的特点。”“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通过理清字词障碍、熟读全诗,了解作者及其他基本常识。进而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并会比较阅读《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 【学法指导】 自主情境感悟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对照比较品评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ppt出示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助读资料一作者简介及题解: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宗室远支。早有诗才,遭竞争者毁谤,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仅担任过奉礼郎,于27岁病逝。怀才不遇,一生潦倒。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的这首诗就采取了乐府诗中“引”的这种体裁,比较自由地抒写了他对音乐的感受。 助读资料二 “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箜篌”,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它一般有二十三(一说二十二)根弦。 新授 一、字词检测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啼竹()箜篌()()神妪()蛟舞 () 二、读诗 1.教师范读 .2.自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磁铁的两极

1.3《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3课。教科书用学生熟悉的条形磁铁、小钢珠和回形针这三个物体引入,唤起学生的已有认知“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具有一种看不见的磁力”,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磁铁各个部位都有磁力吗,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相同吗”,从而开展一系列“研究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磁力”的活动。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由学生熟悉的条形磁铁引出本课的主题“研究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第二部分——探索,有三个活动,第一个是借助一枚回形针来感受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第二个是用5枚回形针来检验条形磁铁各部分的磁力大小,第三个是观察铁粉被条形磁铁隔着玻璃吸引后的分布状态;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的相关观点,从而进一步建构磁极这一概念;第四部分——拓展,知道了条形磁铁的磁极后,学生会思考怎样找到蹄形磁铁的磁极,引导学生利用小钢珠和回形针自行发现蹄形磁铁的磁极。 本课是《磁铁》单元的第3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磁极的概念,即先让学生探索磁铁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发现磁铁的磁力分布情况,磁极的概念便顺理成章被引出。同时,还要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研究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观察工具的精密化能使观察更接近于事物的本质。 【学生分析】 学生在认识了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了解到磁铁具有一种看不见的磁力后,会发现不同磁铁的磁力大小有区别,但他们并没有去探索同一块磁铁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大部分学生不清楚磁铁的磁力是怎样分布的,即使有少部分学生隐约知道条形磁铁的两端磁力大,也不清楚中间部分的磁力是怎样的。学生对一块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这种模糊认知或错误认识都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备课研修 2013-03-07 16:3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一些意象的象征含义,了解乐器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 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3、情感目标体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自主学习法。3、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于写音乐的诗歌?

明确白居易《琵琶行》 问谁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描写音乐名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补充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 。(板书李凭箜篌引) 学生自己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作者和题目的内容,并大概了解文章内容。 二、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最后因抑郁而死,年仅27岁。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世,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琵琶行》的教学反思

《琵琶行》的教学反思 《琵琶行》教学反思有哪些内容呢?一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一位曾艺压群芳,名满京城的琵琶女在浔阳江畔相遇了,从而有了著名的佳作《琵琶行》。下面是分享的《琵琶行》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琵琶行》用两个课时授完,第一课时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以鉴赏音乐描写为突破口,用语言将抽象化为具像,并且从中概括出诗歌的内涵与实质,以期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第二课时“学以致用”,通过联语写作,提升学生学习古诗的层次,将对古诗的理解转化为运用,将领悟转化为能力。 从两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对问题的解决来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应该高度重视的。 首先,教学设计,选准突破口。和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一样,过去本课多是以教师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感悟阅读。我在教授此课时是引导学生感受独特情感,为此,我以音乐描写的鉴赏为突破口,品位它的描写方法及它的不同乐章,以此来带动学生对本文的理解; 其次,解读文本,突出重点。本诗值得欣赏的内容很多,在处理教材,解读文本时,围绕“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音乐描写是解读这一主旨句的一个侧面,情感认同是另一个侧面,而“探讨研究”的过程,是让学生围绕文本解读,并且探讨此句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为了让学生能充分理解主旨句,我还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景物环境描写,并且探究这环境描写和作者要表达的主旨之间

的关系。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这首长篇叙事诗。所以,短暂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并抓住重点,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对话交流,积极互动。在课题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在设计中,我以感悟——鉴赏——创作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积极交出自己的学习成果。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交融和对话。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在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引领下,师生互动,并将这种互动学习带到课外,正是语文教学的最有效的手段。 当然,正如文中所述,在提高学习对文学作品感悟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的目标支配下,分析音乐描写的手法及技巧,虽理性解读了诗歌,但毕竟破坏了诗意。现代教学理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片面强调感悟,淡化理解分析,事实上也会使学生知其所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也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强调感悟,但不能废弃分析;需要理解,但需要结合运用。 我教《琵琶行》花了大概两节半课时。开始半节课(前半节课主要讲解上一篇课文没有完成的内容)主要介绍白居易,讲解《琵琶行》序言,通读全文,纠正字音等工作。第二节课开始串讲课文,重点讲解第二自然段中的音乐描写,串讲完第二段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然后让学生根据“前奏——轻重音交织——滑涩抑扬——高潮——尾声”的提示,对第二段进行分层次。在串讲第二段时,同样提到了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