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交往》教学设计

第六课师生之间

第三框《师生交往》教学设计

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我们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我们与老师的交流也促进了老师更好地“教”。

讨论与分享:

1.回忆你跟老师相处的过程中,哪些细节能够体现这种交流互动促进了老师更好地“教”?

2.当你给老师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建议的时候,你是否注重自己的礼仪?

3.在某个问题上,如果你与老师的观点不同,你会如何看待你的老师?

小结: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正如同苏轼在《琴诗》中所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教学过程也是如此,师生多一些积极和有效的沟通,才能奏出优美的教育乐章。

(三)活动:情景AB剧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不同结尾,正确看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并初步具备能够合理应对老师批评的能力。

教师:林肯曾经说过:“世人都喜欢赞扬。”赞扬,特别是来自于老师的赞扬特别能够建立学生的自信,但是与老师的交往过程中,不只是有肯定,也会有批评。下面我们以校园生活中常见的两个情景为基础,要求:1.请每个小组选择以下情景中的任意一个,分角色续演故事;2.每个故事分别设计和表演两个不同版本的结尾;3.比较不同的结尾分别会给当事人带来哪些不同的感受和可能的结局。

情景一:思思喜欢文学创作,她写的小说经常获得语文老师的赞赏。但是一次数学课上,她偷偷在下面写小说,被数学老师发现了,没收了手稿,还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情景二:小宇总是能保质保量地上交各科作业,经常被老师肯定。但是今天上英语课时老师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了几个没交作业的同学,包括小宇。后来,老师发现他的作业本被落在了办公室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排剧本和表演展示。)

小结:作为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如果老师

有错在先,也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去理解老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适当的时机向老师委婉地提出建议,是最好的方式。

延伸思考:

1.你认为“严师”还是“慈师”对我们的成长更有帮助?说说其中的道理。

2.如何科学、有效地减少老师对自己的批评?

(四)探究与分享:名人与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名人尊师故事,感悟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并使自己从各个方面及细节上学会用语言和行动尊重老师。

教师: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在师生交往中积极主动的良好表现会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阅读下面三则名人故事,分享其中蕴含的道理。

故事一: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毛宇居一起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毛宇居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故事二:1959年,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他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将座位让给老人,待老人座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故事三:人们尊师敬师,习近平亦是如此。他曾说过:“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2016年9月9日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来到母校北京八一学校看望师生。78岁的田潞英满头银发、精神矍铄,她曾担任习近平小学四年级时的班主任。她对当年这位学生的印象是:“特别厚道、老实”“善良”“尊敬老师”。

提问:几位名人的故事对你有何启发?

小结: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

话题讨论:

1.对老师的尊重体现在哪些方面?

2.如果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还要尊重他吗?

小结: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成果等。它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即使不欣赏某位老师的风格或者教学方式,也应该在人格、个性和劳动成果等方面给予最起码的尊重。

阅读与感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20年之久。他对老师很崇敬,两人也是很好的朋友。他曾写诗赞美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然而,在哲学思想上,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存在严重的分歧。有人因此指责他背叛老师。亚里士多德回答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名言流传至今。

(五)小组讨论与分享:我和老师做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经验,让更多的学生有意识跟老师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亦师亦友地和老师交往。

教师:得到学生的尊重固然是老师的愿望,但老师也期待成为学生的朋友,那么,你觉得什么类型的老师最容易成为学生的朋友?作为学生,与老师成为朋友有哪些妙招?请跟同学们分享你的经验和心得。

学生自由分享妙招,教师分享方法与技能──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小结: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六)延伸活动:感恩我的老师

设计意图: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老师的感谢、赞美和关心。

请以小组为单位,为你们组在上一课时采访过的老师写下:

1.三句真诚而具体的感谢;

2.三句由衷而温暖的赞美;

3.三句贴心而亲切的关怀。

写在彩纸上,做简单的设计,签上小组成员姓名,送给Ta──亲爱的老师。

(七)本课总结

教师:本课讨论了如何积极、主动、平等地与老师交往,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尊敬、理解和关心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和各科老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怀与鼓励,进而促进自我发展。

四、板书设计

师生交往

(一)教学相长

1、教学相长: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2、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观点和见解

3、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二)亦师亦友

(1)彼此尊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开始

(2)平等相待、相互促进,与老师做朋友

五、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课设计思路清晰,教学目标和活动落实适切。情景AB剧和感恩我的老师这两个活动设计有特色、有趣味,学生参与热情高,有利于在体验中达成教学目标。问题讨论有基本问题,也有拓展思考或争议性问题,例如:你认为“严师”还是“慈师”对我们的成长更有帮助,如何科学、有效地减少老师对自己的批评等,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不足之处:本课的讨论特别多,有趣、有意的活动设计相对较少,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深入和全面地思考问题。

有待改进:在尊重老师的原因和方式部分,活动设计的形式不够新颖,说服力较弱,有待改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